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当下的力量有感范文

2024-03-02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范文第1篇

教师读书心得

姓名:152 年级;一年级 2017年2月14日

读《教育的力量》有感--陪伴是爱的开始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看了一下书名《教育的力量》,我以为会是讲述知识的伟大作用,知识怎样改变人的命运之类的课题,再仔细看小字“如何转化后进生”,这不正是我所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吗?这不正是我亟待解决的心头大患吗?我如久经饥寒的乞丐,开始了对这份精神食粮的“啃食”。

教育,始于走近。读到陈霖老师的这篇文章,我明白了我为什么总是拿后进生束手无策——因为我从来没有真正的走近他们。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的小世界,后进生尤其是,不去了解他的小世界怎么去转化他呢?做为一个70名学生班集体的老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光环,而我要做到每个孩子的平等对待是何其的困难。走近一个孩子,必须去了解他所处的环境,所生长的环境,和家长的沟通是必须的,了解孩子家庭的观念,和家长沟通,孩子“现在的”样子一定不是单纯自己原因,是他生长的环境所决定。

发现,让教育更近。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意义而言,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上一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其中,爱是人的一种归属需要,爱的需要是人与生俱来的。爱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孩提时代得到爱的人,往往更容易健康成长,而爱缺失,会抑制孩子的成长及其潜能的发展。每个孩子都不能选择拥有生么样的父母和什么样的家庭,但是我们教师可以选择理解和包容孩子的成长环境,进而选择一些合适的机会为孩子的父母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教,然后知不足。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过,人不是被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该事情的看法困扰着。在很多时候作为教师,一个优生和后进生犯了同样的错误,我们总是很难平等对待,因为这个孩子已经被我们无情的打上了“后进生”的标签。我们很难做到公正、合理,一个年纪尚小且自身情绪控制力较差的孩子所表现出的抵抗是不是就容易接受了。我喜欢陈霖老师提到的一个词“归零心”,它引领我们改变思维方式,让我们每天对人、对事的态度做一次更新,就像电脑“格式化”一般。孩子不应该被我们贴上标签,我们更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发现他的改变,毕竟每个孩子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一个循环向上的过程。

教育需要家庭,需要集体。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被家长唠叨过“别人家的孩子”我们自己的内心很是抵触,可是我们更不应该把这个情绪再强加给自己的孩子,自己

翰 墨 留 珍 书 韵 人 生

的学生。自己两个孩子的相互比较,和别人家孩子的比较;自己班学生和优生的比较;成绩的比较等等。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需要班集体的关心。就拿我们班一个孩子来说,上学期一直是全托在托管,没少叫老师费心,脾气倔强,老师一丝都动不得,上课他乐意听就听,不乐意听老师要说很多话哄着他,和家长沟通过,家长表示尽可能的回来工作并带孩子,这学期真的回来自己带孩子了,孩子不在托管住真的很大区别,开学第一天就咧着嘴跟我说“老师我不住托管了,爸爸妈妈回来了”,我能感受孩子内心的喜悦,对于孩子来说,陪伴就是爱的开始。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范文第2篇

我曾读过这样一篇文章,讲的是:70年代中期,一进入腊月人们开始到处下铁夹子逮黄鼬,那时的黄鼬皮很值钱。“我”的父亲下了夹子,天刚亮我就去看,只有一块皮,却不见黄鼬的踪影。突然,“我”看到了一条血红色的痕迹,顺着走,“我”被惊呆了„„

其中,我最感动、印象最深刻的是,原业,这是一只产后不久的母黄鼬。怪不得它求生的欲望那样强烈,怪不得它为逃生而不惜惨烈地脱皮而去,因为她是母亲。母亲的天职,促使它挣脱夹子时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已将扯皮裂肉的痛苦抛到脑后。被困后它只有一个信念:尽快喂养嗷嗷待哺的孩子,哪怕„„博大的母爱震撼着我,使我热血沸腾,这是什么,这就是神圣的母爱。它为了和自己的孩子团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它把自己的痛苦置之度外,为了孩子它居然把自己身上的皮扯掉了,皮是长在自己的身上,是什么力量让它的信心那么坚强,是母爱,是因为它是一位母亲!

