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与乡镇财政论文范文

2023-12-08

小城镇建设与乡镇财政论文范文第1篇

1 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1 积极发展小城镇是缓解我国城市人口压力的需要

随着农业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与推广, 以及大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使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从而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另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 人们的视野在不断地扩展, 思想观念在不断的更新, 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在不断地涌人城市, 使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给城市造成巨大压力。与此同时, 中小城市人口的增长则相对缓慢, 导致我国城市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不合理。

城市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城市化既是一个静态目标, 也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系统工程, 各种设施必须配套, 各个子系统必须协调, 只有这样, 城市才能正常运转。现在我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城市人口的增长很不相适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活动正常开展和居民生活的物质基础。在很多情况下, 不是城市人口真正超过了城市的承载能力, 而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 发展慢。

1.2 积极发展和建设小城镇, 是实现农业过剩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我国农村的主要特点是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 交通落后, 居住分散, 现代通讯手段尚不发达, 相当一部分农村处于闭塞状态。几千年形成的封闭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以及在这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础上形成的封闭观念刚刚开始受到触动。而我国的城市则比较集中, 规模也比较大, 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现代化的程度上与农村差距很大, 即工农、城乡、体脑等三大差别严重存在。缩小并消灭三大差别, 形成合理的社会结构的根本途径, 只能是加速小城镇的发展。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可以把大量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 把大批农业劳动者转化为工业和服务业等劳动者, 把广大的农村变为城镇, 这样便可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乡关系和新的社会结构, 并能加速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加速农村以及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可见, 加速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而且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2 加速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主要举措

2.1. 提高认识, 避免城镇建设的自发性、盲目性, 增强自觉性与主动性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小城镇如雨后春笋—样涌现出来, 这是时代的呼唤, 是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体现, 是中国实瑰城市化、现代化的需要, 是解决农村过剩人口的需要, 是缩小和最终消灭三大差别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站在这个战略高度来认识加速建设小城镇的意义, 这样才能积极自觉地规划和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小城镇建设是百年大计, 因此决不能急功近利, 鼠目寸光, 顾此失彼, 放任自流。必须高瞻远瞩全面规划, 有秩推进。

2.2 加大对于小城镇建设的扶植力度

当前, 政府要解决一个突出问题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 挖掘和开辟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在农村要加大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的力度, 普及科学种田, 大力发展农村的养殖业和加工业, 充分调动农民从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农村经济有更大更快的发展, 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使人口城市化的动力建立在农村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基础之上。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小城镇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是小城镇发展的强大动力源, 它可以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支持, 提供广阔的天地。

2.3 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上的支持

在小城镇里, 有的只是资源、劳动力和零散的资金, 缺的是人才、技术和科学的管理。在我国, 虽然乡镇企业蓬勃兴起, 但真正能站得住并发挥应有作用的很少,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乡镇企业缺乏应有的各个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农民受其自身素质的限制, 只能搞一些简单的农产品加工, 无法更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资源, 无法把事业做大。各级政府和乡镇企业的创办者, 一定要拓宽视野, 更新观念, 以优惠的政策和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到乡镇企业去工作, 大中城市的下岗人员、寓退休人员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宝库, 在这个宝库中有大量具有各种专长的人才。政府和乡镇企业应该采取具体措施, 以优厚的待遇、优良的机制、优越的环境把这部分人吸引过去, 为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发展服务。

2.4 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力, 探索小城镇发展的客观规律

国家和各省市政府, 每年都应该确定一批小城镇给予重点扶植, 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帮助它们尽快发展。国家要在宏观上加强对小城镇和乡镇企业发展的指导, 使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更加理性, 防止乡镇企业的盲目兴建, 尤其是对小城镇的土地要加强管理, 不能以牺牲土地, 浪费资源为代价兴办乡镇企业和发展小城镇。同时, 要加强各乡镇企业的横向联系, 以及乡镇企业与城市大工业之间的纵向联系, 以大工业和大城市带动和促进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发展。把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纳入城市体系和城市大工业之中, 就可以使二者互补, 给小城镇和乡镇工业的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和活力。

