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19

物化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摘 要 发酵工程作为生物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应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课程教学方式,结合课堂教学、实习、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实现理论、实验与生产实践的有机链接,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发酵工程 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

发酵工程是一门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学的基本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来生产各种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①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的教学体系的设置和安排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②③

1 发酵工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人才培养要重视主动式学习、互动式学习,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④在传统的发酵工程課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尚有欠,而这些能力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⑤因此,我们对发酵工程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在“夯实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适应社会需求,提升综合素养”课程体系构建思路的指导下,对发酵工程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将理论课学时由72学时削减到54学时,原有的基本技能型实验改为对学生素质要求更高的综合大实验,着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 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落脚点,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在对发酵工程课程体系改革之时,就将教学内容的优化考虑在内,在侧重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时,虽然减少了理论课课堂教学学时,但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删减了与微生物学等专业基础课重复,与企业、行业发展定位不准确的、过深或过浅的教学内容。同时,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将课程内容分为按发酵企业操作过程顺序的生产工艺,包括菌种选育、接种与发酵参数调控,产品提取精制等内容;基础理论,包括灭菌原理及微生物的热致死动力学方程、发酵动力学模型等内容;发酵设备,包括按产品生产流程的灭菌设备及好氧发酵、厌氧发酵设备等内容。这样的安排,使发酵工程课程内容更加系统化,知识体系更加清晰,同时由于是按照生产过程来进行介绍的,学生学习和应用时的目的也会更加清楚。

3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活动,但是较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生上课的效果较差。在教学模式改革上我们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进行了以下改革。

3.1 PBL 教学(问题驱动式教学)

在按照发酵生产的工艺流程进行生产工艺内容教学时,采用案例的方式,每节课设定目标,提前一周将一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的视频发放给学生,课前由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分析,课上,由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对总结内容进行发言,由全班进行讨论,对于个别的问题,任课教师单独说明,对于共性的问题,任课教师在下次课中重点讲解,提高了授课的针对性。如,对于菌种保藏问题,针对不同的生产目的和不同菌种要求有不同的保藏方法,由学生确定在哪些阶段需要进行菌种保藏及该用何种方式保藏,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选择方法和方式,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往往对任课教师也有很好的启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⑥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

3.2 实施多元化教学手段

发酵工程是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涉及到的设备和设施,而课本内容仅限于原理的讲述,虽然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能提供照片、动画或视频等具有一定直观性的资料,但仍无法达到 “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学习潜能,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佳效果,在发酵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资源。如在讲解一些发酵设备和原理时,如果没有接触过实体发酵罐,仅凭PPT图示或视频学生很难有直观的印象,将课堂移至实验室,对照50L通气搅拌发酵罐进行内外构造讲解,学生建立了良好的直观印象,效果较好。如在讲解淀粉水解糖制备时,学生对处理目的及处理流程的认识不够具体,认为只有靠死记硬背才能掌握这些知识点,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将这段知识的讲解放在啤酒发酵工艺流程中,在实验室啤酒发酵过程中对课堂上的知识点进行逐一解释和强调,使学生能将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适时安排课程实习,将学生带入生产现场,包括制药、白酒、啤酒、乳品发酵等,在近距离感受生产过程和氛围的同时,可以结合发酵原理现场讲解工艺流程,使学生对工艺的了解更加深刻。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尽快适应工厂的生产,实现课堂教学和实际生产的接轨。

4 加强综合性实验内容

发酵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实践性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更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中采用课程实习和综合性实验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力求提高教学质量。发酵工程是在大三下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学生此时已具备基本的操作方法的和技能,发酵工程是对整个生产工艺流程与原理结合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加起课堂与实践桥梁的课程。因此,发酵工程实验课程该单独的小实验为综合大实验,教师提出与生产相关的课题,由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及报告撰写。课题内容包括发酵工程生产工艺流程,如发酵工程产品介绍;生产菌种的选育、保藏、扩大培养;发酵培养基的组成、灭菌;发酵设备;发酵过程监控;产品处理等,实验报告初包含实验方案设计外,还要对实验进行总结,包括实验中所涉及的课堂所学知识点;该知识点在具体应用中的情况;实验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每个组员做的具体工作等。通过这样的实验安排,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增强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初步实现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论文撰写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5 结语

在发酵工程课程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体系,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对课程体系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及模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基金项目:新乡学院《发酵工程》精品资源共享课(XJJ PZY2013-15)

注释

① 张祥胜,许德军.地方院校发酵工程实验课改革与实践体会[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4):124-127.

② 许波,黄遵锡,杨云娟,等.发酵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微生物学通报,2007(3):600-602.

③ 任晓莉,赵润柱,梁保红.发酵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1(1):127-130.

④ 张翠英,温卫中.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154-156.

⑤ 张海龙,丁宏伟,王春玲,等.PBL教学法在发酵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15(11):2251-2254.

⑥ 谢永朋,杨英歌.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20):192-194.

物化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化学热力学 实验一 燃烧热的测定

【目的要求】

1. 通过测定萘的燃烧热,掌握有关热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技术。 2. 掌握氧弹式量热计的原理、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3. 掌握高压钢瓶的有关知识并能正确使用。 【实验原理】

燃烧热是指1 mol物质完全燃烧时的热效应,是热化学中重要的基本数据。一般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往往因为反应太慢或反应不完全,因而难以直接测定。但是,通过盖斯定律可用燃烧热数据间接求算。因此燃烧热广泛地用在各种热化学计算中。许多物质的燃烧热和反应热已经精确测定。测定燃烧热的氧弹式量热计是重要的热化学仪器,在热化学、生物化学以及某些工业部门中广泛应用。 燃烧热可在恒容或恒压情况下测定。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在不做非膨胀功情况下,恒容反应热QV=ΔU,恒压反应热Qp=ΔH。在氧弹式量热计中所测燃烧热为QV,而一般热化学计算用的值为Qp,这两者可通过下式进行换算:

Qp=QV + ΔnRT (1) 式中:Δn为反应前后生成物与反应物中气体的摩尔数之差;R为摩尔气体常数;T为反应温度(K)。

在盛有定量水的容器中,放入内装有一定量样品和氧气的密闭氧弹,然后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通过氧弹传给水及仪器,引起温度升高。氧弹量热计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测量介质在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值,则恒容燃烧热为:

QV =(M/m)· W·(t终-t始) (2) 式中:W为样品等物质燃烧放热使水及仪器每升高1℃所需的热量,称为水当量。

水当量的求法是用已知燃烧热的物质(如本实验用苯甲酸)放在量热计中燃烧,测定其始、终态温度,一般来说,对不同样品,只要每次的水量相同,水当量就是定值。 热化学实验常用的量热计有环境恒温式量热计和绝热式量热计两种。环境恒温式量热计的构造如图2-1-1所示。

