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发展范文

2024-06-04

谨慎发展范文(精选10篇)

谨慎发展 第1篇

1. 谨慎性原则的概念界定

谨慎性原则又叫做审慎原则, 是指会计人员在面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应当保持严谨、谨慎、安全的态度, 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 尽量少计或者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 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者提高警惕, 以便应付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 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2. 谨慎性原则的客观理论依据和必然性

谨慎性原则源于会计中的不稳定性并植根于存在风险的经营环境, 有其存在的客观理论依据与必然要求。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 不确定性因素很多: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 市场的供求关系, 消费者的喜好等属于市场的不确定性;而自然环境的变化,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等属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修订、企业内部人士的变动、员工素质的高低等属于内在不确定性。

任何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不可避免地要与国家、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经济联系, 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经济活动既要面临机遇, 又要经受考验, 从而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对这些经济活动的结果进行估计和判断。企业经济活动的不稳定性表现在:应收帐款的可收回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资产的价值确定和减值损失的计提等。

二、关于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几点思考

就像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的两面性一样, 谨慎性原则也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谨慎性原则的积极方面在于它能够避免浮夸利润和虚计资产, 保护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谨慎性原则的消极方面在运用该原则时, 难以克服地会带有主观随意的因素, 还有可能为报表粉饰留下了隐患。针对我国会计实务的发展形势, 怎样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 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推行谨慎性原则要循序渐进,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强化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 牵扯到很多方面的利益。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企业的利润空间, 在某种意义上会减少国家的财政税收, 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监督和管理, 对各项准则和指南的贯彻和执行应当循序渐进, 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健全法律规章制度的意义并不仅在于其被实施的频率, 而是它的威慑作用。对于参于会计资料造假的相关违法主体, 不仅要明确其法律责任, 还要提高法律责任的威慑程度。我国目前企业会计数据失真问题的日益严重与其法律责任的威慑效果低下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有做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执法必严才能真正规范企业会计的行为, 打击利用会计手段造假的行为, 保证企业正常运作, 维护公众利益。

2. 完善会计准则, 突出相关条款的可操作性

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克服主观操作, 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比例和范围应当进行规范。通过对上市公司的总结成功经验, 试点分析, 逐渐扩大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范围;对非上市公司, 应制定若干操作指南和实施细则, 对某些模糊概念应明确职业判断标准, 规定行业各项准备计提比例作为参考。如果需要, 可以增加谨慎性会计事项的会计报表附注, 完善披露理由、标准和依据;在会计要素准则中具体规定谨慎性原则的处理方法, 以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例如:对每一项会计要素, 基本准则都无例外地强调只有在能够可靠计量条件下才可确认, 严格规范公允价值的应用前提。

3. 改善绩效评价体系

应当提高资产经营质量、现金营运的质量等相关指标。对企业绩效进行综合考查和评价, 避免当前过分强调“利润”指标的错误观念。对企业因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而产生的暂时亏损, 应当进行正确引导和认识。从长远发展来看,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将有利于维护社会公众和投资者合法权益, 改善会计信息质量。

4. 提高会计人员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

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提供基础会计行为的主体——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 是谨慎性原则正确运用的前提基础。针对会计准则中“可选择性”的范围逐渐扩大, 特别是怎样何保证会计人员在应用谨慎性原则时把握好“度”, 客观上要求会计人员应当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加强会计人员决策服务能力, 使其能够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 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判断和估计时, 争取做到公正和客观, 克服主观臆断。笔者认为,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 应加强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 只有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够具有求真意识;其次, 会计人员应当全面系统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 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再次, 会计人员应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 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进行后续教育。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肯定导致会计领域的不断延伸, 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和会计方法的不断改革,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断吸收新知识来解决问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更重要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对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判断和表达, 应当基于客观的立场,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实事求是, 严格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5. 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不确定性事项的不同判断会引起其方法的不同选择, 当然也会带来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其结果最终会影响到信息使用者尤其是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判断。因此, 凡是与谨慎性原则运用有关的、会影响债权人和投资人等信息使用者对目前和未来理性判断的信息都必须在财务报告中进行全面客观的陈述。由于每个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都有不相同, 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情况了千差万别。因此有必要在信息披露中充分说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时间、背景、范围和程序及产生的影响。充分的信息披露能有效地提高信息可比性, 从而使与企业有利害关系者能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 防止误导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

三、结论

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会计实务的方方面面,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谨慎性原则正逐步向着更严谨, 更客观的方向转变。合理、正确地运用谨慎性原则, 使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得到严密, 如实反映, 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有用信息、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 起到积极作用和有力保障。

摘要:实行谨慎性原则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然而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把握“谨慎度”的问题, 只有科学地应用谨慎性方法与程序, 才能真正体现谨慎性会计的内涵。本文理性反思了谨慎性原则应用及发展问题。

SNS发展视频分享业务需谨慎 第2篇

用户可以将优酷、土豆等视频内容加以分享,在SNS主页上直接播放供其他人浏览,这对SNS网站而言,由于所有视频内容均由外部的视频网站接入。并不会占用自己过多的服务器资源,又有效地增加了用户的浏览时间和粘度。何乐而不为。

目前酷6网和几家二三线视频网站已专门成立了相关的团队,有专人在SNS社区中通过转帖推送自己的热门视频。以扩大品牌影响力并吸引用户。

不妙的是,“视频分享”功能。已经引起广电总局的注意。在没有取得视频牌照的前提下,SNS社区允许用户分享视频的行为与广电总局现行游戏规则有较大抵触,极有可能被叫停,甚至受罚。

SNS网站是否有权进行视频分享,或者说,把视频分享给好友是否违法?业内尚无定论,但回想到两年前的“艳照门”事件,笔者认为SNS在此类服务上当谨慎为妙。

逾千张艳照在网上疯狂传播时,北京公安局曾严正声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利用聊天室、论坛、QQ和电子邮件等方式,传播属于淫秽图片的“艳照”200张以上,或传播到网上后其,最击数达到1万次以上的,传播者将被追究传播淫秽物品罪的刑事责任。即使不以年利为目的,向朋友赠阀“艳照门”图片,或将图片挂到博客、论坛上,都涉嫌违法。不得已,想看艳照的人便从朋友处“借阅”照片观看。而香港警方则表示,私下将“艳照”传给朋友并不违法,但在网上发布给陌生网友则触犯法律。

也就是说,问题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传播数量,二是传播范围。

之前,很多博客网站同样可以贴视频,只不过浏览数量远没SNS这么多。这并未引起广电的不满。如果以传播数量计。好友极少的SNS主页的视频分享是不是就合法了,而访问量上千万甚至过亿的博客及论坛上的视频链接是不是就违法了呢?

