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教学法论文范文

2023-09-16

研究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内涵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必然要求

1.背景分析。上世纪末以来,扩招给高校的生源、办学层次、专业调整、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带来了深入而持久的影响,规模效应给高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利益,但对教学质量也带来了很大冲击,愈发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要解决上述问题,高校在花大力气投入硬件建设的同时,必须逐步转变教育观念,遵循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的办学理念,实现办学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均衡协调发展。2007年、2011年教育部先后制定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及《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30条),要求高等学校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建立学校、院系、学生三位一体全方位、立体式、动态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实施全过程、实时化和制度化监控。

2.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现状。国内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技术的相关策略探讨,对比国外先进高校,仍存在很多问题,这里既有认识的问题,也有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上观念不新,国内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大都千校一面,对本科课堂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客观上教学运行和保障系统存在教学输入资源不足、教师缺乏、课程数量不足等问题,一些重要的教学环节缺乏有效控制;信息反馈管道不够通畅。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内涵

1.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基本构成。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方法,建立监控的长效机制,坚持人们常常实践的全面性原则,即全员全程和全方位监控。全员监控指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需要学校全体人员的共同行动和参与来实现;全程监控指在监控环节和过程中,要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的全过程监控;全方位监控是指对设计和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方面和所有环节进行的多层次、全方位管理与监控。实践中各高校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但一般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基本构成主要包含目标、组织、管理制度、监督、评价和教学信息反馈系统。这些质量监控系统之间共同作用形成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贯穿并共同作用于教学全过程。

2.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成要素制度建设。(1)教学目标体系。教学质量监控目标简单地说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就是制定怎样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方法和人才培养过程,来实现人才培养既定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出台不是闭门造车、一蹴而就的文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教育的科学、系统和灵活性原则,定位在为社会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以满足全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期待。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始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扣社会发展脉搏,不能脱离市场需求,同时又要超脱社会发展的羁绊,要具有前瞻性和超前目标定位能力,真正起到引领和带动社会发展的作用。(2)教学组织体系。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得以正常有效的运行,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系统是必不可少和有力的保障。目前各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系统一般都包括学校行政的和非行政的组织系统。前者是根据高校管理职能划分的校级、院系级、教研室级等三级管理体制。各级教学工作委员会和督导工作委员会直接介入教学管理工作,对教学管理工作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长效监督、科学评价和专业指导。(3)教学制度体系。学校只有建立起真正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才能保障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运行。建立并完善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基本建设工作的制度,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的保障机制。这些文件和制度的建设使整个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规范了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对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起到了保障作用。(4)构建科学的教学监督体系。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主要实施环节,教学质量监督在教学监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建立科学的教学督导制度。教学督导是高校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通过教学督导来对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督、宏观控制、科学督导评价、专业指导引领,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第二,优化教学检查制度。高校建立多种形式与主题的教学检查有利于促进教学的规范化实施,如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第三,会议决策与领导调研听课制度。高校主管教学的校级领导、院系领导都应该也必须亲自抓教学,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另外,学校要保证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教学专题会议,专项研究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探寻解决的方法。(5)健全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判断和衡量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的有效手段。教育部于2011年要求对各高校进行新一轮评估,主要包括学校自评、本科教学常态数据监测、院校评估、专业评估与认证、国际评估,社会、学生、家长、政府对教学实施的全方位评价。(6)建立教学信息反馈体系。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包括教学信息的收集和反馈,是教学管理决策者和管理机构获取信息、发现问题、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高校要不断拓宽信息来源渠道,为广大师生及时、全面地了解学校教学动态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提供便利条件。

三、教学研究型大学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必须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我校作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多年来在追求规模效应的同时狠抓质量工程,但从近几年的发展状况看,质量意识的提高仍需加强,质量监控制度和体系的构建仍需完善。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发展思路,统筹教学、科研等多方面工作,要把培养合格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把经费投入、领导精力转移到本科教学工作上来,真正确立本科教学的基础性地位。

2.构建权威组织机构和组建高素质管理队伍。我校目前将教学质量监控职能放在教务处,但教务处本身教学管理工作繁重,人手偏少,很难开展有效的日常监督。从人才培养和质量提升的有效性看,应设立专门的教学督导和评估中心,组建一批懂教学、会管理、有责任的专业队伍承担学校教学质量监控职能,统筹全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直接向校长负责,既有利于理清教学与监控的关系,又利于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的建立。

3.完善评价体系和监控手段。评价机制是建立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的手段。教学评价机制主要由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体系三个方面构成。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各高等学校的质量标准应该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评价指标体系体现在不同的培养环节,在课堂教学上,我校主要考查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课堂管理、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效果的体现上,尤其大班教学环境下,课堂秩序的把控很重要;在评价方法上,我们采取随堂听课、学校领导、院系领导抽查的方式,注重查看课堂教学的常态现象。

4.建立完善的信息机制和畅通的教学信息反馈渠道。信息机制是建立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的基础,它包括信息搜集和信息反馈机制。各种形式的、多层面的督导、抽查、听课、学生信息员制度、学生期末评教就是多渠道的信息搜集方式。我们学校这几年主要通过期中教学检查工作例会的方式向各学院反馈教学信息,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很直观地反映教学各环节出现的问题,但渠道相对单一,今后可以进一步完善反馈渠道,如师生座谈会、督导情况通报会,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正面报道先进事迹,宣扬优秀案例,以达到激励和示范目的。

