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科学发展观心得范文

2023-12-22

践行科学发展观心得范文第1篇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首要的是要把十七大报告学懂弄通。十七大报告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方方面面,都值得我们深研细读。科学发展观是贯穿十七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是报告的灵魂、总纲,是报告的核心。十七大报告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论是回顾过去5年工作、总结29年伟大历史进程,还是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全面部署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工作,都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运用和生动展开,充分体现了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的巨大指导作用。十七大报告阐述科学发展观用了整整一个第三部分、3200字的篇幅,占十七大报告全文十二个部分、28000多字的11.4%。十七大报告在最后一个部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提出要“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宣传贯彻好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

下面,我着重谈一下学习十七大报告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定位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定位。

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提出了关于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重要思想。十七大报告对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经济发展、经济体制、人民生活、发展的协调性、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管理、对外开放八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

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表明,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表明,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频发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的发展既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约束的巨大压力;我国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也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要适应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这样的实践基础上孕育和诞生的,正是基于这样的基本国情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三、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包含丰富的内容。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认真学习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容,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

(一)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抓住发展,就抓住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是建立在发展基础之上的。不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发展,就不可能解决我们面临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改革开放29年来的实践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就要时刻牢记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此,必须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只有抓住发展,才能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3、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指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规律,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

2、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是任何一种发展观都必须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因为科学发展观在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上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发展应当是全面的。全面,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必然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有协调好各方面关系,才能实现健康发展;否则,只能是畸形的发展。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3、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

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四)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统筹兼顾。这是因为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条宝贵经验。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军民兼顾、公私兼顾。新中国成立后,又把统筹兼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指导方针,强调“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强调“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的理论内含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支撑科学的理论。从方法论意义上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切实做到统筹兼顾,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思想,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些方面的统筹,拓展了统筹兼顾方针的内涵、对象和范围,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从而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切入点和重要现实途径。按照十七大报告精神,坚持统筹兼顾,就要坚持上述的“八个统筹”。

四、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提出后,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干部的思想和工作还没有真正转到科学发展观上来,一些影响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科学发展观的保障机制和体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基本路线要管100年。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一直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不但这一届领导人要坚持,下一届、再下一届都要坚持,一直坚持下去。”、“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才能确保实现科学发展。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首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3、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支撑我们人民共和国大厦的四根支柱。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就会动摇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性质和政治基础,中国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国家。四项基本原则,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和必须具备的根本政治保障。

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以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来促进科学发展。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的社会主义,也应该是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最根本基础是发展。发展,不仅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条件,而且发展的目的、要求本身就包括社会和谐,进而包括更广阔领域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所以,一定要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要最大限度地鼓励人们发挥创新、创业、创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保持社会的平衡、和谐与稳定,坚持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和谐,在促进社会和谐中推动科学发展。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的力度、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进程和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靠思想教育,更要靠制度保障。制度对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起着基础、引导、保障的作用。所以,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就要通过改革开放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各方面体制。为此,一定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凝聚改革共识,坚定改革决心,坚持改革方向,坚持用科学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我们党是一个已经成立八十六年,在全国执政五十八年,拥有七千多万党员的执政党,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科学的发展道路是党领导开辟的,伟大的发展事业要靠党来领导实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领导和驾驭发展全局的水平和能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全局,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

