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自然灾害的措施范文

2023-09-22

减少自然灾害的措施范文第1篇

广东省台风灾害特征与防御措施

摘要:台风灾害是当今全球发生频率最高、影响最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广东省位于太平洋西岸,濒临南海,海岸线长达4300km,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高度集中,是中国遭受台风灾害损失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基于台风的各种资料,分析广东省台风的灾害特征,并针对广东省台风灾害特点提出减轻台风损害的防御措施。

关键词:广东;台风;防御措施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通常又称热带气旋。热带气旋的生命史可分为生成、成熟和消亡三个阶段。其生命期平均为一周左右,短的只有2-3天,最长可达一个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需要巨大的能量。国际上对热带气旋的分级标准和名称如下:热带低压(TD-Tropical Depression),中心附近最大风力6~7级;热带风暴(TS-Tropical Storm),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STS-Typhoon Hurricane),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11级;台风(或飓风)(TY-Typhoon Hurricane),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为方便叙述,在无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本文一律统称台风。

西北太平洋是台风的重要源地,这一海区每年发生的台风占全球台风总数的36%。而台风的结构以及它所处的环境流场决定了这一海区的台风受到西北方向的总合力而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广东省海岸线漫长,正位于这一源地的西北方向,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极易受到台风侵袭成为我国台风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据1950-1992年初步统计,广东省发生重大台风灾害近30次,其中自1985年以来因台风和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平均每年损失20亿元,1991年更是高达43亿元。随着广东经济的飞速发展,这种损失将不断增加。台风灾害严重制约了广东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广东省台风灾害特征,分析台风灾害对广东经济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 广东省台风灾害特征分析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程论文

1.1 发生频率高,发生时间集中

根据中央气象台编制的《台风年鉴》,对1949~2000年52年间登陆广东省 的台风进行了统计分析。(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1949~2000年中,登陆广东省的台风数达182个,平均每年3. 5个,其中登陆最多年份达7个(19

52、196

1、1993年),最少的也有1个,由图1可知各年台风分配很不均匀,年际变化大。登陆广东省的台风中属于台风的就有54个,年平均1. 04个,占登陆总数的30%;属于强热带风暴的有57个,年平均1. 10个,占总数的31%;属于热带风暴的有40个,年平均0. 77个,占总数的22%;热带低压最少,仅31个,年平均0. 60个,占总数的17%。可见,登陆广东省的台风不仅数量多,而且强度大,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占了61%。从表1还可以看出,登陆广东的台风时期为5~12月份,长达8个月,其中7~9月份为台风盛期,这三个月登陆的台风占了全年总数的73. 2%,可见台风灾害的群发性强,频度高。登陆广东的台风初台日期平均为7月3号,最早是5月2号,即1999年在惠来登陆的9902号台风;终台日期平均为9月21号,最迟为1974年12月2号在台山登陆的一个热带风暴。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程论文

1.2 台风灾害突发性强

在台风移动过程中,如果环流形势迅速调整,副热带高压强度迅速变化,便有可能突然转向,使预报失准,在台风实际登陆的地区来不及采取有效措施而遭受损失。另外,本省近临南海,在南海形成的台风,从形成到登陆时间较短;在南海形成的热带低压也有可能在移到近海时,迅速加强成台风并登陆,使沿海地区碎不及防。如8309号台风在珠海登陆,仅仅一两个小时就将珠江三角洲约13. 3万hm2农田和许多村庄变成一片汪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海那些突然加强,迅速登陆的台风。这类台风范围小,强度大,发展猛,移动快,给预报带来很大困难,常常在短时间内就成灾。如8609号台风7月20号14时在海南省文昌市附近海面生成,当天22时在徐闻登陆,前后不过8h,但是却造成了56人伤亡,农作物受灾面积14. 9万hm2,直接经济损失1. 13亿元。 1.3台风灾害的多重性