5.规范管理制度与保障。制度是组织行为准则,它是最能反映学校治校的理念与思路,是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的最好保证,教学管理要规范,制度机制是关键。高校完善的制度机制包括: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根本依据。每所大学都有适合自己学校管理特点的教学管理、质量保障制度体系。现在普遍实施的完善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一般都要包括如下内容:教育主管部门转发的政策性文件,学校层面的有普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本科教学工作规范、教学工作委员会条例、教学事故处理条例等等。

6.以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培育教学成果。高校要以教学理论研究为先导,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为载体,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协同创新能力建设,努力培育教学成果,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培育优质教学成果并投入生产。这种以项目带动教学、以项目促进创新的方式可以完善教学成果培育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带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7.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保障机制。教学运行与保障是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在高校的实际工作中,一般都很注重教学运行机制的建立完善,而对教学保障机制却重视不够。一所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与提升,离不开资源保障机制的支撑。如教室资源总量能否适应规模扩张的需求,能否保障小班上课的需要,教师队伍建设是否同步,教学研究型大学在定位时,大多把教学摆在优先位置,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更注重科研的导向作用,因此很多年轻教师通过上博士、做科研的途径获取发展空间,对教学不够重视,导致教师资源结构性短缺,有些教师一个星期20节课程,这样的课堂教学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另外在实验实训、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环节经费投入、精力投入以及政策支持都需要加强。因此,高校应该严格按照主管部门的硬性指标规定,如教学经费投入、师生比例、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室建设、教学用房与运动场地等有相应的标准,为内涵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黄亲.我国高等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3,(2).

[2]张国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内涵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6,(9).

[3]韩映雄,粱亦菡.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质量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6,(4).

[4]赵铁.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总体设计[J].高教论坛,2006,4(2).

[5]吴跃章.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05,(6).

基金项目:本文系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2jyxm228)中期成果。

研究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经过长期努力,我国进入了社会主義新时代,经济实力、文化教育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巨大提高。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学术型高校也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目前大学生的英语能力参次不齐,整体水平亟待提高,传统的分班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对此并无显著提高,而分级教学模式能使这一现象得以有效改善。本文主要研究分级教学模式在应用型本科大学中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在这一过程中需采取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分层教学;大学英语;教学理念

1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分层教学的背景

随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对高等教育愈发重视,高等教育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各地高校纷纷扩大招生数量,高校的规模越来越大,高等教育越来越面向大众。在随着规模扩大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并未相应提升,各个学科的教学均面临很大压力。尤其在英语教学的领域,比如写作能力,这对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是较好的体现,高校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写出100个单词的短作文不能超过20分钟,并且语法上基本不能出现错误,文章的意图能够清晰展现;对于教材内容能进行合理的改编,能够掌握基本书信的格式,可以通过英文进行简单的书信交流,但是实际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不能满足上述要求。[1]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虽然也会开展一些相应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是对教学的有效探索,但是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各有不同,在教学中无法针对全体学生,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参与进去。结果优秀的学生进步缓慢,基础不强的学生跟不上进度,整体英语教学效果原地踏步。作为应用型高校,学生的生源范围广泛,所接受的教学方式也各不相同,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也各有差异,因此打好学生英语水平的基础是必要的。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更应该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分级教学因此应运而生,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此教学模式进行着重的研究与探讨,并且在众多应用型高校中逐渐开展起来。

2 分层教学定义以及在应用型高校中开展的意义

2.1 分层教学的定义

分层教学又可称为分组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分组上面要有一定的技巧与水平。教师要充分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的基础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依据学生的基础水平以及能力进行合理的分组,对于分层教学更进一步的理解,要深入的理解分层两个字。从表面看的意思是分层次,这要求教师的教学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当前水平,对每一位同学的水平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再发现每个学生的共同点,并以此为依据,合理的将学生分为数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不同水平的教学内容,并给与不同的教学方法。[2]分层教学的本质是为了尽可能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英语水平,是以平等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同学的,分层教学并没有对学生的地位进行分层,教师在对待各个层次学生上面的感情是一致的,应以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指导。争取使水平落后的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最快的提升,使教学效率得以提升,这真正体现的是教学的公平,在新时代背景下不失为一种合适的教学模式。

2.2 分层教学在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综合国力快速增长,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快。为了培养高水平,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应对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我们在保持文化自信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英语知识的学习。应用型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是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基地。[3]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们在掌握好母语的同时英语水平也要相应的提高。对于今后的高校大学生来说,英语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学科,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对于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十分有帮助的。同时分层教学能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诉求,所以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分层教学在应用型高校中开展的问题

3.1 分层教学中对层次划分不甚合理

分层教学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如果无法做到合理的分层,那么分层教学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将不利于分层教学的顺利开展。在当前分层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许多高校的分层依据不合理,分层思路不清晰,没有充分地进行分层工作,这些都大大阻碍了分层大学在高校的开展。许多高校在进行分层中,考虑的因素较少,单纯地依据考试成绩进行分层,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评价,这显然是有很大缺陷的。在考试过程中,许多学生会由于心理方面的因素发挥不理想,或者有的学生超水平发挥,这都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单方面依据考试成绩进行分层是不可取的。

3.2 学生数量增多使师资力量显得不足,教学准备不完善

应用型高校在生源大量增多的情况下,师资队伍建设没有进行相应的扩展,导致教师的工作量大量增加。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英语课程都是由外语系的英语教师进行大班教学,同时上课的学生多达百人,这对于分层教学工作的开展极为不便。或者为了弥补师资不足的问题,一名英语教师同时身兼几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每位教师都有大量的教学工作和任务需要完成,在这种状况下要求教师实施分层教学,显然是不现实的。[4]这是因为,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需要对各个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全面掌握学生的各方面信息,科学地分配学生的组别,这些工作量量是相当巨大的,同时要彻底进行分层教学,分配合理的教学内容,就要对高校的英语教材进行彻底的揣摩,以此达到分层教学的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3.3 教学观念存在偏差,未曾真正理解分层教学内涵

