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企业第三方物流论文范文

2023-10-19

航运企业第三方物流论文范文第1篇

作者简介:帖鹏飞(1984-),男,河南郑州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系助教。

摘要:本文从河南省“开放物流”发展的现状和优势入手,分析河南省发展“开放物流”利益协调现存的问题及原因,从而试图构建河南省发展“开放物流”利益协调机制,提高河南省物流企业客户竞争力。

关键词:“开放物流”;河南省物流企业;企业客户竞争力

随着河南省经济的开放性逐步提高,当前是河南省物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全面起步阶段,也是河南省物流行业崛起的关键战略支点核心时期。建立郑州市乃至河南省内部城市之间的“开放物流”,对于迅速提高河南省物流企业客户竞争力、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及推进区域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河南省“开放物流”发展的现状

河南省“开放物流”目前正处于发育时期,在龙头城市郑州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资源特别是资本和技术升级的瓶颈,而且河南省内其他城市与郑州的差距拉大呈现上升势头。因此,河南省“开放物流”发展就从破解瓶颈开始。

2、河南省发展“开放物流”的优势

“开放物流”作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有利于破解物流用地“瓶颈”,推进物流产业集约发展,节约物流产业成本,实现物流要素优势互补,促进招商引资创新增效和产业结构优化布局升级。从郑州基础优势来看,已经具备发展“开放物流”的条件。

第一,从区位来看,郑州市作为中部交通枢纽城市,联系了我国中西部各省之间的交通要道。区位的居中,一方面有利于保持企业之间和原有市场的联系,不至于形成市场分割;另一方面,意味着文化相通,减少两地间企业与政府沟通的障碍。

第二,从发展时机来看,由于资本和技术的稀缺,郑州市主要发展粗放型物流,其附加加值比较低。在此基础上,虽然会有一部分企业要“淘汰”,外迁至周边其他区域,但仍可以利用引进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对新建的物流园区发展提供指导。而河南作为传统农业大省,经济欠发达,并且产业结构十分不合理,物流行业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借助外力通过实现物流行业的跨越式发展调整结构,从而打破瓶颈。

第三,从成本来看,由于土地资源短缺,郑州的土地成本飙涨,仅土地挂牌价就比周边区域高一倍以上,而“开放物流”新区不仅土地成本低,而且承载量大,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是产业转移承载首选地。据统计,2011年郑州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806元。另外,“开放物流”新区还可以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零收费,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享有税收奖励与返还。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较低以及其他费用支出低都是促成双方合作的重要经济因素。

3、河南省 “开放物流”利益协调现存的问题及原因

郑州是河南省发展“开放物流”的首要阵地,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本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但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区域合作水平较低,长效稳定的合作机制尚未健全;二是片面追求利润增长,忽视合作质量提升;三是区域行政壁垒与地方保护主义尚有难处消除。

河南省发展“开放物流”利益协调所出现的问题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根本原因,是在于河南省发展“开放物流”内部的体制和机制障碍。一是长期与短期利益的分离。不同利益主体在“开放物流”发展过程中形成是必然的。从长远来看,各利益主体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但短期内他们的利益诉求是有差异的,特别是地方政府短期利益目标更为突出,与区域整体利益存在一定矛盾。二是区域内产业链条衔接不畅。各主体的主要联系除地理位置的衔接,就是产业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其载体是各个企业,新的产业链条由于产业布局不合理或产业缺位等原因不能形成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与协调机制的错位有直接关系。三是非制度性协调机制存在。国际上对于区域协调机制的建立通常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凌驾于地方政府之上的制度性协调机制;另一种是非制度性的。前者具有政治权利、授权于中央政府,后者不具备政治权威,是松散的协调组织”。目前“开放物流”的协调机制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就是属于后一种情况,运作效果低,不能承担协调的重任。

4、构建利益协调机制,提升客户竞争力

一是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为“开放物流”的发展提供蓝图。为此,首先,高起点的编制园区规划方案。在发展方向上,从产业现状和优势的实际出发,全面考虑实际利益诉求和瓶颈,明确“开放物流”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使“开放物流”园区健康平稳的发展。其次,要充分考虑规划的生态环境因素,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绿色环保道路。坚持经济建设、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相结合的原则,把“开放物流”发展建立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战略层面。在物流产业布局方面,河南必须杜绝引进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业,以免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经济社会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培育壮大新兴支柱产业,注重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防止出现企业空心化。河南要做好产业升级换代的工作,打造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增强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二是组建制度化跨区域利益协调机构,达到“合作博弈”的目的。“开放物流”双方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在管理、投入和分配方面需要通过政府出面沟通和协调,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和有效性的协调机制十分重要。因此,双方首先要引导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建立跨区域的管理机构.组织人员的配置各可以由部门介入,以加强地区间的有效合作,实现本地区整体良性发展。这种协调机制最好采取协调管理小组的模式,由协调管理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从战略高度统筹区域空间布局,审定总体建设规划和投资项目,推进双方主体加强合作,化解困难和问题。协调管理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开放物流”园区的日常办事机构,行使协调管理小组职能,负责园区的分块规划、项目招商和跟踪服务工作。(作者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科技厅基础与前沿课题(基于Agent建模与仿真的河南省物流企业客户竞争设计142300410047)

参考文献:

[1]王冬.基于客户竞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品牌建设策略研究[J]. 价值工程, 2014(26) :201-202

