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教学法论文范文

2023-09-17

创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艺术设计;平面设计;教学策略

一、传统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偏低

在中职开展平面设计课程,本身就是为了培养专业的平面设计人才。而很多中职学生刚刚从高考的竞争中脱离出来,他们往往是没有任何一点平面设计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因此对于平面设计课程的认识存在很多的不足。这个时候如果中职过于强调理论课程的开展,则往往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上的压力,并且对平面设计专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而中职本身对于学生的管理不如高中那么严格,学生对于某一专业课程不感兴趣就容易出现逃课或者隐形逃课等情况出现,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于平面设计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反倒是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了玩游戏或者社交上。因此在传统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忽视导致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这严重地影响到了中职在平面课程设计上的教学效果。

2、教师教学模式单一

在中职教学中,教师对于因材施教和差异性教学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中职学生虽然已经有了很强的自主性以及独立性,但是学生之间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需要的是中职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进行重视的,如果一味地采取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则会使得中职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观能动性,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探索和创新能力。再加上以往的中职教师在进行平面设计教学的时候,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一味地按照教材内容教学,没有注重延伸以及实践教学的开展,这导致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性差,交流沟通机会少,学生难以真正地学懂和学精平面设计的相关知识,日常也难以进行自我学习和探究。

二、中职艺术设计教学中平面设计教学策略

1、激发创新兴趣

研究表明,一個人要想做好一件事,兴趣很重要。同样地,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更积极的学习热情,学习过程才会是主动的、向上的。在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能更好地得到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为了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展现一些优质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魅力,这样更能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同时,教师也应对优秀作品进行分析,剖析作品中的思想、设计理念等突出部分并与学生们展开探讨,从而丰富学生的视野。教师还可以创建真实的工作项目,让学生进行探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出引导者的作用,积极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拓展资源渠道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仅能够依靠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学生虽然能够在教师的悉心教导下了解到素描技术的核心内涵,或者是色彩运用的思维方式以及设计结构领域的美学特性等。上述的这些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原有的教学资源是极为有限的,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实际需要,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太多的局限性,也不能让学生明确当前形势下社会上的相关企业需要何种设计理念的作品,学生进入社会后依旧无法顺利上岗。总之,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与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脱节。所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该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了解当前形势下,最具发展前景的设计理念,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最前沿的设计概念。因此,教师每讲授一节课前都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授课内容的实际价值,并利用新媒体技术寻找最具价值的教学资源,将设计领域的抽象概念转化为更为具象的内容。这样,教师的课堂环境就会因此变得更加富有意义。

3、革新行授课方式

很多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还在沿用以往的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各项专业知识的时候都能够机械化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并不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深刻理解设计知识的深远意义。为了能够让课堂时间更具价值,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一些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各项教学实践课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给予学生多方面的视听体验,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科目具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样的课堂环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慕课或者微课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线上课程的学习。比如,教师在讲授设计领域中的光影关系,或者是构图技能知识的时候就可以采用线上教学方式。这类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的是很多的,学生能够通过观看线上课程资源对相关理论知识具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师在为学生选择教学资源的时候一定要采用分层教学思维方式。由于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的品鉴风格以及设计理念都存在很大的不同,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性使用适合的授课资源,这样才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在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成长,让学生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设计课后练习题目的时候,教师更是应该利用新型媒体技术为不同学生寻找到具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华。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平面设计领域的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一定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及时进行教学方式革新,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环境的重塑,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的质量,让学生都能够从根本上获得设计能力的提升,这样才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促进设计领域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梁伟. 中职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3):16.

[2] 施冰茵. 核心素养下中职平面设计课堂的微课教学[J]. 科技风,2020(13):69-70.

