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大楼范文

2024-07-02

摩天大楼范文(精选12篇)

摩天大楼 第1篇

“摩天” (skyscraper) 一词, 最初是一个船员术语, 意思是帆船上的高大桅杆或者帆, 后来不断演变, 逐渐成为建筑中的一个特定术语。1883年, “摩天大楼”一词首先出现在美国一位喜欢幻想的作家所写的《美国建筑师与建筑新闻》一文中, 这个术语就此诞生。世界上第一幢摩天大楼是建于美国芝加哥的房屋保险大楼, 它建于1884年, 竣工于1885年。它有10层楼138英尺 (42米) 高。相较今天, 它的高度可算是再普通不过的了, 然而由于它彼时采用了全新的钢架结构, 所以被人尊为“摩天大楼之父”。1931年, 该大楼被拆毁, 成为世界建筑界的永恒记忆。

而促成摩天大楼问世的直接原因, 则是工业科技进步的结果——如钢架结构、混凝土、安全电梯、电话等的诞生。1853年, 美国发明家利沙·格雷夫斯·奥蒂斯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电梯安全装置:在电梯缆绳断裂时, 这种装置可以防止电梯轿厢冲底。这一减少电梯事故的新发明使得人们在19世纪后来的岁月里解决了电梯在高大建筑物中迅速上下的一大难题。19世纪80年代, 在美国芝加哥, 可以支撑建筑物强大压力的格状钢梁和钢柱的钢铁结构开始被运用到高层建筑中, 真正的摩天大楼应运而生, “最高建筑”称号的竞赛也就此开始。此外, 混凝土材料、玻璃、电弧焊接法及日光灯管等技术发明的问世, 也进一步刺激了摩天大楼的迅猛发展。

摩天大楼甫一问世, 世界各地 (特别是在西方世界) 就被卷进以它为主题的城市建筑竞赛中。19世纪末, 在美国纽约、芝加哥和英国伦敦等城市的狭窄区域, 早期摩天大楼纷纷涌现, 它们被赋予“竞赛”的使命, 其出生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比前辈“高”一些。就在芝加哥的房屋保险大楼建成一年后, 大西洋彼岸英国伦敦的谢尔梅克斯大楼也竣工了, 它高12层楼190英尺 (58米) , 超过了前者的高度。1873年, 伦敦又建造了高达269英尺 (82米) 的圣潘克拉斯钱伯斯旅馆, 即今日之世界最大的旅馆——米德兰大旅馆。然而, 因为维多利亚女王的限制令, 伦敦建筑者的摩天大楼建造运动很快遭遇到建筑“滑铁卢”, 伦敦摩天梦想一度遭受打压。一直到本世纪初, 因为瑞士再保险公司大楼的建成, 世界第一高楼又一次在美国之外的国土上耸立, 伦敦才重回摩天巅峰。然而如你所知, 这个巅峰的地位并没有保持得多久。

摩天大楼的竞赛不单单发生在不同的国家之间, 也同样发生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城市里。美国的芝加哥和纽约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我们可以从现代建筑史的一个论争里得窥这一激烈竞赛的一二:对于芝加哥房屋保险大楼究竟是不是世界上第一幢摩天大楼, 目前是尚存争议的, 一些亲纽约的学者倾向于认为, 第一幢摩天大楼应属纽约市建于1873年的公平生活大楼 (43米高, 6层, 如今已拆毁) 或建于1890年纽约世界大楼 (20层楼高) 。其实, 直到20世纪芝加哥市政府出台建筑物限高令为止, 芝加哥和纽约一直在摩天大楼建造运动赛道上你追我赶, 斗得很是激烈。它们的竞争不仅使得美国的摩天大楼在20世纪长期处于世界第一的地位, 更产生了帝国大厦、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西尔斯大厦等一大批摩天建筑杰作。

19世纪30年代, 摩天大楼也开始出现在南美洲的圣保罗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及亚洲的上海、香港等地。摩天大楼出现在非资本主义世界的时间,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苏联。当时苏联计划在莫斯科建造8幢巨型摩天大楼, 并称之为“斯大林塔”。几经周折, 有7幢在1947—1953年得以完成, 它们被称为“七姐妹”, 它们将俄罗斯巴罗克风格和哥特风格巧妙地融于一炉, 同时还应用了美国20世纪初摩天大楼的建筑技术。接着, 相似风格的建筑物在当时苏联的其他城市——车里雅宾斯克、基辅、里加等地纷纷出现, 而且在波兰的华沙、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也都能看见这种建筑的影子。

20世纪60年代, 摩天大楼最终也开始出现在非洲、中东和澳州。至此, 摩天大楼这种建筑物已遍及世界各大洲。20世纪80年代以来, 由于香港经济金融业的迅猛繁荣, 香港兴建了一批高高耸立的摩天大楼, 如今有一种尚未确证的说法:中国香港有高度超过150米的建筑物201幢, 超过了纽约和芝加哥, 是世界上高楼最多的城市。在类似于香港这样土地严重不足的地区, 摩天大楼十分普遍。而在亚洲很多新兴国家里, 摩天大楼到现在还一直普遍被人们认为是城市/国家经济力量的终极象征, 如中国, 上文那份榜单就足以为证。另外, 中东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迪拜也是亚洲摩天竞赛的热点所在, 这个和香港一样面积很小却十分富有的城市近年来大兴土木, 建造了不少摩天大楼, 而且还有若干在建, 其中就有今日十大摩天大楼的榜首头牌——“迪拜塔”。

其实在20世纪上半叶早就进行着的如火如荼的摩天竞赛中, 西方各国已经意识到摩天大楼在环境、消防安全甚或美学等诸多问题上的隐忧, 并相继颁布法令限制建筑物的高度, 因此也一度遏制了摩天大楼在欧美大陆上的迅猛扩张和发展。20世纪下半叶一直到现在, 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膨胀, 城市乃至于整个地球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峻, 环保意识被注入到摩天大楼的建设中。一种“绿色摩天大楼”的概念应运而生, 它被摩天建筑者倾入到新的摩天大楼建造运动中——如“迪拜塔”、科威特的“一千零一塔”、美国“自由塔”等, 极有可能将引发新一轮的摩天竞赛热潮。

浮在空中的摩天大楼 第2篇

由于地球上的人日益增多,而地球上的许多地方却逐渐荒漠化,供人们居住的地方越来越少了,所以我想发明浮在空中的摩天大楼。

这种摩天大楼,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浮在空中。这样不仅节省了土地,也解决了旧式摩天大楼坍塌后容易毁坏周围建筑的大问题。虽然摩天大楼是浮在空中的,但是如果你居住在里面是不会感到不方便的。因为只要你买了房子后,机器人就会主动让你一家人把指纹输入电脑,建立一个指纹档案,没有你们的指纹,想要进摩天大楼是不可能的,因为摩天大楼是没门的,而且每一层楼都有智能武装机器人把守,让那些不怀好意的人想进也进不了。把指纹成功输入电脑后,你就可以在摩天大楼里快活的生活了。进大楼时,只要将手指放在触摸式电脑屏指定的位置后,一辆水、陆、空三用汽车就会轻轻地降落在你的眼前,并且,车上安装了一个猜心器,心里打着坏主意的人是甭想坐上车的。然后,你只要坐上车,无人驾驶的汽车就会将你送入自己的.房间了。如果你特别注重安全的话,你还可以提出建立眼纹、声纹、血液档案,来保护自己和亲人的安全。

