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工业企业论文

2022-05-05

小编精心整理了《小微工业企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时间段。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小微工业企业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进行了研究分析,介绍了小微工业企业的界定、分布及发展状况,指出了制约小微工业企业经营发展中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小微工业企业论文 篇1:

小微工业企业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

一、广西小微工业企业推广作业成本法的重要性与意义

(一)广西小微工业企业推广作业成本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小微工业企业在广西的较快发展,小微工业企业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愈来愈突出。根据广西统计局2012年1~7月发布的全区经济运行情况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中,小微型工业企业和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7.7%和9.8%,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1.3%和38.7%,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0.0和6.3个百分点。可见,小微工业企业对广西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超过了大中型企业,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广西小微工业企业推广作业成本法的意义 具体如下:

(1)帮助小微工业企业减缓成本压力,走出生存困境。目前生产要素费用飞速飙升,已成为全球制造业面临的严峻问题。相对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速度而言,我国是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制造业发展需要与资源供给的矛盾更为突出,小微工业企业的生存尤其艰难,广西也不例外。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成本信息准确,有利于企业提高成本控制力,从而减缓成本压力,使目前陷入困境的广西小微工业企业,走出生存困境。

(2)提高广西小微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促进广西小微工业企业成本竞争力。作业成本法为小微工业企业提供可靠的成本信息,使企业有效控制与降低成本,从而在市场上取得并保持低成本领先优势,有利于企业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为向中型企业发展创造条件。

(3)促进广西小微工业企业成本管理队伍成长,为其长期精细化管理打下人才基础。广西小微工业企业的企业成本管理队伍,学历、能力普遍较低,这是广西小微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障碍。通过在广西小微工业企业推广作业成本法,可促使广西小微工业企业成本管理队伍得到优化和成长,为企业走上精细化管理道路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4)提高广西小微工业企业从业者的环保责任意识。许多广西小微工业企业的企业主和员工,社会责任意识较差,有些甚至认为企业想赚钱,只有破坏环境,其指导思想走到了与社会整体利益相对立的一面。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个人思想修养,一方面则源于对先进成本管理思想的缺乏。通过在广西小微工业企业实行作业成本法,使广西小微工业企业从业者控制成本,节约资源消耗,可使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从而增加环保责任意识。

二、广西小微工业企业推广作业成本的有利条件

(一)企业所有者高度的“成本意识”使其有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主观能动性 广西小微工业企业多为私营企业,业主也是企业最高管理者。其所有财产均为业主多年、甚至毕生辛勤打拼的积累。他们将企业视同自己的孩子,倍加珍惜,所以特别重视成本管理绩效,将节约消耗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的感情和对成本管理的重视,不仅国营企业不能比,那些大型的(高管也属于雇佣)非公企业也不能比。这是采用先进成本管理方法的最重要基础,也是这种企业独有的成本会计文化。

(二)独特的企业组织特点使其有显著的改革成效 广西小微工业企业的组织管理类型,一般是直线式组织机构或直线职能式组织机构。这两种组织机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管理队伍精干、结构简约、命令链扁平、决策快,故执行制度的速度和力度大。而许多大中型企业的组织机构,多为矩阵式,管理队伍庞大、结构复杂、命令链狭长、管理上容易犯“恐龙症”,导致决策迟缓,执行力度和速度也大打折扣。因为,在小微工业企业推广作业成本法,只要业主(也是最高管理者)下定决心,很容易彻底贯彻下去,使其尽早获得使用作业成本法所带来的益处。这一点,在为企业义务进行作业成本法核算试点咨询时得到验证,即课题组和一个小微企业只经过两天讨论,当月就开始了实践;而另一个中型企业,则反复开会,部门横向沟通与交流(其实就是扯皮或推诿),层层汇报与批示,仅讨论就断断续续就用了一个月,等试点时又执行缓慢,最后执行的深度远不如前述小企业。

