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改革范文

2024-06-11

十大改革范文(精选11篇)

十大改革 第1篇

一、德育改革的目标———努力实现中国教育的全部转型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受教育者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生活能力。当代中国德育的终极目标, 是与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社会公民的培育。

二、德育内容的变革———积极回应后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诉求

德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了解、尊重当代青少年精神性需求的特点和当代价值观形态的变革。据此考虑德育课程内容的建构、活动安排, 德育才有可能具有内容上的真正生命力、吸引力。众多的当代伦理与政治话题都是青少年热切期待与我们真诚交流的领域。

三、课程改革的深化———“三课并举”与“用足政策”

有效的德育需要实现直接德育、间接德育、隐性课程的“三课并举”。依据学校德育资源的实际, 认真开发针对本校学生实际的有的放矢的校本课程, 也要注意为学生提供国家规定的选修课程模块。

四、德育教学与活动的改革———确立德育活动的第三标准

实现全部德育活动的审美化———“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如果可以经过审美化改造, 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 那么与这幅画、这首歌相遇的人就会在“欣赏中”自由地接纳这幅画、这首歌所表达的价值内涵。这就是十多年来檀传宝一直在坚持探索的以德育美学观为基础的“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基本构想。

五、德育制度的落实———建设和谐、阳光的校园生活

制度德育应成为隐性德育形态的重中之重。因为制度德育的诉求, 实质上是要求教育者安排好学校生活的制度环境, 落实“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现代教育理念, 让孩子们在合乎德行的日常生活中实现品格学习的“做中学”。

六、德育素养的提高———确立教师德育专业化目标

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对现代德育理念及与之相对应的德育技能有系统的、专业的掌握, 对世界各国教育家的成功经验有足够了解, 专业化的德育方略一定会促进中国德育品质的大幅度提升。

七、德育对象的理解———反对年龄歧视的发展预设

德育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是:理解、接纳、欣赏新一代儿童的时代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的人格成长。

八、家校关系的再认识———重建真实、平等的教育合作

建立起“家—校”之间健康、真诚的关系, 实现“家—校“德育资源的共享, 应该成为学校德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就家长而言, 除了主动关心儿童的人格成长, 配合、协助学校的德育工作外, 最重要的是家长应努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德育观。

九、媒体建设的重点———媒体环境建设与媒介素养教育

成人世界特别是教育者要从心理上破除退缩、保守的心态。除了改进传统的儿童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外, 主要的精力应放到健康媒体环境的建设和媒介素养教育上来。

十、时代环境的回应———积极回应价值多元时代的现实与趋势

改革的十大挑战美文摘抄 第2篇

.我们没有做这些事情!发动变革的实验团体成员,必须能够充分掌握他们的工作表,才能在工作上投入足够的。

.我们没有得到协助!实验团队的成员须要足够的支持、教导与资源,才能够有效率的学习与进行他们的工作。

.这些工作与我们不相干需要有人说明为何需要改革,能够将所发展的新技能与企业真正的工作相连结。

.他们的言行不一!所有改革的关键考验,就是信俸的与实际行为两者间的关连。

维持改革动力的挑战

.这些事情是。。。因担心自己的弱点与不足而来的个人害怕与焦虑,会使得实验团队的成员质疑改格。

.这些事情行不通!改革会面林评量的问题,也就是初期成果未能答到预期,或是传统的评量标准不适用于实验团队的工作。

.他们像是一群异教徒!实验团队会被视为高傲自大,备受折磨,而将公司分为「者」和「不信者」两派。

全体系重新设计与重新思考的挑战

.他们。。。决不会让我们做这样的事情!实验团队想要有更大的自主权,但是「既有权位者」又不想放松控制。

.我们不断在从头开始。每个团队都会发现自己必须从头开始,而不是建立在既有的成果之上。

民生改革十大看点解读 第3篇

一、人口计生政策重大调整:启动“单独两孩”

【百姓视角】 媒体工作者小王看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向妻子“报喜”:“我们可以生二胎了!”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受访者大都支持这一政策调整。

【《决定》看点】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解读】 “这是中国人口和生育政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所作出的重大调整。”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说,“完善生育政策既要考虑维持低生育水平,又要考虑民众意愿,还有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启动‘单独两孩’是应对人口红利下降、劳动力短缺等问题的积极措施。”

二、户改瞄准破除城乡壁垒,大小城市门槛“高低有别”

【百姓视角】 北京朝阳区的“群租客”小黎回老家就业的想法更坚定了一些:“大城市很难落户,小城市可能机会更多!”北京市常住人口中,每3个人里就有1个是外来人口。

【《决定》看点】 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解读】 “不放开不合理,全部放开不现实,户籍政策大门要开,但又要防止一下挤破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说,“‘松紧有别’的落户制度既能满足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增强产业发展、增加活力的需求,也有利于缓解大城市人满为患的现状。”

三、探索统考减少科目,高考打破“一考定终身”

【百姓视角】 北京101中学高一学生小杨平时成绩不是很稳定,一向担心高考发挥失利的他,对《决定》意见很期待:“机会越多,负担越小,希望越大!”

【《决定》看点】 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解读】 “决定内容一针扎到现行考试体制的弊端,是打破‘分数决定命运’现状的需要,也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需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储朝晖说,“改革将高考从‘指挥棒’变成‘服务器’,从现行以行政为主导的计划招生转变为以专业为基础的自主招生,学校和学生选择权都会扩大。”

四、推进资源价改,民生必需品加大“人文关怀”

【百姓视角】 西安市民张女士家去年天然气开销为900多元,她担心资源价改后花销再加大。

【《决定》看点】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

【解读】 “重点领域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既保障稳定供给,又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所原所长周大地说,“水、电、油、气等也属于民生必需品,加大对困难群众补贴,制订科学、公平、人性化的改革方案是本轮资源价格的应有之举。”

五、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农房农地能抵押能担保

【百姓视角】 安徽淮南市凤台县农民殷孝英近日很高兴,因为有政府部门的人来对她的农房进行测绘及估价,告诉她这个房子在银行能值几十万元。老人家说把房子卖了就去城里和孩子们相聚。

【《决定》看点】 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

【解读】 “决定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平等发展权问题、市场经济核心的产权问题,使我国城乡统筹进入一个新时期。”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说,“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显示了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方向。”

六、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租、卖哪个更划算?

