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中医研究论文范文

2024-01-02

胃癌的中医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0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胃癌需手术患者7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 对照组4例因家庭经济原因放弃治疗退出, 2例改变治疗方案退出, 故对照组32例, 2组共70例, 男55例, 女15例。年龄 (59.5±13.0) 岁,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差异无显著性 (P>0.05) 。排除标准: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依从性不良如精神病、痴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术后实施传统饮食护理, 鼻肠管肠内营养期间由护士全权负责, 第6天拔出胃管及鼻肠管自口进食后护士只告知其进食常规知识, 如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饮食, 少食多餐。

1.2.2 观察组术后予以自我饮食护理

(1) 评估。 (1) 患者的胃癌基本知识、检查、治疗、自我护理能力。 (2) 患者的营养状况。记录2组患者体重、血清白蛋白浓度、转铁蛋白, 了解其饮食习惯。 (3) 生存质量评估采用FLIC (癌症患者生活功能指标) 量表。 (2) 护理诊断。 (1) 营养失调与手术禁食及癌肿导致的消耗增加、缺乏营养知识有关。 (2) 自理缺陷与手术、体力下降有关。 (3) 焦虑和恐惧与病人对癌症的恐惧、担心治疗效果和预后有关。 (4) 疼痛与手术及癌性疼痛有关。 (5) 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吻合口瘘、消化道梗阻、倾倒综合征等。 (3) 护理措施。术后前5d鼻肠管肠内营养期间实施完全补偿系统, 第6天肠蠕动恢复患者自己进食后实施部分补偿系统。 (1) 术后第1天, 患者自护能力缺陷, 将营养状况的评价结果告知患者及家属, 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介绍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病人全身营养状况、维护肠道屏障功能、促进肠功能早期恢复、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伤口愈合都是有益处的;荷兰生产的能全力营养液营养均衡, 利于吸收, 并告之鼻饲时应注意速度、温度和浓度, 以免患者出现腹胀、恶心等不适[4]。并使家属掌握一定的操作技术, 共同参与实施。如营养不足时遵医嘱肠外营养。 (2) 术后第6天, 肠蠕动恢复后拔出胃管及鼻肠管自口进食, 实施部分补偿系统。耐心指导患者进食, 当日少量饮水, 第2日进半量流质, 每次50~80mL, 第3日进全量流质, 每次100~150mL, 如进食后无腹痛、腹胀等不适, 第4日进半流质, 如自制菜末肉末粥, 第10~14日可进软食。少量多餐, 开始时每日5~6餐, 以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根据个人爱好选取适合的健康饮食。进食时细嚼慢咽, 减轻胃的负担。勿食辛辣、油炸食物, 保证适当的食物温度。 (3) 进食环境要整洁, 空气清新。播放喜欢的音乐, 创造良好氛围。 (4) 防止早、晚期倾倒综合征:少食多餐, 避免过甜、过咸、过浓的流质饮食, 进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 餐时限制饮水喝汤。进餐后平卧10~20min。 (5) 情感支持:支持其亲朋好友来帮助其重新设定个人目标, 最大限度地恢复自立能力, 克服自理的局限性, 提高生活质量。家庭支持对患者心理支持最重要。指导家属给予其关心和支持, 使其获得家庭的温暖。 (6) 信息支持。建立周密饮食护理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教育患者进行自护。 (7) 出院时一定做好健康教育, 嘱定期随访, 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接受指导。)

1.2.3 评价指标

分别在术前1d和出院前1d进行监测患者体重、血清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并进行生存质量评价。

1.2.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结果均以x-±s表示,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前1d指标情况 (表1)

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前1d2组的前白蛋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值=8.89, P<0.05。出院前1d2组的体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2.20, P<0.05, 见表1。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出院前1d胃癌相关知识评分比较情况 (表2)

出院前1d2组的总得分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注:P<0.01

2.3 观察组和对照组FLIC量表测定结果比较情况 (表3)

出院前1d的总生存质量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胃癌术后饮食护理的重要性:手术治疗是胃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术后前5d, 实施鼻肠管肠内营养, 第6天自口进食, 患者因担心不良反应发生害怕进食, 导致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不能满足患者的病理、生理需求。

传统饮食护理的不足:传统饮食护理只注重了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只有护士在护理, 没有患者及家属的互动, 患者往往情绪低落, 甚至丧失治疗信心, 严重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和生存质量。

