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

2024-06-10

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精选12篇)

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 第1篇

一、设计导学案时注意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结构

在数学教育中, 提倡“见树木先见森林, 见森林更见树木”, 这是根据数学知识呈现的特点, 提倡学生在系统中学习数学知识, 让学生着眼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使学生养成从系统的高度去把握知识、认识数学和进行思考。为了做好这一点, 我在每一章都采取了“总分总”的教学导学案模式模式。

(一) 每一章的第一课时, 我都会设计整体感知, 让学生了解全章的知识点、目标、教材背景、知识结构等, 让他们有目的, 有计划系统去学习, 更能取到良好的效果。

案例:新人教版第14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第1课时整体感知

【学习课题】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对全章知识有初步了解, 了解学习的目标和重难点, 掌握学习的方法.

【背景介绍】本章属于《课程标准》中的“数与代数”领域, 其核心知识是:整式的乘除运算和因式分解。这些知识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列代数式、整式加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及不等式的基础引入的。

【知识结构】

【内容简介】

1.幂的运算.包括同底数幂的乘 (除) 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2.整式乘除法.包括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除以单项式。3.乘法公式.包括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4.添括号法则。5.因式分解.包括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全章目标】

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除运算, 能进行整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3.能运用乘法公式简便运算。4.会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 (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 、十字相乘法进行因式分解。

【学习体验】以最简单的基础题 (填空、选择) 呈现, 公式、定理等。10个左右。

(二) 在每一章节结束, 我也专门设计复习课, 其中有一个环节, 如何画思维导图, 我专门在导学案留了空, 让学生凭自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 对本章知识进行梳理, 用适当的图形将本章的知识系统的有机连接起来, 从学生的完成过程中, 有树状图, 有环形图, 有形如人体大脑神经图等, 让学生在系统掌握知识的同时, 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二、设计导学案时要多变式, 注意变式。

著名数学教育家孙维刚在上课时, 特别注意变式, 一题多解, 多解归一, 多题归一。一题多解, 将使学生身临其境, 加深理解;多解归一, 是寻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 乃至不同知识类别及思考方式的共性, 上升到思想方法、哲理观点的高度, 从而不断地抽象出具有共性的解题思考方法———多题归一。为了这种“把题做透”的目标能够实现, 我在编制导学案时, 也特别注意知识变式, 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学会举一反三的本领。

三、设计导学案时要有层次和阶梯型

在导学案中, 要精选练习题, 在题目的选择时, 做到与教学内容配套, 合适梯度, 从易到难, 坚持以训练基本功、基本思路和方法为主, 基本练习与综合练习相结合。为此我在导学案设计中专门设计了一个版块“星级达标”。

案例:新人教版第14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第8课时整式的除法 (二)

【星级达标】

一、选择题

1.计算2x3÷x2的结果是 ()

A.xB.2xC.2x5D.2x6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3x2÷x=2xB. (x2) 3=x5

C.x3·x4=x12D.2x2+3x2=5x2

A.m=6, n=1B.m=5, n=1

C.m=5, n=0D.m=6, n=0

二、填空题

4. (12x3-6x2+3x) ÷ (-3x) =___;

5.若成立, 则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三、解答题

6.先化简, 再求值:

[ (2x+y) 2- (2x-y) (2x+y) ]÷ (2y) 其中x=2, y=-1

7.若, 则等于?

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 第2篇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1、“学案导学”的内涵

所谓“学案导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课本为纲,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 “导学”的方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说得更直白些,“学案导学”就是把课堂教学的流程、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学习中的反馈以书面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所要讲的话做到心中有数,按“学案”开展学习,从而避免课堂学习中无谓的“枝蔓”,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精髓,可以从师生关系、时空关系、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四个角度概括为四句话:“主导加主体,课外加课内,教材加(导)学案,自主加合作”。

为坚定的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形成济阳中学的课堂教学特色,特就操作层面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来

2、导学案的编制

(一)编写原则

编制导学案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主体性原则:导学案是为学习主体服务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导学性原则: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任务,彰显“导”的意义。课时化原则:一课一个导学案,每一课都有明确的目标导向。

问题化原则: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应用等尽量以问题形式明确的展现给学生。

层次化原则:适应学生主动发展的层次性需求,让学生实现差异发展、共同发展。

(二)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体现教师服务于学习主体的主导作用,要把“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吗”等问题明确的摆在学生的面前。

“学什么”要具体告诉学习内容,如:请学习第二节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并完成练习1至3题。等等。

“怎么学”就是告诉学生采用什么学习方式,使用什么学习方法等。如: 先个人阅读第五节内容,再通过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学会了吗”是对导学案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课堂交流、讨论、展示、反馈的主要内容和渠道。

导学案的结构,应与“基本程序”相一致。包括【学习目标】、【自学内容】、【问题讨论】、【概括总结】、【当堂检测】几个部分。

学习目标:依据学情、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制定。制定学习目标,一是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二是要考虑学生发展的层次性需求。

自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制定。包括问题、习题、方法、应用、例题的概括总结、实验、社会观察与思考等内容。对自学内容的要求:一是能够引导学生自学;二是通过自学内容的学习,能够基本达成教学目标。

问题讨论: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准备小组互动和大组讨论。

概括总结:在大组讨论后通过概括总结完成知识建构,形成自己新的观点、经验和知识体系。

当堂检测:(也可以另附)依据目标和内容编制检测题。通过迁移炼习,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当堂检测”是获取反馈信息,为制定下一节课教学目标提供依据的重要环节,不能忽略。

3、导学案的使用

1、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任务,包括提出自己或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

2、课堂上围绕导学案进行小组互查、大组讨论、概括总结,完成对导学案的学习。

3、每个教师在使用导学案后都要形成“教学反思”意见,其中涉及导学案修改的意见,应及时反馈到该导学案中。每周末将当周完成的所有导学案电子稿上传服务器资源,可以相互学习并作为考评导学案编制情况的依据。

4、”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㈠自主学习:按“导学案”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自主进行概括总结;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观念,使用新观点解释老问题等。做好接受小组互查的准备和大组讨论准备。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小组讨论时发言。

㈡小组互查: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互相学习、讨论、矫正,保证全体小组成员达成学习目标;推选代表准备发言:公布“导学案”的答案,质疑,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

互查的要求:

一、是组织有序,互相鼓励。

二、是人人过关,通过互相检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讨论与交流,甚至是争论,让小组所有成员都能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

三、是有时间保证,不急于求成,耐心等待学生完成自主建构任务;

四、是表达与质疑,推选代表准备大组发言。发言内容包括质疑、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或对老问题作出新解释。

五、是要详略得当,控制时间,针对共性问题,留有当堂检测时间。为了便于课堂教学操作和推广,在该模式实施初期,其简化模式为: 创设情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点评提升

(三)当堂检测:通过迁移炼习,当堂检测学习效果;通过批改或抽样批改深入了解学情,获取反馈信息,为采取补救措施和制定下一节课教学目标提供依据。对当堂检测情况按小组评分、积分。

(四)基本操作要求 教师要做到:

1、不了解学情、不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得进行教学案设计;

