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护理教育

2024-06-18

冠心病护理教育(精选12篇)

冠心病护理教育 第1篇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及病死率明显上升, 其中以中老年人多见, 也是老年人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严重威胁着人群的健康。时间表明, 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1]。因此, 社区护士系统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 对维护社区人群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心理健康教育护理

冠心病是一种心身疾病。老年患者情绪急躁、容易冲动、多疑、喜静怕孤、自尊心强等心理特征, 心理和精神压力较重, 这会造成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 对其身心健康极为不利。所以, 护士应根据冠心病患者应的心理状态, 实施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护理。

1.1 减轻心理应激

如果患者已经出现诸如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表现, 护士要用真诚和蔼的语言和肢体语言与其进行有效沟通和解释, 耐心倾听其陈述, 要使之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所患疾病, 正确认识不良心理对疾病及其伴随疾病预后的影响。通过与患者交流和沟通, 在掌握产生焦虑恐惧的原因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 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心理指导, 教会其进行心理调节的方法, 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1.2 增加护患之间的信任度

有的患者尤其是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者, 易对自己的病情或医护人员产生猜疑, 要尽早取得信任, 减少猜疑与误会, 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 要讲究艺术性和技巧性, 做到通俗易懂、态度诚恳, 建立朋友式的护患关系, 使患者处于最佳的接受状态, 增加其治疗信心, 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2 饮食治疗的健康教育护理

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 饮食治疗可影响到疾病的发展、预后, 起到基础治疗和预防相关疾病发生的作用。通过向患者介绍饮食治疗的意义和具体措施, 使患者能够灵活掌握合理营养和饮食的重要性, 使之养成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一般每日4~5餐, 每餐6~7成饱即可。同时强调饮食的多样化意义之所在, 摄入低盐、低脂、富含维生素及植物蛋白、低热量、高纤维素饮食, 保持营养平衡。要减少每日胆固醇的摄取, 其摄入量不应超过300mg/d, 或100mg/d以下, 脂肪的摄入不应超过总热量的30%, 其中饱和脂肪酸应控制在占总热量的10%以内, 增加不饱和脂肪酸, 使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为0.7∶1∶1[2]。要减少钠盐的摄入, 以氯化钠计, 每人的摄入量应首先争取达到10g/d以下, 如能减少到5g/d以下最好[2]。

另外要忌烟酒, 原有吸烟嗜好的要彻底戒掉。告知患者戒烟的必要性, 因烟草中尼古丁可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 造成心肌耗氧量增加, 每天吸3~5支烟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会增高3倍。要保持大便通畅, 养成每天解便的习惯, 如便秘时可用轻泄剂, 切忌排便时过度用力。

对于体态肥胖的老年患者, 更应重视控制饮食, 保持理想体质量。因为肥胖可导致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并加重心脏负担, 而饮食控制合理营养, 可使血压、体质量等控制在理想水平, 不仅可以预防和延缓疾病的远期并发症, 还可控制患者的现有症状,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

3 运动疗法的健康教育护理

冠心病患者要参加适量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 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均有禆益, 是预防本病的一项积极措施。运动适量, 循序渐进, 不能忽视运动疗法作为冠心病基本治疗的重要性。适量的运动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得以增强, 心排血量得以增加, 心肌对活动的适应性得以提高, 使冠状动脉扩张, 可发挥降压, 提高心肌营养和氧供应量, 促进新陈代谢, 预防动脉硬化, 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同时, 运动还可以使脂肪的分解速度加快, 脂肪堆积逐渐减少, 心肺功能逐渐恢复, 从而使心脏负担降低, 身体综合素质逐步提高, 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

4 药物治疗的健康教育护理

冠心病患者需长期服药, 一定要遵医嘱科学用药, 不能擅自停药或加药。药物治疗是促使本病康复的重要手段, 应在定期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支持和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治疗的药物, 护士首先应明确老年人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 要向患者或家属讲解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 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滴速。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 出院后仍需遵医嘱继续口服地高辛。值得注意的是, 护士必须告知患者本药的治疗量和中毒量很接近, 剂量不足达不到应有疗效, 随意增加剂量会导致药物中毒有时十分严重。护士要教会患者或家属测量脉搏的正确方法, 并要求服药前脉搏在60次/min以上, 如出现异常表现, 应及时停药并到医院就诊。

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可建议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所以, 护士必须知道并告知患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这种治疗方法, 必要时可实施介入治疗。

5 睡眠及性生活的健康教育护理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常在夜间发作, 所以护士要指导患者养成睡前温水洗脚、早睡早起和规律睡眠的生活行为习惯, 如夜间突发不适, 应及时呼救。睡眠要有一定的规律, 要坚持午睡, 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为30~60min, 晚上就寝不宜过晚, 21:00时睡觉为宜。睡前避免刺激性的活动, 要创造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向患者说明性生活时会增加心肌耗氧量, 偶可触发心肌梗死, 不少患者因缺乏信心而回避性生活, 其实无并发症患者, 心肌梗死后6~8周可恢复性生活, 但应适度。