创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创意设计素描区别于传统意义的素描学习,不以写实再现为最终目的。写实再现式现代素描以锻练画者的观察能力为主,要求正确观察,忠实再现,讲究严格的形体、结构空间的表达和熟悉的素描技巧。创意素描突出发散性思维意识,强调主观设计性利用素描手段表现独立于主体之外的审美意识,将装饰图案、设计、素描、新材料等因素妇;叠加处理,形成新式的一种素描样式。不论是传统素描还是设计素描,其共同的前提是从生活中获取自己更独特的感受,用情感将感受包装和美化,利用传统的绘画手段,表达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

创意设计素描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创意设计素描

教学目的: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培养用创造性、发散性思维的方式,利用各种材质,不同手段,以素描的艺术形式,表现具有独立审美意识的客观现象(物象)。

教学重点:超越、突破传统的创造意识和发散性思维。

教学难点:如何使用新的材料、新的手法,联系设计性,实现新的素描形式的表达。

教学方法:深刻理解,学会感受生活。欣赏优秀作品,理论联系实际,写生联系创作。

教学过程:

一、 静物写生准备

二、 画具的准备、绘画材料的尝试

(一)“不同形状物体的组合” ——静物写生

注意:高低、大小、粗细的变化

方法:利用拉长变形、水墨灰条等材料的特性,打破传统的写实方向,突出趣味性、个性等独特韵味和表现。

参考:莫兰迪静物、塞尚静物、夏俊娜等等。

(二)“生活用品的组合”

提示:柔轻、厚重、华丽、俭冼。抓住客体背后的感情表达,比如:病态――如何表现,消极、郁忧、歪歪扭扭、面黄肌瘦,凡是可以和病态相联系的所有词汇可以表现的意识。比如:蒙克(表现主义画家)珂勒惠支、凡高。

问题情况总结

一、关于表现

创意素描要求:在思维层面上摆脱传统素描对其训练思维的束缚,打开学生的眼界,激活学生的热情,灵活学生思路。具体表现方法可用两种:

1、 内向 要在素描本身的表现形式和自律性上做文章,广开新的思维形式和新的表现形式,从被动的、冷漠的、机械的再现物和变为彻底 实现情感的、激情创造新的物象。主动地运用新的艺术形式去表现物象。

2、 向外就是扩大素描表现的选取对象,从多元化、多方法去发展,发现更多新的表现形象和视域。

二、关于媒材的运用

只要能表现出好的素描形式,什么材料都可以使用。

三、关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既统一又是对立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四、关于形式美的因素以:

1、 点线面的因素

点是一个宇宙,线是道路,面是意义。

2、 构成的形式因素:多样统一的形式.、节奏与韵律的形式、提炼与概括的形式、材质与肌理因素

3、 道具选材的因素

五、关于创意静物素描的人文性、思想性

素描的独特性不是产生于准确的模仿自然中发现的形式,也不在于耐心地堆砌敏锐察觉的琐碎事物,而主要产生于画家对他选择的客体所抱的深厚感情,从而使素描从表现外表到表现内在,从表现物质转到了表现精神。

一个画家一应只画眼前看到的东西,而应画他心中看到的东西。如果他心中什么也没有看到,那应该放弃他眼前要画的东西。

六、 用真实的表现手法赋予抽象物体以新的内涵,使没有生命的物体变成有思想、有艺术生命的物象,这时艺术形象才获得了确定性和明确性。从物体到物象的表现过程是从传统到不断创造加工使之成为新具象艺术的过程。

创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美术课堂教学小学开展创意教学的主渠道。小学美术创意教学实施“五化”策略,即“同课异策化”、“氛围宽松化”、“传媒多层化”、“操作多元化”、评价宽容化”,是发展自我实现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美术 创意教学 同课异策化 氛围宽松化 传媒多层化 操作多元化 评价宽容化

“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是应试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小学美术教学方面也同样存在着上述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方面,美术教育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美术学科所表现的创造力有两类:一为特殊创造力,它是与天才、勤奋和专业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另一类创造力则表现为相对的自我实现能力。虽然不能形成惊世骇俗的作品,但也能开启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形成一种广义的形象思维文化教育。因为这种教育作用于大多数,故对创新思维的普遍提高有积极意义,更应引起美术教师的关注。笔者认为,实施美术创意教学“五化”策略,即实施同课异策化、氛围宽松化、传媒多层化、操作多元化和评价宽容化,是发展自我实现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一、同课异策化

个性,也就是一个人在其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人的个性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为兴趣、能力、气质、动机、理想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这就需要我们设计不同的教学预案与受教育者相吻合。再者,从美术本身的流派来看,有就艺术作品与它所描绘的现实世界的关系而言的再现主义;有强调艺术家与他们所表现的世界之间关系的表现主义;有突出艺术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各种因素和形式之间相互关系的形式主义;有侧重艺术作品与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和意向之间关系的意向主义等。况且,美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繁杂过程,无论多么完美的教学设计都会因课堂教学的不断变化而变化,都会在师生互动中生成新的问题。美术教师往往一人同时任教多个平行班级,教师应根据已授课班级出现的情况,及时寻找对策,调整其它班级的教学预设,实施“同课异策化”,让课堂精彩生成。