回想在我的生活当中,妈妈那点点滴滴的爱无处不在。记得是一个风雨交加的诳晚,妈妈身体不太舒服。我望了望窗外,雨毫不留情地下着,风随意地蹿来蹿去。我无奈,只得看书。

突然,我的肚子疼痛难忍,真该死,你早不痛,晚不痛,偏偏这时痛。我支支吾吾地告诉妈妈,她麻利地穿上衣服,把一个热水袋放在我的肚子上面,并且拿上雨衣,抱着我向医院跑去。她浑身湿透了,再加上本来就不舒服„„

母爱,是人间最普通的感情,也是人间最真挚的感情。看来似乎是随便一个眼神,听来似乎是平淡话语,无不蕴藏着令人动心的真实感情!母亲为我,甘愿含辛茹苦,操碎了心。她给予我的爱太多太深了!十一个年头,我却丝毫没有察觉!

妈妈,她不如比尔·盖茨那样有钱,不如花木兰那样英雄,不如爸爸那样能干,而她的爱,都写在细碎的日子里。

湖北省阳新县大塘瑞兰欣欣小学

黄瑾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范文第3篇

“其实,有一种比‘意志’要轻松得多的好方法,那就是让习惯性动作植根于你的潜意识。”这是本书的开篇语。由此,我想到了不少东西。“意志”亦或有自制力、自律能力的意思。以前,我从未将“意志”与习惯两者联系在一起,没想过习惯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约束自己,而不用去苦守着自己的意志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我总是想着要锻炼好自己的自律能力,也就是要有坚强的意志,面对一些诱惑,如在不正确的时间看电影、小说;毫无拘束的去买零食或一些也许根本用不到的东西等等,对于这些我很努力让自己去坦然的拒绝,从而选择正确的事去做,然而结果有时并不怎么满意,往往这次做到了,下次就不尽然了,我从未想过我可以通过改变习惯而让这一切变得顺其自然。看到本书的第一句话,我豁然开朗,原来我一直在走一条虽然能到达目的地但却最为艰难的路。我想,至此之后,我是应该改变一些东西了。

书中第一章中提及空想家和行动者(Dreamer and Doer),我想一定意义上我算是一个空想家,而非一个行动者。就像书中的作者的祖父所说的“似乎不管你怎样努力,你都无法让自己去完成那些你知道自己应该完成或是可以完成的事情。”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我将困难太过放大化,而将自己变得太过弱小,潜意识中便觉得不可完成,难以企及。这实在不是一个好现象,我想我应该学着改变,从改变习惯开始吧,做习惯的主人,让它引领你走上成功的康庄大道。现在,我也想对自己说:“等着吧,我也可以成为一个行动者,不让习惯阻止我前进的脚步。”To be a doer,I can!

“Nothing is more powerful than habit.”对于作者书中提到的这句话我深表赞同。俗语有云:“习惯成自然。”而自然而然的东西又有什么东西能撼动的了呢,换言之,习惯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对于习惯,俨然是每个人生活的一种固然规律,规律自然不会轻易就被打破。所以,由此可见,习惯是多么的重要,它体现在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却又经常被人不经意的忽略,这才导致了太多的失败者抓头挠腮不知自己究竟败在哪里,想到这里,便又提及作者的另外的观点——对于“成功取决于天赋、智商、处事风格”一些观点,追根究底是习惯的力量在起作用。

相信没有人是不想成功的,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功。而书中提到的无论是发明大王爱迪生,还是19世纪西班牙最伟大的小提琴家萨拉萨蒂,抑或是一代NBA的传奇人物拉里·伯德,无疑,他们都是令人敬仰的成功人士,而他们的成功却都因为一个因素——习惯,爱迪生的善于思考,萨拉萨蒂的勤奋练习,拉里·伯德的坚韧不拔铸就了他们的辉煌。成功不会无缘无故,在于你平时的习惯。好习惯结好果 坏习惯自然酿恶果。是选择功成名就,还是碌碌无为,我想大家都是很清楚的。由此可见,好的习惯是你改变命运的关键因素。所以,改变命运,就从培养好习惯开始吧。

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戒掉坏习惯,培养好习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做任何事,我们总要从最基本的开始,而要戒掉坏习惯,首先我们要进行自我评估,明白自己的坏习惯有哪些,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自知了方能知道从哪里着手去改。知道了自己的坏习惯,要想改变也非一日之功,但切忌三分钟热度,一时的热情是什么也改变不了的,任何事贵在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最终改掉坏习惯,踏出成功的第一步。与此同时,好习惯的培养也并不容易,要从小处着手,力求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让好习惯成为你生活中潜意识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制定一个目标,并大声的把它说出来,努力坚持下去,用笔记下我们前进的脚步,从中汲取动力,可以和我们的伙伴互相鼓励,一起向前冲,我们有那么多的方法可以形成好的习惯,可以走向成功。所以,朋友,成功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困难,只要你愿意改变。

