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区农业循环经济论文范文

2024-05-20

经济区农业循环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核心内容,同时,它也成为了我们国家现实的选择,通过有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对其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有效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与方法的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问题;对策

本文首先阐述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分析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有效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与方法的对策。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困难:第一,农业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不足。由于我们国家严重的缺少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所以,经常发生旱涝情况。第二,有些农业资源在开发使用的时候利用率很低,例如,有些秸秆资源在开发利用的时候利用率很低,一般都作为燃料,而且还污染环境。第三,农业污染十分严重。由于大量的使用农业和化肥以及一些农业秸秆资源的利用率很低,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第四,农业生态和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例如,由于受到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以及草地碱化面积的影响,有些湖泊受到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再加上一些地表的水不符合灌溉水质的标准,出现了生态环境脆弱和环境受到破坏的现象。第五,农业产品的品质严重下降。有些农业产品的品质很低,这主要就是由于在产品中的一些营养成分受到农业化学品的超量使用,导致营养成分出现急剧下降的情况。第六,有些农业的生产潜力未能得到发挥。农业是人类通过将太阳能进行转化,目的是在生产的活动中主要获取更好的农产品。种植业的目的就是固定太阳能,利用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光合利用率很低,所以说,农业的生产潜力未能得到发挥。

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的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很低,直接影响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农民要懂文化和农业技术,同时还要回经营,这样才会有利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反之,农民的素质低,不懂文化和不懂农业技术,就会影响其发展。

2、缺少农业循环经济的观念的意识

在农业经济循环发展中,有些农民缺少农业循环经济观念的意识,由于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忽视了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另外,个别地区的政府不注重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设,对其缺少宣传的力度,就算对其进行了宣传,但是采用的宣传渠道和宣传形式很单一。正是因为他们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观念意识低,最终导致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出现农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环境污染受到严重破坏等现象发生。这些都是阻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农业技术研发落后

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就是靠科学技术的支撑,要想使得农业循环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细致、复杂的科学技术。当今,根据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在其发展中有些急需的科学技术没能得到满足和体现,即使有推广的让科学技术,但是应用的也不到位。由此可見,农业技术水平比较低,推广和使用率也很低。

4、政府资金投入有限,支持的力度不够

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由于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和支持的力度不够,导致满足不了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要求。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受益者和施行者中,很多都是资金短缺、和技术落后的用户,依靠这样用户个人的力量很难维持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资金的要求。因此,要想促使农业循环经济顺利的发展,一定要得到政府的的帮助和支持。

三、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与方法的对策

1、要提升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

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目的是把一些文化素质低的农民培养成为最新型的、有文化科学技术的农民,主要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对一些生产经营的能手对其进行实用人才培训工程,达到使他们的农业生产的水平要得到提升。另外,对一些不出外打工的农民对其进行务工职业技能上的培训。与此同时,政府要鼓励一些有文化的毕业生和城市的下岗职工到农村去就业,这样的话,不仅为农村提供了新的生产力,更提高了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从而也促进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2、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

要高度的重视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农业经济循环人才。要建立完善的科技推广体系,想方设法来提升农业的科技投入,同时还要调动科技投入人员的积极性。

3、加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意识

大力的宣传农业循环经发展的理论,要根据农民的特点,加强树立农民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观念意识,让农民正确的认识农业循环经济对自己带来的好处。让全民积极的参与到其中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要将传统的农业经济观念转化成农业循环经济观念。

4、构建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财政支持体系

政府要建立一个完善、合理的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体系,同时还要落实到位。鼓励社会上的一些企业尽量的把资金投入到农村或农业当中,这种对农业多渠道的投资更有利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结束语

总的看来,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提高农业持续发展的协调性,我们就要正确的、从分的认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同时还要高度的重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存在的问题采取一个正确的解决思路和对策。这样才会使得我国的农业循环经济能够顺利的发展下去,进而来提升和发展我国整体的农业经济。

参考文献

[1]李闯.在循环经济理念下的西部地区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2]高松,汪建明.基于系统分析的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3]冉珑,田义文.试论循环经济在《清洁生产促进法》中的法律地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4]霍尚涛,叶全盛,陆志明.浅论循环经济立法的必要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王树义,陈晓玥;关于促进我国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的思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4期

