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经营模式范文

2023-09-21

一体化经营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统;一体化教学;汽修;双师型

引言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社会上对高素质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给我校汽修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汽修实习课的教学。但由于汽修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太少,动手能力差,不受企业欢迎。如何组织好汽修实习课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尽快掌握维修技能。近几年来我校在一体化教学方面

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传统汽修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进行,采用的是先学完理论知识,后集中时间安排实践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践脱开,形成教、学两张皮,实践教学流入形式。显然,这一模式不能高效培养出适合当前企业急需的汽修工人。

2.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是一种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它是以一定项目为载体,创设一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协调、引导作用。一体化教学打破理论课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一个教学任务由同一教师讲解,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训室,师生双边交流,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一体化教学在汽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汽修专业课程特点,我们将课程内容划分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汽车整车维护、汽车性能检测、汽车故障诊断、汽车驾驶等不同教学项目,在各个项目中又分为若干模块。每一个模块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从基本理论知识到操作技能的全部教学内容,将传统的“听中学,学中做”方法改变为“做中学,学中做”,采用分组操作交流讲座的方法将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训练综合能力,也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

3.1教师安排一体化首先,加强了汽修专业的软件建设,挑选具有中高级技术等级及较深专业理论知识和表达能力强的教师作为教学模块的主持人。将专业理论与技能培训的教学任务融为一体,集理论和实习指导教师为一身,即同一科目的专业理论与实习得都由同一位教师担任,这样就能很好地保证专业理论与生产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达到师生之间相互了解,相互适应,实行任课教师教学科目负责到底的教学管理方法,有力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2教、学、实习三合一由于职校学生的特殊性,年龄偏小,文化基础差,缺乏空间想象力,给教学尤其是结构性较强的专业理论的教学带来了难度,所以,我校加强了汽修车间的硬件建设,购进了多部车型实习车辆。我们又利用业余时间动手制作了汽车构造原理和故障排除判断,以及发动机,变速箱,差速器,前后桥,转向器,汽车电器,油电路的故障排除等一系列整套的专用实习教学模块。将一个个汽车总成部件,作为一个教学模块的核心,将该部件涉及到的“汽车构造”、“汽车修理与检测”、“汽车拆装实习”、“整车维护与故障排除”等几门课程中相关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用理论的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完成了“构造”、“修理工艺”、“维护与排除”等理论到基本技能操作训练的全部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了该部件连续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这样,我们就将一台车分成了若干个“模块”,教师也边讲边演示,拆装,学生边听边训练。教师手把手的教,学生当场操作验证,教师在做示范时,对于关键部分着重示范,难以掌握的部分反复示范,同时重点讲解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并设置一定的悬念,启发学生去思考,必要时再讲一些相关知识或故障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实习的趣味性。例如:在讲解CA6102型发动机进行气门调整时,对于“找第一缸压缩行程上止点”这一关键步骤要重点示范,并同时讲解找第一缸压缩上止点的其它几种方法。在教师示范,学生思考观察后,教师可再将一些常见的气门调整方法,以及有些轿车发动机采用了液力挺柱,可随时补偿气门的胀缩量,不需要间隙及调整装置等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我们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缩短了授课周期,通过调查了解,学生们也特别欢迎这种授课方式。

4.一体化教学在汽修专业课中的优势

4.1推动校本教材的改革目前职业学校中,汽修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市场严重脱节或滞后,且实用性不强,一体化教学法强调动手教学,促使老师编写校本教材,将汽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融合在一起或选用理论与实践配套教材,以满足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要求。

4.2促进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顺利实施实训教学,培养合格人才的保障,更是一体化教学所必备的。汽修是一门实践性非常高的学科,无实训设备就是纸上谈兵。目前,许多学校都是只有几台老式发动机底盘,汽车模型室,汽车仿真电路实习台,设备普遍较落后。为了适应一体化教学和现代化科技的发展还需配备汽车构造实训室、汽车构造拆装实训室、汽车电器电控实训室、汽车检测实训室、汽车驾驶训练场等等,通过“汽车教学实训室”项目的建设,逐步形成以“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为标志的教育技术基地,从而可以推进一体化教学法的实施。

4.3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双师型”老师是同时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专业老师。目前汽修老师专业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技能较弱,需要各个学校的高度重视,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四新”培训、顶岗培训、出国培训与专业资格的考证,必要时可以聘请来自汽修第一线的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高级技术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到校兼职,这样不仅充实汽修教师的队伍,而且还能使得汽修专业的老师有机会学习他们实践中的宝贵经验,这将大大提高这一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极大地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体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会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汽修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丰富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海龙.《汽车修理》课的教学改革.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

[2]陆松波.三位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内江科技.2006(2).