2.5 坚持以人为本, 塑造小城镇的良好形象

当代的小城镇建设, 起点一定要高, 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开始就要注意塑造小城镇的良好形象。城镇形象指的是城镇得到社会认可的总体印象, 其中主要包括城镇的知名度、美誉度等。城镇形象可分为硬件形象和软件形象两个大方面。硬件形象是指城镇的自然环境, 即镇客镇貌。硬件形象塑造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是改造、建设、管理三个方面, 其目标或标准是净化、绿化、美化。软件形象指的是小城镇的人文环境, 即人文精神氛围, 主要包剐、城镇的社区精神、价值观念、社会公德、风俗习惯、服务态度以及城镇文化活动的开展等等。软件形象的塑造方法主要是宣传、教育。其目标或标准是科学、高雅、和谐、文明以及服务的热情周到。

小城镇的硬件形象与软件形象是相辅相承、有机统一的整体。硬件形象是显形的, 它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 通过人的感官直接感知;软件形象是隐形的, 它体现在硬件形象之中, 通过硬件形象表现出来。硬件形象与软件形象互为前提, 互为条件, 相互补充。硬件形象与软件形象的关系, 实质上就是物质性文化与精神性文化的关系, 或者说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因此, 在小城镇形象的塑造上, 必须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摘要:城市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和趋势。这一规律和趋势在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有不同的内容、表现和特点。

小城镇建设与乡镇财政论文范文第2篇

1.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新型城镇化的构建有着两个层面的涵义, 一个是适应城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轨迹, 促进城乡之间的互动;另一个是优化城市发展资源配置, 促进新型城镇化的良性循环, 提高城市资源利用率。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不仅仅是扩大城市规模, 进行农村人口的转化。更重要的是优化城乡空间结构, 合理分配城乡各类资源, 使农村有序、稳定、科学地转变为城镇化。在新的城市化进程中, 不仅关系到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生产要素的流动、土地和环境资源的利用, 更直接影响了工业、就业、社会福利以及其他方面的结构, 传统村庄的许多要素将会转化, 升级和进化。

1.2 财政政策的功能理论

从财政政策有效性的角度能够很明显的看出, 财政政策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效用。财政政策以及城市化的发展水平, 尤其是经济的发展水平, 它们彼此之间是互相影响的。一方面, 财政收入和支出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另外一方面, 城市和城镇的经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财政的政策。城市发展水平与城市经济水平、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的正向关系将为推动城市化提供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 城市化水平、城市辐射效应以及集聚效应对增加财政收入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2 城镇化建设与税收政策彼此间的联系

2.1 现行财税政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互动

我国城镇化建设和税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的建设直接带动着城市人口和劳动力的消费水平, 推动城市进程对经济发展的关键影响, 经济结构和分配功能的运行会给税收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城镇化的建设在当前的形势下, 首先要保障的就是在城镇建设的金融产业, 其主要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资金方面的支持, 同时也加快了城镇化的发展。在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中, 财政政策的科学运用可以有效地加快城镇化建设。其次, 城市化进程促进了投资的加速, 并能有效促进税收的增长。

2.2 财税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关键性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较为繁杂的项目。庞大的发展空间以及巨大的影响将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与此同时, 也应该对社会实行改革。 (1) 税收与城市化建设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新的城镇化也有新的改革目标, 它非常重视提高中国的质量和解决人口问题。 (2) 税收是基于城镇化的建设。众所周知, 金融给城镇化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一方面, 财税可以为城市建设提供资金, 还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促进城镇化的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 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发展, 许多新的服务产业已经产生, 税收来源也在不断扩大。这极大地促进了税收的增长。税收将为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 加快城镇化进程也将促进财政收入。

3 财政政策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3.1 应该优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出制度

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来加速城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不够的。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政策引导各类投资者参与, 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确保城镇化设施的顺利发展, 并为其提供财政激励和支持。政府应该为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项目制定不同的财政政策, 对于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报低的项目, 我们可以适当降低投资企业的税费, 或者在投资其他项目时给予企业财政补贴和财政补贴。同时, 政府应从直接投资者的身份转变为引导者, 发挥其经济调节作用, 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城镇化项目, 降低投资门槛, 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投资环境。

3.2 应该构建优化基本的财力保障体系

要加大对各级政府城镇化的财政支持力度, 建立合理的财政和税收分配方式, 支持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进一步明确省、市、县、乡财政分配比例和地方税收划分标准。例如, 应将税收种类 (土地收入、维护和建设税等等) 分配给城市和城镇, 这有利于城市和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例如, 地方政府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将用于鼓励城市经济建设, 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 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本。适当增加退税款比例, 特别是土地租赁费用等专项费用, 增加返还比例。地方政府不占用土地资金, 除了上缴部分, 我们还应确保剩余部分的80%用于城镇化。同时, 城镇化要积极发展地方经济, 不断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大力发展适合地方经济条件的特色产业, 形成产业链, 更好地提高政府财政收入, 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保障。

