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业循环经济范文

2024-07-17

酿酒业循环经济范文第1篇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理论的提出是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但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用了5讲的篇幅深刻细致的阐述了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理念的产生、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低碳转型的国际趋势、低碳转型的结构调整与技术变革、低碳转型的政策工具、低碳城市建设的先行探索、低碳生活的时代意义等多个方面的相关方面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结合这些内容,提出了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低碳经济知识的重要意义和各自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

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要求,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信礼德”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通道。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如我国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国家,其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诸如电力、烟草、钢铁、矿业等行业均是需耗费巨大的碳、油、电资源为代价而发展,由于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使我国深受其害,酸雨、光雾、天灾不断,高碳经济虽然带来了一定了经济发展速度,但污染却给人民带难了深重的问题与困难,在治理污染中我们也损失了许多经济发展速度,如

何能在低消耗、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无污染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需要全体人民思考与讨论。《低碳经济》就为我们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了解低碳经济,更新思想观念,增强低碳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积极参与低碳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减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系列新内容。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川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人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亦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那么,当今高碳产业区该如何加快低碳经济发展呢?

1、坚持以节能减排为重要抓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节能减排是促进低碳发展的有力举措。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业节能要注重以先进生产能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交通节能要重视发展公共交通,优化运用多种运输方式。建筑节能要合理改造已有建筑,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智能建筑,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生活节能要推广使用经济高效的节能产品,培养节约环保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2、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和完善发展低碳经济政策支持体系。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政策导向,要按照分步走的发展思路,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短期发展计划。一是要继续完善常规化石能源节能政策。对减少煤炭等能源消耗、环境效益显著的行业和企业,给予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应用节能技术,降低工业能耗。二是在新能源利用政策中要更多地突出综合环境政策。既要结合发展新能源的自然条件,也要考虑当地的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功能开发区域、适度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并在项目建设中首先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努力使项目建设更具前瞻性,为地区发展腾出环境容量。三是要发展壮大服务业、现化物流等第三产业。

3、大力发展清洁资源产业和可再生能源产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结构的变化。以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

4、努力提升环境质量,打造生态、宜居、和谐的城市环境。

建设低碳社会必须以优良的环境为基础。

5、加强倡导低碳的宣传引导,全面提高公众的参与水平。

酿酒业循环经济范文第2篇

【摘要】 针对“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如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模式、逐步完善逆向物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

【关键词】“十三五” 循环经济 政府职能 闭环供应链

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人口总量多、人均资源分布不均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直处在传统阶段,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凸显,资源消耗量大、利用率低、回收率低等问题造成了资源环境破坏。目前,原材料以及能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总体经济规模扩张的主要因素,粗放型资源开采、有限资源耗费过多等使得环境状况进一步恶化。我国污染物排放量较高,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气体排放量超标情况较多,工业废水大量排放,废弃物数量较多,国家在治理环境方面也投入较大,但只有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过渡到循环经济发展阶段,才能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要加强企业生产、产业布局、社会消费等方面的循环建设,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需要政府的支持。目前,我国国有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增长长期依赖于政府的推动甚至是直接的投入。对企业而言,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承担更多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作为“理性经济人”,其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这决定了其在循环经济中多处于被动消极状态,往往需要政府在法律及政策上给予扶持。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的新型模式,主要由资源开发生产和废弃物回收利用两方面构成,企业仅依靠自身是难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只有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才能完成整个循环经济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发展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改进,政府是否能够制定科学的法律、法规、政策来进行规范和约束,对循环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因此,政府要充分起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实现社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决策。

“十三五”时期政府在循环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相比于以往时期的经济发展态势,“十三五”期间的经济发展充满机遇与挑战。从国际角度来看,外部需求、能源供应与应对气候变化三个方面不容乐观。我国一次能源,如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在2016年已经高达64.4%,能源成本直接受到国际能源价格变化的影响。同时,发达经济体纷纷研发新能源以应对全球环境污染现状。中国作为一个能耗大国,同时也是一个二氧化碳排放大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发布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未来在提高能效和减排方面需要更多的投入。从国内角度来看,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仍待解决。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不持续、不协调问题仍旧显著,使得加快实现产业优化转型、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的需求更为紧迫。

我国为应对“十三五”时期发展中存在的挑战,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是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在保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改善总体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与循环式生产体系的发展,加强废弃垃圾回收系统的完善,推进生产与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强化各类指标的规范性,实行资源数量与强度两方面管制,减少资源过度浪费消耗现象的发生,提高利用效率。

