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19

李清照毕业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今山东济南人,出身于书香味浓郁的上层士大夫家庭。良好的家庭环境,使李清照受到了很深的影响,父亲李格非对其的管理和教育宽松且开明。李清照从小能够博览群书,读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歌赋、笔记小说,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了丰富的养料。李清照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反对以作诗之法作词,严分词与诗的区别,重视词自身的艺术

特点,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艺术风格独特,形式上善用对比、白描手法,状物抒情,细腻精巧,曲折尽意,语言清新自然,音律和谐优美,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高峰,对后世影响很大。其词现存七十多首,总体来看完整地反映了李清照一生的情感轨迹。前期作品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房相思,内容缺乏深意,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后期多抒发孤寂凄凉的身世之感,情调感伤,并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凄凉,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本文将从词作的艺术风格的独特性、语言运用的创新性和其词清晰地反映其思想情感的发展历程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艺术风格的独特性

(一)婉约中的丈夫之风。自明以来论词以婉约、豪放为限。所谓婉约,就是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来抒发含蓄微约的感情,简言之即“曲径通幽”。然而同是婉约,易安词的个性化色彩更为明显和突出。李清照扬长避短,把女性的柔情美,诗人的理想美和性格的阳刚美融为一体,形成自已独特的艺术个性:婉中见直,柔中有刚。即前人所云“李易安词无铅粉气”,《醉花阳》是词人向爱人倾吐重阳佳节深切思念之情的名篇:

薄雾浓云愁永尽,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

凉初透。

东篱把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上片写白昼、夜间的孤独难熬,下片追忆从前夫妻同赏秋菊,而以“人比黄花瘦”作结,传达了自己因刻骨镂心的思念而面容憔悴的情形。全词无一字言及相思,而相思之深切又充溢字里行间,可谓委婉含蓄,“无一字不秀雅”,但意思却直率明白,“令人再三吟咀而有余味”。

李清照词风韵之多样性,以及其“神骏之致”,最集中地体现在其词中所谓“倜傥丈夫气”上,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易安词中激荡着大胆、强烈、真率的感情,易安词与传统的词有所不同。李清照为人,爱则热烈,愁则浓重,思之刻骨,怨之断肠,形诸笔墨,则是抒情大胆、强烈、真率。刻骨的相思和浓重的愁怨,本是易安词的重要内容之一。她词中所表现出的相思缠绵、离愁别绪,却于“话中有骨”,而不似一些婉约词人陷入姚鼐所言的“颓废而幽”的境地。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同时,易安词反映了作者孤傲的性格和超旷的情怀,因而构成了高远的意境。李清照“才高学博,近代鲜伦”,处两宋交替之际,

士大夫多沉溺苟安之中,常有众浊我清,众醉我醒之感。反映在词作中,则是其弧傲的性格特征。“雪里已知春信至,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寻里已知》)、“屈平陶令,风韵正相直”(《多丽·小楼寒》)。显然,在这些词句中,作者把自我注入了这些所咏的花木中,梅之超群,菊之高洁,桂花之脱俗,银杏之纯净,实际上都是词人自我写照。易安词所表现的情感,压抑而能自振,哀怨而能自拔,凄苦而能自强,显示了强烈的自我意识,顽强坚毅,其词中豪气正蕴于此。

(二)多样性的创作手法。李清照词作表现手法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充分表现了她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创作才能。易安词表现手法新颖巧妙,主要表现在:

1、善于移情于物。李清照喜欢将个人的主观感爱揉合于客观景象中,使景物成了感情的载体,既增强了词的含蓄性,又丰富了词的意韵。如《醉花阴》中的起拍,作者把自己的主观感“愁”与“难熬”,分别揉进了客观的空间景物与时间中,巧妙地再现了自己的孤独寂寞,传达出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2、善用对比。李清照一生的际遇就是一种强烈鲜明的对比,她把这种传统手法予以翻新,将对比运用于全篇的艺术构思中,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天真单纯的佳女(卷帘人)与“浓睡

不消残酒”的主人形成对比,突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多愁善感和细腻多情;《永遇乐、落日熔全》通过良辰佳节个人处境和情绪前后截然相反的对比,传达出作者思慕昔日家园与忧愤目前时局的心情。她又将虚实融为一体,进行对比,使时空高度浓缩。如《南歌子、天上星河转》词人将“天气”、“衣”、“情怀”与往昔比较,目下为实,从前为虚,实虚参照,形成对比,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情绪。

