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再就业范文

2024-05-14

促进再就业范文(精选12篇)

促进再就业 第1篇

近年来, 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 我国高等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 其规模进一步扩大, 让更多的学生拥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加, 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步成为社会焦点问题, 引起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与思考。在这种背景下, 高校理应推动毕业生就业, 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使其成为真正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人才。基于此, 本文在此浅谈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与促进机制, 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建设。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生的期望值较高

大学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优秀人才, 从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教育的最高水平。更具体地说,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学历, 接受较好的教育, 使其在能力和素质上相对较高。在这种背景下, 当代部分大学生容易产生较高的期望值, 通常以自己大学生的身份自豪, 使其用较高的眼光来选择职业和岗位。但是, 这部分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这就导致当代大学生不再如以往一般稀缺, 已经不再是社会不可替代的优秀人才。因此, 当代社会与市场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并不高, 愿意提供的岗位和待遇通常也无法达到大学生理想的层次。换言之, 当代大学生的期望与现实相互冲突, 当大学生真正进入社会后需要承受这种巨大的落差。基于此, 部分大学生一时无法接受这种落差, 不愿意接受社会与市场提供的职业和岗位, 这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2. 高校没有健全相应的引导机制

当前大部分高校还没有真正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制。虽然在国家的倡导下, 大部分高校已经成立了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 但这个机构并没有得到进一步建设, 也没有取得预期理想的成效。一方面, 部分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只是一个形式。高校还没有真正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 也就没有为其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 也没有加大对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的宣传工作, 甚至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这个机构的位置和功能。另一方面, 同样是由于高校不重视的原因, 导致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缺乏真正优秀的人才。指导教师不能依据当前的市场形势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 也无法从心理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克服就业的恐惧和择业的彷徨。与此同时, 部分高校并没有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岗位和职业, 甚至部分高校对学生的实习并不重视, 使得学生在实习阶段无法获得真实提升, 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总的来说, 当前高校还没有真正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引导机制, 使这个方面的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空白, 始终无法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与促进机制

1. 做好就业与择业思想动员工作

如上文述及,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主要包括学生的心理情绪和高校教育引导工作两个方面。因此, 高校要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择业思想动员工作。首先, 高校需要改变毕业生的认识, 使其真正认识自己的能力与价值, 并对市场的需求有足够的了解。换言之, 教师就是要通过思想动员工作端正学生的思想, 让学生能够正确面对就业的困难与挫折, 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进行职业选择。其次, 高校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 这不但能够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同时也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岗位, 从宏观的角度解决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2. 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谋取就业机会

同时,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方面, 传统高校应该向高等职业院校学习, 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就业机会。具体地说, 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要进一步建设校企合作, 努力为学生谋取好的就业机会。

在这种背景下, 高校就可以通过与自身关系较好的企业解决一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促进学校与企业两者的共同发展。这就需要高校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通过该项工作, 高校为企业输送的人才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才能得到企业的配合, 使其愿意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 加强国家的引导与扶持

要切实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国家理应从宏观的角度进行调控, 要通过经济、政治等手段为高校毕业的就业提供强有力支撑。例如, 国家可以从税收的角度进行有效调控。国家可以为相关企业制定相应的指标, 根据企业的规模和行业性质要求其每年接受不同数额应届毕业生, 对于能够完成指标的企业可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鼓励其完成相应的指标, 进而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 国家可以推动社会建设与社会服务, 努力建设社会公益服务体系。国家要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从就业机会的角度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最后, 国家也应该推动高校进一步完善毕业生的就业机制, 要求高校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针对部分毕业后未能及时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要积极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 把未就业的纳入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之中, 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结束语

总的来说,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时代变化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推动高校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相关人士通过实践不断总结, 提出更有针对性的策略, 完成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

参考文献

[1]安锦.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与促进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 2011.

关于促进再就业工作总结 第2篇

关于促进再就业工作总结

近几年来,平度市总工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青岛市总工会关于促进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战略高度,积极做好促进再就业工作,并开展了以培养创业带头人为重点的“助你创业行动”活动,在失业职工中,广泛开展了以政策指导创业、示范基地培养创业、结对帮扶创业,鼓励职工自主创业等多种形式的创业活动。广大失业职工顾大局、识大体、不等不靠,走上了自主、自立的创业成功之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积极参与制定再就业政策。为规范再就业行为,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在市委、市政府统一调度下,与劳动、工商、税务、公安、民政等部门,多次召开政策研究会,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好下岗、失业职工分流安置和再就业工作意见》、《平度市企业按比例招收下岗职工暂行办法》、《平度市清理临时工分流安置下岗、失业职工实施办法》、《平度市支持自立企业发展贷款暂行办法》等十多个文件,对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工作的目标任务、领导责任、优惠政策、重点和方法作出明确的规定。工商、税务等部门还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对失业职工在经营过程中,按规定实行优惠政策。

二、成立平度市职业介绍所,建立以市总工会为龙头、局公司工会为重点、基层工会为基础的三级工作网络。积极为下岗失业职工提供用工和其他方面的信息,牵线搭桥,做好安置工作。几年来,通过工会系统共安置下岗失业职工860名。如:交通局工会,积极协助行政,共清退临时工20余人,安置下岗职工20人;人民医院,多年来所用的清洁工全是农业户口的临时工,为缓解下岗失业职工就业难的状况,毅然决定将临时工清退,全部安置下岗失业职工70人。现在70名下岗失业职工都安心本职工作,不怕苦,不怕累,为医院工作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采取典型引路的形式,引导下岗、失业职工转变择业观念。针对下岗、失业职工存在的思想观念障碍,我们利用典型引路的方法,对下岗、失业职工进行思想教育。几年来,我们向青岛市总工会推荐了2名再上岗标兵,2名再上岗明星,13名再就业先进个人,市工会多次被青岛市工会授予“促进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市工会年 年召开“全市促进再就业工作会议”,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先后共表彰促进再就业先进单位22个,先进个人22名。再上岗明星王作叶是丝织厂下岗职工,96年被依次评为“平度市劳动模范”、“平度市人大代表”。由于企业经营市场的原因,98年她和其他姐妹一样下岗了。下岗后,她没有利用获得的荣誉向领导讨价还价,然而依然到人民医院干起又脏又 累、整天与病人打交道的清洁工。她的现身说法对下岗职工很有说服力,从而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部分下岗、失业职工的择业观念。

我们还注重对下岗、失业职工的技能、技术培训。利用职工业余学校这块阵地,先后共举办各类文化、技术培训班30余期,参加培训的职工2100人。基层工会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000人。

四、积极开展“培养再就业创业带头人”活动。为进一步协助政府做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更好地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拓宽失业职工再创业道路,弘扬创业职工坚忍不拔的艰苦创业精神,教育引导失业职工进一步转变择业观念,树立市场就业意识,走自强自立道路,在全社会形成靠创业致富光荣的浓厚氛围,我们从去年三月 份开始,在全市开展了“培养再就业创业带头人”活动。8月和12月份,我们分别向青岛市总工会推荐了31名创业带头人。11月份,我们召开了“全市再就业创业带头人”表彰大会,对选拔、培养、扶持起35名“创业带头人”进行表彰奖励。如:青岛畅隆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经理欧玉海,是青岛市第一批受表彰的创业带头人之一,也是示范基地之一。该同志在原企业改制转机之时,不等不靠,找准市场,艰苦创业,不但较好的解决了16名失业职工的就业问题,为他们交了养老保险金,签订了劳动合同,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而且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该公司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注册资金866.66万元,产品销往十多个省市,出口2个国家。年交利税31.8万元,销售收入662.8万元,职工月平均工资1300多元。“心是花帝心,人是花帝人,创我花帝业,铸我花帝魂。”这是青岛花帝香精香料有限公司职工发自内心的口号,从这20个字的含义中,不难看出职工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证实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和职工与时俱进的工作态度。该公司经理张富财是再就业带头人,原是国有企业职工,对工作肯钻研,能吃苦,本想大展宏图,但企业结构僵化,管理不善,陷入了举步畏艰的困境。在此情况下,他毅然决定拼上一把,然而开创了现在拥有资产5800万元的大型香精生产企业,有职工80多名,吸纳下岗失业职工29名。他非常体谅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的难处,所以他在招收工人时,优先录用下岗失业人员,并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最近,我们还推荐了2个“全省工会下岗职工创业示范点”。