自我饮食护理的优点:自我护理是护士向患者传授其所缺乏的护理知识和技术, 强调护士的责任是帮助而不是代替, 强调护士的任务是增进患者自我护理的主观能力, 调动和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 护士根据其具体自理能力, 为患者提供支持-教育性护理、部分补偿性护理和完全补偿性护理系统。护士应耐心仔细地帮助患者, 使患者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处于自愿参与、主动积极的最佳状态, 达到提高患者健康水平的目的。本组38例患者无一例因饮食不当而发生并发症, 更使患者明确了遵医行为在科学治疗中的重要性, 提高了护理水准。经随访, 出院后患者学会了菜末肉末粥的制作, 能坚持健康饮食, 以较乐观的态度接受和适应了生活, 使生存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摘要:目的 应用Orem自理理论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自我饮食护理, 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 将胃癌需手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自我饮食护理组 (观察组) 和传统饮食护理组 (对照组) 各38例, 观察组患者术后通过营养、自理能力评估, 制定自我饮食护理计划;对照组术后用常规饮食护理。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观察营养监测指标和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自护能力、营养指标改善明显, 生存质量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胃癌术后自我饮食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满足自理需要, 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高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Orem自理模式,胃癌术后,饮食护理

参考文献

[1] 吴肇汉.临床营养与胃肠外科疾病[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2, 5 (3) :169.

[2] 管芝玲, 韩敬莲.管饲肠内营养的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2 (11B) :73~74.

[3] 计惠民, 徐归英.慢性疾病的自我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4, 13 (6) :254.

胃癌的中医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抑癌基因的甲基化是一个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通过对DAPK1基因甲基化的研究进一步研究胃癌的发生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05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癌患者术后胃正常组织、胃旁癌组织 (>5cm) 35例, 经病理确定诊断, 按国际抗癌联盟新TNM分期标准、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胃癌生长方式分型及日本胃癌处理规约[9,10]分期、分型男27例, 女10例, 平均年龄 (58.51±12.24) 岁, 均为进展期胃癌, 中度分化型10例, 低度分化型25例。有淋巴结转移27例, 无淋巴结转移10例。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分离后于-70℃保存。总RNA抽提试剂Trizol购自Invitrogen公司, RT-PCR试剂盒购自TaKaRa公司, 甲基化试剂购自Sigma公司。

1.2 方法

1.2.1 半定量RT-PCR分析DAPK1的表达

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用逆转录酶和Oliga (dT) 20引物合成cDNA。以β-actin为内参, 2对引物均加入25μL反应体系中, PCR反应条件为94℃变性45s, 58℃复性45s, 72℃延伸60s, 共35个循环。RT-PCR产物经2%琼脂糖胶分离, 用Alpha Image 2000自动成象仪摄影, 用Fluorchem V 2.0Stand Alone软件分析RT-PCR产量 (表1) 。

1.2.2 MSP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DAPK1基因的甲基化状况胃癌及胃癌旁组织提取DNA经亚硫酸钠, 用Centricon

30 filter units (Promega公司) 纯化回收DNA用于甲基化特异PCR分析 (表2) 。

1.2.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SPC 11.5采用配对t检验, 四格表确切概率法χ2检验。

2 结果

2.1 胃癌组织DAPK1的基因表达

RT-PCR定量参照文献标准:胃癌组织DAPK1与β-actin cDNA光密度比值与癌旁组织的两者光密度比值进行比较, 增高30%~70%为上调, 减少30%~70%为下调。DAPK1有16例表达下调, 6例表达上调, 基因在癌旁组织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465) , 图1。

2.2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情况

DAPK1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甲基化率均为100%,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图2。

3 讨论

抑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作用是目前在各种肿瘤的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这些异常甲基化改变一方面可激活癌基因, 另一方面可使抑癌基因由于5, 端启动子调控区CpG岛异常高甲基化而抑制mRNA转录作用, 导致该基因的失活.研究[11]证实在体内正常细胞转换到恶性的过程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 包括至少十几个基因和表遗传学的改变, 所以在此研究中我们发现癌旁组织虽然形态学正常, 但是由于临近癌组织的“正常”细胞已经从基因上或表遗传学上的发生了改变, 尤其对早期恶性肿瘤这一特点尤其明显。

