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时节,颗粒归仓

2024-06-19

麦收时节,颗粒归仓(精选4篇)

麦收时节,颗粒归仓 第1篇

麦收时节,颗粒归仓——郑州大学举办社团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暨第十届社团文化艺术

节闭幕式

岁物丰成,在这麦黄荷香的时节,郑州大学社团工作同样颗粒归仓。6月8日晚7点,郑州大学2012-2013学年社团工作总结表彰会暨第十届社团文化艺术节闭幕式在四期大学生活动中心三楼报告厅隆重召开,部分社团负责人与社联全体成员共计350余人到场参与。

忆往昔,风雨兼程。大会上半场首先由社团联合会主廖俊杰主席宣读《郑州大学社团联合会2012-2013学年工作总结》。据悉,作为服务和管理学生社团的团学组织,郑州大学社团联合会一年来紧紧围绕喜迎十八大、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三观三热爱”、“我的中国梦”以及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谈当下,竿头日进。大会第二项宣读新一届社团负责人名单,并由十佳社团负责人代表、新任社团负责人代表分别发言。其中,作为新任社团负责人代表演讲与口才协会的郭思嘉同学说道“愿以欣喜作为社团工作这一本书的卷首语,以不悔作为完结篇!”足见在社团工作的经历对她来说获益匪浅。

绘前程,豪情满怀。在新一届学生社团主要学生干部刚刚确定之际,郑州大学团委副书记徐伟老师对全体成员提出几点要求,他指出要今后工作要注重规范化、内涵化、特色化。对于社联和社团的学生干部徐老师指出首先要树立郑大社联梦、社团梦的观念,锐意创新,不断努力;其次,要修身立德,勇做表率,做好服务者;另外,还要加强协作,服从大局,作为学生干部更要勤于学习,努力提高各方面能力。同时徐书记还就中国梦、青年梦、社团梦和个人梦把自己的感悟与大家分享,并结合前期活动中线上微博宣传,深入分析了梦想的内涵,期望大家要立足现实,目标长远,团结协作,坚持不懈,共同实现社联社团新发展!几项要求高屋建瓴,对今后社团以及社团联合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会对于一年来社联社团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后,大会后半程即第十届社团文化艺术节闭幕式节目表演华丽上演,各社团也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健美操协会的《律动青春》,激情澎湃;幽兰民乐社的琵琶古筝合奏,悠扬婉转;相声俱乐部的《礼仪漫谈》,幽默诙谐;播音与主持协会、演讲口才协会的朗诵《青春中国梦》,豪情满怀。晚会其间,还颁发了郑州大学第十届社团文化艺术节优秀组织奖、郑州大学2012届社团负责人聘书。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福就该同享,有难必然同当,用相知相守换地久天长”大会最后由社联社团学生代表合唱《相亲相爱一家人》掀起了晚会的高潮,全体起立,摇手轻和,充分展现出社联社团一家亲的和谐氛围。据了解,近几年通过规范化管理,以及“一社团,一特色”认证工作的逐步完善,郑大各社团已逐步培养出了自己的特色活动,第十届社团文化节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在全校乃至校外均引起巨大反响,本次闭幕式上的节目精彩纷呈,均得益于此。

麦收时节,颗粒归仓 第2篇

太阳鼓着腮帮,使劲向地面吹着热气,夏天来了。一望无垠的麦田,金浪翻滚,麦子又成熟了。

农民又开始了忙碌。买农具,准备场地,买种子,买化肥。抢收抢种的季节啊!人们说:种不好庄稼一季子,找不到好女人一辈子。把种庄稼和找老婆作比较,可见抢收抢种的重要。

说到割麦子,想起白居易《观刈麦》:“……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为我们呈现了古时麦收的艰难岁月。

俗话说:黄金铺地,老少弯腰。记得在我上初中时,收一季麦子,耗时几个星期。麦子都是用镰刀手工收割。割完,用牲口拉平板车,把麦子拉到场上,放好摊匀,再用牲口拉着石磙碾压。一天只能打一场,还得忙到深更半夜,忙到星星、月亮都睡了。

想起那时收麦子,真是今非昔比啊!天没大亮,母亲就起来磨镰刀,也就把我们喊起来。刀要磨得锋利,效率才能高,磨刀不误砍柴工嘛。刀磨好后,我们背着粪箕,里边放着镰刀,睁着惺忪的睡眼,下地了。割到八点左右,再回家吃饭。

