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心理论文范文

2024-05-14

学员心理论文范文(精选12篇)

学员心理论文 第1篇

一、学员心理特点及规律

根据大量调查分析, 毕业共三年的时间, 在这期间, 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发展大致呈现出以下规律:

(一) 激动期到失落期

考入军校的学员, 入学前在学业上都是出类拔萃的, 他们是原来老师和同学夸赞和羡慕的佼佼者, 在心理上充满了自信和骄傲。入学伊始, 他们带着满腔的希望与热忱投入到新的学习环境中来, 可是在这种可喜的环境下, 却存在着隐忧。一是军校学员的年龄基本在18—24岁之间, 正处在心理学中所说的“心理断乳”, 往往更容易产生浮躁、不按和忧虑等不良情绪。学员们带着原来的骄傲感迫切地展现自己的优点, 希望在新集体中继续保持往日的辉煌, 但在新的环境和高手如林的同学中, 难免带来挫折, 如果不能适时调整, 极易产生心理问题。二是军校学员群体的结构基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独生子女,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 依赖性强, 情绪不稳定;另一部分是农村孩子, 他们更成熟, 但是内心更容易自卑、羞怯、孤独。这样一个群体正处在步入社会的关键期, 他们初入大学, 一遍尽快地适应集体生活, 一遍试图发展交往能力, 但是由于缺乏集体生活的经验, 又没有交往的技巧, 加之由生活环境造成的性格缺陷, 使他们很容易陷入交往的误区, 久而久之形成交际恐慌等心理问题。三是军校高校实行封闭式管理, 日常生活也非常刻板, 一言一行都有严格的规定。学生的一切行动都有固定的规矩, 不能有自己的主张。加上在军校课外活动少, 校园生活不丰富, 会显著增加学员的心理压力。此时, 一旦有生活、学习上的困难、挫折, 他们不免产生失落或者逆反情绪, 甚至而产生抑郁心理。

(二) 失落期到平稳期

新机体的排列组合已经初步形成, 学员对于军校的管理已经习惯和适应, 思想也已经比较成熟, 他们的心理得到放松, 人际关系也磨合得比较和谐, 他们愿意参加和组织一些集体活动, 个性开始得到发展。但是大多数学员开始考虑到毕业后的工作问题, 开始了自我规划和设计。应该及时得到疏导, 避免产生焦虑情绪。

二、管理教育对策

摸清了学员思想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我们的教育和管理就要对症下药, 有的放矢。

第一阶段应该多保护, 多引导。保护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 对于他们的自我表现不要打击, 更不能讽刺。要引导学员进行正确地自我定位, 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同时, 重视学员的课外文体活动, 力求让学员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完善自己。要广泛开展互帮互助活动, 增强学员的集体荣誉感, 要利用妥当的形式开展“淬炼”教育, 锻造学员刚强无畏的品格, 磨砺百折不挠的意志, 构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博大胸怀, 培养爱武习武的尚武情结,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阶段要多鼓励、多关心, 对学员重点加强心理教育。前面分析说过, 二年级是学员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都十分严重的时期, 学员队干部和教员要主动关心学员, 尤其是那些在新集体中有失落感和挫折感的学员。如果这个时期他们有某些乖戾的表现和举动, 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 而不应简单的试图用“管”“卡”“压”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可以利用心理咨询的互动技术, 着重与学员进行心灵沟通, 努力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 形成心灵共振。要平等、尊重地对待每一个学员, 学会换位思考, 多给学员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 对每一个学员都要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责备。当发现学员在活动或谈话中表现出来一定的问题时, 不要过于直接地提出, 而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促其思考, 勇敢面对现实, 使学员发现自己的盲点和误区, 从而作出心理和行为上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 要注意用爱心包容、感化, 避免发生叛逆和对立的行为。从教育的内容看, 应该重点加强心理学知识的教育。通过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让学员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 增加自我调适能力和对军营生活的心理适应能力, 达到自觉维护心理健康, 自觉保持青春期心理卫生的目的。

第三阶段多给一些自由空间, 不断升华人生追求。三年级是学员学习的高峰期, 这时学员专业基础已经奠定, 心理放松, 全面成长意识增长, 而且对军校的管理模式也已适应。针对这些特点, 我们应该因势利导, 多给学员一些自由的空间, 加紧对学员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应该多增加一些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与启发创新思维的人文素质教育, 并加强对学员的军人道德教育。三年级对学员来说是人生的转折时期, 这时学员普遍思考个人的“前途命运”。在这一阶段, 在这个时期, 是学员的内心最矛盾和最感困惑、彷徨的时期, 心中充满了自我斗争, 斗争的天平一边是“军人道德”, 另一边是“自我设计”。在这种情况下, 学员队的教育必须围绕一个目标进行, 那就是加足“军人道德”的法码和份量。要认真了解学员的心理需要, 结合实际地帮助其分析研究哪些设计是合理的, 哪些是不合理的, 可以适时地举办辩论会, 使学员在辩论中理性地面对客观现实, 调适自己, 摆脱低级物质需要, 升华人生追求。

摘要:近年来, 军校学员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正确地把握军校学员心理特点和规律, 采取正确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从根本上解决军校学员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对军事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心理咨询师培训学员备考心得 第2篇

来参加学习的学员大都是心理咨询专业的业余爱好者,要在短短几个月的培训中,囊括如此繁杂和系统的知识量,并要通过考试,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何况大部分同学是在紧张的工作中,其中更有许多年轻的妈妈学员还要承担拖家带口的重任。

以有限的精力来完成紧迫、繁重的学习、考试任务,借鉴一些他人行之有效的方法可能会有所帮助。下面的若干心得、经验是自己和同学相互交流所得的汇总,以供参考:

一、尽可能将培训书籍,草草浏览一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只求对教程的框架和心理学有个大致的了解,此事越早越好。

二、认真听老师的课堂宣讲老师会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员难以理解的概念、理论、方法,以比喻、结合现实的方式破解,相当生动、有趣,会激发学员对心理学的兴趣,比自己看书硬啃,效果好的多;另外,在授课的同时,老师,也会考试涉及的重点考点提醒大家注意。

三、上机的模拟试题要格外重视,认真做尤其是那些无暇看书,甚至连上课也要跑冒滴漏的同学,一定要抓住这最后的突击机会,临阵磨枪。模拟题的来源主要是考试的题库和历年考试的试题,单选题、多选题、是非题所涉及的知识点都是心理学的重要常识,做完模拟题,可以对心理学各科目的知识重点基本了然于心,再去看书,就会轻松的多。

四、要细心揣摩模拟题库中的操作技能部分的解答。该部分解答针对案例采用相应的理论进行了完整到位的解释。就我本人来说,通过对该部分模拟题的操练和阅读,我得益颇多。关于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的分辨,教材上语义模糊、分界含糊其辞,逻辑表达不严密,看完之后,我一头雾水,但将模拟题库中的操作题操练若干后,思路逐步清晰、条理日渐分明,回答问题时的格式也相对有序、严密,减少了在实际考试中因为表达疏漏而失分的可能。

五、考前辅导课,不可缺失。在课上,身经百战的老帅会根据历年的考试经验和对今年考试内容、模式的预测,勾画重点,如此秘笈,是必须要抱紧的“佛脚”.六、要听韦老师的话。韦老师作为班主任,耐心、愉悦地操办班务,和风细雨地对学员耳提面命,曾带领数代学员征战考场,战绩辉煌。

军校学员心理素质培育途径探析 第3篇

【关键词】军校学员

心理素质途径

一、军校学员心理素质培育的目的和意义

军人的心理素质是战斗精神的重要构成要素,军人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军人的作战动机和对战场信息的判断。决定着军人战斗精神的发挥。近年来,从我军院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上看,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中大约20%的学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或者比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环境的不适应、人际关系失调、定位不准确以及情绪抑郁等。一些对比研究也表明,军校学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是不尽人意的且心理健康水平随年级的升高而有所下降,和地方院校的同龄大学生相对比军校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低于地方大学生,特别是在情绪抑郁焦虑等方面对比较为明显。

因此,军队院校要结合院校实际情况以及部队的需要。合理制定学员心理素质培育计划,有效开展学员心理素质培育的各种工作,这样对于军校学员素质能力的培养以及未来军队战斗力的生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心理素质培育的主要途径