[6]欧阳丽伟,何德文,柴立元,姜文英.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进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3期

经济区农业循环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区域循环性农业经济体系对于建设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区域循环农业经济体系设计很多层面上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区域循环性农业经济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合理利用资源配置,做好绿色农业生产,从而建立良好的区域循环性农业经济氛围,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区域;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大大降低了资源的过度消耗,提高了资源的再循环利用率,降低了对生态坏境的污染,对构建美好和谐的经济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科学有效的区域循环性农业经济体系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的蓬勃发展,提高农业技术生产水平,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水平,改善农业环境。

一、区域生态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的基本构架模式

由于以往传统的区域循环性农业经济体系并不完善,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人们常常忽略了对资源的再循环利用,从而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区域循环性农业经济体系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加强对区域循环性农业经济体系的构建,从而实现农村节能减排、优化农业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面图1具体展示了区域生态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的基本构架模式。

通过图1,我们可以具体了解到区域循环性农业经济体系的架构模式,是由传输原材料的原料链、传输产品的产品链、传输废弃物的废弃物链、传输再生产产品的再生产品链及其传输现代服务的现代服务链一起构成生产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通过这五条循环链的相互作用,使各种资源的重复再利用,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浪费,降低环境的污染程度。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涉及到多个层面,其利用区域循环性农业经济体系的作用进行有效的合力资源配置,推进农业经济体系的发展,从而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循环型农业经济的特点

区域循环性农业经济体系是运用有效科学的农业发展观对各种资源进行循环再利用。从而使排放与生产相结合,促进农业经济和农业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农业的蓬勃发展。

1、资源的高效利用

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能量,资源更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区域循环性农业经济体系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的使用率,是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的保障。我们要通过相关技术对资源进行开发和研究,寻找出更好自然界中的能量,从而解决生态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

2、农业排放的零污染

区域循环农业经济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将农业排放的废物进行再循环利用,是能量和物质可以循环使用,从而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3、农业经济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有生态修复和保护环境的作用,还不能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环境,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现代化区域循环性农业经济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的渠道

(一)提倡绿色生产,实现农业废物再利用

想要推动区域循环性农业经济体系的发展,就要在农业经济活动中应用正确科学的生产技术和理念,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业废物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其进行循环再利用。要大力推广先进的耕作方式和技术,改进以往陈旧的耕作方法和理念,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农业设备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管理绿色生产设施,寻找更多有效的有机物肥料,代替化学成分较多的化肥和饲料,降低土壤的污染程度,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使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得到提高,在对畜牧业的发展来说,要有正确的绿色养殖意识,并将畜牧业和种植业完美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绿色农业生产,使资源可以循环流动使用。

(二)促进高效生产,实现低投入高回报

实行节约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大力促进农业发展的高校稳定。实现生产经营体系的稳健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区域政府应充分发挥农业发展的管理职能,运用政策效力实现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的市场构建和资源配置,对于土地流转、农村合作社以及其他的社会服务要进行严格的论证,通过将土地资源、资金、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等生产要素集中到新型的农业生产领域内,实现产业向资本化和技术化的转变,并以此为契机,将区域内的生产过程、加工过程以及经营过程进行有机的联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最终形成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模式。

(三)健全服务体系,大力支撑农业发展

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区域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单位的支持和引导,要加大对区域循环性农业经济体系的宣传,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剩余的资源,进行资源循环再利用,切实将区域循环性农业经济体系理念落实,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业设备的发展,改善农业发展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优化资源循环再利用的使用率,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增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资源循环再利用的绿色意识。此外,要建立起循环型农业经济的服务体系,对农业生产进行大幅度的技术推广、人才引进、农资产品的投入等。并且设立专项的资金鼓励技术创新,开发出适合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在循环经济方面,要重点克服以下难题:农业废弃物质的再利用、藕合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最后,要加强区域内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利工程建设、道路建设、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田间或养殖场电力设备建设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发展大机械生产和自动化生产,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劳动强度。