【百姓视角】 家住北京宣武门的孙女士有三套房子,其中两套是10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看到加快房地产税立法的消息,她心里打起算盘:“是租出去合适,还是卖了少交点税金划算?”

【《决定》看点】 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

【解读】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说:“全会的提法意味着对整体房地产税收体系的调整。对于房地产税的立法和改革可能涉及一揽子的增减调节,而不仅仅是房产税一项。”

七、社保改革新探索:渐进式延迟退休

【百姓视角】 临近花甲的老干部意气风发:“还想多干几年!”50多岁的普通职工却“不想再干了!”多个网络调查显示,“一线工人盼退与领导干部盼延”的意见争议比较突出。

【《决定》看点】 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说:“‘渐进式’既符合国际惯例,又符合中国国情;既是应对老龄化的措施,又能缓解养老金压力。以前提‘研究’,这次明确为‘研究制定’,体现了改革的决心,意味着延迟退休进入到实质操作层面。”

八、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契约服务关系”是亮点

【百姓视角】 69岁的北京居民老王家门口就有一个社区医院,但每次不管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如果这种‘契约’关系能像家庭医生一样,再多些人文关怀,那就不用再去挤大医院了。”

【《决定》看点】 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解读】 “这次改革特别关注加强基层医疗力量,切中了医疗资源‘头重脚轻’的结构弊病。”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曾益新说,“契约制度一旦建立,医生便要负责相关家庭的病史、健康教育、慢性病预防、大病早期发现等事务。像家庭医生一样的保健、诊疗在未来是可期的。”

九、营造创业环境,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百姓视角】 北京语言大学应届毕业生小张和几位同学想开办一家翻译公司,但十几万元的启动资金却难住了他们:“希望创业基金能帮忙渡过难关,圆大家的创业梦。”

【《决定》看点】 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

【解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说,《决定》强调了政府责任,着力破除“拼爹”等就业不公平制度障碍,更大范围地促进社会向上流动。高校毕业生是创业的生力军,整合高校就业创业基金将会形成一个统一的帮扶体系,有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十、废除劳教制度,司法保障重大进步

【百姓视角】 “假设:一个犯人,犯罪轻微、证据不足,可能因一纸行政命令就劳教一年。而如果证据充分,他可能只需要判半年,这本身就不公平。”一位法律专家说。现在,这种不公平可以破除了。

【《决定》看点】 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

大学图书馆管理的十大改革探索 第4篇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十大改革

一、转变管理观念与树立新形象

在新时代背景下, 图书馆管理必须重视以人为本。就目前我国大学图书馆而言, 服务态度较差, 主动性有待提高, 必须注重以“读者”为本。对于职工管理而言, 需提升服务水平、服务质量, 提高职工主观能动性, 加强人事分配机制改革, 以切实解决职工的管理问题。同时, 注重能本管理, 利用有效方法, 最大化“人”能力, 助推组织发展、组织创新, 创新图书馆管理新思路。图书馆服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但由于图书馆的特殊性, 可理解为以读者为本, 就是以读者需求为最大的实际出发点, 以使图书馆的价值最大化。

二、提高服务职能与改善内部结构

按照图书馆工作需求, 大多数图书馆对业务结构进行及时调整, 精简人员、结构, 以便于业务开展。通过采编与藏阅合一的方式, 科学整合业务部门。同时, 按照图书馆的发展需求、服务特色, 建立新业务部门, 提高图书馆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另外, 由于大学图书馆后勤负担、行政瘫痪等, 严重影响图书馆长远发展。因此, 精简后勤、行政人员, 有效促进图书馆人事管理改革。

三、改革人事分配与构建激励机制

对于图书馆管理, 对人事分配机制进行改革, 由传统职称管理向岗位管理过渡。例如, 部主任实行应聘上岗。同时, 可减少全工数量, 增加临时工。

四、建立规章制度与改革新办法

对于图书馆而言, 规章制度是管理基础。产生新管理理念之后, 伴随着新管理办法, 执行管理办法, 需建立规章制度。在时代背景下, 传统规章制度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因此, 规章制度修订, 是图书馆改革的必然趋势。近十年间, 图书馆工作方法、内容发生较大改变, 许多图书馆改变传统管理方法, 建立全开架的借阅制度, 提倡藏阅一体, 建立开放样本库。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方面, 合理利用网络化建设平台, 打造图书馆信息资源中心, 按照读者意愿与评判建议, 有效调整信息服务方法, 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五、大学图书馆的数据库建立

由于数字资源的保存期较长, 必须结合存储对象能力、可信度、可用性、资源维护等因素, 保护数字资源的生存能力, 具有可理解能力、可呈现能力。传统图书馆建设, 主要以纸质资源为主, 未受损失页面可继续翻阅。而数字资源存储介质遭受破坏之后, 几乎全部信息资源就会丢失。所以, 在图书馆信息建设中, 必须整理、保存数字信息资源, 加强数据库建设。强化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数字化馆藏的部分纸质载体, 通过电子期刊与电子图书的形式, 生成互联网信息、数字化作品, 强化网络信息资源研究, 以信息资源建设为中心, 开发特色数据库, 参与信息网络建设, 树立公众形象, 确定自身方位。

六、选择管理新模式

在图书馆采购环节, 书目预订是主要渠道, 然而无法全面、真实反映市场。市场中的图书广告和图书实际具有较大差距。同时, 随着图书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销售渠道也日益增多, 传统预订优势明显降低。处于该种状况下, 图书馆必须运用科学方法, 引进科学管理模式、先进管理设备, 以提高服务效率、服务质量, 更好为读者服务。

七、创新性人才引进

对于大学图书馆工作, 由于工资、待遇、福利等方面较低, 综合素质人才较少, 具备现代管理能力的人才较少, 技术性人才较少, 使得图书馆建设难以实现创新。因此, 身处信息化社会, 大学图书馆管理, 必须引进技术性、专业性人才, 为图书馆资源设奠定人才基础。同时, 加强人才引进制度, 注重加强队伍素质培养。例如, 对于馆长选拨, 必须严格任职条件。根据近几年馆长任职条件, 普遍学历偏低。因此, 应选拨专科出身的高学历人才, 或专家教授任职馆长。

八、健全法律法规

对于我国大学图书馆建设, 由于信息资源制度与法律保障缺乏, 极大阻碍了信息共享建设步伐。随着数字技术日益更新, 尤其是复制成本明显下降, 使得著作权人的利益受到威胁, 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版权风险增大。因此, 我们必须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保障版权人的权益。