总的看来,我们在促进再就业工作中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如领导要求和兄弟单位相比还差一定距离,在今后工作中,需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和措施,确保再就业工作向纵深发展。

平度市总工会 2004年4月

创新就业指导 促进高质量就业 第3篇

据悉,201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765万人,比2015年又增加了16万人。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群体数量持续增加,将对就业产生很大的压力。人社部尹蔚民部长要求,根据高校毕业生的求职特点和需求,更加注重运用网络信息和网络招聘等新技术、新手段,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加充分的岗位信息、更加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和更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

目前,通过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使求职者更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更顺利地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已经成为全国就业服务部门、机构和院校的工作重心,在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实践中,他们探索并积累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围绕提升就业者素质和搭建就业平台,建立了毕业生实习基地,到有关单位参加社会实践,跨地区、跨行业全方位地为学生就业开辟渠道,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就业市场调查等等,总结出许多珍贵经验和值得学习的工作方法。

非正规就业与残疾人就业促进 第4篇

一、残疾人就业两大方式面临挑战

(一) 按比例就业方式面临挑战

根据中国残联网站数据, 2000年全国城镇按比例就业累计为970 236人, 其中本年度安排按比例就业71 548人。到2009年底全国城镇按比例就业合计为1 165 449人, 本年度安排按比例就业89 019人。在这十年间, 全国城镇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累计增加不足20万, 2009年度仅仅比2000年度多安排了17 479残疾人按比例就业, 这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

按比就业方式是现代社会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重要方式, 但是, 按比例就业方式却在现实中遇到了巨大挑战。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 (1) 社会歧视.。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依然处处可见。很多人对残疾人的劳动能力持怀疑态度, 甚至将残疾人与残废人等同起来, 认为他们是社会和单位的包袱。有些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把“身体健康”作为首要条件, 招聘残疾人只不过是为了赚取免税指标, 成了拿到优惠政策的工具。 (2) 按比例就业法规缺乏可操作性。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律法规都为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提供了相关法律依据。但是, 现行法律法规大多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 缺乏统一规范可操作的细则, 而且, 缺乏必要的强制性处罚措施, 行政执法主体也不明确, 破坏了已有法规政策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二) 集中就业方式面临挑战

根据中国残联网站数据, 2000年全国城镇残疾人集中就业合计为961 799人, 其中该年度新安排集中就业人数为71 091;2009年底全国城镇残疾人集中就业合计为1 125 722人, 其中该年度新安排集中就业人数为104 807人。在这10年中, 全国城镇残疾人集中就业人数合计增加仅仅16万左右, 2009年度全国城镇新安排的残疾人集中就业人数仅仅比2000年度增加3万人左右, 可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福利企业发展缓慢, 其安置残疾人集中就业的能力有限。主要原因可能是: (1) 福利企业的管理程序相对复杂。《残疾人证》由各级残联核发, 福利企业的审批权和管理权主要归民政部门, 安置对象是否符合减免税范围又由税务部门确定, 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相当困难, 使得准福利企业苦不堪言。 (2) 大部分福利企业的规模小, 资金不足, 技术落后,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其投资主体单一, 也限制了福利企业的发展。总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集中就业方式面临巨大挑战。

由于残疾人两大就业方式面临巨大挑战, 使其在正规就业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 因此, 探索适合残疾人特点的非正规就业方式, 成为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必由之路。

二、残疾人非正规就业可行性研究

(一) 非正规就业

国际劳工组织1972年提出了“非正规部门”的概念, “非正规就业”由“非正规部门”概念引申而来。非正规劳动组织是指:依法设立、独立于法人单位之外的规模很小的经营单位, 以社区、微小型企业或非政府社团组织为主要依托, 以创造就业和收入为主要经营目标的生产自救性组织和公益性劳动组织。在中国, 非正规就业, 主要是指广泛存在于非正规部门和正规部门中的, 有别于传统典型的就业形式, 主要包括: (1) 个人独立就业 (自主创业) ; (2) 非正规 (就业) 劳动组织中的就业; (3) 正规组织中的非正规就业。

(二) 非正规就业特点与残疾人群体特点的对比分析

1. 非正规就业管制较少, 准入门槛低, 容易进入。

虽然, 非正规就业有雇佣关系不稳定、收入不确定等不足, 但是, 其大多是以家庭所有制及自我雇佣形态为主, 经营规模小且容易进入, 比如, 包括街头小贩、卖报员、清洁工、自由撰稿人以及网店等形式的个人独立就业, 主要你有一定的相关劳动能力几乎就可以进入, 进入障碍少。从这点来说, 非正规就业是一种适合残疾人的就业方式。残疾人是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 常常受社会歧视, 要在正规部门就业相对困难, 甚至在一些部门根本就不可能, 对于他们来说, 最重要的是能就业并获得收入, 从而解决生活基本问题。容易进入的非正规就业无疑是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2. 大多数非正规就业具有劳动密集和技术含量低的特点, 适合教育水平不高的从业者。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 全国残疾人口中, 具有大学程度 (指大专及以上) 的残疾人为94万, 占残疾人口的1.13%;高中程度 (含中专) 的残疾人为406万, 初中程度的残疾人为1 248万, 小学程度的残疾人为2 642万 (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弃业生和在校生) ;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人口为3 591万, 文盲率为43.29%。可见, 残疾人群体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缺陷以及社会特殊教育不足等原因, 受教育水平低, 专业工作技能不高, 他们大多无法胜任高端工作, 因此, 非正规就业是适合残疾人的一种就业方式。

3. 非正规就业主要依赖本地资源, 以及具有劳动时间弹性较大的特点。

例如, 非正规劳动组织中的就业, 主要包括社区服务业、公益服务业、社区外的便民便利服务业和小微型制造业等, 都是依托社区的就业形式。社区是地区性的生活共同体, 是残疾人熟悉的生活环境。残疾人由于身体的缺陷, 出行不很方便和不适合从事长时间的体力劳动, 所以, 工作时间弹性大的依托社区的非正规就业无疑是残疾人就业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式。

4. 非正规就业机制灵活, 形式灵活多样, 进退方便, 择业空间大。

非正规就业对从业人员的性别、年龄、文化、技能、体力的要求有高有低, 包容性大。残疾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残疾类型和程度, 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形式。比如, 下肢残疾人可以选择不需远距离走动的工作, 如家包业务等;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残疾人, 可以选择网店等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就业方式等。

所以, 在目前情况下, 非正规就业无疑是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理想方式, 政府可以而且应该考虑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促进残疾人非正规就业, 以改善其生活状况。

三、促进残疾人非正规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首先, 残疾人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常常面临资金不足的困扰, 所以, 必须拓宽残疾人非正规就业的融资渠道和规模, 加强贷款支持, 以促进其非正规就业。劳动部门可以考虑专门设立“残疾人非正规就业基金”, 为其残疾人提供贷款担保。同时继续开展非正规就业的小额贷款并简化手续, 创造宽松环境。其次, 可以通过政府的专项就业基金对残疾人非正规就业者给予财政援助。国际社会普遍采用专项就业基金政策扶持方法, 公共工程计划就是其主要形式之一。再次, 切实执行《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 (财税字[2007]92号) 等相对法律法规, 使残疾人非正规就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以促进残疾人非正规就业。