到了自己的房间后,你会为里面安静的环境和齐全的设施而感到惊奇。因为虽然公路上有川流不息的车辆和人群,但你却听不到丝毫嘈杂声,这不仅是因为楼层高,还因为在摩天大楼的外墙上,装了一种新型玻璃,这种玻璃能消除80%的噪音,能将紫外线和受了污染的空气挡在外面,还能将阳光转化为电能,来保证大楼的用电。换句话说,这种玻璃就是多功能的环保太阳能电池板。还有,屋内的设施也是十分齐全的,客厅的四面墙上装有高清晰的大屏幕,看电视时就仿佛置身于实地一样,让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书房里,我们特别为喜爱读书的人设计了一种台灯,这种台灯能发出太阳光一样的光线,还能发出淡淡的幽香,让你觉得头脑清醒,当你累了的时候,台灯就会播放一曲美妙的音乐,让你能轻轻松松地学习工作。除此之外,不管在卧室还是厨房,我们都为你设计了许多方便生活的高科技产品。

摩天大楼 通往“天堂”? 第3篇

人类对“天堂”的追求似乎从未停止过,19世纪80年代,被公认为世界第一座摩天大楼“芝加哥家庭保险大厦”建成,现在世界最高的大楼是位于中东迪拜高达828米的哈里发塔。

哈里发塔的最高纪录很快将被打破,据报道,2013年在中国中部城市长沙将建成一座高达838米的摩天大楼——天空之城。而随后在2015年将会有一座高达1000米的大楼——国王塔在沙特阿拉伯的吉达建成。不过,在吉达另一座高达1609米的摩天大楼预计将会在2025年建成。

虽然2001年在美国发生的9·11恐怖袭击导致的世贸大厦倒塌事件一时唤起了人们对于摩天大楼存在的意义以及危险性的思考,但尽管如此,似乎没有什么理由能够阻止人类不停向更高发展的向往。

世界著名摩天大楼设计师、高层建筑和城市住区理事会主席蒂莫西·约翰逊最近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说:“如果有足够的钱,我很确信依靠人类的智慧能够建起更高的大楼。”“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对错,人类追求更高,这不正是人类的本性吗”。

蒂莫西·约翰逊也提及了在4年前他曾经与中东商谈建造一栋高达2400米的摩天大楼,不过最终该计划因为中东地区的经济问题不得不搁置。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重心从欧洲转移至美国,至1929年经济大恐慌是美国建筑的繁荣期,摩天大楼也随着美国经济而快速发展。1931年,102层的帝国大厦于纽约落成,此后长达40年的时间帝国大厦雄踞世界第一高楼的地位,帝国大厦成为摩天大楼和纽约的象征。

从19世纪30年代以来,摩天大楼也开始出现在南美洲的圣保罗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亚洲的上海、香港以及后来的新加坡。第二次世界大战刚一结束,苏联便开始计划在莫斯科建造8幢巨型摩天大楼,并称之为“斯大林塔”,几经周折,有7幢在1947-1953年得以完成。建成的7幢大楼被称为“七姐妹”,这些摩天大楼将俄罗斯巴罗克风格和哥特风格巧妙地熔于一炉,同时还应用了美国20世纪初摩天大楼的建筑技术。

到了20世纪60年代,摩天大楼也开始出现在非洲、中东和澳洲。至此,摩天大楼这种建筑物已遍及世界各大洲。

1974年芝加哥希尔斯大厦竣工,取代纽约世贸中心双塔世界最高大楼的地位,也让世界第一的光荣重回芝加哥——这座被称为摩天大楼发源地的城市。

摩天大楼一问世,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便在摩天大楼高度上你追我赶,激烈竞争,长期保持着世界第一,直到1998年。

随着亚洲新兴国家的经济实力逐渐抬头,超高摩天大楼的排行榜,就从原来的美洲独霸,转移到亚美争锋。1998年完工的吉隆坡双峰塔成为世界第一高楼,随后是2004年完工启用的台北101大楼、2010年完工的迪拜哈里发塔。

如今前十位已建成的摩天大楼九位屹立于亚洲,中国内地、香港以及台湾地区占五座。前二十位中也只有排名第九的希尔斯大厦以及排名第十四的特朗普国际大厦是亚洲以外的大楼。

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摩天大楼 第4篇

用氢气发电燃烧干净,只排出水蒸气和热量,没有有害废气,是一种令人向往的清洁能源。然而,由于需要大量的能量才能生产氢燃料,因此使得这种清洁能源难以推广。现在,极富创意的美国海德拉摩天大楼以一种了不起的方法破解了这道难题。它能从不需要成本的雷电中获取能源,把水分解成氢和氧,让人深感震惊。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大气中的放电现象,通常产生于雷雨云形成的过程中。闪电的种类很多,有线状闪电、带状闪电、球状闪电、联珠闪电、超级闪电和黑色闪电等。全球雷电平均每天达800多万起,每年要发生30多亿起。全世界70%的闪电出现在热带地区,如新加坡、美国佛罗里达州中部、委内瑞拉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基富卡等。那么一次闪电的能量究竟有多大呢?它可以让一只100瓦的灯泡亮3个月。一道闪电撕裂云层,破天而出,短的可能只有数百米,长的却可达到数千米,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闪电时放电通道中空气的温度突然加热到17 000℃~28 000℃之间,相当于太阳表面温度的3~5倍。雷电电荷在传导放电的过程中,产生很强的电流。它能将空气击穿成枝形放电,出现的光亮就是闪电。闪电的高热致使空气急剧膨胀,形成爆炸的冲击波,爆炸时产生的声音就是雷声。

海德拉摩天大楼其上层是闪电之顶,下层为未来派的超级塔式建筑。顶部的尖塔蜿蜒曲折,酷似一只水螅。外壳用石墨烯和一种超级碳材料制成,这种超级碳材料的硬度比钢强200倍,具有极好的导热导电性能。

雷电灾害被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然而科技人员却通过海德拉摩天大楼驾驭雷电,变害为宝。在闪电攻击时,塔尖的石墨烯外壳能直接从闪电中把难以置信的大量能量引到大楼底部的电池里贮存起来,接着用这种电能通过电解作用从水中电解出氢气,提供源源不断的氢能源。

有趣的是,科技人员之所以把海德拉摩天大楼上层的闪电之顶建造成扭曲形状的塔形,灵感来自于多细胞无脊椎的淡水动物水螅。在大楼下层,建有一个研究中心、住房、科学家及其家人的休闲区。

防噪大楼把噪音巧妙转换成电能

噪音是城市环境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已成为最普遍的污染形式之一,然而它又是一个重要的能量来源。

由来自多个国家合作设计的防噪摩天大楼,不但可以防治城市噪音污染,而且还能把噪音转换成清洁能源。它的设计富有创新,环保功能极强,入围美国著名建筑杂志《eVolo》2013年度摩天大楼设计大赛。

防噪摩天大楼高100米,外面安装了两层可以吸收噪音的材料,在它们上面有一个金属框架。金属框架外再装上84 000根电动纤毛,它们十分敏感,可以收集正在行驶的汽车、火车、人行道和路过飞机发出的噪音。每根电动纤毛装备有声音传感器,它们先将噪音的振动转换成动能,然后再采用一种新的驱动方法把动能转化为电能。电流由主存储室储存起来,随后再分配到各电网,作为正常用电来使用。

