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范文

2023-09-17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范文第1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类容。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这是学生比较深入的研究立体几何的开始。由平面图形研究扩展到立体图形的研究,是学生发张空间观念的一次思维飞跃。通过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的锻炼,比如说在认识长方形的棱、面、顶点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再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与同桌交流,最终得到关于棱、面、顶点的特征,最后让学生找一找,棱、面、顶点,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由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循序渐进,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在操作中发现、体验长方体的特征。

在练习方面,我觉得还需多设计一些有层次的、有针对性的的习题。虽然说长方体在学生的身边随处可见,但是要发现它的特征,还是不怎么容易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构建空间念能力薄弱的学生来说,本单元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教学。

2、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3、在练习中注重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不足:

1、对于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还需加强,注重各环节所用时间分配比例,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2、对于长方体中相对的面面积相等,以及棱长之间的关系,应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范文第2篇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知道长方体面、棱、顶点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3、掌握求长方体总棱长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感知长方体的形体特征。

2、让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3、体现“从生活抽象出图形并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2、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教具手段】

多媒体教学设施及相关课件,长方体实物模型两个(其中一个两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长方体的框架一个。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纸盒和一把尺子。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活动1

一、引入新课

今天王老师来听课,请同学们鼓掌表示欢迎,从而引出需要两手“相对”运动,手心碰撞时,才会发出响声。

【通过鼓掌这一日常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好,同学们认识它们吗?(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喊出它的名字,其实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平面图形,它们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那讲桌上的这些物体还是平面图形吗?对,这些物体都是占有一定的空间称立体图形。 【同时喊,使数学枯燥无味的课题更有趣】

用一双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长方体。 【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使数学课堂更现实有意义】 教学活动2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拿出自己带来的长方体,摸一摸,什么感觉?(平平的,滑滑的)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相交处呢?我们把面与面相交的线叫做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呢?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长方体的顶点。(课件演示)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引问: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并完成28页表格。提示:可以通过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的方法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的方法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注意:要求说出数的方法。提醒:学生按住长方体不动,按照一定的顺序数,避免重复和遗漏。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

【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的构建过程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3、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通过讨论可以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体(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体)围成的立体图形,在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12条棱,8个顶点。【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新知】

4、(课件演示)观察长方体的特征,并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练一练,画一画,认识更深刻】 教学活动3

三、认识长、宽、高

学生动手制作、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例2,同时带着两个问题:(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并在小组内交流,合作从而认识长方体,并在交流中资源共享,扬长避短】

汇报: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三组,四条长,四条宽,四条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后,把左右方向的棱叫做长,前后方向的棱叫宽,与底面垂直的棱叫高。 教学活动4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本31页练习五的第1题。

五、总结反思,发展能力:你能用“我学会了······”来描述今天学到的知识吗?【用“我学会了······”来描述学到的知识,一方面培养学生经常总结自己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六、回归生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在家里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体玩具或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它的面、棱、顶点。

七、用数学创造生活:(出示课件)欣赏水立方、我国著名的建筑物、美丽的长方体盒子等等。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同时感受数学和生活紧密相连,体会数学的重要作用】

八、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 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 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反思与评价】

优点: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设计上我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整体效果挺不错,从开始的鼓掌引出本课关键词“相对”,从“喊”使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更生动有趣,再用一双数学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中间环节让同学们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的方法,让有困难的学生在相互讨论从中学到新知,然后用数学语言表达、总结新知,使新知更系统化。

缺点:同学们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环节处理不太好,引导力度不够,练习题的处理加大了这节容量。

处理方法:对于同学们意见不统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范文第3篇

(1)参与长方体、正方体特征探究的过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特点,发现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特殊关系。

(2)通过摸一摸,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平面特征,丰富对长方体、正方体表象的认识,为进一步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的学习作好准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物的直观,让学生亲历长方体、正方体形体特征的探究,并通过亲手分解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获取对表面的认识,并为进一步研究表面积问题积累丰富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中发现几何形体的奥秘,感悟数学的奇妙,增强学习的兴趣,感受“空间”的深广与内涵。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探究,借助于实物的直观和摸一摸认一认,剪一剪,展一展的操作实践,进而获得对二者形体特征的全面认识是教学的重点。

2.难点

探究长方体的面的特点和棱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师备各种含长、正方体在内的几何体和长、正方体纸盒,长方体正方体的学具

2.生每人自备长方体(两种各一个)和正方体纸盒及学具 3.课件。

一、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请看,看看老师带来的第一组图形,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平面图形,再看看老师带来的第二组图形,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立体图形。

师:在几何王国中,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类,我们以前初步认识了这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讲进一步探究长方体正方体这两个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初步认识面、棱、顶点

师:同学们,你们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吗?