3.3 应该优化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的财政支出制度

从优化城镇社会保险方面这一点考虑, 政府应当制定财政补贴和个人缴费方式, 结合个人捐款、政府财政给予适当的补贴, 与此同时, 城乡应该达到全部覆盖率, 并与其他土地禀赋相结合, 发展农村居民。有必要建立一个可自由兑换为城乡社会保险制度, 农村居民可以参加社会保险可以改变参与城市社会保险, 并逐步提高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角度看, 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卫生和医疗的投入, 制定倾斜的财政政策, 支持城市卫生设施建设, 实现医疗服务均等化。如果政府想要筹集资金来改善医疗保险, 我们就应该不断完善投资和金融管理机制, 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 加快城市化进程。

结束语:综上所述,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必须结合城市经济发展特点, 充分利用优势, 为城镇化建设提供金融保障;政府应积极转变职能, 继续创新和完善金融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税收分配, 完善基本保障和基础设施支出制度, 加大对公共服务体系的投入;政府应该改变融资方式, 拓宽投资渠道单一, 逐步构建多元化金融资本投融资体系。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中, 财政政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优化资源配置, 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动力, 也是参与城市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具。但在改革初期, 存在许多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财政和税收制度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体制, 这给新型城镇化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因此, 完善财税政策的关键在于对城镇建设税收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财政政策,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路径

参考文献

[1] 彭朱刚.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宁波实践[J].中国经贸导刊, 2018 (01) :43-45.

[2] 陈鹤松.以人民为中心视角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与路径重构[J].改革与战略, 2017, 33 (01) :113-116.

小城镇建设与乡镇财政论文范文第3篇

河北省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规范

一、组织机构建设规范

(一)机构设置。按照机构独立、编制单列、机构性质明确的要求,设置乡镇财政所,性质为行政机构或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根据乡镇财政职能定位和工作需要,按照精简效能原则,定编定岗,各乡镇财政所至少设置所长(负责全面工作)、总预算会计(分管本乡镇财政收支计划、预算编制、执行等工作)、单位会计(分管乡镇党委、政府、机关团体财务收支及报表工作)、出纳、专项资金会计(负责各项涉农资金及各类财政专款的收支管理)、村财乡管会计(负责村财乡管相关工作)等岗位,所长可兼任总预算会计一岗。在编制配备上,每个所人员编制原则上不应少于5人。

(二)管理体制。县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政工作的协调管理和业务指导,在保持乡镇政府管理财政的法律地位不变,乡镇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以及乡镇债权债务不变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应实行乡镇财政机构由县级财政垂直管理体制。

二、财政业务及基础工作规范

(一)预算管理业务规范

1、预算编制程序:乡镇财政每年9月底前开始编制下预算,编制工作的标准周期不少于3个月,12月底前将预算建议计划报县财政局审核后形成规范统一的政府预算草案,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30日内批复到部门,同时报县财政局备案。

乡镇财政预算编制范式要符合财政体制形式:实行“统收统支”体制模式的乡镇,在编制预算时,作为县级的一个预算部门来管理,按照县财政下达的预算指标控制数,根据政策要求,结合乡镇的具体情况编制政府预算;实行“分税制”体制模式的乡镇,在编制乡镇政府预算时,按县乡政府支出责任,根据收入计划测算财力,结合乡镇主要任务和目标规划,统筹安排支出,自求平衡,独立编制本级政府预算和功能预算。

2、预算编制方法:乡镇预算编制实行综合预算、零基预算和标准定额预算的编制方法,有政府采购事项的同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3、预算文本制式:按照冀财预„2009‟45号文件规定,统一使用省厅开发的预算编报软件,编制内容完整、结构科学、格式规范统一的部门预算文本。

4、预算执行和调整:预算经人代会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如确需调整的,部门按规定程序报财政所审核,属于分税制的乡镇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属于统收统支乡镇报县级财政部门审批;财政所据此编制调整预算报告,报同级人代会批准后执行。

5、预算执行分析:逐季度撰写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对本乡镇的财政形势、收支特点、存在问题和相应对策进行全面分析,每季度末3日内报送县财政局。

