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诚信研究论文范文

2023-09-23

私营企业诚信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企业诚信建设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部分,当前我国企业存在诚信缺失问题。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企业诚信建设存在的不足,在分析当前企业诚信缺失原因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诚信建设的必要性和相关途径。

[关键词] 企业诚信; 缺失原因; 途径

当今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仅仅局限于资金、技术这些传统领域,企业诚信、企业文化也成了竞争的重要部分,甚至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诚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不可复制不可共用的,是经过时间的积累、文化的沉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资产,在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阶段,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提高全社会的诚信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诚信建设不仅对企业自身有利,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也有重要的意义,企业诚信建设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得到很大的重视。

1 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1 企业诚信意识薄弱

“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立业的根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价值观的逐利性使得企业经营者及其管理人员的诚信意识越来越薄弱,企业作为经济利益的主体,其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诚信建设也离不开对赢利的追求和对社会成本的权衡。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欠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惟利是图、金钱至上的经营理念支配了企业的行为,使其丧失了基本的职业道德。他们只盯着短期利益,根本不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懂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不懂诚信是企业不可复制的立业之本。

1.2 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淡薄

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开展,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特别是在一些小的方面,怕麻烦的心理让他们对消费维权意识有所忽视。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淡薄为不良企业提供了滋生壮大的温床,这些企业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钻空子,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现在我们到处可以看到假冒的、山寨的商品,大到彩电冰箱小到文具食品,无处不在,无孔不钻,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上当受骗,而不少消费者在上当之后没有采取法律措施,任其不断发展,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1.3 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逐步取得主导地位。但是在改革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和市场监管的权利真空,转型期不成熟的市场制度成为企业信用缺失的导火索。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许多企业置信用于不顾,肆意损害员工和消费者的利益,逃避债务,拖欠贷款以及任意毁约,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企业之间上当受骗,各种经济纠纷频繁发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交易的实质就是产权交换,明确的所有权制度和公平合理的交换是市场游戏运行的前提。目前,国有企业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但是由于企业和银行的产权改革都没有到位,大多数国有企业仍然要靠银行信用维持,因此造成银行亏损严重,企业信用恶化。

1.4 企业诚信法制的不健全

虽然当前我国已实施《民法通则》、《票据法》、《合同法》、《担保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都是有关于企业诚实守信的相关法律法规,但从整体看,有关企业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还是不够具体完善,无法对企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规范和约束,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现象相当严重。特别是一些地方的基层法院,由于受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在司法中存在随意性和不公正性,损害企业债权人的利益。同时由于地域的差异和一些地方保护政策的实施,我国的企业信用制度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很难全面实施也不便于管理和监督。

这些原因都导致了企业诚信的缺失。

2 我国企业诚信建设的途径

面对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种种原因,要想全面建设我国企业诚信制度,就必须联系我国的特殊国情,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

2.1 树立企业诚信的理念,提高诚信意识

企业的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市场对企业的认可程度,是社会的接受程度。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提升自身的诚信意识,树立诚信理念,而且要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诚信至上的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时时处处关注诚信,并把不断加强企业诚信的可能性付诸实践。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企业内部诚信体系,设立相应的部门,把诚实信用、义利兼容的原则贯穿于整个的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企业的血液之中。它是一种企业精神的内核,也是一种企业的价值取向。放弃原始自私的逐利性价值观,使企业自觉形成一种重合同、守信用的社会风气,塑造良好的企业诚信文化。

2.2 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加快我国的法制化进程,向大众普及各种法律知识,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加大各种宣传力度,让广大消费者明白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方面,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要怕麻烦,这样也为国家法制进程做出了贡献。同时,相关部门应该采取各种方法方便消费者维权和投诉,对消费者反映的问题积极处理,提高办事效率,让每一天都是“3.15”,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让无良企业无处滋生。

2.3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产权关系

完善市场经济改革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产权关系对企业诚信建设有具有推动作用。企业是市场的组成部分,存在于市场之中,从商品市场的买卖到资本市场的借贷,从要市场的交易到证券市场的支付等,无不体现诚信的价值。完善的市场体制和企业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企业的财产权益,促进生产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诚信基础和市场秩序。我国正在进行企业改制,企业将真正成为享有独立的财产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尊重私有企业的财产权,承认私有企业及其所有者的合法存在,承认并保护他们的财产,赋予他们公平合理的法律地位。

2.4 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已成当务之急。企业诚信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为企业诚信建设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企业诚信建设的开展。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过程中应该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与协调,建立个人与企业的信用系统。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信用管理的先进经验,尽快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使个人所有信用资料集中于一个固定的编码上。充分利用工商、财政、银行、质检、审计、司法部门的现有资料和已有的系统,进行有效数据收集,以较低的成本迅速建立技术先进、覆盖面广、可靠性强、权威性高、相对完善的企业和个人公共信息数据库。在这样的社会信用体系之下,企业诚信建设将能更好更全面地完成。

2.5 完善企业诚信法律法规和相关惩罚监督机制

我国企业诚信建设,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较为完整的信用法律体系,对现有的如《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有涉及诚信的内容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加强信用立法,尽快制定出专门的信用法律法规,为有关机构在开展企业信用信息的搜集、评级、服务等方面提供法律支持和依据,使信用服务有法可依,对企业诚信建设指明方向,同时也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在经济与社会交往关系中,只要查一下有关信息数据库,某个企业或个人的诚信状况一目了然,这将对诚信体系的建设起激励和鞭策作用。同时, 要建立和完善企业诚信缺失的惩罚监督机制,惩罚监督机制的实施有利于对企业诚信的管理,对于那些诚信缺失造成一定社会危害的企业要给予严厉的惩罚,让不守信用的企业在社会中寸步难行。

3 结 语

综上所述,企业诚信是企业的立业之本,是企业面对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诚信建设是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企业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对企业自身生存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国的企业诚信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企业诚信缺失的事件层出不穷,对企业自身、消费者和社会都带来巨大的危害。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来自各个方面,例如企业自身的诚信意识不够强烈,盲目追求经营利润,不惜制造假冒伪劣商品;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不明确,怕麻烦的心理让那些没有诚信的不良企业有了可趁之机;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使得不良企业受不到应有的惩罚。要想我国的企业诚信建设不断发展,就必须针对诚信缺失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措施,实行有法可依,按法办事,加快企业诚信建设的进程,从而完善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 傅丽珍.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诚信建设[J]. 集团经济研究,2005(5).

