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专业范文

2023-09-17

财经专业范文第1篇

摘 要: 电大财经专业教育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培养面向基层、从事财经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发展电大财经专业教育,必须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而实践性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实践性教学,对于电大成人在职学生尤具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如何提升实践性教学质量提出几点措施。

关键词: 电大财经专业教育 实践性教学 提升措施

近年来电大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电大财经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已成为财经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电大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仍有较大的距离,主要表现在培养的人才质量不高,动手能力差等。如何加强电大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财经人才,是广大电大财经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电大财经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意义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要目标。一个国家未来综合国力的增强,从人才战略上看,主要取决于其创新能力。只有让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具备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要求。实践性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创新能力的真正源泉在于现实之中,“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绿”。任何高深的理论,只要还原到社会实践本身,就会变得易于理解。仅从理论上理解创新,创新就会变得高不可攀,但从实际操作中创新,就会感到它不再神秘和遥远。比如我们在《资产评估》课程中使用的案例,由于没有把标准答案告诉学生,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去调查、思考、撰文,形成结论,这使积极参与的学生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训练。教师批改学生的案例作业时,也是教师充实自己,与学生的个性展开对话的过程,真是教学相长,相得益彰。學生的作业不一定完成得尽善尽美,立论也不一定完全正确,重要的是这种借助活的实例学习的方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创新能力的训练。

二、电大财经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

(一)缺少案例教学。财经类专业的许多课程与现实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如能选取一些现实经济生活特别是金融监控、企业决策、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案例用于教学,则既能使学生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又能培养和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社会调查流于形式。社会调查是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深入了解社会实际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对此缺少重视,有的理应安排社会调查的课程并未安排社会调查。即使有些课程安排了社会调查,包括毕业前集中实践环节的社会调查,也只是要求学生交一个调查总结或调查报告,学生大多未作深入调查。

(三)毕业论文组织安排不力。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计划上一般安排5个学分。但由于组织安排不力,产生了诸多问题。

(四)作业训练达不到要求。作业练习是实践性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检查学习进度、沟通教与学的重要渠道。目前,平时作业虽有布置,也作为形成性考核的主要手段,但作业内容设计不太科学,难度低,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只要照抄书本即可,达不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目标。

三、提升电大财经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的措施

要提升电大财经类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一)确定统一的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实施时间长,教学内容多,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必须确定统一的实践教学内容。具体做法如下。

1.按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如平时作业、习题讨论、实验等,必修课由中央电大,选修课由省级电大统一规定平时作业的数量(题量、次数),习题讨论的次数,课程实验大纲及实施方案等。

2.综合性的模拟实践,应统一实践教学大纲,统一模拟实践教材,统一教学内容,统一实施方案,统一考核方式,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的统一管理。

3.社会调查,由省级电大按专业统一规定社会调查的内容、次数、实施方案及考核方式。

(二)建立统一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保证教学工作有序进行、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首先,必须对实践教学各阶段、各环节的具体操作原则、标准、方法、实施步骤及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等各项工作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如建立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制度,实践教学的检查工作制度,实践教学的考核工作制度等。其次,对实践教学质量实行四级(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地、市电大—县电大工作站及教学点)控制制度,即实行各级电大教学及教学管理部门的实践教学质量把关制,并对上级电大负责。最后,应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的审核、考核、评比、奖罚制度,实行全范围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

(三)建立实践教学的全面质量控制系统。

建立实践教学的全面质量控制系统,就是从电大系统的整体出发,把各部门、各环节严密地组织起来,分层次、分系统地规定他们在实践教学管理方面的职责、任务和权限,并建立协调实践教学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原则,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质量控制网络。这一质量控制系统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实践教学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它包括制定实践教学大纲,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确定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对实践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和各种组织准备工作等,这一过程是实践教学质量控制的起点和首要环节。

2.实践教学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这是实践教学质量控制的中心环节。它包括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实践教学的质量检查,实践教学的动态监控,并实行重点教学内容和环节的重点控制。在这一过程中,各级电大教学及教学管理部门还应建立实践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措施给予纠正,上级电大应对下级电大给予及时的业务指导。

3.实践教学结束阶段的质量控制。这一环节既是实践教学质量控制的终结,又是下一轮质量控制的起点。主要任务是对实践教学活动全过程及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分析,考核评价,并为下一轮的实践教学质量控制做好准备。

以上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质量控制系统,建立起了这样一个系统,就可以对实践教学实施全程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嘉兴广播电视大学.精心组织落实实践教学环节.中央电大网站,2003.3.

