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评估范文

2024-05-17

社区评估范文(精选9篇)

社区评估 第1篇

一、 构建背景

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可知, 全国的60 岁以上老人人数已经高达1.78亿, 占了我国人口总量的13.26%。 随之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日益增加的人口压力及养老需求, 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及考验。目前, 我国还未形成科学、完善的养老体系, 适合我国国情养老模式的探索在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传统的家庭养老随着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发展, 其实施的可行性在日益降低;机构养老模式由于逐年上升的老年人口比重、 养老机构容纳程度有限、资金不足等原因, 也并未获得大多数人的青睐。 2011 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从原先的"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体系"转变为“国家需要以居家为主要基础、 机构为主要支撑、社区为主要依托等, 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应运而生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新之举, 也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必然需求。建立起科学的社区养老服务绩效考核体系, 有助于促进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的迅速提高, 帮助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发展进步。

二、 社区居家养老的绩效评估体系构建

社区居家养老的绩效评估体系的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 一)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绩效评估

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评估, 指的是由专业的人员按照相关的评估指标, 对老年人的精神状态、 心理健康、经济条件、生理状况、以及生活状况等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自我国民政部2013 年3 月颁布了 《老年人能力评估》行业指标以来, 老年人能力评估得到了统一的规范。 该指标从老年人精神状态、日常生活活动、社会参与、感知觉与沟通等四个方面具体的规范, 其评估指标详情如表1 所示。

( 二)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绩效评估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目的主要在于通过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 提升社区内老年人及其家属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态度及行为的满意度, 减少投诉。为此,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必须要为老年人提供诸如日常生活照料、文化娱乐活动、医疗保健服务、精神慰藉、法律权益维权、体育健身等多种日常生活服务;还要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流程、规范的管理制度、良好的办公设施以及更加专业化的服务队伍, 以确保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 因此, 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绩效评估内容主要有“服务对象”、“内部流程”以及“服务队伍建设”这三个方面, 其评估指标详情如表2 所示。

(三) 政府职能绩效评估

评估政府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职能, 需要先明白政府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职责。 其主要职责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推行;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等多种资源; 构建与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信息网络及服务平台, 并加大对辖区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扶持与监督力度, 确保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数量能够满足所在辖区内老年人的需求, 积极建立起更多的省级示范级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其具体评估指标如表3 所示。

( 四)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绩效评估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作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执行者, 其服务技能、职业素质、身体健康状况、服务意识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服务效果。 所以, 加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绩效评估是十分重要的。

三、结论与讨论

(一) 主体评估机制的多元化

由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利益主体各有不同, 所以可以把其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是内部的评估主体, 第二是外部的评估主体。内部的评估主体主要有:各地区老龄办、 各级民政部门和各地方财政部门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 还包括了各地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而外部的评估主体主要有: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的家属、新闻媒体以及某些专业的绩效评估机构等。 内部评估主体的各方都必须熟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关规章制度、工作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标准和服务内容等, 还要熟练掌握各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方法及技巧等。

(二) 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流程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评估流程应该包括了:一、前期的各项准备, 这些准备主要有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评估队伍, 各项绩效评估指标及评估权重、评估方案的确立, 以及绩效评估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是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绩效评估, 主要是参照上一阶段制定的各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绩效评估方案, 采集服务对象及其家属对于服务工作、态度的满意度和意见以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部两个方面的绩效数据, 分析得出评估结果。

综上所述, 构建科学的社区居家养老的绩效评估体系, 能客观科学的评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整体水平的提升, 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推动社会工作者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进一步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

摘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 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必然发展趋势。但是由于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起步较晚, 实践模式都不太成熟, 因此其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社区居家养老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背景、评估内容, 并针对社区居家养老绩效评估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绩效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谭卫华.论居家养老服务中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4) .

[2]罗遐, 陈武.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2) .

[3]李瞡.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青岛市市南区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社区评估 第2篇

关键词:社区矫正 调查评估 前置程序 研究 建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4条第1款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罪犯,需要调查其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可以委托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由此可见,社区影响调查评估(以下简称调查评估)不是适用社区矫正的必经程序,而是由有关职能机关根据“需要”决定。但什么情况下属“需要”,《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未作进一步明确。

如果委托调查评估的弹性较大,不仅会给检察机关正常有效开展对有关行为是否合法的监督带来极大难度;另外实践中一旦出现办案时间紧、管理不严或者办案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等情况,很容易导致是否委托调查评估的随意,不仅为腐败提供了温床,还会产生应当经过调查评估而没有经过调查评估的大量案件存在,使一些主观恶性较大的罪犯被适用社区矫正后置于社区服刑,进而给社会带来潜在或者现实的危害。因此,笔者认为,分析研究引入前置程序,探索适用社区矫正前应当进行调查评估的可行性及补救措施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建立调查评估前置程序的重要意义

建立调查评估前置程序,首先可以避免是否调查评估的随意而为。另外,在适用社区矫正前进行调查评估还具有以下重要意义:一是使刑事裁判的理由更加充分、更有说服力,有利于提高量刑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二是为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提供条件,严把社区矫正的“入口关”,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社会治安隐患和重新违法犯罪等现象的发生;三是提升群众对是否适用社区矫正的满意度、接受度以及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社区矫正人员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四是帮助委托机关核实社区矫正人员的居住地,有利于加强和规范司法行政机关同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降低因居住地存在争议等原因造成脱漏管现象发生;五是为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矫正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督、教育和帮助措施奠定基础,有利于增强社区矫正工作的效果。

二、引入调查评估前置程序的个性化分析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58条的规定,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四种罪犯。既然调查评估前置程序存在诸多优势,那么对上述四种对象是不是在适用前都应当进行调查评估。笔者认为,不宜一概而论,应当综合各方面因素权衡利弊后作出适当的选择。

(一)适用缓刑、假释前应当进行调查评估

第一,适用缓刑、假释前应当进行调查评估是正确执行《刑法》规定的必然要求。根据《刑法》第72条、第81条的有关规定,对犯罪分子适用缓刑时,应当将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作为适用条件;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如何界定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程度,属于办案人员自由心证的内容,为防止办案人员主观臆断,应当以事实为根据,那么应当以哪些事实为根据判断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程度,《刑法》未作具体规定,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4条第2款规定:“受委托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委托机关的要求,对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居所情况、家庭和社会关系、一贯表现、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影响、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和被害人意见、拟禁止的事项等进行调查了解,形成评估意见,及时提交委托机关。”由此可见,该规定可以作为判断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程度应当调查内容的依据,而刑事侦查所形成的案卷材料和根据犯罪分子在监狱、看守所服刑期间的表现形成的材料不可能涵盖上述应当调查了解的所有信息,必须结合专门的调查评估程序收集的相关材料,才能对犯罪分子适用缓刑、假释会不会对其所居住社区的安全、秩序和稳定带来不良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判断。

第二,适用假释前应当进行调查评估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中已得到体现。根据该解释第450条第1款的规定,“罪犯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调查评估报告”是执行机关提请人民法院对罪犯裁定假释时应当移送审查的材料之一。由于对犯罪分子适用缓刑、假释时均应当考虑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既然人民法院审理假释案件应当审查“罪犯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调查评估报告”,那么对拟适用缓刑的被告人,人民法院也应当审查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调查评估报告,这样才能相互协调、体现公平。又由于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应当审查上述调查评估报告,当然形成该报告的调查评估就必不可少,故该解释第450条第1款的有关规定与《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4条第1款的有关规定不相协调,前者更加符合《刑法》关于适用假释的立法精神,为避免冲突,有必要对后者进行修改。

(二)拟适用管制、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能否引入调查评估前置程序的探索

1.对拟适用管制、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不宜引入调查评估前置程序。《刑法》、《刑事诉讼法》未规定对犯罪分子适用管制、暂予监外执行时应当考虑其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也就是说对是否要考虑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没有作出硬性规定。如果对犯罪分子适用管制、暂予监外执行时引入调查评估前置程序,就相当于对法律进行了扩充解释。在我国,扩充解释不是也不能任意扩大法律的内容,它是为更好地实现法律条文文字未能包含的立法意图而设定的解释方法。[1]管制属于轻刑,一般来说被判处管制的罪犯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较小,其中部分犯罪情节轻微的罪犯适用社区矫正后明显不会对所居住社区造成重大不良影响,而暂予监外执行适用于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且不能被宣告缓刑的罪犯,一般来说社会危害性大,但其中包括确有严重疾病、短期内有死亡危险且已失去危害社会可能的病危罪犯,如果对拟适用管制、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引入调查评估前置程序,势必对其中那些明显不会对所居住社区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拟适用管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那些已失去危害社会可能的上述病危罪犯也应当进行调查评估,很显然,这不但没有必要,而且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会降低刑事诉讼的效率。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拟适用管制、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引入调查评估前置程序并不符合立法意图。

