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电工教学论文范文

2024-07-13

建构主义电工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武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而武术套路更是中华民族无数年来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伴随我国教育理念的改革,高职院校武术套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如何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对高职院校的武术套路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笔者将在下文中做简要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教学理论  高职院校  武术套路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另一个角度对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做出全新的解释。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武术套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摒棄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积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去设计全新的教学方式,以确保高职院校武术套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进行。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涵义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其中最主要的概念是图式。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及核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建构主义认为图式的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应及平衡。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提出学生的学习并非是以教师的“教”为主的,而是以学生自主的“学”为主。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中教师只是一名引导者,负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知识及相关的辅助资料等,而学生自身的成绩取决于学生的努力及对待学习的态度。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并非是传统观念中死记硬背的模式,而是一种先理解后掌握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导引导学生去理解知识,不同的学生对于知识有不同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理解再去掌握教师教导的知识。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观念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要想在此新的教学观念下有效推进高职院校武术套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首先要了解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观念与传统教学观念有什么区别。传统教学观念中是以教师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权威,学生则主要是记录及记忆。而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中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进度的快慢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努力情况。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负责引导及指导,更多的应是注重激发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此外,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观念是帮助学生建构一个知识框架,让学生通过自己去建构一个知识框架来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与理解,并完全的掌握最终成为自己的知识。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高职院校武术套路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存在的问题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的武术套路教学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学生的实践及应用为主要教学目标,而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武术套路的教学教师尚未理解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仍旧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对于学生的教导仍旧是以教师自身为主体。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将教学重点放在了传统的理论教学中,甚至占用实践课的时间让学生学习武术套路理论知识。在讲课的过程中也多以教师做示范为主,为学生讲解教师理解的各个武术套路中的重点及难点,而学生则是在课堂上以记录为主,填鸭式的教学,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比如笔者在某高职院校调研中了解到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课堂上以讲解理论武术套路的理论知识为主,偶尔会为学生示范几个动作来讲解动作的规范性或是连贯性,整堂课缺乏与学生的互动,留给学生提问及针对性解答的时间相当少。这样的教学理念不符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高职院校武术套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二)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合适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保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但笔者了解到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式千篇一律,缺乏创新与多样化,时间久了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会制约学生对于武术套路的学习兴趣,而学生没有了兴趣自然也就降低了学习积极性,这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理念不符。比如某高职院校的武术套路教师在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总是千篇一律地按照教科书的内容教学,教学方式也是每次由教师示范,然后学生跟着学,最后是课后回家练。这样重复的教学方式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不到不一样的学习乐趣,学习积极性自然不高。

(三)教学计划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规划,不能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高职院校的武术套路教学在按照教科书教学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武术套路的学习主要以实践为主,这就需要学生不仅要有灵活的平衡能力,还要有对应的身体素质来支撑。部分教师尚未意识到这个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武术套路的过程中因自身身体素质不达标而无法完成一些难度要求高的武术动作。比如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某高职院校学习武术套路的学生会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笔者就此问题咨询了高校的领导发现并非是学生对武术套路失去了兴趣,而是因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无法完成一些高难度的武术动作所以不得不选择放弃。高职院校武术套路的教学是由易到难的,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武术套路的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就容易导致学生因身体素质无法达到完成武术套路要求的现象,当情况出现时再去提高身体素质无疑会占用学生更多的时间。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高职院校武术套路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有效对高职院校武术套路教学进行改革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提出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教师更多是引导及指导,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并帮助学生解决难题。这就要求武术套路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丢掉填鸭式的教学思想,学习并理解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的武术套路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留下更多的自由时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武术套路的动作要领及动作连贯性,让学生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武术中每一套路的打法都不同,学生对于每套武术套路的练习到熟练都需要时间,而这期间自然也离不开教师的及时指导及纠正。比如,在进行太极拳武术套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整套拳法分成几节,每一节只需为学生打一遍示范,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在实际练习中去体验,教师在旁边对出现错误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纠正及指导,对于有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解答。帮助学生通过自我练习来真正理解各个动作的要领以及动作之间的衔接技巧,同时还有力度、爆发力的应用等问题都需要教师去给予引导。只有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在实际练习中真正的理解并掌握各种武术套路。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保障学生对学习武术套路积极性的就要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武术套路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借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于武术套路的学习兴趣。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提出了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练习武术套路的过程中自己进行探究,以激发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教学方式。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探讨,激发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模仿比赛的教学方式,限于课堂时间的原因不能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比赛中去,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进行自我选拔,派出一名代表参加比赛,并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与教师一起当作评委,为比赛的学生打分,最终按照每名学生的得分进行排名。如此一来,不仅参与比赛的学生可以得到锻炼,当评委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为其他学生打分来更好地发现武术套路中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比赛式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竞争意识。

(三)完善教师的教学计划

教師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高职院校的武术套路学习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硬性要求,若身体素质不达标会导致学生无法完成既定的武术动作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时会让学生不得不选择放弃。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对应的身体素质的锻炼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更多武术套路的同时稳步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同时,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情况因材施教,保障学生学习进度的前提下努力提升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比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对于上一堂课进行复习的实践课堂,这时可以让身体素质弱一些的学生单独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其他学生进行武术套路的复习。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对高职院校的武术套路进行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能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武术套路的改革与创新,还需教师在今后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周宝芽,程其练,黄晓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魅力中国,2009(35):248-249.

