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风俗范文

2024-07-07

黄梅风俗范文第1篇

文就是知识的结构性积累;化就是教化与人。组合起来的文化含义,是最通俗的,又最容易直观形象表述。在形式上表现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反映。因此文化的主体是人与自然,所以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

安徽的地域特点形成的民风特点

横贯安徽的两大水系将安徽一分为三。皖南是山水相依,青山碧水,物阜民丰。由于 南部的山岳和自然条件不适合古时的大规模战争,因此受战争的破坏很少,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就了当时的社会和谐和徽商的兴盛,传承到今日,就是民风淳朴、商业发达。安徽北部地处黄淮平原,自古就为兵家必争之地,连年战乱,殃及人民,在以农耕为主的封建社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也比较严重,洪涝、干旱等时有发生,造成了人民不停的迁徙,原居民减少,外来人口居多,造成了偏向中原和北方的民风习俗,为人大都比较直爽、热情,容易冲动,在皖北酒文化大行其道。

安徽文化的特点

安徽文化有一大特点,就是三条水系孕育了三种文化。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恰巧从地理上把安徽三等分,分为皖南、江淮之间、淮北。淮河孕育了淮河文化,有老子、庄子、建安文学等;江淮之间就是皖江文化,桐城派是典型的代表。再有皖南山区的新安江水系,孕育出新安文化,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徽文化。

一·皖江文化

“皖江文化”是以安庆、桐城为中心,由安庆土著的古皖文化和来自江西徽州移民的朱子信仰碰撞和融合而形成。

皖江文化自先秦以降,从未中断,源远而流长。皖江文化涌现出大量文化世家,有的绵延数代,名人辈出。由于移民和交通的便利,皖江文化开放程度高、创新意识浓、文化辐射力强,在许多方面使部分文化内容从区域文化范围上升到主流文化圈。有的专家认为,皖江文化比较注重以文载道、以文救国、以文济世、以文乐民,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比较系统地整合了文学、政治、宗教和艺术的精神力量,因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的专家认为,皖江文化特点鲜明的文化品格,主要表现在以明代方氏学派“坐集千古之智”的治学胸襟为代表的兼容并包的文化襟怀,以桐城宋学“士”的精神为代表的刚毅进取的人生品格,以《新青年》杂志早期作者群为代表的变通开放的世界意识。从文化比较的角度看徽州文化与皖江文化有着的不同特质:在文化品格上,徽州文化体现出“山”一样的凝重、厚实,文化遗存多,积淀厚;皖江文化则犹如“水”一般飘逸、空灵,感染力强,召唤性强,文学艺术成就尤为卓著。

皖江文化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流光溢彩,至少包括实用文化、艺术文化、思想文化三个维度,涉及宗教、文学、戏曲、书画、政治、经济、科技、旅游、生态、民俗等众多领域。

(一)文学方面。桐城派的兴起是皖江地区文学乃至清代文学的最大成就。桐城派秉承程朱道统,宗崇秦汉及八大家散文,别立门户,自成一派。它以方苞倡导古文“义法”为标志,始于康熙年间,中经刘大櫆的拓展,到乾隆年间姚鼐时逐步兴盛。桐城派“清澄无滓”、“元气顺畅”的风格和形成与其深受禅宗的影响分不开。桐城派创始人方苞的民本思想,对中后期作家“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是桐城派历百年而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姚鼐在文学理论上集大成的贡献,认为他合“义理”、“考据”、“文章”为一的文学主张不但是对桐城文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整个中国古代文论和文学创作经验的总结。

(二)戏剧方面。皖江人在戏剧方面最突出的成就是戏剧表演,它开创和丰富了几个有影响的剧种,如傩戏、青阳腔、徽剧、京剧、黄梅戏等。贵池山民跳傩的文化心态,体现了山民崇拜自然、乞求福祉、崇佛崇道崇巫的迷信心态,但也契合了山民疗治心灵痛楚的心理需要,折射出山民追求幸福的人生观。黄梅戏的艺术特色,暗含深刻的中国戏曲韵味,唱腔清秀、细腻、深情、优美,音调特色浓郁,旋法丰富考究,结构陈述严谨有序,唱腔独特。徽班进京历时百年而最终奉为国粹,是因为“京剧之父” 程长庚 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鲜明的时代感、博采众长、革新超越的艺术追求。