本实验中, DAPK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确实存在下降的事实, 说明该基因的表达缺失在胃癌发生中, 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与该基因的甲基化相关性还需进一步研究。DAPK1在所有的标本中均出现高度甲基化, 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均有甲基化基因存在, 同时非甲基化基因与其并存, 考虑其出现这种情况是否说明在胃癌的形成过程中该基因起到重要的作用, 亦可推测在胃组织的中该基因的甲基化具有杂合性, 与胃癌的形成关系并不大。

摘要:目的 对DAPK1基因甲基化状态、表达进行研究, 探讨基因甲基化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胃癌及癌旁组织中DAPK1基因的表达, 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 对胃癌及癌旁组织中DAPK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DAPK1有16例表达下调, 6例表达上调, 基因在癌旁组织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465) 。DAPK1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甲基化率均为100%,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胃癌组织中DAPK1基因表达下降与该基因甲基化无明确相关性。

关键词:DAPKI基因,胃癌,甲基化

参考文献

[1] M Esteller.Epigenetics provides a new generation of oncogenes and tumour-suppressor genes[J].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2006, 94:179~183.

[2] Yamada Y, Jackson-Grusby L, Linhart H, et al.Opposing effects of DNA hypomethylation on intestinal and liver carcinogenesis[J].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2:13580~13585.

[3] Beier V, Mund C, Hoheisel JD.Monitoring methylation changes in cancer[J].Adv Biochem Eng Biotechnol, 2007, 104:1~11.

[4] Chim CS, Liang R, Leung MH, et al.Aberrant gene methylation implicated in the progression of 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to multiple myeloma[J].J Clin Pathol, 2007, 60 (1) :104~106.

[5] 陆嵘, 房静远.表观遗传修饰与肿瘤[J].生命科学, 2006, 18 (1) :10~14.

[6] 张永彪, 褚嘉佑.表观遗传学与人类疾病的研究进展[J].遗传, 2005, 27 (3) :466~472.

[7] Tanaka T, Bai T, Yukawa K, et al.Radiation-induced cell death is independent of the apoptotic signals mediated by 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in human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s[J].Oncol Rep, 2005, 14 (4) :949~955.

[8] Shang T, Joseph J, Hillard CJ, et al.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as a sensor of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role of lysosome in mitochondrial toxin-induced cell death[J].J Biol Chem, 2005, 280 (41) :34644~34653.

[9] Sobin LH, Fleming ID.TNM classification of malignant tumors, fifth edition (1997) .Union Internationale Contre le Cancer and the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J].Cancer, 1997, 80:1803~1804.

[10] Zhang WF, Chen JQ, Shan JX, et al.Indication of radical surgery (R2, R3) based upon the pattern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from gastric cancer[J].Zhonghua Zhongliu Zazhi, 1987, 9:286~289.

胃癌的中医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的家庭护理模式对胃癌化疗患者医学知识掌握程度、营养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98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着患者入院治疗的编号,将单号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双号患者纳入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化疗间歇期内,采取基于微信的家庭护理模式对院内护理工作进行延伸。护理6个月后,从患者医学知识掌握程度、营养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三方面,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医学知识掌握程度好于对照组,营养情况评价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化疗患者间歇期内,采取基于微信的家庭护理模式对院内护理工作加以延伸,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 胃癌; 化疗; 微信; 家庭护理

Observe the Effect of Family Nursing Mode Based on WeChat on Medical Knowledge,Nutri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Undergoing Chemotherapy/JIN Xin,WANG Chunyan,DONG Mengme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9,16(25):0-102

【Key words】 Gastric cancer; Chemotherapy; WeChat; Home care

First-author’s address:Red Fla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udanjiang Medical College,Mudanjiang 157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25.025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肿瘤,在各种恶性肿瘤中,胃癌的发病率高居首位。患者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为主,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二者比例约为2︰1[1-2]。患者发病后,症状表现如上腹不适和食欲下降等,甚至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常与胃炎等慢性疾病混淆,致使早期诊断率较低,因此在临床上晚期胃癌患者更为多见[3-4]。对于此类患者,已经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多采取化疗治疗。患者在接受化疗治疗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需要进行多个周期的治疗才能达到较好的康复效果,但在相互间隔的化疗周期中,需要经过一个为期3~4周的间歇期。在此时间段内,患者受到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多在家中进行调整。此时由于缺少医护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可能会影响患者整体康复效果。以此为出发点,本肿瘤内科在胃癌化疗患者间歇期内,采取基于微信的家庭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了患者医学知识缺乏、营养不良和生活质量不佳的问题,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98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胃癌患者;②适宜采取化疗治疗;③患者年龄>18岁。(2)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脏等其他脏器严重病变患者;②治疗依从性差患者;③精神类疾病或无法与护士正常沟通的患者;④中途退出治疗的患者等。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在患者知情同意后,按着患者入院治疗的编号,将单号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双号患者纳入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9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主要在患者化疗阶段开展护理工作,如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遵医嘱用药等。本疗程结束后,护士告知患者家庭护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项,护理工作随之终止。