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目前高校开展分层教学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开展过程中有些高校教师对分层教学模式的认识不透彻。有些人认为分层教学就是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尖子生和普通学生的划分,对尖子生进行重点培养,将众多的教学资源汇集到尖子生的课堂教学中,而对普通学生的教学未曾引起重视,这在本质上并不是分层教学,而是教学中的不公平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英语水平提升的效果必然没有什么成效。在分层教学的开展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了解学生所想,对学生进行人文上的关怀,充分挖掘不同水平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得到最大化提高。

4 分层教学在應用型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改革对策

4.1 对学生层次进行合理的划分

科学的分层划分机制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分层教学质量,这对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划分过程中应以审慎的态度对学生的水平进行系统的划分,只有这样才能将应用型高校关于分层教学的目标落实。如果层次划分不理想,未能进行细致的划分,对学生的综合水平把握不到位,分层教学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在进行实际的分层工作中,不能单纯依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应从多个角度入手,以成绩为参考,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自身性格,同时在分层中还应考虑到高校分层教学中本身存在的隐性因素,尽可能使分层合理化、科学化。

4.2 增强师资队伍力量,强化教学资源

要使应用型高校的分层教学彻底落实,应打造更专业的师资队伍,鉴于如今分层教学开展中教师数量的严重不足,教师常年忙于应对繁重的教学工作,首先应扩大教师数量,使其与学生数量相平衡。同时在提高数量的同时,对英语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并经常组织交流讲座,促进教学方式的整体提升。以提高教师质量。在师资队伍建设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改革,丰富教学材料,拓展教学资源,摒弃传统的一本教材讲到底的教学方式,比如对于基础不扎实的的学生,教学应适当安排一些简单的教材,这样学生容易理解,学习过程中不会有较大难度;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进一步拔高他们的水平,安排难度较大的教材,激起学生探索英语的兴趣,使分层教学的效果进一步的提升。

4.3 转变教学观念,正确把握分层教学内涵

在应用型高校分层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对分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彻底把握分层教学的真正意图。分层教学是一种科学的,可以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教学方式。它以人性化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人文上的关怀,促进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而不是针对部分尖子生的教学提升,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在充分开展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使所有学生都得到进步,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抵触心理,树立正确的分层教学理念,推动英语教学效果和学生整体水平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林志坚.试析高职英语分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4(6):105-106.

[2] 徐娟.隐性分层,显性收获—谈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意义与策略[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2(29):42-42.

[3] 张庆华.高校英语教师阅读教学实践性知识个案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4] 程维娟.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艺术专业大学英语隐性分层教学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5.

研究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内容摘要】如何编写一本教材?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总体性的专业目标、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中加以研究,如此才能实现教材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作为教学体系设计中的一项系统性工程,教材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抓手。本文结合暨南大学融合新闻教学团队编撰的《融合新闻学》教材编写经验,提出了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播学教材建设的五种思维逻辑,即统摄思维、系统思维、生态思维、结构思维和交叉思维。具体而言,统摄思维意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指导,系统思维意为教材建设必须嵌入到教学模式的整体设计之中,生态思维意为打造教材配套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结构思维意为创建以课程群为单元的教材体系,交叉思维意为依托虚拟教研室开展教材研发与更新。

【关键词】新文科;新闻传播学;教材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教材编写,重在理念创新,重在教材之于教学体系的功能发掘与探索。编写一本教材,其实就是在倡导一种教学理念,落实一种教学模式,推出一种教学方式。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充分意识到教材建设在教学系统中的重要功能,从而真正理解“以本(教材)为本”在教学创新实践中的深远意义。如果将教材仅仅定位为课堂空间的“课本”,那便远远低估了教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身份”定位。对于新闻传播学而言,教材建设更有其特殊意义。教材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即政治性与专业性、管与放、统与分、编与创、教材体系与学科体系之间的关系。①教育部首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将新闻学纳入其中,足以体现出教材研究与建设势在必行,也正当其时。作为教学系统的重要构成元素,教材存在的意义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我们唯有走融合之路,坚持统摄思维、系统思维、生态思维、结构思维与交叉思维,才能真正把握教材建设的内涵与要义。所谓“融合”,意为按照新文科建设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综合考虑五种思维逻辑,并将其落实在理念设计、内容开发、资源建设、教材更新等环节,以体现教材建设的专业化和一体化过程。本文主要以笔者牵头的暨南大学融合新闻教学团队编撰的教材《融合新闻学》②为例,探讨教材建设中的五大思维逻辑。

一、统摄思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全场景融入

所谓统摄思维,意为教材建设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指导,即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理和要求来统摄知识本身的结构体系与价值导向,以此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基础问题。作为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构建的底层逻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种通往知识规则的解释体系,其决定了新闻传播学理论大厦的基础构造,也决定了知识话语体系建构的生成法则。教材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可以简单概括为两大认识逻辑:一是政治逻辑,二是专业逻辑。前者要求教材建设必须回应课程思政问题,尤其是在情感与价值观层面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等,后者要求教材建设必须在人才培养的专业内涵上积极探索,特别是恪守新聞生产的专业理念、价值标准、伦理规范等。相应地,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全场景融入。全场景模式强调沿着“全素养”“全空间”“全课程”“全链条”四个方向,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三大目标体系、四大学习空间、五大课程形态、六大教学环节之中,以此实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教学体系的“全程”“全时”“全域”“全效”目标。③对于教材建设而言,我们依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全场景融入,即教材的目标设定、内容呈现、案例选择、教学实施等各个环节都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引领与统摄。