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如何发挥

近年来,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外观、价格、体验等要求越来越高,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被市场淘汰的产品数量增多,从而产生大量的工业和生活废弃物,加快了环境恶化的速度,威胁着公众的生活。因此,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整体环境下,要将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上,减少各个产业的环境污染。由此,一种新型物流方式应运而生,即不同于以往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相反方向的物流过程——逆向物流。逆向物流的主要目的是使資源利用率实现最大化,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通过对处于被淘汰或废弃状态的产品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进行反向流体活动,实现资源整合以及回收循环利用或无害化处理的整个物流过程。政府的职能主要是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来规范和促进企业逆向物流网络的建设。

借鉴国外成功立法经验。逆向物流领域的立法目的主要是:明确系统中的废弃物以及相关技术等对应的工作主体,并约束其行为,促使企业从生产流程的源头开始尽可能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并加强废弃物的循环回收利用。国外在逆向物流立法方面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有许多值得我国研究学习的地方。日本已经颁布了多部有关回收循环方面的法律,阐明生产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在废弃物生产、回收与处置利用过程中的责任分工。日本政府为鼓励支持研究人员在循环经济方面的探究,制定了有关的津贴补助。德国在《包装废弃物处理法》中对包装材料回收利用率的具体数值作出了明确规定。美国出台的《2005年国家能源政策法》鼓励企业使用新型技术来提高能效,明确了在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的责任与义务。美国加州颁布的《综合废物管理法令》具体规定了各个城市在减少废弃物方面的任务,以及未完成规定目标的惩罚措施。

制定优惠政策。根据已有的经验,政府可通过下列几种方式支持企业逆向物流工作的开展。首先,政府应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协助特定符合标准的有关企业做好逆向物流工作的开展。其次,应对逆向物流相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如实惠方便的融资贷款。再次,政府应对逆向物流企业制定专门优惠政策,如直接减免营业税或所得税等,使其直接或间接地享受税收优惠。同时,就企业而言,政府要引导其树立绿色循环的生产观念,增强充分利用、回收利用资源的意识。政府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企业扩展逆向物流网络建设,如企业独立自建、联合建立以及逆向物流的外包工作,对于具体的构建模式,应该依照企业自身的情况以及所处地区的客观环境条件,进行多方面考量。

从“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可以看到,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是今后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依照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我们必须选择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建立完善逆向物流,而由于逆向物流的外部性使得政府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借鉴已有经验,政府应该通过优惠补贴等政策加以引导,积极培育企业、区域产业建立闭环供应链,并根据不同产业领域及区域特点实行不同措施,同时要建立健全法律规章制度,培养经济活动过程参与者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发展观念,营造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环境。利用更多的定量模型分析政府具体政策的实施效果,并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完善相关数据库。这些将为我国逐步实现循环经济模式、应对新时期的挑战,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分别为山西省运城市运城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6年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课题 (课题编号:SSKLZDKT201613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张洁清、彭宁:《大气污染防治的全球行动及我国的参与建议》,《环境保护》,2017年第4期。

②黄友文:《基于供应链的铸造企业逆向物流系统研究》,《市场论坛》,2017年第1期。

③朱红伟、刘园、齐宇、刘倩:《循环经济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及其关系探讨》,《中国发展》,2005年第1期。

责编/贾娜 美编/于珊

酿酒业循环经济范文第3篇

[摘要]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文章从循环经济的内涵入手,阐述了我国循环经济税收政策现状,基于现阶段税收政策进行评析,提出了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循环经济;税收政策;研究

The Tax Policies on the Circular Economy

Wang Quanlu

(Hebi College of Vocation and Technology, Hebi, Henan 458030)

Key words: circular economy; tax policies; research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循环经济”一词以来,循环经济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实施循环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政府近几年也积极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循环经济的内涵是一种发展,也就是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例如,通过煤矸石发电、粉煤灰生产建材等,不仅消减了废物的产生和排放,而且产生经济效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循环经济的运行过程来看,除宏观调控原则外,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始终遵循着“3R”的原则,即“减量化、再循环和再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尤其是税收政策,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起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基础,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投入和环境代价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的重要政策手段,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无疑有着特殊的功能。我国现阶段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税收存在以下问题。

(一)税收政策手段单一,激励税收优惠政策太少,缺乏弹性

现行税收政策以鼓励类为主,主要是通过减免鼓励发展、通过征收限制消费,而在限制低能效类产品和产业发展方面基本处于空白。政策手段单一,没有利用政策的组合效果支持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在税收优惠政策上,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政策,基本上只采用税收减免这个单一措施,对国际上通用的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加速折旧、延期纳税等其它财税政策手段没有采用,缺少针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门税种,显示了国家对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税政策缺失。

(二)对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对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投入不仅仅表现为以往政府习惯的财政出资建设几个示范项目以及完成若干技改,或者对某些项目进行某种税收优惠。截至目前,国家还没有建立独立的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相关循环经济产业的投入分散在企业技改资金和高新技术发展创新项目资金中,使政府在循环经济投入上处于相当不稳定的状态。而且,政府的直接投入只局限于研发和生产(技改)领域,在循环经济产品销售、使用、服务、回收、信息传播等方面几乎是空白。

