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教育理念范文

2024-06-16

阳光教育理念范文(精选12篇)

阳光教育理念 第1篇

关键词:“导师制小班化”教育“,高效阳光”课堂,教学改革,校园文化

河北省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7000年的历史,孕育并积淀了“开拓进取,竞争图强,兼收并蓄,改革创新”为核心的赵文化,其中“胡服骑射”是有代表性的,以人为本、团结向上、忠勇报国、开放包容等思想贯穿其中,是华夏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和升华的结晶。走进邯郸,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雕像巍然耸立,昭示了今天的邯郸人锐意革新、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邯郸市第26中学地处市区北部,建校于1980年,占地33亩。这是一所两校合并、一校三牌的融普教、职教为一体的综合学校。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学校的义务教育基础薄弱,教学质量不高,片内生流失严重。

谈起往事,在学校工作了26年的付式华非常感慨:“前几年,片内生入学率不足40%,而且流失的大都是成绩好的学生。对家长的选择我们都非常理解,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到好学校去呢!家长给孩子转学合情合理。我们只有把学校办好,把教学质量提上去,学校才有出路”。

“导师制小班化”教育让学生充分享受教育公平

“穷则思变,适者生存”。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质量、升学状况不理想,如何把学生“留得住、教得好”是学校需要着力思考解决的问题。这些学习困难、自理能力缺乏的学生最需要的是小规模、有针对性的教育,是面对面、一对一的辅导。基于此,学校提出了“导师制小班化”教育的构想,充分体现“教育均等、以人为本”理念,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每班35人,适宜的班容量大大增加了师生交流机会。

宽敞明亮的小班教室处处体现人性化设计,增设的教师办公角,让学生们能“零距离”接触老师,作业面批面改。老师们读书学习、精心备课等“身教”深深地感染每一个学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德林书苑”、“琴竹阁”、“菁菁乐园”、“尚怡雅居”等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富有诗意的班名。班旗、班徽、班歌、班主任格言、全家福是每个班级的门口名片。走进教室,整洁、优美、宽敞的环境让人赞赏。学生们总说:“我们小班”很宽敞———教师可以走到每个人身边;“我们小班”很温馨———各种设计很人性,有了多媒体,课堂变得绘声绘色;桌椅排布很自由,我们可以根据讨论和探究的需要进行调整;教室里除了黑板还有白板,可以多人同时板演;室内学生橱柜可以放置自己的日常用品,冬天的棉衣再不用往桌子里硬塞;学校近千册图书、报刊、杂志、实验仪器轮流入驻的图书仪器角是我们最大的乐园,“泛舟书海、科学探究”让我们体验读书和动手的快乐……

打造“高效阳光”课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多年来,学校一直在努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很多学校一样,改革陷入了瓶颈:大多数教师尽管在思想上能够接受新课程的理念,也都渴望改变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教学幸福感不强的现状,但在具体实践操作上却难以突破,很多教师仍习惯于用满堂灌教学方式授课,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课堂组织越来越困难。

为解决困扰多年的顽症,学校多次召开座谈会、专题会深刻反思,讨论调研,多方取经。2008年4月,学校分两批组织119余教师奔赴山东杜郎口中学,现场观摩学习。

杜郎口之行令我们震撼:原来课堂可以是这样的,课可以是这样上的,学生的能力竟然是这么强。……杜郎口的课堂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几乎所有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在平等、欢乐、好奇、切磋、争论的氛围中体验了知识的生成,感受了学习的幸福。这样的课堂是高效而富有生命力的。

杜郎口之行坚定了我们的课改信心,全体上下达成一致共识,打造属于具有26中特色的高效课堂。

杜郎口的模式可以借鉴,但不能生硬照搬,我们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我们自己的课堂模式。学校吸收各个地方、学校的先进经验,以导学案为核心,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模式,以发展学生为目的,全面实施“高效阳光”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打造“高效”课堂;以人文关怀为核心,关注生命的成长状态,打造“生命”课堂;让学习和生活对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阳光”课堂。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幸福、成功的喜悦,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老师快乐教学,在教学中体验工作的幸福。

洋溢的是欢笑,展现的是阳光

我校的各个班级的人数不多,一般在40人以下。墙壁两面大黑板,给了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黑板分成几块,每个小组都有固定的区域,“飞翔、超越、给力”等组名极富创意。墙上到处是学生的作品,有书法、手工,也有诗词、涂鸦。每个班级一般分成了6个学习小组,每组一般是6~8个同学,课桌拼成方块形,各小组的同学围桌而坐。

教学改革方面,现以八年级一班的历史课示例,课题是《三大改造》。昨天放学前,同学们已经从老师那里领到了本节课的导学案,提前进行了预习。一上课,老师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展示在黑板上,接着第三小组的几个同学表演了一个根据课文内容自导自编的小品,他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也带给同学们几个深刻的问题。老师让学生们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浏览教材,独立学习思考,并为个小组分配了展示任务。随后各小组开始互助合作,共同探讨。几分钟后,安静的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各组同学或坐或立,指指点点,写写画画,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争论,仿佛置身于一个自由市场。老师游走于各小组中间,当同学们遇到疑点求助时,老师就巧妙地指点迷津,让学生豁然开朗,问题迎刃而解。有的学生“持不同政见”,“老师,我认为……”,甚至与老师展开了热烈的争论。

随后是各组展示环节,各组代表到黑板上板书,并对本组所展示的问题进行讲解,展示本组互相讨论取得的成果,组内成员相互做补充。这时,其他组的学生会有很多的质疑,组内成员一一作出解答。有时候,他们的意见不一,各抒己见,非常热烈。课堂上,学生完全成了主角,他们是演员,展示着自己的才华、张扬着自己的个性,释放着自己的激情,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他们在智慧的太空里徜徉,放飞梦想,展翅翱翔。老师则完全退居幕后,在一个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里,如同一个导演,欣慰的欣赏着学生们的精彩表演;他也是一个法官,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中肯的评价;同时,他还是一个舵手,当学生活动偏离正确方向时给予引导。

“现在的同学们都说上课时间怎么过的这么快。”老师说:“那是因为现在的课堂和过去不一样了,以前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尽管老师们倾心尽力,讲得细致、生动,可根据学生的记忆规律,大部分学生只能集中10分钟左右的注意力,很多学生稍不注意就会出现知识断裂,跟不上节奏,听不懂,往往会感觉平淡、枯燥和乏味。再加上繁重的作业压力,缺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会出现厌恶上课、厌恶学习的现象。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课堂,每个人都能够根据的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学习,通过本组同学的互帮互助,每个人都能取得最大的收获,得到最大的发展。学习的过程是欢快的、愉悦的,通过展示,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被认可的成就感、被赞扬的幸福感,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的活性都得到最大的发挥,课堂是快乐的,就感觉时间太快了。”

我校的课堂采用的小组合作式学习,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组内每个成员学习成绩有差别,各有所长,各取所需,团结互助,竞争激励。初二年级老师说,“课堂选择参与式、体验式教学方法,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将课本的问题和现实生活对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这样促进了学生感知、增智、生成、提质,既开发了学生潜能,又关注了学生情感,这样的课堂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是高效的、阳光的”。

我校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为:“学案引领、自主学习”:课前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阅读教材,感知教材,对学习内容形成初步认识;“问题生成、互助合作”:上课后,对教材进一步学习,通过小组内“对学群学、探究讨论”,绩优生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帮助,解决问题;然后是“展示质疑、拓展提升”:通过组间的质疑对抗,解决新问题,生成新知识、增长新智慧;最后是“当堂检测、巩固提高”:教师发检测卡,检验学习成果,巩固知识,进一步延伸拓展。在质疑环节中,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方式和展示方式也是五花八门,这是传统课堂上教师无法预设出来的,也是无法达到的。

高效阳光课堂鼓励学生质疑,敢于开动脑筋、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良好途径,在启发性、激励性、赏识性、反思性的交流与评价中,让学生树立了自信,体验生命了成长。

以人为本,关注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放飞梦想、激扬生命,都能得到最佳发展,这是我校转变教学方式、打造“高效、生命、阳光”课堂的目的所在。同时,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促进了教师的提升,将教师从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大胆放手,让学生动起来,老师和学生都得到了解放,教师们也能够开拓更大的空间。通过半年多的实践,学生的发展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阳光课堂让学生阳光

半年的课堂改革,变化最大的是学生。学生们都说他们喜欢现在的课堂。“以前上课时,老师讲,我们听,没兴趣,听不懂,没劲,烦。学不会,老师提问,答不上来,丢人。那时候,最盼望的是下课,赶紧逃离这个受罪的地方。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按照导学案,根据老师的指导,自主预习、学习,和组内的同学交流研讨,同学的解释有时比老师都清楚明白,我们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自主钻研的空间。以前上课一走神就可能听不懂后边的内容,现在这种情况没有了。而且,课堂展示锻炼了我的胆量、提高了我的能力,让我很有成就感。同学们都想上去展示,上课的积极性都很高,有时觉得时间过的太快了。这样的课堂太有趣了。”九年级一班学生这样说。

课堂上,到处呈现着“阳光生态”:学生激烈讨论的场面随时可见,“小老师”手持教鞭,黑板前落落大方,其他学生或站或坐围在周围,讲解、分析、问答、争辩、演示、唱歌、跳舞、书写、画画,一招一式,有板有眼。“规律让学生去发现,方法让学生去总结,思路让学生去探索,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同学们通过自学、探究、展示、发明、创造,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活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生命就在这样的自主自信中成长。

市教育局领导到学校观摩后认为,“自主、合作、探究;高效、生命、阳光”课堂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素质教育思想,它能真正的体现学生主体,让所有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它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真正实现了教学方式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真正为学生创设了了人文、民主、自由、开放、生态、阳光的高效课堂平台。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自然能够愉快、舒心、快乐地学习,体验成功,分享幸福,快乐成长。”

高效课堂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小组的合作学习也促进了学生思想品质、道德素质的提升。七年级5班学生家长说:“这一段,孩子变化很大,比以前懂事多了,比以前活泼开朗多了,爱说话了,也能说了,处理问题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刚开始学校搞教改,我很不愿意,怕影响孩子,现在来看,改是对的。”

特色校园文化引领内涵发展

“合格的学校看设施,良好的学校看制度,优秀的学校看文化。”我校以“发展人”为中心、全方位打造以国学为特色、以“恒、德”为核心的涵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校园文化,创建人文、阳光、和谐、活力校园,打造师生幸福的精神家园,让文化为学校铸魂。

学校确立了一系列办学思想:以“呵护每一颗心灵、成就每一个学生”为办学宗旨,以“国学立基、导师引路、技能立身、小班促进、科学发展”为办学思路,以“有爱心、有教养、会学习、有特长”为育人目标,以“恒、德”为校园文化主题,以“勤谨、谦和、彰德、创新”为校训,以“激情、主动、务实、开拓”为工作作风,以“博学、身范”为教风,以“敏学、善思”为学风。倡导“让他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际关系。强调服务理念: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学校要以教师为本。关注教师成长,让教师成功带动学校发展,让共同愿景引领教师共建幸福家园。明晰的办学思路为学校发展指明了道路,对师生行为和思想起到了引领和规范的作用。

国学经典、环境育人

打造以经典国学为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依托邯郸市书法家协会成立麒麟书院。在学校悬挂书法名家国学经典名句楹联、匾额。初一、初二、初三分别形成以“弟子规”、“劝学”、“感恩”为主题的班级文化氛围。修建了竹林环绕、梅松玉石点缀、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国学馆,编印国学启蒙读本和楷、行、隶、篆书法校本教材,开设书法课,让师生在书法教育中启智、育德、健体、提高审美能力。邀请诗词、书画、摄影、戏曲、民间艺术专业人士到校表演、作品展示、开办讲座等活动,开设书法、陶艺、篆刻、剪纸、彩绘、食育、扎染、脸谱、太极拳、古筝等多个学生社团,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师生心灵,润物细无声。

