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管理论文范文

2023-09-16

一体化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是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水平提升目标的基础,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校本特色,构建教研训一体化教师专业培养模式,对促进当代教育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幼儿园教研训一体化的相关概念和意义,积极探索幼儿园教研训一体化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希望能提升幼儿园的教研训一体化水平,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关键词:教研训一体化;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逐渐成为课程改革的最大制约点,与现代教育发展目标严重脱节。因此,如何推动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打造优良师资,成为各个园区和学校共同面临的难题。新《纲要》颁布和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但是,新《纲要》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是需要通过教师的工作去实现的,因此,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要求,最终会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幼儿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础,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品德作风具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学校不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势必会导致现有师资水平的停滞不前,拉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最终影响幼儿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与新《纲要》和新课改精神背道而驰。新时代呼吁新的使命,幼儿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成长压力,传统的讲座式培训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幼儿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目标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秉持以人为本理念、立足校本特色支撑的教研训一体化教师培养模式应运而生,迅速成为当代教育不可或缺的发展模式。

一、 幼儿园教研训一体化概述

所谓的教研训一体化主要是指将教研和培训结合在一起的教师培养模式。“教研”主要是针对教师在一线的教学活动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和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形成新的教研方案,其目的主要是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能力。“训”主要是指培训,是教师为了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能,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参与的与专业和教学相关的研究培训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推动教师的综合性成长。教研和培训都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各有不同,又相辅相成。面对新课改对教师素养和能力提出的高要求,各个学校只有充分重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建立教研训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才能有效弥补传统单一培训模式下的不足,为教师的综合性成长打造更大的舞台,更好地推动幼儿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二、 幼儿园教研训一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一) 完善管理制度,推动研训有序开展

传统的教学研往往采取的自上而下的模式,致使幼儿教师将教研训仅仅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和上级指派任务,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模式,充分调动幼儿教师参与教研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需要给予幼儿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教研训一体化的始终。一方面,建立以园长为首的第一责任人制度。园长是幼儿园的主要领导人,决定了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基本定位、办园特色、师资结构等,只有建立以园长为首的第一责任人制度,才能确保教研训一体化育人模式的全面落实。教研训一体化进程中,园长要逐渐从行政领导转化为科研领头羊,做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参与者、合作者。积极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师的工作现状和专业水平,分析教师在专业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认真聆听教师的心声,及时地调动相关资源给予教师应有的帮助。通过听课、评课、谈话等方式,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行综合评估,了解教师对专业化成长的相关要求,加强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友好互动,鼓励教师共同成长。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以园为本的教研训制度。结合幼儿园自身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目标,合理设计教研训相关活动,使教研训一体化成为一种长效机制。积极融入教学反思、教学实践、专题讲座、教学研讨、结对帮扶、教学咨询、课题研究、听课赛课等新型教研活动,成立以骨干教师和知名教师为核心的优质师资,并强化优质师资与普通师资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教学研成果的相互交流和有效转化,提高教师在教研训活动中的参与度,让更多的教师享教研训一体化的成果,实现共同成长和进步。

(二) 丰富培训形式,促进教师全面成长

第一,校外学者与校内专家相结合。为了更好地推进教研训一体化建设,提高我园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特选取教师队伍中的核心力量,在园长的带领下组成校内教研专家小组,并从校外聘请知名学者和特级幼儿教师,定期到学校听课和举行讲座。充分利用校内的核心师资力量和校外的优质师资,传播新课程理念,引领新课程实践。园区内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积极参与,而且在学习之后要积极进行反思、总结和交流。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我园的优质师资所具备的教育特色和丰富经验,积极打造名师队伍,并通过结对帮扶、以强带弱的方式,促进优质师资力量的转化,组织科研指导、精品课程展示、赛课等多元化的活动,为教师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推动了园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也促进教师队伍在科研、实践和管理等多个层面的能力提升。第二,校外学习与校内交流相结合。自实施教研训一体化以来,我园一直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并支持幼儿教师去上海、北京等地学习先进的办园模式、幼儿教育理念和方法,积极参与上级管理部门组织的幼儿教育、新课标、国学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教学培训活动。为了解决幼儿教师对外学习的后顾之忧,我校专门建立了教师专业化培养基金,花费大力气推动教师深造和成长。完成学习归来之后,相关教师要及时准备学习汇报活动,将外出学习吸收到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以讲座和上课的形式,向园区内的其他教育工作者一一传达。再由校长组织幼儿教师,根据幼儿园的实际需求,取长补短,成立专门的教研小组,对现有的教研方案进行改进和创新,确保幼儿教育的与时俱进和推陈出新。

