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做一体化;经济数学

经济数学是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不仅为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备的数学工具,而且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职经济数学的教学实践中由于长期沿用老师讲、学生记、课后练的灌输式教学,许多学生感到这门课程枯燥难懂,看不到其对今后的学习和就业的价值,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从而丧失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影响了教学质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思想。这实际上是指明了“教学做”一体化将是今后高职教学改革的方向。

“教学做”一体化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边教边做、边做边学,从而实现学生的学习与就业零距离连接。经济数学是运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经济问题的一门应用学科,但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又具有思维抽象、逻辑严谨、结果精确等特点,因此,在高职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的情况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难度很大。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深入思考,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更新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持有的基本态度和基本信念。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传授知识,因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活动自然是满堂灌。在这种教学观念下培养出的学生多为高分低能,难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转向以传授知识为载体、以培养能力为主导的教学观念,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活动也应由满堂灌教学模式向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转变,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终服务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应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应用教学的关系。通过课程体系调整,突出经济应用特色,使经济数学的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结合得更加紧密。二是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不仅教会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还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理论、方法和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通过教师的引导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将学生从抽象的概念定理和繁琐的公式计算中解放出来,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凝结了课程教学的目标、内容或方法,是教学观念的具体化。课程体系设计得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目前我国高职经济数学课程存在重数学理论轻经济应用、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训练等问题,现有教材中经典的理论和方法多,与社会经济相结合的内容少,难以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应进行调整。

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融专业知识于数学教学之中,使其更贴近所学专业的需要。如:金融、会计等专业应强化数理统计内容,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增加线性代数内容等。在教学过程中,例题应尽量采用与本专业相关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在加深对数学理论理解的同时,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如在单利、复利、年金等概念教学中可加入投资、贷款、租赁等案例,在教授导数时引入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等案例,在矩阵的教学中增加财务报表分析等案例等。还有其他的一些案例,如原材料进销存的均衡与优化问题、市场竞争模型及投资风险估计等应用问题也都可以引用到经济数学的教学中来。为此,经济数学教师应深入社会进行调研,根据相关专业的实际,编写“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教材或教案,使教学活动与专业结合得更加紧密,应用特色更加鲜明。

2.适当降低理论难度。根据“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在不损害数学逻辑性的前提下,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中抽象难懂的内容进行取舍或简化,使课堂教学通俗易懂。如在极限、导数、积分等概念的教学中,可多介绍其产生的背景,而将其严格的数学定义改为用学生容易理解的通俗语言进行描述,使学生在加深对概念理解的同时还能体会到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对于复杂的函数运算和那些在经济生活中不常见的函数可以略去。

3.加强与专业课的衔接。高职经济数学在教学内容和时间进度上与专业课如何衔接是课程体系设计中往往被忽视的问题。经济数学是学习现代经济和管理理论的基础,在低年级开设经济数学课程时,学生还不清楚哪些知识会在后继的专业课中具体用到,造成学生看不到其实用价值而影响学习动力。因此,应加强与专业课教学的合作,做好数学知识、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问题教学的相互衔接。如在微积分等数学基础理论的教学中,可以多介绍一些与后继专业课有关的经济应用。对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内容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专业课程之后再开设,如在二年级下学期开设,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4.引入数学建模训练。数学建模作为联系数学与实际应用的桥梁,是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点。在经济数学课程中引入数学建模,就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教学案例或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搜集相关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加以解决。数学建模将蕴含于经济管理生活中的题材与经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学习数学,边教边做,边做边学,使学生亲身体验经济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动手做的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

目前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理论推导和定理证明,忽略实际运用以及与所学专业的联系,难以适应教学目标的要求,应进行改革。

1.优化课堂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互动,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案例教学法,通过精选与专业或生活相联系的经济应用案例,让学生参与其中,师生共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情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现场观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经济数学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在基础理论的教学中,尽量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如:以实际背景作铺垫引入数学概念,用案例教学法引入数学理论,用问题驱动法展开教学内容,用讨论法进行习题课的教学,等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改变单一的“黑板+粉笔”模式,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黑板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容量、拓宽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效率。把课堂搬到多媒体教室,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的特点,制作动态演示课件,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3.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或专业人士开设学术讲座,定期举办数学建模论坛,引导学生成立学习兴趣小组,组织学生赴生产一线参观学习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数学应用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充实师资队伍