6 日常社区健康教育护理

对社区内的冠心病患者, 要根据其实际情况, 有的放矢地开展健康教育护理活动。患者生活作息要有规律, 精神要放松, 避免过度紧张, 使精神愉快, 促进病体康复。家庭关怀与支持是患者回归社会的大本营, 是社会支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能缓冲各种应急所产生的压力, 家庭成员对患者的理解、支持、关怀、疏导和鼓励, 可以使患者享受到亲情的温暖, 对维护身心健康起重要作用。指导家庭成员协助患者干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参与适当的娱乐活动, 丰富生活内容, 扩大社会接触, 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康复是不可少的。指导患者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洗澡, 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 最好由家人陪伴, 时间不宜超过30min, 以减轻心脏负担, 避免应急状态下洗澡, 必要时带上急救药。指导家属学习一些医学常识, 掌握一定的救护知识, 及时发现疾病发作征兆, 及时就医。

健康教育具有计划性、科学性、操作性。通过系统、动态连续的健康教育护理, 使患者自愿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消除和降低危险因素, 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病死率, 提高生活质量, 从而使人们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通过健康教育, 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自我保健与自我护理知识, 使其正确认识自己所患疾病及其病情基本情况, 能主动地参与到疾病治疗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之中, 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治疗依从性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可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机会, 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莉, 陈曦, 邢攸红, 等.心肌梗死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 21 (1) :23-24.

冠心病护理实习体会 第2篇

1 环境介绍

CCU收治危急重症患者以及介入手术后患者,病情危重,发展迅速,生活不能自理;而且CCU内放置了大量的仪器,如:心电监护仪、输液泵、中心监护站系统等。初次走进CCU,面对着卧床的患者、众多的仪器、忙碌的护士,想到今后的实习将要在这里度过,护生心中会产生莫名的恐惧。因此,科室介绍必不可少,通常由护士长或教学组长负责向护生介绍科室的特点、病房的环境、物品的放置、常规的工作程序、带教老师的情况,让护生尽早地熟悉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减少心中的恐惧。

2 心理疏导

CCU内收治的绝大多数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又无陪护,所有的生活护理均由护士来执行,繁重的生活护理让护士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由于大多数护生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受父母长辈的百般呵护,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面对临床上繁琐的工作、紧张的环境不能适应,“白衣天使”的遐想与现实护理工作的艰辛,使她们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作为教员,我们应该充分理解护生的心情,注意心理疏导。教员应真诚、体贴的对待她们,不要过分苛求;向她们介绍身边优秀护理团队爱岗敬业的作风,通过事例讲透“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道理,使护生认清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使护生热爱专业,提高工作热情。

3 仪器培训

由于CCU内患者病情危重,环境特殊,使用了大量的仪器,如:心电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泵、中心吸氧、中心吸痰、除颤仪等;面对着种.种不曾接触过的仪器设备,护生一时之间会觉得手足无措,担心弄坏仪器、出差错遭到老师的责备,因此工作起来缩手缩脚,带教老师应详细介绍每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方法,鼓励她们大胆地去操作,做到放手不放眼,适时纠正护生的不足和错误,让她们逐渐熟悉。在熟悉之后,老师可以适当的设置一些问题,让护生解决,不会的要反复讲解;成功了,老师要热情的给予鼓励,增加她们的自信心。每一轮护生我们都会安排一次有关仪器操作的讲座,让她们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4 专科知识培训

CCU内患者病情变化迅速,这就要求护士在工作中要有严谨的作风、慎独的精神,必须准确及时地用药、细致地观察病情、耐心地倾听主诉、详细地记录文书。带教老师应带着护生,边做边讲解,将专科常见危急重症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抢救配合、护理措施以及介入手术的概况、术前、术后护理等知识点详尽的讲给护生,对于重点、难点要反复讲解。为此,我们准备了专科护理常规、培训手册、介入诊疗护理常规,以帮助她们尽快熟悉。而带教老师再逐步地指导护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手把手地教她们记录文书,这样工作起来就会觉得心中有数了。

5 在生活中应加强沟通

CCU内工作繁忙而紧张,既负责患者治疗的落实,又承担着繁重的生活护理,护士与护生每天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是,世俗的偏见、某些病人及家属的指责与挑剔,会令护生感到莫大的委屈。此时带教老师应该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仅仅把她们当成学生,更当成自己的朋友、妹妹一样来关心和爱护。当遇到责难时,要教会她们勇敢地面对,而不是逃避与哭泣;当她们心中有委屈时,老师应该及时地给予安慰。带教老师应把“以患者为本”与“以学生为本”密切结合,通过言传身教培养护生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护理道德,让护生在带教老师身上领悟“白衣天使”的内涵,看到护理事业发展的光明前途,以便树立目标,更快进入护士角色。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第3篇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不同病情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患病后的心理反应分析,向患者及家属传授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知识,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结果: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养成有益的健康行为,促进患者身心康复。结论: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而且需要精心护理和健康教育。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或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它包括粥样硬化病变引致的冠状动脉梗阻或狭窄,是因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狭窄所致心脏病变。同时心肌缺血引致的左心室室壁瘤,心肌栓塞后心室间隔缺损和乳头肌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和程度的不同,其临床症状也不同,梗阻程度严重者可引致心肌梗塞。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大量研究证明,心理、社会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冠心病,行为应急可触发各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病情发展。在护理工作中,笔者通过对患者及家属传授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知识,调动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医疗护理活动,并认真分析患者患病后的心理反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保健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98例均为2005年2月-2008年2月收入的住院病人,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病例中男性65例,女性33例;年龄47-76岁;离休人员36例,退休人员62;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0例,中专以下68例;病史1年以内有20例,1年以上52例,其余26例为初发病例。

2心理分析

由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的不同,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需求也不尽相同,主要的心理特征;甚纳以下4个方面:

2.1焦虑心理:多见于初次发病的患者。有90%以上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如失眠、多梦易醒、极度恐惧、烦躁、易怒、自卑、情绪低落、神经过敏等,其中出现中度以上焦虑症状的占90%。焦虑的原因多因起病较急,症状重,缺乏思想准备;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缺乏;疼痛引起的濒死感以及没有亲人陪伴或经济压力等,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紧张、恐惧和焦虑心理。

2.2恐惧紧张心理:恐惧心理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加重,有的患者每晚睡前即开始紧张,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还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装置,精神就紧张,容易使病情加重。此类反应文化程度高的比文化程度低的强烈。由于知识分子的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等因素的作用,对医生的年龄、技术水平和经验。医疗水准、医疗设备等有自己的见解,自我意识强,考虑问题多,对未来反复考虑,将增加恐惧和怀疑的心理。

2.3忧虑心理:忧虑心理临床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其结果的担忧,多见缓解期或恢复期的患者。次类反应文化程度低的比文化程度高的强烈。此类病人在住院期间一切顺从医生护士,从不关心药物作用,病理知识等,当得知出院的消息时,担心出院复发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照顾和治疗。

2.4否认心理:多见文化程度低的病人,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严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

3评估患者状况。制定护理计划和健康教育计划

通过收集患者的健康情况,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并查阅门诊病历,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和健康教育计划。确定健康教育方式,尽量符合个体化患者的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如文字卡片与口头讲解相结合;提问和讨论相结合;示教与自学相结合。

4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内容

4.1焦虑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针对焦虑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焦虑,自觉配合治疗。

4.2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针对紧张恐惧的心理,在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因素,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3忧虑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针对忧虑的心理,我们制定措施,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表明患者病情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复查,精神开朗,查明并避免诱发因素,就可减少或不再发作。

4.4否认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通过一定时间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承认患病,同时讲解病情,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同时结合本病房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实例现身说法,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已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以增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配合治疗。

4.5角色紊乱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绍同种疾病患者康复的病例,创造机会让患者与康复患者见面,让他们之间直接交谈,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由于介绍者与听者之间相同的角色,患者心理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看到了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6满足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心绞痛的诱因、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告诉患者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检查后及时将结果反馈给患者。

5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患者身心健康、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全面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更加了解病情,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疾病的康复,恢复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并非孤立出现,时常会和其他异常心理同时存在,有时会互相转化,或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往往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患者的病情、体质、家庭状况、精神状态以及顾虑和牵挂等,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方可达到最大的护理效果。同时,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有了信任感,缩短了护患距离,加深了护患感情,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娄素琼,鲁婷婷,安海霞,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08,5(1):120

[2]杨雪娇,张细花,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5A):1195-96

冠心病护理教育 第4篇

一、针对病人不同心态,有的放矢实施护理教育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取得病人的信任,进行双向交流,共同建立一种指导—合作—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使病人乐于接受护士传递的信息并深信不疑。

1. 我行我素,满不在乎型。

存在此种想法的病人多数年纪较轻,平均年龄在三十五岁以内。平素身体健康,症状轻微,不影响工作生活娱乐,认为医护人员是危言耸听,夸大其词,对预防控制疾病发展没有充分的认识。此种病人潜在的危险最大,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这一类型病人要讲解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对健康的危害,引起病人对疾病的足够重视。年轻病人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较好,可以向他们详细讲解心脏的解剖、生理及在身体的重要作用,让他们充分理解“心泵”(心脏)的重要意义,一旦“心泵”上的血管发生故障,可想而知“心泵”的作用将部分或全部丧失。通过上述教育对策,可使病人迅速改变观念,主动接受治疗。

2. 自暴自弃,精神颓废型。

平素身体健康的人一旦发现自己得了这种终身性疾病,或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自己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加上平素生活中的人们对心脏病谈虎色变,认为自己的一生没指望了,整天郁郁寡欢,对治疗预防不积极。此时,要提醒他们对父母、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向他们讲明现代医学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先进手段。如通过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置入术治疗较局限的单支或双支病变;通过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可治疗多支弥漫性病变,并介绍治愈病例,鼓励他们互相交流感受,请治愈者现身说教,使他们对治疗充满信心;动员家属亲友共同作好思想工作,但要事先和他们进行很好的交流,共同定好思想工作的主方向,以免适得其反。

3. 焦虑、恐惧型。

病人过于注意自身疾病,感到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每天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会发病死去。这类病人多数在四十五岁左右,身兼多重角色:人到中年,上有父母,下有子女,思想负担重,顾虑重重。对这类病人,首先要做好亲属、同事的教育工作,请他们积极配合,共同关心、开导病人,通过心理疏导,使病人正确认识疾病本身及对生活、工作的影响,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工作方式,消除对未来生存的紧张、顾虑,放下思想包袱,愉快生活。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尽量避免使用过激的词句,尤其是那些涉及死亡、危险等的词句。可以介绍他们接触一些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效果显著的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痊愈的病人,以及经过内科保守治疗症状消失的病人,通过真实的病例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病人做一些转移注意力的事情,如看书、下棋、织毛衣、看电视等有益的活动。

4. 工作狂型。

这类病人大多人到中年,性情急躁,进取心和竞争性强,事业有成,对工作认真负责,对自己的身体满不在乎,即使出现症状也不休息,经常忘记吃药。对这类病人要指导亲属督促其吃药、休息,反复讲解、实例举证,使其明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可以更多更好地工作。对当面表示接受而实际接受不好的病人可进行强化教育,讲解此病的危险性及严重性。这些病人多数在领导岗位工作,要注意教育方式、语气、态度等,要做到既达到教育目的,又提高护理满意度。