就传播范围看。限于朋友间的无版权归属的资源共享无可厚非,通过SNS社区视频分享这一途径仅是共享的其中一种手段而已。连不雅照都可以在朋友间进行数量有限的传播,限制健康积极的视频确实情理不通。并且,SNS社区没有让用户自己上传视频的权限,到底能否从外部分享,关键要看广电总局制定的游戏规则如何界定。

西部发展一次码烧隧道窑需谨慎 第3篇

由于粘土原料颗粒较细, 干燥敏感系数高和临界含水率偏低, 成型水分大致在18%~20%, 砖坯成型后初期强度较低, 砖坯的干燥只适合低温慢速干燥, 其升温速度应控制在每小时3℃~4℃, 送风温度应控制在110℃以下, 采用低温大风量缓慢脱水的干燥制度才能保证砖坯的干燥质量。

由于我国制砖行业竞争激烈, 红砖售价很低, 低质量、高产量是目前砖厂生存的唯一途径。导致很多企业在改造生产工艺时即使是提升档次也难免会急功近利。

我国西部制砖企业多年来大都是采用传统的自然干燥工艺, 生产工艺极为简单。目前, 西部企业在受到中东部发展隧道窑的影响下也开始新建一次码烧隧道窑。然而由于很多企业投资者对原料的性能不了解和投资观念的差距, 花小钱办大事是多数西部新建企业投资者想象中的用一次码烧隧道窑代替自然干燥轮窑焙烧的美好愿望。在新建一次码烧隧道窑时不对原料进行分析化验, 也不找正规设计单位设计, 找一家曾经建筑过一次码烧隧道窑的外地窑炉公司复制一座烧页岩或烧煤矸石的一次码烧隧道窑和干燥窑来生产粘土砖, 其结果是砖坯在干燥过程中严重开裂和塌坯。

从自然干燥轮窑焙烧到隧道窑一次码烧不是简单的改变焙烧窑的结构形式, 而是彻底地改变了砖坯的干燥方式。重要的是砖坯干燥效果将直接关系生产线的成败。那么粘土砖能否实现一次码烧工艺呢?结论是完全可以的。我一贯的观点是:没有不适合人工干燥的原料和制品, 在自然干燥状态下能成功的制品, 在人工干燥过程中同样能成功。这里要说明的是人工干燥的概念, 我们很多人认为人工干燥就必须是在短时间内干燥出合格的制品, 如果不能短时间实现人工干燥就断定某种原料不适合人工干燥。而我则认为只要是将砖坯放在人为的装置里, 人为的送入干燥介质, 并且可以人为调节装置里的气氛就是人工干燥。只是要在人工干燥装置里营造一种自然干燥状态下的气氛和环境, 这种环境必须符合原料的特性。人工干燥由于可以人为调节干燥环境, 比自然干燥更能提高制品质量。人工干燥的关键是干燥过程符合原料的特性、干燥室结构合理和热量的合理分配。

1 砖坯干燥

砖坯干燥过程是:坯体从较高环境温度中吸收热量使坯体中的物理水转变成水蒸气, 受热气体随着温度升高体积膨胀, 膨胀的气体压力升高, 较高压力的气体就会向压力较低的自然环境中释放, 它需要寻找缝隙从坯体中向外排出。

1.1 干燥室送风温度与坯体干燥质量

砖坯人工干燥是制砖工艺过程的关键环节, 而对于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的砖坯, 人工干燥就显得更为重要。要实现一次码烧不但要选择半硬塑以上的成型机, 而且要降低成型水分, 使成型后的粘土砖坯具有较好的初期强度。这种密实的砖坯透气性较差, 进入干燥窑后需要经过缓慢的预热、脱水过程, 才能确保砖坯不会产生干燥裂纹。砖坯预热过程主要是坯体由外到内的升温过程, 这一过程既要确保坯体缓慢升温又要降低砖坯表面脱水速度, 这就要求预热带保持低温高湿状态。因为坯体表面在热空气对流作用下首先受热, 受热坯体表面的水分会逐渐变成水汽向空气中扩散而被对流的空气带走, 这时如果坯体周围空气相对湿度较小, 坯体表面水分就会迅速蒸发, 由于水是不可压缩的, 水分在坯体中占有相应的空间, 水分蒸发, 体积就减小, 表面就会收缩, 而这时坯体内部温度还较低, 内部水分不会蒸发, 体积也就不变化, 内外收缩不一致就会造成坯体表面开裂。因此, 必须等到坯体内部温度升高到开始蒸发水分时才能进入到脱水阶段。那么要保证坯体表面水汽不被迅速蒸发就必须保证坯体周围的空气湿度, 坯体由常温进入到干燥窑内, 在预热段到干燥段这一升温阶段, 坯体的空气湿度应保持在75%~80%, 升温速度应控制在3℃/h~5℃/h。如果升温过快, 只会加快坯体表面升温速度, 而由坯体表面向坯体内部的热传导升温速度又相对坯体表面的空气对流升温慢得多, 在这一缓慢过程中必须让坯体处在一个高湿的环境中, 也就是坯体的预热阶段, 这个阶段一般需要8 h~12 h, 预热段长度约20 m~25 m。预热阶段坯体周围的空气湿度如果较低就会导致坯体表面脱水速度加快。坯体内外脱水速度不一致使坯体表面开裂的主要原因。

送风温度直接影响到预热带的坯体升温速度和干燥段脱水速度, 所以, 对不同的原料和坯体含水率, 送风温度应不同。一般情况下软质原料的送风温度不要超过100℃, 这样, 可以确保坯体在预热过程中合理升温。送风温度过高会导致坯体蒸发水分过快, 会使干燥窑内水汽量过大, 超过了排潮风机的排风量, 使预热段的相对湿度达到饱和, 就会使砖坯变软而倒塌。砖坯在干燥过程中出现塌坯是常见现象, 尤其是软质原料塌坯倒窑现象更为常见, 造成塌坯的原因很多, 比如砖坯成型水分偏高、坯体强度低、下部坯体承受不了上部坯体的压力造成塌坯、坯垛码放层数过高使下部坯体被压变形造成塌坯、坯垛码放不规范使得受压不均造成塌坯等。其中, 送风温度过高、升温速度过快是造成塌坯的常见原因。在南方, 很多一次码烧或两次码烧的生产线为了避免塌坯, 生产工艺中备有很多湿坯存放位置, 也就是将码好的窑车存放一段时间, 让坯体中的水分在自然环境中蒸发一部分, 使坯体的硬度有所提高后再进干燥窑, 这种方法可以减轻干燥过程中塌坯现象, 但是过多的存坯线不但占地面积大, 而且大大增加投资, 因为这种存坯线必须是在车间厂房里进行, 依靠常温自然蒸发水分, 存放时间短了没有效果, 至少要有存放24 h以上, 即使这样也不能彻底解决干燥窑内的塌坯现象。而科学的方法是将干燥室容坯量增加40%~50%, 降低送往干燥窑的热风温度, 延长坯体升温和干燥速度就完全可以避免塌坯现象。我们试想一下, 为什么砖坯放在自然环境中不会倒塌, 而进入干燥室坯体受热后就会倒塌, 如果干燥室内不送热砖坯在里面会倒塌吗?结论是肯定不会 (当然排潮风机必须是开着) , 这就说明关键因素是送热温度和坯体升温速度, 过高的送风温度会使砖坯在单位时间内蒸发的水汽量增加, 升温速度过快会使砖坯迅速变软, 底部砖坯无法承受上边砖坯的压力而倒塌, 那种认为塌坯的原因是因为送风温度低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上低温大风量几乎适应所有原料的制品, 更适合软质原料。