目前,高职院校经济数学教师大多是数学专业出身,对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知之不多,在教学中总是从纯数学的角度进行授课,造成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相脱节,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只有教师既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又具有丰富的经济管理知识,才能真正实现数学与经济管理知识相结合,才能有效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因此,数学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不断学习,不断提高。除了进一步提高数学专业素质外,还要加强经济、管理、金融、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成为“双师型”人才。二是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交流,开展教学研讨,了解经济管理类专业哪些方面的问题需要用到经济数学知识以及怎样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从而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三是聘请统计部门、金融保险以及企业等行业一线的经济管理专家来校担任兼职教授或开设讲座,使师资队伍结构得到改善和优化。

五、完善考核方式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检测教师教学情况的重要手段。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经济数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已不能满足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这是因为考试成绩体现的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能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起到学习的导向标作用,并且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繁琐的数学计算还使得本来数学功底就薄弱的高职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影响了其学习的热情。为了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应建立能突出学生能力培养的更加合理的考核方式。应摒弃单一的笔试考核,将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经济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如:书面考试成绩占60%,实践环节考核占40%。实践环节为学生完成的调查研究、数学建模等课外项目,可通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数学建模、研究论文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中时.面向未来?摇适应时代转变教学思想?摇更新教学观念[J].工科数学,1999,(8).

[2]吴亚伟.浅议能力本位理论体系下的高职经济数学教学[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03).

[3]张伟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J].科技信息,2009,(29).

[4]梁翠.面向创新教育的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经济数学课程改革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基金项目:本文为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科研课题研究成果,项目号:2011062421

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中职作为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优秀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对于社会发展和行业进步有着巨大的贡献。电子电工是以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电气工程的基础知识,能够从事各类电子设备维护、制造以及应用,电力生产和电器制造、维修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作为目的。本文根据现阶段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针对性地就如何有效运用理实一体化展开讨论,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其成为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人才。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中职教学;电子电工专业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将理论和实践整合为一体的教学模式,避免出现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通过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是基于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产业不断在进行改革和升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培养符合现在用工单位要求的电子电工专业人才。通过将源于实践的理论知识复刻到实践的教学中,将枯燥乏味的书面知识转换成直观的操作,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自觉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学习上,以此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

一、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的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由于教育资源投入的比例和师资力量的匮乏,学生的受教育环境得不到有效地提高。多数电子电工教学仍旧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职生普遍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电子电工专业由于本身具有严谨性和专业性的特点,理论知识相对于其他专业更加枯燥,学生通过背诵的方式掌握理论知识,由于和实践脱轨,产生对于专业术语概念的模糊,无法有效地进行理解,同时难以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将理论知识进行运用。因此,实训设备的陈旧以及落后是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设备自身问题出现故障,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成为安全隐患,学生没有实训环境从而导致动手能力较差。同时,由于行业的发展进步迅猛,新技术以及新材料也不断地运用于电子电工行业,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的落后导致学生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1]。

二、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策

1.教师专业水平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传统的电子电工教学课程中,课程教学被分为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这是由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导致,因此中职专业院校要提高对于教师水平的要求,理论知识只能作为考核的部分,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同样是对于教师的基本要求。院校在聘请教育工作者时就要提高标准,保持电子电工专业理论和技术教师力量的均衡,以此保证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开始就是以理实一体化作为开端的。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运用好方法,课程的设计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这需要教师能够对于班级学生有具体的了解,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以及实训活动,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水平

和实践能力[2]。

2.加大对于实训设备等教育资源的投入

想要提高电子电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完善的硬件设施是必要的前提。通过建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验室,为教学方式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客观的条件。通过一体化教学实验室中课桌椅和实验机械设备的结合,在项目展开后,通过设备演示操作以及学习相关内容后,总结引出基本的概念和原理,用实践检验原理的正确性,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并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子电工教学的有效应用是离不开设备的辅助,教学模拟道具、电路实验室、电子电工设备模型、多媒体软件等都是重要的硬件设备。院校同时可以学习借鉴优秀的中专院校经验,充分提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设备的需求以及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设备更新换代,根据现代用人单位采用的新设备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安全、先进的硬件设备放心地提高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感受对于理论知识的认知。