二、丰富健康教育内容,使病人易于接受

可以采取书面、图片、录像、公休座谈会等多种形式,避免简单枯燥的说教和单调的书面标准教育计划,充分调动家庭、社区资源,为病人提供尽可能满意的保健支持和轻松愉快的外部环境,使病人乐于接受而达到教育的目的。社区护士应以病人亲友的身份,在拉家常中融入教育内容,达到教育病人,提高其自身保健意识的目的。

三、幽默风趣、寓教于乐

比如教育冠心病人要保持平和心境,避免生气、激动、过于操劳,要将日常生活琐事置之度外这一事例。仅仅这样讲,病人不一定真正理解,如果你能这样讲:你要养成家里的油瓶倒了没人扶,你也不会生气,你的病就不会发作这么勤了。

四、全程健康教育模式

冠心病日常护理方法 第5篇

1、对冠心病患者而言,碰到不顺心的事应保持心平气和,尽量避免情绪激动。总所周知,情绪过于激动,可能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那些脾气急躁、爱管闲事、易生闷气的冠心病患者,必须经常提醒自己,遇事要冷静,谈话应心平气和。若心情一时难以保持平静,应走开到别的地方去,换一换环境,或进行适当劳动或体育活动,以缓解、释放内心的不痛快。

2、正确对待冠心病,化解心中的压力。在医生帮助下,患者先了解心脏的构成、冠心病形成的原因以及冠心病常见的诱发因素,使患者能更清楚的了解冠心病,从而消除那种“为何偏我得冠心病?”的不正常心态,建立起一种能与病共处的正常心态,减轻不必要的思想压力,有助于预防心肌梗塞、猝死等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

冠心病护理教育 第6篇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健康教育;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72-02

冠心病心绞痛在最近几年发病几率逐年提高,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心绞痛是冠心病中的高发疾病,心绞痛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硬化或者是痉挛,从而导致心肌缺血,使得人体缺乏必要的氧气量,在氧气量大量缺乏的情况下,会使得人体中出现腺苷等物质,在人体中形成聚集,久而久之,其浓度不断增加的同时,会对神经造成一定的刺激,从而引发心绞痛。这种疾病发展到后期就可能造成心衰,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因此重视对冠心病心绞痛健康常识的教育和护理,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26例患者进行研究,将26例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就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26例患者进行分析,26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40~81岁,平均50岁;病程2~30年,平均5年。

1.2方法

1.2.1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在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病情的了解,并且要根据患者的入院情况建立相关的入院档案资料,资料中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活动、饮食等状况,对患者的生活习惯、用药情况做到全面的了解。根据患者的病况以及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知程度进行合理的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入院初期对患者要热情接待,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对入院的患者详细的进行医院规章的讲解,要让患者和患者的家属对医院的有关规定做到一定的了解,并且可以介绍一下医院的环境,并且可以带患者及患者的家属进行医院的参观,以帮助患者及患者家属熟悉医院的环境,要注意多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的病情,然后根据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知识讲解,使得患者能够初步了解自身病情的发展情况,这样能够使得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能够消除不安心理,可以更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注意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采取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教育,要注意讲解的知识不要太复杂,尽可能的将医学术语转化为普通话,将繁琐的内容简化,挑重点进行讲解。医院也要设置健康专栏,利用板报的形式宣传健康知识,从而使得患者能够了解到基础的健康常识,在日常的生活中会加倍注意自身的养护,能够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病情进行有效的暂时性抑制,从而为抢救赢取时间。

1.2.2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

首先要在饮食方面进行控制。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的饮食,饮食中尽量低脂、低热量、低盐,多选用高纤维素的饮食。患者的每日盐量的射入最好控制在3-5g之间,多为患者提供新鲜的水果,帮助患者提高其胃肠的蠕动,从而加强患者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减少患者出现便秘的症状。要尽可能选用脂肪较低的食物,最好再配以具有降脂效果的食物,从而对患者的冠状动脉进行有效的扩张,降低患者的血压,使得患者情绪趋于平静,这样有利于降低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的几率。

要注意叮嘱患者进行休息和运动。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的运动,最好是在早上要求患者进行半小时的运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安排不同程度的运动,运动量要因人而异。护理人员要合理安排午休的时间,让患者在中午的时候最好午睡半小时,这样能够保障患者下午具有饱满的精神,在晚上可以进行半小时的运动,可以以散步为主,时间最好是在6点-7点之间,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晚间睡眠质量。

心理护理:多与病人沟通,给予热情体贴的关心照顾,及时了解病人及其家属的思想顾虑及焦虑程度,耐心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如告诫病人避免情绪急躁或突然用力,以免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心绞痛。如果疼痛发作,应安慰病人,避免情绪紧张和恐惧不安,使患者有安定、舒畅的心理状态,提高病人治疗的信心,能积极密切地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用药指导:硝酸甘油是缓解心绞痛的首选药,应指导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化1片,不能吞服,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时先告诉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

出院指导:让病人及其家属能识别与之有关的诱发因素,告诉病人要注意劳逸结合,活动时应逐渐增加活动量,并随时监测心率的变化。懂得心绞痛发作的自我保健:随身携带保存在深色密封玻璃瓶里的硝酸甘油类药物或消心痛,以备急用。出院带药,给病人提供有关的书面材料,指导病人正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2.结果