(二) 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

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和职业技能不高, 严重制约了其自身的就业范围和就业层次, 使其在非正规就业过程中也面临各种困难, 因此, 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针对残疾人的文化层次、年龄、性别、培训意愿等具体情况, 加强其职业培训, 以促进残疾人非正规就业的发展。比如, 网店由于投资少, 不受地段、门面限制, 没有存货压力和创业风险小等优点而逐渐成为创业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新选择, 然而, 由于残疾人缺少计算机网络等相关知识, 能够在网上开店的残疾人还寥寥无几, 因此, 可以帮助有网上开店意愿的残疾人了解相关的计算机以及电子商务知识, 促进其网络非正规就业。

(三)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从整体上看, 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仍具有极强的二元分割性与歧视性, 缺乏适合非正规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政策和制度, 同时, 残疾人的社会保险覆盖率相当低, 全国平均有65.8%的残疾人没参加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险, 在中国农村地区这一比例更是高达70%, 即使是在城市地区, 被系统地排斥在社会保险体系之外的残疾人比例也超过了半数。所以, 必须建立适合残疾人非正规就业人员特点和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 解除残疾人的后顾之忧, 以促进残疾人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在参保形式和缴费标准上, 可以根据非正规就业和残疾人的特点, 实行比较灵活和优惠的政策, 实行低标准准入、低费率的社会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张建伟, 胡隽.中国残疾人就业的成就、问题与促进措施[J].人口学刊, 2008, (2) :168.

[2]赖德胜, 等.中国残疾人就业与教育现状及发展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8.

[3]肖云, 高洁, 曾军丽.非正规劳动组织就业岗位开发研究——对1116名非正规劳动组织就业人员的调查报告[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

[4]张彦.非正规就业: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J].社会科学, 2009, (6) .

[5]张俊杰.关于中国非正规就业问题的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

促进再就业 第5篇

随着企业改革、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铝厂、北露天矿、碳素厂劳务工、职工陆续下岗,全市的下岗职工数和失业率呈上升趋势。能否妥善解决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改革的成败,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市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建议做好下岗职工自我调整工作,促进再就业。

下岗职工再就业存在的隐患

据调查发现,下岗职工怕以后生活没有保障,子女上学难,权益保障难,有强烈地再就业愿望,但是主要由于他们自身问题很多人员还未实现再就业,主要表现为:

一、择业观念陈旧。目前,我市下岗职工在重新选择职业时,仍然存在“爱面子”、“挑肥拣瘦”、“等、靠、要”的陈旧观念,选择收入稳定、福利待遇有保证的国有经济部门,而不愿意选择非国有经济部门或那些脏、苦、累、险的工作,从而出现“有人没事干”和“有事没人干”的现象同时并存。以铝厂为例,单位提供电解、铸造、保安等工作,下岗职工怕电解工和铸造工活重、脏,嫌保安工资少,很少有人选择留下。

二、总体素质偏低。大部分下岗职工都是初中、高中、中专文凭,文化程度不高,素质偏低,年龄偏大,技能比较单一,缺乏自主创业、市场竞争就业的意识,在就业竞争中没有优势或者难以胜任新的工作岗位。

三、再就业政策知晓率低。我市就业服务机构积极实行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档案管理、跟踪服务、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社会保险续接的“一站式”服务,极大地方便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但是群众知晓率低,极少有下岗职工自动申请填表。

四、对于下岗现象认知度低。下岗职工在认识上对下岗表现出难以接受,存在理性上的自我困惑心理。60%以上的的职工认为自己多年来为国家、为自己工作的企业做出了贡献,国家、企业不应该让他们下岗;20%左右的人认为应该先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再实行下岗;只有10%左右的人认为下岗是经济改革的必然现象,科技进步的结果。

做好下岗职工自我调整,促进再就业的建议

职工自我调整主要是正确认识下岗、再就业,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优势、转换观念,现实地面对下岗问题。

一、建议加强思想教育,转换下岗职工择业观念。相关部门从根本的思想转变劳动者的择业、就业观念,增强择业、就业的竞争意识,树立自主就业观念,及时调整心态,在困难面前不灰心丧气,不怨天尤人,不等不靠,自强自立,积极主动寻找就业机会,无论在国企、集体企业、个人企业和私企,都可能找到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保障生活稳定。

二、建议加大政策宣传,使下岗职工认识自我。依托社区,充分利用社区黑板报、宣传栏,入户走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扩大各项扶持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下岗职工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充分认识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尽量准确地给自己在社会中定位,发挥优势克服不足,抓住机遇,实现再就业。

三、建议联系经济科学发展,提高下岗职工思想认识。相关部门开展经济科学讲座,为下岗职工分析企业科技、管理科学的发展对人力资本的依赖从数量转移至质量型等,帮助下岗职工认清当前形势,转变思想观念,勇于接受下岗事实,提高下岗职工再就业意识水平。

促进再就业 第6篇

一、创业的内涵

创业的类型和领域是相当广泛的。从规模上看,创办的企业可以是大型企业、中型企业,也可以是小企业,但以中、小企业为主;从企业性质看,可以是创业者个人或创业团队白手起家较多的是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其基本性质是民营企业;从产业性质来看,可以是第一产业,如农村种植企业、养殖企业等,也可以是第二和第三产业,从目前看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更大;从资源类型上看,可以是资本密集型的企业,也可以是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或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尤以后两类为主。

新创办的企业由于是受市场驱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而产生的经济形式,又兼有民营性和规模相对小的特点,因而它具有以下优势:1产权清晰2机制灵活3自力更生4市场导向5合理配置资源6满足多样化需要7自觉约束8可满足各类人员的就业需要。

二、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1在我国,创业对就业的吸纳作用已经凸现

在我国,创业对就业的积极作用在1989—1999年这10年间就已显现。这期间我国创办了大量的私营企业。仅1995—1999年间,城镇国有单位就业减少2000多万人,城镇集体单位就业减少1000多万人,外商投资企业就业增加不到100万人,而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就业增加约为1500万人,成为就业的主渠道。

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就业的重要渠道。全国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从1996年的7400多万人增加到2001年的12亿多人,5年内共增加了4600多万人。其中,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共增加近3000万人,约占城镇就业人员增加总数的3/4。实现再就业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中有68%从事的是私营个体经济。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1年与1991年相比,在城镇从业人员中,国有集体净减5361人,私营个体净增加118亿人。1978年以来,从农村转移出来的23亿劳动力主要是由中小企业吸纳的。

2在我国,创业蕴藏着巨大的就业潜力

在市场经济国家里,个体职业者一般要占总就业人数的1/8~1/6左右,而在中小企业中就业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65%~81%。从一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看,每千人有中小企业数量40~55户。而中国128亿人口,中小企业总量为800万户,每千人只有64个中小企业,即使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最低水平40户中小企业/千人水平,尚需要有5000多万个中小企业。如果未来10年我们中小企业的数量能发展到这样一个规模,将提供45亿多就业机会,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劳动力就业空间狭小的局面。

三、鼓励创业,促进就业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力推动和政府政策引力拉动下,中国人自办公司自主创业的热情越来越高。中国经济景气检测中心曾经就人们在《个人独资企业法》颁布后的心态,对不同文化、不同职业的500余位城市青壮年(15-54岁)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想当老板。但是,为什么我国目前创业尚未形成风气,创业数量远远小于潜在规模呢?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分析,目前我国的创业环境还不适应创业需要,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性制约因素依然存在:一是创办企业程序繁、门槛高、行业准入标准杂乱,创业成本过高;二是融资难仍是制约创办小企业的最大障碍;三是政府为创业者提供信息、技术、人才、场地等生产要素资源的服务能力弱。

因此,构建和完善创业的政府支持体系是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的政府支持体系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的行政管理机构。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少,就业困难,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管得“太多”和“太细”有关。实施这一国策,关键是减少政府各部门的审批、杜绝政府收费和减少垄断。政府应尽快建立对全社会中小企业统一管理的机构,规范对中小企业管理。其职能应定位为:制定、起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法规;协助中小企业获得融资;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和员工培训等。