一体化经营模式范文第2篇

为满足人们对石油质量、数量的要求, 只有不断提升石油工程施工建设技术, 才能将钻井速度与质量不断完善、增强。虽然目前的施工工程建设技术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 但其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与技术瓶颈。所以我们必须要不断提升、完善石油工程建设设备、建设技术, 并明确发展方向, 从多方面综合考虑, 不断优化施工建设方式, 才能提升建设技术的整体水平, 从而推动我国石油工程行业的稳步发展。根据国外石油企业对建设技术的创新经验分析得出, 都会具备投入高、储备高、引领方向明确、长期坚持、持续完善等特点。而在过程中建设的一体化主要指的是由多个相互独立的主权实体按照一定的方式而逐渐形成的一个单一实体的工程过程。对于一体化的概念我们可以将其这样理解:把之前两个或者以上的相互独立、没有关系的事项, 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 实现它们的融合统一, 最终形成各个独立事项的一种协同效力

2. 一体化建造概念

在海洋石油工程的施工建设工作中, 经常会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由于涉及的专业比较多, 往往在工作中存在对不同专业之间划分的不详细, 在工作中不同的专业之间也没有做好及时的沟通, 所以各自制定出的施工方案往往是从整体上来看存在严重的脱节或者交叉。而不同专业分开的施工建设又会导致后期工程出现大量的返工现象。比如在对海洋平台的建设中, 通常在结构甲板片组装完成后再安装墙皮或者管支架、电仪支架等, 而后期的焊接工作会在一定程度上英想到原甲板片, 导致其发生腐蚀, 这时就要对其重新开张防腐工作。这样做既浪费了工期也导致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

而海洋石油工程的一体化施工建设实现对工程有限的项目管理及施工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将某一个甲板片作为基础, 安装好甲板片上的有关设备、构件以及物资, 要注意对于这些设备的安装不能影响整体的吊装以及整体组对工作的, 并对其实现分阶段的安装、吊装以及喷涂工作, 以此减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切实提高施工建设的工作效率。

在模块传统建造工艺下, 甲板片预制完成后直接进行涂装, 涂装完成后直接进行总装, 各专业的小型结构散件在总装阶段进行安装。由于这些散件的安装工作90%是在上层甲板片扣片结束后进行侧装, 履带吊、人力投入较多, 高空作业风险大, 对脚手架依赖性强, 油漆破坏多。

为解决上诉问题, 提升工效, 公司提出了一体化建造模式, 即甲板片预制完成进行涂装前, 安装管支架、设备底座、电仪支架、通风管道支架等, 称为预舾装阶段。预舾装阶段主要是根据海洋石油工程施工建设的总体方案, 将电气仪表、机械、配管、甲板片、结构等等不同专业之间落实到位。在组块建造过程中, 预舾装阶段各专业主要包括一下内容:结构专业的水平片, 附属于此水平片的立柱、拉筋斜撑、墙皮等构件:机械专业需给设备配置的安装基座;配管专业用于排放的地漏、管支架;电气、仪表专业的托架支架、马脚、设备支架等;舾装专业的加强角钢、保温钉等。在这个阶段, 在实施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吊点和专业结构临时墩垫设计, 充分考虑各专业安装的内容, 进行对吊点的承载力重力水平组件的总重量和中心的计算, 将垫放置的位置和高度, 提升钢丝绳的位置考虑的位置, 与各专业的协调沟通, 不仅要满足吊装要求, 又避免与其他专业的干扰。

后舾装阶段是对预舾装阶段的补充。石油工程的一体化施工建设应用的是喷涂之前的预舾装散件方式方法, 以此可以切实避免上面描述问题的出现, 其可以在地面上直接完成对舾装散件的有效安装, 并且和甲板片在同一个时间里进行喷涂车间, 在喷砂喷漆工作完成之后, 再对其实现整体的吊装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涂装的重复性;切实提高石油工程建设工作的整体工作效率以及成本的最低化控制;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高空作业的风险。

