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一堂化学课

2024-05-15

怎样上好一堂化学课(精选9篇)

怎样上好一堂化学课 第1篇

一、首先, 精心处理教材

课本 (教材) 是教学的载体, 是前人文化智慧积淀下来的精华, 它有知识的基础性、示范典型性, 所以要注重吃透文本教材。而“备课”就是教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弄懂、弄通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出方法适当、目的明确的教学方案 (写出教案) 的一个过程。所以要认真地钻研教材, 关注相关知识体系, 明确所学知识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

认真钻研教材后, 教师应组织处理教材也就是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即浓缩简化———让学生易学。所谓浓缩简化就是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挖掘、梳理、浓缩, 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获得较大的学习效益。

另外, 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 即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以便激活他们的经验, 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 提高学习效益。所以, 针对书上的知识点, 我一般会寻找1~2个较简明、较典型的实例。这些实例应尽量贴近生活, 为学生所熟知,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讲到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增生期、分泌期时, 让同学们联想增生期子宫内膜增厚就像播种前犁地使得土地变塇增厚;分泌期子宫内膜有许多腺体和动脉就像犁地时撒肥料让土地更肥沃, 为种子生长做好准备。再如讲到前置胎盘概念时, 让学生们联想打烧饼时如果烧饼贴在炉子下面靠近炭火时烧饼会糊, 因为位置太可下了, 而胎盘的位置太可下了就是前置胎盘。总之, 备课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反复地钻研教材, 才能够将学科知识有目的、有意识地传授给学生。

二、设计导入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刚上课时, 学生往往还处于课间活动的兴奋状态, 注意力不能马上集中到书本上来。此时, 教师精彩的导入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常用的导入法有:

问题导入:例如讲到孕妇的变化时, 给学生设置疑问:根据我们平时的观察, 孕妇和非孕时期的人有什么不同呀?

案例导入:例如讲到妊娠高血压病人护理时, 给学生一个妊娠高血压的案例。

多媒体视频导入:例如讲到正常分娩时, 先给学生播放一段“三维分娩模型”视频。

三、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丰富其感知、激发其求知欲, 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具体知识更新讲解时, 教师应担当起组织者的角色, 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 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 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 我在教学中主张民主教学及多种教学方法。

民主教学: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激发其内在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 这主要在于建立平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 个性张扬。

多种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学活动能引起学生兴趣时, 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 从而获得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 并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负担, 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 加强对知识的探索力量, 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经常变化教学活动形式。例如讲到异位妊娠时采用的是角色扮演法, 讲流产时由于这个内容学生们通过电视网络接触较多, 所以我尝试让尖子生查找资料, 当小老师给全班同学上课, 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医的学生都会遇到被亲戚朋友咨询的事情, 教师要抓住这一点, 将所讲的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进而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妇产科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可以使学生所学习的东西得到实际的运用, 让他们体验到知识的重要性, 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个性, 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加入课堂教学中去。

四、情感激励学生

情感激励学生:通过情感评价让学生客观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 学会自己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学习内容, 能自觉地进行自我反思及检验理解情况, 学会调控自己的心理, 保持适当的心理状态。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 寓批评与表扬中, 通过告诫、谅解、宽容、补偿等手段, 给学生以内疚的心理体验, 诱发学生悔改的动机,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通过艺术的批评, 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批评的最佳境界。

五、积极反思教学

学生反思:有的题课堂上讲过, 练习中也做过, 但学生遇到类似题目仍不能顺利解答, 原因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只注重让学生练习, 忽视了对学生反思能力的训练。而知识是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感悟反思而形成的, 没有反思学习就会成为重复自己的机械劳动。

教师反思: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 只有经过反思, 思路方能得到拓展、延伸, 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并对后续教学进行有效的调节, 最终改进不合理的部分。法无定法, 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 是在不断变化的, 因此, 教师要经常思考:我的设计是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学生的反映怎么样?是否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热情?……教师要从学生眼中观察自己的实践, 使自己不断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善;教师要借助反思对自我教学进行重新审视, 并积极寻找思路, 解决好教学问题。

怎样上好一堂课 第2篇

要上好一堂课,首先必须安排好课堂教学结构,这是很重要的。构成课的基本部分有: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和布置课外作业。

组织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的各种准备,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集中学生注意力,保证教学能够顺利地进行。任何课都要进行组织教学,不仅在上课开始时,并贯串在全部教学过程中,直到一堂课的结束,都要留心观察学生的情况,使之始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引导学生积极开拓思维活动实现组织教学。最后,按时结束一堂课和认真布置好课外作业。检查复习的目的在于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利于新知识的接受。检查复习的方法有:口头问答、黑板演示、检查课外作业 、纠正作业错误等。检查后一般要给予评定,并指出优缺点。检查复习的内容可以是上一次课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以前学过的并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特点,尽力创设新颖的情景和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入新课。

讲授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这是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需求后,我们就应及时地将新课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由浅入深地展现给学生。当触及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或者说是新知识的生长点,也可以说是本节的重点、关键处时,教师就应根据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形式(朗读、讨论、操作、画图、实验、尝试等),及多种感官真正参与和探究新知。在此须注意两点:第一,问题必须提得恰到好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吃透教材,又要吃透学生。第二,教师的启发点拨要适度。巩固新教材:主要是在新课结束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方法、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用精简扼要的语言,把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加以系统概括,使学生对所学新教材当堂理解,当堂进行巩固,也可以使学生初步练习和运用新知识,从而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进一步发展智能,及时强化,然后再提高,为课外作业做好准备。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和阅读教科书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布置课外作业,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布置作业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有时还需提示和示范。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的检查,批改和评定,及时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比如在“盐的水解”这一节里,一开始我就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碳酸钠水溶液显什么性?学生都认为显中性,这时演示碳酸钠溶液使酚酞变红的实验,接着叫学生亲自动手,取少量醋酸钠、氯化铵、氯化钠三种溶液,分别用pH试纸检验,实验证明醋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铵溶液显酸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全班同学都感到惊奇,激起了他们思维的浪花,大脑处于高度专注,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抓住学生急于求知的思维最佳时刻,进行指点,运用电离理论与化学平衡移动观点,分析水解的原理,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突出其本质,总结出“盐类的水解”概念。这时再提出新问题,给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启发引导他们分析归纳,按盐的组成判断其水溶液的酸碱性,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最后把水解知识的.运用布置作业,并把水解知识延伸到第二课堂。编写几道练习题,供学生思考练习。还布置他们进行两项调查,“泡沫灭火器”和“炸油条”都采用了哪些化学药品,依据什么样的反应原理。使学生能够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及时消化,吸收和应用。