(二)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的法律支持体系。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着重体现在法律支持上。我国目前也有不少与中小企业有关的法律法规,但在对中小企业的保护和支持上,现有立法明显存在着诸如按所有制分别立法;对中小企业权益保护不力;许多法规为国务院或部委制定,法律效力不高且不全面、不系统等不足之处,不少法律条款明显地违背WTO基本规则和基本精神,亟待作进一步的修改。

(三)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资金缺乏、融资渠道单一,早已成制约创业的“瓶颈”。民营中小企业所需资金,基本上靠内部融资、内部积累或民间借贷。今后,要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一项重要任务是建立起企业外部融资体制,即市场化的融资体制。

(四)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社会中介机构提供教育培训、管理咨询与诊断、市场营销、形象设计、技术开发、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支持。

(五)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积极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进一步扩大小企业市场准入的范围,简化办事程序,清理有关税费,使各项工作制度公开化、透明化,为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要适度放宽对小企业的某些限制性标准,在外贸政策方面,应扩大小企业的进出口权与进出口服务代理权,使小企业享受间接的退税待遇与便利;在国内市场准入方面,应放宽小企业进入传统的公共服务领域的限制,打破垄断,引入竞争,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扩大市场,增加就业。

优化就业工作,促进大学生优质就业 第7篇

1 2011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全球经济复苏,中国经济向好回升,社会、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量猛增,这给大学生就业提供极大的机会,然而这样的机会面前仍然存在就业困难的学生。究其原因,笔者总结为以下四点:(1)就业观念存在问题,设定的择业门槛过高、领域过窄,导致就业难;(2)缺乏实践能力,光说不能做,学生实践能力与企业需求脱节,导致就业难;(3)成绩太差,毕业困难,导致就业难;(4)情商过低,不会与人打交道,人文素养缺失,导致就业难。针对这些情况,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必须以学生为本,抓住重点、解决难点、着眼热点,全方位、多层面对大学生进行就业的指导和服务,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2 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滞后、就业指导流于形式、就业服务不到位等方面。

(1)就业工作队伍人员匮乏,且缺乏专业素养。当前,高校就业工作模式多为“学校就业处、科+学院辅导员”模式。学院层面,按照高校辅导员标准配置要求,一名辅导员负责两百名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精力不够;加之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缺乏专门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素养,无论是就业信息甄别,还是就业知识储备方面都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2)就业指导流于形式,缺乏个性化指导。多数院校的就业指导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即毕业生即将面临就业的时间段,时间短、指导形式单一,内容也只是停留在对以往就业形势的介绍和对就业政策的解读,缺乏个性化的指导,对学生帮助不大。(3)就业服务过于肤浅,止于信息发布。多为举办双选会、专场招聘会,通过互联网发布就业信息等,缺乏全程关注的个性化就业服务。

3 优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3.1 就业工作队伍建设

提高就业工作人员的调查研究能力,以提高对学生自身情况、就业形势的研判能力。新的就业形势要求就业工作人员能够对毕业生的自身状况、企业需求、就业总体形势进入深入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归纳分析,保证调研结果能够对促进学生就业真正起到实效。

提高就业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找到思想政治工作于就业工作的契合点,以纠正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只重薪金、只重个人发展的错误就业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就业观。

提高就业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目前,各学院负责就业的多为大四年级辅导员,就业工作队伍稳定性差,人员流动频繁,使得这项工作的开展和对这项工作的深入研究受到阻碍。因此,必须建立一支稳定、专业的就业工作队伍。

3.2 细化就业指导工作

(1)培养健康的就业观。培养大学生确立正确就业观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就业工作的最佳契合点。就业观是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的一种内心尺度,支配着他们的就业心态和择业行为。每个大学生的就业观不同,高校应顺应形势的变化,全面开展就业理念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下转第119页)(上接第85页)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使学生合理处理好就业与兴趣的关系、就业价值观的排序问题、择业过程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准确定位自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2)全程关注,分类个性指导。应当关注全局下的特定学生群,大致包括考研学生群、择业面自我限定较窄学生群、毕业困难学生群、经济困难学生群,重点在关注毕业困难学生和经济困难学生就业上,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针对考验学生,正确疏导落榜学生心理问题,教育学生及时摆正心态;对于择业面自我限定较窄的同学,向其灌输“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于毕业困难学生,鼓励其放低就业门槛,同时认真掌握好专业知识及时参加重修考试,重新确立信心;对于经济困难学生,做到绝不因为经济困难影响其就业,进一步落实好对这部分同学的就业服务工作。

3.3 加强就业服务工作

(1)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大学教育与社会需要脱节,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大学不了解就业状况,而且很多衡量指标并没有和实际需求衔接好。针对这样的情况,09-10年第二学期,我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07级学生中有20多名学生参加了IBM实训,不少学生反映在学校大多学习的是理论知识,在实训班有了更多动手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在不影响学院课程的前提下,学生参加此类实训可以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可以增强动手能力,为提早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打下坚实基础。走校企合作之路开展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教育,积极鼓励师生投身企业中进行实验研究与工作,这是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巨大动力。可以在企业中设立实习基地,利用假日主动上门实习工作,将企业的主管请进来等方法建立师生与企业员工之间互帮互教的亲密关系,从而增长大学生的社会知识和实践能力。学院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院专业老师承接的研究课题可以召集更多的学生参与,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

(2)依托党团组织开展创业能力教育。创业能够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多个难题,但是创业也同样存在着很多困难。这就需要就业指导教师为学生们的创业做好前期的培养和指导。搭建教育平台,营造崇尚创业、矢志成才的良好学风。针对学生中就业观念陈旧、创业信心不足等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报告会、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积极促进大学生创业观念的转变。依托党团组织认真组织开展“大学生基层创业”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创业。实施案例教学法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将现实中成功和失败的就业创业事例摆在学生面前,师生一起进行分析讨论,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邀请创业学长讲授经验,我院不乏学生成功创业的例子:研二学生成功开设网店;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四学生成功创业,创业积蓄足以负担大学四年学费、住宿费等所有开销。据了解,目前学生中有很多学生有创业的意愿,但因为对创业信心不足不敢迈出这一步,相信有成功的例子会增强他们的信心;成功创业的学长的经验可以让有创业意愿的同学少走弯路,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

参考文献

促进就业在于落实 第8篇

一、继续组织实施好“春风行动”。

福建省的“春风行动”能够做到早计划早部署早行动。为了确保行动的长效性, 2010年, 全省进一步加强和提升行动的宣传效果, 在广泛发放春风卡的基础上, 促进企业用工需求与求职人员两对接。在将《就业与失业登记证》向城镇失业人员发放的同时, 也大批量地发放到农民工和农业富余劳动力手中, 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得到各项就业服务。福建省政府要求各地每周按时上报“春风行动”相关数据和工作进展情况, 在活动中开展“用工规范企业”和“诚信职业中介服务机构”的推荐及授牌活动, 要在全年“春风常吹”。

二、广泛开展“海西招聘行动”。

为了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工会、妇联下文, 在省内外广泛开展具有福建特色的“海西招聘行动”, 要求各地在“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 将“海西招聘行动”从城市延伸至乡镇、村, 从集镇延伸到企业, 从本地延伸到外地, 从本省延伸到外省。在省内外举办各类招聘会都冠以“海西招聘行动” (XXX) 专场, 具备条件的地方积极采取网上招聘和远程见工系统招聘, 亮出“海西招聘行动”的牌子, 提供优质的企业岗位, 吸纳更多的外省劳动力来闽就业。

三、加强山海劳务协作和省际劳务协作。

福建省唱好山海经, 鼓励当地劳动力尽量在本省区域内转移就业和创业。加强与宁夏对口帮扶的劳务合作, 积极主动的向宁夏提供品牌企业的用工信息, 做好宁夏务工人员的输入引进、技能培训、维权和跟踪服务工作。福建省拟在2010年6月办好第六届泛珠三角区域劳务合作联席会议, 还拟加强海峡西岸20个城市人力资源市场合作, 始终把与外省劳务协作作为引进劳动力, 缓解福建省企业用工紧缺的一条重要渠道。