那么,教材建设具体应该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引领与统摄呢?笔者认为,第一,在建设理念上要突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知识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与意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所强调的政治逻辑与专业逻辑的深度融合,既是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导理念,也是媒体融合时代教学体系创新的必然选择。如果教材内容脱离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规约体系和阐释框架,或者不能平衡好政治逻辑和专业逻辑之间的对话关系,那么,它本身的科学性与合法性便会存在偏差。第二,在内容设计上要聚焦和回应重大现实议题,进而强化知识本身的有机性和实践性。诸如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主题创设了一个个巨大的思政“场景”,教材内容只有拥抱并回应这些重大议题,才能真正书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内涵。例如,对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的重要论述。《融合新闻学》教材第四章“融合新闻叙事”中专门增设一节“融合新闻如何讲故事”,重点论述如何利用融媒体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即通过创新融媒形态与语言,在“事实”“形象”“情感”“道理”四个维度上建构中国故事的融媒叙事体系。

二、系统思维:新型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材建设

所谓系统思维,意为教材建设必须坚持现代教育理念的引领,按照特定教学模式的要求进行教材开发和编创。在巨大的“模式之网”中,教材无疑是其中极具生命力的构成要素,其不仅要回应教学内容层面的知识生产问题,还要回应知识、能力、情感及价值观之间的目标整合问题。相应地,教材建设必须嵌入到教学模式的设计系统之中,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在教学体系和教学实践中把握教材的角色和意义。如果教材游离于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之外,那么其知识生产的功能与潜力将大打折扣。对于新闻传播学教材建设而言,新文科背景下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基本思路就是回应媒体融合这一巨大的时代“变量”,培养全媒型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暨南大学在全媒体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层面创建了“四维融合”的教学模式:一是文理融合,基于学科逻辑的知识结构交叉,实现技术资源与人文资源的融合;二是新旧融合,基于全媒逻辑的课程体系设计,实现传统新闻实务资源与新兴新闻实务资源的融合;三是内外融合,基于协同逻辑的教学形式改革,实现学校教育资源与社会联培资源的融合;四是知行融合,基于实践逻辑的专业素养提升,实现专项训练资源与主题实践资源的融合。④相应地,教材建设需要回应并体现“四维融合”的内在要求,即按照新文科建设的基本理念,有效协调文理融合、新旧融合、内外融合、知行融合四大关系,如此才能保障“四维融合”模式在教材建设维度的有效落地。例如,《融合新闻学》教材在“新旧融合”上,一方面立足新闻学所铺设的基本知识框架,另一方面又根据融合新闻的特点进行了适当的优化,比如在与传统新闻比较的基础上增加“融合新闻策划”“融合新闻叙事”“融合新闻伦理”等章节模块,以期实现传统新闻知识与数字新闻知识之间的深度融合。

当前,为了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翻转课堂作为一种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创新实践。⑤一般而言,翻转课堂要求实现课堂空间与课外空间的“翻转”,而课外空间的主要阅读资源便是教材,这就意味着教材内容和课堂内容之间必须形成一种互补关系或对话关系。按照翻转课堂的基本理念,如果说课堂空间旨在培养学生以项目为驱动的探究能力,那么教材建设则需要配合翻转课堂教学的现实情景和需要,在知识体系布局和设计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创新,保障教材内容具有更大的延展性、兼容性和包容性。《融合新闻学》教材在规划之初,已经考虑到其应用于翻转课堂的可能性与兼容性,因此在内容设计上重点强调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介绍,课后作业则在主体上以延伸性的实践项目为主,以便学生能够在课外空间进行自学,而在课堂空间中,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协商等教学形式进行项目设计和探究。

三、生态思维:教材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深度协同

所谓生态思维,意为教材建设必须打造立体化的资源体系,这就意味着既要重视教材内部的资源形式整合问题,也要回应教材资源与其他资源形式之间的内在对话问题。数字时代的教材建设,已经超越了纯粹的“文本”维度,而向更多元的资源形式敞开,由此打造一个无缝融合的教学资源“元宇宙”。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路”上要有“车”,“车”里要有“货”。教学活动离不开资源建设,而教材本质上就是一种教学资源形式。那么,如何处理好教材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立足教材资源开展其他资源形式的开发与建设问题,成为教材建设需要同步推进的建设工程。换言之,教材资源建设与其他资源建设,是一个同步推进的过程,二者都统摄在教育生态结构之中。