由图可知,环境恒温式量热计的最外层是储满水的外筒(图中5),当氧弹中的样品开始燃烧时,内筒与外筒之间有少许热交换,因此不能直接测出初温和最高温度,需要由温度—时间曲线(即雷诺曲线)进行确定,详细步骤如下:

将样品燃烧前后历次观察的水温对时间作图,联成FHIDG折线,如图2-1-2所示。图中H相当于开始燃烧之点,D为观察到的最高温度读数点,作相当于环境温度之平行线JI交折线于I过I点作ab垂线,然后将FH线和GD线外延交ab线A、C两点,A点与C点所表示的温度差即为欲求温度的升高ΔT。图中AA′为开始燃烧到温度上升至环境温度这一段时间Δt1内,由环境辐射进来和搅拌引进的能量而造成体系温度的升高必须扣除,CC′为 温度由环境温度升高到最高点D这一段时间Δt2内,体系向环境辐射出能图2-1-1 环境恒温式氧弹量热计

量而造成体系温度的降低,因此需要添加上。由此可见AC两点的温差是较1-氧弹;2-温度传感器;3-内筒;4-空气隔层;5-外筒;6-搅拌

客观地表示了由于样 品燃烧致使量热计温度升高的数值。

有时量热计的绝热情况良好,热漏小,而搅拌器功率大,不断稍微引进能量使得燃烧后的最高点不出现,如图2-1-3所示。这种情况下ΔT仍然可以按照同样方法校正。

图2-1-2 绝热较差时的雷诺校正图 图2-1-3 绝热良好时的雷诺校正图

【仪器试剂】

氧弹式量热计1套;氧气钢瓶(带氧气表)1个;台称1只;电子天平1台(0.0001g)。 苯甲酸(A.R.);萘(A.R.);燃烧丝;棉线。 【实验步骤】 1. 水当量的测定:

(1) 仪器预热 将量热计及其全部附件清理干净,将有关仪器通电预热。 (2) 样品压片 在电子台秤上粗称0.7~0.8g苯甲酸,在压片机中压成片状;取约10cm长的燃烧丝和棉线各一根,分别在电子天平上准确称重;用棉线把燃烧丝绑在苯甲酸片上,准确称重。

(3) 氧弹充氧 将氧弹的弹头放在弹头架上,把燃烧丝的两端分别紧绕在氧弹头上的两根电极上;在氧弹中加入10mL蒸馏水,把弹头放入弹杯中,拧紧。 当充氧时,开始先充约0.5MPa氧气,然后开启出口,借以赶出氧弹中的空气。再充入1MPa氧气。氧弹放入量热计中,接好点火线。

(4) 调节水温 准备一桶自来水,调节水温约低于外筒水温1℃。用容量瓶量取一定体积(视内筒容积而定)已调温的水注入内筒,水面盖过氧弹。装好搅拌头。 (5) 测定水当量 打开搅拌器,待温度稳定后开始记录温度,每隔30s记录一次,直到连续几min水温有规律微小变化,开启“点火”按钮,当温度明显升高时,说明点火成功,继续每30s记录一次;到温度升至最高点后,再记录几min,停止实验。

停止搅拌,取出氧弹,放出余气,打开氧弹盖,若氧弹中无灰烬,表示燃烧完全,将剩余燃烧丝称重,待处理数据时用。

2. 测量萘的燃烧热 称取0.6~0.7g萘,重复上述步骤测定之。 【注意事项】

— 内筒中加3000mL水后若有气泡逸出,说明氧弹漏气,设法排除。 — 搅拌时不得有摩擦声。

— 燃烧样品萘时,内筒水要更换且需重新调温。 — 氧气瓶在开总阀前要检查减压阀是否关好;实验结束后要关上钢瓶总阀,注意排净余气,使指针回零。 【数据处理】

1. 将实验条件和原始数据列表记录。

2. 由实验数据分别求出苯甲酸、萘燃烧前后的t始和t终。 3.由苯甲酸数据求出水当量W。

Q总热量=Q样品·(M/m)+Q燃丝·m燃丝+Q棉线·m棉线-5.983·VNaOH= W·(t终-t始) 式中:Q铁丝= -6695J·g-1;Q镍铬丝=-1400.8J·g-1;Q棉线=-17479J·g-1。 4.求出萘的燃烧热QV,换算成Qp。

5. 将所测萘的燃烧热值与文献值比较,求出误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思 考 题

1. 在氧弹里加10mL蒸馏水起什么作用?2. 本实验中,那些为体系?那些为环境?实验过程中有无热损耗,如何降低热损耗?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

3. 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为什么内筒水温要比外筒水温低?低多少合适? 4. 欲测定液体样品的燃烧热,你能想出测定方法吗?玻璃泡中 【讨论】

1. 量热计的类型很多,分类方法也不统一。常用的为环境恒温式和绝热式量热计两种。绝热式量热计的外筒中有温度控制系统,在实验过程中,内桶与外筒温度始终相同或始终略低0.3℃,热损失可以降低到极微小程度,因而,可以直接测出初温和最高温度。

2. 在燃烧过程中,当氧弹内存在微量空气时,N2的氧化会产生热效应。在一般的实验中,可以忽略不计;在精确的实验中,这部分热效应应予校正,方法如下:用0.1mol·dm-3 NaOH 溶液滴定洗涤氧弹内壁的蒸馏水,每毫升0.1 mol·dm-3 NaOH溶液相当于5.983 J(放热)。

1.常用的热量计分为哪几种?

2.燃烧热测定中,我们在样品上绑棉线的目的是什么?

3.用钢瓶对氧弹充氧时应遵循什么顺序?

4.样品在氧弹中燃烧后,水温的升高是由那些因素引起的? 5.换另一个样品时,内筒水是否更换?为什么? 6.氧弹内加入少量水的作用是什么? 7.雷诺校正是校正什么?