主要高速公路和铁路枢纽附近噪音最大,最需要被吸收掉,因此防噪摩天大楼将建造在这些地方。设计团队估计,在人口稠密的城市,每一座防噪摩天大楼全年能产生150兆瓦的电能,可以满足洛杉矶10%左右的照明需求。清洁能源还有助于减少城市的碳排放和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依赖。几个防噪大楼加起来,就能够使城市的用电紧张状况得到极大地缓解。

“毛发”式大楼提取风能用压电技术发电

建筑师偶尔会突发奇想,设计出违背常规的另类建筑物,瑞典设计人员推出的可以发电的“毛发”式摩天大楼便是其中的代表。整个建筑被能提取风能的海葵般毛发所覆盖,高科技含量令人叹为观止。现代都市人口密集,拥挤不堪,似乎难以找到传统风力涡轮机的容身之处,建设风力发电场可谓是一种挑战。而“毛发”式摩天大楼向空中发展,不会占用太大的空间,不存在什么危险,能妥善地解决上述问题。

《上海能造摩天大楼吗》阅读答案 第5篇

其实,上海滩下并不是清一色的软土层。如果把滩下的土层绘制成一幅竖向剖面图,你就会发现在厚达300米松散的“千层糕”里却是群山起伏:表层为褐黄色亚粘土和灰色粉砂夹亚砂土;往下为三个不同厚度的淤泥质软土,如桩打在这里,地面上高层建筑物就容易往下沉降;以下为暗绿色粘性硬土层,历来是上海高层建筑的桩基持力层;再往下则是以粉细砂为主的承压含水层和基岩,摩天大楼的桩基打到这里,当然是稳如泰山的,不过要花费很大的经济代价。

在上海滩建造摩天大楼,除了必须伸长腿、打深桩外,能否有较经济的办法呢?上海地质工作者发现在“千层糕”的土层中,有零星的山包崛起,浅的离地表仅70余米,如把桩打在山包之上,摩天大楼就能站稳脚跟,昂首雄视世界。

(说明:大写字母表示土层;小写字母表示山包。以下答案均用图中字母填写。)

【问题】

10.如果某建筑公司要在上海滩建一幢摩天大楼,那么桩基应选择打在哪个地方最科学合理又经济?

(3分)

应打在:【 】处。

11.“历来是上海高层建筑的桩基

持力层”的位置在【 】处。(3分)

12.地面高层建筑的桩基不宜打在

哪些土层:【 】。

【参考答案】

10.a(3分)(多选不给分)

11.E(3分)(多选不给分)

摩天大楼摇呀摇 第6篇

说来也奇怪:虽然晃动得这么厉害,也没听说有哪一座大楼真的倒下来。2011年8月,飓风“艾琳”袭击了美国东海岸,波及到纽约。当时很多人都感觉到了大楼摇摆得更加明显,但最后所有的大楼都还好好地站在原地。事实上,每一位修建摩天大楼的工程师都知道,小幅度的摇摆可以让大楼更加坚固,因为只有具备一定弹性的建筑物,才能扛住更大的压力。

你玩过搭积木的游戏吗?如果你把一块块方形的积木一个摞一个地向上搭起来,就会发现,最先向下倒的一定是处在靠近顶层位置的积木。盖摩天大楼的时候,人们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大楼盖得越高,它的高层对周围的压力反应越敏感。比方说,同样在一个大风天里,如果你是在大楼的第五层,可能就感觉不到什么;但如果你爬到了大楼的第二十五层,可能就会感觉到剧烈的晃动了。因此,工程师们必须想出办法,来减轻大楼的较高楼层经受的摇晃,让它们免受大风、地震等外界压力的破坏。

拿刚才提到的特朗普大楼来说,它的建筑师特朗普就很聪明。在这座大楼的中心建了一面非常坚固的防护墙,足以阻止大楼的倒塌。所以尽管这座楼已经晃得让人头晕了,却不会发生损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不倒翁”。其他的建筑师也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减震器,来保护自己建造的大楼。比较常用的是一种叫“阻尼器”的装置。它实际上是一个重达400吨的大摆锤,被安装在大楼的内部。当大楼开始向一边摇晃的时候,阻尼器就会向相反的方向摆动,用它的重量将大楼拉回到垂直的方向上。这种技术经常被用来帮助摩天大楼抵御地震和飓风的影响,而且效果非常出色。

现代摩天大楼防雷技术的实例分析 第7篇

在经济发展与城市功能品味提升的双重推动下,使用光电玻璃、墙体玻璃面板等高科技材质玻璃打造的“现代摩天”大楼在中国各城市中悄然矗立。令人惊叹的高度和动态美感给现代建筑带来了无限风光,与此同时,如何保障玻璃幕墙及建筑物的防雷安全已成为当今高层建筑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现行的防雷技术标准、规范对此还没有明确的规定,设计单位对玻璃幕墙防雷技术又缺乏详细的设计图纸和说明,从而给工程施工、监督、验收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高层玻璃幕墙建筑物的防雷工作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 幕墙的定义及分类

建筑幕墙是由支承结构体系与面板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玻璃幕墙是指面板材料为玻璃的建筑幕墙。从支承结构上可分为框支承玻璃幕墙、全玻璃幕墙和点支承玻璃幕墙[1]。

(1)框支承玻璃幕墙:

玻璃面板周边由金属框架支承的玻璃幕墙。

(2)全玻幕墙:

由玻璃肋和玻璃面板构成的玻璃幕墙。

(3)点支承玻璃幕墙:

由玻璃面板、点支承装置和支承结构构成的玻璃幕墙。到目前为止,铝合金琉璃幕墙一直在高层建筑幕墙中占主导地位,其轻量化的材质,减少了建筑的负荷,为高层建筑提供了良好的选择条件。因此,铝合金琉璃幕墙作为一种极富冲击力的建筑形式,倍受青睐。

2 雷电对玻璃幕墙建筑物的危害性

雷电是天空云层中一种自然的放电现象,雷击是一种电流强度极大、作用时间极短的瞬间放电过程。而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物地表的电场分布不均匀,其电场强度比一般的建筑物大得多,容易构成雷电发展条件,且离放电云层近,更易受到雷击。雷击对玻璃幕墙建筑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直接雷击

玻璃幕墙作为高层建筑的外部装饰,因其在建筑物的最外侧,其外露框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是极易遭受雷击的部位[2]。遭受雷击后,通常会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雷电流在瞬间释放出的巨大能量,会把被击中的金属熔化,使物体水分受热膨胀,产生强大的机械力,导致玻璃幕墙等膨胀炸裂,甚至雷电的高温会引起建筑物燃烧发生火灾,使其附近的建筑物遭受到严重破坏或造成人员伤亡。

2.2 雷电感应

雷电效应使高层建筑物幕墙的金属支承结构产生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作用。当天空雷云与大地形成电场时,幕墙的金属体就会积聚与雷云极性相反的大量感应电荷,当雷云瞬间放电后,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忽然消失,这时幕墙的金属体感应电荷不能以相应的速度流散,将会产生高达万伏以上的对地电位。在强雷电流产生交变电磁场的作用下,超过100 m超高层幕墙构件上可感应出达百万伏的电位差,如没有可靠的泄放通路,它将会对周围的人员、金属设备之间产生反击放电[3]。