[2]刘文武.一个外国习武者的武术教学改革实践——法国卢瓦尔河武术学校创办人NassimBerrichi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20,41(04):45-52+44.

[3]黄文董.基于强调应用、凸显手段、弱化套路——谈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理念[J].新智慧,2020(13):13.

[4]苏申根.微课与翻转课堂融合在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广州:广州体育学院,2018.

[5]李娜,褚亚旭.高校“课程+研究型社团”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太极拳课程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17(07):140-144.

★课题项目1: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2020年度教育教学研究规划课题《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azcg63。

★课题项目2: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江淮分水岭地域体育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研究》,课题编号:SK2020A0510。

★课题项目3:安徽省教育厅2020年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的高职院校武术套路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gxyq2020267。

建构主义电工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是各有差异的,如何让每个学生发挥好自己的思维优势、用自己的方法主动地学习知识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关键。建构主义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进而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主动地学习知识。本篇文章针对高中数学传统教学的弊端,介绍了建构主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 高中数学教学 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是指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背景下,利用老师的帮助和所有的学习资料,自己建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知识,而不是直接被动的从老师那获得知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数学概念的理解,并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一、建立“为理解而学习”的目标

传统教学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原理甚至原题,而忽视了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这些知识。建构式教学是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系统的知识结构。学生刚进入高中时,虽然对数学有一定认识和理解,但大多停留在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做题的阶段,没有形成对数学的正确认识,也没有真正形成学习数学的的思维方法,并且初中和高中的数学知识差别较大,很容易使学生感觉有知识断层。这样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目的。高中数学首先讲的是集合,老师通常说这个和初中知识关系不大,所以要多让学生讨论以此发现问题,教学中是不能用“这是规定”来解决学生疑问的。在学习这章内容时尽量不要出大量的难题,要注重学生理解程度,出难题只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解题,而是真正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二、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对于学生听课和教师授课都很重要。低沉的课堂气氛不仅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还会影响老师授课的心情,使原本老师打算讲的知识讲不出来,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会大打折扣。而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就得做好师生互动。这个互动不仅仅是讨论学习的互动,还应该有感情的互动。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与肯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老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是有利的。

三、帮助学生获得数学经验

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观经验,使学生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和新的数学概念、模型联系起来。在有条件进行数学实验时,一定要进行实验。比如,高中的概率教学中,可以用实际的概率实验来验证一些数学定理,这样不仅可以建立学生的直观印象,还可以使学生自己探索,主动地学习。对于有一些没有实验器材的实验,也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视频,虽然没有让学生自己做实验的直观但是也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学习知识

学习就是不断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在学习新的知识时,老师应该先引导学生对于新的知识进行思考,通过思考发现其中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想解决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探索学习。同时,教师可以把问题逐步深化,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反馈回来的问题,因为不一定每个学生都是按着预期的思路思考的,这就需要老师对于错误的想法进行纠正,并且做出正确引导。学生的有好的想法应该让学生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如此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五、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课后的反思是对课堂上知识的消化吸收阶段,因此如果课后不做消化吸收,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很容易就会遗忘,这样课堂的效率再高也不会有很大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必须引导学生做好课后的反思工作,可以通过让学生课后进行实验或者做习题的方法来进行反思,同时还可以布置几个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新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反思学习是建构主义在教学中实践中的重要体现,反思使学生重新发现不足和新的知识,同时巩固旧的知识。因此课后一定要让学生有时间去反思。

总之,在新课改的条件下,运用建构式教学必将成为教学中首选的教学方式。构建式教学要求我们建立新的教受模式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变成主体,培养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相信通过构建式教学的一定可以培养出新世纪的自主创新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周方.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刍议[J].文理导航(中旬).2010(08).

[2]杨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1(11).

[3]王承毅.浅谈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创新).2010(01).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第十二中学校)

编辑/张俊英

建构主义电工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建构主义更加强调学习者的参与进而形成自己的知识,而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实践对于营销策划教学非常重要,因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增加实战环节,强调学生参与,强化体验式教学,落实实战技能训练环节,使掌握营销实践技能,积累营销经验,就显得很有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营销策划;体验式教学

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的《营销策划》的教学理念设计

《营销策划》作为一门以管理学为基础,综合运用心理学、经济学、哲学、行为科学等理论的学科,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创新性及实战性。因此,在《营销策划》教学中有必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入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而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学习观,它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这种理论思想特别适合用来指导《营销策划》的教学工作。

基于对建构主义的理解,基于《营销策划》的课程特征,在教学设计理念上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探索性学习、启发式学习、协作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的应用,尤其是探索性学习和启发式学习。

