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对待学生范文

2023-09-20

平等对待学生范文第1篇

孩子遭受挫折后,常常会表现出某种攻击行为,以发泄自己的愤怒、寻求心理平衡。如果孩子平时自我感觉良好、鲁莽、冲动性大、缺乏生活经验,孩子会将其愤怒的情绪直接发泄到使其遭受挫折的人身上(如同学、朋友、父母等);如果孩子平时缺乏自信心、情绪悲观、力量较弱或自制能力较强,其攻击通常转嫁到其认为可以攻击的人身上(如弱小孩子、父母、自我攻击等)。

综合心理学关于侵犯行为的种种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可以用以下方法预防和矫治儿童的横行霸道或攻击性行为:

1、对孩子的侵犯行为进行分析,适当的自卫不应被视为侵犯或欺负,相反应该予以鼓励。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得知孩子在外面与别人有争执了,就将他痛打一顿,实际上是教他用打人来对待自己不满意的人,同时也会使自己的孩子今后变得更加懦弱;

2、对儿童的日常环境进行适当的控制:尽可能减少学生接触侵犯行为的机会,如观看武打、凶杀、暴力性的影视节目,不让孩子玩暴力电子游戏等;

3、父母也应杜绝自己的争吵、谩骂或大打出手等侵犯行为;

4、如果一旦发现孩子在与伙伴的冲突中以非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父母或老师则应立即给以表扬.

5、注意家庭抚养方式:爱孩子不等于百依百顺,适当通过一些挫折使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

6、教会孩子发泄自己不满的方法:对着玩具或枕头拳打脚踢、大哭一场、大喊大叫、蒙头大睡等;

7、平时加强对孩子交往指导,对于孩子的侵犯行为,要予以批评教育;

8、尽量不用武力对付孩子。你在外面打了别人,回家我就要惩罚你,这种因果式暴力解决问题的方法,会使孩子错误地认为:谁强大就听谁的。成人在打孩子的同时也在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暴力手段;

9、移情感受、模拟感受被侵犯的痛苦:在孩子身上模拟其侵犯的动作,让好打架的孩子受到皮肉之苦,通过“移情”的方法使其感受到对方的痛苦,从而达到行为改变的目的;

平等对待学生范文第2篇

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平等的个体,教育中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进步,并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提高。因此,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公正就成为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具体表现就是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也是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

一、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1、教师与不同学生的互动存在差异。由于教师在交往过程中的支配地位使许多教师在师生交往带有更多主观选择性。有学者观察发现,教师对学业成就高、家庭地位高,在班级中担任较高职务的学生表现出较高的互动频率,与其他类型的学生,存有较显著的差异。在互动的具体内容与方式上也有所不同。在与成就水平比较高的学生互动时,教师更倾向于采取民主的、肯定的、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方式,并且表现出很大的耐心,在与成就水平较低的学生互动时,教师更倾向于采取专制的、否定的控制方式,并且较少给这些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充分的表达机会。提问方式上,教师常常鼓励高期望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提问较难的问题时,会给这些学生较多的时间,并且引导他们作出正确的回答,而对低期望学生,则常常表现出不耐烦。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1)偏向成绩优秀的学生。这是大多数教师的通病。爱才之心,人皆有之。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已的学生能够青于蓝而胜于蓝,而这种希望又大多寄托在优秀学生身上,从这点来说,爱优秀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教师偏爱优秀生的原因是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形成的。学生的成功往往意味着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奖金和晋升都与学生成绩挂钩。从这一点来说,这种偏爱未免带有一点私心。

(2)偏爱家庭经济条件好和有背景的学生。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纯洁的师生关系也受到了污染。如果说某些家长出于体谅教师的辛苦和对教师教导自已孩子的感谢,偶尔请教师吃饭或送小礼物,倒也算不了什么。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家长请客送礼的目的变了味。一方面有些家长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希望教师对自已的孩子多些“关照”;另一方面,有些教师也有意无意地对这些孩子产生了偏爱。不管是碍于情面,还是出于私心,这种偏爱都是非常不好的,应该坚决杜绝。