[2] 孙晓燕. 市场经济与企业诚信的重建[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3] 董韶华. 企业诚信的现状及其对策[J]. 经济问题,2005(10).

[4] 饶惠霞. 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4).

[5] 李静波. 试论我国诚信缺失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06(03S).

私营企业诚信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地将“明礼诚信”列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诚实守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必须传承且发扬光大。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受功利思想的影响,社会一些领域出现了诚信缺失现象,包括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扰乱了正常的就业秩序,给用人单位、学校、社会以及毕业生本人都带来了危害,必须尽快给予教育引导和改善。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表现及危害

(一)伪造求职简历,传递虚假信息

求职简历是用人单位了解应聘者的首要直观资料,也是决定毕业生能否顺利进入应聘第二环节的重要依据。客观真实的简历,能够简单集中反映毕业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经历及自身基本知识技能。但是,部分毕业生为了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基本条件要求,或者为了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不惜采取各种手段伪造求职简历。具体表现为制作假证书(包括各类荣誉证书、等级证书);编造干部实践经历;涂改成绩单、专业排名等等。由于很多用人单位在筛简历环节并不查验或者当场查验证书原件,对于学生在校期间干部实践经历的核实和认定在短时间内也较难实现,部分存有投机心理的毕业生利用可乘之机,在求职简历中,弄虚作假,随意“包装”自我。

(二)面试夸夸其谈,掩饰真实自我

面试,旨在通过面对面的观察、交流和考察,评判应聘者是否具备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人才队伍标准。为了使自己能够给面试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个别毕业生可谓挖空心思。把自己的真才实学用较好的方法恰当地展现出来,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部分毕业生在面试中,夸夸其谈,有违真心地迎合用人单位,用一些面试速成技巧美化、拔高自我。比如,为了展现自己的组织能力,将某一活动的参与者说成是主要组织和策划者;为了展现自己的创新意识,将他人的创意思想挪为己用。这些虚假信息,必将影响和误导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真实了解和客观评价。

(三)利用不当手段,扰乱签约秩序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双方自愿前提下形成的工作协议,双方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为严格就业市场规范,每位毕业生按编号限领就业协议书一份,只能与一家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完全如此。部分毕业生在签约过程中,心猿意马,花样百出。如:复印就业协议书,同时与多家单位签订协议,以求“万全”;隐瞒已签约事实,谎称协议书丢失,要求补领协议,另签他处;心怀“保底”思想,签约即想着日后违约,再谋高就。这些做法,不仅影响到用人单位的用人计划,加大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也将在很大程度上给学校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制约学校就业市场的拓展和长效发展。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外部原因分析

(一)社会转型期,短期收益诱发短期行为

社会转型期,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社会公众享受着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和收益,同时,直面和经历发展期需要不断健全的制度,不断完善的体系。转型期,变革与我们同行。变化带来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产生对短期收益的偏好,短期收益诱使短期行为。经济领域的合同欺诈、产品掺假;政治领域的欺上瞒下、假公济私;学术领域的剽窃抄袭、无视知识产权,在一定程度上讲,都是受短期高额收益的诱使,出现的个人短期行为。这些短期行为及其思想基础,对高校毕业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加之就业失信行为短期机会成本过低,投机收益相对较高,致使部分大学毕业生放弃诚信底线,选择失信于学校、用人单位。

(二)用人单位不科学的选人标准,造成逆向选择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攀升,大学生就业买方市场逐渐形成。但是作为买方市场主体,很多用人单位并不具备科学合理的选人标准。在招募中,他们往往过分强调量化指标,比如设置学习成绩、学生干部经历、等级考试、政治面貌、各类荣誉证书等进入门槛,当然,用人单位希望招募到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这一想法本身无可厚非,但是,以下三点实际情况必须考虑:第一,完全符合准入条件的学生群体人数有多少;第二,考虑行业其他单位,目标优秀群体能否真正选择本单位;第三,准入条件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毕业生的真实素质和能力。当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通过提高准入条件来招募合适人才时,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会发现大部分空缺岗位似乎都是为少部分同学设置的,为了赢得就业岗位,甚至是面试的机会,他们不惜铤而走险,从而造成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约束下的逆向选择现象。

(三)就业市场监督保障机制不健全,出现可乘之机

大学生就业,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统包统分,到如今市场经济下的双向选择,本身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但是,市场经济,劳动力市场的双向选择却并非尽善尽美,也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更需要制度约束和监管。这涉及劳动力市场主体双方,本文仅从毕业生角度加以分析。首先,就业市场缺乏针对已签约学生的监管引导机制。已签约学生继续投寄简历,俨然已经成为就业市场司空见惯的现象,而高校就业部门的监督和指导重心却大多集中于未就业和处于就业进程中的两部分学生群体;其次,缺乏针对违约毕业生的限制和约束规范。虽然对于违约现象,不管是高校还是用人单位,都希望能够严加控制,但是,在就业前、中、后三个阶段,都缺乏易于施行且具有实际威慑力的操作标准,能够真正对违约行为加以限制和规范;第三,缺乏全国联网的毕业生个人资料、就业进展等综合信息平台。毕业生信息核实周期长,毕业生“一人多签”现象发现滞后等,致使部分毕业生有违市场规则,扰乱就业秩序,投机取利。

(四)教育理念偏执,个体诚信品质缺失

素质教育,一直备受关注和讨论。但是,在基础以及传统家庭教育中,学习成绩,即智育仍在实质上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对于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依靠高考平台,方能改变命运。如此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往往使很多学校和家庭忽视或者淡化了学生的品德教育。而进入高等教育,大学则更多的涉及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1],这就使得一部分毕业生在做人品质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一方面,对于一些社会道德准则所不齿的失信行为,他们不以为然;另一方面,由于内心缺乏基本的道德底线,在面对失信可能带来的短期收益诱惑时他们更易动摇,在面对他人失信得利时,也更会因为心里不平衡而“同流合污”。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博弈分析

