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师恩难忘

2024-06-13

小学生作文:师恩难忘(精选8篇)

小学生作文:师恩难忘 第1篇

难忘师恩

教师是什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耐心地培养着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小苗。每当我们不舒服时,老师会为我们付出阳光般的呵护;当我们做错事时,老师就会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老师付出的汗水太多,却不能满满地丰收到硕大的果实。而我那倔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性格却一次又一次地伤了老师的心。

陆老师是我五年级的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她那圆鼓鼓的脸蛋,炯炯有神的双眼,粗糙的双手。往往会引起我对那件事的回忆。

那一次,我写日记,写了班上的不公平的事:男同学们总是给别人起小名,我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我一直希望着老师能接受我日记里的内容,可是没有想到,在发日记本的那节课,老师把我叫到了走廊,她说:“这些事我早就知道了,只是有意不去管,我是希望你们自己把这件事处理掉,对待别人,要有一颗宽容之心。你明白老师我用意吗?”我万万没有想到,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说我,难道我做错了吗?

等我回到家,我深思了很久,终于知道了老师的话的含义:她是想让同学们用时间冲淡这一切,学会宽容,学会友好相处。1

老师我教诲让我永世难忘,也许这就是她教学的独特之处。难忘师恩,老师让我学会了和别人和睦相处。

小学生作文:师恩难忘 第2篇

四年级时,我们班来了一位新老师。她气质高雅,风度翩翩。新老师的上任,给我们班带来了一股学习的春风,让我们班充满了向上、幽默、轻松、愉悦的气息。

新老师上课时语言通俗易懂,却蕴涵着深刻哲理。这哲理,曾在我的脑海里激起过许多美妙的涟漪。以前,我最头疼的就是理解题,那时我做理解题毫无章法,颠三倒四,不知所云。一节课上,她为了使我们能够理解,特地画了一棵大树,又画了三根主干和许多支干,告诉我们做理解题犹如栽一棵大树……呵,“大树法”使我们形象地理解了她要传授的知识。从此,我不再怕这类题目了。

老师,您似一壶水,浇灌着我们这些娇嫩的花朵;您如一分热,给了我们炽热向上的情感;您如一位园丁,用毕生的心血培养祖国的未来。您煞费苦心,帮助我改掉了一个又一个的坏毛病。

小学生作文:师恩难忘 第3篇

然而, 随文练笔是一个颇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教学环节, 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练笔时机的把握、练笔落点的优化、练笔氛围的创设、练笔形式的选择, 都会影响练笔的效果。有的教师在教学结束之前蜻蜓点水, 匆匆忙忙给学生布置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 谁对你的印象最深, 选择一个人的一件事写下来”。窃以为这种练笔虎头蛇尾, 浅尝辄止, 缺乏教师有效的指导, 进而流于形式, 打了“水漂”。

众所周知, 随文练笔的初衷有二:一是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语言, 变被动积累为主动积累, 变消极语汇为积极语汇;二是迁移运用课文的经典写法, 通过“布云”来促使“下雨”。随文练笔语言训练的落实, 应从文本空白处、语言转换处、情感升华处、欲言又止处寻觅切入点, 以实现学文与学写的有机渗透。在《师恩难忘》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 以追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第一步:补充资料, 适度拓展, 激发学生的情感。

随着教学环节的有序推进, 教师随机插入以下资料:“在离开田老师的四十年间, 作者于1954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 1956年在团中央工作, 后来从事专业写作, 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作家, 并担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一职。”然后接着点拨:“有人说人生的有幸与不幸, 取决于青少年时期站在你对面的那个人。四十年后, 成为作家的刘绍棠, 面对日渐衰老、拄着拐杖的恩师, 面对着春雨点点、教学有方的引路人, 他心中该会涌动怎样的情感, 他又有多少话想对田老师说。恭恭敬敬行礼, 蕴含着多少谢意和崇敬啊。这谢意、这崇敬, 发自肺腑, 呼之欲出。孩子们, 请你想象一下, 见到你最亲近、最感激的人, 那该是怎样激动人心的场面, 你又会说哪些感恩的话?”