生:牙膏盒是长方体,魔方是正方体。 生:饼干盒是长方体,骰子是正方体。

师:刚刚同学们说到了盒子,就请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盒子。来,伸出手,跟着老师摸一摸。 生跟着老师摸 师:你们知道我们摸的部分叫长方体正方体的什么吗? 生:面

师:(板书“面”)除了面,你们发现它们还有什么?(手指) 生:线(边)

师:长方形正方形中叫“边”,而在长方体正方体中叫“棱”,两个面相交的线叫“棱”(边指边说)上面这个面和前面这个面相交的线叫“棱”,跟着老师边摸边读。“棱、棱” 师:长方体正方体中的“棱”多吗? 生:多

师:那就自己摸摸长方体正方体中的其他的“棱”,同桌之间互相看看摸对了没有 生摸

师:除了“面、棱”,长方体正方体上还有什么? 生:有角

师:对,两两相交成角的三条棱相交于这一点,这个点叫做“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跟着老师边指边读“顶点、顶点”

三、进一步探究面、棱、顶点

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长方体正方体有面、棱、顶点,如果还想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你会提出关于面、棱、顶点的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生:每个面的形状,面与面的大小关系? 生:棱与棱的长度关系? (师边听学生讲边板书)

师:嗯,有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探讨价值的问题,真是了不起。

师(指着说):刚刚有的同学想了解长方体正方体面的特征,那么我们就从面的探究开始,请看大屏幕,长方体正方体各有几个面?这些面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呢我们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究,请看小组合作要求: 出示要求

师:这个要求实际上写出了探究面的步骤,我们就按照这个步骤一步一步操作,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现在请各小组拿出学案,一张学案上有2页,背面还有1页,我们现在只完成学案第一页探究一的表格,清楚了吗?好,现在小组开始讨论。 小组讨论,师巡视

师:好了,讨论结束,请坐端,哪个小组愿意分享长方体的面的特征的讨论结果。(请一个小组代表上台)下面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如有不同意见做好补充发言的准备。开始你的汇报

组1: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每两个相对的面都相同,这是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你们同意吗?

组2:不同意,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请你把你的学案和盒子都拿上来,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 (师操作解释)

师:嗯,你们小组的观察力真强,把这种特殊的长方体每个面的形状也观测出来了

师总结: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时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组2: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你能数数长方体的6个面吗?怎么数不容易出错? 组2:上下、左右、前后一组一组数的 师板书:数一数

师:除了这种数法,还可以怎么数 生补充

师小结:只要按照一定顺序数都行 板书:顺序

组2: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你们小组用什么方法验证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组2:用直尺量 板书:量一量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量的,量出几条边的长度 生解释

师小结:用直尺分别量出相对两个面的长和宽,两条长一样长,两条宽一样长,这两个图形就“完全相同” 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其他方法验证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生:把一个面画在纸上,然后找到与它相对的面,把它相对的面和画的图形比一比,结果完全重合。 板书:画一画

师:孩子,你的这种方法很有创意,老师为你点“赞”

师总结方法: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很好的方法,老师也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出相对两个面的大小关系,请看 播放PPT 师:我们用这几种方法都验证了一个结论: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完全重合

师:正方体的面呢?请继续介绍

组3: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完全相同,这是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你们同意吗? 都同意

组3:你们有什么疑惑吗? 生:

师小结:谢谢你的精彩表现,你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小老师了,谢谢你的分享。 我们一起齐读一遍

(二)棱的特征的探究

师:刚才有的同学还想了解棱的条数,棱与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棱的特点,这次我们用这两个学具进行探究。 师:在探究之前,我们先来大胆的猜测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点,哪几条棱一样长? 生回答

师:这是你对长方体棱的特点的猜想,正方体的哪些棱一样长? 生回答

师:到底猜的对不对呢,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验证,我们可以用刚刚探究面的这些方法,还可以思考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明白吗? 生:明白

师:请各小组拿出学案,翻到背面第二页,完成探究二棱的探究这个表格,现在小组开始讨论。 小组讨论,师巡视

师:讨论结束,请坐好,各个小组把学具放好了,哪个小组愿意分享长方体的棱的讨论结果。

组1: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两条棱相等,这是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一样长,12条棱按长度分为3组。 师:分成哪三组? 生回答

