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体育学情分析

2024-05-10

小学二年级体育学情分析(精选17篇)

小学二年级体育学情分析 第1篇

小学一年级体育学情分析

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更有利于对学生体育的品行,兴趣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了解,对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将起到指导性作用。更有利于对学生体育的品行,兴趣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了解,对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将起到指导性作用。

一、自然情况

一年级现有 个班,共

名学生,其中一年一班

人,一年二班

人,一年三班

人,一年四班

人。

二、学习情况

(1)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加上体育室、外课干扰因素多,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兴趣难持久,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引导要求学生先从自身行为做起,再到怎样学习,最后到提高技术技能。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2)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师要抓住他们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大力鼓励和奖励学生,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开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引导他们把学习和生活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3)好奇性强;学生对体育活动有一种新鲜感,但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小学二年级学生年龄都在10岁左右,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所学的各项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发展体育的运动能力,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能自觉地锻炼身体。

三、思想道德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精神。更应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接收挫折教育。

四、改进措施

1、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引导要求学生先从自身行为做起,再到怎样学习,最后到提高技术技能。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2、大力鼓励和奖励学生,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开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引导他们把学习和生活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3、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所学的各项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发展体育的运动能力,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能自觉地锻炼身体。

总之,在体育课中学生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所以,在教学中我会时刻注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二年级体育学情分析 第2篇

根据学校的安排2011-2012学年,我担任二年级1-5班体育课的教育教学,为了有利于对学生体育兴趣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了解,对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如下:

1、二年级全年级共六个班,每班55人,男女生的比例比较平均。

2、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兴趣难持久,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

3、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师要抓住他们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

4、好奇心强,学生对体育活动有一种新鲜感,但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小学二年级学生年龄都在7周岁左右,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

所以,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过高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针对上述情况在教学中实施如下措施:

1、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引导要求学生先从自身行为做起,再到怎样学习,最后到提高技术技能。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2、大力鼓励和奖励学生,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开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引导他们把学习和生活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小学二年级体育学情分析 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分析学情,了解学生,教学设计,因材施教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 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一概而论, 而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经验、个别差异, 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 有的放矢地进行分层教学, 所以说教学之前, 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情况, 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 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步骤等进行预先筹划, 安排教学情境, 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一、分析能力水平

学生的认知实践能力水平是学生达到目标的基础。教学设计理论强调, 教学设计要从分析学生的认知起点能力 (学习新任务的先决条件或预备状态) 入手, 认为起点能力是学生学得新能力的必要条件, 它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的成效。对于年级的不同, 内容的不同, 还拘泥于设计同一, 教法同一, “千课一面, 众口一词”, 必然导致学生感到味同嚼蜡, 一无所获。只有在有效的教学中, 对学生各种情况进行分析, 确定学生认知的起点能力, 对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寻找到差距, 从而真正落实教学所需, 课堂教学才会变无效为有效, 达到更高的效率。

以教学“水平三”五年级跨越式跳高为例。

1. 教材方面

水平三跨越式跳高是小学阶段教材的重要内容, 占有相当的比例, 教学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此教材在小学阶段跳跃类运动的教学不能超之过早和过分地追求高度。因此在这个阶段, 教学目标主要定格在学习简单形式的助跑与起跳相衔接的跳跃动作, 体验在快速跑的过程中如何自然过渡到起跳的动作要领。根据课标精神以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身心健康地发展。

2. 学生方面

学生在这个时期处于加速生长期、精神振奋期和思索期, 有着极其强劲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有着很好的组织纪律性和浓厚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作为一个个体, 又有其独特的独立性, 这时要更好地培养其不怕挫折的能力, 给予学生一个能够充分展示自己想象力、模仿力、耐挫力的平台,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系列性的竞争比赛, 触发学生追求成功, 勇于尝试挑战和冒险, 靠自身的能力和外来的合作之力赢得胜利, 超越自我的心理极限。

3. 对应策略

通过分析教材和学生, 一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直观性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建构起完整的动作概念,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借助教材特有的趣味性、展示性、竞争性强的特点, 采取带领学生练习、指导练习、纠错练习、促使学生模仿的学习方法, 在快乐活动中自主地发展自己的弹跳素质。教学中, 为消除学生对横竿的畏惧心理, 以皮筋代替横竿, 充分利用器材的安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练习, 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多种跳跃能力的练习, 学生在了解跳高的知识后, 主要练习简单的跨越式跳高技术。练习时,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巡回指导, 纠正错误现象,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自行选择高度进行练习, 通过自主练习、指导纠错提高跳跃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 发挥自己的能力水平, 自我组织互帮互学,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把握心理需求

兴趣和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 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因素, 是行动的动力, 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兴趣和需要。基于两者紧密相连的关系, 我在本学年度就所教的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学情分析, 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分析如下:1.依赖性强;2.自我约束能力差;3.模仿能力强;4.好奇心强。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 普遍存在体质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 因此在体育课中会出现易兴奋又易抑制, 精神不易集中, 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高的教学, 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 也不感兴趣;相反, 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内容比较喜欢, 学习的兴趣也高。

