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声乐教学论文范文

2024-07-14

情感声乐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儿童声乐学习中,儿童、家长、教师之间的密切配合是提高儿童声乐启蒙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家长要了解孩子是否对学习声乐有兴趣,要帮孩子选择合适的老师,做好孩子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工作。声乐教师不仅要培养儿童发声的技能、激发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还要注意把握儿童各个方面的情况,比如儿童的思维能力、身体机能、成长过程等,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儿童的特征,挑选合适的歌曲,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教学。

【关键词】儿童;声乐;启蒙教育

一、儿童对声乐感兴趣

学习声乐对儿童有许多好处,可以提高音乐听觉、乐感,可以激发孩子心中的灵感,陶冶孩子的艺术情操,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孩子是否喜欢学习声乐并不是别人强加给他的,有的孩子可能不喜欢学习声乐,有的孩子从小就对唱歌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有当歌唱家的梦想。家长和教师要善于发现对声乐感兴趣的孩子,孔子云:“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从小学开始学习声乐,中考时因功课多、时间紧,父母让停止了声乐学习,但中考一结束,我立即又联系声乐老师继续学习。高中三年,为了能继续学习声乐,我努力学习文化课程,因为我明白只有取得令家人满意的成绩才能有每周一次声乐学习的机会。现在想来,对声乐的兴趣也促进了我文化课的学习。

二、家长做好陪伴与沟通

(一)发现孩子对声乐学习是否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每个人都是天才”。作为父母,应对孩子细致观察,了解孩子的行为目的、情感愿望,引导小天才成长。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时,要观察和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质,帮助孩子选择他喜欢并且适合他的技术进行学习,如不能确定孩子是否喜欢学习声乐,可以让孩子先学习一段时间,如果孩子的兴趣不高,可以选择不继续学习,不要采取随大流的教育方式,别人学什么咱也跟着学什么,不要让孩子学一门技术恨一门技术。

(二)选择合适的声乐教师

儿童对声乐老师的选择尤其是启蒙老师的选择往往没有主动权,一般是服从家长的选择。家长选择老师时一定要选择适合孩子的,这个适合包括性格、互动、能力等多方面。每个孩子天生自带个性和气质,对周围人、事、物的感知和交流方式也不同,有的表现为好动,有的表现为安静,有的表现较敏感,这都影响到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选择老师时首先考虑的是孩子喜欢交往的、喜欢沟通的老师,因为声乐的教学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需要口传心授的过程,儿童和声乐老师之间合谐交流有利于孩子理解老师的教学内容,掌握声乐演唱方法。

(三)做好与教师的沟通

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密切配合,有利于儿童声乐学习。要做好沟通配合,家长首先做到一点是尊重老师,肯定老师的辛苦和付出,同时引导孩子多想想老师每天教学的辛苦,让孩子学会尊重老师的付出。当孩子对老师产生一种敬畏之情后,才懂得尊重老师的劳动,才能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其次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老师,这主要用以判断老师是否适合孩子,观察孩子在上课时与老师的互动、课后对老师的评价、课后作业完成的态度等,及时与老师反馈、沟通,以促进师生关系亲密和谐。如果觉得不适合,可以换老师。

(四)陪伴孩子学习

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坚持是儿童声乐启蒙教育中重要部分,家长的陪伴有利于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一是平时捕捉孩子表现出的音乐灵感,当孩子哼出一些自己“创作”的旋律时要及时表扬鼓励,让孩子有自豪感,有助激发孩子的潜能;二是陪孩子多欣賞高质量的音乐表演,利用网络、电视、现场音乐会等形式,让孩子感受音乐的美好;三是陪孩子课后练习,课堂上声乐老师讲解很到位,但儿童理解力和记忆力受限,家长课后要和孩子一起回顾学习内容,督促孩子合理安排时间练习。

三、声乐教师具有较高素质

(一)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因为一个老师喜欢一门学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师的魅力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老师凭自身魅力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影响力。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教师要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与学生共鸣。对于学习声乐的儿童来说,因为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二)要具有一双“慧眼”

儿童声乐教师不仅要耳聪,还要目明,要擅于发现儿童声乐学习中的闪光点,适时地给予表扬,利用赞赏提高儿童的自信心。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先生曾说,每个学生都有歌唱的潜能,声乐教师的任务便是想办法去引导和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要具有多才多艺

1.要会运用肢体语言将抽象表达为具体

声乐是抽象的,儿童在一开始接触声乐时不具备理解抽象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把抽象变具体,让儿童一步步明白教师的教学内容。声乐教师要结合儿童肢体语言丰富、天真活泼的性格,编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做出不同的表情,利用肢体语言引导儿童进行学习。

2.要会教儿童用歌声表达情感

声乐是表演艺术,用声音来表达感情,教师要引导儿童理解字、词、句的含义及歌曲表达的感情,将歌词的内容讲给儿童听,让儿童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要教会儿童适当地用歌唱力度、速度变化来表达情感的变化,尽量让儿童演唱时具有一定表现力,做到声情并茂。

3.要会弹奏乐器伴奏

声乐教师必须是一个出色的伴奏者,会运用一种或多种乐器进行伴奏,尽量不要在教学时采用伴奏带。在演唱的过程当中,伴奏带的调性始终固定不变,伴奏带是什么调性,儿童也必须按照调性演唱,但是因为不同的儿童存在一定的个性差异,部分儿童音域较低,演唱时无法以伴奏带的调性为依据,导致音高不够,只能扯开嗓子喊,而部分儿童音域偏高,只能一味压低自己的嗓音,去配合伴奏带。声乐教师在用乐器伴奏时,可利用调性变换、节奏变化来演绎歌曲风格,帮助儿童在演唱的同时真正理解歌曲的情感。