3 实例分析

张家港某国际集团在市中心人民中路新建1座商业写字楼用房,总建筑面积67 200 m2,其中,商业写字楼用房建筑面积为57 300 m2,地下室用房建筑面积为9 900 m2(含人防工程),商办综合楼共设25层,主楼高101.8 m,整体工程采用框架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装立面采用铝合金门窗、金属栏杆,局部采用铝合金玻璃幕墙。

3.1 防直击雷措施

该商业写字楼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应按照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采取防雷措施[4]。商业写字楼接地装置采用桩基础结构,单桩深度为-27.0 m,利用桩内2根Φ 14 mm的主筋为接地极,并与基础底梁上最下层钢筋中的2根Φ 25 mm主筋通长焊接后形成基础接地网,基础埋深为5.6 m;利用商业写字楼钢筋混凝土柱子内两根Φ 18 mm的主筋通长焊接作为引下线,并在柱上端预埋1块100 mm×100 mm×8 mm的钢板,用于柱内主钢筋与接闪带连接的转换,引下线上端与接闪带焊接,下端与基础接地网焊接,共设引下线21根,间距为18 m;屋顶接闪带采用25 mm×4 mm热镀锌扁钢,沿女儿墙、屋脊、幕墙柱明敷(裙房屋面部分采用40 mm×4 mm热镀锌扁钢沿屋面暗敷),屋顶接闪带网格>10 m×10 m,明敷的接闪带的支持卡子间距为1 m,转角处悬空段为0.3 m,接闪带高出屋面0.15 m。利用金属栏杆、玻璃幕墙的金属外边做接闪带,其壁厚为3 mm。屋面金属水箱、金属出风口、探照灯金属支架等金属构件与接闪带连接且不得少于两处,不同材质的焊接做防电化学腐蚀措施。屋面的阳角防空警示灯安装避雷短针,短针高度高于警示灯0.5 m,材料采用Φ 12 mm的镀锌圆钢。

3.2 防侧击雷措施

高于60 m的建筑物,其上部占高度20%并超过60 m的部分应防侧击雷。该商业写字楼高为101.8 m,外墙采用玻璃幕墙、铝合金门窗等进行装饰,一旦遭受侧击雷后,周边的人员、建筑物等将会产生重大的雷电事故,对其做好防侧击雷工作至关重要。

(1)在商业写字楼建筑结构施工阶段,各钢筋之间必须构成电气连接,主要是作为接地体的桩筋、梁筋与承台的连接,选定作为引下线和均压环屏蔽网的梁、柱、板筋驳接处必须做牢固的焊接,焊接长度不得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且要求三面焊,圆钢直径的6倍且要求双面焊。要求焊缝平整、饱满,无夹渣、裂缝等现象,焊接处刷两道防锈漆[5],使之能保证电气的可靠连通。在混凝土浇注前,由市防雷中心基础监督技术人员分步验收。

(2)自首层起,每隔两层沿建筑物四周,利用其圈梁外侧2根Φ 25 mm主筋通长焊接连通作为均压环装置,并与建筑物四周防雷下线的引出钢筋(Φ 18 mm)焊接,焊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焊接处刷两道防锈漆做防锈处理。45 m及以上每层设置接闪带(接闪带与均压环合用),并与外墙金属门窗、金属构件可靠连接。

(3)在铝合金玻璃幕墙防雷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建筑物预置的接地装置,将幕墙竖向龙骨、横向龙骨预埋件与建筑物防雷装置焊接连通,用40 mm×4 mm镀锌扁钢一端与均压环焊接,另一端用2个M8不锈钢对穿螺栓与竖向主龙骨进行压接。为防止镀锌扁钢与铝合金的电化学腐蚀,在其间加垫不锈钢垫片(厚度为1 mm),并加不锈钢平垫和弹簧垫。所有竖向主龙骨的连接处采用40 mm×4 mm铝合金制成的可伸缩的欧姆弯进行压接,连接处上下各用两个M8不锈钢对穿螺栓进行压接,并加不锈钢平垫和弹簧垫。设置均压环的楼层,所有竖向主龙骨与横向龙骨的连接处,通过40 mm×4 mm铝角码两端各用M8不锈钢对穿螺栓进行压接,并加不锈钢平垫和弹簧垫[6]。铝合金玻璃幕墙主竖向龙骨和主横向龙骨接通,并与建筑物防雷引下线相连后,形成网状的雷电接闪器,对商业写字楼减少和防止侧击雷可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

(4)铝合金玻璃幕墙顶部设置在女儿墙内盖板内,由于金属盖板是良好的导体,并沿建筑物女儿墙的顶部分布,其电场强度很大,易遭受雷击。对此可采用25 mm×4 mm热镀锌扁钢沿女儿墙敷设成接闪带,并与防雷引下线连接。在盖板内侧安装40 mm×4 mm×4 mm镀锌角钢,每块铝板安装两段角钢,每段长度为300 mm,两段之间用Φ 12 mm镀锌圆钢焊接连通,并与女儿墙顶25 mm×4 mm热镀锌扁钢焊接。每段镀锌角钢与铝质盖板侧边之间用4个M6×20不锈钢自攻螺丝压接,在两者之间加垫不锈钢垫片(厚度为1 mm),并加不锈钢平垫和弹簧垫。

(5)商业写字楼15层及以上外墙上安装的金属栏杆、铝合金门窗等,通过连接装置(20 mm×4 mm热镀锌扁钢)与两处预埋钢板分别连接(土建单位已在相应门洞口预留不少于两处且截面≮100 mm2的接地预埋钢板)。扁钢一端与金属栏杆、铝合金门窗采用不小于M6不锈钢自攻螺钉连接,另一端与预埋钢板进行焊接,双面施焊,焊接长度≮50 mm。焊缝处去渣后刷两道防锈漆做防锈处理。

3.3 防雷击电磁脉冲

为防止雷击电磁脉冲对商业写字楼内电力系统、智能系统造成的损坏,需进行电磁脉冲的安全防护。

3.3.1 电源系统

该商业写字楼供电系统制式采用TN-S式,对供电系统应采取三到四级防护。

(1)在地下1层总配电室低压进线端,安装1套一级三相电源浪涌保护器,型号为LY1-B80 4P UC-420V,标称放电电流80 kA(8/20μs)。

(2)在2层及以上机房所在楼层配电箱电源进线端,各安装1套二级三相电源浪涌保护器,型号为LY1-C40 4P UC-420V,标称放电电流40 kA(8/20μs)。

(3)在1层机房220UPS电源进线端,安装1套三级单相电源浪涌保护器,型号为LEOR-D10,标称放电电流10 kA(8/20μs)。

(4)在各机房重要设备(如网络机柜、服务器等)电源进线端,安装防雷插座[4]。

所有浪涌保护器均可靠接地,相线及接地线线径应符合规范的要求,连接导线应平顺,长度为0.5 m。

3.3.2 智能系统

该商业写字楼内设有网络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智能系统,电子信息系统等级划分为B级。对其电磁脉冲的防护措施如下:

(1)网络系统:因传输网络干线采用光纤,所以在光纤入熔接盒处,将光纤加强钢筋可靠接地。在光电转换器的电口及网卡服务器等重要设备网络端口安装网络浪涌保护器,防止由网络线感应到的雷电浪涌过电压损坏设备。

(2)视频监控系统:室内视频监控系统串口转换器端口应安装适配的数据信号浪涌保护器;控制总线端口应安装适配的控制信号浪涌保护器。

4 结语

通过采取上述防雷措施,商业写字楼防雷系统更加合理、完善,尤其是针对商业写字楼立面局部铝合金玻璃幕墙、铝合金门窗、金属栏杆等在防止侧击雷方面采取的措施,为预防和减少雷电灾害起到了积极作用,做到了科学防雷、系统防雷。2012年5月,建筑物防雷装置验收单位对该商业写字楼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进行了检测和验收。结果表明,该商业写字楼防雷装置符合现行规范和图纸设计要求,其防雷装置合格。本文建议,应尽早颁布有关高层玻璃幕墙防雷的技术标准、规范,为现代摩天大楼的防雷与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朱贵刚,李霞,王潇宇.高层建筑玻璃幕墙防雷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0(2):44-45.