三、总结

以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对于整体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国家要加大对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构建力度,切实贯彻落实区域讯循环型发展理念,对废物资源进行有效的循环再利用,降低资源的过度浪费,使农民整体生活质量水平得到提高,增强农产品的卫生安全意识,从而促进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其自身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树会. 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构建研究[J]. 农业经济. 2013(04)

[2] 王志永,李军利,董金彬. 循环型农业的发展模式探讨[J]. 科技资讯. 2011(24)

[3] 张卉.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资源循环型农业[J]. 湖南农机. 2011(01)

经济区农业循环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自90年代中期,“循環经济”的概念被引进中国后,经过数年普及推广,绿色循环的概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关于循环经济的法制建设也在逐渐完善中,本文将首先介绍循环经济法的概况,而后对当前时期我国循环经济法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循环经济法;循环经济;现状

循环经济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改变了传统模式中消耗自然生态环境来获取经济利益的生产方式,使得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能够共同推进。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律制度的护航,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样依赖于循环经济法法制体系的搭建和保障。目前,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应将完善循环经济法体系作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概述

循环经济法是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的,是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要促进社会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法具有国家干预性,主要是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服务,从而实现资源环境的高效利用和清洁化生产,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与个人的共同努力与配合,实质上说是各个主体所进行的再利用性活动,致力于实现技能减排、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从容实现循环经济法的立法宗旨。

二、我国目前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现状及问题

1.我国目前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现状

比较发达国家,我国的循环经济法律起步较晚,最初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环境保护法律侧重于环境污染者的处罚以及末端治理。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环境污染的危害扩大,简单的末端治理已经不能够完全解决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的环保立法理念也逐渐转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于是出台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但至此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循环经济法,直到2008年8月29日制定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它是我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法,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环节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作了全面系统综合的调整,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的重要标志。但随着循环经济的推进,只有这一部总纲性质的《循环经济促进法》还是不够的,要使循环经济变成经济生活中被各方参与者视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还需要制订更加详尽的分门别类的法规、规范、标准等等。因此,与循环经济相关的其他法律零散地分布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能源法、经济法等法律部门中。主要包括《清洁生产法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农业法》《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法》《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等。

2.我国目前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问题

(1)《循环经济法》中关于国家机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明。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的能力有限,难以切实有力的协调审批及监督工作。而国务院的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总揽循环经济的审批工作,但是循环经济的涉及面极广,其不能全面兼顾各个方面的工作。这种情况下,法律制度的推进难以进行,反而易导致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只需要与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搞好关系,相关法律制度形同虚设,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也达不到制定法律的效果。

(2)《循环经济法》中对各主体责任规定不明。关于各个主体的责任划分没有清晰、统一的规定说明,而是散落在各个章节之中。例如,在第三章中规定,餐饮、娱乐等行业应该优先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尽量降低资源浪费,防治环境污染。该种分散式的规定无法让各类主体明晰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也无法明确自己的具体职责。

三、关于完善循环经济法体制的几点思考

1.提高对法律体系的执法力度

循环经济法的有效实施必须配备强有力的执法机关严格执法。因此,应给予相关的环保、工商等部门以执法权力,使其可以对违法、超排、污染环境的企业进行强制执法,对未进行有效的循环经济建设的企业从重处罚,借由严格的执法推动企业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责任的分配,应当清晰明确,以免多头执法毫无效果的局面发生。

2.提高循环经济建设中民众的参与度

通常情况下,我们往往重视对工业企业的要求,却疏于对消费者的规范,要想使循环经济法律得到更好的完善,只靠政府与企业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提高公民的参与度十分重要,对此我国应不断加强关于循环经济所具有的价值与作用方面的宣传力度,提倡公众使用循环经济企业所制造出来的产品,同时注意对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循环经济应是全体公民一起参与的经济,公众不参与,循环经济很难发展。

3.调整方法上须惩罚与激励相结合

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工程,推广实施中一定存在的难度,反映在立法中,则应不要过分强调法的强制性、惩罚性,可以参照国外发达国家的做法利用政府优惠政策与惩罚制度相结合来更好的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多在激励和引导市场经济发展上下功夫。例如,在激励方面,我国可以综合财税、价格、金融和投资等诸多手段,建立一系列的优惠措施,鼓励企业自身对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在惩罚方面,对超标排放废弃物的企业加以罚款或收费等,积极引导良好的市场环境,规范市场运行。

4.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因地制宜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已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虽然有大量的发达国家的制度可借鉴但在构建循环经济法体系时,还是当遵循循环经济的客观需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紧密结合我国及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内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的成功作法,总结现行有关法律实践的经验,避免任何脱离客观规律和实际需要的方法,循序渐进完善我国的循环经济法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盛玉华,杨文仙.我国现行循环经济法律体系解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08):106-109.