(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科学论断,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全局。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作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之一作出部署,并提出“要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确保食品药品安全”,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同时也是对我们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用十七大精神指导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践,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的首要政治任务。在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第一,要紧密联系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深入学习和理解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科学论断,更加自觉地用十七大精神统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全局,指导食品药品监管事业改革和发展。第二,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把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作为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具体举措。第三,要从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高度,充分认识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的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履行监管职能,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二)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做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监管理念的传播者和实践者。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我们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来说,面对新时期食品药品监管的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怎样通过强有力的监管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等问题,只有一条途径,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全局。第一,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首要的是实现安全的小康和创造体现人的生命价值的和谐,这就决定着我们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必须要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饮食用药安全的需求作为第一位的责任,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第二,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实施食品药品监管,必须要讲究科学方法,注意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第三,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就决定着我们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促进食品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监管与发展的关系,围绕发展抓监管,以监管促发展,以发展推动监管。在监督与发展的关系上,始终坚持依法监督,公平公正执法,为促进食品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努力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第四,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就要按照省局党组的要求,始终坚持“五个不变”原则,努力营造有利于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发展的良好环境。省局在组建不久,省局党组就提出了“五个不变”的原则,“五个不变”:即,自觉接受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的意识不能变;服从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大局的原则不能变;依靠地方各有关部门的配合,共同搞好监管工作的格局不能变;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一方百姓吃上安全放心药品的使命不能变;促进地方医药经济健康发展的目标不能变。从我们五年多来的实践看,正是因为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始终坚持了“五个不变”原则,才有今天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支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良好局面。

践行科学发展观心得范文第2篇

对于“欠开发、欠发达”程度最深的铜仁地区来说,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机遇、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推动铜仁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创新,推进经济跨越,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铜仁的大发展。

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品格、实践本质、历史唯物主义特性、民本宗旨来看,践行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因为思想问题、观念问题从来就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必须突出这个根本,抓住这个根源,把我们的思维方式、思想境界、思想作风、发展思路、工作方式、精神状态从那些与科学发展观不相符合、不相适应的地方扭转过来。

当前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结合铜仁实际,必须努力克服以下顽症:

一是要克服唱高调、空落实的现象。不能只务虚不务实,调子唱得高但不去抓落实。

二是要克服满场跑、不进球的现象。什么工作都在抓,辛辛苦苦、起早摸黑,但是没有结果。铜仁地区目前抓效能建设,就是要求在工作方式上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全局,千方百计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要克服短眼光、不敢闯的现象。目光短浅、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是开创新事业、实现新跨越的大敌,尤其是铜仁这样的落后地区,缺乏长远的战略思考,没有一股子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勇气,没有一股子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锐气,只会永远落后于人、受制于人。

四是要克服绕道走、不敢碰的现象。要敢于碰硬、敢于较真,不能遇到难题就绕道走。

当前,破除思想痼疾,化解思想顽症,在方式方法上要把握好三个原则。

一是要明确目标、有的放矢。结合各自实际,开展针对性的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活动。围绕中心任务、突出共性问题,深入持久地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

二是要弄清对象,找准重点。重点是要破除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分散和下放各级党政机关手中过于集中的权力,做到简政放权、廉政高效、服务于民,充分激发、调动全社会各个阶层、各条战线、各行各业思发展、谋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是要明确解放思想的方法,弄清路径。路径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必须贯穿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全过程

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在突破中跨越的过程中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对于“欠开发、欠发达”程度最深的铜仁地区来说,基础极其薄弱,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显得尤为重要。去年5月,铜仁地委在科学分析区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突破、跨越的基本目标。要实现这个基本目标必须要有一个思想观念的平台和强有力的推进方法,这个平台和方法就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如果我们不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个思想平台建设好,不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根本手段,就很难实现继承、发展、创新、突破、跨越的基本目标。

首先,要在继承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把历届铜仁地委行署、全区广大干部所打下的物质基础和创造的精神财富,作为我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实施新跨越的一个重要平台。要充分肯定在过去的历史条件下所奠定的基础、所创造的价值以及对我们今天发展仍将发挥的巨大作用,这样才能够客观的、公正的、有效地评价过去,激发大家面对未来的激情。同时,历届党委、政府在推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充分结合铜仁实际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战略也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科学地继承下去,届届相续,形成一条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其次,在发展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只继承,不发展也不行。马克思说,世界是一个永续运动的过程体,过程体中没有过去就没有未来,它是联动的一个整体和过程。不承认历史不是马克思主义,不发展历史也不是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在承认历史、继承历史的基础上顺应历史、发展历史。