物化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书中的图例、实验、涉及的化学式(光合与呼吸),要时常归纳、总结重点词,如“功能、“作用”、“本质是”,这些都要留心,书上的黑体字要背下来,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往往是高频考点。

第二,要选择一到两本辅导书(多了就没工夫看了)。

一定要吃透,高中三年我一直用《教材完全解读》(王后雄主编)和《高效学习法》(薛金

星主编),觉得就很够用了。前者会把每个知识点细致地分析一下,是一本服务于课前预习、课后归纳整合的教辅,帮你夯实基础;后者则服务于课后,归纳比较凝练,重在教授做题的方法,让你快而准做题,冲击高分。

第三,最重要的是做题与总结。 1)把做题当成积累。

在做题中你会逐渐摸清哪些地方经常成为考点。尤其是大题,出题套路会比较固定,答案也很固定。比如一些有“本质是”这样字眼的题一般要答与基因、DNA有关的知识点;又如,问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为什么是单向传递的、要答“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生物是很有规律的一个学科掌握这些常考一些卡点的知识点,会保证得一个中等、稳定的分数。

2)将经典的题收入记忆中。 每一道生物题其实都是老师们智慧的结晶,一些考点,单独考的时候并不难,你甚至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但出题人往往会将你在不同阶段学到的知识归纳、找出其共性进行考察,这样就考察了你对知识点掌握的准确性,以及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的能力。这种题一般为选择题。例如:问:下列哪细胞器可以产生水?然后给你列出了如下细胞器: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溶酶体、液泡等等,A、B、C、D四个选项分别包含了上述细胞器中的几种,你就要动用之前学过的所有关于细胞器内的反应的知识点:在学蛋白质时,学了脱水缩合可以产生水,场所:核糖体。在学细胞呼吸时,学了有氧呼吸第三步时会产生水,场所:线粒体内膜,所以答案为:线粒体、核糖体。通过这道题,你可以归纳出: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 --- 这,就转化成你自己的积累了。这样一来,做题不仅检验了你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还替你归纳、总结了知识点,丰富了你的知识储备所以,对经典的题适当加以记忆,会让你的知识网交织的更紧密,不失为冲击高分的良策。 3)选择兼顾速度与准度。 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套题往往会包含30-40 道选择题,每道题大约分值在1-2分,但可别小瞧了选择题,正式的高考中一个选择要占6分,相比较而言,大题的一个空也就1-2分所以说,选择好坏对试卷的分数起着很大的决定性。在平时的训练中有些同学往往做到一半就失去了耐心,继续答时准确率就大大下降。对于这种情况,不妨尝试此法:按从前往后的答题顺序,先把考察概念,定义,识图(甚至看一遍题就能给出答案的)的简单题先答上,然后回头攻克涉及分析较繁琐,计算量较大的繁琐题目或难题。这样自信心有了,也能避免被难题卡住,造成简单题没时间考虑的情况。此外,记录自己每次在选择题上花费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争取每次都能在速度与准确性上有所突破。 【贴心小经验】

1、生物是一个偏文的学科,因此有些知识点一定要记扎实,“当背则背”,没有商量的余地。它不像数学、物理,掌握一个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题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生物往往会要求你一字

不差的答出某概念,比如,问:能释放抗体的细胞是什么?答案应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亦可),但不可以答“B细胞”,又如,问:少量生长素可促进生长,过量生长素会抑制生长,这种现象说明?应答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答“双重性”就一分也没有唉。因为严密是生物科的特点,一个概念,差之毫厘的结果---往往是谬以千里。这又恰恰体现了理科科目的严谨。

2、要准备一个错题本。时间不够,可以将改正后的答案抄在即时贴上--然后附在卷子上 ,可以是左上角(总之要醒目),然后定期装订一下卷子就OK了,这样不用抄题,能节省宝贵时间。

再者,改错时写完标准答案,要是能加一两句总结或反思就更好了。不要放过任何错过的题,当时解决的越彻底越好。只有这样考试才不会犯类似错误,才更有资本冲击满分。

3、实验题是较难得满分的题型,它开放性较强,出题很灵活。但也有法可依:

1)认真复习书中的实验,学习常用的方法。

例如:孟德尔的测交试验---演绎推理法,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精子和卵的形成过程提出推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类比推理法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同位素标记法验证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学生探究实验)---控制单一变量法其中最后一种方法常设考点,可见教材实验的重要性。

2)认真阅读题干,区分好“探究”、“证明”探究题比证明题要开放,答题注意:加入相同浓度的、等量的、用生长状态(长势)相同的植株等等缜密术语的使用。

4。识图题。注意横纵坐标、交点、拐点、走势、正负半轴所表示的含义。平时要善于总结:种间关系--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寄生的图、光合+呼吸的图(区分好“净光合”即真实光合与表观光合,主要从坐标轴正负判断)等都很重点。注意事项

【课外熏陶】

任何科目,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如同闪烁的火星落到干柴上,点燃你的热情。随之而来的,成绩也自然会给你大大的惊喜,生物也是如此。其实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身边处处皆生物,不仅如此,一些好书、优秀的纪录片也为你开启通往生物殿堂的大门。

下面就为你推荐几个:

《微观世界》(讲述昆虫世界中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帝企鹅日记》(为你呈现寒冷、辽阔的南极大陆上一种柔弱、顽强、勇敢的生物---帝企鹅,不畏危险迁徙、繁育、成长的艰辛历程)。此外还有《迁徙的鸟》、《子熊物语》等等,相信在摄影师细腻的视角带领 下,你一定会对生物更加喜爱。如果你想更深跟入的了解生物,或者想往奥赛生物上发展,不妨把陈阅增 教授编著的《普通生物学》找来读一读

首先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绩好坏的关键,有些同学整天拿着书看来看去,可是结果是令人惨不忍睹的,有些同学只是偶尔的翻下课本。成绩却名列前茅,这就是方法问题。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并不多,比较密切的学习方法有做笔记的方法、思维方法和观察方法等。

做好笔记的方法包括要做好阅读笔记,听讲笔记,观察笔记等。阅读的时候要准备准备笔记本,把做好摘要然后还要写上出处,以备日后查找。还要在书上做好批语写上自己对原代的个人意见和心得体会等。还要在原代上做好符号标记以加深理解,其中常用符号有黑点、圆圈、直线、曲线、双线、虚线、箭头、方框、三角、惊叹号、问号等。作符号笔记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看完一本书后还要写下自己对整本书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概述就行了。做好阅读笔记后还要做好听讲的笔记,听讲的笔记是你的第二个老师上课老师说的什么要记呢?其中这几点说出了上课如何做笔记的,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还有最后一点就是观察笔记了,即在生物课内外对生物形态和生命现象进行观察时所作的记录。做这种笔记要注意细节,注意前后比较和过程变化,并要抓住特征。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资料,积累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相信只要你可以坚持不懈的做好这些笔记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做好笔记后我们还要有思维方法,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方法是思维能力的关键,所以思维方法在学习方法中占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还要学会观察的方法,其中包括对比观察,顺序观察,动态观察。这些观察方法是我们在自然而然中养成的,其实学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观察方法就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后我们还要有一个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那就是树立正确的生物学的观点。其中它包括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命物质性观点,生命活动对立统 一的观点,生物的整体性观点,生物进化的观点,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等。也就是我们生物书上所列举的几大部分内容,生命物质性:生物是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矗生物体能够完成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而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一定的生命物质来实现的,如果没有生命物质也就没有生命活动。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甚至具有对立统—的关系就像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没有光合作用,呼吸就不能进行,可是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没法完成只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共同存在,才能使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生物的整体性观点:有一个思想相信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他同时也适用于生物领域。例如我们在学习细胞这部分是,我们学的时候就是一个细胞器,每个细胞器有什么样的功能,完成一项功有多少个细胞器参加。可是细胞器只是一个个体,只要当细胞器与其他物质组成一个细胞的时候才能完成新陈代谢的功能,如果离开了细胞的整体,单独的一个细胞器是无法完成它的功能的。生物进化的观点: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任何事物都有—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其实我们学习生物要更加清楚的树立这个观点生命的起源于无机小分子,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我们所学习的表皮就是这样的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做到上面的两点之后我们就要助于我们的活了,学习来源于生活确又高于生活,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看看新闻联系下生产实际,多想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少周围的花花草草我们可以多看看了解一下。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

