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教学改革与运用

2022-09-11

医古文承载着古代中医药文化的灵魂,对个人专业及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性。 通过对医古文的学习,在基础理论指导下形成语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兴趣,为后续研读古医籍奠定良好基础。 然而,医古文课程教学任务重,课时数较少, 加之学生古文阅读能力良莠不齐,储备的中医药基础知识不足等原因,导致部分学生对医古文兴趣不大。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医古文的兴趣与积极性,笔者根据自身教学,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

1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医古文教学中,最基本、最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串讲法。 这种方法优势明显,有利于准确把握知识点,讲透文章的重点与难点,尤其适合精讲课文。 但如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头到尾都采用这种教学法,很容易导致学生讲一课,懂一课,而对未讲文章较难理解。 不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投入学习和思考的效果,不利于医学生后续研读中医药经典原著和其他古医籍文献。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将医古文教学的重点放到启发和诱导学生怎样学习医古文上面来,把学习医古文的方法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多动脑、动眼、动口、动笔、动手。 对于重点课文,文义深奥的词句以老师“教”为主,进行逐字逐句精讲。 而对于难度适中的文章则以学生“学”为主,老师主要起组织领导的作用。 可以采取提问式、自由讨论式、学生主讲式等不同的形式。 提问可以采取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作答等多种形式。 对于以学生“学”为主的课文,必须事先通知,让学生有一定的预习时间,事先尽量疏通繁体字的认识。 如在学习《大医精诚》时,教师提问,学生思考讨论:作为大医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文中对医生提出了哪些要求? 结合自身情况谈谈如何做到“精”和“诚”? 以此促使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医学知识, 同时又起到了强化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的作用。 也可学生间相互提问,如《病家两要说》,提问思考讨论:病家“两要”的内容是什么? 作者认为该如何做才能解决好“两要” 的问题? 文中提出的良医的标准是什么? 你是如何认识的? 对病家你还有哪些好的建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从各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总之,改变传统“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应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将情景激励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扮演学习法、案例教学法、启发诱导式趣味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根据学生水平的高低,所选文章难易程度的不同,注意选择、穿插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2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一门课程,只有对它产生了浓厚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医古文中古汉语字、词、 句辩解颇多,也较难懂。 教学中如一味地教字怎么读,词怎么辨,句怎么断,学生很快就会厌倦。 如果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把枯燥乏味的字词句与医家的趣闻轶事、成语典故等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学生就会觉得津津有味,并逐渐对医古文产生兴趣。

如在讲解人物传记《扁鹊传》时,除了课本中涉及的医案之外,可以适当地补充讲解一些关于扁鹊行医的传奇故事,如扁鹊给母亲治病开的药方“人骨天降雨露水,二龙脱衣洗澡汤,黑鸡新生双黄蛋,淋过暴雨晒太阳”的故事等;讲《大医精诚》时,除了介绍医家董奉的事迹及高尚的品德, 了解医学界的代名词 “杏林”的含义及出处和悬壶济世的典故,还可借助视频介绍“感动中国”获选人物乡村医生周月华和大医胡佩兰的行医故事,既加深了学生对大医的直观认识, 同时也会起到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讲医著序文《〈温病条辨〉叙》,可借助电影《医痴叶天士》 辅助教学, 学生就会更详细直观地了解中医学温病学家代表人物叶天士的精湛医术、精博医理和中正医道;讲医古文里所涉及的相关病症或药物可借助视频或PPT,生动直观;在涉及中药名时,适量穿插一些中药名谜语猜谜或医药相关的趣味对联等。 如此,既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也利于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加深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同时,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增强学习趣味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医古文学习中。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掌握的知识及体会扁鹊的行医经过,在学习完《扁鹊传》之后,将学生分组,要求每一组合作讨论将《扁鹊传》改编成剧本并自主排练,学生分组分角色表演其中所涉及的内容。 根据学生参与和表现情况,按5分制将分数纳入平时成绩中。 繁体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 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是弱项。 教学中可开展繁简字比赛活动,扫清医古文阅读障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教师可挑选100个医古文中常见的繁体字,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对应的简化字,所得分数按总分5分制折合纳入平时成绩中。 通过这些活动,既帮助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又便于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得到充分的展现与锻练。

3文学与医学相结合,提高阅读能力

医古文是古汉语和中医药类专业知识的结合体。 教授医古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古代医学典籍的能力和水平,为后续研读古代医籍及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通过《医古文》课程的教学,在引领学生学习名家医学思想,继承传统文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崇高的医德,提升医学人文素养的基础之上,重在学习古代医家临床经验,提高中医临床思维方法,培养古医籍阅读能力,提高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然而承担 《医古文 》教学的教师,要么是中医类专业毕业,要么是汉语言专业毕业。 由于所学专业的限制,老师讲解《医古文》时,便会侧重于所学专业或文学或医学, 不能很好地兼顾传授文学与医学知识,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吸取古医籍精髓。 在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该课程对学生个人专业及将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将现代医学文化和古代医学经典、文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后续学习能力,达到医古文教学的目的。 如讲《伤寒论》序, “夫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藏”,就要结合中医基础学的知识,给学生讲解“五行”、“五藏(脏)”相关知识。 在讲授 《不失人情论 》 时, 既要从文学的角度讲 “多歧亡羊”、“画饼充饥”、“车薪杯水”等成语典故及其含义,也要结合医学的知识讲解“五藏各有所偏,七情各有所勝”句子里中医所讲的“五藏”与 “七情”相关的医学知识。 北京中医学院任应秋教授曾为首届全国医古文师资班题词指出:“文学是医学的基础……医古文是中医学基础的基础。”[1]只有将文学与医学相结合讲授,学生才能够在古汉语阅读能力和中医药文化相关知识方面都有所提高。

4改革评价体系,以评促学

医古文课程传统的考核评价形式是“一张考卷定高下”的闭卷考试形式, 这对提高学生医古文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显得过于简单和武断,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因此,评价医古文学习效果应重在考核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 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笔试成绩相结合,文学与医学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既要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表现的情况, 也要注重最终笔试考试体现的掌握知识的情况;既要考学生的古汉语基础知识,也要考核医古文里所蕴含的中医药基础及文化知识, 以更加全面、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与效果。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掌握古医籍常用词语及文意理解的基本技能, 提高阅读古医籍的能力,同时为后续研读与临床实践起到应有的作用。

摘要: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经验,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评价体系改革等方面,阐述如何激发医学生医古文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关键词:医古文,教学,改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几何计算与证明的有效教学策略初探下一篇: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技术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