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光纤通信论文范文

2024-07-14

电信光纤通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承担世界气象组织(WMO)全球电信系统(GTS)区域通信枢纽(RTH)的职责,目前由第三代国际气象通信系统具体实施。通过对该系统的框架结构和数据传输流程的分析,描绘出此系统传输处理的分层模型。通过此模型能够为分析、维护和改进国际气象通信系统的提供支撑。更进一步,介绍了WMO信息系统(WIS)全球信息系统北京中心(GISC Beijing)的传输模型,描述该模型如何演化和发展。

关键词:全球电信系统;WMO信息系统;气象通信;分层模型

Research on Transfer Model of International

Meteorological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WANG Fu-di WANG Peng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entre,Beijing 100081,China)

Key words:global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WMO information system;meteorological communication;hierarchical model

全球电信系统GTS(Global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是为了构建世界气象监测网(World Weather Watch),进行气象数据和产品的收集、交换、分发,并满足时效性、覆盖性、一致性、可靠性等要求的气象通信系统。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作为GTS主干网上的区域通信枢纽RTH(Regional Telecommunication Hub),与日本、德国、俄罗斯、欧洲气象卫星组织等10个国外中心建立有国际气象通信链路,对于区域间和区域内的实时气象信息传输起到了核心作用[1]。RTH北京的主要功能由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开发运行的第三代国际气象通信系统来实现。

2007年,第十五届世界气象大会批准了WMO信息系统(WIS)计划,标志着WIS进入实施阶段,它将依托目前支撑WWW计划数据传输和服务的全球电信系统(GTS)进行实施和过渡。GTS是WMO现有信息系统中最为成功的部分,但是它基于点对点通信线路和专用传输规范进行数据交换,在支持WMO其他计划的数据传输以及为更多用户提供数据服务方面存在着局限性[2]。2011年5月,第十六次世界气象大会正式批准世界气象组织全球信息系统中心北京中心的建立[3-4]。

1   WMO GTS和RTH北京

1.1   GTS的基础网络结构

全球电信系统GTS是一个三层的网络结构,如图1:

●   MTN(骨干通信网络):由三个世界气象中心(WMC)和包括北京在内的15个区域通信枢纽(RTH)连接组成,此核心网络保证各气象通信中心(MTCs)之间有效、快速和可信的信息传输;

●   RMTNs(区域气象通信网络):由覆盖全球6个区域的网络线路组成,保证骨干通信网络与国家气象中心(NMC)的互联互通;

●   NMTNs(国家气象通信网络):主要满足国家层面收集和分发气象信息;

另外基于卫星的数据收集和分发系统也是GTS重要的组成部分。

1.2   GTS的数据传输流程

根据WMO的要求,GTS传输的数据、资料、产品,有统一的编码规则[5-6]、编报规则[5-8]、通信协议、传输路由以及质量保证等规范。GTS是点对点通信线路和专用传输规范进行数据交换的最典型实施。观测数据的从发送端开始,需要经过如下步骤:

(1)根据编码手册[5-6]进行编码。将原始观测数据(Raw Data)依照观测类别所对应的编码格式(FM),编码成为报告(Report);

(2)根据公报目录[7]进行编报。由对应的编报中心负责收集责任范围内的报告,将这些报告根据观测类别进行汇集,并附上该类型的简式报头(Abbreviated Heading,使用“TTAAii”表示)、观测时次(适用“YYGGgg”表示)以及编报中心的代号(使用“CCCC”表示),形成公报(Bulletin);

(3)根据GTS手册[8-9]按照传输格式进行统一编报。各RTH负责收集责任区内的各个编报中心的公报,根据通信链路的协议要求,选择编报的字符集,然后将简式报头、时次、编报中心、公报正文等内容编成符合GTS规范的传输格式的公报,其中还包括了用于确保传输顺序的流水号和确保修订关系的订正项(使用“BBB”表示),形成用于传输的公报消息(Message);

(4)根据GTS手册的传输协议进行传输。对于目前广泛使用的FTP方式,这个步骤还需对公报进行累积打包,而后生成文件(File);

(5)根据GTS手册的区域划分及其数据传输路径,RTH依托各自报文转发或者编辑报发送路由,每类公报根据简式报头、时次、编报中心按照控制数据发送给指定RTH或者NMC;

(6)传输依赖于GTS网络的基础网络结构,根据RTH之间达成的双边协议,进行传输,包括通信链路(Link)、通信协议、通信质量保障等。

数据在接收端的处理是发送的逆过程。

1.3   第三代国际气象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

北京第三代国际气象通信系统按照GTS技术规范要求[10],实现了上节所描述的发送处理、接收处理以及中间存储、报文编辑等功能。第三代国际气象通信系统的应用软件系统由数据收发系统、报文处理系统和业务监控系统组成。其中,支持各类电路、协议的数据接收系统通过GTS电路和Internet收集数据后,由报文处理系统处理、存储、以及向其它业务系统(如:国内气象通信系统,实时数据库系统等)进行分发;同时,报文处理系统按照业务要求,将第三代国际气象通信系统收集到的国内、外各类资料,提供给数据分发系统,由数据发送软件完成资料向各条GTS电路和Internet的发送。第三代国际气象通信系统的数据输入/输出、处理过程,系统运行状态等都可以通过业务监控系统进行监视和控制。国际气象通信系统中各功能组件之间的协作关系如图2所示。

第三代国际气象通信系统的核心是报文处理系统,承担GTS规范和路由要求的格式检查、报文存储、报文转发、报文编辑、编报打包等诸多任务,主要基于文件工作。报文的转发、编辑主要依赖于控制数据[11],据此在特定时刻执行某项任务,而处理中的报文则放在报文处理缓存库中。

数据收发系统负责报文的接收和发送,同时保证报文处理系统与对外通信链路的隔离。数据收发系统与专用连接、公网连接、内网连接等通信网络相连:专用连接(简称专线)是指专门用于RTH北京与其它RTH或者NMC,以及同城系统进行通信的连接;公网连接是指通过Internet线路进行通信的连接,可以使用FTP、HTTP或SMTP协议等,通信与Internet上的其他通信不隔离;内网连接是指国际气象通信系统与其它系统通信的连接,如国内通信系统、实时数据库等。业务监控系统实时监视着系统运行状况,并在出现异常和问题的时候告警,同时提供给操作员人机交互的界面。

第三代国际气象通信系统的传输功能依赖于数据收发系统和通信连接,目前主要基于FTP协议进行传输。报文处理系统根据通信伙伴中心和传输内容的类别进行了划分,每个“<伙伴中心,内容类别>对”都定义为一个逻辑通道(LCN)。例如,字符码资料与RTH东京之间的传输定义为“11”通道,二进制编码资料与NMC平壤之间的传输定義为“76”通道。因此报文处理的整个过程就是在该特定通道中进行的变换过程。

其中报文处理系统并不一定是收到以后直接转发,而是先存储在报文处理缓存库中,根据控制数据在合适的时刻读取并编报发送。

这种通道式结构反映了报文处理的实质,也是RTH的基本功能:数据的选择性转发。换句话说,这种选择性转发是将一条输入通道中的数据,根据控制数据,实时或者延时地进行转发到一条输出通道中。这个“输入通道-控制数据-输出通道”的模式与网络路由器“输入线路-路由表-输出线路”的模式十分接近;不同之处是路由器可以认为是只进行实时转发,而报文处理系统是延时/定时转发。