(三) 紧抓研训课题,强化教师科研意识

课题研究是推进教研训一体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舞台,不仅为教师指明了专业成长的方向,也为实践成长目标塑造了必要的过程。通过课题研究,强化幼儿教师的教学实践、反思、探索、合作、创新等能力,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总结而言,主要分为以下三种途径:第一,巧借教学案例,强化个体反思。所谓的教学案例就是指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真实发生的事件,以此为载体引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对症下药拟定教学方案,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一一论证。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独特而难得的,如何发掘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事件,主要依靠的还是教师对教育的兴趣和热爱。无论是日常的读书看报,还是普通的教学活动,抑或是人与人之间平淡的交流,都可能引发教师对教育的思考和讨论,从而探索这些事件中蕴藏的教育真理。唯有具备对教育的兴趣和爱,才能从平淡如水的事件中品尝出教育的味道,才能从稍纵即逝的灵感中捕捉对教育的心得体会,铭记于心并汇集成文,形成教研成果进行交流和探讨。因此,我们要鼓励教师定期撰写教育心得、课堂随笔、教育纪事、典型案例等文字材料,引导教师平心静气地思考教育,促进教学反思,强化教师的求知、探索、分析、感悟和洞察能力。组织教师围绕教育教学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平等的、坦诚的心灵对话与思想碰撞。通过沙龙研讨这种培训方式,引发教师群体的教育反思,更好地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四) 彰显研训成果,激发教师成长欲望

彰显研训成果,也就是对教师的教研训情况进行定期的考核,对教师在教研训过程中的表现、参与度、研究水平、培训情况等进行综合性考评,考评结果一并纳入教师的学期综合考核。这一考核更加强调的是幼儿教师在教研训过程中的成长变化,属于过程性评价。与此同时,学校为每位幼儿教师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将每一次的教研训考评结果存入档案袋中,为教师铺垫一条完整的专业化成长之路。将教师在教研训一体化过程中的成长以成果的形势彰显出来,不仅有助于激发教师个体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唤起个体的成长欲望,而且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一股竞争之风,引导幼儿教师创优争先,努力研训,不断提升幼儿园整体的教科研水平。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对于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建设,也是如此。只有让所有的幼儿教师实现共同成长和进步,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幼儿教育水平的提升。经过一年來的努力,我园的幼儿教师在专业方面获得长足进步,不仅积极参与申报了多项校本研究课题项目,而且在全国教育类杂志公开发表文章多达33篇,获得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这些成果的获得进一步彰显了教研训一体化的正确性,也激励教师在教研和培训方面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激发教师的个人成长欲望,由内而外地推动幼儿教师教学研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建立在以教师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教研训一体化培养模式,才能实现校本教研、专业培训与教师课堂教学实际的有机结合,把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作为教研、培训的课题,借助教师集体的智慧,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支撑点和办法,把通过研训获得的知识、技能,放回到课堂得以验证,不断反思和总结,从而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文.“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的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1(7).

[2]杨亚芬.研训一体的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教育界,2010(1).

[3]杨志稿.“园本教研”与“教师培训”一体化的探索[J].东方宝宝,2013(3):16-17.

作者简介:

李霞,河南省长葛市,河南省长葛市实验幼儿园。

一体化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近几年以来,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电力的要求逐渐提高,电网在持续的发展和进步的同时,确保电力供应可以安全有序的执行,成为了电力调度的首要任务。可是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是有效保障电网安全及经济可靠运转的关键方式之一,需要通过良好的建设及运用应用,来不断壮大各个电力调度部门生产运转人员提供的地区电网结构。电网的生产技术同设备装备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用电用户对与供电质量上的需要也逐渐升高,这也对电力企业在电网的调度管理上以及运行的智能化、自动化能力上的要求逐渐提升。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

1 导言

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水平不断地提升,同时调控一体化也在县级的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并且在电力一体化的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县级电力系统在调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之中,使得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得到了最优化的配置,同时也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保证了员工的人身安全。调控一体化管理使得县级主、配网电力运输管理水平有了新的突破,从而提高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运用,同时也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2 电网调控一体化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县级电网的规模不断地调整与扩张,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县级电网的结构已经逐渐向复杂化发展,在这些情况的要求下,使得县级电力企业在生产与发展中必须更加注重于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系统的发展与完善。调控一体化系统是以传统的电力管理作为基础发展而成的,将复杂的工序逐渐分明化,如在电力调度工作中,电网控制中心对变电站进行远程监控,出现特殊情况后进行紧急处理对电站进行维护,同时负责对电网调度进行指挥与任务分解。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体化管理,使得各个部分各负其责,设备在工作中实现了良好的衔接,将电网调度管理更加集中,科学合理的对资源进行分配与利用,电力监控一体化的建设对县级电网的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改善了电力生产,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