3、善于熔铸典故和前人诗词。据统计,李清照现存诗词中,用典及点化前人诗句者近半。这既与秦观的“少故实”不同,也不象黄庭坚“尚故实而多疵病”,更无辛弃疾“掉书袋”的习气。其显著特点一是多用人们熟悉常道之典,为避生僻晦涩;二是由作者意旨流摄,创意新颖,拓深了词作内涵;三是把典故用通俗口语表现,明白晓畅,灵动自然。比如“鸿雁传书”,易安词中所用典故较多,且多出新意。如 “云中谁寄绵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相识”(《声声慢》)。这既用典,又似触景生情,生动地反映出作者彼时彼地的复杂内心世界,率真自然,明白易晓,典故与词境水乳交融,达到了“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以故为新的境地,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

4、善用铺叙手法。李清照写词提倡抒情不可局促,要把感情

展开,在凝炼中求得舒展。这种手法既能丰富人物形象,又能充分地表现作者的感情。在<<声声慢>>中,词人把自己的心情和节令、天气景象,等等结合在一起,融以对往事的追忆,过渡到眼前的伤感,既让它们纷沓而至,又让它们一排布阵,而且越写越细,越写越深,感情不断得到推进。当然作者在写作时铺叙手法的运用并非单一,为避免文章的呆板和感情的平淡,结尾警策语句,如《一剪梅》中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等等,都是步步推进,作者以铺叙的手法刻画了抒情主人公的心理动态和行为动作,从而达到抒情的目的。

5、她还常用白描手法,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渲染环境,将景与情自然巧妙地组织在一起,情因景而抒发得更加具体形象,景因情而充满了感情色彩,情景相生,韵味无穷。

二、语言的创新性

李清照又是一个语言大师。她的词语独具风格,清新自然而又富有表现力。词不同于诗,词本身是用来歌唱的。这就要求词的语言大众化,口语化,既便于唱,又便于听。易安词的语言尤其注重了词的这一本色要求,这构成了易安词在艺术上的又一重要特色。

(一) 口语入词。她的语言明白家常,能“以寻常话度入音律”,推陈出新,化俗为雅。李清照能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如“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全是口语,似信手拈来,全无雕饰斧凿痕迹。但细细品来,却又词蕴深意,言外有情。李清照对语言的锤炼正在于发掘生活中富有诗意的情感后,又能从口话中挑选最准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所以能够在平易中显现功力,浅近中显现精美。

(二)富有音乐之美。她本人对音律的造诣很高,懂得利用语言本身的自然音响和节奏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她特别善于运用双声迭韵来增强作品表达情感的效果。《声声慢》开拍连用十四个迭字,除了“觅觅”、“冷冷”之外,全是齿声字,读来齿牙敲击,短促轻细,造成了一种凄清的效果,用来表现词人孤寂、凄苦的复杂心理状态是再合适不过的。而最后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舌音和齿音交加重叠,又给人一种啮啮叮叮的感觉,生动地表现了忧心情况的情绪。这些又声迭韵字在音节、情调及气象营造方面,与内容紧密配合,续来朴素自然,不露痕迹,得到历代词评家好评。

(三)化用典故。李清照语言的独创性,还表现在用典上。她的词中有不少语言是从前人的诗、词乃至散文的句子而来的,可贵之处是她用典是那样自然妥贴始终保持着她特有的明白易懂的语言风格。如《凤凰台上民吹箫》中“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是化

用刘义庆《幽明录》中刘晨、阮肇之离天台比拟赵明诚之离家。化用《列仙传》仙人萧史与弄玉之典,以“秦楼”代指词人自己的住所。词人用两个仙凡恋爱的故事,暗示她与丈夫美满的婚姻。而今天各一方,人去楼空,从而将意思表达得更加凝炼,丰富,深刻。

李清照在语言上的成就,代表了北宋文人词语言的新高度。李清照从口语中吸收有生命力有表现力的成分,创立了生动、清新的语言风格,这对发扬民间词的优良传统、坚持词健康发展的方向,是一个重大贡献,对宋词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影响。

三、思想情感的发展史

(一) 青春激情的少女时期和新婚期。

蹴罢秋千,起来慷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嗥。(《点绛唇》)