四、注重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儿童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培养与兴趣培养是相辅相成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肯定和表扬,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儿童声乐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儿童得到了表扬,心理需求得到了合理满足,就会有良好的正面情绪,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天赋潜能。另外,声乐学习与身体成长一样是阶段性的,不能只想着程度拔高,给儿童造成心理负担,导致儿童达不到预期而失去信心。

(二)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儿童拥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要鼓励儿童大胆地去想象。爱因斯坦认为,在科学研究中,想象力所发挥的作用更大。要引导儿童正确运用想象力,理解和学习与声乐相关的理论。声乐学习的理论概念相对较为抽象,特別是对于初学声乐的儿童而言,理解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以发声训练为例,在学习时不能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呼吸、共鸣以及口腔打开上,而必须结合教师的示范和讲述,借助想象力使无形的歌唱状态有形化,引导儿童把握发声的要领,从而掌握正确发声的方法,比如在吐字念词时运用想象语言,以说话的状态去演唱,发声器官的状态就会显得十分轻松。在唱歌的时候想象自己和平时说话时一样。需要打开喉咙时,可以想象自己张嘴喝水。

(三)做好因才施教

儿童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要充分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同一个孩子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变化以及外界环境对他们的影响。首先,声乐教师必须结合儿童的特征,引导儿童逐渐形成富有个性的风格,掌握适合自己的演唱方式。不能以自己的经验或者想象来完全取代个体差异,也就是说,当教师教会一个孩子后,不能将教这个孩子的经验照搬到其他孩子身上,而是必须认真分析每个孩子的差别,仔细考虑他们的个性特征;其次,同一个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特征不同,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同,能表达的情感和演绎的作品也会不同;再次,遗传因素和成长环境影响力儿童的心理发展,导致儿童的注意力、思维能力、自我约束能力、思考判断能力等存在差异。先天条件的差异,以及后天成长环境的差异都是影响儿童发声系统的重要原因。一些孩子发声器官发育得比较快,一些孩子身体发育快,一些孩子语言能力特别强,一些孩子什么歌曲都会唱、都敢唱,一些孩子却生性腼腆,比较胆小。不同的儿童,训练方法不相同;最后,要把控好学习的难度与强度。通常情况下,儿童在学习发声技巧时,音域及音强都需要保持在恰当的范围内,不能超过孩子的承受能力,每一次训练的时间以半小时为宜,中途还可以稍作休息,使声带保持弹性。挑选歌曲时要结合儿童自身的情况及能力,选择难度适中且能充分发挥其技术的歌曲。作为声乐初学者,儿童刚刚接触到一些发声的方法,尚未形成概念,发声的位置也还未定型,如果发声难度超出负荷,就会导致儿童发声失败或者出现误差。

参考文献:

[1]刘凤.学前教育阶段声乐启蒙教育的实施途径[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4).

[2]王雪敏.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童声乐启蒙教师[J].文教资料,2015(7).

[3]李浩.对少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探究[J].学周刊,2017(33).

作者简介:王晨曦(2000-),男,汉族,山东蓬莱人,本科,山东大学(威海),研究方向:声乐。

情感声乐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众所周知,开展声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在情感方面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审美能力指的是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情感体验,受生活状态与认知特征的影响。所以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提高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巩固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情感体验,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联想能力,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也可以通过开展音乐鉴赏活动,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本文简要分析,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具体方法,希冀促进声乐教学的有效拓展和延伸,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感;审美能力;学习兴趣

引言

随着人文教育理念的逐步发展,我国高等教学改革主题,谢谢步入正轨,声乐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审美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具备音乐审美情感。开展高校声乐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进一步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当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因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乐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与唱歌技巧。教师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的重担,应当正确认识声乐教学不仅是唱歌那样简单,应当站在有效的教学角度,进一步欣赏声乐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音乐欣赏与审美能力

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获得美的享受,能够感到精神愉悦。音乐审美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完成对音乐艺术美感的沟通与领悟,通过聆听,能够认识不同的音乐文化语境与人文内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聆听是极为重要的环节,通过聆听学生能够加强对美的认识,培养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是对音乐的认识与体验,是感性与理性认知的融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审美主题,审美对象是声乐教学内容,通过作品欣赏,有助于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与帮助,使学生能够形成感知自然与社会、生活的美感,形成音乐鉴赏能力。

二、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原则

(一)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声乐是声音艺术与音乐艺术的融合,是不同音高形成的优美旋律组合为节奏与节拍的模式。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是教学重点之一,情感培养是一种语言艺术,进行声乐教学,也是情感表达的重要过程,所以学生在感受声乐作品时,能够通过音乐作品与作者进行交流沟通,产生思想上的共鸣。重视音乐情感教育,加强学生表演技能与表演能力的培养,声乐表演者的能力取决于作品的质量,所以声乐表演者应当加强表演能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所以开展高校声乐教学,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嗓音练习,完善音乐教学机制,提高学生的声乐审美能力,使学生的表演水平得到提高,有助于掌握音乐演奏技巧。

(二)体现声乐演唱的特性

声乐特性主要指的是作品中包含民族特征,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特色,有特色的音乐才能够发展得更为长久。所以开展高校声乐教学,教师应当致力于发现声乐作品的多样性。对于蕴含民族特色的声乐作品进行艺术加工,不随意摒弃任何音乐形式,通过声乐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民族特色与历史沉淀,进而形成良好的审美体验。由于民族声乐的高雅与独特,是声乐教学中的要点,所以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民族文化的渗透,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声乐作品的与众不同,进而增强审美体验。