首先讲讲归纳,这是我个人最推崇的方法。因为我高三这一年花在比赛上的时间很多,没有严格地按照老师的进度很系统的复习,但知识归纳帮助我将系统的整理知识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复习效率,达到比较好的复习效果。我的生物知识归纳包括基本知识的归纳、习题归纳和特殊知识点归纳。

基本知识的归纳就是把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列出它包含的的种类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标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课本的知识。做这个归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参考一些参考书上的归纳,像优化设计上的归纳就很不错,大家可以以之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体的东西,尤其是书上的例子补充进去。我高二的时候做了全部自己写的那种归纳,上高三不久,就在优化设计上对它给出的框架做了补充。

做这种归纳的最重要意义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意义是帮助你读透课本。这种基本知识归纳只不过是把书上的要点和例子抄在一起,但这个过程你要翻书,几本书一起翻,就可以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表述做比较,这可以帮助你更透彻的了解这个知识点;而想做一个比较完整、美观的知识归纳,就必须知道什么知识点放什么位置,这就要弄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又帮助你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理清思路。最后再抄写一次,印象就很深刻了。所以做知识归纳最大的用处是在做的过程中帮助你熟悉课本、掌握知识点,其次才是做好了以后看。课本是最最最根本的,大家一定要三本课本读的滚瓜烂熟。

习题归纳就是把做过的错题、好题、经典的题目归在一起,然后写出每道题目的关键,如某个知识点或某种方法或技巧。如果是错题则写出出错的原因,尤其是要写明是哪个知识点的缺漏造成的。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把题目抄在本子上,但如果觉得自己没那么多时间,可以在那道题目旁边做个记号,并写上我刚刚提到的“题目的关键”。考试前认真察看就可以了。

在做好了以上两种归纳的基础之上,便做着两种归纳的归纳,也就是特殊知识点的归纳,把基本知识中一些自己掌握不好的、易忘的、易混淆的、难懂的、有代表性的和特殊的知识点或例子另外抄写来,还有把习题归纳中常错的、易错的、常考的、特殊的知识点也一起抄下来,这样就组成了特殊知识点归纳。平时在听完课,做完习题后应该着重做基本知识点归纳和习题归纳,而在准备考试的时候,应该先看一边书本,再看一遍知识归纳,一边看一边把重点要点写下了——也就是做特殊知识归纳,最后就只看这本特殊知识归纳。如果时间允许,边看边把记不住的打上记号,到了最后的最后就只看有记号的。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知识点过一遍了。懂的看一眼就行了,因为这些知识本来就烂熟于心了;而不太有把握的,经过这样抄一遍,看几遍也都攻下来了,所以上考场的时候就可以信心百倍了。我高考前两个星期就是先花了一个星期把书本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做了特殊知识归纳,然后接下来那个星期就看特殊知识点归纳和习题归纳(我是看卷子的)。

然后讲讲做题。

练习题的选择:主要做好老师发的卷子,自己再有一两本就可以了(根据自己能力,难度可稍大)

常用:优化设计、黄冈考典、易错题宝典、龙门书局(实验!)

要点:

多做

精做(高考题,实验设计题,经典实验题)

简答题要认真对答案,能背下更好(主要是练表述和实验设计注意事项)

归纳

做过的题目要有印象,不要做了跟没做一样

课上课下多和同学老师讨论

听课

做好预习

听课时记一些特殊的例子,自己预习是没有留意到的和不明白的

讲卷子时不管做没做对都要留心,主要记下一些技巧性东西和每道题的考点

及时提问

以上是复习准备的方法,是知识录入,那考试时应该怎样把知识提取出来呢?我想,首先应该确信自己每个知识点都弄懂了,遇到一个问题时,要做的就是把答案从大脑中提取出来。看到一个题目,先把握住这道题要考的是什么知识点,然后以这个知识点为关键词,搜索若干个出相关的知识点,就像在网上搜索资料一样;简单的题目答案一下子就找出来了,而复杂的题目则需要在搜索出来的知识点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或是搜索出所有合适的知识点。后一种方法在生物考试中尤为重要,因为生物这门学科的特点就是有很强的联系性,生物体各种形状和功能的联系决定了我们学的各个知识点的联系,也决定了试题答案要求全面。生物试卷中更多的是多选题和简答题,全面和体现联系是取得高分的关键。牢固的基础知识、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开阔灵活的思路则是学好这门课,考出好成绩的根本。

①预习

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在浏览时,应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划出来,将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浏览后产生的问题记下来,有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做出预习笔记。通过这样的预习,为下一步听讲奠定基础,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听讲时就可以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重点知识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较一下老师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则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对于自己预习时还不懂的问题,则是听讲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当堂弄清楚。对于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如果老师讲到了,则要听懂,如果老师没有讲到,一定要向老师问清楚。预习也为将来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② 听讲

很多优秀学生的经验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点,即学生的主要功夫应下在课堂上。我们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解决一种矛盾,即已知与未知的矛盾,通过学习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然后又有新的未知的出现,我们再来完成这个转化过程。而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应该是很顺利的。有很多学生就是课上认真听讲,在45分钟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但是,总有些人,课堂上不认真完成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白白浪费掉45分钟,反而在课下再花时间去完成转化,此时已没有老师的指导,只有课本上的内容,显然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如此花双倍或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就是常说的事倍功半。只要我们把主要功夫下在课上,那么,课下的负担也就会减轻,而且学习效果也会提高,时间上也会更加充裕,这就是常说的事半功倍。所以,听讲这一步骤是极为关键的,那么,听讲时听什么?怎么听呢?

听什么?