经济博弈,是在承认各经济主体利益的基础上,研究经济主体(博弈方)的行为方案与利益得失的关系。本文以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建立博弈模型,假定博弈双方只有两个策略:诚信和失信,且双方均能料到对方的所有策略,但并不确切知道对方的具体策略,双方在决策时都要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2]。首先分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诚信博弈。当用人单位失信,毕业生诚信时,毕业生找到的工作差于与其知识能力相应的工作,净收益为负(设为-1),用人单位招到好于其职位技能要求的毕业生,净收益为正(设为4);当用人单位诚信,毕业生失信时,双方净收益值正好相反。当双方都诚信时,毕业生的知识技能刚好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相匹配,双方净收益均为正(设为3),当双方都失信时,双方净收益均为零[3]。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博弈矩阵如表1。

类似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诚信博弈分析,假定就业市场只有A、B两个毕业生。当毕业生A与B一方选择诚信,另一方选择失信,则诚信一方的净收益较少(设为2),而失信一方的净收益较大(设为6),当双方都选择诚信或者都选择失信时,净收益介于其中,且双方都诚信时净收益较大(设双方都诚信时净收益均为4,双方都失信时净收益均为3)。毕业生A与B的博弈矩阵如表2。

可以看出,上述两个博弈模型与博弈论经典案例“囚徒困境”类似,对局双方均有一个上策。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博弈模型中,不管用人单位选择何种策略,毕业生都倾向于失信;不管毕业生选择何种策略,用人单位都倾向于失信。而在毕业生A与B的博弈模型中,无论A选择何种策略,B都倾向于失信;无论B选择何种策略,A都倾向于失信。因此两个博弈双方的结局都将是(失信,失信)。

以上分析是假设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毕业生之间是单次博弈,即对局双方的决策不存在被发现的可能。而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往往存在大量重复博弈。在重复博弈中,局中人的决策都有被发现的可能。这里仅以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博弈模型为例(毕业生之间的诚信重复博弈可以采用类似方法)。假定就业中用人单位一方选择诚信的前提下,讨论毕业生一方的决策行为。首先,设诚信行为(失信行为)被发现的概率为P;诚信行为被发现后行为方净收益为R1,失信行为被发现后行为方收益为R2;不被发现时,诚信一方的收益为X,失信一方的收益为Y。具体收益表如表3。

毕业生选择诚信的期望值为X(1-P)+R1P;选择失信的期望值为Y(1-P)+R2P,当X(1-P)+R1P>Y(1-P)+R2P,即P>(Y-X)/[R1-R2+(Y-X)]时,毕业生一方选择诚信,反之选择失信。要使毕业生更多的选择诚信决策,一方面,不等式左边——P值应越大越好,由概率基本知识知:P的最大值为1;另一方面,不等式右边——(Y-X)/[R1-R2+(Y-X)]越小越好。在单次博弈分析中提到过,在用人单位未发现毕业生失信的情况下,选择失信往往能够获得超过与其自身知识能力相适应的工作,选择诚信一般能够找到与自身知识、能力、素质相匹配的工作,表现为Y>X;在决策行为被发现情况下,按照社会公序良俗,诚信一方收益肯定大于失信一方收益,即R1>R2,因此不等式右边大于零。因为在不被发现情况下,Y、X很难加以控制,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只能通过控制R1和R2影响不等式右边,即R1越大,R2越小,不等式右侧值越小。综上,在重复博弈中,当诚信、失信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越小,毕业生选择失信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当诚信、失信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一定时,诚信行为被发现后行为方所得净收益越低,失信行为被发现后行为方所得净收益越高,毕业生选择失信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四、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现象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诚信是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也是大学生立身做人的前提基础。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日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中,诚信教育首先应该体现为第一课堂的正规学习和引导。第一课堂的诚信教育不仅应该贯穿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政治理论课程的正规系统学习和理解中,也应充分借助和发挥专业课堂专业教师的言传身教,人格魅力。第一课堂教育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强等诸多特点和优势,但不可否认,其在生动性、多样性等方面稍显不足,这就需要第二课堂的补充和提升。大学生诚信品质的习得和养成更多地需要在实践活动中经历认知、感化、接受、共鸣、内化直至升华的过程。笔者所在学校陕西师范大学通过常规化的“诚信教育活动月”系列活动,以诚信知识讲座、诚信知识竞答等方式普及诚信知识;以寻找校园诚信大使,展示免费师范生诚信风采等方式,树立诚信模范标兵,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以诚信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形式,发起对诚信热点话题的大讨论,使同学们在思想的碰撞和学习中,崇尚诚信品质,树立诚信意识。通过考试诚信承诺、就业践约守诺座谈、助学贷款学生感恩诚信教育等常规工作,以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力求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一处细小环节,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规范毕业生就业秩序

规范的毕业生就业秩序,可以从制度层面防止失信行为的发生。一方面,社会需要公众自觉的诚实守信思想和行为,这种自觉通过教育和社会文明加以维系;而同时,社会的诚信发展又不能完全依赖于公众简单地自觉性。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现象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规范毕业生就业秩序。具体体现为:就业准备阶段,协议书、推荐表等就业材料的实名登记发放制;就业推荐阶段,毕业生就业材料的审查评价责任制;签约阶段,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权责保障制;履约违约阶段,规范的权利义务关系、跟踪反馈机制以及具体的限制约束纪律。就业过程中,井然有序的就业秩序,不仅能够为就业主体双方创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同时,作为制度规范,它在引导和约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行为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当然,就业秩序不应单单限于规章条款的简单设立,更在于达到对就业市场当事双方行为加以规范的效果,因此,就业秩序需要配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和惩罚措施,激励措施能够放大人们对正向行为的期望和追求,惩罚措施则通过加大负向行为的风险成本而弱化人们对此类行为的选择。

