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物理有关的俗语谚语

2024-07-04

与物理有关的俗语谚语(精选7篇)

与物理有关的俗语谚语 第1篇

与物理有关的俗语谚语

1. 大的地震声音沉,小的地震声音尖。

2. 火场之旁,必有风生。

3. 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

4.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5. 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是镜中花。

6. 水平不流,人平不言。

7. 玉不琢,不发光。

8. 破镜不能重圆。

9.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10. 坐地日行八万里。

11. 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

12. 早虹雨滴滴,晚虹晒脸皮。

13.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14. 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15.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16. 破镜不能重圆。

17. 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18. 大的地震声音沉,小的地震声音尖。

19. 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

20.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与物理有关的俗语谚语 第2篇

1、少量的常识,当得很多的学问。

2、人们的灾祸常成为他的学问。

3、不怕人不请,就怕艺不精。

4、没吃过猪肉,还听过猪哼哼。

5、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6、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7、老要常讲,少要常问。

8、肚里没水水,轻狂哄鬼鬼。

9、不稳是基础不牢,不明是学问不到。

10、树靠人修,学靠自修。

11、生命有尽头,学问无止境。

12、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3、钢在火里炼,刀在石上磨。

14、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15、要长学问,就得多问;多问则业精。

16、路走多了脚板硬,大夫老了医术精。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19、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20、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21、经验包涵着珍贵的学问。

22、三天不念口干,三天不做手生。

23、知识只能循序渐进,不能跃进。

24、好学深思,心知其义。

25、户家人的见识,田头上的本事。

2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7、见多识广,遇事不慌。

28、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29、光说不练,枉学百年。

30、天无边,智无限。

30、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31、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

32、个家的智短,联手的计长。

33、姜是老的辣,醋是陈的酸。

34、东西越用越少,学问越学越多。

35、要想造就成高深的学问,就得从字母学起。

36、痒要自我抓,好要别人夸。

3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38、学而不思是贻,思而不学则惘。

39、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40、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41、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42、学问和健康之外无财富,无知和疾病之外无贫穷。

43、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

44、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学问。

45、早知三年,富贵干年。

46、学问是心灵的慧眼。

47、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48、温固而知新,能够为师已。

4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50、骑马跨刀的不用怕,就怕背书包的来一下。

51、故事是先人传的,杂话是后人编的。

52、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53、爹娘养身,自己长心。

54、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55、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56、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57、水滴集多成大海,读书集多成学问。

58、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59、勤劳是个宝,一生离不了。

60、基础打不牢,学问攀不高。

61、一盎司的小心值一磅的学问。

62、有经验而无学问,胜于有学问而无经验。

63、任何教训都是学问。

64、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与物理有关的俗语谚语 第3篇

⑴ 关于“狗”的几个例子。

Chien qui aboie ne mord pas.“吠犬不咬人”。狗是忠诚形象的代表,同时也是反叛人物的象征。汉语中有句俗语——“好狗不拦路, 吠犬不咬人”,就是说狗虽然对陌生人很凶,但是也要分场合的,如果在不是自己的地盘上还对别人吠的狗就是不识趣了,这样的狗不是好狗。通常狂吠的狗是不咬人的,它不过是给自己壮胆量罢了,最可恶的沉默不语的狗,突然袭击咬一口,那是最可怕的;

法语中有大量关于狗的谚语,法国人对狗也有特殊的情结,比如Qui m’aime, aime mon chien.“爱吾及犬——爱我, 就爱我的狗”,汉语中用“爱屋及乌”表达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中国人认为乌鸦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这句成语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⑵ 关于“牛”的几个例子。

Mieux vaut en paix un œuf, qu’ en guerre un bœuf. 直译过来是说“和平时一只蛋胜过战争时一只牛”。 汉语中说“宁做太平犬,不为乱世人”,指最好的自然是太平时代的人,可是对普通百姓来说,即使太平犬的地位比太平人低,也未必差过朝不保夕的乱世人生活。

