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设计单元设计范文

2024-07-04

版式设计单元设计范文第1篇

【摘要】实践中,行政信息在网络平台公开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完善网络平台信息公开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强化行政信息公开意识及监督问责救济机制,优化网站版式设计和网络适时沟通反馈机制,提高行政信息公开的质量和针对性以回应公众的各种利益诉求与关切。

【关键词】网络平台 行政信息公开 知情权 优化措施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为提高行政效率和保障公民知情权,网络平台日渐成为行政信息公开的主要渠道和途径。然而实践中,网络平台信息公开的质量良莠不齐,从整体上看不甚理想,这势必会影响到行政法治目标的实现。有鉴于此,笔者将主要探讨网络平台行政信息公开的优化与完善问题。

互联网是行政信息公开的首要平台

网络平台的行政信息公开覆盖面广且信息发布及时。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广泛渗透于各个环节和细节,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势,将它融入现代行政管理之中,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网络平台公开行政信息具有容量大、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便捷直观等特点,既可以减轻行政部门的政务管理负担,又能更好地为公众提供及时优质的便民服务。

网络平台的行政信息公开有助于提升行政部门的管理效能。将互联网传播交流信息的技术优势同现代行政的管理与服务职能相结合,将会大大降低行政部门的管理成本,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行政部门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从而更好地实施公共管理和为公众提供服务。因此,“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促进政府施政理念、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①。

网络平台的行政信息公开有助于更好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在法治时代,政府应时刻牢记为民众服务的宗旨,并将其权力行使的全过程置于民众的监督下。因而,法治政府应当是“阳光下的政府”。基于此,通过网络平台公开行政信息,恰恰就是将行政权力运作放诸于民众视野下的一种有效形式,互联网平台基础上的民众监督视野更为宽广,投射出的阳光热力也更为强烈,照亮晒出每一处行政权力行使的角落,既可保证行政权力的运作朝着正确的轨道行进而不逾矩,又可使民众对公共事务增进了解,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网络平台的行政信息公开有助于提高公开信息的质量。现实生活中,行政部门往往会基于这种或那种考虑,不愿意公开某些公众较为关注的信息,或者即使公布也是避重就轻,关键信息却一笔带过,不能满足公众对某些行政信息的需求。然而,如果行政部门借助其网络平台来公开行政信息,一方面,这种透明有力的监督,像悬于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督促其谨慎行权,提高公开行政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公开、及时、互动的特点,公众也会不时地为行政部门纠偏,直接指出行政信息公开当中的失误和不足,并要求行政部门作出相应的、让人满意的行动回应,这种有效的良性沟通反馈平台是行政信息公开富有成效的形式保障。

行政信息网络公开的不足之处

公开的行政信息不能及时全面反应公众的紧迫关切。首先,大多网络平台公开的行政信息质量不高,突出体现为公众迫切关注的信息公开不全面、不具体、不深入,而公众关注点不高、利益相关不大的信息却大量充斥着网站的版面,以致于要想从中找到有价值的、想了解的行政信息都很困难,而且不同的行政部门网站公开行政信息的标准、程度和水平不一。其次,就是在行政部门网络平台公开的信息有为公开而公开之嫌而缺乏實际意义,比如在各级行政部门网站上都公开有行政部门领导的个人信息及工作分工,而没有领导的家庭情况、财产情况、联系方式或者沟通渠道,即使有些行政部门的网站有“领导信箱”的栏目,但基本上大多数领导信箱当中所反映的问题都是工作人员处理或回复的,好像“领导信箱”就只是一个纾解民情的形式窗口,而不考虑它设置的真正目的何在。最后,信息更新不及时。行政部门网站除了政务动态信息更新比较及时外,其他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信息就更新缓慢,比较陈旧,而很多行政信息的价值往往就在于“新”,如果是“陈年旧事”,那么再多的信息也没有意义。

行政信息网络公开标准不统一,随意性较强。尽管大多行政部门网站都设有行政信息公开专栏,但这些专栏和子栏目的建设标准不一,无论从版式设计还是应予公开行政信息的具体尺度的把握等都不一样,甚至有些行政部门的“行政信息公开”专栏以及相关栏目建设有敷衍之嫌,存在抄袭其他行政部门网站的相关内容和形式等问题,而完全不考虑自己本地方本部门的具体实情和职责特点,随意性较强。主要原因就在于行政部门不愿意束缚自己的手脚,禁锢自己的权力行使,再加之外在的强制性有效监督约束不力以及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

部分行政部门负责人的信息公开意识不强。行政部门的工作体制是首长个人负责制,也就是说尽管行政部门在施政的过程中也有集体商议的环节,但最终对其决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该部门负责人,因而他的施政观念和意识会对其工作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行政信息公开并非行政部门的自觉自愿,而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具体要求。有些行政部门的负责人会认为所实施的行政活动是行政部门自己的事情,不需要过多地让公众知晓,同时也有不想让权力的行使有更多的监督和束缚,害怕批评质疑的声音。殊不知,这种观念与行政法治的要求是相悖的,及时地公布公众关注的行政信息不仅仅是一种政府施政的姿态,它已然成为了现代政府职责范畴的必要组成部分。

行政信息网络公开的监督及责任追究机制还相对缺位。目前,针对行政部门网络信息公开,缺少一个相对切合实际的、较为完善的监督评估机制和配套的奖惩机制。压力和动力机制不足,使得网络信息公开工作长久停留在表面和口头,上级部门检查了、提要求了才做一做;一旦上级部门无暇顾及,也就将其搁置一边,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将行政信息公开,没有履行政府必须要尽到的一项职责。此外,《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尽管也规定了不履行行政信息公开的责任追究,但由于《条例》规定的过于原则不便操作执行,比如在《条例》第三十五 条的规定中,对于行政机关违反条例“情节严重”的界定,以及给予行政处分和追究刑事责任的具体标准,均未明确。

行政部门网络平台的的互动交流栏目建设流于形式,网站版式设计不便于公众查询获取相关行政信息。实践中,行政部门与公众基于行政信息公开的网络沟通交流渠道较为弱化和不畅,公众的网络问询要么没有获得应有的答复和解决,要么就是答复的时间滞后且答复的内容往往不能让公众满意,而且答复的套话空话多,影响了公众持续参与政府工作的热情,这与法治政府高效便民的内在要求也不相符。此外,公众不容易通过行政部门网络平台查询获取自己所关注的行政信息。

一方面,行政信息公开不充分,公众想要了解的信息并没有通过行政部门网络平台予以公开,大量的不甚重要的行政信息却大幅占据网站版面,而且有些公众关切的行政信息往往也是点到即止;另一方面,对于涉及面广、影响大的重大行政信息的公开也是有所缺失,主要体现在公开的信息不及时、重要关键信息公开不充分。从网页版式设计的角度来看,缺乏对信息的整合归类,也没有重大事项行政信息公开的专栏,以致公众不便于全面了解重大行政信息的情况及进展,也不利于对行政权力行使的监督。

行政信息网络公开的优化措施与完善路径

进一步完善行政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强化行政信息公开的责任。尽管《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作为行政信息公开领域的专门法、基本法,较为全面系统地规定了行政信息公开的相关问题,但《条例》毕竟是行政法规而非法律,其规格和层次还不够高,对行政部门的行政信息公开的约束规范力度还不够强,因而“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信息公开法, 并建立统一协调的信息公开法律体系是大势所趋”②,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相关立法,确保每一个行政部门的行政信息公开职责都能落到实处。