以教学“水平一”二年级《投掷》为例, 用不同的两个班分别采用了常规教学模式和情境教学模式相对比。

1. 常规教学模式:讲解示范———探究教学———合作练习

2. 情境教学模式:情境导入———讲解示范———评价鼓励———游戏活动———探究教学———合作练习

结果显示:

常规教学模式:教学虽然运用语言和示范动作, 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所学的动作全貌, 了解所学动作的整体形象、结构, 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在整个教学和练习过程中却往往事倍功半, 因此, 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动作程式化, 恰恰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完全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全面了解到学生对“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的热衷喜爱, 教师通过设定情境“喜羊羊智斗灰太狼”启发性的诱导,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激发其学习兴趣, 开发学生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让学生运用自身掌握的运动技能参与到游戏活动中, 体验运动和创造的乐趣,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心理需要务必着力于教学设计之中, 在评价鼓励中适时奖励喜羊羊头饰给学生, 学生的积极性必将更高一层, 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在这一学习研究过程中, 增强了学生对不凭臆想进行判断, 着重于实践, 依照客观实际观点的感性认识, 把“健康第一”“实践第一”“敢于探索”的精神自然而然、恰到好处地根生于学生的心灵之中。

三、完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和方法要转变, 是不断探索的一个长期发展方向, 课堂教学是贯彻与落实新课程的主阵地。根据新课标要求,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能拘泥于某一种形式, 要把教什么变成学什么, 把怎么教转为怎么学。因此我们力求在教学中要做到:备课“细”字突出, “一标”明确———课标;“双基”扎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点”明确———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三路”清晰———教路、学路、教师的思路;讲课要“精”字突出———精心设计导语和板书, 精心安排教学环节, 精心选择教学方法, 精心使用教具、学具, 精心指导学习方法, 精心设计练习层次、过程。走入学生当中, 观察他们、了解他们通过不断地思考摸索, 在课堂教学中民主化、平等化, 和谐发展师生之间的关系, 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度, 赏识、期待和鼓励学生,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体育课堂上并不缺少乐趣, 缺少的是我们老师开采情趣的心眼!缺少的是关爱到每一位学生, 去挖掘学生深层的潜能!“相信潜能, 充满期待”, 今后的教学中, 我愿意尽我所能, 让真挚的情感在体育课堂恣意流淌, 让细微的爱心在学生心田纵情穿行,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特长, 让体育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让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地呼吸!

参考文献

[1]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四川少儿出版社, 2011-02.

[2][苏]阿莫纳什维利.孩子们, 你们好.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2) .

[3][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杜殿坤, 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4]朱小蔓.情感德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小学体育学情要素分析之我见 第4篇

就个体的学习而言,是在其原有认知的基础上,经过外部条件的刺激、同化、顺应等作用,促使认知结构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动态性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只有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发展的基础上,施加以适当的“外部刺激”(如教材与教法),教学才能够取得良好或理想的效果。

体育课堂中的身体练习以及过程中技术技能的动态性生成是区别于其他课程的重要特点。因此,体育教学中的“外部刺激”条件之教材与教法的选取是否恰当、适宜、合理,教学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前对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已有知识经验及能力基础等因素的分析深度。另外,从学生安全的角度来讲,体育老师千万不能“纸上谈兵”,不能“想当然”,来不得半点疏忽。可以说,全面细致的学情分析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步骤,也可以说是一个合格体育教师的必备条件。

二、小学体育学情要素的自我理解与教学提示

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学情要素分析的时候,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1)年级(计划的制订)和班级(教案的设计)。按照现行的课务安排,体育教师一般要教两轨(我们一直如此)。因此,在制订计划时首先要考虑面对的是怎样不同的两个年级群体,重点要分析的要素有:性格特征、技能基础。(2)所教班级的情况分析,重点要分析的要素有:班级性格、动态生成。

1.性格特征分析

众所周知,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人生中比较特殊的一个阶段,他们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习惯(童心童趣)是成年人所逐渐缺失的。个人认为,小学各水平段学生的性格特点是体育老师首先要熟知并掌握的,这是进行教学计划制订、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社会化的成人生活使青年体育教师自身的儿童特性已经被埋藏得很深,思维和教学方法就会无形的成人化。另外,他们刚参加工作不久,课堂教学中的常规管理和组织又没有经验,因而就会显得很迷茫。因此,在教学中较快地熟悉和掌握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显得尤其重要。