6、预算收支月报:逐月编制总预算会计月报表,于月度终了1日内报送县财政局。

7、财政决算:终了,如实编制财政总决算,并按规定时间及时上报。

8、政府性债务监管:建立债务管理和防控机制,及时统计、上报乡镇债务状况,主动化解旧债,严禁新债发生。

(二)惠农资金发放和管理规范

1、惠农资金发放:各项直接补贴农民的惠农资金,凡是具备实施条件的全部采取“一卡通”或“一折通”方式发放,做到及时、准确。

2、惠农资金管理:乡镇财政严格执行县级财政部门统一制定的“惠农资金发放和管理工作流程”,对各项惠农资金的申报、审核、公示、发放等实行“流程式”管理。

3、建立乡镇财政惠农服务平台。将乡镇财政惠农服务事项整合到服务大厅,提供集事项受理、审核上报、答复办结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

(三)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规范

1、对乡镇财政本级预算安排或上级财政直接下达到乡镇财政所的各种资金,乡镇财政必须在“事前、事中、事后”对资金进行全过程监督。

2、上级财政或其他部门没有直接下达到乡镇财政所的资金,要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分配资金的部门必须将政策信息及资金落实情况书面通知乡镇财政所,乡镇财政所要对资金的使用主动进行监督,及时向同级政府或上级财政部门报告,确保国家政策的落实和资金使用效益。

(四)村财乡管工作规范

1、财政所将上级下达财政资金、村自有资金、自筹资金等村级收支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做到全面入账、专户管理。

2、报账票据应使用正规发票,不能取得正规票据的,使用统一制发的票据。

3、报账票据要经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签字,村民理财小组盖章,“村财乡管”办公室审核会计审核。

4、每季度分村编制会计报表,作为财务公开内容的依据。

(五)基础工作规范

1、业务资料:各种账簿设置齐全,凭证装订整齐。

2、基础资料:部门预算文本、人代会财政预决算报告、决算和会计各种报表齐全。

3、台帐管理:政策文件、基础数据、税源情况、债务情况等各种基础资料应分别设置台账,便于查阅。

三、制度体系建设规范

县级财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统一为乡镇财政所制定、印发各项制度,并监督执行。

(一)岗位责任制度:根据岗位设置分别制定财政所长岗位责任制、总预算会计岗位责任制、单位会计岗位责任制、出纳岗位责任制、专项资金会计岗位责任制、村财乡管会计岗位责任制等。

(二)资金管理制度:根据资金性质分别制定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制度、财政涉农资金监管管理办法和各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

(三)内部管理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分别制定财政所微机操作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印鉴管理制度、信访工作制度、干部职工职业准则、工作人员行为规范、AB岗工作制度、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等。

四、乡镇财政队伍建设规范

(一)素质建设规范。县级财政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乡镇财政干部准入标准”,原则上新进乡镇财政干部须经过上级财政部门资格认证,专业对口、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熟悉财政政策和财务管理规定、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立场坚定,德才兼备;鼓励在职人员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到2013年,全体工作人员中20%需具有本科学历,35岁以下工作人员专科学历要达到100%,所有工作人员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

(二)继续教育规范。建立健全培训教育制度,围绕财政中心工作,按计划、分类别、分层次,抓好思想政治教育、财政业务培训和岗位培训,逐步建立具有财政特色、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确保干部每三年集中轮训一遍;积极开展网络学习,参加系统网络学习培训年人均达到96课时以上。

(三)廉政建设规范。落实反腐倡廉建设责任制,经常开展廉政教育专项活动,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基层财政工作大局之中,做到廉洁从政。

(四)为民服务规范。做到“五心服务”:热心诚恳对待群众,虚心礼貌沟通交流,耐心和蔼解答问题,精心调研掌握情况,用心高效反馈意见。

(五)工作效能规范。做到“五个不让”,即不让工作在自己这里延误;不让文件在自己这里积压;不让纰漏和错误在自己这里发生;不让群众在自己这里冷落;不让财政所形象在自己这里受到影响。

(六)文化建设规范。紧紧围绕十八字理财方针,以先进的文化理念,组织开展具有时代精神、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的文化创建活动,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塑造文明的整体形象,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能够总结提炼具有本所特色、当地财政干部和群众高度认可的财政文化理念,打造“一所一品”文化氛围,努力以基层财政文化提升基层财政形象。