一体化建造模式经过科研立项、项目试点、重点实施, 最终在YAMAL LNG项目上全面推行。首先项目计划人员以模块主线计划中的甲板片预制、甲板片涂装、甲板片吊装时间为基准, 结合各项工作时间长度, 编制一体化建造的进度计划, 推动一体化建造方案编制、结构散件预制及返场、预舾装阶段、结构散件/管线喷涂及返场、预安装阶段等各项作业按计划实施。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机械、配管、电仪、通风等专业的设计和施工要大幅提前, 与结构专业同步进行, 设备底座、管支架、管线、电仪支架、风管支架的预制与甲板片预制并行开展, 甲板片释放后迅速实施预舾装一体化, 甲板片吊装准备期间实施预安装一体化, 施工单位是一体化顺利实施的关键, 组织和准备工作尤其重要。首先, 在设计的一体化方案初版完成后, 施工单位要对方案进行审核, 结合施工需求提出意见, 对方案进行优化, 尤其是预安装一体化方案, 施工单位根据安装件的到场情况与设计人员共同调整方案;其次, 在一体化实施阶段, 由于一体化计划要服从项目主线计划, 预舾装周期7天左右, 低位预安装周期48小时, 高位预安装一体化15天左右, 留给施工的时间非常短, 这就需要施工单位提前熟悉施工图纸、准备/催促安装件返场并倒运至至施工地点、组织人力快速施工, 尤其是低位预安装一体化, 往往需要进行夜班作业才能按计划完成工作, 避免影响甲板片吊装。

3. 结语

总而言之, 和实现石油工程传统落后的施工建设方式相比较而言, 一体化的石油化工工程施工建造方式可以更好的减少高空作业的危险事故, 降低施工建设成本, 切实提高工程的施工建设效率。也可以说实现石油工程的一体化施工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故而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对其实现进一步研究应用。

摘要:海洋石油工程的发展在海上能源的开发与发展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而一体化建造模式的应用与发展在海洋石油工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一体化建造模式进行了简述。

关键词:海洋石油工程,建造,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张则青.海洋平台组块结构建造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 2013.

一体化经营模式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根本,而课堂教学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生命线。传统的课堂大多注重单一知识的传授,教师讲的多,学生动的少,教师成了“解说员”。所以我校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课堂教学正本清源,精讲强练守住课堂”的研究,坚决推进“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师的“解说员”角色转变为“教练员”角色,让学生所学知识当堂训练、当堂消化、当堂巩固、当堂落实。

二、组织机构

改革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是我校目前和一段时期教学的主要工作,为做好这项工作,成立领导实施小组,确保此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顺利开展。

领导实施小组: 组 长:郭卫东

副组长:李 宇 白俊峰 王玉红 成 员:郭跃峰 各学科组长

三、“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哲学基础

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而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课堂教学模式,

1 重知识的获取过程,重体验、重合作交流、重教师的及时指导,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造欲望。

2.教育心理学基础

学生的学习不只是模仿和接受教师的策略以及思维模式,他们要用现有的知识去过滤和同化来自学习环境中的新信息,整合或重建原有的知识结构,并在迁移应用中得以优化和发展。根据这一理论进行的“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优化教学过程。

四、“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教学法是在传授知识并发展思维的启发式教学法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是我国近年来教学改革中重在培养自学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五、“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教学法的特点

1.变“教案”为“学案”和“练案”。改变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确立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变“教案”为 “学案”和“练案”,将“学案”和“练案”建设成“导学”的有效载体。

2.变“教学”为“导学”。改变“以教定学”的教学策略,确立“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策略,变“先教后学、师讲生听”为“先学后教、生学师导”。

2 3.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效实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科学运用讲授式教学方式。以教学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结合学科和课型特点,创新课堂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自学—导疑—精讲—演练”作为我校新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5.课堂教学的高效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字——“落实”,没有课堂落实,就没有高效课堂。要实现“当堂落实”,除了需要贯彻“分段讲授、讲练结合”的教学原则外,更须坚持“两个保证”——时间保证、内容保证,即:保证每堂课至少1/3的时间用于学生的口笔头训练;保证课课都有经过教师精心挑选的书面练习,保证当堂训练内容的针对性——每堂课中最关键、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保证在当堂、在教师的眼皮子下就完成和落实口笔头练习。

