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连锁企业范文

2024-05-06

医药连锁企业范文(精选8篇)

医药连锁企业 第1篇

企业要走信息化之路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医药连锁业作为流通零售领域典型又特殊的行业, 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是不言而喻。就全国来说, 医药行业是一个较早开始实行信息化的行业之一, 信息化的程度较高, 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建设基础。随着医药流通体制、医药卫生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全面推行和定点药店的实施, 药品零售业已成为医药行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内医药市场持续稳定增长和不断开放的条件下, 药品连锁经营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

很多连锁经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管理不断规范的情况下, 原有零售经营管理系统无法满足现代药品连锁经营需要的缺点就严重暴露出来了。总部、配送中心和零售门店均分隔异地, 信息滞后, 管理混乱;商业批发和部分商品的独立采购, 药品质量、价格均难以控制;总部难以对商业批发、零售、配送中心进行统一管理, 缺乏先进管理工具, GSP规范难以贯彻;总部与配送中心之间数据传输奇慢, 信息流滞后于物流和资金流, 不能实现数据信息远程实时共享。这些问题都严重困扰着医药连锁企业的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

当然, 从实施上来说, 信息化管理的落实存在一个结合的问题, 即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如何同传统的医药行业特性有效结合。

供应链管理系统实施完成后, 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前沿的信息技术将融入传统的医药企业其中:全面实施了所有门店的配送和信息化管理, 能满足今后大规模连锁发展的需要;根据GS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 全面实现了进销存、财务管理、成本核算、连锁配送、连锁零售、办公自动化、物料管理和决策分析的网络管理;真正实现企业物流 (药品配送) 、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管理;彻底实现对药品的单品管理;有效实现智能化批号跟踪、药品效期、药品保管、药品加工、药品调拨、同品替换、要货计划 (平时一天内响应, 紧急要货4小时内即可响应) 、自动配货、调价的自动化管理;减少人为错误, 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避免过期药品的出现, 防止畅销药品缺货, 减少滞销药品;合理控制药品库存、改善库存结构、加快资金周转、减低成本、提高了部门间协同运作能力, 提高了企业综合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二、医药连锁经营品种不足的出路是现代物流配送管理

目前药品连锁零售业正在经历规模快速扩张和经营管理能力缺乏的窘况。一些连锁零售企业以追求规模为目的的运营, 往往掩盖着运营管理方面的问题, 在资源整合、管理方面以及经营品种结构等方面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潜在危机, 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现代物流配送问题。

零售商和供应商缺乏协作和信任是导致商品缺货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促销和退货方面, 使得零售商的促销计划得不到供应商的全力配合, 也给营运造成困难;供应商不及时通知零售商变更商品的包装和条码, 导致收货延误和一品多码;双方没有很好地就销量预测进行协调。运营和采购之间的沟通不畅是导致缺货的关键因素。在商品管理方面, 总店采购部门没有很好地把握不同门店的需求差异, 使得有些销路不佳的商品长期滞留在货架上, 同时却有可能没有更多的货架摆放畅销产品;数据管理方面, 由于严重缺乏沟通以及交流时间延时, 导致总部和门店数据库数据出现差异, 由于数据不准确, 门店经理对于总部和系统给出的补货提示没有信心。

供应商的物流和配送订单交付服务质量不高也使得商品缺货率较高。这主要表现在, 总部/配送中心对门店的订单处置和异常订货缺乏跟踪监督, 系统无法跟踪和提示未收到货的订单;仓库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不足, 影响了收货和上架作业;在采购合同中没有注明物流配送的服务标准;对供应商缺乏监督, 信息也不能及时向采购部门反馈, 影响了送货的及时率和配送的准确性;没有采用标准统一的物流设备。

零售商配送中心的运营能力尚不成熟成为供应链的瓶颈。在订单管理方面, 总部对最低订货批量缺乏控制, 导致了订货频繁且达不到经济批量。在商品配送方面, 高峰期间车辆不足, 破损和失窃导致配送质量偏低, 缺少配送预约制度;分拣操作质量低, 搬箱运输导致门店运营低效率。

后仓管理和门店内部物流管理不善也是导致缺货率高的原因。零售商对后仓和货架设计的失误, 使得货架和单品数以及后仓容量不匹配, 造成流程上的瓶颈;后仓容量和布局在前期缺乏仔细规划, 造成货物存放无序, 空间浪费;库存数据不准确, 导致错误的补货提示;没有设定对商品缺货进行管理的关键绩效指标, 门店员工职业操守以及上岗培训不足导致员工无暇顾及或者不关心商品在架率。

因物流配送导致连锁零售企业缺货就有三个方面, 连锁零售业没有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已经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发展带来了“瓶颈”, 物流配送成为连锁企业降低连锁零售业缺货的关键所在。

由于连锁零售企业的快速扩张、布点以及其特有的产品经营策略, 呈现了商品的多品种、小批量、高配送频率、多配送点、快速配送的局面, 使得整个物流活动更加复杂。作为连锁企业其根本要求是实现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统一信息。

三、企业应当正确认识现代物流配送

但目前很多连锁经营企业对现代化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的认识还仅仅停滞在“仓储”+“运输”的角度上, 认为一部电话、几部车子、几间房子就行了。无法充分意识到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全面性, 这也是导致连锁经营发展迅速但企业基础却极不扎实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代物流是一个高科技含量的新型产业, 很多企业缺乏对其成本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的总成本, 是连锁超市“盈利”的有力支撑。在连锁经营中, 物流费用占据了整个流通费用的很大比重。一句话, 物流成本是指完成各项物流活动所需的费用。而降低物流成本的责任不仅仅在物流部门,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经营策略的制定”。

综上所述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信息化管理走现代物流配送道路。

摘要:信息量大、信息流繁杂是医药连锁行业的特点。医药连锁要求集中采购集中配送, 对相关的仓库、门店、财务和配送的管理要求甚高。在现代医药流通业发展中, 物流配送尚处于较薄弱的环节, 甚至成为制约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 一个易操作、稳定性好的信息系统对医药连锁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小议医药连锁企业会计核算模式 第2篇

1.容易产生管理盲区。在售价核算情况下,财会部门只能获得库存商品总额的信息,库存商品明细账由各柜组具体核算并按售价记账(大多数企业不记进价),因此就形成了一个管理盲区。商品短少时虚报数字,用调整商品的账面售价来弥补总额;出现商品溢余时,则设法隐瞒不报,乘机侵占企业财产。