具体说来,要通过完善立法明确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应予公开的行政信息的标准、范围、目录以及公开行政信息的程序和形式,并且在《国家保密法》等相关法规定的基础上严格限定不予公开的行政信息的范围,本着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建设宗旨来推进行政信息公开工作。此外,应着重对行政部门网络平台的行政信息公开作出具体细化的要求,包括对行政信息公开专栏的建设作出相对统一的标准化要求,且尽可能细化到专栏内含的每一个子栏目建设所应遵循的标准,并据此建立定期不定期的考核评价机制,纳入行政部门工作绩效考核系统中并加大其所占的比重,并加大奖优惩劣的力度。同时,对行政部门公开职责履行不力的处理也应区别情况作出相应的具体规定,摒除行政权力行使的真空地带,将行政裁量权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从而使行政部门网络平台的行政信息公开工作规范有序、运转协调、履职到位。

强化行政部门特别是其负责人行政信息公开的服务意识。要树立起行政部门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行政信息公开的服务意识,除了在法制层面进行约束以促使其由外而内形成自觉的服务意识外,还应采取其他一些措施来培育其法治观念和服务意识。比如,建议考虑在行政部门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等各个层面的集中学习培训中融入更多的有关行政法治观念、行政执法、行政信息公开、行政部门网站建设等方面的学习培训。这样的培训学习务求实效,除了邀请一些理论水平高、行政实务能力强、有经验善讲解的学者专家来作为培训的主讲人,还应让一些在本单位内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培训学习中交流他们的工作心得和经验,并且围绕专题培训开展学习心得座谈、研讨和交流活动,切实将培训学习成果与行政部门的实际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且行政部门也应将公务员的行政信息公开服务意识和水平作为其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与晋职晋级挂钩。同时,应加强行政信息公开工作的交流,走出去向一些行政信息公开作出成效的行政部门学习取经,特别是学习现代管理理念和网络信息公开的好的做法和经验,从观念上彻底改变过去的单向管理式的行政思维,树立现代行政“以人为本”的服务行政理念。

强化行政部门网络平台行政信息公开职责履行的监督及问责救济机制。首先,完善对行政部门网络平台行政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制。监督主体不应仅限于行政部门,还应有非行政部门或者公众利益代表的公共组织的参与。而且,监督应更多地注重行政信息公开过程中的监督而非事后的监督,并且监督还包括在政府怠于履行信息公开职责时的询问和警示,以促使行政部门养成主动自觉且更好地公开行政信息的习惯。根据现行法规定,应该公开的一定要公开,特别是事关公众利益的行政权力的行使依据、运行过程和结果要充分公开,不能公开的也应说明理由并阐明法律依据。

其次,完善对行政部门网络平台行政信息公开的问责机制。在划定行政部门信息公开职责的同时,对其懈怠履行或不履行职责的不同情形作出明确细化的问责规定。

最后,还应对行政权力失范行为采取纠偏扶正等后续补救措施。所以,推进行政信息公开必须加強监督、问责及救济三位一体的保障机制建设,使其既具操作性,又具实效性,以确保行政权力的良性有序运行。

不断提高行政信息公开的质量和针对性,以适时满足公众日益多元的利益诉求。首先,公开的行政信息不能是冗余无用的信息,而应是与公众利益相关且迫切需求的信息,而且行政信息公开工作优劣的评价标准不是公开了多少信息,而是公开了多少“有用”信息,即注重公开信息的质量,应使公开的行政信息与公众的合理诉求相契合,契合度越高,公开的信息质量就越高。

其次,对于一些与公众诉求不高的行政信息可不在行政部门网站上公开,以免对公众查询获取对其重要而有用的信息形成干扰,让行政部门网络平台真正成为公众获取所需要的行政信息的第一平台。

最后,“信息的效用有一定的期限,过了期限,效用就会减少甚至丧失”③,所以应注重确保公开行政信息的及时性。行政部门应当在其门户网站上尽可能第一时间公开发布公众所需要获悉的行政信息,除非因客观不可抗力的原因,否则不能在其主观上有所懈怠,拖延公开行政信息需要承担相应的拖延作为的法律责任。而且,应建立健全行政信息适时更新的保障机制,从人员和管理制度上确保信息及时公布,合理规定信息更新时限,以更好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改进行政部门网站的版式设计和互动交流功能。一方面,行政部门网站的版式设计应当考虑公众浏览网页、查询信息的习惯,目的是使重要的信息资源更为突显、更易查找来进行,而不是单纯为求美观的一些设计。比如在网站首页建立全站信息的检索栏,输入关键词即可方便快捷地检索出所需要的信息,对于一些对公众利益影响重大并且需要及时公布的行政信息应当在行政部门网站的首页通过浮动图标链接的形式引起浏览网站公众的充分注意,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建立网站的人工咨询栏目,适时地为公众提供浏览网站查询行政信息的指导和帮助,也可以借此收集公众的其他诉求。此外,生动的网站版式设计,丰富的表现形式,也会提高公众浏览查阅行政信息的兴趣和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因此,网站的首页应简洁美观,栏目设置有条理,有必要设立并做好网站浏览指南和帮助栏目,为公众浏览网站提供清晰明了的索引。

另一方面,还应着力强化网站的互动交流功能,比如可以设置“咨询交流论坛”、“面对面”等版块,有专门的负责这些版块的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了解问询行政信息提供不间断的服务。总之,行政部门网站设计的优化改良应坚持“实用、好用、够用”的原则,在便民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行政信息网络公开的效果。

概言之,行政信息公开是行政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信息时代下,行政部门网络平台日渐成为行政信息公开的首要平台和主渠道,同时也是公众观察评判行政部门工作实绩的重要窗口。做好网络平台行政信息公开,有助于更好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立起政府与公众之间持久的良性互动互信关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分别为扬州医学院团委书记,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注释】

①王敬波:“政府信息公开观察:成就与挑战”,《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7月,第39页。

②姜秀敏:“论突发事件管理中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建设”,《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月,第60页。

③向佐群:《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第3页。

责编 / 韩露(实习)

版式设计单元设计范文第2篇

精美的报刊——版式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一)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课本上的壁报,并一起来分析,它还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

1. 色彩上有没有需要改善的,思考与探讨需要改善的方面,如色彩、内容的编排、版面的整体感觉等。

2. 内容的编排上有没有需要改善的

3. 版面给你的总体感觉怎样有没有一下就把你的眼光吸引住了 ( 引导学生分析)

生:背景颜色太花、标题特别是栏目标题不醒目

分栏不明确 版面不够清晰 主题不突出 视觉冲击不够等。

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指出了这份壁报的存在的问题。它之所以么会出现这么多问题,是因为没有很好地运用版式设计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版式设计的知识,并探讨如何运用运用版式设计的知识,设计制作一份感恩主题的剪报

(二)板书第二课 精美的报刊——版式设计 

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带入本课主题学习并加以改进感恩主题的剪报。 (1)欣赏与讨论