如果将教材建设上升到教学体系构筑的核心位置,那么,一本教材的建设,便不仅仅意味着编写一本印刷材料,而是要推出一套教学理念得以“落地”的资源体系。换言之,教材建设以及与之配套的资源建设,是一个同步推进的过程。相应地,教材资源建设需要回应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教材建设需要处理好教材内部的资源整合问题。新媒体时代的教材建设,不能局限于文字世界的内容呈现,还需要整合相应的多媒体文本资源,以此拓展和丰富教材建设的资源体系。《融合新闻学》教材增加了“案例窗”“知识窗”等专门的阅读板块,同时通过超链接、二维码等方式提供了大量多媒体案例资源,从而实现文本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的无缝过渡和转换。第二,教材建设需要建设配套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融合新闻学》除了教材本身的建设,还推出了配套的案例资源、MOOC资源、虚拟仿真教学实验资源、公众号,以及与之配套的融合传播训练营等,其中重点建设中国大学MOOC资源“融合新闻:通往未来新闻之路”以及3项虚拟仿真教学实验资源“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新闻采访虚拟仿真教学”“社会骗局类卧底调查报道虚拟仿真教学”和“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无人机融合报道虚拟仿真实验”。第三,教材建设需要处理好教材本身和其他资源形式之间的对话问题。例如,如何处理好MOOC与教材之间的内容差异?当前,MOOC建设大多是将教材内容直接搬到网上,而教材建设也常常将MOOC内容直接结集成册出版,由此导致教材内容和MOOC内容之间的高度同质性。对于纯粹的线上教学而言,这并无大碍,但对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而言,由于教材和MOOC均是课外空间的主要学习资源,如果二者之间是一种取代关系而非互补关系,那便对混合式课堂的教学设计带来诸多困扰。实际上,教学资源体系建设需要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总体布局和科学规划,从而实现不同教学资源形式之间的深层协同与对话。

四、结构思维:以课程群为单元的教材体系设计

所谓结构思维,意为教材建设需要按照知识模块或能力单元的內在要求进行模块化设计与开发,即沿着课程群的建设理念和思路进行整体规划。只有将一门课程置于专业结构中加以分析,才能真正把握其在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培育中的位置和作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个专业都设定了相应的综合素养,而这则需要所有课程的合力作用方能抵达。实际上,综合素养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一系列能力体系,即能力模块。当复合型人才成为一种普遍的培养方向时,一门课程往往很难“独当一面”。相应地,能力模块往往“下沉”到相应的课程群层面,即课程群主体上构成了教材建设的基本单元,其不仅是抵达最终育人目标(毕业目标)的“阶梯”,也是通往综合素养形成的“拼图”基础。因此,只有深入挖掘系列课程(课程群)之间的深度对话与协同体系,才能真正在课程群意义上回应具体的能力模块。

正因如此,教材建设不能局限于单本教材的建设,而是要立足既定的专业能力体系,打造以课程群为基础的建设体系。这便需要处理好两大协同关系:一是课程群内部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结构与递进逻辑;二是不同课程群之间的逻辑关联和融合机制。新闻传播学究竟包含哪些课程群?由于每个专业的定位和内涵存在差异,因此要根据专业特点进行更精细化的模块设计,使其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诉求。2018年9月,教育部与中宣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因此,我们可以将新闻传播人才的能力素养总体上概括为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国际化。如果说“高素质”和“复合型”能力素养更多地是对知识本身的高度和精度提出要求,其可以通过重构课程的知识结构加以体现,那么“全媒化”和“国际化”能力素养则需要通过单独的课程模块予以回应,二者分别对应融合新闻课程模块和国际传播课程模块。就教材建设而言,融合新闻课程模块应该包括“融合新闻学”“融合新闻实务”“数据新闻”等课程;国际传播课程模块应该包括“国际传播导论”“国际新闻采写”“国际传播实务”等课程。相应地,教材建设应该坚持模块化的建设思路和理念,不仅关注模块内部教材之间的逻辑“主线”、功能“分工”和知识“边界”,也要关注不同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协同机制。

五、交叉思维:依托虚拟教研室的教材研发创新

所谓交叉思维,意为教材建设需要打造高水平、跨学科的“教研共同体”,根据新文科建设的内在要求推动教材的研发、建设与更新。当前,国内已经围绕跨学科团队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探索实践,形成了以教研共同体为代表的教研团队建设模式。新文科背景下的教材建设,需要最大限度地整合跨学科力量,发现学科之间的交叉结构及其潜藏的知识生产空间,而这便需要打造相应的教研共同体。具体来说,教研共同体作为一种先进的人才团队建设理念,能够联合优质的师资力量,在教材建设中实现校内/跨校互动、同伴互助、跨科联动。其中,以“虚拟教研室”为代表的教研模式,适应了“智能+”时代打造新型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的内在要求,为教研共同体的打造提供了新的建设思路和方向。虚拟教研室强调通过跨学科、跨学校的多元化师资配置,最大限度地推动教材理念的设计、教材内容的研发、教材资源的共享与更新,其目的就是实现建材建设的跨校联动与优势互补,进而在知识共享层面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未来,暨南大学融合新闻教学团队将在现有团队建设基础上,着力整合全国优质教学力量,打造融合新闻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加速教材资源的流动与更新,提升教材修订的效率。与此同时,团队将立足虚拟教研室,积极拥抱“智能+”时代的教研共同体建设目标,协同共建教学大纲、知识图谱、教学案例、教学视频、电子课件、习题试题、实践项目、实训项目等教学资源,并且积极开展全媒体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实践,最大限度地推动教学资源的全国共享,以此解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注释:

①张昆:《新闻传播教育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127-138页。

②刘涛等:《融合新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③刘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新闻传播实务教学的全场景模式探索》,《教育传媒研究》2021年第1期。

④刘涛:《融合新闻人才培养的“四维融合”模式与实践探索——以暨南大学为例》,《教育传媒研究》2019年第3期。

⑤刘涛:《“翻转+直播+实训”:新闻传播学类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新闻与写作》2020年第9期。

研究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某些独立学院对大学英语中的翻译重视不够,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关注不够。本文借鉴错误分析法,通过实验对大学生汉英翻译中的错误规律进行分析,其结果对独立学院大英教学有很多启示。