九、大学图书馆数建筑建设

对于传统大学图书馆建设而言, 传统建筑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 存在诸多服务缺陷。近些年来, 随着国家重视图书馆建设, 如分离图书馆阅览室、书库等, 由于层高与空间不一致, 影响了机构调整、藏阅一体化。在改革过程中, 必须调整建筑格局, 转变传统藏阅复杂局面, 通过建筑建设, 提高读者阅读和馆藏便利性。

十、科学模式管理图书馆

目前, 各个大学图书馆独立性较强, 主要为本校教职工、学生服务, 而大学文献、设备、技术、人力等资源丰富, 不能服务社会各校。由于这种现状, 增加了图书馆引资难度, 造成资源浪费, 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 可实行联合办馆模式, 动态态观察国内外的新技术、新方法, 把握好时机, 为企业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景预测与技术项目。为企业提供深层次论证成果, 促使其工艺、技术革新, 强化市场竞争力, 协助企业寻找合作与投资伙伴。向企业提供可行性的论证资源, 扩展范围至地区、城市发展规划, 促使产业结构调整。

同时, 强化传统馆藏建设, 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图书馆建设主要以纸质文献为主, 现代信息服务发展必须按照实际市场需求, 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提升资源馆藏完备度, 实现资源共享与联合, 通过信息获取、网络信息传递、馆际互借等等形式, 有效扩大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大学图书馆管理改革, 是为适应时代发展, 更好为读者服务。图书馆管理是大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新时代背景下, 大学图书馆要想长远、稳健发展, 必须推动管理改革。笔者主要探索了十大改革措施, 旨在提升大学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柯平.大学图书馆管理的十大改革探索[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1, 19 (5) :8-12.

[2]王织春.我国图书馆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 (1) :145-147.

十大改革 第5篇

惠风和畅,冬暖宜人。2013年11月1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异彩纷呈,亮点叠出,回应了人民群众的众多期盼,民生礼包,实惠厚重,频频奉送,将让老百姓得到较大实惠。以笔者观察,纵观《决定》主要有十大厚重民生礼包:

其一:户籍松绑。《决定》提出:“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这一 “松紧有别”的落户制度,既能满足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增强产业发展、增加活力的需求,也有利于缓解大城市人满为患的现状。

其二:二胎解禁。《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国家卫计委发言人毛群安说,启动“单独二胎”是应对人口红利下降、劳动力短缺等问题的积极措施。

第三:扶持创业。《决定》提出:“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决定强调了政府责任,着力破除“拼爹”等就业不公平制度障碍,更大范围地促进社会向上流动。

第四:红利共享。《决定》提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二0二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的比例,让改革红利惠及全体人民,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第五:提高劳酬。《决定》: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一个时期以来,我国贫富差距拉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本所得挤占劳动所得。要让百姓劳有所得、干有所值,必须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

第六:废止劳教。《决定》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有专家指出,废除劳教制度是对民意的回应,是我国司法保障制度的重大进步,是对人权和司法的尊重。接下来教育矫正立法将是改革的关键。

第七:城乡一体。《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决定》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平等发展权问题、市场经济核心的产权问题,使城乡统筹进入一个新时期。

第八:房地产税立法。《决定》提出:“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加快资源税改革,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 “动人春色不须多”,此次三种全会对房地产说得不多,但分量似乎不小,加快房地产税立法,有利于消除房地产泡沫,降低房产“空置率”。

第九: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决定》提出:“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对于“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企业和企业职工盼望已久,现在各种社会保险费征收额过高,“五险”相加,达职工工资的四成以上,使企业和职工难以承受。

第十:发布权力清单。《决定》提出:“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这一新政,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抑制权力腐败。

综观《决定》民生新政,回应了诸多民意期待,让百姓对未来充满憧憬。大家有理由相信,有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百姓的日子明天一定会更好。

2004年发展和改革十大新闻 第6篇

二、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直接有力支农政策,保护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超过6%,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三、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工作的一系列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加强协作,及时调节,促进衔接,缓解煤电油运瓶颈制约等突出矛盾。

四、投资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国务院发布《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相关措施陆续出台。

五、我国进出口贸易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全年将达到11400亿美元左右),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外贸进出口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的重要力量。

六、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取得积极成效。

七、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00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的目标之内。

八、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结构调整取得进展,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得到抑制,投资增幅明显回落,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超过1万亿元。

九、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提上重要日程。我国第一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布。

十大改革 第7篇

韩定海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秉承“科学管理、团结实干、文明和谐、创新争先”的企业精神, 刻苦钻研核心技术, 用科技助推陕西绿色低碳交通建设发展, 紧紧围绕陕西高速公路大发展的新目标, 倾注心血, 带领公司上下, 团结一心, 拼搏奋进, 为陕西交通事业创造新辉煌的中国经济贡献企业家。

梁彦鸿陕西华电榆横煤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

凭借远见卓识, 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加快科技进步, 注重技术创新, 不断地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力推动世界首套万吨级甲醇制芳烃工业试验项目建设, 为促进榆林煤化工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行业领军人物。

李建国陕西华兴源企业集团总裁

秉承“贡献城市发展, 创造幸福安居”的理念, 坚持不懈地探索企业的创新发展,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努力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 以全球化的视野探索、创新企业战略目标, 培育新型企业利润增长点, 将企业缔造成为具有社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化、多元化、国际化企业集团的时代精英人物。

张少斌延安圆方集团公司董事长

紧紧抓住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 积极把握产业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趋势, 进一步创新商业模式, 完善市场营销网络, 不断推进企业的改革,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打造了具有强韧战斗力的优秀团队, 增强了企业发展生机和活力的全国商业优秀企业家。

张欢龙陕西义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走合作共赢之路, 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创新发展企业, 以品质服务客户, 以责任回馈社会, 带领团队齐心携力, 精心塑造和维护企业品牌, 使企业走上了多元化经营、集团化发展道路的智慧陕商。

赵玉科陕西玉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以慈善之举践行社会责任。白手起家, 凭着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 开发建设了一批批质量过硬的精品工程, 带领公司发展成为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 兼营工业与民用建筑装饰装潢、道路桥梁和市政建设、商贸物流、科技新产品开发于一体, 资产总额达28.5亿元的功勋企业家。