六、“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内容 1.设计学案和练案——课前准备阶段

学案和练案是“导学”得以实施的基础,学案和练案的编写是否科学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课前学习和课堂教学效率。为尽可能的全面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学案和练案的编写至少应遵循:①、课时化原则。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和练案。②、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隐入一个个综合程序问题之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之

3 中。③、方法化原则。在学案和练案设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法去识记、理解、归纳、综合。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④、生活化原则。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⑤、层次化原则。学案和练案不应编成学生印象中的试卷。学案和练案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从“教案”到“学案和练案和练案”,教师必须把自己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学习的“学案和练案”。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

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和练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把握学习主线、学习重点,查询疑惑知识。由于“学案和练案”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难点解释、问题探究、学法指导、思维拓展等内容,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自学,能有效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导学”的功能,易让学生步步深入,各得其所。同时,教师必须适量分层抽查学案和练案,及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把握学情,及时反馈学生的自学情况,更好的引导学生课上完成学习任务,将存在问题有效解决。使学案和练案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做到以学定教。

2.导——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学案和练案预习的情况,设置精当的导语引出课题或直接入题,指导学生根据学案和练案设计的问题进行学习。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特定情境

4 中。课堂教学的导入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引人入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学习欲望,使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二是通过温故知新,为学习新知做好必要的过渡和铺垫,引发学生的思考。

需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且时间不宜过长。所运用的教学手段要少而精,注重实效。

3.问——紧扣内容,设置问题。

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内容的目标和重难点。教学内容问题化是这一环节实施的要害。单元和章节内容,教师通过示例引路,指导学生提出问题。

4.学——结合问题,探究学习

学生依据教师设置的问题,开展自学、对学、群学、共学。以小组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学生首先预习,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然后两人一组交流探讨,将交流探讨存在疑问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依据实际选派代表参与班级共同研究探讨的学习。教师在学生共同探究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用高超的导引启发学生共同解决难点。

5.探——由此及彼,探究交流。

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学习思考、提问、小组研讨,分析归纳,获取知识,得出结论,理解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按照要求对知识进行整合加工,将其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知识网络。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全班就新问题进行交流探究。

(1)精心预设计,激活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宜进行理解性、运用性、创造性提问。鼓励逆向思维的提问,实现由教师导问到学生互问的转化。

(2)结合适宜的问题或重点内容,及时、灵活、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助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探究,共同释疑。小组探究,是立足于学习小组而开展的,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要想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要想使课堂上的教师成为教学的策划者、导演者,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就必须合理设置学习小组。

6.练——达标训练,矫正总结

通过题组对学生进行形成性测试,并通过变式练习使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迁移应用,力求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对出现的错误及时分析矫正,从而进一步巩固、整合其认知结构,提高学科能力。

最后要启发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自己的学习收获作练习归纳总结,以进一步理解、巩固、深化所学内容,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要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设计针对性题目,达到归纳内容的目的。

练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或拓展性的变式题。;三

6 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困难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要尽量丰富作业形式,寓学于乐。这样既减轻了困难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另外,应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批阅、有记录,及时分析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矫正或补救措施。

七、“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1.导

时间3分钟左右。任务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方法是通过回顾旧知识,为新知识寻找知识基础。

2.问

时间5分钟左右。任务是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系列化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读课本。

3.学

时间20分钟左右。任务是学生首先自学课程内容,然后回答导学案和练案的问题,再和对学的同学互相交流,再将对学的疑问提交小组,小组共同研究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收集后,全班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解决。

4.探

时间5分钟左右。围绕学习内容,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探究知识的应用。每课时只设计一个问题探究。

7 5.练

时间10分钟左右。学生运用当堂学习的知识,解答导学案和练案中的检测题目,教师对小组及个体进行快速指导,尤其要关注学困生。

八、实施目标

以“一二三”的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中心,深化两项改革,实现三个转变,推动我校课堂教学全面改革。

一个中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实现课堂教学科学性、艺术性、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打造高效课堂、魅力课堂、和谐课堂。

两项改革:一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 三个转变:一是教学方法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二是课堂师生活动由以教师讲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三是学生学习方式由以听为主的被动学习向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的主动学习转变。