2、让部分学生享受不正当“特权”。现实中教师编排座位就是一个焦点问题,教师总是安排那些成绩好、社会地位较高和与自已有特殊社会关系的学生坐在靠近讲台的座位,而把那些成绩较差和教师心目中所谓不听话的孩子放在后排。所以,座位成了班中学生地位和身份的标志,包含着非常明显的歧视倾向。此外,有的教师还按成绩排座位,其目的是为升学有望的“尖子生”提供更为有利的竞争地位,却人为地拉大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距,也不利于全班学习质量的提高,显然也有违“教育过程中的公平待遇”原则。

一名初中学生在作文《我的班主任》中说:“按成绩排座位是非常不合理的一件事。以往班上每次考试,就按考分从前到后排座位,我几乎每次因成绩优异都排在前面,可越是这样,每次考试的心理压力就越大,总想着不能多丢一分,不然就可能到后排去了。我记得有次考试失利后,座位忽然跌到了中间位置,那段日子,坐在那个座位上,感觉就是恨不得自已是透明的,惧怕任何一丝他人的目光。”可见学习好的有压力,而对成绩排名靠后的,则起不到激励作用。教师这种以分取人的态度,还会给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建构教学公平

1、一视同仁,正视差异。作为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持民主与尊重的态度,对不同出身、性别、智力、相貌、年龄、个性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对每一位学生都要关心、爱护、无偏见、不偏袒、不以个人的私利和好恶作标准。师爱是“泛爱”,而不是“偏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职业的、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爱。教师要爱全体学生,而不是一部分学生。教师无论教哪个班级,无论所教的学生是优是劣,都应一视同仁,待之以爱,不能随教师个人兴趣、利益来选择,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师爱”。

2、体谅和宽容。师生平等,并不是要时时处处把学生看作像老师一样的成人,许多方面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正处于一个成长的时期。教师需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考虑他们的感受和行为。要体谅学生,同时对于学生身上发生的一些不尽人意

地事情,要予以宽容。亚里士多德曾说:“在有些情况下,公平对待也就是体谅和宽容。宽容就是体谅,是对公平事物做出正确判定,正确判定就是对真理的判定”。

3、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已独特的智能结构形式,即都具有自已的智能强项和弱项。这种差异并不表现为好坏,高低、贵贱之间的差异,而是多样化的表现。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承认差异,适应差异、追求多样性,尽可能的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机会,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适合其特点的教育。

总之,教师要尊重学生,就必须克服偏见,公平公正,平等对待一切孩子。同时要正确处理教师自已个人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的关系。教师不是神,也有自已的需要,但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理性地控制自已的需要,充分考虑、关注、尊重学生的需要,平等对待一切孩子,教师对学生的爱,并非完全是一个情感的范畴,而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最高尚的无私的爱。

三、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塑造自已的师德观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教师的核心。教师是学生德育的组织者和领路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行者,我们必须结合教育行业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已的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切实领会,扎实履行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坚持“八荣”,反对“八耻”。

2、培养自已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素质。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是最早把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作为教师人格的人。陶行知先生为我们也要立了教师人格的榜样。教师承担着面向未来培养新一代的重任。不辱使命,就必须不断地调整自已,加强个性修养,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达到完善自我,塑造良好的人格。“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就是“好的老师,只要善于教育,所有的学生都是好学生”。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每一位学生都小花朵,我们应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作为我们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把爱的甘露公平地洒向每个学生呢?我认为,关键是教师处理问题要公正,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对待学生,要力戒“学习好就一切好”的认知偏见,避免感情用事。在学生眼中老师永远是最正确的,最威严的,最尊敬的人。每个学生都是那么地爱老师。而且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都是绝对相等的。作为老师有一颗平等之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

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养——今天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会如何去对待他人。平等地对等每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优生、漠视差生,这是班主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优生犯了规,要严肃处理,差生心理脆弱,本身就有自卑感,又最易犯错,因而处事过程中,切忌伤他们的自尊,心平气和地说理教育,有耐心地去引导他们才是最好的方法。他们一旦有一丁点儿进步要大力表扬,让他们找回自信。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