“同课异策化”,这既是为了顾及各个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也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教师面对相同的课题,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求对策,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培养出各具个性特色的创造性。从而突破传统教学中僵化的教育观念对教学设计单一化的定势,且学生通过“同课异策化”教学,充分发展自我实现的创造力,避免“千人一面、异口同声”的场景。美术教育活动是一种人类复杂的多层次的创造活动,任何教育模式都不可能无条件地适应一切美术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就需要美术教师不断探索、改进、完善教学预案。

二、氛围宽松化

每一个人都拥有创新的欲望和潜能。但是要把潜在的创新欲望和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离不开和谐、积极、开放、宽松和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正如外国一位著名教育家所说:“只有环境和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尔变成画家。”因此要正确定位师生角色,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经常变换角色,有时是主角,有时是配角,有时是学生的“啦啦队员”。同样,学生的角色也要不断变换,有时是学生,有时是合作伙伴,有时是“小小科研员”,有时是指挥员„„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与心理自由是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一般条件。因而教师要给学生心灵上的自由,给学生思想上、情感上、行动上的自由。允许学生对书本知识、圣人言论、教师说教有不同的理解,尊重学生对世界形成的价值取向,在课堂上要容忍学生的一些“小动作”。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感知、思考、操作的机会和条件,公开展示学生作品,让他们自己说说作品的构思、创作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美术活动所需要的气氛,即创造性、探索性培养所需要的环境,与数学课需要的气氛、环境是截然不同的。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在用一条条“行为规范”和一个个“标准”来束缚学生的思维和创造的手脚,有的教师虽有心给学生“松绑”,创设“活”而不“乱”的课堂氛围,但无力抵挡来自“舆论”等方面的压力,因为“活”与“乱”只有一线之差,只得“从众”了事。我们观察小学生的美术活动,可见小学生作画,通常是在愉快喜悦和专注的情绪中进行的,往往心随画转,形露于色,有时还自言自语,甚至画其物还要模仿其声音。但是,学校“常规”一次又一次地征服学生的“违规”行为,使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折断了学生心灵自由飞翔的翅膀,其结果是学生的想象力被压抑,创造才能被埋没,艺术个性被抹杀,情感受“伤害”。显然,其“美术教学”与艺术教育、创新教育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三、传媒多层化

教学传播媒体是教育信息传播的载体,没有教育传媒,教育教学活动就无法开展。美术又称视觉艺术,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欣赏过程只能诉诸视觉形式来完成,形象、线条、色彩、肌理、质感、空间都表现为视觉直观性特点。美术的直观性特点确定了媒介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艺术创造是一种运用物质媒介进行创造性知觉的活动,媒介的运用,带来了知觉的形式化,从而使知觉的意义得以扩展和丰富地表现。因此,媒介是艺术创造和表现的重要环节。”

作为现代教学传媒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在教育教学中占据了不容忽视的地位,它已经给教师带来了成功的喜悦,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有的教师只是在公开课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平时却很少用;还有的教师没有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以至不管是否有实效,每个环节都用;有的认为只要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代表着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是一堂成功的课。我们认为,在多媒体教学中要注重处理好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之间的关系,若教师只是单方面为扩大课堂容量而一味播放、放映,学生只能成为热闹的观众,就谈不上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更谈不上发挥学生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有些教师在设计媒体时,总是在思考哪些教学环节可使用多媒体,而忽视成本与效能的关系。我们应该这样思考:哪些环节可以不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而用其它媒体替代,且更有利于学生发展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剩下的教学环节就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如此,才能体现教学传媒多层化,体现教学传媒运用的“低成本、高效能”原则,实现教学传媒组合的最优化。