2.误差较大,毛利核算不准确。售价核算中的毛利不能按单品销售所产生的毛利之和计算,而是通过商品综合差价率结转成本得到。由于综合差价率是商品的进销差价同进货售价金额之比的加权平均数,受商品当期进货品种的影响很大,因此它不能如实反映进销差价率及毛利,只是一个近似数。而且,运用综合差价率公式计算商品毛利时必然产生误差,在医药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再利用这个公式来计算商品削价时的毛利,浮动幅度很大,差异惊人。

3.盘点工作难度大,且存在一定漏洞。每月盘点需要长时间准备,抄写商品名称、编号、单价、数量、金额,然后进行金额计算,再汇总金额,制成盘点表。这种盘点结果的可靠性很差,若要进行复核,工作量太大。由于售价核算中的盘点只需通过售价总金额来核对商品的数量,并不核算到单品,而实物负责人(柜组)只对商品售价总金额负责,因此当柜组盘点结束计算出数据后,如发现同实物总金额账有差额,柜组害怕包赔损失或不想上报溢余,往往不是采用复盘的办法,而是暗箱操作,采取调整商品数量的办法来增减库存,

这样就必然造成库存的不实,出现管理漏洞,而这种不实又是很难被发现的。

4.商品调价时需进行相应会计处理,不适应企业灵活经营、差异化竞争的需要。在医药零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采用积极灵活的定价策略。频繁的调价需要手工清点商品的数量,然后计算出这些商品的库存差价,再进行会计调整。这些工作需要时间长、效率低下,不能对市场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

此外,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对商品售出时折扣的统计也要花费会计人员很大精力。

如何克服售价核算的缺点呢?笔者认为,解决办法是采用进价核算法。

医药连锁企业一个共同特点是:商品种类繁多,对药物批号及有效期的要求高。如果每一次进出货均需就单品填制会计凭证、登记明细账、对每个单品计算进货成本、对每一单品的销售进行对应的销售成本的结转,显然靠人工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实行进价核算法的重点工作就是要建立商品资金流、物流的信息集成控制系统。它是对库存商品的明细分类核算,对库存商品按品名、规格或等级分户,用实物数量和进价金额两种量度反映和控制其进、销、存情况,在账簿记录中形成永续盘存信息。在进价核算法下,当遇到商品调价时,财务人员无需做相应的商品价值的调整,因为它只对销售额产生影响而同成本无关,自然也减少了核算的工作量。

在核算方法转换过渡期,可将进、销、存系统提供的数据作为三级账,以会计分类账作为二级账,将二级账与三级账建立起切实的统驭关系,以此作为进价核算的基础。

医药连锁企业 第3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现状;对策

前言: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下滑,中国经济开始新一轮周期调整,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承受的经营压力日趋增大。金融危机形势下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一严峻现实迫切要求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的概念是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COS0 《内部控制统一框架》给出了目前内部控制的权威概念。该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制定和实施的,为达到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它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要素构成。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将内部控制定义为“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由治理当局、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可见,我国审计准则关于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与COSO《内部控制统一框架》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二、 研究的意义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尤其是入世后,跨国医药零售业将陆续进入我国市场,我国本土医药连锁业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面对跨国医药连锁巨头,国内医药连锁企业不仅应看到本身的劣势,同时还应看到作为本土企业所具有的地域、历史、人文等方面的优势。国内医药连锁业应进行全面的营销战略分析,更新观念,扬长避短、主动学习、勇于竞争,最终提升国内医药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特征

对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来说,下属门店(或加盟店)的实际经营相当分散,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必须严格执行(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否则会面临被取消药品经营许可证的风险。GSP认证的加快推进和强制执行,推动了医药零售连锁企业重视质量管理和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也对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经营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必须服从GSP要求。内部控制必须与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的连锁经营特点紧密结合。连锁经营是通过对若干零售企业实行集中采购、分散销售、规范化经营,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流通方式,主要有直营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等类型。通常,直营连锁是指各连锁店同属一个投资主体,经营同类商品或提供同样服务,实行进货、价格、配送、管理、形象等方面的统一。

四、当前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世界著名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最新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调查分析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近90% 的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提高了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但是,只有约58.82% 的企业为应对金融危机而指定了专门的部门落实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仅有23.53% 的企业将内控工作的重点从书面制度转变为落地实施,并且加强了监督管理。同样数量的企业增加了内部控制检查的频率,但仅约17.65% 的企业落实了内部控制考核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的内控建设更多的是一种“救火式”的管理,没有建成内控工作的长效机制。

五、强化医药企业内部控制的切实对策

1.全面重视内部控制,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受企业员工控制意识的影响,而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自觉控制意识和行为又是关键。现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注重内部控制的规划设计与实施,确保企业的每个岗位及人员,每项业务或环节都能按规定的制度办理, 真正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另一方面,必须提高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诚信原则和道德观念。

2.规范和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1)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强化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是保持股权结构的优化,使其能保证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运转。目前,企业股权结构的关键问题是“一股独大” 导致的所有者缺位。我们应引入多元投资主体,积极营造有利于强化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的个人持股、法人持股和国家持股比重适当的股权结构。(2)设置合理的企业组织机构,明确职责范围。现代企业一般都建立董事会、监事会,聘任总经理班子,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且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为此,应建立董事会会议后的办事机构,应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 避免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出现。加强董事会职能与职责,积极推进独立董事制度。

3.强化日常业务活动的控制。(1)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单位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授权批准控制可以保证单位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滥用职权。(2)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划分为五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是在上述每一步骤由相对独立人员或部门实施,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3)会计业务记录控制。会计业务记录控制主要包括会计凭证控制、会计账簿控制、会计报表控制等内容。

4.提高内部控制的监管力度,确保内部控制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1)建立有效的问责制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控制度制定时看起来十分完备, 但出现问题时,却不知道找谁负责。所以,必须要明确责任, 实现从软约束的问责制到硬约束的问责。使责任清晰地落实到个人,各个环节有什么样的风险,不同级别人员有多大的权限,都非常清晰,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很清晰地判断是哪个环节出问题。并通过对相关责任人执行考核,形成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的评价反馈,从而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正常运行。

(2)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企业成立隶属于最高领导的内审管理部门,以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还应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拓展, 监管机构在人员的构成上也应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的审计人才,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丰富业务经验的人员加入内部监管部门,使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内部审计应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和事中审计转变。

总之,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建立健全的适应本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上下互动、内外结合共同努力来完成。伴随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的拓展和更新,还必须不断改进和创新内部控制,使内部控制动态化,以使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和优化内部控制流程,使内部控制真正成为企业永葆生机的有力保证。推动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实现企业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现代企业健康发展。(作者单位:深圳市海王星辰医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吕玉梅: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构建企业内部控制[M].技术经济社出版,2007.