课堂教学结构不外乎以上这几部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教师、学生的各种不同特点,就决定了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任何一种结构模式,同时也不能用一种结构模式否定另一种结构模式。因为任何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结构模式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同时也难免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只有明确这一点,我们才能灵活地、恰当地选择和应用,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怎样上好一堂课 第3篇

一、认真钻研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它有知识的基础性、示范典型性,所以要注重吃透文本教材。而“备课”就是教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它要求教师弄懂、弄通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学生怎么学,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一个适合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所以要认真地钻研教材,关注相关知识体系,明确所学知识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

认真钻研教材后,教师应组织处理教材也就是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即浓缩简化——让学生易学。所谓浓缩简化就是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挖掘、梳理、浓缩,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获得较大的学习效益。

另外,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即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以便激活他们的经验,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提高学习效益。所以,针对书上的知识点,我一般会寻找1——2个较简明、较典型的实例。这些实例应尽量贴近生活,为学生所熟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讲到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增生期、分泌期时,让同学们联想增生期子宫内膜增厚就像播种前犁地使得土地变塇增厚;分泌期子宫内膜有许多腺体和动脉就像犁地时撒肥料让土地更肥沃,为种子生长做好准备。再如讲到前置胎盘概念时,让学生们联想打烧饼时如果烧饼贴在炉子下面靠近炭火时烧饼会糊,因为位置太可下了,而胎盘的位置太可下了就是前置胎盘。总之,备课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反复地钻研教材,才能够将学科知识有目的、有意识地传授给学生。

二、精心课堂导入

要想一上课就抓住学生,教师就应注重精彩的课堂导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常用的导入法有:

问题导入:例如讲到孕妇的变化时,给学生设置疑问:根据我们平时的观察,孕妇和非孕时期的人有什么不同呀?

案例导入:例如讲到妊娠高血压病人护理时,给学生一个妊娠高血压的案例。

多媒体视频导入:例如讲到正常分娩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三维分娩模型”视频。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丰富其感知、激发其求知欲,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具体知识更新讲解时,教师应担当起组织者的角色,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在教学中主张民主教学及多种教学方法。

民主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其内在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这主要在于建立平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个性张扬。

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经常变化教学活动形式。例如讲到异位妊娠时采用的是角色扮演法,讲流产时由于这个内容学生们通过电视网络接触较多,所以我尝试让尖子生查找资料,当小老师给全班同学上课,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医的学生都会遇到被亲戚朋友咨询的事情,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将所讲的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而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妇產科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可以使学生所学习的东西得到实际的运用,让他们体验到知识的重要性,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个性,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加入课堂教学中去。

四、情感激励学生

通过情感评价让学生客观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学会自己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学习内容,能自觉地进行自我反思及检验理解情况,学会调控自己的心理,保持适当的心理状态。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寓批评与表扬中,通过告诫、谅解、宽容、补偿等手段,给学生以内疚的心理体验,诱发学生悔改的动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通过艺术的批评,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批评的最佳境界。

五、积极反思教学

学生反思:知识是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感悟反思而形成的,没有反思学习就会成为重复自己的机械劳动。有的题课堂上讲过,练习中也做过,但学生遇到类似题目仍不能顺利解答,原因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只注重让学生练习,忽视了对学生反思能力的训练。

新课程理念下怎样上好一堂课 第4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理念

针对这次课程改革, 教师们都在思考和争论:新课程理念下怎样的一堂课算是好课?一堂好课需要具备哪些特征?如何评价课堂教学?针对这些疑惑, 本人结合自己的理论研究、教学实践, 谈谈一些不尽成熟的思考与想法。

首先, 对于课堂教学的本质, 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传统的认识大致上可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认识, 认为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或者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在这种教学观念的指导下, 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以教师活动为主的行为过程, 是教师在有选择地讲解、说明和演示, 教师自身也自然地成为知识的代表, 成为学生效法与模仿的对象。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讲—听”式, 教师讲, 学生听;教师说, 学生记。第二种认识, 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合起来的共同活动过程, 这一种看法主张教学的本质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第三种认识, 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对话”“交流”和“沟通”, 认为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相互影响的过程, 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过程。这种认识强调人与人的交往实践活动对人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影响, 并且强调“教师不仅仅是传授者的角色”, 主张教师通过“对话”“交流”与学生实现共同活动, 这种活动必然有共同的话题或学习对象———即教材或其他中介, 也只能在相互交换信息的基础上使“共同活动”得以持续。

其次, 基于现代教学的课堂教学, 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这一认识包含以下四层意义: (1) 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 所以, 它一定是动态变化的过程, 是一种交往实践行为, 是一种涉及两个人以上的实践活动。 (2) 它是一种学习的活动, 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因此, 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 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教学。 (3)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 它是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这是一种指向性很强的学习活动。 (4) 这里所说的教师的组织活动, 包括讲解、讲述、指导、辅导, 也包括展示、演示, 还包括组织各种参观、操作活动, 包括释疑问难、激励评价等。

再次, 当我们把教学活动关注的重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活动以后, 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 应是学习者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那么怎样才能促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学习呢?一般地讲, 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 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 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 组织实施科学的教学过程。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1) 精心处理教材, 设计独具匠心。一堂好课要显现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学校和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 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 加以灵活的处理, 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 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2) 体现课程理念, 过程流畅自然。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创设一种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环境, 通过课前精心设计与课堂中教师的恰当引导, 构建一个流畅自然的教学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 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而又紧凑地参与学习与思考, 较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情感、情趣等因素。 (3) 激发学生情趣, 课堂活泼有序。随着对学生主体观的重新思考与定位, 看一堂好课必需要看课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课应是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让学生主动参与, 甚至可以议论纷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 教师方式多样, 灵活多变的组织说话训练, 使课堂上人人参与, 个个活跃。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都有参与的愿望, 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获得心智的发展。 (4) 展示教师素质, 塑造教师形象。由于新课程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要求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 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 这样的课堂变得灵活多变。课堂上, 教师除了应组织和谐有序的秩序、表述精彩悦耳的语言、展现漂亮美观的板书、呈现敏捷准确的思维外, 还必需增加课堂情况的灵活应变、网络媒体的合理使用、知识背景的广泛引用等。

怎样上好一堂课教学总结 第5篇

一节好课是将简单发挥到极致的课。

一节好课是将教师的个性与自身特点尽情展示的课。一节好课是平实中闪烁着亮点的课。

一节好课是学生经历了真实的发展变化的课。一节好课是动静相宜,静中生慧的课。

一节好课将教学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教学目标高度整和的课。一堂好课,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应是听得专心,思考得认真,活动得积极。教师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自己讲课时看见有学生恹恹欲睡或呼呼大睡了。那么,要怎样让课堂活跃起来,上好一堂课呢?我认为以下三点很重要。