有相当多的同学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维,笔记也记得相当不错。但是,一节课下来,问问他们都掌握了什么内容,都说不清楚。而有的同学想把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住,这愿望是好的,但很难实现。那么,一节课45分钟怎样才能提高效率,收到好的听课效果呢?这就需要明确课上要听什么。根据多数人的经验,课堂上要做到“三听”,即听思路、听联系、听重点和难点。

回复

   3楼

2009-02-23 21:28 举报 |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报

 

江上过客

吧主

 12

首先是听思路。老师讲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思路,因此,听课时要注意听老师是怎样引出新课题的,又是怎样把新课题展开的,怎样讲解的,怎样归纳小结的。如果上新课前能够切实进行好预习,则可以把自己预习的情况与老师讲课的内容进行比较,这在预习一项里已谈到了。这样,就可以在听课时,明确老师的思路,这思路也就是我们掌握知识的思路。例如,我们在学习有关DNA的分子结构的知识时,老师讲课的思路一般是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讲解的,而这一顺序是:①构成DNA的基本元素是C、H、O、N、P;②构成DNA的基本组成物质是脱氧核糖、含氮的碱基、磷酸;③构成 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④成百上千的脱氧核苷酸构成两条互补的脱氧核苷酸链;⑤两条互补的脱氧核苷酸链形成有规则的双螺旋的空间结构。这一顺序也就是掌握DNA分子结构的思路,其层次性很强,很容易理解、记忆。

第二是听联系。老师讲课时,一定会联系许多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使学过的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课时注意听这种联系,不但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对于学习新知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我们前面学习的关于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化合物的结构和作用的知识,是我们后面学习细胞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等众多知识的基础。我们前面学习的关于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是后面我们进一步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基础。

老师讲课时,也一定会遗留下一些问题,或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是以后在讲课中要解决的,上课时注意听这些问题是如何提出的,为以带着问题听课奠定基础。这也是一种联系,这种联系造成了我们心理上的一种不平衡,即已有知识与未知的知识之间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会促使我们去恢复平衡,因而会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通过对未知知识的探求,使未知变为已知,以达到新的平衡。因此,上课时注意听这种联系,可以发挥出我们内在的学习潜力。例如,我们在学习有关液泡的结构和功能时,老师一定会讲到液泡的功能与植物细胞渗透吸水有关,但是,具体有什么关系呢?这只有等到后面讲细胞渗透吸水时才会详细讲到,此时就需要记住这些问题,做为一种悬念,留待以后进一步去揭开谜底。

老师讲课时,还会联系很多生活实际、生产实际、自然实际,科学实验等,这些联系不但可以使我们加深理解知识,而且能使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上课时也要注意听好这些联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内容。

第三是听重点、难点。每一节课都有每节课的重点内容,有的课还有一些难点内容。对于重点知识,老师会反复强调,会不断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讲解,会围绕重点提出一些问题,以便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有时老师会明确指出哪些内容是重点,是必须掌握的。一般情况下,在每节课快要结束时,老师都会对本节课的讲课内容加以归纳总结,而归纳总结的内容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于上述几种情况,都需要在听讲时加以注意,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住,但重点内容是必须记住的。有时重点知识就是难点,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知识,减数分裂的知识,基因的概念,基因突变的知识等等。但有的难点知识并非重点知识,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知识等等。对于难点知识,老师一般也会想各种办法讲清,做为学生则要在课上把难点听明白,使难转化为不难,如果课上没听明白,课下也要找到老师问明白,不然有些难点也会成为我们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特别对那些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知识更要弄个一清二楚。

怎么听?

如何听讲的问题,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不是每个人都解决了的,虽然都经过了十年“寒窗”,但很多人至今可以说是不会听讲的。如何听讲呢?

首先,是前面提到的预习步骤要认真落实,使听讲能有的放矢。

回复

   4楼

2009-02-23 21:28 举报 |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报

 

江上过客

 吧主

第二,听讲时要开动思维机器,通过听、看、写等方面,随着老师讲课要多思考,特别是围绕上面提到的“三听”来思考问题,在头脑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考的问题,如果老师在讲课中已经讲到了,说明问题基本解决了,如果老师在讲课中没有讲到,则应该向老师提出。

第三,多提问题。无论是课上想到的问题,还是课下遇到的问题,都应及时向老师提出,要有“刨根问底”的劲头儿。课上没时间问,就课下问,最终要把自己的问题解决。

第四,认真记好笔记。老师在黑板上写的课堂笔记,应该说是课本知识内容的高度浓缩,是重点所在,是精华所在,也可以认为是知识内容的纲要,所以要认真记好笔记。此外,老师写的笔记不可能包括许多具体的内容,这就需要在记笔记时,根据自己的理解多记一些内容。如老师讲课时举的一些实例,画的一些简图,提的一些问题等等,都应该记下来。记好笔记不但促进我们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而且为我们复习提供了提纲和资料。

由于每个同学的情况不同,不可能很具体地说明如何听讲,只能笼统地提出上述四点,供大家参考。

③复习和作业

每节课上,一般老师都要留一定量的作业,这些作业的内容多是讲课的重点内容,是应该认真对待的。作业的过程就是复习巩固听学知识的过程,但是,很多同学把作业仅仅当成是一种任务,甚至当成是个负担。因此,急急忙忙赶完作业,就认为当天的任务完成了,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学习的帮助是微小的。无论课上老师是否留有作业,课下都应该先进行复习,及时将当天老师所讲的知识复习一遍,这可以加强记忆,克服遗忘。心理学家对遗忘和记忆都进行过实验和研究,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研究成果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就是说,刚刚学习完知识后,遗忘很快就开始,而且一开始遗忘得较多,过一段时间间隔之后,遗忘的发展越来越慢,遗忘得也就慢了。根据这一遗忘规律,我们应该进行及时的复习,不要等到遗忘得差不多时,再进行复习,那样,学习效果是不会好的。由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所以我们复习得越及时越好。

每天的复习一定要避免机械的重复,而应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知识的联系和老师讲课的思路,将老师讲课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述一番。

通过复习,加强了记忆,然后再来做作业,可以大大提高作业的效率,作业的困难、疑问、多可迎刃而解,而且通过作业又可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④总结

总结是指在学习完某一章知识,对此章知识进行整理、重组,总结出该章知识的联系、知识的系统或知识的结构,以便我们能从知识的整体上把握知识,从而加深理解知识和灵活掌握知识。总结的方法一般可用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和纲要法。

总之,做好总结是我们学习常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通过总结,不但可以复习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而且能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知识连贯起来、综合起来,使知识建立起各种联系。这样,就使我们能在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上来对待知识,就好像我们站在山顶上来看山下四周的景色一样,不但能看清所有景点,而且能看清各景点间的关系。由于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上来看待知识,我们也就有了驾驭知识的能力,就是说我们能灵活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了。

上述的预习、听讲、复习和作业、总结等步骤的学习常规,要在实践中形成习惯,开始时可能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见到成效,一但形成学习习惯,就会尝到甜头。正如:没有好习惯,成功不容易;有了好习惯,失败不容易。

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盐城市龙冈中学 生物组 侍东升

回复

   5楼

2009-02-23 21:28 举报 |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报

 

