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文化产品设计论文范文

2024-02-10

羌族文化产品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拟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出发,分析不同文化元素在文化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情感表现,围绕技术进步和内容创意对文化产品价值的影响,分析处于不同生命周期文化产品的创意重点,指出在当代社会广泛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潮背景下,加强品牌情感对产品的影响力,并正确地运用这种影响力,来辅助产品设计工作朝良性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品牌文化;情感;设计衍生

在农业经济时代,土地、劳动力是主要资源,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自然而然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和技术成了主要资源,第二产业的工业当仁不让成为主流。现如今,信息经济时代如约而至,第三产业理所当然成了主导社会走向的重要基础。如果说在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社会中,人们注重的是物质消费,那么在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社会中,人们将重视知识的消费,将重视文化艺术和体育的消费。在服务业中,很大程度上包括了信息的传递和文化艺术的交流。在这样的社会里,文化创意产业必然会成为全球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潮流,必居于当前世界经济的重要产业部类之列,事实上也已经成为多数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此番情境下,如何将文化创意产业与工业设计产业完美结合,如何更好地挖掘文化创意产业持久发展的动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1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契机

“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又译为“文化工业”,是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提出的概念。他们指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电影和广播……它们称自己为工业”。但到目前为止,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权威定义还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大伦敦市议会的提法:①文化产业是那些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资金维持,采用商业化方式运作的文化活动;是产生财富与就业的重要渠道。②文化产业是所有与文化有关商业活动的通称,其文化产品用于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1998 年,英国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指在倡导知识经济的数字化时代和消费社会环境下,运用高科技手段,立足文化资源,依托个人创意,为社会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并能提高整体社会生活水平的新型文化产业。

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发达国家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起步较早。而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刚刚起步,但新生的文化创意产业概念最终会得到充分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学术概念名词也会被广泛接受。

2 企业的品牌文化与产品文化

2.1 品牌文化

产品一般是以品牌的名义在市场销售的,因此品牌经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直接影响产品的设计思想。一定的产品文化与生产或提供它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产品文化是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在社会文化背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产品文化更多地体现的是企业文化的内容。

当代设计多从“可用性”角度或“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角度考量产品设计的功能和创新是否真正能够应用于人们的生活,而忽略了人、品牌、产品三者之间的情感因素与承袭关系。产品设计是指向消费者的,工业化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人类大众,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是判断产品成功的根本因素。而产品设计同样也是服务于企业的,品牌使得产品在工业生产同质化背景下仍可以散发各自独特的魅力以吸引不同的消费人群,因而设计上需要把握品牌文化特质以及体现出对于其他竞争者的差异性。如许多著名的设计公司、品牌和个人日益开始注重情感化附加值的设计利用。青蛙设计公司很早就提出“形式服从情感”的设计理念;阿莱西大力强调“可爱”“卡通”等风格;苹果公司从1998年苹果推出全新的iMac电脑,再次在计算机设计方面掀起了革命性的浪潮,成了全球瞩目的焦点,iMac秉承苹果电脑人性化设计的宗旨,采用一体化的整体结构和预装软件,插上电源和电话线即可上网使用,大大方便了第一次使用电脑的用户,打消了他们对技术的恐惧感,从外形上看iMac,它采用了半透明塑料机壳,造型雅致而又略带童趣,色彩则采用了诱人的糖果色,完全打破了先前个人电脑严谨的造型和乳白色调的传统,高技术、高情趣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由此可见,这些著名品牌企业认为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产品,同时也购买了赏心悦目的形式价值、经验和自我意识,从产品的细节设计上迎合人的生理特点和固有的行为习惯,即使是产品设计中所表现出的一些微妙的变化,都可以作为情感设计的切入点。

2.2 产品文化

文化的本质是多样的,所以在文化特质的表达上便包含了物质与非物质两种:前者是指具体的人工制品;后者则指思想、观点、行为模式、价值和各种抽象事物。而所谓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设计师从本身教养的文化中寻求其原创的灵感,在他们设计的无形作品中,就可看出该设计师、企业、地域所特有的语言与符号,给予设计的内涵与精神带来较大的自由与空间。设计师通过隐喻设计手法把传统文化与历史故事融入到了产品之中,让使用者产生认知、操作或心理上的认同,并唤起对其文化与自然环境的记忆。

下图是阿莱西同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馆合作的一些厨房产品(如下图所示)。用这些一个个眉眼细长、头戴清代官帽、着清代服饰的古祥人偶等清朝肖像元素,作为椒盐罐、压汁机、瓶塞等家居用品的代言,体现了阿莱西大力强调“可爱”“卡通”的设计风格。

3 文化演进与文化衍生产品设计

3.1 情感的能量

人们将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并不是我们的唯一目的,经济的发展只能解决我们生存的基本问题,但如何才能生存得更好、更有价值,使自我价值的发挥得到更宽阔的拓展,并从中发展出一种新的人文精神,是需要在原有的人文资源的基础上,用文化和艺术的再发展来解决的。在这里面不仅有一个物质的问题,还有一个精神的问题,这就是人文资源的价值所在。凤凰卫视著名财经评论员石齐平曾在一期节目中提到他去新疆的一个经历。过去,我们中国人只知道玄奘法师有名,玄奘法师不畏艰辛,千里迢迢远赴印度求取真经,翻译了不少佛家经典,然而不为人知的是鸠摩罗什对印度佛教的传播也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人熟知的一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虽耳熟能详,但大多不解其意,只觉其读来朗朗上口,广为流传。此语出自《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而该部经书的翻译正是出自鸠摩罗什之手,实在令人叹为观止。石齐平在与新疆人聊天过程中,无意间谈到了这位产自新疆的大师,令新疆本地人大为惊讶,也甚为感动。大部分汉族人知道鸠摩罗什的很少,因为对他的传播远没有玄奘多。由此可见,在人与人的交流中不仅需要找到人文资源的共通点和情感的连结点,在这个“客户至上”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考虑到工业设计产品的情感浓度及恰合点。现如今,民族大融合的潮流势不可当,政府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计划正在启动。在人们只知注视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的背景下,倘若有心关注当地的人文资源,或许能找到当地人民情感的关注点,能用心找到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完美结合点,更能找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着力点,从而进一步开启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无限广阔的空间。