(三)简约的生产工序降低了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开发与修订的难度 相对于传统方法,作业成本法的核算体系开发比较复杂,尤其是作业中心划分和作业动因的确定,都需要消耗很多的智力、体力、资金等,且生产工艺越复杂,这几方面的难度就越大。而广西小微工业企业生产特点往往比较简单,工艺流程简约。许多企业就1个车间,而且车间内就3、4个主要工序。作业中心的划分极其简单明了,作业动因的确定不必借助于SPSS等分析软件,略作思考便知。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标的更是一清二楚。有关计算模型具有初中知识即可建立。这样的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不仅缩短了其开发周期、节约了开发成本,更重要的是容易被管理人员与工人理解和执行,具有全员参与的优点,利于在开发中不断吸收群众改进意见。这些优势,大中型企业是很难具备的。

三、广西小微工业企业推广作业成本的障碍

(一)学术界偏见与误判 一般情况下,学术界都认为作业成本法主要是有助于更准确的分配间接费用,从而提高成本的准确性和控制力,而小微工业企业设备较少,机械化程度低,间接费用较少,所以不能用。这个观点明显有偏见。小微工业企业设备较少,间接费用小,不等于没有间接费用。有间接费用,就应该分配得更准确。原来总是提会计工作的“成本效益原则”,即为了费用的特别准确,花费很多的精力去精确核算没有必要,所以可以粗略点,只要最后总额平衡就行。首先,这些观点是有时代背景的。以前会计数据处理工作,主要靠手工计算,为了特别准确而增加很多工作量,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不值得。但并不是说精确不好,而是为了提高及时性被迫牺牲了准确性。现在都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不能再牺牲精确性了。然而,由于目前学术界的偏见,认为小微工业企业不适合作业成本法。学术界的这一误判,在小微工业企业推广作业成本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二)广西小微工业企业所有者及管理者个人知识素质的局限性 广西小微工业企业很多起点低,发展时间也短,其所有者(最高管理者)往往缺乏较高的文化知识,其视野比较狭窄,接受先进管理思想往往比较困难。而由于企业弱小,很难招到学历、能力均较高的管理人员,从而造成企业整体文化素质、知识视野的狭窄。作业成本法属于比较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需要成本会计知识、数学知识、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等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而这些恰恰是高级成本管理人员所具备的,广西小微工业企业很难找到这样的人才。因为,广西小微工业企业所有者及管理者个人知识素质的局限性,严重阻碍了作业成本法在广西小微工业企业的推广。

(三)广西小微工业企业研发资金的限制 相对于广西大中型企业而言,广西小微工业企业资金实力比较弱小,在进行生产经营和公关活动之后,往往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活动,尤其是提高管理技术的研发活动更加缺乏资金支持。开发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广西小微工业企业在这方面不能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从而阻碍了作业成本法在广西小微工业企业的推广。

(四)某些企业所有者的投机心理 许多广西小微工业企业所有者还不能算“企业家”,因为其并没有把发展企业作为人生终极追求和个人价值实现的目标,而是带有浓厚的投机心理,认为办企业仅仅是“赚钱”。带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有随机“捞一把”的想法,甚至看别人炒股赚钱就卖掉企业炒股,更极端的是将企业卖掉去赌博,还有的误入传销。这样的业主,绝不会为企业的长远发展采取任何先进管理办法,尤其不能马上为其带来“横财”的先进经营管理方法。企业主的投机心理,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大敌。鼓动这种业主推行作业成本法,其难度可想而知。

(五)某些企业的戒备心理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小微工业企业排斥所有的“外来人”,尤其是对政府部门和高校的“体制内吃皇粮的人”,存在着严重的戒备心理。课题组在企业调研时,其管理人员往往诚惶诚恐,回答问题躲躲闪闪。以传统的观点,小微工业企业没有开发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能力,应该依靠高校等外脑来为其开发核算体系,但这种严重的戒备心理,使高校科研人员难以介入企业。或者即使介入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降低了所开发的核算体系的针对性,从而削弱了核算体系的实用价值。比如在某个小企业,其老板经劝告愿意采用作业成本法,但在进行核算体系开发需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信息时,他及其管理团队却顾虑重重,处处藏着掖着,会谈完后,竟然会有“你们被蒙了”的得意样。当开始实行后,他们尝到了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却不时“补充遗漏信息”,不断要求为其完善设计。因此而导致设计走了许多弯路,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工作量。