台风不仅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而且由于台风的连锁效应还会带来多重性灾害。例如,台风暴雨可以引起洪涝,还会引发泥石流、山崩、滑坡和水土流失等次生灾害;而风暴潮造成的海水倒灌会导致内涝、土地盐碱化等。例如在斗门至台山之间沿海登陆的9316号太平洋台风,登陆时适逢天文大潮(农历八月初二)的高潮涨潮时段,带来了狂风、暴雨,并出现了历史最高风暴潮位,重现期达200年一遇。珠海、中山、江门等11个市37个县不同程度受灾。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台风受灾人口569万人,死亡25人,溃决堤围53 km,直接经济损失19. 62亿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程论文

2 台风对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影响

广东省每年都遭受台风灾害。沿海地区集中了全省人口的70%和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84%,是台风灾害的高风险区,承受成灾的经济损失达80%~90%,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1 台风对经济的影响

热带气旋是自然灾害的首恶,其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大,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90年代后,广东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灾害损失量级明显增大,根据灾害普查结果,广东省平均每年因热带气旋造成400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70多亿元。2006年,广东省接连遭受0601号强热带气旋“珍珠”、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0605号热带气旋“格美”、0606号热带气旋“派比安”等热带气旋的影响,损失达250多亿元,是近年来广东热带气旋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一年。199

6、2008和2010年受热带气旋影响,也是灾害损失较为严重的年份。1996年9月9日,在吴川登陆的9615号热带气旋造成建国后最严重的风灾,湛江气象台测得极大风速超过57米/秒,达到超级台风等级,损失严重。2008年9月24日,0814号强热带气旋“黑格比”于在茂名市电白县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50百帕,最大阵风65m/s (相当于17级),全省直接经济损失114亿元,死亡22人。2010年“凡亚比”呈现风大雨强,灾害严重损失大,造成了全省137人受灾,死亡、失踪共计134人,直接经济损失达54. 75亿元。 2.2 台风对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台风引发的暴雨、洪水,可能导致洪泛区卫生状况恶化,引发各种急性传染病的流行。水土流失、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使农业耕地遭到泥沙石的淹盖,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风暴潮引起的海水入侵,使地下水受污染,土地盐碱化,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同时,由于受灾群众生活遇到很大困难,精神受到沉重打击,大大降低生产积极性,使受灾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形成脆弱的社会环境,降低抗灾自救能力。另外,台风灾害对具有特殊文化特性的建筑或遗迹及具有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的珍稀动植物、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可能造成破坏。

3 台风灾害的防治对策 3.1 加强预测、预报的研究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程论文

虽然目前广东已建立了效能较好的台风路径预报模式,对台风天气预报也有一定能力,但对近海突发台风和突发路径台风的预报尚缺乏有效办法,因此要加强沿海的台风联防和对登陆台风的特别监测,同时应重视对台风的活动规律和预报方法的研究。引进和研制现代的先进探测工具和通讯设备以及加强资料处理和传输的现代化。

3.2 加强预防措施的研究

加强台风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强全民防灾意识,用科学方法防御台风。加建防御台风的人工建筑的建设,而这些工程设施修建时既要考虑防洪,更要注意防御风暴潮,海堤的建设要考虑最高潮位,也要考虑海浪的掏刷作用,基底的加固是重要的,堤外防护林带的建设应是经济实用的。提高已有建筑物及拟建建筑物的防台抗台的标准。确定台风过境时的紧急避难措施,如确定避难场所、做好抢险抢修的准备工作等,以减轻台风可能造成的灾害。各级政府应加强防台风抗台风的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和指挥防台抗台。 3.3 加强灾害治理对策的研究

增强减灾意识,并增加对台风灾害治理的投资。对已造成灾害的地区做好紧急避难工作及灾后重建工作。不断迅速收集和整理灾情资料,加强对台风灾害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效应的评估研究,建立台风灾情库及其信息系统,为台风灾害研究工作做准备。加强重大台风灾害形成规律及台风灾害链的研究,尤其是沿海主要经济开发区的台风灾害综合研究。进行灾害区划和减灾对策研究,建立防灾减灾专家系统。

参考文献: [1] 史培军.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灾害成因与对策专辑), 1991, 37~42. [2] 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广东省志·自然灾害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121~154. [3] 梁必骐.广东的自然灾害[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103~117. [4] 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广东水旱风灾害[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167~204. 5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程论文