要加快铜仁地区的发展,就需要我们面对新形势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机遇、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推动铜仁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我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创新,以新的思维、新的视野、新的举措来谋划、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各项工作,突破发展瓶颈,破解发展难题,推进经济跨越,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铜仁的大发展。地委提出了实现“六个新跨越”和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的战略决策。全区各级各部门就要围绕决策,运用系统、全面、联系的思维方式来研究,如何实现、用什么样的手段和路径实现这些决策。

一是研究“六个新跨越”,每一个新跨越的突破口是什么,外围支撑条件是什么,基础条件又是什么等等,都要认真分析,全面把握。

二是研究“两带两圈”如何抓,铜仁城市经济圈抓什么,梵净山旅游文化经济圈抓什么,铜玉产业带、乌江特色产业带抓什么;“两带两圈”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哪一个是重点、哪一个是阶段性重点,哪一个是全区必须长期做的工作,哪一个是联动各方面的重要平台等等,都要统筹谋划,整体推进。

要在深化区情认识的过程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区情认识,又快又好地推进科学发展。铜仁是“欠开发、欠发达”程度最深的地区,经济总量在全省处于挂末位置。立足于这个基本区情,只有加快发展,推进跨越,才能赶超发达地区,实现群众致富的利益需求。要实现跨越就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豁出去的拼劲,敢想、敢干、敢试、敢闯,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尝试其它地方没有尝试的途径,只要有利于人民利益的事就大胆地干,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符合铜仁实际的工作就超前地干,辟出一条落后地区赶超先进、实现跨越的发展捷径;增强危机感、紧迫感,不折腾,不松懈,紧紧抓住中央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和功能区划分的政策利好,抓住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能快则快,加速发展,创造“铜仁”速度,提升“铜仁”质量。

要在推进“六个新跨越”的过程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推进跨越。要用全面系统思维理解和把握“六个新跨越”,对其内涵实质和实现形式进行科学定位。例如,铜仁地区新型工业化要实现新跨越,什么是突破口?单纯通过结构调整能不能实现突破?由于全区工业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优化的作用也不大,基于此,要实现经济总量的增加,必须在这个基础上来研究如何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问题。发展新型工业要发展产业链长、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科技劳动密集型,能拉动群众就业和实现群众致富的产业。所以,在新型工业化上要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模式,要通过综合途径、综合性措施来谋求发展和突破,不是走原来的工业发展老路。

一是对现有的工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二是立足优势矿产资源发展工业,如石材资源、万山钾矿。三是依托农业发展工业,如茶叶加工产业、畜牧加工产业。四是依托生态旅游发展工业,如旅游工艺品加工。五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工业发展结构。

要在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和发展难题的过程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切工作都必须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中首先要强化民生意识,把民生作为第一大政治任务,扎实抓好,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群众路线,把思想真正更新过来,只要群众与干部真正打成一片,水乳交融,很多工作就容易开展,很多事情就好办。因此,各级干部一定要多深入基层,走村访寨,进村入户,访贫问苦,体察民情,要清楚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干部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得更好、更让群众舒心、满意。在民生问题上干部不要讲大话、说虚话,而要从细微处出发、从点滴做起,把一件件事情做好、做实,把群众喝水、吃饭、上学、就医、住房、安全等工作扎扎实实、细而又细地一件件抓好、抓到位。

要善于在破解发展难题中解放思想。当前首要的是破解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要立足自身优势,盘活自有资源,大胆借助外力,善用“点金术”。为此,要采取:一是土地整治,二是集中整合矿产资源,三是国有资产经营,四是收储土地。还可以考虑将梵净山旅游产业整体包装上市,使之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上市公司,上市融资缓解我们的资金压力。

其次是干部的素质和作风问题。如果我们不解决干部素质的提高,不解决干部作风的转变问题,很难实现跨越。跨越是需要一大批充满激情,有着冒险牺牲精神,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干部队伍来支撑的。