“学导练”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一体化经营模式范文第4篇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已经进入到注重内涵发展, 强调教育教学质量的阶段, 而职教教师队伍的有效建设和专业化对保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 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 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要“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2013年, 为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 建设高素质“双师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 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该文件明确了国家对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是中职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要依据和基本准则。2015年, 教育部文件《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建立健全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中职学校协同培养教师的新机制, 建设一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上述文件指明了我国职教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即建立一种社会相关资源高度整合, 各单元既独立运作又紧密协作的有机整体。有学者将这种各方联动、紧密协作, 培养“双师型”职教教师的模式总结为“一体化”培养模式。

二、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培养的概念

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培养体现在各个层面, 既包括组织形式的一体化, 也包括具体实施过程方案的一体化。它一方面指根据当下终身教育的理念以及教育资源配置优化的原则, 构建出一个科学合理、功能完善的教师教育运行体制, 实现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培训以及入职后教育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指培养培训实施主体, 即高校、政府、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聚集优势, 各自发挥优势, 形成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合理规划和有效衔接的一个系统。理想的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培养模式应该能够合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 并通过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与科学的评价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育规格。该模式要以“培养既有理论素养和现代教学能力, 又有实践素养和是实践指导能力的合格‘双师素质’教师”为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都应服务于这个人才目标的实现。整个培养模式应该坚持以实践为导向, 兼顾“学术性、师范性和技术性”。

三、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培养的现状

(一) 现有的项目化培训体系无法满足职教现代化发展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职教教师的教育机构主要由国家与地方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构成, 这个模式在职业教育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教师都参加过上述培训基地举办的国培、省培项目, 许多教师因此有机会接收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然而这种培养模式由于其项目化的本质, 在稳定性、系统性和长效性方面无法满足职教现代化发展对高水平教师的需求, 出现了重复培训、割裂理论和实践、流于形式等问题。因此, 系统、深入研究职教教师培养规律, 建立一种制度化、体系化的教师培养模式十分有必要。

(二) 目前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入职后教育工作相分离

教师培养工作是一项持续的、长期的系统工程, 可以把教师能力发展划分为入职前培养阶段、入职培训阶段、入职后培训阶段以及专业成长阶段。目前我国职教教师的职前培养工作主要由大学采取学历教育的方式实现, 而职教教师的入职教育和入职后的教育工作基本上由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来完成。这种模式因无法促进培养教师的院校与职教师资培训部门的及时沟通和交流, 造成了实际的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入职后教育工作的严重分离。与此同时, 现如今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大多模仿职前教育的办学模式设置教学计划, 因此就容易使职教教师入职后的教育培训内容与职前教育培训内容发生重叠, 无法产生教育一体化的效果。

(三) 现阶段职教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职教教师进行职业教育一体化培养中既有职前教育课程内容, 也有入职与入职后的课程内容, 再加上每一个职教教师入职后所教授的学科也不尽相同, 也就使得现如今的职前、入职和入职后的教育课程比较多样化, 课程内容复杂、散乱、重叠。职前教育课程的问题具体体现在理论性课程与必修性课程较多, 一味地模仿普通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忽视了实践课程与选修课程对于职教教师教育的重要性。在入职教育与职后教育方面, 功利性与单纯追求学历的课程教育培训较多, 难以真正提高入职后的教师学科教育专业水准, 没有达到入职后的职业教师教育培训的最终目标。

(四) 职教教师教育培训机构本身的积极性不足

传统的职教教师教育培训的功能主要由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完成, 这种模式以政府为核心主导, 政府对具体实施学习采取直接管理, 因此职教教师教育培训机构本身的办学积极性较低, 其培训内容缺乏实践性与教育针对性。再加上当下物价水平的不断增长, 职教教师教育培训机构的经费开支越来越紧张, 培训机构仅能保证正常运转, 难以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 更不能深入研究如何系统构建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 导致当前职教教师教育机构的培训质量普遍不高, 影响了职教教师教育的发展。

四、优化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 多种资源发挥集聚效应, 各方主体明确培养职能与责任

要想构建出完善有效的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培育模式, 首先就需要完善当前的职教教师职前、入职和入职后的教育培训体制, 而具体施行方案就是要将职教教师的教育与教师今后的发展相联系, 使得职教教师的职前教育、入职教育以及入职后的教育能够三位一体, 避免整个教育系统性被割裂。而想要做到这一点, 可以基于原有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与资金支持。同时, 政府协同高校、行业企业和职校, 四个主体共同参与构建一套系统、长效的职教教师培训体制, 在这个体制中, 政策制定、理论研究、资源保障、实践环境等各项功能的提供必须得到保障, 而各主体的充分协调与沟通至为重要。通过深入调研、充分沟通, 顶层设计、机制创新, 平等合作、多方获益的方式, 新时代职教教师一体化培养体系的框架才能成功搭建。