[2]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搞好实践教学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中央电大网站,2003.3.

[3]周韶峰,刘定邦.实践教学:整体提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必备要素[J].中国远程教育,2002(5).

财经专业范文第2篇

上海财经大学外语系成立于1993年9月,设有英语(经贸方向)和日语(经贸方向)两个专业,现有教师47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名,在读博士3名。50%以上教师曾经赴国外留学、讲学、工作,(资料来源 精学上财考研网)教学工作经验丰富。现任系主任王晓群教授,总支书记冯润民副教授。2004年聘请了13位外籍(英、日)教师来校授课。目前我系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英(日)语精读、泛读、视听说、经贸外语口译、国际商务英语、高级英(日)语阅读、高级英(日)语写作、英(日)语翻译理论与技巧、英(日)语报刊选读、英美(日本)概况、语言学概论、英美(日本)文学选读等、西方经济学、会计、贷币银行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支付与结算、国际商法、计算机应用等。

长期以来,外语系注重发挥学校的整体优势,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努力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既注意打好本专业的基本功,又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兴趣辅修学校的强项学科专业,如国际会计、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和工商管理等,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提高了就业竞争力(资料来源 精学上财考研网)。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品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英语实用型人才,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实践技能,深刻了解英语语言、文学以及英语国家历史、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知识,并具有扎实的实践能力和比较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知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研究方向①101 政治理论②214 二外日语或215 二外法语③608 基础英语(含阅读与写作、英汉互译)④819 英美文学

初试科目01方向:①101 政治理论②214 二外日语或215 二外法语③608 基础英语(含阅读与写作、英汉互译)④819 英美文学02方向:①101 政治理论②214 二外日语或215 二外法语③608 基础英语(含阅读与写作、英汉互译)④819 英美文学03方向:①101 政治理论②214 二外日语或215 二外法语③608 基础英语(含阅读与写作、英汉互译)④820 英语语言学复试规则未公布

参考书目未公布

研究方向

01 英美文学

02 翻译理论与实践

03 外国语言学

初试科目

01方向:

①101 政治理论

②214 二外日语或215 二外法语

③608 基础英语(含阅读与写作、英汉互译)

④819 英美文学

02方向:

①101 政治理论

②214 二外日语或215 二外法语

③608 基础英语(含阅读与写作、英汉互译)

④819 英美文学

03方向:

①101 政治理论

②214 二外日语或215 二外法语

财经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校财经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已经影响到我国高等财经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一、加强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加强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财经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是面向21世纪、面向国际发展的需要,是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一)加强实践教学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政府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高等院校在财经教育方面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就意味着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扎实的基本功,更要具有远见卓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高校财经类各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以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为基础的综合素质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是面向21世纪、面向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知识创新及其创造性应用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成为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基础。而知识创新的主体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特别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财经创新人才。作为培养财经创新人才重要基地的高等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加强实践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参与国际竞争、加入全球化的洪流已经成为普通中国人都认可的共识。然而,在初步参与了国际交往和实际竞争之后,人们发现我国高校以往建立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标准在许多方面还难以做到“与国际接轨”,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差距就更大,而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因此,为满足面向21世纪、面对参与国际经济的需要,高校财经类专业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是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财经类专业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培养的本科学生,除少数进八硕士研究生行列外,大部分将进入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从事经济方面的种种工作。也就是说,高校财经类专业所培养的本科生主要是应用型人才,而非理论研究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财经类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高校扩招以后,我国高等财经类专业发展迅速。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高等财经教育的各种问题也日渐显现,其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尤其突出。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高校教学应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教学体现了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补充。在财经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重定性轻定量等倾向。实践教学在财经类专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脱节,从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创新素质不高,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