3.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考核的目的是检验学习的成果,理实一体化作为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深入融合的教学方式,单纯的理论考试无法满足对于实践能力的检测。因此,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要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建立相应的实践考核标准。要以培养同时具备扎实专业水平和高超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考核原则,考核是侧重于实际操作水平。在考核教师的过程中,对于教师授课内容中理论和实践占比要做明确的规划,保证教学观念和理实一体化保持一致,并且能够得到有效的凸显[3]。

4.教材使用方法的改进

电子电工的相关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以及有了巨大的变化,新兴技术和材料的应用使得教师不能局限于传统教学中单纯按照教学进行授课。电子电工教材的部分内容和现阶段的电子电工行业不再相适应,同时部分教材没有体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存在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的情况,因此需要教师灵活地运用教材内容,确保将理论知识中概念原理清楚明了地传达给学生,同时需要将专业发展同行业进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需要教师注重当下社会电子电工行业的发展,清楚地了解企业用人要求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等情况的变化,在保证基本工作原理和概念情况下灵活运用现有的教材,对于新事物以及新技术要积极地给学生进行介绍,结合现阶段用人单位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等,让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时代的发展齐平。

总而言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由于其本身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特性,契合于现阶段的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院校需要重视教育资源的投入以及师资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深入贯彻理实一体化的概念,为国家社会提供专业性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汪惠英.理实一体化在中職电子电工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科教文汇,2020,115(24):135-136.

[2]钱兆翰.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校园旬刊,2020(3):69-69.

[3]彭佩烘.关于中职电工电子教学中理实一体化的运用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6):17-18.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机械工业学校239400)

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钳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改革策略

中职学校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中流砥柱,为社会、企业输送了很多优质的一线基层技术人员,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钳工作为机械制造行业的传统工种,在人才市场中有较大的缺口,一直是各大制造企业争抢的“香饽饽”。虽然“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开始在中职钳工专业中实施,但是在实践教学中还是存在着问题,例如教师对理实教学衔接把握不太准确、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尚未完善、教材适用性不是很高等缺点。笔者认为中职钳工专业教学中,学校要发挥领路人的角色,深化校企合作战略,进一步完善钳工专业实训基地;组织校内优秀教师和企业专家编撰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材;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组建一支一体化专业教师队伍;完善一体化教学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理实结合的学习理念。

一、中职钳工专业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校内实训室建设质量不理想

虽然很多中职学校都有校内实训室,但是很多学校的实训室设备比较落后,设备数量有限,实训室没有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实训室教学主要是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难以发挥。实训室教学并不是放任学生自主学习,而是要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钳工工艺的演练,例如錾削、锉削、锯割、划线、钻削、铰削、攻丝和套丝等金属加工工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在实训室展开,需要学校进一步完善实训室设备,构建钳工专业所需的必要设备、对实训室进行功能分区,进行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练习。

(二)中职钳工专业现行教材和实际就业存在脱轨

中职钳工专业现行教材主要是以“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职业教育学校重点专业规划教材”为标准。现行教材中开设了理论和实践教学板块,但是并没有专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板块,需要各个中职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进行改革,以满足企业对钳工技术人才的高质量要求。目前很多企业在招聘钳工专业学生时,更看重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掌握钳工工艺的熟练程度,这是中职钳工专业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客观要求。中职学校应该凸显办学特色,编写钳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材,为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部分教师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

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是大学毕业以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缺乏足够的教学实践经验,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缺乏足够的了解。很多中职教师认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在实践操作中进行解释说明,把理论教学放在实训室开展,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学习理论知识,这种看法存在片面性,没有把握住“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精髓,专业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中职钳工专业教学的影響

(一)有利于构建校本特色教材和教学计划

随着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实践型的钳工技术人才更是市场和企业的青睐,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周期短,既要完成必备的职业技能的训练,又要完成专业必需的文化理论课学习,教学任务非常重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为中职钳工专业打造一套专业化、全面化、高效率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组织教师编写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学教材,各专业教师编写理实一体化教学计划,在开展职业技能教学的同时完成基本的理论教学,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构建出凸显本校办学特色的教材和教学计划。

(二)有利于提升职业技能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中职钳工教学模式中对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明显的功能划分,课堂教学和实训室教学可以说是“泾渭分明”,职业技能教学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提供理论和实践衔接的新思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实训室模拟操作、课堂模型讲解等,让每一个职业技能教学板块都可以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提升职业教育的有效性。