我最喜欢割小块地,容易很快割完。一到大块地,就犯愁:啥时才能割完啊?手掌都磨出了泡。父母心疼,就老是让我歇。我知道,趁天好,得抓紧抢收啊,不能偷懒。看着子粒饱满的麦穗在风中舞蹈,好像又在嘲笑我:胆小鬼!虽然腰酸背痛,我还是坚持割下去。烈日当空,太阳像一个火盆,烤的脸火辣辣的,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脸上落入干的泥土中,转瞬不见了。

割累了,站起身,直直腰,抬眼看地那头,还早呢!什么时候才能割到头啊?这时,我又想起父亲经常说的话:眼是孬种,手是好汉。意思是说,看到困难,总想退缩,但勤劳的双手总能战胜困难,完成目标。父亲是个不怕苦不怕累的人,是一座山。事事都是我们的榜样。想到这里,于是又有了勇气:继续割!不要抬头看!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割时就不着急了。我找来一根小棍,比麦子高一些。向前走上十步,把小棍插在哪里,以它为目标。很快就割到了插小棍的地方。在走上十步,插在那里,继续割。如此,不知不觉就割到地头了。倍感浑身清爽,像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作品。歇息之后,干了汗,一摸脸,像是沙子。是结的`盐霜啊,衣服的背后也是霜迹斑斑。几天下来,水泡变成了老茧。

保电费颗粒归仓“六举措” 第3篇

为巩固经营成果, 防范欠费风险, 内蒙古化德电力公司未雨绸缪, 采取6项电费回收结零措施, 确保电费回收颗粒归仓。

一是延长缴费大厅收费时间, 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优质缴费服务;二是扩大收费队伍, 尤其对农村客户, 采取坐收、走收、催收多种收费方式并举;三是对老弱病残等特殊客户, 坚持实行上门收费;四是利用电话、短信的方式进行提醒催收;五是继续落实好大客户预付电费和分段收费机制, 降低电费回收风险;六是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联系, 汇报情况, 争取政府对电费回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麦收时节》们的一种价值 第4篇

《麦收时节》(有意思的是这本我印象中肯定是看过的连环画,在日后却无论如何也没有能找到。经过查询,似乎国内也没有出过这么一本直接被命名为《麦收时节》的连环画;同名的幻灯片倒是在“文革”中的陕西出现过,画面大致与连环画相当,从图上看意思是在麦收的时候孩子们警觉地发现了地主富农坏分子搞的破坏,最后抓住了坏人,被村干部夸赞)、《丰收以前》(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55年9月第一版,2002年1月第二版,根据峻青原著《肥田粉》改编,尚羡智改编,张树德绘画)、《春暖播种的时候》(季源业、李杰、伍法勋绘画,天津人美出版社1974年12月第一版)、《拾稻穂》(潘琨、尹方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72年8月第一版)、《丰收之后》(灌云县文化馆编绘,江苏人民出版社1974年6月第一版;还有同名的电影版连环画)、《泥鳅看瓜》(钟山绘画,天津人美出版社1974年11月第一版)、《送瓜记》(齐林家绘画,辽宁美术出版社1973年7月第一版)、《篮子里的大苹果》(徐林绘画,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5月第一版),等等等等——在“文革”连环画之中,这一类作品相当有特点。从它们几乎都有“时节”这个关键词的名字,就可以判断其特征:和季节有关,和收获有关,和收获季节有关,和于人“有益”的植物——农作物——有关。农业社会的最重要的庄稼和农作物的物象,麦子、种子、瓜、烤烟、蜜蜂、杏儿、珍珠、荔枝、花生等,都出现在了它们的名字之中。

因为渗透着一种难以抑制的对收获的的重要性的认同,渗透着由这种认同带来的由衷的喜悦,即使在今天看来,它们也普遍的是美的,它们表现了一种或者只是出于无意识的农业文明的本分。这种本分是形态美之外的态度美,是描绘对象和描绘者共同的劳动之美。

和“文革”连环画中的大多数作品一样,它们的作者的创作态度是非常认真的。黑白线描的植物叶子、房屋背景、山岳远景、池塘衬景,都有着深厚的写实的基础。画家们不惜时间和精力,几乎是精益求精地对烟叶的脉络、槐叶的形状、杨树的疤痕累累的树干、柳树的依依荡荡的枝条、水生植物的特点鲜明的轮廓线等植物形态和细节进行了写实主义的刻画。