(一)探索性学习。探索性学习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能够“主动学习”。“探索性学习”从广义上理解,是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从狭义上理解,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专业角度广泛的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探索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启发式学习。启发式学习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启发式学习鼓励学生用所学过的营销知识和方法去尝试、探索、发现、建构和创造不同的企业营销过程。启发式教学倡导有效的接受与体验、发现和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的体验式实践教学应用

(一)体验式实践教学环节应充分注重学生的体验

1.营销场景体验。可以与营销策划课程同步,设置营销场景体验环节。倡导学生学习中结合具体行业的某个企业,借助该企业真实的经营环境和营销状况,观察营销活动状态,参与营销感受,找到营销职业的感觉。

2.营销视野体验。开辟校外营销体验通道有助于学生开扩营销视野。可以聘请职业的咨询师、策划师和企业营销高管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把握实践教学方向,定期举办营销实战讲座,为学生提供与营销职场精英对话的机会;有机会可多参与一些相关的主题论坛和峰会,参与相关的实战型高端培训;要求学生利用假期涉足营销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参与营销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等等。

3.营销情绪体验。将学生置于特定的营销情景,结合营销理论,针对授课内容所涉及的实际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拓展课外营销实战信息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地产公司的案场销售模拟;经如双汇瘦肉精事件后危机公关等都是很好的课题。

4.营销思维体验。要求学生深入企业勘查实际营销问题,自愿结合,组成项目小组,依据营销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返回企业验证对策的可操作性,再携带企业意见回到课堂,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结论。以此缩短课堂教学与营销现状的距离,对营销实际问题反复推敲,训练学生营销思维习惯。

5.营销角色体验。学生具有一定的营销思维能力,需要借助沙盘模拟系统或计算机软件设置综合性营销实践教学平台,开辟营销角色体验系统。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兴趣和能力,分别扮演不同的营销角色,担当相应的营销工作,取长补短,组成“营销团队”进入营销对抗模拟状态。以此审视自身的营销素质、锻炼营销协作能力、积蓄营销职业的能量。

6.营销行为体验。可以安排学生深入企业,挂职企业营销的管理岗位,在外聘“岗位教师”的引领下,能够站在企业的角度,观察营销环境竞争态势,把握微观营销的运作过程,从企业营销管理者的视角提出建设性观点与意见。以此来积累营销职业经验。

(二)体验式实践教学环节的多种实现方式

1.独立实践。实践有很多种方式,学生自己也可以做到很好的实践学习。比如鼓励学生多逛商场,多参加展会,多去专业市场看看(如古玩市场、建材市场、广告材料市场、科技市场、花卉市场等),多看广告,多接触市场,这就是一种很好的独立实践方式。

需要强调的是:并不一定是有东西要买,才去逛商场的,我们可以用眼观、用耳听。比如说看一下有什么新产品出来,产品的包装,产品的品牌,产品的价格等等。有很多产品的名字都是很有特色的,像功能饮料,就有脉动(乐百氏)、尖叫(养生堂)、激活(娃哈哈)、劲跑(康师傅)、他+她-饮料等。

如今我们的生活中广告已是充斥着我们的眼球,无处不在,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商品大部分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广告去购买去使用的。品牌的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懂得充分利用广告这一最有冲击力、最有影响力的促销手段作为进军市场的突破点,而起关键作用的则是电视广告的宣传。引导同学们去留意广告,从收集一些好的广告词开始,如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农夫山泉(农夫山泉有点甜)、麦氏咖啡(滴滴香浓,意犹未尽)等。好的广告语就是品牌的眼睛,对于人们理解品牌内涵,建立品牌忠诚都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平时接触市场的积累将开拓同学们的视野,有助于同学们理解营销策划的精髓,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2.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模拟实践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充当各种经营管理者角色,根据计算机软件所提供的背景资料(教师可修改),进行模拟性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教师事先设计好模拟项目的背景资料,交给各小组分别进行准备,并参加模拟实践活动,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判小组进行评定。如分别作为营销区域经理和总经理进行产品市场开发和产品生产管理活动,作为销售人员预测市场销量、制定广告费用计划以及促销活动方案等活动;作为谈判双方进行模拟商务谈判活动等等。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运用,借助现代化的工具开展模拟实验,使模拟性案例教学更加生动,更加逼真。

模拟实践教学现在有很多选择,采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的方式有很多厂商和品牌可供选择,也可以选择沙盘模拟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式。

3.实施调研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有目的的实地调查,取得所需要的资料,并整理成案例;然后,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找出实践中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对策;最后,根据讨论所得出的结论,写出调查报告,供有关部门参考。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实际的企业或在某个实际的行业中创建一个虚拟的企业,通过对行业的发展和竞争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观念、经营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撰写案例;并结合课程的学习,分析企业营销中的成功或失误,以市场为导向提出企业的营销战略或某一个方面的营销策略。

实践证明,调研性实践教学法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观察和综合分析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与国际接轨,重视一手资料的调研和分析,走理论联系实际道路的好方法。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习者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建构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而《营销策划》因为本身实战性的要求,要求学生的参与互动,强调个人的主动体验,因而基于建主义来进行课程的设计和实践有意义、有价值且可行。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我们在课程设计上多强调学生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参与,注重实践环节的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进而有效地训练学生正确的营销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市场营销意识,提高学生的市场营销理论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懂经济、会管理、善营销,不仅在理论上精通,更在实战上精深的能适应企业一线需要的人才。这是对《营销策划》教学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毛静娣.体验教学在“问”中的运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

[2]陈永俭.专业课体验教学浅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3]梁青松.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07,16.