[2]任建华:试论企业内控管理[J].管理观察,2010.02.

医药连锁企业 第4篇

一、内部控制的涵义

内部控制是指为确保实现企业目标而实施的程序和政策。内部控制还应确保识别可能阻碍实现这些目标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内部控制系统包括两个因素,分别是控制环境和控制政策与程序。控制环境是指企业内对于内部控制的态度及内部控制意识,代表整个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价值观。控制政策及程序是指嵌入企业运营中的具体的内部控制。控制政策及程序的设计目的在于,尽可能确保业务行为有序、有效。控制政策及程序必须能够根据企业面临的内外部风险而改变,并且应以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为重点,并对这些风险做出反应。内部控制的思想和框架总体上就是对企业内部进行综合管理的体系,然而基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认识和分析。美国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会COSO(the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 iz atio n s)报告中把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具体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5个要素。

二、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特征

对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来说,下属门店(或加盟店)的实际经营相当分散,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必须严格执行(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否则会面临被取消药品经营许可证的风险。GSP认证的加快推进和强制执行,推动了医药零售连锁企业重视质量管理和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也对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经营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必须服从GSP要求。

内部控制必须与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的连锁经营特点紧密结合。连锁经营是通过对若干零售企业实行集中采购、分散销售、规范化经营,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流通方式,主要有直营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等类型。通常,直营连锁是指各连锁店同属一个投资主体,经营同类商品或提供同样服务,实行进货、价格、配送、管理、形象等方面的统一。直营连锁店的总部对分店拥有全部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核算,统负盈亏;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方针、统一服务规范和统一销售价格等作为连锁经营的基本规范和内在要求。这些特征,一方面大大增强了在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内部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使得内部控制相比其他企业更为复杂。

结合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的特点,设计适合业务发展和符合企业实际的组织架构。经营范围在同一地区或城市的连锁企业可实行“总部—分店”管理模式;跨地区的连锁企业可在非总部所在地区或城市设置地区总部,实行“总部—地区总部—分店”的管理模式。地区总部在总部的监督下严格按总部有关规定开展经营管理活动。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应针对行业特点及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关键控制点

作为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常规性的业务循环包括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成本与费用循环、存货管理循环、人力资源循环、固定资产循环、货币资金循环、商业智能决策管理等。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的内部控制不仅是内部会计控制,根据其业务循环应包括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等内部控制的全部内容。

(一)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主要是用制度、流程来规范管理行为,即标准化操作。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首要工作就是建立强有力的内部控制文化,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积极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使组织中的员工具有控制觉悟和自觉的控制态度。高层管理者更要努力推进内部控制,使员工的能力和责任相匹配;树立员工正确的价值观,遵守职业道德;企业也要用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员工,在企业中建立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特别是内部控制文化。根据适合的组织架构,配备合格的经营管理人员,制定严格而又合理的规章制度,确立正确的目标和战略。比如“采购与付款”循环,应采用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批准、会计系统等控制方法加以控制。分析该项业务需要经过的职能部门和涉及的人员,并进行职能划分和书面授权,将采购申请、审批授权、验收保管和付款等4岗分离,各个岗位责任到人,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其合理的控制流程是:

1、采购部确定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具体从诚信度、资金、规模等方面加以评估;与供应商就合作条件进行谈判,除合同一般的要素内容外,还有大量的细节内容,以及对样品的评价。

2、商品部采购实施,在ERP系统中开户,建立供应商信息及商品档案;根据采价标准进行采价,然后确定采购价格和数量并订货,规划商品布局与陈列;上柜销售跟踪,在一定期限内,对销售内容进行动态跟踪,如商品是否与样品相符,销路如何,销售业绩与预期计划的差距分析,顾客满意度如何。

3、配送中心依据不同品类商品的不同验收标准,验收入库;对验收合格的商品按门店所需,明确规定由谁、通过哪条渠道、及时配送至各门店。

4、财务部门根据经审批的采购计划、合同、入库单、采购发票验收单等申请货款承付单付款,并要求每位凭证接受者都应审查凭证的授权签字,保证流转单据的顺畅。如此详细的操作规范,渗透至各个业务循环,对完成工作质量提供了足够的保证。

在商业智能管理方面,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可使用由供应链管理(SCM)模块和财务管理模块(即进、销、存和财会方面),发展客户关系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及商业智能管理等一些决策支持功能,充分利用其提供的大量交易信息,搜集了解消费者的多纬度信息,并以此作为促销计划、订货决策、库存安排和补货计划等的重要依据,帮助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找到提升经营业绩的有效方法。

(二)会计控制

会计控制主要内容包括职权控制、资金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内部审计控制、风险控制。

1、职权控制。对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内部控制而言,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董事会是相当重要的。以董事会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负责为总经理制定博弈的规则。企业通过董事会明确公司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针对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额度、财务收支、人员安置、新业务开展等经济业务事项活动的决策和执行,制定详细的审批权限和额度及授权制度。同时,对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分部总经理和大区经理的任用,董事会给予适当授权,适当监控、引导和监督,并且实行定期轮岗制度,通过轮换,取长补短,避免经营管理惯性,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2、资金控制。对企业资金筹集、调度、使用、分配等实行严格控制,防止资金进入体外循环。由于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具有货币资金流量大,闲置时间短,流量沉淀多的特点,要将各门店分散、无效的资金集中起来,提高资金效率的愿望。企业应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实行资金收支两条线,总部要求分部按规定时间,把各银行资金归集到统一帐户;总部根据分部申请的资金支出额度,划款至支出帐户。信用结算进货款以及进行资金运作等措施科学合理调度和运用资金,为企业创造效益。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实行统一核算制,门店的所有账目必须并入总部或地区总部账目,并定期与总部或地区总部对账,门店的固有资产、负债和损益都归总部或地区总部统一核算。应建立一个统一的结算中心,这个结算中心应拥有一个基于Internet平台,可以向供应商提供各个门店的结算清单,收到供应商发票后再统一支付。既方便供应商查询核对,减少了供应商的结算手续,提高了效率,也有效控制了资金,有利于资金的预算安排。