四、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和特殊群体公共就业服务系列活动。

一是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 通过专门窗口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办招聘会、技能培训、创业指导和培训、实习见习等服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二是要积极做好城镇残疾失业人员的失业登记和农村未就业残疾人的求职登记工作, 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三是发扬福建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 适时组织举办各种类型专场招聘会, 把职业指导和岗位信息送到军营, 做好退役士兵、随军家属的就业工作。四是重视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职业培训工作。对即将刑释解教的人, 将就业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列入就业援助的重点对象给予扶助。

五、重视培育和扶持民办职业中介机构, 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民办职业中介机构是人力资源市场的重要补充, 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方面日益重要。福建省鼓励发展民办职业中介机构, 每个县 (市、区) 开办的民办职业中介机构, 可集中也可分散布局。指导和加强规范管理, 表彰诚信职介机构;主动向他们提供公共就业机构方面的供求信息;对向求职者提供免费职业介绍的职业中介机构依规给予补助, 提高社会力量开展就业服务的积极性。在2010年5月31日前全省对各类职业中介机构统一换发新的《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以落实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 促进福建省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的提高

就业工作的基础和机制在信息化, 就业工作的水平和未来在信息化。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精神, 福建省初步拟制了就业信息化的目标和可行性方案, 2010年在提升福建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方面主要办好五件事:

第一、建设省级和设区市级数据生产区。

建设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的硬件运行环境, 为各类就业服务、就业管理软件的运行和全省联网延伸建设打下基础。力争在2010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建设工作以确保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的全省统一实施。

第二、完成县 (市、区) 各项就业服务、失业保险的原数据的整理和迁移工作。

要将原有的“劳动99”二版或其他地方化软件的相关数据进行归类、集中, 并委托“劳动99”三版软件开发单位进行数据整理、转换, 迁移至“劳动99”三版软件后台数据库, 力争2010年年底在县 (市、区) 开始使用“劳动99”三版软件开展就业服务管理、失业保险等业务工作。

第三、强化网络延伸建设。

在全省“金保工程”省、市、县三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专网的基础上, 进一步扩大网络覆盖面, 将联网建设延伸至街道 (乡镇) 、社区 (村) 级就业服务机构, 同时通过互联网向外联机构辐射, 全面拓宽基础信息来源、交互及管理的渠道。

第四、建立城乡人力资源、用工求职信息和就业服务信息数据库, 实现全省就业信息资源共享。

不断完善已建的城乡人力资源数据库, 建立全省人力资源基础台账, 充分掌握全省人力资源分布的基本情况, 实现城乡人力资源数据库动态更新管理;逐步完善就业服务信息数据库, 主要内容包括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各项就业服务, 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助、社保补助、小额贷款、创业培训补助等具体业务工作情况数据、每个时间段 (如每月、年) 享受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的人员数据、实名制享受就业专项补助资金数据、审核数据等;尽快建立全省共享的用工求职信息数据库, 逐步建成全省共享的用工求职信息数据库和机制。

第五、加强就业服务网站建设。

省级将加大网站的建设力度, 开放公共就业服务用工招聘功能和远程培训的功能, 同时开发相应的同步共享软件配合网站运行, 实现全省范围内的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网站招聘信息“一点录入、全省互动”。

以落实特别职业培训计划为突破点, 促进劳动者技能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增强

胡锦涛总书记在春节来闽考察期间对福建省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必然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大职业培训的力度。

要积极探索职业培训补助的办法。拟在保留原有四种培训补助办法的基础上, 增加按鉴定证书给予培训补助的和给予以师带徒培训补助的渠道。福建省还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 探索新的补助办法, 简化程序, 增强效果。

要注重培训运作的规范化与管理的信息化。按照项目运作方式组织农业富余劳动力培训, 认真制定培训项目方案, 按规范的程序开展培训。积极探索定点培训机构培训信息化管理办法, 对定点培训机构申报、参训人员实名制管理、培训过程的监管、补贴资金审核等都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要大力推广SIYB创业培训。将创业培训作为创建创业型城市的一项重要工作, SIYB又是创业培训的一个重要形式, 下一步要在全省各地全面推广;要按照SIYB创业培训要求, 制定和落实培训计划, 保证培训质量;要积极探索建立完善“SIYB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建设”的联动工作机制;要加大对创业培训的投入, 有条件的地方要成立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政府工作人员等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团队, 更好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服务;要组织好SIYB师资培训, 争取2010年在SIYB培训师实现零的突破。

以落实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为重点, 促进统筹城乡就业格局的形成

一、继续高度重视。

福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已连续四年列入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2010年虽不再列入, 但各地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减, 继续将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目标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结合实际, 层层分解, 确保责任到人。福建省还建立了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定期通报制度。

二、突出技能培训。

农村劳动力要实现向产业工人的转变, 缺的就是技能;要实现在企业稳定就业, 缺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技能。福建省落实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措施,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指导服务, 引导农业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返乡农民工等参加定点培训机构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 凭证补助。鼓励和推动用人单位吸纳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参加岗位培训, 将培训补助直补企业。积极组织本省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未能升学的人员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规范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组织或联合相关部门 (机构) 以项目方式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 补助方式直接将资金拨给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三、总结试点经验。

各试点地区继续按照《福建省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总体推动要求》中建立社会登记失业率统计制度、实现就业服务管理信息化、健全城乡一体化就业服务体系等13项内容, 抓好落实。福建省2010年要总结推广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地区工作经验做法, 对试点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并落实试点地区政策和资金支持, 进一步推动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

以落实劳动保障“三基”建设为基点, 促进就业工作机制的建立

一、加强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

一是健全机构, 解决县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员编制、工作职能、经费来源等问题;二是工作规范, 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 加强硬软件建设, 夯实工作基础;三是强化能力, 开展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转变工作作风, 提高效率。

二、夯实劳动保障基层工作平台。

配齐建制村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 加强管理和业务培训, 提高工作能力。乡镇村工作平台建立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调查统计制度, 定期了解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输出输入和就地就近就业状况, 做到基础台账明、动态数据清、就业状况准。在进一步落实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所需的人员和工作经费的基础上, 逐步建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分期分批招收部分大中专毕业生, 充实社区劳动保障工作队伍。

三、实行就业失业登记制度。

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 在2010年6月份前要对《福建省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管理办法》 (闽劳社文[2009]15号) 规定的符合失业登记条件的人员, 全部发放《就业和失业登记证》, 并录入数据库上报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并要将就业失业登记的范围尽快向各类劳动者扩展。

四、做好快速调查及就业统计等基础性工作。

按照人社部的要求, 快速调查工作再延长一年至2010年年底。继续加强对就业状况、失业动态监测, 为制定政策提供有益的客观依据。2009年就业形势困难, 2010年就业形势复杂, 各地不仅要加强内外部配合, 完善就业失业统计手段, 确保数据来源可靠, 上报及时, 还要加强统计分析及就业形势的研判, 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的影响, 及时提供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除常规的统计数据外, 其他应急的数据也应按上报的时限要求上报。

以落实各项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为关键点, 促进就业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政策是根本, 资金是保障。做好就业工作既要政策指导, 又要政策扶持;既要按政策要求配套资金, 又要以资金安排来落实政策。政策与资金是融为一体的, 是促进就业的双保险。福建省为了保证各项就业目标任务的完成, 不断完善的各项资金的补助办法。目前福建省省级就业专项资金采取的分配方式办法有三种:一是捆绑打包下达 (即无法事先确定人数, 补贴标准不尽相同, 省、市、县承担比例不明确的) 。二是预拨与结算方式下拨 (即可与人数挂钩, 省、市、县承担比例明确的, 并可与次年进行结算的) 。三是按完成工作任务拨付 (即按完成某项任务给予的补助) , 不论省级资金是如何下拨, 凡是与就业补助资金有关的就业服务工作, 各地都要建立享受补助资金人员的数据库即就业服务信息数据库。福建省2010年初已调整提高了全省的最低工资标准, 幅度达24%, 下一步适时调整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 确保失业保险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同时福建省继续做好援企稳岗工作, 将“四缓四降三补贴”的政策实行到2010年年底。福建各地采取切实可行办法, 简化程序, 加大使用失业保险基金补助困难企业的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 尤其是结余较多的地区更要加大工作力度, 切实把政策落到实处。