[2]刘伟华,刘松涛. 基于核心竞争能力的物流企业客户资源整合系统(CRIS)的构建[J]. 物流技术, 2004(05): 22-23

[3]刘滢. 客户价值视角下的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探析[J]. 物流技术, 2013 (01): 74-76

[4]魏林. 合理设定客户服务水平增强物流企业竞争能力[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02): 3-4

[5]陈秀宁,赵相勇. 我国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6 (12): 6-7

航运企业第三方物流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贸易的日益频繁,第三方物流应运而生。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现代物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的合理化、高效性、高效益和物流服务质量对企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成本;供应链;效益管理

1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跟区域之间经济贸易越来越频繁,企业之间产品的运输问题不断凸显,很多企业为了降低自己和客户之间形成的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自身产品可以及时快速地进入到市场中而对不拥有商品,不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的专业化物流服务提出了急迫的需求。进入21世纪,电子商务已经发展成为贸易运作的不可或缺的模式,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方物流主要指由物资流动的提供方和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过程。第三方物流是一个新兴行业,市场的发展潜力大,增长速度快,产业的发展基础庞大,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超市供应商是其最大的客户之一。它可以为供应商节约成本,基本上供应商的交易范围广,市场范围涵盖了各个城市乡镇等诸多地域,客户往往也非常的不集中,自己配送商品需要在企业货物集散能力上耗费过多的财力人力,而这样毫无疑问会使供应商企业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加大,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方物流利用自身的专业化分工优势和成本优势,和供应商合作可以降低供应商的交易成本。第三方物流作为供应商和其客户之间的一个重要的产品媒介,在各个企业在经济往来贸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上起到的优化作用,可以大大方便企业的管理工作,节约其交易成本,有时候甚至可以把客户的意见反馈给企业形成有效的市场分析,并作出正确的改进。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可安心专业于自身的优势主营产品,集中人力财力扩大自己的核心业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2 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应用研究

2.1 供应链管理模式

供应链,指的是商品从生产到消费者手里所经历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所组成的产品供需网络,即由原材料获取、加工到成品直到消费者这一过程中涉及的各个部门组成的一个整体性功能网络。商品在供应链上的传递伴随着商品不断增值,故供应链也被称为价值链。

供应链管理,主要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商品在供应链上传递的过程中,通过对物资的有效运输和仓储、物流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的掌控,进行的计划和管理控制。当前,国内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不断扩大,不断升级,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它们对供应链的依赖度高,对供应链的变化反应灵敏,进行供应链管理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和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供应链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消费的一条流程线。美国沃尔玛具有完整的供应链,当它在我国开发市场的时候,往往会使周边的百货商店、超市以及各类零售店的业绩被迫下滑,表面上沃尔玛只是在某一地区增开了一家店,但是其背后完整的长长的供应链会带来一系列的优势,从而轻松抢占到充足的市场。供应链不单包括了各个部门自己的物流,还囊括了信息流和资金流,更甚是人才在供应链上的流动。供应链管理是把各个不同企业的市场运作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专业分工合作,降低各企业的总成本,实现各方获取市场利益的共同愿景。

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应用可以改善自身投资效益。由于供应链的创建成本高,需要供应链管理来实现产出最大化,降低供应链在运行过程中的成本,进而实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当前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时间在市场竞争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如果商品在供应链上的移动过于缓慢,新鲜农产品,高科技产品等将由于商品没有及时投放市场而遭受无奈的损失。做好供应链管理,实现产品在供应链上的快速流动,对于获得竞争优势显得尤为重要。戴尔公司运用互联网,打造自身的网上商城,及时了解顾客所需要的,并作出积极反应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产品快速被消费者拿到的通道,对于其竞争力的提高功不可没。我国的海尔集团、联想等也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优化来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

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应用供应链管理获取利润。首先,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市场知识和网络,对不同的物流市场具有专业化的认识和丰富的经验,包括运输管理、仓储管理、信息管理以及供应链的开发等物流增值服务。专业的知识包括对不同型号的卡车的运量、公路里程、跨国运输的政府许可文件、空运的处理等,通过掌握这些专业知识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效率,而且获取这些专业知识,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其获取成本更为低廉,可以把这些成本分散到各个客户,使每个客户的成本都比客户自身去收集信息所花的费用低。其次,第三方企业拥有着强大的规模经济效益,从而降低整体运输成本。它可以从运输商那里获取大批量的运输能力,然后将各个客户的货物集中分配运输,产生巨大的规模经济,大幅度地降低了货物运输成本,获取最大利润。最后,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帮助供应商解决其对季节性业务量变化的敏感性。而且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他们的客户及时掌握最新物流管理技术,做到与时俱进。所以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它的优势远远大于一般物流企业,它的供应链管理在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具有高效率、高效益、高速的特点,专业化的管理和运营使第三方物流的利润大幅增长。

第三方物流管理是从供应链的开发开始的,对于供应链的管理也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可忽略的重要企业管理内容。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建立自身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时候需要以自己的实际情况,当地的物流形式为基础。要通过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来升级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档次,随时关注国内不断变化发展的物流情况,对供应链变化所带来的管理体系变革作出最快最科学的反应。

2.2 第三方物流企业效益管理

第三方物流企业效益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要充分满足客户的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效益是在为客户提供优质物流服务的过程中获取的,所以客户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至关重要,客户的要求和反映直接决定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营效益的高低。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客户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来减少自己的产品交易时间,降低产品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最终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客户达到双赢。第二,第三方物流企业要重视眼前的效益,但更要有长远的眼光,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做到与时俱进。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后,技术设备的更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也必须同步提高,与客户建立起长期合作战略关系,保障企业的持续性发展。第三,第三方企业在进行市场经营活动的过程中,要考虑自身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经济政策以及微观经济变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做到物流绿色化。