在每个这样的处理管道线中,数据依次经过各级处理,最终封装成为可供传输的格式;每次处理都是依据“<伙伴中心,内容类别>对”对报文格式进行的变换,可以看成是一个管道线;整个报文处理管道线序列就构成了一个流水线一样的处理流程。管道线中每个处理步骤,都是针对特定“<伙伴中心,内容类别>对”进行变换的处理模块,可以加入新的处理模块,去除现有的处理模块,修改处理模块的算法等。

2   报文传输处理的分层模型

根据GTS传输的流程框架,以及国际气象通信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的实践,可以归纳得到一个报文传输处理的分层模型,称为国际气象信息交互层次模型(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Interconnection Layers Model)。这个模型仿照ISO开放式通信系统(OSI)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表示了对通信数据的逐层封装/解封。如图3所示。

这样的分层结构,具有与OSI参考模型相同的结构特性:

●   不同结点相同层次具有相同的功能;

●   相同层次之间通过相同的协议进行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   每一层使用下层的服务并向上层提供服务;

●   上层的数据是下层的负载。

发送方数据由最高层逐渐向下层传递,到接收方数据由最低层逐渐向高层传递。

数据在发送的时候,从上向下逐层封装,经过编码、编报、累积打包等处理以后,依次封装成为报告、公报、消息、文件,然后通过网络传输方式发送给目标主机;目标主机依照相反的顺序进行逐层解封,最终还原数据。

层次高的相对于层次低的称为上层,相对的称为下层;相互通信的、层次相同的两层称为对等层。特别地,如果上层和下层相邻,则互称为上邻层和下邻层。在每个层次看来,它与对等层之间的通信只依赖于它和下邻层之间的接口,而与下层的实现方式、下层与其对等层之间的通信协议等无关。某层向其上邻层提供服务的接口称为服务接口,调用其下邻层服务的接口称为协议接口。

下面以北京15日00时次整的常规地面观测数据的传输为例进行说明:

(1)经过FM 12-XI Ext. SYNOP编码成为一份报告(Report);

(2)经过汇集其他参与国际交换的报告并附加SMCIBABJii 150000的报头(TTAAiiCCCCYYGGgg)等信息,成为一份公报(Bulletin);

(3)交给编报程序根据字符集No.5变成以报文开始符(SOH)开头、以文本结束符(ETX)结尾的消息(Message);

(4)由累积打包程序放入文件(File)中,由于传输方式为FTP,文件名为BABJnnnnnnnn.a(其中nnnnnnnn为文件流水号);

(5)最后通过FTP传输服务进行发送。

如果改用WMO推行使用的表格驱动编码格式(TDCF),则处理过程为:

(1)观测数据根据FM 95 BURF进行编码;

(2)附加ISMNiiBABJ 150000的报头等信息,并最终汇集成为公报(Bulletin);

(3)交给编报程序根据字符集No.5变成SOH开头、以ETX結尾的消息(Message);

(4)由累积打包程序放入文件(File)中,文件名为BABJnnnnnnnn.b(其中nnnnnnnn为文件流水号)

(5)最后通过FTP传输服务进行发送。

3   分层模型的分析与实践

3.1   分层模型的分析

分层结构的特性使得国际气象信息交互层次模型具有如下性质:

●   抽象性:层次越高则设计的抽象层次就越高;

●   低耦合:某个层次的变动只可能影响上邻层和下邻层;

●   重用性:某个层次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

●   管道性:针对某个“<伙伴中心,内容类别>对”,处理流程和变换过程等效于一个专用于处理该“<伙伴中心,内容类别>对”的管道线。

例如,在Bulletin的编码格式上,可以选择字符编码和BUFR码格式等;在Message的编报格式上,可以选择No.2字符集和No.5字符集;在传输方式上可以选择FTP方式、TCP sockets方式等;在链路上可以选择专用链路、公网链路等。利用此模型能帮助系统维护和管理人员更好的实施业务,这在系统功能升级时尤为显著。

3.2   RTH北京-东京线路功能升级

为更好的满足WMO规范要求,RTH北京和东京开展了传输功能升级工作,主要目标是:1)从TCP sockets方式升级成为FTP方式,2)实现消息的定时打包功能,3)实现文件的顺序流水传输。对照国际气象信息交互层次模型,可以得到如下需求:

(1)通信协议的升级,涉及到消息(Message)、打包文件(File)和链路(Link)部分;

(2)公报内容不发生改变,则原始数据(Data)、报告(Report)和公报(Bulletin)无影响;

(3)消息的定时打包,仅涉及打包文件(File)层;

(4)保证文件流水号的顺序性,则需要根据打包的情况,调整流水号计数器。

综合以上几点考虑,本次功能升级涉及协议(PROCOTOL)、文件(FILE)和消息(MESSAGE)三个层次的变更。

综上所述,升级方案采用了如下设计:

(1)在消息层,为实现定时打包功能,在组件程序中将原有消息通过消息队列的控制来实现;

(2)在文件层,当满足打包输出条件时,累积结果输出为符合下层(传输服务)需要的顺序流水号文件名(如BABJnnnnnnnn.a);

(3)在协议层,使用FTP协议取代原有TCP Sockets方式,日志格式记录不变。

经过实际测试,该方案代码修改范围小而准确,由此带来的开发、测试等方面的风险也最小。借助模型的指导作用使得维护人员分析解决问题的目标更明确,方案设计更合理。

3.3   模型的演化

为了支撑WMO各项计划以及相关国际组织和计划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根据2003年世界气象大会报告(Cg-XIV,2003),WMO将建立下一代的信息系统——WIS。WIS的目的是提高WMO成员组织收集和分发数据及产品的能力。未来它将成为WMO的核心信息系统,为所有的WMO及其相关计划提供资料服务。它将使用国际行业标准的协议,通过在GTS核心和基础上改进并逐步演化,同时进行通信网络能力的升级建设,最终完成从传统GTS到WIS系统的平稳过渡[12]。WIS的核心基础结构包括:国家中心(NC)、资料收集和产品中心(DCPC)、GISC和连接这三个中心的数据通信网络。GISC是保证WIS全球性和区域性连接的核心通信中心,把全世界所有的责任地区连接起来。它们会从其负责的区域范围内的资料供应中心收集那些所有供全球分发的观测资料和产品,这些资料会被汇入大的综合数据集[13]。

中国气象局目前是GTS主干通信网的亚洲区域通信枢纽(RTH),建成GISC北京中心是CMA的既定目标,也是巩固和提升CMA在WMO通信网络及信息系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同时,通过承担GISC职责,还将提升中国气象局对全球实时数据和产品的发现和获取能力,拓展各类国外资料的收集途径,从而为我国气象预报业务和科研提供更为丰富、更高时效的数据支撑和服务。2011年,中国气象局完成GISC Beijing的业务化,实现WIS/GISC的目标[13]。

WIS计划并不改变国际气象信息交互层次模型分层架构,相反地,它需要对现有的GTS分层架构的进一步增强[14],同时需要通过链路、协议以及交换文件的扩展来满足新增需求。该模型演化为图4所示:

为了支撑其他非气象行业部门和用户以及WMO其他计划对WWW的数据需求,必须依赖更为广泛的Internet互联特性,在线路和系统层需要改进;为满足对非行业用户对数据的检索和获取,在消息和文件层应扩展元数据和元数据描述载体(XML)的封装实现。

通过对国际气象信息交互层次模型的演化和分析,使得GISC Beijing的WIS实施技术路线更为清晰:一是继续巩固和进一步改善GTS,该系统用于传输时间和业务要求甚高的资料,以满足世界天气监视网及其他WMO计划的业务需要,同时它也是系统数据收集主要来源和分发的重要方式之一。主要采用专用通信手段(GTS专线和卫星广播)从而提供有质量保证的服务;第二,通过灵活的数据发现、获取和检索服务,将信息服务扩大到授权用户,以及灵活及时地提供服务,这主要通过因特网实施。

3.4   在气象其他领域的扩展

不仅在国际气象通信领域针对复杂的传输通信逻辑可以进行扩展,在国内气象通信领域,为了适应现有气象资料传输业务的动态需求,也不断在改进过程中体现着这种分层的设计模式:比如在新一代国内气象通信系统[16]中建立了基于NetCDF的数据封装增强对通信报文数据的读取和检索,通过封装通信消息使得气象数据能在收集与分发功能模块之间高效流转。在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IMISS)[17]中更是引入气象元数据封装技术将分层设计模式拓展到气象数据的处理、归档和监控等环节。

实现气象资料统一平台下的高效收集与分发、统一数据格式检查标准、统一业务监视,使气象部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气象资料传输和资料信息业务传输拓展的重要依托。

4   結   论

通过对全球电信系统GTS的框架结构,尤其是其数据传输流程的分析,可以描绘出一个报文传输处理的模式,涵盖了气象数据传输的各种表达形式。基于第三代国际气象通信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实践,在其逻辑通道概念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一个管道线式的处理模式,数据的实时或者延时转发。结合上述两种模式,仿照OSI参考模型,能够得到一个报文传输处理的分层模型。在此模型中,数据的传输过程表示为平行方向的对等层之间通过协议接口进行通信,数据的处理过程表示为垂直方向的逐层封装/解封的管道式的变换。处理过程以“<伙伴中心,内容类别>对”为判别依据,实现选择性转发的目的。

分层模型以报文传输处理系统为着眼点,融合并抽象概括了传输的基础网络结构,具有抽象性、低耦合、重用性、管道性等特点,能够比较合理地解释国际气象通信系统中报文处理传输的整体步骤和层次,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检验,证明此模型适合于分析国际气象通信系统中的不同的模块、协议、格式的功能、层次、作用、接口等,从而为国际气象通信系统的维护和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模型框架。该模型同时也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演化,适应未来WIS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湘. 气象通信系统发展与展望[J]. 气象,2010,36(7):56—61.

[2]    李湘,王甫棣,姜立鹏,等. WIS的实现技术研究及应用 [J]. 气象,2011,37(10):1301—1308.

[3]    王甫棣,姜立鹏,姚燕. 北京全球信息系统中心的数据缓存功能优化[J]. 应用气象学报,2014,25(2):242—248.

[4]    WANG Fu-di. WMO information system:Beijing global information system center[J].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2013,94(7):991—994.

[5]    WMO. Manual on Codes,Volume I.1 [R]. WMO-No.306,1995.

[6]    WMO. Manual on codes,volume I.2 [R]. WMO-No.306,2001.

[7]    WMO. Manual on codes,volume II [R]. WMO-No.306,1998.

[8]    WMO. Manual on codes,volume C1 [R]. WMO-No.9,2010.

[9]    WMO. Manual on global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volume I [R]. WMO-No.386,2009.

[10]  WMO. Manual on Global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Volume II[R]. WMO-No.386,1991.

[11]  徐杰芙. 第三代国际通信系统控制数据[J]. 气象科技,2006, 34(增刊):10—12.

[12]  GEOFF L.The birth of WMO information system[A]. Bulletin of WMO,2003,55(4):232—238.

[13]  李湘,王甫棣,姜立鹏,等. WIS的实现技术研究及应用[J].气象,2011,37(10):1301—1308.

[14]  王甫棣,李湘,姚燕,等. 北京GISC系统建模与实现[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3,23(5):145—149.

[15]  林润生,孙周军,谭小华,等. 新一代国内气象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J].气象,2011,37(3):356—362

[16]  赵芳,何文春,张小缨,等. 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J]. 气象科技进展,2018,8(1):171—180.

电信光纤通信论文范文第2篇

深圳联通(原网通)光纤专线:

深圳联通(原网通)光纤专线接入业务包括 骨干互联网专线接入 和 城域互联网专线接入 。骨干互联网专线独享带宽直接接入IP骨干网;城域互联网专线独享带宽直接接入IP宽带城域网。

城域互联网专线接入 又分为 ① 接入城域网核心层 ② 接入城域网汇聚层或接入层 ③ 接入-接入层机房设备 ④ 接入楼层交换机或城域网边缘层设备(独享or共享)。

深圳联通(原网通)光纤专线的适用范围:

①企业用来做为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

②企业在企业内部放置服务器,建立相关互联网应用服务。

③ISP、ICP应用互联网专线接入业务接入互联网,利用高速带宽开展互联网各项增值业务服务。

深圳联通(原网通)光纤专线接入的特点:

(1)光纤接入,传输速率高,可灵活调整速率(2M-155M),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2)无需认证,实时在线。上下行速率对称,无论上传和下载均可保证高速宽带;

(3)专线接入线路稳定,并可获得真实的互联网IP地址。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放置服务器,建立相关互联网应用服务。

(4)网管中心能以图形化的方式对网络设备进行集中监控,电路的连接、测试、告警、路由迂回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使网络管理智能化,减少不必要的人为错误。

电信光纤通信论文范文第3篇

调研显示:伊犁、巴州两地电信市场整体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各企业自觉规范自身经营行为,市场经营秩序较好,应急装备配备及应急队伍建设基本达到要求,实现了网间双节点、双路由,确保了通信安全畅通。各企业对“天山申遗”地区通信设施改建工作能够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并以共建共享方式开展建设,基本完成申遗地核心区杆路拆除、光纤直埋、铁塔伪装等改建工作。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新疆通信管理局副局长艾力•玉山强调,各企业要继续做好“天山申遗”配合工作,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主动介入,按照当地“申遗”工作要求完成各项任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协同组织、联合建设,借“天山申遗”通信设施改建,全力推进全区重点区域的共建共享。

在应急通信保障方面,各企业要结合伊犁地区实际情况,加大应急通信投入力度,完善设备、提升能力,确保及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在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方面,牢固树立理性竞争、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努力在共建共享、改善服务、提高网络安全运行等方面取得新成绩。

电信光纤通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运营商;企业文化;保障体系

未来几年中,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运营商依靠规模扩张获取利润的模式不再适用,企业发展越来越趋于精细化。同时,进入4G时代以后,电信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竞争者不仅来自传统运营商,更有虚拟运营商以及互联网企业。公司面临着来自外部环境与竞争对手的双重压力。面对严峻的形势,运营商必须提高自身竞争力,但是,如何才能提高竞争力呢?在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竞争力早已不局限于以经济实力为代表的硬实力竞争,高效的基础管理、成熟的企业文化等软科学的发展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提升自身实力的发力点。