分布在小学各个年龄阶段低(一、二)年级、中(三、四)年级、高(五、六)年级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行为特征是有较大区别的,尤其要特别关注一“头”一“尾”。“头”是一年级新生,他们的注意力易分散,位置感不强,站队容易错位,好逞强,理解力较弱。而他们对课堂中出现的任何新授内容都充满着好奇、抱有极大的新鲜感,易兴奋,模仿能力和可塑性强,课堂教学组织比较难控制。“尾”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依赖中求独立,出现对成人的反抗,不再盲目地接受教师的权威,在背后议论或批评教师,他们非常在意规则及处罚是否明确,如果规则处罚稍微有不一致或不公平时,他们就会抱怨、不满。

教学提示:小学生喜欢成群玩耍,群人数的多少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在低年级,往往是由于偶然或随机的因素结合,即使某个小学生被小集体排斥,对其心理影响程度不大。到了中年级,由于兴趣相投的因素,小集体人数会增至7人左右。到了六年级时,小集体的人数又减少到3~4人。此时小集体的形成基础是彼此同情、共鸣、爱和相互尊重,因此稳定性增强,个人受朋友的影响也随之增大。如果这个时候某个学生被集体排斥,他会感到非常痛苦,甚至会达到厌学的地步。体育老师一定要了解和掌握各个水平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性格变化,及时调整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态和关系。

2.技能基础分析

学生的运动技术能力会随着自身的体质体能的逐渐增强而逐步提高。整个小学体育教材体系中各类不同的项目技术会反复出现,教学目标及技术要求呈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的教材组织结构,每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又存在一定的连续性和逻辑联系。就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现有运动能力,是体育老师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材内容重难点的基础。

获知学生技能基础,一般有两种情况:(1)自己所教的班级,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在上一节课中练习情况的分析,准确掌握学生的现有技能水平,同时分析学生对感知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下一步的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2)在借班上课时(如竞赛课、公开课等),这就必须提前与班级的体育教师沟通,及时获取班级学生对所教技术的基本掌握情况,及时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

教学提示:一般的,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以身体的各项素质练习为主:力量、协调、平衡、感知等,随着年龄及自身体能的增加,逐步提高技术教学的要求。以跳跃教材的教学为例,一、二年级以基本跳跃练习为主:单脚跳、双脚跳(单次与连续向前跳)、单双脚交换跳、双脚连续跳上跳下(台阶)、蹲跳起、跨步跳等;助跑—跳过一定高度的物体;趣味性跳跃:模仿各种小动物跳(兔跳、青蛙跳、袋鼠跳)。这些是学生发展跳跃能力的最基本练习,或者说是入门级练习。随着能力的提升,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身体素质、运动感知以后,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开始,进行立定跳远、蹲踞式跳远、跨越式跳高等技术动作的反复教学。

3.班级性格分析

每个班集体都有区别于其他班级的特殊个性。这种特殊个性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因素:(1)班主任的管理风格。(2)班集体中相对比较活跃或者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群体的影响。同一个教材,在不同的班级进行教学,收到的效果不尽相同,在很大程度上受班级性格的影响。有些班级身体素质好、思维活跃、反应迅速;有些班级则较为沉稳,身体素质一般,但学习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

教学提示:应该说,任课教师都是班级性格的塑造者,尤其是体育老师,要从点点滴滴的细节中去规范学生、要求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守纪、合作、积极参与等良好习惯,日积月累就能够培养出一个良好风气的班级性格。

学情分析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不断地探究,摸索做好学情分析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区别、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让不同程度的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既能“吃好”,又能“吃饱”。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情学情分析 第5篇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情学情分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情学情分析

一、学生整体情况:

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类型比较多样灵活,同时紧扣课本、贴近生活。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计算、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顾及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又有所侧重。这份试题尤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测,以及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总的来讲,该份试题比较浅显,学生对所考的知识点都基本掌握。

二、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部分得分较高,得分率在90%左右,失分主要集中在解决问题部分和动手操作题部分。

1、计算题大多数学生计算能力强,能熟练应用解题技巧进行计算,但仍有少数学生粗心出错。

2、学生对数学语言意义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问题。找规律大多数学生理解不了题意,找不到规律,说明平时教学中对数学观察、理解、分析、建立思维方法培养训练意识仍有缺失。

3、应用题极少学生出错,说明少部分学生的分析理解和审题的能力欠佳。

4、对于学生存在这样的失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

第 1 页 训练,让学生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要多练,且形式多样地加强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计算题的教学中,要使学生透彻地理解算理。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题目,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真读题、审题好习惯。

三、教情反思

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

四、改进措施:

1、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发挥教师群体力量进行备课,进而弥补自身个体钻研教材能力的不足,共同分析、研究和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3、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应用的水

第 2 页平。

4、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5、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学情分析—初中二年级 第6篇