2、没有满意的(含问题、习题、方法等内容设计的)“导学案”不进课堂;

3、没有自学基础和针对性不讲课;

4、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不替代;

5、不到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不出手;

学生要做到:

1、主动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有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尊重他人,互帮互学,主动帮助别人、请教别人,有“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合作共赢的意识和精神;

3、敢质疑、敢创新、敢负责、敢表达;

4、自主学习时,孜孜不倦;小组互动时,轻声细语;大组讨论时,字正腔圆,声音洪亮;

附:导学案编写格式要求:

题目____ ____年级

主备人______ 班级____ 姓名______

1、编写内容要求:

【学习目标】、【自学内容】、【问题讨论】、【概括总结】、【当堂检测】

2、“导学案”教师流程:

主备人设计“导学案” →集体备课修改“导学案”→印刷“导学案”→上一节课前发“导学案”→收阅检查“导学案”。

3、“导学案”学生流程:

课上课下预习“导学案”→课上落实“导学案”→课后巩固“导学案”。

二、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模式的操作 可大体分为以下三个程序: 程序一:设计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目标是目标教学的基础工程,它体现了教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方向和要求,是评价教与学成效的依据。

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一是教学大纲,把总目标分解为若干小目标,便于学生和教师掌握,使大纲落到实处;二是现行教材。把教材的知识点落实到目标中去;三是这些目标既要可供教师使用,也要可供学生和管理人员使用。

设计教学目标的原则是:①全面性原则;②方向性原则;③层次性原则;④评价性原则。

程序二:课堂教学

目标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关键程序,可分为如下几个过程:前提诊断——展示目标——达标教学(实施目标)——目标达成练习——反馈与矫正。

下面对程序二中的每个步骤再作详细说明:(1)前提测评(时间5-8分钟)。

这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认知诊断手段,目的在于通过回顾、复习、检查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系统连贯。诊断的内容一般是教育性、相关性的知识与技能,所以要依据教学目标准确地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知识点进行诊测。

(2)展示明确教学目标。

这是目标教学独特而显著的标志之一。教学目标是目标教学的灵魂,这个目标既是教者的目标,也是学者的目标,是众矢之“标”。教师要依据这个目标备课,围绕这个目标上课,针对这个目标测试,对照这个目标矫正;学生要依据目标上课,围绕目标听课,针对目标自测,根据目标补救。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增强师生共识,区别目标高低层次,分别予以自达、助达、导达措施。明确教学目标一般放在上新课前几分钟进行。当然,仅靠这几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反复地进行,从课前的初知,到课中的细知,直到最后的掌握。

(3)实施目标(达标教学)。

目标的实施过程是课堂的主体工程,要求师生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教学双方必须对应目标点,对应目标层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或启发,或点拨,或讲练,或自学等方式,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反对教师一个目标一个目标逐次解答的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充分引导学生,依靠老师指导下的自学完成这一过程。

(4)目标达成练习与检测。

目标实施后,教师可利用教材上的练习、习题或自行设计的练习,组织学生自练或检测,让学生自我测评。检测完毕,立即公布答案,可记分,也可不记分。教师通过巡视查看或举手等形式,获得反馈信息为下一步提供依据。

(5)反馈与矫正。

根据检测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对未达标的学生进行某些知识点的补救,挽救教与学的过失,直至完全达标。反馈与矫正都应该是双向的:反馈给教师的信息,使教师及时矫正;学生通过检测反馈,自己控制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矫正或同学之间互相矫正。反馈与矫正应该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以上四个环节中都可以进行,及时反馈及时矫正,但要注意防止因时间有限而走过场。程序三: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用于评价学生掌握教学目标程度的,其目的在于通过评价统计分析,掌握学习质量数据,改进教与学。方法是用1小时左右的时间作一测试,不打分,不分等(单元测试)。

终结性评价在期末进行,以命题考试形式实施,统计指标是及格率、人平分、优秀率、标准差等,要打分,要分等,试题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对应。以上几个程序,在实施中是缺一不可的,其顺序也不可颠倒。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示例(以初中代数“方程和它的解”为例)

1.前提测评阶段(4分钟左右)。

师:在小学时,我们对方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再在学习了代数式和等式的基础上,对方程作进一步的了解。下面请看黑板(出示测评题,用幻灯小黑板均可)。什么是代数式?什么是等式?请同学们回答。

学生:(答略)2.展示教学目标阶段。

老师通过幻灯或小黑板把己写好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展示目标为:“识记”方程的概念,弄懂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掌握”检验一个数是否为某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运用”,会根据条件列方程。然后请学生对照目标要求看书。

3.实施目标阶段。学生看书完毕,教师通过提问讲解、分析举例阐明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分析说明两个“解”字的不同含义,提醒学生应注意列方程时的两个问题,讲练结合,方法可灵活。

4.达标练习检测阶段。

教师出题检测:用方程的概念判断某些等式是不是方程为一类,根据条件列方程为一类,检验解为一类。每类出2到3个题不等。教师通过巡视、提问告诉学生答案,学生自测。

5.反馈矫正阶段。

教师对照以上三类题目的测试,围绕三大目标,对知识点进行反馈矫正,可再举例说明。

济阳中学数学课题组

初中数学导学案问题设计的研究 第3篇

关键字:数学 导学 问题 设计 研究

中国分类号:G633.6

在高效课堂中,导学案是教师体现其教育、教学思想方法以及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和路线图,也是提高课堂效率,保证学习效果的有力凭借。一份好的导学案既能承载学生的学习目标,又能强化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一个学科知识的循环系统。它能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掌握知识,并逐步升华为一种学习能力。

导学案的编写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导学案中问题的有效设计则是保证课堂高效的重要途径,是旧知到新知的链接,是探究到应用的体现,是教师掌握学情并获得反馈信息的桥梁。经过大量的课堂观察,我们发现目前的导学案设置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不足:1、问题游离于学习目标之外,讲练不同步;2、问题没有指向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一刀切;3、题目形式单一,缺乏变式;4、题目没有根据不同的课型做出针对性调整。长此以往, 势必会影响新课程目标的落实,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为此, 笔者将“初中数学导学案问题的设计”做为一项研究课题,真正探究出导学案问题的设计规范和要求,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初中数学导学案问题设计研究的基本理念

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理念,明确学生的学习效果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设计。导学案问题的选择与设计要跟据学生有效学习的需要和所授数学课型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关注学生思维的启迪,关注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关注数学规律的揭示,关注数学思想的渗透,关注数学方法的提炼。导学案问题的有效设计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找出问题,积累经验,在讨论质疑的学习中解决问题,形成能力,在总结交流的学习中拓展提高,共同进步。

二、初中数学导学案问题设计研究的主要目标

1、导学案问题的设计既能完成学习目标,又能突出重点,有效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2、导学案问题的设计能有效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归纳和整理解题方法。

3、导学案问题的设计能启发学生思维,揭示解题规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初中数学导学案问题设计研究的思路

以课堂教学为研究的起点,首先依据学情设计导学案,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对当前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和适切性,所列问题的基础性、有效性、层次性等等展开研究,结合理论学习对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再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诊断建议和相应的改进办法,最终形成基于问题设计又具有个性特点的导学案,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案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导学案的诊断原则。

