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研究

2022-10-28

1 病毒性角膜炎的分类

角膜炎的种类很多, 其命名及分类也比较复杂, 以病因学分类的方法分为病毒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过敏性角膜炎、外伤及营养性角膜炎以及病因不明的角膜炎。

1.1 病毒性角膜炎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医学临床上常见的病毒性角膜炎有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牛痘性角膜炎、带状疱疹性角膜炎等。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是最常见的, 它引起的角膜病变可侵及角膜各层, 且相互转化, 形成树枝状、地图状、盘状等, 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角膜创伤、发热以及免疫功能低下; (2) 患眼有刺激症状及视力障碍; (3) 重症病例可出现灰白色稀淡积脓, 严重疼痛。此类疾病是反复发作的病例, 常有新、旧病灶并存。牛痘性角膜炎是由牛痘苗感染引起的, 多由牛痘苗溅入眼内, 或经污染痘疹脓液的手指带入眼内而诱发疾病。潜伏期一般为3d, 发病后以表层角膜炎及浅层角膜溃疡为主, 基质层及盘状角膜炎为少。随着天花的消灭, 今后本病也将绝迹。带状疱疹性角膜炎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所致, 患者有剧烈神经痛。它与水痘病毒属同一种病毒, 为潜伏性病毒感染疾病, 所以又称V-2病毒。此种角膜炎多表现为点状、钱状、树枝状及基质层角膜炎、盘状角膜炎等。具体来说, 有以下临床表现: (1) 患者一般为40岁以上的成人, 有一定的复发率; (2) 多在眼部出现沿二叉神经分布的皮肤带状疱疹以后或同时发病; (3) 病初为上皮性点状角膜炎, 部分病例发展为分枝短、末端不膨胀的树枝状角膜炎, 随后进一步发展形成盘状角膜炎或富于血管的角膜基质炎。

1.2 病毒性角膜炎的病因及临床诊断

不同的病毒性角膜炎类型发病原因不同, 主要是单纯疱疹病毒, 带状疱疹病毒次之, 还有极少部分是在接种牛痘疫苗中牛痘病毒意外感染角膜所致。当身体抵抗力减退时, 如感冒或高热是该病的诱发因素。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沿三叉神经末梢颞支分布, 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 常出现在感冒或高热中, 一般有口角或鼻翼部出现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断较为复杂, 医生可询问患者是否有感染病史, 可有感冒发热、过劳、饮酒等诱因。然后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做出诊断, 但这只是初步诊断。如有条件可进行实验室检查, 通过细胞病毒分析或分子生物学方法, 帮助进行病原学诊断。带状疱疹角膜炎的诊断相对较为简单, 医生可根据患者眼部带状疱疹皮肤损害后出现的上皮性点状、树枝状角膜炎或角膜基质炎等临床表现, 进行分析诊断。

2 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手段

中医学者以该病病变部位的深浅来辨证立方, 浅层以疏风清热, 中层以清热解毒化湿, 病变累及瞳神则清肝胃之火治之。目前国际通行的是西医治疗, 如药物手术等, 西医对该病治疗常用抗病毒眼药水, 配合抗菌素眼药水, 以防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有虹膜反应时, 则加扩瞳药。如果出现全身衰落者或易感冒者, 常辅以提高免役的药物。

2.1 更昔洛韦、干扰素联合中药治疗法

更昔洛韦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抗病毒药, 具有疗效确切、毒性低、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对病毒性角膜炎的抑制作用比阿昔洛韦强60倍, 是目前临床治疗疱疹病毒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干扰素注射剂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活性, 能激活产生高活性抗病毒蛋白有效杀灭致病病毒, 并能同时抑制病变细胞增殖, 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从而彻底清除病毒、保护未受感染的细胞, 达到治愈疾病、提高视力、改善角膜病灶的临床效果。将更昔洛韦与干扰素注射剂结合在一起使用, 根据病患的自身疗程特点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法, 对于综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效果显著, 具有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的作用。

2.2 银蒲汤雾化治疗法

病毒性角膜炎在中医方面治疗历史悠久, 属中医聚星障范畴, 是一个眼科临床治疗中较为棘手的疾病之一, 占角膜致盲的63.2%, 近年来, 还有继续上升趋势。中医认为黑睛直接与外界接触, 易感六淫之邪, 以风热多见。

中药熏洗疗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 直接作用于眼部, 对症下药, 反应迅速。银蒲汤雾化治疗法即是由此衍生来的。超声雾化疗法先破坏药液表面张力和惯性, 使液体在气相中分散, 从而将药液变成雾状颗粒, 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近年来, 医学技术进步, 能在常温下把水溶性药物分裂成细小雾滴, 雾量大, 雾滴小而均匀, 汝窑集中又提高了局部抵抗力。银蒲汤雾化治疗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 有效地降低复发率,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可安全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老人、儿童, 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摘要: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常见病, 具有起病急、病程长、易反复、对视力损害大等特点, 是临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 其复发率与致盲率均居角膜病之首位。本文先详细叙述了角膜炎的定义、病因及不同分类, 由此引出病毒性角膜炎这一最常见的类型, 然后对病毒性角膜炎的致病因素、各时期症状进行阐述分析, 重点论述了采用干扰素滴眼液、银蒲汤雾化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手段和方法, 期望为临床治疗提供第一手资料。

关键词: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表现,病因,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陈祖基.实用眼科药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75.

[2] 李传课.中医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480.

[3] 李群, 黄丽娜.单疱病毒角膜炎新分类法评价[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3, 21:43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目的论视角下的榆林市乡土树种文献翻译研究下一篇:高校钢琴教学改革中的双钢琴教学策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