3.2 文化衍生产品设计

文化创意产业与工业设计产业交叉点就是文化衍生产品设计。换句话说,就是用品牌产品里的人物、色彩或一些形态元素制造的除本身产品以外的其他产品。产品造型要体现品牌特征,注重产品整体要素的统一,即是要求该产品在形态、色彩、材料等方面的选择要有利于企业形象的识别;在系列产品设计中要注重品牌形象保持统一。而这种文化衍生产品设计主要着力点应注重人们情感的捕捉,让人们喜欢和认同自己的产品,就需要产生一种质感,以便使人们沉浸在一种类似恋爱的情绪中。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发展阶段,产生不同的设计思想,不同的设计思想产生不同的设计流派、设计风格。东方人对物品的情感体验尤其细腻。现在,“纯手工打造”等口号已成为很多产品的宣传语,然而多数情况下,手工打造的质量是无法超越机器制造的,但人们对“手工打造”的物品的品质仍有偏好,因此可以得出,这些不只是用马克思的劳动时间成本可以解释全部的,而是有一种情感上的共鸣,虽然不是消费者自己亲手设计制造,但是我们承认这一种质感,如同我们从产品的一个手工打磨的痕迹中看到自己打磨过程中获取的对产品价值的那种认同。

人类文化处于不断的演化进步中,文化衍生产品设计也要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地创新,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促进造物艺术文化的发展。可以说,这还是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

4 结 语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方向与工业产品设计相结合。在产品设计中,所要表现的不仅仅是一种物化产品,更多的是一种新思维和新生活态度。作为工业产品设计学者,应该不断汲取本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营养,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考虑现有的经济模式和人的生存方式,围绕人与产品、情感与设计的关系,设计出具有文化内涵的美的产品,做到在工业化生产条件下更好地美化人类生活,并能尽情享受自己的情感设计生活。

参考文献:

[1]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2]孙启明.文化创意产业前沿——希望:新媒体崛起[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作者简介]柳瑄(1987—),女,山东曲阜人,现为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研究生。

羌族文化产品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是我国文化和博物馆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既是扩大博物馆文化遗产,也是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文章着眼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分析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力图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助力。

关键词: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及开发

0 引言

博物馆的文化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是历史传统文化以及地方文化进行发展传承的重要载体。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基于这些文化资源,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展文化创作、传播、展示、产品服务等商业活动。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文化产品的创意开发是展示文化资源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推动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成为推动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1 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及开发简述

1.1 特点

第一,特殊性。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人文内涵更加地丰富,是对人类文明进行的创造,在进行设计和开发时,需要结合现代性和历史性、审美性和实用性。

第二,原创性。事实上,博物馆的文化创作主要依赖于博物馆的现有资源,尤其是文化资产,而这些开发资源的原创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博物馆的文化创作必须具备馆藏资源的基本要素。

第三,传播性。博物馆文化的设计和开发,能够通过内容和形式表达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审美,从而传播社会事实要素。

第四,创新性。博物馆文化创作的发展,不是单纯对收藏资料的复制,而是将优秀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地再创新,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创新理念先行。

1.2 意义

第一,能够增加博物馆的资金来源。目前,由于制度的原因,博物馆经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财政支出,这种单一的资金来源很难满足博物馆在日常经营中的资金需求。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增加博物馆的收入,进而实现“文化转换”,更好地支持博物馆开展文化宣传、理论研究和保护,促进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可以实现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有助于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扩展。博物馆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教育功能。通过开发和销售博物馆文创产品,公众能够对博物馆藏品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对博物馆文化进行更好地传播,拓展和提升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第三,助力博物馆藏品资源深度开发。对于博物馆文化创作的发展,不是简单地对馆藏资料的复制,而是将优秀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的创造性行为,将博物馆原创文物藏品转化为创意文化创意产品。

第四,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形象。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升,人们对物质以外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多,文化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目前,公众参观博物馆不仅是为了看展览,更是为了体验相关的文创产品,优质的文创产品能够实现更好的文化传播,促进博物馆的形象提升。

1.3 设计思路

第一,表面设计。表面设计主要针对馆藏展品的装饰图案、图形符号等元素,直接体现在文创产品的外观设计上。表面设计注重提升博物馆藏品的装饰元素,将其重新塑造成新的文化产品载体,同时文创产品在材料和工艺上的创新,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视觉体验。这种文创产品设计理念,为当今我国大多数博物馆所采用,通常应用于版画、服装产品和纪念贴纸。但同时,该文化创作的设计手法设计水平较低,容易模仿抄袭。

第二,内涵设计。内涵式设计通过扩展博物馆藏品的文化价值内涵而具有更高的设计层次,可以通过去除博物馆藏品中的特定元素或符号来表达博物馆藏品的文化内涵。内涵式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不是简单地模仿博物馆藏品的文化元素,而是更关注博物馆本身的强烈文化意蕴,探索博物馆的文化元素,即整体的文化和精神意义。符合博物馆气质的审美个性或大众对博物馆的收藏。博物馆文化创作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通过心理和情感的手段,将博物馆藏品的文化元素转化为现代文化产品,使现代文化创作脱离博物馆藏品的特定文化元素,是博物馆藏品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第三,解构设计。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解构设计是文化艺术设计领域解构理念的深刻体现,以全新的设计思维对文创产品的设计进行创新。解构设计是一种在现有博物馆藏品与公众之间建立关系的结构,甚至对博物馆藏品的文化意蕴进行分解和重构。解构设计思维往往可以突破传统文创产品的设计思想的限制,设计出更加新颖的文化产品。在解构设计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过程中,通过解构博物馆藏品“意义”的文化元素,解构造型图案的“形”,才有可能设计出符合审美需求的文创作品。在解构与设计的过程中,意义的解构着重于博物馆馆藏文化元素的拓展与转化,将原有内涵与产品的文创使用语境相结合,赋予内涵形式的解构是对博物馆藏品的原型进行分解,重构整体结构和各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让文创产品闪耀出各种文化艺术内涵。