江上过客

吧主

肥城市第三中学 张峰

很多同学认为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学习生物就是要死记硬背,做做题,文科生认为应付会考比较容易,也没有认识到生物学在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方面的作用。不懂得生物学的特点和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的作用,把“生物”学成“死物”。除认识不足,目的不明,受应试教育影响外,还有学习不得法的问题。怎样才能学好生物?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

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简单→复杂、低级→高级、水生→陆生的进化等。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线粒体学习就应紧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1)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质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2)内膜向内折迭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基粒、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3)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4)基粒、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

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也要遵循认积规律、大脑活动规律。如人的认识都是由浅→深,由少→多,逐步积累、逐步深入。学习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减数分裂过程的学习,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主要变化,而不能在上新课时对于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相区别等一并弄清。后者只能在练习与复习中慢慢把握。

又如,生物学学习大体上也要从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有规律地进行。如预习弄清知识结构,初步确定重点,找出疑难处上课就能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效率就高,生物进化学说一节结构为(一)提出,(二)内容,(三)运用,(四)评价。重点是内容,疑难之处在于自然选择学说要点之间的关系。这样预习就抓住了它与听课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大脑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交替、多感官协同律等,学习生物要使休息与学习交替,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这样做,才能事半功倍。

二、观察比较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不仅可以获得新知,也能验证已知。生物学是实验科学,观察是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环节。如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等等,有效地发挥观察在生物学学习中的作用。“四有”必备即: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有疑存。如观察生物群落,目的是了解群落的成员、数量及其关系,顺序从植物到动物再到微生物。植物又由乔木→灌木→草本→苔藓、地衣,有重点即关系通过解剖观察、套袋实验观察等看动植物关系,观察时多思考,如植物分层、错落有致有何意义等。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生物中能比较的东西很多,如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冬眠与夏眠、应激性与适应性等等。比较时注意对比较对象全面了解,然后确定比较项目,并做到简明扼要,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这类生理过程,可从场所、条件、过程、结果、意义等进行全面了解。确定比较项目时过程不能太具体,而是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的反应前后变化,抓住此重点,有利于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中学生物概念多,易混难记,比较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综合归纳

教师授课尤其是新授课,一般是分块的,但各块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各年级生物知识是连贯的,是一个整体。学习时要将分散的知识聚集起来,归纳整理成为系统的知识,这样易理解好记忆。如神经系统可总结如图。

综合归纳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抓顺序就是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 串联,如高中遗传的物质基础知识可按中心法则这一主线串联。初中动植物类群可按进化顺序。神经系统学习可按神经细胞→脑、脊髓、神经,对生理、生长,发育等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这一点很重要。抓联系,如神经细胞与脑、脊髓神经联系点在于神经细胞分细胞体、突起两部分,细胞体组成:脑、脊髓灰质等。突起可以形成神经纤维再组成白质、神经。抓特点,就是要抓重点抓主流。综合归纳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是大杂烩,应该将次要的东西简化甚至取消,如神经系统知识网络就可将神经节不列入,眼、耳以外的感觉器官或感受器一笔带过。但复习则要全面不能遗漏。

四、灵活运用

这是学好学活生物的关键,认识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灵活运用知识才能记得牢,学了才真正有用。运用知识解理论题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后者正是中学生薄弱环节,必须高度重视。如高中学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弄清了这两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行为的变化,运用这些知识就可用来判别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例如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一看染色体数目、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初中生理课上学习了有关血管、血压等知识,就可用于寻找、区分动、静脉,确定静脉存在了,了解动、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特点及其止血措施。学了生态学等知识在自家尝试建设生态小区,发展庭院经济等等。

总之,只要有心,生物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在生活中联系生物,在生活中学习生物,定能把生物学好,学活

回复

   6楼

2009-02-23 21:35 举报 |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报

 

江上过客

吧主

一、《生物》(试验修订必修)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第一册包括绪论和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等五章;第二册包括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生态环境的保护四章。这些章节的内容不仅讲述了有关的生物科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而且安排了较多的实验和实习,同时还介绍了生物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包括科学史上较典型的案例),对生物工程和脑科学等前沿的内容也做了简单介绍。主要特点如下:

1、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

2、思想品德和态度观念教育内容和内涵更加丰富;

3、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4、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5、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

6、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渗透STS教育思想;

7、注意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衔接;

8、加强了弹性,精选必学内容,降低难度,同时增加选学、选做和自学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或思考;

9、注重启发性,提高了可读性。

二、学好高中生物课的要求

1、通过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应当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应用;

2、通过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应当使自己在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3、通过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应当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学好高中生物课的方法

中生物课,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针对生物科学的特点,学好高中生物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课本中各章节内容之间,也具有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不能满足于单纯的记忆,而是要深入理解,融会贯通。

2、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生物科学的内容不仅包括大量的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的过程,并且从中领会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3、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没有观察和实验,生物学也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同样,不重视观察和实验,也不可能真正学好生物课。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观察生命现象,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4、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应该注意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STS)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并且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

生物学科虽然在中学课程中不是主要学科,但是生物学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它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带头学科,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 ,人类社会在新世纪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和健康问题将更加突出,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科学的进步;而且生物学在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学好生物。下面我们就听听专家对学好高中生物学的一些建议:

一、高中生物的基本学习方法

1.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记忆,后理解”

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理科不一样的特点。

对于大家学习了许多年的数学、物理、化学来说,这些学科的一些基本思维要素同学们已经一清二楚,比如:数学中的未知数X、化学中的原子、电子以及物理中的力、光等等。而对于生物学来说,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即思维元素却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2.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如:关于DNA,我们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三个地方学到,但教材中在三个地方的论述各有侧重,同学们要前后联系起来思考,既所谓“瞻前顾后”。又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时,我们会学习许多细胞器,那么这些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何异同呢?这需要大家做了比较才能知道,既所谓“左顾右盼”。

3.深刻理解重点知识,读书做到“六个W”

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大家要深刻理解。如何才能深刻理解呢?大家读书时要时时思考“六个W”。这六个W分别是:

Who—→谁或什么结构

What—→发生了什么变化或有什么

How—→怎样发生的

When—→什么时间或什么顺序

Where—→在什么场所或结构中发生的

Why—→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大家在思考中经常将这六个W连起来思考肯定会有不小的收获。除了上述三点以外,同学们还要坚持在学习中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用辛勤的汗水和科学的方法一定可以换回优异的生物学习成绩!