此词意虽浅,却可见李清照少年才力,以及她未出嫁前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的一个侧面。这首词通过人物行动的描写,刻画了一位轻灵姿秀、活泼洒脱的少女形象,又揭示了她内心热爱生活的情愫和精神韵致。这恰恰再现了作者少女时代不受封建礼教过多约束,生活的丰富多彩。从这首词当中不难看出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充溢着青春活力与生活热情,充满着无忧无虑。

心绪激荡,任性豪逸的少女时代过去了,李清照于18岁时适

赵明诚。赵明诚也生于官宦也家,其父赵挺之曾官至徽宋朝宰相之位。而他却自幼爱好金石书画,同是一个才华横溢、诗文俱佳的青年。夫妻二人在艺术志趣与文学修养方面颇多一致,经常一起唱和诗词,一起整理古籍,共同搜集和研赏金石珍品,陶醉于艺术世界里,生活得十分幸福,真可谓“金石姻缘”。明赵杰称其“佳人才子,千古绝唱”(《古今女史》)。这既是夫妻,又是诗友、学友、知音的甜蜜生活,更增进了二人的文学涵养与夫妇情感,也使得每一次夫妻别离却给李清照的感情带来强烈的冲击。她把这种感情上的体验,融进了词篇,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在《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一词中,作者以活泼、清淅、浅俗的话言表现了一个少妇娇羞动人的姿容以及她新婚初期闲适、幸福的生活。

李清照婚后至南渡前这段时期,是其生活最为幸福美满的时候,夫妇同志,伉俪情深;也是其艺术创作的成熟期,无论慢词、小令均达到很同造诣。其学识更为渊博,艺术技巧更加娴熟,已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易安体”。而词中所蕴藕的情感多在于个人情感,独抒相思离愁及悠闲适的生活情趣。

(二)、绵绵思愁的婚后生活

让我们先来看两首脍炙人口的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和《醉花阴·重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这两首词中,词人一改往昔那活泼俏皮、不知忧虑的少女形象而成了终日思情悠悠、愁肠绵绵的思妇,你看她出去划船已不似昔日那样“惊起一滩鸥鹭”,而是“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她已不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而是要去等待“云中谁寄锦书来”。你再看她的等待有多么长久,多么辛苦!“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种相思之情又是多么难排?多么难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又是多么深切?多么惆怅?“薄雾浓云”,“愁之昼”,这种相思又是如何地折磨人啊,它已使我们的女词人“人比黄花瘦”了。这两首词真是把一个思妇的相思愁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了。

在饱尝了两年多的相思苦后,李清照又回到了她日夜思念的丈夫赵明诚的身边。这自然会给词人带来一时的喜悦,一首《小重山》抒发了她此刻的欢愉心情:“春到长门青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匝春。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仍然好

景不长,厄运又一次降临这个家庭。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也不幸在朝廷争斗中败下阵来,并撒手西归。赵明诚三兄弟则不仅被罢官,而且遭人诬陷入狱。这个结局无疑又使词人“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

仕途受阻的赵明诚,在出狱后即带着李清照回到了青州故里,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活。这十年给李清照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十年的幸福时光转眼即逝。正当李清照沉浸在“泽畔东篱”式的世外桃源之中,“甘心老是乡”的时候,赵明诚却不甘寂寞地重返仕途了。这无异于打翻了一个五味瓶,霎那间,酸甜苦辣千般味,一起涌上了词人的心头:“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委婉地表达了她此刻的心情:

香冷金税,被翻红浪,起来慵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阵。凝眸处,从今更添,一段新愁。

是什么原因折磨得词人又消瘦了呢? “多少事欲说还休”,这个“多少事”,当指使李清照夫妇深受其害的仕途之路。回想起仕途艰险,李清照心中自然会志忑不安,因此她唱起了“千万遍阳关”,

心中又增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在这个时期的情感和心境波动较大。除了隐居青州的那十年令她备感幸福而难以忘怀外,其余大多数时间则沉浸在愁情之中。此期只有一首词颇具欢快格调,那便是词人夫妻经历了久别之后又重新相聚时所写的《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可见李清照在这个时期是愁多于乐,悲多于喜的。

(三)、充满悲愤忧患的中晚年时期

“靖康之变”后赵明诚与李清照先后南渡,而青州老家和大量未能带走的书籍文物,则在“青州兵变”中化为灰烬。李清照以其过人的才气和锐气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抗战愿望。一首颇具阳刚之气的豪放之词《渔家傲·记梦》倾诉了词人的这一情感: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磋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词中的“有惊人句”,表明了女词人的自信自负,然而一个“漫”字,又把自信自负的情怀陡然引向了对摧折人才的现实社会的指控。的确,在李清照所处的那个时代,女子即便满腹经纶、语出“惊