2 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及开发中的实例探讨

2.1 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台湾的文创产业的发展比较早,与国际上的交流比较多,借鉴了国外优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纸胶带“朕知道了”。纸胶带以康熙朱批“朕知道了”为设计元素,通过使用这款纸胶带,消费者可以感受到成为皇帝的喜悦,以及款式、图案、内容在消费者中具有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力,尤其是在其材料中使用了环保墨水,满足了消费者在文化、创新、功能和美学等方面的需求,成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中非常经典的范例。

2.2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上也很有创意,主要是以“文徵明手植紫藤种子”,引起了很多文艺爱好者的重視。苏州博物馆中的紫藤,是吴中才子文徵明为友人王献臣种植的,它被优雅地称为“文藤”,也被人们称为“活的文物”。苏州博物馆每年都会对“文藤”的种子进行收集,并进行限量分发。“文藤”的种子是文化创意产品的特殊形态,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具有弘扬文化的使命感。

2.3 故宫博物院

一直以来,故宫博物院始终秉持“以大众需求为导向,文创是关键”的设计理念,开发出一系列的文创产品都很受人们的欢迎。例如,故宫博物院设计了一款“朝珠耳机”,将耳机的功能与朝珠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不仅使耳机更具个性化,还让人们在使用中增加对故宫文物的兴趣。又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故宫猫”系列文创产品,广受好评,在形象上是非常有特色的。“故宫猫”一下子把安静严肃的博物馆形象带入了生活。故宫博物院的文化资产遴选远远超出了文化资产的范畴,其新颖独到的思考与遴选方法对我国文化创作的研发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3 我国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存在的不足

现在,博物馆的参观者主要是以学生和老年人为主。虽然博物馆文创产业现在发展的很多,规模也在不断地增加,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产品的吸引力较差。只有少数的大型博物馆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获得了成功,推出了很多具有特色的文创产品,产品包含比较深的文化艺术内涵。然而,大多数的博物馆在产品设计中存在严重的缺点。

3.1 定位不清晰

文创产品的定位直接影响着文创产品的销量。在对文化产品进行定位时,需要明确产品的用途以及面对的人群。目前博物馆中的很多文创产品的设计定位很模糊,在购买时,可以发现很多仿制品,设计师主观意识比较强,产品用途不明确,产品的目标人群没有研究,产品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在市场上不受欢迎。

3.2 产品过度同质化

从有形的角度来看,博物馆的文化创作比较传统,多是模仿绘本和文物。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在市场上的欢迎程度比较高,是博物馆文化创意设计的良好起点。但大多数博物馆只是对它的文创产品进行模仿,没有突破,这种一味模仿的设计方式很难获得人们的认可,没有深入地分析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对设计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模仿增加了文创产品市场中产品的同质化程度。现在,很多博物馆出售的手机壳、书签等产品没有明显的特色,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没有体现博物馆的特点和内涵,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比较低。

3.3 设计能力不足

一些文创产品畅销的博物馆拥有专门的文创团队进行产品设计、包装和销售,文创产品的专利设计比较多。现代社会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设计和生产方式,但很多的博物馆由于自身发展的限制,品牌建设的速度非常慢,经常是直接把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设计外包出去,由代加工工厂进行生产,减少产品设计和运营成本,但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导致产品的设计水平和质量有很大的差距,对博物馆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博物馆的自身产品设计能力的不足是文创产品在市场上知名度较低的主要原因。

4 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及开发的有效方式

4.1 明确文创产品的设计定位

博物馆文创产品与其他产品存在很大不同,但也需要具备一般产品的基本功能,在设计阶段,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明确产品的定位。现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年轻人,因此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首先要结合年轻人对产品的需求,引入具有文化内涵的化妆品或者文具产品,把传统文化融入产品的设计中,提升文创产品的品位和艺术性。比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口红系列文创产品,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进行了全面的市场调查,考虑到年轻女性对口红编号的偏好,设计中国风的产品包装,受到了年轻女性的喜欢。

4.2 利用博物馆自身的优势和文化资源

博物馆文创产品在进行设计时,需要确保产品设计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独创性。博物馆中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在设计文创产品时,博物馆需要深入挖掘自身的文化内涵。同时,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设计需要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样的设计才能让文创产品具有独特性,并受到消费者的喜欢。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的文创产品设计有效地结合了皇家元素,具有很强的独特性、辨识度和原创性。因此,博物馆在对文创产品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结合自身的文化资源,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

4.3 更新发展理念,创新管理模式

新形势下,博物馆要积极更新观念,积极树立国际化视野和发展新理念。一方面,博物馆要充分利用日益增长、多样化的博物馆藏品资源开发利用需求,积极为博物馆藏品资源增值创造机会,争取更大的社会力量,参与并有效为博物馆文化创意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博物馆还将创新管理模式,坚持经济效益原则,有针对性、有创意、有效益地发展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创新经营理念,为博物馆馆藏资源提供新的资源。

4.4 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法律法规

从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创意经济政策的引导。有关部门要督促其尽快制定出台博物馆资源商业化开发专项规划,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同时,博物馆有关部门要帶头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纳入博物馆行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评价激励机制。更好地激发博物馆开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主动性和热情。此外,还应进一步完善立法,为新时期博物馆文化创作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4.5 举办文化创意竞赛,促进产品创新

对于博物馆来说,好的文化创意产品与好的创意是紧密相连的。博物馆需要充分运用集体智慧,收集优秀的创意,是解决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研发不足的最有效方法。如美国的现代艺术博物馆设计非常独特,很多产品外面买不到,卖的是设计和创意。博物馆要打破这种同质化趋势,其中一个途径就是关注文化和创意。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中国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问题,才能用文化创意产品激发公众的购买兴趣。让文创产品满足消费者的期望,更好地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

5 结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核心是立足于自身藏品的文化特征,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将藏品的文化特征和意义有机融合。在满足消费者对文创产品审美需求的同时,成为博物馆藏品文化的传播者,促进藏品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

参考文献

[1]陈小茜.浅析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J].艺术科技,2018(8):188-189.