[2]黄丽娜.浅议循环经济法的部门归属[J].法制与社会,2008(36):32-33.

[3]陈泉生.循环经济法初探[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37-43.

[4]石珺.论我国的循环经济立法[D].湖南大学,2006.

[5]窦玉珍,李亚红.循环经济立法构想[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15-18.

[6]俞金香.循环经济及其法律调整[J].甘肃社会科学,2003(06):129-131.

作者简介:

王莉(1993~ ),女,汉族,江苏人,学历:硕士,研究方向:经济法学。

经济区农业循环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自2002年被确立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省以来,辽宁循环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段里,需要从改革行政体制入手,加大对循环型农业经济的扶持力度,健全法制保障,强化技术支持,建立公众教育机制,完善市场机制,运用经济手段激发企业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推动辽宁循环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辽宁;循环经济;对策

发展循环经济是辽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自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第一个试点省以来,辽宁推进了循环经济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城市资源循环型社会和资源再生产业基地等方面的建设,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取得了成效,然而仍存在着法律机制不健全、市场机制不完善、企业积参与意识不强、公众参与不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不顺畅等问题。探讨进一步推动辽宁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对于加大辽宁循环经济的建设力度、促进辽宁生态省建设、加快辽宁“两型社会”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改革行政体制、加强部门合作

进一步推进辽宁循环经济发展,需要从改革行政体制人手,着重解决好两个问题:

一是确立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全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实施。这个机构可以是省政府单独设立。独立于各个部门之外,也可以设在省环保局,由环保局牵头,财政、科技、发改委等部门组织人员参与,具体负责全省推进循环经济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这个专门机构下可以单独设立生态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生态城市三个分支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相应的有关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二是明确循环经济发展的辅助机构,加强部门合作。构建循环经济的社会发展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全过程,需要多个部门、多个机构的协作,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启动,在这种情况下,仅一个部门是难以支撑的。因此,要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推进循环经济工作中的分工、责任和义务,加强各部门、各行业的合作与协调;对各级政府签订的环保责任书,要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并纳入政府统计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对具有利益纷争的循环经济政策,循环经济专门机构要积极进行组织磋商,保证相关政策的落实。通过这些措施,强化和明晰各个政府部门的职责,避免政出多门,减少行政成本。

二、加大对循环型农业经济的扶持和鼓励

推进辽宁循环经济建设,应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进一步解决城乡循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角度出发,加大对循环型农业经济的扶持和鼓励。

第一,出台相应政策,对于农业生产中、特别是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中的清洁生产活动,加大力度扶持和鼓励。进一步推动削减有毒有害物质的投入、减少物质投入、科学使用肥料农药地膜、发展节水农业等清洁行为。第二,推进农业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继续推进以沼气为纽带的“四位一体”的能源生态综合工程,扩大家庭生态农业模式的覆盖面;加大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力度,因地制宜地实现秸秆粉碎还田,增强土壤肥力;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发展和推广秸秆的深加工业。第三,延长农业产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广泛利用高新技术开发农产品深加工;扩大现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现有资源消耗型企业向高效利用型企业转变。第四,积极开发和拓展农业生态旅游。在城乡结合部开发建设农家小院,营造具有农村生态特色的休闲观光场所;在农村地区利用自然风光因地制宜地建设农业观光度假园区,做好观光游览服务、生活体验服务、农产品交易服务。

三、健全法制保障

在立法上,一方面要和中央政府现有相关法律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可以学习和借鉴德国、日本等国家经验,因地制宜地制定一些操作性强、责权细化的法律法规。比如,辽宁可以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出台《辽宁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与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法规相配套的地方法规;制定相关促进企业环保、节能、节材、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法规、标准和管理制度等细则,如《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具体的专项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应明确政府、企业和公民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权利和义务,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强化技术支持