[4]杨淑红.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1.

[5]郭洪英.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设想与建议[J].中国市场.2007(26).

作者简介:李俊伟(1976-),男,现供职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消费者行为和品牌管理。

建构主义电工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催生了教育的国际化,双语教育被视作助力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从多数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来看,双语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分析我国双语教学的本土化条件,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双语教学;本土化;教学模式

1 研究综述

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带来了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也催生了教育的国际化,而双语教育被视作实现教育国际化的一项重要手段和载体。近十年来,我国双语教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发展壮大期和成熟期(张艳蕊,2015),目前,针对双语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双语教学的模式研究,双语教学的质量与评价体系构建,以及不同学科、课程的双语教学的个案实证研究,这些研究无疑为双语教学的发展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成果,但从多数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来看,双语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现存的突出问题仍是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分析我国双语教学的本土化条件,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关于双语教学模式的专题研究主要包括国外双语教学模式的引介及适用性分析;语言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中部分研究成果对双语教学模式的启示,如基于二语习得理论,建立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有效衔接,使双语教学中学生所具备的英语能力与课程学习目标同步并相互适应,从而提高双语教学的有效性;再如基于建构主义理论,通过推动学习者主动进行意义构建促进双语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基于某一门课程或某一类学科的双语教学的实证性研究;此外,也有学者从更加宏观的视角,通过将专業课程进行分层式教学从而提升双语教学的可行性。这些研究或是通过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或是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改善,或是通过教学体系的优化来同步实现外语思维方式的形成以及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

2 双语教学的本土化

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西方各国教育家和学者便开始对双语教学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双语教学在我国则是在20世纪末开始得到重视。“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在被吸收和借鉴的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植根于我国特有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环境中,否则,即使再有效果的教学模式若直接照搬也会水土不服。因此,双语教学本土化研究须考虑到我国施行双语教学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以及语言环境。

2.1实施双语教学的社会环境

西方国家实施双语教学主要源于国家的多元化,因此双语教学最初既作为一种语言政策,同时又作为一种文化政策,试图通过加强少数民族和移民与主流社会的融合而解决发展问题。而对于我国来说,实施双语教学的契机和需求完全不同。我国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冲击,通过启动高校教学改革,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精通外语、同时具备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国际化竞争环境。因此,对我国来说,双语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开拓国际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对人才培养的宏观诉求。而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则是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为具体的考察。国家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无疑为双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更是加大了对“外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从近些年双语教学开展的学科来看,根据严贝妮等学者在2014年通过对理工类和文史类共403个全国双语示范课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理工类实施双语教学的学科中,医学和生物化学专业占较大比例,在文史类实施双语教学的学科中,经济类专业占较大比例,这也充分契合了我国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经济与技术发展服务。

2.2实施双语教学的教育环境

无论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还是基于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双语教学都获得了极大的认可和极好的推广,这些都在宏观上为双语教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但从微观层面上,我国双语教学的施教环境,即施教主体和受教主体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双语教学的研究者大多集中在教育学和外语类教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双语教学的研究,这两类研究者深谙教学法和语言,但却缺失某一类学科的专业知识,一方面在研究中更加倾向于宏观的视角,另一方面,研究大多仅是针对双语教学中的语言部分和常规教学方法进行解构,而忽视了不同学科的特点和特色以及与学科内容的融合。事实上,双语教学中的语言与学科内容不仅仅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互为依托,通过目标语获取学科信息,同时在学科内容学习中展开学术性语言的提升和国际性思维的锻炼。当然,不能否认的是,仍有许多同时具备专业背景和优秀英语能力的教师。而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也存在这样一部分群体,他们所具备的英语能力与双语教学所需要学生达到的英语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了部分学生在使用英语对学科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进而对该课程的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但学生普遍对双语教学仍然寄予厚望,并希望通过双语教学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外语水平。显然,这些局限性无形中为双语教学的实施设置了一些障碍,一是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容易发生语言与学科内容的分离,将双语教学过程演变成单纯的词汇课、翻译课或者阅读理解课,模糊了双语教学的重点和焦点,二是为适应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接受程度,减缓教学进度,降低内容难度。