(三)佛教方面。皖江地区最有影响的宗教是佛教,皖江地区也是佛教禅宗传承的重要地区。九华山的佛教文化有其不同于原始佛教的文化,而是吸纳儒家、道家、海外和世俗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儒、释两家共同创立、发展九华山佛教文化,僧侣、乡民、香客共同推进九华山佛教文化兴盛。牛头禅所创立的“天柱境”、“天柱家风”在上承达摩、下通慧能所起的重要作用。唐代池州南泉院普愿的禅学特色及在禅宗史上的重大影响。

二·淮河文化

淮河文化以流域地区界定。分水岭内,东至黄海;北至沂蒙山和黄河南堤;西至伏牛山、桐柏山,南至大别山和皖山余脉,河两岸和凡是流进淮河的支流地域生存的文化,均可称之为“淮河文化”。由于淮河流域面积广袤,有着华夏“天中”的优越地位,域内与各方接壤的地区出现文化交融。其东北连齐鲁、西北接中原、西南接荆楚、东南通吴越,因而融合了这些地区的文化精华,形成了古文化多元性、丰富的一大特色。淮河文化包括了商周时代的东夷(包括淮夷)文化、涡淮两岸产生的老庄文化、先秦时期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以及两汉和北宋之后南移的中原文化、明清之际兴起的淮扬文化。因此,淮河文化的定义应是以流域内自然地理环境为生存条件,在淮河主干流地区,以楚、明文化的底蕴,兼容中原文化而形成的区域文化。

淮河在我国东南部南北分界的地理区位,自然赋予了淮河文化鲜明的地域特色。以淮为界,北称“黄淮”,南称“江淮”,淮河文化正是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数千年融合的结果。它主要体现在淮河干流两岸空间范围内,反映出南北过渡、兼容并包的特色。

淮河虽然是居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南北界河,但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却是融而不阻的中间地带。南方人说它是北方,北方人说它是南方。“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景观,均反映淮河两岸以淮为界,分出平原与丘陵的地貌;旱粮与水稻的农耕方式,南米北面的生活习俗,南茶北酒的饮食习惯,寨与山村的居住群落;南舟北车的交通方式,南蛮北侉的方言区划。北方人的豪放刚烈,南方人的柔宛秀丽,皆能融合于淮河两岸人民的秉性之中。

南北交融的民俗文化,蕴藏着无比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

(1)地方戏曲种类丰富。淮源山区流行着行走便捷的皮影戏;而广阔的淮北大地,水陆交通两便,分布着河南豫剧、淮海戏、泗州戏等十多个剧种。由于淮南地区属于江淮方言区域,风格委婉细腻的庐剧、黄梅戏则在被淮河南岸流行。显然,淮河在地方戏曲风格上

也成为“南蛮北侉”的过渡带。特别是在淮河岸边形成的泗州戏、推子戏,今天已经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受到保护得到传承。最为值得称道的是,清代以经营淮盐的徽商,在扬州组织四大徽班进京,诞生的影响我国近现代的京剧艺术。

(2)独具魅力的歌舞艺术。以花鼓灯为代表的民间歌舞,是我国至今保留较完整的汉民族的舞蹈艺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已经走出国门,名扬海外,成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明初凤阳的双条鼓,明清两代流传祖国南北,据最新研究考证,清代随着凤阳人闯关东而带入双条鼓,而后成“东北二人转”的原型。

(3)中原武术汇聚之地。淮河流域自古就是历代兵家逐鹿中原之地。奴隶社会的军旅武术走向民间后,民间武术与宗教、体育相结合,武术已经开始社会化。从春秋时期孔子设私学,传授“射”术 ,到东汉华佗在亳州创五禽戏,五代后周时期陈抟创六合八法拳,都使武术在民间得到了发展。颍河之源的嵩山少林寺,因十八棍僧救唐王,使少林拳名扬天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淮河中游蚌埠成为皖北大商埠后,河南、山东等的武术门派相续南下蚌埠,又在这里形成了多种门派,使武术在现代城市开始传播。今天,淮河流域的北部地区,尤其在涡淮一带,各家以培养武术人才为宗旨的学校开始兴办,使武术流派得到传承,习武之风历久不衰。