1.科学筛选,重视学员心理选拔和评估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完成各项训练和作战任务的必要条件。军校要借鉴外军的有益经验,注重对军事人才的心理选拔,严把军事人才的心理质量关;要通过家访、调查问卷以及心理量表等多种形式全面了帮官兵的思想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及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心理品质;对有家庭遗传病史、个人精神病史、严重心理障碍以及有可能产生心理疾病潜质的人。要及早作组织处理:有条件的单位要建立官兵的心理档案。这样,不但能减少平时和战时心理疾病发生的潜在可能,同时也减轻了心理训练任务,提高了心理训练的起点。此外还需要定期对学员进行心理测评,对学员在校期间的心理状况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对在心理测试或咨询中发现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者,及时转送专业医疗机构诊治。

2.构建学校一学兵队一区队班三级预防和干预机制

军校学员如何完成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是一项严峻的考验,这就需要军校引入心理辅导和干预机制,即建立学校一学兵队一区队班三级预防和干预机制。

军校应设有心理咨詢室和专门的心理咨询人员,负责心理预防教育和心理辅导。军校新生入学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告知他们将面临的各种环境变化及可能会产生的心理问题,并提供自我心理调适方法。此外。还有根据军校大学生的特点,采取选修课、专题讲座、广播、网络、板报、心理剧等形式宣传心理健康及保健知识,不断优化自身的个性品质,增强抗挫折能力。学员队要配强心理教育的队干部。各学员队领导应及时掌握所属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和报告问题,与校心理咨询师和学员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对心理不适学员及时提供帮助,解决一般性心理问题,同时将将学兵心理素质培育的好坏作为学兵队干部业绩考核的一部分。区队一班作为学员日常训练和生活的基本单位,是预防和发现学兵心理问题最前沿。一方面,区队一班骨干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观察力;另一方面,应定期召开由心理咨询人员、学兵队领导以及区队骨干的心理分析会,分析总结前段时间心理素质培育工作的得失,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和疑似人员进行排查,最后形成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3.开展心理训练,磨砺学员心理品质

目前,心理素质训练已成为外军常规性的军事训练科目,这些国家的军队通过模拟战场环境和结合日常管理教育、作战训练等活动,培养他们完成战斗任务所必需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活动能力,并且呈现实战化、基地化、模块化和技术化等特点,这对我军校学员的心理训练提供了很大的启示。

(1)虚实结合,模拟实战进行训练

心理训练尽量模拟和贴近实战环境,这是外军尤其是美、英等军队开展军人作战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因此,可组织学员参与对抗演习、生存训练、舰艇远航等形式训练学员克服困难、提高心理耐受性:选择高温、严寒、高海拔、时差、恶劣气象条件以及封闭空间等各种极端环境下训练学员的环境适应能力;选择难度较大的战术想定作业,提高军人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水平。此外心理训练可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虚拟现实训练具有环境逼真、场景多变、“身临其境”感强、训练针对性好和安全经济、可控性强等特点。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各种战场环境(如坦克、火炮、飞机和舰艇等),为学员创造一种险象环生、几近“真实”却没有硝烟的立体战场环境,增强心理训练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2)科学施训,因人而异进行训练

心理训练要依据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来确定心理训练的方法和内容,以保证心理训练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训练方法上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在训练过程中,心理训练要采用多样的刺激、多种的方法,如贴近实战训练、放松训练、暗示训练、催眠训练等。在训练对象上,心理训练要结合学员的个体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及主观努力各不相同,学员的身心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区别对待、困人施教,对不同的学兵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进度,以保证其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和均衡提高。因此,应采用共同科目和加强科目相结合的训练方式,一方面,利用共同科目进行心理训练,提高学员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对训练过程中表现较差的学员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强训练。

4.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塑造完整人格

军校学员心理素质培育途径探析 第4篇

军人的心理素质是战斗精神的重要构成要素, 军人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军人的作战动机和对战场信息的判断, 决定着军人战斗精神的发挥。近年来, 从我军院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上看, 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其中大约20%的学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或者比较差, 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在对环境的不适应、人际关系失调、定位不准确以及情绪抑郁等。一些对比研究也表明, 军校学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是不尽人意的且心理健康水平随年级的升高而有所下降, 和地方院校的同龄大学生相对比军校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低于地方大学生, 特别是在情绪抑郁焦虑等方面对比较为明显。

因此, 军队院校要结合院校实际情况以及部队的需要, 合理制定学员心理素质培育计划, 有效开展学员心理素质培育的各种工作, 这样对于军校学员素质能力的培养以及未来军队战斗力的生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心理素质培育的主要途径

1.科学筛选, 重视学员心理选拔和评估

良好的心理素质, 是完成各项训练和作战任务的必要条件。军校要借鉴外军的有益经验, 注重对军事人才的心理选拔, 严把军事人才的心理质量关;要通过家访、调查问卷以及心理量表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官兵的思想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及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心理品质;对有家庭遗传病史、个人精神病史、严重心理障碍以及有可能产生心理疾病潜质的人, 要及早作组织处理;有条件的单位要建立官兵的心理档案。这样, 不但能减少平时和战时心理疾病发生的潜在可能, 同时也减轻了心理训练任务, 提高了心理训练的起点。此外还需要定期对学员进行心理测评, 对学员在校期间的心理状况进行全程跟踪监控, 对在心理测试或咨询中发现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者, 及时转送专业医疗机构诊治。

2.构建学校-学兵队-区队班三级预防和干预机制

军校学员如何完成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是一项严峻的考验, 这就需要军校引入心理辅导和干预机制, 即建立学校-学兵队-区队班三级预防和干预机制。

军校应设有心理咨询室和专门的心理咨询人员, 负责心理预防教育和心理辅导。军校新生入学后, 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告知他们将面临的各种环境变化及可能会产生的心理问题, 并提供自我心理调适方法。此外, 还有根据军校大学生的特点, 采取选修课、专题讲座、广播、网络、板报、心理剧等形式宣传心理健康及保健知识, 不断优化自身的个性品质, 增强抗挫折能力。学员队要配强心理教育的队干部。各学员队领导应及时掌握所属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及早发现和报告问题, 与校心理咨询师和学员家庭保持密切联系, 对心理不适学员及时提供帮助, 解决一般性心理问题, 同时将将学兵心理素质培育的好坏作为学兵队干部业绩考核的一部分。区队-班作为学员日常训练和生活的基本单位, 是预防和发现学兵心理问题最前沿。一方面, 区队-班骨干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观察力;另一方面, 应定期召开由心理咨询人员、学兵队领导以及区队骨干的心理分析会, 分析总结前段时间心理素质培育工作的得失, 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和疑似人员进行排查, 最后形成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3.开展心理训练, 磨砺学员心理品质

目前, 心理素质训练已成为外军常规性的军事训练科目, 这些国家的军队通过模拟战场环境和结合日常管理教育、作战训练等活动, 培养他们完成战斗任务所必需的心理素质, 提高其心理活动能力, 并且呈现实战化、基地化、模块化和技术化等特点, 这对我军校学员的心理训练提供了很大的启示。

(1) 虚实结合, 模拟实战进行训练

心理训练尽量模拟和贴近实战环境, 这是外军尤其是美、英等军队开展军人作战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因此, 可组织学员参与对抗演习、生存训练、舰艇远航等形式训练学员克服困难、提高心理耐受性;选择高温、严寒、高海拔、时差、恶劣气象条件以及封闭空间等各种极端环境下训练学员的环境适应能力;选择难度较大的战术想定作业, 提高军人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水平。此外心理训练可采用虚拟现实技术, 开展虚拟现实训练具有环境逼真、场景多变、“身临其境”感强、训练针对性好和安全经济、可控性强等特点。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各种战场环境 (如坦克、火炮、飞机和舰艇等) , 为学员创造一种险象环生、几近“真实”却没有硝烟的立体战场环境, 增强心理训练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2) 科学施训, 因人而异进行训练

心理训练要依据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来确定心理训练的方法和内容, 以保证心理训练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训练方法上要做到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在训练过程中, 心理训练要采用多样的刺激、多种的方法, 如贴近实战训练、放松训练、暗示训练、催眠训练等。在训练对象上, 心理训练要结合学员的个体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及主观努力各不相同, 学员的身心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区别对待、因人施教, 对不同的学兵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进度, 以保证其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和均衡提高。因此, 应采用共同科目和加强科目相结合的训练方式, 一方面, 利用共同科目进行心理训练, 提高学员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 对训练过程中表现较差的学员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强训练。

4.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塑造完整人格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遭受挫折时所得到的他人的关心、帮助。在院校层次, 一方面, 应加大心理素质培育方面的人员、场地、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 应加强与学员家庭的联系, 通过“告家长书”“学校开放日”和“家长会”等形式, 加强与国防生家庭的交流与沟通, 在院校管理的基础上强化家庭支持的屏障, 这样将对国防生人格的成长以及战斗精神的培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学员层次, 要开展团结协作的训练和实践活动, 让个体在群体中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 可以感受到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会有战友伸出援手, 会有队干部的帮助和指导, 这样个体就会有集体的归属感, 群体才会更有生命力和凝聚力, 整个集体的战斗精神会更加高涨, 个体的意志力、自信心、奉献意识会更加坚定。

摘要:军校学员是我军军官的主要来源, 是军校培养的主体, 也是未来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和精英。在分析心理素质培育的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 给出了提高军校学员心理的主要途径, 这将为军校学员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军校学员,心理素质,途径

参考文献

[1]肖浩海, 陈兴圆.外军心理训练特点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7, (4) :56-58.