人”,那又有什么用呢?既不能报国也不能卫家,就连“甘心老是乡”的生活也由不得己。词人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在梦中呼唤“九万里风鹏”加大威力,以便将她乘坐的“蓬舟”吹往那憧憬已久的仙山。

赵明诚不幸病逝无疑给李清照“又催下干行泪”(《孤雁儿》)。她只能夜夜悲吟《南歌子》了:“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一场卑鄙的骗婚使得李清照凄凉的心境更为雪上加霜。她的愁情与日俱增,已经“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纵观李清照这个时期的词作,一曲《声声慢》将词人忧患余生、孤独无依的凄凉晚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词以非常沉郁、凄婉的笔调抒写了词人在一个秋日里,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境,这实际也是作者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首词曲折然而又典型地概括了词人南渡以后漂零的生活、凄苦的处境和充满悲哀的内心世界。词中所表现的“愁”情,显然是个人不幸与国家沦亡交织在一起而进发出的国愁家恨。这种“国愁家恨”与词人南渡前那种“离愁别恨”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包含着一定的时代色彩和社会内容,因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李清照南渡后正是在这种愁苦和悲愤中度过余生。

李清照的全部词作,构成了一部描述个人思想情感变化,展示心灵历史的宏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以其独创的“易安体”影响和推动以后的词的发展。

总之,多样化的创作手法,创造性的语言,真挚朴素的情感,构成了李清照词独特的艺术特色。她以独特的风格和词品,继承和发展了婉约词派,奠定了她在词史上一流作家的重要地位。因此,她的作品才盛传不衰,具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流风余韵,绵延千载,影响和沾溉了历代无数作家和读者。

李清照毕业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金华实验小学

李蔚娜

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单

元:气贯长虹 教材分析:

《忆秦娥·娄山关》写于娄山关激战之后。全文描写了红军越过娄山关,并向遵义进军的情景,反映出红军顽强勇猛的豪迈气魄和无坚不摧、无攻不可的战斗雄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本课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诗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4. 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为主要手段,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感受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长征精神”,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重难点分析:

·通过课下搜集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长征之难,使学生进入那一段悲壮的历史时空。

·通过阅读资料,借助工具书,经过反复朗读,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及想象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的交流来理解体会诗词的意思和情感。 ·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理解长征精神。

课前准备:

课下搜集查阅有关长征的故事资料,相关的视频、音频课件。

一、 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 他少年壮志,27岁就写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他身处于沧桑巨变之中,笑看战场风云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还是一位千古独步的大诗人。 他就是? 生:毛泽东(出示图片)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忆秦娥·娄山关》

二、 弄清题目,了解背景

介绍娄山关地理位置及当时发生的事件

三、 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放朗诵。

2、自己读读这首词,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节奏。

四、 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上阙,齐读

师:在上阙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师:欣赏毛泽东的诗词,如同欣赏一幅幅逼真、动感的画面,你能给这幅画加个标题吗?(板书:霜晨行军)

当这样一幅画面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走进上阙,试着读一读

师:那么在词的上阙,你认为哪个词用的十分精妙、十分传神呢? 师:欣赏了悲烈苍凉的霜晨行军图,你想对当时的红军战士说些什么呢?

2、出示下阙

生齐读

师:词中哪一句是描写娄山关的? 生:雄关漫道真如铁

指导朗读 理解“漫道”

师:是呀,在红军的眼中,这娄山关算的了什么呢?而今—— 生:而今迈步从头越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越字?

师:毛主席当时的心情也非常激动,他登上娄山关的关口,放眼望去,他看见了—— 生: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师:一个“血”字就暗示了娄山关战役非常——(激烈)。从中可以感觉到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

师:如海的青山,如血的夕阳,红军胜利闯过娄山关,谁能给这幅画面加个标题?(板书:胜利越关) 师生共读下阙。

五、 全文朗读,感悟意境

师:此时此刻,毛泽东那履险如夷的豪迈气概和跨越艰险的雄放胸怀已深深感染了我,李老师现在特别想完整地读一读这首词,可以吗?( 师读 ) 师:谁想读给大家听?