问:如果把这个版面放在同样的地方,你会不会关注它,为什么 ? ( 引导学生分析)图片大小对比、视觉冲击力强、版面清楚、主题突出、趣味性强。

问:我们刚才看的这两种形式的版式设计作品,它们有什么共性,( 引导学生分析)

它们都由图、文组成并且排版都有一定的规律。

问:谁能尝试归纳一下什么是版式设计,(引导学生归纳)  版式设计的概念——在一个版面空间里遵循“美”的形式法则将与主题相关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使其产生感官上的美感。

板书

一、版式设计的概念 (2)版式设计作品三

问:在这个版面里你首先关注的是什么? 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阅读的? (引导学生讨论) 大家最先关注的是图片与标题然后阅读感兴趣的文章内容。

教师小结根据对读者调查的数据进行对比我们发现读者通常先被生动的图片和醒目的标题所吸引因为它们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和导读效果。然后才去阅读相关的栏目文字。当然版面的色彩氛围也不容忽视因为它决定了读者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由此可见文字、图片、色彩是版式设计的视觉要素。

板书版式设计的视觉元素——文字、图片、色彩

(3) 问:我们再来找一找,这个版面里除了文字、图片、色彩外还由哪些要素构成呢? (引导学生归纳)版式的构成要素包括报头、栏目、标题、插图、文章、花边等。

板书版式设计的构成要素——报头、栏目、标题、插图、文章、花边等  (4)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的第26页看看我们可以运用哪些用版式设计基本法则来完善我们的构思。

学生看书领会

版式设计的基本法则——对称与均衡、变异与秩序、空白与疏密、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分割、节奏与韵律。 板书版式设计的基本法则

第四单元

美丽的校园

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画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思路 一,引导阶段

1.选择在校园中进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游览校园环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的各个角落注意从不同角度观察校园建筑物对具有美感特征的场景、角度进行必要的观赏提示。

2.引导学生注意建筑物呈现的透视现象并讨论怎样才能基本正确地表现校园场景和建筑物的透视现象。结合室外校园场景、室内石膏立方体写生以及挂图或图片的欣赏与学生共同研究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规律。

3.演示并指导学生用厚纸板制作取景框用取景框或双手组合手势代替取景框的方法观察校园场景和建筑物提示选择最佳构图的方法。

4.引导学生在对透视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校园场景并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观察自己确认校园中最具有美感特征、印象最深、最想表现的场景、建筑物及其角度。

二,发展阶段

1.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课前准备的纸盒练习运用透视规律表现纸盒的立体形象。

2.鼓励学生自由选择理想的位置和角度,大胆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在校园中进行对景写生。写生过程中应指导学生确定最佳构图、对物象主次的区别表现以及对物象简繁的必要取舍。 

结合实景或作品分析讲解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物体的正面,而且这个面和我们的视角平行,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无论物体大还是小放置在视平线上还是下视点的左还是右,都向视点消失。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看到物体两个面以上,凡是与画面既不平行又不垂直的水平直线,都消失于视平线上左右两个消失点。无论物体大还是小,放置在视平线上还是下视点的左还是右,都向视点左右的两点消失。

学习透视可以让我们把物体画的更加立体、真实体现景物的空间感。按照构图、透视原理、进行适当取舍,画一张校园线描写生画。我们一般把景物分成3个层次、近景、中景和远景。近景和中景是画面的主要景物,远景一般为次要景物。可以把景物进行适当取舍,不用把所有景物全画进去,强调突出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特点。

设置活动一

让学生分别做仰视、俯视、平视的动作,并让学生沟通看到景物角度的差异 当我们站着建筑物前仰视时,看到的景物显得更加高大,当我们俯视时,看到地面的景物更多更宽阔。不同的视角,所取景物不同。 由此讲解三个名词

1、视点观看者眼睛的位置。

2、心点画者中央视线与画面垂直的相交点位于正常视域和视平线的中央。

3、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设置活动二用双手做取景框取景。构图时,一般把景物的主体部分放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线上画面的三分之一的交互线上,同时引导学生观看校园风景速写作品透视。

3.结合分析具体作品,理解风景写生的取景、构图。

4.组织学生讨论研究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透视规律在写生画中的作用体现。

版式设计单元设计范文第3篇

招贴的历史可以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追溯,招贴以其简洁易懂的表现形式影响至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招贴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广而告之的一种形式和手段了,当代艺术家将自身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通过各种各样的创造性表现形式展现出来,有很多的优秀招贴作品是值得人们收藏的艺术品。所谓招贴的版式设计就是将图形、文字、色彩这三个构成要素经过创造性的设计展示在平面上。这三个构成要素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共同决定了一幅招贴设计的成败。日本设计理论家、教育家田野永一认为:“根据目的把文字、图形、标志等视觉设计的构成要素,作为美观的功能配置构成,即版面设计。”依据相关的调查研究,观众对一幅招贴的注意力最多能够维持两秒钟的时间。在一个二维空间的平面上,在向受众传播信息的同时,设计师如何将艺术与文化相结合,具有审美情趣,同时又与受众产生共鸣,这就取决于设计师的内涵。在有限的空间里展示无限的内容,考验的便是设计者的思想和艺术修养,以及操作水平。版式设计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设计是为了使得受众更完美的向受众传播更多有效的信息。

1 版式设计的可视性与逻辑性

可视性是指视觉流程的合理、通畅。招贴的版式设计更应该遵循简洁的可视性原则。招贴设计的最重要、最直接的以及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有限的视觉形象向受众传达无限的知识或者内容。简约主义最初是作为一个艺术流派产生的,主要强调的是艺术家自身的单纯性、逻辑性。现在,简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我认为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情趣。

逻辑性是指主次信息的有序传达。一幅招贴中是由各个构成要素组合而成的,在向受众传达信息的时候,设计者很容易混淆主次,不能简洁明确地传达出主要信息。按照设计的逻辑性原则,将招贴的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合理的编排,重点突出的信息要使受众一目了然,而其余的要素只是起到烘托主体信息的作用。

以靳埭强先生的招贴为例,《水墨画展》的招贴便是他的作品的一个缩影:东方水墨元素的应用与西方现代的表现手法相结合,整体感觉简约大气,符合版式设计简约合宜的可视性原则。白色的海报底色,简单的水墨元素,大量的余白,充满了诗意的同时又凸显了主题。人们的视线首先放在招贴的主题“水墨画展上”,画面当中的一个大的红点,是靳埭强先生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元素,实质是一个盛满朱红颜料的碟子,以及四周水墨笔触组成的方框,限定了人们的视线。整个画面有序、简洁地向受众传达着信息。

2 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规律

通过格式塔心理学对于视觉的研究,即研究外部信号刺激通过人的眼睛引起的大脑知觉和感应能力,我们可以因此总结出,视觉流程规律是由总体感知、局部感知、最后印象这三个阶段组成,也我们平时所说的第一印象、感知过程、最后印象。只有掌握了视觉流程规律,才可以更好地将招贴版式设计的可视性和逻辑性表达出来。使受众的视线随着设计师所给予的各个要素的强弱和主次而走动,直至将整幅画尽收眼底。在设计师创作一幅招贴时,会考虑到四个因素来诱导受众的视线:第一,线性方向:包括直线、曲线、折线、弧线等。第二,形状方向:包括任何能够明确的指示方向的形状,将受众的视线引导至画面的主体部位。第三,组合排列:同一个元素或者相似的元素重复排列,可以引导受众的视线并形成一定的空间递进的感觉。第四:运动趋势:运用具有动作感强烈、幅度很大的动作或者夸张的表情,会引导受众的视线朝着运动的方向去关注画面所传达的信息。