3 调控一体化概述

实行调控一体化管理,就是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进一步的进行发展与延伸,随着电网覆盖面积的不断扩大,电网的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电力公司对电力服务的重视变得越来越重,从而更加坚定的促进了调控一体化的发展与前进。目前,电力公司自从进行了一些列的调控一体化设置,并且对于电力服务上的重视越来越高,自从电力公司进行了调控一体化建设之后,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变得更加的明确,其中,调度控制中心主要的就是对电网的调度进行监管,负责对变电站进行监控以及处理一些特出的问题。

4 调控一体化及其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优势

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在对电力系统调控时,监控和维护等工作只能在电网管理系统后台进行指挥,再加上电力系统中很多工序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实际工作中调控分工不明确,因此一些设备和用户端的衔接不够理想。传统模式的电网调度中心的工作较为复杂,各工序之间的协调工作量极大,使得工作中的失误在所难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使得电网的规模日益增大,这给电网运行、维护等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电网运行的需要,而调控一体化与传统电网管理模式相比,其将电网调度系统、变电监控系统以及维护操作系统联系起来,在实现电网调度功能的同时,同时实现电力系统监控和电网维护功能,由于调控一体化将多种功能集中在一起,形成自动一体化模式,因此与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相比在实现相同功能的前提下,可极大降低对人员数量的要求,并且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为干预,因而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同时提高工作精度。

5 调控一体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应用

5.1 设备建模层的应用

调控一体化技术顺应时代潮流而生,逐渐取代传统管理模式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在设备建模层方面应用表现明显。传统设备层侧重于机械功能,难以满足系统业务需求,因此运用新技术实现更新换代势在必行。设备层建立调控一体化模型,首先要深入分析当前设备水平,模拟控制电力系统设备,以最大限度降低可能发生的风险,避免实践中出现系统运行不稳定情况;其次,在了解设备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匹配建模技术设计,旨在实现电力系统设备层、变电站控制层以及间隔层一体化的智能联动响应,实现管理自动化。该应用过程中,控制装置信号点与关联测量点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只有实现信号点与测量点的联动响应,才能充分发挥二次开发模型功能。

5.2 数据信息中的应用

调控一体化技术应用于建模层可提高设备工作效率,应用于数据信息管理则可大大节省人力资源。传统电网管理模式下主要依靠电力工作人员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工作强度高、任务复杂繁琐,消耗相当的人力资源。调控一体化自动收集并响应各个站点端数据,确保电力数据正常管理运营[3]。总的来说,调控一体化技术可对大量的电力数据智能采集、分流,还可整合分析,从而做出综合判断,体现了智能决策性。

5.3 调控一体化关键技术的应用  将调控一体化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中,需要综合考虑信息分层、人机展示和自动化技术等一系列要求,从而确保电力系统自动化在实际中得到更好的完善和发展。将调控一体化技术应用于人机展示层理,结合电力系统实际情况对人机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对其进行科学准确的调整和控制。将调控一体化技术应用在应用层,整合电网调度和监控资源,形成调控一體化系统管理模式,确保各个信息分流及电力系统分类中各项功能的良好运转。另外应注意针对分层进行相应的处理,这项处理内容和工作比较繁重,包括系统处理、系统备份、系统合作以及信息警告等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进行系统信息的保护管理工作,并保证信息的完善性,从而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因此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应用调控一体化技术,进一步完善应用层的各个步骤,确保系统各项功能正常运作,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5.4 人机展示层的应用

人机展示层是电力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环节,调控一体化技术同样应用其中。传统电力管理模式必须通过电力信息显示、人为或设备分层管理和决策进行操控,耗时耗力,工作效率有所限制,而现代化发展要求电力系统服务相应的提高工作效率,传统人机技术则逐渐落后。调控一体化技术的引进,推动电力系统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实现了人机展示层中调度和监控工作整合,形成统一的整体,在处理管理过程中确保各个部分和环节信息准确分流,各个功能有序运行。调控一体化技术还实现了电力系统数据的分层管理,如系统处理、备份管理等工作,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结构更加严密、严谨。

6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力系统也向自动化方向上发展。并且调控一体化的应用,给供电企业更是提供了方便,保障了电网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优势很多,但是难免还会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工作人员及时去检查,然后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电网运行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红蕾,戚伟,陈吕伟.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陕西电力,2015,38(5):90-93.

[2]马冬雪.视频监控在安阳供电公司的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21):128-130,133.

[3]韦平.全方位管理提高变电站安全运行水平[J].中国电力教育(下),2016(11):254-255.