(4)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缘起于原始崇拜的淮阳泥人,已被专家们称为现代“真图腾”、“活化石”,在国内外享有声誉;淮北地区的面食塑艺术则是民间祭祀及生活习俗中不可缺少的情趣。凤阳凤画,朱仙镇的年画,灵璧钟馗画都已经成为民间艺术的珍品。此外,还有制陶、仿古玉器、青铜器、编织、剪纸等工艺流传至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情育一方文。 一部数千年的淮河兴衰史,民俗文化贯穿始终,影响较大的有秦始皇捞鼎、徐福买药、水漫泗州、收伏巫支祁、小白龙探母、九牛二虎一只鸡等。特别是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流行于整个淮河流域,而其地域特色特别明显。淮河中游凤台峡山口、荆涂山峡、下游盱眙甘泉山与圣人山之间的圣山湖、禹王河,均有颇为典型的故事为印证。

“临淮自古多名士”。淮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和历代的政治变迁,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人物。除产生许多叱咤风云的农民起义领袖外,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和文学艺术家。如管仲、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刘邦、项羽、韩信、蔡文姬、曹操、诸葛亮、朱元璋、施耐庵、吴承恩、孔尚任„„,特别是新中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也诞生于此,可谓群星灿烂,光照千秋。

三·徽文化

徽文化,即徽州文化,包括:新安理学、新安志学、新安医学、新安建筑、新安朴学、新安教育、新安画派、新安艺文、新安科技、新安工艺、文房四宝、徽菜等。是徽州(古称新安郡)人,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徽州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有三大学问家:朱子(婺源)、戴震(休宁)、胡适(绩溪)。有汪华、朱升、程大位、郑复光、程晋芳、陶行知、赛金花等等。黄山山麓一条小溪---九龙瀑,一沟三状元、三丞相,是程元凤、曹文植、曹振镛,形成显赫的文化沟。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生产力逐渐发达。徽文化,是对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作为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徽州文化,崛起于北宋后期,“东南邹鲁、礼义之邦”于南宋,鼎盛于明清时期,已约800年之久。90年代后,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列为国学三大

地方学科。

徽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徽州人在文化领域里建树、创造了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几乎涉及当时文化的各个领域,并且都以自己的特色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主要内容有:

1、 新安理学。这是程朱理学的正宗流派,奠基人程颢、程颐及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祖藉均系徽州篁墩。它从南宋前期到清乾隆年间,在徽州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新安理学核心是伦理纲常,同时也倡导"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的重学思想,"天理为义,人欲为利","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理不计其功"的思想和"修内政","攘夷狄"的节义思想;朱子提倡读书,认为穷理之要,必在读书,促进了徽州读书好学风气,缙绅之家往往自编教材,由父兄率子弟诵读、理学家对理欲、心物、义理、天人等概念的意义、关系的追问和逻辑论证,提升了徽州文化的理性思维,培养了深厚的理性主义传统、新安理学家格守朱熹的义利之辨,反复颂扬“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思想,学子以之为书院学规、士夫以之为立身处世的教条,徽州商人“贾而好儒”,以“仁义礼智信”为商业伦理。宋元明三代,徽州出了不少民族志士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气节,也与朱熹和新安理学分不开。但是,理学的核心是纲常伦理,新安理学讲究忠君孝亲、男尊女卑、丧制礼服,修祠续谱,建坊树碑。大批的“贞女烈女”、“孝子贤孙”为传统礼教而殉身,这是理学在程朱桑梓之邦结出的恶果。

黄梅戏

黄梅风俗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实施“奋进之笔”为总抓手,推进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水平,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二、组织机构 1.组长:柳亚飞 2.副组长:桂瑞宏

3.成员:全体教务处成员及全体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三、比赛项目及组别

1、教学能力设计比赛

语文、数学、英语、公共课程(德育、体育)、机械、电子、财会、学前教育、农学、汽修、建筑、旅游酒店、服装设计、计算机、烹饪、护理等专业。

教学设计基于教师对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准确理解与运用,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认知规律,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效果突出。教学设计可针对一个教学任务、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并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实施。同时考察教师合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解决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2、课堂教学能力比赛