减少自然灾害的措施范文第2篇

1 施工过程中不良地质灾害研究现状

隧道地下工程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灾害给隧道施工和设计带来很大的困难, 已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学者们对这些不良地质灾害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我国公路隧道施工不良地质灾害对策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八十年代以来, 在京广线大瑶山隧道、西康秦岭隧道和大秦军都山隧道等隧道施工中, 进行了不良地质灾害的对策预报研究工作, 积累了很好的经验。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和实践工作, 研究者提出地质灾害对策预报以长度和可能发生灾害点的数目计算较好。目前, 隧道中各种不良地质灾害对策的预报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 预报手段也逐步完善, 相应的对策手段在我国很多大型隧道工程探测中应用也日益广泛, 预报的准确度和成功率也日益提高, 取得了很多的成功经验, 但预报对策的可靠性还有待提高。总之, 在不断提高隧道地质灾害预报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 不断开拓新领域, 发展新技术将成为今后隧道不良地质灾害研究中的重点。

2 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的类型

2.1 塌方问题

隧道施工过程中, 部分地质结构不够稳定,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塌方的可能性, 尤其是涌水区域顶部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施工人员对该部分进行穿孔作业时, 会导致地面出现不均匀下沉的现象, 严重影响隧道施工进展, 延误工程施工速度, 降低隧道结构稳定程度, 减少隧道使用年限, 特别是隧道进出口位置地质结构更加不稳定, 加大隧道塌方的可能性。

2.2 涌水问题

在施工中出现的地质灾害中, 涌水突水现象发生的几率最高而且所带来的危害也更为严重。这种地质灾害主要是因为开凿时隧道遭到破坏或者是隧道所在区域原有的地质构造发生了改变, 使得良好的地下水通过隧道进行排泄而发生的。

2.3 浅埋问题

由于隧道开挖及大量抽排地下水引起。包括: (1) 浅埋隧道、城市地铁或大型管道开挖及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 (2) 岩溶地区隧道开挖排放大量地下水造成的地面塌陷和泉水枯竭。

2.4 偏压问题

偏压是指隧道的两侧对称位置压力不均。偏压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山体两侧很难保持平衡, 导致隧道两侧的负荷量不同, 从而使得隧道两侧压强不同。

3 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3.1 塌方问题的有效防治

在隧道施工中经常出现塌方现象, 为了有效降低塌方现象的出现, 相关施工人员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加强周围地质数据收集并加以分析, 针对容易塌方的位置进行精确测量, 相关设计人员对易塌方位置制定合理实施方案, 采用多种手段对地质进行加固处理, 运用合适的工具在隧道进出口进行支护处理, 提高该地区施工质量, 从而减少塌方的可能性。

3.2 涌水问题的有效防治

施工人员应对施工区域存在的岩层淤泥、溶洞、暗河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技术处理。对于隧道施工较常出现的涌水问题, 施工人员应采用排水或堵水技术对该问题进行技术处理, 以免该问题对隧道施工造成较大影响。

3.3 偏压的应对措施

对于偏压较严重的隧道可以采用超短台阶法施工工艺、短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反压护拱施工方法、减载反压技术、洞外注浆固结法和护拱技术进行施工。对于一般的偏压隧道, 可以通过加强隧道体的稳定性来抵抗压强。

3.4 浅埋应对措施

为了提升浅埋隧道施工质量, 应当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做好仰拱厚度、虚渣的检查工作。要充分保障喷射混凝土的质量, 严格依照配合比开展混凝土配制工作, 需要加强对混凝土的振捣与后期养护工作。

3.5 防止出现瓦斯爆炸现象

施工人员对隧道工程进行施工时可能会穿过煤井地带, 富含大量煤矿资源地带的地质结构不同于普通土壤地质结构, 煤层气具有易燃性的特点,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运用施工机器进行隧道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点燃明火会出现瓦斯爆炸的现象, 因此在隧道施工中, 相关工作人员要本着严谨的工作态度, 在矿井附近禁止使用明火进行施工操作, 减少煤层气爆炸的可能性。隧道施工相关单位需要使用工作仪器监控瓦斯浓度,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注意通风, 降低空气中瓦斯的含量, 避免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瓦斯爆炸的现象, 减少施工队伍不必要的损失。