2.排除管制、暂予监外执行情形适用调查评估前置程序后应当采取相应补救措施。考虑到被判处管制、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毕竟是被置于“社区”这一相对开放的环境里进行教育改造,且不同罪犯在犯罪情节的轻重、社会危害性的大小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适用不当仍然会给社会带来危害,为减少是否委托调查评估的随意性,提高可操作性和适用社区矫正的效果等,笔者认为,应当对《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4条第1款“需要调查其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中的“需要”予以进一步明确或者作出细化规定,并制定岗位职责促使有关执法司法人员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例如:区分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形态、犯罪性质的不同以及有无赔偿被害人损失和悔改表现,是否初犯、偶犯,身体状况等情形采取量化评分的方法确定是否需要委托调查评估,对应当启动调查评估程序而不启动的情况如何处理,等等。

三、建立调查评估前置程序规范有序开展调查评估工作的建议

为使调查评估前置程序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贯彻,确保调查评估在量刑建议、刑罚执行方式选择和社区矫正执行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笔者认为,不仅需要在立法层面对社区影响调查评估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并建立健全有关配套制度,还需要有关国家机关在工作中正确履行职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需要人员素质能力的提高,以及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调查评估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共同为社区影响调查评估制度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对此,笔者以适用缓刑、假释的情况为例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严格规范适用缓刑前的调查评估和审查程序。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前,对可能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嫌疑人,拟向人民法院提出适用缓刑的量刑建议时,应当委托其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且无论是否提出适用缓刑的量刑建议,均应当将收到的调查评估材料在提起公诉时作为量刑依据移送人民法院审查,如果人民检察院未提出适用缓刑的量刑建议且未委托调查评估,但人民法院拟对被告人适用缓刑的,应当委托调查评估,并允许控辩双方针对调查评估材料的内容发表意见,以便于查明事实和判断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程度。

第二,做好提请假释及审理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监狱、看守所对被判处有期徒刑且已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的罪犯或者被判处无期徒刑且已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的罪犯,除法律明确规定不得假释的情况外,如果认为其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在提请人民法院裁定假释前,应当委托其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如果向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应当将收到的调查评估材料提交人民法院审查,人民法院应当将调查评估材料中可以公开的内容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认真履行调查评估职责。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监狱、看守所的委托,组织开展调查评估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委托机关提交调查评估报告同时附相关调查材料复印件,若在调查中发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居住地不属于本县(市、区)的,应当立即告知委托机关,并退回委托函件,同时说明理由,委托机关应当酌情重新核实其居住地,并向核实后的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发出委托函件,若受委托机关认为其居住地存在争议的,应当尽快层报共同的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决定,由决定后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与委托机关协商办理变更委托手续,并组织开展调查评估工作。

第四,切实解决审理期限较短与调查评估需要时间的矛盾。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可能对被告人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并拟适用社区矫正的案件时,存在审理期限较短与委托调查评估需要时间的矛盾,如果出现案情变化、调查评估工作复杂等因素,极易造成调查评估材料未到可审理期限已届满等情况发生,使调查评估流于形式,也严重影响审判的公正性和司法公信力。针对该问题如何解决,笔者认为应当重点做好以下几点:首先,人民法院应当认真审查案件材料,在遵循《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有关调查事项规定的前提下,结合已经掌握的情况和案件特征,梳理出需要调查了解的内容,提出明确具体的调查事项和要求,并在委托函件中注明,以便于调查人员在进行社区影响调查评估时能有的放矢,节省时间,提高社区影响调查评估工作的效果和效率;其次,要严格规范调查评估的期限,对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调查评估的期限应当缩短,各地可以通过召开联席会议以会议纪要的形式或者会签文件的形式对期限等予以明确或者在已有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对其予以细化,如规定对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调查评估的时限分别为10日和7日,等等;最后,由于邮寄委托函件和调查评估材料需要一定的在途时间,如果在发件、收件环节发生差错,还有可能导致其不能在正常时间内送达,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对决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尽快决定是否委托调查评估,在特殊情况下,如果不具备派专人快速送达的条件,为节省时间委托机关和受委托机关可以先行采取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对方发送委托事项和反馈意见,并通过电话加强沟通联系。

第五,完善调查评估制度和强化法律监督。一是制定全国统一的有关社区矫正适用前调查评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或者对《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有关条款进行修改,进一步明确调查评估的法律地位、适用范围、启动程序、工作衔接以及违反规定的责任后果等内容,增强调查评估在实践中的执行力和实效性。二是人民检察院应当积极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主动介入和加强对调查评估以及适用社区矫正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同步监督,包括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对公诉部门委托调查评估工作以及行使适用缓刑量刑建议权的内部监督,对法律监督工作中发现的不按规定委托调查评估或者不委托调查评估明显不合理等问题,要区别情况提出检察建议或者纠正意见并督促整改纠正,对人民法院适用缓刑错误的,要及时提出抗诉等,保证调查评估和适用社区矫正工作依法、公正地进行。

注释:

社区评估 第3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扬州市辖县(市、区)7个,扬州市卫生局直属、驻扬州及民营二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计15家。近两年,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各开展“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1 000场次,2012年年初,据项目管理规定,将任务布置于扬州市辖县(市、区)和扬州市卫生局直属、驻扬州及民营二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共计22家。扬州市辖县(市、区)每年完成600场(60.0%)、直属、驻扬州及民营二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每年完成400场(40.0%)。

1.2 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用“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考核评分表的方法,评分表内容包括健全组织情况、计划总结情况、具体活动情况、资料收集与上报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和满意率情况。2011年、2012年每年上、下半年各调查一次,每次下发22份评分表,每年各44份,两年共发放评分表88份,回收评分表88份,有效评分表率达到100.0%,统计每年有效评分表。

2 结果

2.1 健全组织情况

2012年各单位目标管理和健康素养巡讲师队伍建立均达到了100.0%,但是落实专项经费率仅为54.5%,见表1。

2.2 计划总结情况

各单位在年初都能制定“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序时进行,在每半年、一年单位考核中,能够形成活动考核总结。

2.3 具体活动情况

各相关单位能够用各种方式提前公布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讲座内容和服务项目等,2012年较2011年各指标有明显提高,但是大型主题活动仍有待提高(56.8%),见表2。

2.4 资料收集与上报情况

各单位在开展“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时,能够按计划进行,注重社区、乡镇的区域全覆盖,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归档体系,2012年建档达标率为81.8%,见表3。

2.5 任务完成情况

每年我们统筹考虑各县(市、区)的地域大小、乡镇(街道)单位的多少,制定、下发和考核各县(市、区)当年要开展“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的场次,同时,印制与各乡镇(街道)挂钩联系表,确保农村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全覆盖;依据扬州市卫生局直属、驻扬州及民营二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的规模、专家人数、单位经济效益和对应社会的相关能力等,制定与各社区挂钩联系表,确保城区以社区为单位,形成“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全覆盖。在实行项目管理化后,各县(市、区)、扬州市卫生局直属、驻扬州及民营二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均100%完成任务。

2.6 健康知识获取方式情况

2011年、2012年各对10场来参加活动的居民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健康知识获取方式,2011年前三种依次为:电视、广播及报刊和书籍,2012年前三种依次为:电视、广播和“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见表4。

3 讨论

我们的研究提示,实现项目管理化后,组织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社区健康促进工作的每一个社区有辖区的居民,还要许多的机关、学校、商店、工厂和工地等,目前,健康促进专业指导的力度小,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亟待提高,社区健康促进在“做总比不做好”的思想支配下开展,实际上处于盲目状态,其显而易见的是资源浪费和短期行为[2],2012年与实行项目管理的第一年2011年相比,列入考核的22家实现目标管理、建立工作小组和落实专项经费都有改善,尤其是建立巡讲师队伍提高更为明显(P<0.01),从而保证了社区健康促进活动的专业水平,确保“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有单位政策保障、领导措施和资金支持,活动月有计划,月有汇总,能够查验到活动的痕迹,建档规范,活动内容完整、用讲座课件、宣传资料和签到照片等来佐证(P<0.01)。但是,领导亲自参与需要进一步发动,特别是专项资金仍未全面落实(P>0.05),专项资金不仅仅是要能够提供开展活动的支出凭证,更大程度上是要求在单位年初预算中要有专列支出安排。

为保障健康促进的效果,各家都建立了巡讲师队伍,在这个基础上,调整和充实了市级健康素养巡讲师队伍,针对不同的专业将巡讲师分为健康素养、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结核病防治、艾滋病防治、日常急救和中医养生等不同的专业组,进行业务培训、演讲比赛,2012年巡讲师队伍建立得到了明显加强(P<0.01)。统一制作以健康素养66条为基础的标准课件(P>0.05),各专业组、巡讲师再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加以补充,严格控制讲座质量,每期讲座前力求组织试讲,力求讲座内容翔实,形式生动,居民易于接受。

“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取得成效的前提是保证每场活动要有较多的居民积极参与,各活动单位积极取得社区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共同做好活动的组织,活动举办前3~5天,各活动单位在社区内张贴宣传海报,告知活动时间、地点、讲座内容和咨询及义诊,确保了社区讲课定时定点,不空场、不缺课,尤其是“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的“三点”服务,即“点巡讲师、点讲座内容和点活动时间”更是受到青睐,满足了各类人群对不同健康卫生知识的需求,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从而有力促进了活动的深入,大型主题活动进了“两会”、上了县(市、区)“大讲堂”,掀起活动的高潮,但是,开展大型“健康扬州社区行”主题活动,经费、活动准备及活动现场等都有较多的工作任务,仍然要进一步加强(P>0.05)。