如果送风温度过高可适当提高余热风闸和打开检查口掺入冷气, 确保送热温度适应原料的干燥制度。对于成型水分较低、低敏感性、高临界水分、低收缩率的原料, 适当提高送风温度不会影响坯体干燥质量。

1.2 送风量和送风压力

干燥窑的热量来自焙烧窑的余热和烟热, 砖坯的干燥过程不但需要热量, 而且需要具有一定压力的风量。对于隧道窑而言, 由于干燥窑采用的是顶送风或者顶、侧结合送风, 如果风量、风压不足, 就不能将热风送到坯垛中部和底部, 是中底部坯体无法受热和形成空气对流。

送热风机和排潮风机是干燥窑的关键设备, 不但要选用正规厂家的产品, 而且要随时检修保养, 因为风机的材质、制造精度和叶轮腐蚀磨损都直接影响风机风量和压力。砖坯在干燥过程中可以适应低温度 (30℃~50℃) , 但不能小风量低压力, 特别是在焙烧窑没有充足的干坯进窑时, 烧窑工为了保火而调低送热风机转速, 这样会导致送风压力成倍降低, 热气推动湿气的流速就会降低, 坯垛底部就无法形成对流, 由于湿气比重大, 流速缓慢的湿气就会下降到坯垛底部使底部坯体再次吸潮变软而倒塌。遇到焙烧窑需要降低火行速度时, 不应调低风机转速, 而应该降低哈风闸高度, 适当提高预热闸高度并打开检查口或风机进口处的冷风闸, 使进入干燥室的风量和风压得到保证, 使干燥窑内坯垛断面风量压力趋于一致, 使热气和坯体产生的潮气形成对流, 而不至于停留在坯垛底部造成底部坯体潮湿而倒塌。

1.3 排潮

大多数干燥窑排潮是采用排潮风机集中排潮 (也有采用多组排潮烟囱分散排潮的) , 如果送热风机的压力不足就会使干燥室内的零压点后移, 导致排潮不畅, 使干燥窑内水汽过大而倒塌;而如果送热风机的压力过大就会使干燥室内的零压点前移, 使砖坯过早进入干燥阶段, 导致坯体升温过快而开裂。因此, 排潮风机和送热风机的风量和风压是根据原料的性能及每小时产生的潮气量确定的, 假设干燥窑的产量为每天10万块 (折合普通砖) 折合产量为4000块/h, 以每块砖干重2.7 kg, 含水率18%计算, 砖坯在干燥窑内蒸发12%水分 (另外6%为坯体残余水分) , 4 000块砖坯在干燥窑内蒸发水量等于2.7%×12%×4 000=1 296 kg, 以每公斤水受热产生30 m3水气量计算, 干燥窑内每小时产生水气量为1 296×30=38 880 m3, 考虑到漏气及开门时间的因素, 排潮风机的排风量应在40 000 m3/h以上。如果排潮风机排风量不足或抽力不够, 干燥窑内湿气过大也会导致塌坯倒窑。

2 原料配比

改变原料配比是改善砖坯干燥效果的最好途径, 由于粘土砖坯的干燥性能差, 易变形, 易开裂, 而且粘土砖坯成型压力还不能过高, 水分不能太低。成型挤压力高虽然可提高坯体强度, 但是砖坯表面温度也会很高, 会使得砖坯表面水分迅速蒸发而收缩开裂, 这是由于粘土颗粒较细, 透气性差, 收缩较大。为防止成型后的砖坯立即开裂, 只能软塑成型降低砖坯表面温度。要想获得较好的砖坯干燥质量只有降低干燥车码坯高度, 增加干燥室容量, 控制升温速度。要达到产量就势必增加投资。对于西部大多数缺乏页岩的制砖企业而言, 要想提高砖坯干燥速度, 增加干燥车码坯高度, 必须在原料中掺配一定比例的煤矸石、炉渣、粉煤灰、熟砖粉等粗骨料。这些掺配料中以低热值的煤矸石效果最佳, 因为煤矸石具有较好的塑性, 掺配比例到30%以上效果更好。具体掺配量要依据煤矸石的发热量而定, 使混合料的热值控制在280 kJ/kg~300kJ/kg最佳。由于炉渣、粉煤灰、熟砖粉没有可塑性, 对于低塑性的粘土来说掺配比例不能过高, 具体掺配比例要进行配比实验, 使混合料的塑性指数不应小于7, 才能保证砖坯成型质量。粘土中掺配煤矸石、炉渣、粉煤灰、熟砖粉等粗骨料后, 不但能改善砖坯干燥效果, 加快干燥速度, 也能降低成型水分, 增加窑车码坯高度, 减少干燥过程中水分蒸发所需的热量消耗。

3 干燥室容量

由于粘土砖成型水分较高, 成型水分与原料临界水分差距大, 干燥脱水时坯体变形量大, 干燥时间长。因此, 对于以粘土为主要原料采用一次码烧工艺的生产线而言, 干燥窑必须有足够的容量, 增加干燥窑容量的方法有两种方法, 一是增加干燥窑长度;二是增加干燥窑条数。由于增加长度会使坯垛之间的空气流动阻力增大, 需要相应增加送热风机的压力来保证干燥窑内热气流动的速度, 否则砖坯之间的气体对流不畅就会造成塌坯。而增加干燥窑条数更为合理, 可采用“两烘一烧”或“三烘两烧”一次码烧工艺, 即两条干燥窑一条焙烧窑或三条干燥窑两条焙烧窑, 这样增加干燥窑容量又降低干燥窑进车速度, 同时一条焙烧窑的热量分送到两条干燥窑, 减少干燥窑内热量, 也就降低了砖坯脱水速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条窑的烟气和余热送到两条干燥窑时风量会不足, 这就需要适当打开检查口或风机上的冷风进口, 确保足够的风量和风压以达到低温大风量, 确保坯体干燥效果。干燥窑条数增加了, 假设焙烧窑的进车速度为1车/h, 而干燥窑的进车速度则为1.5 h~2 h/车。假设干燥窑内容车量为24辆, 砖坯干燥周期为24×1.5=36 h或24×2=48 h, 大大提高了砖坯干燥周期, 实现慢速干燥。慢速干燥对任何原料都适应, 尤其是高塑性、高敏感性、收缩率较大、临界含水率低的粘土原料必须采用慢速干燥。不同原料具体的干燥周期多长合适, 需要对原料进行化验才能知道。因此, 在建厂前必须对原料进行必要的分析化验, 投资建厂不单需要省钱, 更重要的是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只有掌握了原料特性才能制定出符合原料干燥性能的干燥制度, 才能保证砖坯的干燥质量。