四、初中数学导学案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问题设计富有趣味性,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问题设计富有导向性,要强化“双基”,突出重点﹔问题设计富有层次性,要铺设“阶梯”,逐步深入﹔问题设计富有创新性,是要强化思维,求异创新﹔问题设计体现开放性,以开放性的问题引导、激励学生进行拓展思维、发散迁移。

五、初中数学导学案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1、导学案设计的问题要紧扣新课标,遵循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设计思路、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2、导学案在设置问题时要对每章内容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分解和细化,旨在使教师教和学生学时既有针对性,又有整体性。

3、导学案在设置问题时要对各章节的知识与方法进行深究与探索,要以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为中心。

4、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可把一个重要知识点放在不同的情景中,反复考查;要注意总结方法、规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导学案问题的设置上一定要有梯度,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式上升,利于学生自学、对学、群学、展示、反馈、拓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也要严格控制难度。

六、初中数学导学案各环节中问题设计的具体要求:

【学习目标】指明新课程标准对此部分内容的要求,明确教学及学习目标。

【引入导学】以复习旧知为问题,承上启下进入新知结构;或设置有意义的问题导出新课;或采用类比、推广等手段设置问题自然进入新知结构。总之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预习掌握】学生看完书后,对基本知识、方法进行填空;或者是对相关公式、性质、定理的适当推导。此处是学生自主探究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或其根源的重要栏目,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探究过程与问答的相关问题,不能只是一些生硬的知识的填空。

【学习探究】1、本栏目是导学案的关键栏目,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拐杖,问题要精心设计。2、要将主干知识转化成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的问题,问题设计不要脱离教材,一般能在教材上找到,也可以做适当地变式。3、问题设计要留给学生回答的空间,要让学生易于解答。4、适量设计探究引导性问题,引领学生去思考,提升解题方法和技巧。5、要注意问题的层次化设计,即根据知识间的内在递进关系和学生认知规律分层次设计问题。6、问题后要有学法指导,可以以方法小贴士、温馨提示、特别提醒、特别推荐等形式呈现。7、最后设计2—3个紧扣课本的基本问题让学生解答,检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典例剖析】设计1或2个典型问题,先让学生分析、讲解,教师适度点拨,再引导学生点评、归纳,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解题反思】对基本知识、思想方法、规律进行总结,对教法、学法及易错、易混点进行反思。

【学习检测】设计一组层次得当的题目测试学生,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有内容的学习、掌握情况,找出问题,不断完善。

【学习延伸】设计1至2道综合题目供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训练,提高综合能力。

【学习感悟】概括学习内容,小结学习心得。

七、初中数学导学案问题设计研究成效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推广与应用,我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真正实现了从“学會”到“会学”的转变。

1、导学案问题的有效设计使我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标更明确,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了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具体内容。

2、导学案问题的有效设计让学生学会了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了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3、导学案问题的有效设计能更好地梳理数学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了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

4、导学案问题的有效设计使学生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解答问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也有很大转变,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关于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的研究 第4篇

一、导学案的作用

(一)引航预习方案,梳通知识体系

在学生预习时,导学案要起到引航作用,使学生明确本节课预习的内容、学习目标以及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在学生预习产生障碍时,导学案要起到疏通作用,在难点与关键处给以适度的启示与点拨,促使学生的思维流畅,从多方面、多角度建构知识体系。

(二)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突出如何发现新知识的思维训练,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认识这些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和思考,去不断获得发现新知识的成功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能。

二、导学案的整体框架

( 一) “新授课”导学案包括8个环节: 学习目标、使用说明、引入导学、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导图归纳、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各环节设计说明如下:

1. 学习目标: 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大纲制定,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测性,分别呈现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重难点,使学生容易把握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2.使用说明:要布置预习内容、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明确如何根据导学案完成预习任务(包括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要求)。

3. 引入导学: 可通过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承上启下学习新知; 也可根据有意义的问题创设情境,为导入新课搭梯架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探索新知的欲望。

4. 自主学习: 应将知识问题化,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通过层次化有梯度的问题或链接点拨,降低学生思维难度,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此环节,要求学生针对自己解答问题的情况总结“困惑”, 明确课上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5. 合作探究: 应设置具有一定思维含量和开放性、创新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更乐于和同学分享、交流、总结,益于培养优秀的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导图归纳: 可由教师提供思维导图模板,学生预习后填充,也可在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后独立绘制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提炼知识点、总结思想方法规律,在课上交流、补充,锻炼思维,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7.达标检测:可设计2~5道由浅入深的题目,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掌握和运用情况,查缺补漏,完善提高。

8.学习反思: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易错易混点、解题方法规律进行反思总结,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课”导学案包括5个环节:复习目标、导图归纳、典型试题、分析点拨、规律方法。各环节设计说明如下:

1. 复习目标: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平时学生作业出现的问题来制定,使学生可依据复习目标清楚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以及要掌握到什么程度。

2. 导图归纳: 要求学生先根据教师提供的思维导图模板独立填充,课上再互相交流、完善,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展示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 典型试题: 一要体现全章重要考点。二要从中考题中选取,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中考中是以什么题型、如何设问来考查的,难度怎样,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三要从热点问题中选取,帮助学生把握知识与热点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四要从学科渗透问题中选取,重视对学生在相关学科中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数学的工具作用。

4.分析点拨:是针对学生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遇到思维障碍时,及时提供的解题思路方法上的帮助,学生可根据自己实际适当参考。

5.规律方法:由学生总结自己的解题经验等,课上分享、交流,提升学习能力。

三、导学案设计的主线——问题驱动

问题驱动就是根据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特点、学习目标和学情,去挖掘认识这些知识的思维方法,用“问题串”使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实现有机的统一,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从而实现学习目标。设计问题时要注意:

(一)问题要少而精,有联系性、启发性

如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可设计以下问题: k为何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 6x + 9 = 0,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这样连续设问,学生能够自然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应包括两根不等和两根相等两种情况,缩小思维跨度,保持了思维的流畅性。

在学生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再探讨“k为何值时,关于x的方程kx2- 6x + 9 = 0有实数根?”有效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更容易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提高学生多角度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如在讲授“角平分线的性质”时,可设置如下情境: P是∠AOB的角平分线OC上一点,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 1) 比较PD与PE的长短,得________; ( 2) 在OC上另取一点Q,画QF⊥OA,QG⊥OB,垂足分别为F,G. 再比较QF、QG的长短,得________; ( 3) 你可以在角平分线OC上再取其它一些点试试,从中发现了什么? 请证明。

通过设计具有梯度和连续性的问题,降低思维难度,适合不同层次学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三)问在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如引导学生分析“当m为何值时,关于x的方程会产生增根?”这道题时,可提出以下问题: 分式方程的增根是怎样被检验出来的? 在“去分母后得到的整式方程”和“原分式方程”中,增根满足哪一个?