Le bœuf mange la paille, et la souris le blé. 这句话本义是指“牛吃稻草,鼠吃稻麦。”汉语中我们用到最熟悉的蔬菜表达同样的意思——“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都有自己钟爱的,每个人的审美和价值观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⑶ 关于其他动物的几个例子。

Ne réveillez pas le chat qui dort. 字面意思是说 “猫都睡着了,你不用叫醒它了。” 换言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别自找麻烦。法语中有大量与猫有关的谚语和俗语,猫可称得上是法国人最喜爱的宠物。然而中国人对猫是并不喜欢的,认为猫是一种怪异、谄媚、阴冷、奸馋的动物,所以常常是避而远之,比如俗语“夜猫子”“猫腻儿”,比如“猫哭老鼠”、“猫鼠同眠”、“争猫丢牛”、“照猫画虎”等成语, 以及“猫狸换太子”之类的古代传奇。

C’est un vieux renard. “他狡猾得象只老狐狸。”中国古人关于狐狸的传说很多,虽然狐狸是狡猾的代表,但是某些文人依凭想像塑造出来的“狐狸精”使得中国人普遍有着狐狸精情结,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影视作品中,人狐相恋成为许多作品的原型和素材,甚至对其寄予了对真善美的渴望和浪漫爱情的憧憬。这一点上,法语中关于狐狸的描述更多地来源于童话故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寓意。

二、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

谚语和俗语最能反映市井民情和文化风貌,中法两国相隔遥远,在谚语、俗语的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的民族文化特点, 却又在很多意象上表现出惊人的相似。

汉语中,出现动物名词的谚语不少,有的动物用于比喻人们的爱情关系,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诗中有“愿做鸳鸯不羡仙”一句,赞美了美好的爱情,如今人们用鸳鸯比喻恩爱夫妻,俗语中有“乱点鸳鸯谱”;有的动物用于比喻人的勤劳,如“牛”,鲁迅先生遗留给后人的座右铭“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指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甘愿做人民大众的牛。这些关于动物的谚语和俗语,是中国人在长期历史社会中逐渐形成的,是中国人通过对各种动物不同的观察体验,产生的不同好恶心理,从人们对这些动物的态度既可以看出其民族心理,也反映了其文化心理倾向。

由于不同民族受其民族个性的影响,对周围事物价值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就形成了不同的审美习惯与审美情绪。虽然法语谚语中,常常也借用动物来喻指各种不同类型的人, 但不同国家的人民对一些动物的感情色彩和认识却不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以“母牛”在法语俗语中为例:“Quelle vache!” 字面意思是感叹句“这是怎样的牛啊!”喻指凶狠的人;“La vache!”指“真糟糕!”(表示气恼、怨恨)或者“真棒,真好!”(表示赞赏、钦佩),在不同语境下会有两种相反的语气;“C’est vache, ce qui lui arrive.” 直译“这是牛,他遇到的。”意为“倒霉事发生在他身上”;“Manger de la vache enragée!”意思是“吃疯牛”,实际上指“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由此可见,法语谚语中的“牛”大都含有贬义,完全不同于中国人对“牛”的特殊情感,认为它身上承载了勤劳、本分的象征意义。

三、结束语

法汉语言中都拥有大量的谚语和俗语,这些语言反映了法、汉两个民族相应的文化差异。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不同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这些生动形象,寓意深刻的语言成份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和艺术性,它们凝结了不同民族人民智慧的光芒。探讨与研究法汉谚语和俗语中动物名词的寓意,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把握不同文化所赋予法汉谚语和俗语的独特内涵,通过谚语和俗语对两个民族语言差异和语义有一定的认识与积累。

摘要:“谚语是一个民族天才、机智和精神的体现。”谚语和俗语作为一种语言文化形式在语言表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不仅广为口传,言简意赅,而且表现力强,富含深意。在世界各国语言中,有很多以动物名称设喻的语言现象,法语和汉语也不例外。由于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存环境与文化习俗,因此赋予了动物名词不同的文化色彩。本文通过解读和比较这些动物名词的文化内涵以及蕴含的文化渊源,帮助法语学习者正确理解并使用这些习语。