(作者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沁阳市供电公司)

一体化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供电企业的营销管理应以市场为导向,在环保能源扩张基础上做到市场细分化。技术系统完善化与品牌服务优良化。改变建旧的、建立在以卖方市场为基础的供电营销管理模式,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电力营销管理体系,寻求更好的市场发展之道。

关键词:技术系统、品牌服务、市场需求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电力的供给,电力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有的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电力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营销管理模式上存在的弊端,以市场为主导,提高服务质量,加大节能环保实施力度,提升品牌服务做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1  新环境下电力企业营销的意义及策略

电力营销工作是与电力企业能否取得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的。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营销在电力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营销工作的好坏,甚至可以作为企业市场生存能力的重要判断依据。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电力营销在电力企业中的业务占有量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生存发展。电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主要取决于电力消费者对电能是使用量和购买量,以往电力企业等客上门的被动营销方式已不能满足新环境下电力企业电力营销模式,电力企业应做采取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把电力营销定位为供电企业核心业务,所有形式的电力生产经营活动都应满足和服务于电力营销。

在电力经营体质的改革和供求矛盾缓和的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总体营销策略应定位为环保能源发展策略,建立新型营销体制,实现市场营销体制的转变。并按照市场需求,设定相应营销管理机构,进行市场开发、客户需求预测、关公关系处理。新产品技术研发等工作。

2  现阶段电力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2.1  管理体制僵化

由于地方供电企业具有不具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点,致使供电企业缺乏应有的经营自主权,严重打击了电力企业开展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电力营销积极性。许多电力企业部门还存在着计划管理模式,农电体质改革不到位、营业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不到位、工作效率低下,面向市场的电力营销体系不成熟,导致电力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难以获得良好发展。

2.2  思想观念陈旧

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电力企业,在供电范围上基本以行政区域为划分界限,造成电力企业职工市场意识淡薄、服务水平低下,思想观念的陈旧,使大多数企业不能实现由生产管理为主到市场经营为主的经营观念转变、从计划用电到电力营销的转变。

2.3  管理方法落后

供销一体化的格局导致供电企业管理方法陈旧,往往采取以产代销的供给模式,没有做到以电力销售为基点,而是单纯的依据自身电能产量,提供供电服务。电力营销方式还停留在坐等用户上门的阶段,沿用计划经济时代所指定的法律法规政策,采取计划用电弥补自身电能生产不足的问题,管理制度缺乏完整的目标体系及完善的人员考核机制,以上管理问题制约着电力企业营销市场的开拓及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

2.4  利润缩水

面对供电成本的不断提高,用电企业店里购买成本不断增大。一方面伴随着新型环保能源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致使电力企业市场占有率逐步降低、部分企业的经营利润大幅缩水。归根结底,电力企业成本增长幅度大大超过营销收入增长幅度、供电线路老化,配电工程耗费大等问题使供电企业在经营利润上大幅缩水,丧失市场竞争力。

2.5  居民用电市场开拓难

毫无疑问,居民用电市场是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各种新型能源在居民生活中的运用,动摇了长久以来电能在居民用电中的地位,天然气、太阳能的发展对电能提出了新的挑战,电能在居民市场中的占有率正在一步步下降。

2.6  电费回收难

电费回收难主要是由两个问题造成的:①电费收缴人员收费能力和责任心不强;②用户资信状况导致客观上的电费拖欠。

3  营销模式改革措施

3.1  深化营销理念认识

市场经济的最终营销目标,是对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满足,并从中获得经济效益。通过营销过程中有形物质及附加服务,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而服务营销正符合这消费者这一需求特点。在为消费者提供有形服务的同时,也带来相应的附加服务,这些附加服务对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也起到了督促作用,推动了电力企业在电力营销过程中品牌服务意识的建立。

3.2  创新营销手段

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供电企业对科技含量以及智能化管理有较高的要求。但就目前的电力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基层供电企业配网管理落后,原始电力故障检查办法依然被普遍运用,相关专业知识的缺失严重影响着电力企业营销系统的运行效果。国家电网改造工作症如火如荼的进行,建立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现代化信息营销管理系统、更新功能设备、实现数据远程采集等营销手段的创新与应用尤为重要。

3.3  制定价格策略

价格策略也是供电企业电力改革的重点工作,针对过去存在的一次性缴纳配电工程费用的现象,电力企业应在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情况下,采取灵活多样的电费收取方法,鼓励用户合理用电,并采用优化电价的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最后,落实电费听证制度。政府在进行用电收费变更时,应邀各界代表及用电大户企业,做到定价公开化、开学化,运用合理的定价机制降低用电收费的盲目性、随意性、片面性。