3 空间运用在版式设计中的作用

在版式设计中,画面的四条边线限定了各个构成要素处的范围,记得曾经有个设计师说过:“有限的空间,无限的内容,是梦想。”没有一定的艺术造诣和人文修养,是无法在有限的二维空间里充分地传达无限的内容的。空间感也可以解释为画面的层次感

中国画有余白的讲究,要“密不透风,疏可跑马”、“计白守黑”。这里的“黑”就是版式设计中所要编排的内容,是实实在在的,使受众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而相对应的“白”,是虚实的“白”,需要设计者去仔细斟酌、去“斤斤计较”。余白是“虚”的特殊表现手法。空间不仅仅应用于中国画的“余白”,同时也体现在版式设计的字距、行距以及每一个笔画之间、图形与文字之间,力求达到整幅画面最平衡、最舒适的视觉效果。在现代招贴设计中,余白的应用也是为了衬托主题,使信息有序的传达,同时也使画面富有意蕴,更加抒情。

4 图形与文字的编排设计

图形与文字作为招贴的构成要素,在一副招贴作品中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总体而言,我们可以将图形和文字理解为最基本的点、线和面进行编排。我们可以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为点、线、面去理解、去感知。将点、线以及面进行合理有序的编排可以构成千姿百态的全新的视觉空间。点、线、面是相对而言的。

点是最基础的视觉单位,也为所有形态的开始。点不同于线,它没有方向性。它最大的特点是相对性,如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出现的一匹马,由于在广袤、空旷的草原上没有其他的参照物,这匹马作为点的性质便得到了增强。如果此时马的数量增多聚集,那么点的性质便减弱,转向其他的性质,如线或者面。在具体的版式设计中,点的作用有三种,它可以成为视觉中心,聚集受众的目光;可以与其他的视觉形象一起起到平衡作品画面的作用。点很容易给受众造成视错觉,同等大小的白点在黑底上比在白地上的黑点看起来要大。这是因为暖色会更加接近人们的眼睛,给人们带来膨胀的感觉,而冷色则会让人的眼睛觉得有收缩感。因此,在版面设计中,可以用暖色调来突出画面的主题,用冷色点来减弱次要信息的文字或者图形。同一大小的两个点,也或因为周围元素的不同大小而造成错觉。在版式设计中,要注意到点的特点,合理运用。

上面说到,线是点的延伸。在几何学中,将线定义为点移动的轨迹。线具有明确的方向性,线比点占有更多的空间,更容易将各个构成要素联系起来,起到平衡和稳定画面的作用。我们也可以将文字编排成各种各样的线,来引导受众的视线,或者强点突出主题。

面是线的扩展,它包含了点和线所有特性。面是线的移动轨迹,面可以构成三维空间,但是面只具有二维空间的特性。面的相对性特点也很明显,如果与面相比较的参照物产生强烈对比的话,面的性质则转向点或者线。面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正负形。在版式设计中要注意调整面的正负形比例,利用面的这个特性来突出和强调画面的主题。

在现代生活中,招贴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形式或者是宣传方式。人们永远在追求更善更美的艺术,而版式设计是招贴最基础的形式和表现方式。只有掌握好招贴的编排设计,才能更好地进行招贴创作。

作者简介:王琼(1992—),女,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1级设计班。

版式设计单元设计范文第4篇

早在远古时期, 人们就已经对规划设计产生了萌芽式的观念, 就比方说像山洞内、墙壁上的随性涂鸦与绘画作品, 以及雕刻于泥板、动物骨头上的文字等。古埃及的人民将本地的纸草与石碑作为书写材料, 对当下的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等信息进行了刻录, 为世人留下了宝贵了文献。很多文献不仅有文字, 还配有图片, 以文字结合绘画的方式为我们讲述着他们的故事, 其中大量的文字和图片搭配得很是得体, 具有比较强的设计感, 非常美观[1]。

文字中融入了各式各样的图形, 色彩搭配也有一定的秩序感和韵律, 形态各异的图形和归整统一的文字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从平面设计的角度而言, 它们具有相当高的设计水平。我国古时存有大量的历史文献, 虽然这些文献中的文字布局, 具备一定的规律, 不过也从不缺少丰富的布局变化, 笔画间的疏密处理得恰到好处, 为每一个文字赋予了较强的韵律感。从工业革命在欧洲地域普及开始, 印刷与造纸这两项伟大的发明, 不仅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互动与交流, 而且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同时也为平面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至上世纪下半叶, 威廉·莫里斯首次发起了“工艺美术运动”, 成为现代设计行业开始的里程牌, 并将版式设计的概念逐步完善了。在这世纪与上世纪的交接时期, 受到英国工业美术革命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于欧洲孕育而生, 这是一场规模更为宏伟, 影响更加深远的革命性运动。其影响力大到不可想象, 范围已经涵盖了超过一百个国家, 影响时间超过了十年。受到这种宏观影响, 平面广告产业开始快速扩张其市场。接来下,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首次指出, 设计的初衷就是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为人民服务, 为其他行业的发展而服务, 为推动工业化为服务。建立于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 是世界上第一所以设计为专业性学科的学校, 其大大推进了现代设计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具有颇高的历史性意义[2]。

其在观念与模式等方面, 作出了本质性的改造与调整, 为将来的设计奠定了理论性基础。因为受到战争的影响, 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和相关人物转至美国, 在良好的环境下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慢慢产生了国际主义风格浪潮, 于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世纪年代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脑的广泛应用, 排版设计具有了更丰富的创造力。特别是在编辑排版环节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 自由调整字体的大小和宽窄, 甚至改变其形状, 为设计者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3]。

二、多管齐下, 大力提升学院学生平面版式

设计职业技能针对笔者学院多媒体专业学生情况, 即学生生源素质较差、有美术专业基础的学生少之又少、学生自控能力不强、缺乏团队合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平面设计版式设计能力, 必须改革教学模式, 多管齐下, 大力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1、课程设置要具有针对性

应该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原则下, 创立此项设计课程, 将市场、竞争力以及实践等考虑到其中, 将具体的教学活动重视起来, 创立以实践活动为主的课程, 充分借助项目教育、创造意境等方式, 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更多向初级岗位倾斜, 使该专业的学生得到严格、系统的专业训练, 成为能熟练掌握平面设计与制作能力、具备市场竞争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

2、课程教学要注重专业性

平面设计学科不仅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配色布局等纯理论部分, 还包括Photoshop、Illustrator、Crodraw等实践操作课程, 这两个部分是相互衔接、共同发展的。在以往的平面设计教学中, 由于基础课和专业课经常出现脱节现象, 导致学生作品版式凌乱、缺乏创意。在目前的教学中, 笔者所在系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基础理论掌握不牢、配色布局混乱等因素, 将色彩构成等理论课大胆加入到一体化项目教学过程中, 让基础理论课教学向专业教学靠拢, 实现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在实践中更好地衔接, 从而为锻炼学生版式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创意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3、教师要注意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