[2]邵志明.玻璃幕墙防护侧击雷的施工方法[J].内蒙古气象,2009(2):47-48.

[3]宋韩畅.高层建筑幕墙、铝合金门窗及金属栏杆的雷电保护设计与施工[J].浙江气象,2006(9):82-84.

[4]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5]叶敏.高层建筑建筑幕墙防雷设计及施工探析[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49-50.

摩天大楼 第8篇

卡勒博设计的“蜻蜓”摩天楼 (图左) , 目的是要让未来城市能够自给自足

据悉, 文森·卡勒博为美国纽约罗斯福岛设计了一座名为“蜻蜓”的摩天楼。这座外观犹如蜻蜓展翅的大楼共有132层, 高600米。该建筑设有办公室、住宅、花园和公共娱乐空间, 人们日常一切所需几乎全都在此。此外, 它里面还容纳不同农场, 生产水果、蔬菜、谷物、肉类和奶制品。

摩天大楼 第9篇

那蛰伏了已久的种子, 在泥土里浸润着的我的思念不断发芽, 带着我的脚步寻找一幢幢深藏心里的建筑。我的此次纽约之行是寻着新“世贸大楼”的模样前行的。

三月的纽约就像清婉秀丽的姑娘, 将春天的气息播撒在每个人的心中;又像是晨雾中的一缕白雪, 在空气中打着旋地将城市浸染。我知道, 这是一个与纽约约会的好时节。

2001年9月11日, 四架美国国航民航班机被恐怖分子劫持, 之后有两架飞机撞击位于纽约曼哈顿的世界贸易中心, 一架袭击了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 还有一架在宾西法尼亚洲坠毁, 其中有两千六百多人丧生在世界贸易中心大楼 (双子大楼) 中, 两幢110层高的摩天大楼燃烧后倒塌化为尘土。这是继珍珠港事件后对美国造成最大伤亡的一次事件, 也是美国人不愿提起的黑色记忆。

站在新“世贸大楼”前, 思绪一次次将我拉回十年前的画面, 虽然没有亲历这场伤痛, 但是我相信行走到此, 或是居住在此的人对“世贸大楼”都会有说不完的感受。用当地人的话来说, 在纽约的上空, 看到世贸大楼就能找到家的感觉, 人们亲切地将世贸大楼叫做“纽约的天空”, 我难以想象这是怎样深厚与质朴的情感。

时隔十年, 两幢标志性的建筑将从9·11 (纽约世贸大楼) 的废址上拔地而起, 新建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双子大楼) 就像新生的婴儿在母亲怀里发出的第一声哭啼。

纽约世界贸易大楼 (双子大楼) 位于曼哈顿市区的西南端, 临近哈德逊河, 新大楼还将维持原世贸大楼的外观和高度, 建成之后, 将继续担任纽约标志性建筑与摩天大楼的角色。新世贸大楼于2005年公开设计方案, 2006年开工建设, 预计将于2013年竣工, 世贸中心一号楼是核心组成部分, 大楼加上天线部分刚好是1776英尺, 代表着美国独立的年份, 因此又被称为“自由塔”。大楼的重建是由结构技师Kenneth Gardner和已故的建筑师Herbert Belton提倡的重建计划, 世贸大楼一旦建成将会重现纽约世贸大楼昔日的宏大壮观, 同时还将环保与节能的理念融入到大楼的建设中, 它将是名符其实的“环保大楼”。

新“世贸大楼”在建筑材料和安全性能上都是采用环保节能产品, 比如:世贸中心一号楼, 它就是严格按照能源与环境设计领导的金质标注设计建造, 大楼的35%的电源都是可再生能源, 70%的电力都是采用绿色能源发电。一号楼还安装了氢燃料电池组, 能在每小时提供几百万瓦的电能, 据了解, 这套氢燃料设备是世界上最大的氢燃料电池组。世贸大楼在利用“日照射”方面, 全部采用智能的“日光系统”, 在距离大楼15英尺范围内的空间装上光线自动调节装置, 利用超清玻璃打造的窗户, 将大量的光线搜集到大楼, 以减少室内灯光的使用量, 并且能一定程度地控制大楼的温度。这对于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纽约来说, 是一个不小的成就。

在节水方面, 世贸中心大楼利用纽约丰富的降水量, 将搜集的雨水储存到高效蒸发的冷却塔中, 以用于制冷, 消防和植物的灌溉。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1.25万吨的高效中央制冷工厂, 工厂全部采用哈德逊河水, 不仅能为世贸中心大楼提供便利, 还能为世贸中心的公交站、纪念馆、周围的一些商店提供制冷。这座工厂在每分钟循环的水就能满足装满750个浴缸、冲刷1万次马桶, 其制冷量相当于2500台家用空调。

在绿色环保方面, 世贸中心楼群的新广场前将种植大量的树木, 以便更多的二氧化碳被吸收, 在设计时, 将树木移栽在9·11纪念馆, 树木的根部将帮助调节位于广场下的9·11纪念馆的温度。同时, 世贸大楼中心楼群所采用的木材都是经过国际林业管理工会认证的, 所用的木材都是来自可持续性方式管理砍伐的森林;世贸中心大楼的建筑均采用“绿色水泥”, 除了增加水泥的稳定性外, 它还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200万磅, 减少能源消耗800万千瓦时。

为了缓解世贸大楼上人流量的压力, 让交通自由畅通, 在一号楼还建立了气候控制长廊, 连接着世贸中心公交站、地铁、地下停车场等, 为人们的自由出入提供了便捷。

受到9·11事件的影响, 新世贸大楼在增加安全性能设计方面也很突出, 首先是位于大楼中央位置的电梯, 在电梯的外面设有加厚的防护层, 被扩宽的楼梯宽度也能很好地满足残疾人的需求, 每幢楼都设有专门的楼梯给消防人员和其他救援人员使用。在世贸大楼还有一套紧急通讯系统, 一个专为世贸大楼服务的现场警察指挥中心, 能做到实时监控并及时发现问题, 这样的安全设计理念对于摩天大楼的建设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在其他的废旧物品回收、废弃循环使用、空气质量检测等方面, 世贸大楼也是根据节能减排理念严格设计, 确保整个大楼安全且对城市和人群的健康没有任何影响。

台北101大楼的故事 第10篇

这座华人创造的首座世界第一高楼,直到不久前,才把“世界最高建筑物”的桂冠让给位于中东的沙特阿拉伯“迪拜塔”。

“养在深闺人未识”