健康知识获取方式调查显示:电视、广播、报刊和书籍是健康知识传播的主要途经,同时人们的口头交流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12年“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健康知识、信息量也不断增加,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坚持连续开展的放大效应,传播叠加作用,但是与电视所覆盖的人群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P<0.01),与广播、报刊和书籍所传播的知识量相近(P>0.05),这就高度要求“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必须加大进社区、进乡镇、进机关、进学校和进企业的力度,广覆盖、多拓宽,从而小手拉大手、一人接受全家受益,一人观点转变、行为养成感化周边的众人,重视健康知识传播的人际口口效应[5,6,7,8,9]。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为居民提供健康知识的效果一般,反映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医院健康教育工作在居民中影响力有限[7,8,9],出现这种情况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医院从事专业健康教育的人偏少,往往身兼数职,不能确保精力。二是居民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医院主要是医疗需求,鲜有主动获取健康知识者。三是相关部门在制定各种考核、管理规定时,没能将居民获取健康知识的方式,作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医院健康知识传播考核标准之一,如此,主要设立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医院的健康宣传栏作用就难以发挥。以上三方面将是我们今后开展“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改进的重点,将居民对“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的满意率作为考核评估的重点内容,促使活动单位主动与媒体沟通发布信息。

4 结论

党的十八大提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题,社区健康促进是其中重要措施之一。社区健康促进工作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和生活的各个层面,促进大众健康,解决行为和生活方式方面的问题,降低危险因素,预防各种“生活方式病”,而非仅限于疾病防治,在“生活方式病”发病率明显上升的今天,社区健康促进工作更加重要[1,2,3,4,5,6]。

此次“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作用研究的结果说明,“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普及和传播等具有十分明显的提高作用,综合利用各种资源,统领牵头促进工作,社会效益好;项目管理是坚持不懈地开展“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的有力保障。

“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是以卫生部门为主体,在社区开展健康促进规划,其支撑点是各活动单位自筹项目经费。结果反映出“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面临资金短缺、社区动员协调性不够和活动影响力难以进一步放大的难题;另外一方面对社区健康促进工作的长期效应有怀疑态度或等不及,使得地方政府和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使部分人员对健康促进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对健康促进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加之当前社区健康促进任务重,社区健康促进领导体制不完善,因此,积极指导、科学评价、总结和推广社区健康促进工作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2,5,6,7,8],由此更折射出“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任重而道远。因此,居民健康问题,既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通过立法程序,借扬州市打造世界名城之东风,创建健康扬州,把健康促进工作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政府组织、多部门参与,建立社区强大的联盟,形成全社会支持的群众性网络,形成“政府搭台、多方唱戏”的局面,这才是搞好社区健康促进的长久之路,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这是社区健康促进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2,5,6,7,8]。

目前,我们正在展开“十大主题健康促进行动”,不仅注重社区健康促进,同时针对学校、机关和企业等等,互相作用、互相补充和支持,强化社区促进与社区内重点(人群)促进并重,将“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纳入到“十大主题健康促进行动”项目中,严格爱国卫生创建健康促进标准的考核,整合、融合卫生和社会资源,利于操作,使健康促进活动得到质的提升,是目前社区健康促进的务实行动。

参考文献

[1]林琳,杜家玉.北京市社区健康促进活动评估[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8(3):201-2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基层与妇幼司.新形势下健康教育工作的品牌战略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11):49-50.

[3]顾素玲.社医健康教育馆模式的探索[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3):79-81.

[4]刘义.健康促进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1999,15(1):67-68.

[5]黄敬亨.社区健康促进(一)[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5):326-328.

[6]黄敬亨,社区健康促进(二)[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6):421-423.

[7]李洋,陈良,叶葶葶,等.社区参与原则在社区健康促进项目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0):1252-1253.

[8]张安玉.社区健康促进的理论策略和工作模式[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2):65-67.

安全社区绩效评估报告 第4篇

按照2009年街道创建国家级安全社区工作报告中所列出的十九个安全促进项目,在各个项目开始实施到2009年底我们促委会绩效考评组对以上各项目的开展情况通过走访居民群众和实际调查分别给予评估。

下面逐个项目进行分析:

1、家庭预防煤气导管漏气项目

2007年上半年,在翠生、西华社区居委会发生了煤气泄漏现象,5月份工作组得知后及时入户进行调查了解,发现在炉灶与朔质导管接口处因时间长让火烤的松动了而引发漏气,有的家看见后只是用铁线缠住,过几天还容易漏。对这两个社区居委会中的居民进行了普查,2007年5月前在翠生发生过12起、在西华发生过9起。但未造成人员伤害。由居家工作组负责此项目。

①每年两次请煤气公司技术人员给居民讲解安全使用煤气和怎样预防煤气泄露中毒的常识。进行现场咨询、答疑和实物演示。

②依托各社区居委会每月入户对使用煤气情况进行普查、分类。

③给居民住户发放了苹果形状的温馨安全提示标识。④发现漏气现象时由促委会投资安装防漏气卡。从2007年6月开始就在翠生社区居委会投资了400

多元,给2000余户居民安装了防漏气卡。在西华社区投资了60余元安装了200余户。并制作了2000余份苹果型状的温馨提示标识。

此项目通过近两年时间的实践,居民群众反映良好,项目工作组先后投入5000余元为近两万户居民家安装了防漏气卡经过调查评估此项目可继续推进展开。

2、安全养犬项目

2008年7月正义社区居委会范围内的环境进行了整体改造,新增加了绿地、健身休闲场地,出来到户外活动的居民多了起来,一些居民也纷纷领着狗出来,由此引发了狗随便排泄,狗在人多的时候乱串甚至咬人等 安全问题。三个月时间内平均每天发现狗便15处,发生狗咬人14起(2007年到2008年10月),10月正义社区居委会议事协商会的4名代表就此提出安全养犬的事项,11月居家工作组就此立项。

为维护社区安全环境,防止家庭养犬给居民带来的伤害。2009年底在正义社区居委会成立养犬协会。并沈阳市宠物中心关威老师讲解如何安全养犬的知识。在关威老师现场指导下,学习制作“狗便铲”。由正义社区居委会养犬户代表发出倡议,引起社区居民关注并监督,提醒那些不安全的养犬行为。督促没有养犬证的办理证件。督促没有给犬打疫苗的养犬户打疫苗。

通过此项目的开展,到2009年5月份,正义小区内的狗便现象每天平均只有3处。狗咬人发生了2起。

由于请来了宠物专家讲课和现场演示,很受养犬户的欢迎,正义社区居委会176个养犬户中,有80%养犬户在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中掌握了安全养犬的知识。

居家工作组对此项目在其他两个社区进行居民调查70%以上的居民对此项目表示赞同,此项目可于2010年开始在街道三个社区内开始推广。

3、平安卫士互助铃项目

针对近些年居民进入楼口及上到缓步台时,有尾随坏人进行抢劫的事件发生,因各种原因呼救不及时,楼内居民互相接触的少,有时敲门也不开的现象。在一楼或不定楼层的居民门上安装互助铃,起到了被尾随人员能够及时得到解救的作用。

此项目由社会治安安全工作组负责,在广泛宣传讲解互助铃的作用,讲解与家用门铃的区别的同时。根据居民家经常有人家庭和愿意帮助人的家庭,确定安装点位。在正义社区居委会11-4#731楼,每个10元,投资200元安装20个。

经工作组阶段性调查和走访居民群众所反馈的效果看,进一步改进互助铃的功能很有必要,也很受居民群众的欢迎,此项目将于2010年在正义社区普遍安装。

4、“文明出行在脚下”交通安全宣教项目

据相关部门统计,2005年,沈阳市由行人或机动车交通违法导致的交通事故高达1607件,平均每天都有一名行人在车轮下丧生,3名行人因车祸受伤!而在这所有悲剧中,高达60%的交通事故是行人乱穿马路所致。而皇城地区地处

中街商圈,人流、车流量较多,高峰时段一二级马路通行压力较大,地区居民横穿马路、不看信号灯、不走斑马线等出行陋习时有发生,交通安全意识较低,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为提高居民群众交通法规法治意识,由交通安全工作组负责此项目。

以社区、学校为平台成立相应的道路交通安全组织机构,对社区居民及学生经常性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由交警部门进行协调指导。并在五个社区两所学校分别设臵了交通安全宣传栏作为宣传阵地。

2008年5月初,组织开展改掉陋习,从我做起、文明出行宣传日活动,活动日当天由街道领导带领相关人员在中街主要路口开展交通协勤,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进行劝阻,同时发放《沈河区文明礼仪手册》、《致广大居民朋友的一封信》等宣传品1000余份,受到了居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文明出行在脚下”活动开展以来,地区主要路口的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平均交通守法率分别达到了92.69%和94.39%,主要路段行人、涉及行人、非机动车交通事故明显下降。