一、运营商企业文化的理论内涵

企业无文化不立。从定义上看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生产产品过程中形成了多个观念集合,企业文化包括了企业的价值观、企业人的行为准则、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不同企业特有的企业精神等。

运营商文化的形成可以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阐述:从宏观来看,运营商作为社会中一个组织,受到社会文化、地域文化的影响,以及由于公司重组文化的形成受重组成员原有文化、现任企业领导、全体企业员工的影响,最终形成具有强大包容性的文化体系。从微观来看,企业文化是精神层面到物质层面有机统一:最核心的是企业精神文化,其次是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最外层的是企业的物质文化。企业精神文化是行为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提升,是企业的上层建筑;制度文化适应精神文化的要求,是精神文化的结晶成果;行为文化,属于文化结构的浅层,是企业从业人员在运营企业、生产产品过程的学习的总称;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企业的经营产物:企业产品和企业服务。

二、运营商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三大运营商企业成立时间较短,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规模迅速扩张,企业实力全面提升。但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逐步加强、持续完善的过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企业文化的建设方面还存共性的问题。

1. 企业文化呈现多元性

地域文化影响企业文化。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在各省均有分公司,各區域公司实行本地化经营,部分员工来自本地,地域上的区别造就了各分公司文化的差异,南方省份具备南方人的温婉,而北方省份则更多的体现了豪迈。

经历重组后企业文化融合性差。2008年三大运营商实现重组: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电信收购联通CDMA网,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均实现全业务运营,业务范围明显扩大,但随之带来的是各整合单位之间的企业文化不融合,要实现企业文化深入人心,成为企业发展的潜动力需要很长一段时期的持续改进及宣贯。

2.企业经历了高速发展,但企业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不足

中国移动成立以来经历了高速的增长期,营业收入由2000年的649.8亿元到到2013年6302亿元;中国电信2000年收入是1700亿元,到2013年收入为3215.84亿元,中国联通2000年收入245亿元到2013年营业收入2950.4亿元。13年间,三大运营商收入增长将近10倍、2倍、11倍;高速的经济增长带来的是基础设施、人员配置的大规模扩张。

而企业文化建设则相对平稳,三大运营商均提出了各自的企业文化理念:中国移动以“正德厚生、臻于至善”为企业价值观,以“创无线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为企业使命;中国联通将致力于成为“信息生活的创新服务领导者”;中国电信以“让客户尽情享受信息新生”为使命。三家企业虽然精神文化建设比较成熟,但文化体系整体性不足。尤其体现在在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两个方面。制度文化的建设更多的是参考通用的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特有文化的融入程度不够;行为文化方面,员工行为出现功利化趋势,集团公司在考核中更多将市场指标和收入指标落实到每个员工。造成员工的工资指标化、职业发展指标化。这样的经营模式在企业文化发展中形成了“短期文化”。短期文化下的“优秀领导”、“优秀员工”均是发展客户、增加利润的佼佼者。随之导致企业文化建设方向发生偏移。因此,就目前来看,文化体系的整体性略显不足,不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3.企业文化落地贯彻力不强。

企业文化建设没有与企业战略目标充分吻合,强调理念,企业自身特点不突出、缺少针对性,过于抽象化。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这样的企业文在实践中不能充分指导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活动,企业文化趋于口号化。

“一年企业靠运气,十年企业靠经营,百年企业靠文化”,长寿企业是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公司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不能仅靠经营手段来维持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目前,随着4G商用以及互联网企业的冲击,运营商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关键阶段,必须要抓住这个企业文化建设的契机,以企业文化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未来实现厚积薄发。

三、运营商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作为重新整合的全业务运营商,其企业文化建设不是重组成员企业文化简单的叠加,而是新文化再造与宣贯的过程,文化再造要有据可依,文化宣贯要有事可做,在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共性与个性结合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要形成统一的价值观,保证企业文化像一把拳头一样形成唯一的着力点,但也应充分尊重区域以及历史差异,各分公司要发挥集团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优势,同时在集团文化大框架下注重子企业个性文化的设计和塑造,体现区域文化差异。

2)坚持务实原则。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仅是理念以及口号上的建设,而是要把企业文化贯穿与生产生活中的每一个流程,每一个工作行为,以及每一件产品。要探究文化建设着力点,做到做有所为,为有所得。

3)坚持文化落地原则。企业文化最终落脚点是员工,要充分保证企业文化与员工的相适应性。

四、运营商企业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

(一)建設宣传双管齐下,完善企业文化融合机制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企业文化体制机制,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长期的、跨部门的制度建设机构,这是工作基础。在大部分企业中,企业文化建设往往被当成独立的工作去做,归属于党群工作部、企业文化部、公会等职能管理部门,而制度的制定则由办公室、综合管理部等综合性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企业文化要固化于制首先就应整合文化和制度建设机构,该体制应该包括领导机构、主管部门、辅助部门及实施机构等。

仅仅组织结构上的完善不能保障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如果体制是机器运行中的齿轮,合理的长效机制则是润滑剂,想要让企业文化建设这台机器平稳健康的运行,两者缺一不可。

长效机制的主要责任部门为相关委员会,组成形式可以为固定化组织也可为矩阵式活动小组,涉及到制度文化运行的整个环节(制定、审核、实施、监督、改进)的优化与提升,包括定期核查机制、决策评估机制、持续优化机制等。

在现有宣传平台基础上,不断丰富企业文化传播载体。办好集团公司及子企业网站,作为集团对外宣传的窗口;同时,贯彻十八大精神,巩固创先争优成果广泛开展争先创优评选活动、企业文化征文活动等,利用亮点活动和全员参与的机会,树立先进典型和标杆,引导广大员工学习先进、团结协作,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二)企业文化固化于制,完善制度文化建设机制

在企业文化体系中,制度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行为文化与物质文化是企业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结果产物,而精神文化是上层建筑,是最高精神追求,在他们中间的正是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可以触及可以操作的,是从精神文化到物质文化的桥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制度文化的好坏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是企业要建立企业文化体系的关键环节。

要注重制度与文化的融合。在制度中体现精神文化,即在制度中要体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及相关的理念,要考虑到在企业文化中,制度不仅是强制员工遵守的规定,而是一种价值以及思维的导向,通过在制度中渗透管理理念,提高员工对制度的认同感,促使员工自觉遵守,从而实现制度向文化的转变。这就要求在制度的制订以及修订过程中,用制度使得员工行为向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倾斜,使制度成为企业文化的载体,让员工通过制度,逐步认同、认识企业文化,同时在此基础上,严格遵守这些制度,实现制度向文化的转化。

用文化弥补制度的管理盲点,把文化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制度管理的特点是注重从外部强制性约束人的行为,更多地强调管理中的“管”,对员工进行指挥“约束”监督和控制,关心的是人的外在行为及造成的后果。而人是具有两面性的,人既有动物性的一面,需要被管理,用制度去避免和克服其惰性和邪恶;同时人又有理性的一面,也需要被激励,用制度去发掘和利用其善心和主观能动性。仅仅依靠制度进行被动生硬的管理,企业管理就只会停留在他律的阶段,远远不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人的本质决定了人更需要人文的关怀“温暖”感化,而企业文化无疑就发挥了这个作用。