2.3实施双语教学的语言环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双语教学的语言环境同样决定着教学过程实施的难易程度,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在美国,双语教学是在以英语作为主流语言的社会语言环境中进行的,这为双语教学的实施及适用提供了充分的语言环境,也使得教学对象的融入性更强。而在欧洲,双语教学的展开是为促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语系之间的近似性以及同一语系内不同语言之间的近似性也为双语教学的学习者提供了语言环境上的优势。但对于我国来说,我国双语教学中采用的外语主要是英语,英语在我国属于延伸圈,是一门主要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来学习的外语,虽然英语的普及化一直在进行,但相比较而言,我们没有西方国家的社会语言环境,而且我们的文化和认知结构都不是用英语来编码的,因此,汉语与英语之间也不具备如欧洲国家语言和文化之间那样的姻亲关系,缺少了对双语教学有利的社会语言土壤。因此,从实施双语教学的语言环境来看,我国实施双语教学在客观上普遍存在着语言运用环境差、关联性不强、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3 启示

从我国实施双语教学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和语言环境着眼,这些客观条件为提高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提供了值得思考的地方。

從双语课程的开设情况来看,学者们对于双语教学开设的科目已经普遍达成共识,即并不是所有的学科和课程都适宜开设双语课。目前,各国开设双语课程的普遍趋势首先是非人文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技术、计算机等,其次是人文学科。显然,非人文学科相较人文学科无论是在表述上还是理解上都更具有共通性,即使使用不同语言也较少会产生误解,同时,也有利于使学生通过双语教学的过程进一步了解世界范围内的专业前沿领域。

从所开设的学科来看,这与我国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紧密相关,但具体双语课程的开设则要视各高校及各院系的具体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后决定。首先,要考虑课程的特点和性质——该门课程与国外研究状况的相关程度,该门课程所在学科的整体双语教学开设状况,该门课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作用,以及是否有利于整个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若将有些课程盲目设置为双语课程反而会难以将课程深入、有效的展开,同时又会影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学科体系的整体性。其次,应考虑到开设课程的师资配备情况及如何培养和完善双语课程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第三,还须充分考虑到双语课程的受众主体,即学生所具备的专业基础及语言能力。这些开设双语课程的必要性条件都是由我国客观的教育环境和语言环境决定的。

从双语教学课堂的实施过程来看,应根据我国的本土化条件实施个性化的双语教学模式。所谓个性化,也就是说,并非要采取以一概全的统一模式,而是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双语教学,归根结底,仍是一种学科教学,因此,应充分发挥不同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施以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介,并通过学习活动内化学术认知水平和形成学术认知语言,逐步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艳蕊.十年来国内高校双语教学研究现状及趋势[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5(5).

[2]严贝妮,崔月,李玉萍.中国高校本土化双语教学模式研究和框架设计[J].郑州师范教育,2014(6).

[3]曲燕,王振波,王建军.中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研究现状[J].高等理科教育,2014(2).

[4]徐国琴,何奕娇.高校双语教学的定位与改革思路[J].教育探索,2011(8).

[5]韩立新,于诗卉.高校双语教学改的若干问题思考[J].教育科学,2013(6).

[6]刘妍.欧洲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指标框架述评[J].教学研究,2015(3).

编辑∕杨波

建构主义电工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编者按:近些年来,幼儿教育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部分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关注,这些问题包括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教育理念与文化的适宜性问题、教育质量的评估问题、课程的可行性问题、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与途径问题,等等。在“经济全球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以“与时俱进”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来看,我们确实需要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反思,以有利于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些年来,华东师范大学朱家雄教授曾为本刊撰写过不少探讨这些方面问题的专稿。为了推动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再次邀请朱家雄教授就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发表看法。本刊将以连载的方式刊发这组稿件,敬请期待。

在各级各类教育中,也许学前教育是受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影响最深的一个领域。这并不奇怪,因为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相比,学前教育更关注儿童发展,这个基本点与建构主义理论相一致。

自上世纪60年代起,在国际范围内,一些人开始以极大的热情追随皮亚杰,期望将他的理论,特别是他的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学前教育坚强的理论支撑。四五十年过去了,人们的期望和行动潮涨潮落。在这漫长的日子里,人们的不懈努力既取得了一些成果,也酿就了不少苦果。

一、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学前教育实践受到质疑和批评

近些年来,对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学前教育实践的质疑和批评接连不断,这些声音不仅来自建构主义学派以外的学者,也来自建构主义学者。应该看到,皮亚杰从不认为自己的理论可以被应用在教育中,因此,这些质疑和批评事实上并不是针对皮亚杰及其建构主义理论,而是针对那些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学前教育实践的想法和行动。

(一)微观层面上的质疑和批评

微观层面上的质疑和批评主要聚焦于是否应该将心理学理论作为编制和实施幼儿园课程的主要依据,甚至是唯一的依据。

心理学是编制和实施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这是由学前教育的特点决定的,本无可厚非。但是,包括儿童发展理论在内的心理学理论并不等于教育理论,把心理学理论当作编制和实施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理论基础,不仅在课程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在教育实践中也是行不通的。