(二)内容陈旧,方法落后

由于教学改革的滞后,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某些已经过时的内容仍然出现在教材中。没有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目前,财经类专业课程实践主要集中在平时作业,有的课程是模拟练习,有的课程是小结、小论文的形式。实践课程仅有几个传统的模拟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一个专业最多有两门实践课程,有的根本就没有实践课。全部是理论课。而大部分课程特别是理论课往往是由教师讲述。增加几个案例就是所谓的实践教学,平时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课程实践,课程结束多数以试卷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及掌握情况。在教学形式方面,仍旧采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实践课教学中,某些专业实践环节一般就是让学生到相关部门、学校、公司、企业去参观一下,由于实践方案、教学目标不明确,加之管理比较松散,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毕业实习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但面对就业的压力,一些高校减少了毕业实习时间,甚至取消毕业实习,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放松了要求,多数学生都能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三)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从事财经教育的教师一般都缺乏一定的企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经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经人才到高校任教的也不多。少数理论水平高又有实践经验的副教授,教授又把精力主要放在硕士生、博士生的指导工作上,很少承担本科层次的讲课任务,更谈不上从事本科实践教学工作,在财经类专业教学一线的主要是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到讲台,从学生到教师,没有参加过相应的实践锻炼,缺乏财经实践经历。这部分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往往不能很好地引用实践案例阐述基本理论和原理,不能用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来充实课程的教学内容,只能是纸上谈兵,难以胜任实践教学工作。在专业教学中,学校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安排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实践教学往往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加之受职称、岗位津贴、工作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一般不安心实践课程的教学。

(四)实践教学的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滞后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高校特别是财经类专业缺乏稳定的实习基地。加上财经专业的特殊性,实习内容往往涉及到单位最敏感、最核心的部分,单位一般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即使接收也不会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业务工作,由此导致学生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从学校自身来说,由于受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的制约,对财经类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很少,财经类专业一般很少有稳定的实习基地或完全没有。学生的实习变成了走过场,甚至干脆“放羊”,学生实践环节的实习包括最重要的毕业实习基本流于形式。

三、加强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

学不是主从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两个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为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明确认识、落实制度。真正把实践教学变成锻造合格人才的熔炉,使实践教学成为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促进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以保证培养目标的根本实现。

(二)构建科学的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当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把知识传播、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形成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体系。具体包括:课堂实践教学、现场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和毕业论文四部分。课堂实践教学是指配合课程教学,以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实践和计算机上机实践。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专业课程所开设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认知和验证性实践教学课时以及单独设置的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教学课程。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内的课堂和模拟实验室进行,具体可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现场实践教学是指以实践教学基地为条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操作性实习、专业技能训练以及毕业实习。这部分实习,特别是毕业实习应采取“顶岗实习”形式,即组织学生在大三或大凹的一个学期到公司、单位进行3~5个月的集中实习,让学生与公司、单位正式员工一样按统一要求进行各岗位工作的实际操作,参加公司、单位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实现由学生向正式员工角色的转变。课外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道德意识为主要目的的科研训练、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具体可采取组织各种竞赛活动、暑假实践、社会调查、青年自愿者活动等。毕业论文(设计)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教学活动。高校应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三)更新内容,改进方法

培养财经类创新型人才,必须要求他们掌握经济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必须具有较强的能力和宽厚的基础,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这就耍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更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而不是向学生灌输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能力,防止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上采用传统的单枪匹马的方式。在教学内容上,既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也要紧密结合现实情况,随时更新教学内容,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提供给学生。在教学方法上,要由灌输式转向启发式,更多地采取讨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项目团队等新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在考试方面,考试形式可灵活多样,笔试、口试、实践操作、调查、参与课题研究等相互结合,综合考核。

(四)加强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高校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建设一支能够很好开展实践教学的、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师队伍。1、学校要在人员编制、岗位配置、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吸引稳定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投身到本科实践教学中去。财经类教师一般应有从事实验教学的经历,每年要有一定的时间进实验室,指导、参加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工作。2、可以安排教师到有关部门、公司、企业挂职锻炼。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同时,学校应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加各种高层次的职业资格考试,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金融理财规划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3、学校可以聘请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在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专家兼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教师。

(五)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高校要进一步加大对财经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其中主要是要加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如会计模拟实验室、金融模拟实验室、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等。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落实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必备条件之一,实习教学基地的条件直接影响实践教学质量。为此,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争取社会和企业的大力支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按照校企“双赢”的理念。多途径、多形式地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在政策上支持高校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