加强第三方物流企业效益管理,保障管理措施的合理化。实现第三方物流企业效益管理的合理化,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实现企业的成本和利润的平衡,物流服务和客户的要求相一致,最终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服务的最优化。合理的效益管理保证了企业的经营利润,企业依靠物流所获取的利润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为了达到高水准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运输工具选择,仓储地点的选择,员工的培训,物流流程管理等方面都以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进而降低成本,保证企业的利润。

首先,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任何一个企业都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缩小成本是每个企业期望的。在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往往需要投入人力和财力,这必然会引起企业成本的增加,但是高效率地的提高服务质量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只要提高单位服务质量所获取的效益大于成本,企业是愿意加大财力投入的,而且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应用可以降低物流成本。

其次,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拓展业务,增加业务量。效益管理的合理化代表着企业成本和利润或者业务量之间的平衡。当企业提高了物流服务质量,其客户的范围会不断扩大,客户的层次也会不断提高,最终所获得的业务量往往会增加,业务额的增加大于提高服务质量所付出成本,从而实现了企业利润的扩大。

最后,采用合理化的经营模式,降低成本。当前,在我国,物流运作主要以联合经营模式为主。该种模式实质上是向外部借力,通过对外部力量的利用来和自身存在的缺陷实现优劣势互补,它在组织形式上突破了原有的局限,保留并充分发挥最为关键的优势,最终在竞争中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提高附加值实现利益最大化。在需要量化的情况下,建立第三方物流企业效益评价KPI体系来定量的分析企业物流服务状况,为做好效益管理工作提供清晰的参考。

3 结 论

物流是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商品从生产到销售都离不开物流。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发展,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在高速发展的经济中,交易日益频繁的贸易中应运而生。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物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绿色物流发展迅速;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采用新的技术,用信息化技术打造自己的特色物流服务并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第三物流企业需要适应全球化要求,拓展其供应链,为更广泛的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在当今信息时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无疑会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活动合理化、高效化发展,提高整个物流业发展水平。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从供应链管理和企业效益管理上把握自身发展方向,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提高自身物流服务质量,加强企业管理,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专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组织,保障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航运企业第三方物流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方物流则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主流模式。面对竞争的挑战,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务之急。文章通过分析影响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核心竞争力

Key words: third party logis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re competitiveness

目前,我国大约有1.6万家第三方物流企业,行业产值超过390亿元。预测到2010年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产值将达到12 000亿元。中国巨大的物流市场已经吸引了国际上众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巨头的目光,外国物流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市场。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将以每年16%~25%的速度发展,物流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小、乱、杂的竞争环境,同时又要面对国外巨头大、精、专的竞争。我国物流企业要想掌握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就必须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1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指的是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是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它具有使企业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核心竞争力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是指企业在提供物流服务过程中,有效地获取、协调和配置企业的有形和无形资源,为顾客提供高效服务和高附加价值,使顾客满意并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是产品的竞争,实质上则是能力的竞争,任何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想在市场上顺利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组织能力

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寻求资源配置与客户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对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整合成为一个高效的客户服务系统,实现企业各功能业务相互配合,各作业环节高效运转,达到低成本高水平服务的目的,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组织能力是物流企业最基本、不可或缺的能力,是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体现。

1.2技术能力

技术能力包括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其核心是信息技术能力。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物流交易费用、资源的整合成本,提高了服务的响应速度和运作效率。世界上领先的大型国际物流企业自身都拥有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先进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

1.3快速反应能力

根据物流市场的变化、需求模式的改变和技术进步及时整合资源和调整企业的服务,不断满足市场及客户新的需要,开展增值服务,适应物流需求向“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发展的趋势。快速反应能力是物流企业在快速发展的竞争环境中得以取胜的关键。

1.4服务网络

网络化是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之一,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服务网络是其从事物流活动的基础。如果不能形成大区域内的点、线结合,形成网络化的配送经营体系,就根本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因此,物流服务网络是物流企业的最大资本。

1.5品牌形象

物流服务具有无形性,用户对服务质量的判断,会更多地依赖于品牌。因此,服务品牌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

2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发展迅速。但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抑制其发展的问题。

2.1市场定位问题

我国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是从运输公司或仓储公司改制而来,从提供的服务范围和功能来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加工、配送、定制服务等增值服务功能处在发展完善阶段,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像宝供、中远集团、中外运集团这样功能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为数不多。许多物流企业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核心业务不突出,造成了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很高而服务水平却不高的局面。

2.2服务能力问题

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网络不合理,有点无网,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缺乏合作,货源不足,传统仓储业、运输业能力过剩,造成浪费;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落后,条形码、EDI等信息技术未能广泛应用,物流企业和客户不能充分共享信息资源,没有结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物流企业的服务还处在非常低的顾客服务层次,忽视通过加强顾客管理、提高物流服务的附加值使顾客满意。

2.3企业素质问题

从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来看,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企业缺乏整合,集约化经营优势不明显,规模效益难以实现;企业管理不是非常规范,管理水平还较低,管理机制不完善;物流人才缺乏,素质不高;物流设施设备落后、老化,机械化程度不高;市场营销能力也有待加强。