(三)加强沟通体系建设,完善企业文化落地机制

企业文化落地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由于员工的工作惯性、传统习惯等必然会产生一定的阻力,这就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有效的沟通是保障企业文化体系形成的内在动力。沟通机制的建立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充分吸取来自一线的反馈意见

目前大多数企业在文化建设中是采用高层设计下层执行的方式,但文化的建设是双向的。不仅可以自上而下的高层设计,也可以将一线好的做法、优秀的习惯进行凝练,经上层机构核查后,形成更有群众基础的文化。这些来自一线的意见是经过实践考验的,具有其存在的科学性,经过理论提升后必将是企业文化中最坚实的部分。

(2)丰富的上下级沟通、平级沟通渠道与形式

沟通不畅是大型国企工作中存在的通病,在企业文化固化于制的过程中要形成固定与机动相结合的沟通机制,保证上下级、平级之间的无障碍沟通。规定固定的时间开展研讨会,同时结合以动态信息采集方法,在工作中发现的优秀做法可以提交给固定的机构汇总,领导层定期查看。沟通形式要打破层级的界限,比如以研讨会的形式汲取更多的智慧与创意,研讨会借助头脑风暴法,每个人都可以贡献自己想法与建议。但这一过程中,需要要注意参会人员的甄选、研讨课题的设置以及研讨现场的引导。

结束语

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打造企业集团的凝聚力、控制力和向心力,为企业发展助力。运营商企业文化体系仍不完善,传统电信运营商转型期是文化建设的一个良好契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通过打造“三个机制”的保障体系,建设强力的企业文化,为实现百年长寿企业护航。

参考文献:

[1]苏超.使文化和制度并驾齐驱-探索企业文化固化于制的思路及方法[J].产业链,2013(8)

[2]刘国胜. 企业文化建设要“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11)

[3] 王洪碧,陈蓉,张宏见,构建国有企业制度与文化协同管理的良性机制[J].商业经济,2013(1)

作者简介:

蔡新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级咨询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行业战略规划、管理咨询、信息化规划等。

刘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级咨询师,拉夫堡大学商业分析与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内部管理、管理创新等。

电信光纤通信论文范文第5篇

一、电信企业转型与电信业转型

电信业业务收入增长速度由原来相当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3倍到今天的基本持平,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正常的,因为20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的电信业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今天,中国的电信业已经大大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电信业在国民经济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3%左右)的水平,电信业的增长速度出现适度的回落是正常的。但是,电信企业已经感到这种变化或落差的沉重压力。由此而产生了转型的压力和动力。电信业是以光电信号的交换与传输方式为社会提供信息传递服务的行业。目前,电信通信业界正在广泛讨论转型问题。转型指的是什么?是电信企业转型还是电信业转型?从目前所能收集到的资料中看到,人们所提到的转型既包括电信企业转型,也包括电信业转型。概而言之,转型指的是电信企业由主要提供话音传递服务的企业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电信业由电信通信行业向综合信息服务业转变。这里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果电信业向综合信息服务业转变,那么,电信业还是本来意义的电信业吗?综合信息服务业必然涉及的内容产业、文化产业是电信业吗?企业IT设计是电信业吗?IPTV是电信业吗?这些问题都亟待回答。进一步的问题就是,综合信息服务业是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还是电信业的发展方向。或者,极而言之的问题是,信息产业内部将来还有没有行业的划分?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深入讨论的,不是一篇短文所能回答的。之所以在今天提出转型问题,基本的原因,一是新的技术革命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低廉的成本,使提供多媒体通信和各种信息服务的价格迅速下降;二是社会的进步导致消费者产生了普遍的高水平的有支付能力的信息服务需求。转型是西方发达国家电信业对20世纪末、21世纪初发生的电信通信业严重的过度投资、生产过剩和恶性竞争进行反思的一个结论。同时也是对通信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信息化进步进行评价的一个结论。但是转型还处于探索阶段,并不是一种成熟的理论,更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电信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当今世界,一个重要的变化趋势是经济非中介化。通信业在经济非中介化趋势中发挥什么作用,值得研究。非中介化是指中间管理和分销过程被分包出去,甚至取消。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流通环节缩短和减少的过程,实际上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必然是一个传统的商业与物流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下降的过程!网络经济的出现,第一次使生产者与最终用户之间直接进行交易成为可能。因为商品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在经济规模不变的条件下,在流通领域所需要的人财物都将减少,流通领域所得到的收入也必然减少。通信技术的进步要求重建现代商业的各个组成部分,成为不容忽略、也不能逃避的现实。通信技术的进步要求重建现代商务,这在为通信产业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带来威胁和挑战。例如VoIP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宽的带宽的同时,却在减少通信企业的收入!

关于通信企业的转型,目前普遍的提法是电信企业要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变,这里综合信息服务商指的是什么是需要探讨的。既然要转型,就必须有一个目标模式,目标模式普遍的提法就是综合信息服务商。概括起来,综合信息服务商是指通信企业能够在提供传统的话音业务的同时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包括IPTV、网络游戏、各种定制产品和企业IT设计等等。一个通信企业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变,不仅是业务结构发生变化,企业内部的框架结构如人力资源结构、技术装备结构、资金结构都将随之发生变化。但是在三网逐渐融合的背景下,可能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企业正在迅速增加,电信运营商和广播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企业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综合信息服务商作为自己发展的战略目标!电信企业由以提供话音传递服务为主的企业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迄今还没有成功的经验,美国的AT&T公司很早就提出做综合信息通信服务商,但是转型尚未实现,AT&T公司就已经成为别人兼并的对象。在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中,固定通信企业对电信企业转型的问题显得更加重视,提出做综合信息服务商而且给出了具体的方案,但是移动通信企业往往并不特别关注。例如,中国电信集团公开的经营思路是,“在加快申请移动牌照、争取全业务运营的同时,要注重把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使信息产业为文化产业服务,延伸宽带产业价值链,满足用户需求”。电信企业提出由主要提供话音传递服务的企业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在很大程度上或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因为固定通信在话音业务收入总和中的比重正在迅速下降。如果没有小灵通的迅速发展(目前,在中国的固定通信的用户中,小灵通占接近四分之一),固定通信企业的地位还要进一步下降。专家预测,在今后的三到五年内,发达国家大多数通信企业的部分通信网络都将转换到VoIP网络上来,专家的下述评论被广泛引用,“到那时,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将面对挑战做出最后决策:要么脱胎换骨进行技术改造,要么选择死亡”。而VoIP在带来成本和价格下降的同时,将给话音业务经营带来什么,目前还不能给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假设,如果VoIP导致话音业务单价真的降低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即使由于需求的价格弹性,话音业务量增长1倍(人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总共24小时),通信企业在话音业务方面的收入也将下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二! 即使这样,话音业务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还仍旧是通信与信息产业的收入的主要来源,因为数据业务至今没有形成盈利模式。当一些传统的通信企业将固定话音业务视为鸡肋的时候,目前还只能从事互联网、数据通信、信息服务的企业都在伺机以发展综合信息服务业为借口进入话音业务经营领域!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搞清楚电信企业转型与电信业转型之间的关系,电信业由以话音传递服务为主的行业向综合信息服务业转变,并不一定意味着每一个通信企业必须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变。就像交通运输业中,一个企业既可以从事单一运输方式,专门从事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海)运或者管道运输,亦可采用综合运输方式,看其自身的优势在哪里。因此,在整个通信业的转型过程中,每个通信企业必须明确自身的优势,不能一律追求面面俱到,做综合信息服务商。例如,许多通信企业对IPTV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对IPTV的市场环境将如何演变,是否已经做了深入的调查呢?目前,有线电视网已经发展到什么水平?将向什么方向发展?IPTV与有线电视之间是什么关系?就需要认真研究。为了应对电信运营商的IPTV,广电总局希望能在全国建立5家左右的有线电视网,每家规模在2000万到3000万用户。这五家经营数字电视的网络运营商的目标是成为未来中国的“CNN”、“HBO”。 IPTV与有线电视系统同时高速发展,供求的平衡,市场的健康发展靠什么保证,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二、大型电信企业转型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主业突出