“明天是空想家最‘强大’的武器;行动者的利器则是今天。”作者在最后一章的开头这样说,这让我想到一首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我们都应该明白,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还不可预测,我们能够掌握的也只有现在。不要把任何事都寄托在明天身上,试想,你又有多少个明天可以去挥霍呢。要想做一个行动者,那么一切就从今天开始,不要再做不切实际的梦,如果你只想做一个空想家的话。

行动,行动,再行动。“Action, action, and still more action.”不自觉的,我喜欢这句话,因为一切梦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真正实现,如果只是在脑海中想象,那么最终它也只能是一个虚幻缥缈的梦而已。现今,太多的人在等待,等待一个能实现自己梦想的时机,然而,你又有多少时间可以去等呢,如果你自己不去行动,我想,那是你自己不给上帝眷顾你的机会。行动吧,就是现在,你还在等什么?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确是让我受益匪浅。从中我明白了,成功源于习惯,而非其他因素,我们应该学会做习惯的主人,而非习惯的奴隶,试着从一点一滴中改变那些阻碍你成功的习惯,培养自己的好习惯,最后,要注意,我们所说的一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范文第4篇

我们需要一个榜样,因为榜样能激发我们的勇气与力量。

《榜样的力量》中的主人翁用自己的故事诠释了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困难中的坚强,慌忙中的冷静,繁琐中的细致,不知不觉中他们成为了我心目中的坐标。指引着我向伟大的职业梦想前进。 选择医学可以是一个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塔。——钟南山。 30岁的王争艳在武汉市汉口医院开始了医生生涯,如今,他的脊背有些弯了,头发有些白了,经济的拮据让她几乎放弃了一个女人穿装打扮的乐趣,然而,她的内心依然灿烂。她对每个病人都严格地执行教科书所教“视、触、叩、听”原则,因此,她自信地说,病人走进诊室10分钟,她心里就有谱了。王争艳细致为病人检查病情,视病人如亲人,上医之境,乃仁爱之境。这是王争艳的心得。“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这就是王争艳的行医准则。25年来,她的笔下开出的单张处方平均不超过80元,至今还经常开两毛钱的处方。她的笔见证了她的职业良知。 都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将一件好事做一辈子。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撼动你我的坚持!王争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她有高尚的医德、敬业爱岗、扎实的业务能力、勤学创新、使命正义、耐心细致、乐观自信。正是这些方方面面的要求,构成了医生丰富的职业内涵和高尚的情操。我从她的身上看到职业医生的光辉形象,并激励着我以她为榜样,向她学习,争当一名优秀的医生。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范文第5篇

我们需要一个榜样,因为榜样能激发我们的勇气与力量。

《榜样的力量》中的主人翁用自己的故事诠释了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困难中的坚强,慌忙中的冷静,繁琐中的细致,不知不觉中他们成为了我心目中的坐标。指引着我向伟大的职业梦想前进。 选择医学可以是一个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塔。——钟南山。 30岁的王争艳在武汉市汉口医院开始了医生生涯,如今,他的脊背有些弯了,头发有些白了,经济的拮据让她几乎放弃了一个女人穿装打扮的乐趣,然而,她的内心依然灿烂。她对每个病人都严格地执行教科书所教“视、触、叩、听”原则,因此,她自信地说,病人走进诊室10分钟,她心里就有谱了。王争艳细致为病人检查病情,视病人如亲人,上医之境,乃仁爱之境。这是王争艳的心得。“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这就是王争艳的行医准则。25年来,她的笔下开出的单张处方平均不超过80元,至今还经常开两毛钱的处方。她的笔见证了她的职业良知。 都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将一件好事做一辈子。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撼动你我的坚持!王争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她有高尚的医德、敬业爱岗、扎实的业务能力、勤学创新、使命正义、耐心细致、乐观自信。正是这些方方面面的要求,构成了医生丰富的职业内涵和高尚的情操。我从她的身上看到职业医生的光辉形象,并激励着我以她为榜样,向她学习,争当一名优秀的医生。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范文第6篇

文章开篇就写到,我们不可能知到绝对幸福或绝对的痛苦是什么样子的,它在人生中全部都混杂在一起了„„人人都有幸福和痛苦,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谁感受的痛苦最少,谁就是幸福的人;谁感受的快乐最少,谁就是最可怜的人,痛苦总是多于快乐,这是我们都能感到的一大人生无奈。