三、声乐教学中培养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结合生活,汲取声乐情感源泉

艺术来源于生活,反馈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体现与升华,进行高校声乐教学,教师應当紧密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效教学,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音乐情感,能够基于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在生活中汲取声乐情感的源泉,创造并演奏出人们喜爱的音乐,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将音乐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细节巧妙结合,实现对生活的观察与合理利用,在生活中汲取音乐养分,培养音乐情感。

(二)强化提升教师专业性

高校在进行音乐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体验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将审美教育融合于声乐教学中,通过科学合理的审美教育,使学生在声乐学习中丰富内心情感。随着我国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同阶段的审美认知程度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声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审美能力,高校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提升,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才能够与时代步伐紧密结合,有效推动声乐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发展。例如高校安排声乐专业教师,定期进行审美教育进修,能够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结合时代发展特色能够进行创新型教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有助于加强课堂教学中审美观念的灌输。某教师在接受培训后能够利用《诗经》进行现场唱法教授,该教师教唱、词充分结合,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韵律美,提高了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水平。

(三)创新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发展更新了教师对于教学主体的认识,传统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能够被动式的倾听音乐作品,难以发表自身的想法。新课程改革要求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加强学生对音乐审美能力与情感体验的培养,在传统声乐教学中,教师盲目要求学生进行声乐练习,忽略了对学生精神方面的培育,使学生对于声乐学习产生了厌倦感或者是抵触感。教师必须加强教学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以及学习特点的学生,制定差异化教学方案。例如:对于唱功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加强发音与唱功等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声乐学习技能。对于基础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当安排进行基础技能练习。通过开展差异化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有助于提高全班整体素质,学生也能够树立学习自信心,从思想上改变,对声乐学习的认知,能够融入审美体验,进一步了解高低音的原理,通过练习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能够融入审美情感,探究声乐知识。高校声乐教学应当根据现阶段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声乐教师的选派应当由学生与教师相互挑选,不再是教师统一安排,通过这种互相挑选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带动学习热情,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情感教育在声乐教学中的渗透。模式的改变,推动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使学生能够热爱声乐学习,激发对声乐学习的探究。

(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审美意识

开展高校声乐教学,加强学生声音技巧的练习,是声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式,运用多元化的手段,引领学生掌握声音,发音技巧以及吐音技巧,能够结合时代发展要求,融入审美观念,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在不同场合与环境,如何正确发音,才能够体现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运用多种唱法比对不同声音表达的情感有何差距通过总结规律使学生掌握在声乐练习中如何培养审美意识。例如学习《映山红》时,教师用民谣方式与美声方式分别演唱,并让学生在具体练习过程中分析两种唱法的不同之处,有助于学生形成审美意识,促进声乐教学的有效发展。

(五)认识乐器中加强情感体验与审美教育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应当在音乐理论基础、发声技巧与乐器演奏等教学内容中进行有效渗透,教师在讲解音乐乐器时,通过口头传授的方式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感受到不同乐器的不同魅力。乐器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工具,在进行乐器演奏时,教师引领学生思考,乐器发声时音符有和差距有什么作用?应进行密切的观察,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审美意识通过分析何种乐器,能够增强演唱意境,或者是破坏演唱氛围,使学生加强对声乐乐器的思考与探究。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演唱演奏,并融入自身审美能力的理解,创造出具有个人情感的歌曲,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积累,提高审美能力。例如学生在演唱《东风破》时,如果运用笛子或者是古筝乐器进行伴奏时,会给人一种清新伤感的意境,有助于加深对歌曲感情的阐述,如果采用大号或者是架子鼓乐器进行伴奏,则会使该歌曲失去原有的情感。

(六)在声乐表演中培养学生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

在高校声乐表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乐器演奏与声音技巧完美结合,能够科学合理的衬托出表演者的音乐特色,通过乐器演奏,能够提高现场表演者的气氛与意境,所以教师应当着重重视两者的融合,并根据学生的特长,有效的指导学生掌握聲乐乐器的演奏技巧,使学生能够运用乐器伴奏,增强个人音乐作品的感染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灌输美的思想,对学生的个人艺术修养提出建议,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有助于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层次理解,通过个人行为与综合修养的提高,有助于给观众呈现美的感受,提高观众的观赏度,也使得观众对于音乐作品有着深层次的了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开展声乐教学,首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声乐是民族与国家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声乐的发展不容忽视,所以加强学生情感培养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声乐学习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黄媛媛.浅谈审美教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渗透[J].音乐大观,2014(10):93.

[2]邓集勋.论审美教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渗透[J].北方音乐,2015(06):184.

[3]董雷.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几点思考[J].大舞台,2015(11):216-217.

[4]岳彩晨.浅析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方法[J].亚太教育,2016(13):116.