张学斌陕西大运石化物资 (集团) 有限公司董事长

以奉献清洁能源、助力生态文明为使命, 用敬业、务实、创新、高效的企业精神打造百年大运品牌, 公司已发展成为陕西民营石化行业的龙头企业、全国民营LNG新能源行业的领军企业, 开创了央企与民企合作共赢的先例, 在三秦大地上不断刷新纪录, 赢得广泛赞誉的功勋陕商。

李鹏陕西锦鹏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大胆改革, 勇于创新,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以顽强拼搏、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 坚守中国军人的做人做事德行, 积极回馈和反哺社会, 为生态未央、宜居未央、文明未央做出突出贡献的西安市青年突击手。

张永红渭南市明泽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勇于改革创新, 拓宽经营领域, 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努力实施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创建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 保持了企业竞争优势;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充分发挥城市建设生力军作用, 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共产党员。

刘智陕西智鑫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2008年创业, 以“白手起家、奋发图强、自强不息、勇攀高峰”为创业路上的精神主线, 始终坚持“诚信、公平”的原则, 以客户需求为先, 做到企业、客户、员工共赢, 先后创办了健伟物资、普罗商贸、凯宴酒店、智鑫地产等多家企业的商界才子。 (排名不分先后)

首届陕西经济十大创新人物

杨永辉陕西省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

积极探索股权多元化的产权改革新模式, 创建国企产权制度改革新模式, 尤其是打造混合所有制经济新平台, 让研究所成为企业孵化器, 摸索出一条科研院所转制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使研究所的固定资产和产值分别增加了10倍, 使企业发展始终走在市场最前沿的创新改革家。

张世衡陕西东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积极参与社会的改革开放实践, 不断提高自身思想认识水平, 总结实践经验, 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 构建了切实可行的企业发展战略, 引领企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汉中商界翘楚。

王延安西安智德通品牌推广营销有限公司董事长

以“助力百亿西凤梦、弘扬陕酒文化、繁荣陕西经济”为企业发展目标, 源源不断地创新, 西凤15年、6年、时尚六年西凤酒系列相继问世, 销量年年雄踞陕西白酒之首, 以一位实干家的勇气与魄力创造了陕西乃至全国白酒界神话的责任陕商。

贾宏雄陕西德荣投资集团董事长

始终坚持“让中国老年人健康生活过百岁”的神圣使命,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助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大力践行“帮天下儿女尽孝、替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的宗旨, 已累计支持公益慈善事业达2000万元, 将公司做成中国老年幸福家园的公益楷模。

李北海搜装网创始人、陕西龙尊集团董事长

在网络时代借助电商腾飞羽翼, 通过大数据应用, 为需要装修的人群提供超大数量的家装知识及数万种家装建材价格信息, 为线下商家提供线上低价营销服务, 带来销售额的成倍攀升。短短几年缔造了线上线下密接无缝的电商王国, 使搜装网一跃成为国内装修、建材和家居第一平台的时代骄子。

胡佩跃西安碑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西安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管理才能, 通过四次技术革新, 不断提升企业生产技术现代化水平, 把一个手工作坊式的小加工厂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国内先进生产水平、实现生产全自动化的大中型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 具备年产8-10亿的生产能力, 成为西北最大的丸剂生产基地的医药创新人物。

田俊辉西安固本科技实业 (晟森房地产) 有限公司董事长

以发展高新技术民营科技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为重, 敢于承担风险, 积极进取, 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推动科学发展, 是一位集尖端科技与经济建设于一身的优秀企业家。

吴鹏程陕西博恩老龄产业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以“关爱老人、服务社会”为己任, 举善行孝, 大胆尝试, 为广大老年人养老事业开创新途径, 走宜居型、人文化, 集养生、休闲并举的老年人养老服务事业, 开创民营企业创办陕西老年服务事业的先河, 打造陕西乃至西北最大的高端养生养老机构的社会责任企业家。

王启陕西武功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理

自1989年成为企业领航者以来, 将一个年产值不过百万的单一建筑公司, 发展成为集建筑、房地产开发、食品工业、物业管理、地域特色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企业, 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 视质量为生命, 大力推广建筑行业新技术的省人大代表。

刘宏毅陕西志成实业 (集团) 有限公司董事长

始终以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胆开拓, 勇于创新,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与科学管理, 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不断推进实施企业整体优化,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使公司驶入持续发展快车道的商业领袖人物。

(排名不分先后)

聚焦:建筑业改革三十年十大热词 第8篇

热词之一:

鲁布革

——项目管理改革的雏形

“鲁布革”是中国云南的一个水电站的名字, 这个名字对于中国建筑业来说, 可谓意义非凡。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项水电工程的名称, 更是象征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标记。“鲁布革”冲击了我国长期沿用的“苏联自营制”项目管理模式, 掀开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一场深刻的革命。

鲁布革水电站引水系统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 并按世界银行规定进行国际竞争性招标和项目管理的工程。1982年国际招标, 1984年11月正式开工, 1988年7月竣工。以比中国与外国公司联营体投标价低3600万元而中标的日本大成公司, 只派了一支30人的管理队伍, 从中国水电十四局雇了424名劳动工人。他们开挖23个月, 相当于我国同类工程的2至2.5倍;在开挖直径8.8米的圆形发电隧洞中, 创造了单头进尺373.7米的国际先进纪录。1986年10月30日, 隧洞全线贯通, 工程质量优良, 工期比合同计划提前了5个月。

在先进人项目管理方式人带动下, 中国水电十四局参照日本大成公司鲁布革事务所的建制, 率先进行项目法施工的尝试。他们建立了精干的指挥机构, 使用配套的先进施工机械,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改革内部分配办法, 产生了我国最早的“项目法施工”雏形。

鲁布革工程项目管理经验, 其核心是把竞争机制引入工程建设领域, 实行铁面无私的招标投标;同时, 工程建设实行全过程总承包方式和项目管理;科学组织施工, 讲求综合经济效益。这些经验与做法, 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 并号召建筑业企业进行学习。在“鲁布革”冲击下, 一场推广鲁布革项目管理经验, 全面深化施工管理体制综合改革便在全行业内全面展开。

如今,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如果要追根寻源, “鲁布革”功不可没!