第二步:盘点词语, 激活思维, 挑起学生心动的话题。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无穷无尽的宝藏”, 教师可以这样启发, “孩子们, 当你回忆往事的时候, 你会用哪些词语引起话题, 敞开心扉?比如说, 记得, 忘不了, 俗话说, 古人说……再比如说, 每次……每次……, 虽然……但是……, 无论……都……

第三步:调动积累, 激活语言, 交流赞颂老师的语句。

在学生交流汇报之后, 教师又挑起新的话题:“古往今来, 有多少文人墨客, 用最美的语言来抒发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比如说, 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你还能想起哪些语句?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四步:创设情境, 引领动笔, 抒发心中的感恩之情。

有了以上的启发, 有了情感和语境的无痕铺垫, 学生在积极、愉悦、沟通、展示的心态下动笔, 心中的语言定会随着情感的搏动而自然而然流淌于笔下。此时教师适时出示挂图, 并深情诱导:“孩子们, 现在你就是大名鼎鼎、享誉海内外的大作家刘绍棠, 看着自己白发苍苍的恩师, 想着四十年前那一幕幕动人的场景, 回忆着那犹如春雨点点、滋润心田的往事, 请你用手中的笔, ‘唱出’你心中最美的赞歌吧。”

师恩如山永难忘 第4篇

是啊!回首走过的里程,三十多年的习武生涯如梦如幻。确切点儿说,有苦有酸。金牌是汗水、泪水,甚至是鲜血铸就的;是毅力、恒心、执着的象征;也是恩师心血的结晶。

那是1983年左右,我慕名到济南先生开设的山东第一家武术馆——“济南武术馆”深造武术。当时,先生主要传授各种内外拳法和散手、太极推手等。当时,恩师还经常接待国外武术界友人的来访并与其交流。同时,许多影视、电台的老总和领导也纷至沓来,纷纷找先生签约担任武打设计与演员,然而先生都无暇顾及。先生总是说:我家里有几百名学生,没有时间搞这些,最后只好都一一推辞。现在回忆起当时有很多优秀的、但家境困难的学员,都被先生免收了学宿费等一切费用,其中就包括我这个不成器的学生,特别是在先生创业时期,以此足见先生不为名利的高贵人品。

记得一天课后,先生单独对我说:国玺,我教你一套枪术练一练。我当时凉喜得不得了,早就听说先生的枪术了得,他在1980年和1981年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上夺得子龙大枪冠军,只是没敢在先生跟前提出,我立马把早已准备好的白腊杆枪拿出跟先生练起来。然而,就在第二天,我这支还没有摸够的新白腊枪杆,让先生在一个示范点枪动作中给生生地点断了。当时我很惊奇,这么柔韧、坚硬的白腊杆怎么这样不经一点,可能是太不结实了吧。我心痛地从先生手中接过折断的新枪杆,试着用力去折,但半截的白腊杆任我如何用力都折不断,当时我真奇怪先生怎么有这么大的劲。

一次我对师兄黄康辉(现任北京体育大学太极推手主教练)说:抽时间你领我上李老师家去一趟,我想拜见一下师母。小黄不假思索地说:师父说了,不经过他的同意任何学生不准去,我怎能随便带你去呢?我委屈地问:为什么呢,我也不行吗?(因为我当时是武术班的班长,黄康辉人师门比我早,当时兼武馆教练)小黄说:“老师主要怕学生给他送礼,如果拿礼物的话,先生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你去的。先生说:学生在外求学都很不容易,也特苦,做老师的应处处为人师表。”在我再三恳求和保证下,才在黄康辉的引导下,来到位于市中心的先生的住所,先生家是个较古老的小三合院,院子较宽敞。使我最难忘的是在房子的屋檐下,吊放着大约有五米多长的大木杆子,杆头上钉着十几斤重、带铁箍的圆铁球。黄说,先生天天用它练枪,我暗暗地敬佩先生的武功高深。这个我用腿垫着都挑不起来的大枪,先生是如何用来练拦、拿、扎的呢?

有一回,先生在教外国籍的学员练太极推手,我在旁边看着很觉有趣。最后,我孩子气地问先生:老师,你说太极推手如果与散打较量孰优孰劣?说实在的,当时我对太极了解甚少,认为太极拳是老年人的活,锻炼锻炼身体而已,没有什么实战价值。先生只是微笑着说:那你就试试呗。我暗喜,心里话,我早就想试试了。但我清楚,不管我怎么施展,先生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伤我的。所以我就毫无顾忌地放开胆,憋足劲,一个黑虎掏心奔先生胸部打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冲出去的拳进不去也收不回来了,只见先生还是微微地笑着,小臂贴着我的胳膊,任凭我怎样用力也拉不回来,我心想,这可能就是太极拳的沾粘功夫吧。但我还是不服气,问先生:如果我用擒拿对付您呢?只见先生笑着伸出了右臂说:你试试看。我上前抓住先生的胳膊,往外用足力就反拧过去,当时我心想:看您这回怎么解脱。然而,离奇的事发生了,先生的胳膊像一条绳子似的,拧了三四圈还是老样子,看先生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暗叹:中华武术真是高深莫测。

而今,二十几年过去了,先生依旧为中华武术走向世界而奋斗着。我那些师足、师弟、师姐、师妹们,也不曾辜负先生的厚望与先生付出的心血,在全国及国际的武术大赛上,夺金累累,北京体育大学(黄康辉太极拳主教练)、上海体院(谢业雷太极拳主教练)及全国各地,以及亚、欧、美各大洲皆有我师兄弟在传功授艺。而先生呢,比以前也更加忙碌,不仅在济南开设太极拳俱乐部,而且多次举行国际性的太极拳研讨会,也经常飞往欧美等各国为其培训教练员和运动员,可谓桃李满天下,为中华武术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的、巨大的贡献。当年还是毛头小伙子的我,今天也已至中年,捧着一枚枚金牌,是远离千里的学生向恩师的献礼,是学生对先生的授艺的回报和肯定。先生的教导至今还回响在我的耳旁:“你现在虽然取得了点成绩,这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希望你在技术上能精益求精,但更要注重武德。”这是多么语重心长的话语啊!