[2]高小明.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J].艺术科技,2017(6):253.

[3]欧阳华,张力丽.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研究[J].包装世界,2017(2):101-103.

羌族文化产品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立体竹编历史悠久,其工艺更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被人们所传承,同时也是我国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立体竹编作为竹编艺术的一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传统文化在手工艺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所蕴含的传统美学、材料朴素、绿色可持续发展设计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对旅游文化产品设计的研究与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立体 竹编 旅游文化产品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Bamboo

Weaving in the Design of Tourism Cultural Products

CAO Tian, LIU Chang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1300)

1 立體竹编的历史

中国竹编文化历史,远比日本及其周边国家久远太多,在漫长的岁月流逝中,多少埋藏于地下,多少消匿在历史的洪流中,丢掉的不仅仅是技艺,更是那随时都被虎视眈眈的文化起源和发祥地之争。“天壤间,似木非木,似草非草者,竹与芝也。”更有“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之记载,描述的是先民们以竹制弓,打猎谋生的场景。宋苏轼曾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书者竹纸……,真可谓不可一日无君也。”可见,在古代,竹类制品使用于各个领域。 7400年,不是最早,只是目前仅有证据表明,在华夏大地上,竹编的使用历史远不止7400年,朝夕太短,万年也不长,竹编的历史记录,将会渐渐被更新,民族先人们的智慧结晶,将会逐步昭示于天下。

2 立体竹编与平面竹编的区别

立体,相对与平面而言,立体竹编通常是有胎竹编,常常用木胎、布胎和竹编胎作为内膜,用很细的竹丝围绕从而塑造好的形状。立体竹编采用的编法是经纬编,犹如织布一样要先用竹丝搭出经(竖)线,再一根根加入纬线编。由于立体竹编是一种细丝竹编,竹篾都要加工成很细的竹丝,有多细呢?一厘米宽的竹篾通常要再分出20根—50根的竹丝(师傅们通常把他们称作:25丝、50丝就是这么个道理)。这样细的竹丝犹如无骨,是无法单独成型站立的,所以常常要依靠一定的胎来支撑它。它的胎体有木胎、布胎和脱胎。这是立体竹编和平面编及器物编的最大区别

3 立体竹编编织技法

立体竹编工艺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在经纬编织的基础上,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从而编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同时要加入其它色彩的竹片等,来形成各种各样色彩艳丽的花纹。立体竹编编底常用技法包括:平编底、四角孔编底、斜纹编底、米字型编底(俗称菊编底) 、二重米字型编底、六角孔编底、三角孔编底、轮口编底等。

立体竹编编体常用技法则有:平编、斜纹编、四角孔编、六角孔编、三角孔编、绞编法(绳编法)、扮插法。其中平编底应用最多:经纬篾片压一挑一上下交编,纬灭不留空隙,是应用最广的编法。竹编技法─收边(编器编作即将完成时,为了增加美观、并使更加牢固,需要作收边处理。收边时要整齐扎实,防止器体松脱散落):摺返收边法、编组收边法、绕卷扎结收边法、变型收边法。

4 立体竹编在旅游产品中的应用

旅游产品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来讲,旅游产品则是与旅游相关的一切,有和旅行者出行的交通、住宿等有关的消费。狭义的旅游产品则是能传达当地的文化特色,来勾起人们的回忆,作为旅行的纪念品来传递一种当地独有的文化特色。立体竹编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从一个小小的生活品逐步变成被收藏家收藏起来的工艺品。其装饰特色富有形式感和节奏感,带给我们独特的审美体验。材料易得是它在旅游文化产品甚至其他领域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具有环保、健康等特点,独特的纹理,精美的编织工艺广泛运用到旅游产品当中。

5 整合设计

立体竹编工艺经过上千年的演变,如今,在现代工业化浪潮、空调普及的冲击下,以工艺精巧而走向市场,走进人们的生活,而对与一座城,旅游文化产品便向人们更传达出的是一种文化气息。在概念和前卫流行趋势中注重设计元素、文化内涵、材料多元化等设计理念是对未来生活方式、造物方式的一种崭新尝试。

5.1 材料多元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力的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也在提升,已不在满足产品的物质需求层面,而是上升到了讲究品质、追求个性的精神需求层面,若产品跟上这个变化,满足这些要求,设计的多元化趋势将越来越明显。单一的材料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单调乏味的感觉,同时也不能满足现在人们对设计多元化的需求。对于多种材料的搭配使用便可打破这种局限,进而使产品更具韵味与情感,产生视觉的冲击。陶瓷材料的光滑流畅之感、木质材料的质朴稳重之貌、柔软材料的肌肤质感、硬质材料的力量之道,多种材料相互融合,给单一产品更多的设计空间。丝线竹编、瓷胎竹编、竹丝扣瓷、竹胎漆器就是竹材工艺融合的极佳典范。

5.2 文化内涵-以浙江为例

浙江在上古属于百越之地,在古九州里属于扬州。先京杭大运河本质上是一条征税纳粮的抽血之路,其南短选择杭州,已经说明浙江的富裕程度。伴随着移民、先进生产技术、文化知识和文化的引入,江南尤其是浙江后来的人文荟萃,得益于这种技术、文化、人种的一次次融合。浙江山不甚高,但名山不少;地不甚平,“七山一水二分田”,却有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乡”;河不甚大,却水网密布,风景怡人;湖不甚多,但很有名,如西湖、南湖、镜湖以及千岛湖;面积很小,却有全国各省中最长的海岸线,最多的海岛,以及最大的渔场和油气田……

5.3 創新设计

产品功能的多元化设计:随着人们对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功能单一的产品已经不能被广大消费者满足,一物多用、解决问题成为产品设计的一个指向。