(七)激励机制规范。完善竞争上岗和岗位交流制度,严格按照用人标准和程序选拔任用干部,建立起县乡之间和乡镇之间的干部正常交流机制;建立健全县级财政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共同对乡镇财政所进行业绩考核的机制,分值权重分别为70%和30%,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五、基本办公条件规范

(一)办公场所规范

乡镇财政所办公场所以整合现有资源为主,提倡对现有办公场所进行维修改建,建成后的办公场所一般应具备便民服务室、档案室、办公室等功能。

1、便民服务室标准。便民服务室面积一般不少于30平方米,厅内划分为办公区和便民服务区。办公区应配备办公桌椅、计算机、打印机等;便民服务区摆放休息椅、饮水机、放置宣传册、意见簿等,有条件的可配备查询机;墙体应布置各种规章制度、业务流程、服务承诺、岗位分工等,方便群众办理业务和实施监督。

2、档案室标准:档案室应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建设,配备档案柜、专用装订机、保险柜、消防器材等设施;有保密文件的,要设立保密文件专柜。

3、宣传公示栏。在财政所醒目位置安置政策宣传栏和公示栏等,对项目资金、补助资金和财政政策进行公开公示。有条件的可在财政所设置LED显示屏,对各项财政政策及业务流程进行滚动宣传。设置服务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4、乡镇财政所一律实行开放式办公,办公桌应摆放人员职责明示牌。

5、办公场所应做到整齐美观,外墙、走廊等办公区域要悬挂财政文化理念标语,既方便群众办事,又显现财政机关特色。

(二)信息化建设规范

1、搭建信息平台,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联网、信息共享和即时监控。保证财政信息通达,实现财政上下级之间数据、资料传输快捷高效。

2、能够应用省财政厅研发的各项财政财务管理软件,实现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

小城镇建设与乡镇财政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乡镇财政的问题,是关系到党的基层政权建设,关系到黨和国家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关系到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大问题。转换乡镇财政管理职能,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培植财源,规范乡镇财政支出行为,是解决乡镇财政管理问题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乡镇财政;管理;财源建设;规范支出

1 树立财政意识,转变财政职能,深化财政改革

乡镇财政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认清新形势,紧紧围绕上级财政工作的安排布署,切实履行财政职能,着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树立大财政意识,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围绕“做大财政蛋糕,做小财政供养系数,做优财政资源配置,做强财政公共保障能力”的目标,加强财政监管,在财政支出与管理做到量出为入,量力而行,力求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转变自身职能作用,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团队建设、机关作风建设、干部职工能力素质建设,创新财政预算管理,强化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有节有力地推进乡镇财政改革。

2 加强财源建设,优化税收结构,依法理财治税

保证机构运转和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管理的主旋,加强财源建设是乡镇财政收入增长的根本途径。要合理划分收支范围,明确乡镇财权与事权,调动增收节支的积极性,提升本级财政实力。一是向税源结构挖收入。对税收增减影响较大的税种深挖盘活,如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餐饮娱乐业等营业税税种,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以及财产税、行为税征收面广的税种,优化税收结构,广聚税源。二是培植财源,带动税收收入的增长。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乡镇财政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要把握机遇,紧跟国家产业方向和政策投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把财税增长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切实加强财源建设的领导,着力研究发展本级财力,制定财源建设发展规划,狠抓落实。乡镇要因地制宜发展有特色的农、牧、渔业和旅游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引导和大力培植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协同税务部门强化税收征管,向税收管理要收收入。加大财税宣传力度,坚持日常与集中相结合,大力宣传财税法规、政策的宣传,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营造宽松的纳税氛围。同时,把好税收减免关,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对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查办到底。开展专项税源调查,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利用费改税后的政策做好难管村、钉子户的工作,尽量减少税源流失,杜绝税费改革后出现新的尾欠。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广大群众协税护税的作用,做好税收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力求做到应收尽收。

3 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

减轻财政负担,合理支出。一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利用农村税费改革的契机,积极推进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精简机构,分流人员;二是进一步完善财务规章制度。会议、学习、差旅、接待、通讯、下乡补助、加班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控制报刊订阅费用,严格控制外出参观、考察,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三是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坚持离任审计制度。四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争取上级对乡镇承借承还的周转金中经审核确定无法收回的呆帐、坏帐予以豁免,化解乡镇财政风险,避免新的赤字债务的发生。不断调整和完善转移支付的调节功能,确保基层正常运转。