26例患者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后对冠心病的知识知晓率与防病知识有明显提高,心绞痛发作率明显减低,健康教育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體见表1。

表1 26例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前后情况

注:▲:P<0.05

3.讨论

通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促进身体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有了信任感,缩短了护患距离,加深了护患感情,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因此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万琼. 一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急救护理[J]. 光明中医. 2006(12)

[2] 徐明明,王彩霞. 出院康复指导在冠心病心绞痛病人中的实施[J]. 医学研究杂志. 2006(12)

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第7篇

本组病例60例均为2005年9月至2008年9月收入的住院患者, 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1]。病例中男33例, 女27例;年龄47~75岁;离休人员40例, 退休人员20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0例, 中专以下30例;病史在1年以内有20例, 1年以上22例, 其余18例为初发病例。

2 实施方法

收集患者健康问题, 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经济状况, 并查阅门诊病历, 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和健康教育计划。

确定健康教育方式, 尽量符合个体化患者的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如文字卡片与口头讲解相结合;提问与讨论相结合;示教与自学相结合。

3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内容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可由多种原因诱发:如社会心理应激、精神紧张、吸烟酗酒、情绪波动等, 经临床观察, 这些患者突出的心理状态表现为焦虑、忧虑、恐惧、否认、角色紊乱等[1]。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在实施治疗护理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

3.1 焦虑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由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 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 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 患者顾虑重重, 心神不定[2], 焦虑不安, 睡眠减少, 情绪低落, 使原有病情加重。针对这样的患者, 要充分了解其个性, 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 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 稳定其情绪, 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 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 消除疑虑, 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

3.2 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 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精神紧张, 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 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的装置精神就紧张, 促使病情加重。针对这种心态, 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 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 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 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 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消除紧张心理因素, 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忧虑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忧虑心理在临床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其结果的担忧。多见于缓解和恢复期的患者, 这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 担心出院后病情发作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有的患者愿意让一直负责其的医生治疗, 担心更换医生后, 不了解病情而延误治疗。针对这种心理, 医护人员制定措施, 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表明患者病情好转, 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 定期随诊复查, 精神开朗, 查明并避免诱发因素, 就可减少或不再发作。

3.4 否认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 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 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针对这种情况, 医护人员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 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 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 使患者承认患病, 同时讲解病情, 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 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 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同时结合本病房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实例现身说法, 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 以增强患者信心, 使患者认清疾病, 配合治疗。

3.5 角色紊乱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笔者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绍同种患者康复的病例, 创造机会让患者与康复者见面, 让其之间直接交谈, 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由于介绍者与听者之间相同的角色, 患者心理容易接受, 直观形象地看到疾病是可以康复的, 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3.6 满足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

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变化过程。心绞痛的诱因、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反应。告诉患者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检查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

4 小结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 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控制疾病的发展,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总结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特点;方法通过对不同病情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 使患者养成有益的健康行为, 促进患者身心康复;结果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 使患者主动参与,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控制疾病的发展,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必要的。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张黎明.临床心理护理方法探讨.实用护理杂志, 2003, 9 (1) :49.

冠心病护理教育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科开放床位46张, 有护士20名, 每个责任组护理患者≤8人。将2013年1月—8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 和或冠心病介入治疗 (PCI) ]的除外, 年龄48岁~79岁, 平均年龄65.6岁, 住院时间平均12.6 d;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4例, 高中28例, 大专及以上18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 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健康教育方式:对照组每天管床护士对患者常规进行健康教育, 每天上班的护士按照自己的教育思路宣教, 结果有的内容重复多次, 有的内容未提及。试验组由主管护士按冠心病健康教育路径表的内容进行健康教育。 (1) 制定冠心病健康教育路径表, 见表1。

(2) 全体护理人员需熟悉健康教育路径表的流程, 全面掌握冠心病的健康教育内容, 由责任护士热情接待患者, 主动积极介绍相关内容, 按路径表的时间顺序, 每日上午落实健康教育, 并在相应栏内打勾。责任护士针对患者不同的文化、年龄层次、病情特点、性格特点等实施人性化、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每天管床护士上班时只要看一下下表, 就知道所管的患者是入院第几天, 该天宣教的内容一目了然。

1.3 健康教育效果指标, 每日上午落实健康教育后, 下午可随机让患者复述健康教育的内容, 出院后1周内及1个月内分别给予电话回访。通过院内制定的调查表, 观察2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对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2~表4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路径是体现优质护理内涵的重要举措, 2011年江苏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完善适合本专科的护理流程, 加强护患沟通, 使健康教育指导率达100%, 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达90%, 出院患者的满意度达90%[3], 提高对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3.2 依据冠心病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不仅帮助患者了解冠心病的病因、诱因、用药、治疗方法、预防保健知识及日常护理的注意事项, 还增加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改变生活中的不良习惯;而且患者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的积极性明显增加, 主动参与治疗的意识和自我防治能力明显提高。

3.3 护士能针对重点有序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增加了与患者交流的机会, 及时纠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 指导患者科学的自我护理方法, 满足其对健康教育的需求, 体现人文关怀, 使护患关系更和谐[4]。

3.4 临床护理教育路径还能有效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把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 使之更加科学和有效。护士可以根据不同患者及同一患者不同的疾病阶段来制定治疗计划, 使工作更加系统和有针对性, 从而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5]。对护理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不断学习和完善专业知识, 才能获得更好的健康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解东, 宋丽华, 戴维松, 等.临床路径实施中减少变异发生的研究和进展[J].现代护理, 2007, 13 (1) :78-80.