1.2.2 观察组 在患者入院化疗阶段,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护理方法。在化疗间歇期,采取基于微信的家庭护理模式对院内护理工作进行延伸。具体工作如下:(1)建立微信群。考虑到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情况最为熟悉,因此要求每名责任护士各建立一个微信群,群内成员为所负责的患者。(2)开展健康教育。护士在微信软件上,通过发表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向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的内容以胃癌的致病原因、化疗的原理以及治疗副作用等展开,并告知患者治疗后出现脱发等属于正常现象,待停止治疗后可逐渐恢复。以此增加患者对化疗疗法的理解[5-8]。(3)饮食指导。护士每周向患者发放本周的饮食食谱。在此需要注意的是,饮食食谱要符合患者个人的口味需求,如喜好偏酸的患者,可以指导患者山楂肉丁的做法等。若患者食欲较差,则鼓励患者少食多餐,以保证正常的营养摄入[9]。同时采取定时提醒的方式,增加患者的饮水量,如每间隔1小时提醒患者饮水1次等。(4)生活护理。指导患者每日早睡早起,多进行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有氧运动如慢跑、打太极拳和爬山等,无氧运动如一些简单的器械训练等。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因人而异,不做强制要求,以不影响第2日的工作和生活为宜[10-12]。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护理6个月后,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包括:(1)患者医学知识掌握情况调查,护士将患者相关的医学知识整理后设计试卷,由患者独立解答。试卷满分100分,其中85分以上表示优,70~85分表示良,60~70分表示中,60分以下表示差。良好率为前两者之和。(2)患者营养情况评价,主要评价比较内容包括白蛋白、血红蛋和白血浆总蛋白3项指标。(3)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采用36项短式健康调查问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患者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11]。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32例,女17例;年龄43~75岁,平均(62.23±5.23)岁;病程1~11年,平均(6.27±1.38)年。观察组男33例,女16例;年龄47~78岁,平均(62.46±6.17)岁;病程1~13年,平均(6.44±1.26)年。兩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患者医学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良好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018,P=0.025)。见表1。

2.3 两组患者营养情况评价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血浆总蛋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胃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的特点,如西北和东部沿海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地区,另外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二者比例约为2︰1。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胃癌发病率本应该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甚至呈年轻化[13-14]。其主要致病原因除遗传因素外,其他因素如下:首先饮食不合理是导致胃癌发病的首要因素。如熏烤和盐腌食物含亚硝酸盐等毒害物质,其摄入体内后,在胃酸环境下会生成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致癌物,长期食用后,可明显增癌症的发病率,另外胃癌的发病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密切相关。经医学证实,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可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同时幽门螺杆菌的毒性产物,与具有一定的致癌作用[15-18]

在胃癌患者的治疗方面,由于多数胃癌患者发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因此临床上以晚期胃癌患者更为常见。对于此类患者,采取化疗疗法是首选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减缓肿瘤的发展速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一般情况下,患者需要多个疗程,才能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且每个疗程之间,均有一个为期3~4周的间歇期。在此时间段内,受到患者经济条件、生活习惯和亲属陪伴等多因素的影响,多数患者在间歇期内会回家休养。此时由于缺少医护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可能会影响患者整体的康复效果。

针对此问题,本院肿瘤内科采取基于微信的家庭护理模式,对院内护理工作加以有效延伸。首先在微信群建立的角度,考虑到责任护士对负责患者的情况最为熟悉,因此由各名责任护士分别建立微信群,对所负责患者开展家庭护理指导工作。具体的护理工作由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和生活护理三方面组成。在健康教育方面,患者普遍缺乏对胃癌和化疗治疗的相关知识,很可能由此出现护理方法不当或不规范等情况。通过开展健康教育的方法,可以有效丰富患者的医学相关知识,为患者的康复打下良好基础。在饮食指导方面,由于化疗药物的选择性不强,在灭杀癌细胞的同时,会对人体正常细胞带来不可避免的损伤,从而明显增加了患者的不良反应[19],其中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多见。根据患者个人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饮食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食欲,纠正患者营养不良的问题。在生活护理方面,指导患者早睡早起,并主动进行有氧和无氧运动,既能够增加患者体质,也提高了生活质量[20]。护理工作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医学知识掌握程度、营养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取得了预想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在胃癌化疗患者间歇期内,采取基于微信的家庭护理模式对院内护理工作加以延伸,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海劲,田丹,吴剑.塞来昔布联合Cape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0):57-59.