能够建成这座当时号称“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其背后与一个人有关,他就是台湾建筑世家宏国集团的第二代领军人物林鸿明。

在此之前,林鸿明的名字几乎可用“养在深闺人未识”来形容。直到101大厦落成后,台湾最为畅销的商业杂志《商业周刊》在报道林鸿明时,开场白这样写道:“翻遍台湾企业集团名册,从未出现宏国两个字。”

刻意低调的林氏家族在台湾几乎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不过,林家背后的“三重帮”在台湾却是无人不晓。三重是台北的一个卫星城市,多年来一直是台湾中南部外地人到台北打天下的首个落脚地。而在这里衍生出来的多个互相结有姻亲的家族,因在政商两界都拥有广泛关系,而被人称为“三重帮”。林家便是其中最具影响的家族之一。

林家长期专注于地产开发,积累了庞大的财富。早在十几年前,林鸿明之母谢罕见就已被台湾媒体称为“台湾最神秘的女首富”。

1977年,林鸿明父亲病逝,作为长子,20出头的他不得不承担起家族的重担。最初,他并没有直接担任领导岗位。在母亲和家族企业内老干部的帮助下,他先从管理宏国集团的一个小项目做起。在小工地上,从建材的选择到工程图纸的绘制再到工程的跟进以及最后的验收,林鸿明回忆说,“一步一步地把每个环节都看到了。”这个“小工头”的工作给林鸿明带来了很大的收获,也让他明白必须时刻有自己的主见,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回忆起那段时光,林鸿明给自己的总结是:“现在我们都说要工作经验,但如果你每天都在柜台数钞票,那么7年这样的工作经验,和两个月也没什么两样,因为两个月就能把数钞票熟练了;相反,如果你是在做决策,哪怕你只工作了一年,但是你已经做过一百个决策,那么这个一年,肯定抵得过别人10年。因为每天你都必须要非常小心去决策,一旦做错决定,就要付出代价,这就逼着你去学习,逼着你成长。”

“将台湾推向世界”

在房地产家族长大的林鸿明,青少年时期就有了要盖一座流传给后代的建筑的梦想。1997年的夏天,林鸿明终于迎来了和自己梦想接轨的机会。这个过程,林鸿明用“失而复得”来形容。

当时,台北市当局希望通过民间投资的方式兴建“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大厦,寄出了很多投标单给当地的地产开发商。作为台北地界最具实力的地产开发商之一,尽管宏国集团是台湾的老牌建筑企业,但从未承建过规模如此大、规格如此高的建筑。林鸿明先后收到两次投标单,心想“我哪有能力做这么大的开发案!”他把这些标书都扔到了垃圾桶。

过后不久,林鸿明接二连三地碰到了“说客”。第一位是台湾证交所的董事长李仲英,李仲英对他说,“鸿明啊,这个项目(指台北国际金融中心)不错,你来做做。”第二位是台北另一家地产巨头中华开发的总经理胡定吾,胡定吾试探着和他说:“要不要一起来研究研究做这件事情?”

笃信佛教的林鸿明突然觉得,自己冥冥之中似乎与这座还未破土的大建筑有着某种缘分。1997年7月,林鸿明和朋友一起商讨后,决定由宏国建设集团与中联信托、中华开发、新光人寿、国泰人寿和信集团等企业共同组成团队,以206.66亿元台币的价格,打败其它团队,顺利拿下了标的,获得这座当时叫作“台北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筑物地上开发权。

很少人会知道,台北101大厦开始并非计划要建成101层。在台北市当局酝酿的方案中,这座承担台湾建设亚太金融中心任务的大楼,最初仅决定建66层。但林鸿明召集的雄心壮志的规划设计团队,决心“盖一幢世界第一高楼,从内到外都以最高规格呈现,提升台湾在全世界的能见度”。

目标确定后,林鸿明决定由台湾著名的李祖原建筑师事务所担纲负责大楼的规划设计。

关于到底要建多少层,股东们有过很长时间的谈论。设计师李祖原的建议是99层楼,寓意“长长久久”。

此时,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林鸿明的母亲谢罕见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如果人家问说世界上有哪几栋楼是100栋楼以上的,那你99楼刚好被落下了。”

团队里有人提出,“那既然考试都要争取拿100分,就建个100层吧,既代表圆满,也代表顶峰!”

但谢罕见又意味深长地对着身边的“年轻人”说,“我们中国人讲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天在这样一个竞争的社会里面,你们不能这样自满。”

经过反复讨论和在智者的启示下,101层得到了共识。发誓要将这座建筑建成国际性地标的林鸿明和股东们决定,给“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取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将台湾推向世界。

“全世界哪里没有‘国际金融中心’?用哪个名字大家认不出你来!”林鸿明说。

想了30多个名字,贴在黑板上大家一起讨论,逐个淘汰。最后,设计师李祖原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台北101”由此诞生。

与时间跑的竞赛

台北101大楼是一个以设定地上开发权70年办理的BOT标案,即由台北市当局通过合同授予私营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市当局。而这70年是从开标当天便开始起算,对得标者来说,绝对是一场与时间跑的竞赛。越早完工营运,才能越早收到钞票。每拖延一天,就要损失一天的营业与租金收入。

为了争取时间,林鸿明从一开始就决定采取“双轨制”的设计方式,也就是设计与营建发包同步进行。然而,台湾建筑企业一来没有足够的经验与技术,必须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这项工程,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因此决定运用项目管理的知识与做法,具体施工交给国外建筑公司。

宏国建设集团组成的团队中标后,3天内募集了100亿资金,成立台北金融大楼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0月,金融大楼公司与美国端拿(Turner)国际实业有限公司签约,委由该公司执行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商则由熊谷组、华熊、荣工、大友为等公司联合承揽。

端拿公司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企业,早年是一家美国本土建筑商,后来发展成业绩遍及全球的建筑管理公司,1965年起进人亚洲市场,在韩国、越南、新加坡、菲律宾、印度等地都有不少业绩。

1998年1月13日,台北101大楼工程正式举行开工典礼。第二年5月,包括基桩、连续壁在内的基础工程开工。1999年6月1日,主体工程正式开工;此后,结构施工、混凝土工程、钢构组装、通讯塔顶、风阻尼器系统安装、高速电梯装设等工作陆续展开。

由于施工项目多,由台湾本土和来自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厂商构成繁复的管理接口,管理复杂度与日俱增。端拿公司凭借上百年的项目管理经验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专才,把一团乱糟糟的关系理出了头绪

以工程总包商来说,联合承揽的熊谷组(另一家华熊为熊谷组台湾分公司)、荣工、大友为等都是工程历练丰富的建筑企业,但它们文化背景不同,思考方式也不一样,熊谷组有自己的一套做法,荣工有荣工的一套,光磨合就花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过由于有端拿公司存在,在促成项目时程、品质和工作推动思维的一致性上,发挥了重要的调和作用,接口的冲突因而减少许多。

主体工程开工之后,随着建筑体从地面向上不断升高,施工风险也越来越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愈发被突显出来。尽管有严密的风险管理,2002年3月“331大地震”时还是发生了塔吊车坠落事件。但是通过识别、分析、预防对策与监控等风险管理手段,善后处理得以井然有序地进行,把工期延宕的影响层面降至最低。

未预料到的冲击

1997年,当台北101埋下奠基石时,一场汹涌的金融风暴正席卷整个东南亚。其后漫长的建设工期中,林鸿明遇到了一个个接踵而来的难题。

1999年,台湾发生了“9·21”地震。这场台湾20世纪末最严重的天灾不仅夺走了2415条人命,也让人们对台北101这座擎天柱的信心动摇了。

林鸿明花了半年时间请各路专家证实了台北101大楼并没有地处地震带上,建筑本身也配备了良好的抗震性能。

2001年,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又一次让大众都对高层建筑望而生畏。人们质疑,台北101盖好了以后能租得出去吗?

