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教学法论文范文

2023-09-16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一、课程统整,目标教学

开展阶梯式训练首先要明确作文教学目标,确保作文训练过程中的作文学习方向性,能够全面落实初中作文教学要求。但目前来看,初中作文教学时间短,主要利用初中语文教学碎片化时间进行作文教学,教学内容缺乏明确的目标,学生作文知识学习连贯性差,相比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阶梯式作文训练,更具有连贯性以及综合教学效益,帮助学生整合作文知识。教师在应用时,要以初中作文教学课程标准为纲领,设置明确的作文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作文学习过程中了解教学进度。阶梯式训练教学目标与传统作文教学目标差异性明显,设置目标时需要注意两点:第一目标统整性,教学目标要与初中作文教学需求相一致,确保其教育价值;第二目标阶梯性,阶梯式训练,一定要有科学的阶梯式作文教学目标,才能够指导阶梯式训练顺利开展。

例如:在对初一学生进行阶梯式训练时,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调整,设置“夯实初中生作文写作基础”的目标,与初中作文课程教学标准相契合。同时,教师将目标细化为语句训练、手法掌握、文章实践三个具体的目标,确保阶梯训练的可行性。教师要保证训练活动的可行性,设置具体的作文教学计划,并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及时纠正阶梯训练过程中的不足。在所举案例中,教师在设置初一学生作文学习目标时,充分考虑其教学目标与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要求,并将其细化为三个目标,推动了阶梯训练的可行性。

二、阶梯细化,个性教学

不同年段的初中作文教学都有极大差异性,每个学生在作文学习过程中的进度也有很大不同。在传统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阶梯教学的必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班级学生平均作文水平为基础开展阶梯训练,导致学生并不能够真正内化相关知识。阶梯训练要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让阶梯训练真正服务于初中作文教学。

在开展阶梯训练个性化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三个步骤:第一,评估学生作文水平,为学生进行作文水平定位;第二,按照学生作文水平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制定阶梯式训练方案;第三,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组员互助下,逐渐缩小作文水平差距。教师在开展三步骤教学时需要严格把握教学进度,并结合学生个人作文学习需求,随时给予帮助、指导,为学生创设个性化初中作文学习的课堂。

例如,在进行“人物细节描写”作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练习卷,评估学生对“人物细节描写”写作知识的掌握程度,练习卷可以包括人物形象段落描写、人物形象鉴赏两个部分,初步定位学生的写作水平,并将学生进行分层(强、中、弱)。最后,教师可以將学生分成多个作文学习小组,确保各个小组以“强+弱”“强+中”两个层次组合。根据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通过组内合作实践的方式学习。在此过程中,对于作文能力特别弱或者问题突出的学生,教师要进行专门辅导,并监督各个小组的执行情况。

三、阶梯实践,自主学习

阶梯训练的关键在于实践,它确保阶梯目标、阶梯计划能够稳步实现。但在传统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忽视这一点,忽视培养学生自主作文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无法形成真正的作文自主学习能力。开展阶梯实践教学的核心在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在实践中实巩固学习到的写作知识,提升写作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将作文评价融入到阶梯式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个人阶梯式训练效果,为下一步开展作文训练提供必要的方向。

例如,教师设置“词语积累—段落仿写—作文实践”这一学习目标,在执行过程中,首先,让各个学习小组将课内文章的优美词语、语句以及段落摘抄积累,并定期交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其次,教师以课内文章为统整基础,让学生对经典段落进行仿写,掌握一定的语言构建能力。最后,教师选择特定作文主题,让学生就此进行作文实践,并让组内学生交换点评,指出优势与不足,并进行修正,让学生反复整理后摘抄到特定的作文素材本中。

结语:教师要把握阶梯训练的精髓,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学情的变化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在阶梯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注学生,及时发现他们在阶梯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随时调整进度,让学生真正实现作文能力的提升,满足初中作文教学的需求。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们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积极探索打造多元高效课堂。然而在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师生沟通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交流互动,打造立体化、多元化课堂,可以解决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提升学生的综合感知能力,进而为学生深入学习夯实基础。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构建高效课堂的积极意义,整体教学模式不够创新,学生很难融入现代小学教育体系中,对知识的参与度不够。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探索构建高效的互动课堂,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能力,就应让学生通过多种载体进行深度交流互动,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和数学综合素养[1]。
一、高效课堂对小学数学教育的价值分析