一般特征, 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会声会影的基本操作,学生能够正确打开、关闭会声会影软件,能够熟练地新建项目,并且能够导入视频、图像、声音等多媒体素材。学生已经掌握了对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的知识,能够通过搜索引擎找到自己需要的素材,如图片,并且能够准确地进行保存。对导入的素材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处理,如添加各种特效,尤其对于文字的效果添加,更加的熟练。多数同学对色彩都能进行合理的搭配,很少出现图片与文字颜色相近的情况。多数同学都能准确的按照老师要求把文件保存到要求位置。实践性课程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对视频的制作,学生普遍感兴趣,乐于自己动手学习。但是,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反应不是很积极,不是很积极地跟上教师的进度。学生并不是不会,而是不学。因此需要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循序渐进的引导,使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个别特征:个体计算机操作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如学习者的打字速度有差异。

二年级学生学情分析报告 第7篇

三河镇唐堡小学 祁彩霞

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明显看出大部分的学生都长大了,从不同的方面都能表现出来,尤其是个人的理解问题及懂事程度上都有较大提高。

虽然是这样,但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者的目的。针对这一特点,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观察发现,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同时,他们对于简单的事物有所掌握,同时对熟悉的知识有所感悟,具备表演的欲望。我们各科的老师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让学生表演简单的动作,以讲故事的方法加以想象,添加上简单的图案,使赋有内容。也可以根据上课需要用不同的形式用感官来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

现在班里大部分学生都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对学习较为感兴趣、有信心。学习充满热情,能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活学活用。学习习惯方

小学二年级体育学情分析 第8篇

关键词 学情分析 现代高校体育 “分层教学” 价值探究

一、前言

体育教学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对推动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早就引起教育部及教育相关部门的深刻认识。随着当今社会职场对职业人的个性化需求的细化、高校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的多元化和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进行,高校教育越来越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最终教学目标。这就不得不使教育者转换课堂主体,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于是“分层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法被顺势引进,并开始广泛运用。

但是深入分析高校体育课程“分层教学”的教学实践后,仍发现不少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及上课过程中对学情分析不够细致,针对性差,主观预设过多,操作起来也就失掉了“分层教学”的意义。因此重视学情分析在现代高校体育“分层教学”中的价值,加强对学生个体的全面掌握,对于推进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落实体育教育宗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二、“分层教学”在现代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一)“分层教学”能够帮助体育教师准确定位学生的教学目标,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

“分层教学”要求应用者能够在充分分析学生学情的情况下,提出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目标,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本身接受能力和潜在能力的分析,制定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这一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实现教学个性化需求,在有限的师资力量及课堂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培养体育爱好。

(二)“分层教学”能够帮助体育教师实现科学选才,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在高校就业市场特别是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出现过于饱和的情况下,如何使高校毕业生在社会就业中胜出,将涉及多方面的共同利益。纵观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情况,不难看出,我国有着丰富的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广泛的现代体育受众人群,随着我国中等收入人群消费观念的开化和消费指向的变化,这无疑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的市场潜能,如果我国体育产业得到较好发展,必然面临竞技人才、专业理论研究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匮乏的局面,而“分层教学”恰好可以满足这一市场缺口。由于高校体育面向的受众人群主要是拥有良好知识学习能力、领悟能力的普通文理学生和拥有一定基础的文化储备,更掌握精湛的体育技能的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如果这部分学生的潜能能够得以挖掘,将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高校学生在这片未开发的领域中必将有一个较好的发展前景。

而“分层教学”能够帮助体育教师对学生学习意愿及学习潜能的发掘,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实现科学选才。

三、我国高校体育在实践“分层教学”中学情分析现状

(一)教师对学生学情了解不够,过于依赖运动成绩,对学生学习意愿了解不够,不注重学生潜能的发掘

根据马克思原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潜能及学习意愿也会受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发生变化的。但是高校体育教师在备课分组时,往往过于依赖学生原有的运动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意愿了解不够,不注重学生潜能方面的发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甚至戕害学生的体育爱好。

(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基础、需求、方法和习惯等学情分析不够全面,教学方案设计有效性差

教学方案是授课过程的重要依据,对体育课程的授课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课堂观察,不难发现,体育教师往往对于学情的分析过于粗略,主观预设过多,对于学生学习的基础、需求、方法和习惯等学情分析不够全面,甚至不怎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偏好,因此上课有效性较差,难以达到“分层教学”的基本要求。

四、结论与建议

(一)从教者领会“分层教学”的真正精神和内涵,重视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从教者要明确高校体育“分层教学”的定义内涵,真正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运动能力,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正确预测该生的发展潜能,在充分分析学生潜能及基础学情的情况下,设计中出有效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分化培养。

(二)针对“分层教学”教学方法,对体育教师制定合理科学的有效考核标准,加强教师对学情分析的价值的正确认识

二年级学生学情调查及分析 第9篇

在本学年第一节地理课上,我对所带班级266、267、269班学生进行了学情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1、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如何?大部分学生比较满意,大约1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

感兴趣。深究其原因,有的是学不进去,有的是对专业前途感到迷茫。所以,我们这些任课老师都有职责对学生进行专业前途剖析和学习兴趣培养。

2、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学生本人都说自己的学习态度是端正的,但问到别人的学习

