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管理方法

2024-06-03

幼儿园管理方法(精选12篇)

幼儿园管理方法 第1篇

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幼儿园是每一位幼儿园管理者思考的现实问题,也是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才能实现幼儿教师资源的最大优化,才能激发起潜能,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一、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环境

作为管理者要了解当代年轻人的特点,特别是“80后”“90后” 的一代,他们更加对自身的工作环境有严格的要求,希望能在一个体现自己价值、自我尊严得到尊重的环境中工作。

1.民主管理,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

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多采用聘用制的形式,只有当幼儿教师们将自己当作幼儿园的主人,才能发挥其特性和潜能,给幼儿园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所以,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 开展民主式管理,经常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自身的特征,在制定相关的制度时,多听取他们的建议,并让他们参与其中,多考虑教师的利益,这样既兼顾他们的利益,又有他们参与的制度,也最能激发他们的热情。

2.用心用人,以情感人

用现代企业的理念分析,一个真正能留住人才的企业,不是以薪资的高低来衡量的,而是以感情留人。民办幼儿园要想聚集人才,也必须以情感人,用心用人。作为管理者只有真正做到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用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才能让每个教师觉得有归属感,有成就感,才能发光发热。

3.建立激励机制

园长要在幼儿园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根据教职工的工作情况及时给予公平公正的评价:对出色完成工作的教职工要予以奖励,让他们知道哪些工作做得好并能及时总结经验;对工作没有完成或目标完成不好的教职工应及时纠正、帮助,让他们知道哪些做得不好,以后怎样做才对。需要注意的是,在给予奖励和惩罚时,园长一定要做到就事论事、奖惩分明。

二、满足幼儿教师的需求

人的需求简单来说可以分为3个层次:一是生存;二是精神; 三是发展。我们也只能满足幼儿教师的需要才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其内在的动力。

1.满足教师的物质需求

物质需求是人生存的基本需要,是人获得发展的前提。民办幼儿园首先不能出现拖欠、克扣教师工资的现象。我园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次,哪怕在资金最为紧张的时期,也第一时间保证教师的薪资, 并且还尽可能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逐步改善教职工的工作环境。设立激励机制,有劳有得,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2.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

精神需要分为文化生活的需要和自我内心的需要。幼儿园每年都应该在不同季节、不同日期,开展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既满足幼儿教师对文化生活的需要,又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投身幼儿教育事业的精神。如,我们每年都评出园区的先进工作者、 班主任、辅导员等,让他们有一种归属感、成就感,进而激发他们的热情。

3.满足幼儿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一个成熟的企业,不仅要自己得到发展,也要让自己的员工得到发展。每位幼教老师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很好的培训,能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水平,发挥自身的特长。为此,我们经常开展各类乐器、 美术专题比赛,让大家有机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我们还开展专业培训,聘请专家讲课,让新老教师都能学到最新、最前沿的知识。 我们不仅要让幼儿园发展,也要让我们的教师实现自我的发展。

三、开展以人为本的队伍建设

幼儿园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而作为教学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就要注意提高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1.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幼儿园软件设施的主要标准,有一支强有力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完成、发展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关键。为此,我们要开展培训活动,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加强师德教育和园风建设

各类虐童事件的发展无不与幼儿教师的师德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各类思想相互碰撞,加强幼儿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可以说刻不容缓。让教师明白幼儿园一切都是为了儿童,儿童是我们全体工作的中心。新时期的幼儿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总之,要先实现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就要关注幼儿教师队伍, 开展以人为本的管理,创新管理方法。通过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环境,满足幼儿教师的多种需求,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一定能激发园区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发展,最终提升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摘要: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幼儿园是每一位幼儿园管理者思考的现实问题,也是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要求。要实现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就要关注幼儿教师队伍,开展以人为本的管理,创新管理方法。通过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环境,满足幼儿教师的多种需求,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一定能激发园区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发展,最终提升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初探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方法策略 第2篇

----曹妮妮

长久以来,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研究还很缺乏。但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班级管理又特别重要。在长期担任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工作中,我深深感悟到,要使幼儿园班级管理卓有成效,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我国的幼儿园班主任一般都由班上其中的一位任课老师兼任。实践证明:一位优秀的老师并不一定成为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因为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它包含着教学和教学以外方方面面的内容。而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建立更是来之不易,因为它需要班主任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精心管理。我觉得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特别是一名优秀的幼儿园班主任,就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让幼儿做环境的主人--规划开放自取、丰富有序的教学空间。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学习的环境。尤其小班幼儿,这点对他们十分重要。我们知道,小班时期是养成各种常规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情感依恋强烈,这就要求我们更要营造好与家庭相似的宽松、温馨的环境,以便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课堂的布置要能满足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配合主题内容的需要作定期更换,布置的过程要使幼儿充分参与。如可以师生共同商量、计划与布置,也可以教师规划好位置,提供背景,让幼儿随活动的进展逐步把自己的学习成果或作品布置上去,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实现的,教师应依据幼儿的兴趣,运用整体规划原则将活动室布置为多个活动区,如语言区、认知区、角色区、美工区、音乐区、科学区、建筑区等。每个活动区都提供数量充分、种类齐全的玩具及操作材料,其中材料物品的摆放是开放的,学习资源柜架结构可以移动并便于物品分类和幼儿自由观察、取用与学习。提供的学具、材料应有挑战性,符合幼儿兴趣及能力发展,并随课程内容定期更换。

使幼儿学会管理自己--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班规。有效的规则秩序有益于班级活动的管理和师生互动,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幼儿不知道该做什么,教师的期望是什么。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违反班规的结果将会如何,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规划、订立全班遵守的班级常规。班规一经订立就要共同遵守,教师也不例外,若班规改变也需要征求大家的同意。

由于幼儿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育尚未完善,在规定幼儿遵守班规时可由枯燥、单调的语言提示转化为隐性的环境提示。如:在楼梯上贴上小脚印,提醒幼儿顺一边上下楼梯;洗手处贴上洗手顺序图;班级内用图画标明各个活动区域;游戏场景上贴上行车路线、斑马线,提示幼儿遵守交通规则。对于小年龄幼儿,用标记告诉他们坐半圆的位置等,这种方法可避免幼儿因无事可干而吵闹,也可避免教师的过多指挥和干预,让幼儿明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使各项活动互不干扰、有序地进行。

在订立班规时应注意项目不要太多,因为太多的规则会让幼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或无所适从,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教师要公平、守信,多鼓励、少处罚,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习惯。