(三)营造社会诚信氛围

个体关乎真假、善恶、美丑等现象的评判、行为的选择,受社会价值及道德规范的引领和导向。在全社会范围内构建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诉求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浓厚的社会诚信氛围,能够让大学生群体深刻地感受和体会到全社会对于诚信品质的鼓励和发扬,进而加深大学生对学校道德教育的认同和理解,抵制社会不良思想的侵袭,消除对于传统道德文化的怀疑和误解,将诚信理念内化为一种信念,影响和感化身边的人。诚信氛围的营造和深化必将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公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而进行的。首先,积极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和宣传作用。借助各种媒体形式,褒扬诚信,贬斥失信,使诚信者不仅能够获得物质肯定,更能在精神层面找到归属;同时,树立道德模范,用榜样的力量感化公众。其次,尽快完善社会诚信系统。营造诚信氛围,就是要借助全社会对于失信者“讨而伐之”的决心和力度,最大范围消灭失信行为。在这一过程中,科学缜密的公民诚信系统(包括大学生)必不可少。完善的社会诚信系统,可以加大社会对失信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力度,极大地提高失信行为的发现概率,增大失信行为的风险和成本,使失信者寸步难行。

参考文献:

[1]吴善添.大学生就业中诚信问题反思与制度重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

[2]曾文涛.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博弈分析与对策[J].决策参考,2007,(5).

[3]童毛弟,王建明.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博弈[J].江苏高教,2006,(4).

(责任编辑:石 银)

私营企业诚信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尤其是融资信用缺失和会计信息信用缺失已给金融、证券市场的发展及企业自身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进而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造成潜在的危害。文章在客观分析企业信用缺失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企业信用缺失的建议。

【关键词】 会计信用缺失;融资信用;会计信息信用

一、企业信用的基本理论

(一)信用的概念

经济学将信用定义为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即借贷双方凭借契约,以借贷方式实现货币、商品和服务单方面转移的交易。信用多产生于货币和商品交易的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货,还包括企业是否履行工商、税务、海关、劳动、质量等法定义务,是否自觉履行商业合同,偿还或有负债等方面的情况。信用反映的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经济过程。

(二)企业信用的界定

从宏观方面说,企业信用大体表现在金融信用、商品信用、商业信用、营销信用和信息信用等方面。本文主要从会计的角度即融资信用和会计信息信用两方面对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表现及其危害

(一)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表现

1.企业融资信用的缺失。融资信用缺失是指企业恶意逃废和拖欠银行债务的行为。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是企业获得通畅融资渠道的必要条件。但是,我国现在的信用环境却远没有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标准。自20世纪80年代,由国家无偿贷款给国有企业改为向银行有偿贷款,即“拨改贷”以来,银行出现了大量的贷款收不回,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责任推到了银行的肩上,让银行背上了这个巨大的包袱。也就是说,国有银行并没有改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国有银行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服务的职能并没改变。

2.会计信息信用的缺失

首先,伪造会计凭证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在账务处理程序中,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是基础。凭证作假分为原始凭证作假和记账凭证作假。原始凭证作假主要有不如实填写、伪造篡改原始凭证、白条抵库、不按发票规定用途使用发票或不按发票规定要求开具发票等;记账凭证作假主要是编制虚假记账凭证。如某单位在期末发现主营业务收入未达标,会计人员在单位负责人的授意下,编造了一份销售产品的记账凭证,从而使主营业务收入达标,日后再以销售退回或销售折扣等方式冲账。其次,会计信息失真的一种较泛滥的表现是“粉饰会计报表”。主要通过伪造数据、虚报盈亏(虚增资产或虚增成本费用,虚增利润或虚减利润)等手段达到目的。最后,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近年来许多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带有严重的虚假问题。如“深圳中天勤事件”等。

(二)企业信用缺失的危害

1.企业信用缺失给金融市场带来的危害。面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银行一方面加大对企业的信用考核;一方面更加惜贷,而企业在信用缺失严重的情况下,也不得不更加的惜投。这使得货币政策在传导环节不断地弱化、衰减,破坏了货币传导机制,加大了金融风险,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发展。

2.企业信用缺失给证券市场带来的危害。会计信息失真会误导证券投资者的决策,破坏证券市场游戏规则,加剧市场投机行为和证券市场的波动,导致证券市场发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削弱和扭曲证券市场的资金筹集和资源调配功能,造成市场信号的失真,给投资者带来错误导向。

3.企业信用缺失对商业交往及社会经济的危害。企业信用缺失,在交往过程中就要加大沟通,减少信用结算。同时,增加了谈判成本、信息搜集成本和执行合同中的监控成本,还增加了由于失信而产生的讨债成本及诉讼成本。为了合理地评价企业的真实状况,企业不得不高额聘请注册会计师去审计验证,这就在企业交易成本提高的同时造成了社会成本的提高,使社会资源遭到浪费。

4.企业信用缺失对其自身形象和竞争力的危害。企业信用是企业的一项巨大无形资产。一个没有信用的企业在市场中是没有竞争力的,这样的企业最终难逃被淘汰的厄运。虽然短期可能得到了信用缺失带来的利润,但从长远看,这种利润却是以牺牲自身的发展为代价的。

三、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

(一)企业产权制度不健全

产权制度不明晰则责任不明晰,责任不明晰出了问题就难以找到应承担后果的责任主体。我国企业产权制度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产权的模糊和产权保护不到位两个方面。产权模糊在国有企业体现得尤为明显,我国国有资产的授权主体模糊不清,无法找到明确的“所有人”,所有权被弱化,而使用权却被大大强化。产权得不到保护是造成企业信用差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由于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而必须用利润来应付各种索取和来自各方面的威胁,这削弱了企业的积极性,企业开始只注重短期利益而放弃对长期利益的追求。

(二)政府行为不规范

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政企不分。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计划手段干涉、无视市场规则的现象,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私利强制银行贷款,严重违反市场交易规则,使市场无法发挥资源按效分配的功能,损害了市场信用体制,助长了企业不讲信用的行为;还有一些地方官员遵循“新官不认旧账”的原则,不顾及市场的现状胡乱“点火”,造成政策的多变。这些行为既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也不利于企业信用体制的建设。

(三)法律制度不完善

失信行为一般都与制度的缺陷有关。我国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在立法方面,仅在《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民商法及经济法中规定了契约义务和违约责任,且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地方政府出面干预、诉讼费用高等情况。