[2]苏进昌.强化心理训练提高打赢能力[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06, (8) :74-75.

[3]金国栋, 陈亚宁, 谈炳和.浅谈军校心理素质教育[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1, (2) :63-66.

学员心理论文 第5篇

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培养人才面临的重要课题,十六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教育的任务是“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校函授教育是我国干部教育的一支重要方面军,也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党校函授学习的学员虽然来自不同的单位,有着各自的个性差异,但在学习过程中仍然表现出一些共同的心理特点,有的对学习有益促进办学,有的却影响到学习质量与效果。教育质量是党校函授教育永葆青春的根本,如果我们的函授办学能把握函授学员的这些心理特点,正确加以引导和激励,在教育工作中,锐意改革进取,党校函授教育将不断提高函授办学质量和效益,实现跨越性的发展,从而在干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函授学员的主要心理特点

根据长期函授教学观察和对函授学员的调查,我们发现,函授学员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一些特点明显的典型心理,有的是积极的,也有的是消极的。这些心理主要包括求知心理、速成心理、从众心理和两难心理等。

(一)求知心理

与普通高校相比,参加党校函授学习的绝大多数都是党员干部,事业心强,追求进步,在参加函授学习之前,都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对党校学员的调查显示,在实际工作中都感到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性,不少人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饥而觅食,渴而求饮。绝大多数人都是为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工作能力,加强党性修养,增加自身的发展后劲而参加学习的。他们的这种由工作或事业的客观需要,进而产生一个希望达到的某种目标或愿望,即成就动机,就是大部分函授学员参加学习的内在动力。较高的社会性学习动机水平,必然带来甘于付出,认真学习,努力进取,不断充实自己的积极心理状态。

(二)速成心理

由需要而产生动机,由动机而付诸行动,然而由于压力的存在,每一个参加函授学习的人,都不可避免出现一定程度的浮躁心态。一方面,参加函授学习的人都是在工作之余,兼顾学习,因此希望函授学习占用工作和生活的时间越少越好;另一方面,有部分函授学员认为他们是为了“用”才“学”,更重结果,自然急于求成,希望越早毕业越好。由于这两方面原因,一部分函授学员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必然随学习时间增加而减少,甚至寻求所谓的“捷径”、“窍门”,投机取巧,在客观上变成重结果轻过程的为文凭而学,只希望早早毕业。这种心理的存在,对函授学习的质量有相当大的危害。

(三)从众心理

从日常的函授教学中,我们还发现参加学习的学员中,有这样一部分人。他们在开始阶段,学习热情很高,但随着来面授和考试次数的增加,学习热情降低了,甚至,连参加学习的行为也动摇了,出现缺课、缺考,以至退学的现象。经调查,这部分学员的学习动机水平相对较低,存在着圆上大学梦的心理。觉得函授学习不影响工作,比较省时省力,而且周围不少同事都在参加学习,“别人学了,我也学了”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从众心理。当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如每次参加面授感觉路途往返比较辛苦,学习中自学成份多感觉意志力不够等,于是函授过程中又犹豫了。这时,从众心理又在对他们起作用了,退出吧,又怕别人笑话;继续学习吧,又缺乏信心。进退维谷之时,对函授学习更多的是持一种观望的态度。

(四)两难心理

函授学员多是排除各种干扰,克服自身和家庭的多方面困难前来学习的,对于他们而言,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工作和学习在时间上的冲突,甚至于有时因忙于工作,没有充分学习,不得不很突兀地面对考试。“怎 么办呢”?“没法子啊”!这是很多函授学员发出的感叹。既想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学以致用;又受困于人的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学不踏实。很少有人能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于是,两难的心理冲突也对学习质量带来了冲击,也给函授办学带来了新的课题。

二、提高函授教学质量的对策与措施

(一)以人为本,改善教学管理

“教育以人为本”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但长期以来还存在着教育思想比较陈旧,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将“人”视为灌输的对象,教育活动流于形式主义,活动方式简单化、程式化,往往忽略时代变化和成人教育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因而成效甚微,甚至留下一些负面影响。在函授教学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则是将“人”视为函授教育的主体,以人全面发展为目的,强调的是“教育”和“引导”,而不是“灌输”。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函授教学管理工作,我们就是要一改过去陈旧的思维模式及习惯做法,坚决摒弃那些令学员反感的老调门,老套路,积极地研究新形势,新问题,新特点,以成年人乐于接受的方式激活他们内在的精神需求,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健康发展。

因此,在函授教学管理中,我们应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激发兴趣热情,以学员成长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员积极上进的求知心理,运用强化激励等方法,巩固学员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教育,珍惜学习机遇,注重过程,提高能力。在有条件时,建立个人培养和发展计划,实现个性化教育,全面解决函授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冲突。

另一方面,要鼓励探索创新,以教师培养为本。“名师出高徒”,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关键是看工作在一线教师的素质,拥有一只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及良好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是函授办学之本。自学是函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函授教师队伍建设,最重要的是培养教师具有启发诱导和学法指导的能力,能在教学中提高学员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运用能力。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谁也不能教会谁任何东西。最好的学习环境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并可以自我指导”。学员自学能力的取得,依靠自主学习获取知识,是函授教育最根本的目标。

(二)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

由于函授学员是都有着一定的社会工作经历成人学员,也就有着较为强烈的力求自我充分发展和完善的学习动机,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是他们学习的主要目的。学以致用,可以使学员的求知心理得到最大限度的巩固,也可以使学员因从众而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还可以使部分重结果轻过程的为文凭而 学的学员去除浮躁。因此,强调教学内容学以致用,是稳定学员学习的有效强化方法。

教学内容学以致用,一方面,是要重视教学内容的科学定位,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也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学员实际工作需要出发,这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另一方面,要引导学员对学以致用的正确理解。有一部分学员在上课时提出,“如果所讲的内容能精炼成1、2、3、4……我回去马上就能用,就好了”。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对学以致用的片面理解,在教学中,就是要启发引导他们改变这种期望死搬教条的意识,明白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建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想方法,使他们在教学中都得到成长与进步。

(三)建立制度,加强自学管理

党校函授教育是一种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大学校园的氛围,缺少校园文化的熏陶。因此,结合学员心理特点,建立有效的、可操纵的自学管理制度,是提高函授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针对目前函授教育实际,主要应在学员教育、自学指导、班组活动、班主任工作和质量评估等方面制度化。

一是抓好入学教育,强化学习动机。入学教育是学员面对函授学习的真正起点,切忌满足于形式上的 热闹。搞好入学教育,一定要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学员负责的精神,除开学典礼外,还可开展丰富的活动,如组织往期优秀毕业生与新学员座谈交流、举办优秀毕业论文展等,使学员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巩固和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二是传授学习方法,指导自学方向。大部分函授学员学习起点不是很高,加上对自学为主缺乏思想准备,更谈不上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由于工作和学习之间存在时间上的冲突,他们在自学中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教学管理必须重视自学指导工作,在学习计划制定、预习、阅读、复习等方面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是开展班组活动,横向信息激励。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组活动,交流学习经验,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是运用信息激励搞活函授教育的“捷径”。四是定期督促检查,避免放任自流。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灵魂,是党校函授教育第一线的组织者,在自学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可采用重点走访、电话跟踪、组织评比等办法,了解学员情况,帮助其克服畏难情绪,坚定学习信心,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五是建立评估体系,加强质量评估。现有教学评估体系尚不健全,无法有效地监控自学管理及自学效果,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客观、标准的函授教育评价制度,以准确了解和科学 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四)改进方法,增加课堂吸引力