促进再就业 第9篇

我国即将于2008年1月1日实施《就业促进法》, 该法明确规定, 职业中介机构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如果职业中介机构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 劳动行政部门将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 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此外, 职业中介机构不得向劳动者收取押金。如果职业中介机构向劳动者收取押金, 劳动行政部门将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 并以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 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 而这笔费用不能用于老板出国考察、读MBA等项, 要用在职工身上。如果企业违反本法规定, 未提取或未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 或者挪用职工教育经费的, 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并依法给予处罚。

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在实行前必须公示或告知全体员工, 以“内部规定”等理由未公示、告知的规章, 将依法视为无效, 违反这类规章的员工有权免予处罚。根据《劳动合同法》, 企业规章制度须符合内容合法、程序公开两个要素。对有的企业规定“吃午饭限时、上厕所限次”或“女职工工作前三年不许生孩子”等不合理内容, 劳动部门将认定为不合法。

促进再就业 第10篇

关键词:农民工,技能培训,返乡,再就业

本文从农民工现状出发, 对他们的现状做调查分析, 将农民工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仍在城市努力打拼的人, 另一类是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返回农村的农民工的各方面的现状。针对他们在再就业中的劣势得出技能培训的重要性, 本文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技能培训和成人教育做进一步分析, 也从中探寻返乡农民工在就业真正的短板在何处。农民工群体的数量本就十分庞大, 他们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的贡献都是默默无闻的, 如今他们的返乡在就业遇到困难不仅是自我的技术水平要提高, 国家也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社会各界更要合理安排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选址和布局, 从而达到双赢。

1 农民工现状

1.1 城市农民工生活现状

许多常年在城市打工生活的农民工做的工作都是福利保险系数低, 且多为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许多农民工都是趁着年青多做一些体力活、累活, 这样工作时间做长了总是会对自己身体造成伤害, 例如:吉林省对农民工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走访, 从反馈的结果中分析得出:一是农民工从事的职业技术性水平较低, 其中高达88.89%比例的人主要工作是涉及一点技术和主要依靠体力劳动的, 而仅仅只有11.11%的农民工涉及到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二是农民工几乎都在私营企业工作, 这一数据达到了100%, 而没有机会在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 因此大力发展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 将为吸纳更多的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平台;三是农民工一般身兼两职, 虽然在外务工, 但外出就业的劳动力绝大多数还保留着对土地的承包权, 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 属亦工亦农性转移, 呈现出“候鸟式”流动趋势, 一般而言, 农民工转移的时间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少与外出务工收入的高低密切相关。在工作中特别是一些做流水线的农民工常年生活的环境压抑, 工作单调枯燥, 背井离乡, 对家人的思念以及逢年过节的气氛让他们心理上也很难得到满足。最重要的是由于自身没有掌握一项专业技术, 如果工作不稳定很难进行再就业, 并且到了一定年龄, 有了更年轻的力量工厂就不得不辞退老一批员工, 并且随着各地对工人、员工的专业能力要求提高, 机器更新换代加快, 很多凭着多少年的工作才积累下经验的老员工也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总的说来, 农民工因为没有专业的技术技能不能找到比较好的工作, 就算工作了生理心理以及工作稳定性都得不到保障。

1.2 返乡农民工就业打算

随着农民工返乡的就业安置问题还有很多有待优化和解决的情况, 外出务工人员的返乡热潮受到外贸形势比较严峻而订单急剧的减少、国家房地产市场政策的调控及国内外的经济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家的多项惠农政策也是鼓励农民工返乡的, 例如:保靖县争对返乡农民工实施“七补两贷三扶持”政策, 即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信息服务, 促进其重新就业创业。2013年以来, 该县共发放职业培训补贴700人50万元, 公益性岗位补贴174人51万元, 扶持公共就业服务资金92万元。县人社局累计注入县信用联社小额担保贷款基金600万元, 累计发放贷款6245万元, 小额担保贷款贴息285万元, 70%返乡农民工通过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实现创业就业。但回到家乡的外出务工人员在农闲时多闲置在家, 一是因为家乡没有那么多的劳动需求量, 再就是返乡农民工没有掌握实在的技术, 所以很多工作都没法做。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便是返乡农民工闲置在家, 很难进行再就业。也有一部分务工人员转行做起小生意, 但是没有技术支持也难成规模, 反而成为街头巷尾城管的驱赶对象, 例如现在非常流行的路边夜市、小地摊等, 这不仅严重影响市容, 而且使城市道路更加拥堵, 严重影响市民出行和车辆通行, 甚至造成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等。

2 返乡农民工培训渠道

2.1 技能培训

很多农民工没能进行再就业很大的制约就在于没有掌握一项专业的技能, 进行技能培训, 通过专业的学习掌握一项技术就可以使很多人突破这个瓶颈, 进行再就业找工作。技能培训要有一个针对性, 农民工个人要根据就业导向和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技能培训类别。技能培训也有很多方式, 有些是直接报培训班进行理论化和系统化的学习, 这是很多人的选择, 特别是一些年轻人, 他们更愿意用这种方式共同学习掌握一想专业技能, 例如:保靖县充分利用本县培训中心的自有资源, 并且以沿海发达地区的用工需求为结合点, 以电焊工、电平车为龙头劳务输出品牌, 通过技能培训让返乡农民工重新掌握技能后再出去就业。继续巩固加强与宁波北仑区、广州文冲造船厂、广东格兰仕集团等8个早年建立的劳务输出基地联系, 实行“培训、输出、就业、维权”一条龙跟踪服务, 通过培训, 133人再次外出, 在8个基地实现稳定就业。但是要注意的问题就是, 在农村这样的培训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都不够先进, 技术更新日新月异, 这种学习方式虽然比较系统完成却不见得立马可以在实践中取得效果。

直接跟着有经验的人学, 也就是所谓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 这种方法主要是能够快速提供一些实践经验, 真正正确的理论指导是十分缺乏的。不管是那种方式都不够完善, 没有一种完全贴切符合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环境。总的来说也就是现在农民工的技能培训都不具备针对性, 在短期内无法规模发展。

2.2 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是许多社会人员提升学历和技能的首选, 返乡农民工在成人教育学院学习到的东西回到家乡对于促进再就业也是十分有用的。这种成人教育有的是直接自考, 或者上成人教育培训班, 再者是上电大, 这3种方式都能在技能上给人一定的提升和促进。但是就现在农民工能够选择的范围十分狭窄, 并且农村不像城区信息交通那么发达, 农民工返乡后也并不是那么集中, 空余时间也很零散, 对于这样的学习并没有足够的重视, 所以在返乡农民工中间并没有普及。

3 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途径

3.1 国家政策引导

农民工在城区工作但是各方面的待遇并不是很理想, 并且有着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 很多人选择回到家乡。而回到家乡之后便面临着失业, 很难在家乡找到适合的工作进行再就业。国家在这一块可以制定一列类扶持措施, 针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出台政策, 把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还可以鼓励规模化种植和养殖, 一方面拉动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还能带动片区农民就业。规范培训机构教学管理方式, 让返乡农民工技能学习能有一个相对靠谱的环境, 如:保靖县争对返乡农民工采取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培训为切入点, 围绕该县“一果两叶”产业建设重点, 开展创业技能培训, 并结合“千名干部下基层”、“学一技联一户解一难”活动, 深入开展培训进乡镇进农村活动, 让返乡农民工树立创业意识, 学习实用技能。2013年1~7月, 累计培训返乡农民工726人次, 其中55人实现成功创业, 带动163人就业。