作者简介:唐禹(1974—),男,四川剑阁人,本科,四川省阿坝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学(高师声乐教学)。

情感声乐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因此,在这样的社会形势背景之下,我国开始对教育实施全方位的改革。音乐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科目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情感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的一部分,他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富有情感的声音演唱才能真正的打动人心。因此,在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本文首先说明情感表达培养的重要意义,然后给出了怎样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声乐是以人的声带为主,配合口腔、舌头、鼻腔作用于气息,发出的悦耳的、连续性、有节奏的声音。声乐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在根本上对演唱者和表演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表演过程中,过多地实现对于情感的控制和表达,能够从根本上再现文章的情感核心和思想情怀,以此来不断地提升高校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说,情感表达是高校声乐教学的灵魂所在,必须要从根本上为这一要素进行有效地控制,从而来提升其艺术表现力。所以,声乐演唱不仅需要好的技巧,更需要的是情感的表达。因此高校的音乐老师在教学中要适当的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一、情感表达的意义

1、拉进创作者与演唱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走进歌曲的深处。任何一个作品都是创作者的情感结晶。在高校中进行情感表达的培养的基础就是分析歌曲创造者生活背景等等,这就使得学生能够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歌曲的深处。

2、能够使得声乐演唱有韵味。我们之前的声乐教学中,过分的强调了声音技术,以及演唱方法,忽视了情感教学。因此很多学生的声乐演唱没有一点感情可言,他们的演唱是机械的、枯燥的。再美丽的音乐都是行尸走肉。但是情感教学的加入改善了这一状况。声乐演唱开始富有情感,开始让听众感受到了美。

3、情感培养能够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情感表达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进行的。例如我们通过自身的想象来表达情感。这就间接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等等。情感不是说加入就能加入的,它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撑。在声乐教学中老师会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等等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加深培育。这就使得学生的素养得到了提升。

4、会让高校学生更加的喜爱声乐演唱。以往的声乐课上,老师总是先给学生师范唱一次,告诉学生怎么变调,怎么转音。然后就要求学生按照老师说的内容唱出来。声乐课毫无情趣。但是情感表达改善了这一情况。要想让学生都能把情感唱出来,老师必须要带领学生一点一点的进行分析。要明确创作人的生活背景,要知道歌曲的内涵等等。这样的声乐课有内涵,有目的。这就会让学生更加的喜爱声乐演唱。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表达培养存在的问题

1、对于作品的本质和内涵理解不够深入

歌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性音乐语言,实现了旋律、诗词两个要素的结合,从而实现了对于音乐形式的表达。这种艺术形式区别于纯音乐,纯音乐较多地强调意境,在聆听的过程中实现听众本身情感与音乐音符本身的完美结合,以此来更加深入地提升对于作品本身的感悟能力;而对于歌唱来说,它较多地强调具体化的音乐表现形式,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影像的描述,能够让听众对所要表达的内容有更加深入、实在地了解。在演唱过程中,实现对于作品本身情感及创作者思想的真实表达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很多时候,学生对于作品的本质和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影响了音乐的表达效果;有些演唱者缺乏对于作品的理解,往往通过自己主观思考来对作品内容进行理解和认识,从而将作品本身局限在狭小的范围之内,降低了作品本身的美学特色。

对于学生来说,因为每一位学生本身的理解能力、文化阅历、思维方式、情感分析能诸多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在进行作品内容欣赏和体悟的时候,往往不能够实现对作品风格和情感的准确把握。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就很难实现自我思想情感与歌曲作品本身核心思想的统一,从而致使歌曲中原有的思想感情得不到最真实有效的表达,这对于歌唱者本身发展和声乐作品内容的生动呈现都是尴尬的。对于声乐教学效果的提升十分不利。

2、学生的个人表现能力不足

学生个人的表现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声乐教学的效果。对于声乐作品来说,要想从根本上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必须要实现优秀的作品与高超的表现力的结合,从而来从根本上为听众呈現美妙的情感体验,更深地理解声乐作品内容,实现思想情感的绽放。但是,从目前的高校声乐教学现状来看,不少的学生由于个人表现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情感表达效果,对于完整化的声乐体验产生了很大的负面作用。第一,对于声乐表演来说,这是一种依靠天分和天赋的艺术,学生天生的表现能力也根本上决定了表演效果。很多学生天生缺乏对于声乐本身情感的理解和分析,缺乏对于音乐本身的敏感性,加上悟性也不高,这在根本上降低了对于声乐本身的理解和掌握,无法生动地再现作品的情感内容。第二,对于不少的学生来说,有些演唱者,在进行音乐表演的时候,弱化了自己所能掌握的技巧范围,忽视了“人体乐器”脆弱的一面,从而在选择歌曲的时候与自己的能力相违背,忽视了对于作品情感和思想的表现与加工。总之,学生的个人表现能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声乐表演中学生情感表达,这在根本上降低了高校声乐教学质量和效果。

3、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有待提升

对于高校声乐教学来说,要想让音乐作品本身的情感性得到最大化地表达,必须要提升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一个自信的演唱者,能够实现对于作品内容的生动诠释,这首先是对自身的演唱能力的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可,能够从容地应对演出现场,在发生诸如话筒、音响等出现意外的情况时,能够从容面对。但是在目前很多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在练习声乐表达的时候做不到心理的从容性和客观性,特别是对于观众的表现和影响,很多学生都无法全身心地演绎作品,难以用最佳的状态去进行表演。此外,对于不少同学来说,他们在进行演唱的时候,总会有较多的顾虑,比如在演唱之前总考虑歌曲的高音能否上得去,是否会被听众所认可等,以至于不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歌曲表现中去,这样就会在无形之中加大自己的心理压力,不利于从根本上提升声乐表达效果。总之,学生在对声乐作品进行诠释和表演的时候,必须要调整、端正自己的心态,抛开一切杂念,轻松地投入到具体的声乐表演中去,以此来投入到具体的表演情境中,逐步进入角色。因此,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必须要充分地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演出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强化自我对于声乐的掌握和了解,培养自身的舞台感觉。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紧张的表演氛围中坦然自若。