3、成本费用控制。成本控制方面,主要是降低采购成本,采用实际成本法,提高防损防盗技术,管理部门规定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商品进行盘点。每季度盘点一次,每年年终要进行一次全面盘点,部分盘点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随时进行。商品盘点技术主要包括在门店内按商品品类连同货架划分区域按照各区域设定唯一、不重复的行进路线,然后通过扫描设备扫描商品货号,商品源条码,再按扫描顺序盘点商品,或直接扫描数量,同时监盘;并实施一定比例的抽盘,将实盘数与账面数量比较,分析差异原因,予以调整。费用控制方面,按照支出内容划分项目,详细程度大大超过会计制度中会计明细科目内容,总公司与门店的费用支出作为经营指标列入预算控制,超出范围或额度须逐层报批,规定每一类经济业务审批程序,以便按程序办理审批。在支出审批时,一方面由内部审核人员以预算控制,另一方面采用组合授权方式审批,即设立A、B二组签批人员,审批时必须经二组中各有一位人员同意,方可支付款项,减少舞弊的现象。财务收支的审批人与经办人必须职务分离。

4、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控制包括内部财务审计和内部经营管理审计。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受董事会或者总经理领导,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在内控中的监督作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并制定工作制度和审计标准,工作内容包括日常财务收支审核、会计账簿审核、公司内部各部门执行指定职能情况的稽核,内部业务流程运转情况的稽核,以及店长绩效、离任审计等专项审计工作。配备具有较强职业道德,熟悉业务,懂管理的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单位内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定期对各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经常对某些业务活动实行穿行测试,以监督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并对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范围、审计人员职责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审计结果直接报告给董事会,同时对控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能加以研究,以改进控制政策。

5、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就是尽可能地防止和避免对企业经营出现不利的结果。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中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薄弱环节的控制,及时发现这些风险并采取科学的措施予以管理,做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可以把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而对公司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事先进行预测预报的财务分析系统,主要面向经营业绩的比较,现金流入的有效支持程度,销售质量等的关注。对于需要面对讯息万变的最终消费者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而言,风险控制尤为重要。这是一个应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过程,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以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项经营活动,用于确认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从而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总之,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建立健全的适应本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上下互动、内外结合共同努力来完成。伴随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的拓展和更新,还必须不断改进和创新内部控制,使内部控制动态化,以使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和优化内部控制流程,使内部控制真正成为企业永葆生机的有力保证。推动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实现企业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现代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国钧.浅议连锁零售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企业与文化.2009,4:27-29.

[2]、陈丽蓉,周曙光.内部控制系统论.财会月刊.2010,2:9-10.

[3]、谭三艳,周泳宏.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研究. 财会月刊.2009,34:9-11.

[4]、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3:79-81.

2002医药零售连锁调查报告 第5篇

据来自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消息,2002年,我国药品零售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与国内其他行业相同,价格竞争仍是部分后来者使用的主要手段。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对外合作也迈出了较大步伐,例如深圳海王星辰的“美信”特许经营、三九与日本株式会社八九君泽的签约、重庆桐君阁与德国柏林医药有限公司的合作等,预示着资本对药品零售市场新一轮的争夺即将开始。

最近,中国医药商业协会连锁药店分会对会员单位的情况调查表明:

2002基本涵盖了国内知名连锁药店的会员企业,总体经营状况是喜忧参半。

一、连锁扩张绩效提升 品牌彰显服务优化

数据显示,前50名连锁企业的门店总数为9728家,主要有以下特点:

1、门店数量稳步增加

由于重庆桐群阁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江西黄庆仁栈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兼并拓展供销社系统的零售网点,重庆和平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开拓农村市场,因此这三家企业的门店总数排名占据前三位。深圳海王星辰医药有限公司保持了较快的扩张速度,比2001年增加112家门店,分布区域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城市及区域的连锁企业门店排名与销售额排名匹配度不佳。

2、销售额快速增长

辽宁成大方圆医药连锁有限公司以75526万元的销售额排第一名,销售比2001年接近翻两番。哈尔滨人民和同泰连锁店合并后,销售排名因此靠前。上海华氏大药房、海王星辰、新华鲁抗零售连锁公司取得了快速增长。

3、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药品批发企业所属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都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如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广州健民医药连锁店的利润排名靠前,这与其母公司强大的品种支持是分不开的。重庆桐君阁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有限公司的利润为排序前两名。

4、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由于经营集中度进一步加强,前20名连锁企业的销售额占排序前100位总销售额的近60%,前10名门店数之和占前50门店总数的48.6%,前10名的利润更占该项统计企业的62%。

5、连锁企业的核心店地位凸现

在多数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中,核心店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个别企业甚至占销售额的80%以上。单店销售额较前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广州、上海、北京或其他省市的以新特药品为主的药店,其特点是品种全、地理位置优越、有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如北京王府井药品器械公司、石家庄乐仁堂、广州采芝林、广州健民、合肥大药房等。上海第一医药商店更以20,700万元的单店销售额雄居全国之首。

6、品牌和服务意识逐渐增强

经过药品价格激烈竞争后,一些企业逐渐增强了服务观念,树立企业品牌,如北京同仁堂、广州采芝林、重庆桐君阁、石家庄乐仁堂等一些老字号历久弥新,上海第一医药商店、北京医保全新、北京复星金象、深圳海王星辰、重庆和平等企业品牌知名度也逐步增强。一些企业打出了各具特色的服务牌,使药店成为健康教育的场所。

二、扩张过快遭遇制肘 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然而,取得了长足进步的中国连锁药业目前仍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企业扩张速度过快

受药品降价等因素冲击后,许多连锁发展较快的企业的管理费用居高不下,利润下滑,经营举步维艰,甚至一些门店成为企业的包袱。

2、企业改制速度滞后

国内药品零售企业所有制较为单一,仍以国有为主。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开放药品分销市场,使企业改制迫在眉睫。