(二) 加强对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管理

职教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培养不单单需要培训教育机制的一体化, 在教育质量管理、评估以及反馈的环节上也需要做到职前、入职以及入职后的三位一体, 明确职教教师教育机构各个部门的职能与责任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中之重。职教教师培训机构需要通过更多途径对职教教师的职前、入职和入职后三个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和评估, 及时掌握教师动态, 并且设立相应的智囊专家团队对当前机构管理进行研究、分析、评估并做出及时反馈, 引导制定更加优秀的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管理方法。

(三) 制定每个阶段明确的职教教师教育方案

职教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培养离不开各个阶段明确的教育方案的施行。在职教教师的职前教育培养中, 方案需要从教师将要从事的学科教育入手, 减少不必要的学科教育以及一些杂乱无用的理论教学, 增加更多职教教师实践类教学, 为其之后的入职和入职后教育打好基础。而在入职阶段, 方案更应该注重如何帮助职教教师适应教学工作, 开设更多的个性化与心理培训课程, 从而使得职教教师能够快速上手工作, 走出教育工作适应期。而入职后的教师教育就要偏向于挖掘职教教师的创造力, 方案则需要为教师量身打造前沿的学科教学课程, 让其教育能力更上一层楼。只有通过这样细化每个阶段的教育方案, 才能够保障职教教师一体化培养的有效性、长效性。

五、总结

综上所述, 尽管我国当前职教教师教育的一体化体制尚不完善,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但是职教教师一体化培养已经成了当下教师教育发展的大方向。

因此应该通过多种措施来完善当前的职教教师教育体制, 促使我国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培养走向完善和进步。

摘要:为了促进当下职业院校教师教育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探索, 助力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的设计和构建, 本文分析了当下职教教育领域教师一体化培养模式的现状, 着重介绍了高校、政府、企业行业和职校各方联动, 从终身教育的角度出发设计和构建职教教师一体化培养模式, 促进职教教师实现从职前、入职和入职后教育的完美对接, 以期能够为促进我国职教师资培养提供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职教教师,教师教育,一体化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从项目化到制度化: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的设计[J].教育发展研究, 2014 (5) :19-15.

[2] 谭璐.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的内涵、理论预设与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 2014 (6) :12-15.

[3] 曹皖俊, 李仲阳, 唐智彬等.职教师资“高职-本科-专硕”一体化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 2016, (8) :106-110.

[4] 贺文瑾.职教教师教育的反思与构建——基于专业化取向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7.

一体化经营模式范文第5篇

在实际的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使用过程当中,相关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统一的完成项目的立项和审查,从而有效地实现电力企业的计划统一管理。然而,在实际的建设过程当中,依然是将投资归属和服务对象分开,分别的进行相关的工作安排。然后有阶段、分层次地对电力信息通信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

2 全面加强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一体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加强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一体化管理的有效措施是十分多样的,在具体落实时,可以从如下几点出发:

2.1 制定较为完善的工作流程

为了能够确保一体化管理能够在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管理过程当中发挥应有的效果,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实际的管理情况和管理要求,对现有的总分两级一体化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进行详细的划分。管理人员可以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约束电力信息通信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和阶段的管理行为,然后利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全面的提高电力企业系统资源的适用性和科学性,并根据实际的发展要求对一体化管理进行信息优化配置。

2.2 加强管理模式的创新改革

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地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且要能够在确保电力信息通信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情况之下,全面的对实际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改革。管理人员必须要树立全新的通信系统一体化管理观念,在管理的过程当中详细的对不同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划分,将每一个环节的管理任务彻底的落实到不同的工作人员头上。并且要在内部建立较为完善的奖惩机制,从而对管理人员的一体化管理工作进行综合的调控。除此之外,还会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全面的推行矩阵式管理,这样不仅能够显著地提升通信系统的整体管理效率和水平,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过程当中各方面的成本消耗。