平等对待学生范文第3篇

课堂教学本身是具有情境性、生态性、即时性和不可预测性的, 在课堂中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一堂课中学生没有困惑, 不允许学生出错, 那么还要我们教师做什么?然而, 常见很多公开课中, 执教教师为了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完美无缺, 为了答案千真万确, 担心教学实施过程中会节外生枝, 害怕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于是乎, 在公开课上, 一有问题, 执教者就让优等生回答, 差生只有坐在角落里看戏的份。更有老师公然造假, 事先把答案公之于众, 把问题固定到人。孰不知这样缺失真实的课堂, 便失去了鲜活, 失去了生命力。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 课堂教学是他们生命历程的组成部分, 理应充满勃发的生命力。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教学, 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丰富性, 复杂性和多变性。其实不仅仅是公开课教师不愿正视学生的课堂差错, 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也常常面临这种困惑。特级教师华应龙在《课堂差错资源化》一文中谈到:“所谓的课堂差错资源化, 就是把课堂差错当作一种教学资源, 为开展教学活动, 解决教学问题服务, 变错误为资源, 化腐朽为神奇。”在此, 我谈谈自己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怎样尽可能正确对待学生出现的课堂差错。

1 了解原因

学生出错了, 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粗心、无知, 然后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 而应深入分析原因, 只有明白了学生困惑的原因, 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除困惑。

如我教学《小松鼠找花生》一课, 当我们在解决小松鼠的困惑“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这个问题时, 一个学生回答说:“是鼹鼠把花生摘走了!”看着他自信的样子, 我没有直接否定他的答案, 也没有立即请别的同学来纠正他。而是微笑着问他:“你为什么会认为是鼹鼠把花生摘走的呢?”他说:“因为花生是鼹鼠种的, 花生成熟了, 鼹鼠当然会摘走了。”我不解, 接着问他:“你怎么知道花生是鼹鼠种的?”他认真地回答:“因为书上的插图里画着鼹鼠拿着铁锹站在花生地旁边和小松鼠说话, 我想他是来花生地里干活, 种花生的。”噢, 原来如此, 这孩子还真会想象。我先表扬他能认真观察插图, 然后继续问他:“小松鼠有没有看到花生结了果?”他仔细地看了一会儿课文, 说:“没有, 课文写‘他等啊, 等啊, 等到花都落光了, 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是呀, 他是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而不是看到花生结了果然后又不见了, 而且他是每天都到地里去, 如果鼹鼠来摘花生, 小松鼠应该会看到的。我引导他。他突然大声说:“老师, 我明白了, 花生根本没有结果!”我一愣, 又问他:“你知道花生果长在哪里吗?”“不知道。”他有点茫然, 看来, 这才是问题的针结所在。对于一个没有见过花生地的一年级学生, 不知道花生是长在地里的也是情有可原的。当我告诉他花生其实是长在地里的, 他恍然大悟:“原来花生没有被摘走, 而是长到地里去了。”我说:“是的, 小松鼠和你一样, 也不知道呢!快点告诉它吧。”他看着插图一本正经地说:“小松鼠, 快别找了, 花生没有被摘走, 而是长在地里, 把花生树拨起来, 你就可以摘到好吃的花生了, 还有别忘了叫鼹鼠一起来摘花生喔。”看着他认真的样子, 我庆幸没有在一开始就将他一口否定。如果不了解出错的原因, 有时问题看似解决了, 困惑却仍然存在的。

2 自己纠错

自己发现错误, 纠正错误是学生的普遍期望, 可以让学生产生成就感, 可以让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教师应该尽量避免直接纠正学生的错误, 而是要提供机会暗示、引导出错者自己发现、纠正错误。

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 我问:“小壁虎的新尾巴是哪儿来的?”一个学生说:“小壁虎的新尾巴是它妈妈给它的!”我微微一笑, 但没有直接指出她的错误。我让她读读小壁虎最后说的那句话“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她读完后似有所悟, 我再让她观察插图中小壁虎尾巴有什么变化。她仔细地看了一会儿, 然后高兴地告诉我:“老师, 我发现小壁虎的尾巴一点一点变长了。”停了一会儿, 她又说:“我知道了, 小壁虎的新尾巴是自己长出来的。”表面看来, 这样的引导比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要费时费力, 但却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在自我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完成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自我反思。