无限风光在险峰

《思维绘画教学理念》——阳光之美 第2篇

思维绘画是依据儿童心理学、潜能科学、思维科学及创造学的理论,将心智训练、脑能训练与绘画艺术科学结合,从而缔造出了具有优化个性,优化思考状态,提高学习能力,提升智商作用的新派儿童绘画。它打破学原有教学“技术”的古板,采用眼、耳、口、手、脑五维参与法,让儿童多元智能得到充 分开发。人类大脑使用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一种是词汇性的、分析的和连续的,而另一种是形象的、感知的和刺激性的(我们称其为左右脑两种模式)。而以往的学校教育偏向于对词汇性的思维模式的训练,而基本忽略了形象性的思维模式训练。学生一味被动的接受知识而缺乏创造精神。面对愈发竞争激烈的社会,富有创造性的人才的培养愈加受到重视,而通过训练形象感知能力开发右脑的潜能,是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及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创意教学计划适合以下人群: 1,丝毫不会画画的人。(虽然你会觉得自己完全没有绘画的才能,但是这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你如何具备和释放你的才能。)2,艺术领域以外的具有创造性的人们,如果希望如何控制自己的工作技巧和如何克服创造力的瓶颈。3,对培养小孩子的创造能力非常有帮助。手工制作 手工课是教学内容多元化的课型。它体现了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多种知识、技法的探索。手工制作是一 种工艺创造活动,是少年儿童美术学习与美术创造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少儿动手、动脑,启发少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一、少儿手工制作与少儿绘画的关系 工艺制作和绘画都是创造视觉形态的艺术活动,是造型艺术的不同组成部分。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两者对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审美感和创造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少儿可以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加深对对象结构、比例、空间位置等要素的感知与理解。这种理解反映到他们的绘画中,对绘画技能的提高有很大帮助。然而,学生在绘画中所激发的联想和创造欲望也会反映到手工制作过程中,使他们的作品更生动、更具有创造性。

二、少儿手工制作活动的特点 少年儿童的手工制作虽然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但是与艺术家的创作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少儿手工制作的特点是:

1、独立性。少儿手工制作,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完成一件“好看”的东西,自己认为满意了就行,不考虑其他观赏对象的愿望和反映如何。

2、游戏性。少儿手工制作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的游戏过程,是自我娱乐的过程,这是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用“阳光理念”做教育 第3篇

众所周知,教学模式是基于某种教学理念,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总体框架和结构。完整的教学模式包含基本观念、功能目标、静态结构、动态结构和操作策略等要素。其中,基本理念是教学模式的灵魂,或者说教学模式就是这种理念的操作化。秭归县实验小学把阳光育人理念作为模式的思想基础,这不仅为模式的操作化指明了方向,而且为模式的操作策略注入了深刻内涵,即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发展服务。这是其教学模式受到教师和学生欢迎的内在原因。

秭归实小的教学模式之所以容易被师生接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这种模式是教师集体选择和创造的结果。实践中,教师们把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经验,用经验验证和完善理论,从而实现了经验和理论的有效沟通和转换。这样做的结果是,构建与运用模式成为全校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行动,大家不受其所累,反而以此为乐。

在我看来,秭归实小教学模式的精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教学研究中心的转移和教学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往,诸多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只研究和考虑教师的教导和教授行为,而不关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即导学和互动),也不关注教学的真实情境是否有利于教学的有效实施。换言之,以往的教学,多数只关注在一般情境下教师教授行为的“规律性”,而忽视了多要素的整体协调关系与作用,缺乏一种复杂的关系性的思维方式的引领。这就必然导致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的过分程式化。过于程式化的模式,看似简单易操作,实际上会影响师生智慧与创造性的发挥。秭归县实验小学的“阳光课堂”教学模式把“快乐学习,幸福成长”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这就旗帜鲜明地把“以生为本”放在了教学教研的中心。从模式的内涵来讲,它不提倡简单的、平面的知识技能传授,而倡导三维目标立体呈现、交融一体。研究中心与思维方式的转变,让模式研究走出了封闭的死胡同,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二是多手段的综合运用。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教育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就会止步不前,甚至于倒退。比如,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如果还摆脱不了粉笔加黑板的束缚,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秭归实小的课改是具有前瞻性的,他们考虑到了现代教育技术背景和电子白板教学手段的运用,考虑到了阳光的教育评价的情境熏染作用,考虑到了动态调整与生成的变式策略等。这样,他们的模式就具有了较大的包容性。所谓“有容乃大”,具有包容性的模式,其发展前景自然值得期待。

(作者单位: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姜楚华

阳光教育理念 第4篇

一、阳光校园的建设

“阳光校园”是具有理想色彩且充满生机的校园, 力求在更高层面回归教育的本质。金乡实小既打造校园物质环境, 又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既使学生张扬生命和发展个性, 又让教师享受职业幸福。

在硬件建设方面:塑胶跑道和草坪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摄像设备的安装增加了师生的安全系数;办公电脑的配备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多媒体教学设备有效辅助教学, 实现教学的现代化。在软件建设方面:各职能科室编制各类主题的教育展板, 努力打造办公室文化和教室文化;艺术文化长廊满是师生的书画作品以及各种教育活动的照片。这样的现代文明氛围使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

二、阳光安全的实施

校园安全是学校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为此, 金乡实小采取一切必要手段, 实施“阳光安全”工程, 力争让学生舒心, 让家长安心, 让社会放心。

1.安全意识

从领导班子安全专题会到党建民主生活会, 从班主任周例会到全体教职工会议, 从班级晨会到每周班队会, 金乡实小逢会必谈安全。这样, 学校领导、党员干部和全体师生便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意识。

2.安全制度

为了防患于未然, 金乡实小拟定了一系列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并坚持督查反馈, 对每天、每周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汇总和通报, 并将通报结果纳入领导干部和教职工的年度考核, 力争做到有制度、有记录、有督查和有落实, 以便任何时段、任何位置出现问题均可找到责任人, 最终严格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3.安全教育

金乡实小坚持安全教育与文化教育并重, 安全教育时时讲, 处处讲。每当开学第一周, 都会精心统一组织“安全教育第一课”的主题班会。在楼梯间, 学校专门布置了以安全为主题的内容。在教室里, 各班班委会在班主任的指挥、调度下, 认真编绘有关安全教育的黑板报和手抄报, 并把优秀作品张贴在班级文化展台, 由学校政教处和大队部统一进行评比。

4.安全管理

金乡实小强化安全管理, 以做到“事事有人管, 时时有人管”, 切实构筑校园安全防护网。学校值班由中层干部和内保人员等负责, 主要保证学生上下学时段校门口的安全;级部值班由各级部主任和值班教师等负责, 主要保证本年级学生的安全工作;课间楼道值班由学校政教处统一安排, 主要负责课间休息、课间操以及学校统一活动时, 各楼道口的安全 (维持秩序、杜绝拥挤和防止踩踏等) 。

三、阳光课堂的建设

“阳光课堂”是阳光教育课堂化的结果, 既使课堂充满阳光, 又导向师生同步发展。具体意义在于:通过阳光情景的创设、阳光交往的构建和阳光体验的获得, 拉近师生的距离, 最终培养阳光新人。

1.让课堂充满阳光

金乡实小树立了“人人都是阳光教育的实施者”这一理念, 即让每位教师都能以阳光般积极的态度、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走进教室, 走近学生, 以阳光般的热情温暖每个学生, 以阳光般不息的能量研究每堂课, 最终使课堂充满温暖。

为了推行“阳光课堂”的理念, 我们有五个步骤。其一, 确立实施方案, 制定《阳光课堂标准》, 要求全体师生认真自学。其二, 针对“阳光课堂”的理念, 进行解读和专题培训, 既增强打造阳光课堂的指向性, 又凝聚新课程改革的共识。其三, 通过全体教师上课实践、课例研讨、讨论修改、比较分析和专家跟踪指导, 开展“阳光课堂”过关行动和“阳光六课行动” (即学科带头人讲示范课、骨干教师讲展示课、青年教师讲进步课、新进教师讲见面课、外出培训教师讲汇报课和学校教研组推门听随堂课) 。本着“能动——发展——生成”的原则, 教师自觉汲取校本教研之营养、科研课题之成果和其他教师教学之精髓, 初步形成适合个人风格、学科特色和班情、学情的“阳光教学”。其四, 开发校本选修课程 (“国学经典诵读”) ,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揭开国学文化的神秘面纱, 进而“凝聚正能量, 成就中国梦”。其五, 主动承办全市、全县的各类教育教学交流展示活动。例如, “经典诵读经验交流”“内涵发展和精细化管理”和“各学科高效课堂暨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 既显示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的支持与信任, 又证明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与综合实力。

2.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

金乡实小定期举办“阳光活动”, 即以“阳光校园、快乐分享、缤纷课堂、感受成长”为主题的家长开放日活动, 旨在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听课, 亲身体验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 并听取班主任的汇报以及与任课教师交流。此外, 教务处、教科室人员会就“学生的作业量”“对教学的满意度”和“学校的管理情况”等问题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并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家长活动日的举办, 既展示学校的精细管理和教学的扎实有效, 又提升教师的素质, 还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既体现教师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 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还增进与校际和县域的教学交流;既拉近学校、教师与家长的距离, 又统一教育思想, 还为家校共育奠定和谐交流的基础。

四、阳光教师的培养

实施“阳光教育”的前提和保障是“阳光教师”的培养。“阳光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 培养他们的能力, 更给学生行为的引领和思想的启示, 因此, “阳光教师“应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 对教育事业有着理想的追求, 善用阳光的心态影响和改变学生”。总之, 开展“阳光教育”, 务必培养“阳光教师”。

1.教师的专业发展

金乡实小力求打造一支思想过硬、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 最终培养一批“骨干型”“研究型”和“专家型”教师, 让更多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以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具体措施有五个。其一, 采用“走出去, 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一是有计划地遣派教师到外地考察学习, 让他们及时了解与掌握教育发展的新动态;二是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教研, 了解同类学校的发展现状, 并吸收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其二, 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学校提供教师专业成长必备的学习资料与平台, 既对教师的学习情况定期检查, 又辅以相关制度进行干预。其三, 形成相关的教育科研制度。为了促进教育科研制度的建设, 学校形成学科教研、年级教研和学校集体教研的相关制度, 以创建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其四, 积极开展校本研训。为了努力提高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校充分利用校本资源, 坚持开展校本研训。其五, “一对一”结对活动。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 每个青年教师都与一个有专长的资深教师结合成一个小组, 互帮互助, 取长补短。

2.教师的幸福程度

“阳光教师”应有平和的心态、炽热的情怀、温暖的态度和不息的能量, 因此, “阳光教师”要懂得发现幸福、享受幸福和创造幸福。为此, 金乡实小努力帮助教师修炼阳光心态 (养大气、怀大爱和育大智) , 以成就阳光事业, 享受教育人生。例如, 学校把《教师的“十二修炼”》写进校风校训和办学宗旨:“我们把教师福利记挂心间……我们把调节教师的身心作为爱的甘露……我们把表彰优秀教师和班主任列入重要日程……我们采用“阳光治校”的理念, 最终使教师做到“修炼自己的人生, 让它阳光幸福”。