它们在对阶级斗争的表现和挖掘的同时也捎带着以现实主义的态度——至少是景物和环境意义上的现实主义态度——对那个时代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做了客观的记录。如果忽略掉它们千篇一律的阶级斗争的苍白内容,它们在环境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点也不输于古典题材作品的——尽管上演的故事不一样,故事展开的环境和人类的理想价值却是一样的。山川日月之美和植物动物之美以一种人类活动背景的方式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隐蔽地传递着在文化贫乏时代里的人们的审美追求。在抛弃了其政治内容以后的今天,将作为收藏品的这一类连环画进行人类学意义的观照,我们会发现其相对可以永恒的意义特征。在那些浓眉大眼、横眉冷眼的英雄和贼眉鼠眼、缩头缩脑阶级敌人之外,还有着千姿百态的植物的风姿,因为是人眼中的植物的风姿,所以那些植物的风姿也就有了人类学意义上审美价值。

它们比较忠实地记录了那个季节里的吃穿住用,那个年代里的工具特征和形象特点。如果说在人物形象上也有着那个时代里必然存在的高大全与脸谱化的特征的话(在正面人物身上当然没有那个时候普遍存在的补丁,也没有那个时代里因为普遍的饥饿而表现在几乎所有人身上的过分的瘦削),那么在农作物和树木、花草的描绘上则几乎可以说是真实的,是一丝不苟的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文革”时期的人文环境,在高得多的程度上(相对于人物形象而言)记录了那个时期尚未被大规模破坏的自然环境(或者说是自然环境的文人理想)——至少是关于农作物和树木花草的理想。

即使斗争和政治的风云变幻无常,但是麦收就是麦收,麦收有麦收的美丽,任何时代任何政治的东西都无法左右与贬损。收获是本质,而金黄的色彩和早起的露水是它的吸引力的不竭源泉——如今45岁以上的人应该都还有那个时代里关于捡麦穗的记忆:除了黎明即起的新奇和集体野餐的兴奋以外,那黄黄的麦地边上的绿绿的草、那树阴里放着农民伯伯给抬来的盛着西红柿汤的大桶的老柳树,那飘荡在没有污染的天空上的变换的云团,都曾是普遍平乏的童年生活之中一种从大自然里获得难得的审美感受的机会。如此看来,这一类连环画在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雨沧桑以后,在事过境迁的今天, 从这个记录历史记录自然的角度成为收藏者的崇爱之物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我们的画家为什么要在那样的作品里那么不遗余力地记录农作物记录树木花草记录荷塘苇姿呢?在创作相对来说要自由得多的今天为什么这类东西反而十分罕见了呢?这个题外的问题也是很有意思的:那个题材和画法都很受限制的时代里,画家们要想画一些自己想画的东西,画一些和阶级斗争无关的东西,那是很难的,至少是想出版是很难的。而一旦有了这样阶级斗争的外壳,有了附和政治话语的外在形式,他们就有了出版的相对权利,就可以在阶级斗争的同时“风花雪月”一把,在还没有和经济挂勾的年代以艺术至上主义的态度将人类生活中美的植物做精益求精的描绘。我们在这里读到了压抑,读到了无孔不入的宣泄,读到了人类绘画本能之中对美的不可抑制的追求。读到了农业社会中的美与自豪,读到了和谐的田园生活的理想。在政治话语强迫了我们的时代我们还在以拐弯抹角的方式追求着美,在经济话语的时代这样没有限制的追求反而逐渐销声匿迹了。这不仅仅是因为画连环画不如画别的画种挣钱的经济缘故,更有一种在工业与后工业社会里普遍迷失了审美的本性的乖谬。或许,在更高一级的自由话语的时代里,在某种意义上, 一定程度上重回农业社会的天人合一式的和谐与温情的社会形态里,我们才可以真正融化到美之中吧。让我们相信,那将是人类的未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麦收时节,颗粒归仓】相关文章:

清明时节05-22

大三时节05-17

花开时节散文06-19

阔时节范文05-17

时节如流范文05-19

深秋时节范文05-19

处暑时节祝福短信05-12

清明时节追悼词05-19

秋收时节优美散文05-28

立春时节传统习俗05-30

上一篇:分手的伤感说说下一篇:二年级数学《认识整百数》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