失信惩罚机制不完善,造成了企业失信成本偏低,而企业失信成本偏低又导致了企业的不守信用。可以用概率论来说明这一问题。假如,企业因失信而受到严厉惩罚的概率为P(0

(1-P)(A+B)>A (1)

A>(1-P)(A+B) (2)

当符合(1)时选择失信,当符合(2)时选择守信,由此可以得知,对失信者的惩罚力度在企业失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企业信用缺失的治理

(一)充分发挥政府监管和行业协会自律的作用

1.充分发挥和完善政府的监管作用。首先,政府应提高其公信度,树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消除寻租等腐败现象,净化经济环境。其次,工商、税务、金融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统一协调,多管齐下,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社会约束机制。此外,加大对从事企业信息服务的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中介机构的认证、评定等的政府部门进行严格监控,杜绝由于信息生产环节的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虚假信息。

2.建立完善的企业法律法规体系。首先,要建立约束市场行为的法制体系。在现阶段应分两部分着手进行。一是修改现行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如修补我国法律中有关权益保护的规定,切实维护信用主体的合法权益。二是尽快制定关于征信数据开放和征信数据使用规范的新法案。如规范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的行为,要求其依法向社会公众提供企业信用信息,监督企业守信状况,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其次,切实抓好法律责任的贯彻落实,提高审判效率,加强执行力度,在短时间内采取维护胜诉者权利的法律行为。同时,还应避免地方保护,人情关系等干擾法律职能事件的发生。

3.建立完善的激励、警示、惩戒和淘汰机制。企业信用是对企业内在质量的全面考核。可以根据各企业的信用划分诚信和失信的等级,然后对其进行信用监督。对守信经营的企业奖励,如年检免审、巡查免查、信用担保、贷款贴息等措施;对不守信企业则通过创建黑名单的方式,把失信的企业公布于众,促使其改正;对于严重失信的企业则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给予严厉惩罚甚至吊销执照。除此之外,还要建立预警机制,随时注意其变化,做到实时监控。

4.深化企业产权改革。产权制度是企业能够拥有稳定预期的保证。产权明晰,企业才会为追求长远利益而讲求信誉;产权不明晰,经济主体就不必承担不确定因素下决策风险带来的损失。现实生活中,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所有者主体虚设。对于民营企业虽有明确的产权却由于其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而偏向于短期经济行为。民营企业大都害怕政策的变动,政策的不稳定造成企业不稳定的利益预期,这种所有者地位是不稳固的。

5.充分发挥商业协会的作用。商业协会是依靠文化观念、思想意识建立的一种信用合作体系。在西方社会,协会的会员企业在交易时,需要由协会出具证明,以证明企业的诚信。所有的商会协会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信用信息互通平台,哪个企业失去了信用,它就难以在这个信用体系中生存。截至2005年,我国经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约14.2万多个,其中全国性行业协会700多个。我国应该充分发挥商业协会的优势,对有不良记录的公司和个人进行约束和惩戒,使丢弃企业信用者无法生存。

6.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通过新闻媒介加大对不讲诚信、恶意破产、粉饰报表上市圈钱企业的曝光力度,将不讲商业道德的商家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媒体监督特有的开放性与广泛性,在法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其监督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二)加强企业对信用的重视和管理

1.提高企业经营者对企业信用的认识。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和经营者,企业法人和专职人员对信用管理的认识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信用体系建立的进度。应加强对企业管理者会计信息质量的教育,特别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培养其重视会计信息的经营理念。

2.强化企业员工的信用意识。企业应重视诚信文化的建设,在员工中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行业风尚。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二是加强传统优秀思想文化的教育,提倡诚信公德;三是提倡各行各业制定各自的职业道德;四是发挥道德舆论的监督力量,广泛宣传社会信用的重要性。

3.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现代企业管理中,信用管理应作为其核心内容。在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信用管理被认为是企业的生命,没有信用的企业就没有生存的余地。企业的信用管理应被当作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来对待,应在企业中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做好员工、客户的信用资料,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培育专业的信用管理队伍。

总之,我国企业信用缺失问题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其治理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协调配合。一方面,明确金融机构与企业的信贷关系,使国有银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另一方面,改善信用环境,加强企业信用的相关制度建设和执法监督,增大失信的成本,真正发挥注册会计师的职责,从个人的道德约束和社会的制度約束两方面促进企业信用的建设。企业经营者只有提高了对信用的认识,树立诚信就是竞争力的观念,深刻理解诚信是企业的生命和灵魂,才能成为真正的企业家,企业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我国市场经济才能保持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凌.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J].湖南大学学报,2003(6):27-29.

[2] 李留英.会计诚信有关问题研究[J].科技咨询,2006(31):209.

[3] 李佳祥.企业信用缺失及治理对策[J].统计与决策,2005(7):130-131.

[4] 廖进球,刘志华.中国企业缺失的经济学分析[J].当代财经,2005(5):11-14.

[5] 郝晓敏.对我国当前信用缺失现象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6(3):57-58.

[6] 刘少波,杨代平.信用缺失:表现、危害、原因与治理[J].学术研究,2001(8):17-19.

[7] Fracis F. Social virtues and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 [M]. Hamish Hamiltion Ltd,London,1995.127-128.

[8] 董富华.企业信用缺失的治理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3(10):63-65.

[9] Huang, andWu, Ho-Mou. More Order without More Law:A theory ofSocial norms and organization alculture[J].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1994:66-70.