3.2 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

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预见到农民工返乡的趋势都有外迁的打算, 在城区设厂一方面土地租金贵, 另一方面劳动成本高。而直接在农村设生产基地可以节约更多的成本, 也能为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献一份力。特别是一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可以与当地的大型养殖业、蔬果合作, 节约路途消耗, 同时为当地农民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组织农民学习种植、养殖等方面的科技知识, 是的规模大也有效益保证, 同时为加工线上的员工进行培训, 让他们学会专业的技能, 成为产品加工生产不可缺少的技术工人。

农民相互之间也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 让返乡农民工一帮一、一带多的方式相互促进, 相互学习。当地政府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 为投资引商开辟道路, 兴修水利, 拓宽乡村道路, 覆盖电力、自来水和网络, 让劳动密集型产业更愿意到当地农村投资建厂, 也就为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3.3 农民工注重自身专业能力提升

国家和社会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如此多的便利和机会, 农民工自己要注意抓住机会, 把握发展。在技能提升上要有主动性, 依靠自身的劳动力终究不能长久, 并且技术性低的工作工资也不高。农民工首先要对自身的技能要求重视起来, 组团参加培训和学习, 主动提升自我能力和技术水平。返乡农民工也可以通过自主创业来促进就业, 在外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回到家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 对家乡适合发展的产业有一定的把握, 对市场有一定考究后通过创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 提升经济收入, 也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培训岗位。

4 结语

本文根据实例分析和各方面的因素研究, 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的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受到压抑, 不能得到较好的待遇, 并且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影响, 很多农民工都有返乡的趋势和打算。而返乡农民工不能实现再就业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没有专业的技能。不管是国家政策支持还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包括返乡农民工个人创业都是需要一定的技能做支撑的, 所以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农民工技能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农民工自己提升对自我技能培训的认识, 主动去参加各种技能培训, 提升自我能力, 从而在各项就业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 同时在各种劳动密集企业大规模迁徙到农村时有一定的优势去把握机会促进再就业。

参考文献

[1]刘忠霞, 易莉.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困境的社会学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9) .

[2]于华江, 汤民华.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长效机制的构建——以金融危机十七省返乡农民工实证调查为视角[J].经济界, 2009 (05) .

[3]杜毅.农民工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以2834名农民工为例[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9 (01) .

各国促进就业新策略 第11篇

英国:推出“全国实习计划”

据预计,2009 年英国失业人数将达到300 万人左右。英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年轻人面临求职危机。据报道,最近的英国劳工市场调查表明;在18 至24 岁的年轻人中,失业人数增长最快。据预测,到今年年底,各种年龄的就业人群总共将有300 万人失去工作,其中至少40% 是25 岁以下的年轻人。英国内阁大臣对此尤为担心,因此正在制定一项救助计划,帮助今年夏天即将毕业的2009 届毕业生求职或掌握新的技能。英政府为此推出“全国实习计划”。创新、大学与技能大臣约翰• 德纳姆办公室提出了专门针对18 至24 岁年轻人的相关建议,其中包括一项实习计划:学生减薪实习,以获取工作经验。包括巴克莱和微

软在内的四家公司已同意参与这项称作“全国实习计划”的行动。

俄罗斯:拨款437 亿卢布促进就业

为缓解全国失业问题,俄罗斯政府拨款437 亿卢布(1 美元约合33 卢布)促进居民就业,并推出缓解失业问题的一系列新措施。按照政府推出的新措施,从2009 年起除失业者外,处于半失业状态的待岗人员和即将失业的居民也能够获得政府救助。俄罗斯的劳动就业安置中心将从4 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鼓励国营和私人企业吸收失业者参加公共设施工程,每招募一位失业者政府补贴企业4300 卢布;第二,国家财政支付失业者和潜在失业者的培训费,帮助提高技能或进行新职业培训,使他们有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三,给个人创业者发放一笔创业启动资金;第四,帮助失业者或潜在失业者到其他地区就业,政府可在3 个月内提供每日550 卢布的住房补贴。为了便于居民寻找新工作,俄罗斯开设了全国统一就业网站,目前提供了76 万个岗位。

法国:创建就业示范区

法国总统萨科齐期望法国为就業创造出“一个真正的社会职业安全”。其宣布的就业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让职业渠道更加安全。出台相关措施,重点改善在职职工的培训机制,特别是对困难职工和低技术职工的再培训。

2.改善二次就业。主要措施涉及对失业者的补偿和鼓励二次就业。

3.增加受帮助就业合同数量。萨科齐总统要求政府在2009 年财政年度增加10 万个受帮助就业合同,使该类就业合同总数增加到33 万个。同时要求相关部门做好准备和服务。

4.进一步实施社会就业计划。法国已在经济特困区创建了7个就业示范区。法国将延长就业示范区的规定期限并扩大示范区。

以色列:在边远地区设立研发中心提供高薪职位

以色列政府安排3950 万美元特别预算用于鼓励就业。主要是通过在边远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并提供高薪职位的方式吸引就业,并以此为核心促进周边地区的教育、文化活动,鼓励中产阶级家庭向边远地区移民。特别预算资金将优先用于资助偏远地区和加沙周边社区的企业增加就业,同时用于资助全国范围内雇用少数民族、极端宗教人士以及残疾人雇员较多的企业。以色列财长巴昂和工贸部长埃里• 伊萨伊表示,补贴资金将作为工资津贴和新增雇员的工资成本的一部分进行发放。

泰国:降低社会保险费减少企业支出

预计2009 年泰国失业人数将增至100 万人,对此,泰国劳工部采取了多项实施,其中包括:成立国家级、部级和厅级特别委员会,及时了解各地最新失业情况并制定有关援助方案;将雇主和雇员1 年期的社会保险费降低1.5%,以减少企业支出,同时降低对拖欠保费的罚款额度;向失业保险基金注入350 亿铢资金,保障失业者最低生活水平。

菲律宾:设立专项基金帮助海外失业人员

据菲律宾劳工部统计,经济危机造成了1423 名海外劳工失去了工作。中国台湾辞退菲劳人数最多,达到1263 人。劳工部已经设立2.5 亿比索的基金,贷款给那些愿意做生意、继续读书或者接受技术培训的下岗菲劳。同时,为帮助失业的海外菲劳实现就业,劳工部开放了“国家再整合中心”以及“海外劳工福利署”所有区域的办公室。劳工部部长罗计说,这些办公

室主要是帮助劳工设立创造收入的项目和在国内外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韩国:鼓励中小企业雇用本国工人

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 第12篇

大学生就业问题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 大学生就业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讲, 可以说是它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及社会的稳定。从小的方面来讲, 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大学生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或者是一份能够满足自己的职业要求的职业, 就可以使大学生自身的潜能以及大学生多年来所学到的知识在工作岗位上得到充分发挥, 可以充分地实现年轻人的个人自身价值以及满足一个家庭对一名大学生多年的期望。

二、对本院2014级毕业学生关于大学生就业的微信调查

2014级毕业生刚刚经历过就业各方面的问题, 所以对这些学生通过微信进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以下是对该调查观点的概括。

(一) 大学生就业心理方面有哪些问题

70%的被调查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最忌讳的一点就是眼高手低, 总想一毕业就能找到各方面都心仪的工作。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待遇、工作条件等等各个方面要求较高, 总觉得通过这么年的读书上学应该找到一份对得起这么多年辛苦付出的工作。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 往往挑三拣四, 总觉得还能碰到更适合的工作, 通常这些好高骛远的学生往往最后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只有脚踏实地的求职才有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二) 在校期间的文化课的学习在求职就业中重要吗