语文、数学、英语、公共课程(德育、体育)、机械、电子、财会、学前教育、农学、汽修、建筑、旅游酒店、服装设计、计算机、烹饪、护理等专业。

重点考察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设施,创设学习的情境,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及时调整、优化教与学的过程。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教学(训练)内容,实际教学时长严格控制在40分钟。

3、实训教学能力比赛

机械、电子、财会、学前教育、农学、汽修、建筑、旅游酒店、服装设计、计算机、烹饪、护理等专业。

重点考察教师针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实训教学设计和完成相关技术技能操作的能力。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设定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完成实训教学设计,利用实际教学环节适用的设施设备完成与实训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操作,展现良好的实践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活动安排

1、活动宣传阶段(4月6日——4月15日)

通过各种途径与渠道在校内营造氛围,掀起教学能力比赛的高潮。

2、活动准备阶段(4月16日——4月26日) 个人或以团队为单位组织备课和各项准备活动。

3、活动比赛阶段(5月16日——5月30日)

每个学科或专业至少安排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3人)参加学校比赛,然后参加省市比赛。在省赛中获二等奖以上的选手原则上可不参加比赛,另聘为评委。

五、比赛内容

1.参赛内容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教职成〔2014〕14号)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8〕7号)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和制作。

2.参赛内容为中等职业学校其他公共基础课程和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3号)或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8号)的教学要求进行设计和制作。

3.参赛内容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的,应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的教学要求进行设计和制作。

4.参赛作品教学内容应与相关课程实际教学中使用的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内容对应。

六、比赛办法

1.教学设计能力比赛

参赛团队由主讲人用不超过10分钟的时间讲解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实施成效。评委根据讲解和相关课件来评分。

2.课堂教学能力比赛

主讲教师根据提交的教案实施课堂教学,评委根据现场教学情况和评分标准进行打分。

3.实训教学能力比赛

参赛团队由主讲人用不超过15分钟的时间讲解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实施成效并完成要求的实践操作。然后主讲人利用自行携带的工具、材料完成实践操作,时间不超过8分钟,评委根据讲解和实际操作公共评分。

七、评分导向

1、思想性: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充分运用教学媒介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教育。

2、科学性:教学内容贯彻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教学设计科学、合理,符合新时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与未来岗位形成有效对接;教学目标的达成自然、有效;能较好地运用信息化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操作规范、严谨,高质量地完成实训教学任务。

3、有效性:教学组织方法得当,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体现“做中学,做中教”;教学策略运用科学、有效,教学效果好。

4、真实性:回归真实课堂,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突出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翻转课堂的运用、微课视频及课件的切入真实、有效;教学评价真实、有效。

5、艺术性:教学理念先进,立意新颖,构思独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紧跟时代前沿,美观、可视性强,文稿撰写富有文采,感染力强,教师体态充满个性化与魅力。

6、基本功:教案完整、规范;普通话流畅,应变能力强。

八、奖项设置

大赛一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0%,二等奖占参赛总数的20%,三等奖占参赛总数的30%。

黄梅风俗范文第3篇

【摘  要】中国的戏曲在世界上战友的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一朵盛开在世界文化花园的奇葩。黄梅戏是我国戏曲艺术中的五大剧种的其中一个,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在长时间的发展当中,已经形成了非常独特的表演艺术特色,凸显出非常动人和夺目的光彩。由于创造戏曲的这些人群大多数都是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将积累的生活阅历与艺术文化进行有效地结合创造出来的,他们虽然是非专业的,但是却有着很高的文化底蕴的戏种层次,在进行黄梅戏的表演过程中你能够将生活中的事实采用艺术的方式变现出来。与其他的一些戏曲形式相比较,黄梅戏的表演和乐队的伴奏还有就是整体的表演风格都有一些特色,这篇文章就是在这几个方面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为黄梅戏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表扬艺术;特色;黄梅戏

引言

地方的戏曲是我国戏曲艺术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有些地方戏曲逐步衰落的时候,黄梅戏就如同雨后春笋一样从农村扩展到了城市,从安徽这个地方扩展到了全国,也就成为了我国五大戏曲的其中一个。黄梅戏的逐渐兴起和快速的发展是在这五十多年来整个戏曲的发展史上史无前例的,所以就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分析黄梅戏的表演艺术特色,这样就为黄梅戏以后的发展和我国的戏曲艺术创造出非常良好的条件。