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高效课堂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现代小学数学课堂上,由于数学知识学习难度较大,数学课堂大都显得较为枯燥。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增长,数学知识难度也呈现阶梯式上涨。对这种教学实际情况,如果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则会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教师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学生也很难准确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加强构建高效课堂,同时调整课堂方式,有助于提升综合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汲取教师讲解的知识,提升综合学习效果,满足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需求,实现教育创新目标[2]。
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落实不够彻底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特别重视课程教育目标,这一目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换言之,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如何落实课程目标所要求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二是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目标,即我们常说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目标三维目标,只有将这些目标作为课堂教学衡量的总体标准,才能够促进小學数学教学的有效发展。但就目前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会无意识地忽视课程的总体目标,只将本节课所涉及的教学目标作为重点,这就会造成数学教学发展缺乏全局观,甚至具有一定的间断性。

(二)难以利用评价机制构建高效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也就是无论是课程的目标设置还是内容、提问的设定,都以学生的需求为主要的依据[3]。但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常常由于课程容量的影响,以及突发性问题的出现,降低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没有及时予以解答,这就造成课堂教学当中人本性的缺失。我们知道常规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师生进行课堂上的有效互动,但只要这一评价难以达成应有的效果,就会进一步影响课堂的氛围,阻碍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三)难于权衡课堂活动的价值与意义

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课堂活动是促进学生兴趣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活跃课堂氛围、实现教学目的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活跃性,没有将基础知识的传授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这就使课堂教学变得头重脚轻,教学目标难以达成。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有效地预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没有权衡知识与活动在课堂中所占的比重,从根本上而言,是对教学流程以及教学内容掌握得不够清晰[4]。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方向

(一)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专业化发展

学贵以精,教学同样如此。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面对不同的教育人员和层次化切分明显的教育现状,我们之所以需要进行有效的探究,就是为了促进教学方式与水平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的质量[5]。我们所说的质量,不仅在于教学教研规程的达标情况,更在于学生获取的知识在未来发展中的应有程度。因此,我们需要促进小学数学向更为专业化的方向迈进。毋庸置疑,这种迈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无数次论证与实践。所以,我们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有效的教研上,以带动小学数学的整体发展。

(二)提高教学内容与技巧的实用性

教育的未来在于实践与发展,学生获取的知识与发挥作用的能力所占的比例才是小学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我们必须在自身教学中找问题、找方向、求发展。小学数学承载更多的教学意义与更高层次的与社会发展对接的能力,想要发展就一定要夯实基础,用知识和能力奠基基础,成就未来。

总而言之,我们要注重对教育知识与教学技巧的选择、创造、转化和传播。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技巧并把它们应用于教学中,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6]。
四、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用科学与信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信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其裨益来自信息的获取与知识的应用。换言之,新的时代赋予了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广阔的天地和更为高尖的技术支撑。所以在面对小学生的时候,我们要利用更为新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并结合实践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当然,信息技术在惠及学生的同时,也让教师的教学与备课变得更加轻松,可以利用的资源也变得更加丰富,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信息途径来获取学科的知识,学习更多的教学理论,并有意识地将科学的方法应用教学中,达到自我提升与教学发展的有机结合,促进小学数学整体的进步[7]。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当今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状况背景下,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业务过硬的人才,同时也是丰富多元发展的个体。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足够尊重学生的发展,尤其对学生要因此施教,去倾听学生的诉求,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满足学生的意愿,让小学数学教育不仅成为满足学生发展的园地,同时也是让学生获得自我认同和自我发展的道场。小学数学面临不同的挑战,对教学的评价也变得时新起来,教师的教学难以满足瞬息万变的社会化发展,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教学要体现人性化的关怀,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的发展,这也是小学教学不同于其他阶段的关键所在。良好的教育与个性化的发展,会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益[8]。

(三)着重把握数学核心素养的重点内容

促进自身理论提升,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和个人发展而言,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就如何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必要手段而言,教师应是实现此目标的核心人员。在教学发展的过程当中,教师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因此其在知识能力、方法技巧以及情感上,对学生都应该有一个优质的导向作用,或是启发式的思维指导。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有效地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内容,对于其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应该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对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大纲进行深入的研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平时的课程当中,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并在反复的实践当中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让小学数学教学成果更为显著。

(四)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的学习关键在于环境的营造,以及充分的能力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氛围的营造,这种氛围既体现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课堂之外。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并模拟相应的场景,加强学生的数学基础训练,这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体验。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的效果。而在课下,教师更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采用团体学习的模式,进行小组合作与探究,尤其是针对相应的课题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而教师应在此过程当中进行有效的指导,将课上与课下的活动进行有效的衔接,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五)利用翻转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多媒体应用发展的今天,课堂上或多或少地都会使用翻转课堂进行辅助性教学。在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已经充分地意识翻转课堂给教学带来的积极作用。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充分地借助翻转课堂的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在心智水平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兴趣始终是激发其学习动力的有效出发点,所以教师可以积极利用翻转课堂,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展现形式来提高对数学的体悟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结语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和模式,尽量多和学生互动沟通,提升学生的综合活动效果,让学生主动融入现代学习体系中。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看到现代教学的薄弱环节,将每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人性化地开展教学,让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注,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引领现代小学数学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黃学敏.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探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9):59.