一、备课重在深度

1、教参是指南。

有些老师备课不喜欢看教学参考书,而是翻看其他的各种资料,我很不赞成,因为这样做难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编者的真正意图。前段时间某市教研室组织了一次小学数学讲课比赛。其中有5位老师同上一节课:确定起跑线。这是教研室特意安排的,这种几个人同上一节课的方式叫做同课异构。“确定起跑线”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通过该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教参上写得很清楚是让老师要帮助学生明确不仅可以通过计算“全长”之差,也可计算“周长”之差得到各跑道起跑线应该相差的距离,两条相邻跑道的差实际是2.5π。但是有的老师并没有认真钻研教参,而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去计算各个跑道的长,从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收获非常小。因为整节课就在枯燥的计算中过去的,没有把握好重点。作为中青年教师,我们一定要把教参作为教学的必备教学资料,最好在备课前,把教参关于那节的内容通读一遍,再来开始设计教案。我们老师经常会遇到一些争论的教学问题,最后以什么为准?只有教参才能让大家都心服口服。

2、教材是例子。

我们的教学除开体育课,都有教材。那么怎样使用教材呢?我认为是尊重教材但不应该拘泥于教材。因为教材呈现知识的方式就只有一种,而我们的学生实际又可不相同。我们应该灵活地处理。比如: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有一个9+几的内容。教材是这样呈现的:小学生开运动会。运来一些饮料分给运动员,问还有多少盒?箱子里装9盒,旁边有4盒。情境图上呈现了三种算法:把一盒放进去,就是十盒,还有三盒,10+3=13盒,其实这就是凑十法。点数法,一个一个地数。还有接着数数法。从9往后数,10、11、12、13.那么我们怎样来应用教材呢?就是要记住教材只是呈现知识的例子,而不是真理。而我们有的老师再讲到这节内容时,问学生9+4=13是怎么想时,学生就想到了凑十法,非常简单。但是老师为了按照教材来讲,他反复地问学生,还可以怎么算。启发来启发去,学生终于知道了点数法和接着数数法。我们来反思一下,这样的教学有作用吗?我们提出计算多样化是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果有学生这样算的时候,我们不能说他错了。但是如果学生没有提出这些较低层次的方法,我们何必要纠缠不清呢。因为学习数学就是要会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计算的最终目的是要优化的,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凑十法的简便,从而逐渐认可并学会使用这种方法。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千万不要受教材的限制,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名师是榜样。

名师是富有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的,我们应该多向名师学习。那么,怎么样向这些名师学习呢?我给大家提供两种方法。第一是:网上搜索名师课堂实录。因为实录把师生的交流非常完整地写出来了,我们在看的时候就能够知道老师是怎样处理各个教学问题的。比如你想上作文课,你在百度搜索上输出贾志敏作文教学实录,就会有很多课例可让大家看。如果你不知道特级教师的名字,你也可以直接输入特级教师作文教学实录。比如数学课上《因数和倍数》,你就在百度搜索中输入特级教师讲因数和倍数的课堂实录,相关信息任你选择。第二是观看课堂视频。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你们可以在新浪UC的空中课堂中参加听课,每周二和周四晚上八点都有特级教师讲课。你们还可以直接在网上查找。我们要明确一个学习目标,学名师是为了学习他们的评价语言,他们的课堂驾驭能力,他们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方法。但是现在有些老师喜欢抄名师的教案,这是非常不好的。打个比方:大家出门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是别人带坐车去,那么过了一些日子后,你还能够找到原址吗?而如果是你自己通过问路或者按照地图去找的,一定印象非常深刻,难以忘记。对于抄写别人的教案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经过自己大脑思考的教学设计,一定不能成就一节好课。所以说名师教学是榜样,但不应该成为我们教学的复制品。

二、讲课贵在灵活

怎样把我们好的教学预案用好,还需要我们老师具有较好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应变能力

1、变化语调

我们面对的初中生和小学生,抑扬顿挫的语调才能吸引他们。丰富生动的语音语调是老师的一项基本功,我们应该苦练。

2、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有师问生答,师讲生问,生讲师评,生问生答等方式。生问生答就是让学生当小老师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他们觉得很新鲜,而且学生在讲的时候容易暴露他们的错误,我们就可以真好利用错误资源来讲解,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师问生答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关于发言的方式。我们老师一般都是点举手的同学来发言。但从我多年的实践来看,单纯的用举手发言的形式,势必会让班上学生的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一部分学生产生学习的惰性,认为自己不举手,老师就不会让他发言,他们很难专心投入学习。如何进行改进呢?我认为可以采取点名和举手相结合的发言形式。如果想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就用座位点名和随机点名、开火车发言方法,这样既能给每个同学均等的发言机会,又能够促使每位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因为他们不知道,下个点名的将会是谁。如果教师想了解学生还有什么疑惑?可以采取举手发言的形式,举手提问题,使问题能够更集中。

3、有效启发

我们现在采取的教学一般都是启发式教学,旨在通过教师的启发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既然要启发教师就要设计不同的教学问题,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启发式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学校每年进新老师,让他们面试时,都要让他们上一节课。大凡给我们留下较好印象的都是会提问的老师,而一些不会启发或者乱用启发教学的老师总是让课堂显得尴尬和无奈。

要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一位老师上《司马光砸缸》这节课时,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想一想,司马光怎么能想到这个办法呢?老师为了让学生说司马光很聪明,司马光临危不惧。可是学生怎么答呢?一位学生说:他可能是从书上看到了这种方法。这一说不打紧,整个方向全偏了,另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说:我认为是他爸爸妈妈告诉他的,那个时候书上肯定没有写这样的事情。这样一搅合,这课可怎么收场?这不怪学生,他们又不是老师肚子的蛔虫,怎么知道老师想让他们说什么?要怪就怪老师自己的的问题没有设计好。如果这样问:司马光救人后,赶过来的大人们会怎样夸奖他呢?这时学生肯定就会说:司马光你好聪明哪,你能想出这样的办法不简单等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达到了教师预想的目的。

如:讲李白的《望天门山》一诗中的名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时,常规教学是这样的:这里以静写动,也有以动写静,从呼应题目“望”字可知,作者应该是站在高处的。但我却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文章,一反常态地说:“作者除了站在高处,从视觉角度,他也应该站在行进的船上。因为不站在船上,李白又怎能感觉到两岸的青山在动呢?”;