要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最根本的是让学员能为教学内容本身所吸引。党校函授教育是成人教育,更需要教师在面授过程中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

首先,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激发和强化学习兴趣。“学之不若好之,好之不若乐之”,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要使学员积极主动地学习,就应千方百计地在课堂上激发学员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在教学中提高学员的兴趣有很多,结合面授教学特点,可采用情境启发和描述启发等方法。诸如《国际金融简明教程》等课程,理论性较强,如果照本宣科讲条条,必然会令人感到干巴巴的兴味索然。我们尝试采用情境启发的教学方法,即从教学内容的客观需要出发,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将金融与国际经济背景相联系,有分寸地介绍一些他们在本学科领域所没有接触到的知识,巧妙地把学员心理上的认识活动和满足需要培养兴趣结合起来,创造一种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学员比较轻松地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拓宽了知识面。而对于诸如《劳动法》这样的课程,与学员工作生活密切相关,则可以采用描述启发的方 法,通过对案例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的讲解,给学员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力求学员情感上的共鸣,再引导学员思考和讨论。否则言者淡淡,听者漠漠,就难以吸引人。

其次,利用图表来增加教学活力。这是指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同时又可训练学员的思维能力。比如有的理论知识整体性、系统性比较强,可用整体性图表给以归纳;有的知识逻辑性较强,可以用进行性图表,采用边讲边写,化繁为简,培养推理能力;有些知识对比性较强,则可用对比性图表来展现,等等。

第三,还可通过布臵综合练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布臵思考题,开展研讨式教学,让学员独立思考自己归纳领会,学会把较低层次的知识纳入较高层次的理论体系中去,指导学员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选取典型事例组织讨论,综合运用知识,“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荀子〃儒效》)。这样,学员的学以致用,既有学习兴趣,也有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适应发展,加速信息化建设

党校函授教育信息化是信息化社会对函授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时俱进,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感,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加强党校函授教育的信 息化建设,不断超越过去,才能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首先,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增强党校函授教育发展力。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现代科技的飞跃式的发展,作为知识和科技载体的计算机、网络等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将成为函授教育的主要工具。不断增进发展意识,建立党校函授教育网络体系建设,才能更好地优化机制,加强党校教育体系的协调合作。并可利用网络拓展合作办学的方式和途径,拓宽办学领域和空间。

第二,要实现远程网络教学,改善学员学习方式。正确认识目前学员的心理特点及学习现状,合理运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手段,提高党校函授教育的自动化、规范化水平,是提高党校函授教育生命力,促进党校函授教育发展的有力措施。例如,当学员因公务无法参加面授时,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可最大限度地减小工作与学习的时间冲突。

第三,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增强党校函授教育吸引力。更新函授教育观念,突破旧的思维定势,在工作变被动为主动,紧紧围绕信息化建设这个中心,增强创新意识,从提高质量效益的长远考虑,建立一个能切实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开放式的网络服务体 系,增强党校函授教育自身的影响力,以激发考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例如,建立统一的党校函授教育信息平台,实现网上教育政策咨询,开展网上报名;建立信息化党校函授教育学籍管理方式,实施高效考务管理,在更大的范围内互联互通,消除交流上的地理障碍;还可以通过建立人才培养和交流档案,收集、整理、储存院校专家、教授、教学骨干的专长和业绩,加强网上答疑、学习交流与辅导,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学员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可以得到更快、更新、更多的专业信息,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获得多方前沿知识,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等等。

党校函授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转变思想,以人为本;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统筹规划,注重发展;加强管理,严格纪律;适应形势发展需求,迎接新的挑战,党校函授教育才将在干部教育和人才培养中不断超越,不断发展。

军校学员心理问题及干预机制研究 第6篇

【关键词】军校学员、心理问题、干预机制

军队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主渠道和基地,军校学员素质高低对军人整体素质水平有着直接影响。军校学员素质可以划分为政治思想素质、军事体能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而心理素质是影响和制约其他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跨世纪军事人才,军校学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要重视军校学员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并把心理素质教育纳入军事教育体系之中,全面提高学员心理素质水平,应作为新历史时期下军事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军校学员心理问题

(一)关注军校学员的心理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外界环境中能够保持的一种良好心理效能状态,并在与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中,逐步调整自己内部心理结构,提高心理发展水平,使人格特质趋于完善,从而达到与环境平衡与协调,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1】。根据多数专家的意见,我们认为,军校学员心理健康可以用以下标准来衡量【2】:

1、具有正常的智力

2、具有正确的价值观

3、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

4、具有较好的适应与发展能力

5、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6、具有积极稳定的情绪

7、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

(二)军校学员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学员存在心理问题,也就是指学员心理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一般认为,人的心理及行为是一个由正常到异常、由量变到质变,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过程。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通常心理问题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病【3】。

1、心理困扰主要是指各种适应性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是学员在成长过程中必然遇到的各种境遇性的心理问题。

2、心理障碍是指人的感知、思维、记忆、智能、注意、意志及行为等心理过程和人格偏离正常人群,并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不能适应社会。

3、精神病是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应付正常生活,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心理疾病。

调查发现,军校学员存在心理困扰的人占相当大的比例,几乎每一位学员都曾被不良状态困扰过,如学习、训练效率不高,注意力分散,情绪烦躁焦虑,缺乏生活目标与动力,常常感到生活无聊、提不起劲,人际关系不好,经常有矛盾和冲突等等。而军校学员存在心理障碍和精神病的人为数不多,但是一经出现就会对学员队甚至院校的正常工作造成重大影响。

军校学员心理问题产生原因是复杂的,总的来看,有以下四个原因【4】。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人生活于社会之中,是社会的产物,因此,人的各种心理现象都会受到社会及文化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激烈的社会变革,容易引发心理冲突;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不正之风、军人社会地位变化等问题容易带来心理伤害。

2、军校相对封闭的小环境的影响

人的心理既受宏观环境的制约,更受其直接生活环境的影响。军校独特的管理制度和教育方法,容易对学员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是学员形成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因素。个别军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对滞后,也不利于学员心理问题的发现和防治。

3、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证明,心理变异是一个潜伏发展的缓慢过程,多形成于童年时代,对于个体来说,早期的家庭环境如果不利,所产生的各种异常心理被不断强化,最终将形成一种性格基础,成为心理疾病发展的温床。例如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或者要求过高,单亲家庭、家里发生重大变故等等,这些都会促成学员心理问题的产生。

4、生理性因素的影响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在导致心理疾病的诸多因素当中,遗传及某些生理性因素是军校学员产生心理疾病的生物基础,会使学员产生不良人格特质、导致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不足,进而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军校学员心理问题的干预机制

对于军校学员的心理问题,普遍认为要建立完善的心理干预机制。这种干预机制,应该是一个综合的防治机制,能够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军校学员进行心理疏导、预警处置、指导追踪,它的指向不单是存在心理障碍和精神病的高危群体,还是普遍存在心理困扰的学员整体;它的作用时间不单是学员心理危机爆发时,还是学员在校生活的全过程【5】。

(一)完善的心理问题干预机制应该包括四个体系:

1、预防体系:院校组织心理服务、教学管理等部门,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环境,完善学员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员心理素质,从根本上预防心理危机的爆发。

2、预警体系:通过特定手段,关注心理高危人群,对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通报、介入、疏导,预防心理危机发生。

3、应急处置体系:当学员爆发心理危机时,有关机构和人员采取恰当的预置措施进行阻控、监护、治疗等一系列救助行动。

4、后期跟踪评价体系:对心理危机经过干预或治疗后恢复的学员个体,给予密切关注,做好心理维护,组织专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跟踪测评,帮助其建立良好心理支持系统。

(二)心理问题干预过程中还要把握五个重点工作环节。

1、及时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研究学员心理变化、发展的过程。

2、举办各类心理讲座,充足学员的心理储备。这种讲座必须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切忌知识罗列,空洞说教。

3、改革心理咨询模式,确保干预及时有效。心理咨询是存在心理问题学员进行自我保护、防止爆发心理危机的最后一道屏障。咨询效果好,将为学员打开心锁,走出阴霾,否则“心理地震”在所难免。

4、完善应急处置程序,危机干预及时有效。一旦危机爆发,按预案实施干预,迅速控制局面,使心理危机对发生个体和他人的损害降到最低。

5、做好危机后期跟踪,建立良好支持系统。心理危机经过干预和治疗得以恢复的学员,重新开始学业后,其心理防线还是比较脆弱的,心理状况必须得到有效维护。

结论:通过调查可以看到,当前军校心理工作者对学员心理健康状态、心理问题干预机制等问题,研究得比较透彻,基本达成了一致的认识。但总的来说,军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滞后于地方院校和外军院校。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军队院校深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积极行动,使心理健康教育在目前的基础上更加科学、系统、有效。