经工作组阶段性调查和走访居民群众所反馈的效果看,此项目受到居民群众的赞同,此项目将于2010年在其他两个社区逐步推进。

5、全程式代办员安全项目

皇城地区是一个老龄化严重的城区,目前全街60岁以上老年人7838人。一些老年人,特别是部分高龄空巢老年人在生活中存在因健康、疾病、饮食、意外伤害等造成伤害的情况较为突出。为保证这部分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问题。2007年开展了以老年人为主的,全程式代办员服务的安全促进项目。

从2007年开始,在社会上给5个社区居委会招聘了22名有爱心的人员为老年人做全程服务。

并对代办员每年组织2次家政服务的培训。代办员的进入进出、表现好差依托各社区居委会来管理,到年底进行工作总结。为代办员配备了电话、急救药箱,除正常到老年人家进行走访巡视外,还规定了其它时间老年人随叫随到的工作制度。

我街的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这个项目将作为我街持续不断改进的目标。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增减不同的具体内容,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

6、生产经营场所“学规程、反违章”安全项目 我街现有1333家大小生产经营单位,经营性质占85%,生产性质主要集中在小加工点上。这些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遵守法律法规上不严格,经营单位有违规用火用电及违章装修现象、“五小企业”存在“三合一”、违章操作等现象。

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管理。由工作场所安全工作组

负责此项目。

每年六月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同时,分别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活动。每个组织一次企业法人的专项学习。两年来把“学规程,反违章”的活动始终贯彻在对企业的检查中。2008年对农民工培训320人,对特殊工种培训办理合格证60人次。2009年对农民工培训达400余人。

与地区内的生产经营单位签订安全责任书,2007年签订200余份,2008年签订300余份,2009年签订了1023份。用安全责任书来束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行为。

加大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三级监管,定期组织专项安全生产大检查;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三级管理,一级的16家,二级的850家,三级的222家。建立健全危险源台帐,做好现场检查记录,2007年发现隐患7处,2008年发现隐患9处。2009年发现隐患10余处,对发现的各种隐患督促企业进行了整改。

重点对“五小企业”进行安全检查,重点针对小网吧、小娱乐场所、小旅店、小饭店、小加工点进行安全检查。一是检查“三合一”现象,近三年来取缔了6家,二是检查违章用电、用火的39处,三是督促37家制定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四是检查违章操作设备23家。

通过开展此项目,2007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2起,2008年降低为1起伤害,2009年安全生产事故总体呈下降趋势。

2010年将把“学规程、反违章”纳入到安全生产长期项目管理之中,提高责任意识。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各项整治。

7、人群密集场所“防拥挤踩踏”安全项目

经调查和现场观察,中街商业街内街面宽敞,地面较为平坦,两侧的商家装修越来越豪华,平时吸引来的人群在安全容量之内。每年重大节假日,中街商业街的人群密度将会突然膨胀,最高峰时达到过二百万人次。基本上达到了人贴人的程度。在这种密集程度下,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此项目由工作场所安全工作组负责并由中街管理办配合,计划在技防、人防上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安全防范。

①2007年下半年重新制定了可行的安保方案和应急预案,专门制定了针对中街商业街的人流管控方案。

②充分发挥了监控系统作用,监控中心24小时值班,用广播扩音设备随时向人群提醒安全注意事项。

③在东西两个重要出口增加了交警警力防止人车混杂的现象发生。在七个小出口增加了三名工作人员进行人流疏导。

④在人流高峰时,有两支5人组成的警察巡逻队,三支7人组成的行政执法队在步行街中巡逻。随时处理问题及时上报各种隐患。

⑤兴隆大家庭的共享大厅中,当二、三层走廊护栏上

趴着过多人时,安保人员手拉手组成一道人墙,防止人群趴在护栏上出现拥挤跌落现象。

⑥兴隆大家庭局部人员过密时,采取了限制人员进入的措施。

⑦在商场关键部位安装摄像头,每个柜台都配臵了备用电源,以防万一。

⑧其它大商场也都按照此措施开展预防。

2006年开始中街建成电子监控体系,在不同部位设臵了22个摄像头对客流进行监测。2009年6月底前,增设了15处带照明的疏散警示标识。2008年前步行街的东西出口人车混杂、兴隆大家庭的前后入口处斜坡、大商场疏散等问题得到了解决。

此项目开展以来,经过现场观测监控系统起到了对人流实地监测的作用,随时掌握了人流量,对预防拥挤踩踏现象起到了保障作用。理顺了对商家的管理权,商家的促销活动都要经过中街商业街管理办公室的批准。通过建立现场信息传播系统,一旦发现危险或感知到危险,经过适当途径及时告知相应警戒人员,大大地减少了人群盲目行动,最大限度避免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

根据中街不断改造的情况,通过分析现场环境条件,进行科学预测现场人员密度情况,充分考虑各种偶然因素和情况变化,随时制定科学应急预案。将专家对中街提出的改进意见,分为短期、中期、长期的进行改进落实。

8、家庭健康监测档案项目

2006年开始,建立了正规的家庭健康档案,包括家庭中成员的各种健康数据资料。通过建立家庭健康档案项目,街道社区卫生中心对居民各种伤害做到了随时监测,也为到各卫生站工作的专家在给居民看病、讲解病情时提供了方便,同时,根据监测的结果为制定安全促进项目、计划提供了依据。到2008年底已建立了5303 份家庭健康档案。到2009年年底达到8000余户。

此项目由居家安全工作组与沈河区医院联手共同操作,该项目经调查的到居民群众的认可,2010年将持续开展。

9、残疾人康复指导项目

街道现有残疾人1232人,占全街总人口数的 2.3 %,残疾人没有条件长期接受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康复指导,并且目前专业康复机构和人员较为匮乏,多数成年残疾人和残疾儿童得不到基本的康复服务。2007年5月街道率先在正义社区、翠生社区成立残疾人康复站,对残疾人进行康复指导。目前已经有331残疾人参与了各社区居委会组织的各类活动中来。此项目在居家安全工作组走访调查后得到残疾人的普遍认同,而且2009年已在全街道普遍展开。

10、维安义工项目

2007年5月,就在社区居委会和中街步行街成立了“维安义工”组织。人员组成是居委会中的楼长、组长、离退休人员,中街商业街保洁人员、雇佣人员。

维安义工人数从2007年九个社区居委会的总人数328

人、2008年初合并为5个社区居委会后的总人数657人,发展到2009年现在的738人。此项目由社会治安安全工作组负责,经在居民群众中调查并综合分析后,此项目开展以来大大起到了治安防范的作用,2010年将在全街道普遍推广。

11、社区监控系统项目

2008年底为了保障居民家庭财产和人身安全,在技防上起到协助公安机关破获各种治安案件的作用,2009年初与区政法委联合在5个社区居委会投资780余万,逐步安装160处监控头。进一步提升地区安保水平,使居民群众得到安全感。

此项目由社会治安安全工作组负责,经调查得到居民的好评,2010年将持续开展。

12、高龄老人“一键通”呼叫项目

2008年9月,我街在正义、翠生社区居委会,为高龄老人免费安装了“一键通”呼叫器十到十五部。“一键通”操作简单,不用记任何电话号码,用户按键就可发送紧急求救信号和求助信号,反应迅速、信息完整,而且按键求救、求助过程中,不发生任何电信费用。“一键通”在部分老年人家中使用以来,收到了良好的反响,2009年底前将在每个居委会根据高龄老人情况,安装十五到二十部。

此项目由老年工作安全工作组负责,2010年将持续推进。

13、古建筑警示标示改进项目

故宫在申遗前就开始了各种警示标示的改造和增设,提

醒游人在游览中注意安全。以分区、分地段的形式在主要出入口、展室、院落设臵各种安全告示及安全指示标示共计34块。

帅府于2007年完成了报警监控设施建设,共建有监控中心一处,安装监控报警和消防报警探头105个。增设安全疏散标志23处,增加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并随时保持畅通。

此项目由工作场所安全工作组负责,2010年将持续改进。

14、学校消防安全项目

全面提升青少年的消防安全意识,用各种形式提高青少年防范火灾的能力,提高青少年在火情发生时的应对方法。

2007年下半年以来,发放宣传单1800份,安全手册1110册,制作并悬挂标语条幅55条,展板73块。进一步加强了校园消防安全管理,提高了学生特别是新入校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15、学校(儿童)交通安全项目

2006年为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开展了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通过主题升旗仪式、主题班会、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等形式,提高师生交通安全意识。

16、学校(儿童)食品安全项目

杜绝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患及水传染病的发生,更好的保证学生们身心健康,减少伤害。

2008年3月开展了主题为“不吃小摊上的不洁食品”的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的饮食卫生安全措施,师生提高了饮食卫生健康安全意识,开展此项目仅一年时间,学生对食品安全的知晓率已从67%上升至95%,有效的控制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以上21---23项目有学校安全工作组负责,2010年将在驻区学校的配合下,持续推进。