三、怎样做到情感表达

1、在歌词中体会情感。歌词是构成声乐作品的重要元素符号,在平时的声乐表演过程中,要首先学会对作品文本本身进行有效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来不断地提升对于作品内容的整体认识。对于整部声乐作品中的句子、词语等内容进行充分地分析,仔细地体会其中所酝酿的作者的情感,并对之进行深入地分析和了解,从而来提升个人的感知能力和体悟能力。俗话说:“未成曲调先有情”。歌词是音乐作品的灵魂。歌词中往往包含着很多的内容。例如,《北京欢迎你》这首歌。我们分析完歌词就能很快的感受到歌词中主要表达的是中国人们对世界人们的欢迎之情。所以我们在唱歌的时候,要以主人翁的角度来唱。要表达出我们见外宾的愉悦心情。通过对歌词的初步感悟,学生也就能初步的把握好整首作品的情感了。

总之,在进行声乐表演的时候,必须要充分地将歌词本身与声乐情感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歌词为词眼来进行声乐情感的揣摩和体会,从而来更加深入地对音乐作品本身进行有效的把握。以此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于歌词的理解,便于更加深入地掌握创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2、在旋律中体会情感。旋律能够直观的体现作品的情感,每一首歌的旋律都是独特的。旋律是指通常指若干乐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节奏的序列,是音乐的首要要素。具体来说,声乐旋律主要包括旋律线、节奏和曲调等多个要素,它们共同构成了声乐表演的主要内容。在声乐练习过程中,积极掌握其中的旋律性,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对作品本身的情感进行分析,从而来不断地提升作品的本质内涵。在声乐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先把曲调重复播放。让学生多听几遍旋律。然后我们可以问问学生在这个旋律中听出了什么感情。例如,《义勇军进行曲》。整首歌的旋律激扬慷慨,充满了斗志。不像别的歌曲旋律那么柔,那么慢。它的旋律是很急促的。这也就表达出来歌曲的整体情感。我们老师要带领学生来分析整首歌的旋律,对整个作品有个大致的情感定位。

声乐表演本身就是旋律与情感的高度融合,在具体的表演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对旋律这一要素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表达,能够从根本上了解声乐表演本身的艺术特色和艺术内涵,从而来不断提升声乐表演的鉴赏力,为听众提供有效而丰富的艺术盛宴。

3、想象中激发情感。想象能力作为艺术创作与艺术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在根本上影响了艺术创作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具备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在根本上促进声乐作品情感的表达,从而来从根本上保证声乐艺术的传承和传播。因此,为了更加深入地对声乐作品情感进行诠释,必须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实现想象能力与情感表达的有效关联,只有如此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声乐表演的艺术效果和艺术魅力。作品想象建立在声乐演唱者对整首歌曲原有表象上。通过对歌词以及旋律的研究。学生已经能够初步的把握整首作品的思想情感。但是光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老师还要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通过想象创造者的历史背景等等,来进一步激发自身的情感。

例如《祖国永在我心中》这首歌曲。我们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歌曲中离开家的漂泊不定游子。想象自己在外面流浪,吃了很多苦,受过很多累。但是身处异地还是不能回到自己国家。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就能更加深切的感受到创造人的凄苦,孤独的心境。通过想象的训练,学生就能更深一步的在声乐演唱中加入自己的情感。他们演唱出来的歌曲也就变得有血有肉。可以说,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从而来感同身受地对作品内容进行重新呈现,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具体情境之中去,以此来不断地提升对于情感的把握和认识,这对于从根本上强化情感表达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进一步地增强了声乐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性。

4、多给学生体会生活的机会。艺术源于生活。声乐作品是创作者对生活感悟之后创作出来的。对于声乐作品来说,良好的生活背景和丰富的生活经历是诞生艺术的重要源泉,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重要整体。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于作品情感的感悟和体会,必须要不斷地增强学生对于生活的体验和体会,从而来从根本上提升他们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洞察,这对于强化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认知能力有着无比重要的帮助作用。特别是对于声乐艺术来说,只有深入地将作品内容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来体会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从而强化个人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升声乐艺术鉴赏力。

我们现在高校的学生,他们从小娇生惯养。生活的很简单也很容易,没有吃过那么多的苦。在声乐课上,他们的情感往往不能爆发出来。正是由于他们生活的太安逸,不能体会到作品创造人的生活境遇,所以表演出来的歌曲往往都枯燥、乏味。例如,《小二黑结婚》。我们国母“彭丽媛”。她之前在太行山区农村待过一段时间,她有深刻的体会。她能明白小芹的境遇。因此她演唱出来的歌才会更加的动容,才能形成演唱者与聆听者的情感共鸣。因此在有条件的地区高校,我们老师可以带学生出去亲身感悟,增加生活体验。没有条件的地区,我们可以多给学生播放几个视频,多讲几个实际故事。让学生增加生活感悟。

5、要注重声乐技巧的训练。任何事物都离不开技巧。缺少技巧的演唱是失败的演唱。我们在加入情感表达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对声乐技巧的教育。技巧不仅可以让我们的演唱变得简单而又动听。还能够充分的表达出我们想要表达的情感。在进行声乐演唱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对声乐技巧进行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提高,从而来从根本上提升声乐艺术鉴赏力,强化我们对于声乐作品的情感认知。在进行声乐训练的时候,我们要从高的位置、深的呼吸、稳定的喉头等几个方面来对声乐表演进行生动诠释,从而用优美、得当的曲调来赢得听众的认可,从而不断地提升作品表达中的审美特色和情感特色。此外,在整个声乐表演过程中,应该注重“松”的尺度,全身松弛,包括腹肌、胸腔、喉头、口腔、面部、手、脚、心全部放松,从而给人开阔、自由、回旋的感觉。只有掌握了这些表演技巧,才能够更加深入地对声乐内容进行深入而生动地呈现,以此来不断地实现对于作品情感的有效表达。