要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 教师的授课必须体现“市场化、信息化、智慧化、创新化”。这就要求平面设计教师具备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教师不仅要采用多种方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还必须了解市场对平面设计专业、工种及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 要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及灵活的实践操作能力, 强化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实践技能及综合职业能力, 并能带领学生按行业标准进行综合项目的实践。针对笔者学院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 版式设计在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出, 这给平面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从事一线教学的专业课教师, 笔者必须针对版式设计教学现状, 结合课程自身特点, 不断创新多种教学模式, 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适应性和创造性, 更要使其在具体的商业项目设计及项目成果上更趋自由、完善, 更加符合平面设计行业的需求, 最终为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就业做好准备。

三、结论

从人们的视觉习惯来看, 观看平面设计作品时总是先通观全局, 产生整体印象, 然后再集中于一点, 这一点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视觉中心。报纸作为平面设计作品, 也同样适用这一规律, 运用得当, 会使版面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在版面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色彩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影响, 直观地传播视觉信息, 增强对受众眼球的吸引力, 形成版面视觉中心, 营造版面强势, 引导人们视线移动方向, 以视线的有序移动形成版面的节奏美。在版面设计中通过色彩有规律的逐渐变化形成一种流动感, 给人以美的愉悦。通过以上所介绍的几例版式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可以看出, 一个好的版式设计不仅可以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 还可以提高人们对平面设计的理解。

摘要:平面设计作为一种综合型工作, 结合了多种创新性的理念。如今, 在科技与经济水平快速进步的影响下, 版式设计孕育而生了, 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文化艺术、审美理念以及社会精神面貌等, 并且得到了多种领域的普及运用。所以, 设计者只有将版式规划重视起来, 才可能更好地将自己的想法与创新理念呈现给大众。以笔者长期以来积累的实践经验作为重要参照, 对版式设计的相关运用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版式设计,平面设计中,应用浅析

参考文献

[1] 梁伟, 李文红.版式设计对平面设计的重要性[J].大舞台.2010 (07) .

[2] 樊燕, 周峰.平面设计中的版式设计[J].艺术与设计 (理论) .2009 (05) .

版式设计单元设计范文第5篇

在繁多的时尚杂志中, 我们大致分为三种:一是较为经典的日本风格, 细致的整体形式, 对内容的细节要求极高。通过灵活运用的BLOCK (是日本杂志风格的经典制作方法) , 去掉传统的分栏式, 让内容量加大, 丰富的满足了国内消费者的需求。例如《瑞丽》, 不容置疑他是最实惠有用的, 较为别致的封面设计, 创新十足的三页反向折叠, 隐藏起宣传广告, 生动并且富有新意, 让消费者产生好奇心理从而关注该页面, 视觉冲击力较强的大幅宣传广告尽收眼底, 是所有期刊中最受消费者关注的宣传版面, 由此在满足了视觉冲击同时也带来了广告的效益。第二种风格则是欧美类型的, 他的整体追求“多创新”, 大胆的用图让视觉冲击力加强, 形式也是较为丰富。充足精略的信息量让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最新的时尚风格, 然后产生对其追求的想法, 最终变成品牌。《ELLE》则是最具代表性的, 大胆的图片展示, 较强的视觉冲击, 都让读者继而产生追求, 形成品牌。最后则是以上两种的结合型, 换种说话就是根据我国杂志现状所创作出的"中国型", 他既有日本杂志的大信息量, 也不缺失欧美杂志的大胆用图, 只是这种结合还略有些不成熟, 没有完美的形成自己的风格[1]。

一、时尚杂志的特点

如出一辙的时尚杂志布局, 所面向的消费群体也基本是新时代的城市白领和年轻人, 这些消费者钟爱于高品质的文化, 并且励志追求时尚的生活方式, 同时也希望能在烦琐的工作之余感受到生活的悠闲与娱乐。所以, 时尚类杂志的格调就彻底休闲娱乐化了, 而且杂志的整个风格色调也大都为暖色系的, 大胆, 鲜亮, 丰富多彩。整体的感觉给人也大都是活泼与轻快的, 并且能够带给人愉悦的心情[2]。

二、多样化与多元化发展的时尚杂志版式设计

在国内, 部分知名的时尚杂志他们都形成了各自的独特的风格特点:实用新潮的《瑞丽》, 张扬野性的《ELLE》, 大气品位的《时尚》, 另类个性的《视觉》。每一本期刊杂志的编排设计和排版方式的风格品位主旨都是有所不同的, 但无论是哪一类的时尚杂志, 版式设计的基本要素是不会变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固定的模式而缺乏创意, 落入俗套。

三、在时尚杂志版式设计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

时尚杂志的版式设计是对时尚杂志风格的一种体现, 针对杂志内容的整体调控和画面增加一定的节奏变化而产生的风格类型。要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时尚杂志大都是通过利用当红天王或美女帅哥占据多个版面, 并利用巨大的字符, 鲜艳的色彩突出杂志的内容。而封面剩余的空间, 利用字体的层次感补充版面空余的部分。提出一部分杂志内容里的标题, 让消费者产生好奇心, 在快速和便捷的了解到本期杂志内的主要内容后产生好奇心, 对里面的内容起到指导和引领的作用。以图为中心, 文为辅助是时尚杂志内容的最大特点, 图片与文字所占比例大概为60%比40%, 图片在色彩上的鲜明对比能给读者直观的视觉冲击力。但有些杂志在一心追求外包装的同时, 也让杂志的泡沫化日益严重。严重缺乏创意的版式设计还存在很多问题, 如大相径庭图文编排, 固定不变图文设计的模式, 不同期刊杂志反复出现一些相同的画面和专题。缺乏创意, 枯燥乏味, 落入俗套的模式日益严重[3]。

四、结语

即便如此, 在全球传媒发展大势的激励下, 我国的时尚杂志在不脱离版式设计的基本规律的同时, 时尚期刊的设计也正朝着更具有亲和性, 娱乐性和艺术性的方向发展着。对于那种一成不变、规行矩步、注重规律过于传统的中国式的版式设计逐渐被一种新文化、新志趣、新思想、新体验、新艺术的设计理念所取缔着。当然, 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不仅要注重设计人才的培养更要注重社会伦理道德各方面的发展, 不能一味的关注色彩, 图像、造型的美化与搭配, 更应该从杂志内容的深度上下手, 做有内涵有品质的杂志。杂志在不脱离创造有个性、有风格的同时, 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 顺应时代的潮流可以帮助时尚杂志在竞争激励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注重设计版权, 加强相应的宪法条例, 防止同质化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增强创新意识, 开动脑筋。我们在追求和谐统一具有高品质的时尚杂志的同时, 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审美要求。

摘要:时尚杂志的重要环节是版式设计。每一本杂志都有属于自己的版式风格, 通过版式的设计风格读者可以感受到整个栏目刊登的内容所带来的情绪。版式设计中最主要的部分那必然是美感的存在, 每一个点、线、面在版式里的使用, 每一部分的配色融合, 每一张图形图像的穿插, 都会感染到读者的思绪。虽然时尚杂志在版式上有独特的风格特点, 但没有抛开其一般特征和规则。通过分析与解刨当今杂志版式形式, 阐释时尚杂志设计在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时尚杂志,版式,设计

参考文献

[1] 佐佐木刚士.版式设计全攻略[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0:21-26.