私营企业诚信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对国有企业而言,由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其诚信与否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信用实现的程度越高,对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性就会越强,社会就越有可能在更加正常、有序和高效的基础上运行,反之,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会面临道德的考验,发展势必举步维艰。本文基于这样的思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诚信建设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国有企业;市场经济;内部控制;诚信建设

从古至今,诚信从来都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行宣扬的,被认为是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千百年来,一直调节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范着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方式。将诚信外化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之后就会发现,诚信实际上变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关键要求,成了企业的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的诚信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都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对国有企业而言,由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其诚信与否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信用实现的程度越高,对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性就会越强,社会就越有可能在更加正常、有序和高效的基础上运行,反之,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会面临道德的考验,发展势必举步维艰。本文基于这样的思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诚信建设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首先分析了国有企业诚信建设的现实意义,然后讨论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对诚信建设的促进作用,最后给出了加强国有企业诚信建设的对策。

一、国有企业进行诚信建设的现实意义

1.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体系中,诚信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质疑,积极的正面的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扭转社会风气。在我国,国有企业的诚信建设就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除了需要在在增加技术研究与开发,资源投资和自主创新方面做出表率,还需要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在更广阔的层面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享力量。此外,我国的国有企业本身就拥有庞大的职工群体,人员数量往往高于同行业其他类型企业,因此,国有企业的社会活动和传递出的价值观念,将会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影响到社会风气的走向。因此,在国有企业诚信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自身经济效益的建设和社会效益的构建同时重视起来,不可偏颇,要将诚信建设全面的融入到职工的道德培养中去,塑造员工的人格,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影响到更为庞大的社会人群。

2.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是具有多重属性的,除了经济关系是其中的重要表现外,道德关系也在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其生产经营活动中是否较好的履行了社会诚信是其球的向前发展的根本要素。

3.提升政府的执政公信力

国有企业背后站立的是国家的形象,而社会诚信的构建是通过国家、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完成的。从这个角度讲,国有企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良好的国有企业的诚信形象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政府和国家的执政公信力,凝聚国民的情感、树立民众的信心。具体而言,政府的执政公信力能够通过市场反映出来,在市场经济中,社会民众以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对市场和商家、企业的行为进行评判和认同。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现,我国的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一定的信仰危机,道德沦丧、道德缺失和诚信缺失的现象也在部分地方抬头,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但会影响到经济生活领域的正常秩序,还会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消极的影响会逐渐外化为对政府执政公信力的质疑,这是最为值得关注的。

二、内部控制对诚信建设的促进作用

企业的诚信除了问题说到底是企业的内部控制环节与企业的社会性产生了脱节。内部控制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企业的各种形式管理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国有企业而言,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促进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加合理和有序,各项经济活动除了具有经济性外,还应注重效率的提高和效果的提升,企业的管理决策的应该保持连续性,对企业的资源、资产进行维护,保证其安全,等等。可见,建立与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各级管理部门保护本单位资源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对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国有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就应该在注重其财务安全、资源完备的同时,注重内部控制,通过内部控制环节的强化,促进企业诚信体系的建立,增强产品的质量意识和大局意识、国民意识,使国有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都能够依法办事,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此外,为了促进国有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健康有序的进行,需要将其经济发展和诚信建设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内部审计,确保制度的严密性、严肃性和一致性,保证企业诚信建设有指标、有成绩、有效果。

三、加强国有企业诚信建设的对策

1.构建全民诚信体系

国有企业是一个大型的社会组织,因此,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除了要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外,还应该在社会和公众文化的构建方面,起到一定的带头和领导作用,适时的将诚信建设从单纯的道德范畴转移到企业的管理范畴中来,动员企业的员工和全社会的公众参与诚信体系的建设中来,强化企业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的履行。

2.加快诚信立法

目前,在我国的一些法律中,与企业诚信相关的内容很多,但是这些内容并不能对企业的诚信缺失行为构成足够强大的约束力,在惩罚力度方面也显得薄弱,起不到震慑的作用。因此,可以考虑从企业实际出发,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关于诚信的法规条例,让消费者与国有企业之间在这一问题上保持透明度,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及时有效的的得到司法机关的救济和补助。此外,政府是加强国有企业诚信建设的主导者和推行者,应该发挥其作用,加强执行力度,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必要的保护。

3.加强网络监督

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在网络社会中,任何企业任何个人任何组织的行为都会在网民的努力下,暴露于他人面前。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网络监督,发挥舆论的作用。一方面,要对诚实守信的国有企业取得的成绩进行宣扬,另一方面,对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环节中存在的失信行为进行全方位曝光,使其无处遁形,增加其失信的成本。

四、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企业诚信缺失的现象被越来越多的报道出来,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对“两型社会”的建立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持续完善的过程中,我国的国有企业应该发挥其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全面反映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主动的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构建服务于全民的诚信体系,为社会公众谋求福利。

[1]程义红.关于国有企业诚信建设的几点思考——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视角[J].现代商业,2009(2):184-185.

[2]杨青,张慧慧.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的思考[J].经济师,2009(4):13-15.

[3]程义红,罗从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角下的国有企业诚信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243-244.

[4]王金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发展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66.

私营企业诚信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的经营管理模式的基础是八大体系:原料采购体系、产品销售体系、经营决策体系、经营评价体系、市场预测体系、策略管理体系、经营优化体系、信息共享体系,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化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原料配置数量扩大、原料配置要求提高、产品销售区域扩大、产品差异化率增加等情况,已经比较成型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新的形势下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经营管理创新的问题。在大庆石油化工总厂发展过程中,其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出现了很多新的管理内容,与刚重组时大不一样,但始终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这一主题,适应了市场形势与经营竞争,顺应了企业发展与历史潮流。随着企业的发展,经营管理模式的原料采购体系、产品销售体系、经营决策体系、经营评价体系从简单到完善,与此同时,逐渐增加了市场预测体系、策略管理体系、经营优化体系、信息共享体系,合称经营管理八大体系。

一、原料采购体系

原料采购体系的第一个重要任务是为企业采购足够数量、质量符合使用要求的原料。它以物资供应部门为基本运作平台,以企业经营计划为指导方针,以低价优质为配置原则。原料供应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如果原料供应中断,则企业生产难以为继;如果原料积压,则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如果原料采购价格高,会造成产品生产成本升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如果原料质量不符合使用要求,则在生产中无法使用,或者虽然勉强使用,但却造成产品质量下降或不合格。大庆石油化工总厂所需要的原料数量庞大。种类较多,既有液体原料、又有固体原料,既有易燃易爆化学原料,又有剧毒化学原料,这给企业的原料采购工作造成很大难度。