抽生读,

齐读:请同学们齐读全词,你可以站着也可以坐着读,还可以加入自己的动作,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师:这首词中最具豪情最有气势的是哪一句? 生: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师:这是毛泽东对自己说的,更是他要告诉我们的

当我们做完一道难题,再做一道难题的时候,我们要大声说——

当我们遇到困难,需要重新再来的时候,我们要深情地说——

当我们遭遇旱灾、水灾、地震等灾情的时候,我们更要坚强地说——

六、 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毛泽东,不单是一位千古独步的诗人,更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

毛泽东,有着博大的胸襟,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

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创造新中国,作为一名中华儿女,我们应当将毛泽东思想传承、发扬、绽放光芒!

七、 作业

1、请你根据“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画一幅画,并在画上题上这首

词。

2、了解长征中的故事,收集毛泽东长征中写下的其他诗词。

八、 板书设计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霜晨行军

悲烈苍凉 胜利越关

李清照毕业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阅读练习一

14、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参考答案

14、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15、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中的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留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阅读练习二

8.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人忧愁的原因有哪些?(3分)

9.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分)

阅读答案

8.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9.愁和恨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阅读练习三

3、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4、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①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②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3、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每问1分,共2分】

4、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阅读练习四

①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答:倦梳头,泪先流;(2分)

②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答:又多又重。(2分)

3.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物是人非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4.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阅读练习五

1、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

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2、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3、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4、[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答: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作者简介

【】

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鉴赏

【】

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词的下片在挖掘主人公的内在情感方面更加细腻,更加深邃。武陵春李清照阅读及答案2

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完成第7题。(6分)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这首词是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7.(1)这首词中最能代表作者情感的一个字是什么?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分)

(2)上阕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心绪?(2分)

(3)下面两个句子都是写“愁的经典句,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2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参考答案:

7.(1)“愁,这首词是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时她正处于国破家亡夫死中的悲惨中,故悲愁极多。

(2)

a.借景抒情,通过萧瑟的.景物“沉香花已尽渲染哀愁的情感。

b.通过“倦梳头“泪先流两个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内心哀愁。(答对一点即可)

(3)

a.“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比喻(拟)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多。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多而绵长。(一点1分)武陵春李清照阅读及答案3

【原文】: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阅读训练】:

1.请说说下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

2.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3、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4、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5.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6.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7.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8.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9.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

10.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

11.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12.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参考答案】

1.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2.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3、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每问1分,共2分】

4、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5.倦梳头,泪先流;(2分)

6.又多又重。(2分)

7.物是人非

8.C

9.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10.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11.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李清照毕业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行路难

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满江红·写怀

宋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上堂开示颂

唐 黄蘖禅师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李清照毕业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李清照是南宋杰出女词人, 诗、词、散文都卓有成就, 但最擅长的还是词。清·沈谦称“男中李后主, 女中李易安, 极是当行本色。” (1) 因又有“诗家二李” (2) 之称。其文词绝妙, 词意婉转, 情真意挚, 堪称一绝。台湾作家王品清说:“李清照是一个全然的个人主义者, 一个歌颂爱恋的抒情诗人, 一个爱生活、爱自然的女词人, 一个把生活经验融汇在诗词里的真实作家。” (3) “她是有个性的, 主观的, 唯美的, 纯情的。她的诗反映着她的个性、生活和情感。” (4) 本文试图结合李清照的词作对其中表现的自我形象做一浅析。

1 活泼开朗、纯情豪爽的风流才女。

早年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无比热爱生活的女子。她不似一般的大家闺秀, 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在闺房绣楼之内, 而是走出重门深院, 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她陶醉于游冶, 寄情于山水。《如梦令》一词集中地表现了她爱自然爱生活的情怀:

常记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透过这幅生机盎然的画面, 一位活泼开朗、豪爽洒脱的少女仿佛飘飘然从画面深处走来, 这便是年轻的清照形象的真实写照。在她身上基本看不到封建枷锁的影子, 而大自然中的晚霞落日、绿水红莲、鸥鹭水鸟这些优美的景物却在她身上留下了天然的素朴与自由的印迹。

在《庆清朝慢·禁幄低张》一词中, 词人那无拘无束、活泼开朗的性格再次生动地表现出来。“待得群芳过后, 一番风露晓妆新。”“独占残春”的芍药盛开之时, 她随着“竞走香轮”的行列游园赏花, 陶醉于明媚的春光和盛开的鲜花之中。她以“绰约俱见天真, ”“妒风笑月”的芍药自况, 可见当时她生活得多么优雅潇洒。