师:你们同意这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吗? 生:同意

组2: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 生:请你数一数长方体的12条棱

组2:相对的4条棱为一组,一组一组地数,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用什么方法验证相对的4条棱相等 组2:量一量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拆下来比一比 板书比一比

师:这种方法比较直观地判断几条棱的长度关系,你真厉害,找到这个好方法

组2: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分成哪三组 组2回答

师:你们是按什么分的 组2:长度

师:12条棱按长度分成3组,这个发现真了不起,大家听懂了吗?正方体的棱呢?请继续介绍

组3:正方体有12条棱,12条棱都相等,这是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你们同意吗? 生都同意

师:我们快速地看一看对长方体正方体棱的研究成果,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对长方体的棱的特点是否已经掌握了。 PPT出示题目 师:看来一点都难不到大家,棱的探究到此结束,有的同学还想了解顶点的个数,我们就自己数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生:长方体正方体都有8个顶点

师:请大家把目光聚在老师手上的这个长方体上,从这一个顶点出发的棱有几条? 生:3条 师:哪三条 生上台指

师:这3条棱在长方体中有属于自己的名字,你们想知道它们的名字是什么吗?请翻开数学课本第38页,自学例1中的认一认 生自学

师:哪个同学来说说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分别是长方体的什么? 生回答

师:你能说说它们哪条是长,哪条是宽,哪条是高吗? 生不知道

师引导:这两条在长方体的哪一面 生:下面

师:下面是个长方形,还记得在长方形中我们如何定义它的长和宽的吗? 生回答

师:对,我们一般把水平面上较长的一边叫长,水平面上较短的一边叫宽,立着的这条叫高(加动作),听明白了吗? 师:从这条棱出发的3条棱的长宽高分别是哪条? 生回答

师:同学们再观察,长方体中有几条长,几条宽,几条高?(4)三四十二,总共12条,4条长分为一组,4条宽分为一组,4条高分为一组,公三组。所以长方体中按长度分可以分成三组,和我们之前探究的结论是一样的。现在你们会指长方体的长宽高了吗?请指出下列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PPT出示题目 生指

师:看来大家对老师刚刚讲的关于长方体的长宽高已经掌握了,那么现在再思考一个问题:长方体中长宽高发生什么变化时,长方体会变成一个正方体呢? 生大胆说 大屏幕展示

总结: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内容,你学到了什么? 生回答

(在总结中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

六、拓展延伸

我们学了这么多知识,你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下面两个问题吗?大屏幕出示

师:由于时间关系,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思考 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面:几个面,形状,大小关系

棱:几条棱,长度关系

顶点:几个顶点

数一数(顺序) 方法:

量一量

画一画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范文第4篇

主备人:xxx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同学探索并掌握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动手实验、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教学准备:长方体实物模型;2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发现问题

1、出示长方体

提问:这是什么形体?你用什么方法丈量出长方体的体积?有

引发同学进行考虑,

同学通过观察、分析,找出丈量方法 (用水丈量,或把它分割成小正方体)

师:假如是较大的物体再去这样丈量是不是比较麻烦,我们能不能研讨出适用于任何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题(长方体的体积)

师: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和宽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同学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同学体会“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会怎样?” 体会“长、高相等时候,越宽,体积会怎样?” 体会“宽、高相等的时候,越长,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同学体会说出长宽高越大,体积就越大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践验证

用小正方体摆三个任意的长方体把相关的数字填入下表: 长方体 长/cm 宽/cm 高/cm 小正方体数量/(个) 体积/cm3 一 二

三 四

讨论: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汇报自身的发现得出长方体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口答:求各长方体的体积。(动态地出现下面的学习资料)

师:假如长方体的体积用字母“V”表示,你能用a,b,c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吗?(板书字母公式) (3)如何求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的体积? 2 同学说出条件不够时,师:这是一个正方体,现在你能计算它的体积吗?你又是怎样想的? 师:通过这道题目的练习你又能明白什么新知识?

师:假如正方体的棱长用字母a表示,你能用字母公式表示正方体的体积吗?

四、活动:算出自身手中的教具的体积 6 6 底面积是70cm2 (4)

先出示左上图,师:已知长方体的高是4厘米,要求长方体的体积,你还想老师给你什么条件?

假如给出“底面积70cm2”这一条件,(如上右图) 你能求它的体积吗?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又能明白什么?