[2]肖凌飞.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构建[J].速读(下旬刊),2018(9):103.

[3]刘 红.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速读(中旬刊),2018(12):235.

[4]张凤飞.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五个特征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2):36.

[5]陈学军.例谈以问题导学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少男少女,2018,2(33):45-46.

[6]王春姐.用新课程理念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速读(下旬刊),2018(5):97.

[7]陈 亮.基于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究[J].才智,2018(32):104.

[8]孙 亮.新课改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读与写,2018,15(32):176.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课程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了高职教育应用较多的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以案例的形式讨论了一所高职院校使用的课程模式。

关键词:高职;课程模式;发展状况;案例

我国高职课程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科课程模式是一种传统的课程模式,也是现今高职教育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课程模式。学科中心课程模式以单科分段为主要特征,并将各类与本专业有关的学科进行组合。学科本位制是一种强调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单科分段为主要特征,以专业为导向设置课程,以‘课’为教学单元,以班级为基础进行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为本,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以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是典型的“学科中心”教学模式,它适用于侧重使学生掌握理性化知识而内容又比较深奥的本科教学。我国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依然沿用普通教育的课程设置,按照学科门类划分出各分支学科的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具有很强的学科性,这种现象导致职业教育理论课程的门类较多,把更多的教学课时用于理论教学,致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结构比例失调,实践教学课时偏少,影响学生对熟练操作技能的掌握。此外,由于高职教育各门专业课程均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学科性和整体性,自成体系,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协调性较差,理论知识割裂,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职业活动,影响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难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适应性较差,综合能力欠缺。这一课程模式的适应性较弱,缺乏弹性和灵活性,在经济转轨时期容易导致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还由于这一课程模式过分注重学科本身的系统性而忽视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其他心理因素,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几乎没有选择课程的权利,从而导致学生对职业市场的适应性有限,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从1989年就开始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实验与研究的蒋乃平先生,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际研讨会上将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归纳为八个方面:(1)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2)训练面过窄,导致毕业生择业面不宽;(3)终结性教育,毕业生缺乏继续学习的基础;(4)不能及时更新内容,难以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5)不能及时调整强化方向,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6)缺乏选课机制,影响学生个性发展;(7)把负有提高国民素质任务的职业学校混同于短期职业培训;(8)缺乏职业指导、创业教育和创新能力培训等方面的内容。这其中就包括不少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的主办者已注意到了课程模式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问题,并开始加以研究与实践。我国的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的发展出现以下几种趋势。

第一,更加注重市场特性,呈现出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动态变化趋势。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开始注重对市场信息的分析与吸收,课程模式中也开始注重企业与学校的合作,课程设置与企业的结合更加紧密,企业的参与成为课程设置过程中必须重视的环节。

第二,更加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过去的高职教育实施学科本位教育,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基本上是一种本科的浓缩形式,高职教育的定位不准。现在,这种状况已经开始改变,各高职院校已开始意识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课程模式上吸收了国外的能力本位教育课程模式,如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第三,呈现出多元整合的趋势。从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发展趋势来看,极端的、单一本位的课程模式已少见,出现了各种课程观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趋势。这种多元整合的趋势既可以摆脱传统课程观消极因素的影响,又可以避免单纯追求某种“本位”的片面性,使课程目标的确定能融合各家之长,从而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的探索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初步提出了一些较为实用的课程模式,如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以“宽基础、活模块”为主要特征的集群式模块课程力图吸收单位职能型课程模式与阶梯型课程模式的优点,实际上是力图借鉴三种国外流行的课程模式(CBE课程模式、MES可策划能力模式及“双元制”课程模式)的优点,并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所做的一种有益探索。该课程结构分为两个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阶段。第一阶段,即“宽基础”阶段,所学习的内容并不针对某一特定工种,而是集合了一群相关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此阶段一般由四大板块组成,即政治和文化类,公共关系类,工具类(实用英语和微机应用)及专业基础类。第二阶段,即“活模块”阶段,所学习的内容针对某一特定工种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以技能为主。“活模块”又可分为“大模块”和“小模块”。每一个“大模块”针对一种职业或工种,其中包括若干个与MES模式内涵相同的“小模块”;每一个“小模块”针对一个工艺流程或一种加工方法,其内容是完整独立的,操作水平是可测量、可考核的。不同的“大模块”中可能有相同的“小模块”。“宽基础”阶段的课程开发步骤为:先初步界定职业群,然后进行职业群的通性分析,归纳出职业群通用的知识和技能,最后结合学制确定基础的宽度与深度。“活模块”阶段的课程开发步骤与MES模式、CBE模式基本相同。