情感声乐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声乐表演是一种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歌唱、表演的结合,是一种集多种形式于一体的表演。而在声乐表演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在情感调控方面的指导,进而使学生在实际表演中能够更生动的将内容呈现出来,做好对作品的定位,也能在此基础之上对具体内容进行编创。

【关键词】声乐表演教学;情感调控;重要性

声乐表演不仅是对作品的完整呈现,还需要表演者更好的把握其中蕴含的情感,声乐表演的实施需要实现歌词、曲调、旋律的配合,然后在相互配合中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进而更好的呈现主题内容,动情的演绎更能引起观看者的共鸣,享受声乐表演,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对于表演者情感的培养十分重要。

一、声乐表演中情感的内涵

情感主要是指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具体反应,是一种态度的体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情感也是态度的组成部分,它和态度中涵盖的感受、意向具有方向性的一致。可以将态度理解为生理评价、认知,具有复杂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同时情感也具有社会性、两极性的特点,社会性主要是指受社会形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在不同的条件下和不同的环境中,人们的情感会发生变化,这种情感的变化具有普遍性,并不是一个人的行为。两极性主要是指情感在发展过程中会呈现两极变化趋势,有积极、消极,紧张、轻松,也有肯定和否定,而这些情感的产生都和客观存在的事物有直接联系。

二、声乐表演中情感的特征

情感一方面是指表演者对作品有了一定认识、了解之后,对自己情感的表达,在具体的作品中将情感充分呈现出来。而在实际声乐表演中,演唱者可以实现对情感的内化,进而在内部进行转化,融入自己的情感,然后将其充分表达出来。另一方面来讲是作品本身存在的情感。在每一个作品中,都会蕴含着创作者丰富的情感。而这些情感的来源主要是思想以及具体的实践。对于音乐作品来讲,只有通过表演者的具体演绎,才能对作品中的情感进行激活,进而将创作者的情感体验向观看者表演。在声乐表演中,情感的表达通常有这样几个具体的特征,如生活性、心理性、时代性。生活性主要是感受生活对声乐创作内容的影响,很多的艺术内容都和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声乐也是,在声乐中通常蕴含了大量在实际生活中的思想、情感。时代性主要是指在特定的时代中,情感、思想的产生会和当时环境、条件之间存在较大联系,更偏向于群体化。而心理性主要是对个人产生影响,个人在针对客观事物时产生的想法、感受,这些都会对情感造成影响。具体面对的内容不同,那么在实践中产生的情感也会大不相同。

三、声乐表演教学中情感调控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增强声乐表演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艺术的接受能力越来越高,声乐表演内容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因此表演者在舞台上需要做到情感的收放自如,并且能够使用细腻的表情,舒缓的动作,也需要集中表现人物的张力。表演者在表演中投入的情感能够使自己更好的进入到角色中,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怎样把握适度性,投入的情感过多或者是情感不够充分,都会直接影响声乐表演的质量。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情感和感官作为主要依据,如果在表演中没有融入相应的情感,那么表演的内容也仅仅会停留在表面,不能走进人们的内心深处,因此为了更好的打动观众,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将情感内容充分融入进来,并且努力挖掘、钻研其中的含义,进而使声乐表演中的内涵能够充分表现出来,对音律的抒发更能做到张弛有度。

(二)有助于提高声乐表演的魅力

声乐是一种具体的表演形式,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感染力,在声乐表演中,通常声情并茂的方式更能够引起欣赏者的共鸣,缺乏情感的声乐表演,感染力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适当的方式,促进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有助于提高声乐表演的魅力

情感的调控能够使观看者更好的感受表演者的魅力,提升对声乐表演内容的好感,进而被深深吸引。

四、乐表演教学中情感调控的方法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声乐表演中,学生的情感调控和情感培养之间存在较大联系,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情感的培养,并且将其融入在各个环节之中。在培养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首先,注重良好氛围的营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目标,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声乐作品进行讲授,然后让学生针对这部分内容抒发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将对作品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其次,加强对学生情感控制能力的锻炼,在实际声乐表演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外界的干扰、教師的评价等。因此在表演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培养学生情感控制自信,提升情感控制能力。最后,注重对情感控制的指导,对于学生在实际表演中不到位的问题,教师需要及时指出,并且纠正,进而为学生讲授情感调控的主要技巧,使学生能够对情感调控更好的把握。

(二)培养学生积极练习情绪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明确的认识,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到辅助作用,因此教师在辅助教学时,应该注重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这也是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的重要方式,学生作为声乐的主要表演者,其情感的抒发十分重要。因此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应该注重对情绪的把控和练习,实现天性的解放,在此状况下,可以弥补学生在实际表演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因此教师在教师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练习的培养,利用游戏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参与度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讲,优美的音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际表演中,形体的锻炼能够使学生的基本功掌握更扎实,更好运用肢体展现艺术的魅力。同时在学生练习时,教师需要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在表演中能够将情感充分融入进去,也需要注重学生对情感的把控。对于音准、旋律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多多进行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可以带着积极的情绪,并且在学生取得一定进步时给予相应的鼓励和肯定。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还需要注重对学生方法的讲授,使学生在声乐表演中能够掌握相应的技巧、方法。对于一些内容较为复杂的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再多听几次,然后对作品具体分析,并且进行发声练习,在了解歌曲中的内容之后才能更好的进行整体把握,进而在实际表演中能够灵活进行情感调控。