17、体育健身安全项目

2007年7月以来,在改善小区环境的同时,5个社区居委会分别建立了新的健身场地,项目开展以来,5个社区居委会都有一到两个形式不同的健身小组,参加人数在30人到60人之间。集体运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伤害。

18、健身器安全使用项目

2007年7月五个社区居委会改造后,新建立的健身器材为居民锻炼身体提供了方便,但长期暴露在外的健身器材难免会“受伤”,在呼吁居民文明使用健身器材的同时,对损坏的健身器材随时派专人进行维修,对不能及时维修的健身器材增设警示标志,提醒居民请勿使用。

24—25项目有体育运动安全工作组负责,2010年继续跟踪推进。

19、家庭饮用水清洁项目

2007年4月翠生社区居委会的一部分居民,反映自来水的水质不好,经工作组与自来水公司协调,每年定期为蓄水池进行清洗,为部分家庭更换了自来水管线,水质明显得到提高。截止到2008年5个社区居委会的部分居民已维修了

自来水管线及清洗了蓄水池,累计受益居民达到6500余户。此项目由涉水安全工作组负责,2010年将继续协调自来 水公司予以推进。

皇城街道安全社区促进委员会 绩效评估工作组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社区干预效果评估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 通过社区建立健康档案以及门诊诊疗途径, 收集本辖区内常驻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154例 (最后实际配合治疗并完成两次答卷人数为135例, 样本丢失19例) , 实际完成干预及评估135例。男57例, 女78例, 年龄60~88岁, 平均 (73±5.1) 岁。其中合并高血压54例、合并冠心病37例、合并糖尿病29例、合并脑卒中11例, 同时合并以上两种及两种以上慢性病者33例。

1.2 纳入标准

诊断标准采用美国胃肠病委员会研究制定的功能性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2], 结合本辖区老人的特点符合以下条件即为纳入对象。在过去的12个月中, 持续或累积至少12周有以下2个或2个以上的症状:①>1/4时间排便费力;②>1/4时间粪便呈团块状或坚硬;③>1/4时间排便不尽感;④>1/4时间肛门有阻塞感或排出困难;⑤>1/4时间排便时需用手协助;⑥每周排便<3次。

1.3 排除标准

排除消化道肿瘤或其他累及消化系统的疾病如神经肌肉病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系统性硬化症等。明确病因的继发性便秘, 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肾、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确诊抑郁症并长期使用精神类药物者。

1.4 早期调查

在实施干预前对135例患者进行了习惯性便秘相关知识了解情况、个人生活行为方式、心理状态、合并慢性病及用药情况、便秘本身是否治疗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

1.5 资料整理和分析

各项指标, 应用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6 干预措施

①健康教育:分批滚动组织患者及家属来中心参加习惯性便秘防治知识讲座, 培训实用技能;定期深入小区老年活动中心开展免费义诊活动, 讲解便秘相关防治知识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开办社区习惯性便秘知识宣传栏。②生活方式干预:要求患者不饮浓茶、适当增加饮水、进食纤维素含量丰富的食物, 避免久坐久卧, 在身体状况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增加运动量, 坚持腹部按摩, 主动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③心理干预:定期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使患者充分了解习惯性便秘这一病症是可防可治的, 树立信心, 从而更好地缓解他们紧张、畏惧、焦虑、抑郁的情绪。④合并慢性病的病情控制及所用药物加重便秘不良反应的干预: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患者, 须加强相关疾病控制。使用制酸药、抗胆碱药、阿片类阵痛药、抗抑郁药、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等可导致结肠平滑肌功能失调, 因病情需要正在使用上述药物而引起或加重便秘者, 在专科医师的帮助下、病情允许的范围内调整用药剂量或用药品种。⑤药物干预:纠正患者的错误用药观念及用药方式, 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病情、不同诱因, 选择性的使用:膨松剂、促肠动力药、润滑性泻药、微生态制剂、渗透性泻药或联合传统中医药方法, 针对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

1.7 评估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干预前后, 对便秘相关因素认识、心理状态改变、生活方式变化及便秘症状好转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8 治疗效果

痊愈:每天排大便1次, 质软, 成形及临床症状消失;好转:每两天排大便1次, 质稍硬,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每周超过3 d以上排便1次。

2 结果

通过对135例老年性习惯便秘患者进行社区干预治疗, 取得了良好效果, 具体对比见表1。

2.1 干预前后的认知及相关因素改变情况

干预前后对便秘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个人生活行为方式、心理状态、合理治疗情况对比, 各项指标干预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干预治疗后疗效分析

135例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经社区干预性治疗3个月后, 痊愈38例 (28.15%) 、好转83例 (61.48%) 、无效14例 (10.37%) , 总有效率89.63%。

3 讨论

便秘是指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和排便次数减少。从病因学上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根据排便困难发生部位和动力障碍, 功能性便秘分为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和混合型。其中慢传输型为功能性便秘的比较常见的类型, 在临床上约占45.5%[3]。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进展, 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及心理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老年习惯性便秘今后会逐渐成为社会上又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社区全科医师为患者及居民提供的是:主动、连续、综合、协调、可及、规范的卫生服务模式。通过健康教育, 使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这一疾病, 从而主动配合纠正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不良生活方式, 树立信心克服不良心理状态战胜疾病。①通过健康教育技能培训, 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掌握腹部按摩、穴位按摩以促进结肠蠕动, 掌握提肛运动及收腹-鼓腹运动以加强腹部和盆底肌肉的运动而增加排便的力量[4]。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逐步建立直肠的排便反射, 尤以早餐后为宜, 增加腹压以助排便。同时进行适当有规律的运动[5]。②通过健康课堂讲解及健康处方发放, 使他们掌握正确的饮食结构、烹调方式, 增加食物中的纤维素含量和增加饮水量。纤维含量高的食品可保留水分, 使大便变软, 有助于扩大结肠容积, 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多喝水可以加强对肠道张力的刺激, 促进肠蠕动, 避免便秘形成[6]。③不良情绪、心理障碍, 尤其是焦虑可增加盆地集群的紧张度, 引起排便时肛门直肠矛盾运动, 导致便秘[7]。高利利等[8]在研究特发性便秘动力学时发现, 抑郁组和焦虑组患者与老年对照组全结肠通过时间明显延长, 证明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与结肠动力学异常有关。通过反复交流进行心理干预, 鼓励患者根据自身身体素质制定运动计划, 如慢跑、散步或者打太极等, 以提高身体素质, 改善肠道功能, 促使心情愉悦。社区医师在进行特殊人群定期随访、连续管理过程中, 在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及中医药保健知识讲座开展过程中, 均可以时时融入老年习惯性便秘的健康教育及干预管理措施。生活方式的改变只有在患者及居民中经过:认同→接受→执行这一过程才能最终产生效果, 并且要求干预者不断对其进行强化监督, 才能最终形成并保持。而在习惯性便秘以及社区目前开展的其他慢性病管理中, 生活方式干预 (非药物治疗) 是前提、是保障。

改变生活方式, 消除不良心理状态, 对于轻型便秘患者可能有效;但是对于上述调整疗效不佳者, 应进一步寻找可能存在的病因, 并给予药物或特殊治疗手段。常用药物有:促肠道动力药 (对慢传输型有效) , 如5羟色胺-4受体 (5-HT4) 激动剂、主要是通过刺激肠肌间神经丛释放乙酰胆碱而促进肠道运动的增加[9]。渗透性泻剂用后在肠内形成高渗环境, 吸收大量水分, 迅速增加容积, 加强对肠黏膜的刺激, 增强肠管蠕动, 促使排便[10]。肠道微生态制剂如丽珠肠乐、米雅BM片、金双歧等, 可补充大量活的双歧杆菌, 纠正肠道的菌群紊乱, 改善肠道的微生态环境, 为便秘的辅助用药[4]。选择刺激性泻药要慎重, 连续应用这些药物可以引起腹泻和腹痛, 长期应用会产生严重依赖性, 引起大肠黑变, 诱变肿瘤可能性增加[11]。对于确诊为出口梗阻型便秘者药物治疗多无效, 建议采用生物反馈疗法[12]纠正不正确排便行为。

随着全国各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全面开展, 在管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取得的成绩已卓有成效, 面对老年习惯性便秘这一新课题, 我看到了社区综合性干预及治疗的优势。在整个干预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受到广大群众尤其是患者及家属的极大欢迎, 干预性治疗后所取得的疗效也十分显著。这些均表明有效的社区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老年性习惯便秘患者的认知水平,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改变不正确的生活行为方式, 从而更有效的控制病情。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老年习惯性便秘的效果。方法 收集辖区内常驻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154例, 在征得本人及家属同意, 接受并积极配合本社区干预措施情况下, 治疗3个月, 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 对干预前、后患者便秘症状好转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135例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经社区干预性治疗3个月后, 痊愈38例 (28.15%) 、好转83例 (61.48%) 、无效14例 (10.37%) , 总有效率89.63%, 且干预前后患者对便秘相关因素认知情况、心理干预情况均有显著差异, 应用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的正确干预, 对老年习惯性便秘是行之有效的。为了早日缓解便秘患者的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 我们应大力推广。