推进辽宁循环经济发展应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强化技术支持。

首先,加大政府在技术研发中的主导作用。政府在循环经济技术研发中要进一步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积极与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及时掌握国内外循环经济技术领域的前沿动态,对具有创新性、先进性的技术研究给予有力支持,加大对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的单位、团体和个人的物质鼓励,对于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技术研发项目给予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等支持。其次,设立专项基金。财政每年列支促进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的专项资金,专门用于配套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奖励在技术研发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促进循环经济技术向生产力转化。在此基础上,完善多元化的融资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项目。第三,建立技术咨询服务体系。通过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为参与循环经济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做好技术筛选工作,促进企业引进核心技术,使技术进步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加强舆论宣传、建立公众教育机制

通过加强舆论宣传、建立公众教育机制,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循环经济必要性的认识和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的自觉性。

首先,在领导、干部和各级管理层中普及循环经济发展观,使其正确认识发展循环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在经济类、管理类研究生教育中,设置循环经济相关课程,通过设置培训计划、编制相关书籍、举办培训班、召开研讨会、组织学术报告会等形式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各级管理层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環境资源意识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其次,加强对公众循环经济意识和行动的培养。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工作,各市、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和印发宣传品等形式,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社区寅传栏等手段进行广泛宣传,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培养公众树立正确的循环经济意识和行动。第三,将循环经济理念和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从小学开始设立循环经济、绿色道德课程,并贯穿至大学教育阶段。聘请专家、学者、明星到学校推广相关知识。做到以教育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环保责任意识。第四,发挥环保民间组织和公众参与的作用。积极建立和发展环保民间组织,使其参与循环经济政策研究、法规制定、技术推广和具体实践中,协助政府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组织社区群众和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废旧物资回收等社会公益性活动,推动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产生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合力。第五,树立和推广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正面典型,营造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利的舆论环境。

六、完善市场机制,加大经济手段的运用力度

目前用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往往过多地倚重于法律法规,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的运用存在不足,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往往不能获得预期的利益,由此不仅造成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上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不足等问题,而且容易导致政府的强制性与企业的自觉性之间的失衡。因此,政府在营造健康有力的法律环境的基础上,还需更加充分地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力量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手段的运用;同时,结合具体省情,在实践中针对不同的企业和企业的不同情况,加大财政、税收、金融、收取保证金、建立排污权市场和优先采购等经济手段的运用力度,以进一步调整和改变企业的成本一收益关系,吸引清洁生产的企业在辽宁落户,鼓励企业开发新的能源,引导企业不断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管理方法、生产工艺和先进设备,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循环经济生产和消费行为的积极性,从而形成推动辽宁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姜国刚.东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秦书生,等.辽宁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7。(6).

[3]孙强.经济激励与企业生态文明观的培育[M].辽宁经济,2008,(8).

经济区农业循环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延庆县最具代表性的生态农业园—德青原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讨论绿色和有机农业模式的结构,分析了该模式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 生态农业园;循环经济模式;效益分析

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把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绿色发展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生态农业园得循环经济不仅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最根本保障。更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我国近几年来关于食品安全和污染问题的报道,极大提高了人们对绿色食品需求及环境保护的意识。本文通过对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探讨,总结其各方面的优势,并对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分析。

一、德青源的循环模式

处于秀丽的松山脚下的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其绿色环保的理念体现于蛋鸡饲养及蛋品加工的各个环节,实现了生态养殖、食品加工、清洁能源、有机肥料、订单农业、生态种植的循环。

(一)生态养殖环节

德青源的鸡苗来自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其全资子公司——黄山德青源种禽有限公司,此公司是亚洲最大、国内最先进、科技含量最高的现代化种禽生产基地,这样从源头保证了高质量鸡苗的引进。鸡苗在雏鸡场成长的过程中接受多次的接种免疫,18周后转入蛋鸡房,13排全自动的鸡舍里温度适宜,有自动的饲料和水喂养、粪便收集及鸡蛋收集系统。对鸡场实施电子监控,实现远程信息化管理。鸡舍一天三次消毒处理,拒绝外人参观,尽可能的减少鸡群得病的几率。同时,在鸡饲料方面,设有专门的鸡粮厂,有一套先进的饲料加工过程,保证高品质的饲料供应。