[2]龙成长,陈占葵关于财经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探讨[J]中国市场,2006(17)

[3]王春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财经类创新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探讨[J]专家学者论坛,2007(2)

财经专业范文第4篇

【摘 要】统计学(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下同)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理论体系比较成熟。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大多开设有文秘专业,并普遍把统计学作为基础课程来开,但到目前为止,也还都使用财经类的统计学教材。由于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财经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本不同,所以,本文试图结合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教学内容的构建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以期能进一步提高文秘专业统计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统计学;文秘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职院,下同)成立至今已十几年的时间了,纵观各职院的专业设置,多数都开设了文秘专业。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对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取得了大致相同的看法,那就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基层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领域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掌握秘书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业务知识,具备较强的计划与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秘书各项具体事务办理能力、文书写作与处理能力,熟练操作各种现代办公设备,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从事秘书接待、事务管理、会务管理、档案管理、文字处理、办公事务管理等各项职能性工作,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内容的构建

从对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分析,在现代信息社会,注重培养学生的统计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调查研究和多年的统计学教学体会,文秘专业学生统计素质的培养应侧重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让学生树立较强的数量观。文秘专业开设统计课程,其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使学生在分析、处理问题过程中,善于运用统计方法,通过对数据资料的处理来认识、判断事物。通俗地讲,就是善于用数据看问题,用数据说话。其中,数量观是最基本的统计观念,即一切事物都具有量的表现的思想。数量观主要表现在:①对现象数量方面的感知,即透过现象发展变化的表象,感知其数量表现及特征。②对现象数量内涵的判断,即从数量资料表象,挖掘蕴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特征和规律。③懂得利用数剧,即善于利用数据分析说明所要阐明的问题,有意识地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思考和决策。文秘人员经常要撰写调研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可以说,没有数据和图表的报告是苍白无力的。只有利用数据和图表进行分析和解释,才能使问题表述得更加明白、精确和深刻。因此,统计课程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数量观,使学生对现象的数量方面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对运用数据说明问题有很高的自觉性,形成良好的统计思维。

二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技能。统计是定性认识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工具,文秘专业的学生由于工作的需要,至少应掌握以下几种最基本的统计技能:①数据资料获取技能,包括数据的计量方法和搜集方法。首先,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数据的计量尺度,教会学生拟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表或问卷。其次,教会学生获取数据信息的方法,能够运用调查表或问卷进行调查,搜集准确、及时、全面的数据信息,做到用时短、费用省、效率高。②数据处理技能,主要包括数据的整理能力和分析能力。数据整理是采用科学的方法、程序和技术,对各种调查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以符合分析的需要。数据整理是提高数据资料价值和撰写调查分析报告的基础和关键。数据的整理过程不仅仅是加加减减,还包括统计分组、设计整理表、计算汇总等。应教会学生如何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特点正确分组,设计整理表,并根据整理表进行归类整理;数据分析是运用统计特有的方法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是对现象从量的认识上升到质的认识的过程。统计分析方法很多,文秘专业学生只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分析方法,如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和抽样推断法等。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计算公式,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这些计算公式的用处及应用范围,并能够把各種方法结合起来分析,挖掘出数据的深刻内涵。③数据资料使用技能。经过数据调查和整理,获得了全面、系统的数据资料和图表,这些数据资料和图表在调研、分析报告中用来支撑、佐证、解释、描述文字材料所阐述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教会学生如何选择数据资料和图表,以及如何正确应用数据的表现形式等。④计算机在统计中的运用技能。数据信息的获取、整理、分析和储存等已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的应用。目前,可以用于数据处理的软件很多,其中Excel是一种较为实用的应用软件,职院普遍开设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统计课程与Excel课程整合,教会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制作统计图表。⑤统计报表填制技能。统计报表是政府获取基本统计数据的一项制度,所有基本统计单位都有责任按照规定向上级领导机关或主管部门提交报表。文秘专业学生必须具备报表填制的技能,掌握统计报表的填制要求,能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报表数据。

对此,统计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文秘专业学生统计素质的培养目标,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从文秘专业学生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教学重点应放在统计数据资料的获取、整理、储存、基本分析及运用上。这样,就需要对现在使用的财经类统计学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特别是对各章的教学时间分配进行合理安排,增加综合实训(用一周的时间进行社会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份调查报告)的内容。具体内容及时间分配如下表所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