三是体制和机制。体制和机制是根本性、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的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体制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四是扩大开放。要包容一切有利于发展的文化,把封闭的自我需求认识转变成开放的共同需求意识。从客商、游客、市场的需求出发,区别对待各种类型的发展主体,做到安商、亲商、富商,融入市场经济发展轨道。(作者系铜仁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

践行科学发展观心得范文第3篇

1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内涵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各方面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让一切有利于发展教育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 把一切有利于发展教育的资源充分释放出来, 使一切有利于发展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大力解放和发展教育生产力。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目标应是既要符合国家教育方针, 顺应教育发展规律, 又要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既要人格平等、合作真诚, 教学相和, 又要提倡个性张扬, 健康竞争。教学思路上既要力求科研创新, 又要注重道德弘扬。

2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功能意义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在高校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高校管理机制建设。高校办学目标的实现, 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而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依赖于高校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

二是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高校人际关系调整。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高校校园和谐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人际关系和谐。

三是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高校培养合格人才。高校教育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事业。只有构建和谐校园, 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四是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高校发展校园文化。发展高校校园文化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条件。二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3 运用科学发展观加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路和应把握的重点

3.1 思路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校园规划建设工作

校园建设规划贯彻科学发展观, 必须坚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一方面为师生员工服务, 一方面依赖师生员工参与。校园建设规划的基本要求应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2 思路二: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要注重建设和谐的高校学生管理环境。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既要坚持校方的正确领导, 又要注重发扬校园内广大学生的民主意识, 组织、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不断达到自我纠偏, 自我完善, 进而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3.3 思路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3.4 应把握的重点

3.4.1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关键是建立和谐的高校内部公共关系

首先要正确处理好教职员工之间的关系。教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主导力量, 教师既是教育者, 又是示范者。教职员工之间的和谐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基础。

其次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只有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热爱,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才能使学生心情愉快地汲取知识的营养, 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再次要正确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只有加强民主管理, 正确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 才能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3.4.2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应以德为先, 以诚为基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建立和谐的高校道德教育机制是关键。必须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观念。无庸讳言, 只掌握专业技能, 而缺失诚信意识、缺乏良好品行的人不可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长久立足, 不可能成为表率和栋梁。

3.4.3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必须建立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

高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潮流的单位, 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 建立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使之成为最适宜师生生活、学习、发展的精神家园。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在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中, 就要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 做到人才强校和特色立校。既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充分发挥教师队伍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主导作用;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推行特色化教育, 促进学生或学生群体个性的自我和谐。

同时构建高校和谐校园还应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要把物质文化建设作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 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 对身居其间的师生有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二是要把健全的制度文化作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保障。将制度文化建设与校园民主管理及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 使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得到全方位渗透。

三是要把高尚的校园精神文化作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的核心文化, 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

摘要: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大力解放和发展教育生产力。本文从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内涵、功能意义等方面的进行了系统分析, 并就运用科学发展观加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路和应把握的重点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和谐,高校校园,对策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5-02-20.

[2] 陈于仲.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大学校园建设规划[J].理论与改革, 2008 (8) :59~60.

[3] 田建国.关于高校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考[J].潍坊学院学报, 2008, 5.

[4] 卢望平.浅谈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J].党史文苑, 2006 (5) .

[5] 严蓉.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沙洋师专学报, 2003 (3) .

[6] 王蓓颖.优化人际关系构建和谐大学[J].教师教育研究, 2006 (9) .

[7] 周玉玲, 田晓明.试论高校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6 (1) .

[8] 姚志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党建工作[J].前沿, 2006 (5) .