4 干燥室结构

当前投资需谨慎 第4篇

美欧经济陷入困境,一时半会儿不会出现复苏和增长的奇迹。作为新兴市场领头羊的中国经济,成长率在G20阵容中继续领先,但与自身的好光景相比,仍有一定的下滑。其原因就是外部市场的衰落,也就是美欧经济的不振和衰落,已对中国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近期香港《文汇报》有二则报道值得关注。

一则是有关广交会的。该报用了“欧美订单锐减,华出口难乐观”作标题,明确告诉读者拉动中国经济的一驾马车——出口业将步入严冬。今年秋季广交会是110届,虽成交总金额比上届增长3%,但欧美市场成交锐减。其中欧美实际成交分别较之以往分别下降19%、24%。

尽管新兴市场增长明显,可是本届广交会中,短单占比重却居高不下,长单比重偏低,其中6个月以内中、短订单的占比高达88%,这对中国出口业特别是中小出口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显然是有负面效应的。

有专家直截了当地说,中国出口的严冬即将来临,明年第一、二季度,形势将异常严峻。在本届广交会上,大多数出口企业提价5%至10%,以消化人民币升值,原物料涨价,工资上升等成本上涨因素。出口成交量虽有一定增长,实际上却反映了出口企业订单量的下滑。中国出口业还将接受更大的考验。

另一则是中原地产深圳裁员千人,60家门店暂停营业半年。占该地产中介当地门店数的18%,人员12%。此举就是为了应对内地楼市的冰河期。

另外,在通胀控制未达标之前,经济结构尚未调整到位之时,银根很难放松,投资也难有作为。由此,经济增长速度将趋缓趋稳,在这样的格局中,固然不是投资的好年份。

所以,今冬明春的投资策略将趋于保守。定投部分可继续选择全球新兴市场、东协、拉美和新兴欧洲市场,把止赢点放低在10%左右,小赢就好。待大势转向后,也就是美国走出经济低迷,就业率回升,欧债危机基本解决,经济重新回到向上轨道。届时,才能大把投资,提升止赢点。

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全球市场没有赢家。即使是远离美国的A股,下跌幅度甚至超过美指。同样,欧债危机引发的新一轮经济困局,同样会让全球股市难有赢家,有所区别的就是跌多跌少。少投资,慎投资,拿着更多的现金,等待机会,等待下轮牛市的来临。实际上,这也是全球富豪的保财增值之法。

据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一篇题为“富人们把钱投向哪里”的文章称,全球净资产超过100万美元以上的1090万位富豪持有的投资品种,平均43%是低风险资产,债券占29%,现金占14%;只有33%的钱放在股市里;投资房地产(不包括主要居所)的比例从过往的19%跌至15%。

当然,全球不同地区仍是有差异的。北美的富豪更热衷于投资股票,股票占其投资资产的比例是42%,高于2009年底的36%;在不包括日本的亚太地区,富豪的最大投资是房地产,日本富豪是到目前为止最保守的,现金和债券在其投资总额中的占比高达55%。

充满信心,谨慎应对 第5篇

从内需看, 投资情况仍较为乐观, 消费则表现出色。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 实际增速预计将达18%, 创历史最高水平。从外贸数据看, 外需虽然仍比较疲弱, 但已基本企稳, 并有逐步改善的迹象。

7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虽然喜忧参半, 但还是向我们释放了如下几个值得关注的动向:

首先, 中国经济复苏主要还是来自于政府资金的大量投入和政策的扶持。CPI和PPI物价指数依然低迷说明, 中国经济的复苏仍是基于政府的投资和消费行为, 所产生的消化产能过剩的结果, 而没有带来市场由于投资和消费“增量”的变化所带来的价格水平的明显变化。

第二, 从上半年连续膨胀的信贷规模到7月份信贷资金突然减少的变化, 以及由此引起的中国股市的剧烈震荡, 说明目前中国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这一动向又很容易受市场发育程度不够的影响而被放大, 从而影响大众的信心和由此带来的对投资和消费的负面影响。

第三, 7月份M1的增长幅度在银行贷款和M2双双回落的状态下, 依然保持上升态势说明我国出口仍旧不旺。如何降低中国政府日益上升的财政压力, 危机前曾引以自豪而现在又重现国际竞争力的出口行业的复苏程度将成为决定性因素。

纵观中国经济目前所呈现的这三大特征, 我们在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时候, 下半年的经济政策制定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而应有所舍弃和选择。

首先, 中国要素市场的放开问题, 很多专家学者都在建议, 政府要借这场危机给我们的压力和机会, 尽快放开油价、电价, 甚至利率和汇率等要素市场。从微观经济学上来讲, 这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建议。但是, 当中国经济财富的创造方式, 因为受到我们自身发展阶段的限制, 还要借助国外市场购买力的时候, 那么, 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就将决定中国企业的生存能力和中国大众的财富获得能力。在这一大的前提条件下, 现在是否是市场开放问题的最佳解决时机就值得斟酌了。

其次, 现在是否真的已经到了要迫切考虑通胀问题的时候?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否会在不久的将来带来新一轮的经济通胀, 这是市场目前热议的一个话题。是否现在就应该采取应对通胀的措施, 也是我们必须要廓清的一个问题。事实上, 从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中我们也能看出, 当前中国经济的复苏和改革还是需要稳定和足够资金加以扶持, 所以, 目前不是流动性充裕到已经需要调转政策方向的程度, 而是金融资源“错配”和我们“疏导”能力不够所带来的虚拟经济“过度繁荣”的问题。

再者, 在当前中国热钱流入压力空前增加的情况下, 我们一定要保持中国外汇储备流动性强的特征, 不能因为我们过于急切的调整我们的外汇储备结构, 而失去了它们原先所具有的高度流动性。否则, 一旦热钱因为美国利率上升等意想不到的原因而出现了大量流出的时候, 我们也可以用充足的、流动性强的外汇储备去弥补实际上已经高度开放的中国资本账户所带来的“防卫”缺陷。

谨慎对待“通道费” 第6篇

五部委清理整顿“违规收费”

去年年底, 制定《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的五部委 (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和工商总局) 联合发出通知, 开展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的工作, 旨在规范零售商收费行为, 推动零供关系的协调有序发展, 并对零售企业经营模式与盈利模式的转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企业顾虑检查过程会提出一些新的要求, 所以很多企业至今尚未与供应商签订本年度购销合同。有企业反映, 为了使购销业务正常开展, 他们将根据2006年颁发的《办法》要求, 先与供应商签订合同, 如检查过程提出新的要求, 再与供应商签订“补充协议”。