(三)有利于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就业竞争越来越大,中职钳工专业学生的优势在于动手操作能力强、专业技能比较扎实,这是他们在求职时的“杀手锏”。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为中职学生提供全新的成长之路,教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后,学生可以在实训室进行讨论、操作、设计、评价等学习环节,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双手的灵活度在不断提高,思维敏捷度也得到了提升,这些都可以帮助中职学生尽快适应就业岗位,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个人价值。

三、中职钳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改革策略

(一)建设钳工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中职学校要深化校企合作,争取资金和设备支持,进一步完善钳工实训室设备,为学生实践操作提供坚实的设备基础。例如学校可以积极购买钳工工作台以及台虎钳、砂轮机、台式钻床、立式钻床、摇臂钻床等钳工常用设备,对实训室进行功能划分,合理放置各种设备。此外,学校还要为钳工实训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开始前先进行理论知识讲解,播放钳工操作演示视频,再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实训室应该具备理论知识讲解区、学生讨论区、教师演示区、学生操作区、资料区等区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展进入不同的教学区域,这样可以提升实践教学的时效性。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让教师可以一对一指导学生的钳工工艺操作,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各种钳工设备,在专业设备上进行刮削、研磨、矫正、弯曲和铆接等基础金属加工工艺的练习,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可以在讨论区和同学、老师进行讨论,可以回看教师的演示视频,一体化实训室可以实施多元化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的大脑高速运转起来,让学生的双手灵活操作,提升中职钳工专业的教学有效性。

(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专业教师队伍

“职教二十条”的发布为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规划了新的方向,其中培养“双师型”职业教师队伍是一项重要的举措,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也是他们学习的方向标,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是每一所职业院校都应该积极开展的工作。中职学校教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教师都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解读并不是很精准,学校可以组织钳工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跟随企业师傅进行学习,学习当下最流行、最实用的钳工操作技术,提升教师自身的钳工专业技能,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也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奠定基础。钳工专业教师也要积极备考,考取相关的钳工职业资格证书,让自身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养都有明显的提升,同时也增加了教师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了解。钳工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熟练掌握各种钳工设备的操作、对教材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合理使用钳工实训室,优化各种教学资源的使用,让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钳工专业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让学生的双手、大脑协调发展。

(三)编写理实一体化教学计划与教材

目前中职钳工专业采用的是全国通用教材,教材理论体系比较严谨,知识也很全面,但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板块几乎没有,这和当代企业对钳工的需求是有偏差的。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应该组织本校钳工专业骨干教师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和教学计划,为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针对钳工工艺学这门课程来说,教师在编写全新的理实一体化教材时要注意钳工工艺和数学、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学科之间的联系,还要注意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例如在讲解“六角体配合”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中职数学公差公式、机械制图与识图等相关学科,指导学生把带正六边形孔的矩形板以及一个正六边形组合在一起。学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需要独立完成数据测量、公差配合计算、识别工件几何,核心操作环节在于划线、钻孔、锯削、锉削、研磨等,提升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这就是理实一体化教材和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操作,提升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

(四)构建理实一体化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理实一体化学习理念

传统评价机制中,学生的实践操作所占比重并不大,主要还是以学期末的理论考试成绩为主,导致很多中职学生对实训教学的轻视。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和钳工专业教师应该加大对实训教学的关注,把学生日常实训表现纳入到期末成绩考核中,帮助学生养成理实结合的学习理念。例如钳工专业教师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实训任务,学生在实训室进行工件制作训练,教师当堂对学生表现作出评价,督促学生加强实训练习,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此外,教师还可以依托技能大赛、技能节等形式定期举办班级对抗赛,带领学生观看历年技能大赛的视频和理论试题,让学生进行体验,邀请企业师傅担任评委,观看班级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及团队的竞争意识,也让学生接受技能大赛比赛氛围的熏陶,让学生养成勤练习、多思考、勇创新的学习习惯。

四、结语

总之,中职钳工专业教学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是大势所趋,中职学校和教师要深入学习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编写符合本校办学特色的校本特色课程和教学计划;培养一体化专业教师团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融合;完善钳工实训室,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奠定设备基础,让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钳工专业发挥出最大优势。

参考文献:

[1]曹士其.中职院校钳工教学方法探讨[J].职业,2018(14):62-63.