(六)某些企业的“搭便车”心理 当前许多企业社会责任感较差(虽然有少部分企业做得还好),对占别人“便宜”,“搭顺风车”沾沾自喜,这是国家企业缺乏创新的主要原因。小微工业企业这种心态更严重。就等别人研发完成并获得成功后,自己模仿使用就好了。这种把研发风险都让别人承担,利益都归自己享受的心理,对创新观念、优化生产经营管理技术非常不利。反映在成本管理领域,就是不愿在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开发方面投入资金和时间,而是期望坐享其成。

(七)成本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精神 许多成本会计人员并没有把提高职业水准、为企业决策服务作为职业追求。认为现在这样按传统方法核算,老板也没有意见,甚至还经常受到其“专业能力强的表扬”。而采取作业成本法,则需要学习新知,接受新的成本核算思想和熟悉新的核算体系。如果并没有因此而增加个人薪酬,那更是得不偿失。由此,他们会找出许多理由反对作业成本法。成本会计人员是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对作业成本法的排斥,会影响到企业所有者的判断。

四、广西小微工业企业作业成本法加强对策

(一)政府会计管理机构应积极承担宣传责任与培训责任 政府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和手段都符合成本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广西小微工业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对控制成本、提高企业成本竞争力、乃至于建立节约型社会都有重要现实意义。各级政府会计管理机构有责任行使公权力予以宣传和推广,并将其纳入会计继续教育的范畴,从而使作业成本法在小微工业企业的推广有政策基础。

(二)高校自觉践行自身使命 高校的重要使命就是培养专业人才,并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服务。所以,高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促进作业成本法在小微工业企业的推广。

(1)进行成本会计的教学改革。高校是培养成本会计人才的主要基地,应该改革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及其教学方法,加大作业成本法在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中的比重;打通广西企业与高校间在成本会计人才培养方面的壁垒,给予学生更多的下企业参观生产线的机会,请企业生产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任实践教师,讲述生产管理特点,了解作业成本法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

(2)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一是提高为小微工业企业服务的积极性。提高广西高校为所在地小微工业企业服务的积极性。目前高校成本管理研究的整体气氛是比较重视纵向课题、重视横向课题中经济效益较好的大中型企业的课题,忽略了对小微工业企业的研究,认为研究小微工业企业既没有学术上的厚重感,也没有经济效益。这种科研风气不利于小微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研究活动的开展。广西设有财经类专业的院校,应与所在地小微工业企业建立密切联系,有条件的可尝试建立从事小微工业企业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活动的学术团体,使高校兴起为地方小微工业企业服务的研究氛围,客观上也促进了学校的科研活动及学生就业率的提高,达到“多赢”的效果。二是尽量降低研发费用。相对于大企业而言,广西小微工业企业资金基础薄弱,高校为其开发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时,力求简化和节约,以降低其经济负担。如果仅仅从义务(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出发,能对某些资金紧张的小微工业企业免费开发,那更应该予以肯定。

(三)保护企业经营秘密 为了能顺利地介入小微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核心地带,广西高校研究人员一定要注意保护企业的经营秘密,信守承诺,打消其疑虑。

(四)企业应善于利用“外脑” 广西小微工业企业资金不雄厚,科研实力弱,但可以借用“外脑”,主动联系高校成本管理研究团队,将企业作为高校会计专业的实习基地,并以此为条件,换得高校师生为其进行成本管理研究活动,从而达到“不花钱办大事”的目的。