探析幼儿园安全管理方法 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管理

幼儿园安全问题是摆在每一位幼教工作者心里的头等大事。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胡锦涛同志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宁,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的未來。认真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一、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管理意识是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前提

1.加强教职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

保护幼儿的安全是幼儿园教职员工的重要职责,教师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幼儿安全的守护者。教师的观念与行为是幼儿安全的重要基础,因此,园长要通过多种教育方式转变教师观念,教育教职员工牢固树立幼儿安全工作重于泰山的意识,加大安全工作教育力度,时时、处处、事事讲安全,把安全工作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教师正确的安全意识,为幼儿创设安全、和谐、温馨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精神环境,使幼儿得到身体及心理上的安全。

2.加强幼儿安全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我们将幼儿安全教育纳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计划中,将安全教育活动融入幼儿游戏及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的简单知识和方法。

(1)将安全教育纳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每学期我们都将安全教育有计划地列入教育教学计划中,在教育教学中完成安全教育任务,教师通过安全图片、看图说话、诗歌、故事等,使每个幼儿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说说、涂涂、画画中了解掌握安全知识。实践证明,它是幼儿安全教育非常有效的途径,是幼儿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基本手段。

(2)将安全教育融入幼儿游戏中。安全知识最终要转化为安全行为才是教育的根本。教师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安全知识、自救及逃离躲避危险的技能,还可组织幼儿通过游戏学习了解正确拨打特殊电话号码:110、119、120等。

(3)将安全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感知、操作、领悟、建构生存安全能力,并让幼儿在生活中参与安全管理,让幼儿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监督中受益匪浅,为他们提供交流、交往的机会和环境,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充分体验生命的意义,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能力,培养了品质,又维护了秩序,保证了安全。实践告诉我们:幼儿一日生活是增强幼儿安全防范意识的必要环节。

二、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的保证

1.落实园长责任制

园长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教育、检查、指导工作。园长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时时讲,月月讲,天天讲,逢会必讲,警钟常鸣,防微杜渐。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幼儿园各项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和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的保证。

2.落实分工负责制

建立切实可行的幼儿园安全体系,落实分工负责制。签定各种安全责任制,层层签定,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1)落实幼儿晨检制度。幼儿来园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晨检,除检查身体状况外,还要检查幼儿是否携带危险物品,如:小刀子、小钉子、小纽扣等,因为这些物品有时会对幼儿造成伤害,所以要消除这些不安全隐患,就要求保健医、保健员、教师要严格做好每日晨检工作,要细致、认真地检查每一位幼儿的口袋、书包及手里是否携带有危险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落实幼儿园安全保卫制度。建立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并设立保卫机构,配备专职保卫人员,建立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门卫制度及职责,建立外来人员登记和验证制度。门卫由专职保安担任,明确幼儿园安全保卫职责。

(3)落实幼儿园消防制度。认真落实幼儿园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工作职责、消防设施和器材定期维护,保证有效使用,设置必要的幼儿消防安全标志。

(4)管理好幼儿园水、电、气、暖及有关设施的安全。建立用水、用电、用气、采暖及户外大型体育器械等相关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及时维修和更换。

三、组织幼儿必要的训练和安全演练是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有效手段

幼儿园要定期组织开展幼儿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安全主题活动,通过训练、实践活动,让孩子在感知操作、领悟、培养幼儿的生命意识、安全意识,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自护,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体验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的幸福。

1.加强体育锻炼

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幼儿动作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我们发现平时很老实、不爱活动的幼儿都很容易受伤,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孩子的动作不灵活。教师在体育活动中注重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2.开展一系列安全主题活动

(1)交通安全主题活动——《红灯停,绿灯行》。通过活动让小朋友掌握交通规则,认识交通标记,懂得红灯停、绿灯行的常识。

(2)消防安全主题活动——组织参观消防队员消防演习,将消防队员请进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进行《大三班起火了》消防演练,练习逃生动作或自救技能,并以怎样逃离火灾现场这一主题开展讨论,在主题活动中让幼儿亲身体验讨论内容。

(3)开展防震减灾主题活动——按照幼儿园制定的突发事件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幼儿进行逃生演练,可以提高幼儿逃避自然危险和自救的能力。

(4)开展预防传染性疾病主题活动——通过演练,使幼儿掌握简单的防范技能。

四、全社会有关方面(人员)的参与,是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的要素

1.创设安全的幼儿园硬件环境

为幼儿提供安全卫生的学习环境,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幼儿园的楼房、水、电、气、暖所有设备必须安全、环保,符合幼儿年龄的特点。房屋合理布局、隔离室合理设置,教具、玩具绿色、环保、安全,符合幼儿特点,为幼儿创设安全环保的硬件环境。

2.创设安全的幼儿园外部环境

幼儿园周边环境安全,道路安全,远离闹市区、网吧,为幼儿提供健康的外部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3.创设安全的幼儿园人文环境

(1)落实家长为幼儿第一监护人的责任。幼儿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监护人,必须树立为孩子负责的意识,对幼儿的安全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遵守幼儿园接送制度,凭接送卡接送孩子,确保幼儿人身安全。

幼儿园要做好在园家长的培训与沟通工作,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网络、家园联系册、致家长一封信、电话随访、家访等形式对家长进行不同时期相关安全培训,并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从而实现家园同步,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2)全社会必须树立为幼儿安全负责的意识。树立为所有孩子负责的意识,既要对自己的孩子负责,又要对全体幼儿负责,作为幼儿家长,当自己孩子有病、发烧,要及时上医院诊治,需要隔离的要主动自觉地按医学隔离要求进行隔离;成人在幼儿面前不吸烟、不说脏话,举止大方、文明,驾驶员要注意规避幼儿,等等。

幼儿园管理方法 第4篇

一、班级常规管理的原则

1. 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

从进入幼儿园工作开始, 我便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 提倡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力图给孩子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班级有了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 才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自己去建立常规。比如, 在解决幼儿入园时间太晚的问题时, 我创设了一个巧妙的情境。今年我班的孩子每天早晨入园时间都很晚, 在家长会上我和家长也进行了沟通, 但收效甚微。我于是决定自己也迟到一次, 让孩子体验等待的焦急和痛苦。我选定一天早早来到学校并躲起来, 请隔壁班老师帮忙把自己班的孩子们带到她们班。孩子在别的班级里等了半天, 活动也不好意思去参与, 着急地不停问:“周老师什么时候来啊?”“她怎么能迟到呢?”在大部分孩子都入园之后, 我突然出现, 孩子们兴奋不已, 都询问我刚才的去向, 还有孩子说:“你去哪里啦?我都想你了。”我顺势说道, 每天老师早早就来了, 可是也要等好久才有小朋友来, 老师也很想你们, 能不能早点来呢?孩子点点头。通过这一类方法, 调动孩子参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在无形中达到自我管理的效果。