[2]朱萌萌,崔倩倩.胃癌患者化疗前后的中医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8):159-160.

[3]周海存,刘宏斌.塞来昔布防治胃癌的机制及应用前景[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3,12(4):317-320.

[4]高雯,刘凌翔,朱蔚友,等.贝伐珠单抗联合一线化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4,6(6):345-349.

[5]吴烨宗,李灿东.胃癌的中医证型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6):9-10.

[6]谷丰.个性化护理对胃癌患者疾病认知、治疗效能感、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2(4):28-29.

[7]宋彩霞,侯丽洁,石卫欣,等.护理干预对胃癌手术患者生存質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5):110-111.

[8]陈姝,盛云露,齐婷,等.强化营养联合抗阻运动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躯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7,32(21):8-10.

[9]赵群,李勇,乔喜,等.进展期胃癌病人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评估的临床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5,22(4):217-221.

[10]赵秀金.人性化护理在胃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9):214-215.

[11]廖桂雅,廖凯.扶正抗癌方加减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分析[J].癌症进展,2018,16(15):1885-1886.

[12]刘煌.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后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35):1-6.

[13]孙静,胜照杰.雷替曲塞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2):2435-2436,2438.

[14]陈新华,罗俊,刘浩,等.腹腔热灌注化疗预防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腹膜复发的研究进展[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8,21(5):593-599.

[15]朱兵,白星,李金燕.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治疗胃癌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9,16(3):66-67.

[16]陈楚钦.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化疗方案治疗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15(3):311-312.

[17]马雄辉,官成浓.局部晚期胃癌术前放化疗的临床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2):271-275.

[18]孙积峰.晚期胃癌患者给予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9,25(3):137-139 .

[19]钱进,李倩.胃癌术后患者应用肠内、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外科杂志,2016,24(12):903-904.

[20]张晓娇.中晚期胃癌术后合并肌少症患者营养与运动干预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29-31.

(收稿日期:2019-03-12) (本文编辑:周亚杰)

胃癌的中医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术前术后护理配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2月收治的82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ESD治疗,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讨组,每组41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讨组采用术前术后护理配合。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讨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12.20%低于参照组41.46%(P<0.05)。结论:ESD治疗早期胃癌术前术后护理配合,对于患者的预后康复极为有利。

关键词:早期胃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术前术后护理配合

胃癌属于恶性肿瘤,具有高发病率特点。ESD在临床普遍应用于早期消化道肿瘤治疗,是在内窥镜下切除病灶的微创手术方式,疗效显著[1]。为保障手术成功率以及良好预后,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极为必要。本研究主要探讨ESD治疗早期胃癌术前术后护理配合的應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2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ESD治疗,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讨组,每组4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护理,根据流程进行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一系列工作。研讨组行术前术后护理配合。(1)术前为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说明ESD的治疗流程,并强调疾病的可根治性,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获得患者的支持与配合。提醒患者饮食注意加强蛋白质的补充,并教会患者正确深呼吸的办法。(2)术后关注患者的疼痛情况,训练其自我肌肉放松的能力,并转移其注意力。当患者发生胃痉挛时,可加以安抚,同时实施镇痛处理。加强并发症的护理,仔细观察患者的引流液、大便性状等,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处理。找出出血的原因,对于术中发生穿孔的患者实施有效监测,主要观察其腹痛、发热、呕吐情况,做好抗感染、急救等准备工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讨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12.20%低于参照组4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ESD属于微创手术之一,具有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常规护理措施能够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干预,在术后并发症控制方面收效甚微。术前术后护理配合在术前术后加强细化工作,如在术前开展有针对性的准备工作,详细说明手术的优势,让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应对手术,而在术后加强出血、穿孔等情况的观察,一旦出现异常给予相应处理,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研讨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12.20%低于参照组41.46%,说明ESD治疗早期胃癌术前术后护理配合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王义兰.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术前术后护理配合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128-129.