(三)税收政策考虑环保不够

1.涉及环境保护的税种太少。目前的税种中只有资源税和所得税涉及环保问题,其他主体税种如增值税对综合利用“三废”生产的项目没有优惠政策,消费税对汽油消费没有什么限制功能。这样就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的用于环保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2.现有涉及环保的税收对环境保护的调节力度不够。比如就资源税来说,税率过低,各档之间的差距过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起不到明显的调节作用;征税范围狭窄,起不到调节作用。这与我国资源短缺,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的情况极不相称。由于资源税收入大部分归地方所有,在执行过程中又因为是对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盐等自然资源所获得的收益征税,往往起到了鼓励地方对资源过度开发的作用,反而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3.对排放污染项目缺乏制约作用。有些税种对环保项目本身免税,却对排污项目没有限制作用。同时,那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无污染的产品和清洁生产,又没有享受到优惠的税收政策。

(四)税种设计不科学,对资源消耗调节不力

如资源税、耕地占用税和土地使用税应该是对资源节约起调剂作用的税种,通过征税,增加原生资源的开采成本,促进企业厉行节约,但我国现行资源税、耕地占用税和土地使用税实际上是一种级差地租,履行的是所得税的功能;消费税本来应该是配合国家产业结构优化政策,对限制发展的行业和资源消费等起调节作用的征税政策,但我国的消费税主要调节的是人们对奢侈消费品的消费。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对策

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一)用好现行税收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资源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环保产业等,一直是国家鼓励和支持的。我国目前的发展循环经济税收政策较多,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1.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

2.对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1)增值税方面。从2009年1月1日起,对销售再生水、以废旧轮胎为全部生产原料生产的胶粉、翻新轮胎、生产原料中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的特定建材产品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从2009年1月1日起,对污水处理劳务免征增值税。对销售以工业废气为原料生产的高纯度二氧化碳产品、以垃圾为燃料生产的电力或者热力、以煤炭开采过程中伴生的舍弃物油母页岩为原料生产的页岩油、以不低于30%的废旧沥青混凝土为原料生产的再生沥青混凝土,以及采用旋窑法工艺生产并且生产原料中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的水泥(包括水泥熟料)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2)企业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可在5年内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

3.对环境保护的税收优惠政策。

4.对技术进步、成果转让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立法,为循环经济税收政策提供法律依据

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法和若干专项法规,从而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循环经济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仅在其中可以直接明确税收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而且还为发展循环经济税收政策的制订提供了法律依据。为依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2008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循环经济促进法专设一章,对激励政策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主要包括: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活动给予税收优惠;资源节约项目的投资倾斜政策;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收费和押金等制度,政府采购和表彰奖励制度等。

(三)开征发展循环经济的新税种

税收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开征若干发展循环经济的新税种。开征的目的就是要按照循环经济“3R”原则,用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利用来发展经济。

1.开征原生材料税。目的是为了促进人们少用原生材料,多进行再循环。诚然,原生材料税不同于已有的资源税。资源税征收范围狭小,原生材料主要指第一次投入生产等环节的材料,如原木、棉花等。

2.征收生态税。指对汽油、电能等产品和大气污染、污染源、噪音等征收。对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不征收。

3.征收填埋和焚烧税。循环经济也是一种垃圾经济。虽然填埋、焚烧与生态有关,但又与对其征收生态税不同,因为征收填埋和焚烧税主要是鼓励再循环和再利用。比如麦杆的焚烧,既浪费又污染环境,可征税。

4.建立“绿色关税”体系。一般讲,绿色关税体系包括出口税和进口税,从进口税收方面,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在合理数量范围内,对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直接用于生产节能产品的设备、环境监测仪器以及环境无害化技术,减征或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二是对一些污染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课以进口附加税或是限制其进口。从出口税收方面来看,应当考虑根据国家能源政策导向,针对原材料、初级产品、半成品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通过降低乃至取消部分资源性产品的退税率来控制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建立绿色关税体系的目的在于有效地保护国内稀缺性资源;改善我国的出口结构,鼓励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提高进口产品质量,减少污染产品的进口。

5.开征垃圾税或垃圾收费。也就是单位和个人扔垃圾要付费。

6.改革现行资源税。改革内容主要是提高部分资源产品资源税税负,改进和完善资源产品的计税依据和计税办法,完善资源税税率(税额)有效调整机制,扩大征税范围等。

7.独立型环境税。独立型环境税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专门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等行为课征的独立税种。