2.3 管理与部门需求有机结合

在建立较为完善的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过程当中,根据部门工作的开展形式和通信系统一体化管理计划的实际要求,协调的建立能够满足企业发展过程当中的组织结构改革,并且能够全面的实现一体化管理的科学管理体系。管理人员还必须要对电力企业发展过程当中,部门的阶段需求进行详细的调查,及时的根据部门的变化对总体的管理系统当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同步更新和调整,以确保管理系统能够在部门发展和电力企业发展过程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2.4 充分参考管理一体化模式

电力企业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改革创新而进行相应的变化的。因此,为了确保一体化管理能够与时俱进的开展,相关的管理人员就必须要不断地增加电力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一体化发展趋势的联系,通过互联网络和科技化的手段,建立较为完善的一体化管理平台。除此之外,一体化管理工作人员还必须要对企业的业务进行深入调查和了解,在有效地把握顶层设计和企业需求的情况之下,分阶段、有层次的建立科学合理的一体化管理计划。为了确保一体化管理能够顺利有序的展开,管理人员还必须要全面的加强数据流、业务流、电力流等的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有效建设。以确保在电力信息通信系统运行的过程当中,能够实时、有效的对通信系统进行全方面、多层次的监督和管理。

结束语

在全面加强电力企业的一体化管理的过程当中,管理人员不仅要充分地考虑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特点和运行流程,同时要充分的结合电力企业的发展要求和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水平,然后综合的制定能够全面的提升一体化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案。还要不断地对电力企业的管理进行有效的优化,以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电力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除此之外,还必须要引进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通信人员,并要求通信人员按照电力企业当中的运营规则和管理制度进行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有效管理,这样才能确保电力信息通信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

摘要:在电力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想要全面提升电力企业的电力输送质量和电力生产服务水平,相关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对电力信息通信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在充分的了解实际情况的前提之下,对传统的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管理模式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深化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一体化管理的发展实际情况,然后分析了全面加强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一体化管理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对深化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一体化管理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深化,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一体化,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郑喜军.关于电力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体系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6,(03):311.

一体化经营模式范文第6篇

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就是指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内容扩展到课外训练, 能为一些接受能力强的同学提供一个可以展示的平台, 也能够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来选拔优秀的人才参加比赛。将健美操的教学与训练有效联合起来, 不仅能够丰富教学的内容, 还能增强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兴趣。健美操的训练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所以高校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健美操人才, 就要增强对学生的教学和训练的力度, 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得到训练, 在训练中学习新的知识, 促进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我国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的现状

(一) 高校对健美操专业不重视

在我国, 由于对健美操的教学认识不足, 因此相对于国外的发达国家起步时间比较晚, 所以没有足够的教育经费进行支持, 也就影响了对健美操的训练。并且目前学校不重视一些有关健美操的比赛, 没有积极有效组织学生参加健美操比赛, 导致学习健美操的学生逐渐失去对健美操的热情。

(二) 进行健美操训练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由于学校的健美操训练缺少一定的资金支持, 所以没有购买比较先进的教学设备, 严重阻碍了健美操学生日常训练, 并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由于基础设施都完全一样, 对专业的体育生和普通的学生而言, 一个会觉得十分简单, 另一个又会觉得很困难, 教学训练不能达到均衡, 因此教学的成效不能体现出来, 更阻碍了高校中健美操教学的发展。

(三) 沉重的学业压力导致学生无法合理分配训练的时间

即使上了大学, 学生的学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并且大学生的业余爱好也比较多, 所以不能合理的分配时间进行健美操的训练, 加上高校对健美操教学训练不够重视, 所以要想对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充分利用, 将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健美操教学训练的优点

(一)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健美操不仅是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 更是一个团体合作的项目, 通过进行健美操训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尽管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学生能够做一些比较简单的训练, 但是要想不断提升自己的健美操能力, 就要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配合、鼓励和支持, 并且健美操一直强调的都是要注重全局、团结鼓励以及与他人配合的精神, 所以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协作, 才能够在健美操的比赛上发放异彩, 取得良好的成绩。

(二)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因为健美操这项运动是通过音乐的强调使动作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学生在进行健美操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大幅度的摆臂、跳跃等动作,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肌肉, 加强学生肌肉的韧性, 并且还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协调力和平衡力, 让学生在跳健美操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