3.4  加强线损管理力度

加快降损平台建设,做好三高地区的线路管理改造工作,是加强线损管理,提高经营质量并确保经营效益的重要措施。在具体实施中,应把线损管理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之中,强化分层考核机制、优化自动剂量系统、实行责任问责制度、加强线损制定标准。

3.5  完善营销队伍

现代企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才的竞争。建立高素质的营销人才队伍,对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发展至关重要。另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要提升员工风险认知意识及自身专业水平、了解法律法规政策,通过内部专业技能培训,完善营销人才队伍,服务于电力企业营销发展。

3.6  加强营销信息系统管理

信息系统的管理,是通过对市场导向的调查研究,帮助企业认知当前电力营销系统各个环节相关状况,预防潜在的市场风险。企业应加强营销信息系统的管理,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加大风险防范人员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企业风险防御能力。

4  结  语

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电力营销市场毫无疑问是一个买方市场。电力企业应树立符合买方市场需要的电力营销理念,牢牢把握市场需求导向,建立灵活多样、充满活力的市场营销体系,完善企业内部建设,加强内部人员电力营销意识及专业知识素养,摒弃落后陈旧的电力企业管理思想,落实电费听证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电费收缴制度,加强线损管理力度,提高供电企业社会形象,进一步拓展居民用电市场,从而实现供电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红,涂海军.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现状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3,(20).

[2] 邓元.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2,(20).

[3] 王钦烈.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模式分析[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10).

[4] 余靓.论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策略[J].商情,2013,(19).

一体化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人工智能一体化信息服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我们应把它合理的应用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来。校企管理信息一体化APP的对象主要是对幼儿园、中小学和大学全体学生、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

针对学生家长的需要来提供相应的服务, 方便学生的学习生活自己学校的教学管理。我们还可以将它应用到企事业单位, 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上, 减轻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 精简财务费用, 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企业形象。

二、信息一体化现状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 让我们进入了一个移动信息活跃的新时代, 而目前坐拥超过9亿的手机上网用户的中国, 更是展现了移动信息的无限商机。

现信息一体化正在高速发展, 大量的网络公司投入资金去挖掘这块“金山”, 一些科技公司更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开发“区块链”技术。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 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如建设中的多头化管理、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治。某些地方的信息一体化也没有得到有效地充分发挥, 信息一体化在推广和普及力度还需不断加强。

三、校企管理信息一体化APP概述

(一) 校企管理信息一体化APP简介

校企管理信息一体化APP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学生和全体员工。对学校而言, APP能集学校教学管理、学生服务、家校合作。旨在满足在校师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学校与家长协同教学管理的需要。对企业而言, 通过此APP, 企业能更简便地管理员工信息, 员工的上班情况、工作表现等信息会被自动录入且信息也会定时更新, 内部资源共享, 工作内容是公开透明, 防止偏袒、作假现象的发生, 员工也可以参与企业管理活动中, 比如企业的方案决策中, 员工可以通过APP提出自己的意见, 使得企业能有更多的参考性意见, 提高决策效率。

(二) 校企管理信息一体化APP功能介绍

(1) 该APP从幼儿园推广到大学。首先, 该生在入学期间, 学校将采集学生的指纹录入学校系统, 与该生的个人信息结合。并以学生个人名义在APP上注册账号, 使学校在更新各方面信息时, 该生和家长都能及时查阅, 家长也通过APP了解到学生在校表现情况。

(2) 从幼儿园说起, 幼儿园的学生处于幼童期间, 对新鲜事物并没有判断力, 对危险事物没有概念性, 拐卖儿童现象在我国尤其严重。所以, 当孩子上下学后, 家长可以通过APP指纹认证孩子是否安全, 能否及时返校。

(3) 再到初高中, 这个时期的孩子处于青春期, 或多或少都会有的叛逆, 孩子的一举一动家长和老师没办法预计, 孩子在校的异常行动和是否准时到校上课, 老师可在APP上记录告知家长, 家长也能及时配合老师, 对处于叛逆期的孩子进行教育。

(4) 在大学期间, 学生的时间基本自由支配, 而且很多人是离家在外求学, 父母没办法了解孩子情况, 而且学生在校上课, 可以通过指纹签到, 每个学生出入的次数必须是一一匹配,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同学之间相互帮忙考勤产生的管理漏洞, 如出入产生多余的一个, 视为逃课, 或者旷课, 供老师考勤。需要请假时可在APP上申请等待班主任审核通过。

假期申请离校的同学, 班主任可通过APP上学生的验证情况判断学生是否安全, 能否准时回校, 如不能准时回校, 需要学生在APP上注明, 以便班主任和家长能了解原因。