结语:

综上所述, 在施工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 降低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提高施工人员施工安全性, 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 两外要加强对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学习及培训, 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让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保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加强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 从而全面提升施工质量, 降低施工过程中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提升整体工程的施工进程, 且相关施工部门采取必要灾害防治手段确保隧道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保障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延长隧道的使用年限。提升隧道在交通运输业的积极作用。

摘要:隧道在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隧道施工人员主要在地下开展工作, 由于各地区地质情况不相同, 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时需要对不同施工环境进行实地考察, 针对不同地质情况, 施工人员要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不良地质灾害的发生容易给施工队伍造成不必要损失,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充分了解隧道施工出现频繁的灾害类型, 相关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防止灾害发生的可能。

关键词:隧道,地质灾害,相应措施

参考文献

[1] 吴满路, 廖椿庭.大茅隧道地应力测量及围岩体稳定性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 2016 (01) :45.

[2] 徐林生, 王兰生.岩爆形成机理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6 (08) :13.

[3] 叶子华.某煤矿道路施工地质灾害评估及防治措施研究[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7 (03)

减少自然灾害的措施范文第3篇

1缙云县水稻农田害鼠灾害特点

1.1鼠害捕获率不断增加

根据缙云县植保站的统计数据表明,缙云县水稻农田的鼠害捕获率占到了10%以上。虽然开展全民的综治工作,其鼠害情况有了显著的抑制,缙云县水稻农田的鼠害捕获率已经减少到了4%。但每逢春季与出动季节,鼠害捕获率明显增多,甚至超出防御指标很多[2]。在这两个阶段的鼠害捕获率达到了原来的2倍及1.5倍。

1.2鼠害种类结构单一化

据缙云县植保站的普查结果显示,其缙云县鼠害种类大概有小家鼠、褐毛鼠、针毛鼠、巢鼠和黄毛鼠等十多种类型。而在其普查结果中,水稻农田当中的黑线姬鼠从起初的68%的占比率增长至了86%。褐毛鼠达到了10%。除了这2种害鼠之外,其他几种类型的害鼠均较难捕捉到[3]。

1.3害鼠壮年时期占比较大,繁殖期显著

普查结果显示,害鼠壮年时期的占比较大,达到了34%~61%,平均占比率为49%。害鼠生长期的占比率相对较低,为14%~25%,平均占比率为20%。而这种年限体系是最利于害鼠的生长繁衍,且繁衍数量会持续飙升[4]。从目前情况看,缙云县水稻农田害鼠灾害变化规律波动大,数量变化已经从最初的春、秋两季的多高峰增长转变为了秋季单高峰增长的现象,且初冬季节段是鼠害滋生最多,繁衍鼠害数量能一直维持到次年初春。鼠害的繁衍生长期处于每年3-10月,此阶段的鼠害尤为突出,其受孕概率可以占到60%之上,明显波动大于其他月份的害鼠情况。

1.4缙云县水稻农田损害面积较大

结果显示,缙云县水稻农田的鼠害损害非常严重,其鼠害损失率达到了2%以上。特别是秋冬季交替时期,其鼠害灾害发生尤为明显。且不同区域水稻农田其受害情况也不一样[5]。

2缙云县水稻农田害鼠综治对策

2.1完善缙云县水稻农田害鼠综治体系

2.1.1重视水稻农田害鼠综治工作

据缙云县水稻农田实际情况制定防治方案,将害鼠消灭防控提上重点工作日程,并且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由政府部门共同投入到害鼠消灭防控工作当中。

2.1.2强化水稻农田害鼠综治培训

为了确保缙云县水稻农田害鼠工作的科学有效,应对缙云县水稻农田害鼠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统一化、科学化、效用化的综治培训,不断教授创新化、科学化的害鼠消灭防控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切实应用到害鼠消灭防控工作的实践当中。