热词之二:

“小金人”

——最受尊崇的“偶像”

被业内称之为“小金人”的“鲁班奖”诞生于1987年, 由当时的中国建筑业联合会 (后更名为中国建筑业协会) 设立, 全称为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国家优质工程) ,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加强管理, 搞好工程质量, 争创一流工程, 推动我国工程质量水平普遍提高。这项由建设部、中国建筑业协会颁发的“鲁班奖”, 代表着中国建筑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

鲁班奖创立以来的20年间, 广大建筑企业以创精品工程为品牌战略, 在争创鲁班奖工程活动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精心组织、科学管理,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先后有1100多项工程荣获鲁班奖, 获奖企业和工程项目遍布全国除港、澳、台的31个省市自治区和房建、交通、铁路、电力、水利、民航、冶金、石化等17个部门。20年来的实践证明, 走“质量兴业”之路、争创鲁班奖工程对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树立企业品牌,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鲁班奖工程已在行业内形成社会认知度很高的企业品牌形象。

在鲁班奖引领下, 各地区行业协会也纷纷设立了省、市级的优质工程奖, 如北京的“长城杯”、上海的“白玉兰杯”、浙江的“钱江杯”、江苏的“扬子杯”、山东的“泰山杯”等等, 基本形成了从地区到国家级的创优评优体系, 对促进我国工程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示范作用。正是因为“鲁班奖”的社会认知度与影响力, 鲁班奖已经成为业内企业树品牌必须追求的目标。

热词之三:

“世界之最”

——中外历史少见的“大手笔”

三十年间, 中国基础设施和各类建筑的总投资量突飞猛进, 位居世界前茅, 以至于许多国家以此提出“中国是否是发展中国家?”的疑问。总投资量还不是奇迹, 众多的建筑频频打破国内、亚洲乃至世界纪录更引起全球的关注。有人做过调查, 世界上大部分知名的设计师借道来到中国实现了他们多年未了的理想, 世界上大多数建材商、设备商把他们的产品送进了中国市场。还有, 各国的建筑投资商、房地产商把中国作为一块“世纪热土”, 倾注了他们几乎全部财力和精力。中国是“世界的大工地”, 这句话并不过分。

中国的建设者有过这样的豪言壮语:“经过三十年的锻炼, 我们有了底气。建筑工程, 只要能设计出来, 我们就能造起来”。事实也是如此, 大楼的高度、体量不断被刷新, 直逼世界第一的纪录。大桥的跨度、类型和难度系数一再被改写, 稳坐“领衔世界”的座次。承办重大活动的建筑群、基础设施如:亚运工程、奥运工程、世博工程等为中外建筑史留下了精彩的一笔。还有举世闻名的南水北调工程、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正是“当惊世界殊”。

我们进入“世界之最”行列当之无愧, 这里面凝聚了中外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更重要的是, 中国的建设者们以东方人特有的海纳百川的胸怀, 敢于创造的进取精神, 锲而不舍的工作态度, 以及刻苦耐劳, 团结一心的文化传统, 取得了成功。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子刚刚迈开, 建筑业攀登世界高峰的征程远远没有结束, 数字纪录只能反映阶段性的成绩, 我们离支柱产业的优化指标, 离“世界建筑强国”的目标还有不少距离。三十年后的今天, 建筑业又成为热门话题, 而今非昔比,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当年的“高、大、深、重”有了新概念。此时此刻, 有人在为“世界之最”浇冷水可能有道理。

热词之四:

国退民进

——最华丽的转身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功经验, 有两个最显著的标志, 一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另一个则是大力发展混合经济, 促进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在促进非公有经济发展过程中, 便有了“国退民进”这个较为敏感的词语。

为了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引导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 大力发展混合经济, 使非公有经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 将战线过长、过度分散的国有资本的分布领域收缩, 使国有资本从低效的劣势企业向高效的优势企业、从过度分散的中小企业向大型特大型的企业或企业集团或联合中小企业的协作体、从一些竞争性行业和领域向需要加强和集中发展的行业和领域集中, 通过适当减少国有经济介入的行业和企业, 达到集中力量、保证重点、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的目的。

中国建筑行业作为一般竞争性领域, 较早地进行了民营化战略性改组的改革。各地建筑企业, 尤其是众多的县、乡镇的国有、集体建筑企业、施工队, 通过体制与机制的变革与创新, 大胆地进行了民营化改造。30年间, 全国各地民营建筑企业脱颖而出, 诞生了一大批如广厦、中天、龙元等知名的企业。在民营建筑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 也诞生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民营企业家。

在“国退民进”的推动下, 以央企、省级大型国有集团为代表的中国建筑业的领头羊, 也纷纷进行了三层次、二层次的改制与改组, 优化了产业结构, 提高了企业效率与竞争力, 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有的已成为了多元资本结构的上市公司。

国有资本从原来的垄断市场领域中逐步退出, 释放出民众的经济活力和企业家精神, “国退民进”这句通俗的词汇, 听起来似乎有点扎眼, 却是推动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强大的动力。

热词之五:

带垫资

——最无奈的“拉锯战”

工程施工带垫资问题从它出现在市场上的那一刻起, 非议甚至诅咒、肯定或者推崇就开始不间断地围绕着它。

一方面, 几十年来, 反对垫资施工的理由似乎在不断完善和丰富着:违反金融法规、扰乱建筑市场、形成拖欠工程款、造成拖欠民工工资等等。因此, 国家有关部门也三令五申地发文禁止这个几乎成为建筑业“万恶之源”的问题。

但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不被管理者和执法者认可的垫资行为, 在这几十年间似乎也变得越来越“盛行”。业内就此问题也有一个流行甚广的判断:10个工程9个“垫”, 垫到正负零零是客气的, 垫到结构完工也不希奇。换言之, “垫资”问题没有因为禁止而被阻断, 反而愈演愈烈了。

另一方面, 认为应该让垫资施工浮出“水面”的人却分析说, 首先,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 垫资并不在法律禁止的范围内;其次, 垫资施工是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惯例, 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第三, 市场经济就是竞争性经济, 而承包商有没有垫资能力, 恰恰也是他有没有竞争能力的体现;第四, 垫资本身只是一种竞争手段, 不必然导致市场混乱。

2004年, 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似乎以司法解释的方式确认垫资施工的合法性。但随后国家又出台了关于禁止政府投资工程带垫资的文件。

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 目前似乎还看不到最终的结论, 我们能看到的是:工程垫资是我国建设领域在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由国家全额投资的计划体制以后, 最先由市场主体自主选择的一种市场行为。虽然这种方式对承包商而言有点无奈。

热词之六:

利改税

——逼出来的改革

将国有企业财政缴款中的上交利润改为缴纳所得税, 是国家参与国有企业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种改革。20多年前, 中国在确立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以后, 要求国有企业从过多的行政干预中摆脱出来, 其资产所有权仍归国家, 但企业拥有长期使用权。国家在参与企业纯收入分配时, 放弃以资产权力为依据的利润上交方式, 改为以政治权力为依据的缴纳所得税方式, 借以克服大锅饭的弊端, 促进企业经济责任制的建立。为此, 1983年进行了国有企业利改税第一步改革, 之后, 又于1984年进行了第二步改革。

这些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但是, 在实际操作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企业向银行大量借贷却逾期难还, 埋下了国有建筑企业负债率过高的隐患。

1983年2月25日中央领导同志对合理确定建筑业的上交所得税问题作了批示, 指出:微利行业实行利改税, 如何予以照顾, 应予以注意。3月4日, 中央领导同志在重庆视察工作时, 听取了建筑业改革情况的汇报, 并指出在通过利改税解决国家和企业关系的同时, 必须在企业内部加强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 落实厂长职权, 更好地实行按劳分配, 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显示利改税的优越性。

从今天的角度看, 当年的利改税的理论观点尽管存在某些不妥之处, 但对于逼迫建筑企业加快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加快企业经营体制改革却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之后, 人们通过实践, 比较清楚地认识到国家对国有建筑企业纯收入的分配, 既应依据政治权力, 和对其他经济形式一样征收所得税, 又应依据资产权力, 参与企业所得税后的利润分配。这种分配关系和分配形式, 构成税利分流理论。

热词之七:

低价竞标

——令人忧虑的“怪胎”

作为一项评标办法, 按说, 最低价中标法是国际工程招投标中的惯例。然而, 从我国目前的国情、工程建设市场环境、工程建设领域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看, 它几乎成了低于成本竞标的代名词, 因而也是市场人士最为忧虑的问题。

人们的忧虑首先是:如果说与国际接轨, 那么, 我们的国情是否已经与国际接轨了呢?国际上实行的最低价中标法, 是合理的最低价中标。我们的竞争, 大多数完全是依靠“价格”的比拼。这种完全依靠比拼“价格”的竞争, 往往成为不顾客观实际而走向极端的恶性竞争。其结果是低于成本价中标, 导致在工程建设中偷工减料、粗制滥造, 生产出一个个建设市场上的“怪胎”——“豆腐渣工程”, 发生各种工程质量事故。

人们忧虑的第二点是:如果说与国际接轨, 那么, 我们的市场诚信度是否与国际接轨了呢?一些企业在招投标中的恶意竞标, 以低于成本价中标, 然后在工程施工中偷工减料, 粗制滥造。

人们忧虑的第三点是:如果说与国际接轨, 那么, 我们的市场监管机制是否与国际接轨了呢?国际上已经实行的工程担保制度和赔偿制度我们没有。在没有实行工程担保制度的情况下, 我们将如何实现工程风险的有效转移?对恶意中标后不负责任的企业, 我们拿什么来制约?我们有多少地方建立了中标价复核制度?如果没有建立, 由此而发生的纠纷又该如何应对?在评审人员对评审环节的监管, 以及对公证人员的监管等方面, 我们是否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加强?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 按照我们的国情, 是否应建立企业诚信考核制度, 并将它作为市场准入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热词之八:

“286”

——姗姗来迟的“爱”

“286”这个不太规范的提法其实是“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这个业内非常关注的一项最重要法律权利的民间说法。

说它是“爱”, 主要是因为建筑业作为工程建设市场事实上的弱势群体, 1998年出台的《合同法》在第286条赋予了她一项带有最终保护性质的权利——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

说它“姗姗来迟”, 则主要是因为它从立法, 到司法解释完善, 再到被司法实践广泛适用, 经历了太长的时间。首先, 立法确定这项法律原则是在建筑业步入市场化进程的20年以后。其时, 很多本该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施工企业已经被工程拖欠款拖累;其次, 1998年10月以后, 已经由《合同法》明确的工程款优先受偿权却又因为第286条的“语焉不详”, 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形同“空文”, 绝少直接适用该法条的司法案例;第三, 经过建筑业企业的反映, 特别是人大代表的提案和本报与全国十七个地方建筑业协会共同向最高人民法院呼吁, 2002年, 总共五条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筑工程纠纷案件适用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若干问题》终于出台。但是由于该解释很多关键条款并不符合市场的实际情况, 因此仍然不能在司法实践中广泛适用。

工程拖欠款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报告期末应向发包单位收取而未收取的工程款项。长期以来,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工程款拖欠问题愈演愈烈, 极大地困扰着许多企业的正常运转, 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方面, 由于资金大量被拖欠, 许多建筑业企业只好靠增加贷款组织生产, 背负沉重的贷款利息, 资金周转非常困难, 企业生产举步维艰。这种状况, 不仅形成全国巨额“债务链”, 使正常的信用观念遭到破坏, 潜存着严重的经济风险, 而且直接制约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严重影响着建筑业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另一方面, 由于资金严重紧缺, 部分建筑业企业长期不能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医药费、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 下岗、待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和失业保险金没有保证。尤其是欠付农民工工资, 增加了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 试图以最高级别的行政力量, 用三年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三年后, 根据建设部2007年的报告和统计, 各地企业申报的工程拖欠款数额基本解决, 工程款拖欠问题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但是从市场实际情况看, 绝大多数没有申报的工程款拖欠并没有解决, 而且新增的拖欠款数额仍在不断上升。

热词之九:

“豆腐渣工程”

——总理的忧虑

“豆腐渣工程”是业内对劣质建筑工程的一个形象的比喻。指的是那些由于偷工减料等原因造成不坚固, 容易毁坏的工程。

“豆腐渣工程”是朱镕基总理在1998年洪水期间说的。那年, 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站在洪水滔天的九江堤岸, 眼见被洪水冲垮的堤坝, 大骂“王八蛋工程”、“豆腐渣工程”, 从此, “豆腐渣工程”就成为了那些烂工程的代名词。2008年5月, 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 温家宝总理调兵遣将, 各路人马赶到震区抗震救灾, 总理面对倒塌的建筑, 严令建设部, 严令各地领导, 在援建工程中要确保质量。2007年、2008年总理分别在回信给建筑企业, 在考察建设工程时再次强调要严把工程质量关。