[2]方立诊.临床路径—全新的临床服务模式[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7-55.

[3]江苏省卫生厅.江苏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工作方案 (2011年) 的通知.2011.

[4]韩杰, 李飞, 霍添琪, 等.临床路径在护理实践中的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 2011, 15 (2) :6-7.

冠心病护理教育 第9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 年2 月—2015 年3 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4 例, 排除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按照健康教育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 例, 其中观察组男24 例, 女13 例;年龄33 岁~71 岁, 平均年龄 (57.6±4.9) 岁;平均住院时间 (15.2±0.9) d;文化程度:小学文化9 例, 初中11 例, 高中17 例及以上。对照组男25 例, 女12 例;年龄37 岁~74 岁, 平均年龄 (53.2±7.8) 岁;平均住院时间 (14.1±1.3) d;文化程度:小学文化12 例, 初中10 例, 高中15 例及以上。2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 包括入院口头教育、住院检查、相关书面教育和出院健康指导等, 观察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 具体如下。

1.2.1 入院教育 于患者入院当日对其进行入院教育, 包括科室环境介绍、主管护士及主管医师介绍, 并向患者讲授安全常识, 帮助患者制订合理的作息时间和家属探视时间。同时,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陪护制度, 以及各种日常检查的目的及其注意事项。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程度, 并进行入院评估。

1.2.2 入院检查 于患者入院第2 天, 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完善入院检查, 并根据其疾病类型指导患者健康饮食, 为患者提供低脂、低盐饮食, 并向其解释常用药物的作用、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2.3 心理及药物护理 在患者入院的第3~7 天进行心理及药物护理, 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 包括致病原因、常见症状及其治疗方法。同时,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 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 帮助其理解各项护理工作的目的及其作用, 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根据医嘱指导患者的日常用药, 并结合药物治疗帮助患者掌握功能锻炼和预防方法, 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方法、目的及其注意事项。

1.2.4 冠心病并发症防治 在患者入院第8 天, 待其病情稳定之后, 介绍常见的冠心病并发症类型及其防治方法, 帮助患者锻炼日常生活自理能力[2]。同时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冠心病并发症防治和自救方法, 并向其介绍自我保健知识。

1.2.5 出院指导 在患者出院当日, 根据其恢复情况帮助患者制订合理的出院后用药、休息、运动及饮食计划, 叮嘱患者按时复查, 并提供疾病知识资料以便于出院后学习。

1.3 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的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满分100 分, 其中80 分以上为掌握, 60~79 分为部分掌握, 0~59 分为未掌握。同时在患者出院当日对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满分100 分, 80 分以上为满意, 60~79 分为一般, 60 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 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 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27 例, 一般8 例, 不满意2 例, 护理满意率为72.97%;对照组患者共计19 例对护理工作满意, 8 例一般, 10 例不满意, 护理满意率为51.3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χ2=3.677, P<0.05) 。

3讨论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居民对于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 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 临床护理路径以其医院管理强、治疗效率高、医疗成本低的特点在临床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通过加强医院各部门之间的交流, 确保治疗项目的程序化、标准化、精细化, 从而加强了对临床医疗风险的控制[3]。在健康教育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能够使其更加具体化、制度化, 同时赋予健康教育以时效性和可视性, 是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有研究指出, 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为无经验患者提供充分的教育机会, 对于促进患者及其家属治疗参与的积极性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4,5]。本文中, 观察组患者自入院当日开始, 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 按照“循序渐进”原则, 一方面使患者得到更加有效的健康教育途径, 另一方面使得护理人员护理目标明确, 使护理工作的计划性更强。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冠心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表明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有效的临床健康知识教育实施方案;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提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 增强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 在冠心病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于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对于冠心病防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冠莲.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14) :22-24.

[2]黄小红, 吕冬, 杨满元.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运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9) :1620-1622.

[3]徐小莲.护理路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 (上旬刊) , 2012, 3 (4) :89-90.

[4]汤生娥.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49 (2) :174-176.

冠心病护理教育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8月收治的7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6例, 女30例;年龄35~79岁, 平均 (45.5±3.5) 岁;病程2~6年, 平均病程为 (3.2±1.2) 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及相关检查确定, 均符合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 A组患者32例, B组患者44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对症治疗。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病情监测、基础护理以及基本的健康教育。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指导, 具体见下。

1.2.1 健康教育

在患者入院时,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掌握, 包括文化程度、性格特征、病情等。制定健康教育内容时要围绕冠心病的主要发病机制、诱发因素、临床分型、预防措施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针对不同的患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可以给予患者以宣传图片、视频以及口头宣教等形式, 可以选择在对患者进行查房或者给药等时间段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 指导患者选择低脂肪、低盐、低热量以及高蛋白的清淡可口食物饮食, 少食多餐、按时按量, 帮助患者提高新陈代谢能力以及机体免疫力。对于出现便秘的患者可以给予富含粗纤维的食物, 如芹菜、燕麦等以促进胃肠的蠕动, 多摄入紫菜、海带等富含碘的海产品。指导患者多饮用茶, 降低患者血液粘稠度, 减少血小板的凝聚, 避免发生血管栓塞。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 帮患者标记好各种药物的用法用量, 向患者讲解相关药物的临床效果以及有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等, 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叮嘱患者要避免熬夜, 要戒烟戒酒, 避免过度劳累, 临睡前可以用热水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 消除疲劳感, 促进睡眠。睡姿可以使患者保持头高脚低的右侧卧位。指导患者控制体重,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进行适当运动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 增强免疫力。护理人员要认真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的状态适当调整健康教育重点。要认真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 和患者保持长久的沟通交流关系, 以对患者的想法有所掌握, 及时纠正患者不正确的治疗思想观点, 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珍爱生命。