关键词: 独立学院 非英语专业 汉英翻译错误规律 翻译教学

1.引言

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是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多样化需求的产物,鉴于社会对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认识多局限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于是大多数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仍然以应试四、六级为重要方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多注重词汇积累、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练习,而忽视甚至放弃了占分比例较小的翻译题目。实际上翻译能力和英语阅读写作能力紧密相连,学生从中可以巩固词汇用法、词语搭配、句型构造,从而可以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因此翻译教学在英语学习、教学中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当今社会翻译在对外合作交流及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工具性作用日益明显,掌握这一能力会使独立学院学生在各行各业中更能施展才华。因此,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重视英语翻译教学。

那么目前独立学院学生翻译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教师该如何入手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呢?笔者针对这些问题给所执教班级布置了翻译实践作业,并参考英国应用语言学家Corder的错误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Corder认为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对了解和研究第二语言习得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可以了解外语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情况,发现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程度和还需要学习的内容;还有外语学习者是如何学习外语的,他们的学习步骤和策略是什么;错误分析对外语学习者本人也很有帮助,学习者通过分析自己所犯的错误,可以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根据Corder的错误分析理论,错误分析包括五个步骤:第一步,收集分析材料;第二步,鉴别错误;第三步,对错误进行分类分组;第四步,解释错误产生的原因;第五步,改正错误。这一过程无论是作为教学中的学习环节,还是作为教师教学研究的环节,都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笔者将针对翻译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按照以上步骤进行整理研究,研究范围虽然小,但一沙见世界,希望能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有所启示。

2.实验设计

(1)实验目的:通过错误分析,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英语翻译中常犯的错误类型及其原因。

(2)实验对象:非英语专业本科某班大二学生29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2人。该班学生男女生成绩分布落差比较大,很能够代表独立学院两类大学生英语水平。

(3)实验过程:实验以翻译作业的形式进行,材料为10句汉译英句子,包含目前的热点话题、高频词汇和大学英语第四册部分常用词的用法。句子难度中等。

3.实验结果与分析

为了方便起見,在收集错误例子的过程中主要是从technical errors(包括名词单复数、主谓不一致、时态误用、拼写错误、大小写错误等),expression errors(包括词性应用错误,词汇惯用法错误、搭配错误、用词错误等),textual errors(包括句子结构错误、条理不清等)这三个层面。

上表只选择三个错误层面出现数目较多的错误类型,不涵盖所有错误类型;另外一处错误可归纳为两种错误类型的,不重复统计,只选择典型错误进行归类,如technical errors包括的词性错用未重复计算在expression error之中。

上表大概可以反映独立学院学生汉英翻译中常见的错误类型,语法层面基本的错误还是难以避免,词汇量虽然有一些,但是对词汇的用法一知半解,对句子的构造模糊不清,反映了学生英语知识的薄弱点。从错误总数量和男女生错误数目的对比中,笔者发现男生所犯错误普遍较多,女生较少,男生的错误集中在句子语法层面,女生的错误则集中在词汇表达层面。原因也和该班男女生英语基础相关:女生拥有一定词汇量,具有初步的构词知识,掌握基本语法知识,有一定阅读翻译能力;男生则词汇量少,语法基础薄弱,构词造句能力差。

下文中笔者将从三个层面列举相应的例子对错误类型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

3.1从technical errors层面来看。

主谓不一致:这里出错的原因一般为主语结构复杂,学生表达时不能正确分辨主语结构的核心词,直接就近保持一致。

“这些实验结果并非完全可以预知的。”

误译: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is not totally predictable.

名词单复数错误:如“各领域的兴趣”被翻译成“interests in various area”,既然是各领域那么area肯定是复数形式的。

时态误用和大小写错误:时态误用多是前后时态不一致,前面用了过去时态,后面习惯又回到了现在时态,如“Max thought his cancer is due to...”。

大小写错误主要是句子开头首字母没有大写,有很多学生还习惯于到处大写定冠词“the”的首字母“t”,这明显反映了学生的英语基础。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缩略语要大写,将艾滋病写成“aids”。

3.2从expression errors层面来看。

单词惯用法错误:

“大学里讲座好处很多,比如它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误译:“...,such as it can broaden students’ horizon...”

出错原因是学生知道such as和for example都可以举例子,但是不了解such as后面一般不列举句子。

词性错用:

马克思将自己癌症的康复归因于自己坚定的信念。

误译:Marx thinks that his recovery of cancer due to his firm belief.”

不像汉语,英语中“due”是形容词,在应用时一定要加上be动词,学生出错原因应该是母语负迁移,忽略没有实义只有语法功能的be动词。

搭配错误:

“……培养他们对各领域的兴趣……”里面的“培养”被翻译为train,grow,raise,bring up等五花八门的词,但是英语熟练的人都能感到上述词在表达时浓重的中式意味。

词义重复:

“人类开发自然资源不应该以牺牲别的物种为代价。”

误译:The exploit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shouldn’t be at the expense of sacrificing other species for the cost.

学生误译中显然是照着汉语意思和语序直译,生怕漏译,殊不知at the expense of本身都已经含有“牺牲”的意思了,不需要一再重复。

这一层面的错误是基础较好的学生,或者说样本中的女生犯错较多的地方,原因是基础好的学生掌握了相应的语法知识和单词数量,但是在具体应用时缺乏对单词的灵活运用,只认识单词的字典词条意思,不了解词性、具体语境中的意思,积极词汇及同义词汇缺少,用词单调,不知道对比单词的中英文差异。

3.3从textual errors层面来看。

主要是翻译句子时结构混乱,仅仅依赖中文句序,生搬硬套。

“世界现代化不断加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人们却越来越多地受到亚健康的威胁。”

误译:The world modernization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people’s material life level rising,but people are more and more under sub-healthy threat.