(二)食品加工环节

食品加工主要包括壳蛋厂和液蛋厂。壳蛋厂是专门的鸡蛋分级包装厂,从鸡舍传送过来的鸡蛋,首先运用引进的鸡蛋全自动分级包装设备,剔除裂纹、血斑、肉斑等不合格蛋后,再对鸡蛋质量、重量、颜色进行分级,同时用专用喷码设备和可食用墨水在鸡蛋表面喷涂防伪编码,可由此查出鸡蛋的生产时间、批次、车间等信息。然后再由人工进行第二次分级包装,这样有效地保证了德青源鸡蛋的品质和信誉。鸡蛋从产下到运到各大超市的环节非常短,保证了及时为顾客提供新鲜的鸡蛋。液蛋厂是对形状怪异或是破壳等不符合标准的鸡蛋进行蛋白液、蛋黄液和全蛋液的生产和包装车间,包装后的蛋液销往各大快餐食品店。

(三)清洁能源环节环节

园区建有沼气发电厂,将每天产生的鸡粪、废水收集起来,进行发酵,产生沼气,沼气可以提供热能或是发电,不仅满足自己所需,还为附近农户提供了用于照明、做饭及部分供暖的生活用清洁能源,实现园区污水的零排放,保护了环境。

(四)有机肥料、生态种植与订单农业的循环

沼液、沼渣是非常好的有机肥料,一方面用于本公司种植园里的大棚蔬菜和水果,供应纯天然无污染的新鲜有机蔬果,另一方面将其免费提供给附近的居民,用于种植公司所需玉米,公司喂养所需的玉米、大豆主原料,来自于延庆县种植户,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并对农户进行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指导,这样保证了园区优质有机饲料的来源,同时提高了周围农户的收入。

在经过经过10年的发展,德青源已经形成了一条由订单农业,到生态养殖,再到食品加工、清洁能源以及有机种植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绿色、安全、营养、美味、新鲜的高品质食品。

二、德青源的效益评价

我们从德青源的生态循环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效益评价。

(一)从企业的经济效益来看

1.企业成本低

相对于德青源提供的高品质的鸡蛋,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因为沼液、沼渣种的玉米病虫害更少,产量更高,是绿色食品。利用生态模式使项目相互循环,资源反复利用,减少了生产投入,增加了收入,控制了废弃物的产生。成本显著降低,所获利润远远高于普通鸡蛋。

2.技术效率高

德青源始终同步全球领先技术,并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供应商与合作伙伴,以确保产品质量达到欧盟和美国标准。为了保证饲料来源的安全,德青源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种植的有机肥施用等方面采取了系列措施,实行现场培训,使农民掌握绿色食品的种植技术,从源头保证了原料品质。循环产业技术的运用及循环技术在周围农户的培训推广,带动农业生态的快速发展,最终形成养殖、种植的融合和协调发展。

3.品牌效益好

德青源结束了中国鸡蛋几千年“三无”产品—无标准、无生产日期,无品牌的历史,推动并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部鸡蛋标准,开创了中国鸡蛋品牌之先河。德青源在2008年夺得世界蛋品行业最高奖—全球水晶鸡蛋奖,成为蛋品世界冠军。国家科技部基于对德青源在中国蛋品行业的科研实力和技术成果的认可,在徳青源研发中心基础上组建国家蛋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德青源作为蛋品行业的“国家队”承担蛋品安全生产与加工技术的工程化与产业化责任,成为中国蛋品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引领中国蛋品产业方向,推动中国蛋品技术创新。

(二)从社会效益来看

1.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食品安全,生活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及服务的企业来说,产品的品质,是体现这一主题的核心。

德青源人始终把食品安全,消费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安全、营养、美味、新鲜的高品质鸡蛋。德青源通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通过全员参与、全程把控、全面落实,成就了其品质为先的标杆企业形象。