20世纪60-70年代,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曾经形成一个由专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浪潮,产生了一大批混合联合公司。由于混业经营使许多大企业丧失专业特色,失去优势,一些世界500强企业因此而被淘汰出局。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就是对这一段历史进行总结和反思的成果。1984年AT&T公司解体之后,世界出现单一业务通信运营商,这种模式一度成为仿效的典范。目前股票市场上上市标准之一是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的50%以上,表明资本市场对企业经营主业突出的重视。一个企业要做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明确自己的主营业务是什么?自己的中心产品是什么?20世纪70-90年代,电信企业普遍认为长途电话是收入的主体,是中心业务。在1984年分家时,美国的AT&T公司保留了长途电话业务,将地方网分出去成为7个独立的公司。后来,又将全国最大的移动通信网分了出去。在不断分出通信业务的同时,AT&T公司开始进入广播电视和娱乐业,而AT&T公司在广播电视和娱乐业所前进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其股价的下跌。最后,由于光纤通信的发展,通信业发生“距离死亡”的奇迹,长途电话的业务收入大幅度下降,AT&T公司终于由世界上最强大的公司变成了恶性竞争的牺牲品!此后,通信企业发展的潮流又开始转向全业务通信运营商,今天,转型的目标模式又变成或者发展成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变之快真是令人目不暇接!在尚无成功经验的情况下,电信企业必须权衡利弊,慎做决策!全面衡量自己的优势,究竟是做综合信息服务商还是全业务通信运营商抑或是单一业务通信运营商!无论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每一个通信企业都必须形成并保持自己的专业特色,原来的固定通信企业应该在继续保持自己在固定通信领域的优势的同时创造条件进入移动通信和各种信息服务领域。移动通信企业也应该在保持自己的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发展各种增值业务和新业务。

联合是企业更好承担综合信息服务职能的途径之一。综合信息服务商的职能既可以由一个企业承担,也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联合承担。当然,在分工与合作过程中,有交易成本问题,企业往往希望成为全能企业,由自己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一个企业要面面俱到地承担综合信息服务商的职能,有可能导致机构臃肿和重叠,成本上升。当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和范围导致的成本增加大于所节约的交易成本时,企业就应该选择分工与合作。

为社会提供信息传递服务应该是通信企业的行业特征,因为除信息传递(也就是通信)之外的各种信息服务不是通信业的优势所在。而为社会提供的信息传递服务中,话音业务又应该是也必须是中心产品!有一种提法,认为话音业务正在走向衰落。这是没有客观依据的。话音业务是现代人的生活必需品,与空气和粮食、住房性质相同!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从通信企业实际使用的传输带宽中所占的比例看,话音业务比例不断下降,但是真正能够大量创造收入的仍旧是话音业务。图像通信只有与话音业务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合理的收益。可以断言,迄今为止,通信业的主体收入来源于话音业务,将来通信业的主体收入将来自与话音结合在一起产生的新业务,其中电视电话很可能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现在在中国通信业实际使用的带宽中,数据业务占90%,话音业务仅占10%,但业务收入是倒1:9,数据业务在业务收入中所占比重还仅仅达到不足7%。说明,数据业务至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盈利模式。市场的需求规律之一是必需品在总需求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话音业务是必需品,所占比重最终将下降,同时,因为是必需品,收入的形成和盈利模式的形成是自然的,不可替代的。增值业务往往不是必需品,因此,形成盈利模式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另一个原因是数据业务操作复杂,拥有此技能者年轻,支付能力低。

三、在转型的浪潮中,政府要为有效竞争的形成提供必要的政策环境

产业经济学认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结果。因此,决定性的因素是市场结构。为形成有效竞争的健康市场局面,仅有几家巨型综合信息服务商是不行的。企业经营同质化最容易导致恶性竞争,如果通信企业的规模相近,通信企业的战略目标雷同,经营模式雷同,经营的业务品种雷同,再加上市场经济普遍存在的供大于求的生产过剩背景,恶性竞争将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信息产业的各个行业的企业都制订了雷同的经营战略目标,长此以往,形成的恶性竞争将是闻所未闻的!产品市场的划分是通过需求替代和供给替代分析来完成的。需求替代分析的意思是,如果两种电信业务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能够完全替代,那么就属于同一个市场,否则就是两个市场。需求替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工具,可以让我们的思路变得清晰。比如,IP长途电话和电路交换长途电话,技术上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在满足用户长途通信需求方面几乎是一样的,因此应该被认定为同一个市场,即长途电话市场,没有必要看成是两个不同的市场。再比如Internet宽带接入市场,欧盟认为ADSL、电力线、有线电视接入属于同一个市场。本地电话市场,也没有必要区分无线和有线两种接入方式,二者的替代性在不断增强,主要是由于移动通信技术在话音质量和保密方面的改进以及成本的下降。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结构是双寡头结构,双寡头结构的缺点就是,竞争的一方采取的任何扩大业务、增加收入的措施都被对方视作对自己的势力范围的侵蚀,自己必须针锋相对。再加上目前电信通信市场的基本特征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如果没有政府的监管,恶性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通信市场结构必须发生变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至少需要三个以上的企业参与竞争,这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此外,还应该通过外包和分销发展一批虚拟运营商,在开发、推广新业务和培育客户方面发挥作用。目前,如果以欧洲标准评价,在中国不同地区的电信业主导运营商或SMP往往存在两个,“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或者“中国网通与中国移动”。如果以欧洲标准评价,中国联通就不够主导运营商。但是中国联通仍旧是基础电信运营商。因为联通拥有完整独立的网络,提供全面的基础电信业务。事实表明基础电信业务是可以由不同的企业共同完成的。而综合信息服务的产业任务就更应该由所有的企业共同完成了。