(三)注重与演唱教学结合

声乐表演主要是以声音呈现为主,因此声乐表演中情感调控和演唱中呈现的声音有直接联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声乐表演与演唱的结合,这主要是因为在声乐表演中,不同的声音呈现形式都蕴含着不同的情感,如声音较为低沉时就表明情绪较为低落,声音比较高昂时就说明情绪状态较好,而演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的声音调控能力,因此教师需要给予演唱训练充分重视,实现声乐表演与演唱的有效结合,进而在声乐表演中能够将其中蕴含的情感细致的表现出来。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揣摩歌词,感受歌词中的情感以及体现出来的情感变化,在演唱中能够灵活的处理情感,促进学生声乐表演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在日常练习中培养歌唱心理

声乐表演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个人的先天水平不同,学习起来就有较大的差异性,为了对表演有更好的掌控能力,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在训练中掌握技巧和情感调控方法。而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培养,使学生逐渐形成唱歌心理,在空余时间或者是闲暇散步时间都可以哼上一小段。同时教师也需要注重对素材的积累,便于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而素材获取的途径可以是电影、美术、戏曲等。

(五)及时给予客观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情况,及时给予客观的评价,使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进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变得更加虚心。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个作品进行表演,注重对学生情感调控能力的观察,做好倾听、记录,然后再向每一个学生反映自身情感调控情况,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虚心向他人请教,并且在评价结束之后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进行沟通与交流,寻找适合自己的技巧与方法,进而使学生的情感调控水平能够逐渐得到提升。

五、结束语

总之,情感调控在声乐表演中有着巨大作用,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结合,将培养学生的情感掌控能力作为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舞台自信,仔细研读作品中的含义以及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运用舞台实践的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做好每一场声乐演出,促进学生舞台综合表现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欣.高校声乐表演教学中情感调控的重要性探讨[J].黄河之声,2016(22):10-11.

[2]罗岚.声乐表演教学中情感调控的重要性[J].当代音乐,2015(31):69-70.

[3]马玲菲.声乐表演教学中情感调控的重要性及方法探究[J].北方音乐,2016,36(16):173.

[4]王丽.声乐表演教学中情感调控的重要性及方法研究[J].黃河之声,2015(12):27.

作者简介:周琳(1985—),女,四川成都人,成都大学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艺术教育。

情感声乐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 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声乐自身的表现力主要体现在演唱者会是否能通过演唱来表达出歌曲和歌声的情感作用, 使听众能从中感受到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在以往的声乐教学当中, 鉴于教师仅是对学生演唱的技巧进行培养, 导致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只能展现出声乐的外在美, 无法表达出歌曲内在的情感[1]。而将情感培养适当的融入到声乐的教学活动中, 能让学生对每个演唱的歌曲存在一定的情感认知, 并能利用自身的声乐知识与技巧, 巧妙的展现出作曲者和作词者的情怀, 从中受到乐曲的熏陶, 这对提升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能让听众享受到音乐之美, 丰富现代人的娱乐生活。

2 优化声乐教学中应用情感培养的策略分析

2.1 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在实际的操作中, 教师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 对学生的兴趣爱好, 和对生活生命的认知进行深入的理解, 主要是为了服务于声乐教学乐曲举例提供丰富的资料, 搜集更多学生信息, 对情感培养方式的教学方法能提供重要辅助性的作用。声乐教学不单是一个艺术教学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复杂情感的心理变化过程, 学生在参与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上, 教师在讲述乐理知识的同时, 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 能使学生对不同乐曲背后的故事进行学习, 纠正自身不足之处, 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乐曲中的情感, 进而展现出乐曲精辟之处的情感魅力。

2.2 将声乐知识掌握技巧和情感培养充分的结合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之后, 情感的融入要与演唱技巧进行充分的结合。声乐属于一门技术课程, 同时也是一门艺术,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 要指导学生对技巧和情感方面的平衡, 将技巧与情感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以此来培养学生情感的厚度[3]。现阶段开展声乐教学要注重情感方面的融入, 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不足, 将教学内容开展的重心逐渐向情感培养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讲解乐理演唱技巧的同时, 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情感培养上, 在学生初步掌握演唱技巧之后, 将两者进行充分的结合, 以此来实现学生自身的乐曲演唱更具有艺术气息。

2.3 使情感培养方式多样化的呈现在声乐教学课堂中

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演唱的技巧和情感方面进行指导, 同时也要丰富教学的内容, 通过社会中正能量的事件, 来加深学生对特定情感的体验, 当然也不能忽视基础的教学环节。在实际的操作中,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发声进行锻炼, 为后续演唱技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模仿各种情感来练习发声。例如, 振奋、高兴、敬佩等, 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学习发声伊始便能掌握情感的表达。其次, 教师应从肢体语言来辅助演唱时情感的表达。例如, 双手背到身后要表达的是严肃和尊敬、手略微抬起表达的是娇羞。这样将肢体和情感进行有效的结合, 能提升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和表现。最后, 教师应对不同乐曲创作的背景进行讲解, 让学生对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行理解, 这样才能展示乐曲最真实的一面。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得知, 情感属于乐曲演唱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是展现乐曲自身魅力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 教师在对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进行讲解的过程中, 应注重情感元素的渗透。本文对优化声乐教学中应用情感培养的策略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分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将声乐知识掌握技巧和情感培养充分的结合、使情感培养方式多样化的呈现在声乐教学课堂中等策略, 望此次研究的内容对现实能起到促进性的作用。

摘要: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最为重视的育人方式, 声乐教学作为陶冶人情操的重要素质教育课程, 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情感的融入, 这样才能使学生展现出来的作品内容丰富。鉴于此, 本文从阐述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中意义的角度着手, 对优化声乐教学中应用情感培养的策略予以分析。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体验到优质的教学服务, 并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情感培养,声乐教学,重要性探究

参考文献

[1] 吴静.回到原点——重提口传心授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音乐, 2016, (03) :196-201.