态度怎么样时?大约有60%的人认为同学中间有学习态度不端正的人。可见,学生中有厌学情绪或者不认真学习的还是大有人在。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间不能光讲课内知识,一定要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3、本班课堂秩序如何、同学听课认真吗?反映大多数学生比较认真,但各班都认为有

个别同学喜欢在课堂上开小差、睡觉、说话等,影响自己也影响别人的学习。看来,教师需要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上多动脑筋,约束学生的课堂行为,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4、课后复习和做作业情况如何?反映复习不主动,做作业较被动,一般是老师逼着做

作业,有的同学说硬愿听课也不愿做作业。可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在知识点落实中得过且过、懒惰应付,这会极大抵消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我准备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趁热打铁,加强课堂练习,随时进行作业抽查,促进学生及时完成作业,有效落实所学知识。

一年级体育教案学情分析 第10篇

能掌握用前脚掌蹬地起跳、轻巧落地的连贯动作;相互合作,练习中能体现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学习内容:

跳跃:跳单、双圈

学习步骤:

一、统一规章,身体力行

教师活动:

1、集合队伍,宣布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2、组织学生进行基本队列练习。

3、引导学生进行“反口令”练习,讲解示范,并及时点评。

学生活动:

1、快速、安静、整齐地排好队伍。

2、反应快、动作规范,声音响亮。

3、明确各个数字代表的动作,反应迅速。

组织:四列横队

oooooooooo

oooooooooo

xxxxxxxxxxx

xxxxxxxxxxx

二、积极参与,认真完成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利用橡胶圈开展活动,自主创编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学生练习单脚用前脚掌在原地轻轻向上跳,体会前脚掌起跳的要领。

3、小学一年级下册体育跳单双圈教案:讲解示范跳单、双圈的动作,指导各组学生创编花样跳。

4、组织各组进行花样跳圈展示、并点评。

5、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跳单、双圈的接力比赛。

6、再次组织学生比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比赛次数。

学生活动:

1、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利用橡胶圈开展活动,积极创新。

2、积极模仿,认真练习掌握要领。

3、仔细看,认真模仿,相互讨论,积极合作。

4、各小组积极参与,相互观摩,学习。

5、通过接力比赛和互相观摩,进一步掌握用前脚掌蹬地起跳,轻巧落地的连贯动作。

6、乐于反复进行游戏比赛,能与同学积极配合完成任务。

组织:

ooooooo0000

xxxxxxx0000

ooooooo0000

xxxxxxx0000

三、活跃身心,快乐游戏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进行放松游戏“看谁反应快”。

2、各小在规定区域进行,教师巡视指导。

3、点评各组的活动情况,并提出要求。

4、再次组织学生进行游戏。

学生活动:

1、明白游戏方法,按要求进行。

2、相互指导帮助,积极合作。

3、交流评价。

4、乐于反复游戏,相互配合,有序开展。

组织:小组之间面对面

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

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四、积极放松,总结评价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进行“感觉进圈”放松练习。

2、及时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评价,并提出要求。

3、宣布下课。

学生活动:

1、积极参与放松练习。

2、学生相互评价。

3、师生再见。

组织:八小组分散四列横队

oooooooooo

oooooooooo

xxxxxxxxxxx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学情分析 第11篇

康城明德小学 任红丽

本次测试按照义务教育的年段标准,重在考查学生对本册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现将二年级一班数学下册学情分析如下:

一、学生答题情况。

二年级一班共有学生45人,.其中90-100分有20人,80~89分有 15人,70~79分有10人。

二、试卷组成及考试情况:

这次考试与上学期比较保持了原有的成绩。考试学生丢分较多的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的难题,完成得不够理想,有些学生不大理解题意,粗心大意,还有个别学生漏做题目。

这次数学试卷命题覆盖了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以大纲为依据,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的全面性、基础性和应用性;试卷命题题型灵活多样,能做到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

1、试卷以基础知识为主,但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察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试卷能体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突出教材重点,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考察,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及形成过程。

2、试卷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了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试题呈现形式多样,贴近生活实际,依据新课程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填空、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生所学知识。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数学知识,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观察和判断能力、操作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试题在编排上,重视从学生的学习方法上入手,重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际能力的引导,试题具有一定的拓展性,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遇到的一些问题。

这次数学试卷以大纲为依据,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的全面性、基础性和应用性;试卷命题题型灵活多样,能做到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

四、改进措施

1、重视课堂教学,注重通过创设情境,评价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从而使之贯穿与整个数学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视学生认真细心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检验、检查等良好习惯的养成。

3、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小学二年级体育学情分析 第12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分析学情;了解学生;教学设计;因材施教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经验、个别差异,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分层教学,所以说教学之前,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情况,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步骤等进行预先筹划,安排教学情境,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一、分析能力水平