[2]吴如樵,王国强,戚玉强,等.理实一体化教学在钳工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南方农机,2018,49(10):248.

[3]潘海萍.中职钳工教学理实一体化思考[J].科技展望,2016,26(1):192.

[4]徐云龙.一体化教学在钳工实习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0):92-93.

编辑 赵瑞峰

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明确提出了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指出了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阐述了实施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意义,归纳了开展一体化教学应做好的几项工作,从而得出了开展一体化教学是提高职技院校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技工人才,进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有效途径的结论。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意义 工作

一体化教学是针对职技院校以往在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分阶段安排而进行改革后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它以培养合格技术型工人为目标,以职业技能教育为核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目的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下面就如何开展一体化教学谈些笔者粗浅的看法。

一、一体化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的差异

一体化教学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做了许多改革和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变脱节为融合。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安排,往往是先在课堂上学习理论课,待把某一门课程的学习告一段落或全部学完这门课程,再进行实习实践活动。有的甚至是待各门课程全部学完,临毕业时再安排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实践活动。由于实习实践活动的滞后,学生课堂所学理论到实习时难免生疏甚至遗忘,造成了学与用脱节的现象。而一体化教学法是理论学到哪,实践活动就跟到哪,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二是变“抽象”为“形象”。传统教学法一般是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办法开展理论教学,这对刚刚跨入职技院校大门的学生来说,有许多专业设备、设施甚至是专业工具、专业术语都是从来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乍听起来,倍感陌生和抽象。而一体化教学法是边教边学、边讲边做、边演示边看。如在讲解数控车床、切割工具等内容时,都有实物在课堂上展示,学生听了就会觉得非常生动、形象。

三是变流离场所为固定场合。传统教学法大都是在学完理论课后,到校办工厂或不固定的企业车间去进行实习实践活动,有的甚至是让学生自找门路联系实习实践单位。实施一体化教学法,学校配设了实训室或专业教室等专门用于一体化教学的设施,使学生有了固定的学习场合。一体化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在教材的制作、选用、教师队伍的构成、教学计划的安排等方面还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仅仅从一体化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重大突破和改革这一点来说,是不容置疑的。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及其实施的意义

一体化教学除少量必须安排的现场教学外,一般都是课堂教学。只是课堂选择在具有专业教学设备或教学教件的实训室或专业教室里授课。授课方法是边教、边学、边做。不难看出,这是课堂上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实现教师与学生理论与实践达到一体化的全新教学模式。实施和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一是学生一边听教师讲授,一边实际操作,符合教学实践性的原则,有利于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二是能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对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记忆;三是可以缩短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的“适应期”,使学生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很快地适应工作需要,尽快进入角色;四是一體化教学符合教学系统性、连贯性原则,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全面了解和掌握;五是一体化教学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六是一体化教学能够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总之,一体化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三、推广一体化教学模式应做好几项工作

一体化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项重大改革,许多工作必须跟上改革的步伐,积极行动起来。

1.建立健全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实训室

传统教学方法,往往都是教师按教材课本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的满堂灌式的讲授方法,而一体化教学则是教师边教、边示范。学生也跟着教师边听、边动手操作。因此,根据院校开设专业的特点,一体化教学使用的实训室的各门课程都需要配备网络输入系统、计算机、投影仪及一些必备的教学仪器和教具等,同时还要配备一套完整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控制系统,使得教师可以随时把授课时的操作步骤传送到学生计算机的屏幕上,让学生可以直观完整地学习到授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教师也能实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操作进度以及他们完成操作任务的熟练程度和精准度。可见,传统教室并不具备这些条件,需要构建、改建新的实训室才能使一体化教学得以顺利开展。因此职技院校要按设置的专业、招收学生的数量等新建、改建一批实训室。之前,还要制订周密的计划、拿出完整适用的规划,添置、改造必需的教材教具等设施设备,使每一位师生都能身心愉悦地在实训室开展教学活动,完成学业。