一切创造性活动都伴随着美的创造和审美愉悦。因而在活动操作这一主要环节上,要使学生感受到“多元、活泼、愉悦”等存在价值,从而充分利用自己的天资、潜力等,发展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就人的气质主要类型来说,西方现代心理学家荣格将其归纳为外向性格和内向性格。在美术活动中,一类作者其创作主体是对趋向客体的外在运动发生兴趣,另一类作者则是离开客体而对趋向主体及自己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在运动有浓厚的兴趣。这也就是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提出的视觉型和触觉型两种气质类型,其实每个人同时皆备两种形态的心理活动,只是在复杂的外界条件下,这两种心理活动时有交替。不同气质的人,其艺术特征也不相同。就版画制作而言,并不是所有的版画形式都适合于不同气质的学生,有的学生喜爱用线条,有的学生则擅长黑白对照的三度空间效果,蚀刻版画适合触觉型学生的制作。而石版画则吻合视觉型学生的表现。因而美术训练中的工具、材料、技法,应供学生有很大的选择余地,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去优选运用,找到适合于自我表现的契机。正如被誉为“儿童绘画之父”的奥地利美术教育家费兰兹·西泽克那样——在其“青少年美术教室”里实施表现材料的自由选择制,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儿童的表现可能性,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随意选择,绘画可选用木炭、铅笔、粉笔、蛋彩、不透明水彩等材料;亦可选择剪纸画、胶刻版画、蚀刻版画等;个人的意愿得到尊重,个人的主体性得到实现,因而创作出想象丰富、用色大胆、各具特色、富有生气的作品。

另外,活动操作除个人独立完成这一形式外,还可采用两人或两人以上自由组合的形式,既有合理分工与有机合作,又有独立操作与整体配合,学生感受个人智慧在小集体中得到肯定的愉悦,使其天分得到充分的体现,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和自我组织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五、评价宽容化

数理化学科都有一个标准答案,并且是唯一答案,而美术学科却难有“标准答案”。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审美主体——学生的精神完全处在一种自主的状态,在客体——美术作品那形象的、直观的、强烈情感的刺激作用下,展开思维想象的翅膀自由遨翔,带有令人解放的气质。因而欣赏美术作品,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学生绚丽多彩的创造性作品,教师不一定能看懂、理解,客观上也不允许长时间去“读”,每一份学生作业以完全理解其深意,即使看懂了,教师也没有办法“判”出其高低,这如同我们无法对达·芬奇、毕加索、齐白石的作品评出依次一样。因此,美术教师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所有学生的不同个性和不同创见,不以自己的好恶干涉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鼓励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弘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可利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宣传窗、班级一角、艺术节、校报等展示每个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将自己画上的故事写在画的背面,教师可写上简短的评语与之进行思想交流。

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在作业评讲这环节上,匆匆忙忙,在未弄清学生的动机而极主观地评价其作品,以一件作品来揣测学生其人,或单从技巧掌握上来评判其艺术价值。有些家长在评价儿童的作品时,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所用颜色与实物一致为标准,而忽视儿童画的想象力、创造性、表现力等指标。如此,对作品和学生来说,都是不公平的。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活动。美术教师要从中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鼓励和表扬。对于好的正面肯定、扩展,对于需要改进的方面提出建议,在评价学生作业时,以鼓励为主,以创意为评价尺度,创意好,画面效果佳可以评为“优”。创意不够,画面美感不强者提出努力方向,留给改进的余地,画好后下堂课再评。教师灵活的评判,能给每个学生以再表现、再创造的机会和希望。

参考文献:

创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收藏到手机 转发 评论(4) 2006-10-17 19:10 (设计为儿童的第一节手工课,难度不应该太大,操作简单还要效果好,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彩色的染纸一课设计的空间很大,适合不同年龄的孩子,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调整,年龄大一点的,7岁以上的后半节延伸一些,年龄小的减少一些,教师备色)

一、导入

1、 教师简介用具,(国画色一盒、生宣纸若干、毛笔一到两支、水盆、剪刀、格尺、彩色卡纸、宽透明胶带)

2、 鼓励学生摸一摸、闻一闻、在观察一下,思考今天用的纸与平时我们常见的纸有什么不同?