学生的认知实践能力水平是学生达到目标的基础。教学设计理论强调,教学设计要从分析学生的认知起点能力(学习新任务的先决条件或预备状态)入手,认为起点能力是学生学得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它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的成效。对于年级的不同,内容的不同,还拘泥于设计同一,教法同一,“千课一面,众口一词”,必然导致学生感到味同嚼蜡,一无所获。只有在有效的教学中,对学生各种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学生认知的起点能力,对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寻找到差距,从而真正落实教学所需,课堂教学才会变无效为有效,达到更高的效率。

以教学“水平三”五年级跨越式跳高为例。

1.教材方面

水平三跨越式跳高是小学阶段教材的重要内容,占有相当的比例,教学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此教材在小学阶段跳跃类运动的教学不能超之过早和过分地追求高度。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学目标主要定格在学习简单形式的助跑与起跳相衔接的跳跃动作,体验在快速跑的过程中如何自然过渡到起跳的动作要领。根据课标精神以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身心健康地发展。

2.学生方面

学生在这个时期处于加速生长期、精神振奋期和思索期,有着极其强劲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有着很好的组织纪律性和浓厚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作为一个个体,又有其独特的独立性,这时要更好地培养其不怕挫折的能力,给予学生一个能够充分展示自己想象力、模仿力、耐挫力的平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系列性的竞争比赛,触发学生追求成功,勇于尝试挑战和冒险,靠自身的能力和外来的合作之力赢得胜利,超越自我的心理极限。

3.对应策略

通过分析教材和学生,一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直观性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建构起完整的动作概念,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借助教材特有的趣味性、展示性、竞争性强的特点,采取带领学生练习、指导练习、纠错练习、促使学生模仿的学习方法,在快乐活动中自主地发展自己的弹跳素质。教学中,为消除学生对横竿的畏惧心理,以皮筋代替横竿,充分利用器材的安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练习,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多种跳跃能力的练习,学生在了解跳高的知识后,主要练习简单的跨越式跳高技术。练习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现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自行选择高度进行练习,通过自主练习、指导纠错提高跳跃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发挥自己的能力水平,自我组织互帮互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把握心理需求

兴趣和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因素,是行动的动力,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兴趣和需要。基于两者紧密相连的关系,我在本学年度就所教的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分析如下:1.依赖性强;2.自我约束能力差;3.模仿能力强;4.好奇心强。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普遍存在体质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因此在体育课中会出现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高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内容比较喜欢,学习的兴趣也高。

以教学“水平一”二年级《投掷》为例,用不同的两个班分别采用了常规教学模式和情境教学模式相对比。

1.常规教学模式:讲解示范——探究教学——合作练习

2.情境教学模式:情境导入——讲解示范——评价鼓励——游戏活动——探究教学——合作练习

结果显示:

常规教学模式:教学虽然运用语言和示范动作,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所学的动作全貌,了解所学动作的整体形象、结构,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在整个教学和练习过程中却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动作程式化,恰恰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完全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全面了解到学生对“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的热衷喜爱,教师通过设定情境“喜羊羊智斗灰太狼”启发性的诱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其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让学生运用自身掌握的运动技能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体验运动和创造的乐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心理需要务必着力于教学设计之中,在评价鼓励中适时奖励喜羊羊头饰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必将更高一层,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在这一学习研究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对不凭臆想进行判断,着重于实践,依照客观实际观点的感性认识,把“健康第一”“实践第一”“敢于探索”的精神自然而然、恰到好处地根生于学生的心灵之中。

三、完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和方法要转变,是不断探索的一个长期发展方向,课堂教学是贯彻与落实新课程的主阵地。根据新课标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要把教什么变成学什么,把怎么教转为怎么学。因此我们力求在教学中要做到:备课“细”字突出,“一标”明确——课标;“双基”扎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点”明确——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三路”清晰——教路、学路、教师的思路;讲课要“精”字突出——精心设计导语和板书,精心安排教学环节,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精心使用教具、学具,精心指导学习方法,精心设计练习层次、过程。走入学生当中,观察他们、了解他们,通过不断地思考摸索,在课堂教学中民主化、平等化,和谐发展师生之间的关系,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度,赏识、期待和鼓励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体育课堂上并不缺少乐趣,缺少的是我们老师开采情趣的心眼!缺少的是关爱到每一位学生,去挖掘学生深层的潜能!“相信潜能,充满期待”,今后的教学中,我愿意尽我所能,让真挚的情感在体育课堂恣意流淌,让细微的爱心在学生心田纵情穿行,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特长,让体育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地呼吸!

参考文献:

[1]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四川少儿出版社,2011-02.