从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直击难点,通过问题驱动使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帮助学生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问题要有含金量,能够触及知识的本质,激发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如分式方程的“无解”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通过问题“分式方程有增根和无解的意义一样吗?”引发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全面、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升认知层次。

再如,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提问“什么时候加,什么时候减? 不能直接应用加减法消元时,怎么办?”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锻炼,所学知识得到升华。

在打造高效课堂的道路上,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努力设计出科学合理、高质量的导学案,发挥学生最大的内在潜能,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实现以人为本的数学教育!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提高思维能力,实现高效课堂,是广大数学教师应认真研究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设计科学合理的导学案可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达到统一。着重探讨了初中数学导学案的作用、整体框架、设计主线和应注意的问题。

初中数学导学案 第5篇

导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和知识、思维能力编写的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导航仪。核心是变“教材”为“学材”、变“学会”为“会学”直至“乐学”。

一、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编写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学”与“教”合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2、探究性原则:学案中设计的问题要强调“以问拓思,因问造势”,要有利于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借助于研讨和交流,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二、导学案的编写及运用建议

(一)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需要学到或达到哪些技能和能力。过程方法目标: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及问题解决探究的过程,从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仔细挖掘学习材料中蕴含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学习目标要进行务实性地解说、引导,表述要简洁、准确、全面,让学生明确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学到什么程度等。

(二)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应掌握的问题,增强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三)学习过程

以问题为主线引导探究(启发式教学)或自学——展示(点拨)——应用(反馈)——测评(活动式教学),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把教法和学法指导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1.自主学习:导学案中的预习提纲应强调基础性,体现思考性,把教材上知识点、能力点提炼为简单的小问题,将知识问题化,将问题层次化和具体化,从而形成问题链。学生应明确学会了什么、困惑是什么、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是什么等。

2.小组合作: 如何组织,如何交流、交流什么,交流中收获了什么、疑问是什么、1

生成了什么等组长要筛选整理(一要常规,二要有效)。

3.展示点拨: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预设及生成的过程,更是一个质疑释疑、总结技巧方法和知识规律的过程。学生交流预习、探究成果,教师要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点拨的方式可以是教师点拨,也可以是学生之间互相解疑。在此过程中,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设置,边展示,边点拨,教师在黑板上形成板书,学生在导学案中留下记录,做好笔记。

4.典例拓展训练:导学案中的典例拓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巩固性练习;二是根据本节课的重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剖析;三是根据典例设计变式进行拓展和延伸。

5.消化反思 :可以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系统理顺知识,排解疑惑。

6.跟踪练习:导学案中的跟踪练习,主要是根据课堂的内容和题型,精选习题,以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要避免设计成简单的练习。对典型题目和解题方法要及时总结。

7.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探究方法,注意问题,解题过程,学习中的疑惑等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8.达标测评:导学案中的达标测试题目设计要全面,有基础题、能力题、综合题,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三、注意事项

1、本要求只是教研员提供的一个参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创造性编写导学案。

学案导学初中数学复习课模式探究 第6篇

关鍵词:复习课、学生

G633.6

一、学案导学复习课与传统复习课比较,具有其独特的的优势:

(一)使学生对本节复习课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不仅心中有数,而且不断主动地总结和提升。

数学复习课,涉及的内容广且深,传统复习课方式学生经常不知道自己应该达到何种层次,掌握哪些内容,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整个学习的过程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利用精心设计的导学案可以通过复习目标、先练后讲、解题反思、自主小结很好地呈现学生在复习课每一阶段的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学生可以主动和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本节复习课的内容,是否达到了复习目标。这样的一节复习课后,学生对本节课查缺补漏也有明确的目标,还可以针对性地向老师同学请教。

(二)能直接地引起学生复习的意向,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生动的复习环节,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传统复习课,教学的环节和线索是内化的、隐性的,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完成复习的总结和练习,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往往一节复习课下来感觉的很辛苦和疲惫。通过学案导学模式构建的复习课,通过精心设计,将整个复习课的环节和思路很好地呈现出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具体地说,学案导学复习课的首先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想学;其次是通过先练后讲式的导学方式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促使学生乐学;最后是通过螺旋式上升的课堂反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帮助学生学会和会学。

(三)学案导学复习课的流程设计,便于教师实现以学定教,更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习惯的形成过程,对共性问题的发现和个别辅导的方向具有较强的操控性。教师通过检查导学案,就可以对一节复习课每个学生复习过程中的掌握情况一目了然,这是传统复习课不能比拟的。

二、学案导学复习课的一般设计结构。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目标确定----自练自悟---梳理总结----变式训练----反思体验----复习反馈”的学案导学设计结构和复习课流程。现分别说明:

(一)目标确定

为了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和复习欲望,精心认定本节课的复习内容与要求。认定的方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预设的目标,也可以复习课结束前学生总结,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复习内容结束后,反观目标,找到收获和不足。

(二)自练自悟

课前由教师准备好学生练习用的题组,这部分题组设计要做到:知识点要全而不漏;题目表述要简洁而不冗长;题型以填空、选择、简答为主;难度侧重中下等学生。

课堂上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辅导,搜集反馈信息。教师是帮差、帮扶,是收集下一步要点的信息:发现是共性问题与个性矛盾,发现与“预案”设计的出入,发现课堂动态生成的时机。这也是对复习课的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并为下一步的梳理总结和变式训练找到方向。

(三)梳理总结

这一环节,师生共同梳理知识点,弥补知识缺漏,形成学生自己的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可概括成表格式、纲要式、图示式、口诀式等形式,便于记忆与理解。分析遗忘和解题错误的原因,寻找防止遗忘的方法,初步揭示解题思路与规律,提高数学知识的整合能力。尤其对自练自悟环节中发现的问题,一定要充分强调。

(四)变式训练

通过初步的基础练习和知识点、方法讲评,学生大致掌握了基本题型和基本方法。接下来,要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选择的训练题目主要是归类性的试题,以变式的方式呈现,通过题目条件的增加与减少、条件的更换、条件与结论的互换、结论的拓展、让学生发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主要采取先做后讲、精练精讲的形式。通过素材的选取、题目的归类、试题梯度难度的整合,使大多数学生实现知识的巩固与拓展、方法的迁移与延伸、能力的发展与提升。这个环节,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追求进步的好胜心,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外竞争与组内合作相结合,让课堂充满活力和生命力。教师同时要观察学生探究过程中是否有新方法、新认识,设计的梯度是否合理,难度是否适当。

(五)反思体验

这一环节要求预留五分钟左右,主要从知识结构的补充,解题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自己掌握的程度这几方面反思。让学生进行个体知识建构的反思,体验建构过程的艰辛与快乐。

(六)复习反馈。

当堂测试批阅,对复习课是最及时的反馈,也是最有效的。如果时间有限,可以布置作业,但最好布置分层次作业和选择性作业。作业内容要有层次性、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会对这节复习课有感到收获,有成就感,为以后的学习不断树立信心和目标。