2.2合理有效的进行投饵工作

2.2.1单次投饵工作需做到药用浓度合适

为确保害鼠消灭防控工作的效用化,避免多次投药对市民群众造成的困扰与不变,通过不断的推陈出新,其害鼠投药技术得到了创新化、科学化的改善,从多次投药方式已然转变为了单次投药方式,且单次投药的浓度为溴敌隆0.05%、敌鼠钠盐0.1%、氯敌鼠钠盐0.02%是最为合适的。现如今,单次投药方式的鼠害消灭情况已经可以达到90%以上,其鼠害消灭的概率非常高,且比传统的多次投药方式的鼠害消灭的效果要好得多,其鼠害消灭概念上升了15%以上。

2.2.2投药准确,选择合理的投药时间及地点

实际调查发现,鼠群喜好同聚且爱共同作恶。鼠群喜欢在农舍、农舍周围的水稻农田等地进行损坏行动。因此,在制定投药计划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其鼠群的活动特点及习惯来选择合理的投药时间、地点。在鼠群较为集中的地方增加投药量,如果是普通的地点适当减少投药量。反之则减少。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缙云县水稻农田的投药情况主要采用的是投药站的形式进行。投药站不但能够保证药物资源的全利用,避免大量浪费情况,还能有效做到绿色环保,不会危害到其水稻农田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投药站的形式使其灭鼠效率增加,有效推动了灭鼠防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3结语

通过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缙云县水稻农田的害鼠灾害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其灭鼠防控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灭鼠防控工作应当被作为缙云县整体规划的重点工作,因为其害鼠灾害会直接性的影响到缙云县农业的发展。所以,如果能够在灭鼠防控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将会对缙云县的整体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推动力。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起,农田害鼠灾害已经成了缙云县的农业发展道路上的重点阻碍。因此,有效解决缙云县水稻农田的害鼠灾害问题至关重要。此次研究针对缙云县水稻田害鼠灾害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缙云县水稻农田害鼠灾害的症结所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希望对缙云县水稻农田害鼠灾害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帮助效果。

关键词:水稻农田,害鼠灾害,综合防治措施,缙云县

参考文献

[1] 丁新天.缙云县农田害鼠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09(4):31-33.

[2] 《中国植保导刊》2009年第29卷(总第182~193期)总目录[J].中国植保导刊,2009(12):43-46.

[3] 郭永旺,王登,施大钊.我国农业鼠害发生状况及防控技术进展[J].植物保护,2013(5):62-69.

[4] 王华弟.农田黑线姬鼠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J].植物保护学报,1998(2):181-186.

减少自然灾害的措施范文第4篇

1总则

1.1目的

为了预防各类因自然灾害发生而导致的地质灾害,同时在万一发生了地质灾害的时候,能迅速、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地保护客人、员工和酒店的人身与财产安全,特制定如下预案。

1.2工作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抗灾减灾方针,增强酒店员工防灾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安全避让、应急抢险等综合能力。统一领导、职责明确、反应灵敏、整合资源。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酒店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事故时。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当酒店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事故时,现场最高级领导为最高指挥,最高指挥员有权力调用一切资源(包括财力、人力资源),同时有义务将事件的影响及损失减到最小程度。

组长:张彬

副组长:

成员: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信息的来源主要为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台风、洪涝等信息发布中得来,根据实际的强度等级来确认。

3.2预警预防行动

各部门在得到自然灾害等信息的行动

1、 前厅部:

A、 准备各类提供给客人的灾害警报资料,并在客人入住登记时提

醒客人。

B、 前厅做好因为一些灾害工作所对客人造成不便的解释工作。

C、 关闭一些需要关闭的门窗,并做好对宾客的指引和疏导。

D、 对本酒店的员工,负责发放酒店房卡以便员工入住。

2、 客房部:

A、 对所有客房进行检查,关闭所有客房及公共区域窗户。

B、 协助前厅部将灾害警报资料发放至各客房。

C、 对所有外围花卉进行保护处理,防止被损坏。

D、 做好对部门员工自身安全的教育提醒工作。

3、 工程部:

A、 准备好各类抢修器具,以便在发生各类紧急情况时能立即进行

抢修。

B、 做好各类停电停水情况的准备工作、对室外的设备进行安全检

查,及时消除各类隐患。

C、 对一些特别是高空中存在可能有危险的物品设备进行加固处

理。

D、 做好对部门员工自身安全的教育提醒工作。

4、 保安队:

A、 加强对酒店所有场所的巡查,对酒店所有平台进行检查,清理

平台上的杂物,防止各类高空物品坠落,防止部门山体滑坡事故发生,拉出警戒线。

B、 做好各类应急设备如应急照明、应急广播的准备工作。

C、 做好通信器材的检查工作,确保各场所通讯的正常。

D、 对一些危险场所进行暂时的封闭工作,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E、 对酒店员工宿舍,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员工生命安全。

F、 做好对部门员工自身安全的教育提醒工作。

5、 餐饮部:

A、 对部门所管辖的区域进行检查关闭所有窗户。

B、 做好对部门员工自身安全的教育提醒工作。

6、 其它部门:

A、 综合部对酒店住宿员工进行统计,并分配好房间以便前台房卡

的制作。

B、 中厨房负责台风等自然灾害期间员工的伙食,望泉楼一律不许

员工接近。

C、 各部门对部门所管辖的区域进行检查关闭所有窗户。

D、 做好对部门员工自身安全的教育提醒工作。

4应急响应

4.1响应程序

1、 酒店领导进行值班,并对酒店工作进行最高级别指挥。

2、 保安队加强对各区域的巡查力度,对重点部位进行每1小时不

少于1次的不间断检查,部门人员进行24小时值班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3、 工程部加强对室外设备的检查,加强值班力量,做好各类抢修

的准备。

4、 在灾害影响严重时为确保员工自身生命安全,酒店设立临时员

工休息区域保证员工的正常休息。

5、 在地质灾害未解除之前,任何员工不许靠近灾害点,安排的值

班人员必须在三人以上对酒店内灾害点进行巡视,杜绝单人行动。

4.2信息共享和处理

当发生自然灾害事故中有涉及港、澳、台胞及境外人士时必须统一由酒店保安队通知公安部门外事办。

4.3通讯

当发生灾害事故时前厅部总机负责进行对各相关部门、人员的通讯,确保应急情况下通讯的畅通,同时严格控制消息的传播。

4.4指挥和协调

当发生灾害事故时,酒店总经理为最高指挥长官,当酒店总经理不在现场时值班经理为最高指挥长官,最高指挥长官对事件进行统一领导、决策,各部门应全力配合、参与应急救援。

4.5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当突发治安事件时,应急人员应对自身安全进行必要的防护。 5后期处臵

当灾害解除后,由各部门负责人通知本部门员工,并严密监视动态。

(1)所有部门和员工在未查清事实的情况下,都要注意保密,尽可能减少影响面。

(2)未经总经理同意,任何部门或员工都不得向外界或新闻界透露有关情况。

6保障措施

当发生灾害事故时,现场最高指挥长官对酒店内的一切人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必须尽一切可能保障应急的需要。

7附则

7.1预案管理与更新

酒店综合部负责对本预案的评审、备案及修订,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更新。

7.2奖励与责任

在应急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酒店将进行相应的表彰、奖励,对在事件中有相关责任的人员酒店也将根据情况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7.3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减少自然灾害的措施范文第5篇

聘请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调查队对东沟村5.58km2矿区进行采空区普查。形成地质灾害危险点分布图。

二、监控分工: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每月对矿区所有危险源点进行一次地质灾害检查;选矿厂和矿山办每星期对管辖区域内进行一次地质灾害检查;矿山各施工单位安排专人负责地质灾害监控,每天巡回检查。

三、应急措施:

1、各单位发现险情(地面裂纹、塌陷、滑坡、泥石流等迹象)后,立即上报公司,公司将根据险情大小,及时上报地方政府部门。

减少自然灾害的措施范文第6篇

广东省台风灾害特征与防御措施

摘要:台风灾害是当今全球发生频率最高、影响最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广东省位于太平洋西岸,濒临南海,海岸线长达4300km,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高度集中,是中国遭受台风灾害损失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基于台风的各种资料,分析广东省台风的灾害特征,并针对广东省台风灾害特点提出减轻台风损害的防御措施。