(5) 公司的应用, 我国大大小小的企业数量众多, 需要管理的员工数量大, 信息一体化将能减轻, 公司对于员工管理上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公司可以通过APP对于员工上班时间的考勤, 工作表现及薪金福利的考核, 甚至包括对于员工个人信息的掌握, 当员工出现事情时, 能及时联系到家人。

(6) 员工也可以通过APP查询自己的薪资福利, 当个人对于公司有什么更好地发展意见时, 也可以在平台上反映。

四、校企管理信息一体化APP发展趋势

在我国的现阶段发展, 许多中小企业以及学校的管理方法与体系还停留在收集、整理分类、移交、归档等传统模式下, 这使得企业与学校的管理成本水涨船高。

当今时代, 实现一体化管理是发展的必然方向和发展要求, 对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 从而催生了以信息一体化为前提的管理型APP。放眼未来, 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新时代蓝图必定有信息一体化的浓厚一笔!

五、结语

各行各业都寻求着改革创新的新道路, 信息一体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在网络覆盖以及普及的时代, 手机移动端渐渐走上主流, 校企管理信息一体化APP将会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保障和帮助, 也为企业创造更加便利的管理模式, 实现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 推开新时代管理模式的另一扇大门。

摘要:校企管理信息一体化APP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学生和全体员工。对学校而言, APP能集学校教学管理、学生服务、家校合作。旨在满足在校师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学校与家长协同教学管理的需要。对企业而言, 通过此APP, 企业能更简便地管理员工信息, 员工的上班情况、工作表现等信息会被自动录入且信息也会定时更新, 内部资源共享, 工作内容是公开透明, 防止偏袒、作假现象的发生, 员工也可以参与企业管理活动中, 比如企业的方案决策中, 员工可以通过APP提出自己的意见, 使得企业能有更多的参考性意见, 提高决策效率。

关键词:校企管理,一体化,高效,方便快捷

参考文献

[1] 陈慧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创新路径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 (11) :257-258.

[2] 周江山.信息化管理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 2019 (02) :159-161.

一体化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开展实训教学、培养实践能力、改革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论述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进的策略,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 教学改进 策略

伴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国内酒店数量增长迅速。在酒店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如酒店服务人员的水平需要提高、酒店管理方式比较落后、难以跟上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等。中职学校酒店专业开设的客户服务与管理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教授学生客户服务与管理技能的课程。长期以来,这门课程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只注重理论方面的灌输,忽略了实践应用性。改进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酒店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论述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进的策略。

一、开展实训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任课教师采用课堂教授方式来进行,缺乏实际情境的体验,学生对酒店服务与酒店管理知识的了解只是局限在书本理论方面,难以体验酒店服务生与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境,对酒店服务理念、酒店工作细节处理、服务与管理流程的运作等都难以形成全面且系统的认识,更是难以体验酒店工作的辛苦程度。因此,很多学生对客服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认识形成一种误解:酒店服务员就是做简单的清洁或者简单的前台登记。这一种认知上的误解更加使他们缺乏学习上的动力。

在酒店开设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情境教学,能使教师和学生对客户服务与管理工作有零距离的了解与接触。对于教师来说,酒店实训教学活动能够根据酒店经营管理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为酒店行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在酒店里学习,能够对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和遇到的问题有亲身的了解,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酒店服务与酒店管理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酒店进行实地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欲望,近 95.8% 学生认为在酒店学习相较于课堂学习更能掌握实在与有用的知识。

二、改进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

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酒店实践教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也会有深层次的革新。对教学内容来说,根据酒店服务与酒店管理工作流程整合课程知识点,可以整合为客厅服务模块与客房管理模块,然后根据工作特点继续细分。服务模块教学流程,可以细分为住店服务、礼宾服务、预订服务、离店服务等教学流程;管理模块可以细分为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物资管理等教学流程;客房部的工作可以分为管理层经理、领班、主管等教学流程;管理层可分为服务质量管理、客房产品设计、成本控制管理、服务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知识等教学流程;基层服务员工作流程分为客房的清洁与保养、洗衣房服务、公共区域与客房的服务清洁与保养、布置草房等服务知识。在教学上,应该对学生进行从基层服务直到中高层管理的职业发展规划,结合酒店的客房岗位来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教师根据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特点,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首先,教师可以采取现场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在酒店实践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与纠正,学生也可以对自己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求教师的帮助,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就是把酒店管理出现的问题整理成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如在“在酒店中,当为客人洗衣服的时候,对衣服破损的处理方法是什么?”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以及面对各种问题的具体对策进行探讨分析,得出最终的解决方案,之后教师再对各种方案的优点与缺点进行点评。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联想创新思维能力。再次,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就是教师讲解知识点,让学生大体去认知知识,之后布置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如在学习客人退房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学习任务:清扫客人的退房。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做检查。通过教学任务,学生掌握了清理客人退房的注意事项,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最后,教师还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来设定特定的场景,让学生扮演酒店管理中的不同角色,通过独立思考运用学到的知识处理情境事件。如当客人要求服务员帮开房门时,应该如何处理?当客人遇到尴尬的事情时,如何处理?通过情境模拟教学法,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三、开展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管理