三、 学案导学复习课导学案编写中需要注意出现的问题。

通过学案导学复习课的实践,我深刻感受到复习课导学案的编写更注重方法和策略,一定要注意不要使复习导学案编写新授化、教案化,复习课导学案实质是指导学生复习的学习方案,是复习流程、复习内容、复习要求的一体化。也不能把复习课导学案编写成章节的复习题训练案。复习课要重视知识的归纳、总结,完成的途径要以学生自主合作为主、辅以点拨。复习学案在流程设计上要体现复习课的特点。设计上要具有全员参与性,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

利用导学案提高初中数学有效课堂 第7篇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素材的选择, 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 提供有趣的、具体的、富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 让学生经历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导学案”的学始于疑中, 问题情境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 用学生的眼光去寻找那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 并且与学生生活背景密切相关的素材, 创设使他们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 可通过动手操作、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中位线”时, 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如图, A、B两点被池塘隔开, 在AB外选一点C, 连结AC和BC, 并分别找出AC和BC的中点M、N, 如果测得MN的长度, 那么就可以知道A、B两点的距离.你知道这是什么原理吗?”由现实的题材引出数学问题, 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某种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提出有效的探究性问题, 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动力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 都是由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导学案中要设计好探究的问题链, 适当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 带着亟须解决的问题和要求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任务, 解决设计的问题.例如, 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后, 出示这样的一个命题:“求证: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锐角三角形全等.”学生很容易证明, 但是仅仅会证明对于发展中的学生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还可提出下列探究性问题: (1) 将上述命题中的“高”改为“中线”或者“角平分线”, 又怎样证明? (2) 将命题中“其中一边上的高”改为“第三边上的高”又怎么证明? (3) 将 (2) 中的“高”改为“中线”或者“角平分线”又如何? (4) 将 (2) 中的“锐角三角形”改为“三角形”, 结论还成立吗?通过这些追问式问题的引导, 促使学生从更深刻的层次、更广阔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再认识、再提高, 实现“导学”的有效性.

三、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 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后, 教师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针对所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切磋, 互通“有无”.合作学习可以采取两种基本形式来完成: (1) 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自由表述自己的观点和解题思路, 倾听同伴的意见, 并从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共同进步. (2) 全班合作.在小组合作过程中, 提出个人疑难问题, 简单的立即解决, 较重要的或较难的或意见分歧较明显的问题, 让全班同学讨论.数学学习往往要求学生经历操作过程来构建某一概念, 证明某一结论, 这时的合作不仅能帮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更重要的是能在操作分工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 如学习推导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几何体的三视图、函数图像的平移等知识时, 都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良好时机, 能增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四、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 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有效的练习可以推动这个过程的顺利进行.“导学案”中的练习要精心设计:涵盖本节知识点;包含各种题型和解题规律、技巧、方法的题目;要有梯度、分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 一般练习题根据大纲要求面向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对于学有余力的可略增一些难度, 让他们博学多思;对于有困难的可事先呈现一些孕伏题, 为其顺利解答正式题作必要的铺垫.练习形式除了常见的解答题, 可适当采用填空、判断、选择、改错等各种题型, 并采用竞赛性或抢答性或指定各小组不同层次学生等解题形式, 丰富多彩且带有激励性的练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初中英语“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 第8篇

一、初中英语导学案的特征与要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日益推广,导学案在初中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以“导学、诱思”为基点,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使之成为初中生课内课外的好帮手,是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必须钻研的课题之一。

(一)导学性

传统课堂中的教案过于注重教师的讲授思路,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动态的课堂生成,与强调自主性、创新性的课改初衷相违背。当然,导学案又不同于纯粹的课堂练习,它更强调通过具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在英语的知识世界里一探究竟。在笔者看来,导学性有效与否是衡量导学案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下面的这份导学案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征。

八年级上册Unit 9 When was he born?

(1)课前尝试:

When was she born? -She was born in 1973.

Where were you born? -I was born in Jinan.

When was Wang Lin born?-He was born on August11th, 1980.

(2)课堂探究

1Finish 1a Make a list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stars youknow.

2Listen and write the year in which the sports star wasborn under each photo.

3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 about Deng Yaping below. Themake conversation about the other sports stars.

4听力练习

5对话练习

(3)课堂练习

(4)作业设计

(二)层次性

初中阶段的英语知识更多地以语篇的形式出现,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英语语感能力及语言综合能力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到知识的层次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层次性。

知识层次性案例:

主问题:Su Hai and Su Yang can’t find their things,whatare they?

层次一:a camera

(a)Where was the camera a moment ago?

(b)Where is the camera now?

层次二:the films

(a)Where were the films just now?

(b)Where are the films now?

学生层次性案例:

九年级Unit 14 Have you packed yet?

C层的学生要能够准确地翻译下列句子。

(1)我一个小时之前就开始了,但是还没有完成。

(2)他不得不早上五点钟起床,砍柴、烧火、做早餐。

(3)他每天都要从井里打水。

(4)因为我的外公来跟我聊了一会儿,所以那些事情我一件都还没有做。

B层的学生要在轻松听懂录音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1)Does Crystal have so many chores to do?

(2)Has she finished her homework?

(3)What should she do today?

(4)What chores did Crystal’s grandfather do when he wasa kid?

A层的学生在掌握相关的英语词汇、语篇、语法知识的基础上,还要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去。他们可以4人一组,填写下列表格,其中还要穿插一定的采访实践活动、报告演讲活动,最后还要运用英语进行讨论,决定这个周末的最佳活动方式。

(三)创新性

新课程背景下,创新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我们教师应该以自己的创新思维与意识来影响学生创新品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什么是创新性教学?它不是单纯地脱离教材,脱离学生,大搞新花样,它更是一种思想理念,于潜移默化中润物无声。导学案编写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注重创新性的渗透,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创新品质与习惯。

编写八年级下册Unit 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导学案时,就reading部分的内容理解,我把它改编成了传统的课堂对话方式:

A: Who’s your best friend?

B: My best friend is Xiao Li,but last week we had a bigfight and now she isn’t talking to me.

A:How did it start?

B: ……

如此一来,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便自然了解了语篇内容,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悄然掌握相关的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换了一种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得到了明显的加强,而这正是课程改革的目的及本质之所在。

二、英语课堂导学案的设计方法

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开展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既要备好教案,也要备好学案:既要站在教学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理解、消化和处理,更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针对每堂课学习的内容编制出学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全新的教学理念。

(一)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导学案设计

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大纲,给学生制定一些合理的学习步骤,编写出便于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把握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吃透教材,在此基础上给学生理出知识体系,使知识难易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要了解学生,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因材施教,根据教材内容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调动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成效。

譬如,八年级上册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一课的导学案中,在成果展示环节我安排了单项选择,根据中英文提示完成句子,按要求变化句型,完形填空,以询问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上学为话题的对话、写作练习等等,一切都紧紧围绕着下面的课堂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熟练地运用句型:How do you/does hego to school?How long does it take?