胃癌的中医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胃癌患者, 其中男性28例, 女性12例, 年龄36~74岁, 平均52岁, 均为临床经纤维胃镜、手术切除或剖腹探查取活检经病理证实的晚期胃腺癌。肿瘤位于贲门21例, 胃体11例, 幽门8例。黏液腺癌23例, 低分化腺癌13例, 印戒细胞癌4例。

1.2 治疗

40例晚期胃癌患者, 行胃大部切除术或胃癌扩大根治术, 且淋巴结清扫加放疗和化疗。患者均于术后4周开始治疗。1~2年内给3~4个疗程化疗。术后化疗多采用联合化疗, 联合化疗方案多参考晚期胃癌的化疗方案, 毒副反应较轻。联合化疗既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 亦可用于不能切除及术后复发转移胃癌的姑息性化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缓解 (CR) :可测肿块完全消失, 续发症消失, 未出现新病变, 效果持续超过1个月。部分缓解 (PR) :肿块最大直径及其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缩小50%以上, 或每径缩小30%以上, 续发症未恶化, 未出现新病变, 疗效持续不少于4周。稳定 (NC) :肿块之2个互相垂直的最大径乘积缩小不及50%, 或每径缩小不及30%, 病变增大但不超过原来的25%, 续发症未恶化, 未出现新病变, 持续4周以上。恶化 (P) :两径乘积增大25%以上, 续发症恶化, 出现新病变[2]。缓解期:自出现疗效起, 至复发或恶化时止。治疗后生存时间:自治疗开始至死亡或末次随诊的时间。

2 结果

40例晚期胃癌患者经联合化疗, 完全缓解3例, 部分缓解18例, 稳定17例, 进展2例。副反应为恶心、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少见末梢神经疼痛, 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

3 讨论

胃癌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单纯切除可获治愈的仅限早期胃癌且不伴有任何转移灶者。有转移淋巴结癌灶的早期癌及全部进展期癌, 内科治疗占有重要位置, 及至晚期胃癌 (不能手术、姑息手术及术后复发转移者) 内科治疗则居主导地位。后辅助化疗主张早期开始, 一般在术后第3周进行。进展期胃癌根治切除后, 均应辅助化疗, 手术不能发现的亚临床癌灶, 是手术后复发的根源。辅助化疗的目的是防止复发与转移, 提高5年生存率。晚期胃癌化疗, 不能手术, 姑息手术及术后复发的晚期患者, 以化疗为主的药物治疗目的是控制原发与转移癌灶, 争取消除病灶, 缓解症状, 改善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联合用药采用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联合[3]。前者采用高剂量间歇给药, 后者采用连续给药。术后辅助化疗, 在减少死亡的风险上取得效果较小, 尚不能得出术后辅助化疗能改善生存率的结论。胃癌联合化疗的缓解率比其他消化道肿瘤要高, 一般在30%~45%, 不同的联合方案尽管在缓解率上有差距, 但均不能证实能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因而在选择联合化疗方案时既要根据治疗的有效率, 又要根据方案的毒性和病人的一般状况进行权衡。5-FU是胃癌化疗中的主要药物, 临床上多采用持续静滴或静脉推注两种给药方式, 目前多倾向于前者;加入CF与5-FU联合, 疗效明显高于单用5-FU, 而CF使用的最佳剂量尚未明确。DDP是胃癌化疗中仅次于5-FU的重要药物, 5-FU+DDP联合是胃癌化疗的基础方案;无论是高剂量DDP还是低剂量DDP与5-FU联合均有良好疗效, 但作用机制不同, 低剂量DDP起生化调节剂, 而高剂量DDP具有细胞毒作用。长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5-FU始终是治疗胃癌最有效的化疗药物之一, 绝大多数联合化疗方案均以5-FU为基础。近年有较多报道应用甲酰四氢叶酸静脉滴注2h, 然后5-FU静脉滴注22h, 连续2d, 每2周重复的方法, 结果发现复发的晚期胃癌患者治疗后缓解期3~17个月, 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 疗效令人满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但还需临床更多的病例积累和证实, 同时对于胃癌患者化疗的最佳方案选择还有待于临床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及晚期胃癌采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方法 选取2008年至2010年收治的40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晚期胃癌患者经联合化疗, 完全缓解3例, 部分缓解18例, 稳定17例, 进展2例。结论 晚期胃癌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目前水平是近期有效率有所提高, 有效缓解期延长, 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生存期延长不明显。

关键词:胃癌,化疗

参考文献

[1] 刘鹏, 邓清华.胃癌放射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5, 32:552.