1.2.2 心理护理

由于冠心病心绞痛的病程较长, 在临床上会反复发作, 故患者容易受病痛折磨而情绪发生相应的变动, 容易表现出焦虑、担忧、恐惧、悲观抑郁等情绪, 这些不良情绪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故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 认真观察患者表现出的语言和神态, 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护理人员要加强和患者之间的关系, 获取患者的信赖与支持, 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 帮助患者鼓足治疗的勇气, 使之勇敢面对疾病,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 使患者切身感受到关怀和尊重, 提高治疗及护理依从性。

1.3 效果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静息心电图显示原来T波倒置或者ST段压低均恢复正常, 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或者硝酸甘油用量减少>80%;有效: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程度>50%, 或ST段回升>0.05 m V, 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80%;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指标[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以及相关护理后, 其症状及相关指标均得到较大的改善, 未出现死亡病例。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1.9%, B组为93.2%, B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A组, 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3 讨论

研究表明, 冠心病心绞痛与患者的生活习惯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 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以及个人心理因素等方面也具有较大的关系。故在临床上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 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患者出现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保持较好的治疗心态,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玲.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国卫生产业, 2011, 2 (15) :86-90.

[2]王飞飞.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求医问药, 2012, 3 (51) :74-76.

社区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 第11篇

【关键词】冠心病;社区护理干预;用药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24-02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因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阻塞、狭窄所引起的心肌缺氧、缺血、坏死病变[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冠心病的临床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且易反复发作。冠心病的反复发作与患者用药依从性差有着密切关系,指导患者严格遵医用药,对于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大意义[2]。我院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了社区护理干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社区2013年1月~2014年1月确诊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排除合并肝、肾、脑、肺等重要脏器疾病者;肝肾功能异常者;大便潜血试验、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异常者;近半年内有出血症状者;心率不足70次/min者;对单硝酸异山梨酯、辛伐他汀、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药物过敏者。男49例,女31例,年龄40~72岁,平均(60.5±4.9)岁,病程1~10年,平均(5.3±2.2)年。冠心病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10例,稳定型心绞痛7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饮食护理,嘱患者饮食日常饮食要少盐,可多摄入高膳食纤维食物,少吃高达固醇、高脂肪、高能量食物;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只要遵医用药,建立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冠心病病情是能得到有效控制的,多疏导、鼓励患者,以消除其不良情绪;健康宣教,向患者发放健康宣传手册,进行健康教育讲座,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药物护理,嘱患者要遵医用药,禁止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内容:①建立信息档案。在计算机中为每例患者建立一个电子信息档案,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姓名、性别、家庭住址、病情、治疗方法、联系方式等内容。②指导患者做好病情监测。高血压是冠心病高危人群,而高血脂又能诱发心血管疾病或加重患者病情,高血糖会引起内皮功能不良,增加患者死亡风险。所以,护理人员要教会患者及其家属如何正确地进行血压测量,分析血压值,以便有效控制血压。③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解不良饮食习惯对疾病的严重的影响,嘱患者要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养成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抽烟、酗酒者,要根据患者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戒烟、戒酒方案,帮助患者戒除烟酒。鼓励患者培养业余爱好,如种花、绘画、书法、养鱼等,从而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④制定运动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运动方式可选择步行、保健操、慢跑、太极拳等,在运动过程中,患者要控制好运动强度,不宜过于剧烈,且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30~45min为宜,以免过度劳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12个月后,检测、比较两组的血脂水平(LDL-C、TG、TC),调查两组的用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应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总分100分,>85分为非常满意;60~85分为满意;不足60分为不满意。用药依从性评价标准:12个月内不按量用药或漏服次数不超过6次,为完全遵医;12个月内不按量服药或漏服次数在6~12次之间,为部分遵医;12个月内不按量服药或漏服次数超过12次,为不遵医。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量、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脂水平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血脂水平比较见表1。从表1可知,研究组的LDL-C、TG、T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逐渐改变,饮食结构不合理、进食无规律、缺乏运动等现象日益普遍,这也造成了冠心病发病率的日益升高。冠心病患者若能长期坚持用药,其致残率、致死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能得到有效控制,但前提是患者必须严格遵医用药[3]。

社区护理是一种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发展起来的新型护理理念,其有效扩大了护理工作职能,在新医学模式指导下,实现“以护理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群整体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在社区护理干预中,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组成内容,其能通过传播保健知识与技术来影响个体及群体行为,达到消除危险因素,促进个体健康的目的[4]。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从而科学、有效地管理自身疾病,最终提升自身生活质量。社区护理干预深入患者家庭,有助于缓解病人压力,减轻其经济负担。通过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增进护患感情,改善护患关系,并且还能规范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让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护理工作[5-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LDL-C、TG、T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完全遵医率、总遵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梁翠群,赵汝丽.社区护理干預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7):2182-2184.

[2] 周婷,毛志锦,付阿丹等.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存冠心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3,28(5):75-78.

[3] 陈汉琴,刘明秀.加强社区护理干预提高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2):34.