(2)掌握关于交通工具、方式的词汇、短语,及相关用法,能运用流利的口语表达进行询问。

(3)通过各项课堂活动的进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强化学生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与实践。

(二)导学案中要设计多种学习方法

导学案教学中要经常变化学习方式,让学生保持新鲜感和浓厚的兴趣,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合作讨论法。这是活跃课堂气氛,用较少的时间使学生发表较多见解的一种方法,也是课堂教学中小组学习的一种常见方式;(2)竞赛法。教学中既要提倡合作,又要适当运用合作中的竞争。竞赛可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实践;(3)各抒己见法。即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问题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加以解释。尝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去考虑,并通过评价不同方法间的差异,拓宽思路,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法。

譬如,笔者在设计八年级下册Unit 2 What should I do?导学案的时候,就采用了竞赛法的学习方法,无论是课前预习、课内学习,还是课堂训练、成果展示,都采取了小组间竞赛积分的方法,营造了热烈的学习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主动性,充分彰显了导学案课堂模式的魅力与价值。

(三)设计优秀的导学过程

(1)教师必须以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说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感受;(2)教师的“讲”要落到学生的“学”上,“讲”要以学生的“学”为基础,讲学生的疑惑之处,讲学生的思路受阻之处,讲解题方法的规律,这样的讲才有针对性;(3)教师将重点、难点、关键点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消除疑问,这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初中英语导学案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活跃性大大增强,课堂学习更主动

学生从小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而借助于“导学案导学”的方式,创设情境、营造探究学习的气氛,很好地释放了学生在过去学习中的被动与拘束心理,通过由个人到小组的合作方式进一步缓解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压力,给学生的自由度逐步从小到大,直到完全由学生自己选择。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与策略中显得更加活跃,课堂中与教师的交流也更加频繁与主动,上课提问的积极性也远远高于实验最初阶段,真正成为了课堂中的主人。

例如Unit3 Teenage problems中的Integrated skills部分。笔者采用了课堂讨论的形式,将学生按人数分成4~6组,每组5~8人,通过对中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沉迷于网络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与课堂辩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充分有条件的使用网络媒介以及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学习便捷性,从而在讨论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课堂的活跃性。

(二)提升了探究与合作精神,时间安排更合理

新的教学模式因为教师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更具引导学生学习的辅助性质,而非是传统课堂的主导型,因此学生能够有更多的空间与时间去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状况合理安排时间,教师也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外作业,将更多的课外时间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安排。

例如在Unit4 Reading“权利和责任”(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中,我就充分给予了学生广阔的课外阅读空间,通过导学案的编制以及阅读书目的推荐,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减少,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并且更为重要的是避免了传统放任的管理方式,通过书目提纲以及合理的课后引导,让学生既不会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又可以很好的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流开阔视野与发散思维。

(三)改善了学习策略,学习兴趣更浓郁

“导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强调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学生的学习策略也变得更加多样性,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去发挥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与方式,从而使自己的学习效率最大化。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国内外有众多科学家均做过类似的研究,其中与本课题较为相近的是Thorndyke(1980)的个体差异性学习策略,其也是强调不同的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情况应该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因为每个人的认知结构不同,所以学习时一定要使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因此,可以在上课之后布置、预留一些比较有想象力或学生自己所设定的假设与问题,使学生对课后的学习更加有积极性。如在谈到football时,可以让学生扮演lineman、referee、football players等角色,通过学生的直接角色扮演去学习一些和足球有关的术语,如kick a goal(进球)、give a freekick(罚任意球)、be offside(越位)等。

总之,英语教育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理念,都导致学习被动式填鸭,课堂只是知识的灌输。本文将“导学案导学”运用于初中课堂教学,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合理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卢家相.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教育部.走进新课程一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王晓娟.中学英语课堂管理探究[J].大众文艺,2012,20.

[4]许春生.关于构建创新教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兼谈“三论三共三段”课堂教学评价体系[J].教育探索,2002,3.

[5]Paul Davies.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浅谈初中英语导学案设计 第9篇

一、初中英语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一) 题材设计突出能力培养和全面提高

英语课标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 即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要得到有效的提高。

1.语言技能的培训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较为突出, 因此, 导学案设计的重点和出发点就是, 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我们在做导学案设计工作时, 需要在每日听读、每日阅读以及书面表达方面下足工夫, 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推进。

2.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理论, 并从基础理论出发学习知识。我们可在教材基础之上, 大力开展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几个方面的辅导。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 针对单词拼写、短语会意理解、简单句子翻译, 采用单选、多选、对话补充、词语填空等形式。

3.我们的导学案要生动活泼、精彩有趣, 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进行循序渐进的素质培养。设计时可难易交错, 并加入贴近生活的元素。

4.学习策略是学习技能最重要的一环。英语教学纯粹依靠老师单向的指导、讲述, 或者让学生死记硬背是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 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发现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并根据这些要点, 让学生自我思索、自我探寻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5.文化意识目标讲求素质和文化内涵的提高。语言是文化的衍生物, 任何语言都离不开文化的元素。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 可将英语国家的风情, 传统习俗, 人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内容渗透其中, 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外来文化。

(二) 充分挖掘教材是设计好英语导学案的基础

教材是精华, 但一本薄薄的教材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全部写入其中。完美的英语导学案应该体现在与教材融合的力度和对教材的挖掘上, 融合的程度越高, 导学案体现出来的价值就越高。

1.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 要充分认识教材知识点, 并加以全面拓展, 注意知识点的连贯性和融合性。

2.难点、重点的体现要突出, 重要知识点的主导作用在设计中要得到体现, 体现的方式可以是二次融合、反复宣导、重点考核等。

(三) 全面了解学情是设计好英语导学案的保障

教师要掌握学生的现状, 分析学生的需求点。在设计导学案时, 可采取摸底的形式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评判, 评判标准可依据教学大纲。找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这里要注意两点: 一要难易适中, 不打消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二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的状况, 公平对待。

(四) 定位学习目标是英语导学案设计的关键

教材大纲对学习目标加以了明确, 教师可对学习目标进行恰当的分解。我们鼓励教师和学生一起编制学习英语的计划, 此计划必须包含时间性、考核性。通过计划安排, 让学生自己有一个能动发挥的空间。

1.目标要全面, 计划要翔实, 不要有遗漏。听、说、读、写哪个是弱项就要将重点放在哪。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缺失什么就补什么。

2.目标分解要明确详细, 满足新课标要求。会听、说、读、写单词;能够记住短语、句子;能复述短篇、仿写短篇;能用简单的交际语与人沟通交流。

二、导学案应注重“导”与“学”的关系

(一) 导学案应注重“学”

导学案的目标主体是学生, 执行主体也是学生, 所以, 从这个意义上讲, “学”在教学中的地位高一些。所以在设计导学案时, 对学生必须要有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如何、知识水平达到何种程度等等。在这个基础上, 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二) 导学案应注意“导”

导学案中, “导”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学”是内在辅助因素, “导”是外在作用因素, 外在作用因素通过内在辅助因素而起作用。“导”讲求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导学案的设计, 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有效性的关注, 也是对教师教学的针对性、目标性的考验。导学案不仅寻求“导”“学”结合, 更强调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发挥和最后的实际结果。我们一定要运用好“导学”案的理论, 以期更好地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 第10篇