参考文献:

1、《高校心理委员培训教程》李晓波 谢钢 化学工业出版社

2、军校青年学员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田國祥

3、《现代大学员心理健康教育》 季丹丹 陈晓东 清华大学出版社

4、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曹霞

矫正军校学员不良道德心理的浅析 第7篇

一、不良道德心理的概念

(一) 道德心理

个体品德概念在我国理论界存在不同的界定, 对个体品德形成的心理机制, 大多认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五个要素的结合体;也有的学者认为只包括前面的三个要素;我赞同把道德心理归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及道德行为四种要素构成的, 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知、情、意、行。

道德情感是军校学员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1]。道德情感与其它情感表现一样, 也有两极性、情境性、感染性和社会性等特征。道德情感的发展, 一般由与具体情境相联系, 直觉性道德感发展为与具体道德形象、想象及人的需要相联系的道德情感, 再发展为与道德规范、修养、责任等相联系, 理论性道德感也就是道德情操这样的三个层次。军校学员的道德意志是军校学员自觉调节行动, 克服困难, 努力实现一定道德目标的活动。主要表现为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力和勇敢等特征。道德意志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实现的, 一是跨越内部障碍, 战胜非道德动机;二是克服外部障碍, 执行由道德动机所引起的行为。道德行为是军校学员在道德规范调节下所表现出来的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心理面貌经常的、稳定的、习惯的言语举止。道德行为是实现军校学员道德动机的途径和手段, 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具体表现, 也是衡量学员的道德品质是否高低的标志。

(二) 不良道德心理

不良思想品德是不符合思想道德要求的品德和思想观念[2]。一般说, 对于人们偶尔发生的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 只能称为道德过错行为。它的程度较轻, 其严重性顽固性都没有达到品德不良的程度, 比较容易矫正。比如有的学员言语粗鲁, 缺乏礼貌;有的爱面子, 不说实话;有的学员自由散漫一些, 无视任务, 不遵守纪律等。不良道德心理则主要表现有:有的学员虚伪不诚实, 经常说假话, 欺骗人;有的学员妒忌心重, 甚至对人讽刺打击、报复;有的学员损人利己, 经常贪小便宜, 甚至小偷小摸;还有的学员庸俗, 追求低级趣味等。

不良道德心理是过错行为进一步发展成型的结果, 一般指尚未达到犯罪的程度但经常违反道德准则犯有较严重的过错, 纠正起来要花比较多的精力。

(三) 不良道德心理形成的原因

主观原因主要是指军校学员道德心理结构中四要素没有能较好地形成, 或者是四要素之间严重失衡所造成的。客观原因主要有:家庭教育失败;学校教育失职;社会上的不良影响, 如不良榜样、腐朽思想、黄色诱惑等。

二、矫正不良道德心理的教育方法

(一) 积极关注法

在实际工作中, 产生不良道德心理的学员,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 大都都存在着对帮助者、教育者的戒心和敌对情绪, 两者存在着交流障碍。他们会刻意在感情上与较好的同志, 尤其是先进的同志保持距离故意疏远。加之经常受到习惯了化的批评或者贬低, 再教育初期很难迅速地建立信任关系。因此, 教育者必须依靠动之以情来积极关注, 无条件地接纳来消融他们的心理防线。积极关注就是以爱、尊重、信任为基础, 做到以心换心, 对道德心理不良的学员关心、知心、热心、耐心, 无条件接纳他们。

(二) 认识调整法

认识调整法就是要针对学员不良的道德心理, 通过讲道理指出学员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 使他们认识不良道德心理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帮助他们建立矫正的愿望。但是, 实际工作中发现学员对道理很难接受, 那么我们就要注重说理的方法。一是要在说理内容上增加思想性和趣味性, 二是注意区分气质, 因性格而异。

(三) 行为矫正法

军校学员不良的道德心理, 都是某些不良的外部诱因转化为内部心理因素的结果, 因此在矫正不良道德心理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控制外部不良环境影响。但人终究不能长期隔绝与外界的接触, 诱惑总是存在的。因此, 要有意识地提供一定的诱惑环境, 锻炼他们战胜诱因的意志力, 使他们刚刚形成的正确行为习惯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比如有个别学员有喜欢贪小便宜甚至顺手牵羊的毛病, 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 他有了很大进步。这时, 队里决定让他担任管班里财务的任务。一方面让学员感受到了莫大的信任和尊重。尽管面对钱物一开始也有过不良想法的时候, 但都得到了克制, 认真履责。

(四) 正负强化法

正负强化法是指即通过奖惩对道德心理不良的学员进行行为控制, 从而矫正不良的品质。这是一种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但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 正、负强化要适时、适当, 否则, 就会适得其反。

摘要: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社会上涌现交织的各种思潮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军营, 致使军校学员容易出现不良的道德心理。因此研究军校学员不良道德心理的三种矫正教育方法, 对保持基层部队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军校,道德心理,矫正

参考文献

[1]赵涵.矫正学生不良心理初探[J].吉林教育, 2014, 15:77.

军校士官学员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 第8篇

1 学员心理健康状况成因分析

由于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 因而造成学员心理问题的原因也极其复杂。主要包括本体因素和诱发因素2个方面的内外原因, 其中外在原因通过内在原因发生作用。

1.1 本体因素

本体因素是个体自身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主观的因素,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1.1 遗传因素

一个人作为身心兼备的整体, 与遗传因素的关系十分密切, 特别是遗传因素对智力、气质、神经过程的活动特点等的影响十分明显。例如, 精神病患者的家族成员中, 具有性情孤僻、狂躁、抑郁等异常心理行为表现的人数占相当比例[1]。

1.1.2 认知因素

认知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 并揭示客观事物对人的意义和作用的心理活动。对于学员来说, 一旦某一认知因素发展不正常或几种认知因素之间的关系失调, 就会产生认知的矛盾和冲突。如果这种矛盾和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 就有可能出现心理偏差或心理障碍, 产生心理问题。

1.1.3 情绪因素

人的情绪是机体生存和适应社会的内在动力, 是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积极稳定的精神状态能使人精力充沛, 身体舒适;相反, 经常消极的精神状态, 则会使人压抑、焦虑、精力涣散、身体衰弱、乏力。

1.1.4 个性因素

个性因素是心理活动因素的核心, 对人的心理健康影响巨大。如面对挫折, 有的学员可能无法承受或消极应付, 从此自暴自弃;而有的学员则能面对现实, 正视挫折, 加倍努力, 奋发图强。相关统计表明, 当前学员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超过30%。由于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家人的照顾、迁就, 乃至娇惯纵容, 往往更容易形成任性、自负、固执等心理特点。

1.1.5 年龄因素

学员都处在青年期阶段, 生理上逐渐成熟, 内心深处都涌动着一种渴望与异性交往的冲动。但部队的特殊环境, 易使其产生心理上的压抑和烦恼。

1.2 诱发因素

诱发因素是引起心理问题外在的、客观的因素, 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1.2.1 家庭因素

相关研究表明, 不良的家庭环境容易造成家庭成员心理行为异常。学员虽然长期远离家庭在部队生活, 但家庭对其心理健康仍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一是家庭经济状况带来的压力。大多数学员来自农村, 家庭经济状况和城市学员相差较大, 容易导致自卑、闭锁等心理问题的产生。二是父母离异带来的精神压力。在这种家庭环境里, 容易使学员产生孤僻、逆反等心理问题。三是父母的过高期望对学员心理的影响。有的学员认为士官不是军官, 没有多大前途, 和父母的期望反差较大, 因此变得孤僻、抑郁。四是面临就业带来的心理压力。绝大多数学员要面临退伍再就业的问题, 对未来的迷茫和今后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其产生心理问题。

1.2.2 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员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对学员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学校因素主要有学习条件、生活条件, 以及师生关系、战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如果不能适应和正确处理这些条件与关系, 就会影响学员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 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师生情感对立、战友关系不和谐等, 都会使学员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若得不到及时调适, 就会导致心理失调, 产生心理问题。

1.2.3 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给人们心理上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震荡;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 使人们产生紧迫感和压力感;人际关系的淡薄加深了孤独感和失落感;个人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机会增多, 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 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由此, 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困惑、迷茫、不安、紧张的学员明显增多。这些因素都会加重学员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 影响其身心健康。