美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斯波代克(Bernard spodek,2007)在总结美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失败的原因时指出:“其实,我们根本不清楚我们为儿童所提供的教育活动与儿童发展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却总是从儿童发展理论中去寻找课程的来源。”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幼儿园课程“只考虑儿童发展是不够的……幼儿园课程应该超越儿童发展”。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古芬(Goffin,S.G.,1994)就已经指出了将儿童发展理论作为制定幼儿园课程唯一理论基础会出现的问题,具体地说,把儿童发展理论等同于教育理论,是把“是什么”的问题等同于“应当是什么”的问题;把发展仅仅作为教育的结果,等于强调了儿童能做什么,而不是儿童应该做什么;这样做会使教育者把社会价值问题搁置到一边;这样做会模糊教学内容的政治倾向性和优先性,等等。

(二)宏观层面上的质疑和批评

近些年来,随着国际范围内的学者对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问题的日益关注,随着国内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强调,宏观层面上对建构主义理论在学前教育实践中运用的质疑和批评逐渐升级。

如何看待中国文化和欧美文化,特别是在如何看待两种文化所依附的价值观念的问题上,并不存在要去判断谁对谁错、孰是孰非的问题。我们在引进基于西方文化的学前教育理念和实践时,更应该思考如何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问题已成为学术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是人们对以“科学主义”为基础的、追求普适性的幼儿园课程进行反思的结果。

从幼儿园课程的文化适宜性来看,运用源于西方文化的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编制的幼儿园课程与西方文化及其价值观相一致。具体地说,这种幼儿园课程强调个体发展而非标准化学习;强调儿童自主、主动建构而非完成指派的任务;强调活动的过程而非活动的结果;强调道德自律而非道德训导,等等。而所有这一切多多少少与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存在着距离,甚至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虽然文化不是单一的,文化正在“混合和迁移”,东西方文化需要相互学习,文化的交流、相互碰撞和相互接纳有益于文化的发展,但是文化绝不可能全盘输入和全盘运用,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中占主流的应该是中国优秀文化以及能反映中国优秀文化根本价值的东西。尽管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中获取了不少有益的启示,但是过分地强调和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必然会带来很多问题,有些甚至是根本性的问题。例如,在我国幼儿园课程中过分强调个体自由和权利,就有可能导致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与自身所处的文化不相适应,甚至进入对抗状态;过分强调个体自我发展、自主建构和兴趣满足,就有可能导致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与当今整个教育制度产生冲突,从而置个体于尴尬状态……

按理说,从幼儿园课程的文化适宜性来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应该在西方国家得以广泛推行,但其实不然。从上世纪60年代起,西方国家的部分学前教育专业人士曾为建构主义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付出过热情,付出过努力;80年代以后,他们逐渐发现这种理论在运用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问题,为此他们作了许多调整、修正和改变。数十年过去了,他们对于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学前教育实践的热情日益减退,开始更多地通过其他视角看待学前教育的价值,并通过其他方法和途径解决学前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任何一种理论被演绎和运用时都会被演绎者和运用者赋予代表他们自身想法或意愿的意义。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并非为学前教育而创立,演绎者和运用者必须与时俱进地思考和解决理想与现实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的问题,过去、现在与未来的问题,等等,这样才能使自己有关儿童教育的想法或意愿得到相对长久地维持。

就学前教育而言,实践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于学者们理想化地思考和认同的问题。在学术界,学者们可以偏爱和鼓吹自己崇尚的理论,可以通过学术争鸣各抒己见。但在实践中人们更关注的是理论的可行性和实效性,而非理论本身。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及其关注的问题都会有所变化。即使以往十分忠实于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的人,在思考如何运用这一理论时也会顺应时代的潮流,使之与变化的社会相适应,而不是一味追求理论在运用中的纯粹性和忠实性。

二、对建构主义理论在学前教育实践中运用的几点认识

回溯和反思建构主义理论在学前教育实践中运用的历史,笔者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建构主义理论并非普适性的学前教育理念

我们不可能找到一种能解决所有教育实践问题的理论,各种理论,即使是相互矛盾和对立的,也都有可能对同一教育实践产生指导作用。学前教育实践是极为复杂的,具有情景性、不确定性,特别是具有文化适宜性。从根本上讲,以普适性研究为要旨和基本方法的建构主义理论与学前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一些西方国家,建构主义理论在学前教育领域中曾占据一定的地位,曾为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了许多成果。随着人们对社会文化的关注,近二十多年来,人们开始对这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等理论基础上的话语系统提出了质疑,发起了挑战。可以说,包括建构主义理论在内的以实证主义为依据的学说已面临危机。当然,这种质疑和挑战并不意味着质疑者和挑战者对建构主义研究置之不理或者完全排斥,相反他们将建构主义的研究纳入自己的视野,充分认识其特殊性和局限性,明确其特定的研究假设和对研究结果的理解。

应该看到,尽管对建构主义理论在学前教育实践中运用的批评来自方方面面,但是许多年来该理论也确实影响了学前教育的有关政策和实践。况且,迄今为止,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建构主义理论还在主导着人们对儿童和学前教育的理解。许多学前教育领域的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并不了解这种理论及其运用已经受到挑战,他们继续依赖它,并作为决策和实践的基础。此外,还有一些执著的建构主义信奉者继续将自己对建构主义理论的演绎应用到其他国家和文化中去。