社区评估 第6篇

1 培养护本生社区健康护理评估能力的意义

1.1 提高了护本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社区里面的资料、信息有很多, 其中包括社区地理环境、人为环境、人口状况、群体健康状况、社区经济与就业、社区的教育、卫生保健及社会服务资源、交通与安全和社区娱乐等。如此繁多的资料要在较短的时间里收集全, 当然需要掌握好的收集方法, 大家运用较多的就是实地考察、查阅文献和社区调查。通过实地考察, 提高大家的观察能力, 对社区的居住环境、设施或垃圾处理情况等观察入微。同时在收集资料的同时也提高了大家查阅文献的能力。在社区调查过程中更是提高了大家的沟通能力, 包括与社区内了解相关事项或起决定作用的人进行访谈, 与社区居民的沟通等。

1.2 培养护本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对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也是评估过程当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步骤。尤其是如何从大家手中获得的社区资料, 分析整理出对社区健康护理评估有用的资料, 确定社区的健康诊断尤为重要。我们采用了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方法, 通过大家的讨论、交流遵循“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的原则, 即找出核心问题, 这需要大家有敏锐的判断力, 积极地提出质疑, 将影响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各种因素除去从而得出正确的社区诊断。这一过程既培养了我们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也大大提高了我们同学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2 提高护本生社区健康护理评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2.1 在社区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知觉活动, 它是通过眼看、耳听、鼻闻、手摸等动作去有目的地认识周围事物的心理过程。观察力是指人的大脑通过感觉器官进行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捕捉事物中带有本质性外部特征的知觉活动的能力[2]。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人, 有人能写出给人启迪的美文, 有人却对此无话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 在老师进行专业操作的过程中, 有的同学能提出很多问题, 有的同学却一直都是面无表情的看着书本。究其原因, 后者只是用眼睛去观察, 而前者则是用心去观察。观察力的提高离不开用“心”。结合社区护理, 要想让自己在社区的观察力有所提高,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 要有明确的观察任务。带着任务进行观察, 无非是为了加强观察的注意力[1]。比如下社区观察时, 因为时间是有限的, 所以为了尽可能多的收集的资料, 需要大家分工合作, 每个人分配好具体需要观察的那部分, 也就是带着任务去观察。这样在看到和自己任务有关的资料时就会更加仔细的观察。 (2) 观察时要时刻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1]博士说:“好奇心很重要, 要搞科学离不开好奇。道理很简单, 只有好奇才能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 迈不出第一步。”社区里有的问题不是光看看就能看出来的, 还需要对社区的相关工作人员提出疑问, 或者去问生活在社区里的居民。总之, 只有善于观察, 细心观察, 才会有更多的发现。 (3) 观察要有顺序、有计划的进行。当你看一个人的时候都是先看他的整体形象, 然后再仔细去看你比较感兴趣的部位。在社区里观察也一样, 起初都是先看整个社区大体情况, 然后逐步深入了解。 (4) 让自己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参与到观察中。大家尽量不要让自己太悠闲, 在观察的同时积极的做好笔记就是一个很好的观察技巧, 现在大家的条件好, 有很多同学都会带有相机拍下一些图片。这些都有助于之后的回顾和查阅, 还可以作为报告的一部分。

2.2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人类是以交往为生存方式的, 每天都扮演着多个角色, 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中, 所有活动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产物, 是其大学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2]。结合护本生的实际情况,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提高交际能力。

(1) 营造良好文明的氛围。有道是: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校园、班级的文化氛围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曾经有人说过, 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并不是很多 (因为更多的还是在工作中学到的) , 在大学里培养的就是一种气质, 在良好的氛围中, 经过耳濡目染后, 相信都会从自己今后的举止言谈中流露出来。 (2) 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在人际交往中要坚持五大原则:平等原则、相容原则、互利原则、信用原则、宽容原则。虽然一直都说适者生存, 不适者被淘汰, 但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我们还是尽可能的做到求同存异, 处理好竞争和相容之间的关系。“来而不往非礼也”, 在交往中双方都要有付出和奉献。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误解, 积极的“化干戈为玉帛”。 (3) 在各种活动中锻炼交往能力。学院之间经常都会有辩论赛、体育项目的比赛等等, 或者是班级之间进行联谊、社团活动。在课堂上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强化交往技巧, 模拟生活中的各种场景。 (4) 非语言的沟通训练:人体的每一处几乎都能传达不同的信息, 里里外外, 甚至渗透到每个细胞。比如有人紧张了呼吸会急促、有人会脸红, 还有人手心会一直冒汗。让大家正确运用非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的训练方法:两个同学一组, 然后让一位同学随机抽一成语或者事物, 并且将抽到的东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让另一个同学猜。这样的训练能培养大家观察从对方有意无意的身体语言中流露出的信号的能力, 这点对是否能正确评估对方的情况很重要。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 从几方面来探讨护理本科生社区护理健康评估能力的培养以及培养这种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社区护理,评估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孙峰.谈谈观察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37 (6) :143.

社区评估 第7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西城区所属7个街道开展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活动,并对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对高血压自我管理效果进行评价,为今后的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405名调查对象中,男性121人,占29.7%;女性284人,占70.3%。文化程度以“高中”为主,144人,占35.4%;其次为初中,136人,占33.6%。

1.2 方法

1.2.1 成立小组

在小区卫生服务机构高血压监测登记备案,行动自如、无严重的身体疾患的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自愿报名组成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每组10~16名,设组长2名。由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高血压指导老师,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科人员对管理小组进行全程监督指导。

1.2.2 活动时间

严格按照《高血压自我管理指导者手册》进行,每周活动1次,每次1 h左右,连续开展6周。在完成《高血压自我管理指导者手册》的6次活动后,小组组长需继续安排小组活动,活动主题可以根据组员的需求确定,频次为每月活动1次,活动形式不限。每次活动时,均为组员测量血压和体重并认真记录。

1.2.3 活动干预措施

小组长通过小组活动,带领组员共同学习高血压相关知识。高血压自我管理课程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主要内容包括:认识高血压,自我管理概述,目标设定与制定行动计划,如何增强自信,如何处理紧张、生气和担心,情绪低落的管理,疲劳的管理,放松的技巧,与人交流的技巧,解决问题的技巧,锻炼,合理膳食,戒烟,体重控制,药物合理使用,血压自我监测,与医生配合等。这些内容被编成《高血压自我管理指南》阅读材料,作为干预内容之一,人手一册提供给参加者[3]。

同时,小组活动要求组员掌握血压管理的实用技能,如互相督促遵医服药、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放松心情和合理膳食等。小组活动要求每人制定个人行为干预计划,每天记录完成情况。居委会和社区志愿者协助社区医生检查、收集、走访等[4]。

1.3 数据处理

资料采用SPSS 16.0软件处理,用秩和检验与χ2检验检验其差异性。

2 结果

2.1 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

见表1,组员在生活行为方式上有较大提高。饮酒、不规律锻炼、饮食偏咸、饮食偏油多、不经常食用蔬菜、不经常食用水果、不注意控制情况等7种不良生活习惯干预后比干预前分别降低了5.4%、17.8%、17.6%、17.3%、5.2%、15.8%、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同时也注意到,吸烟这一不良生活习惯,虽然有所改善,降低了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的表现

见表2,组员因健康问题感到泄气、担心将来的健康、感觉健康是一个担忧、因健康问题感到毫无办法、受疲劳困扰、受头晕头痛的困扰、受呼吸短促的困扰等7种表现干预后比干预前分别降低了17.8%、21.9%、25.7%、13.3%、36.3%、27.2%、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治疗情况的改变

见表3,组员高血压治疗情况有明显好转。血压值控制达标和血压测量频率达标两项均明显提高,分别提高了10.9%和2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对自我管理需求的改变

见表4,组员对自我管理需求有所提高。认为有必要提高高血压知识和技能、倾向于选择自我管理2项均有上升,分别提高了11.3%和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一种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5]。目前,社区高血压患者主要靠医务人员执行的社区高血压三级管理,但是患者为数众多,医务人员相对不足,难以长期坚持及广泛覆盖。由于高血压病的管理特别强调非药物措施,如行为生活方式的调整、血压的自我监测等,只靠医生,没有患者及其家人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自我管理”是指在医务人员的协助下,患者承担一定的预防性或治疗性活动[6]。高血压病需要终身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服药。所以,强调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自己照顾自己的慢性病的自我管理方法特别适合于高血压病的日常管理。只有调动患者的潜能,在医生的协助下主要依靠患者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高血压病的有效管理[7]。