豆腐渣是没有强度的, 粉碎而且粘性差, 用它来比喻那些烂工程再合适不过了。造成“豆腐渣工程”的原因有很多, 许多承包单位没有建筑资格, 或是承揽项目太多, 纷纷将项目转包出去, 造成层层承包、层层剥皮, 制造了一个个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豆腐渣工程”。如1998年2月, 湖北巴东县焦家湾, 正在施工的大桥突然坍塌, 11人当场死亡;1999年1月4日, 重庆綦江彩虹桥建成仅为3年, 整体坍塌, 40人死于非命;云南省耗资3.8亿人民币修建的云南省昆禄公路, 开通18天, 路基沉陷、路面开裂;江苏省徐州市济众桥改建工程耗资760多万人民币, 在举行剪彩仪式的前一天, 却突然坍塌;2007年8月13日下午, 湖南省凤凰县的在建沱江大桥突然坍塌, 41人死亡。

“豆腐渣工程”在中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 尽管只是一个在发展过程中问题, 但却时时在向我们敲响警钟……

热词之十:

企业资质

——入市的门槛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是我国建筑业市场管理的主要抓手, 也是行业市场准入的门槛。建筑业企业要进入中国的建筑市场, 必须要取得由建设部颁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

目前, 我国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取得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可以对所承接的施工总承包工程内各专业工程全部自行施工, 也可以将专业工程或劳务作业依法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承包企业或劳务分包企业。取得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 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分包的专业工程和建设单位依法发包的专业工程。专业承包企业可以对所承接的专业工程全部自行施工, 也可以将劳务作业依法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取得劳务分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分包的劳务作业。

十大改革 第9篇

推进政府投资类资源整合,国有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青岛市国资委对国信实业公司、企业发展投资公司等9户投资公司进行资源整合,组建了国信集团、华通集团、城投集团三个投资公司,搭建起市重大项目建设、国有资本运营、城市建设发展的有效载体和融资平台。

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向监管企业收取国有资本收益。青岛市政府出台相关意见,决定自2008年开始,对市国资委监管企业收取2007年实现的国有资本收益,截至目前已收缴国有资本收益8983万元,收缴产权转让收入3.07亿元。

出台国资监管工作三年规划和国有资本调整实施意见。青岛市国资委提出2008-2012年市管企业国有资本调整的具体规划,力图通过加快推进国有资本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促进全市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向21家国企派驻监事会,实现外派监督机构全覆盖。青岛市国资委去年共向青啤、海信、青岛港等21家企业派驻监事会,向其中三家投资类企业同时派驻财务总监,21家企业均已明确了专职监事重点联系人,实现了外派监督机构的全覆盖。

转让黄岛发电厂80%的股权,加快央企和地方经济融合。青岛市与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青岛国信发展(集团)公司向大唐集团公司转让黄岛发电厂80%的股权,标志着双方在推进中央企业与地方经济融合、加快电力产业发展方面步入新阶段

青岛啤酒蝉联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荣获哈佛《商业评论》管理行动金奖。青岛啤酒第二次当选“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的中国品牌,并在第二届哈佛《商业评论》管理行动奖评选活动中一举赢得管理金奖。

海信集团与美国惠尔浦联姻,海信LED液晶电视批量上市。4月,全球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商美国惠而浦公司与海信集团联合宣布,双方将以合资组建新公司的方式为中国乃至全球消费者研制高端洗衣机和冰箱产品。7月,海信完全自主研发的42寸LED液晶电视批量上市,奠定了其在平板电视领域的市场和技术领先地位。

青岛港货物吞吐量突破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越1000万标准箱。青岛港港口吞吐量突破3亿吨达到30029万吨,同比增长13.3%;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9%。

青岛银行内拓济南市场,外联意大利银行。青岛银行济南分行试营业,加快跨区域发展。同时,青岛银行和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十大改革 第10篇

1.教学质量 (质量工程)

2.知识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生 (学生) 培养机制

3.学校人事岗位聘任

4.中长期规划、高等教育改革开放30年

5.行业特色大学建设

6.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学生就业

7.高校化债

8.直属高校巡视工作

9.社会服务

10.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

校长最关注的十大热点

1.行业特色大学建设

2.知识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生 (学生) 培养机制

3.学校人事岗位聘任

4.高校管理体制改革

5.教学质量 (质量工程)

6.重大工程

7.中长期规划、高等教育改革开放30年

8.高考招生改革

9.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

高校绩效工资改革需处理的十大关系 第11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绩效工资;工资制度

一、基础性绩效与奖励性绩效的比例

高校教师工作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地方高校的工资制度必须体现保障优先的原则,即高校教师首先需要稳定的、有保障的经济收入,进而提供职业安全感和稳定的学术工作氛围,只有充分的基础保障,才能进一步考虑激励是否有效的问题。从国外高校和大型企业的工资结构分析中可以得出,高校教职工的基础性绩效比例应控制在55%-75%之间,奖励性绩效比例控制在25%-45%之间为宜。

从高校津贴补贴现状看,适合纳入基础性绩效的生活性和岗位性津贴补贴所占比例处于55%-75% 之间,在操作层面易于实现津贴补贴向绩效工资的改革过渡。基础性绩效比例过低会导致保障不足,基础性绩效比例过高意味着激励低效。随着绩效工资的实施,地方高校必然会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分配激励机制,进一步调整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之间的现有比例,使得保障和激励趋于平衡,从而体现国家对于绩效工资的宏观调控作用。

二、教职工收入水平与自我实现之间的关系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五层次理论基本上反映了在不同文化环境中人类共同的特点。人类的需求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由低级的需求开始逐级向上发展到高级的需求。当一种需求得到满足时,该需求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此时上一级的较高层次的需求成为新的激励因素。

从激励角度看,该理论认为所有人的行为背后都存在驱使其行为的内在需要,如果要对某些人实施激励,就要了解他目前所处的需求层次,然后有的放矢地满足其需求。所以,从薪酬管理的角度来看,不同的薪酬收入和待遇满足的是员工不同的个人需求。如基本工资、失业保险等满足的是员工基本生存需求;岗位津贴和工作环境的改善是为了满足员工对安全的需求;人际关系等非经济性的报酬则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社会需求;职位晋升和有挑战性的工作是为了满足个人自我实现的需求。

三、教学与科研工作量间的比例关系

一直以来,“科研能力”往往用来衡量一个教师的能力、水平。谁的级别高,拿的课题多,谁就有话语权。而且科研水平直接和职称挂钩,职称的高低进而会影响到绩效工资的多少。这其实对大学的发展来说是十分不利的。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定位应当是教学、科研并重,本科教学工作依然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和基础。当然,研究生教学和科研工作是学校要加强的重要工作,但这三者之间应有一定的比例来合理划分,以保持总体平衡、推进协调发展。如果当前学校本科教学工作量快速下降、科研工作量快速上升的状况不加以遏制的话,势必会影响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动摇学校发展的根基。所以,在进行绩效工资分配改革的时候,要处理好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两者都要兼顾。