(五)企业招聘时应注意成本核算人才知识结构 广西小微工业企业在招聘成本核算人才时,应注意其知识结构。将那些有生产管理知识,尤其具有作业成本法理论知识的人才予以优先录用。这样不仅可招到能力较强的成本会计人员,而且为以后企业自行开发小微作业成本法核算软件做好了人才储备工作。

参考文献:

[1]党晓峰:《工业企业ABC组织保证体系设计研究》,《财会通讯》2009年第5期。

[本文系贺州学院省级培育项目“成本飙升形势下广西小微工业企业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12PYSK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 向玉章)

作者:党晓峰

小微工业企业论文 篇2:

谈小微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时间段。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小微工业企业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进行了研究分析,介绍了小微工业企业的界定、分布及发展状况,指出了制约小微工业企业经营发展中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关键词】小微工业企业 转型升级 创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经明确提出,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扩大内需、强调创新能力、改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因此,在当前国际经济的复杂环境下,我们必须下大力气,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体现在很多方面,必须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加强经济的竞争力。因此,国家经济发展既需要大企业,同样需要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1]。只有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才会促使我国经济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好地发展。小微企业的发展好坏,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关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关乎社会民生问题,关乎老百姓就业问题,更关乎社会稳定。

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复杂,我国经济结构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2]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近年来小微企业经营压力日益加大、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比较突出。其中,由于小微工业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比其他类型的小微企业要明显得多,遇到的问题相对就更为突出。

一、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小微工业企业)的单位数占全部工业企业单位数的八成以上,从业人员数约占三成,主营业务收入接近一成。从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的小微工业企业发展迅速,浙江、江苏、广东和山东等沿海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小微工业企业。

当前,小微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总体状况不佳,微型企业比小型企业状况相对更差。小微工业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较多,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突出的主要问题有用工成本上升,原材料成本上升快、市场需求不足、资金紧张、招工难、融资难,等等。

第一,小微工业企业的自身素质普遍偏低,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企业附加值偏低,利润率低,企业经济效益欠佳。

第二,小微工业企业的竞争力普遍不强,特别是当沿袭多年的“中国制造”的各种优势一旦不再具备的时候,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小微工业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越发衰落,企业出口更加困难。

第三,小微工业企业管理水平普遍偏低。许多小微工业企业还处在“家庭作坊式”的低水平,仍是家族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过去对小微工业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下,该模式就制约了小微工业企业的正常发展。

总之,在目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小微工业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恰恰对小微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更加积极的要求。

二、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小微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非常必要。

第一,从国际上的大环境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后金融危机的主权债务危机的进一步影响,生产经营困难较大的小微工业企业大多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较低的企业。

第二,我国正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大力淘汰影响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两高一资”(两高,即高耗能、高污染;一资,即资源消耗性)产业。在我国小微工业企业中,属于“两高一资”的企业所占比重较高。

第三,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稳定有效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小微工业企业自身的各种特点决定了它在这个时期的重要性。促进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关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走向,对就业问题、民生问题以及社会稳定的意义巨大。

然而,小微工业企业目前发展的状况是:企业发展的水平较低,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差。因此,在当前国际、国内经营形势的复杂环境下,小微工业企业必须看清形势,把握机遇,下定决心进行转型升级,才能有效克服自身的各种问题,突破困境,保持较快较好的发展。

三、制约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

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的特点十分明显:企业规模小,分布地域广,技术含量偏低,经济效益差,资金不足,新生消亡频繁,等等。正是小微工业企业这些自身突出的特点,导致了在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3]。

(一)小微工业企业融资难、资金紧张

对于小微工业企业而言,资金紧张、融资难的问题由来已久。资金紧张造成了一些小微工业企业关闭破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微工业企业的发展成长,是小微工业企业发展道路的最大障碍。具体来说,小微工业企业融资难、资金紧张的困难主要体现在:1.资金缺口较大,2.融资门槛偏高,3.融资成本高。