近些年来, 有很多大学生觉得在校期间的学习在面试求职甚至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并不是很重要, 有些科目甚至完全可以不学。针对这样的想法, 我在调查中设立了这个问题。没有想到的是竟然80%的同学后悔大学期间没有努力地去学好学院开设的各门功课。有的旅游专业的同学认为高等数学在实习工作中竟然也是很重要的。是的,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发达的社会, 很多工作岗位并不是单纯地需要你所学的专业知识, 而是需要各类知识的综合应用, 真是应了那句古话:书到用时方恨少。所以建议现在的在校生凡是学校开设的科目都应该尽力地去学习, 有些科目看似没有什么用处, 但是对你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然专业知识必须精通, 不管你如何有能力, 本专业的知识还是要有的, 特别是那些就业之后还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职业, 否则工作起来不会得心应手, 所以接下来所说的方面都是建立在好好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另外, 英语四级、六级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努力通过, 这样才会在今后求职的过程中不至于会因为没有过四级而错过想要把握的机会。

(三) 读书期间的兼职和实习在就业时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对被调查的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首先, 被调查的所有同学都认为读书期间的兼职和实习是非常必要的。读书期间, 在不影响上课和学习文化知识的前提下, 多进行实习与兼职对大学生就业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有了这些实习与兼职的一些经验, 在之后的求职面试中你才会有话题跟面试官说, 而且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对工作经验有要求。有的同学在调查中谈到, 从大一开始, 就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找一些兼职之类的工作去锻炼自己的口才, 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 哪怕电话销售也好, 最起码让你与人接触, 你才会体会到工作的艰辛, 不至于等你参加工作的时候遇到一点挫折就想要放弃。

(四) 如何能在一群应聘的大学生中脱颖而出

对于这个问题有80%的同学认为自信的气场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对方被你吸引, 觉得你是被公司需要的。其实找工作的步骤不外乎四点:网申———笔试———面试———签约。网申和笔试是硬指标, 但是面试是要看眼缘的, 也是很不好掌握的一个方面。面试的时间很短, 尤其是一些大公司, 基本上面试官都会以群面的方式先筛选出一大批人, 最后才会一一地去面试他认为比较优秀的。不管哪一种, 面试的时间都不会超过半个小时。那么如何在半个小时内让面试官去了解你, 并选择录用你, 就要看你个人平时的积累和沉淀了。不管是什么工作, 都要去投简历尝试, 经验都是练出来的, 多试几次总能找到适合你的突破口。

以上是对毕业学生的就业问题的微信调查。通过该调查, 发现大学生在就业、求职以及面试中存在着这样的或者那样的问题。那么针对这些问题, 基于学生的需求, 总结以下方面来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就业。

三、如何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就业

首先, 老师在校期间应该利用一切机会正确引导学生对今后求职的方向有一个正确的导向。毕业生在择业和就业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困难, 产生一些困惑, 有的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心理障碍。如果产生心理障碍, 那么就会严重地影响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 甚至会产生更为严重的问题。这就要求所有的老师充分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任课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或者在课间灌输求职的信息给学生, 因为很多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自己没有主见, 而家长就这方面也不能够给很多建议。这时老师给出的建议是很值得借鉴的。当然老师平时应该对这方面进行了解, 给出的建议要是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在平日的教学中, 针对学生就业眼高手低这一问题, 要教育学生降低期望值, 先谋生再自立然后再寻求发展。即使暂时没有找到高端的岗位, 那么就从较低一点的工作先做起, 要有长远的眼光, 暂时放低自己的身段, 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先就业, 在工作中积累一些工作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在工作中努力地去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形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使其在择业过程中做好心理调适工作, 为其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老师平时要充分地利用可以利用的机会, 对与就业求职面试相关的问题时刻锻炼学生、培训学生

可以利用课堂进行面试模拟, 让学生在校时就了解求职的流程。由于本人是一名英语教师, 平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对与学生就业相关的主题进行锻炼。记得在上公共英语课的时候, 有一单元是关于careerplanning的主题。那么英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面试情景的表演;可以让几名同学扮演面试官, 再找几名同学扮演求职者, “面试官”可以做好准备, 提前找一些与面试有关的问题。通过这一课堂设计, 不仅仅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而且更是对英文面试求职的一次非常精彩的模拟, 为以后同学在真正的面试求职中立于不败之地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 由于课内课时比较紧张, 在平时, 英语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去阅读去翻译, 把这些精心挑选的资料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材料;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写一些英文求职信、简历、工作安排等英文应用文, 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总之, 平时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平时磨练得好, 在就业的过程中学生才会充满自信。

(三) 学校的各个部门要充分地调动起来, 千方百计地去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学校要尽一切能力为大学生提供与就业相关的咨询和信息, 举办就业招聘会, 帮助学生和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就业辅导中心要指导学生如何写简历, 提供机会让学生模拟面试, 多组织一些企业走进校园招聘, 甚至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人求职策划。此外, 学校还需组织座谈和见面会, 让学生和企业供需双方见面。比如可以充分地去加强与毕业校友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已经毕业的学生回到学校给在校的大学生一些就业方面的指导, 让这些已经毕业的校友回到学校, 结合自己的实际, 现身说法, 讲讲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经验以及工作以后的感悟, 给在校的学生特别是即将就业的学生提供建议和意见。对于这些在校生而言, 可能这些师哥师姐的真实的案例, 他们的现身说法更能激起在校生的求职欲望, 更能打动在校生的就业心理。另外有的时候可能学生想要一些好一点的实习经验, 因为这些实践的经验不是在书本上能够学到的。在实践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的或者是那样的问题, 有了问题,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 大学生会成长得更快, 才会积累更多的就业经验与教训。但是单单要凭借学生的个人的力量可能做不到被大企业或者大公司认可, 也就是说, 单单靠学生自己往往找不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因为现在好多条件好一点的公司或者名气大一些的公司和企业都不愿提供大学生以个人的名义实习的机会, 所以学校、老师可以替学生多争取一些这样的宝贵的机会。也就是说, 就学校和老师而言, 应该为学生多争取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们可以通过实习去积累就业求职的经验。如果学校能够出面与公司接触, 为学生争取一个实习观摩的机会, 对大学生的求职是很有帮助的。就业的大学生并不需要很漂亮的简历, 但是如果能够有一个很棒的实习经验会是一辈子的收获。能够接触到不一样的人, 做自己今后梦想着去做的事, 也更加能够激励大学生好好正视求职就业这一问题。另外学院学期也可以定期地开设一些有关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课程。因为就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是单纯的大四要毕业的时候才想到的事情, 有些与就业相关的知识的积累和实践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积累和沉淀, 所以建议学校从学生一入学就要对将来要涉及到的就业问题进行指导, 让大学生早一些接触到就业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比如与就业相关的一些名词, 像生源地、就业推荐表、就业协议书、派遣、二分以及报道证、灵活就业等相关知识早些了解, 才不至于等到大四要就业的时候手忙脚乱, 一边急于去参加一场又一场的宣讲会, 一边还要去查询这些名词的相关知识, 严重的就会使一些要就业的大学生产生严重的就业焦虑心理, 把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总之学校的各个部门要为学生求职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指导, 把大学生就业求职当作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认真地去做, 长期地去做。

(四) 另外还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现在政府和学校以及毕业生的家庭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就业, 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所在的大学可以找机会与企业合作来举办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培训班, 通过培训的方式把与自主创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向有自主创业倾向的大学生传授, 向他们提供可联系的投资人、帮助他们制定创业的计划、同时在创业贷款方面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帮助等等。现在有一些国家, 有的大学、银行和企业共同建立大学风险基金来资助大学生创办知识和技术型企业。总之, 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重要, 但是就业问题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好的前程不止是一个人的期盼, 更是一个家庭的期盼。所以社会各方面一定要全面科学地推进这方面的工作, 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也从根本上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衷心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 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为祖国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何继美.论毕业生择业心理障碍及其心理调查[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2, (12) .

[2]陈莹花.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思考[J].湘南学院学报, 2008, (03) .

[3]蒲建萍.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 (08) .

[4]卢小三, 王吉成.大学生就业问题与高校的对策[J].学习月刊, 2012, (14) .

上一篇:中等生的教育下一篇:《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