[4] 付凤秀.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433-2434.

[5] 李红.社区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的探讨[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0):232.

冠心病护理教育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所在医院接诊的3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主要讨论对象, 患者44~78岁。本研究纳入病例均符合疾病相关诊疗标准, 患者本人对临床诊治情况知情。根据临床护理干预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对象分为观察组 (n=150) 和对照组n=150) 。观察组男90例, 女60例, 平均年龄 (63.58±4.52) 岁。对照组男92例, 女58例, 平均年龄 (62.99±4.68) 岁。本研究中2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性 (P>0.05) , 可进行对比。

1.2 护理方法:

2组患者均按照自身临床症状、表现, 给予其对症支持性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无统一护理干预模式及指定护理人员,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医嘱执行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则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具体操作方法见下文:

1.2.1 心理辅导:

冠心病心绞痛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为临床护理人员, 在实际工作中要首先具备识别患者心理问题的能力, 并且能够根据患者不同心理障碍开展对症心理护理和辅导。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缓解患者的治疗压力, 并在此基础上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 使其能够树立良好的治疗心态, 从而积极主动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如针对合并严重不良心理问题 (紧张、焦虑、不安等) 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主动与其进行沟通, 讲解所在医院实际病例, 树立治疗信心。对于存在治疗疑惑及诊疗恐惧者, 则要对其进行鼓励, 不断改善其不良心境, 消除患者疑虑, 克服心中恐惧, 勇敢接受治疗。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疾病自我防控的重要性, 并积极参与到自身疾病治疗中。

1.2.2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要将冠心病心绞痛的相关知识充分讲解给患者、家属, 使其了解疾病的主要发病特征。同时, 将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诱发因素告知患者,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也能使其逐渐掌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规律;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家属建立良性互通机制, 进而明确患者的诉求, 在充分满足患者主观需要的同时, 详细讲解疾病预防及控制方法, 启发、指导患者重视自身疾病。护理人员要将疾病治疗注意事项交代给患者及家属, 同时告知患者家庭护理方法, 使其了解疾病诊疗要点;在上述健康宣导的基础上, 护理人员还要根据患者的主要心理特征, 将控制情绪的方法告知给患者。对患者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科学指导, 并根据其个体差异制定良好的放松训练方法, 为预后奠定基础。

1.3 指标观察:

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判定标准: (1) 显效: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减少率≥80%, 疼痛感至少降低2个级别; (2) 有效:心患者绞痛发作次数减少, 减少率在50%~80%, 疼痛感至少降低1~2个级别; (3) 无效: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无改善, 甚至加重。同时, 疼痛感无明显缓解, 且伴有加重趋势。总有效率= (1) + (2) 。

1.4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 (%) 表示, 采用χ2值进行检验, 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治疗期间, 均未出现死亡病例, 治疗期间也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风险事件。观察组显效例数97例, 有效例数42例, 无效例数11例, 总有效率达到92.67%;对照组患者显效例数为62例, 有效例数为53例, 无效例数为35例, 总有效率达到7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2组疗效存在明显差异性 (χ2=5.078, P=0.001) 。

3 讨论

冠心病是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对患者身心健康具有严重影响。心绞痛往往伴随冠心病发病, 若冠心病患者合并心绞痛症状, 则会进一步加重患者心脏负担, 易造成严重的心脏风险事件, 对患者诊疗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冠心病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类型, 合并心绞痛后, 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可表现为阵发性心前区疼痛, 若患者的病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则可逐渐发展成为心率失常, 甚至是心肌梗死, 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心血管疾病病程较长, 且发病比较急, 加之多数患者为中老年人群, 易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如焦虑、恐惧、紧张、不安等。与此同时, 由于冠心病心绞痛反复发作, 易造成患者合并多种心理问题。为此, 在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临床诊疗活动时, 为患者做好用药指导, 配合良好的健康宣导,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对合并严重心理负担的患者做好心理疏导, 进而不断提高诊疗效果。

与普通疾病宣教不同, 在实际诊疗过程中, 若由专科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提出相应的疾病恢复指导建议, 会更令患者和家属信服[3]。因此, 护理人员要配合医师, 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做好常规治疗, 除此之外, 要协助患者做好各项常规检查, 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心理状态, 为其提供完善的心理疏导, 不断强化健康宣教力度, 保证患者能够及时接收到最新、最全的心血管防止信息, 为患者良好预后夯实基础。

也就是说, 在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时, 要配合良好的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必不可少。权威文献报道显示, 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理辅导和健康宣导, 可抑制患者体内植物神经兴奋性, 并对患者血管生理功能进行有效调节, 进而不断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3]。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接受对症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将心理学和护理学相关理论充分应用在临床实践中, 并以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相关知识作为基础, 进而实现实临床护理工作的总体目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2.67%) 高于对照组 (76.67%) , 2组存在明显差异性 (P<0.05) 。

上述研究结果与权威文献[4]报道结果基本一致, 说明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开展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 配合良好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可明显提高患者诊疗效果。本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 例如研究纳入对象经济条件较好, 其医疗卫生保健水平较好, 对结论延伸性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应在日后相关研究中适当丰富病例来源, 增加农村地区病例。

参考文献

[1]刘德兰, 祝月霞, 李俊玲.分析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 17 (13) :2322.

[2]单玉红.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5, 36 (22) :3105-3106.

[3]姜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 2015, 19 (2) :104-105.

上一篇:心内科监护室下一篇:低血压/预防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