本次清理整顿“违规收费”的三项内容:一是禁止违规收费, 主要依据《办法》第十三条与第六条的规定, 被列入禁止的收费项目主要包括签约收费、购买店内码的不合理收费、店铺改造收费、新店开张收费、未提供服务的收费以及强迫供应商无条件销售返利等;二是规范促销服务费, 主要依据《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的规定, “应当事先征得供应商的同意, 订立合同, 明确约定提供服务的项目、内容、期限;收费的项目、标准、数额、用途、方式及违约责任等内容”, 在清理整顿文件中, 按照《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 特别提出了“零售商收取促销服务费, 要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三是落实明码标价, “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的任何费用, 均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码标价。明码标价的内容, 应包括收费 (服务) 项目、收费标准 (价格) 、收费条件等。没有明码标价, 或者收费项目、收费标准 (价格) 、收费条件等。没有明码标价, 或者收费项目、标准、金额等与明码标价不一致的, 均应予以清理整顿。”

前两项检查内容, 依据明确, 操作比较容易, 零售商也能基本做到。但“明码标价”的要求, 既没有在《办法》中加以规定, 也难以操作。原因在于, 首先, 费用的确定不是单方面的约定, 要通过双方的协商才能决定。如促销力度决定促销费用, 促销力度越大, 零售商对供应商的支持也越大, 所以, 难以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其次, 零售商的资源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提供给供应商, 所以, 无法确定最终价格。此外, 费用决定的影响因素太多, 无法一一罗列。由于这三个原因, 明码标价如果要做, 也只是形式而已。明码标价是政府想做“好人”的“单相思”而已, 是政策制定者“弱智”的表现。按照《办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 无论查出有什么问题, 最高罚款就在三万元之内。所以, 惩治既不是制定此办法的主旨, 也不是本次清理整顿的主要目的。最重要的还是“客客气气迎检查, 认认真真走过场”。

我国通道费的九大基本类型

我国目前零售商向供应商的收费项目, 主要分为以下九类:

新品进场费:其起源是每引进一个新商品或新的供应商, 都需要电脑建档, 由此产生一定的费用。后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这一成本开支越来越少, 这一收费就直接成为零售商利润的一部分了。因为零售空间有限, 每年只能将极少部分新品引入大型零售系统, 所以, 供应商只能通过竞争才能获得较好的展示空间。

空间占用费:不同的陈列空间具有不同的销售效应, 于是就产生了按照特定陈列位置而支付“堆头费”、“端架费”、“陈列费”等相关费用。这部分费用会有一定的开支, 但主要是零售商的利润收入。

返利:这实际上就是国际上通行的“返佣”, 零售商按照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向供应商收取费用。这也是供应商对零售商的鼓励, 也可以说是零售商为供应提供销售服务所获得的额外的利润回报。在实际操作中, 零售商往往采取“月返”与“年返”相结合的方法。

促销费:《办法》将这类费用单纯地定义为“促销服务费”, 而且要求收费与开支一一对应, 即A对A, B对B。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条文, 除了倾向性立规保护供应商利益外, 那就只能理解为对现代营销的“无知”。现代营销已经发展到“整合营销”, 即使是促销, 也包括广告促销、人员促销、公共关系促销、营业推广、直销、直接营销等多种方式, 如果每一个供应商所支付的费用都要与零售商的“整合营销”一一对应, 那就不需要零售环节, 只有让供应商自己单门独户地去做营销, 才能一一对应。可见, 要求“一一对应”的要求是非常狭隘与愚蠢的, 也是行不通的。这样的规定, 注定是无法实施的, 再检查也无法实施, 因为规定本身存在瑕疵。促销费其实并不全部是零售商的收入, 而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接让渡给消费者的折扣, 这些钱自然要求供应商支付;第二类是促销费用, 是供应商与零售商共同提供资源, 是合作营销;第三类是供应商对零售商的奖励, 如购买1000箱再额外增加1.5%的扣率, 这部分就直接作为零售商的毛利收入。如今《办法》将“促销服务费”作为一种收费, 实际上是不恰当的, 应该说是联合开展合作营销。

配送费:零售商一般与供应商约定, 供应商有义务将商品配送到门店, 但要求供应商将一部分商品配送至连锁公司的配送中心 (DC) , 再由连锁公司的DC自行配送至门店, 但这部分费用按照商品属性与配送路程由供应商按照含税进价 (或零售价) 的一定比例支付。这是转移性的成本开支。

信息费:零售商向供应商提供商品销售与库存明细信息, 供应商按照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支付费用, 幅度一般在1‰-3‰。

成本开支:供应商在店铺经营尤其是专柜经营 (代销) , 则往往由供应商支付水电煤租金等相关费用。惩罚性费用:如条码费, 《办法》规定, 条码费用不能超过成本。实际上, 条码费是一种惩罚性收费, 商品没有条码或条码不可用, 只能自行打印“店内码”, 目的不是向供应商收钱, 而是通过较高收费促使供应商申请印制符合国家标准与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规范条码。

此外还包括诸如开业费、新店开张费等其他费用。连锁公司搬迁总部也强制要求供应商每家缴纳一定的赞助费的做法, 虽然有些过分, 但是, 如果在一定范围内, 也不能说是违法。企业所获得的赞助, 本来就可以充实资本金, 这说明赞助是合法的, 但强制要求供应商赞助, 或强行分摊零售商生产的产品或服务, 供应商可以依法拒绝。再如新店开张收费, 也应该是合理的。试想, 30家门店的销售与60家门店的销售肯定不一样, 新店开得越多, 销售规模越大, 对供应商就越有利, 所以, 新开门店收费也合情合理。如今《办法》把这些费用都禁止了, 实际上, 零售企业可以换个名称继续收, 供应商不会因为《办法》出台而获益。那么这个《办法》就变成“废纸”了。

通道费问题应谨慎对待

从宏观层面来说, 政府有关部门急于想通过规制来引导与改变零售商的通道费盈利模式, 减轻供应商负担。但事实上, 《办法》出台已经5年多了, 零售商对供应商的“收费”依然如故, 这是一件看起来“重要”, 实际上“不紧急”的事情。各方应该谨慎对待, 市场能处理的问题, 应该在法治环境下交给企业与市场去处理。

从实际操作层面而言, 通道费是利润的一部分, 没有取消通道费的现实条件。在《办法》征求意见期间, 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曾召集国家级大型流通企业的当家人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参会者包括国美电器黄光裕、百联集团王宗南、北京物美张文忠、农工商超市集团杨德新、苏宁电器孙为民等企业负责人。大家一致认为, 通道费已经成为零售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出台管制办法要谨慎, 不仅要保护供应商的合法权益, 也要保护零售商的合法权益。听取企业汇报后, 姜增伟副部长表示:以后制定类似的规定, 一定要多听取大型流通企业的意见。通道费已占零售企业综合收益的20%-40%, 甚至更高, 取消通道费或减少通道费的任何做法都没有现实条件。我国目前对流通业尤其是零售业, 指责太多, 支持不够, 理解不够。零售已经成为全社会最大的“冤大头”, 上游企业的问题以及民怨最终都在零售中爆发, 而零售在内外交困中艰难发展。实际上, 一个城市有两个基本的支柱产业, 一是金融, 二是零售, 只有这两个产业活跃了, 城市才有活力与魅力。