2 学员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 必须树立全员育人的教育观念, 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将心理素质培养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方面。

2.1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强化学员的思想意识

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是密切相关的。心理问题往往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心理方面的反映[2]。学员必须正确认识军人职业和士官岗位的社会价值, 尊重职业、精通职业, 在岗位上有所发现与创造, 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合格的军人既有对社会、国家的责任, 又有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精神, 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3]。因此, 必须培养学员的工作自豪感和荣誉感, 让学员将职业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认知和感悟, 实现个人价值与职业理想的统一, 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 强化对军人职责使命的认同[4]。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筑起当代青年军人的强大精神支柱。二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强化学员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使学员逐步树立起保家卫国的光荣感、新世纪士官的自豪感和立足本职岗位苦练本领的责任感。

2.2 加强心理学知识教育, 夯实学员心理基础

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等形式让学员掌握相关心理学知识, 了解各种心理问题产生的条件和过程, 以及发展变化的规律, 使之在面对各种复杂情况时能进行自我调控, 保持心理平衡和稳定。同时, 还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性, 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以及各个教员的教育观念中, 让广大教员都能成为学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

2.3 开展针对性训练, 增强学员心理承受能力

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战场环境训练、心理稳定性训练、心理承受力训练、胆量训练和野外生存训练等, 通过训练增强学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培养沉着、冷静、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坚韧不拔、英勇顽强的心理品质。同时, 心理训练必须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 使先进思想道德的灌输与心理训练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4 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解决学员心理问题

一是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 为学员及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二是通过量表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 掌握学员的心理状况, 建立心理测评档案, 实行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跟踪教育, 为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三是建设心理教育资源库和心理导航网站等, 形成良好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网络。

2.5 坚持以人为本, 帮助学员解决现实问题

需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欲望和追求, 是推动人类从事各种社会实践的最重要的心理动力。这种需要一旦得到满足, 就会极大地增强学员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从而激发其干好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 学员由于许多现实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 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例如, 待遇不高、就业困难和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等。为维护学员的心理稳定, 帮助他们解决现实问题成为心理调适的重要举措。

2.6 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一个奋发向上、生机勃勃、有着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心理氛围。一是要采取积极措施, 确保学员思想上的高度纯洁,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使学员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作风。二是要培养集体凝聚力, 使学员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 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三是要在学员内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形成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氛围。

在具体实践中, 学员心理健康教育还受多种因素影响, 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学员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等。因此, 应对军校士官学员因人、因事、因地、因时、因势进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军校士官学员,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姚本先, 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2.

[2]唐慧敏.高职学生的心理症结及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 2005, (11) :36~37.

[3]高宝立.职业人文教育论[J].高等教育研究, 2007, (5) :54~60.

学员心理论文 第9篇

1.士官学员学习现状分析

士官学员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懒散、学习效果较弱的现象,具体分析如下:

1.1学习目标模糊。有的学员学习目标定位太低 ,只求考试过关,如期毕业;有的定位过高,因不能获得想要的本领而逐渐丧失斗志;有的学员缺乏长远目标和对未来的规划,导致终日无所事事,懒懒散散;有的学员学习目标被动模糊,易受他人影响和同化。调查表明,有55.43%的学员感到学习目标不明确, 且有53.26%的学员忽略教员授课过程中提出的具体教学要求或教学目标。

1.2学习兴趣匮乏。调查显示 ,90.22%的学员有讨厌理论课程的倾向。有的学员原来的基础较差,专业课开始后,抽象理论多,能力要求高,致使学习跟不上进度,学习问题越积越多,成功体验越来越少,学习兴趣逐渐减弱;有的学员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差,努力学习的结果见效慢,时间一长,就失去了学习兴趣;有的学员对所学专业不了解、不喜欢所学专业,导致学习兴趣降低。

1.3学习意志薄弱。调查显示 ,有近70%的学员缺乏恒心学习没有顽强拼搏的毅力,坚持性差,遇到困难就退缩,以致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有的学员刚来学校时雄心勃勃,但受混日子同学的影响而放弃了最初的目标; 有的学员制订了无数的计划却总不能实施; 有的学员经历几次失败后就给自己进行消极评价,放弃努力。总体来说,由于意志力差,他们常常失败多于成功,造成恶性循环,越学不好越没毅力学,对某些知识的学习不能坚持到底,结果学习效果不佳。

1.4学习习惯不良。据调查 ,相当一部分士官学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如55.43%遇见问题不问,不懂装懂,不求甚解;62.08%没有良好的自学习惯,表现为惰性大,依赖性强,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总结;68.83%的学员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62.23%的学员不会结合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等等。这些说明他们学不得法,不善于学习。

2.士官学员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途径

士官学员的学习心理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学习潜能和创造潜能的开发, 影响了其岗位任职能力的提高, 因此要加强引导,帮助其克服学习心理问题,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2.1激发学习动机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1]。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并促进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增强甚至巩固学习动机。一是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以通过让学员充分了解专业的发展和前景、适当增加实践操作的课时、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结合学员的“最近发展区”安排教学内容等,引起学员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二是帮助学员制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一旦学习目标确定,前进就有方向,学习就有力量。教员可以针对学员的心理特点,引导其把学习目标与个人的长远目标相结合,增强学员学习认知内驱力;引导学员根据自己的基础水平和能力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 既不要高不可攀, 又不要触手可及。三是充分发挥教员在激发学员动机中的作用。教员要了解每位学员的兴趣、需要与目标,掌握学员的认知基础,设置适合的教育目标和活动,促使学员获得成功的体验;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将注意力集中在学员个人成绩、独特方法和能力上,突出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任务的价值,而不要过于关注学习结果。

2.2培养积极的学习情绪 ,变“厌学”为“好学 ”。积极的学习情绪是学习的动力和热能,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消极的学习情绪是学习的阻力,会危害身心健康。教员要注意帮助学员培养积极的学习情绪, 一是教员要通过对学员进行心理辅导等手段,设法克服学员的焦虑与恐惧情绪,还要有效帮助他们减少逃避或回避心理, 尽量防止和消除对抗或抑郁情绪的产生。二是教员要树立有进步就是成功的新理念,及时发现学员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对学员取得的成绩给予表扬和鼓励。在教学过程中,要训练学员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即使是点滴进步也要自我奖励,这样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三是教员要引导学员正确归因, 对不正确的归因应给予指导和纠正。通过一系列学习、反馈及强化措施,使学员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正在进行的学习过程中,而不是过于担心失败的结果,产生焦虑情绪;即使失败了也不气馁,在对失败的归因上,强调自己付出的努力不够,而不是能力不足。

2.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变“死学”为“活学 ”。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员优秀学习素质的形成。一是要努力培养学员学习的基本技能,如学会笔记、学会读书、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复习等。二是要帮助他们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力戒拖延和磨蹭。三是要教会学员检查作业的方法,使之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四是要促使学员经常性地进行学习反思,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根据学习内容效果学习方法策略等方面的定期反馈进行。五是要引导学员根据反思结果,不断调整和改进学习计划,完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策略,调适情绪。

学员心理论文 第10篇

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已经在竞技体育训练中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在体能考核过程中, 学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对考核结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要想在体能考核过程中稳定地表现出自己的最好成绩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项基本条件。在平时的训练或者考核过程中, 如何有效调控学员的心理状态、如何提高学员的心理稳定性、如何提高学员的心理承受能力等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1 心理训练的概念与制约因素

1.1 心理训练的概念

心理训练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和发展运动员在紧张的比赛和训练中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及个性心理特征, 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争取在比赛中长时间保持最佳竞技状态。[1]心理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增强运动员的心理技能, 而不是消极地去克服已经出现的心理障碍。[2]

1.2 心理训练的制约因素

因为拥有良好的体能素质是每个军校学员都应该达到的基本目标, 因此, 在军校学习期间, 军事体育教员、学员队干部和学员都非常重视学员的体能训练, 从入学开始到毕业后离开学校的过程中, 学员的体能训练一直没有间断过。但是, 大部分学员队很少在体能训练中进行系统的心理训练。不少人存在这样的错误认识:只要学员的体能训练水平提高了, 它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在考核中展示出自己当时的最好运动成绩, 心理训练的作用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大多数情况下, 当学员的运动成绩在体能考核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波动时, 学员队干部、军事体育教员和学员才开始认识到心理训练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心理训练的效果在短时间内很难有大幅度的提高, 因此那些心理稳定性较差的学员往往很容易在体能考核过程中发挥失常, 考核成绩不能表现出自己的训练水平, 从而给学员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2]