践行科学发展观心得范文第4篇

发展民生经济的重要意义

发展民生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大力发展民生经济, 增加广大中低收入社会成员的收入, 提高其创业、生产的积极性, 一方面, 可以增强发展动力, 改善经济结构, 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 可以迫使单纯依赖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并以损害环境为代价获取利润的企业退出市场, 并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技术水平, 从而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资源投入型向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型转变奠定基础。

发展民生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民生经济, 鼓励社会成员特别是中低收入社会成员创业, 将有力推动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蓬勃发展, 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同时, 民生经济为劳动者生存发展提供了保障, 有利于劳动者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民生经济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根本途径。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指出:“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不仅是政治立场问题, 也是在推动发展, 有重大的经济意义。”他说:“这里边有个辩证法:一方面, 挣得到钱, 才有钱可花;另一方面, 钱花得出去, 才有挣钱的必要。如果钱都集中在富人手里, 事实上花不出去, 形不成最终消费, 社会经济就很难健康地运转起来。”也就是说, 只有大力发展民生经济, 增加中低收入社会成员的收入, 缩小收入差距, 扩大内需才具备坚实的基础。只有把政府财力优先运用于公共支出, 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网络以及全民共享的医疗卫生和教育体系, 广大人民群众才能改善消费预期, 积极扩大消费, 为扩大内需提供广泛而持久的动力。

发展民生经济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动力。大力发展民生经济, 要求各级政府加快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 逐步脱离具体的微观经济活动, 集中精力制定发展战略、产业规划, 大力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完善公共服务, 调节收入分配, 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同时, 随着民生经济的发展,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日益凸显, 政府行为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联度越来越高, 必将进一步促使政府公开、透明、廉洁、高效施政, 进一步促进政府转变管理方式。

近年来, 重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正在探索一条在显著改善民生中加快发展的新路子。从“五个重庆”建设, 到“民生十条”的推进, 无一不体现了对民生的关切, 无一不是“以人为本”的真实体现。同时, 在这一过程中, 重庆以民生为主导的发展路径也日渐清晰。

据统计, 近5年来, 重庆在民生方面投入的财政资金从“十五”末的22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850亿元, 并建立健全每年民生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50%以上的投入机制。统计数据显示, 近5年重庆财政用于民生的资金就达到了2700亿元。但是, 对民生投入的巨大并没有延缓重庆的发展, 反之, 重庆已经开始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正如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所指出的:“这两年, 市和区县两级财政50%以上用于民生, 政府不仅没有破产, ‘钱袋子’反而越来越鼓, 今年财政收入增加了53%, 各项事业都蒸蒸日上, 良性发展。”

发展民生经济要把握好几个环节

当然, 应该看到, 重庆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路子才刚刚开始, 在此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 也需要我们继续采取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措施。毕竟发展民生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对此, 应当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发展教育是基础。没有教育的发展和接受教育机会的平等, 就没有发展机会的平等。在发展民生经济中,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逐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公平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确保9年制义务教育覆盖面和教育质量的同时, 可以考虑将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尽快提高重庆人口的总体素质, 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扩大就业和创业是根本。没有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保障和改善民生就会失去源泉。应进一步改进作风、提高效率, 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加大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力度, 鼓励全民创业, 支持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加大培训力度, 为扩大就业创造条件。

解决“三农”问题是重点。发展民生经济的重点区域在农村, 重点对象是以农民 (包括农民工) 为主的低收入人群。应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力推动城镇化进程, 消除阻碍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障碍, 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抓手, 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的投入,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增加居民收入是关键。没有居民收入的稳步增加, 保障和改善民生就会流于空谈。应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 逐步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强化工会地位, 提高劳动者集体谈判能力, 确保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逐年上升。完善税制, 强化税收征管, 调节收入差距。

践行科学发展观心得范文第5篇

我认为: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要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坚信:要建设一个现代化中国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所以,我更坚信,我们国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各项事业会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的人民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党中央的带领下生活会更加幸福美好。作为一名退休老党员,跟着共产党走的决心永远不会改变。二科学发展观是对以国家主席胡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的高度概括;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精神的灵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报告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吸收和借鉴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系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基本思想和发展规律,体现了构建和谐物价的目标要求,进而促进了新形势下价格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