四、高级别岗位与低级别岗位教职工的收入差距

从各个高校普遍的现状来看,级别较低的岗位教职工普遍希望改善待遇。在一所高校中,最高、最低岗位的固定津贴差可以高达8-10倍;在浮动津贴、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中,最高、最低岗位单位课酬的差别也在2倍左右;在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中,低级别岗位人员由于受到资历、学术积累等因素影响,很难申请到高级别的项目、获得高级别的奖项和发表高级别的论文,他们在学校科研工作总量中所占到的份额也相对较少;在研究生教学工作量的分配中,因为客观上低级别岗位教师带研究生很少甚至没有,因此所占份额也很少。

由于受职称职务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年轻教师受聘在低岗,收入相对较低,且增长幅度也相对较慢。但他们也是学校当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学校今后持续发展的主要依托。学校的分配政策,在有效激励高级别岗位教师的同时,也要确保低岗位教师积极性的发挥,使这部分人的收入也能得到同步增长,共享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

五、行政人员与教学科研人员收入分配的矛盾

行政人员和教学科研人员是学校发展中两支不可或缺的队伍,任何一支队伍的积极性受挫都会影响到学校的发展。由于行政和教学科研在工作绩效的计算方面存在不可交融性,在分配平衡点的把握上很难找出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的依据,行政人员尤其是机关行政人员整体收入相对偏低是现有分配体制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而且由于行政人员受到编制数、职级数的限制,在管理系列上往往难以晋升,就不得不通过评职称来解决待遇问题,而评职称需要论文,他们又会写一些和本职工作无关的文章,这对于学术进步、学术繁荣起不到任何推动作用。作为学校也应认识到这个差距,可以采取年终一次性补贴的办法加以弥补。当然,根本的出路还是要制定更为细致、完善、科学的绩效分配制度。

六、高层次人才之间的收入水平差异

目前,地方高校也开始从海外聘请高层次人才,并给予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收入待遇,应该说起到了应有的激励效应。但受到资金的束缚,原有的校内高层次人才在有关待遇上与之相比差异性较大,“马太”效应明显。

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须靠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仅凭小部分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限高、稳重、托低”,高校可以适当参考《道德经》中的“不尚贤”思想,采用公平的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营造和谐共赢的学术氛围。

七、“新人”和“老人”之间的关系

改革中还要恰当地处理好“新人”与“老人”的关系。历史客观地对待曾为学校发展做过贡献的老同志,学校的今天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老一代人的辛勤耕耘与卓越奉献,要充分体现调动老职工积极性的一面,尊重历史,肯定他们的成绩和贡献。在岗位设置和聘任时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使将要退休的在职人员退休后心理和收入上得到平衡。对老、中、青三代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时,其把握的标准也应该有所差别,以期能够更好的体现老、中、青三代人不同时期所应该从事的工作,既要考虑其历史贡献,又要考虑其现实业绩和未来的发展。

nlc202309020425

八、绩效考核标准中的“可量化”与“不可量化”的内容

高校教师作为一个智力高度集中的行业,从业者都是高学历、高学识的。这都需要从业者在前期付出大量的人力资本投资,其劳动成果更是难以衡量。另外,学生质量本身很难衡量。学生质量高低,除了受学校教师的影响外,还受制于其他很多因素如学生本人的主观能动性、校风等;学生素质的提高或改进是众多教师“合作”的结果,要衡量某一位教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与“学生素质的改进或提高”相比,科研成果虽然相对具体,但也不好衡量。因为科研过程难以控制,科研成果很少有明确的衡量标准,软性成果尤为如此。

但就现在各高校的绩效考评体系来看,完全是根据一些量化的指标来制定标准的,包括:承担的教学任务、所带的研究生的多少、承担的科研项、获得的成果奖励、出版的专著、发表的论文、获得的专利等,强调的是教师完成工作的实际绩效。从长远来看,这样的绩效考核体系有一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如:提高科研水平的同时,如何保证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要求有成果数量的同时,如何保证成果的质量;短期内的成果衡量是否会造成学术的浮躁等。

九、薪酬与激励的关系

激励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它是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绩效工资只有与业绩紧密结合才能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起到激励教职工的作用。要坚持绩效优先,做到不同系列和同一系列的不同岗位的教职工之间保持合理的差距,从而不断地激励教职工学习新的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取得更好的业绩。对有突出贡献的给予特殊薪酬,激励全体教职工产生更加高效工作的动力,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同时在制度设计时需要对所有岗位的薪酬都有一个正常的增长机制,有足够的档次用于教职工的晋升。让教职工感到只要安心做好本职工作,都能得到一个薪酬不断增加的机会。以激励全体人员努力工作,形成合力,保证学校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

十、学校经费来源确定与绩效支出不确定之间的关系

我国事业单位以聘用制为目标模式的人事制度改革方向己基本确立,而聘用制实质就是一种契约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作为聘任主体的高校就必须有一个能适应这种模式的财政能力,而且这种财政能力还应该具备可预见性和持续支付的稳定性。

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虽然以专项拨款形式进入高校的财政拨款增长较快,但随着招生规模基本固定,增长速度正在逐渐放缓。而且学校能不能得到这些专项专款,取决于各种复杂因素,是极不确定的。因此,创收是现在学校弥补工资性开支不足的主要来源,各地方高校应该充分调动各种力量,除依靠政府拨款外,还应努力利用各种资源、技术、服务等为学校创收,提高学校的财力,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作者单位:1.云南师范大学计划财务处;2.云南大学图书馆)

参考文献:

[1]高晶.我国高校薪酬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人才资源开发,2008(10)

[2]钟伟宁.高校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现存问题的对策研究.教学园地,2007(11)

[3]张丽.对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的探讨.中国电力教育,2006(1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十大改革】相关文章:

十大趋势06-24

十大管理理念05-12

创业十大名言06-04

十大女杰范文06-10

职场十大攻略06-24

十大新闻人物06-29

十大英模范文05-19

十大警言范文05-19

十大名著范文05-19

十大警句范文05-19

上一篇:乡村建设主体下一篇:商业连锁企业财务管理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