清·沈曾植云“易安倜傥, 有丈夫气, 乃闺阁中之苏、辛, 非秦、柳也。” (5) 《渔家傲》词中“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词人尽情泼洒浓墨, 绘就了一幅神奇壮观的云海图。“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又是词人在身逢乱世、年近迟暮的坎坷境遇中追求鹏程大志的真实写照, 也是她丈夫之气的形象表现。清·黄蓼园评道:“此似不甚经意之作, 却浑成大雅, 无一毫釵粉气, 自是北宋风格。” (6) 除《渔家傲》外, 一些写山川风物的词, 亦如《如梦令》等词一样, 无不是词人纯真性情和豪情雅兴的写照。

2 多愁善感、瘦比黄花的闺中思妇

李清照出嫁以后, 虽然与丈夫举案齐眉, 相敬如宾, 生活幸福, 但她毕竟是告别了无拘无束的少女时代。新婚燕尔, 丈夫经常外出为宦、游学, 这给多情的清照带来极大的悲愁与苦闷。独处深闺, 孤独寂寞, 顾影自怜, 《阳关》千遍君难留, 点点滴滴相思泪, 正是这种生活境遇和情思的倾吐, 在她初结缡时所作的《一剪梅》中表达的就是这种闺思别愁。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燕字回时, 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在红荷凋败、唯余残香的自然环境和竹席生寒、凉气袭人的生活环境中, 词人独泛兰舟, 怀念远人, 一派凄清。词人身单影孤、茕茕孑立的外形, 使人顿生一股孤寂愀然的神情来。

李清照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性, 她的许多闺情词都是述说这种离愁之苦的,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香炉中悠悠不断的瑞脑香烟袅袅上升, 又象缕缕愁思绵绵不断。秋夜独处, 又是重阳节, 这“凉”不仅仅是肌肤所感之凉意, 更主要的是心灵所感之凄凉。“愁”上加“凉”, 思妇孤寂难耐的愁苦更加孤寂凄凉。“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佳人为孤寂凄凉的闲愁折磨得消魂失魄, 瘦比黄花。词中的传神妙语, 用白描手法勾画出词人在重阳节所感受的闺中孤寂凄凉, 一句“人比黄花瘦”以人瘦比花瘦, 憔悴瘦影, 惟妙惟肖, 深刻动人。

晚年的李清照流离失所, 无依无靠。《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就是她此期间困苦凄惨形象之写照。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国土沦丧, 家破人亡, 只身漂泊, 这使词人整日“寻寻觅觅”过去美好的生活, 但寻觅的结果却只是一片空幻, 她孤身一人在冷清孤寂悲凉中形影相吊。凄楚、惨切、悲凄, 种种人间痛苦在词人区区方寸之内交合着, 旧时相识之雁飞过, 更是伤心彻骨。黄昏, 下起细雨, 打下梧桐树的片片老叶, 让词人悲痛欲绝, 即使“愁”字也概括不了她的全部心情。这是国破家亡, 诸多灾难纷至沓来时, 一个身世不幸孀妇的痛苦呻吟和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 也是当时社会的时代哀音。

3 慷慨激烈、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李清照具有很高的爱国热忱。南渡后, 金兵入侵, 国破人亡, 漂泊流离, 孤苦伶仃。这一阶段她的词大多表现了沉痛的故国之恨和兴亡之感。她无时不怀念着祖国:“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菩萨蛮》) “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 愁損北人不惯起来听。” (《添字采桑子》) “永夜恹恹欢意少, 空梦长安, 认取长安道。” (《蝶恋花》) 她慨叹国势衰微, 前途茫然:“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武陵春》) “今年海角天涯, 萧潇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清平乐》) 她希望有人能挺身而出, 振兴国家, 救民于水火:“安石须起, 要苏天下苍生。” (《新荷叶》) 而她的名作《永遇乐》更把这种伤今追昔之感抒发到了极致。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诵李易安《永遇乐》, 为之涕下。今三年矣, 每闻此词, 辄不自堪。” (8)