五、阳光学生的成长

“阳光学生”是“阳光教育”理念的落脚点和归宿点。只有让学生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他们才能有渊博的知识、较高的修养、优雅的气质和良好的性格, 进而享受生命成长和创造的过程。为此, 学校倡导“八个一”理念, 即每天多一点微笑、每天多一份快乐、每天多一份责任、每天多一次帮助、每天多一个问号、每天多一些包容、每天多养成一个好习惯和每天多一份自信。它契合了“阳光教育”的理念——立言并立行, 立身以立命;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给学生一个美梦成真的机会, 他们就会把阳光的正能量播撒人间。为了落实“八个一”理念, 学校开展了四个活动。其一, 以书法“养气”。一走进金乡实小, 人们就会被“以书载道, 书道育人”的校园文化所感染。在50米长的大型书法影壁上, 数十幅师生书法习作相映成趣, 堪称一景。书法教育旨在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书法, 领略不同字体的艺术魅力, 感受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展示自我的独特个性。其二, 以诚信“养心”。金乡是诚信之乡、礼仪之邦。金乡实小坚持推行“诚信”教育、礼仪教育, 并积极开展以“诚信”“礼仪”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例如, 根据金乡古代的诚信故事, 学校音乐教师创编了古典历史剧《鸡黍之约》, 不仅在文艺汇演中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 更使学生对“诚信”有了深刻的理解。其三, 以科技“养神”。科技活动的开展使金乡实小更具实践精神与探索意识。2011年6月, 金乡实小学生参加“济宁市首届青少年科技节”, 荣获团体第四名。2012年10月, 金乡实小代表全县参加了“济宁市第十三届中小学航模运动会”, 学校荣获了小学组团体金奖。2013年6月, 金乡实小科技活动队在“济宁市第二届青少年科技节”中斩获佳绩。其四, 以京剧“养韵”。“京剧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是金乡实小适应“阳光教育”而构筑的又一道绚丽、灿烂的七彩虹。2013年9月18日, 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教学实习基地落户金乡实小, 并举行揭牌仪式。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的部分领导及演职人员与金乡实小京剧社团的师生联袂演出, 产生了极大的轰动效应。京剧教学实习基地的建立, 既使学生对京剧艺术形成较深的感性认识, 又实现“教、学、研“相结合, 最终达到互利与双赢的目的。

实施阳光教育 打造阳光校园 第5篇

办好一所学校是每一位有教育梦想的校长的全力追求。

学校应该成为学生上学时向往,毕业时留恋,一辈子难忘的地方。学校本来就应当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而关注学生对学校的向往度,则让教育回归到了它的本位,即真正以学生为本。学生的童年时代,是学生一生成长的最为重要的时期,应当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让学校成为学生人格提升、心灵升华与智慧生成的美好园地,不但会让他们对学校留下美好的回忆,促使他们健康成长,从而为未来人生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学期,经过全体班子集体讨论和反复论证,并从我校的实际出发,确立了“实施阳光教育,打造阳光校园”的工作目标。

一、阳光教育的核心理念

“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 是阳光教育的核心理念。阳光教育是指每个人就像太阳发出光和热,给其他人以光明和温暖,给他人以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同时每个人像世间万物,能够接受阳光普照,感受到太阳的温暖。大家胸襟宽广透亮,彼此平等和谐地生活在一个温暖快乐的大家庭里。

二、阳光教育的内涵

阳光教育是让爱像阳光一样洒遍孩子的每个角落,让孩子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从巨大的学习压力中解放出来,让孩子树立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学会感恩,懂得宽容,有良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

阳光教育,还可以表述为关爱孩子、理解孩子、激励孩子,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的一种教育,使人变得像阳光一样灿烂的教育。

阳光教育是指全体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关爱学生胜过关爱自己的孩子,熟练应用尊重、快乐、扬长、赏识、和谐、创新等各种教育新成果,引导学生修炼人格,陶冶情操,学做人、学求知、学生存、学处世。让学生乐学,会学,孜孜求学;阳光教育是教师在阳光的普照下,张扬个性,展示才华,创造价值;阳光教育是学生在阳光的沐浴下,放飞心灵,彰显童真,饱享童趣,让我们的学生有绅士的气质和淑女的涵养,为他们人生起步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阳光教育,就是要把工作和学习内化为学生快乐与教师幸福的自觉行为的系统教育工程。

三、阳光教育的目标

通过阳光教育特色的塑造,实现阳光管理,营造阳光校园、创设阳光课堂、打造阳光教师、培育阳光少年。

四、实施阳光教育的思路与措施

(一)让教师充满阳光:建设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师团队 1.关爱教师,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1)创造“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追求在和谐中竞争,在竞争中的和谐,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设立丰富充实的物质环境。

(2)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教师的精神生活,完善教师的人格。多组织教师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如运动、打球、爬山、唱歌、书画比赛等。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教师陶冶性情,培养良好的心态,完善人格。

2.阳光读书,丰盈教师心灵

读书可以滋养教师的心田,读书可以丰盈教师的心灵,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担负起教育改革的重任。学校开展以读书为引领的阳光读书活动,制定详细的读书计划,聚焦教师阅读,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让读书融入教师的生活,一本本书籍为教师打开了一扇扇窗。

3.阳光培训,焕发团队活力

(1)制定个人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各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剖析个人专业发展现状,从而对自己进行自我定位,从专业精神、教学思想、教学基本功、教学策略、教学研究等几方面制定自身专业成长的措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

(2)实施校本研训,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品位。学校将实施多种形式的研训活动,从而实现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面 提升。一是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计划每学期选派1—2名教师到外地培训学习,为培养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指导能力的师资队伍提供保障。二是学校积极创造条件为全体教师外出学习提供机会,并以骨干教师带徒结队活动途径为平台,加快青年教师成长,全面提升我校师资队伍的整体品位。

(3)抓好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向更深层次发展。

抓好省、市、县各级教育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并提倡校本课题研究,形成人人有课题,课题研究工作化,工作方式科研化的良好气氛,促进教师的专业向更深层次发展。

(4)搭建交流平台,展示教师的风姿

通过课堂教学展示、课堂教学质量大赛等活动,为每一位教师创造展示才华的舞台,使我们的教师在不断的锻炼中逐步成长,早日脱颖而出。同时,我们还开展校级各类教学比赛,教学技能和教学基本功大赛,全面展示我校教师的风姿,整体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5)夯实教师基本功。在训练内容上,坚持注重实际,讲求实效,从课堂教学直观行为和“三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两话(普通话、简笔画)一技(信息技术)”等通用基本功方面同时入手。

在训练形式上,坚持习惯养成、自醒自悟、业务训练为主的原则,采取集中辅导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培训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定期竞赛和专项考核相结合的多种有效形式,用竞赛带动训练、以考核促进训练。规划达标时限,限期进行达标。

(二)让课堂充满阳光:构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形式的课堂模式

把打造阳光课堂与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相结合,构建自由、自主、自发、自信的教学模式,师生在和谐、有爱、蓬勃向上的氛围中共同成长,人人享受适宜的阳光,获得学习的满足,散发生命之光!

1.建立制度保障体系,为构建阳光课堂保驾护航。

为保证“阳光课堂”建设成效,学校将陆续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要求。在课堂教学方面,拟制定《阳光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细则》制度;在教学常规管理上,拟制定《阳光课堂常规管理细则》,提出了“布置阳光作业”的理念,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分层布置作业,要求教师全批全改、下水作业,合理调控作业的“量”与“质”,真正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2.突出自主性,着力构建生本高效课堂。给学生温馨的氛围。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扬长避短,积极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一定会精彩纷呈。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善于把问题抛给学生,而且尽量把课堂的话语权让给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回答不全面,或者答错了,也给予鼓励。

给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以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和机会,给他们安排适宜的活动和任务,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课堂教学活动充满阳光,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快乐。

3.开展阳光课堂展示。学校计划开展全员“阳光课堂”展示月活动、“阳光教师”观摩课活动,并通过即将建成的自动录播系统,记录下“最阳光的课堂细节”。“最阳光的课堂细节”不但会让自己更加自信,也是更好地发挥所长,特别是为更好地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风格做铺垫。

4.创设多元化、动态化的激励评价机制,把学生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即时评价和终结评价、社会评价和学校评价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学习。

(三)让学生充满阳光:培养身心双健的阳光少年

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制定阳光少年标准及评选表彰办法。阳光少年的基本标准:阳光体育,身体健康;活泼开朗,心态良好;品行端正,健康向上;喜欢读书,不断进步。“阳光少年”评价制度,不管学习成绩的优劣,只要学生觉得自己身上有优点,就可以申报参评“阳光少年”。

1.阳光爱心少年:富有社会责任感,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积极为班集体做好事的学生典型;

2.阳光礼仪少年:自尊自爱,文明礼让,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尊老爱幼,尊重邻里,诚实守信,友爱协助的学生典型;

3.阳光好学少年:热爱学习,遵守规章,勤奋好学,勤动脑动手,爱科学、用科学,乐于创新,成绩优异的学生典型;

4.阳光健康少年:热爱生活,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积极参加阳光长跑、认真做好广播操的学生典型;

5.阳光才艺少年:多才多艺,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文体专长,关心和了解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典型;

6.阳光环保少年:环保知识丰富,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公共秩序,维护勿忘,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热爱劳动的学生典型;

7.阳光勤俭少年: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乱花钱,不带零食、吃零食,不攀比,不浪费;爱护公物,能保持勤劳节俭的优良品质的学生典型。

8.阳光正义少年: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公益劳动热情高,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进行劝阻,发现违纪行为及时报告。

9.阳光孝敬少年: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能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体贴父母的疾苦,勤俭节约。

10.阳光进步少年: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勤学好问,学习成绩持续进步或思想表现进步显著,经常受老师表扬,能够及时总结进步原因,并与同学共享。

总之,一切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师为本,突出和谐、发展、阳光、幸福的理念,营造和谐、团结、乐观、奋进的环境,最终形成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师生关系良好的浓厚氛围,使全体学生在阳光校园里快乐地享受阳光教育,拥有阳光般灿烂的心灵,成为一个习惯良好、素质全面、品德优良的阳光少年。

(四)让校园充满阳光:创建文明和谐有活力的校园

阳光灿烂的校园是师生们所向往的。用阳光驱散师生心灵的阴暗,把平淡的教师转变为阳光教师,把灰色教育转变为阳光教育,把单色校园转变为阳光校园,把阳光洒向校园里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地方。

1.以阳光教育为核心理念建构学校精神文化体系

办学理念:“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位教师感受教育的幸福”

发展愿景:“充满关爱的家园” “生动活泼的乐园”“探索求知的学园”“和谐精致的花园”

2.构建以“阳光心态”为核心理念的师生关系新体系

(1)教师从学生情感入手,沟通师生间的情感,建立良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感悟,主动思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完整人格的人;培养其高贵的人性。

(2)教会学生如何尊重人、理解人,如何以诚待人,与人相处。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把学生真正作为一个有思想、平等的人来对待,而不再单一地把教师的意志加强给学生。

3.构建和谐家校关系

(1)完善家委员会建设,让家长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

(2)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校工作情况,并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进行指导。家长会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双向互动。在信息时代,特别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家长沟通交流。避免把家长会开成“收钱会”、“辩解会”、“指责会”。

(3)让家长参与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把对学校的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把对教师的评价结果纳入考核,与评优选先等挂钩。组织评价工作,关键要真实有效、客观公正,切忌走过场,流于形式。

(4)坚持教师访百家活动,让家访真正成为沟通家校联系的纽带。

(5)严格内部管理,坚持服务理念,杜绝教师体罚、参与赌博、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禁止乱收费、乱办班等家长反感的现象发生。

4.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通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让学生从中感悟活动艺术教育的真谛,展示出学生的阳光活力。我们以活动为载体,为学生的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有效地促进孩子自主成长,个性发展。

我们精心把元旦、妇女节、清明节、劳动节、儿童节、教师节、“七一”建党节、中秋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和节假日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把入队仪式、读书宣传活动、科技作品创作活动、各种知识竞赛或朗诵会、演讲会、运动会、小歌手比赛等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把家长会、家长学校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延伸。同时成立多种多样的学生社团,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绘画、棋艺和文娱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

总之,我们想通过阳光文化、阳光教师、阳光课堂、阳光行动的营造和创建,让阳光文化在校园中落地生根;让阳光校园成为每一位师生的自觉意识与追求;让我们的校园生活变得越来越活泼、多元、欢乐、充实;让同事之间,师生

阳光教育理念下的特色课程实践 第6篇

一、“阳光教育”的由来及定位

我校建校于2011年,因是在小区内办学,校园面积不大,且被四周的钢筋水泥建筑重重包围。建校之初,我校教师缺编严重,现有教师基本都是从区内外中小学校汇集而来,并且初高中教师占了相当比重,少部分有小学教学经验的教师也是青年教师。我们的生源同样不容乐观,既有刚刚进城的城市小区住户子女,也有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然而我校地处普罗旺斯小区内的向日葵庄园,“普罗旺斯”有着欧洲文明的浪漫、温馨,“向日葵”则隐喻着普世的阳光,“庄园”内鹅黄色的建筑同样带给人们对温暖的向往。在师生家长普遍感到压力山大的办学之初,阳光、温暖、激情、明朗、自然……这些阳光的元素正是我们这个年轻的学校所迫切需要拥有的办学内涵。在这种情境下,我认真学习了国内学校开展阳光教育的成功经验,仔细研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周洪宇的专著《我的阳光教育论》,再结合自己多年的办学经验和普罗(编者注:该校师生对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普罗旺斯小学的简称)的实际,我决定整合现代与经典、东方与西方,办一个具有普罗特色的阳光教育学校: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融德于智、德智一体、德智互动,让教师与家长携手,共同用爱心来关怀、理解、激励学生,让学生成长为性格活泼、身心健康、自立自强、合群合作、懂得分享的一代新人。