然而, 笔者发现, 许多老师由于没有真正理解好“导学案”的设计意图和操作要领, 在借鉴使用“现成”导学案时, 只能生搬硬套;或者在“自主设计”导学案时, 回到了传统课堂的老路上, 将导学案编成了“习题集”。现以人教版《新目标》英语7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I want to be an actor.) Section A 1a-1c为例, 笔者设计了一个“导学案”, 并针对于每个设计步骤做了“设计理念”与“操作要点”的说明, 求教于各位专家, 不吝赐教。

一、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Knowledge Objects)

(1) 正确掌握P109第4单元从第1个单词shop到第9个单词hospital的发音。

(2) 初步记住shop, doctor, policeman的词汇意义和拼写形式。

(3) 掌握针对家庭成员就职业提问的英语表达句型。

2) 能力目标 (Ability Objects) 。

(1) 熟练运用针对家庭成员就职业提问的口头问答。

(2) 听懂针对家庭成员就职业提问的简短对话

3) 情感目标 (Moral Objects) 。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主动参与表演针对家庭成员就职业提问的简短对话, 并注意交际策略。

重点、难点:口头掌握和运用“针对家庭成员就职业提问的简短对话”。

设计说明

⒈目标、重点、难点的设置要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去阐述, 要具体, 不能过于笼统。

⒉这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 在课型上定位为“听说课”,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口头上和听力上能进行运用和掌握, 为后续课堂做好铺垫, 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二、学习过程

第一步:课前回顾

导学案

Step 1:Pre-class Review (5’)

1) 你记住了第3单元的这些单词了吗? (1) tiger, (2) elephant, (3) panda, (4) lion, (5) animal, (6) zoo, (7) clever, (8) beautiful

2) 你能写出下面两个问句的正确答案吗? (9) Why do you like koalas? (10) Why do you want to see the lions first?

设计理念与操作要点

⒈每堂课前5分钟让学生“上板”复习或检测上课时的核心单词、短语、句子或句型结构是非常有帮助的, 课改课教室安装了多块黑板就是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上板”:教师“解放”了, 学生学习也更有效。

⒉导学案上通常列出10个左右最核心的单词、短语或句子, 这里的10个小项的内容为上一单元的最核心内容。

⒊为了保证学生能在5分钟内完成任务, 规定每小组单号数的学生写序号为奇数的内容, 双号学生写偶数号的内容, 听写完后, 学习小组长批改本组同学的听写, 报告“课代表”, 整理全班错得最多的三、五个项目。

第二步:自主学习 (有学生晚自习的学校, 可将此项内容在先天晚自习时间完成)

导学案

Step 2:Self-study

1) 熟读P109第4单元从第1个单词shop到第9个单词hospital (重点注意黑体字:shop, doctor, police-man, hospital)

2) 找出教材P19 (1a部分) 图片上的对话, 并用双色笔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试着去读一读P84 Unit 4 Section A1b的三组对话, 把对话中谈及的家庭成员和职业用红色笔划出来

设计理念与操作要点

⒈学生独学的内容, 约为新授课内容的20%, 通常为“知识”层面上可“独学”的内容, 本堂课的3项独学内容除了单词识记以外, 还有对语句、段落 (对话) 的自学 (为后面的学习环节做铺垫) 。

⒉导学案上要有明确的“自学提纲”, 考虑到学生要面对各科教师, 要求自学的内容不宜过多, 英语学科以平均每晚自学20分钟为宜。本过程以“独学”为主, 要培训好学生用“双色笔”记自学笔记。

第三步:合作探究

导学案

Step 3:Cooperative Exploration

1)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尽可能多地写出你已经记住的关于“职业或身份”的英语单词以及关于家庭成员的英语单词 (最好能画出“家谱family-tree”) 。

2) 模仿Self Study任务2中抄出的对话, 替换“家庭成员”和“职业”, 编写对话, 并能表演出来 (要注意交际策略, 每个学习小组可以是两人表演, 也可是多人表演) 。

设计理念与操作要点

⒈本环节要在课堂上真真实实地让学生小组“合作”和“探究”, 在时间安排上一般不能少于10分钟, 不能搞“伪合作”, 合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真正做到在快乐中去探究问题, 发掘学生个人的内在潜能。

⒉本导学案中的“任务”是以能适合下一步“展示”为前提的, 且命题上有“开放性”的特征, 任务的设计策略是:“知识任务化、任务层次化、层次阶梯化”。

⒊【任务1】:学生独学了词汇表中第1个单词到第9个单词, 它们主要以职业名称主为, 所以要学生写几个关于“英语职业”的单词并不难。另外, 由于已经让学生去读了读“1b”部分的听力材料中的三组对话, 并用红色笔划出了家庭成员, 学生至少能写3个家庭成员来。【任务2】:本任务相对耗时较多, 要学生按“示范”编对话, 并表演出来, 这是小组合作的“魅力”所在, 教师引导好了, 我们会看到学生的上乘表演。

第四步:展示提升

导学案

Step 4:Promotive Exhibition

(导学案上要留下空白, 以便学生在这里可以写些东西)

设计理念与操作要点

⒈展示是学情的需要、学生人格的需要。展示是对课堂前两个环节的检阅, 通过展示可以发现学生的情况, 看有无生成问题。展示给学生一个舞台, 使学生各种能力得到培养,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展示习惯, 规范展示用语, 要求学生对课堂展示模式熟记于心, 能按预设的程序有序推进。

⒉展示的题目 (或任务) , 要有“开放性”和“可拓展性”要是课堂中的难点、疑点, 展示内容贵在“精”, 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 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 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或统一答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我们可以将“合作探究”中的【任务1】作为组内小展示, 【任务2】可作为班内大展示来处理。

第五步:梳理巩固

导学案

Step 5:Consolidated Chart (6’)

1) Listening practice (1b) (听教材1b部分的三段对话后, 完成下面的表格)

2) Knowledge Chart (知识网络图)

设计理念与操作要点

⒈要站在整个知识体系的高度, 抓住知识主干, 找出基本知识点, 构建知识网络, 合理分散难点, 强化知识重点, 关注知识热点。

⒉【任务1】:因学生已独学了这3个对话的听力朗读材料, 我们把听力练习放到“梳理巩固”这个板块, 是因为它们概括性地归纳出了本课时的知识要点, 听力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 是从知识层面上升到了能力的要求。【任务2】:这是本课时的核心“对话模式”, 让学生明白就职业提问用what, 让学生将视觉重点放到句子结构上, 逐步形成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特点的能力。

第六步:达标检测

导学案

Step 6:Target Test

1) 写出你长大后最想从事的职业的英语单词 (可以是多个) 。

2) 你父母亲是做什么工作的, 能写出他们职业的英语单词吗?