2.4学习能力问题

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学习先进物流理论、了解先进物流企业管理的动力,还停留在经验管理、粗放管理阶段,未能解决好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问题,未能在真正意义上进行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3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一项庞大的企业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进行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

3.1正确的市场定位

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状况及自身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定位,制定竞争战略。所有企业都必须思考以下三个基本战略问题:谁是我们的顾客?我们应为这些顾客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我们应如何有效地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使顾客满意?企业可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务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细分市场,拓展业务范围,以客户增效为己任,发展增值物流服务,用专业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尤其对中小型物流企业,自身拥有的物流资源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竞争力上,相对于大型物流企业都处在劣势,更应当重视市场定位。

3.2提高核心技术能力

第三方物流企业要重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加大投入,通过联合或购并等方式来完善自己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整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实现其核心技术能力。现在世界上许多跨国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定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广泛的服务网络,使企业能够整合业务流程,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对于不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加入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的共享。

3.3完善企业的服务网络

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应积极地通过联合、兼并和战略联盟等方式加速建立自己的跨地区、跨行业的服务网络,明确自己的核心服务行业及主导服务区域,针对现有目标客户,有的放矢地跟踪设点,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服务网络,避免盲目扩大经营规模,浪费企业有限的资源;在本企业核心服务行业和主导服务区域之外的业务可以利用管理信息平台与其他企业联合,做到信息与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还要建立信息网络,通过因特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EDI)等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共享资源,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3.4提供个性化服务

要结合顾客的实际需要,改善物流服务链,健全企业的服务功能体系,重视客户关系管理,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特色服务和增值服务。目前我国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提供的服务有限,所以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不断扩大企业规模,通过合作、代理、联盟等多种手段,建立强势的战略合作联盟,构建物流运营网络,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使客户真正感受到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带来的方便、快捷、高效。通过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与客户加强业务联系,增强相互依赖性,发展战略伙伴关系,降低企业的经营费用和经营风险。

3.5加快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对人才的重视与培养。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拥有综合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才,如物流工程师、优秀的营销人才、管理人才、熟悉物流相关法律法规人才等。第三方物流企业一方面要吸引优秀的物流人才;另一方面可积极与高校开展合作与培训等方式提高企业员工的现代物流业务知识和业务水平,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为每一位物流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实现同步。

3.6不断学习和创新

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建立与现代化物流企业相适应的企业制度,通过体制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把物流企业构建和发展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学习组织,在不断学习、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增加企业所特有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的竞争能力,并不断地改进和发展这种竞争能力。

总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努力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并缩小与现代化物流先进企业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张亦驰.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 陈可.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及营销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06(19):127.

[3] 熊巍. 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存在问题与对策[J]. 市场周刊,2005(3):139-140.

航运企业第三方物流论文范文第4篇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探讨

引言

“第三方物流”一词于80年代中后期开始盛行,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买卖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用自己的物流服务设施和设备为买卖双方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随着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第三方物流逐步成为现代物流的主导形式。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引入是近几年的事情。由于第三方物流这种以合同制提供系统全套物流的方式,可以使企业为把精力集中在核心竞争力上,成为企业“第三利润”的来源,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同时,物流需求的增长促进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扩张式发展。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般从传统的与物流相关的企业发展而来,物流还处于传统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转换过程的初级阶段,许多物流企业缺乏对第三方物流的正确认识,对国外成熟物流市场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规律也没有深入分析,在运作模式的科学性上尚有很大欠缺,所以,在现阶段,研究我国传统物流企业转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1我国传统物流转化为第三方物流的障碍

传统物流转化为符合现代物流要求的第三方物流存在着以下障碍:一是观念障碍。对物流理论、增值服务不甚了解或了解甚少,满足于提供分割的功能服务;二是物流信息服务障碍。在传统物流企业中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的为数不多,许多企业内部的信息处理还是手工操作,无法提供物流信息增值服务;三是专业化的人员和设备障碍。

具有专门物流知识、经营管理及营销管理的人才严重缺乏,物流设施不符合服务要求。四是服务模式落后。因此,传统物流向第三方物流转变必须克服这些障碍,采取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2不当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的负面影响

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不当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首先,有些物流企业在定位运作模式时,倾向于夸大服务能力,导致业务无法做精做细,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最终由于服务水平低下,难以留住客户;第二,各物流企业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它们有各自适合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宏观上,各物流企业间应当是既有分工协作又有相互竞争,共同形成理性、健康的物流服务市场。如果物流企业的服务对象和内容没有明确定位,就会造成同一市场上的物流企业运作模式雷同、盲目竞争的局面。

3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分类的界定依据

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专业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因此一些学者曾经从服务的角度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过分类,分类的依据都是二维的。本文认为,对于物流服务提供者来说,如何提供服务固然是其战略重点,但如何整合资源更是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资源整合和物流服务的模式共同决定了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也是其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关键所在。经过细分,本文从资源整合、服务内容、服

务范围三个方面来界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

3.1 资源整合

从资源整合的方式看,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不拥有固定资产,依靠组织协调外部资源进行运作的“非资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运行风险较小。这种运作模式能够较好运行的前提条件是要求底层的物流市场很成熟,社会资源容易获取而且选择余地较大。

另一种是投资购买各种装备并建立自己物流网点的“资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这种运作模式虽然需要较大的投入,但拥有自己的网络、装备有利于更好地控制物流服务过程,其柔性化能力和整体服务质量也有保证,雄厚的资产还能展示一个公司的实力,有利于同客户建立信任关系,对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有重要意义。