明确了办学定位之后,我们申报了自治区和南宁市两级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阳光教育’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与研究”。经过三年的研究,我们明确了普罗的文化诉求。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开发潜能、鼓励超常、多元发展”,办学宗旨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让师生享受圆满而幸福的教育生活”,办学目标是“创办管理先进、教学质量优秀、外语特色鲜明的品牌学校”,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个性鲜明、学科扎实、外语强实,既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一代新人”,六大文化支柱是“培养阳光的学生、阳光的教师、阳光的课堂、阳光的特色课程活动、阳光的班级、阳光的家长”,最终目的是让普罗的学生能在阳光灿烂的环境中拥有阳光的心态,在六年的学习生活中培育厚德的人文情怀。

二、课题引领下的特色课程研究

“阳光的教师”是阳光教育的主要推动者。为了将阳光教育落实到我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组织开展了自治区、南宁市、经开区、学校(微型)四级科研课题研究,以科研课题引领教师在研究中幸福成长。办学以来,除了前面提到的自治区和南宁市两级科研课题“‘阳光教育’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与研究”,我们还立项了以下科研课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立项了南宁市科研课题“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以及“借助分层练习与评价激励,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探究”;为了打造“阳光少年”,我们立项了南宁市科研课题“愿景教育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心理影响及有效途径研究”;为了体现学校阅读特色,我们立项了南宁市科研课题“促进儿童快乐阅读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以及经开区级科研课题“基于语文阅读构建小学生文化地图的研究”;为了体现我校的英语教学特色,我们立项了经开区科研课题“小学低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这些科研课题,将我校80%的教师带入了课题研究当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上来。”为了让每一位教师都“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上来”,我们指导全校一线教师立足本学科,在“教中研、研中教,育中研、研中育”,成为一线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实践者。我们在全校营造出浓郁的教育科研氛围,全力以赴研发我们的特色课程。

(一)我校特色课程的定位

我校的特色课程包括文化课程和活动课程两大类。文化课程中又有基础型课程(即国家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三种。我们对基础型课程进行校本改造使之体现校本特色,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则直接体现为具有我校校本特色的特色课程。文化课程与活动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两种基本的课程类型。文化课程将科学知识加以系统组织,使教材依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以便于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活动课程的开设基于我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开发潜能、鼓励超常、多元发展”,不以掌握系统学科知识为旨归,重点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学习兴趣的培养,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一技之长。

(二)我校特色课程研究的实施策略

为了教给老师们一些特色课程研究的基本方法,我校制定了如下特色课程研究实施策略:

1.注重课程分析。主要是分析课程的研究背景,准确定位课程的学习对象及课程的主要特色等。

2.明确课程目标。依据我校阳光教育的丰富内涵,明确特色课程的具体培养目标,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价值观等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分步实施策略。

3.确定课程结构,完善课程内容。依据以上课程目标,确定课程主线,编写课程纲要,制定教学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充实课程内容。

4.实施课程教学或课程活动。在课程设计具有初步轮廓后,再具体实施课程教学或开展相应的课程活动。要求课程组教师注意对学生参与课程活动的情况及时作出总结评价,注意收集、整理授课教师的教学反思、学生作业,不断总结课程教学中的得失,提高课程实施的实效。

nlc202309090954

5.进行课程评价。根据课程目标,针对学生的表现制定评价标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建立临时班、组,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记入学生学期综合测评和学生个人成长档案。

三、特色课程实践研究例说

校本特色的文化课程和活动课程,都是我校办学理念和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突出亮点。我校结合阳光教育的文化定位和培养目标,以课题研究驱动特色课程实践,以扎实、丰富的特色课程实践带动学校特色发展。

(一)赋予基础型课程以阳光特色

基础型课程即国家课程,它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在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结合新课程理念和我校的阳光教育理念,遵循阳光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有效教学研究,做到阳光教育、教材研发、教学实践的三位一体。

1.确立阳光课堂基本教学模式,开展阳光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阳光课堂基本教学模式是为体现我校的阳光教育理念而确立的,它不是对教师教学的限定,而是一个基础建模,教师可以在“心中有模”的基础上,依据每一节课不同的教学需要而灵活操作。这个基本教学模式,具体体现为课堂实施过程中的“激趣导入—指导预习—问题导学—合作探究—精练巩固—总结拓展”六环节,要求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突出课堂教学中的快乐、自主、质疑、生成、点拨、精练等灵动元素,充分体现课堂气氛民主、学生思维自由,师生、生生之间关系融洽且高效互动”。

为了达成阳光课堂以上教学理念,我校采取了如下方法,指导各年级学科备课组开展有效的常规教研活动。

一是在小循环教学研究中,启用课例研究的方式,以课促研,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研究能力和执教能力。所谓小循环教学研究,就是以年级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定期确定研究主题进行集体备课,再轮流执教、教后评议,直到本年级最后一名教师上完最后一节经典课,再全面总结、推广相关的研究经验,把备课组研究的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广大教师可以借鉴的具体的教育教学行动。小循环教学研究虽然是备课组集体研究后确定课程实施方案,但并不希望老师生搬硬套、千篇一律,而是明确要求教师注意在教学中注入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教师执教每一节课时所面对的学生不同,教学过程自然也不尽相同,课堂教学必然是灵活的、变化的、新颖的,正所谓“变化中系着既定的求索,不变中透出无尽的新颖”。

二是引入课堂观察技术,研究团队分工合作,使课堂教研走向精细化。随着课堂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无论是主题教研还是课例研究,都需要详尽的课堂观察为依托,为此我们引入了课堂观察技术,并在五年级数学教研组中开展了历时一年的课堂观察实验研究。我们将研究团队进行分工,引导教师分别从时间分配、提问分组、呈现方式、预设生成和学生活动这五个维度来收集课堂素材,最后汇总数据对课堂进行分析研判,以利于教师清晰地界定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二年级数学组团队根据在阳光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解决问题中的教学策略进行了主题教研,老师们分工合作,或研讨课标,或研究教材,或研读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打磨,在一次又一次的调整中找到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

三是以赛促教,促进阳光课堂教学模式走向常态。为了促使教师尽快掌握阳光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并付之于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校每年秋期都会举行一次全校语文、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活动,要求教师全员全程参与。

四是以研促能。我们以自治区、南宁市两级科研课题为龙头,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校内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通过市级规划课题“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借助分层练习与评价激励,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探究”,以及常态化的微型课题研究,我们引导全体教师用科研的方式去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促进专业成长。

2.对传统的学科课程进行重组,建构主题式综合实践课程。在把握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我校在小学一、二年级尝试进行学科内容重组,建构主题式综合实践课程。比如,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是围绕“多彩的春天”这个主题来编排的,写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春天的事,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设计出“多彩的春天”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用诗一样的语言,引领学生走进春天的图画(把你画的春天给大家看一看),用眼去欣赏(你找到春天了吗),用耳去倾听(我会唱春天的歌曲),用心去感受并展示春天的美好(展示台)。老师把语文课上的阅读积累与音乐、美术课进行统整,在设计教学时,厘清课程标准中涉及的知识点、能力点,指导学生阅读、积累赞美春天的好词,走进校园和大自然观察春天的美景,把所见的春天美景画下来,唱出赞美春天的歌曲,自由地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意。这样的课程统整让学生对语文活动感兴趣,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了交流和欣赏,并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受到了自然美的熏陶。

3.编写适合的校本教材,引领教师在研究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全面提高教学能力,形成教学特色。在这方面,我校的英语学科表现出色。我校的英语教师团队在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为了突破哑巴英语瓶颈,针对学生在初学英语阶段往往只能接受简单的单词和句型,并且需要多次强化方能有效记忆的实际情况,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创编了一套针对各年段学生的《快乐英语童谣课程》校本教材,以英语童谣的形式,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并且在句子中适当添加摹声和拟人的表现手法。我们把这套校本教材作为英语国家课程的配套教材使用,使国家课程课堂教学表现出浓郁的“阳光”特色,有效启动了儿童的表达和表现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用和谐的韵律配合英语童谣,给学生以听觉愉悦;学生伴随音乐哼唱、模仿,在反复聆听和哼唱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关注到了童谣中的语言现象,自然地习得了其中的语言规律,激发了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赋予拓展型课程以书香、壮乡特色

nlc202309090954

阅读可以给人的精神成长打下温暖的底色。我校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课改视野下壮族地区开展儿童快乐阅读的策略研究——以广西南宁市为例”课题实验学校,又是南宁市“亲近母语 快乐阅读”实验学校,我们在校园内倡导“全民阅读”,推进学生阅读、师生共读、教师阅读、亲子共读四种阅读模式,营造“书香教师、书香学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五种书香氛围,并着力打造壮乡文化校本阅读,力争让悦读、写作成为我校的一张名片。为此,我校将每年的4月、12月定为校内“全民阅读”月,并开发了《晨诵课程》和《心灵QQ糖课程》各三套校本教材。而每年4月的“全民阅读”月,我们都会结合壮族“三月三”节日,把阅读重点集中在壮乡文化校本阅读上,同时开展内容丰富的阅读实践活动。

我校语文教师研究团队通过调查了解发现,我校壮族学生对壮族文化的了解不多,于是他们在科研课题引领下编写了一套图文并茂的“壮乡文化”校本教材,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阅读不同的壮乡文化内容:《低年级壮乡文化绘本》侧重从壮乡服饰文化、特色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劳动工具等方面让学生阅读、感知壮乡文化,《中年级壮乡文化读本》侧重从壮族民歌、舞蹈、乐器、体育项目等方面让学生阅读、了解壮乡民族风情,《高年级壮乡文化读本》侧重从圣贤名流、取名习俗、图腾文化、神话传说、花山壁画等五个方面让学生阅读、探究壮乡文化传承。为了保证所开发的“壮乡文化”校本教材能够让师生在实践中活学活用,我们在校本教材教学培训、集体备课、课程安排上做出保证:每周设置两节阅读课,用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含“壮乡文化”阅读)和撰写读书笔记;精心组织4月的壮乡文化读书节暨“全民阅读”月活动,促进壮乡文化主题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壮乡文化读书节暨“全民阅读”月活动在我校已经成为一个传统保留项目,每年的活动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在这个主题统领下,各年级自行组织开展适合本年级的节日阅读活动,校方负责为学生搭建与阅读内容相匹配的展示平台。比如2015年4月学校的阅读主题是“阳光普罗,书香浸润”,内容按学生篇、家长篇、教师篇划分:学生篇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展开,有一年级的“我的绘本我做主(壮乡服饰、壮锦图案写绘)”,二年级的“诵读诗歌添童趣(壮乡诗歌汇编、铜鼓舞活动、壮族生活用品展示)”,三年级的“壮乡文化之诗歌、山歌、舞蹈、铜鼓”,四年级的“壮乡文化之民俗风情、壮族体育运动”,五年级的“壮乡文化之图腾、饮食文化、圣贤名流”,六年级的“壮乡文化之民居、历史、故事、文化传承”等;家长篇包括“壮乡行”摄影作品、视频作品以及“和孩子寻找壮乡”文化活动记录等内容;教师篇是“我阅读,我阳光”教师读书会。以上所有活动,都有展示、有总结。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语文教师根据校本教材的内容,悉心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家长利用“三月三”“清明节”两个假期带孩子走进壮乡,领略壮乡风情;学生返校后,在老师指导下制作精美的手工阅读卡、阅读手抄报和壮族手工作品等。整整一个月,学生在阅读、体验和制作壮族特色的手工作品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壮族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情感,并用自己的研习成果装点校园,使“壮乡文化”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赋予探究型课程以开放性特色