是的,在技艺上,不仅要多学、学好,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做人,特别是对于一个习武者来说,武德尤其重要而珍贵,“文以评心,武以观德”,这旬名言,应是我们每一位习武者的座右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到大海就不知海洋之浩瀚,不会明师就不懂武学之深奥。恩师李恩久先生,不仅仅是技艺精湛,而且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武术教练员,并具有着一代宗师的风范,宽广的胸襟如无际的大海纳百川小溪,他那种谦逊的态度,不愧是陈式太极实用拳法的承传人、洪派太极拳的代表,他老人家不仅承传了洪均生先生的高超拳技,更继承了洪均生先生的为人处事谦逊的态度和对武术事业的执着精神。

从恩师李恩久先生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一位武术大师为武术事业献身的那种可贵而执着的精神,恩师李恩久先生,不仅忙于教学,同时也忙于整理很多鲜为人知的武术套路。2003年,美国陈式太极拳协会会长燕高飞先生来济南向李恩久先生请教枪术及拳法,我有幸在济南与燕先生相处了数日,燕先生对李老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希望李老师把那些优秀的武术套路能整理成册早日出版,使更多的武术爱好者能得以习练,不使其失传。同时,相会的有早已名扬全国武坛的杜林功(全国太极拳推手锦标赛6连冠)、王洪平(全国太极拳推手锦标赛3连冠)、李璐(全国推手冠军)、赵为民、孙永全、赵民、李宁等我那些师兄师弟,不见不知道,相见令我羞愧难当,他们个个身手不凡,技艺高超。

武术源于中国,但属于世界。它是世界文化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由此,作为陈式洪派太极拳的掌门——李恩久先生倍感肩上担子的沉重,他老人家正设想着下一步如何能使陈式洪派太极拳法,在世界各地得到普及和推广,能使传统的中华武术不失韵色,适应现代散打,使武术之花遍开世界各地。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到期颐亦不休。”恩师数十年在苦心研习、推广陈式太极实用拳法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我不由想到了一位名人说过的话:“一个人光溜溜的到这个世界上来,最后光溜溜的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物,只有尽一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我的恩师不正是这种高尚的人吗?

然而,武术的前途令人担忧,未来的中华武术能否走进奥运,这不仅仅是一两位武术大师所能左右的,它需要我们大家齐心努力。我希望“天下武林是一家”这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应摒弃门户之见。武术门派各有所长,我真诚地希望,大家能团结起来,把中华武术早日推向奥运,那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每一位习武者的荣耀。

师恩难忘小学作文 第5篇

张老师中等个子,瘦瘦的,常常披着带卷的头发,笑起来甜甜的,非常好看,算得上是“美女班主任”了。她年纪轻轻,却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让别人一看就是个优秀的好老师。张老师讲起课来总是绘声绘色,讲到动情之处,同学们和她一起落泪;讲到幽默之时,她和我们一起开怀大笑,听张老师的课是我们最享受的事情。

在考试之前,都要做一些卷子复习,如果我考得好,她就会在卷子上写上“真棒”还给我画上一朵小红花;如果考得不好,她就写一些鼓励我的话语,让我继续努力。同学们的卷子她总是判得特别仔细,小小的标点符号、拼音声调、书写笔顺她都要挑出毛病,为得是不让我们在书写规范上扣分。班级一共五十人,一人两套卷子就是一百张啊,她要一个人判。她的女儿还小,每天晚上要把孩子哄睡后再判卷子,一个字一个字地判,直到深夜才能入睡。第二天早晨她又早早地来到学校给同学们讲题。张老师又困又累,她这么做都是为了我们有一个好成绩啊!