2. 切合幼儿的实际特点

工作以来, 我深知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本班幼儿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和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上、生理上和家庭教育所带来的各种差异, 教师如果能熟悉每个幼儿, 了解他们各自的个性和习惯, 并结合他们的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的目标和方法。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常规管理重点, 例如, 小班或小小班的孩子有年龄小、入园时间短等特点, 应采用“从小处着手”的常规管理策略。中班的孩子变化很大, 活动能力增强, 学习、游戏的兴趣表现得愈加明显, 这时就需要及时帮助孩子改进和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学习、游戏规则。大班则要考虑到孩子已有三年多的集体生活的经验, 又即将升入小学, 所以把常规管理的着重点放在学习习惯、团队精神、安全教育这三个方面。

3. 注意教师的言传身教

在常规教育中, 言传身教很重要。在幼儿园里, 老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很高, 幼儿最爱模仿老师, 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他们模仿。因此, 老师平时一些好的、坏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及平时所讲的话, 一些口头禅都在无形中被幼儿模仿并学会。比如, 普通话是我们要求孩子使用的语言, 老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都能坚持。可是在同事之间进行对话时, 往往会使用方言, 似乎觉得那样显得更亲切。然而正是因为老师的疏忽, 孩子都会模仿老师之间的一些方言对话, 甚至在家长面前表现出来, 令老师很难堪, 由此可看出老师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所以, 我们教师在面对孩子时, 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做到这一点, 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只有这样, 孩子的常规培养才会更加的严谨有序。

二、幼儿班级常规管理中的新方法

虽然以上是班级常规管理中必须坚持的原则,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教师不能一味地生搬硬套, 而应该巧思妙想, 寻找出适合自己班级的新方法。

1. 用故事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

孩子都非常喜欢听故事, 于是我们便将需要幼儿改进的地方编成一些小小的故事, 比如针对幼儿不仔细倾听同伴发言、喜欢插嘴的情况, 我给幼儿讲了《爱插嘴的波波》的故事。通过故事告诉小朋友, 波波是因为没有仔细倾听朋友的发言, 所有的事情只能一知半解, 最后一事无成。通过这个小故事, 孩子知道了仔细倾听同伴的发言不仅是对同伴的尊重, 更是加深理解的最好方式。每当再遇到类似的情况, 孩子之间就会自发地进行批评:“你想当爱插嘴的波波呀?”那个严肃认真的态度, 让我们老师都不得不佩服呢。

2. 全体参与, 一起讨论

我有时会利用20分钟组织一次小小的“辩论会”, 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个话题, 大家展开讨论。例如, 最近一段时间, 班里的很多家长朋友觉得孩子已经大了, 不需要亲自送到老师的身边, 经常让孩子一个人从幼儿园大门口走到教室。而我们幼儿园非常大, 班级又在幼儿园最东北角的三楼, 路途中孩子要经过很多容易分散注意力的“兴奋点”, 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我便让孩子自己讨论“如果没有家长陪伴可能会遇到的危险”, 他们仔细想了半天说出了一大堆。“可能会掉进小池塘。”“也许会被坏人带走。”“爬楼梯的时候万一摔倒怎么办?”……孩子自己说完以后也觉得很害怕。我顺势要求他们回家将这些严重的后果告诉家长。从此以后, 每位家长都能亲手把孩子送到老师身边, 拿了接送卡才离开, 大大增强了孩子们入园环节的安全性。

3. 旁敲侧击, 举一反三

班里有好几个孩子在婴儿时期养成了含奶、含饭的坏习惯, 以至于到了中、大班的时候牙齿完全被蛀空, 变成龋齿, 同时他们的体质因为口腔的原因变得很弱, 每年的例行体检结果都是营养不良。对于这个问题, 我和家长一样都很头疼。后来, 我拿了两个洁白的瓷盘, 一个盘子里盛上清水, 另一个盘子是空的, 饭后, 我请孩子每人吐一口漱口水到空盘子里, 孩子觉得很新鲜, 饭后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地吐了一口漱口水, 等全班的孩子吃完饭, 我便请孩子聚到一起, 观察、比较两个盘中的水有什么不同, 结果肯定是“一个盘子里的水很干净, 另一个盘子里的水很脏, 有很多白乎乎的东西, 还有青菜等”。这样孩子都知道了饭含在嘴里会导致很多问题, 因此顺利改掉了个别孩子饭后不爱漱口、爱含饭的坏习惯。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五种方法 第5篇

1、规则引导法

它是指用规则引导幼儿行为,使其与集体活动的方向和要求保持一致或确保幼儿自身安全并不危机他人的一种管理方法。是对班级幼儿最直接和最常用的管理方法。其中规则是指幼儿与幼儿、幼儿与保教人员、幼儿与环境、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的关系准则。规则引导法的操作要领:

1)规则的内容要明确且简单易行。

2)要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使幼儿在活动中掌握规则。

3)教师要保持规则的一贯性。

2、情感沟通法

它是指通过激发和利用师生间或幼儿间及幼儿对环境的情感,以引发或影响幼儿行为的方法。它的基础是教师对幼儿的理解和爱。

情感沟通的主要着眼点:

1)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要观察幼儿的情感表现。

2)教师要经常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

3)教师要保持和蔼可亲的个人形象。

3、互动指导法

它指幼儿园教师、同伴、环境等相互作用的方法。

运用时要注意的点:

1)教师对幼儿互动指导的适当性。

2)教师对幼儿互动指导的适时性。

3)教师对幼儿互动指导的适度性。

4、榜样激励法

它是指通过树立榜样并引导幼儿学习榜样以规范幼儿行为,从而达成管理目的的方法。

使用要领:

1)榜样的选择要健康、形象、具体。

2)班级集体中榜样的树立要公正、有权威性。

3)及时对幼儿表现的榜样行为作出反应。

5、目标归纳法

它是指教师以行为结果作为目标,引导幼儿的行为方向,规范幼儿行为方式的一种管理方法。从行为的预期结果出发,引导幼儿自觉识别行为正误是目标指引法的基本特点。注意点:

1)目标要明确具体。

2)目标要切实可行,要具有吸引力。

3)目标与行为的联系要清晰可见。

幼儿园管理方法 第6篇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意义;方法

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等的教育。在幼儿园中,班级是孩子们的基本活动场所,幼儿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快乐地生活、学习、游戏。要想科学合理地开展班级各项活动,保教并重是原则,常规管理是关键,常规管理应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但由于受幼儿园文化氛围,带班教师自身素质、教育理念和管理策略,以及班级幼儿的发展水平、个性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班级管理的常态呈现良莠不齐的状态。所以如何有效的实施班级常规管理,是幼儿教师亟需思考的问题。

一、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含义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得以顺利开展。

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意义

1.保证幼儿在园安全的前提。保证幼儿生命安全是幼儿园工作是首要任务。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探索,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欠佳,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能够帮助幼儿了解哪些行为是危险的,怎样做才能保证安全,从而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幼儿形成良好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基础。良好的习惯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学前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常规要求需要幼儿反复实践,并不断对正确的行为加以强化,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

3.班级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幼儿园是集体活动的场所,为了保证集体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需要制定一定的常规来维持秩序。良好的班级常规又有助于形成宽松、和谐、温馨的心理氛围,使幼儿在这个集体里感觉到轻松、快乐,更有利于班级活动的开展和幼儿对新鲜事物的掌握。

4.幼儿自律能力发展的关键。学前阶段是培养幼儿自律品质的最佳时期。幼儿的情感、行为冲动性强,自制力差,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能帮助幼儿逐渐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适应集体的要求,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形成自律品质。

三、有效班级常规管理的实践方法

1.建立良好的班规,形成优良班风。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教师应从幼儿一日生活基本要求入手,从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有计划有目的地抓好班级常规培养工作。在制定班级常规时,应注意:规则的内容要明确且简单易行。所选定的规则必须是在幼儿现有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确定的;规则的内容不应一人包办,对于大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有些规则可以让他们共同参与制定,以便使更多的人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操作要领。规则制定后要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明白规则的具体要求,并懂得规则执行的意义;在订立班规时应注意项目不要太多,因为太多的规则会让幼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或无所适从,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教师要公平、守信,多鼓励、少处罚,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习惯;在平时的活动中对幼儿提出的常规要求要明确到位。例如:在操作活动之前,教师就应该先明确的提出操作要求后再让幼儿操作,这样,不仅幼儿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而且能够稳定幼儿的活动常规,给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2.创设温馨的家庭式环境,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亲切、自然、充满人情味的环境能使幼儿适应生活、获得经验、得到发展。刚入小班的幼儿离开关心、呵护他们的父母,情感特别脆弱,容易产生情感缺乏感,创设一种家庭式的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家庭化的环境更有助于增进他们对环境的亲切感和信任度,并促进幼儿在获得良好情感体验的同时学会生活。"家"是温馨的港湾,我们营造家庭式的氛围,给每个孩子"家"的感觉。如:在创设环境时,我们可以把活动室里的高柜子更换成了色彩鲜艳的小矮柜,既方便幼儿活动又及富温馨感。在"娃娃家"的布局中,有宝宝餐厅、宝宝卧室、宝宝厨房、宝宝客厅。挂上卡通小壁毯、鲜艳的窗帘、贴一张"宝宝全家福"的照片;摆几处小方桌、小床,再放上几只柔软的小靠垫……孩子们在小厨房里"洗菜、做饭";在小卧室里抱抱、哄哄"宝宝";在客厅里"看看电视",累了在小靠垫上休息休息,乏了在地毯上躺一躺……一个个俨然像小爸爸、小妈妈,一副悠闲、自在的画面,孩子真正地感受到了"幼儿园像我家"。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就会慢慢适应教室环境融入班集体,有了主人翁的感受,他们的家庭生活经验也得以拓展和整合。

3.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每个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时,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自觉地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是当我们发现班级中有朋友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乱的毛巾整齐的叠好,就要利用这位幼儿的闪光点,马上表扬了这位幼儿,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折叠毛巾,并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自觉地折毛巾。幼儿都很喜欢模仿,也特别容易受到鼓舞,所以在几次鼓励后幼儿都想改正自己的缺点,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

榜样的行为不仅要让幼儿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最重要的的是反映到幼儿的行为中去。所以当幼儿自觉地以榜样的精神为动力,以榜样规范行为,做出良好的表现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幼儿充分的表扬,使幼儿感受到学榜样的益处,从而强化榜样的影响力。

4.与家庭教育融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环境、氛围给了幼儿很大的影响。那么在进行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时,教师不能忽视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只有家园同步,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比如我们发现幼儿在假期回园后,常规方面出现了倒退现象,这都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目标不一致造成的。为此教师可以与家长个别交谈,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鼓励家长放手让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和孩子们共同制定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共同遵守生活规则等。只有幼儿园教育合理利用家庭及社会教育资源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为幼儿终身发展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门学问,它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教师应为幼儿营造肯定、激励、民主、宽松的氛围,形成良好的班风。我们要既用心又用脑,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经验,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这样才能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晓林.不可不知的“幼儿秩序感”[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10(01).

[2]白国宁.我要给你一个惊喜[J].初中生之友,2010(Z2).

幼儿园管理方法 第7篇

一、激情引趣, 放飞幼儿美术学习的梦想

1. 多维了解幼儿爱好。

幼儿正处于对世界和事物认知的懵懂时期, 针对幼儿生性好奇、好问、好玩、好动的特点, 教师要合理呵护其稚嫩的创作热情, 激发创新灵感, 如此就能有效培养幼儿的创新兴趣。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幼儿中, 从幼儿的角度出发, 与幼儿谈心交友, 走进他们的心灵, 把握幼儿的发展脉搏, 了解他们的喜好, 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心理状况因材施教, 让幼儿用美术表达所想、所思, 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2. 催生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爱好兴趣, 引导幼儿调动情感、思维、想象、动作、语言等全方位、多渠道参与美术学习。在美术活动中, 不断更新观念, 厘清思路, 创设能激发幼儿好奇和兴趣的环境, 使幼儿主动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如在调色教学活动中, 我为幼儿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和小瓶, 教会幼儿方法, 在幼儿了解和掌握了配色的方法后, 让幼儿任取颜色相互搭配、调和, 孩子通过实践发现瓶中的颜色一会儿变深, 一会儿变浅, 一会变绿, 一会变紫, 十分奇妙, 孩子们一下子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小朋友们兴奋地说:“我成魔术师了。”