采用哪种方式没有绝对的标准,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背景、投入能力、战略规划以及宏观环境。

3.2 服务内容

在服务内容上,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提供四个层次的物流服务:集成度较低的功能型物流服务和增值型物流服务,以及集成度较高的综合集成服务和系统咨询设计服务。

集成度最低的是功能型物流服务,这类企业提供诸如货代、运输、仓储,配送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服务。他们的竞争力在于充分有效利用自有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功能物流服务的经营效率,达到比自营物流更高效、更低成本的运作,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实际上就是提供这种服务的。

增值型物流服务是在保证能够提供高水平的功能型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附加一些增值服务,替客户分担更多的非核心业务。增值服务没有固定的组成要素,不同的行业所需的增值服务也不尽相同。

提供综合集成服务的物流企业能够把供应链上的一段(如分销物流)或者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活动高度集成、有效衔接,进行运作、管理和优化,他们为客户提供一种长期的、专业的、高效的物流服务。

提供系统咨询与设计的物流企业不仅具备运营和管理整个供应链的能力,而目能够利用专业、科学的物流知识为客户量身进行物流体系的规划、设计、整合和改进,全面提升运作效率与效益,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更好支持和服务于客户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3 服务范围

服务范围主要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服务的行业范围。有些企业服务范围相对较窄、较集中,仅为单一或者少数行业提供服务,另外一些企业服务范围很广,可以为多个行业提供服务。在成熟的物流市场上,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建立自已的竞争优势,一般将主营业务定位在特定的一个或几个行业,因为不同的行业其物流运作模式是不同的,专注于特定行业可以形成行业优势,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4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行的几种主要运作模式

4.1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建立“非资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模式

一方面,从我国目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状况看,由于部分投资者缺乏足够的资金用于全新的基于资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构建,迫使他们必须采用“非资

产型”的第三方物流形式;另一方面,我国传统的运输部门、企业和商储公司作为物流行业的主力占据着我国物流的主要社会资源,他们有优越的仓库、站场设施,有自己的运输搬运设施、铁路专用线和自己的客户网,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些物流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因此从实际情况入手,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建立“非资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既有物流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避免了组织机构的臃肿庞大。

4.2以提高物流环节的服务附加值为目标的基础物流服务模式

目前我国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层次还比较低,主要仍集中在对基本常规项目的需求上。生产企业外包的服务第一是干线运输,第二是市内配送,第三是储存保管。商业企业需求的服务第一是市内配送,第二是储存保管,其次是干线运输。这表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对物流服务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企业对增值性高、综合的物流服务如库存管理、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的需求还很少。因此,我国的物流企业在推进第三方物流服务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现实需求,从基本的服务功能入手,从简单的服务开始,在不断巩固自身提供常规服务的能力的前提下扩展延伸服务。一开始就定位在高级形态的第三方物流运作上并不现实。

不应一味追求时髦的理念与模式,舍本逐末,放弃对常规服务质量的重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应该从区域客户的需求出发,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首先从提供基础物流服务开始,展示他们有能力把这些服务做得最好,随后才开始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从而逐步实现物流环节的系统化和标准化,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4.3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的有机整合模式

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主要商业运作模式,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又为电子商务的实现提供了现实保障,与电子商务整合,将成为第三方物流主要运作模式之一。

从实际运作状况来看,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的整合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其一是第三方物流作为电子商务组成要素,承担物流作业,完成B2B或B2C中的物流环节;其二是第三方物流通过建设自己的电子商务,为商家与客户之间提供交换信息、进行交易、全程追踪的信息平台,从而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紧密配合。

在我国,表现较为突出的莫过于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宝供早在1997年就开始建立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全国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又陆续完成了运输业务报表自动生成系统、与重点客户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运作成本、经营核算、结算信息系统,实现了“客户电子订单一体化运作”的电子商务初步目标,极大地简化了商务流程,提高了业务运作效率。可以说,在电子商务时代,实现业务电子化和网络化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4.4综合物流代理模式

中国目前物流企业在数量上,供给数量大于实际能力;在质量上有所欠缺,满足不了需求的质量;物流网络资源丰富,但利用和管理水平低,缺乏有效的物流管理者。国际著名的专门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如美国的联邦速递、日本的佐川急便,国内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中国储运公司、中外运公司、EMS等,这些公司都已经在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综合物流代理运作模式的探索实践。

发展综合物流代理业务具体是指:不进行大的固定资产投资,低成本经营,将部分或全部物流作业委托他人处理,注重自己的销售队伍与管理网络,实行特

许代理,将协作单位纳入自己的经营轨道,公司经营的核心能力就是综合物流代理业务的销售、采购、协调管理和组织的设计与经营,并且注重业务流程的创新和组织机构的创新,使公司经营不断产生新的增长点。

简单地说,综合物流代理企业实际上就是有效的物流管理者。采用这种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具有很强的实力,陆空俱全,同时拥有发达的网络体系,这样的企业在向物流转型时能做到综合物流代理,从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4.5集中物流模式

集中物流模式的特点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一定的资产和范围较广的物流网络,在某个领域提供集成度较低的物流服务。由于不同领域客户的物流需求千差万别,当一个物流企业能力有限时,他们就可以采取这种集中战略,力求在一个细分市场上做精做强。例如,同样是以铁路为基础的物流公司,某铁路快运公司是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小件货物的快递服务,而另一物流公司则是提供大宗货物的长距离运输。由于在特定领域有自己的特色,这种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也是需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