不管对建构主义理论持何种态度,当今人们对“建构主义理论并非普适性的学前教育理念”已经基本认同。这样的认同来之不易,主要来自在学前教育实践中运用该理论招致挫折的总结和反思。

(二)建构主义理论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的运用有利有弊

与其他理论一样,建构主义理论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的运用是有利有弊的,对“有利”或“有弊”的判断都是与运用者所处的文化的价值取向相一致的,都是与运用者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相一致的。因此,对建构主义理论在学前教育实践中运用问题的基本思考必须与时俱进,以时间、地点和条件的转移而转移。

无论是半个世纪以前建构主义理论在西方国家开始受到学前教育界的关注和运用,还是近二十多年来建构主义理论在东方国家学前教育界的逐渐传播和运用,人们都期望能从建构主义理论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益处。尽管建构主义理论对学前教育实践方面的影响并不大,特别是对东方国家的影响更小,但是在理念上却被不少人认同,甚至被推介为“主流思想”和“先进理念”。人们在过高地期望从建构主义理论中获得益处的同时,也产生了各种问题甚至弊端,例如,与文化相冲突的问题,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在实践中教师难以操作的问题,教育评价困难的问题,等等。

(三)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更多取决于价值认同

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更多取决于价值认同,而不是依据是否符合包括建构主义在内的某些理念。例如,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针对幼儿园课程过分强调教师教学而不关注儿童发展的弊端,引进建构主义理论,倡导关注儿童发展,使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朝着“关注儿童”“关注质量”的方向发展,这是有意义的,因为这样的改革与发展方向是与当年“发展是硬道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社会价值认同相一致的。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中、长期发展目标的确立,特别是我国将更多的社会价值放置于“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学前教育的公平问题逐步凸显,在学前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优先考虑教育公平还是教育质量,就会成为学前教育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一些机构和人士为学前教育制定了符合“教育要适合儿童发展”理念的质量标准,并期待以此类具有预见性与可控性的技术方法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具体地说,幼儿教育机构的各种特征,包括组织规模、机构水准、儿童活动、组织行为、儿童与教师的比例、儿童与成人的互动,等等,所产生的各种结果常以儿童发展为衡量指标。以“技术理性”为基础的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思考和做法从一些西方国家传播到全世界,也影响到我国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说,借鉴这种想法和做法能满足部分公民对高水准学前教育的需求,能提供便于操作的评估和监管系统等;从消极的方面说,它有可能使我们丢失自己的文化价值取向,有可能使我们不顾国情,盲目追求高标准,甚至增大教育不公平问题等。

(四)建构主义理论运用的发展过程为丰富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资源

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建构主义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提出过许多设想和建议,做过各种各样的尝试和实验,获取过各不相同的经验和结论。所有这一切都为丰富当代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了资源。这不仅因为皮亚杰堪称当代理论界的伟人,在认识论领域中很少有人能超越他的理论,而且因为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也能部分地解决当代学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起码能对这些问题产生冲击。

这样的资源是极其宝贵的,包括理性思考与实践体验,包括经验和教训,包括成功和失败,所有这一切,有过与没有过是不一样的,做过与没有做过也是不一样的。

参考文献:

〔1〕詹姆斯·O·卢格.人生发展心理学〔M〕.陈德民,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

〔2〕顾蓓晔,李其维.罗比·凯斯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论〔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2,(4).

〔3〕莱斯利·P·斯特弗,等.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高文,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列宁.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5〕罗比·凯斯.智慧的发展:一种新皮亚杰主义理论〔M〕.吴庆麟,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6〕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傅统先,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7〕朱家雄.从一位国际著名学前教育专家的反思说起〔J〕.幼儿教育,2007,(1).

〔8〕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余震球,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9〕DAHLBERG G, etal.Beyond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Postmodern perspectives〔M〕.London:Taylor and Francis,1999.

〔10〕DOISE W,MUGNY G, PERRET-CLERMONT A N.Social intera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operations〔J〕.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975,(5).

〔11〕DOISE W,MYGNY G.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ect〔M〕.Oxford,England:Pergamon,1984.

〔12〕GOFFIN SG. Curriculum models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M〕.London:MacMillan,1994.

〔13〕KROEBER A L,KLUCKHOHN C.Culture: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M〕.New York:Ranclom House,1952.

〔14〕MASCOLO M J,FISCHER K W, LI J.Dynamic development of component systems of emotions:Pride, shame,and guilt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M〕// R J DAVIDSON,K SCHERER, H H GOLDSMITH.(eds.)Handbook of affective science.Oxford,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15〕SCHWANDT T.“Farewell to criteriology”〔J〕.Qualitative Inquiry,1996,2(1).