多年来,统计学课程在文秘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统计学的重视不够。多数学生认为统计属于理工科,与数学联系密切,跟文秘专业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对统计就有一种抵触情绪甚至产生恐惧心理。一提到统计,他们就会想到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统计报表等,觉得枯燥无味,并且认为统计学在工作和生活中实际作用不大,因此,在学习时,仅停留在获取学习内容的表面上;二是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比较单一。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实际情况是,统计学的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接受知识比较被动,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应用还不够,而且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比较缺乏。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重视理论传授,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学会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统计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由此可见,要使文秘专业的学生学好统计学,在学习中获得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首要的问题是转变学生的思想,因此,使学生从不够重视统计学到足够重视统计学就成为教师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其次,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注意采用各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尤其要加强统计案例教学和统计实践性教学,把统计课程教学和统计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在统计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1.结合案例进行课堂教学

在授课前,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尤其是要结合文秘专业的就业方向、岗位需要和实际工作进行案例搜集。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主动地根据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和判斷,最后,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归纳、整理,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具体的统计调查、整理和分析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统计实践过程的一种模拟,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这样,一方面既强化了学生对实际统计资料的阅读、理解、开发和应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利用统计资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是跟学生未来就业、实际工作息息相关,所以他们自然也会很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分析探究过程中。

2.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中,应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根据教学进度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社会实践可先点后面、由浅入深逐步开展,最后安排一次综合实习。如统计调查内容讲完后,安排、组织学生就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网络利用的利与弊、学生厌学现象、社会经济现象等)进行具体的统计调查,从调查目的和任务的确定、到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的确定、到调查项目的确定和设计调查表或问卷、再到调查方式方法的确定都由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学生利用周末或闲暇时间进行数据资料的搜集,在规定的时间交由教师审阅后统一讲评;又如统计整理内容讲完后,又安排学生对上次调查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从选择分组标志到统计分组、到过渡整理表的设计和汇总计算方法的选择、到具体的汇总计算直至最后编制统计表,也都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审阅后统一讲评;再如,当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讲完后,最后再安排、组织学生对上次整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独立完成统计调查报告的编写,老师审阅后进行综合讲评。这样,在整个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亲力亲为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的整个过程,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学会了理论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培养方案.

[2]杨汉东.论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统计素质的培养,秘书,2008年06期.

[3]高莉.文秘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职业教育研究,2016(6).

[4]阎晓波.非统计专业统计课程的建设问题,北方经贸,2010(2).

财经专业范文第5篇

一、影响高职财经类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

(一) 高校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让财经类高校也开始不断地发展, 但是没有规划的扩招, 所造成的后果就是财经类人才逐渐呈现出一种“供过于求”的现象。同时, 全国开设财经类专业的院校层次和水平不同, 某些高职院校在没有实际规划的情况, 盲目的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最后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创业非常困难, 市场需求同他们的能力不相符合。

(二) 市场

某些企业在不衡量自身需求的情况, 过分依赖于高学历的人才, 这就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开始创业或者是就业的时候, 会面临诸多的困难。同时, 具备创业想法的学生, 在开始创业的时候, 也会受到资金、经验等方面的限制, 加上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这也是学生放弃创业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专业+创业”融合模式下高职财经类专业建设策略

(一) 构建“专业+创业”融合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中开设创业教育, 首要任务就是应该增强学生和教师的创业意识, 专业教师也要积极地向学生传递一个创业的知识与技能, 以此来推动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 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教育的时候, 应该将目标放置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上面, 这样也符合现阶段学生创业的基本需求。要实现专业教育同创业教育的相互融合, 教师就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 一个是开展一些财经类的教育活动, 让学生将创业理念同一些理论性的知识融入其中。另一个则是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应用能力, 最好是可以得到一个学以致用的现象。

联系到财经专业, 创业并不仅仅是需要一些丰富的理论知识, 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基于此, 教师就可以积极地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专项课程, 在大三上学期的时候, 学生的课时作业都比较少, 而且部分学生对于指导类的课程, 兴趣比较低, 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所以, 教师就可以适当的转换观念, 将创业指导课在学生刚开始入学的时候, 就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授课, 这样更能增强他们的投入感。