3、学生自己随意尝试一下,体会用具的感受

二、讲授

1、教师演示染纸的过程,

2、学生尝试

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及时表扬出色的作品并展示,用孩子的想法激发孩子。

3、彩色染纸书签的制作

首先用准备的卡纸制做书签,颜色、形状可各异,鼓励学生自主创作。

(1)简单衣裤形状花纹

(2)透明剪纸书签

创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有关图形创意的系列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主干基础课程, 它们承担着将学生已具备的造型能力、创造性思维方式引向专业所需的方向与方法的重任, 让学生掌握将“物”发展成“图”的观察造型表现语言的能力。减少进入专业设计课程以后的学习障碍。通常我们是从几个角度去开展教学研究:

(1) 不同于一般人的思想认识去看待图形, 如何在自然界各式各样的可见形式中发现美。

(2) 从艺术造型的角度观察。造型的特点就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在平面上或者三维空间里将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视觉形象固定下来, 以静态方式再现世界的可视的、感性的真实存在, 对客观事物进行“图形化”的表现, 起到传递的作用。

(3) 从大设计的基础而言, 其一是根据设计的需要, 如功能、美观等, 把自然界的各种物体进行分离, 重新进行组合的结果;其二是自然界中没有的, 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重新构想的一种图形。训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将“物”发展到“图”的各种应变的思维能力, 并运用各种手段, 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去表现出来, 也是对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开发与培养。

(4) 它是一种语言, 是将“物”发展到“图”, 再发展到符号化的“语言”, 从这个角度说来, 凡是能用视觉感受到的物体, 我们都可以通过“创意”而语言化, 这个经过我们创意加工的图形就可以成为独特的视觉语言, 也是我们要挖掘的“本土语言”。

(5) 图形创意的教学始终是动态的、多元的, 引导学生建立“创意”的观念;有意识地捕捉生活中的视觉形象, 并创造新的视觉形象, 培养学生的形式美感, 增强“创意”的表现力。

(6) 引导学生开阔思路、拓展视野。要求学生打破常规, 将己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组或重建, 用“多维视角”的思维模式进行视觉思考, 达到提高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1 学科交叉融合, 打破各个专业之间的界线

早在20世纪初, 包豪斯就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的统一”、“用与美的统一”, 在当今世界科学、经济、市场相互交融的时代里科学研究走向交叉综合的发展趋势, 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课题。学科之间必须相互交叉、融合、渗透。在学科交叉中不断寻找兴奋点、兴趣点, 使之形成深层次的学科交叉, 各领域有机结合, 才可能产生新的灵感, 寻求突破, 取得更多的创新成果。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指导思想, 我们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几个原则:

(1) 以图形创意设计教学为主导, 融合其他专业课程的知识, 注重学科交叉, 告诫学生多看看别人在做什么, 多向别人学习;

(2) 由来自环境艺术、动画艺术、视觉传达3个专业的雷莹、邓宇珩和陈广英教师共同协作, 指导学生进行动画制作和漫画、广告设计等专业作品的创作, 参加全国的美术作品展览和比赛, 使学生通过一个项目的实习, 获得了多个专业教师的教学指导;

(3) 在人才培养的方法上, 打破专业界限, 为同一个设计项目组建团队, 扩大各专业之间的合作领域和发展空间;探索一种研究模式, 把来自两个以上专业知识的信息、技能、概念和理论综合起来, 加深基本的认识, 进行创意设计。团队的规模因项目而定, 每一团队基本保证有3个专业以上的学生参与, 充分调动各组同学进行专业交流的积极性, 相互作用创造了一个新的成果。

我们组织了由室内设计、视觉传达和动画艺术等三个专业、共7个同学组成的创作团队, 创作了动画作品《林·夕》, 于2009年11月, 入选了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举办的全国高校第九届动画“学院奖”, 并获得了“优秀学生作业奖”。

这是一次跨专业的合作, 也是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模式实践。

如图1所示。

2 培养创新型人才

艺术设计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综合的结果, 所谓的“综合”包含了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吸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形与形、神与神之间的复合是综合的体现。综合产生新的结果, 综合产生旺盛的生命。

创新是艺术和设计的本质, 设计作品强调的是独立性和个性化。用创新的思维方法去想象与联想, 开发和挖掘每个人的创造潜能, 多角度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打破传统教学过多强调概念和灌注式的教学, 注重课程的实验性和原创性, 提倡教学观念的改变, 强调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和时代特征。在注重原理性教学的基础上, 拓宽视野, 融会贯通, 强调学生的理解力, 分析力和创造力。我们在教学中遵循了以下几方面原则:

(1) 变是永远不变的真理。保持开放的头脑, 世界是运动的, 一切都在变化, 唯有不变的是永远在变。不满足于现状, 必须充满激情地去探索新的思维, 表达新的图形, 要不同与自己的作品, 也要不同于别人的作品, 永远在追求新的思想、事物、探索新的领域, 挖掘新的潜力。

(2) 关注生活, 从平凡中汲取非凡。设计是设计师的生活方式之一, 而且要做到事事皆为我所用, 平凡中寻找不平凡的创意, 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觉察到新的可能性。

(3) 不要随意批驳学生的想法。创意是勇敢者的游戏, 少去批评学生的作品, 但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

(4) 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如何理解和学习思维的方法。提供一些线索或指引, 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和同学一起对方案加以综合、重组, 以创造一些新观点, 新思路。“孩子都是往大人鼓励的方向发展。”

(5) “脑力激荡”的思维方法。脑力激荡是美国奥斯朋博土所倡导的, 它是利用集体思维的方式, 使思想相互激荡, 发生连锁反应, 以引导出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6) 表现, 再现。波普尔说“从左到右的定义”也可以解释为:艺术是这还是那, 艺术的范畴是由文化来决定的。艺术提供了把混乱转换为完美次序的方法, 通过调节次序的感觉再把和谐的完美给予了精神。一个艺术家和体验这个相同世界的其他人的区别在于艺术家能够从所有进入视觉的刺激里分离信息, 这些信息使我们能存在于视觉世界中并理解这个世界的意义。

通过这几方面的把握, 目的是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搭建一座桥梁;结合文化、传统的创意, 表现的是现代人对自己文化和历史的热爱与自豪, 是一种现代与创新风格的传统精神的贯彻和运用, 是现代精神与传统精神的自然融合与体现, 而绝不是对传统图形的生搬硬套。

我们指导美术教育系的同学制作的动画作品《刺猬三兄弟》和动画艺术的同学制作的动画作品《小树》, 都同时于2009年8月入选了“ (庆祝建国六十周年) 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如图2, 图3所示。

3 教师同行互动, 实现艺术素质教育一体化发展

3.1 确立图形教学作为艺术素质教育的基础地位

在全面的艺术素质教育的前提下, 本着“厚基础, 宽适应, 强能力”的指导原则, 要求设计者有很强的审美能力, 设计主体是自己, 并很好地转换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学习经过制作、创意、创造三个层面。为了确保教学, 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 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教案、教学进度设计、教材建设方向等等。

3.2 强化本土文化的视觉信息

在国际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 交流越频繁, 多样的视觉语言信息越泛滥。这就要求我们在艺术设计教学第一线的教师, 要强化本土文化的视觉信息, 并将其理念贯彻到课程教学中, 争取特色化视觉语言的生命力。“本土语言”指的是由我们本身的特定历史文化、生存环境和民族、民俗等因素基础上所形成的属于我们的话语方式和表达习惯。提出自己的艺术设计“本土语言”。教师通过教学把视觉语言的意图充分表达出来, 然而思想居住在语言里, 要想准确的表达我们的思想, 就必须选用我们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 这种语言就是我们的“本土语言”, 它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母语。也是指导我们教学和创作的中心思想。

3.3 由技能的培养, 向创造性方向发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的铅笔比我更聪明”。他的意思很清楚:他的铅笔把方程式写下来, 帮助他解题, 解方程, 而这些题目, 这些方程的解他是无法预见的。

创意的思维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数码实现, 将计算机设计与传统设计方法融为一体, 转变技术为技能, 创造出新的视觉形态。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形而上”的设计创造。这需要创新思考, 传统教学要经过技术应用的历程, 紧扣设计主题, 使学生向创造性方向发展。

创意是生机之父、创意是历史之母, 研究它发生、发展、裂变的过程, 意义不仅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 也是探索设计教育改革的新尝试。确立有一定的深度、可操作性强, 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从思维训练的本质着手, 研究训练方法和内容, 才能从一定的高度和宽度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设计素质。由表现到再现, 真正实现制作、创意、创造的发展模式。

在实践过程中, 指导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创作的漫画作品《复刻精神》, 于2009年8月入围了“ (庆祝建国六十周年) 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如图4所示。