产品形式的多元化设计:设计的原则一直都是形式服从功能,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消费水平和生活品质也在不断地提升,尤其是新兴起的一代消费群体,不仅会对产品物质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对产品精神层面也有一定的见解。换句话说,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产品不仅要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即功能需求,同样也应当在产品的外观,即造型、结构、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全方面地满足用户需求,进而达到产品的高效设计。

产品情感性多元化设计:情感性体验是消费者体验要素中最高层次的要素,功能和形式要素,主要解决了用户的满意度问题,而情感的多元化,包括了产品的品牌精神,愉悦程度,探索互动等更高层次的内容。

6 结语

立体竹编工艺作为传统工艺延至今日,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同时也符合传统工艺的发展规律,蕴含着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现代产品的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继续继承和发扬竹编工艺进行创新设计,结合现代先进技术,充分发挥立体竹编的价值。

*通讯作者:刘畅

基金项目:本文受浙江农林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 陈云华.中国竹编工艺:立体竹编、竹编软座沙发.四川出版集团,2008.

[2] 刁婷婷.传承与衍生[D].中央美术学院,2009.

[3] 郝达芬,刘明彬,赵玥.舒席竹编艺术在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木工机床,2015(2):40-42.

[4] 浅谈旅游产品https://www.xzbu.com/1/view-5158537.htm

[5] 竹编工艺https://baike.baidu.com/item

羌族文化产品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消费侧需求;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1消费侧需求分析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产品设计者与消费者密不可分。事实上由于教育资源广泛化,设计领域的专业与业余界限越来越模糊。设计者与生产者不但可以进行合作甚至可以角色转换。这时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自己会被哪些要素吸引从而进行购买行为便显得十分重要。从消费行为着手分析,消费目的大多是文化纪念、文化装饰需求。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是该文创产品的使用价值、创意性及娱乐性。

2基于消费测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特性分析

文创产品顾名思义,就是文化与创意交融碰撞产生出的商品。“文化”和“创意”是文创产品的外延、“商品”则是其内涵。许多设计师在“设计感”上大做文章,却选择性忽略了文创产品最基础的“商品”属性,实属本末倒置。既是以“商品”为本质,那便需先思考“商品”的本质是什么。

2.1文化性

例如博物馆文创产品,是以博物馆提炼出的文化符号为基础,然后围绕这些文化符号进行博物馆的展览、宣传和文创产品开发。博物馆的藏品中有很多符号,比如文物的形状轮廓、有象征意义的纹饰。但在进行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时不应该直接拿来使用,要深度理解文物的精神内涵,与现在的设计理念结合,通过变形再造,对其进行再设计,如此才能做出更有意义的文化创意产品。

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的整个流程需要设计师对文化、历史以及博物馆进行深度理解,否则会使博物馆的真正核心文化元素丢失,公众难以真正地学习、感受、理解文物的原始文化价值。

2.2科技性

高科技的数字信息技术渗透在文化创意产业是未来的必然趋势。新兴文化产业已不同于传统文化产业。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也随之改变。5G的到来使得更多产品形式成为可能。那么文创产品中文化与创意所依托的媒介在新的时代是否也需要有所变化非常值得人们思考与研究。大数据时代,文化、创意与科技密不可分,文创产业与互联网、VR、AR等高新技术的融合度却始终不高。结合高新技术是未来文创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

2.3创意性

大多数博物馆、美术馆都是选用“VI延展”的做法开发文创产品。“VI延展”是指将经过提炼的图形元素以平面化工艺“印”到各类产品表面。早期国内文创的问题是由于设计方对文化挖掘的不重视而导致的“VI延展”内容的趋同化。近些年则转变为博物馆之间文创形式的同质化。如今,走进一座博物馆的文创商店,基本是胶带、本子、书签之类制作工艺简单,容易附加文化属性的物品,缺乏极具创意的产品形式。

故宫文创在2017年初便突破了十亿大关,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蓬勃发展。但目前许多文创产品的开发仍主要是内部开发、局部合作的方式。产品品质参差不齐,产品形式也毫无新意。长期以往将难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就国内的大部分文创设计来看,他们缺乏创意、艺术、科技、教育、旅游等多产业领域的跨界沟通与合作。

大英博物馆以文创设计开发了服饰、首饰、家居、文具、厨房、食品、数码配件这七个品类。可见可开发和待开发的文创产品形式非常丰富。设计师在设计文创产品时需考虑所添加的文创元素的大众普及度。例如墨田北斋美术馆在设计“富土山醋碟”时选用了最简单的圆形盘型,将富土山最简单的几笔轮廓凹陷下去,使得消费者在使用醋碟时,能根据醋的倒入量缓缓“绘”出富土山的图案,以此作为该产品的最大卖点。为什么简单的线面就可以使得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这不仅仅是因为“富土山”+“醋碟”的这个创意,是因为设计师了解葛饰北斋的名作“神奈川冲浪里”在民众心中的普及程度。

2.4可读取性

文创设计的可读取性是指设计师利用产品作为载体,表达文化时需要通过设计师的内化、吸收再稳稳的表露出来。在产品中不是硬补进零星几个文化元素就是产品和文化的融合,而是要使得人们通过产品了解其中的文化,使文创产品具有可读取性。

2.5美观性

文创产品设计的艺术性对于消费者而言便是该文创产品是否具有美观性。诺曼曾提出将人的认知与情感体系划分为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一直贯穿在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之中。可以说“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完成文创产品的“文化”“创意”指标后,在人类情感的本能层次把握好文创产品的艺术性也是文创设计者的工作之—。许多文创产品为了凸显“文化”卖点,将文化符号生搬硬套到现代产品上。就如各类草率把文化符号印在杯盘碗碟的文创产品上,却忽略了消费者对于“美”的本能需求。