3 以错制错

课堂中, 我们不妨采用“以毒攻毒、以错制错”的办法, 在学生未犯错之前将错误的源头堵住, 让学生在错误的示范中受到启示, 教师再加以巧妙引导, 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一次识字教学中, 凭着以往的经验我知道很多学生写“游”字时常常写成三点水和一个“放”字, 而且是屡错屡犯。于是教学这一生字时我故意写错, 将“游”字写成“”, 马上有眼尖的同学发现并指了出来:“老师, ‘游’”字写错了, 右边不是一个‘放’字。”“哦?”我故作不解, “‘游’不是三点水和一个‘放’字组成的吗?为什么右边不是‘放’字呢?”片刻, 再作恍然大悟状:“对呀!把水‘放’了怎么‘游’呢!”学生也一边点头, 一边说“把水‘放’了怎么‘游’呢?”以后, 学生写此字时出错率降低了许多。这样的教学、这样的课堂就因差错而精彩!

4 因错生成

面对学生课堂的差错, 我们常常会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因为我们害怕出乎意料, 处置不当。其实如果能妥善处理, 课堂差错也有可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契机, 产生有效的生成。

教学《日记两则》一课时, 我像往常一样让学生同桌两人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有一个学生说:“老师, ‘羡慕’的“慕”字很难记。上面一个草字头, 中间是日和大, 下面是小加一点。”我有点诧异, 这样的记法虽然没错, 但是复杂。不知道学生为什么要将这个字拆得这么七零八落。我拿起红粉笔将“慕”字的上半部分“莫”字描红, 学生似乎看出了点苗头:“老师, 上面这是个什么字呀?”原来他们还不认识“莫”字才出现刚才的拆字法。我告诉他们:“莫”字读作“mò”, 是“慕”的声旁, 所以“慕”字应该看成“莫”和“小”加一点组成的。看到他们似懂非懂的样子, 我又出示“墓、幕、暮”三字, 告诉学生它们都读“mù”, “莫”是它们的声旁, 下面的“土、巾、日”分别是它们的形旁。继而出示“坟__、日__、布__”, 让学生猜意思选字填词, 学生准确做出选择“坟墓、日暮、布幕”, 而这三个字的意思也不言自明了。后来学生通过查字典还补充了“募捐”的“募”字也是同一类型的字。整个过程似乎比单纯教学一个“慕”字多花费了时间, 可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归类、对比, 区分了形近字, 通过形旁帮助理解字义, 而声旁“莫”在反复出现中加深了记忆, 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受益良多。

华老师认为“差错的价值并不在于差错本身, 而在于师生从中获得新的启迪。对教师来说, 学生的差错是机遇, 也是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 艺术地处理差错, 才能真正做到“变错误为资源, 化腐朽为神奇”!

摘要:课堂教学本身是具有情境性、生态性、即时性和不可预测性的, 而学生又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 因此课堂教学就呈现出丰富性, 复杂性和多变性, 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笔者认为应该正视学生的课堂差错, 从四个方面着手变错误为资源, 化腐朽为神奇。

平等对待学生范文第4篇

(1) 要细心查找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根源。

在学校里, 学生出现某种逆反心理绝非偶然, 教师必须深入学生当中, 仔细观察, 认真分析并找出学生逆反的根源。比如:曾经教过的一名学生陈某, 他经常逃学。对于这样的学生, 我们一开始就进行了耐心地调查:是厌学呢;还是做错了什么事, 怕老师批评;还是家长要求过高, 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压力;还是贪玩或参与校外的游戏、娱乐活动;还是受社会上的不良影响等等。后来才发现, 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家庭的溺爱;二是受社会上的不良影响。