[2] 佐佐木刚士.版式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14-28.

版式设计单元设计范文第6篇

【教学重点】平面广告设计的概念,平面广告设计的历史演变。 【教学难点】平面广告设计的分类。

【教学方法】以课堂面授为主,采用讨论、提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 【授课时数】6课时 【授课内容】

导入新课: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形式的广告随处可见,就像商店的灯箱广告,广告招贴,报纸,杂志,互联网上的各种广告。街道、广场、公路、地铁、机场、车站,广告无处不入。广告充斥着我们的视觉,影响着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不管有意无意、喜欢与否,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广告的包围之中。 广告媒介和空间的不断繁衍,广告功能与形式的不断演进,已经深深影响甚至异化着人们的思维与行动,左右着人们的价值观念。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平面设计似乎早已越出了平面的范围,向更为纵深的现代科技领域寻求发展,如与电子媒介相关的多媒体设计(multimedia),或交叉界面(interface)设计。21世纪的平面设计新范畴,不仅仅是处理平面的问题,它还必须同时处理声、光、动画形象。平面设计的对象也不再仅仅是报纸、杂志、包装、海报,而更包括了电脑网络(Internet)、激光资料影碟(CD ROM)上的平面视觉传达形式等等。

既然广告对我们的影响这么巨大,那么作为学习广告设计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深入地了解广告的历史和各种风格,以此来加深我们对广告设计的认识。

今天我们来谈谈平面广告设计。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六个问题: 一.什么是平面广告设计? 二.平面广告设计的分类 三.早期的平面广告设计

四.新艺术运动的平面广告设计 五.现代主义的平面广告设计 六.后现代主义的平面广告设计 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平面广告设计? 平面广告设计是英文Graphic design的翻译。最早使用这一术语的是美国人德维金斯,1922年他用该词形容自己所从事的书籍装帧设计工作,直到二战之后,特别是70年代之后才成为国际设计界的通用术语。

王受之先生在《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中把平面设计定义为:所谓“平面设计”,所指的是在平面空间中的设计活动,其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二维空间各个元素的设计和这些元素组合的布局设计,其中包括字体设计、版面编排、插图、摄影的采用,而所有这些内容的核心是在于传达信息、指导、劝说等等,而它的表现方式则是以现代印刷技术达到的。

而美国广告理论家威廉·阿伦斯在《当代广告学》中将广告定义为:“广告是由于识别的出资人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有关产品(商品、服务和观点)的,有偿的,有组织的,综合的,劝服性的非人信息传播活动”。

二、平面广告设计的分类 1.按广告性质分类:

①社会性广告(非营利性)

1

政治广告。

公益广告。

②商业广告(营利性)包括传达各类商品信息、品牌信息、服务信息以及观光旅游信息,交易会信息等方面的广告。

文化娱乐广告:包括科技、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文物、体育、音乐、舞蹈、戏剧的演出广告、电影广告等。

2.按媒介分类:

①大众传播类:报纸、杂志。

②单纯广告类:招贴、产品宣传册、销售单(POP)、年历广告、贺卡广告、购物袋广告、包装广告、节目单广告及直邮广告等。

③户内、户外广告类:灯箱广告、招牌广告等

④交通广告类:车、船、飞机内的广告牌等

⑤网络平面广告。

三、早期的平面广告设计

据文史记载,最早的平面广告大约是公元前三千年,在埃及古城底比斯的废墟中发现的莎草纸,写着追捕一名逃亡奴隶Shem(赛姆),愿悬金质硬币以酬赏。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经商点需有标志作广告,如旅店的标志是松果,酒店的标志是常青藤,奶品厂的标志是山羊,面包房的标志是骡子拉磨盘„„。

中国是世界广告的策源地,历史悠久。远在古代,经商点需有“幌子”(又名“望子”)和招牌,春秋时期的韩非子在《外储说右上》记载:“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著„„”,就指公元前六世纪宋国的酒店“幌子”广告,并一直沿用至今。

对于平面设计影响最大的应该是西方字母的发明。西方平面设计的重要特征是与它的文字分不开的:西方的字母表是人类史上一个重要的创造。字母体系最早创造于希腊地区的米诺亚文明。

下面,我们把中国和西方早期的平面广告设计分开讲。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的平面广告设计。

中国古代的平面广告设计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生最早的国家之一。在被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一些陶器,已经具有类似的图形。就在东汉时期的105年,宦官蔡伦发明了植物纤维造纸。造纸术的发明,奠定了中国印刷广告的基础,批量印制品不断增多,广告的传达功能也被大大的提高了。

宋代商业的发展,使当时的民间作坊兴盛起来,这时一些带有作坊标志的产品,作为商品投入市场。宋代的文物大都带有私人标记,既有工匠的籍贯、姓氏,又有生产作坊的记号,产品介绍等。到北宋时期(公元960年一1127年),雕刻铜版问世。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的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四寸见方雕刻铜版,上有白兔商标及“上等钢条”、“功夫细”等广告文句,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印刷广告文物了,它比西方印刷广告早三百多年。刘家功夫针铺牌是中国最早的商标,也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广告商标。刘家功夫针铺牌的广告铜版长12.4厘米,宽13.2厘米。其实从肉眼来看是一块不起眼的铜版,它中间刻着白兔拿着铁杵捣药。白兔四周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白兔寓意嫦娥,相当于现代的产品商标。白兔上头的铜字刻的是招牌“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白兔两边刻着“认门前白兔为记”,就是告诉客户要认准白兔商标进行选购。白兔下面刻着“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若转于贩,别有加饶,谓记白。”意思是此商店是用上等的原料造针,使用方便。如果有人要批发购买,还可以优惠。这充分说明了在中国古代,商贩已经认识到了广告的效果。小小一块铜版,不仅清楚地说明了店铺的名称,同时还注明店铺的经营范围、方法、质量等,形象生动,简洁明了,真可谓设计精巧。这一广告从一个侧面充分反映了北宋时期济南商品经济的兴旺景象。而北宋时期天才的工人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开创了世界印刷史的新纪元,毕升比起1405年德国格腾堡发明的活字印刷,又早了四百年。

2

1985年,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又在湖南省阮陵县发掘一座元代的古墓时,令人叫绝地发现了两张1306年以前的包装纸广告,其正、背面皆印有清晰的图案、花边和文字。全文为:谭州(今长沙市)升平坊内白塔街大尼寺相对住,危家(店主姓危)自烧洗无比鲜红紫艳上等银朱、水花二朱:雌黄、坚实匙筋。买者请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四远主顾请认门首红字高牌为记。

整篇广告文不到70字,却导出了店的地址、产品的性质、特征,实在言简意赅,一目了然,通晓市场销售心理,是目前我国早期精彩的两张平面广告文物。

到了明清时期,招牌广告,垂悬广告,楹联广告,匾牌广告等新颖形式不断出现,大大促进了商品流通,迎合了社会发展和人们的需要。

明清时期的知识分子逐步脱开自命儒雅脱俗的传统思想,开始涉足广告领域,以自己的文字专长直接为商业广告服务,他们题写招牌文字,撰写广告对联,使明清时代的广告形式具有浓郁的知识性、趣味性,并形成了我国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而最能代表中国古代商业广告民族风格和气派的是文字广告中的招牌广告和商业对联广告。