3. 创设宽松教学环境。

创设幼儿熟悉、喜爱和积极投入的教学环境, 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之中, 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在教学中, 我通过选择一些儿童美术作品, 组织幼儿进行欣赏, 让他们在欣赏美、发现美中找出美的长处, 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在教学中, 我注重把幼儿的作品都集中展示出来, 让幼儿互相欣赏, 在肯定他们的创作成果的基础上, 婉转地指出孩子在线条、色彩、内容等方面的不足, 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不断提高。

二、激发想象, 注重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1. 提供幼儿想象空间。

想象力是指对事物的联想能力, 给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 放飞幼儿想象的空间, 让幼儿时期的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是一张白纸, 想象力往往会比成人更丰富、更大胆, 更创新, 他们会天马行空地创造出成人难以想象的思维, 这就需要教师大胆地利用, 合理地引导。我在美术活动“未来汽车设计展”教学中, 在让幼儿了解了不同汽车的功能后,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 大胆想象设计未来汽车的形状和功能。孩子根据我的指点, 大胆现象、合理创造, 设计了能自动抓小偷的新警车、能起飞的急救车、拥有各种功能的游乐车, 幼儿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

2. 鼓励幼儿参与实践。

引导和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探求新知, 体会成长是激发幼儿创新意识, 发展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 我给每个幼儿不同的彩纸, 启发孩子们用彩色纸折、拼、剪出图形、图案。在我的指点下, 孩子们有的折出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 有的撕出了雪花、树叶、五角星等不规则的图案, 我因势利导, 组织小朋友玩组合图形, 孩子们发挥想象力, 大胆地实践, 盖起了红房、折出五彩鱼、拼贴春天的景象等。幼儿的创造思维、发散得到了展现, 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3. 引导幼儿表现自我。

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乐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表现、锐意创新的精神。引导和鼓励幼儿个性化发展, 在生活和学习中, 大胆表现自我, 展示自己的特长, 表述自己的情感体验, 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看法, 表现对事物发展的认识。在美术课中, 教师要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中心, 通过联想、类比等方式, 不断扩散思维、活跃思维。我在美术教学中, 注重引导幼儿打破思维定势, 通过尝试和探索, 改进制作方法、表现方法, 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激励施教, 提高幼儿美术教学的成效

1. 形式多样灵活施教。

幼儿是美术活动的主体, 在教育活动中要把主动权让给孩子, 让他们去探究、去创新。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认识事物、感知事物, 让幼儿在观察中学会思考, 并进行有益的尝试, 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我的情感爱好、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在此基础上, 我鼓励他们认真学习, 继续探究, 运用所学的新技能、新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爱好, 激发幼儿对生活和事物的热爱。在美术学习中, 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 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 在学的过程成长, 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

2. 激发幼儿创作热情。

教师要鼓励幼儿独立思考, 主动发现问题, 获取经验。在幼儿观察、分析、交流的基础上, 应鼓励幼儿进行创作。在幼儿作画时, 老师要因人而导、因材施教、因需而导, 让孩子们丰富画面, 提高技能。在教学实践中, 我带领幼儿走进生活, 走进大自然, 听人情世故、看桃红柳绿、品果实香甜, 通过各种途径, 加深他们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印象, 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摸、多试, 让他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感性认识, 鼓励他们用美术的形式来表现这些现象, 引导孩子们创作出一幅幅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画面。

3. 合理利用激励评价。

幼儿园管理方法 第8篇

折纸是幼儿园一项传统而有意义的手工活动, 对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手的活动越多, 动作越复杂, 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上相应的运动区的生理活动。折纸的好处显而易见, 但老师面对二三十个幼儿, 如何让大家都学到这一本领, 是教师必须思考的。

二、案例背景

教师面对近三十个四五岁的幼儿, 他们活泼好动, 大家分坐在五六张桌上, 教师进行示范讲解后, 请幼儿进行学折。

三、案例描述

区域活动中, 龙龙、双双、佳佳、洋洋选择了折纸活动, 他们想折“热带鱼”, 但折热带鱼的“双三角”步骤是该折纸的难点, 经过老师的示范和讲解折法后, 龙龙一边折, 一边问:“老师, 是不是这样?”佳佳说:“老师, 怎么拉出来呀!我弄不好!”洋洋拿着纸光看着, 却没有行动。老师只能花时间逐个辅导, 但到区域活动时间结束, 却没有幼儿成功学会折双三角形。

四、案例分析

1.农村幼儿与新居民幼儿折纸能力缺乏。在农村家庭中, 大部分幼儿都是由祖辈带养的, 老人们还只是停留在让孩子吃好、穿好、身体好的观念上;也有部分幼儿是年轻的家长自己抚养的, 但在家里更多的是教孩子学画画的技能, 忽略了折纸的学习。

2.幼儿不会看折纸图示。折纸活动是锻炼幼儿手、眼、脑三者协调的手工活动, 而学会看图示是真正掌握折纸技能的一个重要前提。在活动中因为看不懂步骤图示, 不理解步骤图示, 就成为许多幼儿不会折纸的原因之一。

3.教学方式存在重要缺陷。在折纸教学活动中, 一般由教师先示范折纸的步骤, 然后请幼儿按教师的步骤学习折叠。但是, 往往由于教师的讲解方法不够科学, 示范时每位幼儿不能清楚、仔细地观察到折纸的每一个步骤, 导致很多幼儿难以理解。

4.日常教学中折纸活动的缺乏。幼儿教学材料中的折纸内容相对很少, 也很缺乏。另外, 由于折纸活动开展起来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精力和心思。部分教师更愿意组织其他活动, 教师的懈怠导致折纸活动没有正常开展。

5.区角活动里的折纸活动设计存在不足。在区域活动中, 投入的材料不够丰富、多样, 学习折纸的氛围不够浓厚, 无法吸引幼儿参与活动。投入的材料只是全成品而没有半成品, 没有具体的操作流程或半成品作为引导, 幼儿不敢尝试操作, 又对折纸接触较少, 自然不会有太大的兴趣。

五、案例对策

1.根据幼儿现有折纸经验和水平, 制定折纸的内容。先让幼儿自由折纸, 仔细观察幼儿会折什么, 每个幼儿现在正处于什么水平。在调查中发现幼儿对简单的对边折、对角折的方法能基本掌握, 但也会出现边与边、角与角没有对整齐的现象。对于需要打开折叠的两张纸折出一个三个角, 如折房子, 或是折双三角形等折纸方法时, 幼儿就会不知所措, 胆小不敢折。然后, 根据以上现象, 在基本把握幼儿的折纸整体水平的基础上, 在内容的编排方面, 选择对边折、对角折和集中一角对边折三种折纸基本形, 而将难度较大的双正方形和双三角形放到以后再教。在幼儿学习某个基本折法时, 我们常提供一些与这一折法相关的多种图例。如学习折打开纸折叠成三角形时, 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房子、钢琴、簸箕等图例, 使幼儿的折纸技能得以巩固。