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 往往对进场费意见最大的主要是中小供应商, 而不是大供应商。零售商面对宝洁、联合利华、可口可乐、雀巢等“行业霸主”, 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外资供应商利用品牌与资金优势, 占有零售终端的优质空间资源, 会打压国内品牌商与中小供应商, 对我国产业经济带来不利。政府不应该简单禁止通道费, 而应该建立中小供应商扶持计划, 如, 减免中小企业的通道费, 连锁企业可以免税或减税, 变消极管制为积极疏导。政府应该考虑这些有关国家经济安全的大问题, 不应该把规制重点放在“该不该收, 收多收少”这些理应由企业通过洽谈而解决的问题上, 这是政府的“伪作为”与“不作为”。

对于零售商而言, 无疑应当引起重视争取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经营模式, 从代销向经销发展, 从专柜经营向自营发展, 从单纯的商品买卖向开发自有品牌发展。这有利于加强零供合作, 使零供关系从“争利”转变为“创利”。二是转变收费方式, 改变以往由供应商单方面承担经营风险的做法, 零供双方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如降低新品进场费, 通过局部试销以后再决定是否引进该商品。这样做不仅有利于降低供应商风险, 而且也能更充分有效地利用零售空间, 加快商品周转。三是转变市场地位, 当前我国零售商看似很强势, 实际上常常被供应商牵着鼻子走。商品价格制定与促销活动的安排, 在很大程度上受供应商支配, 零售商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这是我国零售业最危险的现象。零供关系的核心问题最终将从“通道费”转变为“定价权”, 零售商能否获得零售市场的定价权, 这主要看他们是否能成为供应链的组织者, 如大力发展自有品牌商品。

总之, 零供矛盾的真实情况并非完全像舆论媒体以及个别中小企业所申诉的那样, 所以, 应更客观、更理性地厘清事实, 切中内里, 寻找到和谐的多方共赢的解决之道。自营与发展自有品牌商品是基本发展趋势, 可供选择的模式包括“加减乘法”模式。

所谓“加法模式”, 即纵向不断延伸供应链, 如建立生产基地, 生鲜食品加工中心, 农产品储运中心;横向不断收购兼并同类企业或相关产业。而“减法模式”则专注于零售服务技术的提升, 把非核心业务全部外包, 自己只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此外, “乘法模式”则是在发展店铺零售的同时, 加快网络零售业务, 把网络零售作为一个新的市场加以开发。

■各国关于通道费用的情况

美国:

美国独立烘焙协会IBA于1995年11月8日在联邦贸易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陈述道:新产品为进入市场, 必须采取更低的价格或更突出的宣传方式, 例如向零售商支付费用获得宣传机会。通道费用即起源于70年代美国, 香烟生产商为抢占有利的零售通道, 获得更好的销售位置, 而向零售商支付费用。在美国, 大约有10万种食品杂货类商品, 而一个大型超市也仅能容下2万-4万种。而且每年大约有1万种新的食品杂货类商品产生, 其中只有不到1/10的商品在市场上的生命周期超过12个月。美国独立面包协会也承认零售商面对如此众多的商品, 有权利进行挑剔的选择。

1996年7月, 联邦贸易委员会 (FTC) 召开了一次关于通道费用的听证会, 之后的报告中指出:FTC听取了供应商对通道费用的抱怨, 但到目前为止, 没有制造商提出证据表明通道费用可能会对消费者产生不利影响。

法国:

法国大型零售企业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 在六七十年代, 大型零售商和供应商基本上是一种合作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 大型零售商越来越多, 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 一些零售商采用超低价格的促销手段, 具体的做法是将以前的折扣累积起来, 开在同一张发票上。1996年的《加郎法》禁止了这种做法。

90年代末, 大型零售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新的趋势, 一是拓展国际市场;二是发展自有品牌。为解决资金需求, 大型零售商纷纷向供应商要求货款外优惠, 而这种优惠是不提供相关服务的, 比如店庆费、货架费等。

为扭转这一局面, 2001年, 法国通过了《新经济调整法》, 由政府代表供货商到商业法庭起诉。如果商业法庭予以认定, 可以要求零售商停止该行为, 退还供货商款项并进行民事罚款。这样的案例到2005年底有15件。整个程序都持续比较长的时间。

英国:

养蜈蚣要谨慎 第7篇

张某向电机公司购买转子,货款18500元,张某未支付现金,而是向电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陈某出具欠条一份,该欠条由张某起草,上面写明:“债权人:程某,今欠人民币壹万捌仟伍佰元整,18500.00元,欠款事由:转子款”。张某在该欠条的“欠款单位或个人章”栏签名确认。

几个月后,陈某上门催要货款,张某却以欠条上不是自己的笔迹,且公司法定代表人陈某的姓并非为“程”为由,拒不支付货款。陈某因此将张某告上法庭,要求支付货款18500元,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法院经鉴定,认定“欠款条”中字迹为张某笔迹,原告提供的欠条系原件,对比“陈某”与欠条中“程某”的发音,不排除张某在书写该欠条时笔误,判定被告欠原告货款18500元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谨慎抄底社区商业 第8篇

目前,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尤其波及美国,欧洲及东南亚。虽然从目前的形势看,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较小,但笔者预计到今年底明年初时,这波危机便会加深,对中国的影响也会逐渐加大。从商业角度出发,商业市场的复苏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因为目前的商业仍有相当高的空置率,而一些大型商业项目的开发亦由于资金、市场等多方面原因不得已换手,有些项目管理层出现大的变更,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商场投资者的信心。在这些对商业行业比较负面的消息影响下,地段良好的商业项目的使用率也变低,则社区商业更难做。

对于投资者来说,现在投资社区商业绝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除非,该社区商业拥有业内人士所说的极好的地理位置,例如与地铁轨道公交线路衔接,即黄金地段或黄金店铺。投资商铺的可行性在于能把所投资物业租出去才能得到恰当的回报,而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位置较偏的社区商业招租非常困难。

前几年,房地产市场各方面都呈现出一片利好形势,社区商业在这样的环境下也被炒得很热,店铺转手较快较多而形成了房价上涨,因此即使没有出租率,通过转手投资商铺投资者也能得到一定的回报,然而现在市场颓废,这样做的风险就大大提升了。一般的社区商业,其业态多是大众服饰、银行、Spa、健身、按摩、便利店、房产中介等。这些业态的特点就在于低房租,低收入,低回报。从笔者多年从事商业策划的经验来看,若开发商按照原成本价出租,则招租仍有余地;但若按几经转手的售价或经市场炒热过的价招租则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目前市场整体呈现消极的态势,做社区商业的前景堪忧,各方面的风险也相对较大。

上海较失败的社区商业

在国内,社区商业多以沿街店铺形式出现,但以该形式出现的社区商业多数形象不佳且空置率高。例如:以徐虹北路近凯旋路的汇贤雅居为代表的徐虹北路——南丹路沿街店铺。其经营业态主要有:便利店、房产中介、餐饮、会所等。此区域店铺形象杂乱,尤其是汇贤雅居配套社区商业,沿街尚有大量未出租的空铺;