集群式模块课程一方面为学生能进入一群相关专业做准备,提供与这一职业群适应的基础课程;另一方面设计了与这一职业群中每一种职业对应的模块。它将达到五种效果:一是提高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应变能力,使学生获得在一类职业群中广泛就业的可能性;二是使学生就业后能在这类职业群中转换职业,而不需要太多的再培训;三是学生能在毕业前得到针对性强的培训,就业时能顺利顶岗;四是学校能以“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有利于专业建设,有利于把握市场主动权;五是可使学校能选择相应的模块开设短训班,增强学校活力,解决市场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急需。此模式的最大困难在于对职业群的界定。首先,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有健全的人才预测体系,有专门的部门对未来经济发展、劳动力结构、就业市场等变动做出预测,能够不断根据新的发展趋势修正有关资料,向社会提供连续性的系统信息,因而其职业学校进行课程模式的开发设计时有据可循。而我国则缺乏这方面的条件,职业群的界定在相当程度上是凭借学校或个人的经验,缺乏科学性,甚至还可能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其次,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等内容很少涉及,缺乏人文教育的内容。而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是当代教育的核心课题,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再次,此模式中的“宽基础”应宽到什么程度,要把握好这个“度”是有一定困难的,“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结构是否过于宽泛,能否适应所有不同类型的学校和各个不同的专业,也是值得商榷的,如招生数量少的专业操作起来就比较困难。

案例分析

我国一些高职院校目前试用的课程模式一方面反映了旧课程模式仍存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课程模式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对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的使用。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招收高中及中职毕业生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下面以该院2005级工商管理专业和高级护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为例,对其课程模式进行分析。

工商管理专业此专业培养熟悉我国工商管理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工商管理规则,有较强的管理技能及分析和解决各类管理问题特别是企业管理问题能力的工商管理第一线管理人员。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基础课,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218学时)、大学英语(184学时)、计算机基础(52学时)、体育(60学时)、大学语文(26学时)、经济数学(52学时);专业课,包括经济法(96学时)、市场营销(102学时)、企业经营战略(90学时)、工商行政管理(90学时)、基础会计学(78学时)、市场经济学(34学时)、财务管理(96学时)。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微机基本操作、案例分析、市场调查、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根据其教学计划可以看出,该专业基本上采用的是学科课程模式,实行三段式教学安排,但比学科课程模式又有所进步,主要反映在实践教学上,理论课与实践课所占学时比例分别为53.7%和46.3%,这说明很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选修课太少,则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有待改进的环节。

高级护理专业此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面向医院、社区护理第一线的,牢固掌握护理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医院熟练运用护理程序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和在社区进行防、护、保、康综合性服务的技术应用型高级护理人员。主要课程也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内科护理实习(9周)、外科护理实习(8周)、妇产科护理实习(3周)、儿科护理实习(3周)、五官科护理实习(2周)、急诊科实习(2周)、社区实习(3周),第三学期在医院见习(4周),专业方向选择实习(4周)。根据教学计划可以看出,虽然有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教学模式的痕迹,但该专业基本上采用的是“宽基础、活模块”的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主要面向培养目标所针对的岗位群的需要。此模式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2760个学时中,理论课学时为1337,实践课学时为142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数比例大约为1:1。此模式也注重了学校与用人单位——医院的合作,学生的实践教学基本是在医院进行的。但此模式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宽基础”阶段的专业课基本上是一个大杂烩,即所有的小专业课程都开设了。说明课程开发仍有问题,没有注意提取大专业中共同的基础部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整合,因此,大专业的基础部分门类多、内容细,与高职教育教学不相适应。同样也有选修课太少的问题,供选修的课程也不够全面丰富,不能反映素质教育特别是人文教育的要求。

从上述案例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在力图改变学科本位课程模式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特别是在适应市场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方面是很有进步的。但学科本位课程模式的影响依然存在,仍需要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胡泽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2).

[2]余燕.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现代化、中国化、最优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际研讨会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0,(3).

[3]特克寒.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3).

作者简介:

胡宇彬(1973—),女,湖北孝感人,高等教育学硕士,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国家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管理及心理咨询。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学生的学习并不是盲目的, 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首先我在教学前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自学和预习、然后在课堂上注重精讲、最后让学生在课后多练, 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 我认为课前的自学和预习至关重要, 课前我特别关注学生学什么, 怎样学?结合学生的自学和预习程度, 解决教师教什么, 怎样教?最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而有效地安排学生练什么, 如何练?