2.指导幼儿学看折纸图示和视频, 提升折纸的能力。折纸步骤是靠图示来说明的, 所以看懂图示是折纸的关键, 不光要让幼儿认识图示, 还要让幼儿理解图示所说明的操作方法。而对图示的了解程度决定了幼儿折纸水平的高低。因此, 通过认识“折纸示意图”的活动, 引导幼儿认识折纸示意图中标识的意思。通过幼儿观察、认识、讨论、交流、操作等环节, 幼儿自主学习中认识一些基本的折纸标识。同时, 针对幼儿在学习折纸活动中, 不能清楚、仔细地观察到折纸的每一个步骤的问题, 可以使用手机拍摄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折纸的全过程, 并通过电视播放让幼儿清晰地观看。

3.引导幼儿自主和探索性学习, 拓展折纸的经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角度出发, 明确地反映了幼儿应当知道什么, 能够做什么, “学”的重点是什么, 需达到什么基本水平。因此, 幼儿在学习折纸时, 应以幼儿自主探索学习为主, 教师在让幼儿充分观察的基础上, 引导幼儿运用假设、推理等学习策略进行反复尝试, 尽量让幼儿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这是培养、提高幼儿探究学习折纸的关键所在。幼儿在尝试、操作、发现问题、探索、改进等环节自主学习折纸, 最终自己完成了折纸作品。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 不但学到了折纸的技能, 还发展了观察力、判断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鼓动家长和幼儿一起动手, 延伸折纸的平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以利用“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介绍有关折纸的内容和幼儿折纸的现状, 让家长能意识到折纸的重要性。平时, 通过短信平台向家长介绍幼儿学习折纸的内容, 并争取家长的配合与参与。

幼儿园歌唱教学方法初探 第9篇

一、“故事、儿歌”巧利用

众所周知,幼儿园的小朋友喜欢听有趣的故事。教师在进行唱歌活动时可以利用故事的吸引力,让幼儿记住歌词。例如中班歌曲《安全第一》中,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地记忆歌词,我先将歌词编成了一个小故事,讲述过马路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待幼儿能够完全掌握歌词以后,我再进行歌唱教学,这样幼儿就更容易记忆歌词内容,从而能快速地将歌曲学会。

二、“图谱”教学

在歌唱活动中很多教师为了更具体、更形象地展现歌曲的结构和内容,常常使用“图谱”教学。图谱或者图片可以把单调枯燥的歌曲通过直观的形象展现在小朋友面前。小朋友的注意力会在第一时间被吸引,同时也能把歌词记在脑子里。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图谱,幼儿的注意力便能被充分吸引,学习兴趣也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有利于接下来的歌唱教学。

例如在中班歌曲《雪花和雨滴》歌唱活动中,雪花我用形象的图片来代替,“是谁”我用一个问号来代替等,这样能提示幼儿唱出歌曲中的歌词,让幼儿有直观印象,更容易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从而能让幼儿很好地完成目标。

三、“动作”暗示法

中班幼儿有她独特的年龄特点,喜欢动来动去,有时候放一首歌曲,他们就随着歌曲跳了起来,经常这样反复听、反复跳,他们就会连歌曲里面的歌词都能一字不差的唱出来。所以,在歌唱活动中,教师适当的动作暗示有利于幼儿更好、更有兴致地演唱。

例如在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歌唱活动中,当唱到头发时, 为了让幼儿记忆歌词,可以让幼儿摸摸头发、肩膀、膝盖、脚,也可以让幼儿拍拍自己的肩膀、膝盖和脚,那么这首歌的歌词就已经被幼儿用动作表示出来了,并且初步记忆已经形成,为之后的学唱做好了准备。

四、“游戏”教学法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教师在歌唱活动中渗入游戏可以调动幼儿的唱歌兴趣。例如中班歌曲《小老鼠打电话》在多次鼓励尝试之后,幼儿还是有些记不住歌词和旋律时,我们就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分别扮演小老鼠和大花猫, 来玩打电话的游戏,练习歌词:“喂喂,你好呀,请你快到我的家!”“好好,知道了,马上就到你的家!”这样,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不仅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也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

五、“多媒体”教学法

现在的孩子大多喜欢看电视、看动画片,而电视中那些形象具体的卡通人物和情景能让幼儿产生很大的好奇心和兴趣。在幼儿园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歌唱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的特点。在歌唱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幼儿对歌曲情境的体验,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例如大班歌曲《秋天多么美》,课件制作出秋天的美丽的景色:秋风轻轻吹过,棉桃慢慢地长出来,金黄色的稻谷,漫山遍野的丰收景象……在这样一种氛围中进行教学,能让幼儿求知欲增强,产生强烈的直觉情感,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幼儿园礼仪教育有效方法初探 第10篇

一、“张扬儿童心理”的游戏童谣法

童谣语言明快、生动,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对于孩子有着挡不住的诱惑。如:小班的“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搓出许多小泡泡;手心冲冲,手背冲冲,冲出干净小小手”;中班的“有来客,说请坐,端茶倒水摆糖果。客人走,说再见,挥手目送到外面”;大班的“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横穿马路离不了“……朗朗上口的童谣配上适当的体态动作,让幼儿在游戏童谣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在行为习惯教育方面具有现实操作性,成为了幼儿园礼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看得见学得上”的榜样示范法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说出它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因而榜样示范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榜样示范包括教师示范、家长示范和礼仪之星示范。在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注重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如:“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在学习活动中着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坐姿”“站姿”“行姿”等,促进幼儿文明习惯的形成。同时,以“6+1”(即6个成人与一个孩子)的教育模式,让孩子带动家人,也要求家长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持续性。

三、“源于生活”的情境体验法

情景演练能让幼儿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复习、运用和内化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幼儿园的礼仪教育中,情境体验法通常融进情境再现和情境表演。如:中班开展“接打电话礼仪”的活动,大班幼儿表演正确的接打电话礼仪后,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接、打电话才是懂礼仪的,当幼儿了解之后组织“打电话游戏”的情境表演,最后在再现幼儿的表演中引导幼儿进行辨析与评价,进一步巩固“铃声不过三;礼貌问候;对方挂了电话才能挂电话……”等接打电话礼仪的学习。又如:大班的“帮助别人真快乐”,用以大带小的教学形式,让大班的孩子为小班的弟弟、妹妹穿鞋袜,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幼儿真正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这样的礼仪活动贴近幼儿生活,很快获得了幼儿的情感共鸣,促进了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达成。