(2) 对待学习差的学生, 如果老师经常说“你真是个笨蛋”、“教你这样的学生算是倒了霉”、“你获得了倒数第一名的专利”、“你的脑袋真是比猪脑袋还笨”等等挫伤学生心灵的语言, 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逆反心理。学生认为自己怎么也不行, 老师瞧不起, 同学更看不起, 因此失去信心, 觉得没有希望, 就破罐子破摔, 干脆不学了。相反, 我是从他们身上发现其闪光点, 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比如:“你最近作业进步多了”、“你看多聪明的孩子呀, 思考题也做出来了!”、“加油!继续努力啊!”等等的鼓励性语句, 学生会感到, 老师看得起我, 喜欢我, 我应该努力才是。这样, 学生的学习就会慢慢地好起来, 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对待常犯错误又自尊心很强的学生, 我就注意防止其逆反心理的产生。我班上就有一名这样的男生:他是劳动委员, 平时工作积极, 学习优秀, 自尊心很强, 最大的缺点就是常常与班上其他同学闹矛盾, 同学老告他的状。有一次, 他与同桌生气, 竟打了起来, 我严厉地批评了他, 当时他承认自己不对, 并向同学道了歉, 我以为就这么结束了。没想到, 过了一阵子, 他的逆反心理表现出来了, 他悄悄地把那个同学的作业本、文具盒都放到学校的厕所里。我仔细查明情况后, 没有严厉地批评他, 而是把教室门的钥匙交给他说:“我们班某某同学的文具盒和作业本丢了, 老师和他都很着急, 同学们也议论纷纷, 老师知道你一向对工作都是认真负责, 为了避免班上再丢东西, 老师把教室门钥匙交给你, 你可一定要按时开、关啊, 相信你一定能做好!”然后, 我又在班上讲:“同学们, 某某同学的文具盒和作业本丢了, 老师已经查明是谁干的, 我不想当着同学们的面说出来, 希望这位同学找一个合适的机会, 通过管钥匙的同学帮助他找到, 老师知道你是对我有意见才这样做的, 并不是真想把同学的东西藏起来, 可你这样做, 对你自己也不好, 同学还会误解你是有意‘偷的’, 那多不好听呀!”没过两天, 文具盒和作业本顺利的返回到那个同学的书包里。

(3) 讲究方法, 尽量避免给学生造成逆反心理。

一是与学生倾心交谈。老师在与学生谈话时, 既要使学生感到温和、慈爱, 又要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严厉的。比如:有一学生, 因与同学打闹, 打破了教室门上的一块玻璃。我把他请到办公室问明情况后, 对他说:“爱玩, 是你们的天性, 但你们对好多事情还不太懂, 也不知道其中的厉害冲突, 总是自以为很有把握, 其实失手的机会很多, 就像那些游泳被淹死在河里的孩子一样, 当初他们一定很自信, 想不到有什么危险, 结果呢……?你们下课活动是可以的, 但追逐打闹可不好, 这打破玻璃肯定是你不愿意的, 你却还是打破了。你愿不愿意把你对这件事情看法和处理方法给老师讲一下, 如果你的想法正确, 老师一定尊重你的意见。”这个学生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回家让爸爸来学校装一块玻璃, 保证以后下课要文明活动, 再也不追逐打闹了。”听完我满意地点了点头。

二是断事要公正。学生之间常常有矛盾发生, 老师处理这些事情一定要做到公正、无私, 不要不分青红皂白, 就大发雷霆, 反而会给学生带来逆反心理, 也会失去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给今后的工作带来麻烦。

三是平等对待学生。一个班集体中有几十名学生, 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优有差, 家庭条件有富有贫, 习惯有好有差, 性格有动有静, 综合能力有大有小。诸多的不同中含有共同的成分, 他们都是老师的学生, 都是来接受义务教育的。老师就应该给予他们在班上同等的权力, 同等的义务, 就应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不能因学生某方面有缺点就歧视他们, 对他们失去信心, 放弃管理。这样就会使学生思想感到孤独、痛苦, 渐渐地自暴自弃, 产生逆反心理。

四是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在作文中是这样赞美老师的:“老师像辛勤的园丁精心地浇灌每一个花朵, 就像慈母般地呵护着每个孩子。”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时时处处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比如:看到学生穿的衣服领子压在里面, 老师帮学生整好;学生的文具盒或钢笔出了毛病, 帮他们修好;给学生一本好书看看;感冒了给几粒药吃;回答问题声音宏亮, 马上送给学生一丝微笑或是竖起大拇指……总之, 老师时常给予学生爱的表示, 学生心里就会荡起一缕缕温暖的春风, 展开理想的翅膀, 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了。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既要会教书, 交给学生知识和本领, 更要会育人, 交给学生如何做人!