(四)逐步调整和完善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政策

1.不同时期开发的资源税,使一些低品位的、难以开发的资源具有开采价值。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目前的资源税征收范围太窄,只涉及矿产、煤、油等,但从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角度看,很多资源都应纳入资源税征收范围。有必要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将森林、草原、滩涂、海洋和淡水等自然资源纳入征税范围,切实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效率。二是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角度看,目前资源税计税依据太低,因此建议由销售量和自用数量为计税依据调整为以产量为计税依据,并适当提高单位税额,可考虑从量定额和从价定率相结合。三是将各类资源性收费如矿产资源管理费、林业补偿费、水资源费等也并入资源税,变费为税,进一步规范促进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2.完善循环经济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是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政策工具。(1)加大对节能设备和产品研发费用的税前抵扣比例。如可规定企业当年发生的用于节能设备、产品的研发费用可以在所得税前据实列支,并可按已发生费用的一定比例在所得税前增列。同时建立研发专项基金,用于以后企业节能设备、产品的开发与研制。(2)对单位和个人为生产节能产品服务的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可予以一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3)企业用于清洁生产审核和培训的费用,可以列入企业经营成本;对于企业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实行税收抵扣;对企业为减少污染而购入的环保节能设备实行加速折旧或在一定幅度内实行投资抵免企业当年新增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企业购买的防治污染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允许一次摊销。(4)企业用于环保及环境美化方面的捐赠,可享受与普通捐赠相同的税收优惠待遇。

增值税。因为增值税的内在机制是排斥免税的,所以要求增值税免税应尽可能的少,尽量避免最终环节以外的税收优惠。可见,利用增值税促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政策示范的意义将大于实际上的经济意义。(1)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在环保和节能等固定资产的购置上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以适应企业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的迫切需要,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技术支撑体系。(2)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首先,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如垃圾电厂、废旧电池处理厂)从外部购入或无偿取得的废渣等原材料、循环利用的内部废物等纳入增值税抵扣链条中,在核实购入量、使用量等数据基础上准予抵扣,从而降低企业税负,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其次,以合理拉开利用再生资源和资源综合利用与原生资源之间的税负差距为目标,通过提高进项税抵扣的办法,实现循环经济的税收优势。如允许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企业在取得废旧轮胎时按10% (或更高)抵扣进项税,翻新轮胎实行13%(或更低)的低税率。(3)取消对农膜、农药特别是剧毒农药免征增值税规定,以免对土壤和水资源的保护产生不良影响。

消费税。在消费税方面,对国家批准的4家定点企业生产销售的变性燃料乙醇实行免征消费税政策。自2008年9月1日起,降低1.0升(含)排气量以下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提高3.0升以上大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等。

营业税。从营业税的免税范围来看,对从事节能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可以免征营业税等。

企业所得税。企业从事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海水淡化等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关税。一方面采取措施鼓励先进节能技术、设备进口,另一方面控制耗能高、污染重产品出口。

(五)完善税收分配体制

将资源税划为中央、地方收入共享,由国税部门征税。将环境税化为地方政府的收入,由地税部门征收。在环境保护税收入分成方面,地方可掌握75%,其余25%上交中央财政,由中央在各地区之间调剂适用,以利于全国范围内的循环经济的协调一致发展。

循环经济在中国刚起步,还需要国家财政和税收的支持。有关税收方面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德敏.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是资源循环利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2):12-15.

[2]蔡林.我国垃圾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财税政策调整问题[J].环境保护,2003,(6):38-41.

[3]刘文仲.实施循环经济的思考[J].天津科技,2004,(1):39-40.

[4]计金标.生态税收论[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5]循环经济在河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6]郑云虹,武 珊.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J].经济纵横,2003,(10):25-27.

[责任编辑:汤伟山]

酿酒业循环经济范文第4篇

德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发展循环经济起步最早、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德国的循环经济起源于垃圾处理,然后逐渐向生产和消费领域扩展和转变,因此,有人称德国的循环经济为垃圾经济。到目前为止,德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2年到1996年,这是一个从强调废弃物的末端处理到循环经济模式被正式确认的探索转变过程;第二阶段,从1996至今,这是循环经济大规模开展并不断完善的过程。

1972年,德国第一部《废弃物处理法》出台,标志着德国循环经济探索的开始。二战结束后,德国致力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德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但与此同时,德国的生活和工商业垃圾也成倍增加。在1972年以前,这些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堆放或焚烧,到20世纪70年代,德国(西德)大约有5万多个垃圾堆放场,且大部分管理混乱,为使垃圾处置规范化和关闭原来不合理的垃圾场,改善环境质量,1972年出台德国历史上第一部废弃物处理法,该法律确定了废弃物处理的几个关键原则:无害化;处理责任的划分;污染者付费等,开启了废弃物排放后的末端处理。

1973年,发生在西方国家的石油危机使德国意识到垃圾中所蕴含的资源和能量。1975年,德国政府发布了第一个国家废物管理计划,该计划的目标包括:废物处置的优先顺序是预防一减少一循环和重复利用;在污染者付费原则之后,针对处置进行成本分担,该计划实现了从废物处置向废物经济的转变。