一个人的心理训练水平不是天生的, 在考核过程中保持心理稳定或者保持心理适度紧张等心理技能是需要通过系统的心理训练才可以掌握的, 并不是我想着心理放松我的心理就会放松的, 告诉你心理放松你的心理就会放松的。心理技能的训练应遵循一般技能训练的规律, 必须坚持系统训练才有可能取得显著效果。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现象, 应该对所有的学员进行心理训练, 而不能只针对在体能考核过程中发挥失常的学员。经验表明:如果在真实的体能考核过程中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 (如某个动作技术出现了失误等) , 部分体能训练水平较高的学员也有可能出现不知如何应对或者采取了错误的方式应对, 从而导致运动成绩出现明显降低, 或者影响了没有完成的动作技术的正常发挥。

2 提高学员心理素质的方法

2.1 建立体能考核心理对策库

体能考核心理对策库是指针对在体能考核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任何问题或者每个准备环节, 学员都应该做好相应的应对策略, 包括战术选择、有效行为、词语提示等, 并且应该尽量将所有的应对策略分类管理, 以此来尽量减少在发生突发状况时的选择反应时间, 顺利完成体能考核, 它包括比赛预发事件对策库和比赛程序活动对策库。[3]例如在400m障碍的考核过程中, 学员应该对在考核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提前做好相应的处理方法, 只有这样, 当意外情况真的发生时, 学员才可以比较从容地采取已经准备好的方案, 在心理上不会产生惊慌失措的表现。

2.2 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心理训练知识讲座

针对军校学员的体能训练和考核特点, 邀请心理训练方面的专家给军事体育教员、学员队干部和学员传授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训练方法讲座, 在日常的体能训练中对学员进行心理训练辅导, 及时预防或解决在体能训练中出现的心理训练问题, 提高它们对心理训练的重视程度。心理训练只有得到了军事体育教员和学员队干部的支持和学员的积极参与才能真正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制定体能训练计划中时应该增加相应的心理训练内容。[3,4]

2.3 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的主要目的是尽量减少以身体负荷为主的训练和以心理负荷为主的考核之间的差别, 使学员逐渐适应真实体能考核时的考场环境和一定的紧张气氛, 使学员在一定的心理负荷下参与训练。[4]

在进行模拟训练时应该尽可能地创造条件, 使参加模拟训练时的场景与真实体能考核的场景尽最大可能地保持一致。例如:考核的组织方法、分组人数、周围的观众、助考学员的保障方式、考核时间、环境温度、考核地点等因素都应该得到充分考虑, 只有这样, 学员的心理素质才可以稳步提高。

2.4 自我暗示训练

自我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言语等刺激物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 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 自我暗示能够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和成功率。在训练中, 不仅需要教练对队员的不断鼓励, 还需要队员对自我的积极暗示。[5]心理学研究表明, 通过语言暗示或行为暗示的方法, 可以使个体主动调控身心状态, 缓解心理压力, 保持心理的稳定性。

在平时的体能训练中, 学员应该坚持进行自我暗示训练。如使用下面的心理暗示语言进行训练:我精力充沛、我状态很好、我心情稳定、我身体放松、我呼吸正常、我表现良好、我恢复完全、我感觉流畅。每1~2天进行一次20~30min的心理暗示训练, 当通过学习这些暗示性的语言在大脑中形成长时记忆以后, 自我暗示训练的效果就会很明显地表现出来。当学员在体能考核过程中出现心理紧张的现象时, 马上就用这些自我暗示性的语言把在大脑中出现的消极信息替换过来。

2.5 注意力集中训练

注意力集中训练:将心理活动有意识的指向和集中于一定的目标, 以此来提高运动员的专注能力和延长运动员的注意稳定性, 良好的注意能使运动员加强自我心理活动的控制, 排除内外因素的刺激和不必要的干扰。在体能考核过程中, 既需要注意动作技术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又需要注意使神经系统保持适度紧张, 只有这样才可以根据在考核过程中发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最好的战术, 合理分配自己的体能, 展示出使自己满意的成绩。注意集中训练的方法包括视觉、听觉、呼吸、想象、集中注意等练习。[4]

3 结语

(1) 在体能考核过程中, 学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对考核结果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要想在体能考核过程中稳定地表现出自己的最好成绩,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基本条件。因此在平时的体能训练中加强学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2) 如果在真实的体能考核过程中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 (如某个动作技术出现了失误等) , 部分体能训练水平较高的学员也有可能出现不知如何应对或者采取了错误的方式应对, 因此, 应该对所有的学员进行心理训练, 而不能只针对在体能考核过程中发挥失常的学员。

(3) 建立体能考核心理对策库、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心理训练知识讲座、开展模拟训练、进行自我暗示训练和注意力集中训练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员的心理训练水平。

参考文献

[1]邓正富, 张亮, 王长龙.影响中长跑运动员心理训练因素及各时期训练方法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 2012, 32 (6) :61-62.

[2]李岩.浅谈田径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及对策[J].新西部, 2012 (26-27) :232.

[3]张忠秋.运动心理学在竞技体育领域的研究发展与应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2, 27 (3) :185-191.

[4]张珑镤, 裴广.如何提高山东省射击队的心理训练[J].运动, 2012 (49) :44-46.

学员心理论文 第11篇

摘 要 心理契约是双方对于责任与义务的理解与期望,作为一种契约需要组织与员工双方才能构成这一关系,而相互之间的作用会影响契约内容的发展、变化以及调整。文章基于现代心理契约理论,同时结合军校管理教育的现状及特点,成功的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军校学员的日常管理中。心理契约在军校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激励学员,并对院校制度建立以及教学机理机制完善具有很大借鉴意义。

关键词 激励机制 心理契约 学员激励 军校管理

军校管理者与学员作为心理契约的双方,二者共同决定了激励机制的效果。在借助于心理契约进行管理、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使个体的高层心理需求达到满足才能最大可能的促进学员的合作行为的产生以及保持。心理契约应用于军校训练有助于了解院校管理现状与需求、深化组织对学员的期望的认识同时设身处地的为学员考虑。同时通过心理契约的应用可以提升军校学员激励效能。

一、心理契约的概念

心理契约是一种独立于经济契约之外的一种非正式、隐含、未公开的期望与理解,从而构成了心理契约的内容。经济契约中个体所关注的是金钱,组织者关注的是工作内容;而在心理契约中个体关注的是是否被体谅,而组织者关注的是个体的品德。在学员心理契约的界定上将军校与学员的相互关系中的双方所感知到的彼此为对方提供的责任界定为军校学员的心理契约,具体可以分为院校对学员的责任以及学员对院校的责任。

二、从心理契约角度探究军校学员激励机制

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当下我国军校学院的以及军校管理者的心理状态发生了一些改变,针对这些问题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非常重要。建立激励机制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借助于军校学员心理契约结构及内容难度的理解来促进组织对学员期望与要求的认识,从而增进双方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从而达到军校学员与组织的最佳配合;

(二)通过心理契约了解院校管理的现状及需求。军人作为个体,为此每个人的思想变化不同步,从心理契约看管理者与学员的认识也存在差异,例如思想基础、成长条件、性格差异等,从而在思想上表现出各自的形式、特点。但是从心理契约学员责任方面,军队作为特殊的社会团体,为此其集体思想需要具有军队特色。

(三)军校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引导学员形成有利于学院及学员共同发展的心理契约,从而强化彼此之间的责任意识以及契约意识,形成良好的信任关系。

(四)军校在将心理契约渗透到学员管理的具体环节中时要从组织以及学员的角度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与措施。

(五)以变化的眼光看待军校学员与组织的关系,并通过适当的措施维持心理契约的动态平衡,从而及时的对学员的想法进行引导。

三、通过心理契约提升军校学员激励效能

(一)目标激励

目标是人们活动的动力来源,也是一种理想,其确定主要是依赖于人们的需要。通过学员目标可以反映其所要达到的某种状态、规格以及标准。目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刺激因素,合理的设置目标可以激发学员的动机与需要,从而对行为具有引导作用,最终由动机达成目标的过程就是激励的整个过程。机理过程可以概述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的过程。为此军校在日常管理中要设置切实可行、具体而明确地目标,从而引导学员的思想、行动高度统一,同时也达到强化责任、协调人际关系的目的。