(三) 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力与美的集合构成了健美操, 并且它们之间还一直在相互影响、相互推进, 因此学生在学习健美操的过程当中, 可以通过训练逐渐升华对美的认识, 享受健美操训练对其带来的愉悦感, 让学生在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以及精神境界。并且由于健美操在训练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柔美的肢体、整体一致的动作、优美的音乐以及美丽的服装, 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更能让学生在进行健美操训练的时候在其中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表达, 体会健美操中所包含的意义。

(四)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有一定的健美操基础之后, 学生就可以将自己喜欢或者对自己有益的动作在原有动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让学生能够在训练的过程中发散自己的思维, 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让健美操的发展能够更进一步。

四、如何加强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

(一) 高校要重视健美操的发展

高校要认识到健美操专业的重要性, 加大对健美操专业的教育经费的投入, 保证学生能够在日常的训练中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设备, 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全身心的投入, 不断提升自己的健美操水平, 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在让学生能够进行正常的文化课学习的基础上, 合理调动时间加大对学生的训练力度, 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合适的训练机会, 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 完善健美操教学训练的设施以及选材

高校可以组织专业能力高的教师有效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 编撰出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课本, 并且将实际健美操训练中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的描述, 让学生的学习能够更加方便, 由于学校加大了对健美操训练的资金投入, 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不同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购买, 对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 还要根据社会发展要求的变化, 更新健美操教学训练中需要的设备, 让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训练, 不断提升学生的健美操水平, 使学生的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 设计科学合理的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的内容

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阶段:

(1) 课堂教学的阶段, 教师可以根据一些没有接触过健美操的学生的情况, 将健美操作为一种选修课的形式展现, 并且为了引导学生入门健美操和加强学生的基本功, 教师应该从最基础的步伐开始教授, 而且还要在课堂上为学生留下一点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 比如在学生学会了基本的步伐之后, 让学生在基础的套路上进行一些动作的创编, 并且可以在最后的考试内容中也可以加入对创编能力的考核; (2) 课外的俱乐部阶段。这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延伸和扩展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的阶段, 通过让学生自由选择, 创建相应的健美操俱乐部,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课外训练的时间, 并且还可以让一些通过选修参加健美操训练的学生也有一定的场所和时间进行学习, 在健美操俱乐部中还要设置一些不同的内容, 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的不同选择不一样的学习、训练模式; (3) 专项课的学习阶段, 高校的选项课一般是大一开设, 专业课是在大二或者大三开始, 这期间学生通过课外俱乐部的锻炼, 已经具有一定的健美操能力, 但是可能还缺少一些竞技健美操和专业健美操的知识了解, 所以专业课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在这个阶段学校可以通过开创小班进行教学, 让学生进行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 并且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学校之间或者城市之间的健美操比赛, 锻炼学生的比赛能力, 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4) 选出专业的健美操运动队进行训练的阶段, 教师通过考核、日常的观察等选出优秀的健美操人才, 组建一支专业素养极高的健美操运动队, 让这支具有专业素养的团队在教学与训练一体化的模式下, 不断提升自己的整体素养, 通过在比赛中找到自己的不足, 及时对不足进行完善, 让健美操专业运动队能够大放异彩。

(四) 创建高素质的健美操教学团队

传授健美操的教师的专业能力要足够高才能培养出水平更高的健美操人才, 所以高校要积极招聘一些健美操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到校任教, 并且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与交流, 使教师能够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积极性, 活跃健美操教学课堂的氛围, 让学生能够不断增强自己的健美操专业技能水平, 促进高校健美操专业的良好发展。

五、结束语

由于健美操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比较短, 因此在高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所以高校要直视健美操正面临的问题, 加大对健美操专业的资金投入, 完善相应的设施设备, 并且有效实施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的模式, 通过创建合理的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的内容, 成立相应的健美操俱乐部, 让学生的训练时间得到加强, 高校还要积极引进健美操专业的人才, 提升整个健美操教学的质量, 让学生能够在健美操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合作精神、审美水平以及创新的能力, 推动高校健美操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出更多全能的人才, 促进我国的健美操事业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

摘要:健美操是高校体育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 它不仅形态优美, 并且对学生的身体有很大的好处, 所以有效将健美操的教学和训练进行融合, 让学生能在对健美操的理论知识进行掌握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因此本文通过研究目前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对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

参考文献

[1] 马骏.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 2018, 9 (21) :98-99.

[2] 黄帅.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的研究初探[J].青少年体育, 2018 (10) :93-94.

上一篇:科研课题的研究设计范文下一篇: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