又如:我在讲鲁迅先生的名篇《孔乙己》时,打破常规思维,抓住了主人公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表现其悲剧色彩,即孔乙己由自命清高的穿长衫到最终不得不穿破棉袄,表现其精神追求的悲剧;孔乙己由向往坐着喝酒到最后被打断了腿再也站不起来,表现其物质追求的悲剧;孔乙己由欠钱到最终永远欠钱,表现其人格追求的悲剧。通过三条明晰的悲剧线索,将孔乙己这样一个下层知识分子被他自己所虔诚信奉的封建思想和衷心拥护的科举制度愚弄以致毁灭的悲剧形象,向全体学生展示;

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探究。有一位老师在教学生认天空一词。老师说:同学们,我们的上面是什么?学生说:天花板。老师急了,忙问:天花板的上面是什么?学生怯怯地答:二楼。老师快要窒息了又问:我说的是我们站在外面,上面是什么?接着学生回答时,老师无语。你们猜这位可爱的学生说什么?他说,上面是白云。怎么办?教师这样启发,就是不能把学生导到那儿去。其实问题出在哪儿?出在了老师对启发式的误解,认为什么知识需要去启发。你认识天空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然后让学生说天空上有什么,不就完了吗?何必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4、教师的语言

课堂上,学生听得专心,是课堂“活”的标志之一。学生听得是否专心,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诱惑力。英国教育家吉尔伯特.海特认为,如果一个人善于运用语言,即使他是个二流的学者,也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否则,即使他很有才华和灵气,也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教师的语言,可能会成为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习的“兴奋剂”,也可能成为学生恹恹欲睡或呼呼大睡的“催眠曲”。教师的语言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兴奋剂”而不是“催眠曲”呢?应具备以下特点:

丰富性:尽量使学生有所收获或启迪; 简洁性:语言精炼,不讲废话;

条理性:逻辑性强,不颠三倒四,条目清晰,不混沌不清; 形象性:语言多变化,绘声绘色,吸引注意力;

趣味性:吉尔伯特?海特指出:“幽默有各种功能,最明显的功能是幽默能使学生富有生气和积极注意。” 要使语言有意趣,就必须注意语言的幽默感。此外,还要注意,课堂教学语言应当富有感情,注意跟学生进行情感沟通。(1)常开故事会

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用自己班学生作为故事的主角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例如:我在讲授《长城》一课时,我先给同学们讲授了有关长城的故事如:定城砖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学生听完了,开始对学习这篇课文充满了欲望。这也为上好这节课做好了准备。整节课气氛活跃,学习目标轻松完成。(2)善于打比方

老师在讲授新知识时,用打比方的办法可以把生涩的内容深入浅出的讲出来,化难为易。如学《退位减法》时,像“100-37=”这样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觉得难掌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饶有趣味地学,我是这样叙述的: 今天,数学王国里来了一家人,这家人十分有趣,你瞧:“0小个”是个穷光蛋,减7不够,向“十叔叔”借钱,“十叔叔”也是个穷光蛋,可是他非常乐于助人,于是向“百爷爷”借,“百爷爷”把仅有的1百元钱借给了“十叔叔”,“十叔叔”把它换成10个十,自己留了9个,拿出一个借给“0小个”,“0小个”欢天喜地,马上用借来的10减7……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懂了。(3)巧纠小错误

通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学生的错误有普遍性,错得地方都差不多,而且时常反复。怎么样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呢?我们可以用“夸大其辞”、“小题大做”的办法来纠正小错误。如在练习长度单位时,我出了一题:“妈妈的身高为1.65()”。一位学生抢答:“厘米!”这是同学们平常爱犯的错误。我故意瞪圆眼睛,“怒”道:“妈妈在你眼里竟如此渺小,我都为你的妈妈生气了!”那位马虎的同学脸唰得红了。那天做作业时,带错单位的现象几乎没有。(4)妙语化尴尬

在课堂上,常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尴尬事件,老师要善于用玩笑话来调节气氛,有时还能起到化尴尬为精彩,化意外为微笑的效果。记得读大学时,有一次,我们全系在阶梯教室听一位年老教授的学术讲座。当系主任引领他走向讲台时,可能因通道路滑,老教授不小心跌了一跤,顿时引起全场哄堂大笑,弄得系主任和老师都尴尬不堪。但是那位教授却若无其事,不慌不忙地爬起来,拍拍灰尘整理衣服,在一阵喧哗之后,接着便坦然说道:“人生就是这样,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了再爬起来。这样,你才会更坚强,更成熟。”顿时,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老教授这一段现身说法的开场白,比长大段说教要深刻得多,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深深地感动了大家,也发挥了他精辟的演讲精神,当然会博得台下学子的叫好。

再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魅力吧。

建国之初,周恩来总理召开记者招待会,当一个外国记者挑衅地问新中国有多少个厕所时,周总理答道:“2个。” 在记者惊异的目光中,总理继续说道:“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嘛!”顿时笑声四起,紧张的局面轻松下来。外国记者紧追不放,又问道:“新中国有多少钱? ”周总理笑着答道:“十八元八角八分。”该记者又一愣。接着,周总理补充道:“我们新中国现在发行了面值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人民币,加起来一共是十八元八角八分。”说完,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外国记者也知趣地停止了发问。

本来,外国记者实际是问全国实际男厕所数和女厕所数的总和,以及新中国的国民收入。前者是不可能回答得准确的,后者是国家秘密,当然不能随便透露出来。而周总理不愧是著名的外交家,巧换概念,四两拨千斤,化解了外国记者的刁难。

有一次,我们在听示范课时,那天天比较热,一位女教师穿得较薄,一走进教室一位调皮的学生就说:“老师你好性感 哟!”该老师灵机一动便说:“同学我不性感,我姓赵,以后你就叫我赵老师好了!”一下子就化解了尴尬的局面。(5)追求语言幽默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的助手幽默。教学幽默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多一份轻松,平添几分愉悦,同时也是联系师生感情的纽带,能使学生在笑声中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幽默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是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幽默可以用语言文字表达,也可以用图画、音乐和表演去表现。如在餐厅点了一杯啤酒,却赫然发现啤酒中有一只苍蝇;英国人会以绅士的态度吩咐待者:“换一杯啤酒来!”;法国人会将杯中物倾倒一空;西班牙人不去喝它,只是留下钞票,不声不响地离开餐厅;日本人令待者去叫餐厅经理来训斥一番:“你们就是这样做生意的吗?……”;沙特阿拉伯人则会把待者叫来,把啤酒递给他,然后说:“我请你喝……”;美国人则会向招待者说:“以后请将啤酒和苍蝇分别置放,由喜欢苍蝇的,客人自行将苍蝇放进啤酒里,你觉得怎么样?” 美国人的这种态度就叫幽默。