招牌广告是从中国古代的文字幌发展演化而来的,明清时代的招牌首先注重以儒家“以义取利”的思想为主导,此时的招牌已不再是以单调的姓氏或街坊名字作为招牌的字号,而是赋予招牌文字以言简意赅的内容。楹联广告又称对联广告,也是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一种商业文字广告形式。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是第一个撰写对联广告的人,其后,文人儒士附和时尚,纷纷撰写商业对联。

明代杰出书画家唐伯虎曾为一家新开张的商号挥笔写下:“生意如春草,财源似水泉”。著名书法家祝枝山游西湖归来,进店饮酒,趁酒兴为酒家笔写下一副对联:“东不管西不管,我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请罢喝罢。”

清代对联广告更为流行,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专用对联,成为商业广告的一种宣传形式。如:“世间无此酒,天下有名楼”(酒楼)、“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理发店)、“大将军,骑海马,身披穿山甲,过常山,去斩草寇;小红娘,坐荷车,头戴金银花,到熟地,接见槟榔”(药材庄)、“到此皆洁己之士,相对乃忘形之交”(澡堂)等。

总结:

古代中国平面广告的特点:

1.用对联和楹联来展示广告信息, 2.用吉祥图案来象征和隐喻商品内涵, 3.用年历和年画来间接地宣传商品,

4.广告文字与图案的编排上讲究疏密有度、均衡和谐,追求构图平、色彩平、形象平的三平风格。

由于中国文字所独有的图符特性,使平面广告的风格面貌非常独特,与西方广告形式相比,中国广告样式呈现一种较为自己放松的感性之美,并长期处于固定不变的状态。而且中国千百年来就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论,而西方的广告是攻击型的,诱惑性的。

西方早期的平面广告设计

西方的平面设计可追朔至公元前一万四千年左右的拉斯考克山洞(Lascaux)壁画,以及在公元前三至四百万年诞生的书写语言,两者都是平面设计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对其他以平面设计为基础的相关领域来说也非常重要。

法国南部拉斯考克地区的山洞中发现的原始人壁画上溯到公元前15000——10000年,绘画生动,但是没有特别的设计布局,绘画的元素基本上是简练的动物的形象,具有强烈的符号特征。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岩画当中,可以看到更加简练、更富于标志化的形象。

现存于世最早的平面广告是在埃及古城底比斯(Thebes ruins)的废墟中发现的,写于莎草纸上悬赏追捕一名逃亡奴隶Shem的告示,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现存与英国伦敦博物馆。此外从庞贝和迦太基的遗址中,还发现了古罗马时代张贴的马戏和斗剑的海报,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娱性招贴了。

3

前面也提到过,西方平面设计的重要特征是与它的文字分不开的:西方的字母表是人类史上一个重要的创造。字母体系最早创造于希腊地区的米诺亚文明。公元前1700年,象形文字就被希腊语言拼音的抽象符号取代。希腊文字和手抄本的高度发展是在公元前500年左右,那是雅典的黄金时代,文学、艺术兴盛,文字更加规范,字体也更加均匀和平衡。

希腊以后的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是古罗马文化的集大成者,罗马取代希腊,成为古典时期的文明中心。罗马的文字是则是拉丁文字,因而,标准化的文字是拉丁的。罗马帝国时期,罗马字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出现了装饰线,并因此形成了“罗马饰线体”;另一个特点饰方形的大写字母——方体。利用扁头笔书写,字体方正,比较正式。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手写体“方形拉斯提克体”,这种字体相当紧密,比较节省空间,书写较快。

公元4世纪,罗马的手抄本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广泛采用插图和广泛进行书籍、字体的装饰;而中世纪时期的手抄本具有更高的象征功能、装饰功能、崇拜功能。同时书籍也出现了装饰华贵的大写第一个字母,出现了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

凯尔经(Book of Kells)是西方早期平面设计的范例之一。这是一本有着华丽装饰文字的圣经福音手抄本,约在西元800年由凯尔特修士所制作。

从中世纪一直到公元12世纪,西方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演变基本上没有重大的创新,还是延续古罗马时期的风格样式。直到15世纪前,欧洲人的所有书籍都还是手抄本。从1439到1440年,德国人古登堡采用铅为材料,铸造字模,利用金属字模进行印刷,是最早的凸版印刷试验。在以后的试验中,古登堡改变了印刷的材料。采用亚麻仁油,混合灯烟的黑灰,制成黑色油墨,用皮革球沾涂油墨到金属印刷平面上,取得均匀印刷的效果。

在西方,1473年,英国第一位印刷家威廉·凯克斯顿即出了第一张出售祈祷书的广告,在伦敦张贴。世界最早刊登新闻的小册子在德国创刊,它里面有一百页用几种文字推荐一本医书的广告,可作散发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第一次出现了报纸。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份报纸广告,是乔治·马赛休写的一本书的介绍,刊登在1625年2月1日的英格兰《每周新闻》封底下部。

到了十九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工业技术上突飞猛进,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工业化极大推动了平面广告领域的发展和探索,西方掀起了对新风格、新形势的大胆追求。因此,维多利亚时代的平面广告设计,追求丰富浪漫的感性诉求,其特征是:

1.图案多, 2.花边多, 3.字体花哨, 4.组合复杂, 5.呈现繁琐, 6.装饰性强,

7.开始注重运用文化审美来表达内心的向往。

从维多利亚时期开始,西方平面广告设计才慢慢成熟起来,并出现了相关专业的细分。

在十九世纪晚期的欧洲,特别是英国,掀起了一场“工艺美术”运动。开始将平面设计从美术(fine art)领域中分割出来。彼埃·蒙德里安被誉为平面设计之父。他是一位艺术家,但他在格子(grids)上的使用启发了今天广告、印刷和网页版面所使用的现代格线系统(modern grid system)

1849年,亨利·柯尔(Henry Cole)作为英国平面设计教育界的重要人物,他在自己的《设计与制造杂志》(Journal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es)中向政府传达设计的重要。他为了庆祝当代工业科技和维多利亚风格设计而举办了万国工业博览会。

而被称为现代设计的先驱的威廉·莫里斯 ,在看完万国工业博览会以后,却极为失望,他认为展出之工业品过于粗糙、制式,毫无美感可言。于是威廉·莫里斯与鲁斯金John Ruskin、普金Pugin等人主导了美术工艺运动(Art & Craft

4

Movement),抵制工业制造品以及媚俗的矫饰艺术,而倡导手工艺的回归,把工匠提升到艺术家的地位上。他认为艺术应当是平民可以承受的、手工的、诚实的。尽管莫里斯与别人一道设计过家具,但他主要是一位平面设计师,即从事织物、墙纸、瓷砖、地毯、彩色镶嵌玻璃等的设计。另外,在印刷、书籍装帧设计方面,他也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他尤其讲究版面编排,强调版面的装饰性,通常采取对称结构,形成了严谨,朴素,庄重的风格。他的设计多以植物为题材,颇有自然气息并反映出一种中世纪的田园风味,这是拉斯金“师承自然”主张的具体体现,对后来风靡欧洲的新艺术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反复强调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一,产品设计、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活动;

二、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这两个原则都在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中得到发扬光大。莫里斯强调设计的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他认为实用但是丑陋的设计不是好的设计。