[2][苏]阿莫纳什维利.孩子们,你们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

[3][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朱小蔓.情感德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杨九俊.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三年级体育耐久跑学情分析 第13篇

耐久跑教材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枯燥的教材,对学生体能要求相对比较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耐久力和意志力。为此,根据教材的特征和学生的实际,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基本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本单元设计了跑走交替、定时跑、往返跑、自然地形跑等内容,使整个单元教材充满了趣味性,改善了原本枯燥的内容,在玩中学,学中练,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多采用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使学生逐渐养成乐学,善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整个单元中,准备活动采用了游戏“钻山洞”“抓尾巴”韵律操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进行身体活动,保障主教材的顺利进行做足准备。副教材安排了综合活动“^人.体造型”“爬越障碍”,投掷和民体,充分考虑到教材的合理搭配,从而更合理的进行了上下肢练习,让学生全身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合理的运用了练习场地。

本单元采用小组评价的策略,培养学生相互观察的和获得新知的能力。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能提高对耐久跑的兴趣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本学期担任一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更有利于对学生体育的品行,兴趣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了解,对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将起到指导性作用。一年级共有四个班,我教的是一(4)班,本课主要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1)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2)模仿能力强;

(3)好奇性强;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都在5岁左右,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所以,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改进措施

1、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引导要求学生先从自身行为做起,再到怎样学习,最后到提高技术技能。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2、大力鼓励和奖励学生,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开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引导他们把学习和生活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3、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所学的各项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发展体育的运动能力,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能自觉地锻炼身体。

小学二年级体育教学学情分析

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更有利于对学生体育的品行,兴趣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了解,对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将起到指导性作用。

(1)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加上体育室、外课干扰因素多,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兴趣难持久,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

(2)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师要抓住他们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

(3)好奇性强;学生对体育活动有一种新鲜感,但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小学二年级学生年龄都在10岁左右,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

所以,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

改进措施:

1、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引导要求学生先从自身行为做起,再到怎样学习,最后到提高技术技能。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2、大力鼓励和奖励学生,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开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引导他们把学习和生活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学情分析与小学数学教学》作业二 第14篇

通过学习“学情分析与小学数学教学”课程,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并说明你是如何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教学设计的。

本着让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有所得”的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激趣导入。上课伊始我就创设如下情景今天是聪聪妈妈的生日聪聪“妈妈生日快乐”妈妈“真乖礼物包装得真精美妈妈考考你包装这份礼物时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纸呢” 聪聪“„„”我顺势把问题抛给学生从而引出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设计意在赋于教材以生活的气息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二个环节实践探索、获取新知。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独立感知——建立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我请学生闭上眼睛触摸长方体的各个面感知“表面”的含义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这一做法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实物建立表面积的表象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第二个活动合作交流——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开放的情景和问题学生往往会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活跃的思维。所以在这个教学环节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为每组准备了一个大小不一的长方体让他们利用这个长方体通过看一看、剪一剪、拼一拼并结合它的基本特征和表面积的意义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期间我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指导他们的实践倾听他们的发言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引导他们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大约经过10分钟的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后我就会让各小组汇报估计情况如下 有的小组直接观察立体图有的小组沿着棱把长方体纸盒展开无论哪一种探究方式都比较容易发现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种把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相加第二种电脑演示用上下面的面积加前后面的面积再加左右面的面积从而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2+长×高×2+宽×高×2第三种上、前、左面的面积和乘2 从而发现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老师及时的点拨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如果学生没能发现以下这种方法我就适时地指导学生沿着棱把长方体纸盒展开引导学生把长方体纸盒分成侧面和上下面两大部分从而挖掘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底面周长×高+长×宽×2。至此学生的认知得到升华。接着我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选择他们最喜欢的方法并确定最简算法使计算优化。教材蕴含着许多有待学生发现的奥秘因此我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第三个活动运用公式尝试解题。对于例1我继续放手让学生从刚才发现的方法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让学生初步尝到成功的喜悦变“教数学”为“用数学”。第三个环节应用新知培养能力。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基础练习照顾全面。我让学生独立完成 “做一做”让他们通过说理、比较进一步巩固知识又为解决下面的变式练习作好铺垫。第二层回应情景发散思维。这时,我又巧妙地请出聪聪,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解疑。聪聪“包装这份礼物时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纸呢同学们帮我算算吧看谁算得快算得妙”这一题既回应了情景又打破了学生思维的定势。使学生明白当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时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乘4加正方形的面积乘2来计算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是很多的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我还及时地教导学生要学会感恩

懂得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第三层走进生活深化理解。1.制作一个长10分米宽6分米高5分米长方体玻璃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鱼缸的上面没有玻璃。 2.要涂漆一根长0.5米、宽0.2米、高4米的长方体柱子。①要涂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②如果1千克涂料可以漆4平方米一共需要涂漆多少千克 ③如果1千克的涂漆要20元一共要多少元 我先让各学习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找出制作鱼缸和涂漆柱子要算的面有哪几个再进行计算然后通过评讲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像这种不需要算出长方体6个面总面积的情况。紧接着我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我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探索现实中的数学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我设计的练习内容紧贴生活训练由浅入深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突出应用中学数学。第四个环节评价体验归纳提升 我让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并进行学习评价。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及时梳理知识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然后我结合板书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的框架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第五个环节作业——拓展创新课外延伸。欢度国庆节十月初五饼家举办“买一送一”的酬宾活动为了吸引顾客想用彩纸把两盒杏仁饼包装在一起。小朋友你知道有几种包装方法吗想一想哪种方法最省包装材料 课后学生通过实践丰富了感知形成了能力主动从数学的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体验数学的价值。