南丹东路的莱诗邸小区沿街商业,目前经营的业态主要有银行、房产中介和会馆等。此处虽然地处旺段,但是用了三年才把大部分出租掉,至今还有部分未能出租的空铺;

龙华路上盛大花园小区的配套沿街商铺。经营业态主要有零售、便利店、诊所、房产中介、银行等。其所处地段人车流量不算小,且附近有小型旅游景点,但其形象杂乱,仍有数个未出租的空铺;

新古北国际社区汇集了家乐福、餐饮、娱乐及酒吧一条街等,已经成熟十几年了,但其唯独少了Shopping Mall,这也是该社区商业的一大弱点。目前该社区正在规划其二期步行街,约780米长,46-80米宽。该步行街以沿街店铺为主,作为购物一条街,其货品主要为大众服饰,档次不会太高,鉴于由四个发展商共同开发出售且均为沿街店铺,缺乏统一管理,该项目想要取得成功也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较成功的社区商业

位于大沽路石门一路的中凯城市之光住宅小区的配套社区商业。此项目建成已有三年但是今年才开始有起色。经营的业态主要有酒吧、服务、便利店、餐饮和银行。说其成功主要是因为:一其所处地段有较好的交通条件和商业气氛,与其配套的住宅小区档次较高,为其提供了具有稳定数量和较高消费能力的消费群,二是因为其引进的业态、档次等都比较适合周边的居民消费者;

社区商业虽然多以沿街店铺为主,若在大型社区内设综合性的大体量的Shopping Mall,也有成功的可能性,如大宁商业广场,龙之梦购物中心都算是比较成功的社区商业。通常的社区商业其业态多集中在休闲、娱乐及餐饮,如龙之梦的成功就在于其餐饮、家庭型消费及娱乐大大提升了人流量;

另外一个案例就是西郊百联。其面积较大,主力店多,小店铺少,其百货与超市这样的业态形式虽能吸引消费者,但其回报率终究不高。

谨慎上路 轻松旅游 第9篇

1.出发前准备

(1)出发之前检查身体:糖尿病病友远行前应该到医院进行一次检查,了解血糖控制的水平,有无慢性并发症或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其他疾病。病情稳定者可以放心去旅行;病情不稳定,血糖持续偏高或波动较大就不宜旅行;伴有感染、酸中毒或其他并发症则禁忌外出旅行。

(2)随身携带“病情身份证”:随着环境、饮食、运动量的改变,糖尿病病友病情在旅途中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大于平常,而且这种变化一旦发生往往比较迅速,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病友不妨自制一张卡片,写上简单的病史、有无并发症或其他疾病、经常使用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最好和身份证放在一起,以便发生意外时供医生或其他人参考。

(3)尽量带足行李装备及降糖药物:随身携带尿糖试纸,定时测量,有助于了解病情变化。有条件的病友还可以携带便携式血糖仪。病友在出发前应根据旅行时间和平时的用药情况,准备好足够的药物及相关物品以备旅途中服用。另外,还需准备两双方便走路的鞋,供长期步行时替换,还应携带足部护理所需的物品,如护肤液、指甲剪、棉袜等。

2.饮食上注意

餐馆的菜一般多油,不过,注意以下几点,糖尿病病友还是能大饱口福的。

(1)油炸食物去皮后再吃,至于油脂高的食物,像鸭皮、鸡皮、肥肉等,可以先剔除。建议选择骨头较多的部分食用。

(2)浓汤或勾芡的食品,以及汤中的肉品,因含有大量的淀粉、油脂,应该避免食用或少量食用。

(3)为避免食入过多的油及盐,夹菜时也要尽可能沥干汤汁。

(4)尽量少喝饮料。白开水、纯净水、蒸馏水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3.游玩时注意

(1)低血糖的发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外出旅行的运动量要比平时大,血糖调节功能比较差的糖尿病病友就容易出现低血糖.尤其是1型糖尿病病友,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如果使用胰岛素或服用口服降糖药物,那么自我血糖监控是非常重要的,最好能携带便携式血糖仪.在每次出发前30分钟检测一下血糖,如果血糖低于5.6mmo1/L就应当进食一些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品;旅行当中如果出现异常反应,也要及时监测血糖。

②如果注射胰岛素,尽量选择在腹部注射。如果在四肢部位注射,由于四肢的运动容易导致胰岛素吸收过快;如果天气很热,或者穿着的衣物较多,也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速度而出现低血糖反应。另外不要在胰岛素作用的高峰进行爬山等剧烈的活动,最好在餐后1小时就开始运动。

③如果步行、爬山等运动的时间超过1小时,还需要再次检测血糖,一般来说应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检测,如果发现血糖过低,就需要马上停下来加餐,虽然麻烦一点,但为了安全,这点付出还是值得的。长时间、高强度的活动,其降血糖的作用在停止运动后还可以持续24小时,所以,如果当天的运动量比较大,那么一定要小心当天晚上和第二天出现的低血糖反应,最好能够在晚上加一餐牛奶。

④如果病友服用的是拜唐苹.那么出现低血糖反应就一定要服用糖果来补救,不要用饼干等淀粉类食品来代替。

⑤降糖药的服用与进食的时间有很大关系。外出饮食的时间可能不像在家里那么准时,那也影响不大,关键是吃饭的时间间隔不能太长,一般以4小时为宜,这样不会影响药物发挥作用。

⑥如果发现血糖高于16.7mmoI/L,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都应马上去当地医院诊治。

⑦在温度较高或空气干燥的地区旅游,糖尿病病友需注意多补充白开水,以免血液黏稠度过高。

(2)避免皮肤破损:糖尿病病友的脚就像眼睛一样珍贵。远足或者登山,一定要保护好脚。选择浅色的棉袜,鞋子一定要柔软舒适,通气性要好,以保证鞋的干燥,以免擦伤或者磨出水泡。每晚用软皂及温水洗脚,特别要注意足趾缝间,用柔软的白毛巾(或浅色毛巾)轻柔地擦干.不要过度用力摩擦,以防止发生任何微小的皮肤损伤。修剪趾甲不要过短,以免损伤甲沟,造成继发感染。

4.糖尿病病友自驾车旅游要特别慎重

驾车时思想集中,会消耗大量精力、体力,加上生活不规律,时常不能按时进餐,就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出现头晕、无力、手抖、冒冷汗等症状,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病情较轻的糖尿病病友,要有身体健康的伙伴同行,按照医嘱定时、定量用药,并定时、定量进餐和灵活加餐。自驾车旅游要特别谨慎,应轮换驾车,驾车时间不宜太久,应该每隔2小时停车加餐一次。

什么情况下应放弃自驾游?