“如果大楼盖了一半停下来,投资肯定收不回来。”艰难时刻,林鸿明说服自己,“先把楼盖好了,并不一定会发生袭击。台湾毕竟和美国不一样!”

工程进行到一半,没想到又出现了“飞航风波”。

因为台北地处狭窄的盆地,建筑高度对飞行航线有影响,因此台湾“民航局”对台北市建筑规划有事先审核是否违反“飞航限建、禁建区”的规定。也因为此,台北的高楼并不多见,稍高点的建筑全部要依例向“民航局”申请准建证。

最早台北市当局运作“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时,最初的方案只是66层,因此只向“民航局”说明“楼层不低于60层”,“民航局”认为这一高度并不影响飞航,也就依法行事,批复准建。

1999年,101大楼修改设计后,林鸿明再次到“民航局”申请准建证。尽管林鸿明想建世界第一高楼的消息被媒体炒得火热,“民航局”的工作人员却竟然对此毫不知情,也没有仔细审核,便依据第一次台北市当局上报的方案给了准建的批复。

待到101大楼实际动工建设后,“民航局”才发现,飞机航道下竟然多了这么一座508米高的庞然巨物。

面对“民航局”不能批准的一句话,林鸿明急了。前期工作已完成了大半,一句话就停建了?

情急之下,林鸿明想了一个办法,跟“民航局”要“赔偿”。“既然土地是当局招标让我们来做的,现在钱投进去了,建筑任务也发包出去了,当局又不让建了,真这样的话,我们不建,给我们赔偿好了!”林鸿明振振有辞。

幸运的是“民航局”早有将民航线路迁出台北中心市区的安排,在这种情况下,也就顺水推舟修改了航道,台北101才得以顺利继续兴建。与“民航局”拉锯的三个月,或许是林鸿明一生中最漫长的时间。

打破世界纪录

经过不断地克服困难,101大楼一点点地现出了雏形。

2000年6月,塔楼区立柱典礼举行。2001年6月,裙楼上梁。2003年7月,塔楼上梁;10月,建筑物盖到508米,超越马来西亚双子星大楼,成为世界最高的建筑物;11月,作为配楼的台北101商场正式开业。

2004年12月,在开工之后的第7年,台北101大楼终于顺利竣工。

竣工典礼举行不久,12月31日时,工人们已经将塔楼全部清空,撤掉围墙挡板。第二年4月,德国拜耳公司作为首批客户,已经进驻办公大楼。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堆满器具的工地变成美仑美奂的办公室,简直让人难以想象。走进大楼入口,迎面是挑高16米、面积达600坪的大厅,不仅宽敞舒适,先进的设备也令人目眩神迷,快速电梯等够在10分钟内,将客人带到距地面460米的楼顶观光台。

这座高耸云端的建筑一举打破了当时的三项世界纪录,即楼层地板高度最高,屋顶高度最高,建筑物顶端高度最高。直到4年后,前两项纪录才被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打破。

大楼竣工交付使用了,新的难题又出现了。台北101大楼建成后,因办公室租金较高,许多台湾企业难以承受,不愿入住,导致大楼管理公司长期亏损。2008年10月,林鸿明接替陈敏熏担任台北金融大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后,利用台湾新一届领导人开放“大三通”、大陆游客来台观光游览和吸引陆资入台等政策,凭借与大陆各方的友好关系,游说大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北京万通实业集团等大型企业。双方已达成协议,两岸一旦签署金融MOU、ECFA后,即可进住台北101大楼,设立办事处或分公司。

摩天大楼带来的忧思 第11篇

近几年,中国高楼建筑正在以大跃进的速度遍地林立。

今年6月5日,远大可建科技有限公司与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协议,计划用7个月的时间,规划建设一座220层,高838米的综合大楼——天空城市,预计建成后比迪拜塔还高10米,号称世界第一高楼。

此举被认为是我国高楼建设的巅峰之作。但事实上,高楼建设的速度远不止于此。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在建的摩天大楼,其中87%在中国。截至目前,我国在建的摩天大楼总数已经超过200座,相当于美国拥有总量。预计未来3年,平均每5天就有一座摩天大楼封顶。

但有外资机构研究称,过去140年来的经验表明,摩天大楼热可能是经济崩溃即将来临的一个指标。纽约的克莱斯勒和帝国大厦腾空而起的建筑热,就发生在1929年的纽约股市崩盘和大萧条前夕。

而最近的例证是,迪拜高耸入云的办公大楼、旅店和世界最高的哈利法塔,这些巨无霸均在迪拜陷入可怕的经济危机之前不久建成。

信贷过剩的信号

“建筑热是信贷过剩的一个信号。历史上,摩天大楼的建造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但是与信贷宽松、土地价格飙升和过分的乐观预期紧密相关;而且,往往建筑完工之日,便是经济进入紧缩衰退之时。

巧合的是,今年前5个月的宏观数据似乎也有所警示。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全国累计财政收入同比增幅显著回落。5月份PMI为50.4%,比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创5个月以来新低;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下跌1.4%,为连续第三个月负增长,也为2009年12月以来最低点。

这显示需求疲软,增长乏力,宏观经济亮起“红灯”,中国实体经济增长已经明显放缓。

1999年,著名的经济学家安德鲁·劳伦斯总结出一个“摩天大楼指数”,他发现,“摩天大楼立项之时,是经济过热时期;而摩天大楼建成之日,也就是经济衰退之时”。后来人们把这一现象称之为“劳伦斯魔咒”或者干脆就叫摩天大楼魔咒。这个魔咒虽然看似疯狂,但在历史上,却多次出现了应验的巧合。在此举几个例子:

1908年,纽约胜家大厦落成,次年大都会人寿大厦建成,紧接着金融危机开始席卷全美,数百家中小银行倒闭;

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美国克莱斯勒大厦、帝国大厦相继落成,令人印象深刻的全球大萧条也正是发生在这段时间;

1973到1975年,纽约世界贸易中心、芝加哥西尔斯大厦的拔地而起再次夺人眼目,但正是在此期间,石油危机爆发,这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1997年,吉隆坡双子塔楼夺得世界最高建筑的桂冠,随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而今,地标建筑在我国各大城市开始“光荣绽放”——5月28日,大连万达以11亿元拿下昆明市西山区老海埂路片区两宗地块。在这幅土地上,万达将建起昆明第一高楼,建筑高度约280米;除此之外,南京建设了450米的紫峰大厦,广州东塔的高度也达到了530 米,武汉绿地中心、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两座高楼的高度分别达到了606米、660米。动辄500米以上的高楼建筑已然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与此同时,一份不完全统计的《摩天城市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在建的摩天大楼总数已经超过200座(仅计算写字楼与酒店),相当于美国现有摩天大楼的总量。