我校的探究型课程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呈现为学生学习的开放性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学习者。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组织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展示平台。下面以我校开发的“中国文化地图”校本阅读课程为例进行说明。

“中国文化地图”校本阅读课程是在书香阅读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带有探究性质的阅读课程。老师们在引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的过程中发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应是一个不可分隔的主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史哲一向不分家,人们在阅读中可获得知识、洞观历史、内化生命体验、思考生存意义,而这原本就是经典阅读的核心价值所在。如今的小学生普遍缺乏历史、地理知识,尤其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了解。为了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探索欲望,我校语文组申请立项了经开区教育科研课题“基于语文阅读构建小学生文化地图的研究”。课题从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入手,尝试帮助学生勾勒出中国文化的地域轮廓,让学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地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的阅读变得更有“地理”感,借以建构起更加立体的中国文化地图,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底蕴。我们借用地理中的“地图”概念,努力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以及基于这一阅读体系所生成的地方文化体验和独特的生命体验,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编写了一套四卷本的《文化地图阅读文集》。这套文集涉及11个文化区域,含216篇精品散文,涵盖山川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民俗风物、饮食起居等多方面内容。其中“卷一”为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卷二”为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卷三”为巴蜀文化、闽越文化、岭南文化、徽州文化,“卷四”为中原文化、秦晋文化、西域文化。这样的编写体系,可以让学生初步形成全中国地域文化的概念,感知地域文化的特色美及地域文化“文以化人”的力量。在这些文集中,我们所选的经典文章可以说都是文质兼美的。学生多读这类文章,不仅会积淀更多的文化知识,而且会受到文化的熏陶,形成个人的文化底蕴。

“中国文化地图”校本课程以“阅读—行走—写作—交流(练习)”为四大支点: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专题性阅读,初步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特征,感受不同地域文化的氛围;其次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的行走(包括现实中的旅行和在网络、书籍中的思想行走)和内心体验,将感受到的地域文化转化为有条理的个人感悟和思考;再次是将阅读和行走的收获落实到写作中,通过写游记、写阅读记录卡等形式,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将地域文化内化于心;最后通过读书交流课,检测学生对地域文化阅读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展示学生探究学习的智慧火花。以地方文化为研习对象,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呈现出较大的开放性。比如在研习“吴越文化”这个专题时,我校编写的阅读文本中收录有《西湖梦》《绝版的周庄》等30篇文章,而检查学生填写的“吴越文化阅读卡”可以发现,不少学生阅读了非选文文章,与教师编选的大不相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阅读状态。可以看出,在一个阅读主题下,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爱好来选择阅读文本,这恰好体现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特征,也正切合了我们课题组一直推行的“以学生为本”的开放性阅读理念。

nlc202309090954

(四)赋予活动课程以多元化特色

我校开设的活动课程包括40个兴趣班、13个特长班,以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为目的,不收取学生的学习费用。我校共有58名教师参与了兴趣班和特长班的课程教学。活动课程的授课时间统一安排在每周四的第五、六节课(一学期按18周计算)。我们将全部活动课程分为“艺语荟萃”“体育集锦”“艺术拾贝”“育智之源”四大类。“体育集锦”类有足球、篮球、啦啦操、抛绣球、板鞋、滚铁环等项目;“艺语荟萃”类有讲故事、演讲、读写绘、主持人等项目;“育智之源”类有智慧数学、军旗、五子棋、折纸、十字绣等项目;“艺术拾贝”类有书法、绘画、舞蹈、合唱等项目。虽然是活动课程,我们依然对老师提出了严格的教学要求,要求授课教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活动课程的实施,通常是在每个学期开学初由教务处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及授课教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不过要求每一名学生只能选报一个专题。教务处在对学生的“选课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之后,再统筹分班。兴趣班每班名额为50人左右;特长班名额有限,一般为20至30人。

为了对活动课程加强管理,我们要求授课教师在兴趣班和特长班都要建立临时班、组,便于对学生进行考勤、考核。学校将在每个学期的期末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各类特色课程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学校还会给每位授课教师制作一本特色课程纪念册,激励授课教师为今后的授课发挥更多聪明才智,致力打造阳光课程特色品牌。这份精美的纪念册中,包含了课程名称、授课教师、上课学生、课程简介、课程足迹、课程要求、课程展示等内容。比如在抛绣球课程纪念册中,我们会先介绍该课程任课教师的一些基本情况;再介绍抛绣球是广西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等内容;然后介绍抛绣球这门课程三年来的探索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并特别介绍清楚抛绣球的细则及持球方法(分步图解);最后是课程的展示,包括团队成员照片、平时的训练照片、学校考核展示照片、参加南宁市传统游戏大赛获第一名的比赛场面和上台领奖时的照片等。

我校基于阳光教育理念下的特色课程实践,大大丰富了我校的课程文化,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五年来,我校有1名教师获评自治区优秀教师,1名教师获评自治区洒扫应对先进个人,1名教师获评南宁市教坛明星,2名教师获评南宁市学科带头人,4名教师获评南宁市优秀教师、优秀教研员,15名教师获评南宁市教学骨干,9名教师被提拔为经开区其他学校的校长、书记、副校长。学生舞蹈队、合唱队参加南宁市艺术节获金奖、最佳舞美奖、银奖;学生体育队去年参加南宁市中小学传统游戏大赛获得抛锈球第一名,滚铁环第二、第三名;学生阅读秀表演队参加2014年、2016年广西新华书店和南宁市教育局举办的阅读秀邀请赛两次获二等奖;学生英语童谣队参加南宁市小学英语童谣比赛获一等奖,英语小组去年代表南宁市参加第八届“金台声奖”全国少年儿童英语风采展示比赛活动获4金1银1铜。我校的阳光教育研究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2012年9月,校长吴凤清参加南宁市校长论坛,作了《走在阳光教育的路上》的经验发言;2014年,经开区教育局在我校举行“普罗旺斯小学阳光文化建设展示活动”,经开区内300多名校长、教师参加了当天的活动;2015年5月,学校承办南宁市“亲近母语、快乐阅读”实验学校展示活动,全市各县区教研员、校长、教师近400人参加了活动。

作者简介 吴凤清,小学中的中学高级教师,自治区特级教师,现任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普罗旺斯小学校长,经济技术开发区文体教育局党委委员、教研室副主任。曾获评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B类)骨干教师,南宁市教坛明星、南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玉林市“十佳校长”。从1999年8月任校长至今,长期致力于教育科研,有20多篇论文刊登在自治区级、市级刊物。2014年12月成立特级教师吴凤清工作室,指导教师参加自治区级课堂教学比赛获二等奖1人,指导教师参加市级赛课、基本功比赛获一等奖7人、二等奖8人。

(责编 白聪敏)

阳光教育理念 第7篇

体育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其目的是为了适应自然、适应社会, 主要方式是肢体活动。当前, 很多高校都开始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教学模式, 阳光体育能够推动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 同时扩展高校体育运动方法、内容及渠道, 促使高校体育教育发生改革性的转变。同时, 高校还应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现有体育资源功用, 针对高校学生排球运动教学开展更加有组织性、目的性、计划性和科学性的教学课程, 不仅让学生能够深入贯彻落实阳光体育理念, 还能够让其更加有效地掌握排球运动训练方法和原理, 让学生的体育教学变得更有效、更安全、更科学。

(一) 、高校排球教学现状

首先, 是教学目标不明确。高校排球教学的主要目标完成排球教学预期教学效果和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的设置能够对排球教学课程起到一定的细化作用, 并为教学课程的设计指明方向, 是高校排球教学考核的标准[1]。现阶段, 很多高校排球教师在教学目标设置上不够明确, 并未全面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存在的差异性, 而是直接照搬教材上的教学目标, 致使教学目标过于广泛化, 而缺乏一定针对性。另外, 很多教师还常常将“教学目的”直接作为“教学目标”, 比如将体育教学目标写成“提升学生排球技术”等。

其次, 是教学内容竞技化。部分高校教师在排球教学过程中并未将教学内容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进行有效结合, 而仅仅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或是重点在于训练学生某种排球运动技能, 因而忽视了学生运动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致使一部分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等感受。另外, 很多教师在教学上往往只注重学生发球、传球、垫球和扣球等动作练习, 并未针对排球其它相关项目进行详细讲解, 教学内容纯粹是为了竞技体育而开展, 并未灌入有体育理念和运动井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体会到排球带来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因而学习兴趣降低, 学习效率难以提升, 致使高校排球教学课程开展不甚理想。

再次, 是教学方法传统化。众所周知, 我国在针对体育等非文化课程教学上的重视程度不足, 体育教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很难得以创新改革。当前, 很多高校在排球课程教学上方法陈旧, 依旧只停留在单纯的训练教学层面上。教师在排球讲解上多遵循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学生模拟—教师更正—学生练习的模式, 教学方法未进行改革性的创新, 学生学习效果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仅仅只是让学生进行机械性的模仿, 而并不能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

最后, 是教学评价片面化。现阶段很多高校在排球教学评价上往往存在一定片面性,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只是关注是否完成教学任务, 是否开展相应课程;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评价上也只看到学生的表面成绩高低。这种教学评价方式只能反映出教学质量的小部分, 而难以实现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深入考核[2]。另外, 还有部分高校在教学评价体系设置上与教学实际情况严重脱节, 教学评价体系的设置根本就是形同虚设, 由此成了阻碍高校排球教学效率提升和排球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 阳光体育理念下高校排球教学的新思路

2.1 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明确性

在阳光体育教学理念下, 高校在排球教学目标设置上应该更加明确。教学目标不仅要将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 让学生掌握基础排球运动技能、学习基本排球战术等内容列入其中, 同时教学目标的设置还应重视学生体育精神、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 并将其深入贯穿在课程教学当中。当前, 排球教学有必要重新制定高校排球教学目标, 以便于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时代发展和学生身心健康的需求, 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心灵成长带来的力量和精神寄托, 找到学生学习排球球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和深化改革排球教学的强大动力。

2.2 教学内容———注重学生体育娱乐性

在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下, 高校排球教学内容还应该充分体现出“娱乐、竞技、健身、运动、育人”的体育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体系设计上, 应摒弃传统过度注重排球基本技术、排球比赛战术等教学模式, 创新一套能够与学生运动兴趣和运动积极性密切相关的教学体系, 在教学上注重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另外, 在教学内容上还应适当增加一些能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以及提升学生运动技能的课程, 同时注重阳光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实施。此外, 高校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适当融入一些排球运动健身相关原理知识, 科学运动的方法, 以及运动处方和体质评价体系等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实效性的理论教学。遵循阳光体育理念, 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健康教育内容,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排球知识的兴趣, 调动学生排球知识学习的自主性, 帮助高校学生建立终身体育、阳光体育的理念。

2.3 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手段创新性

高校教师在排球教学方法上还要注意教学手段的创新性, 比如采用推进选择式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实际情况、身体素质和心理特征上的不同安排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 重视“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贯穿[3]。并且, 在教学中充分遵循阳光体育理念, 注重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得到升华, 帮助他们克服懦弱和平庸心理, 从而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增强学生参与排球运动信心,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教学课程结束后还要注意巩固教学成果, 检测是否完成排球教学的目标。最后,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课外活动, 组间排球运动球队, 并且参加学校或校外开展的各类排球比赛, 真正还原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主体地位。

2.4 教学考核———遵循考核评价全面性

阳光体育要求高校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满足客观、准确体现出不同学生之间个体差异的要求, 并且同时还需要反映出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实际效果。高校在进行排球教学考核上必需制定弹性、有效的考核制度, 并且能够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和具体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另外, 在教学考核评价上建立过程性评价指标, 并且在考核评价过程中尊重不同学生个体特征好情感上的差异性, 体现出学生在排球学习过程中运动技能的进步和变化, 让学生始终处于在原有排球基础水平上发展提高的状态, 从而有助于学生建立终身运动的自信心。同时, 在教学考核评价设置上还应注重课内外综合评价, 将学生课外排球情况也列入到教学考核评价指标当中, 对经常参加课外排球运动的学生予以一定加分肯定, 从而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当前倡导科学运动、健康运动、阳光运动的体育教育理念下, 高校在针对排球训练上必须要摒弃传统训练模式和方法, 创新教学手段, 优化教学模式, 全面提升高校排球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 切实遵循阳关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 最大程度激发高校学生体育运动热情和积极性, 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排球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摘要:随着当前教育改革深化和加强, 高校体育教育也不再仅仅满足于学生成绩的提升, 而更加注重“阳光体育”的教学理念。高校开展阳光体育旨在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积极性, 培养学生健康、科学体育习惯, 营造良好校园体育运动环境, 促使高校学生走出宿舍、走向操场, 帮助他们增强体制、完善人格。本文在此主要探讨阳光体育教育理念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中过程中的新思路, 以期为广大教育者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校,排球教学,阳光体育,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建业.基于阳光体育运动理念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25) :74-75.