尽管莫里斯在对待机械化及大工业生产方面有他落后的一面,但他使先前设计改革理论家的理想变成了现实,更重要的是他不局限于审美情趣问题,而把设计看成是更加广泛的社会问题的一个部分。由于超越了“美学”的范畴,使他能接触到那些由来已久的更加重要的问题。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作为现代设计的伟大先驱是当之无愧的。

四、新艺术运动的平面广告设计 新艺术运动开始在1880年代,在1892年至1902年达到顶峰。新艺术运动的名字源于萨穆尔·宾(Samuel Bing)在巴黎开设的一间名为“现代之家”(La Maison Art Nouveau)的商店,他在那里陈列的都是按这种风格所设计的产品。新艺术运动主张运用高度程序化的自然元素,使用其作为创作灵感和扩充“自然”元素的资源,例如:海藻、草、昆虫。 相应地,其开始广泛使用有机形式、曲线,特别是花卉或植物等。日本木刻画以其曲线、图案外观、强烈对比的空间和平坦的画面,同样启发了新艺术运动。自此以后,从在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作品中,都能发现其中某些线条和曲线图案成为绘画中的惯用手段。

新艺术运动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它一方面是对古典艺术的总结和融会,另一方面也是对于新的艺术形式的探索和尝试,是一个时代审美趣味的真实反映。新艺术运动开始大量尝试用工业化生产的新材料,如玻璃和铸铁,并探索了这些材料在装饰艺术领域使用的潜在可能性,为后来艺术家对材料的运用提供了经验。新艺术运动对造型的简化和抽象为现代设计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成为从古典到现代的过渡风格。作为一次艺术史上的风格潮流,新艺术会不断地被人们提起,为艺术家提供形式和观念上的灵感和经验。

五、现代主义的平面广告设计

现代主义设计是20世纪初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一场对传统意识形态革命,成为20世纪设计的核心。主要是设计师为找寻代表新时代的形式,为改变设计观念,开始在设计观念、风格、形式及材料等方面进行探索,而集中在德国(始于工业同盟,包豪斯为高潮)、俄国(构成主义)和荷兰(风格派)进行试验,在30年代中期取得惊人成就。

现代主义是由小批精英知识分子发动的,对设计长期服务于权贵阶层的一种反动,具有理想主义和乌托邦主义。虽不提倡为精英服务,但提倡精英领导。设计形式包括:

1、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为中心,不再以形式为出发点,讲究效率、科学性。

2、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受立体主义影响。具体特征表现:A、六面建筑。B、以柱支撑整个建筑的结构特征,结果是幕墙结构的产生。C、标准化原则。D、反装饰主义立场。E、中性色彩计划。

3、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特别是整体设计的考虑。

4、重视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

1917年风格派创于阿姆斯特丹,它的核心人物是蒙德里安和凡·杜斯堡等人。风格派的艺术观念有完备的思想体系,这就是荷兰的唯心主义哲学,风格派的思想充满生气、广为传播,以致由这种思想产生的艺术形成了一种国际风格。

风格派努力把设计、艺术、建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合作,强调联合基础上的个人发展,强调个人、集体的平衡。通过各部件的联系组成有理想主义意义的

5

结构是风格派的关键。

在1917至1921年期间的新风格特征有:

1、剥除传统设计因素,变为基本几何结构单体。

2、将几何单体组合成简单的结构,而各单体之间仍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可视性。

3、对非对称性的研究与运用。

4、反复运用纵横几何结构和基本原色、中性色。

构成主义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在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中产生的一次前卫艺术运动。俄国构成主义热衷于科学技术,把结构当作建筑设计的起点,以此作为建筑表现的中心,这个立场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原则。

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这所由格罗佩斯创建的学院集中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对于设计的新探索和试验成果,并加以发展成为集欧洲现代主义运动的大成的中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和工业设计的基本面貌。包豪斯经历格罗佩斯、迈耶、米斯三个不同阶段,造成了包豪斯兼具理想主义的浪漫、共产主义的政治目标、实用主义和严谨的工作方法,精神内容极其丰富和复杂。它建立了以观念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设计体系与美国以改形设计为中心的设计体系形成对立。

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包豪斯的影响远不止于建筑领域,对于工业设计、现代戏剧、现代美术等的发展也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包豪斯的历史贡献:

1、强调集体工作方式,用以打败艺术教育的个人藩篱,为企业工作奠定基础。

2、强调标准,用以打破艺术教育早成的漫不经心的自由化和非标准化。

3、设法建立基于科学基础上的新的教育体系,强调科学的、逻辑的工作方法和艺术表现的结合。以上几个要点,已经将教学的中心从比较个人的艺术型教育体系转移到理工型体系的方向上来了

4、把设计一向流于“创作外型”的教育重心转移到“解决问题”上去,因而设计第一次摆脱了玩形式的弊病,走向真正提供方便、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体系,为现代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5、在比利时设计家亨利·凡·德·威尔德的试验基础上,开创了各种工作室,如金、木、陶瓷、纺织、摄影等。团结了一批卓有建树的艺术家与设计家介入到设计中来,将设计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6、打破了陈旧的学院式美术教育的框框,1920年包豪斯重要教员、色彩专家约翰尼·伊顿创立“基础课”,在此以前是没有所谓基础课之说。同时创造了结合大工业生产的方式,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7、培养了一批既熟悉传统工艺有了结现代工业生产方式与设计规律的专门人才,形成了一种简明的适合大机器生产方式的美学风格,将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观念:

1.技术和艺术应该和谐统一

2.视觉敏感性达到理性的水平

3.对材料、结构、肌理、色彩有科学的、技术的理解

4.集体工作是设计的核心

5.艺术家、企业家、技术人员应该紧密合作 6.学生的作业和企业项目密切结合

包豪斯学派的局限性

1.包豪斯虽然对现代设计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包豪斯风格一度被成为国际主义风格。但是由于他不能体现民族文化特征,而被称为

6

没有国界的设计语言。

二战以后,随着西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各国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国际风格。

2.任何设计都是社会整体文化系统中的一部分,它与其他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因此,风格流派样式的形成和发展,就必然地受到所处时代科技水平和学术思想的影响。

现代主义采用同一的、单调的设计对待不同的设计问题,以简单的中性方式来应付复杂的设计要求,忽视了人的要求、审美价值以及传统的影响;另外人们开始重视设计责任,要求保护有限的资源,因此国际主义造成了广泛的不满,促成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的以改变国际主义设计的单调形式为中心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日本山崎宾设计的“普鲁蒂—艾戈”被炸毁,可以说是现代主义结束后现代主义兴起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也是从建筑上发展起来的,虽然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繁杂,但从文化现象比较仍然宗旨一致。强调以历史风格为借鉴,采用折衷手法达到表面强烈的装饰效果,具有娱乐性和装饰细节的含糊性。后现代主义设计虽然发展迅速,但随着形式的反复运用,很快就产生了社会和设计家本身对于这些符号性形式的厌倦,导致了后现代主义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式微。

小结: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平面广告设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能够对平面广告设计感兴趣,为下一章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练习:

1、复习本章内容。

2、思考平面广告设计对生活的影响。

上一篇:板式家具十大品牌范文下一篇:半年工会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