如:有一次,特级教师钱梦龙应邀到南通上示范课。快上课了,学生和观课的老师都静心地等待着,课堂气氛显得过于严肃、紧张。这时,钱老师从容地走上讲台,面带微笑,亲切地对学生说:“我出个谜语给你们猜猜,好不好!”学生们高兴地回答:“好" ”钱老师说:“虽然发了财,夜夜想成才。打一人名,你们认识的人。”课堂上静得出奇。一会儿,一位女学生举手,她站起来,信心十足地回答“:钱梦龙。”顿时,全场欢笑起来,课前的紧张气氛被扫除得一干二净。钱老师的幽默语言使严肃、拘谨的课堂气氛得到了调节。

又如:一位老师发现,已经打了上课铃,,但有位学生未到,(这天正好是学习《春》)就站在教室门口等了一会儿, 同学来了。老师用手摸着他的头暗示上位, 并对着大家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同学的脚步近了, 人齐起来, 书翻开来, 我的心情好起来……”同学们笑起来了, 气氛轻松, 迟到的同学也不感到紧张,不仅达到了教育学生的问题,巧妙的化用也起示范、为下面的学习做好情绪铺垫铺垫的。

再如,初二的语文课上,老师发现一个女同学在写一张纸条子,收来一看,原来是写给一位男同学的。看着上面稚气的话,老师忍不住笑了。这一笑激起了全班同学的好奇心。几个调皮的男生大声喊:“老师,念出来!”写条子的女孩低埋着头,满脸涨得通红。全班同学好奇地期待着,老师说;“你们真的想知道?”学生一致点头。“其实是两句再普通不过的话。”老师打开纸条大声念道:“听毛主席的话,做一个好学生!”班里轰的一片笑声!那位女同学大大地舒了一口气。课后,她塞给老师一张纸条,很快跑开了。条子上写道:“您是我见到过的最聪明的最美丽的老师,我向您保证,以后会认真学习。”老师如果如实的念出纸条上的话,甚至再加上几句来严厉刻薄的批评,显然会使这位同学十分难堪,同时她也一定会对老师非常记恨。这样,在以后的课上这位同学也不会听课,形成抵触心理,也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如: 《都是驴子惹的祸》

有一老农赶着毛驴进城,驴闯红灯,罚了10元。

老农怒喝驴子:“你以为你是军车啊!红灯也敢闯?”

没走几步,驴又碰翻一水果摊,赔了20元。

老农更气:“你以为你是工商城管么?想掀谁的摊儿就掀啊?”

老农牵驴回家,路过一片青草地,驴啃青草,又被罚了30元。

老农气极了,骂道:“你以为你是检查团下乡么?走到哪儿吃到哪儿?”

老农骂完牵驴去河边喝水,可驴子却发起倔脾气,扬颈不饮。

老农火了:“你以为你是大款啊,没小姐陪就不喝?”

驴子掉头就跑,岸边晒一张渔网,驴上而破之,渔翁索赔500元。

老农热泪盈眶道:“你以为这是中国电信么?上网要花这么多钱?”

驴子转身踢了老农一脚,老农忍痛骂道:“你以为你是网管么?想踢谁就踢谁?……

比如,在讲双关辞格时,如果只是一味解释概念,学生大概没有耐心听,这时如果能恰当地举例说明是最好的了。于是,老师就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逸闻:宋朝有一个书生,觉得自己比欧阳修强百倍。一天,他心血来潮,决定亲自去会会欧阳修。他一出门,就诗兴大发,随口赋诗一首:“门前一棵树,两支大丫杈。”吟到此处再也吟不下去,这时走过一个人来接着吟道:“春来苔是叶,冬至雪为花”。书生一看,甚为崇拜,决定与此人一道去拜访欧阳修,一同和欧阳修比个高下。于是两人同坐一条船,书生又吟到:“两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无奈吟到此处又吟不下去了,欧阳修接着吟道:“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就这样,欧阳修利用“修”和“羞”两个同音字,巧妙地教训了不学无术又喜欢卖弄的酸书生。这则逸闻既让学生懂得了“双关”的含义,又让学生体会到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妙处。

片断一:幽默就像“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次上课回答问题,总是女同学抢先,男生热情不高,于是我说:“谁说女子不如男,我班男生礼为先!”说的女生热情更高,说的男生面露愧色,也活跃起来了。课堂提问,当女生回答很棒时我用“气质美若兰,才华阜比仙”来赞美她,当男生回答精彩时,我用“试问才子何处寻?X年X班有XX”来激励他,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增强了自信。

片断二:幽默能淡化课堂的“矛盾”。在课堂上,出现个别走神儿的现象也属正常。当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时,我从不直接点名批评学生,而是用幽默的语言收回他“飞”了的心。如:看到教室外有声响,有的同学不由自主地向外看,我会“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温馨提示精彩课堂不相忘!”。发现有同学上课走神儿,我在做短暂的停顿后用目光与对方交流“我静静地看着你,傻傻地看着你,看着你悄悄回心转意”,或者用歌词“对面的女孩(男孩)看过来,看过来”,这样,化矛盾为神奇,让学生的心与我的教学靠拢。

5、激励评价

教师的评价语言要避免两种现象:第一,评价就是表扬。很多老师的评价语言单一,用“太好了”、“真了不起”评价学生,或者对同学们说:“你真聪明,大家一起表扬他。”于是同学们就一起拍着整齐的“啪啪,啪啪啪.”的掌声。通过观察,我们看到,这种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口头惯用语言在低年级学生还能够起一些作用,到了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因此而提高。第二,对学生的错误不做出准确的判断。为了激励学生,教师不敢轻易说学生错了。学生错误回答,教师只是含糊其辞地让学生坐了下来,没有通过让学生自主探讨或者教师指导的方式让学生知道答案。还有老师简单地说一句“好”,就让学生坐下来。回答到底正确与否,有些学生到下课时仍不清楚。我认为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有导向性。教师的评价应该在正确处激发潜力,在错误处激发信心,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例如:在教学“9加几”一课时,学生由于提前预习了,题做得非常正确,我们学校一位老师这样评价学生:“你回答的太棒了,老师知道你一定回家预习了,对吗?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给大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以后要继续坚持。”这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肯定。再例如:“这个小组长真不错,已经把小组的工分好了。”这是对合作学习的方法的介绍。用这些贴切的激励语言有针对性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还有的比如学生上课纪律不够好,如果你说:你看刘芳坐得多好啊,我喜欢她。马上其他同学就会坐好了。尤其在低年级,评价中树立榜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很大。

三、课堂中关爱学生

1、爱的平等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把精力放在成绩好的同学身上,特别是公开课,为了追求良好的效果,忽视了对后进生、调皮鬼、不举手学生的关心。其实,每个学生都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老师的关心和呵护是心灵中宝贵的阳光。不仅如此,后进生、调皮鬼更需要给予他们关爱。当他们被老师关爱后就会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