2.6生产性

如按需求来分类商品层次,第一类是维持生存的生活必需品,以实用程度与其价位是否匹配为购买的最重要衡量因素;第二类是为生活提供便利的升级商品,以实用性和美观性为中心要素为,在满足足以支撑第一类消费的基础上,才会对第二类产品进行消费;第三类则是位于生活之上,可以满足消费者审美需求的商品,而文创产品属于第三类商品。

文创产品从设计图纸到成为可以摆在货架上售卖的产品需要多方的通力合作。盲目从设计感、文化性方面去审视一件文创产品,会导致对于图形设计的前期投入成本过高,从而忽略设计和生产之间的衔接。对于一些传统工艺,比如云锦,材质和做工是他们独树一帜的武器。但这些工艺无法用机器手段进行批量生产。设计师不能因为云锦的独一无二就忽略它生产上的困难程度。而应该寻找其他的切入点,比如寻找新材料或是发掘该工艺在色彩、纹理等方面的独特性,以此兼顾文创产品的文化创意性与可批量生产的能力。

2.7实用性

商品必须具备一定的使用价值,才能不被轻易淘汰从而产生经济效益。使用价值体现在产品的质量高低和实用与否。大量设计9币将自己的设计简单附加在一款普通粗糙的产品身上,即便设计想法夺人眼球,但这款文创产品也没有达到其作为产品质量的基础要求。不过近年由于央视博物馆热潮,带动了—批大牌与各博物馆合作创作一系列大IP,使得设计生产出的文创兼具美观性与实用性。

文创开发初期不少博物馆会采取对著名文物進行同比或等比复制的手法进行文创设计,并考虑消费者购买之后的使用情况。例如一些文创产品,购买后基本只有装饰的作用却无使用功能。古代对于器物的使用方式经过岁月变迁到如今是否仍然适用,需要设计师进一步思考。

2.8情感性

对于文创产品进行情感化设计可以赋予产品新的生命,并产生与使用者的情感链接。当人跟产品之间产生了情感链接时,人与国家历史文化使更加亲近。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说过“可以通过一件器物,和一个时代联系在一起,和一个人群联系在一起,和一个社会联系在一起。”关于情感的创意可以拉近人与文物、文化的距离感。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文创产品被买回家后只能静静的成为某处的装饰品,并不能融入人们的生活。

3结语

所以什么才是好的文创产品设计呢?产品要注入文化、创意和美学,同时要兼具一定的商业价值和实用性。只有以商品性为基础,文化创意为核心,以情感性为要素在某一个节点达到最好的平衡,才能成就一件完美的文化创意产品。

目前中国文创产品的地位略微超出了它本该有的地位。文创产品的真正定位本该是抛砖引玉的那块砖,现在却掩盖住了其内在里蕴合的巨大文化价值。在努力贯彻“文化强国”的现今,相信未来中国的文创产业会走的更远。

羌族文化产品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间艺术;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应用

1 民间艺术概述

民间艺术是指由那些没有受过正规艺术训练,但掌握了既定传统风格和技艺的普通老百姓所制作的艺术、手工艺和装饰性装饰物[1]。它是针对学院派艺术、文人艺术提出来的概念。本文阐述的是它的狭义概念,主要指民间造型艺术,包括了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各种表现形式。按照材质分类,有纸、布、竹、木、石、皮革、金属、面、泥、陶瓷、草柳等不同材料制成的各类民间手工艺品。它们大都以天然材料为主,就地取材,以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与民俗活动密切结合,与生活密切相关。不同的地区由于地域环境的不同,往往民间艺术的形式表现也有所不同。比如剪纸,北方剪纸浑厚、粗犷、天真、质朴;南方剪纸灵秀、秀美、严谨、纤细。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

由于生存环境消失,市场融入度低,民间艺术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甚至难以为继。除此之外,大多数民间艺术由于脱离了生存的土壤,艺术原真性渐失,面临着继承不善、创新不足的尴尬境遇。

2 国内博物院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现状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和人们消费结构的转变,博物馆逐渐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也方兴未,很多博物馆都开设了博物馆商店,作为“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它不仅成为展示博物馆文化的重要渠道,同时也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是衍生自博物馆资源并在博物馆商店以及授权渠道售卖的创意纪念品,它始于文化、形于产品、用于生活。相较于典藏复制品和出版品,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价格低廉,贴近大众生活,符合生活美学与现代流行风潮。例如,北京故宫“萌萌哒”的朝珠耳机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2]。

但需要正视的是,国内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多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类单一、同质化等问题仍然为人诟病。造成这样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国内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起步晚;二是国内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人才匮乏,不同于一般的产品设计,博物馆文化创意设计除了基本设计能力要求外,还要有更敏感的文化嗅觉来体现产品的文化内涵,这对很多设计从业者来说有不小的挑战。

3 民间艺术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3.1 满足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独特性

民間艺术的地域性特征能打破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同质化困境,使设计更为原始和独特,从而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中国地域环境多样,历史文化悠久,这直接形成了民间艺术的多样性。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统计,全国有超过六千余种民间艺术形式,这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提供了大量的灵感来源[3]。地方博物馆引入当地典型的民间艺术就能确保设计形式的创新性。比如把开封朱仙镇年画和省内博物馆藏品结合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就能很容易获得独一无二的设计形式。

3.2 拓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文化深度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要体现藏品本身的文化内涵,消费者可以通过设计了解与之相关的藏品以及它背后的故事。民间艺术的融入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在本来的文化基础上又增添了一层地域文化,从产品本身的文化扩展到与之相关的地域文化,使设计包含的文化层次更为丰富,这增加了文化创意产品的厚重感,设计中既有根又有魂,根即是民间艺术的生命力,魂即是产品背后的文化特质,消费者得以获得更多层面的文化感知。

3.3 拉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民间艺术本质上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基于对生活的感悟而开展的艺术创造活动,群体基础牢固,它天然具有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融的特点[4]。以藏品为原型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就要有意识地去迎合消费者的喜好,而与民间艺术的结合就是一条捷径。用消费者熟悉的民间艺术形式去阐释设计,会有效降低产品认知成本,使产品具有更多的受众群体。