(1)糖尿病病友如有糖尿病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应放弃自驾车旅游。

(2)糖尿病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表现为肢体疼痛,间歇性或持续性发作,同时存在感觉减退或感觉异常,表现为袜套样或手套样感觉减退,肢体麻木常呈对称性分布,可有蚁走感、触电感等感觉异常,这都会影响糖尿病病友的正常操作和判断能力,应放弃自驾车旅游。

(3)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常因症状不典型,有时就连心绞痛也是“无痛性”的。这常让一些糖尿病病友误认为”没事”,一旦遇紧急情况.极易诱发胸前疼痛、呼吸困难、嘴唇发干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猝死。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病友也应放弃自驾车旅游。

更换教师需谨慎 第10篇

不可否认,在某种情况下,“换教师”的确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给优秀教师以认同,给被换教师以警醒。但是,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具有系统性、层次性、阶段性、连续性、反复性,需要等待和守望。笔者认为,学校更换教师需谨慎,轻易换教师,其负面影响远大于积极作用。

一、对于教师的影响

1. 影响教师团队凝聚力。

一些学校少部分教师长期教毕业班,大部分教师一辈子也没有机会教到毕业班。这种按学生考试成绩调配教师的方式,也就把教师无形中分成了三六九等,优的更优,一般的永远一般,马太效应愈演愈烈。既不利于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也有碍教师间的公平竞争。教师间的关系日益演绎成“主科”与“非主科”的关系,毕业班与非毕业班的关系,“自满”与“自卑”的关系……人为使教师关系复杂化、功利化。一所学校,教师齐心协力才是完整、和谐的整体。将几个人或一批人长期置于受冷落的角落,长此以往,教师的团队意识,教师团队的核心价值难以形成。既不利于学校发展,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2. 影响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教育的发展,帮助并指导教师设计好职业生涯规划,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建立起正常的职业发展计划,朝着既定的目标,沿着最佳的路线,去拼搏、去奋进,这对教师专业性成长十分重要。但换教师这种违背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漠视教师尊严的做法,必然会影响教师的成长。多数被换的教师并非工作不努力或能力差,教师之所以教学效果不好,可能是在某些环节上做得不够或不好。搁置教师不如帮助教师成长。只要给教师必要的引导、鼓励与帮助,为教师创造表现自己思想与才能的机会、条件,教师也许很快就能脱颖而出。相反,如果教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教师很可能退步甚至放弃,丧失自信、丧失自我。

3. 不利于教师间的公平竞争。

这种以学生考分高低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简单评价的模式,使得有些教师急功近利,追求教学的短期效果。为了获取较高的升学率和平均分,为了让学生给自己争面子,为了自己不被“转岗”,教师一味地要求、强迫学生,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加班加点,教学上沿用“手把手”、“满堂灌”,管理上“一言堂”、“保姆式”,要求学生用成绩来回报自己的奉献与付出,把教育变成了一种教师与学生的交易,这种充满功利色彩的交易,是对教育的亵渎,更是对学生心灵的一种摧残。诸如“热衷搞家教”,剥夺差生考试权利,师生合作作弊等有违教师职业道德的众多现象正是教师在利欲的驱使下身不由已而做出的自然反应。由于引导不得力,师德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其中的一部分教师可能过于急功近利,追求暂时的成功,沉浸于一时的辉煌中,他们坐在功劳簿上等待晋升和提拔。

4. 助长教师的职业倦怠,抵损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换教师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实际效果并不乐观。有些教师一旦被换下来,就得不到及时的鼓励和强有力的支持,随即抱怨丛生,进取意识不断消减,发展欲望日趋平淡,职业倦怠感产生,渐渐地沦为碌碌无为的“打工仔”或“小”教师,多数将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沉默的羔羊,有些甚至在无奈中逐渐麻木,直到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慢慢地丧失信心、热情,工作疲沓。这样做还会使“疲沓者”看到“志同道合”者增多,更加放纵自己的行为。长此下去,必将造成恶性循环。

二、对于学生的影响

1. 加大学生适应老师的负担。

换老师后,学生适应新老师,老师熟悉新学生都有个过程。由于许多老师都是跟班上,时间长了,师生之间容易形成某种默契,学生也习惯了既定的教育管理方式和教学风格,师生间的感情必然随之加深,学生对老师形成了心理上的皈依。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一个学生要适应一个新老师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停地更换教师使学生无形中成为随时随地追随教师的被动体,学习和成长都变得被动,使学生总是处于紧张状态,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我支配性,自我潜力和创新意识不能得到有效培育和开发。由此,就加大了学生适应老师的负担。

2. 加重纯粹追求“考分”的学习负担。

为使排名靠前,教师之间只好展开激烈的竞争。首先是拼时间,因为谁占的时间多,谁就可能“堆积”出好的效果。于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一些教师不惜与其他学科争时间,以牺牲其他学科的质量和学生的发展为代价,课间拖堂,中午、晚上留堂屡见不鲜。其次是题海战术,教师不但自己买资料,还让学生大量买资料,在题海中挣扎。在纯粹追求“考分”的背景下,学生的整个学习进程显得散漫无力,违背了教育体制改革所倡导的“给学生减压、减负,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论原则。

3. 导致学生单一、片面发展。

在大统一考试的背景下,学生考分是一俊遮百丑。为避免转岗、待岗或下岗,被人瞧不起而成为“无能”教师的厄运,部分教师急功近利,一味地给学生死灌,至于想象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教育,因不直接体现在考试之列,所以谁也不愿花时间去做这些“无用功”,从而把“精英式”教育推向了极端,导致学生生活单调得只剩下读书、考试两大内容,其他方面的培养与发展成了一大盲区。这种只看“分”不认“人”,会不可避免地削弱许多人文因素,造就出的也只能是一批缺乏情感意志,个性发展单一,没有事业追求的“经济人”。

4. 导致学生的自卑、不自信。

新接手的教师,总会说班级中换教师的原因,诸如学习成绩差、无纪律观念、缺乏集体荣誉感等,无形中让学生心里滋生了一种自卑感,总认为自己是所谓的“差生”,在“差班”中,自己不可能有多大作为。这样的消极心理在无形中给了学生很大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缺乏自信,无法走出自卑的阴影。同时,这种心理还会使学生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总认为自己比其他班级的学生“低人一等”,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5. 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

师生关系历来就是教育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对于学生来讲,师生关系对其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及个性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对于教师而言,师生关系对其职业素养、工作信心和热情同样会产生特别的作用。然而,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形成和发展,必须以相互认知为基础,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由浅入深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实践证明,师生关系与师生接触时间、空间、频度息息相关。频繁地换教师,将会造成学生心灵的接受度受限,认为反正这个老师不会教多久,就放之任之,不敢轻易把心向老师敞开;而教师亦是如此,认为自己只是一过客而已,没有必要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其中。其实,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等信息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心灵交流、情感交流。这种交流和交往,久而久之便潜移默化地形成学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并内化为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遵循法则。这就要求师生要长期相处,不要轻易地更换,从而给学生寄托心灵以一个相对稳定的载体。

上一篇:未来厨房论文下一篇:多元化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