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实践收获与展望

2022-12-08

根据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地考察调研”,2013年10月14日至10月25日, 西华师范大学美 术学院2011、 2012级联合组织了一次 “艺术实践 ”活动 ,参加学生79人 ,带教专业老师4人,让我们过惯了学院生活的学子,走向野外,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从艺术实践的诸多体会到人生感悟,让笔者思绪万千,现把笔者的一些想法分析如下,以求共勉。

1收获与问题

美术学院为此次艺术实践安排了两条路线,笔者参加了从四川省凉山州的海螺沟到云南丽江一线全程两千多公里,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一路行走,一路作画,也经历了几起突发事件,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色彩。 我们这次艺术实践的主要收获是:把课堂所学理论用于作画的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的理解与运用,体会到要画好一幅反应现实的作品绝非易事,是要通过苦学苦练,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有所作为;也感谢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也使笔者确立了要成为一个称职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为之奋斗一生的信念。

然而走出校园,学校纪律的约束也随之弱化,一切都在自然流露之中。 同学们大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过惯了优裕的生活,在突发的困难面前不知所措,本真地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弱点,才使笔者想到了学艺与育人的关系。 我们出发的第七天,进入凉山地区时发生了车祸,抛锚荒野,初秋的高原昼夜温差很大,于是有同学提议生火取暖,得到了带教老师的允许,号召同学们去找干柴来烧火取暖,但响应的人却寥寥无几,只有我们班的同学开始行动,其余20多人却无动于衷,当请求他们参与时得到的回答是“生火是你们的主意,找柴火是你们的事, 我们不去”。 当熊熊烈火给我们带来温暖时,他们却没有拒绝取暖。 汽车在行程途中又发生了一次故障,虽然很快解决了,但部分同学对待困难的态度依然故我,这些言行的重复出现,让我们对美术教育的内涵,有了较多的思考,深深感到“育人”比学艺更重要。

2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这是个严肃的命题,尹少淳老师撰文指出,美术教育中值得哲学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是美术教育? ”和“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1]作为稚嫩的大二学生来讨论这个美术的前沿课题, 虽然是力不从心,但在读了吴冠中老师接受“南方周末”记者的访谈录又鼓起了笔者探索的勇气。 他说“技术只是一个手段,学技术比较容易。 情怀是多年的人格,多方面因缘修来的结果,这个是最重要的”。 “真正的采风,你悄悄去民间采风,体验风土人情,了解民生疾苦,是很艰苦的”“真正的艺术家都是苦难中成长的”“艺术家没有吃过苦没有情感和心灵的波动成长不起来”[2]笔者认为,我们这次艺术实践,就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吃苦”的机会,让同学们在“学艺”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人格锻炼,高尚情操的培养,让心灵波动起来,震撼起来,在实践中学到一些极为珍贵的、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由于我们现有的教育体制及家庭教育都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工具,知识的载体,以结果论英雄, 以成绩好坏为标准,缺少人格的塑造、心灵的培养。 我们这次艺术实践中所暴露出的“生活小事”,诸如抱怨条件差、生活艰苦, 当危机来临时,缺乏团结协作、勇于上前、敢于担当的精神。 我们需要把“育人”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3加强艺术实践课的两点建议

第一, 艺术实践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由于同学们结团外出,从学习方法到学习环境,从专业教学到生活安排都可能随时碰到难以预料的问题,特别是为加强“育人”教育,我们建议增派辅导老师协助专业老师的工作, 有针对性地抓住同学们在野外 “大课堂 ”中出现的现实问题 ,进行及时的现场教育 ,在实践中随时矫正同学们的不良言行,让同学们在学艺的过程中,心智得到锻炼,情操有所升华,做到学艺育人两不误。 第二,建议返校后, 组织参加艺术实践的同学们进行座谈,总结学习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要求每个同学都写出艺术实践的心得体会,甚至论文, 逐步达到美术学院培养方案中要求的“具有较强写作能力的目的”

摘要:本文从参加艺术实践的点滴感受出发,认为美术教育的目的“育人”远比“学艺”更重要,从而提出了增派政治辅导员参加艺术实践的建议,以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关键词:艺术,美术教育,育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网络教学模式下计算机教育改革问题下一篇:当代大学生发展任务的理论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