一、自学能力的培养

“授人以鱼, 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 则终身受益无穷。”因此, 培养孩子自学、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也是体现了新课程要求的核心价值,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不少人认为, 只要上课专心听讲, 勤作笔记, 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再加上自觉复习, 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 这还远远不够。“学会如何学习”本身要比“学会什么”更重要。叶圣陶说:“练习阅读的重要阶段是预习。”在预习中要尽量应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一起探讨。低年级识字教学, 要求学生“我会认”的字做到会读, 会组词, 会引用, “我会写”的字要做到会读, 会写, 会组词, 会引用, 因为这些字是我们平时接触的生字, 除了更多的课外的一些, 让学生记住这些字确实有困难, 那么老师只有借助工具书, 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借助字典或词典, 能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提高阅读能力。

二、阶梯式提问

“阶梯式提问”是指教师的提问要注重问题和问题之间的坡度和深度, 所提的问题不能是重复的无效的, 要注意问题之间的层次关系, 所形成的“问题链”是呈“阶梯式”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应该要由低层次的机械记忆、认知类问题逐步过渡到深层次的分析理解、综合应用、鉴赏评价, 这样一系列的“阶梯式”提问方式, 可以让学生的思考由表及里, 从而养成从机械记忆到深层思考的良好习惯, 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

如:教学《邮票齿孔的故事》一课

第一步整体感知

边读边想:是谁发明了带齿孔的邮票? (是阿切尔。)

第二步合作探究

出示阅读提示:1、这个人是谁?他做了什么样的举动吸引了阿切尔?2、这时阿切尔产生了什么样的想法?3、于是他就开始了什么工作?让学生先明确学习的任务, 然后带着问题在小组里读书探讨最终得出答案。

第三步再读课文, 突破难点

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带感情朗读课文。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边读边想:阿切尔是个什么样的人?读了课文学生个个举起小手跃跃欲试, 迫不及待地说出答案, 阿切尔是个 (善于观察、想象、勤动手、感于实践、)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学生七嘴八舌, 教室里顿时像沸腾的水。

三、教会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

这次比赛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因为教会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教是为了不教”, 从学生实际出发, 在低年级时教给学生识字学词的方法, 引导他们学会积累、运用语言, 这样就能为中高年级独立学习打下基础。

又如:教学《白杨》一课

第一步整体感知

这一环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了解, 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同时发现初读中有待解决的问题。该课的问题是:1、爸爸到底要表白什么? (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先介绍白杨树, 后来又写到爸爸呢?是否跑题?最精彩的教学设计是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 即从已知的信息中去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读书、资源。

师:“爸爸到底要表白什么?”就要找出……

生:爸爸已经表白什么?也就是找他的语言。

师:“作者为什么先介绍白杨, 后来又写到爸爸?”就要找出……

生:“爸爸与白杨相同的地方。”

第二步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阅读提示:1、读描写爸爸的语言, 概括白杨树的特点。2、看看白杨树与爸爸之间有哪些本质的地方相同。3、自学后再合作探究, 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与方法。阅读提示要达到三个目标, 一是不同层次的朗读;二是通过“他们只晓得”, “他们不晓得”, “我们晓得”提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是再次运用“从已知的信息中去解决未知的问题”的学习方法。

第三步回读课文, 突破难点

第一个层次:出示课件上的资料, 地图、数字, 古诗, 从新疆到今日西部开发的决策, 从身边的志愿者, 看到白杨与志愿者的相同点, 这是认识的提升。由点到面, 由远及近, 从古至今。

第二个层次:通过换人称的形式诵读释疑。理解后进行课中练, 最终达到人树合一的意境。提升课堂教学氛围。师:“我们要像白杨一样。”生:“哪里需要它, 它就在哪里生根、发芽, 长出粗壮的枝干……”

第三个层次:通过回应课前的问题, 看到白杨与志愿者的相同点, 懂得借物喻理的表达方法, 领会其象征作用, 实际上早已水到渠成。

在这个环节, 教师要做到的三个明确: (1) 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 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 (2) 明确教的方式。对“不完整的”知识内容教师要帮助补充。 (3) 明确教的要求。要不折不扣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 要寻找出规律, 真正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职业教育在其办学过程中, 要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和前提、以社会资源为依托、以岗位要求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建立具有中职教育风格与特点的教育教学体系,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为社会输送具有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社会需求具有综合性、专业性的技术人才, 因而在中职会计专业中开设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经济学基础、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等经济类课程。此类课程的开设, 增添了学生知识储备,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设的意义重大。然而, 由于经济知识的特点, 单以一般注入式教学方法开展, 教学效果不理想。为寻求更合适的教学方式, 笔者在基于多年中职经济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从分析课程教学过程面临的困境出发, 探究经济类课程的阶梯式教学策略。