有效竞争是规模经济与适度竞争相统一的市场。在规模效益最明显的通信市场中,政府的任务更多的是创造条件鼓励分工与适度竞争,否则,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是弱肉强食,重新趋于垄断。要创造条件鼓励巨大的综合性企业将自己的业务中的一些环节分包给中小企业。在鼓励特大型电信企业向综合信息服务商发展的同时,还应该为各种虚拟运营商的存在和发展创造条件。虚拟运营商是指没有或只拥有不完整的物理网络的运营商,从基础电信运营商那里购买业务,根据用户需求,通过业务创新以自己的品牌向用户提供通信服务,实现电信服务附加值的提升。虚拟运营商的贡献在于,可提高基础网络的利用率,提供更好的服务。基础电信公司可以集中精力于基础业务,将大量复杂的增值业务和功能化业务转售给虚拟运营商,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分工与合作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政府的责任在于,在推动分工的同时鼓励合作。

电信光纤通信论文范文第6篇

一、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电信企业发展迅速,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在已符合当地法规、通过技术检测等前提下,我国电信企业的出口、对外投资、收购、承包等国际化行为却屡次受阻,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家安全”壁垒的阻碍,即其它国家以“国家安全”为由对我国电信企业的贸易投资行为进行限制。欧美等发达国家一向自诩采用自由的贸易和投资政策,但在电信领域,却频频对我国企业动用“国家安全”壁垒。

2007年9月,华为与贝恩联手收购美国电信设备制造商3Com公司,美国政府担心华为将从这次交易中获得美国的敏感军事技术,最终迫使3Com公司撤回了已提交给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交易审查申请。2009年12月,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印度国有电信运营商BSNL单方面取消给予华为的20亿美元采购订单。2011年2月,美国政府以“国家信息安全”为由,迫使中国华为放弃对美国3Leaf公司的收购。2011年3月,澳大利亚以担心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为由,禁止华为投标该国的宽带网项目。2011年10月,中国移动向美国政府提出在美国开展中美两地长途电话业务、建设通信设施的申请,但遭到美国“国家安全小组”的拒绝。2012年10月8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公布了《中国电信企业华为与中兴影响美国国家安全事务的调查报告》,认为华为和中兴有可能对美国国家通信安全造成威胁,建议禁止华为和中兴在美的收购行为,并提议美国网络提供商或系统开发商不要与其进行业务往来。

2013年3月28日,美国国会通过并由奥巴马总统签署了《2013年合并与进一步持续拨款法案》,其第516条明确指出美国各政府机构考虑购买信息技术系统时,评估必须包括“信息技术系统由中国拥有、主导或资助的一个或多个实体生产、制造或组装相关的任何风险”。该法案还规定,美国商务部、司法部、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国家科学基金会不得利用任何拨款采购由中国政府拥有、管理或资助的一个或多个机构生产或组装的信息技术系统。该法案一经公布,立刻引起巨大反响,多数人认为该法案对中国的电信企业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经过GATT与WTO的历次谈判,世界平均关税已大幅度降低,然而非关税壁垒却层出不穷,从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再到最近几年频繁出现的以“国家安全”名义设立的壁垒。“国家安全”壁垒首先具有隐秘性,是以保护国家安全为名来达到限制贸易和投资的目的;其次具有形式合法性,它是WTO所肯定的、合法的保护措施;最后它所宣称的目标内容具有合理性,因为保护国家安全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责无旁贷的。本文将重点研究针对我国电信企业以“国家安全”名义设定的贸易投资壁垒,首先分析这种壁垒产生的原因和对我国电信企业国际化的影响,然后给出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

二、 我国电信企业遭受“国家安全”壁垒的原因

我国电信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频遭某些发达国家的“国家安全”壁垒限制,这种现象背后既有来自经济方面的考虑,也有政治方面的原因。

(一) 保护本国相关企业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发达国家的经济也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在这种背景下,阻碍其它国家的企业进入本国市场,保护本国相关企业就成了发达国家的必然选择。在国际电信行业中,欧美发达国家一向占具优势,但近年来中国的华为和中兴两家企业发展迅速,开始对其市场份额形成挑战。从销售收入来看,2012年华为排名世界第二,中兴排名第五,而在2013年上半年,华为销售收入高达1138亿元人民币(约合185.4亿美元),已经超越世界电信巨头—爱立信,成为全球销售收入最高的电信设备制造商。相比之下,美国电信企业思科的市场份额在不断下降。此外,2004年底华为进入欧洲市场之前,爱立信和阿尔卡特朗讯的毛利润率达到45%-50%,然而华为的进入,大大挤压了它们的利润空间。由此可见,欧美国家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电信企业发难,并不是真正担心国家安全问题,而是在这个幌子下,对中国电信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设置障碍,以保护本国相关企业。

(二) 发达国家力图维护高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

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维持其全球霸主地位的支柱之一即是高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而电信产业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技术能力,因此发达国家为维护高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就一定会限制其它国家该产业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成为全球低端工业品的生产基地,在高科技领域缺乏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对欧美发达国家的依赖性较强。高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给欧美发达国家带来了巨大利益,它们有动力继续维持这种对己有利的产业分工格局。虽然目前中国电信企业的实力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华为、中兴等中国电信企业近年来迅猛地发展势头,具有挑战欧美等国电信技术核心竞争力的潜力。电信行业技术含量高,一般的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难以有效地限制对手的竞争,且容易受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约束,而“国家安全”壁垒能使欧美发达国家更容易更简单地把中国电信企业挡在国门之外,以维护自身在高技术领域的垄断地位。

(三) 滥用“安全例外”条款

“国家安全”壁垒来源于WTO 规则中的“安全例外”条款,即允许成员国可以国家安全为由进行贸易投资方面的限制,但是由于这个条款抽象的措辞和宽泛的界定,在实践中会被一些国家滥用。如美国在没有确凿证据和可信服理由的情况下,就认为中国电信企业华为和中兴的产品会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从而对其进行限制,这就是典型的滥用“安全例外”条款的情况。在我国电信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对某些国家而言,当传统的限制措施效果不佳时,“国家安全”壁垒就成为最佳选择。这种壁垒表面上具有合法性,实际上是借保护国家安全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四) 意识形态的差异

中国与很多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存在着意识形态的差异,这些国家经常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企业,近年来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就是典型的例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倍感压力,于是不断在贸易投资领域对中国企业进行限制。尤其是电信行业对一个国家而言具有战略意义,因此更容易遭到贸易投资伙伴国的限制。如美国在《外国投资和国家安全法案》里明确规定通信产品涉及到美国“核心基础设施”,依据该法,对于类似金融、供水、供电、通信等领域的交易,外国投资委员会必须进行审查。

三、 “国家安全”壁垒对我国电信企业国际化的影响

我国电信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不断遭到一些国家以“国家安全”为由的限制措施,这给我国电信企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一) 当前利益和长期发展均受影响

我国电信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不能局限于国内市场,一定要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近年来,我国电信企业着力于进行国际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欧美国家以“国家安全”为由,阻碍我国电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当前利益和长期发展均受影响。

我国电信企业一旦遭受“国家安全”壁垒,贸易与投资活动受阻,会造成企业前期投入成本的浪费,企业在接受调查的过程中,战略意图也容易暴露,这都会直接影响企业利益。近年来,我国电信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扩展,华为与中兴的国外市场收入目前已经成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华为,已经进入了除美国之外的全球其它主要市场,但美国市场进展缓慢。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国家电信市场,美国电信市场规模大约占全球电信市场50%的份额。因此,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的贸易投资壁垒给华为和中兴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美国市场的未攻克对华为、中兴来说,不仅影响当前收入,而且意味着未来的增长前景暗淡。美国正在进行 4G 网络建设,这个市场潜力非常大,如果错过这次机会,损失的不仅是当前的利益,还有未来的竞争力。