(二) 创建一个专业性的实践平台

财经专业教育是需要实践的, 而创业教育也需要一个实践平台, 在人才培养中, 学校可以将财经专业同一些社会企业相互合作, 这样也能为学生的创业能力提供一定的指导思想。首先在学校学习的时候, 学生会和社团等就可以让一些优秀的学生代表参与到一些平台参观和专业介绍等诸多的活动中。其次, 在实习阶段, 在学校的安排下, 让学生到企业中实习, 这实际上也是让学生对创业过程有一定的认知。最后, 就是在实战平台中, 构建一些创新创业类的项目, 让学生从新闻实事、课程知识中去发现和了解一些创业灵感。同时, 还可以引用“城市农村”等往年的创业项目。而且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 尽量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得到一定的实践经验, 结合互联网+的优势, 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采用案例法、任务驱动等方式, 来引导学生创业, 更好地培养一群创新性的应用型人才。

(三) 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应该将“专业+创业”融合式的发展模式合理化的应用到教育和教学的进程中, 而在应用的过程中, 还可以构建一个完善且多维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机制, 不仅是对教育者进行相应的评价, 而且还要对学生开展相应的评价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 不仅可以推动“专业+创业”模式的顺利进程, 对于培养一些理论+技能性的综合性人才也有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 尽量通过“过程+结果”的双层评价模式, 这样才能为相应的教育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 可以构建一个一致性的教育评标标准, 从综合的角度出发, 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此外, 还要以系统性的考核评价指标为参考, 在多元化的考核模式中, 通过互评和自评的方式, 可以让学生拥有更为出色的创业表现。

三、结语

“专业+创业”的融合模式在现阶段已经成为高职财经类专业教育发展的主流, 只有将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真正地将创业教育落实到实处。同时, 也要将一些全新的理念融入其中, 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 不仅可以为他们日后的创业提供参考, 还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专业同创业相互结合的教育模式, 不仅符合现代化的教育精神, 同时, 也是高职院校在未来的发展思路。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充分地意识到, “专业+创业”的相互融合的重要性, 在构建一座沟通桥梁的时候, 也建立了一个完善的融合机制。本文就以财经类的专业为例, 首先介绍了影响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 最后重点提出了一些建设策略, 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专业+创业”,高职财经专业,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立平.高职“专业+创业”融合式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J].电子商务, 2016 (4) .

[2] 徐博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高职院校财经专业为例[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7 (4) .

财经专业范文第6篇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财经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已经影响到我国高等财经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校财经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已经影响到我国高等财经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一、加强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加强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财经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是面向21世纪、面向国际发展的需要,是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一)加强实践教学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政府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高等院校在财经教育方面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就意味着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扎实的基本功,更要具有远见卓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高校财经类各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以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为基础的综合素质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是面向21世纪、面向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知识创新及其创造性应用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成为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基础。而知识创新的主体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特别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财经创新人才。作为培养财经创新人才重要基地的高等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加强实践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参与国际竞争、加入全球化的洪流已经成为普通中国人都认可的共识。然而,在初步参与了国际交往和实际竞争之后,人们发现我国高校以往建立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标准在许多方面还难以做到“与国际接轨”,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差距就更大,而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因此,为满足面向21世纪、面对参与国际经济的需要,高校财经类专业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是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财经类专业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培养的本科学生,除少数进八硕士研究生行列外,大部分将进入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从事经济方面的种种工作。也就是说,高校财经类专业所培养的本科生主要是应用型人才,而非理论研究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财经类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高校扩招以后,我国高等财经类专业发展迅速。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高等财经教育的各种问题也日渐显现,其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尤其突出。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高校教学应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教学体现了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补充。在财经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重定性轻定量等倾向。实践教学在财经类专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脱节,从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创新素质不高,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