2 经济类课程在会计专业中开设的意义

2.1 培养学生思维方式, 是学习知识的核心

在会计专业中开设经济类课程, 能让学生学习及掌握经济学基本知识, 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就知识而言, 并非能升学的就有用, 不能升学的就没有用, 而知识的核心是思维的方式。经济学培养的是一种思维、一种态度, 它让人能够从更高的层次去审视各类经济现象, 从本质上去分析人与人、集体与集体、人与集体之间的经济交往活动。就影响日常生活而言, 经济学恰好地运用到分析解决具体问题上, 使得经济生活变得有迹可循。中职课堂中增设经济类课程, 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种下潜意识式的思维种子, 并且会在适当的时间生根发芽, 彰显思维的力量。

2.2 扩宽学生知识储备, 是职教发展所需

就职业教育的定位而言, 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大量需求的, 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实用性人才。然而, 随着社会发展, 经济与生活息息相关, 它的影响力也日益凸显。而世界范畴内各种新工种的出现, 使得每一个劳动者均面临着知识更新的压力, 提高技能、更新知识成为劳动者重点思考的问题。基于这种形势下, 职业教育在专业领域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同时还需思考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 知识结构是否顺应时代的发展。职业技术能力不仅指技术工人所具有的简单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 还包括建立在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上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会计专业中开设经济类课程, 能让学生接触到丰富的经济知识, 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为职业生涯发展添砖加瓦, 同时也是职业教育顺应时代发展所需。

2.3 剖析经济现象, 是融入社会所需

经济社会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现象, 这些现象让人百思不解、捉摸不透, 然而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却蕴含着各种经济理论、规律。如需抓住事物过程和现象的特征, 敏锐地发现一些原来设想不到的或有细微差别的现象, 准确预判事物发展的方向并做出恰当的抉择, 则需要用广泛的经济知识作为基础。就每个人而言, 在经历一段漫长的学习阶段后必然要进入经济社会, 丰富知识提高技能让人们在社会生存中如鱼得水般畅快。每个人都是“社会人”, 终究离不开社会大环境, 人们能快速、准确地分析经济现象和规律, 则可为生活中的抉择提供更合理、有效的途径。

3 经济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境

影响事物的发展状况, 存在着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是教学对象的因素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则是教学自身因素作用着。

3.1 学生因素

(1) 年幼入世尚浅, 思维方式简单。目前, 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集中在15~17岁之间, 这阶段的学生刚初中毕业, 他们与社会接触较少, 涉及的经济活动有限。在中职之前, 他们只局限于接受基础教育, 未有过其他学科知识的熏陶, 因此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广、深度也不够。总体而言, 他们对于深刻地、抽象地知识接受效果不理想。

(2) 认识不足, 投入时间精力有限。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普遍性的认为, 学好专业课就好, 其他课程只要不挂科就万事大吉。在专业技能的提升上, 看不见实质上的效果, 因而未深入接触经济学的用处时, 便在主观上认为该学科是虚无缥缈的, 现实作用不大。基于这种认识上, 以致在经济类课程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显然教学效果有限。

(3) 基础薄弱, 学习积极性不高。就中职学生生源来说, 大部分学生是未能继续升学的。相对而言, 基础较为薄弱, 并且学习积极性不高, 面对学习常是敷衍应付。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不足的情况, 从而当他们面对经济类课程中抽象的、深刻地知识时, 消极对待的态度明显,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3.2 教学因素

(1) 课程知识, 深奥抽象。经济学基础知识一方面讲述的是微观的经济概念、规律, 从企业、家庭、个人的角度出发, 阐述各种微观经济现象及理论;另一方面从整个经济社会、国家出发, 研究宏观经济的规律与相关理论。除这两方面, 经济学还从其他领域进行展开, 比如行为经济学等。课程理论性强, 知识深奥且抽象, 再者经济学理论基于一定的假设基础, 具有一定抽象性, 这些都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2) 教学目标, 一成不变。不同时期的学生, 都有着时代的特点, 在知识及能力上表现不同。其一, 教学目标常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不能紧跟前进的步伐;其二, 教师未能基于教学对象的不同, 在制定教学目标上给予充分考虑, 从而制定符合教学对象的教学目标。若教学目标固定不变, 势必会存在高估或低估学生能力的情况, 从而对教学的评价不准确。