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加强其教学管理工作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在加强教学管理方面,首先要完善教师的巡视制度。在酒店客户服务的授课过程中,场地由教室直接转移到酒店,学生获得了比较自由的空间与时间。这时候,如果没有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就会给自觉性比较弱的学生制造钻空子的机会。所以,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还应该是领班,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承担监管责任。如教師应该经常巡视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在巡视过程中保证教学环节的纪律性,并且给学生提供现场的指导,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其次教师应该严格执行签到制度。学生在酒店实习的时候,要与酒店员工工作保持一致,按时签到和参加例会、培训等。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体验酒店中服务员与管理员的真实工作情境,实现“理论—实践—理论”的一个完整认知过程,使学生从了解知识上升为对知识的灵活掌握。通过对学生进行酒店式管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磨炼学生的意志力,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根据酒店管理内容,设计教学方案

目前,酒店管理员工一共分为三个层级,即普通员工、基层管理人员与中层管理人员。通常员工入职酒店客房部的初始岗位是担任普通员工;在工作一两年之后,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可以发展为酒店基层的管理人员;在酒店基层管理岗位工作五年或者十年后,可以成为中层管理岗位人员。根据酒店管理的特点,教师在设计酒店管理教学内容上,应该和员工职场发展保持一致。根据酒店的客房部工作内容与岗位层级,把课程内容设计为对应的教学项目与工作任务,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教学项目与工作任务,达到课程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的客户服务与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师在课程内容实施方面,应该体现职业教学环境,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在根据客房部岗位层级设计教学内容方面,应该配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氛围。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上的不同岗位,对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营造符合多样化教学方案的职业情境,让学生学习职业技能与职业知识,感受职业工作氛围,形成职业习惯,增强职业意识。

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特征对师资水平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发挥着穿针引线的指导作用。作为教师,应该熟悉酒店服务行业情况,有亲身工作的实践经验,深入行业开展调研学习,掌握酒店服务行业的最新信息。另外,学校也应该重视酒店服务行业就业方面的培养,每年选派青年教师到各个酒店实训基地开展顶岗工作,增强工作实践经验。在顶岗期间,教师可以开展本行业与本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酒店行业目前的状况与将来的发展趋势,为教学活动补充最新的酒店行业内容。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学校应该招聘大量经验丰富的酒店从业人员。让这些从业人员经过教学方法与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培训之后,不断充实在专业的教师队伍之中,从而形成一支由中青年教师与企业家共同组成的、综合素质比较高及实践能力比较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六、设计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应该设计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在客户服务与管理课程的考核评价体制上,应该改变传统的书面成绩决定优劣的标准,采取“平时成绩+综合大考”的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就是根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情况、课堂讨论情况、情景演练、实训考试成绩、作业成绩等来评价。2.在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可以设定综合大考,大考由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两个部分构成。理论考核,主要是检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状况,可以采取撰写课程学习心得、论文和调研报告等形式;实训考核,主要是根据国家职业资格的规范,考核学生掌握的酒店前厅客房操作技能的情况。3.在考核形式上,应该是以学生的表现情况即所体现的吃苦耐劳精神来衡量,不是以分数为标准,可以分为学校考核与酒店主管考核。学校考核,就是教师在巡視酒店与现场指导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情况做出的考核;酒店主管考核,就是酒店主管根据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情况做出的打分,共分为员工评价、客人评价、学生实训报告考核三个部分。实训报告是对学生在平日学习活动的总结和归纳,能对学生学习与吸收知识的情况做出科学的反映。学生的出勤考核是对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态度的科学反映,也是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期末综合考试,可以分为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两大板块。理论知识考试就是闭卷考试,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应用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灵活处理问题与运用知识的能力。5.在成绩构成比例上,平时阶段考核成绩占 30%;期末综合考试占 70%,其中理论占 25%,实践应用占 45%。在考试与考核过程中,教师与一线管理人员都参与,以确保考核的科学性与全面性。

【参考文献】

[1]余 丽.基于岗位技能分析的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开发设计[J].考试周刊,2014(46)

[2]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责编 罗汝君)