(二)物质激励

虽然我国部队强调牺牲与奉献,但是并不说明物质激励在学员管理中没有作用或者不能使用物质激励。而要充分的激发学员奉献、拼搏的精神也要为其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为此在军校最大限度的调动学员积极性、创造性以及主动性的过程中,军校还要在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精神激励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物质激励。

(三)情感激励

情感机理较之上述几种激励方式是一种更具人情味的管理方式,这一方法的最大特点是重视爱护人、关心人、帮助人以及尊重人,从而使被教育者得到尊重与重视,为此在军校学院的教育管理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一般学员与军校的感情可以用干部与学员的感情交流来衡量,为此作为军校干部可以经常性的与学员进行感情交流、聊天,从而使学员队内产生一宗欢乐与和谐的气氛。此外在学员教育中实施教育管理还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并把学员的需要、冷暖放在心上,及时了解各方面情况并努力解决。

(四)高层精神需要

激励按照产生机理不同可以分为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其中内在激励主要是基于任务本身的激励,较之外在的津贴等物质激励更具影响力。内在激励主要来自于管理者的理解、信任等,只有以上高层次的需要被满足才能充分的激发学员的内在潜力。为此军校在建立军校学员心理契约的层次与方法上应该从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双方面满足官兵的需要买从而促使其通过努力工作来回报。

(五)自我激励

管理效应或者说以上所有激励的实效与学员的自身觉悟有着直接关系,而这种觉悟程度取决于一个人的自我激励程度。由于学员的个人目标受到目标的影响,为此其人生追求以及人生目标需要符合不对的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将心理契约运用于军校学员激励机制可以引导院校与学员互相履行自身责任,保证激励效果。在军校体育训练中借助于心理契约的激励作用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员的潜力,激发奋斗、风险的热情,从而提升军校管理与训练水平。

参考文献:

[1] 波特·马金等著,王新超译.组织和心理契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 陈加洲.中国员工心理契约研究[D].中科院学位论文.

浅谈学员军事体能抽考中的心理疏导 第12篇

1 针对模糊认识和错误思想, 加强教育, 激发学员军事体能训练的积极性

组织的角色期待和个人的角色认知之间的统一性, 是确保学员达成组织目标的先决条件。采用贯穿训练始终的意义寻觅法, 将外在的组织目标内化为学员的个人愿望, 不断激发学员参加军事体能训练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1.1 引导学员认清军事体能训练与院校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

高瞻才能远瞩。只有从大局出发, 才能把个人利益同组织利益协同起来。通过召开全校动员大会、队务会、班务会、支部党员大会、党小组会等, 讲清院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院校生存发展与战区部队使命、任务之间的关系, 使学员意识到军事体能抽考是否合格是教学评估的关键, 而教学评估结果又关系到院校的生存发展, 从而使其树立“我在创造历史”的责任感。

1.2 引导学员认清军事体能训练与个人发展进步之间的关系

由于学员身份的特殊性, 他们对军事体能训练与院校生存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更多的是一种理论认识, 既不深刻也难以持久。坚持用大目标引导的同时更要贴近学员实际, 触及其利益关切点, 这是心理疏导的根本要求。通过集中教育、对话交锋等形式, 大力宣讲军事体能训练的要求, 明确院校学籍管理条例有关规定, 使学员意识到军事体能训练合格与否关系到自己学员资格的存废, 关系到个人在部队的去留, 从而使其深刻思考个人的前途与命运, 消除无所谓心理, 尽快调整到相对紧张的训练状态。

1.3 引导学员认清军事体能训练与个人人生历练之间的关系

由于学员特殊的成长环境, 其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都需要历经磨练, 才能适应战区部队使命任务的需要。因此, 可通过理论宣讲、大家谈、比比看等形式, 使学员明确部队人才培养标准, 意识到军事体能训练关系到个人的全面发展, 关系到个人人格的完善, 从而提高对军事体能训练的认识, 激发拼搏进取精神, 自觉将军事体能训练当作意志锻炼和自我挑战的平台。

2 针对生理疲惫和心理倦怠, 进行调适减压, 确保学员军事体能训练的精力

由于军事体能训练具有高强度、密集性和持续性的特征, 加之学员前期缺乏系统、艰苦的训练, 且学员心理素质偏低, 易导致学员出现生理疲惫和心理倦怠。在训练过程中, 可以采用活动调适法, 调节学员生理疲惫和心理倦怠, 保证学员注意力的集中和训练的持续进行。

2.1 引导学员形成“吃大苦、流大汗”的心理预期

心理预期是从事某种行动的心理准备。良好的心理预期可使学员在面对危机时能随机应对。一要通过形势分析, 让学员了解自身体能现状与达标要求之间的差距, 明白只有付出努力才能达到目标, 从而形成“吃大苦、流大汗”的心理预期, 增强面对苦与累情境的意志抵抗力。二要使学员具有达标的信心, 既要克服轻敌的思想, 又要防止因目标太难而丧失信心。通过办黑板报、挂横幅等形式, 叫响“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 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等口号, 营造积极的训练氛围, 增强训练的信心, 激发训练的热情。

2.2 科学合理编配训练内容, 注意劳逸结合

根据总部要求, 对学员进行军事体能抽考应与综合知识、专业知识抽考间隔一个月。这就决定了进行体能训练的同时必须兼顾正常教学, 而不能停课突击。训练时间可安排为:上午进行理论教学, 下午和晚自习时间进行体能训练;早操时间进行低强度训练, 中午安排适当时间的午休, 晚上就寝时间督导学员尽快入眠。在训练内容的安排方面, 宜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 抓住薄弱, 重点突破。对已经达标的项目、达标的学员, 宜进行分组, 以巩固训练。

2.3 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 调节训练气氛

在训练中,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且易进行的游戏, 不仅可以调节训练气氛, 而且能够舒缓学员紧张心理。上课前, 可以组织学员进行“意念放松”, 使其一身轻松走上训练场。课间休息时, 通过10人“同边脚”短跑, 增强学员的集体主义意识;通过“高台后倒”游戏, 增强学员之间的信任。在一个科目训练结束时, 组织学员拉歌, 高唱革命歌曲、战斗歌曲, 不断提高战斗精神;每课结束返回途中, 高呼口号, 高唱歌曲, 防止课后松散。每周组织一次全面考核, 总结成绩, 讲评问题, 查找差距, 让学员掌握个人训练进度;在模拟考核期间, 适度安排女学员观战助威, 发挥女观众的特殊效应。

3 针对考前紧张和临场失误, 提高适应力, 确保正常发挥平时训练水平

总部对学员进行军事体能抽考, 不仅是对军事体能项目的全面检验, 更是对学员心理素质的一次实战考核。要完全反映出平时训练成绩, 就要高度重视学员心理素质, 并通过提高学员的适应力, 增强其应对突发情况的处置能力和心理素质。

3.1 合理细分每个科目, 制定相应对策

在训练过程中, 应当对每个训练科目进行阶段性划分, 并提出不同的对策。以五公里长跑为例, 针对学员提出的“跑圈数”不如“跑直线”的问题, 引导其理解“绕圈跑”实际就是通过重复枯燥运动锻炼意志力、耐力;针对第3圈出现的疲劳现象, 告诉学员这是第一次生理极限, 咬紧牙关不放松后面就会比较轻松;在计划14圈如何逐步完成时, 可以引导学员前2圈慢跑, 主要是热身, 中间10圈紧跟排头, 最后2圈进行冲刺。总之, 教员应按照达标科目的特点, 结合学员实际, 引导他们对各个科目进行细化分解, 制定各个阶段相应的对策, 保证学员按照计划进行训练, 防止因缺乏科学的计划而产生心理紧张。

3.2 加强实战化模拟考核, 消除考前的焦虑心理

在临考前, 部分学员可能由于害怕失败而感到不安、忧虑、紧张, 甚至恐惧, 导致发挥失常。产生这种焦虑的原因, 主要与组织压力过大、对考试结果考虑太多、对主级别考官过分关注等因素有关。模拟实战化的考核情境, 调适考试时的紧张心理状态, 是确保正式抽考成功的重要保障。模拟考核要严格按照抽考的程序展开, 一般每周进行一次。每次模拟考核结束后, 引导学员分析个人的考核心理, 着重查找不适应、不符合抽考要求的心理反应。用学员自身经历, 引导其认识到过分关注考官是缺乏人际交往技能、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过分关注结果反而会破坏科学的训练节奏, 从而消除外界的各种干扰, 把注意力集中到做好每个动作上来。

3.3 教会调适方法, 增强现场应变能力

上一篇:塔西南公司下一篇:喀拉拉邦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