国外大量研究已证明,对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对控制血压是有效的和可行的[8]。本研究结果亦如此。通过实行自我管理,在高血压病患者行为危险因素干预中,生活行为方式上有较大提高。饮酒、不规律锻炼、饮食偏咸、饮食偏油多、不经常食用蔬菜、不经常食用水果、不注意控制情况等7种不良生活习惯的干预方法依从性好,而戒烟的依从性差。因健康问题感到泄气、担心将来的健康、感觉健康是一个担忧、因健康问题感到毫无办法、受疲劳的困扰、受头晕头痛的困扰、受呼吸短促的困扰等7类有明显的改善。血压值控制达标, 血压测量频率达标有所提高。认为有必要提高高血压知识和技能,倾向于选择自我管理的人群明显增加。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作为一种干预措施,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而且投入非常小[9],但收效很快。社区医生可以通过咨询、讲座和小册子等形式把疾病的防治知识和方法告诉患者,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自行实践,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控制血压。居民对这种方式进行的高血压管理很受欢迎,大家不同程度地掌握了许多高血压防治知识、简单的服药计量调整方式、饮食结构知识,适当的情绪调适,转变了不良生活方式,减少和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在对待高血压病方面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10]。

综上所述,实行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作为传统的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的有益补充,在临床治疗控制血压的同时,进一步地改善居民的不良生活方式,缓解症状等,是提升居民血压控制率和促进辖区居民健康的一种可行的有效的办法。更重要的是,自我管理小组有利于增强居民健康责任意识和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全民健康的社会系统,形成由社区倡导、居委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的健康之家,探索“医患合作、患者互助、自我管理”的高血压管理模式[11]。

摘要:目的 讨论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405例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组员进行自我管理干预前后的调查。结果 饮酒、不规律锻炼、饮食偏咸、饮食偏油多、不经常食用蔬菜、不经常食用水果、不注意控制情绪等7种不良生活习惯干预后比干预前分别降低了5.4%、17.8%、17.6%、17.3%、5.2%、15.8%、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健康问题感到泄气、担心将来的健康、感觉健康是一个担忧、因健康问题感到毫无办法、受疲劳困扰、受头晕头痛的困扰、受呼吸短促的困扰等7种表现干预后比干预前分别降低了17.8%、21.9%、25.7%、13.3%、36.3%、27.2%、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值控制达标和血压测量频率达标两项均明显提高,分别提高了10.9%和2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有必要提高高血压知识和技能、倾向于选择自我管理2项均有上升,分别上升11.3%和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开展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患者在健康生活行为方式、症状、血压控制情况和对自我管理需求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该模式是社区高血压管理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高血压,自我管理,生活行为方式,血压控制

参考文献

[1]江文美.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7(2):56-58.

[2]傅东波,沈贻谔,傅华,等.高血压自我管理方法(高血压俱乐部)初探[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0,12(12):555-559.

[3]高俊岭,扬春,朱美英,等.应用重复测量统计分析方法评价高血压自我管理的效果[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9):869-872.

[4]傅东波,傅华.高血压自我管理指南[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10.

[5]虞先滢,秦菊香.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的实践体会[J].社区卫生保健,2008,6(3):176-177.

[6]Holroyd KA,Creer TL.Self-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handbookof clinical interventions and research[M].Orlando:Academic Press,1986:1-5.

[7]于普林,叶文,刘雪荣,等.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评估[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90-793.

[8]杨秀桃,李临平.开展社区服务的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125-126.

[9]江宇.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回顾[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2):49-51.

[10]张微.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社区医师,2007,9(23):237-238.

社区评估 第8篇

关键词:骨质疏松,知识,行为,干预效果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发病率逐年增多,给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了极大的负担[1]。骨质疏松属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骨科疾病,严重影响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骨质疏松由于相应的骨量减少,骨质量降低及老年人对创伤的易感性增加等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2]。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甚至可以引发患者致残、致死[3,4]。据林华[5]等人研究结果显示,骨质疏松可通过健康教育,转变居民观念和行为来有效预防或延缓其发生。为了解社区居民骨质疏松相关知识及行为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2015年8-11月对金华市区婺星社区600名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干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金华市市区婺星社区中(常住居民825户,3 163人),随机抽取社区386户家庭600位居民作为骨质疏松问卷调查及宣教干预对象。调查对象入选条件:(1)常住居民且有固定居所,在该社区住满一年以上;(2)意识清楚,有阅读能力;(3)与调查人员沟通无障碍。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设计

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2)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获得主要来源途径,问卷形式为单选题。(3)骨质疏松相关知识及行为情况,参考1991年Kim[6]等设计的骨质疏松知识问卷和相关文献[7]基础上,对骨质疏松的病因、临床表现、骨质疏松并发症及药物激素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等为主要内容进行调查。行为方式情况,包括饮食习惯、运动、晒太阳等。问卷形式为单选题,问卷设计好后,测其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74。

1.2.2 健康教育宣教干预方法

2015年8-11月,在该社区居委会领导的配合下,采取的宣教干预措施有:(1)在该社区培训骨质疏松健康教育及调查骨干人员15人,人员包括社区居委会干部、社区负责健康教育的业务人员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等。(2)制作骨质疏松防治知识核心信息资料进行宣教,由社区健康教育骨干人员分发到每一户。(3)在社区居民出入口播放骨质疏松防治知识视频,在社区黑板报上刊登骨质疏松防治知识,宣传栏张贴骨质疏松防治知识画报。(4)举办讲座:由该院骨科专家在社区举办了4期骨质疏松防治知识讲座。

1.2.3 调查方法

宣教干预前由调查人员对社区600位居民进行了骨质疏松防治知识获得途径、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基线数据调查。宣教干预结束后,对原调查对象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以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问卷由调查者现场发放,使用统一指导语向研究对象解释问卷内容及填写方法,让居民自行填写。不能自行填写者,由调查人员向其逐条解答,并予以记录,居民填写完成后,当场回收有效问卷583份。

1.2.4统计学分析

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和资料导出后,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方法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材料

583份有效问卷中,年龄最小22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为(57.86±17.93)岁。其中≤60岁为502人,占86.11%;>60岁81人,占13.89%;男性316名,占54.20%;女性267名,占45.80%,男女性别比为1.18:1。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学历106人,占18.18%;大专学历125人,占21.44%;高中学历142人,占24.36%;初中学历173人,占29.67%;小学学历37人,占6.35%。职业:机关公务员19人,占3.26%;事业单位人员54人,占9.26%;工人263人,占45.12%;商业服务者72人,占12.35%;家务待业146人,占25.04%;其他29人,占4.87%。婚姻状况:已婚496人,占85.08%;离异37人,占6.35%;丧偶29人,占4.97%;未婚21人,占3.60%。

2.2 骨质疏松防治知识来源途径

583位居民,获取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来源途径主要为手机网络147人(25.21%);报刊电视142人(24.36%);卫生宣教112人(19.21%)。其次为居委会宣传69人(11.84%);张贴画59人(10.12%);亲朋好友48人(8.23%)。

2.3 骨质疏松防治相关知识宣教干预前后知晓率比较情况

居民骨质疏松防治知识知晓率水平总体不高,宣教干预前为44.43%。尤其是骨质疏松症可致身高缩短、骨痛和测骨密度是骨质疏松症主要诊断依据知晓率只有11.84%、12.69%和17.84%。骨质疏松症患者主要是老年人知晓率最高,为69.64%;其次为钙、维生素D是预防骨质疏松主要药物,为56.26%。宣教干预后,居民12项骨质疏松防治知识知晓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1。

2.4 居民行为干预前后比较情况

经常摄入(指每周至少吃3次)富钙食物如:牛奶、豆制品和海产品的居民分别为43.39%、41.96%和20.93;常晒太阳为41.51%;每天吃水果为45.28%,经常喝咖啡和碳酸饮料的居民分别为7.03%和21.27%,经常运动(指每周至少运动4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为44.08%。吸烟和饮酒的居民的分别为38.77%和39.11%,宣教干预后,除了常喝咖啡、吸烟和饮酒这3项外,居民其余7项行为改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见表2。

3 讨论

此次调查显示,居民骨质疏松防治知识主要来源途径以手机网络最高,占25.21%,说明当前居民接受新事物强,随着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居民通过手机和互联网来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其次为报刊电视占24.36%,说明传统媒介作用仍不能低估。卫生宣教占19.21%,说明卫生系统宣教是居民了解烟草危害知识最简便、最直接的方法。居委会宣传占11.84%,居委会作为中国城市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应主动教育居民各类防病知识。

居民骨质疏松防治知识知晓率水平总体不高,宣教干预前为44.43%。尤其是骨质疏松症可致身高缩短、骨痛和测骨密度是骨质疏松症主要诊断依据知晓率只有11.84%、12.69%和17.84%。这反映了居民对骨质疏松预防措施的认识不足,认识不足是导致骨质疏松患病率上升且呈年轻化危险因素所在。此次宣教干预后,居民12项骨质疏松防治知识知晓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因此卫生系统应定期举办骨质疏松防治知识的讲座咨询,发放三折页等宣传资料,定期播放视频录像,宣传合理膳食的科普知识等,以提高居民骨质疏松预防知识知晓率。并可使用新型网络平台,如微博、微信等,开展防治知识宣传。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有遗传、种族、年龄、性别、绝经、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全身疾病、用药、大量吸烟饮酒、饮过量咖啡等[8]。调查发现,有55.92%的居民不运动或极少运动,不运动或无负重运动的居民易患骨质疏松。吸烟、饮酒和喝碳酸饮料的居民分别为38.77%、39.11%和21.27%,说明一部分居民的生活习惯容易引发骨质疏松。另外,摄入富钙食物如牛奶、豆制品和海产品的居民分别为43.39%、41.96%和20.93,经常晒太阳的居民占41.51%,每天吃水果居民为45.28%,说明这些居民具有一定的骨质疏松基本预防知识,知晓摄入富钙食物和晒太阳可以预防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主要分为骨吸收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两大类,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是基础用药[9]。中国营养学会推荐50岁以上人群维生素D的摄入量(RNI)应达到400-800IU[10]。此次宣教干预后,除了常喝咖啡、吸烟和饮酒这3项外,居民其余7项行为改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说明居民骨质疏松症预防知识知晓率提高后,其防病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也会发生相应改变。因此应通过加强骨质疏松的健康教育,提高预防知识知晓率。引导社区居民建立健康行为,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11]。

参考文献

[1]周叶,洪鸣鸣.1333名居民骨质疏松知识调查.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4):328-370.