小学二年级体育学情分析 第15篇

(二)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认识,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并能够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在生活中感知这些图形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上个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对图形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学习习近平面图形方法上应该有知识的迁移,学习起来不会很困难,对平面图形特征要让学生掌握精确,特别是正方体,长方体,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要突破。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二、学情分析: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学情分析的方法 第16篇

由于学习能力、智力状况以及家庭因素的影响,学生个体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笼统做法,而应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对小学语文教学学情进行分析和把握,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是教师的工作重点。

一、对小学语文教学学情分析的原因

1.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教师是花园里的园丁,园丁的职责在于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使花朵茁壮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掌握学情,清楚地知道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只为满足学生的需要,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2.改进教师教学的需要

教师的教是针对学生的学,如果脱离了学生这一主体,教师的教也就失去了意义。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基于这一情况的教学才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如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不透彻,那么一切的教学活动就犹如空中楼阁,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3.促进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育是针对学生的教育,如果教育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以学生为蓝本,学生的学习质量是判定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也是衡量一种教育模式的有效指标。如果不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就不能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不能找出对策帮助其解决问题,也就不能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从宏观的角度看,也就阻碍了整个教育的发展。

二、如何对小学语文教学学情进行分析

1.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分析

对小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测评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态,从而为其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以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为例,教材中有一篇课文《日月潭的传说》,在对这篇文章进行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朗诵课文;其次,在进行课文内容教学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文章所描绘的内容;最后,教师要进行深层次的教学,让学生试着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到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并为其制定具体的学习方案。

2.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分析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以学习《日月潭的传说》为例,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有的学生会进行课前预习,自主查阅课文中的生字,标注文章的段落,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在对这些学情进行了解和分析后,教师可以适当地提高教学要求、增加教学难度,在学生掌握基本课文知识后,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入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3.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进行统一分析

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所了解、认知的事物也不一样。北方的孩子难以想象南方的江南水乡,南方的孩子也无法感受北方的冰天雪地。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弥补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对学习的限制。例如,在学习《雪儿》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雪花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对雪儿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4.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语文学科感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才能学好语文课程。所以,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一定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分析。具体的方法如下: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在对学生的兴趣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感兴趣内容的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掌握学情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是每个教师必须做到的,要对学生进行教导,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白学生需要什么,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整体把握,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2.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把握,根据学生学习的具體情况,为其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也就能在教师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这样一来,学生要实现全面发展也就不再只是口号,而是一定会实现的伟大目标。

搞好学情分析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学情分析时,教师要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唐亚娟.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研究[D].课外语文,2012.

小学各年级学情分析 第17篇

一年级

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貌,有些还比较自私;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他们渴望参加光荣的少先队组织。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二年级

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不深刻,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他们习惯过集体生活,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活动;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能树立近期的奋斗目标,都想争取成为好学生,并希望参加少先队的一切活动。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

三年级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产生动摇。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四年级

四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中。他们的独立意识开使增强,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听老师的话,也不满足于接受课堂教学。他们爱着课外书,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发生兴趣。同学之间在学习上出现了较明显的差距,兴趣爱好也有所分化。他们对集体生活已经比较熟悉和习惯,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逐步树立起集体荣誉感,并有了广泛交友的愿望。他们的活动范围比以前扩大,接触社会比以前多。但他们看问题仍然比较幼稚,对复杂的是非常分辨不清,对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虽然知道,但往往不能自觉执行,自控能力较差。

五年级

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品德心理上具有以下特点: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他们的见解极易受外界影响左右而时常变化。道德感情开始多变而且不轻易外露。开始以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事或社会现象,但仍有片面性。对学校的教育内容趋向思考选择接受。已有的行为习惯日趋稳定,但对新提出的行为要求则容易知行脱节。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占优势,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同学间开始进行个人简单交往,往往偏重于情感而分不清是非。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开始注重穿着打扮,自尊心进一步增强,自主性要求日趋强烈,但仍然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

六年级

六年级学生在小学里边处于大哥哥大姐姐的地位,他们一方面对母校和老师充满感情,另一方面又不满足于小学生活,向往进入新的更高一级的学习环境。

六年级学生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增强,他们不希望老师家长把他们当小孩对待,但他们在独立处理人际关系和其他实际问题上还很不成熟,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助。

上一篇:凉风学校千方百计做好开学安全工作下一篇:工作交流平台使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