[2] 李玉升.晚期胃癌的化疗与用药[J].中华医学杂志, 2004, 84 (24) :2139.

胃癌的中医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胃癌86例, 其中, 男51例, 女35例, 32~77岁, 平均58.2岁。高发年龄段为40~60岁, 占67.44%。86例患者以胃痛规律改变或上腹部不适、消瘦、体重减轻而行胃镜检查发现12例, 以呕血、黑便、贫血就诊40例, 幽门梗阻25例, 腹部触及肿块9例, 首次就诊大多以合并症而就诊。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胃镜或钡餐检查确诊为胃癌, 术后均病理证实。原发癌病灶部位:胃窦部 (A区) 42例, 胃体部 (M区) 24例, 贲门胃底部 (C区) 20例;早期胃癌18例, 进展期68例。组织学类型分型:分化型腺癌43例, 低分化型腺癌36例, 未分化癌7例。肿瘤的浸润深度:T116例;T231例;T336例;T43例。淋巴结转移度:N033例;N129例;N216例;N38例。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术中癌灶部位、浆膜受浸、淋巴转移组、临近脏器受侵情况, 决定施行不同根治术式。其中, 远侧胃部切除根治术 (R2) 51例, 根治术 (R3) 术式18例;胃近端大部切除均行根治 (R2) 术式8例, 全胃切除及联合切除术 (R2) 9例 (其中围术期死亡1例) 。所有患者自手术之日起开始随访, 随访时间1~5年。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 生存率采用Logrank分计,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6例患者进行随访, 5年累计存活率45.35% (39例) 。行全胃切除及联合切除的9例中, 有2例存活, 其余均在2年内死亡, 包含1例术后24h之内死亡。高、中分化腺癌52例, 5年生存16例 (30.77%) ;低分化腺癌34例, 5年存活23例 (67.65%) , P<0.05, 差异具有显著性。肿瘤浸润穿透浆膜层的52例, 5年生存13例 (25%) ;肿瘤浸润未穿透浆膜层34例, 5年存活31例 (76.47%) , P<0.05, 差异具有显著性。淋巴结转移32例, 5年生存11例 (34.38%) ;未转移54例, 5年生存28例 (51.85%) , 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3 讨论

胃癌作为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 其预后与很多因素如性别、年龄、Borrmann分型、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有关[2]。本文结果提示, 在影响其治疗效果的诸多因素中, 肿瘤TNM分期、浆膜受侵程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胃癌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手术。正确掌握手术指征, 充分做好各种准备, 手术力求彻底根治切除术,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术中探查要认真全面, 对病情综合判断, 以选择合适术式。如胃癌生物学行为良好, 癌局限在胃壁内, 淋巴转移在第Ⅰ站者, 宜选择R2术式;淋巴转移在第Ⅱ站者, 选用R3术式为好;反之, 生物学行为较恶, 癌已穿透浆膜且浸润较重、淋巴结已广泛转移, R3术式也难提高疗效。对胃上、中部癌, 侵及胰脾及其间韧带者, 应行联合尾侧半胰、脾切除术, 本术式对上、中部进展期胃癌治疗效果有一定提高, 但要求患者全身情况要好、术者手术技巧要熟练; (2) 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一般遵循由病灶近处向远处淋巴结递级转移, 所谓跳跃式转移很少[3]。淋巴结转移越多其预后越差, 本文结果也证实此点。

在胃癌治疗过程中, 应重视其生物学特性对预后的影响, 结合病理诊断及其分期, 采取不同的术式, 术前术中采用不同的预防措施, 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肿瘤TNM分期、浆膜受侵程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的治疗选择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摘要:目的 总结影响胃癌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 为提高胃癌临床治愈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86例胃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 随访术后5年患者的生存率, 对影响胃癌手术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TNM分期、浆膜受侵程度、淋巴结转移与胃癌的预后相关 (P<0.05) 。结论 肿瘤TNM分期、浆膜受侵程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胃癌,手术,预后,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 吴肇汗.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60~465.

[2] Shiraishi N, Inomata M, Osawa N, et al.Early and late re-currence after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rcinoma[J].Med SciMonit, 2006, 12 (5) :221~229.

上一篇:水墨画平面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胃癌围术期护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