(二)小微工业企业招工难

近些年,企业的招工难问题越发严重,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小微工业企业,影响更为巨大。根据有关调查,在有招工需求的小微工业企业中,仅有一成出头的企业能够招到全部所需员工;其他绝大多数小微工业企业只能招到部分所需员工,甚至招不到企业所需员工。

(三)小微工业企业成本高

近些年,高成本越来越影响小微工业企业的经营发展。近年来,在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用工成本、财务成本、管理成本、厂房用地成本居高不下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小微工业企业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

对于成本上升的问题,东部地区和制造业的小微工业企业显得尤为突出。高昂的成本,使得越来越多的东部地区和制造行业的小微工业企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进一步发展,以往低工资的用工成本优势越来越弱化,“中国制造”的优势可能一去不复返了。

(四)市场需求不足

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后金融危机的主权债务危机的进一步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缓慢,各国出于保护本国企业生产利益的原因,采取了多项措施,导致国际市场需求不足,严重影响小微工业企业出口。另一方面,由于物价上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市场需求也不足,这影响了小微工业企业的生产动力。

(五)税负重

税负重的问题在小微工业企业中体现得较为明显,直接推高了企业经营成本。当前,小微工业企业所涉及税费的种类较多,部分税种设置不合理,影响了企业的净利润。

四、促进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进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目前国内、国外经济的复杂大环境下,必须大力促进小微工业企业积极进行转型升级,保持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一)提升小微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

积极支持小微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着重支持小微工业企业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有效进行节能减排。建立健全各种技术服务的平台,集中各项优势的科技资源,为小微工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有效的服务。促进小微工业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进行有效运用,大力保护和管理各项知识产权,进行宣传教育,有效普及知识产权的一些相关知识,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环境,促进小微工业企业进行创新的积极性。以创新驱动,促进小微工业企业实现从粗放式发展方式向集约式发展方式的改变,力争从“中国制造”的发展模式向“中国创造”的发展模式积极转变。

(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促进小微工业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传统产业进行积极改造。推进小微工业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促进重点节能减排技术和高效节能环保产品、设备在小微工业企业的推广应用。

(三)积极引导促进小微工业企业集聚发展

企业的聚集发展是世界范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它对于大力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有着重大的意义。

要在一些具备条件的地区培育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企业园区”,通过制定科学规划,引导小微工业企业聚集发展,加快企业产业升级。重点建设产业集群环境,完善产业集聚要求的各项服务功能,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支持培育一批重点示范产业集群,将众多零散而产业相关的小微工业企业聚集起来,弥补单一企业规模不足的经济损失,形成明显的群体规模优势。利用群体效应和共同资源,共享群体信誉,提高集群企业信誉度和知名度,铸造产业区域品牌效应。

(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将显得非常重要。要花大力气对基础好、有长远发展规划的小微工业企业进行大力培养,促进这批企业尽快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占据有利地位,有效利用新技术、新方法,使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总之,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小微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必须采取各种积极措施,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通知(国统字[2011]75号),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bz/ t20110909_402753122.htm.

[2]赵海东.企业转型升级是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J].北方经济,2011(12),75-77.

[3]科技智囊专题研究小组.帮扶小微企业突破困境、转型升级[J].科技智囊,2012(5),8-25.

作者:万舒晨

小微工业企业论文 篇3:

新发展格局下辽宁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依据辽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及2019年至2020年辽宁省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样本数据对辽宁小微工业企业发展概况进行统计描述,深刻剖析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融资难、资金紧张、市场需求不足、招工难、原材料成本高等问题,以及当前面临的国内国际新形势和新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能为小微工业企业未来发展指出方向和思路。

关键词:小微企业;工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基金项目:2020年度全国地方党校(行政学院)重点调研课题“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研究”(2020dfdxzddykt019)。

成长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这片沃土上的辽宁小微工业企业有其自身突出特点和局限性,在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尤其是疫情对企业的重创,更是“雪上加霜”。党和政府相继出台多项帮扶企业纾困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迅速复工复产并逐渐恢复正常。现阶段,国际国内环境日趋复杂,疫情仍未结束,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疫情后期的新常态给小微工业企业带来了新变化、新挑战和新机遇,如何引领小微工业企业迈入“十四五”,是当下小微工业企业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现状