情感声乐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在声乐作品的演唱过程中, 将完整的情感表达给观众是需要个人训练和演出技巧的, 在这个过程中, 最基本的呼吸、位置和共鸣就是演唱者对于歌曲情感表达的关键。可以说它们互为影响并相互制约。首先, 从吸气的动作开始, 就要结合歌曲的情景, 将呼吸融入进歌曲中, 将二者结合, 并且辅之相关的动作以及表演, 把歌曲的情感准确抒发出来。另一方面, 位置与共鸣是演唱歌曲出彩的关键, 没有高位置就不会出现很富有张力的声音, 缺乏共鸣则会声音厚度不够, 感情不足, 这两者都为歌曲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久而久之, 演唱者就会形成情感记忆, 从而能在真实演唱时更加自然的流露情感。

声乐作品往往包含多个地域, 各种形式, 区域性、民族性特征明显。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 但都代表着各个地区的文化属性。歌唱者在演唱歌曲之前, 必须依靠自己的文学素养积累, 将歌曲的背景和思想感情琢磨透彻, 从而找到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 用真情去演唱。并且结合旋律、歌词、表情、动作、服饰等表达作品情感的同时, 也会将作品的文化内涵一并展示出来。文化内涵是指文化的载体所反映出的人类精神和思想方面的内容。在歌曲演唱中, 歌曲是文化的载体, 而通过演唱者演唱方式以及对于歌曲情感的处理, 结合当地文化背景所呈现给观众们的情感共鸣则是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在一次一次的情感共鸣中, 情感内涵更是得以升华。所以说, 情感表现有利于文化内涵更好地传递。

优美的声音是声乐作品演唱中的基础, 如果声音从一开始就不对, 也就没有办法吸引观众欣赏的欲望。

在声乐作品的演唱中, 演唱者不仅仅是在唱歌词, 更是在唱“情感”。也就是说, 演唱者更是应该重视情感的表现。在演唱不同作品时, 要注意把握不同歌曲的意境, 选取不同的音色来进行演唱, 例如, 地方民歌使用当地方言演唱才更有味道;意境浑厚的歌曲, 也必须采用浑厚的声音来演唱, 这样才叫做符合歌曲的意境。所以, 演唱者在演唱作品之前一定要认真理解作品, 只有这样才能使歌曲富有感染力。歌唱者用优美的声音再结合作品真实的情感, 完美地将歌曲献给听众, 使听众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 才能凸显出歌曲的活力与魅力。

2 声乐演唱中的演唱技巧

在声乐演唱中的技巧是丰富多样的, 包括歌唱的呼吸、共鸣、咬字吐字发音、演唱位置、换气等等, 这些演唱技巧联系紧密, 共同融合到了声乐作品的演唱过程中。

首先最为重要的就是“呼吸”。歌曲在演唱的过程中, 需要气息的持续支持才能够保持歌曲演唱的连贯和完整, 它是声乐中最基本的部分, 有句老话说的好“谁懂呼吸谁就会唱歌”, 歌唱的呼吸艺术就是是腹部一鼓一缩, 无限循环的艺术。呼吸动作的完成在演唱过程中是分音区的, 在中低音声区的时候, 不需要特殊的动作, 而是让气息均匀、平稳、自然地呼出, 而在高声区的时候, 更多的就是呼吸的循环和持续支持, 往往都是需要紧张起来, 促进肌肉的支持力, 一来一往, 从而构成正确的歌唱呼吸。

其次就是喉咙的打开。打开喉咙是声乐演唱中的重要环节, 如果喉咙打不开则会出现声音不流畅、嗓子容易疲劳的问题, 长此以往, 形成肌肉记忆之后, 对于歌唱也是一种阻碍。那么目前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打哈欠”。利用瞌睡时打哈欠的喉头位置来发声, 将喉咙两边的肌肉往下拉, 保持吸气状态唱歌, 注意千万不要压舌根, 否则会影响音的质量。

最后就是合理运用共鸣。声乐演唱过程中发出的声音音量是有限的, 有时甚至是微小的, 所以我们就要合理运用共鸣腔体, 扩大共鸣, 从而美化声音, 使声音变得美妙动听。

声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是人类表达情感的艺术。在声乐作品的演唱过程中, 情感是歌唱者自行体会并且表演出来, 最后跟观众一起产生共鸣的, 表达情感是歌唱的生命, 也是声乐艺术的重要特征。运用在歌唱的创作的情感, 用心灵演唱, 将情感与演唱技巧尽力结合, 与听众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使歌唱成为美好的享受, 由此看来, 在声乐作品演唱中, 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摘要:声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是人类表达情感的艺术。情感是影响歌唱者声音质量、表情动作和演唱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 在演唱过程中, 演唱者必须使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歌曲感情完美统一, 才能收到良好的歌唱效果。情感会影响演唱过程中的很多方面, 比如声音质量、演出效果和与观众的共鸣等等, 所以歌唱者在演唱作品的过程中要重视演唱歌曲的完整性, 跟观众创造更多的互动过程, 这样才能在演唱中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富有情感的音乐往往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在歌唱中, 只有将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做到完美统一, 才能跟听众产生共鸣, 从而展现艺术的美。

上一篇:课堂研读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课程改革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