3) 单项选题:

设计理念与操作要点

⒈我们既要重视检测题的设计又要重视对学生检测过程的检查与反思, 达标检测还可以使学生在检测中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不足并及时纠正, 同时, 教师可根据检测效果, 及时对自己的导学案和教学方法做出有效的调整。

⒉设计达标检测题时一定要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 题量的设计要“精”, 量不能太多;习题设计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测, 还要有拓展性。

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 第11篇

摘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有其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其教学思想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切实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变“教”为“导”,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学案”是近几年来在教育界的新生词汇,其概念的核心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即学案是教师以“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为前提、在了解学生的具体学情的情况下,为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设定的导学材料,更多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侧重于让学生了解“学什么”和引导学生“如何学”。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

1、体现“先学后教”思想

“先学后教”的思想最先是由洋思中学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的,即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注重学生咨询和管理的培养。所谓“先学”就是教师揭示教学目标,学生在明确目标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对新知识进行先行感知;而所谓“后教”,则是建立在“先学”之上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之后,把遇到的困难提交给老师,老师把问题分析解决之后再反馈给学生,或者与师生交流共同解决。这种“先学后教”教学理念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学生主动地探寻知识,在学习实践中收获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

2、渗透“少教多学”的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掌控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根据教案按部就班的将知识依次传授给学生,“一言堂”的授课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从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不但不利于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易导致班里学生学习情况的“两极分化”。“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一转传统教学观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将侧重点由“教”转“导”,为学生提供了自我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再解决“学案”的相应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独立探索知识的乐趣。

3、促进“学与教”双边互动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为师生互动交流提供条件。以“学”而不是以“教”为重点,使教师转变了教学思路,教师精心设计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精力放在分析学生质疑的问题和组织学生探讨交流上,不再是“满堂灌”、“满堂问”,师生交流,教师参与进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通过精巧的诱导使学生自主的解决疑难问题,这样,热情高涨的课堂气氛不但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而且会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能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得以良好地结合。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学学案要有创新性的设计,根据学生个体的特性,把生活实际融入到学习当中。设置层次由易到难的问题,例如可分为基础知识、巩固强化、拓展创新,学案内容要新颖、明确教学目的,并且结合实际,这样才能让各个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接受,使其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参与并获取知识。

5、突出合作学习意识

学案教学的创新之处在于发动学生相互协助,合作交流。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各小组,特别要注意要把不同水平的学生交叉分配,使得每一个小组里面的组员都能共同参与。针对一个问题展开探讨,共同参与,各抒己见,摒除偏见,各自贡献自己的智慧,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会彼此尊重、协作进取。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从教师角度看

1、有利于知识传授,提高课堂效率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从“被动接受”提升为“主动学习”,在学案导学的作用下,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再是漫无目的,而是有了明确的目标。在课堂上,学生也不再像以前一样,机械的听讲和记笔记,而是与同学老师一起针对教材的疑难点展开讨论交流,减少了抵触的教学环节,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真正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相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2、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

“学案导学”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学案的编写过程是一个由众多教师一起分析讨论、共同协作的过程,学案是教师们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协同工作改变了过去那种由教师个人单独作业的局面,老师们互通有无,交流学案设计思想与教学实践经验,共同克服教学中出现的各类状况。使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趋于开放,这不仅利于教师摆脱以往教学思维定势的束缚,使教师不再拘泥于个人经验,主动转变旧的教学方法,而且有利于短时间提高整个教研组乃至整个地区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同时更好的培养了青年骨干教师。

3、有利于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从“教”与“学”这对矛盾体入手的,因为只有科学合理的解决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在该模式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以及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引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成功的确立,学生不再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灌输的地位,极大地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案进行导学,学生以自学为前提,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成绩,这正是秉承了素质教育的精神,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学校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而且对其他学科的教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二)、从学生的角度看

1、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人翁精神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习惯。真正的学习是出于一种求知的欲望,是对知识的主动追求,“学案导学”有效的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明确的目标向导使学生的自学有的放矢,避免了漫无目的的盲目自学现象。好奇心是最好的导师,借助“学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去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索,从“要我学”的被动接受转变成“我要学”的积极主动态度,使学生不再被动,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2、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杜威提出,无论在智育还是德育方面,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使得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思维得到充分而全民的促进与发展。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时期,中学生需要拥有足够的机会和空间来拓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使得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使他们增强了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拓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在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中培养自身的交际合作能力,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总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利于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遵循新课改的要求,实现“学”与“思”的结合、“导”与“学”的统一,使教学过程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的方式决定了“先学后教”和“多学少教”的教学特点,实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和谐统一,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 第12篇

首先, 要在导学案的设计上下工夫。我所使用的导学案包括这样十个部分:主题名称、课题名称、预习目标、预习重点、预习难点、预习方法、知识网络、探究讨论、自我测评以及拓展视野。后四个部分是由学生来完成的, 是导学案设计的重点。“知识网络”意在让学生形成对本课知识体系的初步认识, 根据初中学生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和每一课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 教师要搭建一定的平台作为支柱。这个平台既不能太难, 要让学生通过仔细、认真地阅读就可以完成大部分;又不能太简单, 要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和归纳, 来完成剩余部分,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有时,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 打破教材原有的框架。如七年级上册的《南方的初步开发》, 教材讲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初步发展。课前学生并不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 所以设计学案时要先帮助学生理清这个时期朝代更替的脉络, 然后再学习了解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

设计如下:

“探究讨论”往往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课前预习时, 未必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但这些问题往往能让学生换个新角度去思考问题。上课时, 在知识网络构建的基础上, 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 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教学《戊戌变法》时, 为了让学生弄清楚维新变法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区别, 我特别设计了一道“数学”题:维新变法运动______戊戌变法 (填>、<或=) , 有些学生一直以为这两者是同一回事, 看到这个题目, 立刻开始新的思考。经过仔细阅读课文, 大部分学生认识到:维新变法运动是指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变法而掀起的整场运动, 从19世纪90年代初直至戊戌变法全过程, 其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如上书、办报、组织团体等。戊戌变法仅指1898年光绪帝主持的变法, 不包括其他内容。所以, 此处应填写“>”。

“自我测评”是对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总结检查, 具有查漏补缺和反思的作用。我在导学案设计时遵循适度和适量的原则。适度是指练习紧扣教材, 符合学生的能力和认知水平, 并且按照中考要求, 在难度上设置易、中、难三个梯度的题目, 在题型上设置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类型的题目。适量是指题量要适当, 要能突出重点、难点, 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全面地掌握知识要点, 提高学习能力。题目的选择不一定是针对某一课的内容, 往往要注意将其横向、纵向的联系渗透其中。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 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然, 也会有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如讲“三民主义”时, 我联系现实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福建厦门和台湾的金门隔海相望, 人们发现海峡两岸各竖立一块巨大的标语牌, 厦门这边写着“一国两制, 统一中国”, 金门那边写着“三民主义, 统一中国”, 请问这两条口号与哪两位历史人物有关?它们有何异同之处?

其次, 要想让导学案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最重要的是要在导学案的批改上下工夫。为了保障每节课的效果, 教师必须认真地全批全改导学案, 才能知道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对本课的认知程度。这样, 上课有了针对性, 既节省了时间, 又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批改后, 最好在班级中公开导学案完成的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奖惩。有了奖惩制度, 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就被调动起来了, 每位学生都想为小组争光, 完成学案时自然会认真专注、精益求精。随着导学案质量的提高, 学生的学习习惯越来越好, 课堂的效果自然就很有保障了。

此外, 导学案的使用要注重系统性与长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更新其内容, 以提高其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外伤性脑梗死临床分析下一篇:幼儿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