[2]郁彦妮.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理性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28) :154-155.

阳光教育理念 第8篇

1、大学生不良生活方式

所谓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形态中, 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 制约着社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发展以及个人情趣、爱好、价值取向等。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基于其环境特征、年龄特征等, 其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呈现出主动性不强、易受他人影响、缺乏自制力等特点, 据调查显示, 在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缺乏体育锻炼、饮食结构不合理、抽烟、喝酒、熬夜、长时间上网甚至沉迷虚拟世界等诸多不良生活方式, 并直接导致了学生抵抗力差、精神不济、课堂瞌睡、近视率升高等一系列危害学生体质健康的严重后果。虽然大学生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受诸多因素影响, 但校园体育文化作为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环境氛围, 体育作为促进体质健康发展、心理健康调适和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手段, 其缺位也是造成不良生活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学生不良生活方式的选择不仅对其个人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困扰, 对日后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 更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

2、“阳光体育”理念的提出

正是认识到青少年体质健康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7年5月7日颁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提出了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倡导, 并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全面开展实施。虽然三年多过去了, 阳光体育运动的机制已经基本形成, 但通过走访调查发现, 对“阳光体育”的认识尚未统一, 甚至有部分体育工作者简单地将“阳光体育运动”简单等同于“课外体育活动”, 从而也导致了在实施过程中的偏颇。本文作者认为, “阳光体育运动”必然要由诸多的活动作为内容、健全的组织机构作为支撑, 但究其本质而言, “阳光体育”更是一种理念——从文化角度, 其涵盖了近人所言“文明其精神, 野蛮其体魄”, 将“体者, 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蕴含其中;从内容而言, 其涵盖课内外一体化的丰富性和立体性;从目的而言, 其将健康体质和体育习惯的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统揽其中, 因此, 如仅仅将“阳光体育”看作是一系列活动内容的堆砌, 无疑是极大削减了其内涵, 削弱了其在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中应发挥的巨大作用。

3、“阳光体育”与校园体育文化塑造

校园体育文化是在校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促进学生体育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身体练习为手段、各类体育知识为主要内容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纵览我国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发现, 一直以来我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所走路线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路线呈现惊人的一致性, 即以竞技比赛为主。普通学生的体育需求和体育生活方式的选择基本处于经费少、人力资源不足、场馆设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被搁置的状况。在这样的指导思想和即成体育文化的影响下, 导致了学生体育需求得不到满足、主动参与人数少、体育知识匮乏等一系列后果, 从而也使得“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理念的推广一度风雨飘摇。因此, “阳光体育”理念的提出, 对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的重塑而言, 至关重要。

3.1、“阳光体育”理念下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表层文化, 是显性的、直接可以观察和触摸到的, 诸如体育场馆、器材等。需要指出的是, 物质文化建设并不是指场馆修建的多大、多么华丽, 器材购置多么先进, 而是在学校资金允许的范围内, 最大化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 并使已有场馆、设施等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阳光体育”的理念已经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走向操场, 走进大自然, 走到阳光下”, 这则口号看似简单、朴实, 实则蕴含了“阳光体育”理念的大哲理, 即当今大众体育中所倡导的“绿色健身”——充分利用大自然所提供的便利条件, 通过简单但有效的身体活动, 达到持之以恒坚持锻炼, 从而使体育融入人们生活的目的。所以, “阳光体育”理念下的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不在于“处处有场馆、器材”, 而在于“处处有人在锻炼”, 要达到这个目的, 需要中层制度文化的保障和深层意识文化的影响。

3.2、“阳光体育”理念下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中层文化, 是深层文化的具体体现, 也是表层文化得以显现的条件保障。制度文化的建设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立、组织权限的配给、组织的横向和纵向沟通方式的确立、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制定等。“阳光体育”内涵丰富, 可以不拘泥于形式, 即各高校可以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寻求自己的特色之路, 但是, 无论何种表现形式, 都需要健全的制度文化予以保障, 方才可以使校园体育活动呈现周期性的高潮。“阳光体育”理念指导下的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应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疏通体育与健康知识传播渠道, 让学生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接受科学体育知识的指导, 形成正确的体育理念;

健全技能传播渠道, 打破单一的课堂技能传授, 使课内、外形成一体化, 课堂学习以兴趣为向导, 向课外体育延伸, 课外体育设立专人指导, 课堂体育与课外体育齐头并进, 相互关联, 共同为学生体质健康服务;

形成良好的竞赛机制, 分别以教学俱乐部、体育社团、校院系班建制为切入点, 成立“纵向多级, 横向多别”的网状交织的竞赛结构单位, 从而使“人人有项目, 项项有比赛”, 从而形成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体系;

建立监督机制, 定期对各级各类组织、个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评估;

确立激励机制, 激励是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极大地提高各级各类工作者和学生的参与率以及思想和行动上的参与程度。学生的活动表现与辅导员工作绩效挂钩, 体育教师的绩效与课外体育指导挂钩, 并将学生在体育竞赛中的参与率和竞赛成绩与班级、系、学院、社团的年终工作绩效评比紧密相连, 从而督促各级各类工作者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不遗余力。

只有具备了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平台、监督和激励等一系列的保障, 方才能使校园体育活动的繁荣呈现阶段性高潮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3.3、“阳光体育”理念下的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定位

体育意识或体育精神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阳光体育”理念奉行“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重要原则, 究其本质则是将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因此, 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定位首先要突出“健康”, 其次, 则是在健康发展前提下的“以人为本”。“健康”精神的定位, 和健康前提下的“以人为本”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服务, 为学生良好体育习惯的养成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施加更为深远和更为深刻的影响。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的弘扬有赖于制度文化的健全和表层物质文化的活跃。

4、“阳光体育”理念下的校园体育文化特征分析

4.1、服务的实效性

无论是表层的物质文化还是中层的制度文化, “阳光体育”理念指导下的校园体育文化注重的是服务的实效性, 即从受体的角度来讲能够切实起到为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服务的目的。通过查阅早起研究发现, 传统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更多是停留在横幅、标语和场馆设施建设及配置上, 而在新时期, 为了满足学生锻炼需求多样化的需要, 表层物质文化的建设, 不应仅仅停留在“实物”的层面, 还应与中层制度文化衔接, 形成一系列的“实体”, 如科学健身知识阅读栏、健身指导传播站、运动处方咨询站等, 采取定期更换, 设专人进行管理等方式, 使我们的表层物质文化建设能够真正服务于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需求。

4.2、内容选择的双边性

对活动项目和活动内容的选择需要从体育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予以考虑。因体育教师是专业人员, 因此其对科学健身的认知明显高于普通大学生, 因此,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体育的认知来合理规划活动项目和活动内容, 但与此同时, 也应将学生的兴趣纳入其考虑范围之内, 只有兼顾了两者, 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和参与率, 从而最大化体育锻炼的效果。

4.3、组织的健全性

健全的组织是校园体育文化其精神内涵的具体化, 也是各项体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实施的保障。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单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学校本来的班级、系、院建制;二是按照学生兴趣建立起来的体育社团组织;三是众多高校目前采用俱乐部教学而成立的打破原来班级建制的教学单元。除去以上组织外, 在“阳光体育”理念下, 部分高校还成立了“阳光体育考评小组”, 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评价。为了充分体现“阳光体育”的丰富内涵和其在培养体育习惯和体育意识领域的重要作用, 还应通过健全组织的方式打通体育知识传播的渠道, 疏通学生与体育项目之间的认知隔阂, 以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能量为基点, 从知识层面激发学生的体育需求机制, 从而使体育活动的开展在学生的强烈动机需求下得以形成习惯和意识。

4.4、目的的多元化与精神的丰富性

“阳光体育”理念指导下的校园体育文化塑造, 其目的不仅在于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 更希望通过无形感召、有形知识、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需求, 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 提高其体育审美情趣, 并最终将体育这种健康的行为纳入其生活方式之中, 并直接内化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即体育生活方式。

5、结论与建议

“阳光体育运动”的推行, 给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对“阳光体育”的认识不应局限于仅仅是一系列的体育活动, 其更是一种理念, 是“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在我国新时期的延续。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 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极大地延伸, 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塑造也应充分立足学校实际, 在健全组织的前提下, 更加有实效性地激发学生的体育需求, 激活校园体育锻炼机制, 从而使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在空间上具有开阔性, 在时间的更具有长期性, 从动机和需求层面使体育成为大学生当前和日后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种必然选择, 使我们的高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文明的精神, 更具有强健的体魄。

摘要: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基于以上认识,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 对大学生课余生活方式进行了广泛调研, 并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从表层物质文化、中层制度问和深层精神意识三个层面探讨了新时期“阳光体育”理念下校园体育文化的重新塑造以期达到从文化意识层面和实践操作层面促进学校体育发展和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普通高校,阳光体育,校园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杨晓慧.中美大学生生活方式教育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 2006 (11) :45.

[2]张瑞琳, 秦椿林.体育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6月第二版:123.

[3]李恺宪.不同体育生活方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探讨与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 (11) .

[4]谭红, 陈中林.论校园体育文化的特性及价值向度[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 .

[5]王圣, 杨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与整合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6 (7) .

[6]李喜来.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10) .

阳光教育理念 第9篇

一、以“一课三活动”为载体, 开展各类健身活动

近年来, 我校以“一课三活动” (体育课、晨练活动、快乐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 为载体, 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体能差异及兴趣爱好, 开设了兼具时尚传统、师生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20多个, 由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 师生共同参与, 专业教师引领、指导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早晨7:20-8:00为“沐浴晨光, 圆梦青春”晨练活动。学生带上自己喜爱的各类运动器械, 如跳绳、乒乓球、呼啦圈、篮球等, 伴随着轻快、愉悦的音乐, 各自感受着体育健身运动带来的巨大欢乐。大课间活动时间 (中午) 为30分钟, 课外活动时间 (下午) 为40分钟。活动开始, 全校先做热身运动——健身舞《江南style》, 然后分兴趣小组进行活动, 内容包括传统项目跳绳、踢毽子、跳皮筋、花样跳长绳、跳长绳、打沙包, 器械项目篮球、乒乓球、跳竹竿、呼啦圈、滚铁环, 体操类健美操、搏击操、武术操、太极拳, 做到了“四有” (有目的、有计划、有内容、有要求) 、“四定” (定时间、定地点、定人数、定内容) , 实现了师生每天至少1小时体育锻炼的目的。

二、以“健康第一”为宗旨,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近几年, 随着阳光体育进入校园, 各项活动以“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为主, 打破了传统运动会参与模式,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体育健康运动的乐趣。田径运动会竞争激烈, 但限制项目和人数, 学生参与率不高;冬季运动会 (如越野跑、环城跑等) 参与的学生多, 但录取和奖励的人数较少, 对部分学生 (特别是跑在最后的学生) 打击较大, 甚至有的学生知道自己拿不到名次而半途而废。那么, 如何才能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健身运动的乐趣呢?