3、融资渠道单一

除上海第一医药商店借壳上市外,目前国内仍没有以药品零售为主业的上市企业。国内一些大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争取上市,进行资本运作,整合零售网络,是一条可以选择的道路。

4、管理水平亟需提升

随着门店数的增加,管理手段若不能提高,导致企业运营成本不能降低,市场反应灵敏度降低,很难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广州非典所引发的问题对企业已是一个警告。

5、物流配送系统的建设必须提到议事日程

强大的物流配送系统是支撑连锁药店的基础,但建立物流配送系统也要因地制宜,不可一哄而上,超越企业的自身实力和可预见的现实需要。

6、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独立地位需要体现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药品零售企业多由批发企业的零售网点改制而来,是批发企业对销售终端的延伸。随着对销售终端争夺的日趋激烈,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成为独立企业的独立运作地位需要重新认识和统一。

表1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单店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公司名单(单位:万元)

排序 企业名称 销售额 1 上海第一医药商店有限公司 20700 2 广州采芝林药业连锁店 9139 3 广州市医药公司健民医药连锁店 9101 4 北京金象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7457 5 哈药集团医药药材公司人民同泰连锁店 7186 6 合肥大药房 6500 7 北京王府井医药器械公司 6457 8 辽宁成大方圆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4129 9 石家庄乐仁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4125 10 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 3549 11 无锡山禾集团健康参药连锁公司 3500 12 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 2559 13 吉林永新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2510 14 重庆桐君阁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 2400 15 深圳市海王星辰医药有限公司 2250 16 常州人寿天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2228 17 贵州一树连锁药业有限公司 2100 18 河南省医药公司新药特药连锁店 1871 19 苏州礼安医药连锁总店有限公司 1870 20 沈阳天益堂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1740 21 江西黄庆仁栈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 1600 22 云南鸿翔药业一心堂连锁药店 1600 23 温州老香山连锁总店 1562 24 山东新华鲁抗零售连锁有限公司 1523 25 青岛国风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1470 26 新疆新特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 1160 27 北京嘉事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1100 28 南通康乐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1100 29 湖南千金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1100 30 浙江省义乌大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1100

表2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门店数前50名

排序 企业名称 门店总数 1 重庆桐君阁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 1046 2 江西黄庆仁栈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 865 3 重庆和平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 725 4 武汉同济堂药房有限公司 678 5 深圳市海王星辰医药有限公司 320 6 辽宁成大方圆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221 7 重庆昌野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220 8 重庆时珍阁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216 9 天津中新药业医药连锁分公司 214 10 宁夏新禾医药连锁公司 213 11 聊城利民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212 12 山东新华鲁抗零售连锁有限公司 210 13 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 208 14 山东泰安永春堂药业有限公司 208 15 青岛国风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185 16 北京金象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182 17 深圳一致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 181 18 湖北春天大药房有限公司 178 19 吉林大药房 175 20 广州采芝林药业连锁店 171 21 淄博天和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170 22 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 169 23 北京嘉事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159 24 扬州大德生医药连锁店 158 25 南京医药百信药房有限责任公司 138 26 深圳中联大药房有限公司 122 27 连云港天使大药房有限公司 122 28 广东二天堂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118 29 云南鸿翔药业一心堂连锁药店 110 30 昆明福林堂药业有限公司 110 31 陕西同一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108 32 广州市医药公司健民医药连锁店 105 33 大连美罗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105 34 新疆新建医药零售连锁有限公司 102 35 宁波四明大药房有限公司 101 36 青岛国风祥泰药庄连锁有限公司 100 37 武汉茗参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93 38 无锡山禾集团健康参药连锁公司 86 39 江阴市兴国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85 40 上海复星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84 41 湖南金沙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84 42 湖北中联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82 43 深圳市合丹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80 44 河南平顶山普生药业连锁有限公司 80 45 广西福生堂药品有限公司 76 46 哈药集团医药药材公司人民同泰连锁店 75 47 沈阳东北大药房连锁店 70 48 上海国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70 49 山东益寿堂药业有限公司 70 50 石家庄乐仁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68

表3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销售额排序前100名

医药连锁企业 第6篇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医药连锁 营销战略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尤其是入世后,跨国医药零售业将陆续进入我国市场,我国本土医药连锁业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面对跨国医药连锁巨头,国内医药零售企业不仅应看到本身的劣势,同时还应看到作为本土企业所具有的地域、历史、人文等方面的优势。国内医药连锁业应进行全面的营销战略分析,更新观念、扬长避短、主动学习、勇于竞争,最终提升国内医药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营销观念的分析

我国药品连锁经营企业由于规模普遍偏小,因此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应以创新来实现差异化经营,走经营差异化的道路,在组织结构、经营机制、药品种类、网点布局、服务方式、竞争手段等方面全方位地创新,从而形成连锁药店的核心竞争力。本文认为:首先要树立“亲情营销”观念。亲情营销观念强调把顾客当“朋友”或“亲人”,通过建立一种新型的亲情(鱼水)关系,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缩短。连锁药店通过与顾客做“朋友”,从而使顾客成为自己的永远“朋友”。其次要树立知识营销的观念。药品零售业是典型的资本和知识密集型行业,连锁药店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营销战中取胜就需要知识和智力,学习能力是连锁药店的一种非常重要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包括药店对医药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而且包括药店能否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能否及时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和市场、及时熟悉、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造就学习型组织就成了连锁药店管理者最应该关心的问题。

二、市场细分策略分析

随着药店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连锁药店拼力争夺已有的市场,将大部分药店集中在中心城市,而在中心城市中又大都集中在繁华地段或大医院周围,最后只能采用“让利不让市场”的低价位策略苦苦支撑已有的市场。出现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就在于我国医药连锁企业缺乏市场细分。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医药连锁企业应认真分析我国消费者的医药消费需求特征,从中找出既符合企业发展目标,又能适应我国消费者尚未被满足的需求的市场机会。药品消费者的多层性及其需求的多样化为连锁药店的市场细分提供了广阔空间,市场细分主要表现在:新的区间市场、新的专业市场、新的群体市场等。未来我国连锁药店应高度重视下列细分市场:一是老年市场。原因在于,我国已提前进入老年化的社会,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0%,这必然带来老年药品、保健品市场的发展。二是白领市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白领阶层将不断扩大。与此同时,由于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白领阶层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不断下降。而白领阶层本身的健康和保健意识较强,加之消费水平较高,因此这也是一个可细分的市场。三是农村市场。目前虽然农村人均医药消费水平很低,但由于人口数目庞大,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将大幅提高,因此农村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四是居民小区市场。近年来,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周边新建的居民小区不断增多。对连锁药店而言,居民小区的零售网点建设也应引起长期重视。