同学自身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乘高。(师板书公式)

五、变式练习,巩固提高

1、下图中的阴影局部的面积为40cm2,求它的体积。 6cm

2、判断: (1)、将一个长方体分成两个正方体,外表积和体积都不变。( ) (2)、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外表积和体积相等。( )

3、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长方体水池,底面长12分米,宽6分米,假如要向这个池子里注入2分米高的水,需要多升水?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运用本节课解决生活中的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范文第5篇

一、本节课的亮点

1、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

课前我就在思考:怎样引导学生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过渡更有效,课堂开始,我用课件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这一系列的过程,学生顺利地完成从平面图形的世界跨到了立体图形的世界,经历了这样一个依靠讲授无法达到的效果,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我想:在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确实是其他传统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2、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在解决“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我让学生把一个长方体放在课桌上,然后坐着观察,站着观察,再换个角读观察,学生在观察后得到结论:最多能同时看到3个面。在探究长方体特征时,我先和学生认识面、棱、顶点,然后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运用长方体事物,在小组内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学生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很快发现了长方体的很多特征,我想这样发现的特征学生肯定印象深刻。

3、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培养学生有条理地研究问题,有条理地总结结论。在研究长方体特征时,我让学生分别从面、棱、顶点三方面去研究,学生对于研究有了方向。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结束后我组织学生有条理地总结,并有条理地板书。

5、在练习中注重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如长方体广告箱长5米,宽0.5米,高3米,要用铝条镶嵌框架,至少要用多少铝条?这样的题目既体现了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从而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不足之处

本节课学生比较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但我也感觉到有很多不足

1、学生表述特征时欠完整简练,他们的语言能力的训练有待于进一步的增强。

2、对于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还需加强,注重各环节所用时间分配比例,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范文第6篇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知道长方体面、棱、顶点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3、掌握求长方体总棱长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感知长方体的形体特征。

2、让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3、体现“从生活抽象出图形并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2、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教具手段】

多媒体教学设施及相关课件,长方体实物模型两个(其中一个两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长方体的框架一个。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纸盒和一把尺子。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活动1

一、引入新课

今天王老师来听课,请同学们鼓掌表示欢迎,从而引出需要两手“相对”运动,手心碰撞时,才会发出响声。

【通过鼓掌这一日常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好,同学们认识它们吗?(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喊出它的名字,其实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平面图形,它们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那讲桌上的这些物体还是平面图形吗?对,这些物体都是占有一定的空间称立体图形。 【同时喊,使数学枯燥无味的课题更有趣】

用一双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长方体。 【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使数学课堂更现实有意义】 教学活动2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拿出自己带来的长方体,摸一摸,什么感觉?(平平的,滑滑的)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相交处呢?我们把面与面相交的线叫做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呢?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长方体的顶点。(课件演示)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引问: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并完成28页表格。提示:可以通过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的方法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的方法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注意:要求说出数的方法。提醒:学生按住长方体不动,按照一定的顺序数,避免重复和遗漏。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

【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的构建过程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3、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通过讨论可以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体(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体)围成的立体图形,在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12条棱,8个顶点。【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新知】

4、(课件演示)观察长方体的特征,并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练一练,画一画,认识更深刻】 教学活动3

三、认识长、宽、高

学生动手制作、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例2,同时带着两个问题:(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并在小组内交流,合作从而认识长方体,并在交流中资源共享,扬长避短】

汇报: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三组,四条长,四条宽,四条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后,把左右方向的棱叫做长,前后方向的棱叫宽,与底面垂直的棱叫高。 教学活动4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本31页练习五的第1题。

五、总结反思,发展能力:你能用“我学会了······”来描述今天学到的知识吗?【用“我学会了······”来描述学到的知识,一方面培养学生经常总结自己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六、回归生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在家里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体玩具或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它的面、棱、顶点。

七、用数学创造生活:(出示课件)欣赏水立方、我国著名的建筑物、美丽的长方体盒子等等。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同时感受数学和生活紧密相连,体会数学的重要作用】

八、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 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 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反思与评价】

优点: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设计上我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整体效果挺不错,从开始的鼓掌引出本课关键词“相对”,从“喊”使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更生动有趣,再用一双数学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中间环节让同学们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的方法,让有困难的学生在相互讨论从中学到新知,然后用数学语言表达、总结新知,使新知更系统化。

缺点:同学们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环节处理不太好,引导力度不够,练习题的处理加大了这节容量。

处理方法:对于同学们意见不统

上一篇:市场企划方案范文下一篇:如何锻炼腿部肌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