2、爱的巧妙

爱是无声的语言,尤其是课堂上,我们老师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学生有着敏锐的感觉力。只要我们在一些细节上给予修饰和强化,我们就能让这些巧妙的“爱”发挥它们的作用。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 第6篇

关键词:课堂;中心;环节;浅析;上好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240-02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占学校总活动的90%以上。教师上好每堂课,对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呢?这是每个教师都迫切解决的问题。笔者以自己近三十年的课堂教学经验得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十注意”。

一、要注意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需要各科教师对学生进行热爱集体、热爱人民、热爱祖国、尊重他人、文明交往、遵守纪律、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对学生进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进行道德和法制方面的教育,以逐步培养学生的阶级观点、群众观点、劳动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社会主义国家观点。要完成这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就需要各学科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自然地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授课过程中,使全体学生“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个个成人”。

二、要注意教师的课堂教学要由原来的应试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单一化,仅把目标确定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上,而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都是多元化,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及健全的人格,使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协调发展。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优化了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了掌握知识和智能发展的统一,实现了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统一。在信息传递上,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能够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优化教学手段,拓宽信息传递渠道,提高传递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作用,动手、动口、动脑、动眼,让学习尽可能通过各种信息系统收集多方面的知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要注意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真正实现一个转变

即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上来,实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要注意对学生的教法,还要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

四、要注意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生动充实

即是否紧扣教材要求,从偏难求深,转变为深入浅出,具体生动,适量充实有新信息、新知识、增强课程的时代气息,反映时代脉膊,增加课程的新鲜感和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

五、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新颖恰当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做到因文、因课制宜,根据不同的教材,选择和运用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的教法。这些教法有:问答法、练习法、比较法、讨论法、实验法、启发法、自学辅导、讲解法、观察法、操作法、诱导法、电教法、图片法、置疑法等,教师根据自己不同的科目,选择最佳教法来完成本课任务,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标。

六、要注意课的类型

课的类型是教师在授课中根据教学任务划分和课的种类,正确地选择和运用不同类型的课就可以使所上的许多课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从而使学生全面地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课的类型大致可分为四种,即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作为教师首先要掌握这几种课型的特点和上课的一般模式。1、新授课又称传授新知识课,它以传授新知识为主要任务,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集中在讲授新材料上,新课的大体结构是:组织教学、复习检查、传授知识、复习巩固、课堂反思小结、布置作业。2、复习课的大体结构是:组织教学、交待目标、复习指导、作业练习。3、讲评课的教学结构是:总结考查的优点,抓住共性问题重点点评。根据学科知识技能方面的漏缺,有目的地练习。(4)实验课的教学结构大致分为:课前准备,组织教学、预习指导、分组实验、布置作业等五个环节。

七、要注意教学手段

在课堂上,教师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即从实际出发,从需要出发,适当运用挂图、电视录音、录像、投影仪等,让学生脑、手、耳、眼各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当今时代已经是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光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一本教材的传统式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了,而多样式(包括电教)却具有内容生动、直观形象、趣味盎然、引人入胜的功效。

八、要注意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要具有直观性、纲要性和艺术美的特征。看板书,一要看是否字体美。板书的要求整齐美观,大小适宜,力求规范,二要看是否布局美。板书的布局美主要表现为均衡、醒目、主次分明、设计科学、讲究艺术、既不能太满,也不能太小,常见的布局形式有三种:即中心版、两分版和三分版。三看是否形式美。常见的板书形式主要有:提纲式、线索式、图示式、表格式和词语式。不论哪种形式,都要让学生看了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印象,切忌板书混乱,无规则性。

九、要注意课堂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工作的主要手段,也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个主要内容,教师课堂语言是否亲切准确、生动形象、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合格的课堂语言主要有“五性”,即通俗性,准确性、精练性、生动性、有效性。这“五性”,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用普通话讲课,发音要正确,用词要恰当,合乎语法规定,要删繁就简,不重复不啰索,音调要有感染力。但课堂语言要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不能无限地发挥。

十、要注意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课型、教学手段、课堂板书和课堂语言,更要重视教学效果,因为这是目的,这是全堂的落脚点。在教学中就要看自己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否达到,规定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A、B、C组的学生是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教学反映是否良好,学生是否能够熟练的再现所学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能力是否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怎样上好第一堂人体生理学课 第7篇

关键词:第一堂课,生理学,备课,兴趣

人体生理学是学生接触较早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 其概念、原理逻辑性强, 比较抽象, 它是以解剖学、组织学为基础, 同时又是病理学、药理学以及临床课的基础, 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门课程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和水平的高低。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 很多学生说他们喜欢某个教师, “盼”着上他的课, 也有很多学生不喜欢某个教师, “怕”或“烦”上这个教师的课, 听他的课就昏昏欲睡, 打不起精神。同样的学生, 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这值得我们深思。教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呢?俗话说, 万事开头难。第一堂课已经越来越受到教师与学生的重视[1,2,3,4]。下面通过我对生理学第一堂课的认识和同仁们共同探讨,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让我们的第一堂课的教学成为师生共同获得发展的良好开端。

1 精心备课, 脱稿授课

备好课才能讲好课。从思想上重视第一堂课, 并备好第一堂课。备课是教师取得教学工作主动权的重要一环, 同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的重要途径。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教师备课越充分, 教学效果相应就越好。笔者亲身走过了一个带讲稿上课到脱稿授课的历程, 深深体会到只有能脱稿才能胸有成竹, 游刃有余, 左右逢源进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对大纲教材内容了如指掌, 才能够抓住重点, 攻克难点有的放矢。备好课, 要做到“五备”:备大纲, 备教材, 备学生, 备教法, 备学法。除了上述要求外由于是第一次课还要备以下几点:

1.1 备形象

“第一印象”好比演员登台亮相, “第一炮”打响了, 可能博得满堂彩。在教学中也是如此, 教师端庄的教态, 流畅的语言, 黑板上工整的板书, 清晰的讲解都形成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它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及师生关系。因此, 教师在第一次与学生接触时, 就要注意形象塑造, 力求一开始就给学生形成一个美好的印象。

1.2 备教学设计

要对第一次课做充分的设计, 对于每一个环节谙熟于心, 一是熟悉每一个环节的先后顺序, 二是控制好每一环节的时间, 事先设计好“讲什么?”“怎么讲”这样整堂课下来才会显得有条理, 也能给学生留下个善于驾驭课堂的好印象,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2 充满激情上好第一节课。

第一堂课上得好, 会使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首因效应, 在课程的理解、运用、兴趣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同时, 对教师来说第一堂课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影响重大, 为课程教学展开奠定基础。