关键词:广东;台风;防御措施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通常又称热带气旋。热带气旋的生命史可分为生成、成熟和消亡三个阶段。其生命期平均为一周左右,短的只有2-3天,最长可达一个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需要巨大的能量。国际上对热带气旋的分级标准和名称如下:热带低压(TD-Tropical Depression),中心附近最大风力6~7级;热带风暴(TS-Tropical Storm),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STS-Typhoon Hurricane),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11级;台风(或飓风)(TY-Typhoon Hurricane),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为方便叙述,在无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本文一律统称台风。

西北太平洋是台风的重要源地,这一海区每年发生的台风占全球台风总数的36%。而台风的结构以及它所处的环境流场决定了这一海区的台风受到西北方向的总合力而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广东省海岸线漫长,正位于这一源地的西北方向,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极易受到台风侵袭成为我国台风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据1950-1992年初步统计,广东省发生重大台风灾害近30次,其中自1985年以来因台风和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平均每年损失20亿元,1991年更是高达43亿元。随着广东经济的飞速发展,这种损失将不断增加。台风灾害严重制约了广东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广东省台风灾害特征,分析台风灾害对广东经济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 广东省台风灾害特征分析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程论文

1.1 发生频率高,发生时间集中

根据中央气象台编制的《台风年鉴》,对1949~2000年52年间登陆广东省 的台风进行了统计分析。(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1949~2000年中,登陆广东省的台风数达182个,平均每年3. 5个,其中登陆最多年份达7个(19

52、196

1、1993年),最少的也有1个,由图1可知各年台风分配很不均匀,年际变化大。登陆广东省的台风中属于台风的就有54个,年平均1. 04个,占登陆总数的30%;属于强热带风暴的有57个,年平均1. 10个,占总数的31%;属于热带风暴的有40个,年平均0. 77个,占总数的22%;热带低压最少,仅31个,年平均0. 60个,占总数的17%。可见,登陆广东省的台风不仅数量多,而且强度大,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占了61%。从表1还可以看出,登陆广东的台风时期为5~12月份,长达8个月,其中7~9月份为台风盛期,这三个月登陆的台风占了全年总数的73. 2%,可见台风灾害的群发性强,频度高。登陆广东的台风初台日期平均为7月3号,最早是5月2号,即1999年在惠来登陆的9902号台风;终台日期平均为9月21号,最迟为1974年12月2号在台山登陆的一个热带风暴。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程论文

1.2 台风灾害突发性强

在台风移动过程中,如果环流形势迅速调整,副热带高压强度迅速变化,便有可能突然转向,使预报失准,在台风实际登陆的地区来不及采取有效措施而遭受损失。另外,本省近临南海,在南海形成的台风,从形成到登陆时间较短;在南海形成的热带低压也有可能在移到近海时,迅速加强成台风并登陆,使沿海地区碎不及防。如8309号台风在珠海登陆,仅仅一两个小时就将珠江三角洲约13. 3万hm2农田和许多村庄变成一片汪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海那些突然加强,迅速登陆的台风。这类台风范围小,强度大,发展猛,移动快,给预报带来很大困难,常常在短时间内就成灾。如8609号台风7月20号14时在海南省文昌市附近海面生成,当天22时在徐闻登陆,前后不过8h,但是却造成了56人伤亡,农作物受灾面积14. 9万hm2,直接经济损失1. 13亿元。 1.3台风灾害的多重性

台风不仅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而且由于台风的连锁效应还会带来多重性灾害。例如,台风暴雨可以引起洪涝,还会引发泥石流、山崩、滑坡和水土流失等次生灾害;而风暴潮造成的海水倒灌会导致内涝、土地盐碱化等。例如在斗门至台山之间沿海登陆的9316号太平洋台风,登陆时适逢天文大潮(农历八月初二)的高潮涨潮时段,带来了狂风、暴雨,并出现了历史最高风暴潮位,重现期达200年一遇。珠海、中山、江门等11个市37个县不同程度受灾。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台风受灾人口569万人,死亡25人,溃决堤围53 km,直接经济损失19. 62亿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程论文