二、高中生物的三个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自然实际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花园、动物园、庭院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生长,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2.联系生产实际

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否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有利于原理的掌握。

3.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三、高中生物常用的记忆方法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

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

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

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可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5.衍射记忆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

物化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视差设计作为一个提前性极强的设计理念, 在1983年就被应用于游戏中, 然而其真正受到重视与青睐还是在触屏智能机出现之后。视差设计是指:视差设计是指计算机图形用户界面中多个视觉元素以不同的速度进行移动, 在二维的界面上, 产生立体三维的动画效果, 从而给观者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1]。

拟物化设计是指, 在进行计算机图形界面设计时, 依据软件自身特点出发, 通过模拟真实世界的物品, 现实生活中的场景, 现实生活中的背景等, 充分考虑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等等, 以达到为用户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使用户对其运行方式更容易理解与运用, 这样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的障碍也会越来越小。拟物化的设计方式最先被应用于模拟类型的游戏中, 随着移动设备的迅猛发展, 更灵敏的触摸交互方式以及更大的手机屏幕尺寸使拟物化设计在手机端的应用也更加普遍了。手机硬件的发展给拟物化设计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2]。

二、拟物化的视差设计

拟物化设计主要是通过模仿现实的真实场景, 使真实的场景可以在设计中再现, 视差设计遵循了这一特征。班子和通过比较分析视差界面视觉元素构成以及表现方式可以得到以下结论:视差界面视觉元素主要由背景层与前景层二者共同构成。背景层咋视差界面视觉元素占据设计的大部分空间, 一图片的形式出现在界面底部, 移动距离短或者不移动, 速度也较前景层缓慢;前景层通常位于界面的视觉中心位置, 位于背景层之上, 视觉元素的数量可能为一个, 也可能为多个, 移动速度与距离与背景层相比移动速度较快, 移动距离较远。视觉界面通常是单页布局, 所有视觉元素通过叠加方式在一个超出几倍屏幕尺寸的页面上, 通过背景层和前景层不同的移动速度, 可以实现在二维界面中形成三维立体多层次的景深[3]。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一个行进中的火车, 通过窗户所看到的风景与视差界面几近相同:远处的天空与山几乎静止不动;而近处的稻田及木屋却快速移动;火车旁的树木与电线杆则飞速向后退去。在这个运动场景中, 车窗好似屏幕, 天空与远山可以看做是背景层, 稻田与树木及电线杆则是前景层, 通过火车在铁轨上的高速运行, 旅客们从窗口屏幕中欣赏到有景深的界面。

三、拟物化的手机端视差界面设计

1、视差界面设计在手机端发展的优势条件

触屏手机的普及使视差界面设计被重新重视起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视差设计在电脑端都无法得到重视。究其原因, 主要原因在于界面开发技术的限制。互联网诞生发展以来, 界面开发经历了漫长的时期, 随着网络及计算机、手机等媒介的发展, 视差界面设计逐渐被市场所接受, 从小众发展为主流设计。视差界面设计经历了由静转动的发展历程, 主要受益于电子计算机的硬件发展, 以及网络的迅猛发展。界面设计为拟物化的手机视差界面设计发展创造了硬件条件。

2007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 i Phone的横空出世, 引领了智能手机革命。i Phone的出现使得手机的交互方式由传统的按键转变为手指触控, 用户对手机的操作多数是由手指通过点击触摸屏幕来完成的。在软件界面元素运用时, 用户通过手指与屏幕的滑动, 使用户得到更加深刻贴近的体验, 增强了用户的体验, 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用户对手机的控制绝大多数是通过手指在触摸屏幕表面滑拉和点击完成。

2、手机视差界面的表现形式

视差界面设计因为手机的硬件发展而得到发展空间, 结合上文两个有利因素, 视差界面设计方便了手机用户自由切换手机内容, 随着视差设计的不断发展, 视差设计主要由三种形式表现出来:

1) 固定背景层

固定背景层的设计是最早出现的视差界面设计形式, 其主要表现形式是, 当界面内容切换时, 背景层保持静止, 前景层按照一定的速度进行移动, 这种设计方式主要应用于手机的系统桌面、看书软件、系统设置页面等等。典型的固定背景层设计主要是IOS系统的桌面设计, 用户在切换屏幕图标时, 背景层不动, 屏幕上所有图标形成一个前景层进行向左或向右的运动。

2) 同—方向移动的背景层和前景层

从固定背景层衍生出来的, 在内容进行切换时, 背景层以相对较慢的速度移动, 前景层则以较快的速度与背景层同时、同方向移动, 背景层与前景层在移动上同步, 在静止时也保持同步。这种设计方式, 主要应用于系统桌面以及聊天窗口等界面。例如在安卓手机系统中, 当桌面图标有移动时, 桌面壁纸也随之缓慢移动, 界面的内容变化就会显得更加生动。

3) 多方向差速前景层

多方向差速前景层设计的表现方式最为生动, 界面中具有多个前景层的视觉元素在其中, 且可以按照不同方向进行移动, 此种设计主要是为了营造界面的氛围, 增强页面的生动性。例如一些浏览器的欢迎界面设计, 背景层保持静止, 前景层加以文字, 图形等元素按照不同的速度与方向进行移动, 当用户进行切换页面的操作过程中, 文字和图像进行缓慢的移动方式用以突出浏览器的核心卖点。辅助图形进行快速移动, 以此让浏览者感受浏览器的运行速度有多快。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手机视差界面设计与传统界面设计的差异, 拟物化的手机界面设计相对于传统界面设计, 信息内容切换更加生动、高效、极大的方便了用户操作, 提高了用户操控的积极性。设计者需要注意的是, 在进行视差界面设计时应更加注重内容, 前景层视觉元素数量与运动方向切勿过于复杂繁多, 使页面设计效果反而成为用户阅读信息的障碍。

摘要:视差设计作为引领当前手机界面设计的新趋势, 带领了拟物化的设计风潮。本文将重点分析视差设计与拟物化设计的特点与特征, 分析视差设计与拟物设计的相同点。总结了拟物化视差手机界面之所以成为一种趋势的原因, 以及拟物化视差手机的具体表现形式。

关键词:拟物化,视差设计,手机界面设计

参考文献

[1] 浅析手机界面从拟物化到扁平化的衍变-刘少宇、王晋丹-《中国信息化》2015.