要深刻学习理解和全面、完整、准确的把握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这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工作。因此,必须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入的学习,尤其是干部的学习,以利建立科学工作理念,形成广泛工作共识,确定正确工作方法。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须特别倡导学以致用的学风,真正落实于实践、贯彻于实践、指导于实践。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明确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途径。作为一名物价工作者,更加知道价格工作是一项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工作。弘扬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好我们的物价工作,使各项工作有新思路、新突破、新举措。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价格工作者,学习科学发展观,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要认真贯彻执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必须坚定不移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全体党员的庄严使命。

我们要把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与当前物价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谋划好今后的稳控物价工作和人民群众生活结合起来;着力提升我们的执法水平和专业素质,提高服务水平。

我们要提升我们的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就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我们不管学什么,都要与推动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二要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新形势下我们尤其要具有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人物和事件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超前采取防范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我们要在广大职工中广泛开展“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热情服务的宗旨,实行阳光执法,做到廉洁办事,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要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在性。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物价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会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也将会越来越繁重。要使物价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创新能力。如何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的要求,顺应形势进行不断总结、巩固、升华,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要讲发展,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全新的工作。要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勤于政事,苦干实干,把心思用在工作和事业上。

四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增强物价工作者的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党的形象。我们一定要珍惜党的政治声誉,堂堂正正做人,走好人生之路,树立良好的形象。要着力规范服务行为,强化岗位责任、行业自律制度,形成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监管体系。要正确认识自我,培养高尚的人格。做人要谦虚,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良好作风。

践行科学发展观心得范文第6篇

对此,我不敢苟同,这一方面反映了有的当代大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理解的片面性,另一方面反映了个别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偏差。

通过较为系统的学习,我认为科学发展观之于当代大学生的意义有二点:一是科学发展观是作为我党在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总结过去20多年的教训和经验提出来的,是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事关国家兴衰,作为民族和社会的中坚——当代大学生理应掌握这一理念,把自身的和谐健康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的结合起来;二是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同样是指导我们学习成长的有力武器,可以使我们全面的审视自己,弥补缺陷,克服弱点,发扬优点,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以及国际竞争力、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我觉得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能够提高我们大学生的觉悟,指导我们大学生进行自身建设。

第一,科学发展关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辩证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发展置于国家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个人发展的同时,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以本,我们重视每个公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强调每一个人的发展是其他人发展的前提,因此要做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世纪伟人dxp同志一生奋斗,全身心的投入到我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事业,他的一句深情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道出了有志于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人士的心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代大学生要克服极端的个人主义,更多地为他人着想,满怀激情地投入学习中去,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二,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知识结构完善的人.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协调的发展自己,要求我们有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我们全面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有利于全面的发展我们的综合能力.目前,存在的重理轻文、重技术轻人文的偏向亟需纠正。其他学科学的再好,没有世界观和人文素养还是不够的。由此观之,当代大学生应该在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人。

第三,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取得学业的成功,而且要求其人格健全,做一个身心都健康的人。人格健全就是指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当代大学生要以高度的自觉自律精神培养自己的集体主义感、敬业奉献和诚实信用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摈弃自我中心、功利主义、虚伪欺诈、懒散依赖等不良人格品质;并且用自己优良的人格品质感染他人,教育他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做到言行一致,意志坚定。遇到挫折不气馁,愈挫愈奋;成功时不骄傲,谦虚谨慎;别人有困难时,乐于帮扶;遵规守约,积极向上。讲求合作团结,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同学间竞争求胜求发展的“双赢”。 通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于当代大学生自身成长,可以有效的实现做学问与做人、理论思想与社会实践、宽广知识和较强能力、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健康身体与心理等有机结合,实现自身和谐健康的成长,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

一、脚踏实地的人。

2005级支部

上一篇:交行信用卡提高额度范文下一篇:教学校长论坛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