一体化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在通信工程中,有一个良好的项目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还可以减少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也是通信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需要进行优化和改革。本文主要对通信工程的概述以及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做出详细阐述。

【关键词】通信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对策

一、通信工程项目概述

对于通信工程来说,是通信技术的关键部分。对于通信项目,可能面临施工环境复杂,例如施工区域位于交通容易堵塞的地段,最常见的有商场附近,步行街或者是某些小区。同时,不同的施工地段施工环境也会不同,可能位于山上或者是河流附近。其次,通信工程项目的进行还会受到天气影响。而且会经常遇到天气突发状况,如果天气一直恶劣使施工无法进行,那么就会拉长工程进度。最常见的有梅雨季节降雨量的增多。通信工程项目风险较高,会进行高空作业以及梯上作业,如果没有进行重视,那么安全事故就会发生。最后,通信项目工程施工设计范围广,由于施工区域大,所以需要的人员也多,提高了通信工程项目管理难度。

二、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意识欠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时代走进人们的生活。但是对网络通信的安全意识还是比较欠缺。目前我国缺少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从而安全意识也不高。在进行通信工程项目时,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提高了安全风险。同时,相关人员对工期没有充分的了解,使施工项目容易出现问题。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欠缺,会盲目的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质量,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所以相关管理人员要提高管理意识,必须要以安全为前提,不能为了赶工期而盲目进行。

(二)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组织形式以及管理人员不专业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组织形式:在我国通信工程项目中,相关部门比较多,而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较少,使整个工程很难掌控,从而对项目进度到来不良影响。其次,在进行通信工程时,管理人员只是对运行设备重视,没有兼顾到项目工作,时间一长就会对管理工作失去兴趣。很多管理部门没有建立科学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组织形式,工作兴趣度不高,从而导致工程项目出现问题。

管理人员不专业: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时,工作人员发挥很大作用。但是在实际进行中,管理人员没有将实际情况与管理模式一同思考,使管理工作效率降低。其次,部分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专业知识素养欠缺。而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使通信管理人员在数量以及质量上有所欠缺,导致通信工程项目质量下降。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通信工程项目中,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进行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时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而且存在很多公司的管理制度都是对以前的制度进行参考,没有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变化制定,从而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不仅使管理更加困难,而且影响了工程项目的进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不能够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准确的了解,不利于提升工程质量。其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施工人员无法按照规定的制度来进行,从而提高了安全风险。所以,企业要想使通信工程项目有一个好的质量,就要重视制度的完善。

三、如何解决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完善组织结构以及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完善组织结构:完善组织结构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通常情况下,企业可以对工程组织结构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其次,工程监管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工程中出现问题,组织机构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审批,使工程正常运行。组织结构有权对管理人员进行处罚,前提是管理人员工作出现问题对工程造成不良影响,例如没有负责任等不良行为。问题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将管理人员做出处罚,如果在工程中管理人员表现良好,可以进行奖励。

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在通信工程中,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在培训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对自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出现类似的错误。除了管理方面的培训,还要重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使管理人员更加负责。

(二)合理选择项目管理模式以及管理评价体系

合理的项目管理模式:在进行通信工程时,要有合理的管理模式。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工程进行分析,制定最合理科学的管理模式。一般情况下最主要的项目管理模式有:项目管理承包模式,代理型项目管理模式以及一体化项目管理模式。其次,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优势,而且也存在不足之处。所以不同的工程使用的管理模式也不同,选用合理的项目管理模式能够促进管理更好进行,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效率。

管理评价体系:通信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健全的管理评价体系。首先,良好的项目管理模式能够使企业实现信息共享,使管理人员对数据有一个合理的分析,将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以及强化项目风险

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要求高效高质完成,这也对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而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评价时,项目效率是最关键的指标。如果项目效率提高,那么工程进度就可以正常进行,使项目效益进一步提高。其次,要想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就要优化项目工序,对相关人员进行合理分配,从而做到科学管理。

强化项目风险:在进行通信工程项目时,要强化项目风险。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程进度的编排,而且在进行施工时,要按照计划进行,优化项目流程。其次,管理人员要意识到潜在风险,然后做好预防措施。所以強化项目风险要充分落实。

四、结束语

由上文可知,通信项目管理还是存在不足,从而对工程的正常进行造成负面影响。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意识欠缺,通信项目管理组织形式以及管理人员不专业,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所以在今后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要完善组织结构,并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合理选择项目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以及强化项目风险。从而保证通信工程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张柳柳.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难点问题及有效措施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3):36.

[2]罗政.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问题和措施研究[J].通讯世界,2020,27(02):40-41.

[3]胡漾,邹凤娇,朱永平.现阶段通信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4):22-24.

上一篇:茶文化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中医药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