另据测算,5年后中国将拥有800座摩天高楼,相当于美国今天的4倍,其中80%将建在经济不发达的内陆地区。

为何要建摩天大楼

此前,“摩天楼专业户”绿地集团就直言:“做地标性建筑不是我们想做的,而是政府想做。”

优惠的土地政策,无疑是地产商钟情摩天高楼的一大原因,摩天高楼拿地便宜,还能获得地方政府的多种优惠,包括土地出让金等值金额奖励性补助,建成营业之日起5至8年内所交纳的营业税、所得税等值金额奖励性补助等。

此外,目前中国涉及到地标性建筑的内容,一般由政府牵头,有一级土地开发资质的公司参与,然后招商。通常是政府规划好项目,找企业来签约合作,建成后给企业一定的收益。因为不能出售,在土地审批的时候会有一些住宅项目做配套,保证企业在投入商业项目时,能通过回收住宅项目资金实现收益。

政府热心于摩天高楼建筑,不外乎摩天大楼不仅能拉动相关区域商业的繁荣,还能带来当地观光旅游经济的繁荣。

就开发商收益而言,超高层,更多依靠的是租赁市场,从租赁需求的行业来看,甲级写字楼一般以高新技术类公司、高端生产制造型企业、金融服务类公司等作为主要租赁力量。要做商业地产,可能还是要选择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或者国家级中心城市,因为市场有承受能力,商业金融发展也比较完善。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现在可谓是摩天大楼云集,光陆家嘴地区就云集了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等上百栋摩天高楼。

这些摩天大楼不单单是一种城市风景,还都是一个个的经营实体。据了解,摩天大楼最主要的营收方式,都是作为高档写字楼进行出租。2011年,整个上海的写字楼市场处于量价齐升的状况,租金同比上涨17%以上。有的甲级写字楼,一年吸金能力就高达10亿元。

根据最新统计上海仅152米以上高楼就云集了51栋,甲级写字楼的存量市场突破了500万平方米。但即便如此,租赁市场依然呈现了强劲消化能力。仅去年四季度,就有23.5万平方米的写字楼被出租。

以陆家嘴为例,2009年年初写字楼的空置率达到20%,目前则下降至5%以下。有的写字楼刚刚交付不到一年,就已经出租一空。

城中心的甲级写字楼,入住率非常高,现在整个南京路商圈,目前只有不到2%的空置率,非常低,淮海路商圈也是在2%、3%左右,非常低。而在5%之下就是一个非常良好的空置率水平。

快速增长的办公需求,让写字楼的租金也是水涨船高。上海甲级写字楼的平均租金,已经上涨至每天每平米8.2元,日趋逼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9.7元的历史最高水平。有的超甲级写字楼租金,则突破了每天每平米14元,堪称寸土寸金。

nlc202309031333

去年上海全市的甲级以上写字楼租金的升幅超过了17%,让许多摩天大楼成为不折不扣的吸金机器。以位于浦东陆家嘴的新地标建筑上海国金中心为例,该大楼由两栋260米左右的双子塔构成,拥有20万平方米的写字楼,以及20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场、酒店和公寓,总投资为100亿元左右。以目前的租金水平,仅靠写字楼的收入每年就达到10亿元,10年就可以收回投资。

上海写字楼租赁市场的火爆,给摩天大楼的开工建设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大量资金开始蜂拥进入摩天大楼商业地产。仅今年,就将有100万平方米的写字楼竣工,未来5年,上海写字楼市场总量甚至将翻一番。

深圳是我国另一个摩天大楼集中的地方。从2005年开始,深圳摩天大楼的建造逐步进入了一个高峰期。据有关统计,目前深圳规划和在建的300平米以上的摩天大楼就有15座。其实每一座摩天大楼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写字楼,还集中了商业、住宿、展览、餐饮、会议和娱乐等功能项目,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

这些摩天大楼的目标客户群是一些高端客户,百分之五十是高科技公司,相当一部分是金融类公司,这两类公司加在一起达到了百分之八十。这两类公司也是整个写字楼市场的主要目标客户,租金往往要高于普通商业地产的租金。

巨大的资金压力

北京金融街、中关村和东二环的摩天大楼空置率最低,均在5%以内。但对于远大的“天空城市”而言,情况未必乐观。目前来看,长沙还是一个工业城市,虽然也很发达,但是对写字楼等商业综合体可能并没有那么大的需求,短期内市场供应量一旦很大,会导致租赁压力。

二三线城市的高层建筑很可能供大于求,因为对当地的企业来说,并不需要这么高端的写字楼。

虽然,通过建设高楼来减少建筑安装成本,以抵消拿地成本的做法,一度让开发商挺过了资金链的压力,但高层建筑有一个临界点,以100米高楼为例,同等条件下,100米高楼和80米高楼相比,其建安成本每平方米就增加近20%,以此推算,随着楼层增高,建安成本每平方米会增加1/4~1/3。

统计数据显示,一般一个20万平方米的项目开发投资至少需要100-120亿元人民币,对开发商和银行都形成强烈的资金压力。

事实上,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上海金茂大厦出现自1999年以来的首次出租率衰退,写字楼出租率由去年同期的98%,下降至92.2%;金茂大厦内金茂君悦大酒店的平均入住率也由去年同期的62.7%下降至50%。

2008年6月5日宣布以110亿元代价吞下上海前第一高楼——金茂大厦的方兴地产,却没有得到预想的高收益。

方兴地产当时发布的2009年中期业绩报告称,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金茂大厦的月租金已经由高峰时的550元/平方米下降至400元/平方米以下,写字楼的租金收入同比下降两至三成。

再早些时候,2001年,香港怡和集团旗下的置地集团公司与上海金茂集团就洽购这座中国最高的大厦进行过谈判。该桩收购涉及上海金茂大厦40%的股权,涉资达1.5亿美元,折合约12亿人民币。

金茂大厦由包括中国化工、中国粮油食品、中国五矿在内的14家专业外贸总公司共同投资近6亿美元兴建,其中,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是金茂大厦第一大股东,占有近52%的股份。大厦于1999年落成,由上海金茂集团直属管理,当年金茂大厦的年毛收入超过3亿人民币。

不过,那时的实际情况却是金茂的造钱速度远远比不上其经营运行成本的开销。金茂大厦最大的财务支出是每年庞大的银行还贷利息,综合各项费用,整个金茂大厦每天的运营成本支出近100万人民币。据此估算,金茂一年的运营成本竟高达3.6亿人民币。在收入与成本支出相抵之后,极尽豪华的金茂大厦就像一个资本“黑洞”,每运转一天,都会造成巨大的亏空,当时中化确实欲扔掉“金茂大厦”这一“烫手山芋”。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随着实体经济的逐年萎缩,中国的“金茂大厦”们结局将会如何?

摩天大楼 第12篇

建筑坐落于Neuer Tivoli足球场所在的一条城市主干道上,其简洁的外形与附近居民区建筑复杂的形体和鲜艳的颜色形成对比。该建筑的中轴线与足球场的中轴线平行,建筑漫长立面正对一小片树林,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景观视野。

水平的遮阳百叶窗和白色铝制立面装饰条使建筑外观简洁明快,突出了建筑形体,增加了建筑的辨识度。遮阳系统后面是大面积的玻璃幕墙,确保建筑内部有充足的光照和开敞的视野。

上一篇:幼儿教育游戏化下一篇:科学举例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