接下来,他又精辟地总结到:我们的痛苦正产生于我们的愿望和能力的不相称。

我第一次拜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被一些锁事纠缠,内心非常痛苦,无以排遣,是标题吸引了我。当我一口气把文章读完,几天来萦绕在心头的苦闷竟奇迹般地少了十之八九,从那以后,每当心里有了苦有了痛,就自觉不自觉地读一遍《痛苦的成因》,我把它当成了“去痛片”。

卢梭,这个葬在法国巴黎伟人公墓的平民作家,他用一生的痛苦经历,找到了痛苦产生的原因,却怎么也找不到解决痛苦的办法,这正象一个高明的医生,一下子就诊断出病人得了癌症,却没有医治的办法,于是,告诉他的病人:别去想它了,就当没这回事,想吃啥就吃点啥。怎样解决我们遇到的痛苦呢?我觉得关键是如何看待痛苦,这有些象我们生活中的咖啡、茶叶一样,不爱喝的人说它苦,爱喝的人说它香。卢梭在他那历史特定的条件下,加上他自身的经历,在看待痛苦、解决痛苦的问题上,显示出一个伟人的无奈。如果换一个角度,把痛苦看成动力,看成财富,甚至视痛苦为快乐,那么情形就全变了。

痛苦到底是什么?

卢梭认为痛苦是超越了能力的追求,而我觉得,痛若是快乐之父,就象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样。

痛苦在哪里?痛苦在生命里,在生命的每一天里,在生命的每一个追求里,没有了痛苦也就没有了生命。

不是吗?

人类正是在痛苦的追求中发展的,原始人谁能想到有一天,他的同类真的能“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多年前,结核是绝症,而现在它只能算个小病,但癌症又出现了,当我们把癌症攻克的时候,艾滋病又成为人类最大的威胁,而且将来还会出现更难更复杂的病种。这正象卢梭所讲的那样:起初看起来,似乎是伸手可及的那个目标,却迅速地向前逃循,使我们无法追赶,当我们以为追上的时候,它又变了一个样子远远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似乎感到了痛苦在同我们开着玩笑,但我们是否也感觉到了人类正是在苦苦的追赶中进步了? 痛苦是一种动力,它逼着我们去寻找解决痛苦的办法。

人人都有过牙痛的经历,当我们牙痛的时候就发誓一定要拨了它,可到了医院牙医告诉我们“牙痛的时候不能拨,等炎症消失再来拨。但炎症消失后,牙也不痛了,既然不痛,谁还去拨它。于是,拨牙的誓言要等到下一次牙痛再说了。这正象前几天听人讲的“青蛙效应”,说是把一只青蛙放到滚开的油锅里,青蛙一下子跳出去,接着,又把另一只青蛙放到装着冷水的锅里,然后慢慢加热,当水温渐渐热起来时,青蛙也试着跳几次,却没成功,结果,第一只青蛙活了下来,第二只青蛙死掉了。所以说,痛苦是一种动力,痛苦越大,动力也就越大。

痛苦是一种财富,卢梭之所以成为那个时代的伟人,这和他的痛苦经历是分不开的,痛苦是卢梭作品的原料库。我国当代作家张贤亮,也一再表明:他的十几年劳改生活,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财富。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又盲又聋,一生在黑暗、无声的痛苦里,却写出了震聋发聩的作品“给我三天视力”。

痛苦是一把双刃剑,你把握了它,战胜了它,它就是你的财富;它压倒了你,征服了你,就是你灭亡的开始。

痛苦是一种财富,但前提是你如何看待它,如何把握它。

痛苦是快乐之父。世界上任何一件快乐的事、幸福的事,都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痛苦积淀了快乐,痛苦孕育了快乐。

十年的寒窗之苦,孕育了金榜题名的快乐,这里也许有人会说,十年寒窗之苦,然后榜上却无名,这哪有快乐可言呢?

中唐著名诗人张继,就是十年寒窗、金榜无名,回乡路上夜泊枫桥,痛苦不堪,彻夜无眠,于是,留下了千古绝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几千年过去了,当时金榜题名之人已无法考证,无人知晓,但落第才子张继的诗篇却被人们千古传诵。

韩信如果没有受辱胯下之痛苦,不会成为威名远播的将军;勾践如果没有亡国之痛苦,也不会卧薪尝胆,以报前仇。孟子早就告诉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个人离不开痛苦,所以有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一个民族离不开痛苦,所以,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必将成为一个强盛的民族。

高尔基在“海燕”一文中大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暴风雨是什么?是弱者的痛苦,也是强者的快乐!

上一篇:道德讲堂爱岗敬业范文下一篇:冬春火灾防控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