英汉俗语差异及汉语谚语的英译 第4篇

关键词: 英汉文化差异    谚语英译    直译    意译

语言之间的交流,实质上是文化与文化的交流。不同的谚语所傳递的文化信息不同,这种差异正是翻译的难点。若不处理这些文化因素,则在翻译中难免会出现文化误解或文化流失。由于拥有不同的地理、历史、经济条件,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这些背景和特点同样会影响谚语的措辞和表达,并且经常使谚语翻译遇到巨大的实际困难。事实上,无论是单独运用直译还是运用意译,都不能比较完整地体现所有谚语的背景和特点。因而怎样体现谚语的这些背景和特点是一个急需解决、非常复杂的问题。现分析英汉俗语差异的一些主要表现:

1.历史背景的差异

汉语里的“挥金如土”常被中国人拿来形容大把花钱、浪费金钱,如果直译成英语,就是“spend money like soil”,事实上,英语用”spend money like water”表达此意。这正是因为中国古代重视农业、以农立国的历史背景。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其航海业十分发达,因此有很多关于水的成语和谚语,前文所说的“spend money like water”则是其一。此外,还有“to be in hot/deep water”(陷入困境),“draw water in one’s own mill”(谋取私利),“make one’s mouth water”(使某人垂涎)等。

2.文化习俗的差异

文化习俗是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英国人与中国人对不同的事物、动物、习惯有着不同的文化认知和文化印记。在中国人眼里寓意吉祥、美好、褒义的事物或动物在英国人眼里可能根本毫无寓意或者寓意着贬义,反之亦然。

比如中国人习惯用“松、柏”夸赞一个人坚毅、顽强的品质,因为松柏四季常青、不畏严寒。而在英国人眼里,松柏只是一种树叶不会枯落的树而已,并无特殊的寓意。所以中国人常说的“他像松柏一样坚强”,如果在交际中直译为“He is as strong as a pine tree or a cypress”,就会给外国听者造成很大困扰。在动物形象上,文化习俗的差异则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英国的谚语中,“Every dog has his day.”(每个人都有幸运日。),“Lucky dog”(幸运的人)等很多俗语都用狗这个动物形象表达美好的寓意。在英国,人们普遍爱狗,很多人甚至把宠物狗当成自己的儿女,所以有很多关于狗的谚语,且表示褒义。而汉语中狗的形象多为贬义色彩,如汉语的俗语“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盗鸡鸣”,“狗仗人势”等。

3.历史典故的差异

英国、中国作为两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两个国家,有着属于自己的民族史和大量的历史故事。英汉两种语言作为承载这些历史事件的载体,根据特定的时间、背景及历史事件,记载了许多历史典故。其中大多数谚语都出自这些历史典故。不深入学习和了解他国的历史典故,是无法正确在译文中表达出原谚语中的思想内容的。如汉语中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弃笔从戎”,“昭君出塞”等,倘若不清楚这些典故的出处,要翻译则有相当大的阻碍。同样,英文中的戏剧、歌剧,不深入了解,也是很难翻译成汉语的。

4.部分词汇表达的空缺

词汇空缺是指两种语言之间的词语非对应现象,词汇空缺是翻译过程中最棘手的一种文化障碍。不同文化之间差异与共性并存,一个民族文化的独特之处多为另一个民族文化的真空所在。“词汇空缺”作为文化真空的产物,直接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空白”,分布在文化的各个领域。在英汉互译中,译者的双语文化知识在其成功的翻译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语言的转换只是翻译的表层,文化信息的传递才是翻译的实质。

2015年春节是中国羊年,春节前,我们可以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报道“中国羊年把全世界英文媒体搞疯了!究竟是哪种羊?”,“Chinese New year Manchester:Is it the Year of the Ram/Sheep or Goat?”。英语里,关于羊的表达有ram,sheep,goat,而中国羊年只是简单的一个羊字,并未细分哪种羊,这就是英汉两种语言的词语非对应现象的表现。