摘要:新世纪在温室里成长起来的孩子自主、自由意识很强, 接受的外界信息纷杂, 分辨是非能力不强, 叛逆心理明显, 正确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培养他们的自信意识, 不仅仅是家长的责任, 教师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追寻学生叛逆心理根源, 耐心教导, 运用行之有效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教育批评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等对待学生范文第5篇

1 初识杨志宏

新学期的第一天, 我认识了个子比较高、相貌不错杨志宏。在与其父母交谈中得知, 他是转学插班的。临别时, 父母将他叫到教室门外, 只听门外传来父母千叮咛、万叮嘱的声音:“上课不许做小动作!”“上课要听讲!”“老师布置的作业要认真完成!”“不要和同学闹不团结!”……听惯了家长类似的教导, 我也没往心里去。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 刚进行了大约十分钟, 我就发现了这样一个学生, 他与其他学生的步调很不一致, 而且十分突出。别的学生坐在座位上很规矩, 而他整个身子都趴在桌子上。于是, 我让他坐好, 可是他却置之不理, 反而下位子给他旁边的同学一巴掌。我把他叫到我身边, 对其进行教育。这才知道, 他可不是一个单纯淘气的学生。只见他站在那里, 一点老实气都没有, 动动这里, 挠挠那里, 还不时的眨眼, 嘴里不停的念叨, 这就是他——杨志宏。

通过家访, 我单独约见了杨志宏的妈妈。我诚恳说:“我也是一位母亲。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相信我, 告诉我实情, 孩子到底是因为什么变成了这样?”家长含泪告诉我:孩子得了病, 是多动症, 如果一开始就清楚的话, 家长给予关爱、疏导, 再辅以药物治疗就好了。可由于开始不了解原因, 只觉得他是过分淘气对其打骂过度而加剧了病情。因担心别人知道孩子的情况而另眼相待, 所以未敢告诉老师。她还告诉我, 现在孩子每天都吃着控制情绪的药物, 吃上以后心情平静许多, 但也木然许多。孩子知道自己有病, 现在更是“仗病耍赖”, 让老师、家长束手无策。听了杨志宏母亲的一席话, 让我陷入沉思:多不幸的孩子呀!虽然自己心里也感觉没底, 但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杨志宏身上付出更多的爱心与耐心。

2 给予信任

早上, 我一到学校, 提出要看看孩子们的假期作业, 杨志宏马上从书包里拿出一摞作业, 并告诉我, 这是老师布置的, 这是爸爸妈妈布置的家庭作业, 听他流利的介绍, 看他书写工整认真的作业, 心里不觉一喜, 看来这个学生, 自身素质不错。上课时我布置了作业, 要求学生字写端正, 我和学生一起比较、评选, 认为杨志宏的作业是最优秀的。当我把“语文组长”这个任务给他时, 我看到了他眼中的惊喜和从没有过的郑重, 当我手把手教他怎么收本子, 怎么整理本子时, 我发现他原来也能这么专注的当我给他信任的眼光, 让他上台领读生字时, 我发现, 原来他也会读, 可是在上课时, 我发现他总是手脚不停, 心不在焉的啊!

特别的孩子需要特别的爱, 我知道自己不能改变太多, 很多事情也不是我能控制。“语文组长”是我和杨志宏共同编织的梦, 只希望能在孩子艰难的成长过程中驻一抹温情, 添几许暖意。

3 满怀期待

当余老师拉着杨志宏进办公室时, 我正在改作业。余老师满脸通红, 生气地说:“这孩子太自由了, 没有一分钟坐得住, 上课爱插嘴, 颜料也没带, 我批评他, 他还顶嘴。”其实, 我怎么会不清楚呢, 我上语文课, 他也是一样的啊!可是, 每次我的生气和指责, 只换来他的一会儿安静, 过一会儿, 他又我行我素了。“他有病, 自己也控制不住的。”我对余老师解释道。在学校走廊上又碰上陈老师, 她对我说:“张老师, 你怎么能让那个“多动症”的学生来做语文组长啊, 他自己都管不住, 怎么能带头啊!”