李清照炽热的爱国情怀还表现在她的抒情诗中:《夏日绝笔》是她爱国形象的写照。“生当为人杰, 死亦为鬼雄。”她认为:活要活得昂扬, 出类拔萃, 有声有色;死要死得壮烈, 英武慷慨, 可歌可泣。在《送胡松年使金》一诗中, 她以欲折之笔, 血泪之词, 将当年父祖纵谈讲学, 名扬齐鲁的盛况与自己颠沛流离、家破人亡的惨状进行了对比, 发出了“欲将血泪寄山河, 去洒东山一抔土”的呐喊。至此, 我们已看到一位慷慨激烈的民族爱国者的伟大形象。

4 有胆有识的新女性

台湾张金铃称“李清照是一个时代性的女性, 于古代实属难得, 在今天的社会亦是少见。她兼有中国传统的女性美, 亦具有现代女性坚韧不拔的奋斗毅力, 她确实是个永恒的女性。”在士大夫大力提倡封建礼教, 控制女性思想, 扼杀妇女才能的年代, 她不但掌握了广博的文化知识, 而且敢于干预闺房以外的事情。

她大胆热烈地歌颂爱情:“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 , “见客入来, 袜划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她鄙薄利禄、崇尚自由:“巨舰只缘因利往, 扁舟亦是为名来” (《夜发严滩》) 。她不畏强权:作词句“炙手可热心可寒”讽刺当权者, “南渡衣冠思王导, 北来消息少刘琨”, 极大地鞭挞了南宋小朝廷不思抵抗只知逃跑的行径。

她的词作表现了非凡的胆识。说她有胆, 因为封建王朝对言论控制极严, 当时诗文中对皇帝稍有不敬之词, 即招致灾祸。而她敢于借古喻今, 指责宋朝皇帝的荒淫奢侈, 抨击权奸们的腐败误国。说她有识, 是因为她的政治洞察力是非凡的。如她早年的《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诗中就表现了她的非凡胆识。“何为出战辄披靡, 传置荔枝多马死。”她告诫当权者“夏商有鉴当深戒, 简策汗青今俱在。”“西蜀万里尚能反, 南国一闭何时开。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借唐明皇的可悲下场劝谏宋徽宗勿要被权奸蒙蔽。

“一代词宗”李清照的诗词以“靖康之变”为界, 早期诗词, 清丽婉转, 大多表现她在优裕生活中的闲情逸致。后期作品多感叹她身世的凄苦和家国, 尤其是她的词由清丽缠绵变深沉悲壮。她的词形象地展示了词人的心路历程和人生道路, 也成就了她的词作超越个人情感和生命际遇的嬗变。

摘要:李清照是南宋杰出女词人, 诗、词、散文都卓有成就, 尤以词为最, 有“诗家二李”②“一代词宗”之誉。其文词绝妙, 词意婉转, 情真意挚, 堪称一绝。以“靖康之变”为界, 早期诗词, 清丽婉转, 大多表现她在优裕生活中的闲情逸致。后期作品多感叹她身世的凄苦和家国的破败, 尤其是她的词, 由清丽缠绵一变为深沉悲壮。岁月的沧桑, 让她成就了一个诗人从活泼开朗、纯情豪爽的风流才女, 多愁善感、瘦比黄花的闺中思妇到慷慨激烈、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有胆有识的新女性的嬗变和超越。

关键词:李清照,风流才女,闺中思妇,爱国,新女性

参考文献

[1] 徐北文主编.李清照全集评注[M].济南出版社.1990年版.

李清照毕业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同学们能听出这是哪首歌吗?对,是周杰伦的《菊花台》。歌中唱到“菊花残,满地伤”,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呢?(生:生命的衰败、凋零),古时的黄花即菊花。当时文人骚客常借用它来表情达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这里的菊是孤傲高洁品格的象征),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就是其中一位善用黄花来表达情思的人。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两首词《醉花阴》《声声慢》,感悟一般黄花别样情。

二、诵读感悟

(一)一读——初品诗情

1、生自由读——范读——个别读,思考:

1)诵读完两首词,同学们认为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凄惨悲凉) 2)那么我们可用那个字概括词人当时的心情?(愁)

(二)二读——细品词境

1、你们能从哪些词语(意象),句子,可看出这样的情感?(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意象: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人、景、物) 《醉花阴》薄雾、浓云、酒、西风、黄花、黄昏

《声声慢》淡酒、急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

2、通过筛选两首词的意象,大家会发现两首词中有相同的意象,但表达的情感一样吗?(因写作背景不同,而抒情目的也不相同)展示生平事迹

3、那么我们看看相同意象的黄花在词人笔下是怎样描绘的 《醉花阴》“有暗香盈袖” (香味)“人比黄花瘦”(形态)

“有暗香盈袖”是词人通过嗅觉感知的,能嗅到说明词人的心境如何?(说明有心情关注美好事物,赏菊,生活有雅致的一面)

“人比黄花瘦”黄花瘦是怎样的形态(叶瓣纤长、茎杆瘦细)“人比黄花瘦”说明女子容颜因相思而消瘦,憔悴。 《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此时的黄花又是怎样的形态呢?(堆积,连瘦都没有了,花死了,落一地,枯萎了,谁还会捡起插在自己头上装扮呢?)