1986年,针对垃圾变得越来越多的现实,德国政府在1972年法律基础上修订颁布了《废弃物限制处理法》,规定了预防优先和垃圾处理后重复使用原则,并首次对产品生产者的责任进行了规定,发展方向从“怎样处理废弃物”的观点提高到了“怎样避免废弃物的产生和如何循环利用废弃物”,在此基础上,德国于1991年通过了《包装条例》,要求将各类包装物的回收规定为义务,设定了包装物再生循环利用的目标。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国家法律中出现循环经济概念,把废弃物处理提高到发展环经济的高度,并建立了配套的法律付系。

在《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生效后,德国的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企业以及普通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德国的循环经济正向整体性物质流管理阶段迈进。

二、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经验和成绩

(一)制定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法律框架

1996年出台的《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管理法》,是德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核心。该法把循环经济定义为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明确企业生产者和产品交易者担负着维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责任;该法明确规定了废弃物管理处置的基本原则和做法:首先,是尽量避免和减少废物的产生,其次,是对垃圾进行最大限度的再利用,在确定无法再利用的时候才考虑进行销毁等清除处理,在处理垃圾的过程中,不得威胁到人类健康、动植物、水源、土壤等;该法明确了德国环境政策原则:预防,通过源头防控使废物产生最小化使污染者负担原则,排污者承担避免或消除环境受损的义务和费用官民合作原则,经济界、公民以及社会团体应参与解决环境问题。

在这一法律框架下,德国根据各个行业的不同情况,制定促进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比如《饮料包装押金规定》、《废旧汽车处理规定》、《废旧电池处理规定》、《废木料处理办法》等。

德国自颁布《循环经济和废物处置法》以来,家庭废弃物循环利用率1996年约3535人,到2000年上升至49%。目前废弃物处理已成为德国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每年的营业额约410亿欧元,创造了20多万个就业机会。

饮料包装再利用:德国从2003年10月开始颁布法律对汽水瓶收取押金。该法规规定,在购买饮料时,每个1 .5升容量以下的瓶装或者罐装饮料要收取0.25欧元押金,1 .5升以上收取0.5欧元。尽管该法规给消费者和商家都增添了不少麻烦,但最终还是得以顺利实施。

冶金行业资源再利用:冶金生产中会留下大量矿渣。德国的矿渣95%都得到重新利用,大部分被处理成可以替代天然石料的建筑材料,一部分被作为生产水泥的矿渣利用,另一部分甚至被作为化肥使用,70%以上的粉尘和矿泥也被重新利用,其中大部分通过烧结设备处理重新进冶金程序。

废旧钢铁的回收:2002年,德国有2000万吨废铁在本行业被重新利用。

废旧汽车再利用:废旧汽车的最后一个所有者可以将汽车免费交回到生产厂家或者进口商,生产厂家和进口商有义务收回废旧汽车并支付相应的费用。到2006年,至少要将85%的废旧汽车进行重新利用,到2015年要达到95%。另外,从2003年开始,禁止汽车生产商使用镉、汞、铅等重金属。

废旧电子设备再利用:根据欧盟统一规定,电子产品生产商可以展开生产的前提是必须建立处理和再利用废旧电子产品的设施。从2005年开始,消费者可以免费将废旧不用的电子产品交生产厂家处置,从2006年开始,电子设备生产也不允许使用某些重金属。

旧电池回收:德国的电池生产商和进口商成立了一个共同的回收处理网络,负责回收境内生产的所有旧电池,并对其进行环保处理或者再利用。

废油再利用:出售机油的公司必须要有能回收废油的装置,否则必须出资委托别的回收公司回收本公司出售的机油,只有对不含有毒物质的机油才可以进行再处理,禁止在废油中混合溶剂或冷却剂等物质。

(二)建立垃圾处理的监督机制

德国建立了专门的监督企业废料回收和执行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机构,生产企业必须要向监督机构证明其有足够的能力回收废旧产品才会被允许进行生产和销售活动。根据法规,每年排放2000吨以上具有危害性垃圾的生产企业有义务事先提交垃圾处理方案,以便于卫生监督部门进行监督。企业必须保证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控制垃圾的产生,必须有措施保证垃圾能得到有效回收利用并对环境不造成危害。某些产品只有在保证其产生的垃圾可以得到符合规定的利用和处理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生产和销售。所有的企业必须有分离垃圾的装置,将废纸、玻璃、塑料以及金属等废料分开放置,保证所有的废料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再利用。