当句子结构复杂时,基础不好的学生就容易搞不清句子的主干和分支,只好从头到尾字字逐译,但是汉语和英语句子结构差异很大,这样的结构只会使句子结构混乱,错误百出。

谓语缺乏:

“现在中国家庭中,爷爷奶奶在养孩子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误译:Now in Chinese families,grandparent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raising the children.

上句中只有“playing”,显然缺乏谓语。学生翻译中漏掉谓语实际是还是时态、词性等基础语法词汇基础薄弱造成的。

谓语重复:

“艾滋病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蔓延的。”

误译:Aids is began in the 1980s.

很多学生最初接触英语be动词是通过一些句型,如I am...He is...This is...,对照汉语,很多学生习惯上将is单纯地理解为“是”,尽管后来了解了is的功能,但是由于应用不熟练,仍然见到“是”即翻译为is。

句子层面的错误反映了学生不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句型结构的差异,对英语句型结构认识不足,翻译时仅仅依赖汉语思维。

4.实验对独立学院英语教学的启示

4.1对学生基础语法知识进行强化训练。

学生翻译作业中很多错误都与语法基础薄弱相关,如technical errors,structural errors。教师在翻译实践中可适当设置错误误区,让学生通过自我批改或者相互批改的方式,自我认识语法知识中的薄弱点,改正错误并最终达到防范错误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采取集中批注,在课堂上集中错误类型进行分析、归因,并针对错误类型,联系相关语法知识点,统一讲解,并布置作业强化训练,通过巩固基础来减少错误。

4.2培养学生词汇学习技巧,帮助他们树立语境意识。

英汉两种语言词汇浩如烟海,一词多义现象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在讲授单词时,不能只停留在单词字面意思上,要教会学生在翻译中,联系上下文体会词的语境义,了解词的搭配、感情色彩、适用场合,这样才能在应用中避免只求英汉字典意思对应,随便从同义词中抓一个就用。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写作提升对两种语言的驾驭能力,善于利用字典、参考书和网络资源把握两种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培养对英语的语言直觉感。

4.3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

英语和汉语归属不同语系,英语是印欧语系,汉语则是汉藏语系。两种语言在音、形及句子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性。英语重形合,汉语句式则重意合,英语在组织信息方面表现为先陈述主要的、重要的信息,即句子结构以主谓结构为主,然后层层分支,句子中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连接词使用较多,从而在形合上呈层次性和有序性;汉语则与之相反,各部分关系松散,不拘泥于连接词,靠意义维系。学生在翻译中如果不能了解这种情况,就常常会按照汉语结构逐步翻译。教师可在精读课文讲解时,有意识地进行语言分析,从句子各个成分翻译入手,引入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分析,强化学生句子结构差异的认识,日积月累母语负迁移的现象可得到改善。

4.4适当传授基本翻译理论和技巧。

目前外研社《新编大学英语》课本已经将翻译作为每单元的学习环节,其中有简单翻译技巧的讲授和练习,但是由于大学英语课时有限,四、六级考试翻译所占比例较小等原因,这部分很少受到重视。其实,有意识地讲解基本翻译理论和技巧,比如直译、意译、增词法、减字法、转换、正反表达法、切分法等,结合每单元的精读课文中的实例,不仅有助于课文理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有促进作用。在实例分析讲解后,教师可通过从课外阅读材料中,网络上寻找不同题材和体裁的实例让学生进行翻译实践巩固练习,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表达、校核三个步骤学习英汉语特征,了解自己现有知识的薄弱环节,达到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5.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翻译作为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虽然在各种考试中比例不大,但是其社会需求性很高,同时翻译能力提高对阅读写作能力也是相互促進的。目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对翻译部分要求不高,重视不够。本文实验启示大学教师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穿插翻译板块教学,可通过错误分析法有效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制订合理教学计划,既补充巩固学生的基本语法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句型结构方面的差异对比,又适当传授翻译理论,进行翻译实践练习,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使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能力达到的社会需求水平。

参考文献:

[1]Corder,S.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2]Constanza,G.Teaching translation:Problems and solutions[J].Translation Journal,2000,Vol.4.

[3]Rod Elli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4]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4).

[5]穆雷.翻译教学发展的途径[J].中国翻译,2004,(5).

[6]陶洪.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汉英翻译错误规律与教学研究[J].上海科技翻译,2002,(2).

[7]唐晓.错误分析法在大学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08,(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研究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初中阶段,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传统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忽略如何科学地学习词汇等缺点。怎样才能改正这一缺点呢?作者有几种方法,如借助视觉道具让学生猜测单词的意思、玩游戏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安心理,激发他们学习词汇的兴趣。

关键词: 英语词汇教学 课堂策略 学习方法

1.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有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语音、词汇、语法,词汇是我们交流必需的。要学习好英语必须把词汇学习好,所以词汇教学在英语课堂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如果不能掌握好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对英语失去信心,甚至讨厌英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2.课堂上词汇教学方法

2.1使用图片。

可以使用的图片很多,包括杂志、报纸、旧的图书,甚至现在有的广告纸都可以。

但是我们在使用这些图片的同时,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单词的重要性。因为我们的母语是汉语而不是英语,所以学生对使用英语缺乏信心。但是学生在使用英语词汇讲述故事的时间,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对此没有必要扩大这些错误,正如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时候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笑话一样。所以我们给学生的应该是一些对学习有用的建议,同时鼓励学生多使用英语单词。