根据AC尼尔森2007年市场研究结果,德青源生态鸡蛋目前在北京品牌鸡蛋市场占有率高达71%,是消费者最信赖的鸡蛋品牌。

2.环境效益好

德青源循环经济模式是中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代表,成为全球低碳经济典范。2009年德青源沼气发电项目一次并网发电成功,标志着德青源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模式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为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全球环境基金(GEF)联合授予德青源沼气发电项目为“全球大型沼气发电技术示范工程”。农业生态园的养殖环境清洁、种植无公害、废弃物零排放,不仅提高了食品的高质量,而且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农业的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从以上德青源生态农业园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重要标志。生态农业是实现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模式,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健强.发展生态农业是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必经之路[J]. 现代农村科技,2011(7):56~57

[2]陈钰.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及对策分析——以河西走廊为例[J].商业时代.2011(9):120~121

经济区农业循环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面对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循环经济成为全世界的必然选择。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循环经济理念,循环经济被政府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循环经济是社会循环经济的基础,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整个社会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本质。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束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对自己生活的环境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拯救地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循环经济应运而生。“循环经济”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首先提出的。而后经济学家鲍尔丁在他的文章《Earth as A Spaceship》中提出“宇宙飞船理论”,该理论指出:“地球就像一艘宇宙飞船,需要不断消耗资源维持,如果不合理利用终会遭到毁灭。”

在循环经济体系中,农业循环经济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重要的物质消费部门,使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以及农产品生命周期中,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在农业产业内部实现物能交换,在产品消费过程中完成物能循环,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内部结构,使农业经济系统更和谐的融入到生态系统中,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

西方学者认为资源和环境问题都是由发展引起的,也必将由发展来解决。西方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美国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上是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资源循环利用,不仅如此,明确各个企业的责任也是措施之一。德国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国家,人们通过物质的循环利用,将垃圾经济推广开来,在农业生产上,鼓励使用有机肥,采用轮作或间作的种植方式来保持土壤肥力。日本东京大学提出的“逆生产理论”指出:所有产品都要以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妥善地处理为前提来设计和生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首先提出的“清洁生产理论“强调在产品的整个生产周期中要持续得采取综合预防策略。

在国内,循环经济被政府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经验来看,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是一种不可逆的发展模式我国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不惜以牺牲环境、资源以及下一代人的发展为代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农村社会已由传统农耕社会转为“农工社会”,农村污染日趋严重,一方面是工业污染的转移,另一方面是农业自身的污染,导致农业污染已超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研究表明 ,在畜禽养殖业集约化发展的过程中,多实施单业经营,种植业和养殖业日趋分离,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率逐年下降,畜禽粪便给农村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需要更为迫切。

从微观来看,农民既是农业产品的生产者,也是农业产品的直接消费者。农业劳动力缺乏科学素养造成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知识基础薄弱。

从宏观来看,资源和环境已难以承受长期粗放式增长模式,工业化和城市化不利于循环经济的有效发展,同时也缺乏让农业循环经济更好发展的法律支撑,面对严峻形势,应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作为破解资源环境压力难题的有效手段。

为解决这些难题,更有效得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献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

农业循环经济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来实现要求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领域遵循“3R原则”,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流动,力争资源和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农业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这也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了思路。其次,农业循环经济也有着一般循环经济不具有的由农业特有的优势特点:农业生产过程中参与循环的本身就是食物,各个环节的互助互利性更强。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质是模仿生态系统的构造,通过增加分解者来形成经济系统物质循环的闭合回路,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环境条件,并对废弃物进行再处理使之重新流入生态系统中。农业循环经济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得降低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而且可以促进资源高效利用,使人与环境和谐共存。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得发展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农业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加快农业现代化和低碳经济发展的一条可行道路,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以循环经济为依托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现代农业所造成的农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已经向我们发出警告,农业不能再走传统经济模式下的发展道路,21世纪是生态革命时代,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必然的战略选择。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将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化工业装备和现代管理科学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商品化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目前,在农业循环经济的探索上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摸索出了很多具体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及配套技术。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仍显不足。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多地关注我国的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研究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实现生态保护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经济模式。(作者单位为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上一篇:图书物流供应链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职德育工作创新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