4“多维视角”指导教学, 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不断沟通、改进, 在短短几年内,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几年来, 学生通过创意思维进行创意设计, 在全国和专业的设计大赛上屡获殊荣。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证明, 采用“多维视角”的新思维理念来开展教学活动, 能够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达到提高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各专业同学组成团队进行艺术创作, 为培养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6项。

如表1, 图5, 图6所示。

5 培养符合2 1世纪的创意产业人才打基础

21世纪来临以后, 产生了“视觉文化转向”的现象,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 视觉影像铺天盖地、无所不在。西方理论家认为:已经帝国主义式地占领了文化的大片领地。它都是毫无疑问地覆盖了我们的生活、覆盖了我们的文化、覆盖了我们的传播, 这一切都与图形、图像有着密切的关系。

全球的、在现实中也许永远都不会见面的观众可以因为好莱坞的某一部大片有着紧密的“视觉的接触”。视觉的交流成为了主导, 人类的智能与个性的塑造越来越依赖于译码和使用视觉符码的能力。在不同的地域, 以不同的语言能正确接受同一种信息, 这不能不说是视觉形象的功劳。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使我们的教育承担起创新的使命, 才能把创新教育主阵地定位于课堂。整理出一套以学生为中心的, 培养学生个性、兴趣、素质、充满灵动的图形创意思维训练方法, 当然更多的是尝试性的教学。将“多维视角”的思维训练方法纳入本学科教学体系, 从思维的本质和教学的角度来研究, 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按照教育部的方针把:“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才干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着眼点”。

如图7所示。

6 结语

在“多维视角”指导下的学科交叉互动模式, 是我们尝试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对改变设计观念和提升思维能力, 实现设计价值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改变思维中存在的传统的、固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有很大地催化作用。经过这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检验, 证明是可行的,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1世纪, 技术重新构造了我们整个世界, 在科学和技术面前, 教师与学生是互相学习, 教学相长。教师处于一个艺术创意、传媒更新、高科技传授、传统与现代的交叉点上。要不断结合教学需要, 为“本土语言”在创意图形的设计中寻找到最佳的切入点。

摘要:用“学科交叉”的理念指导图形创意设计, 定位图形创意的教学始终是动态的、多元的。采用新的思维理念来开展教学活动, 强化本土文化的视觉信息, 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达到提高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关键词:学科交叉,多维视角,图形创意,本土语言

参考文献

[1] E.H.贡布里希, 林夕[译].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 夏盛品.图形创意思维训练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硕士论文, 2005.

[3] E.H.贡布里希, 杨思梁, 徐一维[译].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M].浙江摄影出版社, 1987, 9.

[4] 崔生国.图形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 10.

[5] 尹定邦.图形与意义[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7.

[6] 林家阳.图形创意[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5, 7.

[7] 刘境奇.平面设计中的图形创意研究与实践[D].江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4.

创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6篇

传递我们的心声

第1课

《有创意的字》教学设计

学校:贵州省纳雍县昆寨中学

执教人:谭树文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和了解创意美术字的设计方法,欣赏具有现代感、造型美观的创意字体。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活中创意字体的欣赏来探索创意字的设计方法,尝试对方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欣赏创意美术字的过程中,体会创意的美和分享创意设计的的快乐。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字体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抓住笔划、字形、结构等汉字基本特征,能进行简单变体,达

到创意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二、初探方法

1、出示图片:字义、形状、笔画、结构、形象、意象、装饰等变化的字。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幻灯图片并分析交流总结方法。

例如:

①字义变化

②形状变化

③笔划变化

④结构变化

⑤形象变化

⑥意象变化

⑦装饰变化

2、小结:经过同学们共同的分析汇报原来我们可以用字义、形状、笔画、结构等变化可以把字变得有创意!

三 大显身手

1、学生尝试创作:

出示幻灯片(任选两个字或自己的名字来进行创意设计)

2、教师巡视指导 四 作品展示与评价

1、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用了什么设计方法?

2、学生互评,你喜欢他的设计吗?他的创意在哪里?你还有更好的意见吗?

3、教师总评。

五、课堂延伸

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变出了这么多创意的字,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创意字?想看看吗?(出示幻灯)

上一篇:儿童心理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二年级语文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