三、产品策略分析

“产品常新,企业长青”这是企业界流行的一句格言。对连锁药店而言,产品的创新不仅是药店市场营销和差异化战略的重要组成,也是零售药店利润的重要保证。本文认为,连锁药店的产品创新应从产品整体概念出发,充分考虑药品的特殊性,重点突出以下方面的创新:(1)药品的品种创新。随着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加之市场变化速度加快,药品生命周期日趋缩短,因而连锁药店必须不断的引进新品种,做好新品种的市场开发工作,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要。(2)自有品牌产品的开发。在美国,大型连锁药店常与制药厂联手,生产自有品牌的药品。和其他药品相比,自有品牌药品的毛利较高,因此能给药店带来更多的利润。同时,自有品牌药品还能提升连锁药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连锁药店的品牌建设。

四、价格策略分析

尽管在当今药品零售的营销活动中,非价格因素对于营销的影响越来越大,但价格仍在营销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原因在于:(1)人们越来越关注药品的价格。首先是药品作为“威望产品”的地位的下降。由于药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加之国家对药品长期实行专营,因此,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药品在广大消费者的心目中,是一种“威望产品”。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关心超过了对价格的关心。但由于药品实施分类管理,加之近年来政府部门加大了对药品生产和流通的监管力度,规范药品的销售渠道,使药品质量有了可靠保障。因此,药品的“威望产品”地位明显下降。其次是公费医疗体制的改革后,消费者自己承担的治疗费用和药品费用的比例明显加大。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意健康,用于健康开支的比重越来越高。对于我国目前还不高的城乡居民的收入而言,医疗费用的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重明显偏大,因此人们对药品的价格越来越敏感。(2)国家有关部门对药品价格的政策导向。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我国药品长期存在价格严重虚高的现象,为了配合医保体制改革的进行,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定以抑制药价。所以,药品降价成为了人们的共同预期。(3)药品价格已成为社会舆论和大众媒体关注的焦点。由于药品价格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加之药品价格的黑幕频繁曝光,药品价格问题已成为了舆论和媒体的宠儿。

五、促销策略分析

据调查,客户在购买药品时主要受广告宣传、疗效、价格、包装和装潢等五个因素的影响。因此,药品要打开市场,必须做到广告宣传要准确、产品疗效要好、价格要低、包装要实用,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对连锁药店而言,这就要求:首先是企业服务意识的创新。连锁药店不仅要重视售药前的咨询工作,还要重视药品售后的使用情况跟踪、反馈工作;不仅要重视药品使用常识的宣传指导,更要重视人们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宣传和培养。消费的行为模式研究表明,医师和药师对病人提供的咨询服务,对药品销售有很大的影响,提供合理用药为主要内容的咨询服务,可以提高消费者忠诚度。其次是服务手段的更新。如:实行会员制。再如建立远程诊疗系统,利用互联网,医院和病人可以通过企业的健康网站在线预约专家,预约后可以通过远程诊疗系统进行远程诊断,实行医、药资源共享等等。总的来说,应留住经常性购买的老顾客以及熟悉该药店营业员和产品以及价格的人群。为了实现服务手段的创新,连锁药店应该建立顾客数据库。按照购买量和购买频率对顾客进行分类,从而采取不同的促销手段,通过系列服务来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再次是扩大商圈覆盖面积和用品种类。再次是完善产品服务系统。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使顾客感到安全、安心、便利。再次是重视顾客的意见,药店要把处理好顾客的意见视为对创造顾客满意的推动力。最后是顾客组织化,药店可以成立顾客俱乐部,其成员主要是药店的现有顾客或潜在顾客,俱乐部为其会员提供各种特别服务。通过俱乐部可以加强药店与顾客之间的相互了解,培养了顾客对药店的忠诚;通过顾客的情报反馈系统,可以了解顾客需求;通过会员来宣传药店的产品和服务能达到意想不到的促销效果。

六、渠道策略分析

在渠道策略上,本文认为:(1)应开发农村医药零售市场。首先应尽快提高农村群众用药水平。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整体素质不高,绝大多数人缺乏基本的医疗卫生知识,因此,应在农村宣传药品知识,使农村居民了解和学习更多的医药知识,以提高其自我药疗能力。其次药店应配有专业人员,以解答农民的用药问题,指导农民合理用药。再次,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特点的包装和剂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药品价格。(2)关注老年用药的消费趋势。老年用药主要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抑郁症、老年痴呆症等老年人常见病。由于老年人行动不方便,住院费用又很昂贵,凡是能够缩短住院日,特别是能够改住院治疗为门诊治疗的新药,必将有较好的发展。医药企业药品包装要考虑到老年用药的方便性,急救的药物要采用特殊包装,以便急病发作时老年人能迅速地取药进行自我救助。

医药连锁企业 第7篇

在这种状况下,如果对物流服务商的选择不当,中小型医药连锁企业的物流外包策略不仅不能实现,反而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适用于当前国内中小型医药连锁企业现状的物流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物流服务商进行动态评价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减少由于静态分析方法的偶然性所导致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产生的误差,能够更加准确地对物流服务商做出正确的评价,并且可以帮助中小型医药连锁企业客观地分析物流服务商的优劣,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引导中小型医药连锁企业的物流外包业务向专业化发展。同时,动态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使物流服务商不断优化、完善自己,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物流外包服务。

1 评价指标的建立

考虑中小型医药连锁企业物流服务商的特殊性,本文设计了一套有针对性的指标体系:

(1)企业实力:本文通过企业车辆拥有数量来考察。

(2)合作性:本文主要从合作次数即对物流服务商与企业的历史合作情况进行考察。

(3)服务质量:

(1)运输及时率:及时指根据生产和生活需要为满足顾客要求按时完成或提前完成,如不能满足顾客规定的时间完成就是不及时。

及时率=及时完成的物流量/物流完成总量*100%

(2)配送准确率:指将满足顾客对产品的功能等方面要求的产品送达顾客手中[1]。

准确率=准确无误完成的物流量/物流总完成量*100%

(3)货损率:医药物品由于其形态的特殊性,在流动过程中由于包装不好,野蛮装卸,运输工具不配套,保管条件差等原因,容易造成损耗。

货损率=货损量/物流完成总量*100%

(4)投诉率:指物流服务商的服务由于种种原因被客户投诉,比如装货时不服从仓库指挥,到客户处卸货状态不好或货物受损等被投诉,所占其承运单数的百分比[2]。

投诉率=被投诉订单数/总承运订单数*100%

(4)价格:指供应商为所提供的物流服务而收取的费用,衡量供应商提供服务的价格水平。

2 评价方法与模型

对物流服务商动态评价的过程实质上是对物流服务商进行排序的过程。假设中小型医药连锁企业面临m位物流服务商,分别为有n项指标对其进行评价,对应指标集为相应的指标权重向量为

2.1 评价矩阵构建

则被评价对象各指标的评价数据矩阵为:

考虑到这些指标中,既有定量性指标,又有非定量性指标,可以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指标,分别进行指标的无量纲化。将规范化后的评价矩阵记为

(1)定量性指标。定量指标中,又可以分为三类指标:极大值型指标,即取值越大越好的指标;居中型指标,即取值越靠近某一中间值越好的指标;极小值型指标,即取值越小越好的指标。则确定评价值时,分别计算如下[3]:

(1)极大值型指标。假设第i个指标为极大值型指标,令ajtmax为在t时刻m个物流服务商中第j个指标的最大值,ajtmin为在t时刻m个物流服务商中第j个指标的最小值,则在t时刻第i个物流服务商第j个指标的评价值为:

(2)居中型指标。假设第j个指标为居中型指标,该指标的最有中间值为aj*;则t时刻第i个物流服务商第j个指标的评价值为:

(3)极小值指标。假设第i个指标为极小值型指标,令为在t时刻m个物流服务商中第j个指标的最大值,为在t时刻m个物流服务商中第j个指标的最小值,则在t时刻第i个物流服务商第j个指标的评价值为:

(2)非定量性指标。非定量性指标,可以采用判断矩阵分析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评价值。即对于该指标,通过每个专家对所有的供应商两两比较,得出判断矩阵,然后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这个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就是该专家给出的供应商重要程度系数的值,再对多个专家的每个供应商重要程度系数的值取加权平均,即得到该供应商重要程度系数,最后对该供应商重要程度系数再按照极大值法来确定其评价值。

2.2 基于偏差最小的优化组合赋权法

为了使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本文在对指标进行赋权的过程中,考虑了企业决策者对各排序方法的偏好即这些方法在组合决策中的相对重要性,采用基于偏差最小的优化组合赋权法对指标权重赋权[4]。

假设企业决策者运用了q种主客观赋权方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其中主观赋权法l种,客观赋权法q-l种。现在分别给出各指标的权重向量:

式(2)为l种主观赋权法所给出的指标权重向量,式(3)为q-l种客观赋权法所给出的指标权重向量。为了既照顾到决策者的主观偏好,又做到评价的客观真实性,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合理的属性权重向量的获取,应使其相应的评价与主、客观赋权下评价结果的总偏差最小,为此引入偏差函数:

基于主、客观赋权法的总偏差的单目标优化模型为:

其中,表示l种主观赋权法与q-l种客观赋权法的给定权系数,作归一化处理

定理坌1≤j≤n,当时,优化模型(9)有唯一解,为:

2.3 动态评价模型建立与求解

当各个指标的评价值取得后,基于矩阵At,对各物流服务商进行综合评价,则第i个物流供应商在第t时刻的综合评价值为: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企业和各物流服务商的合作是长期的过程,所以各物流服务商的综合评价值计算不仅要考虑物流服务商在第t时刻的综合评价值的高低,同时还要考虑随着时间的增加,在连续时间点上的评价值的增减变化对动态综合评价值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的递增情况。所以在建立动态评价模型时,应体现对物流服务商的进步进行鼓励,和对其退步进行惩罚。本文运用逼近理想解法,对最终评价结果进行改进[3,5]。

(1)首先考虑在连续时间段里,每个评价值的增减对最后综合评价值的影响情况:

设cijk为第i个对象的第j个指标在相邻两个时间间隔的变化率。则有:

(2)再考虑评价值随时间的增加,对最终评价影响程度的递增情况,故引入时间影响因子θk,其满足约束:

(3)这样得到第i个对象在整个时间段上的第j个评价指标的动态评价综合值:

其中,p表示评价值和增长变化率的相对重要度。

由以上式子得出,最终综合评价矩阵为

(4)运用逼近理想解法,确定理想解Y+和负理想解Y-如下:

(5)计算距离。计算每个评价对象在综合指标上的评价值到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到正理想解的距离(欧氏空间距离)为:

到负理想解的距离(欧氏空间距离)为:

(6)计算相对接近度。第i个对象同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为:

(7)排列偏好顺序。将Zi作为评价对象的最终动态综合评价值。依据Zi值的降序,即从大到小对物流服务商进行排序选择最大的为最优。

3 结论

在对各指标进行赋权的过程中,为了兼顾决策者对属性的偏好,同时力争减少赋权的主观随意性,本文采用基于偏差最小的优化组合赋权法对指标赋权,考虑了企业决策者对各排序方法的偏好即这些方法在组合决策中的相对重要性,使对属性的赋权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进而使决策结果更加真实可靠;最后,在动态评价模型建立过程中,为了体现对物流服务商的进步进行鼓励,和对其退步进行惩罚,本文运用逼近理想解法,对最终评价结果进行改进。在本研究中充分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使物流服务商的动态评价模型,更符合决策的科学程序。

摘要: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文章构建了一套适合于中小型医药连锁企业对物流服务商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具有激励特性的动态评价模型,并运用理想点逼近法,对最终评价结果进行改进。最后根据各物流服务商与理想解的距离大小确定优劣排序,实现主观信息与客观信息相结合的合理评价。

关键词:医药连锁,评价指标,动态评价模型,逼近法

参考文献

[1]周涛.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及层次评价[J].物流技术,2005(5):33-35.

[2]王勇,杨文慧.关于企业物流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3(4):163-165.