规范财务管理,提高效益。在乡镇财政改革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一些逆流,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乱支滥用现象时有发生,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存在的漏洞使得财政资金大量流失。具体表现为:制度执行不严,超标准发放各种奖金、补贴;相互攀比,滥发钱物现象较为严重;专项资金的使用不够规范,经常移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擅自提高非生产性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等。乡镇财政要建立专帐,搞好跟踪与监督管理,防止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现象,提高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健全预算管理,民主理财。根据《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等有关法律法规,乡镇政府应建立综合财政预算,把乡镇预算内、预算外和各类基金全部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实行统一管理。一是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本级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健全财务核算体制,公开财务管理制度,公开财务执行结果,实行民主理财,提高收支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二是要发挥乡镇财政综合调控职能作用,改变财政管理观念,强化财政职能,提高乡镇财政队伍素质,务真求实,敢抓敢管,进一步加强对所属乡镇企业、单位和村级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三是要不断完善乡镇预决算制度,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要求,结合自身财力和事业发展需要,强化预算约束。全面推行乡镇综合预算和零户统管,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积极推行“村账乡管”,规范村级经济组织的财务活动,摸清管好村级资产,规范村财务收支行为。乡镇财政支出管理的逐步规范,资金的合理利用,财源建设的有力支撑,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

小城镇建设与乡镇财政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如何采取有效方法与措施,切实优化城镇化与财政金融支持的协同发展成效,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焦点课题之一。论文首先介绍了财政金融支持下的城镇化的基本内容,分析了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的建设现状,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完善现有金融体系、构建协同创新机制等多个角度与方面,提出了城镇化发展与财政金融支持机制协同创新的有效策略。

【關键词】城镇化;财政金融;机制创新;效率

1 引言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城镇化发展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开辟出了崭新发展局面,对财政金融支持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形势下,必须宏观审视城镇化发展与财政金融支持协同创新问题,精准把握二者核心要义,综合施策,切实优化城镇化发展整体效果。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2 财政金融支持下的城镇化简述

城镇化发展是现代工业化与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统筹整合各项经济发展要素的重要路径,是社会发展到某一特定阶段、实现战略转型的关键载体。长期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现代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财政金融支持体制的创新与发展,在协同创新机制建设、方法过程优化、协同发展效益评价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实现城镇化发展与财政金融支持协同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与方向引导,在财政金融支持体制建设及城镇化发展领域取得了为令人瞩目的现实成就。尽管如此,受主客观等多方面要素的影响,当前城镇化发展中的财政金融支持依旧存在诸多方面的短板与不足,无法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环境下城乡规划、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现实需求,社会公共资源要素配置相对失衡[1]。上述背景下,深入探讨城镇化发展与财政金融支持机制协同创新问题,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3 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的建设现状分析

3.1 城镇化发展中的财政金融需求

现代城镇化发展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而是要以实现“人的城镇化”为主要发展方向,促进“人”在就业、生活、公共服务方面的合理流动,这对现代城镇化中的财政金融产生了极为突出的迫切需求。在需求主体方面,政府部门、中小型企业、社会群体等均对财政金融产生了特定需求,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以城镇化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为例,其前期投资量大,不可控因素较多,产生了政府投资需求、民间投资需求等,同时,需要完善可靠的信贷服务予以协同跟进。

3.2 城镇化发展中的财政金融供给

在现代城镇化发展中,财政金融供给的主体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及非正规金融机构。上述不同类型的财政金融供给主体在供给模式、供给方法、利益协同、服务效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所产生的服务效益也千差万别,需根据城镇化发展实际择优选择。在金融信贷供给方面,城镇化发展需要打造稳定的闲置资金供给项目,畅通资金需求方与供给方之间的关联渠道,实现闲置资金的优化配置[2]。

3.3 城镇化发展中的财政金融供需不平衡

纵观当前城镇化发展与财政金融支持机制现状,普遍存在着供需不平衡、二者协同发展效益低下等共性问题,阻碍着财政金融服务效能的优化提升,不利于现代城镇化建设取得未来长远可持续发展。上述供需不平衡问题,不仅表现在供需数量上的不平衡以及供需结构上的不平衡,而且还表现在供给服务效率低下、财政金融支持的相关业务流程烦琐复杂等方面。