针对一些需要监督的垃圾处理,垃圾产生者、处理者以及有关监督机构事先会共同制定一个垃圾处理方案。监督机构承认这个处理方案后,会向垃圾产生者和处理者出具一个“垃圾清理执照”在每次运输处理垃圾时,会有“跟踪单”来记录垃圾流动的过程,以便监督这次垃圾处理是否根据拟定的处理方案进行。

德国各地都有为企业提供垃圾再利用服务的公司,向企业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和垃圾回收处理等服务。一些国营公司有义务负责区内企业的垃圾回收和再处理。此外,德国的私营垃圾处理公司也发展迅速。

(三)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在包装回收系统实施“绿点”计划

在发展循环经济中,非盈利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可以起到政府公共组织和企业盈利性组织所没有的作用。德国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DSD)就是一个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回收中介组织

DSD是德国专门组织回收处理包装废弃物的非盈利社会中介组织,1995年由95家产品生产厂家、包装物生产厂家、商业企业以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组成,目前有1.6万家企业加入DSD内部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机制,政府除对它规定回收利用任务指标以及进行法律监控外,其他方面均按市场机制进行DSD。1998年的运作出现赢余,由于它是一个非盈利性机构,因此盈利部分于1999年作为返还或减少第二年的收费。DSD的中介性表现在它本身不是垃圾处理企业而是一个组织机构,它将有委托回收包装废弃物意愿的企业组织成为网络,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打上绿点标记,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业进行处理“绿点”的标志为一个首尾相连的绿色箭头构成的圆圈,远看形似一个绿点,意为循环利用任何商品的包装,只要印有它,就表明其生产企业参与了“商品包装再循环计划”,并为处理自己产品的废弃包装交了费。现在,欧盟有10个国家都在使用这一标志。“绿点”计划的基本原则是:谁生产垃圾谁就要为此付出代价。企业交纳的“绿点”费,由DSD用来收集包装垃圾,然后进行清理、分拣和循环再生利用。

三、启示与建议

(一)从本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选择发展循环经济的突破点

我国应把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提高资源产出率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重点。“变末端治理为源头和过程防控”。

(二)国家要集中力量组织关键技术和装备攻关,建设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应把技术攻关列为重点,选择具有标志性目标和有广泛推广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在重点行业和领域选择重点企业组织技术攻关,避免把资金用在一般的工程建设中。

(三)在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方面,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

资源回收领域涉及行业多、地区广泛、情况复杂,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经验,在一些主要领域分别组建由生产厂家、商业企业、运输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部组成的全国或区域范围的中介组织,建立起类似德国“绿点”标识的行动计划。

(四)建立完整、配套的法律政策体系,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

1.立法要分层次,体系要完整要尽快出台一部基础性的核心法律,规定政府、企业、公民个人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规定一些具有根本指导意义和强制执行的原则和方向;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在这一法定框架下,各个行业和领域制定具体的实施法规,其中要有明确的技术标准和发展目标。

2.法规政策要相互配套和促进。我国现在已经制定了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政策,但其它相关环节不予配合,无法操作。

酿酒业循环经济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分析

1 什么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从广义上讲,是指围绕资源充分利用所进行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从狭义上讲,就是通过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来发展的经济模式”。它使经济活动按照 自然 生态系统的 规律 ,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整个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和经济系统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物。开展循环经济研究,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走 中国 特色的新型 工业 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外的先进经验

2.1 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2.1.1 制定相关 法律 法规。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德国走在世界前列,1996年颁布实施的《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确立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把废弃物提高到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高度,确立了循环经济“三步走”原则:避免废物产生——废物的循环利用——废物的无害处理。

2.1.2 中介组织。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德国的社会中介组织如双元回收系统(DSD)和绿点计划开展的包装废物回收行动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 就会尽量简化产品的包装,并使包装材料方便回收和循环再生,以降低生产成本。

2.1.3 培养社会环保意识,提倡企业与公众的积极参与。企业是废弃物产生的主要源头,德国政府明确废物处理的企业问责制,所有企业都有分离垃圾的装置,以保证废物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2.2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①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②建立循环经济技术系统。③企业承担生产者责任。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丢弃的生产模式曾是推动日本企业发展的方式。然而,随着世界性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及资源成本的攀升,日本企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研究开发清洁技术,并在《促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明确了企业责任,要求企业采取必要措施,在产品使用后成为循环资源时,自觉进行循环利用,并有义务对循环资源进行处理。④公众强烈的环境理念。

3 我国存在的问题

3.1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首先,我国科技进步的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步,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依靠能源的高消耗,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致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其次,由于市场开放,全球制造业不断的向我国转移,我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不断增大,对能源的需求激增,给环境的承受能力带来极大的挑战。在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下,循环经济难以获得大的发展空间。

3.2 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缺乏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制约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能发挥法律法规对行为主体的导向作用,就会造成循环经济发展的外部动力不足,缺乏主体的参与和互动,而与开展循环经济背道而驰的行为也因缺乏法律依据而无法受到应有的惩罚。尽管我国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但是系统性、统一性、协调性不足,并且缺乏可操作性。