四、“示范———演习———指导”的行为训练法

人的行为是学习得来的,不良的行为可以通过行为训练来纠正。如:小班幼儿搬动椅子有时喜欢拖着走或将椅子高举过,这些行为既不安全也不文明,我们在“小椅子笑了”的活动,通过故事的形式教师正确示范——幼儿模仿练习———反复提醒操作,让幼儿了解了正确搬动椅子的方法,促进幼儿轻拿轻放椅子的良好行为的养成。又如:幼儿来园的问候,通过入园晨检时的提醒、老师的晨检接待、离园接待、角色游戏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幼儿问好行为,形成了良好的问候礼仪。行为训练法通过外力因素的行为作用,锻练孩子的适应性,并调动起孩子内在的积极性,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

五、“潜移默化”的标记提示法

标记是为了规范幼儿的行为,让幼儿在共同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规范,不影响和干扰他人;提示图是为了帮助幼儿获得某些能力和技能。如:活动室的玩具柜和筐都贴上图形或编号等对应的整理标签,让幼儿懂得物归原处,从而规范幼儿整理习惯;生活区张贴洗手、穿脱衣裤、进餐等步骤图,为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提供暗示性环境;饮水机处,地板标上进出的方向箭,提示幼儿不拥挤、有序进出接水。幼儿一旦在幼儿园生活中形成了看标记和提示做事情的习惯,他们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寻找便捷的生活方法。

幼儿园管理方法 第11篇

一、要充分发挥保育员的主体作用

当问及某些幼儿园保育组是如何开展教研的,大多数幼儿园的保育员都会说:就是每次大家集中在一起,由分管园长或保健医生讲一些事务性工作。如:怎样做好清洁卫生;怎样帮助幼儿脱衣服,整理床铺等等;保育员也只管埋头听着,很少有激烈的争论。诚然,园长、保健医生组织保育员教研,加强卫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仅仅将教研任务交给园长,让保健医生来发表“一言堂”,这显然是不够的。保育员才是教研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保育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依靠保育员、群策群力,保育教研才能真正为保育工作服务。

保育员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积极参加保育教研活动,做好教研记录;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谈出自己的感想,提出与自己日常工作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

例如,在研究“如何让幼儿愉快进餐”这一问题时,首先我们不是园长来说保育员应该怎样做,而是让每个保育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说出自己的见解。有的保育员说:进餐应该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但某些教师和保育员可能会接连不断地提醒和批评幼儿(如:“不准讲话”“加油,快点吃”“你怎么满桌都撒些饭”)这样会使幼儿食欲大减,甚至使就餐变得紧张、严肃起来。有的说“适当的提醒则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还有的说“进餐时可以放一些优美的音乐”……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讨论是行之有效的,它让保育员进一步明白:进餐应给孩子创设安静、愉快的进餐环境,不在进餐时训斥、处置幼儿。要让幼儿吃饱、吃好、吃足营养量,也让我们的保育员从过去只顾搞卫生等事务性工作,转为关注幼儿的发展,真正实现了保教一体化。

二、要加强对幼儿心理保育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在幼儿园里,绝大多数的保育员对“保育”这一概念的含义理解不全面。现代的保育观应涵盖身体保育和心理保育两大方面。

在幼儿园实际的保育教研工作中,大多数时间是用来学习、讨论一些对幼儿身体进行保护和照顾的知识,如:做好卫生消毒、保证幼儿安全;增减衣服,以防幼儿感冒;怎样配教提高教学质量等等。这当然是正确的,但仅仅重视这些是不够的。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健康包括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同样,保育过程也包括身体保育和心理保育。只有这样的保育中成长的孩子才是健康的孩子。因此:在保育教研中加强对幼儿心理保育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例如,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们针对“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差,尿湿了裤子该怎么办?”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在平时,有相当一部分保育员发现这种事情会指责小朋友:“你怎么又尿湿了”,“你不会走快点”,“你真笨”……对小班幼儿来讲,本来自理能力就差,尿湿了裤子觉得挺害羞,认为自己犯了错。这时如果责备孩子,甚至说他“笨”,这对幼儿的自尊心是多么大的伤害。通过讨论,大家明白:孩子初入园时,大多感到紧张,如果有意无意地疏远、看不起幼儿尿床的孩子,那么,过度的压力就会酿成孩子的心理疾病。保育员要细心、耐心地教育孩子,保护幼儿自尊心,建立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重视并加强对幼儿心理保育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要时时与教师教研进行交流

幼儿园教育研究工作是促进保教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保与教两者必须有机结合,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方法 第12篇

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 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尤其在当前, 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以人为本, 注重素质, 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 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为家长所重视和接受;事实上在日常生活当中,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当中, 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涉及到这个领域, 例如, 教孩子认识色彩、图形, 带孩子到大自然中欣赏山光水色、鸟语花香等, 但真正从教育的高度了解美术的手段, 有意识地引导、教育孩子, 对家长仍是一个十分偏颇、模糊的概念。本文将以此为视角, 就幼儿时期美术教育作粗步的探讨。

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并不神秘。当婴儿呱呱落地时, 家长就已经开始了美的教育, 如悬挂彩球、玩具、图片等。这种家庭美育就是美术教育的萌芽期。随着孩子的成长, 接触社会和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多, 接受美的教育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观看五彩缤纷的节日彩灯和焰火, 聆听下雨时有节奏的滴答声, 在景色迷人的公园里游玩, 在碧绿清澈的水池里嬉戏, 都可以使幼儿感受和理解自然中、社会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的美。从而引起幼儿的注意, 激发审美情感, 受到美的陶冶。可以说这都是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由此可见, 幼儿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 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影响。审美活动对孩子进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肩上。发展孩子的审美能力, 陶界情操, 树立崇高理想, 形成道德观念, 丰富精神生活。其二, 对孩子智力思维方面的影响。用艺术的手段反映现实世界, 可使人的认识更加生动、丰富, 从而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因此, 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和任务就应围绕上述范畴来确立。也就是说, 在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 更应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 艺术灵魂的培养, 审美情趣的提高, 这才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使命。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原则