2.造就适应新形势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所以使得教师队伍出现了一部分专门教授理论课的讲师和另一部分专门教授实践课的技师。两类教师,各司其职,各自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不便于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实施一体化教学方法,无论是理论课讲师,还是实践课技师,都存在使理论、实践融为一体和知识更新相互转型的问题。为了实现成功转型,针对技师把精力长期用于授课方面,而对社会在技能发展变化的趋向、社会对技术的实际需求、高科技工艺的引进等无暇顾及以及不能及时掌握新技能等问题,要专门安排时间,支持他们外出观摩和到相关院校深造,使之跟上科技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潮流,提高理论水平。对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的讲师,也要组织他们深入社会实践岗位临摹实践、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使之掌握新技能、新知识,并将学到的实践本领带入课堂。从而使讲师和技师既有较深厚的理论根底,又具有熟练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技巧等本领,打造一支适应一体化教学需要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一体化教学水平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提倡、鼓励、支持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把教师从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转变为图文并茂的动态传播,增强感染力。多媒体教学还能拓展知识面,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能保持较稳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一体化教学的效果,使一体化教学水平达到一个新的更高层次。

总之,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适应了职技院校素质教育的要求,更能满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工人的需要。加强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工人的培养,逐步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政治、文化、技术素质的工人队伍,是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秦皇岛技师学院)

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 一体化课程开发

打破课程学科体系结构, 按能力培养要求选择教学内容、设置课程, 并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需要和可持续发展, 增加新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充分考虑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适应的岗位变化、可持续发展、具有拓展的空间, 应拓展的能力、知识;根据能力的培养要求, 选择教学内容、设置课程, 构成课程模块, 融入国家职业标准的内容, 并增加新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不考虑学科体系课程的完整性, 将课程内容整合, 分析课程的KSAO培养标准与培养目标, 制订课程教学标准。模块的知识结构关系是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培养职业岗位需求的KASO来组织学习情境, 解决传统的从理论到运用的课程设计问题, 建立了能力范型课程结构。

我校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 对合作企业的组织架构进行收集、分析和筛选, 得出典型企业组织架构。在此基础上, 收集与专业相关的岗位说明书。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一起基于“工作岗位群和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 对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岗位说明书进行分析, 运用“职位评价因素与刻度对照表”对所有岗位的“任务、义务、职责”和“知识、能力Ability和素质”进行分析, 得出专业典型工作岗位, 在准确分析典型岗位的职责需求的基础上, 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在该目标的指导下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建立在工种和岗位工作要求的基础上, 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 这样开发出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 一体化课程教学

2.1 一体化实训基地设计

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教学环节放在重要地位, 构建资源节约型、模块式、开放式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应性, 有利于专业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有利于保持和发扬专业建设特色, 有利于学生KSAO目标的达成。

我校通过校企合作, 开发了“讲、查、议、练”一体化的实训基地作为专业学生实训的重要场地。在校内引入工厂的生产线, 在管理上采用工厂的管理制度, 同时又结合学校的校纪校规, 使学生在学校就能体验到企业的管理和文化。通过一体化实训基地教学很好地解决教学为现场服务、内容与岗位挂钩, 体现技工教育培养技能能人才的教学特色。通过一体化课程培养的学生通过企业面试率高, 就业后流失率低, 适应岗位能力强, 在企业人际关系融洽, 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2.2“一体化”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1) 制定了培养计划, 重视执行效果。

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并按照要求逐年实施, 培养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师, 为专业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2) 继续教育作为教师常规工作任务。

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制订专业专业教师培训计划, 学习内容包括高等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计算机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等业务进修, 以及企业顶岗实习等实践进修。

(3) 采取多种培训途径提升教师能力。

主要通过: (1) 参加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技师 (高级技师) 培训、考评员培训取证; (2) 走进企业, 参加生产实践; (3) 参加各类竞赛; (4) 参加学科年会; (5) 校内实训、各类讲座、教研活动等多种形式来培养和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

(4) 实施岗位竞聘, 强化了教师责任意识。

为了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尽快成长的良好环境, 制定人事分配制度, 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标, 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机制。通过强化岗位职责, 全面实施岗位竞聘, 强化教师责任意识, 提高教学效果。

2.3 一体化课程资源

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为立体化课程资源, 满足三原则:首先, 课程资源开发要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反映行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其次, 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容相一致,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发展需求;最后,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与现有的教学条件相适应。课程团队需要培养课程资源优化意识和开放意识。

2.4 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首先,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从“以教学为中心”转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上来, 树立起“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及讨论式教学,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功能上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和发展转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2.5 一体化课程评价