(一)以私营微型企业为主

辽宁省的小微工业企业主要以私人控股、微型、私营等形式存在。如图1,从登记注册类型来看,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98.5%的小微工业企业为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仅占1.5%,而在内资企业中83.3%的企业为私营企业。

从企业规模来看,根据《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中规定的企业划分标准,依据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计等指标或替代指标将企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调查数据显示,92.2%的企业为微型企业(营业收入在300万元以下),7.8%的企业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在300万元至2000万元)。如图2,从企业控股情况来看,91.4%的企业为私人控股企业,其次是集体控股企业仅占3.6%。

(二)集中分布在工业基础好或沿海经济带地区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是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创新的沃土。小微工业企业发展依赖性特点尤为突出,多为配套生产型企业,企业生产主要是围绕大中型企业集团进行的。形成了以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为主导的产业模式,带有明显重化工业特征。因此,辽宁省小微工业企业分布呈现明显的集中分布在工业基础好或沿海经济带地区的地域特征[1]。如图3,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从地域分布上看,辽宁省大部分小微工业企业集中分布在国有企业集中、工业基础比较好的地区大连、沈阳、鞍山、葫芦岛、营口等地,依次为大连占比25.3%,沈阳占比22.6%,鞍山占比8.1%,葫芦岛占比7.2%,营口占比6.6%。同时,沿海经济带是辽宁省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很多政策优惠和发展空间,多数企业选择落户在此,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超过50%的企业分布在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地区———大连、营口、丹东、锦州、盘锦、葫芦岛等地。

(三)行业集中度较高

辽宁工业小微企业行业集中度较高,主要以制造业为主。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辽宁工业小微企业中93.4%为制造业。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部分占比相对较小。制造业中,资产总量排名前10位的行业分别是:石油、煤炭及其燃料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食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2]。

在全省制造业小微企业中,这10个行业的资产总计占比为73.8%,企业法人单位数占比为62.7%,营业收入占比为65.8%,税金及附加占比为67.7%,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占比为58.2%。

(四)企业活跃度较高

企業平均“年龄”较轻,市场活力充足,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动能。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小微工业企业平均“年龄”仅为11岁,从企业“年龄”结构来看,超过百年的企业仅有1家,“年龄”在50~100岁的企业有140家,“年龄”在20~50岁的企业有1万多家,接近90%的企业“年龄”在20岁以下。同时,小微工业企业还是促创业、稳就业的“生力军”。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共有8.6万户小微工业企业落户在辽宁,共创造了84.3万的就业岗位。小微工业企业在工业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特别在激发市场活力及提供社会就业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制造业为辽宁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制造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据辽宁省工商登记注册数据显示,2020年,新增工业企业13623户,同比增长10.46%,新增工业个体户25456户,同比增长19.19%。据辽宁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902.16万人,其中工业企业280.7万人,占比31.1%,而小微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工业企业的30.1%。

(五)企业生命力顽强

小微工业企业“身材小”,却拥有着强劲的生命力。疫情初期,受疫情冲击明显,但随着疫情逐步趋稳,小微工业企业积极应对挑战,到第三季度亏损企业逐渐减少,并逐步恢复正常水平。如图4,据调查企业样本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小微工业企业亏损,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5个百分点;二季度逐渐收窄为55.6%,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8.7个百分点;三季度开始企业逐渐接近历史同期水平,为38.2%,比上年同期增加4.3个百分点;四季度企业已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为34.2%,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六)企业经营状况、景气状况向好