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既是人的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 又是思维发育的基础阶段, 活泼好动, 富有好奇心, 模仿力强, 思维具有发散性特点。而美术以形象性、生动性、色彩性、趣味性等特点正是吸引幼儿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的极好方式, 更是开发幼儿智力、训练思维的极好途径。因此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应确立在开发智能、训练思维、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以及初步掌握实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等基点上。

1. 兴趣性原则。

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兴趣,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是要选择形式新颖、富有情趣、新奇易动的内容, 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幼儿在情趣盎然地投入美术活动。例如, 《猫头鹰》这个教材, 就是在已给的猫头鹰轮廓基础上给猫头鹰涂色, 并安装上眼睛 (两只眼是睁开的, 两只眼是闭着的) , 幼儿给猫头鹰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后, 就可以玩游戏了。这样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激发了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

2. 直观性原则。

美术活动本身就具有直观性, 因为它是从鲜明的视觉形象来反映和接受客观事物的。幼儿在实物、图片、模型、范画、黑板等各种教具的使用下, 能够训练幼儿的感受力, 和逐步认识事物本质与特点的能力。

3. 循序渐进的原则。

这是指给幼儿所选的教学内容要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要求我们进行美术教育时要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教学要求, 从而使幼儿的美术水平逐渐发展。例如, 小班幼儿绘画是从画线团、画糖葫芦开始, 到了大班就是可以想象画和意愿画。

4. 因材施教原则。

幼儿园教育大纲一直是这样要求教育者要因材施教, 在美术活动中也是要遵循这个原则进行教学。要从实际出发, 面向大部分幼儿, 提出统一的教学要求, 在教学过程正确对待个别差异, 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

在遵循教育原则的基础上,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美术教育本身的规律, 对幼儿实施美术教育, 常用的方法有:

1. 观察法:

是指让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通过感官感知事物的一种方法。观察看似简单, 其实, 它包含了很大的学问。瓦特通过观察壶盖的跳动, 发明了蒸汽机;人们从蜻蜓身上受到启迪, 制造出直升飞机等, 无不始于观察, 在美术活动中观察是重要的学习手段。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可以为美术活动提供大量而丰富的内容和感性知识。教幼儿观察, 首先, 要明确目的;其次要有秩序, 或有整体到局部, 或由上及下, 由外及内的观察方法。例如, 目的:通过观察金鱼画一幅金鱼的画;方法:可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 即先看鱼身体与尾巴在水中游动时的形态, 在看眼、口、鳞、鱼鳍各在的位置及形态, 在他们之间反复比较, 经过这样的观察过程, 找出鱼与鱼之间的异同。在动笔之前, 最好用语言叙述出来, 这样既锻炼了观察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当然, 观察的方法也很多, 观察实物之外, 可以观察图片、作品等。

2. 讲解法:

也叫运用语言。讲解即是口授法, 在美术活动中可以运用语言对幼儿进行启发、讲解、描述等, 让幼儿明确要求和表现方法, 使幼儿有目的进行造型活动。随着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教师还可以运用语言艺术———讲故事, 念儿歌、诗歌或者播放乐曲等启发幼儿的想象力, 引起幼儿美好的情感。也可以结合实物、范例等进行讲解。例如, 可以启发幼儿用连环画的方式, 创造性的画出幼儿熟悉的“兔龟赛跑”、“一把红雨伞”等故事中的几个主要情节。

3. 示范法 (演示法) :

示范是美术教学中的基本方法之一。什么是示范?是指教师用正确的动作、直观可视的造型活动, 把美术活动的操作过程一步一步地做给幼儿看, 教给幼儿美术活动的方法和顺序, 使他们通过模仿, 更好地掌握各种美术活动的技能, 在示范的过程中必须伴随语言的讲解。例如:《画小鸡》教师可以边示范边讲解, 第一步:鸡妈妈生了个大鸡蛋 (画小鸡的身体) 。第二步:小鸡用尖嘴啄破蛋壳, 伸出小脑袋, 用圆眼睛看周围 (画头、嘴和眼睛) 。第三步:小鸡学着站起来 (画腿与爪子) 。第四步:拍拍翅膀向前跑 (画翅膀) 。这样生动而形象地讲解加上缓慢、清晰、准确的演示, 幼儿能够快速掌握画小鸡的基本要领, 很容易的画出各种形态的小鸡。示范法在手工活动中应用更为有效。例如, 手工《小拖把》, 在讲解的同时操作制作步骤, 在长条纸一边剪直条, 在长条纸的另一边涂上浆糊, 绕在小木棍上粘牢, 将剪开处四处散开, 这样一个小拖把就完成了。

4. 范例法:

通常是教师在上课之前事先画好或制作好的范样或者实物、图片。在上课时正确出示给幼儿欣赏。使幼儿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印象和兴趣。例如, 《夜空》这节课, 要求幼儿学画背面人物, 教师出示范例《看星星》。幼儿通过看范例, 知道背面人物的特点, 很容易就掌握了基本的画法。例如, 泥工《养殖场》, 教师出示范例 (各种动物) 后, 幼儿通过观察直观范例, 引发塑动物的兴趣, 从而认真学习塑动物的方法。

5. 游戏法:

游戏法就是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运用美术工具和材料进行美术活动。运用这种方法, 幼儿学习起来毫无思想负担, 能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知识和技能。例如, 《小花被》要求幼儿做个“小娃娃盖被子”。幼儿将各种色纸粘贴在白纸的反面坐被面, 将纸剪娃娃粘贴在正面中间, 然后学爸爸妈妈的样子, 给娃娃盖上小花被, 哄娃娃睡觉。这样, 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了撕纸和粘贴。在整个美术活动中, 幼儿很喜欢用手去操作各种工具、材料, 把活动过程作为游戏, 把活动的成果当做玩具。例如, 幼儿很认真的折叠飞机, 把折叠本身当做游戏, 折成后就玩飞机等等。游戏法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 即运用游戏方法达到美术教学的要求, 又用美术活动的成果开展游戏, 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使幼儿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从而使幼儿提高对美术的兴趣,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等。

6. 熏陶法:

萌发孩子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 (1) 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 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情操。 (2) 多带孩子参观各种类型的展览馆、博物馆、风景名胜等, 开阔幼儿眼界, 培养美好情感。 (3) 引导孩子欣赏音乐、美术与可理解的文艺作品, 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 (4) 鼓励孩子用唱歌、舞蹈、绘画、手工等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感, 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上一篇:预防产后出血临床研究下一篇:日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