师:曾经东篱把酒还有相思可诉说,如今孤身一人,容颜憔悴,无人可思,无人可念,只能看一地枯萎的黄花,这一地枯萎黄花是哀愁的、是凄凉的是孤独寂寞的。

4、词人的这种孤独寂寞之愁借何物来消解的(酒),那么我们看看“把酒”“淡酒”的滋味有何不同 《醉花阴》“把酒”“把”把玩之意是饮酒的一种闲逸,只因丈夫远游,词人孤单一人,无语独酌而添离愁别绪,所以用酒表达相思幽怨。

《声声慢》什么季节喝酒的?(乍暖还寒,晚来风急之时)借酒暖身也暖冰凉之心。为何词人用淡来形容酒呢?是酒量大,还是酒中掺了水?(是主观情绪上愁太浓,酒溶解不了词人心头的冰霜)可以说是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

5、词人是在什么时候饮酒的?(黄昏)伤别念远

中国诗人的笔下,黄昏这一意象往往和伤别念远联系在一起,黄昏是一天中思人最切之时。

《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这个黄昏词人也是思念丈夫的时间,可以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就算不能千里共婵娟也能千里共黄昏吧。 《声声慢》中的黄昏是怎样的?(兼有细雨)潮湿阴冷的,主人公百无聊赖,唯一可做的就是等到天黑,这是多么的凄苦绝望啊!点点滴滴的雨打在梧桐叶上,谁又说不是打在词人绝望的心上呢?

6、这个黄昏有何事物光顾词人的寒舍?(风)渲染愁情

《醉花阴》帘卷西风

也许风善解人意,催人莫逗留,也许产生幻觉,夫君翩翩而入,也许想到曾经双双卷帘入室情景,都是富有浪漫诗情的。

《声声慢》晚来风急

急说明猛烈强劲 敌说明风寒冷刺骨,急风中难存点滴暖意,身凉心凉。

7、小结:通过对比我们不难看出《醉花阴》营造的是一种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的清新寂静的意境。《声声慢》营造的是一种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意境。

(三)三读——再品诗蕴

1、如果让你在“愁”字前加一个定语,两首词你会加什么词? 《醉花阴》闲愁——百无聊赖、重阳独酌、刻骨相思

《声声慢》悲愁——亡国之悲、丧夫之痛、孀居之哀、飘零之苦

2、小结:

《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夫妻暂离但又彼此眷恋的幸福生活的写照,是一首惆怅的幽怨的洋溢着相思之愁的思夫绝唱。

《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国亡夫丧且颠沛流离的磨难生活的缩影,是一首沉重的哀伤的充满了忧患之愁的泣血之歌。

3、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声声慢》,选出你喜欢的词句及意象,加想象和联想,以“我”开头描述画面

示范:三 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我欲以酒暖身,借酒浇愁 ,哪知“淡酒”无力,怎么能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更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真是酒味淡吗?不,不是。只因我心中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呀!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我对酒伤神之时,猛然间抬头看到南飞的大雁,再细看,那大雁不就是自己以前曾多次看到过的大雁吗?不就是曾为我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而今大雁依旧,人却不是两人了,也不会再有什么书信捎来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我独守窗前,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那境况自甚感凄凉怎么捱到天黑呢?沉沉的夜幕里,偏巧这时候又下起了细雨,“点点滴滴”,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打在我那破碎的心上……

我最喜欢《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我形单影只,只有残损的黄花在这清冷的秋风中与我相伴,我苦苦寻找,寻找我逝去的青春,寻找我魂牵梦萦的丈夫,寻找我失去的藏书和金石,寻找我们曾有过的幸福生活。可眼前却四壁空空,冷冷清清淡淡,孤苦 伶仃的我,内心涌起万千愁思和悲痛。

上一篇:北京同仁堂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表演类本科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