2 台风对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影响

广东省每年都遭受台风灾害。沿海地区集中了全省人口的70%和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84%,是台风灾害的高风险区,承受成灾的经济损失达80%~90%,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1 台风对经济的影响

热带气旋是自然灾害的首恶,其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大,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90年代后,广东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灾害损失量级明显增大,根据灾害普查结果,广东省平均每年因热带气旋造成400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70多亿元。2006年,广东省接连遭受0601号强热带气旋“珍珠”、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0605号热带气旋“格美”、0606号热带气旋“派比安”等热带气旋的影响,损失达250多亿元,是近年来广东热带气旋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一年。199

6、2008和2010年受热带气旋影响,也是灾害损失较为严重的年份。1996年9月9日,在吴川登陆的9615号热带气旋造成建国后最严重的风灾,湛江气象台测得极大风速超过57米/秒,达到超级台风等级,损失严重。2008年9月24日,0814号强热带气旋“黑格比”于在茂名市电白县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50百帕,最大阵风65m/s (相当于17级),全省直接经济损失114亿元,死亡22人。2010年“凡亚比”呈现风大雨强,灾害严重损失大,造成了全省137人受灾,死亡、失踪共计134人,直接经济损失达54. 75亿元。 2.2 台风对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台风引发的暴雨、洪水,可能导致洪泛区卫生状况恶化,引发各种急性传染病的流行。水土流失、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使农业耕地遭到泥沙石的淹盖,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风暴潮引起的海水入侵,使地下水受污染,土地盐碱化,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同时,由于受灾群众生活遇到很大困难,精神受到沉重打击,大大降低生产积极性,使受灾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形成脆弱的社会环境,降低抗灾自救能力。另外,台风灾害对具有特殊文化特性的建筑或遗迹及具有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的珍稀动植物、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可能造成破坏。

3 台风灾害的防治对策 3.1 加强预测、预报的研究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程论文

虽然目前广东已建立了效能较好的台风路径预报模式,对台风天气预报也有一定能力,但对近海突发台风和突发路径台风的预报尚缺乏有效办法,因此要加强沿海的台风联防和对登陆台风的特别监测,同时应重视对台风的活动规律和预报方法的研究。引进和研制现代的先进探测工具和通讯设备以及加强资料处理和传输的现代化。

3.2 加强预防措施的研究

加强台风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强全民防灾意识,用科学方法防御台风。加建防御台风的人工建筑的建设,而这些工程设施修建时既要考虑防洪,更要注意防御风暴潮,海堤的建设要考虑最高潮位,也要考虑海浪的掏刷作用,基底的加固是重要的,堤外防护林带的建设应是经济实用的。提高已有建筑物及拟建建筑物的防台抗台的标准。确定台风过境时的紧急避难措施,如确定避难场所、做好抢险抢修的准备工作等,以减轻台风可能造成的灾害。各级政府应加强防台风抗台风的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和指挥防台抗台。 3.3 加强灾害治理对策的研究

增强减灾意识,并增加对台风灾害治理的投资。对已造成灾害的地区做好紧急避难工作及灾后重建工作。不断迅速收集和整理灾情资料,加强对台风灾害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效应的评估研究,建立台风灾情库及其信息系统,为台风灾害研究工作做准备。加强重大台风灾害形成规律及台风灾害链的研究,尤其是沿海主要经济开发区的台风灾害综合研究。进行灾害区划和减灾对策研究,建立防灾减灾专家系统。

参考文献: [1] 史培军.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灾害成因与对策专辑), 1991, 37~42. [2] 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广东省志·自然灾害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121~154. [3] 梁必骐.广东的自然灾害[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103~117. [4] 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广东水旱风灾害[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167~204. 5

《自然灾害与防治》课程论文

上一篇:八声甘州柳永范文下一篇:社交媒体的主要特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