1.黄梅戏的表演特色

从黄梅戏实际的表演角度来进行具体的分析,表演的特色是非常的鲜明的,主要就是体现在这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质朴性。黄梅戏来源于京剧,在京剧表演中讲求的就是手眼身法步都是圆字,但是,在一些戏曲艺术当中有很多的传统剧目历史久远,就形成了非常严格的剧种,也使得城市当中的整体形势变得非常的单一。黄梅戏确实不一样的,其实有由民间的歌舞和说唱艺术的演变而来的,这样就使得黄梅戏的表演更加的质朴,对于表演的素材也是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将人们的生活经验积累在一起来形成的表演方法,所以就和生活非常的贴近。从黄梅戏的整个发展过程来说,黄梅戏的前身是那种民间的小调,和民间艺术一项都有着质朴的特征。第二个方面就是大众性。黄梅戏当中另外一个表演的特色就是大众性非常的鲜明,然而对于这样的特点就体现在观众的追求上。与京剧和昆曲等一些戏曲艺术相比较来看,黄梅戏是比较年轻的,但也是最能赶上时代潮流的,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再结合上黄梅戏的表演,就拥有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更容易让社会大众所接受。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艺术,只要是脱离了实际的生活就无法存在,所以发展大众化就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黄梅戏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要时时刻刻的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断的朝着大众化的方向进步。

2.黄梅戏乐队伴奏的特色

想要去深入的探究黄梅戏在变样艺术方面的特色,要从实际的表演特色方面进行总结之外,还要认识到极具特色的乐队伴奏。在黄梅戏发展的初期阶段是没有乐队伴奏的,就只是一人演唱时用一两件打击的乐器进行节奏的装点,从而就逐步的形成了黄梅戏的伴奏。在开始的时候选用的是鱼骨和单片的小拔,在之后就开始使用大锣和敲竹板的方法。发展到两小戏和三小戏的时候,乐队就开始和表演者进行分离,逐渐地形成了一种三个人构成的打击乐乐队。在形成之后,黄梅戏在民间的发展速度就变得非常快,也使得锣经定型。为了更好的去迎合城市当中人们的审美,黄梅戏就逐渐地引入了托腔的方法,在最后也获得了成功,不断的促进着黄梅戏城市化的发展步伐。新中国成立以后,就可以把黄梅戏乐队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是组建一个中小型乐队的时期,这个时候乐队当中的人数是非常少的,但是乐队里面的成员却拥有熟练技巧的人,都是受过专业的教导和训练的。通过这一阶段也让黄梅戏从单声部转变到了多声部,也使得乐队的音乐话语权和地位得到显现。其次,就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的黄梅戏受到极左思潮的阻碍,没有促进黄梅戏的发展。最后一阶段就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到今天,对于黄梅戏乐队的完善程度在明显的提高,还有就是剧团进行了及时的补救,就这样逐步的形成了黄梅戏乐队伴奏的特色。

3.黄梅戏表演风格的特色

想要深入的探究黄梅戏的整体表演风格的特色,就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第一个方面就是黄梅戏在表演当中的演法。在这个整体的戏曲领域当中,眼睛里的动作是最为重要的,也是被大家反复的进行强调的,因为被表扬者是表演的关键所在。想要让观众从表演当中理解戏曲作品中的一些情节,获得表现出来的情感,就需要黄梅戏的表演者在眼神和面部表情这两个方面进行有效地配合。在进行黄梅戏的表演过程当中,表演者会先通过眼睛左右转动,再进行双眼的眼光汇合,看着前方的目标,定住自己的眼神来表演出人物的表态情况;在表演当中,进行大量人或者是物体的时候,眼睛要进行上下向垂直的方向移动,但要保持头不动,还需要注意的是,在上看的时候不挑眉,在下看的时候不噘嘴;在进行表演呆滞的行为时,让眼睛先往左右移动,然后再向中间的位置进行收缩;在进行表演探望或者明示的时候,眼睛要先向左右方向转动,再将头部稍稍的抬起,双眼打开并且要尽可能的看向远方。其次,第二个方面就是突出黄梅戏的舞台动作性的风格特征。其实黄梅戏的前身就是说唱艺术和民间歌舞,也正是有着这样的源头,使得黄梅戏当中的舞台表演带有着突出的舞台动作性的风格特征。由于舞台上的动作是非常丰富且多变的,还与人物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也就让人们深入到其中进行细细的品味和欣赏黄梅戏的无限魅力。