我校体育教师在比赛前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利用一些韧性好的纸板 (可重复使用) , 制作成长方形的纸牌 (大小自定) , 在上面分别写上名词和相对应的得分。根据年级、组别里最多人数计算, 假如某一组别有200人, 则在卡片上写“第一名200分, 第二名199分”等字样, 随名次增加, 得分依次递减, 并在纸牌上面盖有学校教导处印章 (避免学生仿造) 。同时, 在比赛前召开相关人员会议, 做具体分工 (根据参赛学生多少, 设置不同岗位的裁判员) 。终点裁判工作是整个运动会最关键, 最主要的核心部分, 而终点裁判员的主要任务是准确地判定出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名次。这一做法, 能快速、准确地将所有参赛运动员按名次一一排列开来。

具体做法如下:

1.排:将参赛学生按年级分男女两组, 每组比赛前, 起点裁判员 (3—5人) 将参赛要求告知学生, 到终点时按照过终点的先后顺序自觉排队。当运动员经过终点时, 除运动员自觉排队外, 裁判员还要将队外学生按顺序排列, 或者利用课桌摆成一个10米左右的长廊, 将学生按到终点的先后顺序排成一排, 依次通过终点。这一步是整个运动会最关键的一步, 所以排序裁判员必须行动有速, 眼急手快, 公正、公平地将每一位参赛学生排好队, 以便于下一步工作顺利进行。

2 . 报: 在终点处设有排名裁判员 (1—2人) , 将经过终点的学生按名次依次报出, 该组所有参赛运动员从第一名开始报至最后一名, 这样能更好地与一下步工作相衔接, 提高它的准确性。即便发现问题, 也能及时纠正。

3.发:在每组比赛前, 发卡裁判员 (1—3人) 将该组名次卡按顺序排列好, 每人分3到5个名次, 当学生过终点时, 发卡裁判员按顺序站好, 与排名裁判员相配合, 依次发给相对应的学生。但有些学生体力欠佳, 这就要求班主任做好各班后勤服务工作, 等待接应, 否则会造成混乱, 因此任务不同的裁判员一定要尽职尽责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

4.记:参赛完的学生每人都将拿到一张名次卡, 各自保管, 待比赛结束后可进入教室, 由班主任组织进行登记, (分发各班成绩登记表) , 将学生的姓名、名次、得分依次填入成绩表, 回收名次卡, 一并上交体育组进行核算。

5.核:此项工作由体育组教师承担完成, 将不同年级、不同组别的成绩表按名次核实后, 计算出总分, 然后按年级算出总得分和名次。若遇到得分相同的班级, 则以前十名多少依次区分。

采取这一方法的特点是:操作简单、方便, 人人参与, 竞争激烈学生积极性高。每位学生都可为班级出一份力, 前进一个名次, 则可为班级多得一分。但参与人数过多, 也有不足之处, 这就要求运动会组委会高度重视, 全方到位, 落实好每个环节, 裁判员尽心尽力, 确保运动会圆满完成。另外, 体育教师在参赛后还应不断总结, 分析得失。

三、以“体育健康运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理念为抓手, 创建体育品牌学校

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已经多年, 在新课程改革的感召下, 我校一直把促进教师健康工作和学生快乐学习放在学校全面工作的首位, 严格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50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体育理念, 同时校长常常也对我们说:“只有健康的教师才有健康的学生”“只有健康的学校教育才能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因此学校将尽力为大家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为“阳光体育工程"的有效开展搭建平台, 进一步深化"健康促进学校”的理念, 并把活动不断推向新的热潮。

针对此理念, 我校利用“五一”“十一”以及开展各类运动会, 各班除有疾病的学生外, 其余均可报名参加, 各班学生不仅仅为班级争光添彩, 更重要的是通过运动会增强了自身体质。三年来, 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优秀率达到15%以上, 不及格率控制在8%以下, 学生体育课考试及格率在90%以上。通过各种活动, 提高了全体师生健康生活的意识和身体素质, 促进了全体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习惯已成为学校的特色名片。为此, 我校正在为建成全县一流的富有特色的、现代化的体育品牌学校而践行。

阳光教育理念 第10篇

1阳光体育理念对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作用

所谓阳光体育其实顾名思义就是让中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之中去,到阳光下去。学生越多的亲近自然、熟悉自然就越能够拥有健壮的身体和广阔的胸怀。这是自然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积极馈赠。而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不少学校都不自觉的缩减学生的课外运动量,这样虽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但是其效果肯定不是很好,并且这样做还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阳光体育就是要帮助学校扭转这样的认识,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1.1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学生健康发展

要知道中学生的健康发展不仅仅是要促进学生生理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要注意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健康的培养有时候甚至比生理健康的培养更加的重要,学校一定要重视这一点,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

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学生可以领略到不一样的世界。传统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不少学生只知道埋首苦读,因此这些学生的认知往往也就局限于书本知识之中。他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有时候甚至还不如一些年龄比较小,但是经常接触社会的小孩子。因此虽然短时间来看学生的专业知识很丰富,同时也能够在考试之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其实实质上学生在面对社会问题的时候很难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同时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心理和情绪的发展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总体来说当前体育课的安排一般来说是每周一节,加之学生平常的课间操,这就是当前大部分中学的学生一周的锻炼量。这和学生正常需要的锻炼量之间相差甚远。同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当前我国不少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 这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之中难免会被溺爱,因此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难免会有所欠缺。而在阳光体育的帮助之下,我们可以比较好的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阳光体育理念的不断推广会让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学生适当的增加自己的运动量,让自己拥有更加强健的身体。同时在阳光体育理念的引导之下,学生会越来越多的走进社会,感受社会。这对于学生心理的成长和发育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经过良好的锻炼之后学生会拥有一个比较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能够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阳光体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但是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相反还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除此以外,在阳光体育理念的帮助之下学生越来越多的走出课堂,这样一来,学生和他人交流的时间和次数也会明显的提高, 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之中学生的交际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且不少体育活动不仅仅以个人的形式开展,同时也可以以团队的形式开展,因此不仅学生的交往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独立性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1.2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阳光体育教学理念的实施可以极大的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阳光体育教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学校体育教学进行相互补充、共同存在的。 和学校体育教学相比,阳光体育理念下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并且在进行考核和衡量的时候有一定的指标能够进行参考。同时阳光体育理念中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更加的重视。 在阳光体育理念之中,学生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身心的协调发展同样重要,同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也是阳光理念下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2如何在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之中实施阳光体育理念

阳光体育教学理念的实施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对阳光体育教育理念有一个清晰和正确的认识,然后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之中将其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阳光体育教学理念得到实施。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2.1帮助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正确认识阳光体育教学理念

阳光体育教学理念的实施首先需要校领导和体育老师对阳光体育教学理念有正确和清晰的认识。因此在实践和推广的过程之中我们应该着重对他们进行宣传和引导,让他们认识到阳光体育理念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只有获得他们的支持,阳光体育教学理念才能够真正在教学活动之中得到实践。所以我们要开展积极有效的教育宣传,同时在一些已经认识到阳光体育教学理念重要性的地方开展活动,给其他地方做个榜样。另外我们还要对这一活动给予积极的资金支持,政府要对阳光体育理念的实践和推广给予积极的支持,同时对学校的体育场地的建设也给予有力的支持。

2.2建立科学严谨的体系

科学严谨的教学体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贯彻执行阳光体育教学理念。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科学严谨的教学体系。首先,我们需要保证阳光体育理念的宣传范围足够宽广,能够有效的覆盖所有的受众,在宣传的过程之中我们要凸显自己的特色特点,给学生和学校领导以及教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们要构建高效的平台,积极帮助学校和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之中实践阳光体育教学理念。其次,我们要把课外体育活动和传统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让两者起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这样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之中大量消耗的脑力在课外体育活动之中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恢复,同时通过游戏和教学活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放松。再次,教师要注意准备好有效的活动,阳光体育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准备的活动不仅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还要新颖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教师要注意在活动的过程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同时这样做也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这样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受到打击,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2.3将课外活动和体育课相结合

课外活动的发展需要体育课的帮助,而课外活动的良好发展同时也能够对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阳光体育理念下的课外体育教学活动和体育课是相互补充的,两者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在层次、结构和内容让面都需要相互协调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结语

高中体育教学“阳光体育”理念初探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精神;阳光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23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152

在我国现代教育中,最早提出“体育”并将之贯彻落实到教学中去的是南开中学的张伯苓先生,他大力倡导和推崇体育意在用体能训练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人格修养,这是体育的本有之意,体能训练是手段和过程,自然也是结果,然而却不是最终的,也不是唯一的结果。

一、“阳光体育”理念提出的背景

首先,传统体育课的真实存在状态。笔者多次走访方圆县域内的各中小学,观察和询问体育课的上课情况。从走访调查的结果看,体育课险些沦落到名存实亡的地步。总体上来说,呈现不均衡,甚至是有些怪异的发展形势。在那些偏远的乡村,几乎被人遗忘的角落里,虽然体育器材不充足,但也会有好的体育发展氛围。究其原因,不外有二,其一是因为天高皇帝远,偏远的学校不争名利,没有升学压力,没有排名压力,那些学校的校长反而可以放手任体育教师去尽兴发挥;其二是因为这样的学校往往残留一些热爱体育,热爱教学的教师,他们把体育的精神执着地传承下去。

在另一方面,在县域,或县域周边学校,情况却大大相反。这些学校因为在政府的宠爱下,往往会配备足够专业的体育教师和达到验收标准的各种体育器械,在课程表上也按照课程标准编排体育课时。然而,体育课成了鸡肋,体育教师教得心不在焉,学生们学得若即若离。主要原因在于,上级部门对于体育课的考察停留在文件和器械配备上,锻炼的器械有,课程表课时充足,这就足够了。而高考科目和压力则让体育课的存在成了摆设,学生们不在乎,或者说他们在乎的是能有时间打篮球,或者散散步放松一下,至于严格的体育学习和训练,他们则不屑一顾,认为自己并不是体育特长生,根本就不需要严格的,甚至是规范的体育训练。

在这二者的中间地带,情况更不容乐观,一方面学校难以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另一方面,体育器械的配备也是稀里糊涂,毫不在意。很多时候,体育课由一些老教师担任,顶多就是领着学生们跑几圈,有的教一套体操,有的干脆就解散,抛出几个球来让学生自己去玩。这些大概就是体育课比较真实的存在状态。

其次,体育理解的偏颇。在很多学校领导的眼中,体育课成了占用正课的累赘,虽然不能提高整个学校的成绩和水平,却又不得不在考核中占有相当的权重,只是在课程表上做出安排,很多学校校长对体育并没有太深的感情和理解,所以难以从情感上重视。这样背景下,许多体育教师也难以做到思想上的重视,学生也以为体育课就是跑跑步,放松一下,在这种背景下,“阳光体育”的提出就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阳光体育”理念在高中体育课堂中的落实

“阳光体育”的理念就是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教材,科学安排课程,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致爱好和身体发展特征,鼓励和引导学生,让他们能自主地选择活动的项目,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而使学生释放出青春活力来。

首先,把“阳光体育”的理念贯彻到教学方式中。“阳光”体现的是普照每个生命的尊重,表现的首先是公平,所以“阳光体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惠及每个学生的民主教育,因此不管是成绩优秀、表现较好的学生,还是成绩较差、体育能力较弱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地对待,采用分层教学法,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确定不一样的重点和训练目的。分层教学是对不同体能发展学生的尊重,既能够给发展较优、需要提高和加强的学生以足够的训练,又能照顾基础平庸、尚待发展的学生,让他们在体育运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表现自己的才能,从而体验到体育的乐趣,享受到阳光体育带来的福利。

“阳光体育”在教学方式上的转变还表现在对循序渐进原则的坚持。这一原则体现了对体育教学规律的尊重,也是对每个运动者体能训练和发展的尊重。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就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先原地示范体前传球的技能,让学生站在原地,反复练习和熟悉这一动作之后让他们尝试使用左手,然后再练习使用右手,直到学生基本掌握这一动作。基本掌握的标准是学生在紧急情况下也能做出比较规范的动作反映,并取得不错的效果。学生熟练掌握后,再把他们分成若干小组,练习在防守时运球的技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最后是教师进行动作的正确和错误的示范,通过小组的讨论,看学生是否能正确指出错误,而且教师也能从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并作为日后教学内容和方式改进的参考。

三、“阳光体育”理念在完善综合能力方面的贯彻

“阳光体育”不仅是简单的体能训练,还是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中着意锻炼学生的毅力和拼搏的精神。当学生在单调反复的训练中感到辛苦和乏味的时候,就要鼓励他们学会坚持,让他们相信自己,挑战自己,战胜自己。当学生在坚持中获得成功时,他们会体验到一种荣誉感,这种战胜困难的经历会在不断的训练和坚持中强化,并最终养成他们的精神品质,迁移到其它学习和整个人生中,让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变得坚强,并且乐观。

“阳光体育”倡导健康阳光的竞赛精神,没有竞争意识并不值得提倡,毕竟竞争是现实存在的,谁都不可能躲到桃花源中去过日子。但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观念也不可取。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我们并不缺少成功的英雄,而缺少失败的英雄,缺少那种虽然落后,却仍然坚持跑完全场的体育竞技者。尊重体育比赛的规则,尊重社会运行的规则,虽然落后,却不停止前进的脚步,这才是我们要的阳光体育精神,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积极的健康的人格。

“阳光体育”理念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还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同时训练思维,从动作灵敏过渡到思维的灵敏上,所谓的眼疾手快并不是简单的肢体反映,也是思维的反映,因此,高中体育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多问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多进行启发式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启彪.阳光体育理念下中学体育教学师生关系的重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2] 宁晨曦,王佳琦.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理性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4).