3.3 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支撑不到位。循环经济要求贯彻“3R”原则,必须要有相应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撑,需要一大批成熟的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等,这些支撑的供给应当通过科技创新来完成。目前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还不够高,未能满足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使得循环经济难以实现规模效益。由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设备尚

不到位,许多理念和思路都无法落到实处。

3.4 相关的财政政策、 金融 政策、产业政策、环境政策、资源政策、税收政策不配套,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协调。保证循环 经济 这种 发展 模式既“循环”又“经济”是形成循环经济市场运作的内在动力。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往往出现只“循环”不“经济”的情况,原因在于我国缺乏配套的机制来保证循环经济的实施必定会获得经济效益的增加。配套机制的缺失造成了行为主体丧失了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利益驱动力, 企业 缺乏参与意愿。只有行为主体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才有动力去参与发展循环经济。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种政策机制的缺失或者不配套不协调,导致了“政府热,企业冷”的局面。

3.5 人们的循环经济意识还不强。当前,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还主要依靠政府的倡导、政策上的强制来实行,企业和公众仅是被动参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和 法律 意识,另外,受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影响,不 科学 的消费方式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如:大量使用一次性物品,使用塑料袋等白色污染物等,全民节约的良好风气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4 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

4.1 建立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政策保障体制。通过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我们可以制定多个层面的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如制定《循环经济基本法》和《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法》等。

4.2 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和环保技术的研发,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突破技术瓶颈,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建立”绿色支撑体系是加速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从总体上来说,“绿色技术与支撑体系”主要包括:一是资源化技术,二是环境无害化技术,三是高附加价值,少污染排放的高新技术。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基础,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行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有污染的排放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4.3 探索建立与我国相适应的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模式和体系。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区域与区域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目前还找不到一个同一层次的循环经济模式在全国推广。因此,分析区域发展状况和经济特色,因地制宜,探究适合当地的循环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可以选择典型企业进行生态 工业 试点,选择一批工业园区,建立废物交换系统,企业间的闭路循环和生态链等。

4.4 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级政府的职责,需要经济综合部门和资源环境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定位,从不同角度共同发挥主导作用。我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协调的管理体制,科技、财政、金融、税务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发展循环经济,政府既有引导责任,又应通过制定各种经济激励措施,给予企业资金和政策支持。企业作为循环经济的实践主体,应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通过建立污染者付费制度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负责其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生产、使用、收集、回收、再生利用和处理处置。

4.5 加强宣传 教育 ,提高全民循环经济意识。全民的主动和积极参与是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一个共同特征,这主要得益于长期以来政府对社会民众循环经济意识的培养和宣传。公众的积极参与对循环社会的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成效显著。

酿酒业循环经济范文第6篇

从苏里格气田开发以来, 低碳战略、技术创新一直是苏里格绿色循环经济的主旋律。建设绿色环保厂区, 必然要做到节约资源, 降低能耗, 减少排放。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 国家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多留一片绿色给子孙后代的理念, 越来越多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 和资源的利用率底下却成为制约环境保护的瓶颈。例如:每万元工业产值的用水量为103立方米, 比发达国家高20倍。因此, 资源的高效利用, 发展循环资源利用, 建设绿色厂区刻不容缓。

天然气处理厂主要的能耗单位有脱水脱油装置、增压站、污水处理回注单元、供热站、供水站、集气区配气区、中控化验室和卸水区组成。每个单元的能耗总和每天都以数十万元计算。但每个单元除了供水站、集气区配气区, 其他区域都还不能做到零排放, 减少我厂各个单元的能源消耗, 减少排放, 循环利用, 以最少的资源损失和浪费, 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化工企业的紧迫任务。

2依靠循环理念合理使用好设备

合理的使用设备以及应用新技术, 实现低碳排放。传统生产是一种“资源消耗到产品并产生废物排放”的单线性流程, 一般都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特点, 循环经济就是要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 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路径和食物链网, 在工业系统生产的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排放物。其表现出“低能耗→高产出→低碳排放”的特征。使我们再向大自然索取的最少, 并得到最充分和最合理的利用资源的同时, 最小化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因此提高产品质量, 例如;将甲醇回收合格率达到95%;天然气深度脱烃, 增加产油量, 节约用电。随着油田开发的逐步深入, 和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 我们通过自身污水处理回注改造等为天然气处理厂打造“绿色厂区”的目标。

进一步改造了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 增加一元化污水处理单元, 更换了处理药剂, 现在经我站处理后的污水水质, 均达到国家石油天然气行业的A级标准。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因为对资源的珍惜和对自然环境热爱。作为一种发展模式, “绿色厂区”强调的是在生产中尽可能少的投入资源, 尽可能少地排放废弃物;并使其废弃物重复、循环地被再利用。

3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控制

我厂天然气处理分离出主要物质为凝析油类, 含醇污水分解产物及其它固体杂质.