4 城镇化发展与财政金融支持机制协同创新的有效策略

4.1 完善现有财政金融体系,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从当前区域性的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实际需求出发,建立健全财政金融体系,从整体角度对财政金融要素进行分类统计、统筹布局,为城镇化发展与财政金融支持提供必要的体系化保障与依据[3]。同时,应从体制化的高度将城镇化发展与财政金融各参与方的职责权限、任务目标、方法过程、控制措施等固定下来,使所有协同发展方案策略的制定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在高度整合财政金融资源的同时,实现城镇化发展效益的最大化。

4.2 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强化风险预警

根据城镇化发展阶段的不同,引入现代风险控制理念,将财政金融风险管理纳入机制协同创新发展整体目标体系之中,立足于完善金融市场结构,优化财政金融支持风险管理策略。在当前城镇化发展条件下,应积极引入风险投资机构,与其他类型社会资本结合起来,根据本地区城镇化发展情况和趋势,将财政金融支持资金投入风险投资机构,对参与城镇化发展的参与各方进行投资,既可实现财政金融盈利,也可以促进城镇化发展参与各方和风投机构获得更好收益[4]。

4.3 积极引进现代信息化技术,丰富协同创新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城镇化发展与财政金融支持协同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使相关人员在服务工具与方法选择上具备了更为广阔的选择余地,使得传统模式下难以完成的协同创新发展任务具备了更大的可行性。因此,应积极引进现代信息化技术,搭建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财政金融协同发展信息化管理平台,将涉及财政金融服务的各项要素与环节进行统筹整合,以直观化、形象化的方式展现出来。要以现代信息化服务平台为载体,密切财政金融供需各方之间的沟通与联络,在特定范围内对特定数据信息进行互联互通互享,在财政金融协同体制内实现数据信息的精准传递。

4.4 实施科学绩效评价与考核

根据城镇化发展与财政金融支持的客观实际需求,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科学选择绩效评价项目与内容,设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为不同绩效评价参数赋予不同考核权重,以全面客观体现城镇化发展与财政金融支持协同发展的阶段性成效[5]。在绩效评价与考核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主观意志的干扰,确保绩效评价与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与可靠性,并形成相应的绩效评价与考核数据分析报告,强化绩效考核结果的价值化应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受思维观念、方法过程、效益评价等方面要素的影响,当前城镇化发展与财政金融支持机制协同创新进程中依旧存在诸多方面的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阻碍着城镇化发展效果的优化提升。因此,有关人员应该从城镇化发展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充分遵循财政金融支持机制协同方法原理与基本规律,为提高财政金融支持运行体系的服务效能奠定基础,为促进现代城镇化發展进程迈向更高层次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胡雪萍,方勇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农村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11):135-136.

【2】叶娅芬,王丽媛.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模糊金融发展二维属性视角[J].现代经济信息,2019(07):201-202.

【3】谢文宝,徐璋勇.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来自甘肃省的经验数据[J].中国农村金融(下旬刊),2019(06):159-161.

【4】张俊东,付正娇.中国西部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测度及金融支持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9(22):272.

【5】赵明月,夏静咏,李子玉,等.浅谈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3):115-116.

小城镇建设与乡镇财政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财政体制改革;乡镇财政;困境;解决途径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财政体制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2006年以后我国废除了在中国存在2000多年的农业税制度,给亿万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又一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进步。然而农业税的废除给农民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乡镇财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乡镇的经济基础薄弱,在没有工业基础也不能吸引外来投资的情况下,乡镇财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乡镇的负责人就应该找到经济发展不起来的问题,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和所拥有的资源来大力发展经济。这样才能保证乡镇在财政体制改革的浪潮中不受冲击,确保乡政府的正常运作。

一、乡镇财政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财政体制改革的客观因素对乡镇财政的影响

乡镇财政要想发展自身的经济还需克服各种各样的问题,(1)没有农业税的支撑,乡镇财政收入有限,也没有吸引外资的能力,因此乡镇财政的压力大。(2)乡镇财政管理不规范,个别乡镇财政存在严重赤字,主要是由于政府的浪费有关,这样就导致了乡镇财政的收入不对等、资金短缺。(3)乡镇财政还承担着地方民营企业的一些债务,这些企业往往经营不善,而政府又不得不帮其承担债务。以上这些问题只是众多问题中较突出的问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乡镇财政的发展。