建构主义电工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对建构主义所进行的研究大多关注于其在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逻辑组织能力、创造力等各方面能力培养上所起到的作用,而忽略了建构主义引导之下的课程教学模式的本质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创建情景、师生互动、同学交流、各方评价等各项因素所构成的立体的动态教学模式。当传统单指向性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高校课程教学之时,以“钢琴文献与教学法”为代表的这一类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课改课程,通过建构主义的角度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关键词]高校;构建主义;教学改革;钢琴文献

一、钢琴文献与教学法的发展与制约

钢琴文献与教学法在我国还是一门比较年轻的课程。1995年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发展与改革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从基础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按照基础教育对艺术师资的规格要求”的方针。据此,高校音乐教育开始了课程结构与教学体系的调整与改革。钢琴教学内容由过去单一的钢琴技能课(演奏课和即兴伴奏课)扩展出钢琴艺术史、钢琴教学法等钢琴理论课程;教学观念由过去的单一强化钢琴演奏技能逐步转向以培养素质、能力为目的的层面上来。2004年教育部再次出台指导方案,并根据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状况,将《钢琴名作与演奏赏析》与《钢琴教学法》这两门课程进行整合,成为《钢琴文献与教法》。

《钢琴文献与教学法》既是一门专业性课程,又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不仅研究钢琴演奏的各种技法和钢琴教学的基本规律,还涉及到对文献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内容的综合运用。然而目前高校音乐专业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其教学组织形式也较为单一。教师始终处于教学的中心位置,教材是主要教学资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听”被无限度地放大着,而整个过程中学生较少考虑“为什么”、“怎么做”,不太注重细节,思维容易产生惰性,学习十分被动。最终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得不到切实帮助,优秀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在缺乏挑战的课堂上消磨殆尽。

二、建构主义课程教学模式对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作用

建构主义最初是建立在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对儿童认知发展所进行的研究。这项研究注意到了学生在学习认知与学习发展过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从而更准确地揭示了通过对建构主义思想的运用可以构成更为有效的课堂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知识的获得不只是依靠教师的传授”。获取知识的主体是学生,在整个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还需要有着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他人(朋友、教师、同学等)的帮助,并运用学习资料,通过自身对意义进行建构而最终获得。“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这四大要素最终构成了知识的传递。在这种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情境”作为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应当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知识建构。然后,通过协作对学习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验证;通过互相之间的对话、交流来决定如何完成学习任务,每位学习者的思维成果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逐步了解所学事物的性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最终完成意义的建构。

学习不只是教师把知识进行简单地传递甚至填灌,以钢琴文献与教学法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重视学生自己对教学中知识点的理解、注意他们对各种问题的看法,思考他们多元化的想法以及由来,并通过引导使得学生能够自我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见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才是更新知识的基点,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习者尽可能多地汲取新的知识经验。这样学生就不会再简单、被动地接受填灌,而会主动地将知识构建起来。

当然在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能力的时候,又不能盲目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应当成为知识建构的帮助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摈弃过去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将注意力放到学生的身上.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将话语权尽量多地交到学生的手中;第三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好的教学需要有好的准备,与其盲目的照本宣科,还不如先帮助学生们确定好自己的学习目标,以便课堂教学的更好互动。在新知识传递的过程中,要尽快建立起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只有这样才能最有助于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的知识。设定好专门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互相协作,开展讨论与交流,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加强交流和鼓励质疑,深刻了解彼此的想法,这种由于经验背景差异所造成的不同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材将成为学生用来建构知识的对象,多媒体也成为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知识的认知工具。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这四要素各自之间的作用与关系,必定会更加明确、更加清晰。这种稳定的教学模式,也就是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所需要的建构主义课程教学模式。

三、基于建构主义课程教学模式下的具体实施

建构主义框架下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要应用在钢琴文献与教学法的课堂上时,教学对象应该是以钢琴主修生为主,其他专业的学生任意选修为辅,这也就决定了学生的钢琴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时,就可以按照学生的钢琴程度,将主修生与选修生进行合理的搭配。其教学环节主要分为四个程序,即课程设计、课前准备、课堂实践教学和讨论评价。

(一)课程设计

首先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进度去设计一个知识单元或某项专业技能,理清只是单元之间的逻辑顺序,以及多项技能之间的衔接关系,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丰富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提前确定教学内容、模拟备课、写好教案、做好课前模拟教学的准备。

(二)课前准备

教师根据其教学内容指定一部分学生(3~5人一组为宜)进行课程设计和课前准备。这个过程由材料准备者、技能演示者和扮演教师者组成。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不必考虑教学双边的限制,随时进行修正和调整。教师则应要求学生在明确各自任务的基础上,互相协调、共同参与,为课堂教学实践做好准备。

(三)课堂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实践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教学技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教学双方对教学内容切入点的准确程度,这种准确程度又决定着学生对教学技能的接受和掌握程度。因此课堂教学实践的设计不仅要细致缜密,而且在情景设置上要认真准备。通常情况下由于课程内容和时间所限,在课堂上只能着重于一、二个知识和技能点,每组的时间有计划地控制在15~20分钟为宜。同时,知识与技能点的教学应当分开进行。

(四)讨论评价

课堂教学实践后的讨论评价是一个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的过程,因此要十分重视。在讨论中,作为学生都要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把问题摆出来。教师进行点评时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示范及语言表达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改进的办法,从而使学生的教学技能得到迅速提高。

上一篇:国内中小企业投资论文范文下一篇:水利项目全程控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