[2] “拟物化”的兴衰:手机交互界面的符号修辞演进-何一杰, HEYi-jie-《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物化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根据《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5条规定,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派官方兽医按照《动物防疫法》和本办法的规定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根据检疫工作需要,指定兽医专业人员协助官方兽医实施检疫。据此可以明确以下事项:一是检疫主体是官方兽医,兽医专业人员协助;二是出证主体,只能是官方兽医以自己的名义签发检疫证明,兽医专业人员可以协助做加施检疫标志等辅助性工作;三是指定主体,实施检疫的官方兽医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派,协助官方兽医实施动物检疫的兽医专业人员,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定,而不是由官方兽医选定。

2 规定了动物检疫工作基本原则

一是过程监管原则,《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6条规定的检疫过程监管应当是要贯彻从动物养殖、屠宰、加工、贮藏、运输、经营等全过程监督理念,力求从原则上保障动物产品的卫生质量与消费安全,因为检疫的最终目的是要保障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二是风险控制的原则,从动物检疫角度而言,要树立风险预测意识,做好有关检疫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如对养殖场进行备案,规范养殖行为,做好免疫、消毒等工作,实施动态监管,严格出证条件;三是可追溯原则,主要是通过建立检疫材料,包括现场检疫记录、检疫标志登记、检疫证明存根保管等来实现对动物检疫的可追溯管理。 3 申报检疫主体和申报时间的确定

一是申报检疫主体,《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2章明确了动物、动物产品在离开产地前,是由货主申报检疫,受理报检后,官方兽医到场实施检疫,确认健康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二是申报时间,《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2章中规定了申报检疫要提前“3小时、6小时、15天”不等的具体时间,特别是对合法捕获的野生动物要在捕获3天内报检,是对当事人规定的确定性义务。

4 免疫有效保护期的确认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规定在对动物或“供体动物”实施检疫出证时,均要求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我认为确认免疫保护期有两种措施:一是查验免疫证明或档案中记载的免疫注射时间;二是进行实验室免疫抗体检测。对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当确认不符合免疫有效保护期内的条件,不予出具检疫证明:一是免疫注射时间未超过7天以上的;二是实验室检测免疫抗体不达标的;三是家禽出栏前其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未超过28天的。

5 屠宰动物入场时把关主体认定过去

屠宰动物入场时往往是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索证、查标、验物”,符合要求的才准许进入屠宰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成了入场把关的责任主体。但按照新《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22条第2款“官方兽医应当查验进场动物附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佩戴的免疫标识,检查待宰动物健康状况,对疑似染疫的动物进行隔离观察”的规定。本人理解官方兽医负责的是“已经进场”的待宰动物。动物入场时把关责任主体应当是‘‘屠宰场业主”,屠宰场业主应当确保进入屠宰场的动物符合规定的要求。 6 加快乡镇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官方兽医建设

物化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1 研究案例

广东某石化产业园区配套的污水处理厂,建成于2006年,日处理污水量2.5万吨,采用A2O+MBR工艺,接收的污水来源为橡胶、表面活性剂、ABS、MMA等石化中下游产品的生产企业,同时伴有约20%的生活污水。排污企业经预处理达到《接管标准》后排入该污水处理厂,主要指标为:COD≤700mg/L,NH3-N≤50mg/L,TP≤3mg/L,石油类≤20mg/L。排放标准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

2 泡沫的分类与情况分析

一般情况下,泡沫分为三种类型[1] :启动泡沫、反硝化泡沫和生物泡沫。另外,由于排污企业中有一家是从事直链磺酸基表面活性剂生产的Z公司,所以还应考虑表面活性剂泡沫。

该污水处理厂夏季泡沫量相对较少,呈白色,不稳定,容易坍塌和被风吹散。据了解,Z公司4~10月订单量约占全年的80%,污水排放量约占全年的70%,经检测,Z公司污水中LAS含量为43.2~122.5mg/L,故判断夏季的泡沫主要为表面活性剂泡沫。冬季泡沫量明显增大,呈棕褐色,稳定性好,特别是在凌晨1点~6点,气温在1~4℃,泡沫量比日间显著增多,镜检发现丝状菌膨胀情况较为严重,故判断冬季的泡沫主要为生物泡沫。

3 控制措施

(1)水力消泡这是最简单易行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可加设一个水泵利用前一级处理单元的污水进行布水消泡或者用处理好的污水循环喷淋消泡。由于A2O的O段MLSS达到3000~4000mg/L,若采用布水消泡,则容易堵塞消泡喷头,故采用MBR产水循环喷淋来消泡。同时,围堰高度增加了1米,并在泡沫已堆积到距液面2米高时,开启喷淋水泵,一旦水泵停运,泡沫又会迅速累积。

(2)投加化学药剂(1)消泡剂。由于硅系消泡剂会对微滤膜的膜通量和使用寿命造成巨大且不可逆的影响,故只能使用醇系消泡剂。该污水处理厂使用B-0597高级醇类消泡剂,投加比为0.005%,消泡效果约维持3小时,但投加消泡剂后COD有所上升,一方面是消泡剂透过膜进入到产水中贡献了COD,另一方面是消泡剂有一定杀菌作用,降低了生化处理效率。(2)酸碱。丝状菌最适宜生长的p H值范围是7.7~8.0[2] ,当PH值降到5.0以下时,能有效抑制丝状菌的生长,但实际操作中需考虑到系统稳定性,不会让p H值变化过于剧烈,不适用于MBR工艺。

(3)阳离子型PAM。既可以抑制诺卡氏菌群的生长,又能抑制表面活性剂泡沫的形成[3] ,在实际中受到一定的制约,镜检发现PAM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并且投药量达到0.2%,成本较高。

(4)氧化剂。如NaC l O、AFP[4] 、Cl2[5] 、H2O2[6] 等,低浓度氧化剂不足以杀死微生物,但能氧化部分生物残渣和消除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素,净化菌胶团的生长环境[7] ,但确定合适的投加比需要大量的试验数据,并且受水质影响较大,故此法的应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4 结语

物理方法作用时间短;化学方法效果较好,但投入较大,且在MBR工艺中有诸多局限。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分析泡沫产生机理,采用多种方法共同作用,并在运营管理上做到反应迅速、落实到位,探寻适合自身的经济上、技术上可行的综合解决方案。

摘要:MBR工艺对于石化废水的处理有一定优势,但泡沫的产生会降低其处理效果,并严重影响美观。本文针对广东某石化产业园区配套的污水处理厂出现的泡沫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试验。目前虽然暂无一劳永逸的消泡方法,但在确保水质达标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手段共同作用和切实到位的运营管理,也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消泡效果。

关键词:污水处理,MBR,泡沫

参考文献

[1] Warrer J.Activated sludge bulking and foaming control[M].Technomic publishing Co.Inc.Lancaster.1994.

[2] 范举红,周爱姣.A2/O工艺中泡沫的成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8,39(5):53-55.

[3] 何成达.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消除曝气池表面泡沫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1998,1(4):79-82.

[4] Yongwoo Hwang,et al.Control of Microthrix Pavicella Foaming in Activated Sludge[J].Wat.Res,1998,32(5):1678-1686.

[5] Blackall.L.I..Actionmycete scum problem in activated sludge plants.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Queensland.Australia.1986.

[6] 陈红英,王增长,等.用投加低浓度H2O2方法控制活性污泥工艺中的生物泡沫[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3):76-77.

上一篇:关于国家治理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赖远明学生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