(3) 教学方法, 守旧呆板。在经济类课程中, 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及举例法, 甚少采用其他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注入式教学, 虽配有一定的案例, 但其缺乏与学生互动, 授课方式呆板、课堂气氛沉闷, 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济学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并为现实经济社会服务的, 且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规律, 需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 在中职课堂中, 任课教师未根据不同学科的特色而采取不同的方法。

(4) 理论与实践分离, 教学空洞。中职经济类课程的教学过程偏重对基础知识及理论的讲述, 但常不能详细地、直观地联系经济现象向学生阐述理论的由来。在学生的积极性及兴趣上调动不起来, 完全是被动接受, 学生则不能主动的发现身边的经济学, 并利用经济学理论解释或解决身边的问题, 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因课程自身的特点与实践环节的差距, 往往制约了学科教学的实践性。

4 经济类课程阶梯式教学策略

4.1 培养学习兴趣, “诱”式教学阶段

俗话说:好学者不如善学者, 善学者不如乐学者。这充分说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才能让学生自觉地、主动的掌握知识, 乐于思考问题。中职学校的学生未接触过经济类学科, 犹如一张白纸般, 那么任课教师在课程之初, 则更容易通过引导学生而描绘出色彩斑斓的图画。首先, 任课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该课程的学习对以往学科知识的依赖程度不高, 且每个同学的起点都是一样的, 完全可以学好该门课程的。这便给所有学生打强心针, 树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广义上而言, 自信心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性, 是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其次, 有信心是学好的开端, 而乐学是关键。乐学是兴趣为先, 兴趣则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诱”起学生对经济类课程的兴趣, 教师可从学生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社会热点作为切入口。如近年来社会热议的股票、共享单车等鲜活的例子, 让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直观经验开始, 介入抽象的经济学概念和方法, 把枯燥的理论教学形象化、生动化,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最后, 信心与兴趣加乘, 加之专业教师的层层推进, 经济类的教学定会事半功倍。

4.2 优化教学内容, “突”式教学阶段

何为教学过程体现在“突”字上呢?可以从两层意义上解析。第一层次, 经济类课程知识点较为零碎、繁多、抽象。大部分知识容易理解掌握, 而存在部分抽象知识成为教学的难点。对于教学难点的落实、突破, 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提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将教学难点转化为一个个小问题、小知识点, 通过讨论、比较、举例子等方法进行突破, 层层递进。然而, 教学的过程也应注重抓大放小的原则,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应该追求面面俱到, 也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的内容, 对个别深奥知识采取突出重点的方式。第二层次, 由于人的先天性和成长环境的不同, 其思维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不一样, 因而学生在学习中也表现出不同的层次和差异。对大部分学生而言, 课堂上讲授的知识都能掌握, 只有小部分学生掌握不理想。对于这小部分同学则需要一个个进行突破, 一方面以更加简单、具体的方式进行讲解, 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个性化地为个别同学解疑惑。

4.3 锻炼创新思维, “启”式教学阶段

通常情况下, 经济类课程的教学以注入式为主要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下仍然是以教师为主角, 学生为听众的“灌输”模式,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依旧存在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指导”, 教师在新思路的指导下灵活地运用各种有效的创新教学方法。古语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因此,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 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采取启发引导讲授知识, 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经济类课程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 教师在教学过程运用启发性教学, 使得教与学有机地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比如在讲授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时, 由于经济术语可能使学生摸不着头脑, 难于理解, 而注入式的讲解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于这类理论的教学, 通过一个现实生活的例子, 如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中“柠檬市场”, 以及博弈理论中“囚徒困境”等经典案例进行讲解, “从实例引出问题, 从问题引出概念, 由概念引出方法, 用方法解决问题”的启发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启发性教学既达到认知目标, 同时更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

4.4 升华学习成果, “用”式教学阶段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的吸取, 终是在实践活动中才能更加地深刻, 学生学习知识, 只有运用了才会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对于经济类课程而言, 许多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总能在生活中得到具体的运用。在讲授该学科课程时, 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运用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运用如何体现到教学中来呢?可从两种方式展开。其一, 现实例子的运用。经济理论现象总是能从生活中找到影子, 比如讲授供求理论时, 可举例商场换季时对服装进行大促销活动, 以及社会热点现象“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 这些例子充分蕴含经济理论于其中。鲜活的例子融入授课中, 也是对经济知识的具体运用, 更直观全面的展示知识。其二, 参与实践活动。知识的运用最高层次是实践, 于教而言, 最终的目的则是学生运用知识, 从实践中检验知识。当然, 人们日常的经济活动也在不断地运用和检验知识。教学中的实践,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在实践中开展能使得教学效果更为显著。如讲授单利和复利时, 可让学生存款如银行中, 真实体验单利、复利的知识。