5结论

本文从分析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障碍,不当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的负面影响入手,重点研究了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分类的界定依据,并针对我国现状,提出了五种可供选择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航运企业第三方物流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对生产成本进行分析与调整的管理模式,其目的在于寻求生产成本的最低化。企业成本管理应秉承“科学”、“创新”、“全面”的管理理念,建立包括“产、供、销”全过程的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以技术开发费用为核心的新成本核算方法、以及基于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责任制度,以提升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 成本管理 问题 研究

在现实社会中,市场中的竞争也可以被看做是成本管理的经济竞争。生存需要依靠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是最大限度节约成本,这样企业才能在残酷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成本管理作为企业基础经济活动,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利润水平息息相关。优质高效的成本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升级、在残酷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宝。

一、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的制度的逐步建立,使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有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在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是经营决策的最重要的基础。与传统的成本管理体制不同,传统企业成本管理是指在成本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而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凸显出管理的全面性,即对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不仅能够降低企业成本,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还能通过成本管理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成本管理,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抗压能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建立起完善企业制度是必然趋势,而对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是必然前提。

二、企业成本管理遵循理念

企业成本管理需要遵循科学的理念。首先,要坚持开拓创新,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要打破传统观念,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前进。其次,要将现代管理理论运用到企业日常管理中,以科学的理论作为实践的指导和依据。努力探寻适合企业发展的成本管理理念。最后,要善于借鉴先进的管理制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相同境遇下的方法理论,结合我国企业经济状况,对国外理论修改后进行利用,使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得到完善。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问题

1.缺乏对成本管理工作内容的正确认识。目前,我国很多现代企业存在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不能正确认识成本管理工作的实质,片面地认为成本管理就是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经济活动的协调和控制,而忽视了产品设计、销售以及质量等环节对成本的影响,也就是说缺乏完全成本管理的概念。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应该贯穿于“产、供、销”全过程。除了生产环节,成本控制的重点还应当在此基础上向设计环节与销售环节逐步延伸。而有为数不少的企业没有及时认清这一点,依然运用原来的成本管理模式,就不能“及时、准确”的对企业经济活动,特别是生产、销售决策做出积极的改变与适应。

1.1缺乏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许多企业虽然熟悉先进的管理模式,但是实际上,对于先进管理模式的认识,只是表层的理解,未能充分理清内部关系,从而阻碍了先进管理模式的有效运用。除此之外,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思维也存在落后现象,在管理上没有实质上的突破与发展。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不仅需要引入全成本管理的新观点,还要及时的消化,内化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管理新观念,再将其适当的改进和完善,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应用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成本管理的创新。

1.2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责任制度。企业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责任制度,主要表现在企业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还不足,缺乏成本管理相关知识,因此导致企业整体的成本管理意识较为薄弱。甚至认为企业的成本与自己的利益毫无关联。很多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关的成本责任制度,但是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再加上企业员工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使成本责任制度无法落实。这样一来,企业的成本责任制度形同虚设。

四、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成本管理改进策略

1.注重成本管理的核心。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很多企业的成本消耗大部分是在设计环节,而生产环节的成本占比并不高。因此,企业要注重成本管理的实质,抓住工作重心和关键环节,将成本管理的重心从单一的生产环节逐渐转移到包括产品设计研发及销售等方面,建立全过程成本的理念。其中技术研发成本是成本管理的核心,因此,现代企业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将新技术应用阶段产生的各项成本,列为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关键。

2.寻求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的企业成本管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意味着我国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东西,正处于一个成长期。现代企业要想学习国外的新型管理模式,就必须及时的引入新的理念和管理模式,并不断探寻属于我国企业、适合我国企业发展规律的新模式,不断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能力。例如,国外的企业均设有专门的成本计划部或者成本控制部,和财务部门分开,细化内部分工,同时设有成本预算科与成本控制科等。

3.增强员工对成本管理责任心。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主要依靠的是员工,员工的意识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十分重要,甚至是决定着企业的成本管理是否有成效。为了增强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知,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使员工认识到自身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员工自身与企业是互惠互利的有机整体。员工只有具备成本意识,才能够认真的对待自身的工作任务。同时,企业还要对员工进行合理奖惩,调动员工积极性。这样员工才能时时刻刻替企业的利益着想,站在企业角度思考问题,从小的细节帮助企业节约成本。配合企业并且按照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做事,使企业有效降低成本。

4.坚持成本管理的合法原则。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成本管理改进策略中,还要坚持成本管理的合法原则。成本管理模式改革后,管理方法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例如,《我国的股份制企业试点法》规定,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工作,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規,并接受财政、税务机关的检查和监督。国家出台的政策是从企业的全局出发的,有利于国家对成本管理进行宏观调控。因此,无论企业采用何种管理方式,必须坚持成本管理的合法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五、结语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追根究底是经济效益的竞争,而企业的经济效益很大程度取决于成本的控制和协调管理水平。为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企业成本管理应秉承“科学”、“创新”、“全面”的管理理念,建立包括“产、供、销”全过程的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以及以技术开发费用为核心的新成本核算方法,基于全员参与的和成本管理责任制度等,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尚.浅谈中国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商场现代化,2015,09:106-108.

[2]柴玲素,左琳琳.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07:88-89.

[3]辛寅男.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3:6.