在国际交往中,人们喜欢引用本国或外国的谚语,因此,正确翻译谚语在交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不同的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技巧,将汉语谚语所承载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传译给外国读者,帮助外国读者消除或减少语言及文化障碍,从而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下面介绍英汉互译中常用的两种翻译方法,即直译法和意译法,并结合一些实例探讨汉语谚语的英译。

1.直译法

翻译中,采用直译还是意译并非取决于译者的主观意志,而是由语言的本质特点决定的。可以说,语言的本质特点是直译法的必备条件。直译法,通俗一点说,就是使原文和译文在内容、形式、结构上最大限度地保持对等。在不同的文化条件下,由于各国在自然环境、社会发展阶段、社会活动等方面存在相似性,使得各国在文化的某些方面产生相似性。因此,不同语言间常存在着大量相同或相似的概念、词汇、习惯表达等。如许多汉语谚语中“形同意合”的情况都可以采用直译法,这种情况下使用直译法,不仅能形象地表达原文所要表达的内容,还不容易给听者造成困扰。

汉语中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就可以直接根据其字面意思翻译成“It’s easy to dodge an open attack but difficult to escape from a clandestine one.”。又如“凡事总有个开头”,可以直接翻译“Everything must have a beginning.”;“一回生,二回熟”,可直译为“Different the first time,easy the second.”,等等。直译法不仅能准确表达出原文的意思,而且有些直译的谚语读起来朗朗上口。

汉语谚语翻译成英文,有些使用意译也能表达出原句的意思,但是会缺乏源语的那种感觉。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可直译为“As a long road tests a horse’s strength,so a long task proves a person’s heart.”,也可意译为“Time reveals a person’s heart.”。意译后的谚语虽很简短,也很贴切地表达出了源语中“时间才能见证一个人真正的内心、内在”这个意思,但与直译后的谚语相比,少了源语中那些具体的形象主体“遥远的路途”、“马”、“时间”、“人心”,并且少了对比,少了结构上的对称,所以不如直译的妥当。

2.意译法

然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等因素,有时使用直译法翻译后的译文会使听者无法理解,而且很多情况下使用直译会给翻译带来相当多的障碍。在此情况下,译者只能在理解源语文化内涵的背景下采用意译的方法,以免产生诸多障碍。

“一寸光阴一寸金”,其表达的意思是时间和金钱一样,都很珍貴,如果直译,就必须把一寸翻译出来,在英文里比较难找到对应的词,所以使用意译翻译效果更好,“Time is money.”,既简单又贴切,关键是听者易懂。又如“人不可貌相”,可以意译成“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如若直译,可译为“Lose where the sun rises and gain where the sun sets.”,但直译后的英文根本没有表达出此谚语“在一方面失败了,在另一方面成功了”的意思,所以直译后的句子并不妥当。因此可以意译为“What one loses on the swings one gets back on the roundabouts.”,这样一来,既能正确表达出源语的意思,又能让听者一听即明了。

翻译谚语,使用直译还是意译,完全取决于谚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只要谚语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不影响译文读者的理解,译者就应该尽可能直译,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精神都输入到译文中,努力减少原句的损失并确保语言的活力。有的谚语出于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的缘故,无法直接翻译,或者直接翻译后,译者也难以理解,则应该使用意译。需明确的一点是,无论使用直译还是意译,译者都应该充分地理解源语的意思。

参考文献:

[1]孙桂玲.汉语谚语中的文化对比与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2]李迎春.英汉成语的比较与翻译[J].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报,2009,10.

[3]魏军梅.词汇空缺与英汉互译[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1(10).