此外,已经进行国际化的电信企业遭受\"国家安全\"壁垒的限制,会给将来要进行国际化发展的其它电信企业传递负面信息,使它们望而生畏,推迟开拓国际市场,或者避开某些重要的市场,以致错过发展机会,不利于我国电信行业的整体发展和未来发展。

(二)应对比较困难

“国家安全”壁垒表面上是基于维护国家安全,实际上是以此为由来限制贸易和投资,由于这种性质,它在实践中的做法使我国电信企业应对比较困难。首先,设置权威性的审查机构,如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成员来自联邦政府中的重要部门,能够对涉及国家安全威胁的事项进行准确的评估,他们的报告及建议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对美国政府的政策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其次,审查范围比较笼统。“国家安全”壁垒是对影响“国家安全”的贸易和投资行为进行审查,“国家安全”到底指什么,没有明确的界定。这样就使得“国家安全”壁垒在实施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只要是想限制某国的贸易和投资,就可以声称其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反正“国家安全”没有明确的范围。再次,审查程序缺乏透明度。一般情况下,“国家安全”壁垒的审查中没有公开的审查流程,这会使得安全审查以更有利于本国的形式来进行。审查机构只是就审查事项和当事人进行沟通,审查资料也不公开,最终只是将审查决定通知当事人,并不给出作出某项审查决定的依据。

(三) 美国的不良示范效应引发连锁限制

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名设立贸易投资壁垒,会带来不良的示范效应。2012年10月8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质疑中国华为和中兴安全问题的报告,两天后,加拿大政府根据国家安全例外条款,对华为展开调查。该条款对某些被认为危险的企业可以进行贸易和投资的限制。加拿大政府声称,从安全角度考虑,将禁止华为参与加拿大政府通讯网络的建设。此外,2012年10月12日,英国议会情报和安全监管部门也开始质疑华为,调查其是否对英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由此可见,美国政府对华为与中兴的调查会引发其它国家对中国电信企业的连锁限制,这对中国电信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四、 我国电信企业应对“国家安全”壁垒的改善途径

虽然欧美的“国家安全”壁垒给我国电信企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国际化道路仍是我国电信企业应该坚持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电信企业和政府加强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应对“国家安全”壁垒。

(一) 加强电信企业的自身建设

我国电信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要加强自身建设,以应对“国家安全”壁垒的限制。首先,合理提高透明度。在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国有企业与有政府背景的私营企业,容易遭到其它国家的限制与排斥。例如,华为虽然是私营企业,没有政府背景,但其在国际市场上信息披露较少,与欧美一些电信企业相比不够透明,当遭遇类似“国家安全”壁垒限制时,不能给出具有公信力的证明。如果不想被外国政府认为有政府背景或受政府操控,我国电信企业必须在透明度上有所提高。其次,资本结构和管理结构的多元化有助于消除外国政府的顾虑,促进国际化发展。我国电信企业可以与东道国企业进行合资经营,从而分散股权、决策权和经营权,以降低东道国政府的担忧,获取其信任。

(二) 提升电信企业在当地的公关技巧

首先,加强对当地政府的公关。政府作为一个利益体,在作决策时有可能从自身利益出发,出台违背公众利益的政策。而在欧美,各个阶层都拥有数量众多的院外游说集团,它们通过各种形式去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根据美国政治捐献数据库的统计,思科多年来累计投入高额资金游说国会,以期出台有利于自身的政策。我国电信企业同样可以借鉴这种做法,在当地政府中寻找代理人,争取符合自身利益的政策的出台。其次,与当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从而和本土厂商共进退,才能在后续的市场运营中拥有更多令人信服的发展理由以及谈判砝码。再次,提高与当地主流媒体的沟通和公关力度。基于国家间的不同政治制度及社会形态,我国电信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中需要积极协调与当地主流媒体的关系,通过媒体让当地政府和公众知晓,中国电信企业的贸易和投资与政治和军事没有任何关系,并强调此类活动对当地社会的贡献。此外,积极参与当地的公共事务,扩大影响力,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对我国电信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也很重要。

(三) 通过法律和外交等手段维权

欧美发达国家以“国家安全”为由来限制我国电信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违背了保护国家安全的原则,是对WTO“安全例外”条款的滥用。美国众议院的报告认为,华为与中兴两家公司与中国政府关系密切,进而推断出两家公司对美国的贸易和投资会对美国的国家安全产生威胁,由此建议对这两家公司的贸易与投资行为进行限制。可是,根据WTO协定“安全例外”条款的规定,“与政府关系密切”这一理由本身就不在GATT1994第21条“安全例外”规定的法定情形之中,因此援引该条例限制我国电信企业贸易与投资的行为就缺乏了法律依据。因此,我国电信企业和政府在确认该报告不当指责的基础上,可以探索采取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例如,世界银行下设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主要是解决《关于解决国家和其他国家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成员方之间的投资争议,由于中美均是该公约的成员,在美国投资的我国电信企业若遇到美国的不公正待遇,可以向该中心投诉。

另外为缓解我国电信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中面临的非难,我国政府的外交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我国政府在与伙伴国进行贸易与投资磋商时,与对方充分探讨中国电信企业在当地市场的准入和非歧视待遇等问题,争取获得当地政府的公平待遇。

(四) 适时采取反制措施

虽然我国一向坚持采取对话协商的机制来解决问题,避免出现贸易战,但如果我国克制理性的方法不奏效,就可以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采取反制措施来震慑对方,使其权衡利弊,不能轻易使用“国家安全”壁垒。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入世以来,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并且对外资企业还提供了大量优惠措施。事实上,近些年来,苹果、摩托罗拉、IBM、微软等美国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我国市场的开放。反观美国市场对我国企业的态度,准入程度非常严格,因此,在必要的情况下,我国也可以“国家安全”为由,对进入我国市场的外国电信企业进行审查,以此来保护我国电信企业在外国的合法权益。

从长远来看,我国可以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做法,对涉及电信安全的贸易和投资进行严格的安全审查,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国家安全审查机制。这不仅会加强对我国国家安全的保护,而且也为我国采取反制措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五、结语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创,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电信企业不断遭到“国家安全”壁垒的限制,在国际化进程中困难重重。虽然这种壁垒对包括华为、中兴在内的我国电信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但如果这些企业能够充分认识自身所处的竞争环境,检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加强能力建设,以法律和外交手段来维权,变压力为动力,就能更好地促进国际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仲霞. 美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兼评三一重工、华为在美投资并购受阻案[J]. 现代经济探讨,2013(3).

[2] 孙海泳. 华为、中兴在美深陷“成长的烦恼”[J]. 国际融资,2012(12).

[3] 李默文.华为、中兴在美受阻的思考[J]. 世界电信,2012(10).

[4] 王书巍. 中美贸易摩擦之现状分析—以美“封杀”华为中兴为背景[J],知识经济,2012(19).

[5] 王慧敏. 隐性贸易保护主义的初步分析[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6).

上一篇:煤矿采矿工程论文范文下一篇:医院服务营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