[4]周璐.浅议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及其改革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2,05:85-86.

[5]牟华娟.新COSO框架下内控制度在航运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交通财会,2017,03:28-38.

[6]吴尧.钢铁企业去产能背景下成本管理问题分析——以首钢通钢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1:32-33.

航运企业第三方物流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为更好地开展中小型航运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工作,通过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NSM规则》)对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的相关要求,针对航运企业在安全和防污染管理活动中的有效性评价工作的开展,分析有效性评价的主要环节和内容,指出当前中小型航运企业在实施有效性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切实有效性评价的办法。全面落实中小型航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提高中小型航运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航运更安全、水域更清洁。

【关键词】 国际海事组织(IMO);中小型航运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

国际海事组织(IMO)在全面总结船舶交通事故原因后,认为人为因素是造成船舶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为此,为减少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船舶交通事故,IMO从制度上严格规范船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程序,保证航运安全、保护海洋环境,并制定《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以下简称《ISM规则》)要求缔约国实施执行。在此背景下,我国作为缔约国和A类理事国于1998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航运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工作。《ISM规则》是将人本管理、过程控制和系统管理理念运用于航运企业安全管理活动,为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提供了一个国际性的管理标准。根据《ISM规则》的原则及其所取得的成效,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于2001年7月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试行)》(以下简称《NSM规则》)。《NSM规则》的实施,特别是对中小型航运企业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促进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落实其安全生产责任制、改善安全状况和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事故预防和控制,以及减少事故损失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我国航运安全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据浙江海事局统计:2001年浙江籍船舶发生交通事故176起,死亡人数62人,沉船82艘,直接经济损失2 019万元;2016年浙江籍船舶发生一般等级以上事故25起,死亡失踪33人,沉船17艘,直接经济损失3 167万元;2017年浙江籍船舶发生一般等级以上事故23起,死亡失踪11人,沉船9艘,直接经济损失3 850万元。《NSM规则》的实施,不仅促使中小型航运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而且也充分验证了安全管理理念的先进性。

1 《NSM规则》的主要内容

《NSM规则》共分前言、实施和审核发证等3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的内容是航运企业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该部分共有12章节,涉及的内容有:

(1)企业的安全管理目标方针。提供船舶营运的安全做法和安全工作环境。

(2)针对已认定的所有风险制订防范措施。企业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船、岸人员的安全管理技能及安全与环境保护应急反应能力,确保船、岸各级机构均能始终贯彻执行此方针。

(3)人员资源的责任和权利。针对管理、执行及审核监控安全和防污染工作的所有人員,企业应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其责任、权力及相互关系,保证其充分理解有关规定、标准和相关指南。

(4)船上操作方案的制订。对涉及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的关键性船上操作,企业应当建立如何制订有关方案和须知(包括需要的检查清单)的程序。

(5)应急准备。企业应当建立程序,以标识或描述的形式说明船上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明确发生紧急情况如何作出反应,并应当制订应急行动的训练和演习计划。安全管理体系应提供措施,确保企业能在任何时候对其船舶所面临的危险、紧急情况和事故作出反应。针对不符合规定情况、事故和险情的处置,企业应当建立程序,确保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事故和险情及时得到报告,并确保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便改进安全和防污染工作;同时应当建立实施纠正措施的程序。

(6)船舶的维护保养。企业应当建立程序,保证船舶及设备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及企业可能制定的任何附加要求进行维护。企业建立有关程序,以便标识因突发性运行故障而导致险情的设备和技术系统,并应当将其纳入船舶的日常操作性维护,提供具体措施,以提高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

(7)文件资料的控制。企业应当建立有关程序,对与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文件和资料进行控制,并以最有效的方式保存文件。每艘船舶均应配备与之有关的全部文件。

(8)内审、有效性评价等。企业应当定期开展内部审核,以核查安全与防污染活动是否符合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除非由于企业的规模和性质不可能做到,实施内部审核的人员应当不从属于被审核的部门。企业应当定期评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2 有效性评价的开展

有效性评价就是对某项工作某段时间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估,全面总结该段时间该项工作情况,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并对下一步该项工作的提高提出改进措施,并加以完善。因此,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评价工作是安全管理体系活动的集中体现和全面总结。企业应建立相关程序,对如何做好有效性评价工作作出规定,确保企业安全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2.1 有效性评价过程的主要环节

有效性评价过程的主要环节包括评价形式、时机、内容的确定,评价的筹备,评价的实施,评价的结果及后续处理等。企业应明确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应以会议的形式进行,参加人员主要为有效性评价会议的组织者和岸基部门负责人,还可以包括部分船长和轮机长。有效性评价的时机通常为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一般安排在企业岸基安全管理体系内审结束后、外审前进行。

2.2 有效性评价的内容

2.2.1 企业组织机构的符合性和合理性

企业组织机构的符合性主要体现在企业所设置的部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强制性规定,如《国内水路运输管理规定》规定水路运输经营者应为专职海务和机务管理人员。企业组织机构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所设置的部门是否满足企业实际安全管理体系活动的需求。在通常情况下,企业设置的岗位有总经理(有的企业还专门设置副总经理)、指定人员,设置的部门有体系办公室、人事部、海务部和机务部(有的企业还专门设置航运部)等。有的公司对部门的职责也有所调整,如公司的培训工作,有的归体系办管理,有的归人事部管理。