2.1 组织教学

常言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确实如此, 每当上课, 老师走上讲台, 一声“同学们好!”紧接着是响亮的“老师好”, 与此同时老师用亲切的慈爱的信任的鼓励的目光环视一周然后说:“请坐。”这样老师的目光就像一股暖流注如学生的心田。有的老师和学生都认为“起立与否无所谓”。但是我不这样认为, 而且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它很有用。上课起立可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尊敬, 是欢迎老师来上这节课的一种方式, 体现了学生的文明素养, 也增进了师生的感情, 也表达了学生对老师最起码的尊重, 同时也提醒学生上课时间到了, 其它与课堂无关的事情都应该停止, 他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2.2 做一简短的自我介绍

第一堂课, 学生还不熟悉老师, 对老师还有很多的神秘感, 上来就讲课, 学生也会因为学生对老师感兴趣的程度大于对教学内容的程度, 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要介绍自己的姓名、求学经历、工作经历和专业技能水平。要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一个博学的人, 有水平的人, 从而从心里喜爱和敬佩老师。

2.3 介绍本门课程研究的内容与任务。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们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让学生打开目录利用几分钟时间把整本书的脉络梳理一下, 在头脑中建立一棵大树的模型, 每一章都好比是一枝粗大的树干, 而每一节内容又好比是树枝, 每一节里的内容就是那片片树叶。对这门课有了初步了解后就不会想盲人摸象, 学哪部分认识哪部分。这有助于建立整门课的知识网络, 强化知识间的联系。

2.4 介绍学科学习方法, 提出本门课的要求

学生刚接触到这门课程, 完全不懂得如何去学好, 也不清楚自己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别人的教训, 把自己的一些窍门传授给学生, 叫学生知道下一步怎么学, 怎么做, 怎么配合老师的工作, 达到学以至用来吸引人, 以真挚来感染人。说出自己的教学计划, 自己的授课习惯, 讲课特点, 提出对本门课的要求, 让学生在今后能按你的要求学习, 遵守纪律, 按时交作业等。可以为以后上课节省一些组织教学的时间。并且对学生应该达到的程度做出明确的说明, 以便同学们更好的接受和适应老师。以利于对该门课程内容的把握。

2.5 树立学生自信心

第一堂课要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期望。任何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 也想在第一节课给老师一个好印象, 他们也会积极发言提问来表现他们自己。因此, 在上第一堂课时, 学生哪怕是取得一点点成绩或进步, 你都应该真诚地赞美他们, 鼓励他们。要让学生有成功感,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你的课。现在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都很大, 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如何脱颖而出呢?这时, 可以给他们讲授护理行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讲一些我校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事迹, 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护士未来是更是不可或缺的, 从而使学生对护士职业有所重视, 并有学好它的欲望。

2.6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事情, 会有无限的热情和巨大的干劲, 会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去做它。 (1) 阐述本学科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生理学学习的兴趣。陶行知曾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 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 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在第一堂课上, 教师应向大学生介绍该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与作用。来突出生理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个人修养提高方面的重要性, 在考学执业资格考试晋级考试中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学好生理学的冲动,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做, 虽然有王婆卖瓜, 自卖自夸的嫌疑, 但是对于引导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鼓舞学生的士气都是很有必要的。 (2) 联系临床, 激发学习兴趣。例在讲授“刺激与反应”时, 教师可以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为什么护士打针时有的会觉得很痛, 而有的不觉得痛呢?”, 通过以设疑的方式使同学们在脑海中带着疑惑、带着强烈的探究心理进入了课堂学习过程。随后讲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刺激与反应”, 学生兴致盎然, 然后引入临床诊疗技术中的“无痛注射”的“两快一慢”的概念。使基础结合临床, 教学活动生动有趣。 (3) 运用启发式教学, 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应先让学生自己思考, 对于久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可以去启发他。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对启发式教学有过这样的论述:“不愤不启, 不悱不启。”如讲述条件反射时, 可以设问, 如何解释望梅止渴?为什么到了午餐时间, 闻到食物的气味就会引起唾液的分泌?根据课程内容的发展, 寻找“设疑”, 制造悬念, 穿插提问, 诱导其想象, 把讲解与学生思考有机的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 作为教师, 除了要有知识有能力有方法外同时应懂得第一堂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和意义, 重视备好第一堂课, 饱含激情的上好第一堂课。教师的第一堂课, 应该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把第一堂课上得精彩, 上得有意义, 让学生产生兴趣, 使学生难以忘怀, , 就意味着你的第一堂课成功了。第一堂课头开得好, 这门课程就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从心里自发地想学好这门课程。对教师来说, 后面的教学工作在开展时相对就容易得多。

参考文献

[1]朱大年.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项昭保, 伍晓玲.浅谈大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第一堂课的重要性[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教育, 2006 (3) :22.

怎样上好一堂化学课 第8篇

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同样, 上好一门学科的第一堂课, 不仅能满足初一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的好奇心和新异感, 而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而使学生在整个学期、学年甚至整个中学阶段, 对这么功课都有极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有了兴趣, 学生就会爱学、乐学, 积极主动地学,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更加全面有效地落实新课标的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第一印象对人们认识事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开始上一门新的学科时, 首先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我就从每个学生都听说过的“百家姓”说起, 以此来引发学生对这么课的兴趣, 并结合历史课的内容特点, 向学生介绍学习必要的历史知识对一个人健康成长的作用。

一、介绍自己, 拉近师生距离

由于是第一堂课, 以前双方都未曾谋面, 所以有必要首先介绍自己的情况。而这也是整堂课的关键开局。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自我介绍:“大家好, 我是你们这一学年的《历史与社会》的老师, 我的姓是被尊称为圣贤之姓——孔姓。我想,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姓孔的最有名的人是谁? (学生回答:孔子) 大家以前在小说的《常识》课中学到过一些历史知识, 但我们今天开始上的《历史与社会》课, 是专门的一门介绍历史与社会知识的学科。那么, 什么是历史呢?我想, 就从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每个人都有的姓氏开始说起。”接下来, 介绍自己的孔姓的来由。

比如:为什么孔姓被尊称为是圣贤之姓, 自己是孔子的第七十七代后裔, 按照辈分, 应该是“德”字辈。以前取名字都得按照辈分来取, 即名字的前一个字必须是所在辈分的这个字, 比如“孔繁森、孔祥熙、孔令辉、孔德伟”什么的, 但是现在辈分观念逐渐淡忘, 所以基本上取名都不遵守这个规矩了。由于孔子、姓氏来源学生基本上都听说过, 所以这样的介绍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能够马上活跃气氛并消除彼此的距离和陌生感。自我介绍告一段落后, 可以请学生来讲讲自己姓氏的来源, 教师也可以挑班级上比较普遍的或者比较少见的姓氏作一简单的介绍, 并让学生来介绍跟自己同姓的历史名人。