4.结束语

总的来说,文化当中的艺术就是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能够具体的表现出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也就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品,是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的重要因素。若戏剧的表演和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不能相符,就会严重的影响到观众对于戏曲艺术的审美。在这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当中,人们之所以这么喜爱黄梅戏,主要的原因就是黄梅戏的表扬艺术具有独特之处。在进行分析黄梅戏的表演艺术特色的时候,能够找到准确的表演方式和乐队伴奏以及表演上的风格形式等等,从而就为黄梅戏的发展提供了主要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杨永青.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特色[J].戏剧之家,2019(18):34.

[2]江爱华. 从传统到现代[D].中国艺术研究院,2020.

[3]吴国文.浅谈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特色[J].戏剧之家,2016(15):37.

作者简介:潘伟(1975.1-),男,回族,安徽安庆人,本科,二级演员,研究方向为黄梅戏表演。

再芬黃梅艺术剧院    安徽安庆    246004

黄梅风俗范文第4篇

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总结

为加强基层卫生院建设,改善受援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及服务能力,根据《宜良县卫生局关于建立局直属单位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制度的通知》(宜卫通﹝2010)50号)文件要求,结合调研结果和我院实际,2011年我院在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为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各项工作起到了较大的促进,现将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总结如果下。

一、工作目标

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解决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中的实际问题为突破口,以加速乡镇卫生院人才培训为重点,努力提高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使广大基层群众享受到优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支援的单位

根据宜良县卫生局安排,我院对口支援竹山乡中心卫生院、草甸乡中心卫生院。

三、对口支援主要做法

(一)医疗技术援助:我院将所支援的2个卫生院设为“宜良县红十字会医院协作医院”,选派内科、外科、妇产科、眼科、B超室、放射科、护理,化验室的医院骨干医生定期或不定期到受援卫生院帮助指导工作,解决业务中遇到的困难。

(二)对专业技术人才帮带培训:我院为所支援的卫生院内科,外科,妇产科、医生实行了业务技术的帮带,并且在我院帮助培训了一名心电图医生。

(三)基本医疗服务指导:我中心采取传、帮、带等方式,协助所支援的卫生院建立急救响应体系,以解决目前乡镇卫生院医疗急救水平不高的问题,提高孕产妇救治的及时性;同时,建立并强化以当地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的内科、妇科门诊。

(四)开展双向转诊制度建设:通过协作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进医院”的目标,以协助单位建立转诊关系,需要修养的病人转回协作单位,协作单位无条件治疗的转我院治疗。

三、主要成绩

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院成立对口援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书记任副组长,各职能科室主任为成员,医务科具体负责对口支援的日常工作任务,每月定时由组长或者副组长亲自带领医疗队伍下到对口支援单位进行帮助工作。根据受援单位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支援工作,切实帮助受援单位解决实际困难。今年以来我们共出动作车辆12台次,人员70人次。宜良县红十字会医院每月一次的支援让老百姓在当地享受了县级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并感叹去的次数太少,不但解决了一些老年人及妇女的疾痛,并赞叹我们医务人员的敬业及做事的认真态度。特别是近几个月的支援, 2 内科,外科不但解决了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诊断治疗,还根据我院的一势,解决了一部在卫生院不能够解决的凝难病的诊治,为老年人患者带去了福音。例如:为竹山镇的老年人实施了眼科手术解决了患者长期眼睛疾病的痛苦,并得到了他们的称赞,让一些坐车不便的老人及家人无时间照顾老人等问题得到了解决,还有就是妇科方面,妇科的支援为广大妇女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如:“人流”“放环”“孕检”等工作。

总之我院今年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为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为老百姓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并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切实提高了受助单位的医疗救治能力,帮助改善了当地的医疗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就医,造福一方百姓。

上一篇:婚礼婚庆范文下一篇:华彩军旅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