有关春天的俗语谚语 第5篇

1. 立春时节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2. 若要庄稼壮,一年一换炕。

3.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4. 时到春分,畜禽打针。

5. 二月二打雷,稻米较重捶。

6. 留好种子田,年年夺丰产。

7. 谷雨前,好种棉。

8. 发现缺苗抓紧补,偏心施肥快点促。

9. 追肥浇水跟松耪,三举配套麦苗壮。

10. 春分无雨划耕田。

11. 地瓜要长好,必须育苗早。

12. 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现倒春寒。

13. 夏至雨点值千金。

14. 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

15. 春分西风多阴雨。

16. 有苗七成收,无苗没盼头。

17. 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

18. 地要灌水,水要适中。

19. 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

20. 种地不及时,囤里缺粮食。

21. 阴土换阳土,一亩顶二亩。

22. 麦不封垄,松耪不停。

23. 雷打立春节,惊螫雨不歇。

24. 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

25. 惊蛰地气通。

26.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

27. 羊患热痢体发烧,干渴便脓不停尿。

28. 若与瘠地打交道,定要虚度人一生。

29. 立春节气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30. 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31. 春分不种麦,别怨收成坏。

32. 春打五九尾,累得耕牛张开嘴。

33. 一人心里没有计,三人肚里唱本戏。

34. 春天老鼠饥,捕杀好时机。

35. 春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

36. 看地种田,出海观天。

37. 小田长满杂草不用愁,小田蛀满蚂蚁才无法。

38. 春分大风夏至雨。

39. 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

40. 走亲访友拜年,莫忘讨论种田。

41. 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

42. 留好种子田,年年夺丰产。

43. 春雷响,万物长。

44. 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

45. 立春节气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46.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

47. 山羊怕交九,绵羊怕打春。

48. 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49. 条锈成条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紫斑。

50. 三月多雨,四月多疸。

51. 清明谷雨,寒死虎母。

52. 春分前后,大麦豌豆。

53. 地要灌水,水要适中。

54. 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55. 春分日,植树木。

56. 种地不得时,必定讨苦吃。

57. 立春暖,冷。

58. 打春冻人不冻水。

59.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60. 人随节气变,保证吃上饭。

61. 兔瘟蔓延危害大,春秋两防不怕它。

62. 野土用火烧,上地发苗好。

63. 春雪填满沟,小麦要减收。

64.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65. 春分节到不能让,地瓜母子快上炕。

66. 最好立春晴一天,风调雨顺好种田。

67. 灌溉不整地,等于白费力。

68. 土闲三年变粪,粪闲三年变土。

69. 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70. 春打五九尾,家家吃白米;春打六九头,家家买黄牛。

71. 羊圈瘟病易发生,圈干防雨病无踪。

72. 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73. 九尽花不开,果子压塌街。

74. 春分不暖,秋分不凉。

有关气候的俗语谚语 第6篇

1、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2、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

3、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4、初雷响声偏西南,秋季雨多雨连天。

5、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

6、晚上看见月亮、星星,明天会是大太阳。

7、南闪四边打,北闪有雨来。

8、泥鳅跳,雨来到。泥鳅静,天气晴。

9、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10、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

11、久旱大雾有雨见,久阴大雾转晴天。

12、鱼鳞云,不雨也风颠。

13、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14、天早云下山,饭后天大晴。

15、早雾晴,晚雾阴。

16、云下山,地不干。云绞云,雨淋淋。

17、日落射脚,三天内雨落。

18、闷雷拉磨声,雹子必定生。

19、青蛙乱叫,大雨来到。

有关婚姻的俗语谚语 第7篇

好似买牛,

脖子一样粗。

娇艳的豌豆花,

吃了会胀肚子。

如能带上金戒指,

划破指头也甘愿。

如果以前的太阳没温暖,

现在的太阳也必没温暖。

此地只有瞎姑娘,

不去娶她又娶谁。

想走,母亲不放,

不走,母亲不听。

表面上为官当差,

实际上想见情人。

世人须要终生伴,

终生伴是生活桥。

陶土水罐破的好,

得到红铜大水缸。

量头做帽,

上一篇:灵丘县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苏果超市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