2.2.2 企业人员的适岗情况和资源配备的合理性

企业所配置人员的适岗情况主要体现在人员的资历是否满足强制性要求,如危险品货物运输企业的最高管理层至少要配备一名有船长或轮机长证书的人员担任,海务和机务管理人员是否经过相应专业培训等。资源配备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企业各岗位和部门所配备人员的技能是否满足安全管理体系活动。

2.2.3 评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符合性、充分性和 可操作性

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符合性主要体现在满足《NSM规则》规定的各个要素要求,缺一不可,同时还要符合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充分性主要体现在充分考虑国际海事组织、海事主管部门、船舶检验机构和行业组织所建议的规则、指南、标准和习惯等。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便于学习,能一目了然;便于开展培训,能做到入心入脑;便于记录,能做到有据可查;便于修正,及时更新修改文件,特别是在政府将“放管服”作为提高办事效率的背景下,原先不适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时作出修改,要求相应的体系文件也需及时作出修改。

2.2.4 评价安全管理活动的符合性、有效性和 连续性

安全管理活动的符合性主要体现在活动情况是否符合体系文件的相关规定、要求记录的是否做好相关记录、要求填表的是否填表等。安全管理活动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活动是否做到位、是否按岗位职责履职。安全管理活动的连续性主要体现在活动的连续性,不能因人员岗位的调整,而使某项活动停止或中断,要求每项活动按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循环管理过程完成。

2.2.5 评价安全和环保目标的实现程序

一般企业在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中已明确总体目标,但在具体实践中安全和环保的目标都需要通过数字指标来体现。因此,对年度目标的确定,最好的办法是在每年的有效性评价会议上确定。有效性评价会议是企业对一年来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全面评估,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实际情况,能明确下一年度的安全管理体系目标。

3 有效性评价工作面临的问题

(1)对有效性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仅仅是为了应对海事机构每年的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工作,未能从自身安全发展需求的高度来认识开展有效性评价的重要性。因此,不能做到全员参与,参会人员准备工作不充分,缺乏书面材料的准备,发言随意,不是针对本岗位及其部门职责汇报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2)针对不符合情况只是统计汇总。汇总的不符合规定情况未按《NSM规则》中所涉及体系要素进行归类;未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即使分析也是较多强调观客原因,未从主观原因分析,如程序是否制订合理、人员是否适任、培训是否到位、培训是否有效果、维护保养工作是否到位等。

(3)未按照企业已建立的有效性评价程序要求进行全面评价。如:程序要求从10方面进行评价,最后的评价报告未按所要求的进行评价;评价报告泛泛而谈,仅阐述过程,未分析原因;评价报告只涉及做得好的方面,不谈不足方面,未真正分析所產生的不符合情况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未提出纠正措施。

(4)对年度安全目标要求不高。如有的企业的安全目标是不发生较大事故。根据《水上交通事故统计办法》规定,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的,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的,或者船舶溢油100 t以上、500 t以下致水域污染的,或者1 000万元以上、5 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未对年度的安全目标进行全面评价。仅对船舶事故率进行评价,未对船舶违章率和滞留率的具体要求进行评价。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对事故率较重视,但容易忽视滞留率和违章率,企业也不希望或不愿对此类情况进行评价,认为一旦进行评价,主管部门会进行严厉监管。实际上,主管部门只是通过监管方式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4 对策建议

参与有效性评价工作的人员根据本岗位及其部门职责,汇报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建议。不仅要对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良好的方面进行说明,更要指出运行不足的方面,重点汇总分析日常不符合规定情况、事故和险情情况。不仅要对不符合规定情况进行汇总,还要对汇总的不符合规定情况进行归类,分析产生不符合规定情况的原因。相关职能部门要通报内审情况和相关信息、船长复查结果及其处理情况。具体建议从以下7个方面进行有效性评价。

(1)企业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各岗位责任和权力及相互关系。在安全管理活动中,岗位相关人员履行各自责任和义务;企业建立有关程序,以便保证涉及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新聘和转岗人员熟悉其职责,凡需在开航前发出的重要指令均应当标明并以书面形式下达。

(2)建立有关程序,以标识为支持安全管理体系可能需要的任何培训,并保证向所有相关人员提供这种培训。同时,要特别关注培训效果和临时追加培训的相关情况。

(3)对涉及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的关键性船上操作,建立制订有关方案和须知(包括需要的检查清单)的程序。

(4)建立程序,以标识、描述船上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并明确发生这些紧急情况如何作出反应。重点评价紧急情况的训练和演习执行情况。

(5)建立程序,确保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事故和险情及时报告公司,并确保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便改进安全和防污染工作。对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包括日常管理中发现的情况、外审发现的情况,以及现场监管、安全检查、内审、船长管理复查发现的情况)进行全面汇总分析。

(6)制订程序,保证船舶及设备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及企业可能制订的任何附加要求进行维护,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7)建立有关程序,对与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文件和资料进行控制。分清文件与资料不同,注意文件的评审、修改、发放、收回等环节,外来文件总清单的清理、纳入和删除等。

(8)对年度目标进行评价,通报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存在问题,重点关注船舶的滞留率、违章率和事故率。全面分析滞留、违章和事故险情,从客观和主观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明确提出下年度的目标。

(9)形成有效性评价报告,内容包括实施时间、参加人员、评价综述、主要结论和后续要求等。同时,对相关责任人根据评价报告要求,制订纠正措施,还应对有效性评价作好相关记录、材料的归档。

上一篇:电动机常见故障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