为了科学合理地配置原料,企业设立了原料采购例会。其中心任务是:根据生产需要确定每周的原料采购数量,根据市场变化确定每周的原料采购价格,根据供应厂家的数量及原料供应能力、原料质量级别确定各个供应厂家的原料分配比例,根据生产需要与运输状况确定原料的到货周期及是否均匀到货或集中到货,根据市场形势与原料供应厂家进行价格谈判。

原料采购体系的第二个重要任务,就是维系与原料供应厂家的良好合作关系,稳固已有的原料供应渠道,同时拓展其它原料供应渠道;定期组织原料供应厂家协调大会,解决在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磨合双方的合作关系,并为广大的与会人员提供互相认识、了解的机会,增强双方继续合作的信心;建立供应厂家诚信档案,加强双方合作的诚信基础。

原料采购体系的第三个重要任务是确保原料运输的畅通无阻、运输罐车质量合格、运输中的原料不被污染。由于铁路运力一直比较紧张,单单依靠铁路运输,远不能完成原料的运输任务,因此物资供应部门除了及时督促铁路罐车到站、对位、卸车、出站等操作环节外,还充分利用汽车运输原料,当前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的汽车运输方式已占原料运输数量的一半以上。另外,在汽车装车过程中,物资供应部门即时跟踪并严格控制原料运输罐车的质量,确保原料不被污染。针对易燃易爆、剧毒的化学原料,按照国家规定办理齐全的手续,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安全运输。

二、产品销售体系

产品销售体系的核心任务是实现产品的销售,及时把产品运到销售终端。对于企业来说一经营成功与否,直接由产品销售状况体现出来。如果产品积压,说明市场竞争力下降:如果产品脱销,说明产品供应中断或运输受阻;如果产品售价过低,利润可能会降低或者亏损。

产品销售体系以销售部门为运作平台,以企业经营决策为指导方针,以推高售价、维持产品合理库存为原则。产品销售体系在国内各地设立销售网点,构成企业的销售网络,向各个网点派驻销售业务员,负责产品的出入库、销售、市场考察与推销、产品的售后服务、市场分析,各网点的产品配置计划由销售部门计划员负责制定与实施。产品销售体系还直接面对一些较大的产品需求客户,中间没有经销商环节,销售部门根据这些厂家的产品需求直接确定产品供应计划,并组织实施。在产品销售中,由企业确定产品的基准价格与浮动范围r企业授权销售部门在“基准价格加上浮动范围内进行操作。

另外,销售部门直接负责产品的向外运输工作。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的产品中固体产品占大多数,销售部门根据各网点的固体产品配置计划确定产品运输计划,既使用铁路运输,又使用汽车运输,有时还使用轮船运输,目的是确保产品源源不断地被运往销售终端。大庆石油化工总厂还有部分液体产品,在销售时,由销售部门组织购买方出车装运,运输由购买方负责。

产品销售体系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维系企业与下游需求方的良好合作关系,定期组织销售商大会,增进双方的了解、互信,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己方与经销商、直供用户诚信合作档案,根据合作中的表现判定经销商与直供用户的信誉,信誉直接影响未来双万的合作前景。

三、市场预测体系

市场预测体系以计划经营部门、销售部门-物资供应部门为主,主要任务是预测原料及产品市场的后期走势,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就是把市场经济信息情报应用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

计划经营部门通过网络、报刊杂志采集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各种市场与政策信息,物资供应部门采集原料市场信息,销售部门采集产品市场信息,然后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选取、鉴别、跟踪、关联、归纳、分析、预测等环节的处理,最后形成有信服力的预测结果。物资供应部门,销售部门每周都做一次市场分析与短期预测,计划经营部门不但每周做短期市场分析与预测——《市场经济信息周报》,而且还做月度的市场分析与预测——《市场经济信息分析预测月报》,评价各种影响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当然,预测是市场经济信息处理过程中的高端,由于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进行准确的预测尤为困难,在预测中,借助历史资料、图表归纳、图表分析,逻辑关系、变化规律等资料,再考虑到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程度,就可以做出一个有理有据的科学预测。

另外。计划经营部门还组织物资供应部门、销售部门进行产品专项预测。在过去的几年里已成功地组织了丁二烯、ABS、顺丁橡胶、苯乙烯与聚苯乙烯、复合肥、磷酸一铵、尿素等产品的市场分析预测及前景预测,对干企业的经营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四、策略管理体系

策略管理体系由计划经营部门负责,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系统地归纳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已经采取过的策略,并探索今后可以使用的经营策略,确定各个策略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明确使用策略所能达到的目标,向经营决策层提交经营策略使用建议。经过几年的积累,总结出了“五增效”经营策略,分别是:增产增效——增加产品产量,提

高企业经济效益:降本增效——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节约物料、能源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价增效——推动产品销售价格变化,增加企业效益:优化增效——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产品结构,优化装置运行,增加企业效益;量控增效——适当放量或限量销售,提高企业效益。

这几年,大庆石油化工总厂使用五增效策略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通过装置改造,企业的ABS、顺丁橡胶,苯乙烯等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提升了市场占有率。采购原料时千方百计降低原料采购成本。复合肥淡季时淡储一定数量的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等原料,到市场旺季时,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等原料价格均大幅上涨,原料的成本明显低于其它复合肥企业。在产品市场上行过程中,企业采取推价增效策略继续推高市场价格,扩大了盈利空间:在产品市场下行时,及时领跌市场,减少利润流失。在市场上行或下行时,通过量控增效适当地放量或限量销售,力争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另外,策略管理体系还对某一种或几种产品进行专项研究,进而确定可供选择的经营策略。通过对复合肥市场情况及复合肥企业运行状况的研究,策略管理体系撰写并提交了《2006—2007年度复合肥生产经营策略研究》报告。使得企业对于复合肥的经营统一了认识,并根据研究报告有针对性地进行规范整顿和管理,使2006—2007年度复合肥经营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复合肥质量过硬,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通过撰写和提交《我国苯乙烯与聚苯乙烯供需市场分析》研究报告,使经营决策层认识到聚苯乙烯装置不再适合继续生产聚苯乙烯,经过深人的科学论证,企业准备改造该装置,转产其它有前景的产品。