(二)造成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

1.各机构部门多、人员多。由于乡镇财政的收入不足以养活那么多的工作人员造成了财政危机。当然造成这种财政危机的原因不止一个,包括传统经济制度的影响、养活的工作人员较多等,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政治体制的不够完善。大城市的制度还好些,而一些乡镇的管理制度就会明显有差距,有很多的乡镇还是沿用以前老的管理模式,没有创新精神,这样就导致部门繁多,公务人员很多但却互相扯皮,没有人愿意真正的做事。这么多人拿着薪水却不做事,公款吃喝的现象严重,导致了乡镇财政的负担越来越大,以至于资金运转不开。

2.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财政资金来源不足。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速度很快,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而农村的发展则较为缓慢。大型的企业都愿意在城市中扎根,在那里能够享受到便捷的服务和一些优惠政策。农村地区即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持也没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因此农村地区基本没有什么重工业,也没有招商引资的能力,只能依靠自己的土地资源做些农产品的自产自销,这样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在没有了农业税后,大部分乡政府的财政收入锐减,财政资金严重不足。

3.乡镇企业债务危机转移。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了丰富农村经济形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举措,乡镇企业的开设一方面拓展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极大地促进了乡镇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积极意义。然而,农村地区民营企业的筹办需要不少的资金,乡政府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和增加就业人数往往会以银行的名义贷款给企业经营者。企业大多都是家庭作坊式经营,他们由于缺少专业的技术和管理制度,往往都以经营不善而亏损。这样银行的贷款也就收不回来了,更不用说拉动地方的经济了,对于乡镇财政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4.市县等上级部门主要领导往往从政绩出发,不顾乡镇财政承受能力,搞一些所谓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追求“达标”等,乡村道路通畅了、环境变美了,结果使乡镇财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二、乡镇财政困境的解决方案

(一)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分税制体制,合理地增加乡镇财政收入

第一,对乡镇财政取得的税收种类进行重新划分、规定,确保其税源的稳定性,一些消费税、增值税等要从中央政府提取一部分给乡镇政府,全面革新不同层次行政机构的税源分配,增加乡镇财政收入,减轻乡镇财政负担,解除困境。

第二,改革传统的工资制度。也就是将乡镇领导等在编人员的工资转为由上级县、市政府等来负责,同时乡镇交通系统、农业基础设施等的建设也需要县、市政府的财政支持与扶持,控制乡镇财政在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确保其有限的资金支持乡镇政权的正常运转,这样才能有效化解财政危机。

(二)实行乡镇机构优化重组,转变政府职能

为了有效减轻乡镇财政负担,可以取消乡镇政府,进行乡镇自治化管理,全面控制乡镇机构规模,通过竞争上岗制度来减少臃肿人员,全面提高乡镇机构工作人员素质,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同时,对乡镇企业实行改革重组,减少政府资金的涉入,鼓励个体化经营、股份制改革等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缓解政府的财政危机。

(三)发展农村经济,广聚财源

建国初期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进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在过去几十年中,虽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但它有一部分发展是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现在我们就要扭转这种现象,利用工业的力量促进农业的发展。而这种政策的实施需要国家强制力的支持同时依赖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农业要想快速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现在中国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因此农业科学的普及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农民大部分选择外出务工主要因为农业收入不高,满足不了日常开销。如果农业经济可以发展起来,不仅能给农民带来新的收入,也会给当地政府带来新的财政收入。农业想要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信息方面都需要。只有把现代的高科技运用到农业中,才能给农业经济带来全面快速的发展,同时支持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

(四)健全财政债务管理制度,积极化解乡镇债务

不断建立和健全财务债务管理制度,建立最新数据更新信息,时刻了解债务变化的最新动态,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统筹兼顾、控制规模、注重实效、明确责任、防范风险和依法决策的原则,进一步规范财务债务管理的举借程序、偿债资金来源和偿债责任及抵御风险措施,积极化解乡镇债务。

财政体制改革虽然给乡镇财政带来了困难,但这也是一种机遇。乡镇政府应该主动去了解乡镇财政所面临的困难,不能逃避。穷则思变,乡镇政府应该采取科学的政策调整与制度改革措施,来解除乡镇地区的财政困境,全面开拓乡镇财政税源,增加乡镇财政的合理收入。

参考文献

[1]孟凡菊.财政体制改革后乡镇财政的困境及解决途径[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7(01)

[2]李鲁红.我国乡镇财政现状与原因浅析[J].理论界,2006(09)

[3]周博鸾.略论我国乡镇政府当前的财政困境及其化解对策——以常德市Z乡为例[J].商品与质量,2011(S5)

上一篇:建筑施工管理绿色建筑论文范文下一篇:基金管理公司财务监控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