疫情初期给小微工业企業生产和经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只是暂时的、短期的。如图5,调查数据显示,疫情初期即2020年二季度,40.2%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欠佳,比上年同期增加14.2个百分点,第三季度有31.2%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欠佳,比上季度减少了9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仍增加5.8个百分点,企业经营状况在逐渐改善,逐渐摆脱疫情影响恢复到同期历史水平,到四季度有27.5%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欠佳,比第二季度减少了12.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略增加2.6个百分点。在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的企业帮扶政策的有力扶持下,以及自身不断努力想对策,找出路,使得企业迅速走出困境,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并出现向好趋势。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企业综合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占15.7%,比上年同期增加2.5个百分点。

虽受疫情影响,企业对未来发展前景预期不如往年,但仍抱有较强信心。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对下一季度生产增速判断方面:预计加快或持平的企业占66%,比上年同期略低3.6个百分点,比第二季度提高5.5个百分点;预计下降的企业占34%,比上年同期略高3.6个百分点,比第二季度减少5.5个百分点。

企业克服后疫情时期带来的影响,不断恢复和提高生产能力。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高于或处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占62.4%,比第二季度提高12.4个百分点;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下降的企业占36.6%,比第二季度减少12.4个百分点。

企业库存充足,订单增加。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企业产成品库存数量高于或处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占67.8%,比第二季度提高8.9个百分点;企业产成品库存数量低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占32.2%,比第二季度减少8.9个百分点。企业产品订货量高于或处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占57.9%,比第二季度提高14.3个百分点;企业产品订货量低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占42.1%,比第二季度减少14.3个百分点。

二、挑战

小微工业企业由于其自身的弱点,一直面临着融资难、资金紧张、市场需求不足、招工难、原材料成本高等问题。2020年以来,在新冠疫情以及诸多复杂情况的影响下,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

(一)疫情挑战

据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疫情初期,94.5%的被调查企业受疫情冲击明显,73.5%的企业无法及时复工复产。除了受季节性或时间段生产等传统因素影响外,企业未能按时复工复产的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未批复复工占30.2%、缺少防护措施占8.6%、工人短缺占12.2%、缺少原材料和零部件占15.6%、企业物流运输陷入停顿占9.5%、订单减少占23.9%。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多项应对疫情融资优惠政策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疫情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但企业资金短缺压力仍较大。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的疫情初期,79.8%的被调查企业存在资金短缺的压力。

因为疫情影响,企业未来预期不佳,投资者谨慎决策,放缓投资,项目延期,减支自救。还有些企业不得不进入“冬眠”模式,经营活动全面暂停。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的疫情初期,55.0%的企业预计投资比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52.9%的企业预计比上年同期减少30%以上。

(二)竞争挑战

规模小、实力弱是小微工业企业自身的特点,使得其往往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偏低位置,同时由于其核心竞争力偏弱,没有形成行业“链条式发展”的产业发展优势。辽宁省小微工业企业与大企业之间没有形成行业互补,产业分布格局不合理。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业结构相似,小微工业企业没有形成与大企业之间的产业互补格局。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在全部工业企业中,小微企业资产总计占比超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有5个行业,分别是其他采矿业占比96.8%,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占比63.4%,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占比61.2%,非金属矿采选业占比50.5%,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占比50.03%。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占比最少的恰恰就是这些行业。

(三)融资挑战

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小微工业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难题。由于大部分小微工业企业融资需求频率高而融资金额小,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报表缺失或虚假导致商业银行无法掌握企业真实情况,进而难以进行有效的风险管控,所以不论是传统线下融资还是线上融资都面临着难以突破的困境。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而转向民间借款或者自有资金来保证企业的正常资金流动。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仅有12.3%的企业从银行获得其全部贷款,5.5%的企业获得大部分贷款,12.4%的企业少部分获得贷款。

(四)成本挑战

生产成本上涨挤压了企业营业利润空间。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成本增长6.0%,比上年同期增加4.74个百分点;企业平均用工成本增长3.98%,比上年同期增加3.28个百分点。而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是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此外,土地、房租、物流成本近年来也增长迅速,多项成本过快上涨挤压了小微企业利润空间。