(二)内容陈旧,方法落后

由于教学改革的滞后,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某些已经过时的内容仍然出现在教材中。没有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目前,财经类专业课程实践主要集中在平时作业,有的课程是模拟练习,有的课程是小结、小论文的形式。实践课程仅有几个传统的模拟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一个专业最多有两门实践课程,有的根本就没有实践课。全部是理论课。而大部分课程特别是理论课往往是由教师讲述。增加几个案例就是所谓的实践教学,平时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课程实践,课程结束多数以试卷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及掌握情况。在教学形式方面,仍旧采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实践课教学中,某些专业实践环节一般就是让学生到相关部门、学校、公司、企业去参观一下,由于实践方案、教学目标不明确,加之管理比较松散,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毕业实习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但面对就业的压力,一些高校减少了毕业实习时间,甚至取消毕业实习,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放松了要求,多数学生都能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三)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从事财经教育的教师一般都缺乏一定的企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经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经人才到高校任教的也不多。少数理论水平高又有实践经验的副教授,教授又把精力主要放在硕士生、博士生的指导工作上,很少承担本科层次的讲课任务,更谈不上从事本科实践教学工作,在财经类专业教学一线的主要是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到讲台,从学生到教师,没有参加过相应的实践锻炼,缺乏财经实践经历。这部分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往往不能很好地引用实践案例阐述基本理论和原理,不能用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来充实课程的教学内容,只能是纸上谈兵,难以胜任实践教学工作。在专业教学中,学校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安排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实践教学往往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加之受职称、岗位津贴、工作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一般不安心实践课程的教学。

(四)实践教学的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滞后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高校特别是财经类专业缺乏稳定的实习基地。加上财经专业的特殊性,实习内容往往涉及到单位最敏感、最核心的部分,单位一般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即使接收也不会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业务工作,由此导致学生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从学校自身来说,由于受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的制约,对财经类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很少,财经类专业一般很少有稳定的实习基地或完全没有。学生的实习变成了走过场,甚至干脆“放羊”,学生实践环节的实习包括最重要的毕业实习基本流于形式。

三、加强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

学不是主从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两个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为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明确认识、落实制度。真正把实践教学变成锻造合格人才的熔炉,使实践教学成为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促进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以保证培养目标的根本实现。

(二)构建科学的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当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把知识传播、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形成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体系。具体包括:课堂实践教学、现场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和毕业论文四部分。课堂实践教学是指配合课程教学,以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实践和计算机上机实践。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专业课程所开设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认知和验证性实践教学课时以及单独设置的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教学课程。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内的课堂和模拟实验室进行,具体可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现场实践教学是指以实践教学基地为条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操作性实习、专业技能训练以及毕业实习。这部分实习,特别是毕业实习应采取“顶岗实习”形式,即组织学生在大三或大凹的一个学期到公司、单位进行3~5个月的集中实习,让学生与公司、单位正式员工一样按统一要求进行各岗位工作的实际操作,参加公司、单位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实现由学生向正式员工角色的转变。课外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道德意识为主要目的的科研训练、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具体可采取组织各种竞赛活动、暑假实践、社会调查、青年自愿者活动等。毕业论文(设计)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教学活动。高校应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三)更新内容,改进方法

培养财经类创新型人才,必须要求他们掌握经济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必须具有较强的能力和宽厚的基础,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这就耍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更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而不是向学生灌输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能力,防止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上采用传统的单枪匹马的方式。在教学内容上,既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也要紧密结合现实情况,随时更新教学内容,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提供给学生。在教学方法上,要由灌输式转向启发式,更多地采取讨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项目团队等新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在考试方面,考试形式可灵活多样,笔试、口试、实践操作、调查、参与课题研究等相互结合,综合考核。

(四)加强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高校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建设一支能够很好开展实践教学的、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师队伍。1、学校要在人员编制、岗位配置、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吸引稳定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投身到本科实践教学中去。财经类教师一般应有从事实验教学的经历,每年要有一定的时间进实验室,指导、参加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工作。2、可以安排教师到有关部门、公司、企业挂职锻炼。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同时,学校应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加各种高层次的职业资格考试,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金融理财规划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3、学校可以聘请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在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专家兼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教师。

(五)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高校要进一步加大对财经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其中主要是要加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如会计模拟实验室、金融模拟实验室、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等。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落实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必备条件之一,实习教学基地的条件直接影响实践教学质量。为此,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争取社会和企业的大力支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按照校企“双赢”的理念。多途径、多形式地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在政策上支持高校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

[2]龙成长,陈占葵关于财经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探讨[J]中国市场,2006(17)

[3]王春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财经类创新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探讨[J]专家学者论坛,2007(2)

上一篇:师德师风演讲总结范文下一篇:冬天的句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