4 民间艺术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应用的思路

民间艺术的本体语言包括其造型、功能、材料、色彩、寓意、工艺、交互使用等方面,从这些方面出发可以探讨出民间艺术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应用的若干思路。

4.1 在形式上引入新的元素

这里的形式包括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等。民间艺术形式上一般具有粗犷的线条、夸张的造型、绚丽的色彩,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它的造型也基本符合设计学中点、线、面的基本构成原理。可以引入民间艺术的形式要素结合藏品进行创作,通过选择、抽象、提取,进而表现出藏品的局部或者整体,从而获得更具创新美感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民间艺术的形式选择一定要有典型性,比如,开封朱仙镇年画多用青、黄、红、紫等,颜色厚重,是它区别于其他版画的重要特征。在抽象的过程中,要注意抓住精华部分进行合理简化,使之尽量符合现代审美。比如,对于皮影来说,可以尽量保留它的外轮廓特征,把部分装饰细节进行简化抽象。

通过民间艺术的形式介入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可以打破人们视觉经验的固有习惯,往往带给人惊喜。比如,河南博物馆开发的泥咕咕版妇好鸮尊(图1)就是应用这样的思路,它首先抽象出妇好鸮尊的大致形态轮廓,然后引入滑县泥咕咕的材质和典型的装饰纹样,二者有机结合,显得萌趣十足,成为了河南博物院文化创意商店的明星产品。

4.2 在功能上开发新的用途

民间艺术往往具有鲜明的功能,这种功能表现为精神层面和实用层面。精神层面主要指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意愿,而实用层面指的是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作为产品使用。比如,年画起到装饰作用,泥泥狗是给儿童的玩具,布老虎是枕头等。可以把这些功能提取出来,结合博物馆藏品进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比如,可以把妇好鸮尊和泥泥狗结合做成“泥泥鸟”作为玩具开发。在结合时要注意藏品和民间艺术功能的相关性原则,这里的相关性有内涵相关、造型相关、位置相关等[5],相关度越高,设计越能引起用户的共鸣。

4.3 在体验上引入新的理念

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体验性强调用户的参与度,让用户在参与过程中感知到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意味。通过设计和用户的互动来激发用户兴趣,拉近用户与藏品的距离。民间艺术一般以手工制作完成,它有比较成熟的流程,一般操作也相对简单。可以把民间艺术工作坊开设在博物馆内,事先制作好模版,配备指导老师,以博物馆元素为主题进行现场制作,这也是博物馆文化创意设计的新的渠道,不同于单一的产品输出,它更是一种系统的文化服务。它使消费者参与其中,注重体验,在过程中体验到博物馆文化的魅力。比如,河南博物院以传统版画为载体,以馆藏文物杜岭方鼎为主题元素刻板,消费者在博物馆内就可以体验版画的制作过程,最终得到一张有意义、有回忆、有体验的文化创意产品。

5 结语

文章重点阐述了民间艺术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应用的可能性和意义,从实践层面探究了民间艺术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应用的具体思路。二者的结合是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与创新表达,通过对民间艺术中形式、功能、体验等因素的借鉴,多角度深层次地促进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在创新性、文化性、经济性、体验性上的提升和优化,进而解决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同质化的尴尬局面,同时这也在客观上能够促进民间艺术的健康发展。但将民间艺术应用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可能会在批量生产中遇到一定的挑战,这在本文中没有阐述,也将会是后期研究的重点。

羌族文化产品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在职业院校当中,将侗族音乐文化资源带入课堂,可以使得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得以建立,审美感知审美创造和审美鉴赏的能力得以提升,职院校中缺少专门的侗族音乐文化课程,大多数学生对侗族音乐文化的了解仅限于课外艺术活动的形式。所以,如何将侗族音乐文化资源带入职业院校课堂之中,将职业院校审美教育活动进行丰富,是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侗族音乐文化资源 职业院校 开发利用

在我国职业院校当中多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宗旨,但文化教育也是不能缺失的教育目标。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迅猛发展的当今,文化教育也是学生全面发展人格的重要方式,从而使得人的道德品质得以提升。优秀的文化教育,还可以使我们避免走向功利化,而去专注文化当中的审美价值。在职业院校当中,将侗族音乐文化资源带入课堂,可以使得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得以建立,审美感知审美创造和审美鉴赏的能力得以提升,然而当前职业院校的唯一目标是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这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都造成了实践课程和理论方面的缺失。职院校中缺少专门的侗族音乐文化课程,大多数学生对侗族音乐文化的了解仅限于课外艺术活动的形式。所以,如何将侗族音乐文化资源带入职业院校课堂之中,将职业院校审美教育活动进行丰富,是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侗族音乐文化概述

侗族音乐文化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侗族人民的生活中,歌唱是不可缺少的内容。20世纪50年代侗族大歌就在北京进行汇演,中国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复调音乐,倍受世界音乐界的惊叹。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侗族合唱团远赴法国进行表演,被音乐专家称之为“天籁之音”。侗族音乐具有两个特点:第一,五声音阶构成了侗族音乐的曲调,在五声音阶中徵音可高可低,在旋法上向内收拢的调式音,多声部结合和和音扩展调式都依靠这个音的特殊功能。侗族音乐的和声风格和旋律变化也通过五声音阶进行,这是侗族音乐与其他乐曲区别所在,是侗族音乐的最大特色。第二,就是有着由慢到快、一气呵成的复调音乐。举例来说,同一个旋律由两个声部演唱,在每个声部中,都将这个旋律作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因此他們在合唱的时候发生了音响的质变,使得旋律更具立体感。大多数的侗族音乐都是依靠复调音乐演唱,有着高昂、明亮、浓厚的音色。