2.2猜单词的意思。

让学生主动猜测单词意义比直接讲解更有帮助,特别在初中阶段,这种方法更有效。教师可以经常让学生先猜测单词的意思,让学生说说如何用这个单词。这一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些单词。简单地教这些单词,不如让学生揣测单词的意思,但是让学生猜测单词的意思时,可以告诉他们单词的范围。如“HORSE”(马)这个单词,可以告诉学生这是一种动物,学生就会说出知道的一些动物的名称。然后在他们说的过程中缩小范围,同时配以适当的表演,这样就会增强学生学习单词的渴望。通过这种办法增强趣味性,学生在掌握之后不会轻易忘掉这个词汇。

2.3使用实物和幻灯片。

实物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所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学生更容易记住那些有具体意义的物体。幻灯片是学习好英语词汇的媒介。教师可以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许多重要的东西。通过幻灯片,学生可以很形象地接受这些英语单词还有他们的文化。

为此我们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小短片。如情景剧,或者一小段动画片。在播放过这些之后,找一些学生对情景剧进行讲述。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语境里学习到词汇,不至于因为词汇枯燥失去学习信心。也可以采用分组比赛,引起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3.课堂后如何丰富词汇量

3.1培养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只要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有好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对新知识和信息感兴趣。如何挖掘学生学习语言和词汇的潜能呢?我们可以组织课后小组,给每个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选取一些简易适度的词汇让学生学习,太难的词汇会让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太容易的词汇会让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

3.2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克服消极影响。

有些学生会低估自己记忆词汇的能力,应该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对他们进行适当鼓励,激发他们记忆词汇的兴趣。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和记忆单词时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以快乐和轻松的心情记住词汇。

对此笔者要求学生课后学习英文歌曲,这样学生更感兴趣同时英语单词发音更标准,提高记忆单词的效率,同时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同时我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多讲、大胆地说,消除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影响。

4.结语

英语和其他语言学习一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发展的。对学生来说学好英语词汇很重要。我认为学生学习英语词汇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师应克服旧教学体制的影响,初中英语教师要转换自己的角色,采用科学方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词汇运用能力,使他们在交流中轻松自如地使用词汇。

研究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6篇

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各行各业也发展迅速,我国不仅重视物质文明的发展,更重视精神文明的发展,促使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鉴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阐述小学数学的教学问题与应对策略,进而提出几点参考性建议。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进而为促进小学教育更好发展献力。

一、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方式也在不断转变。小学数学属于小学教育的重点教学科目,教师的授课方式对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重要影响。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对于小学教育的整体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小学数学课程重点、难点较多,涉及的数学知识较为繁杂,而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并未完全开发,导致学生未能快速理解,造成小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影响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教学,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迅速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分析

(一)情境教学法概述

情境教學法是现代化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其教学方法的应用中,主要是借助情境引导形式,将教学中的内容进行引导式学习。通过引导式学习方法的学习内容传授,能够让学生更明确地感受到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情境教学法是通过情境转换中的问题引导,及时地将教学中的问题阐述,并且将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处理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法在现代化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常用,并且通过情境的设置和引导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有效地实现了情景教学的优势转化。

(一)情境教学法优势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教学优势。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应该将情境教学法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性教学法进行应用。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下,能够通过情境转换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问题。这样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转换形式,将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细化分析。比如,通过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掘,能够有效地发挥出情境教学法的问题转换能力。通过情境教学法转换下的数学问题,变得更为贴近现实,能够让小学生及时地了解到数学学习的真谛。同时通过情境教学法转换生活中的教学问题,能够让小学生更加了解生活,也能够通过情境教学法中的生活现象发掘,及时地处理好生活和数学之间的学习关系。

三、小学数学应用情境教学法教学的策略

(一)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时,应注重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进行教学。数学教师需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行为特点、认知程度、思维模式和知识储备能力,结合小学生特点,最大程度与实际生活情境进行联系,将比较抽象的数学模型,转化为具体的生活情境,将掌握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增强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并提高小学生对实际生活的认知,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保证小学数学的教学进度,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例如,在三年级课本中,《年、月、日》章节学习中,小学生应提前准备生活中所用的日历,并准备直尺、彩笔、彩纸等工具,教师要求小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日历制作,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减轻小学生学习数学压力,提高其学习兴趣。

(二)利用情境教学提高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应用情境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的心理年龄尚未成熟,对外界事物具备较强的好奇心,小学数学教师可利用此特征进行游戏情境的创设,在游戏中进行数学教学,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记忆力。例如,小学数学教师组织数学习题解题比赛,并设置奖惩机制,教师将数学习题写入彩色纸片中,分别标注数字,进行随机数字抽取,被数字选中的学生进行三分钟解题,对顺利解出数学题目的学生进行加分奖励,对未在规定时间内解出题目的学生进行减分惩罚,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开放思维创新思路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发散,创新思想较为丰富,具有多元化思维模式,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开放思维,创新解题思路。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引导,采用视听结合法引导学生形成开放的思维模式,培养小学生的开放思维,使其建立完善的数学模型。小学数学具有较强的实体展示能力和动手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应将数学内容编辑为幻灯片模式进行教学,展现数学中名词概念的原理、数学公式的具体应用,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开放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创新小学生的解题思路。例如,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本中,数学教师在讲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章节中,要求小学生在纸上进行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绘画,并描述其特点,利用幻灯片展示图形的变换过程,并要求小学生进行举例说明,保证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小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开放思维创新思路、利用情境教学提高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小学数学应用情境教学法教学,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未来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进而提升小学教育水平。望此项研究能被小学数学教师广泛关注,为加强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提供帮助。

【作者单位:思南县南盆坳小学 贵州】

上一篇: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下一篇:道路材料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