杨志宏的习惯确如任课教师所讲——非常不好。坐时腰弯得厉害, 我过去轻轻将其抚直;写字时他若无其事, 我对其耳语:抓紧写, 我马上要听写;听讲时注意力极易分散, 我用眼神对其示意……总之, 我尽量避免跟他发生正面冲突, 又努力让他感受到老师对其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关注和爱护。一次语文课上, 我听写了15个生词, 杨志宏只对了4个, 另外还有两名同学各错了3、4个词语。我对他们一一做了书写指导杨志宏趴在桌上, 听得很认真, 眼睛一直看着我, 露出笑意。

有一天, 我找他谈话, 我问他, 老师想让你坐在最后面, 你愿意吗?为什么啊?他反问我。我想让你看看大家在上课时是怎么做的, 你学习他们, 和大家一样遵守纪律, 你这个“语文组长”才能当下去呀!他看着我, 笑了笑说, 哦, 是这样啊……

4 施与压力

一天中午, 杨志宏对我说, 他不想坐在最后一个了。我问:为什么?“坐在最后一个, 老师的话听不清楚, 黑板上的字很难看到, 妈妈说这样会退步的。”他站起来说。“那好, 你和小丁同桌吧, 你的组长工作也真需要有人帮帮忙呢!”我看着他说。

小丁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 品学兼优。近朱者赤, 希望杨志宏能耳闻目染, 向她学习。

这几天, 杨志宏的作业求快不求好, 马马虎虎完成。收作业时, 他跑来告诉我:“小丁在收作业本了, 到底是谁做组长了啊?”“她在帮你呀, 如果你能专心些, 抓紧时间做, 就用不着她帮忙收了。”杨志宏看看我, 又看看小丁, 马上写字了。

我知道杨志宏很重视自己的“语文组长”之职, 希望它能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明灯, 照出别人的长处, 折射自己的短处, 正视并学着改变自己。

5 记录对比

在课堂上, 我越来越发现他是个聪明的孩子, 反应快, 想象力丰富, 且知识面广。我想, 这可能和他平时的“多动”有关。但是, 就因为“多动”, 他仍常常徘徊于办公室和教室之间, 有时跟他讲道理, 他什么都懂, 答应得也很好, 行动时又忘了。

那天的思品课后, 杨志宏的同桌来告诉我, 杨志宏把他的语文书用胶水粘起来, 分不开了。站在我面前的杨志宏, 两手不停地在胸前绞来绞去, 把头低下来, 一副呆呆的表情。我怒力地克制着自己的情绪。

“来吧, 把事情说清楚, 张老师给你准备了笔记本, 以后啊, 我们把你的表现记录下来。”“你要记录什么, 老师?”他着急地问我。“既要记你的优点, 也要记你的缺点, 优点你自己记, 缺点我来记, 我们每天来看一看, 评一评, 看看你每天能进步多少?”

接下来的日子, 杨志宏开始每天在笔记本上记自己的优点了, 语文课结束时, 他记下:我今天认真读课文了, 没有做小动作;中午, 他记下了:今天, 我帮助同学打扫卫生……我也根据学生的举报和任课老师的意见记录:排队时, 杨志宏老是动别人, 影响大家;上课时, 杨志宏在吃水果冻。

放学后, 我让杨志宏大声地读他的优点, 然后把我的记录本放在他面前。他没有解释, 我也没有教育。我只是让他轻声地读, 读懂了就接下去说以后该怎么做?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没有了同学的投诉, 也没有了任课老师们的叹气声, 我那本记录本已经很久没记了。我想, 我一定是找对门了, 一扇通向杨志宏心灵的门。

摘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爱满天下”。在一定意义上医生是挽救人的生命的, 而我们教师则是在做着拯救人生的工作。

上一篇:照明工程施工总结范文下一篇:运维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