阳光教育理念 第12篇

教院附中以“创建阳光特色学校,促进师生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以“普通学校开展不普通的教育,为普通劳动者子女提供优质教育”为办学宗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实践,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附中“阳光教育”的办学特色。

所谓“阳光教育”,就是“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旨在激发和唤醒师生的自信和潜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做“阳光附中人”。 阳光附中人拥有阳光的心态和奋进的作风, 阳光的心态,是一种积极自信的状态,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己,都表现出良好心态、阳光自信;奋进的作风,则是一种实干精神,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努力付出、脚踏实地。

一、铺设“阳光教师”的成长之路

只有阳光的教师才能做出阳光的教育, 教出阳光的学生,因此,学校在教师的道德成长与专业成长方面都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倡导教师做“有爱心、肯奉献、善钻研”的阳光教师。

学校积极邀请多方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提升教师素质。如邀请市教委线联平主任做“解读国家教育发展纲要,把握首都教育改革脉搏”的讲座; 邀请教育学院李方院长做“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讲座;邀请季萍教授做“真正为了学生的教育”的讲座;邀请武芳辉教授做“利用多元智能进行个性化指导”的报告;邀请齐宪代教授做“如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讲座等。

学校每年都安排教师前往上海、江苏、 山东等地参加专业培训,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拓展视野。返校后,所有接受培训的教师都要分享外出学习的收获和感受,让外出学习的效果最大化。现在,老师们纷纷主动将学习的内容落实到学校的教学当中。初中数学组的老师们,学习回来后,集体研究讲学稿在初中教学中的使用;高中组的老师们则在高中开展学案设计,参加高中六校联盟活动,促进学科教研组的规划设计。

学校还开展有特色的校本培训,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实现同伴互助。例如, 学校成立班主任成长小组,坚持组织班主任开展研讨与学习,定期召开主题班会观摩活动;成立青年骨干教师素质提高班, 系统地开展培训活动,对学校的青年教师进行有梯度的培养,同时为他们安排德育及教学两位师父,鼓励青年教师德育、教学“双肩挑”,实现全面发展。

在教研组和年级组的建设方面,学校印制了《教研活动记录》,实行教研组长和备研组长的年度聘任制,组织教师参与学科教研活动,倡导教师带研究课题开展工作,目前学校已申报、承接了30余项市区级及校本科研课题。

二、建构“阳光学生”的成长系统

学校将“会做人、能做事、爱生活” 作为对阳光学生的基本要求,为培养阳光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开展生命教育、组织各项主题班会、开展业余党校、团校的培训与学习等。

学校精心设计各种常规教育教学活动, 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注,注重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很多常规活动在经过思考、 完善和创新之后,都呈现出了新的生命力。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作用, 学校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倡导学生自我管理;鼓励班级出版特色班刊、设计班牌, 展现班级文化;鼓励学生组建社团,深入社区开展英语培训、环保宣传、社会调查; 组织同学参加A-Action青年公益创想大赛、 承接全市中小学美境活动答辩会等。

体验传统布袋木偶文化

在德育方面,学校着重建立德育网络系统,与周边的单位和小学建立德育网络,做好中小衔接,同时举办各类德育活动,丰富德育视野,比如组织学生参观法庭,开展“法官进校园”主题活动,召开法制主题班会等。学校还将家长纳入到德育网络中,组建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重大活动,并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家庭教育专家到学校为家长开展讲座。

三、以“阳光课程”充盈“阳光课堂”

学校围绕阳光学生的培养,借助校本、 翱翔计划、阳光午间、学生社团等平台, 开设了丰富的符合学校特色的课程,让附中的学生享受到了不一样的教育。目前已经开展的阳光课程涵盖艺术、体育、科学、 人文、社团等领域。

1.国学系列课程

学校以“学写端正中国字,争做阳光附中人”为主题,倡导学生每天中午参加全校范围的写字课程,并邀请书法家到校举办讲座。语文组的老师们共同研发了初中、高中写字校本教材,并获得北京市第六届“京研杯”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此外,学校还配套开设古诗词欣赏、名著导读、戏剧赏析等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

2.阳光美境课程

学校还在美境社团活动的基础上,开设了阳光美境课程。节能减排活动、垃圾处理、“零废弃”挑战赛等都成为了课程的组成部分或扩展补充。学校利用各种假期,带领学生走进德青源生态基地、走进张山营镇镇政府、走进周边社区开展考察活动。美境课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学生发明设计的创新环保作品屡次在市级、区级的各类创新比赛中获奖,其中《北京日报》还对 “路灯鞋”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特别报道。

3.国际理解课程

学校还在假期对外交流的基础上,开发了国际理解课程,包括初级法语和国际文化理解。学生们接受语言、风俗、节日、 礼仪等多方面的培训,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国际交流。

4.科技创新课程

学校开设了机器人课程,成立了机器人工作室。近年来,机器人小组在市级、 区级的比赛中连续荣获冠军,多次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比赛。其中,在2014年代表北京市参加的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初、高中组双获全国金奖。学校还成立了3D打印实验室,开设3D打印课程,开设DI(头脑奥林匹克)活动课程, 科技小组除了在市、区多次获奖之外,还曾获亚太区北京邀请赛全市第三名的好成绩。2013年,共有三名同学荣获第十三届西城区少年科学奖。

5.阳光翱翔课程

学校申请并获得审批,成为全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翱翔计划“地球与物理”专业的课程基地学校。学校在校内全面开展阳光翱翔课程,并已完成了首批翱翔课程校本教材《生物实验》与《化学实验》的印制。近年,连续有三位同学入选市级翱翔学员并荣登翱翔论坛,这对于普通学校来说,是少有的荣耀。2014年年初,学校成立了创新人才培养协作体,为跨专业、 跨学段、跨学校的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6.综合素养课程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加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学校还开设了“阳光午间一小时”课程。课程涉及知识拓展类、 心理辅导类、传统文化欣赏类、体育艺术类、科技发明类、动手制作类等,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阳光微语课堂”专题讲座、“专家进校园”讲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还发动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到午间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

7.社会实践课程

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在社会中学习。 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内蒙古开展地质考察; 去湖北恩施开展生物多样性考察;去门头沟了解北京地质特色;去延庆野鸭湖进行地质考察;去朝阳公园参加北京外语游园会;去社区雅悦酒店做英语培训;去首师大进行生态学实习;去紫竹院研究竹子类型……学校希望学生能够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开展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研究。 学生们研究的课题“对新街口地区—星街坊店面照明的节电方法的调查”“废物利用—用旧木板修理公园和小区损坏的木质座椅”“自行车的租赁”等等,都得到了社会公益组织的支持与资助。

8.学科特色课程

各教研组还注意发挥不同学科的优势, 组织校园内的学科特色活动及特色课程, 如语文学科传统的诗文诵读、至美汉字听写比赛活动;数学教研组的数学建模活动;外语组的英语歌曲大赛、英语戏剧社;化学教研组生活中的化学活动;生物教研组的美境社团、组培实验小组;政治教研组的时事讲坛活动;地理教研组的专业教室开放课程;艺术教研组的管乐团、声乐团、 京剧社活动;体育教研组的健美操、篮球队、武术队、跆拳道等活动。

“创新人才培养协作体”野外考察

丰富的“阳光课程”为“阳光课堂” 的营造提供了充分的前提。

学校尝试分层走班上课的新模式,在平行分班的基础上,在不同学科上实现因材施教。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讲学稿和学案的设计和使用。目前,学校已经完成了初中数学讲学稿的设计与研究;高中数学已经完成了高三文、理科学案的印刷并投入使用;初一年级生物、高一年级物理、化学、高二年级的生物实验课程也已经印制完成,开始了第一轮的实践过程。

为了保证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学习,学校还在区特教中心的支持下,建立了特教教室,配备了专业设备,开展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具体情况,学校委派融合教育兼职教研员与班主任、学科教师一起为学生提供服务。

学校还开展年级“学习之星”和“进步之星”的评选,对于学习成绩优异和各方面进步较快的学生给予“学习之星”和 “进步之星”称号的奖励,勉励他们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同时也以此激励其他同学,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在学生之中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对于问题学生,学校进行导师制辅导,由导师研究、分析学生的行为,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问题学生克服困难,做“阳光附中人”。

四、“阳光师生”展示“阳光校园”文化

在阳光教 育的熏陶 下 , 学校不断 地涌现阳光的师生,展现了阳光的校园文化。

首先,学生变得更阳光了,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1)形象更阳光

学生服装干净了,发型整齐了,言行举止规范了。

(2)心态更阳光

学生脸上灿烂的笑容更多了,课堂上趴桌子的人数减少了,不交作业的人数减少了,面对学习的挑战与困难表现出了更强的意志品质,出现了主动学习的优秀典型。近三年,每年都有200余名学生在市区科技、艺术、体育、文学等各种比赛中获奖。

(3)身体更阳光

学校努力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成立了特色运动队。2013年校运会上, 有43人次打破学校纪录;2014年,有52人次打破学校纪录。2014年初三体育加试成绩获得了全区第9名。高中乒乓球队在全市比赛中获得女子双打第四名、男女混双第六名。

其次,在阳光学生不断涌现的同时, 教师也变得更阳光了。教师开始自觉地开展研究、承担课题,主动承担交流展示任务,主动为学生和学校服务。三年来,教师中有1人获得北京市“紫禁杯”;6人获得西城区优秀班主任;2人担任“首席班主任”;1人获得西城区“学生喜爱的班主任”;22人荣获区优秀教师荣誉;3人在西城区教学评优中获得一等奖;1人在全市教学评优中获得一等奖。心理教师代表西城区参加第二届北京市心理教育观摩交流活动获得好评;地理教师在全市初中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得说课、教学设计两项市一等奖。除此之外,每年都有上百人次的教师在各自领域的活动中获奖。

韵律操队舞动青春的旋律

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教院附中已经成为北京市高中特色发展实验先进学校,在全市高中特色发展课题总结会上,教院附中作为西城区的代表做了专题发言,受到了课题组专家以及兄弟学校的好评。

2 0 1 3年中考,教院附中中考均分从原来的第40位提升到第29位;在10个示范校名额分配中,有9个考入了高中示范学校。2014年中考平均分位次在全区48所学校中名列第27位,再次实现了提升。体育加试成绩,近60% 的同学获得满分,97% 的同学达到优秀;文化课成绩,60% 的同学达到示范校录取分数,近30% 的同学被示范校录取;优势学科的成绩能够冲击全区前十名的位次。

2014年高中会考中,各科一次通过率超过98%,生物、政治学科实现100% 通过;生物、地理、政治全A率接近50%。 2014届文科的本科率接近80%,理科本科率接近50%。一、二本的上线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接近30%。

上一篇:流行地区下一篇:调整的产业结构指标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