3.1污染控制

可采用污水回收处理, 含醇污水回收甲醇后, 回注处理, 对有污染物液体进行变废为宝的开发。对甲醇的回收利用为企业减少了生产支出。

采取的措施为:

天然气脱油脱水全部采用液、油、气三项分离的方式及含醇污水甲醇会输后地层回注的方式。

采用高低压火炬将测试天然气经点燃后排放,

污泥机杂采用固化后焚烧填埋;

在设备防护建筑周围采用相应的隔声吸音材料, 减低周边噪声污染。

厂区正常生产运行中各种检修、清管作业或启停设备放空时, 所有天然气通过放空火炬, 燃烧并排放在大气中。厂区60%输气管道采用埋地铺设, 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的噪声污染得到进一步控制;尽采用低噪声的电动机设备, 并在回注房, 增压站, 空氮站采用相应的隔声吸音措施。

3.2强化用电用水节能应用。

对员工宣传节能节水的必要性, 让每一个员工节能节水在心中, 按时对厂区内采光停止照明, 及时调整炉温负荷设定值, 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变化情况, 及时调节供给加热炉运行的燃气量、炉水温度、出口温度等参数。以达到使燃气完全燃烧, 不浪费使用的目的。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例如:

1天然气处理厂采用变频全自动供水, 建供水站一座, 主要服务于生产装置区、综合办公区用水及前线倒班点的生活用水任务。水源井口中控监控来水, 先进供水罐, 经交流稳压全自动供水设备供水到各用水点。供水站采用变频给水设备, 是将电机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应用于水泵电机的自动控制设备中, 通过压力传感器, 数控PID控制器、液位变送器等, 控制供水流量, 时水压保证平稳。

2天然气处理厂丙烷制冷系统是厂里大型耗电设备, 其中每套装置包括丙烷压缩机、大型工业电机、风机、循环水泵、油泵。循环冷却水塔系统使用效率非常高, 且冬夏两季切换使用方便, 夏季以风冷配合水冷循环运行, 冬季使用工频风冷与变频风冷组合运行, 这样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的同时, 交换设备余热, 保护其正常运转。

3处理厂led路灯的使用节约了大量电能, 厂外道路照明, 厂区照明器材在升级更新后大量采用了冷光源的led。比普通工业光源具有能耗低只有原来能耗的10%左右。根据日出日落时间, 采用智能控制, 设置照明设备运行时间。

4夏季, 用水量大时, 自动根据供水压力设定值, 启动多台多级离心泵, 冬季用水量较小时, 自动转换成一台供水泵, 有明显的节能作用。而且, 采用变频启动的方式, 使得设备运行平稳, 避免了大电流冲击, 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并降低员工劳动强度。

5在天然气处理厂中风机变频调速系统的应用是一种理想的控制方式, 节电效果明显, 提高了设备效率, 方便操作, 很好的满足工厂运行设备环保要求, 可以根据所需风量的实际要求而随时调节运行参数,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6我厂利用音速火炬换取火炬设施的安全运行, 此火炬运行代价较小, 性能可靠稳定。可以大量节省燃料气在火炬设施中的消耗量。

4结语

以上通过对处理厂主要能耗单元分析和优化, 挖掘出节能潜力, 为以后生产运行提供参考。为绿色企业改造建设提供可靠保证。我们普通员工也应增强环境保护观念。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做起, 精打细算, 降低消耗;从认真操作, 养护好每一台设备做起, 降低设备的故障率。节省设备维修损耗资源;从减少工业废水, 合理利用回收工业生活废水, 提高废水处理技术做起。

总之, 在国家提倡产业升级, 科技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旨在最大限度减轻石油工业对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并利用一切手段, 加强循环经济的发展, 为建设绿色的工业厂区, 推进工作有序发展。

摘要:天然气处理厂由脱水脱油装置、天然气增压站、污水处理回注单元、供热站、供水站、集气区配气区、化验室和卸水区组成。对气田处理厂各生产单元的关键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剖析, 研究其采用的节能产品, 探讨其采用的节能工艺, 把节能技术进步与实际生产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相结合, 进而强化节能管理、倡导绿色生产, 推广企业节能措施。

关键词:降本增效,绿色减排,环境保护,低碳,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1] 成秀虎等, 电工作业.北京:气象出版社出版, 2007, 401~425.

[2] 杜欣慧、王孝.风机变频节能及节能预算方法的研究.山西焦煤科技.2008 (1) .

[3] 孟赤兵.在坪:循环经济要览[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5, 8.

上一篇:女工办工作汇报范文下一篇:男方婚礼答谢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