5 结语

综上所述, 中职会计专业子啊课程设置中安排经济类课程遵循职业发展的知识、能力、素质原则, 从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实际出发, 以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为依据, 结合中职教育的发展目标, 适应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需要。在教学对策的选择上, 单纯注入式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而纯启发式教学法则耗时多, 未能顾及全体学生。阶梯式教学策略的提出, 综合考虑教学对象的差异及教学内容的筛选, 层层推进实现教学目标。

摘要:为培养社会需求的具有综合性、专业性的技术人才, 在中职会计专业中开设经济类课程, 以此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经济类课程开设的意义出发, 分析该类课程现阶段存在的教学困境, 并提出阶梯式发展策略。

关键词:学生,经济课程,困境,策略

参考文献

[1] 阎新华, 李静, 王晋.高职高专教育经济类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动因分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5 (3) .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6篇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 2012-10-27 04:02:32 | 我来说两句已有12人参与

从下月21日起,你家里用水越多,就越贵!昨日,记者从广州市物价局了解到,经市政府同意,广州市物价局、水务局昨日联合发布《广州市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办法》(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在调研和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规定了对广州市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下简称阶梯水价)具体实施办法,11月21日起,广州居民用水将正式纳入阶梯收费。

家庭每多1人水量增6m3

记者了解到,根据阶梯水价实施方案,阶梯水价分为三级,级差为1∶1.5∶2。据介绍,用水户用水人口超过4人的,每增加一人,每户每月第一级水量基数上限增加6立方米,每户每月第二级水量基数上、下限相应增加6立方米。抄表周期内阶梯基数水量按实际抄表天数计算,并依此进行阶梯水费结算。阶梯式计量水费超过基本水价加收部分由市自来水公司实行分账核算,专项用于水厂及供水管网改造、抢险,并由市价格、财政、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监管。

阶梯水价基本水价已于今年5月21日随同新水价同步实施,《办法》明确,第

二、三阶水价在新水价收费标准执行6个月后的第二个抄表日期执行。

用水人口4人及以下不需申报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办法》要求,用水人口在4人及以下的,不需要办理用水人口申报。用水人口超过4人的,自本办法颁布之日起15日后开始,用水户应到用水地址所属的广州市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理所办理用水人口申报手续,未办理用水人口申报手续的,按用水户用水人口为4人及以下的标准实施阶梯式计量水价。每个证件、证明等材料原则上只能对应办理1个用水地址的用水人口申报手续。申报用水人口数在用水户办理用水人口申报手续5个工作日后生效。

居民用户应当如实申报用水人口,当用水人口发生变化时应及时申报调整。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应对已办理水量基数调整手续的居民用户进行核实,如发现申报不属实,应当重新核定该用户的水量基数。

此外,因水表发生故障、丢失或遇锁门、物阻等原因无法正常抄验水表的,按《广州市城市供用水合同(居民用)》约定的暂收方式进行暂收,暂收水量按第一级水价计费。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在下次抄表后按照以实际抄表天数调整水量级数后计收阶梯水费。遇锁门等原因造成连续三次不能入户抄表的,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应联系居民用户入门抄验水表,居民用户应予以配合。

未抄表到户居民暂不阶梯计价

与此同时,物价部门还提醒广大市民,用水户对阶梯水费有异议的,可在接到水费缴纳通知书后向广州市自来水公司提出异议,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向用户答复。用水户对广州市自来水公司答复有异议的,可以向市价格、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投诉。市价格、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在法律规定期限内向投诉人做出答复。

至于非居民用户原因,广州市自来水公司未能按预约抄表日期抄录水表的,按第一级水价计收。住宅小区用户共用用水设施公共用水量、公共用水分摊水量不计入居民用户阶梯计费的用水量中,执行第一级水价。对于不具备“抄表到户”条件的居民生活用水户执行基本水价,暂不实行第

二、三阶水价。

《办法》还规定,由广州市自来水公司供水的居民生活类污水处理费与阶梯式计量收费同步实施,污水阶梯式水量计量与自来水阶梯式水量计量挂钩。

●阶梯水价分三级

第一级:用水人口为4人及以下的,每户每月用水量26立方米(含26立方米)以下的部分为第一级水量,按核定的基本水价(1.98元/吨)收取水费。

第二级:每户每月用水量27立方米(含27立方米)至34立方米(含34立方米)的部分为第二级水量,按基本水价的1.5倍收取水费。

上一篇:学术英语论文范文下一篇:畜牧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