一体化课程评价模式采用“4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 即通过如下3个方面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知识、能力和素质达成情况。

(1) 笔试、操作、制作作品相结合;

(2) 教师、学生、专家评价相结合;

(3) 模块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4)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 结语

“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 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师生双主题因素, 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互动、对话、合作。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只是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起步, 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密不可分, 本着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原则, 不断总结经验, 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促进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摘要:从市场需求出发, 简单阐述了一体化课程的意义和必要性, 重点阐述了一体化课程校企合作开发的思路和方法, 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实训基地设计、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过程和评价体系, 为促进技工教育的一体化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技工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 郭佩琼.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体系的探讨[J].职教论坛, 2006 (12) .

[2] 孙建香, 任承毅.对高职、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的探讨[J].职业, 2008 (24) .

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质就是借助一定手段,通过教师的传授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过程。本文从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加大实训基地建设、规范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分析理实一体化在电子电工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 电子电工 教学应用

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打破理论课、试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实现某个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以电子电工专业为例,简单研究理实一体化教学在电子电工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一、全面制订电子电工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整合课程体系,构建项目课程体系

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是教学安排、组织的依据,是实施项目课程理实一体化的前提。我们根据电子电工专业的特点和职业性原则,修改和完善了课程的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打破了原有课程体系,以《电机与电气控制》这门课程为例,将以往教学中强调的课程理论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的教学理念,用精讲理论、以联系实际的案例分析为重点。《电工技能实训》实训大纲增加了选择性实验、生产工艺性实习。鉴于原《电机与电气控制》指导书内容较少,与电工上岗证的要求有差距,新《电工技能实训》大纲进行了全面改革和创新。根据新设备按实习两周编写,与旧大纲相比,内容更丰富,与电工职业岗位更贴近,实用性更强。新《电工技能实训》指导书增加了安全用电知识,丰富了室内照明控制电路的安装和故障排除与动力控制电路的安装和故障排除等内容,根据新设备更新了电工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导线的连接、室内配线的一般要求和工序等,使学生经过电工技能实训后,直接可考取电工上岗证,节省了师生的大量培训时间和支出费用。这样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瞄准目标、围绕项目的一体化教学。依据模块化、项目化的要求及项目课程标准及技能鉴定标准,编写出比较实用的《电工技能实训》项目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材。

二、加强项目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师的培养

在理实一体化研究中,老师进入电子电工或机电行业的相关企业进行调研,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且要求专业教师每两年至少有两个月的企业实习经历,这样有利于“双师”素质的提高。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将原专业理论教师、实习教师合理配置,使其在教学实践中相互渗透,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例如在一个模块中配两个理论老师、两个实习老师,理论老师专业理论深厚,一些理论性强的课题就让他们讲,实习老师随班听课;实习老师在动手能力上有优势,让他们进行示范教学,理论教师随班听课。其次,学校专门制订专业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出国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四新”培训、示范专业负责人培训、实训基地负责人培训等,使教师既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强项目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基地的建设

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此种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这就要求作为课堂的实习车间(实验室)有足够的工位、必需的教学环境,如黑板甚至多媒体教学设备。我们将按照“崇尚实践,深层合作,校企双赢”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学校实训中心和校外各联合企业的建设,保证电子电工专业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

四、规范理实一体化教学考核方法,正确评价教学效果

考核一方面能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另一方面能通过我们所采取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进行引导,鉴于此我们根据电子电工专业特点改革了考核方法,建立了模块化、标准化试题库。在考核形式上,注重过程考核,突出能力考核,引入工程任务考核,强化实践教学考核。初步完成《电工技术》等多媒体课件并应用于教学,近三年的对外技术服务和培训取得了较大成果,对学生进行电工技能培训,使电子电工专业和机电专业一部分学生获得电工中级证书。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观察、记录、讨论、作业、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考试、技能测试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加大了实践力度,强调了基本技能培养。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考核内容上,应由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两部分组成,各占一定比例。操作成绩的比例可稍大些,但不高于60%。真正将考核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成就感,激励其不断探索进步。

在电子电工课程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非常必要,它打破了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之间的界限,师生双方的“教、学、做、思”相融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一种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程周.电机与电气控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

[2]戚丽丽.浅谈专业课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内江科技,2009.3.

上一篇:工程和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高级农艺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