[2]Lane NE.Epidemiology,etiology,and diagnosis of osteopotperosis.Am J obstet Gynecol,2006,194(2 suppl):3-11.

[3]郝永强,郝光亮,戴戎,等.上海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13(3):197-200.

[4]伍冬梅,孙莘,覃秀丽.健康教育干预对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观察[J].现代护理,2007,13(36):3576-3577.

[5]林华,吴秋华,柳剑,等.生活方式干预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危人群的初步研究[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2):95-98.

[6]Kim KK,Horan ML,Gendler P,etal.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Osteoporosis Health Belief Scale[J].Res Nurs Health,1991,14(2):155-163.

[7]宋佳明,程志安,郭新峰,等.骨质疏松知识评价问卷的信度、效度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5):356-359.

[8]励,陶敏芳,顾菊娣,等.骨质疏松知识认知与生活质量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5):2653-2655.

[9]王侣珍,付京.对社区居民骨质疏松症认知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6(20):1422-1424.

[10]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8:202-205.

社区评估 第9篇

1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相关情况对比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 在战略目标明确程度上, 有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战略目标是不明确的, 或是宣传不到位的。同时, 各科室职能和岗位说明书的完整度也亟待提高, 在这些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有徐泾、金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战略目标定位分析

绩效考核指标要体现组织战略目标, 因此进行绩效考核方案设计首先就要明确卫生服务中心的战略目标。近来,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一级医院的政府职能支持机构, 它对于公共卫生服务的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绩效考核中必定要对此项有所重视, 才能引导医务人员的工作, 为这部分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支持。通过访谈, 发现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对本单位的3~5年的战略目标并不清楚, 各科室和部门工作重点只按卫生局规定的年度工作任务要求开展工作。

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3.1 现有的绩效考核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1.1 在指标体系本身方面

(1) 医院对职工的考核指标缺乏体系, 在指标设计上不够细致, 也不能全面体现实际工作情况, 这也导致了考核工作和实际工作, 以及考核工作和工作目标的脱节, 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2) 公共卫生工作部分的考核指标较难制定。由于公共卫生部分工作的特点, 如工作质量、工作成果短期内难以发现, 以及工作中需要医疗工作人员的配合, 这就需要在指标设计时考虑得更加全面, 需要实地地调查工作开展效果的影响因素等。这也导致现有的考核指标多为业务量方面指标, 对于业务质量方面的考核缺乏。

(3) 关于居民及患者满意度的考核存在一定问题和困难。居民及患者满意度是考核医务人员及卫生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指标, 但是如何保证这一指标成绩衡量的客观性上存在一些困难。这一指标应该可以从两个方面得以衡量, 一是患者满意度, 这可以通过门诊病人或社区居民的问卷调查测评出。但是由于工作内容的不同、受调查对象个人因素影响较大等因素, 导致这一测评结果的参考性不强, 员工的接受度也不高。二是通过投诉率。这也是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参考的指标, 为保证这一指标考核成绩的客观性要求考核人员对投诉事实调查核实。一经核实, 基本按照“一票否决”原则严格处置。在这一点上, 徐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邀请院外监督员对这一指标进行衡量的方法值得参考。

(4) 全科团队工作的绩效考核准则不统一, 缺乏体系。现有的考核有按照上级部门安排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的;也有按照各岗位工作责任进行考核的;也有以居民满意度、知晓度、接受度等指标为主要考核方面的, 缺乏统一性考核指导意见。访谈中, 多位医生反映关于考核, 卫生局的相关文件规定对于考核公平性、规范性有很大影响。

3.1.2 在考核实施过程方面

(1) 考核的规范性有待提高。这首先归结于卫生局或政府卫生部门对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工作方面缺乏指导性的框架建议, 这就使得各中心对医务人员的考核都是各自为政, 摸索着适合本中心的考核方式, 有一定合理性却缺乏规范性。另外, 对于这方面工作的非文件化和非体系化也造成了这种低规范性。

(2) 监督机制不完备。在青浦社区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只有少数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考核存在监督, 大多以职工代表团队的形式。但要保证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 需要有一定形式的监督机制作为补充。

(3) 考核中依据证明材料或相关记录衡量绩效缺乏真实性, 并且影响公平性。由于绩效考核多是在工作结束后对该项工作进展情况的考察, 这就要求有或规范或翔实的工作记录或工作总结。这促进了文书的规范性, 以及工作后总结的及时性, 但同时也给一部分人员以可乘之机, 即未做实事, 擅长文书写作的人反而能够获得较高的绩效成绩。这一问题在全科团队服务及户籍医生制的考核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如健康档案的建立和更新形式上都有, 却缺乏真实性, 又如没有进行相关的团队服务, 只是登记居民姓名以示活动的开展, 这都使绩效考核的真实性和公平性大打折扣。

3.2 对于现有绩效考核问题的改进建议

3.2.1 考核前提方面

(1) 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战略目标定位, 并做好宣传。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自身的硬件、软件等资源优势以及服务居民构成等情况的不同决定了其在战略目标定位上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 虽然是同级别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可在战略目标定位上有区别。战略目标是中心的工作开展以及绩效考核的指导。

(2) 明确部门或科室职能及岗位职责。

组织总体战略目标是绩效考核的指导, 而科室职能及岗位则直接地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现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乏统一、完整的科室职能及岗位职责文件, 这也阻碍了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

(3) 考核指标的设计是关键。

在岗位职责明确之后, 对其指标的构建应建立在职责要求基础上, 更要合理考虑员工个人意见和工作实际情况。因此我们的指标选择及其权重的确定都是在对员工的问卷调查基础上进行的。

(4) 完善全科团队的考核工作。

全科团队工作的重视不应只体现在宣传力度、活动频率等方面, 在绩效考核中也应有所体现。所以, 应建立合理的考核方案来监督和评价这项工作的开展。另外, 应该设立全科团队专项奖金, 以促进这一模式的发展。

(5) 规范考核制度, 加强与职工的关于考核的沟通。

不管是相关考核文件、奖惩制度的下达和宣传, 还是相关指导材料的学习, 都应规范进行, 保证考核工作的权威性。

(6) 培训一批合格的绩效考核人才。

为了绩效考核工作不受人为因素干扰, 保证绩效考核结果的真实可靠, 必须对绩效考核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使其实事求是地推进绩效评估工作。

3.2.2 考核过程方面

(1) 绩效考核的原则。

绩效考核要体现公平、公开的原则, 奖勤罚懒, 奖优罚劣, 要适当地与岗位的风险、责任及其他工作特殊性结合起来, 考核与岗位职责直接挂钩。

(2) 增加平时抽查次数和力度。

抽查能够起到监督日常工作的效果, 毕竟日常的工作才是影响居民及患者满意度的关键。同时, 这样也能避免现有的完全按照证明材料进行打分的缺陷。

(3) 建立绩效考核监督机制。

通过职工代表团队或各级代表团队对绩效考核整体工作开展的监督, 以及考核现场的抽查监督, 保证考核工作的公正性。

(4) 建立实时的反馈机制。

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通过考核监督员工的工作,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实时的反馈, 有利于员工及时地改进工作, 避免偏差或损失的扩大。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改意见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值得推广。

3.2.3 考核结果方面

(1) 拉开员工之间绩效成绩的差距。

绩效考核成绩差距过大会导致员工之间的不团结, 差距过小又发挥不了绩效考核应有的作用, 因此要有合理的绩效成绩差距。要在保障整体稳定的基础上, 部分表现优秀的员工与其他人拉开差距, 从而真正调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

(2) 考核结果的运用上。

要体现差别和奖惩分明, 就要保证考核结果运用的多样化, 即激励方式的多样化, 以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可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员工福利分配、职务升迁、培训发展、荣誉评定等活动的参考依据。

(3) 注重考核结果的反馈和沟通。

一期全院性质的考核结束后, 应开展员工代表会议, 通报重要的考核结果。并组织员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甚至是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关的建议。

摘要:本文通过对上海市青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77位管理人员和关键员工的访谈调研, 分析了青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考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同时提出了致力于改进绩效考核方案设计的几点意见。

上一篇:关爱问题学生下一篇:藏传佛教史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