(五)转型挑战

产业转型意味着小微企业的“重生”,而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依托和方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只有把握住转型、创新的机会,才能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动力。

调查显示,只有10.5%的企业表示已经考虑或正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企业创新意识虽有所提高但比例偏低,仍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制约企业创新发展。资金短缺居首位,占33.8%;其次是缺乏创新技术条件和人才,分别占21.8%和20.3%。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仍是必须面对的现实。调查显示,仅有27.4%的企业采取联合开发、技术成果转让等途径获取新技术。因此,难以形成结构调整中的重大突破。

三、机遇

(一)“暖企”新政频出,为小微工业企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近几年辽宁省相继出台了多项有关帮扶和支持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在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负担、应对疫情等方面为小微工业企业提供政策支持。

第一,新政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高效便利的准入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政府努力用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精简企业审批流程,降低企业审批成本,大大增加了群众创办企业的信心。政府的办事效率大大提升,激发了企业创业创新的活力。2020年,辽宁工商新登记注册的小微工业企业为13623户,同比增长10.46%,平均每天就有大约37家工业企业落户辽宁。

第二,多项扶持政策落实,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获得感。辽宁省税务局税务数据显示,2020年,辽宁省(不含大连)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超过480亿元。同时,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四季度,60.9%的小微工业企业享受到税收减免政策(包括减半征收所得税、免征金融机构借款合同印花税、免征增值税政策),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1.6个百分点,企业平均税金总额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8%。超过半数被调查企业享受到税收减免政策,企业税收负担不断减轻,为企业生存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在各项措施的推动下,改革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

(二)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新机遇

数字经济是技术的进步,同样也是商业模式和消费模式的革新。企业只有拥有更加智能化和现代化的数字化经营管理模式,才能在数字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又为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升级按下加速键。

1.创业创新基地为企业“双创”提供支撑平台。2020年度辽宁省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4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3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通过双创支撑平台为企业集聚资本、人才、技术、政策等优势资源,为企业区域性的创业创新提供扶持制度体系和经验。

2.“支付+”为小微工业企业数字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从现金支付时代快速跨越到了移动支付时代,2020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249万亿元,稳居世界首位。这种“支付+”的技术服务为小微工业企业转型设计提供了机遇,“支付+”在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了智能终端以及与其相连接的后端平台,为商户提供收单服务的过程中逐渐累积起大量的用户及商户双方的交易数据,并基于数据展开营销、管理、融资等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服务,助力小微工业企业经营所涉及的人、货、场、资等全部环节,为小微工业企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提供综合服务,从而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三)新发展格局为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格局下,小微工业企业应抓住机遇,找到新的出路。

1.现阶段,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新冠疫情仍在海外扩散,主要经济体经贸摩擦在加剧,国际经贸规则面临重大调整。辽宁省小微工业企业大部分为内销型企业,因此这种复杂的国际形势对企业常规业务影响较小,相反却给它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创新型小微工业企业将迎来在新型消费需求扩容增效中的新发展机遇,通过淘宝、小红书、抖音等新数字平台技术来“直播带货”。企业通过新的产品销售模型和市场营销部署来占领市场,为自己迎来新的商机[3]。

2.企业生产要素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的良性循环运转是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战略的必然要求。国内市场供应链、产业链的发展是双循环战略实施的重点[4]。辽宁省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尤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依赖性,且多为配套生产型企业,企业生产主要是围绕大中型企业集团进行的。小微工业企业只有积极融入供应链中,依附核心大中型企业,才能在产业链中稳住位置,进而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0-12-3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53855 44648810422&wfr=spider&for=pc.

[2]郑明月,肖劲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新经济导刊,2020(3):57-62.

[3]构建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互促双循环新格局[EB/OL].[2020-12-3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0329076832450034&wfr= spider&for=pc.

[4]王緝慈.地方产业群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 2002(3):47-54.

责任编辑:韩芳

作者:吕秋芬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劳动权分析论文下一篇:职校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