五、经营优化体系

经营优化体系以计划经营部门、财务部门为主,其它部门为辅,主要是对企业的产品成本、效益随时进行优化测算。

大庆石油化工总厂主要采取计算边际效益、效益的方法进行优化测算,并通过多年的积累,明确了边际效益、效益的计算公式,分别是:

边际效益:产品销售价格(不含税)-单位变动成本(单位生产成本-单位固定成本);

效益=产品销售价格(不含税)-单位生产成本:

其中变动成本包括原料、燃料及动力、辅助材料(三剂及包装物);固定成本为生产成本中除变动成本以外的成本;

其中各个成本项目的取值标准:燃料及动力、辅助材料以当年度上月止累计平均值(如果跨年度时,以上一年度累计平均值)为计算依据;产品销售价格采用当期产品出厂价(不含税),原料价格采用当期价格(不含税),原料单耗以当年度上月止累计平均值(如果跨年度时,以上一年度累计平均值)为计算依据。

经营优化体系以单位边际效益、单位效益、总边际效益、总效益比较作为指导经营优化的基础依据;把根据测算筛选出并经过经营决策体系批准的优化方案作为经营优化的执行文件。

经营优化体系的总体目标是确保企业经营始终在健康轨道上运行,为企业的经营工作保驾护航。企业利用它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市场占有扩大化、成本控制目标化、结构配置合理化。

经营优化体系的优化原则是:(1)对每个产品进行全成本测算和控制,优化生产(产量)方案,有效降低生产成本。(2)以维持具有发展前景的产品的现有市场为最低目标。(3)确保原料、产品结构能够合理配置,确保与其相关的人力、物力能够协调配置。(4)完成产品组合优化,实现较优化产品组合生产。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最大程度扩大某些代表产品的单品种利润,最大程度扩大某些系列产品的多品种综合利润。

六、经营决策体系

经营决策体系由计划经营例会和价格委员会两部分构成,分别由计划经营部门、财务部门负责,由主管副厂长领导,相关部门及单位参加会议。

经营决策体系中的计划经营例会每周召开一次,主要任务是:(1)听取关于生产经营工作的汇报,听取关于经营状况、市场形势的汇报,(2)分析研究当期经营形势、经营策略,研究市场经济信息,预测后期市场走势,指导经营工作,进行经营决策;(3)评审企业经营计划及原料计划:(4)协调解决生产经营工作中的有关问题:(5)部署短中长期生产经营重点工作。

经营决策体系中的价格委员会每周召开一次,主要任务是:(1)总结上期产品销售价格的执行情况;(2)确定当期产品销售的基准价格、浮动范围。

近几年,经营决策体系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功不可没,并通过积累形成了对经营活动有益的一些指导思想:(1)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贷款偿还能力及正常的现金流维持能力,一旦丧失或暂时丧失这两种能力,即使在帐面上是盈利的,但也将会导致企业面临破产或倒闭的困境。(2)在市场分析预测方面,要做综合分析,不仅要对产品市场进行深度分析,还要进行广度分析,不但要分析相关市场所产生的影响,还要分析相关政策所产生的影响。(3)要确保原料及产品库存维持在合理范围内,既能够使企业在市场上涨时跟住市场变化,又能够使企业在市场下跌时规避风险。(4)企业在经营工作中要努力实现“让100%用户满意,让用户100%满意”的经营理念,要把用户当作好朋友,当作企业发展和生存赖以依靠的基础,要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如果经营理念出现偏差,将会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5)在产品营销方面,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去打开市场,使优势得到巩固和发展,进而带动和促进劣势的转变。

七、信息共享体系

信息共享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确保各种经营信息在企业经营工作者范围内实现必要的共享。不论是外购的网络资源,还是通过信息处理得到的情报,都要实现必要的共享。

在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由计划经营部门编制的《市场经济信息周报》、《市场经济信息分析预测月报》实现全厂共享,购买的网络资源实现需求单位、部门范围内的共享,原料供应部门、销售部门的信息资源在原料采购例会、计划经营例会、价格委员会范围内实现共享,经营研究报告在报告研究者和企业领导层内实现共享,财务部门的成本信息在原料采购例会、计划经营例会范围内实现共享。

信息共享体系的目的是尽可能降低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成本,尽可能避免信息处理的重复劳动和人力浪费,但是预测环节是每个经营工作者所必须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众多经营工作者的预测可能是千差万别的,也是不可替代的,更是经营决策中所不可缺少的。

八、经营评价体系

经营评价体系以计划经营部门、财务部门为主,其任务是评价经营运行状况,分析和寻找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瓶颈,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

大庆石油化工总厂重组以后,一直非常重视经营评价体系的运行,通过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广大经营工作者的技能。经营评价体系主要的表现形式是经营活动分析,每月做月度经营活动分析,每个季度做季度经营活动分析,年中和年末开展大型的经营活动分析,并组织召开全厂经营活动分析会议。

八大体系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互为依托,不可替代。原料采购体系、产品销售体系是经营活动的最直接的表现,它们直接受经营决策体系的指导,执行经营决策体系的决策;市场预测体系是除经营评价体系以外的其它六个体系运行的基础;策略管理体系、经营优化体系是经营决策体系的参考,也是原料采购体系、产品销售体系运行的重要支持:经营评价体系是对其它七个体系运行状况的评价,同时也是经营决策体系的思想来源;信息共享体系是其它七个体系的纽带,确保各个体系间信息畅通无阻。

八大体系的运行保障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任何一个体系出了问题都会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八大体系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模式,它的内涵和形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私营企业诚信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一、依法经营,严格自律,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感,以诚信立身。

二、杜绝价格欺诈和虚假宣传,保证各类商品、服务信息真实。

三、建立健全商品进货检查验证制度,抵制假冒伪劣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不谋求不正当利益。

四、保证商品和服务质量,提供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为消费者提供规范、标准的服务。

五、严格履行“三包”规定和国家规定的其他售后义务,兑现对消费者的各项服务承诺,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六、反对商业贿赂,坚持依法签约和诚信履约,确保公平交易。

上一篇:管理建筑工程质量论文范文下一篇:广东省农业机械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