[3]刘玉飞.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模型与方法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6.

[4]任全.基于最小偏差指标赋权法的威胁判断模型[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2003,4(5):78-81.

[5]王璐,庞皓,何平.一种新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6(12):28-30.

医药连锁企业 第8篇

解决了货位优化问题,就可以为物流中心计划并且维持一个最佳的仓库地面规划和货品定位策略,从而缩短操作时的行走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仓储货位优化问题,是提高仓库生产力的关键问题。下面以江门一致仓库为例,具体分析货位优化的问题。

1 仓库货位安排现状

江门一致仓库主要为连锁药店提供仓储配送服务,它运作时间不长,内部运作和货位布局还处于尚不完善的阶段,同时仓库利用的仓库管理系统没有货位分配功能,因此仓库现有的货位安排比较混乱。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1 货物没有相对固定的存储区域

入库人员在入库时,原则上会把同种货物放在原货位。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原货位已满或者已存放其他货物,导致同一种货物经常存放在几个货位上。

1. 2 货位上货物经常出现 “丢失” 现象

这里的 “丢失”并不是指货物凭空消失,而是指在货位所在的货位上找不到货物。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 一是入库人员在记录货物货位时有误,或者系统维护人员在录入货物货位时有误; 二是入库人员在入库时,经常把不同规格的同一品名的货物堆垛在一起,导致拣货人员找不到原规格货物; 三是入库人员入库时,为了给来货腾出空间,经常把一些剩余量少的货物移到附件较小的空间,却没有重新录入新货位信息。

1. 3 没有根据货物的出库订单数存放货物

仓库的货物拣货方式为摘果法拣货,对于N个客户订单上的同一种货物,取货次数为N。因此,有必要把出库订单数多的货物放在离出入库口近的货位上。

1. 4 没有按照货物的特点分区域存放

药品品种繁多,批量不一,性能各异,在仓储作业过程中,还有着不同的工作内容。药品储存货位进行科学规划,不仅能有效防止药品在储存过程中的污染和混淆,而且能为药品在库养护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1. 5 没有按货物的相关特性来对货物进行分类

仓库的拣货方式为摘果法拣货,即一客户一拣。而客户一般是把同类型的货物放在一起下订单,即订单上货物的顺序是按照类型来排列的。因此,应按照货物的类型来对货物进行分类,并把同类型货物存放在同一区域内,这样会大大提高拣货效率。

1. 6 没有将容易混淆的货品分配到不同的区域

药物的品种繁多,许多同类型药物在外观上和药名上都很相似,而且同一种药物经常有好几种规格和批号,容易造成混淆。因此应将容易混淆的货品分配到不同的区域,提高拣货准确率。

2 仓储货位优化的主要目标

2. 1 以可视化管理为目标的仓储货位优化

它是基于仿真技术的一种货位优化方式,这类软件以Woodlock Software Solutions Inc. 公司的Easy Profiler为代表,它将库场的货位摆放情况完全用图形显示出来,使用者只需要通过简单地点击,就能进行货物的入库,出库操作。

2. 2 以提高库场空间利用率为目标的仓储货位优化

很多仓库用地紧张,库场空间利用率就成为了仓储运作的关键问题。这类软件以Steamsoft Inc. 公司的Flow Trak和Manhattam Associates Inc. 公司的Slot Info为代表,它将品种相似的货物,尽可能放在同一货位,节约库场空间,以便库场能够存放更多的货物。

2. 3 以降低设备使用费用为目标的仓储货位优化

以降低设备使用费用为目标的仓储货位优化,是以物流成本管理学说为理论依据的。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即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

2. 4 以保持最小库存为目标的仓储货位优化

以保持最小库存作为目标的仓储货位优化,是以零库存理论为依据的货位优化方法。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零库存是一个特殊的库存概念,它并不是要求链上各节点企业的库存真正为零,而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各节点企业库存量的最优化。

2. 5 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的仓储货位优化

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的仓储货位优化,是在考虑了现代物流研究的热点问题 “效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物流尤其是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新目标是: 用同样的劳动力或成本来做更多的工作,减少订单履行时间,提供更快捷、更周到的服务。这个目标可以用两个字来进行描述,即“效率”。以效率为目标的货位优化系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货物的入库、出库操作。

2仓储货位优化的建议

OTC药物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四种: 一是按疾病分类,如呼吸科类、消化科类、妇科类、心脑血管类、风湿骨科等; 二是按用途分类,如预防性药品、治疗性药品、诊断性药品等; 三是按适用部分分类,如外用、内服、注射药等; 四是按剂型分类,如粉、片、针、酊、水等。结合仓库实际,货物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八类: 内服普药、外用普药、保健品、美容护理品、生活日化品、婴儿专用品、成人与计生品、易碎品。

优化的主要步骤是: 一是对货物分类分区; 二是对区域内货位进行优化。根据区划的目标和原则,对货物进行分类,并按照货物的类型分配区域,可建立整数线性目标规划模型,进行货位优化,通过优化前后的搬运距离的对比,还可对优化结果进行对比和评价。

2. 1 货物分类分区

货物分类分区优化是按照药物的类型分区存放管理,防止药品在储存过程中的污染和混淆,提高入库和拣货效率,加强入库人员和拣货人员搬运药物时的专业操作意识,减少药物在搬运操作中的损坏的优化方法。货物分类分区优化是一个管理流程上的优化,最终的优化成果必须在应用后再根据各种数据才能得到。

2. 2 区域内货位优化

区域内货位优化数学模型是根据货物总量、货位数量、货物的每周出库单数、货位与出入库口的距离等参数安排货位。这种方法是为了提高出库效率,减少拣货人员在拣货时的行走路径,根据货物的出库单数使货物的配送量最小。因此根据各种货物的周转率高低,周转率高的货物会被分配到离出入库口最近的货位,周转率低的货物会被分配到离出入库口最远的货位,如此类推。

摘要:文章主要对广东江门一致仓库进行实践分析,通过对其日常运作模式和仓库布局现状的分析,指出仓库在货位安排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并进行了具体分析,进而探讨了仓库货位优化的主要目标,提出该企业货位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医药连锁企业,药品仓库,货位优化

参考文献

[1]刘建功.汽车零部件物流供应链优化的探讨[J].物流科技,2015(11).

上一篇:土木本科毕业论文下一篇:重大科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