二、从姓氏说到历史内涵

在介绍自己和部分学生的姓氏来源之后, 老师开始讲述姓氏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而姓氏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个人特征, 是一个家族的印记。同时, 姓氏不只是私人的事, 亦不只是家族的事;姓氏是一种文化, 它关系我们的历史与血脉, 它与社会学、历史和传统有密切的联系。从它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来看, 它是构成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当然, 学习历史, 不仅仅是了解我们姓氏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这一方面内容。通过我们的这门学科, 我们在初中阶段要学习中国和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一系列内容。里面有大家所熟悉的人物 (如孔子、秦始皇、恺撒大帝等) 、事件 (如四大文明古国、罗马帝国的兴亡、中国的王朝更替等) 、战争 (如十字军东征、拿破仑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等) 。历史学科的内容非常丰富, 并且涉及到哲学、宗教、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内容。客观地讲, 历史是知识的宝库,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通过这些内容的交流, 可以有效地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调动出来, 使学生意识到历史课并不陌生, 并不难学。

当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思维以后, 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三个问题:什么是历史?学习历史有什么作用?特别是第二个问题涉及到本堂课的主旨:历史教你怎么做人。第一个问题学生能够回答出: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一切事情。老师肯定表扬的同时, 进一步解释:在现阶段, 大家还要知道对历史的研究也是历史。第二个问题涉及面比较广, 学生回答有各种答案。这时, 老师可以直接抛出观点:有人说, 历史是教你怎样做人的, 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这时, 学生往往会大声疾呼:老师, 这是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于是, 老师可以分析为什么说历史是教你怎样做人的原因:历史与社会课和思想品德课, 有相互联系, 有共同目标。历史课是通过学习历史上鲜活的人物 (成长历程、英雄事迹、爱国情操) 、重大的历史事件 (起因、过程、影响) 、伟大的历史帝国 (兴衰成败、经验教训) 等, 从各个角度来教导一个人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来培养我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例如, 我们详细地学习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目的是让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有实质的内容, 而不是在喊一些空泛的口号;学习历史上杰出人物的生平, 是要让自己在成长过程当中少犯错误, 少走弯路;学习历史上民族英雄, 是要让自己从内心培养崇高的爱国精神等。另外, 我们可以具体来看这么一个实例:大家可能听说过俄国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的改革, 但是教科书上基本上没有涉及到这么一条改革内容:彼得大帝在改革法令中规定, 臣民在吃饭的时候, 除了喝汤, 不得发出声响。也就是吃饭得双唇闭上咀嚼。这条内容看似简单、无用, 但是我认为这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条重要措施。我们现在基本上没有人注意这种现象, 而且今天我们还有人认为吃东西咀嚼地越是响亮, 吃起来越是觉得香。大家如果不相信, 可以在平时去食堂吃饭的时候注意一下, 看看是不是普遍存在这种现象, 看看有几个人闭着嘴唇吃饭。大声吃饭, 其实这是一种对其他人很不礼貌的做法。大家在上了这堂课以后, 就应该“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通过举例, 让大家能够在以前的知识结构上, 对历史课重新认识, 认识到历史课并不是增加记忆、增加负担的一门课, 而是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一门学科。那么, 这堂课的目的就已经达到八九不离十了。

三、结语

总之, 这样一堂课下来, 我感觉学生除了很快能够跟老师相识, 进入课堂角色以外, 对历史课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就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摘要:《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 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理想的历史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 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 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 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何上好一堂化学课 第9篇

关键词:化学课;课堂效率;知欲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042-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想提高化学教学工作的质量,我们必须以实验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化学教学事半功倍。上好实验课,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上好化学实验课,对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帮助。那么如何上好一堂化学课呢?

一、明确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目标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方向标、导航仪,它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我们只有制订出明确、具体、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后,才能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优化课堂结构,更好地调控教学。

二、创设课堂情境,引发求知欲望

浓厚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所在,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源泉,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便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所以,我们就应该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不再认为化学学习是机械的、枯燥的“第二外语”而是充满了新鲜和好奇。通过情境设计使学生兴趣盎然,眼前一亮、精神一振,例如在一节化学课上,我们通过多媒体播放奥运会开幕式上五彩缤纷的焰火,播放四大发明的图片及讲解,播放工业炼铁的影片片段,这样的情境设置已经在极大程度上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例如,在讲到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时,播放了错误操作所引起后果的动画,加深了学生对该实验正确操作的认识。这些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感悟和亲身体验,逐步转化为内心深处的求知欲,会逐渐激发出学习兴趣,会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这样良性循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会大大加强。

1、巧妙地运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实验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理化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化学课中的实验教学尤为重要,生动、直观、有趣的实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例如“空杯生牛奶”“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都能够紧扣学生心弦,比单纯的讲解知识、平铺直叙更能使学生耳目一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实验教学能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化学课中,许多知识的获得都是要通过实验来说明并进行分析的,而且,通过实验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验课的进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权威人士”的事物提出怀疑;勇于向旧的传统和权威挑战。做到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学生亲手做实验,学生自行解决疑惑,自己评估实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动手过程中体会知识的获取过程,提高自身素质。例如,在学习铁生锈时,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影响铁生锈的因素,(1)可能与氧有关;(2)可能与水有关;(3)可能与氧和水都有关。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若与氧有关,则铁在干燥的空气中能生锈,若与水有关,则铁在水中更能生锈,若与氧和水都有关,则应该与水还有氧都接触才会生锈,于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设计了三个实验:①置铁钉于干燥空气中;②置于沸水中;③铁钉一半在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一周后再观察汇报。在这整个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通过真实的实验现象接受并牢记了铁生锈的条件,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注重归纳和小结,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评价,让学生谈谈实验过程中的体会,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这样,学生对本次实验的理解和掌握能更上一个台阶,对以后的实验有引导性的作用。化学课程的实验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习惯的态度,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对于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较为重视,但对于学生书写的实验报告往往要求较低,甚至不做要求。又因为传统的实验报告主要是要求学生对所做的化学实验进行总结,强调报告的完整性,并不鼓励学生对实验中预料以外的现象进行探究,导致实验报告书写一直流于形式。学生往往敷衍了事,对记录实验现象不重视,不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不思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照抄教材或互相抄袭现象严重。这样书写实验报告,学生仅仅提高了总结能力,而思维始终处于机械被动的地位。创造能力被束缚,难有新的想法和见解。因此,实验完成后,一定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教学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还需我们不断地去摸索。总之,强化实验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上一篇:通用胜任特征下一篇:慈善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