二、侗族音乐文化资源在职业院校中的开发利用的意义

(一)侗族音乐文化资源拓宽了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

当前,侗族音乐文化课程在职业院校中较为缺乏。侗族音乐文化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学生对艺术进行感受、审美能力进行提升的主要途径多是艺术类的讲座或是校园文化艺术节,但是在安排活动的过程当中,学生们的视野还没有看到宝贵的侗族音乐文化资源,职业院校在侗族音乐文化教育过程当中,以民族艺术作为切入点,通过学校音乐教师、侗族民间音乐人等进行研究共同体的建立,在艺术类讲座或活动当中,进行侗族音乐文化的讲解,将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宽。

(二)学校成为传承侗族音乐文化资源的有效场所

在一段时期以来,侗族音乐文化资源凭借其自身的文化独特性存在于侗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并且侗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性和灵活性使得侗族人民非常喜爱本民族的音乐形式。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相对应的文化也加快了全球化的步伐,如何将侗族音乐文化资源立足于世界艺术文化的洪流之中,就成为了我们要探讨的问题。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岌岌可危的状态使得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而作为教育活动场所,职业院校对于传承文化的这份重任应当积极地承担,在将传统侗族音乐文化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展开学校侗族音乐文化学习活动,主动传播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与此同时,进行研究推广,让侗族音乐文化得以有序传承。

(三)增强了学生和教师对侗族音乐文化的学习热情

要想将侗族音乐文化进行发扬,在职业院校的教学当中就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样才会使得学生对于侗族音乐文化有一个最直观的认识。学生长期受侗族音乐文化的熏陶,会产生一种精神上的依靠,将浓烈的民族氛围切实感受。在职业院校开发、利用侗族音乐文化资源的过程当中,邀请民间传统艺人对侗族音乐进行表演,学校音乐教师也要积极的参加侗族音乐课程的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侗族音乐文化活动,了解文化背景和相关历史知识,进而增强了学生和教师对侗族音乐文化的学习热情。

三、侗族音乐文化资源在职业院校中的开发利用的途径

(一)侗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多样化

种类丰富的侗族音乐文化资源要进行合适的选择之后进入职业院校的教育体系,侗族音乐文化教育多样化的特点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得以体现:第一,多样化的实施渠道。长期以来,侗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实施空间是学校,伴随着社区和学校更加紧密的联系,侗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实施空间也可以是社区。通过社区进行侗族音乐文化教育,可以增强人与人、社区与社区、社区与学校的凝聚力,还可以体现出侗族音乐文化在社区中的教育和服务作用。除此之外,伴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发展,可以共享侗族音乐文化教育资源。学校要通过各种网络资源积极地开发侗族音乐文化课程,创建网络共享平台,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平台,将网络资源进行建立,同时向社会推行侗族音乐文化教育。学校侗族音乐文化课程的影响力也得到扩大。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网络课程学习的鼓励,学生对于侗族音乐文化知识得到增加和丰富。第二,多样化的实施形式。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可以进行侗族音乐文化教学,社会实践活动、专家讲座等方式也可以进行侗族音乐文化教学,这种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可以使得侗族音乐文化教育摆脱形式化和功利化。通过侗族音乐文化教育课程,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可以被学生了解,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良好价值观也可以逐步形成。第三,多样化的内容。侗族音乐文化资源中包含了大量音乐史等文化内容,这就对职业院校的音乐教学进行了丰富,使得学生可以更全面的对侗族音乐文化历史进行了解。

(二)积极建设侗族音乐文化课程

對于侗族音乐文化资源发展来说,必然要进行学科发展和研究深化的课程建设。侗族音乐文化课程的建设,要通过课程建设目标带领。也就是说,要反映出侗族音乐文化的特色,将侗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得到凸显,从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满足,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进行满足。将侗族音乐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整理,在职业院校中采用隐性或显性的课程形态,与此同时,做好侗族音乐文化课程的监督和评价,评价主体要做到多元化,客观地评价确立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到学生学习结果这些过程,将理论和实践作为基础,开发具有本院校特色的侗族音乐文化教材,侗族音乐文化教材不但是教学载体,还是学生了解侗族音乐特色和历史的重要载体,职业院校要积极地建设侗族音乐文化课程,促进侗族音乐文化资源的有序传承。

(三)侗族音乐文化课程开发共同体的构建

就当前情况来看,职业院校中多方面主体投入平台和文化价值观念的缺失,是开发和利用侗族音乐文化资源的最大问题所在。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侗族音乐文化课程开发共同体。该共同体要有教师、职业院校、教育管理部门、民间音乐人和地方文化专家构成,从而进行合理的课程开发。在这其中要引起注意的是:职业院校教师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只是执行者,但是作为侗族音乐文化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也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从而才能将职业院校个性化的原则、地方性质得以体现。由于不同人员构建课程的观念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发侗族音乐文化课程,就要让音乐教师将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提出,侗族音乐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课程中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也得到了保障。侗族音乐文化课程的开发,需要不断补充和及时更新,作为课程的接受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学习情况,将课程优缺点进行客观的评价,并且将自己的学习诉求充分的表达,所以在侗族音乐文化课程开发时,必须要考虑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每一个课程开发主体都有他自己独特的视角,在对待侗族音乐文化资源都有着不同的考虑方式。通过对侗族音乐文化进行全方位的体验,使得职业院校教育和侗族音乐文化资源可以更好的结合。

四、结语

丰富多样化的人才素养结构才能称之为合格,在学生们提升专业技术的同时,离不开艺术的浸润和滋养,这样学生才会有一个逐渐完善的精神人格。但是,将侗族音乐文化资源在职业院校中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复杂程度高、消耗时间长,学校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形成侗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共同体就显得非常有必要,需要学生、家长、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相关机构进行共同参与。本文所探究的内容也只是侗族音乐文化资源在职业院校中开发和利用的一小部分,关于如何将侗族音乐文化资源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并以此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制度,都是我们在今后需要研究和改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龙海霞.乡土艺术资源在职业院校美育中的开发和利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8):13-14.

[2]董塔健,秦卫红.地方高校开发利用少数民族非物质音乐文化资源的实践研究——以河池学院为例[J].艺术探索,2009,(06):22-23.

[3]何欣.侗族音乐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08):8-9.

上一篇:分层教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广播电视财务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