师恩难忘小学作文 第6篇

“像爱你们一样爱他!”这句话不断在我心里回响,因为我们不是老师的小孩,但老师却用“爱”这个字来关切我们,真是令人感动啊!现在的社会比较冷漠,缺乏人情味,大多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态,其实应该要懂得互相帮助。遇到像这样充满爱心和耐心的老师,我觉得我真幸运,也期勉自己在遇见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像老师那么和善的伸出援手,帮助别人。

“爱”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和情绪。我知道老师说的这一番话,是为了要让我们体会到“爱”的意义及重要,如果每一个人都有“爱”,社会就会充满着爱心及关爱,人们就会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互相帮忙。大家相互关心,不吝付出,社会就会更加祥和、温馨,也充满活力,社会上的犯罪行为和不幸事件也会减到最低。所以“爱”不但可以改善我们内心冲动的慾望,也可以随时随地做善事,发挥自己人性光辉中的爱心,真是一举多得啊!

师恩难忘小学作文 第7篇

班主任姓龚,是一位年轻温柔的老师。她披着短短的卷发,直直的刘海刚好在她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上面。她的性格温柔如水,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喜欢她。

那时我才一年级,是我们班最害羞、胆小的一个女孩子。每次上课,我从来不敢举起自己的小手。老师的目光如果扫视到我,我的脸会吓得通红。有一次,我们像往常一样,上着龚老师的语文课。这时,她突然提出一个很难的问题,把同学们都难住了。我也在思考,这时,我一下子想到了答案,可又不敢举手。龚老师把目光停在我身上,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恬恬,你会吗?”我慢吞吞地站起来,想说却又不敢。正当我紧张的时候,班里的一位男同学突然笑话我:“她真是胆小鬼!老师,我来!”我难受极了,眼睛里掉下了伤心的泪水。

老师见状,走到我的身边,轻轻地摸着我的头,并让那位男同学向我道歉,这时,我才停止了哭泣。“胡怡恬,你会的,勇敢地说出来吧!没有人会再笑话你的。”有了老师的鼓励,我信心倍增,响亮地回答了问题。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高兴极了。

回忆起这件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勇气的种子。

师恩难忘 第8篇

我是1973年拜先生为师的, 回想起来, 当时颇有些“不合时宜”。那个时候, “文革”尚未结束, 正值批判“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极度盛行时期, 人人对先生这样的“反动权威”避之犹恐不及、批之犹恐落后, 谁还敢拜他为师啊?然而, 当先生告诉我, 他本是河北农村穷人家的子弟, 为了有饭吃, 上了保定第二师范, 在19岁那年冬天, 他穿一身秋衣秋裤只身闯北京, 成了一名小学教师, 一干就是一辈子的时候, 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了。在旧社会, 不经商, 不做官, 心无旁骛, 一心甘当“孩子王”, 实在是很难得的。于是, 我决定拜先生为师。后来先生听了我的课, 觉得“朽木尚可雕”, 便收我为徒了。

为了学艺, 我主动赴京, 登门求教。那时我很穷, 连2元4角的火车票都买不起, 先生不但替我负担了往返路费, 还管吃管住, 而且常常在琉璃厂小小的平房院内陪我彻夜交谈。从先生那里, 我了解了从“民初”到“文革”时期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的演变, 知道了“国统区”与“解放区”小学语文教学的不同, 也感到了我们这一代语文教师文化底蕴的贫瘠, 更明确了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先生告诉我, 人生应当有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于是, 我立志以先生为楷模, 讲气节, 苦用功, 勤思考, 决不辜负先生对我的期望。

1995年, 杨再隋教授主持编写了《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小学语文卷》。先生以《我的语文教育观》一文和《将相和》教学实录入卷, 令同仁们刮目相看。而在11位入选人当中, 我的《小学语文导读的理论与实践》一文和《跳水》教学实录也忝列其中, 实乃相形见绌。值得庆幸的是, 师徒同入此卷者, 仅恩师与我二人。故若没有恩师多年的耳提面命, 何有我个人的点滴进步?我不能忘恩负义。我在客厅里常悬挂着赵朴初先生手书的条幅:知恩报恩。我知道, 先生是一个不图个人回报的人, 他对晚生后辈的提携与栽培、关爱与鞭策, 正是他对教育事业的无声奉献。

先生常以“一词未解烟受难, 半句不通茶遭瘟”来形容他备课时刻苦认真的情形, 实在令人动容。晚年, 先生自知去日苦多, 来日苦短, 便以“两头点燃的蜡烛”自况, 最大限度地焕发着生命的光和热。先生一生从未大红大紫过, 但他正像一本人生的百科教参, 实实在在地为中华民族的基础教育呕心沥血。

近来读李镇西先生的《尴尬与自豪》一文, 深为他对万鲁君先生的深情所感动。我想, 用评价万鲁君先生的话去评价王企贤先生, 也是非常恰当的。李镇西先生这样说:“我们这一代语文教师有许多的先天不足, 无论我们现在如何‘知名’, 我们事业的‘辉煌’都是有限的……尽管我也许一辈子都只是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 但这并不妨碍我在三尺讲台上通过语文教育去传播人类文化的精华, 以行使一个知识分子推动社会进步的神圣使命的权利。”

上一篇:大夜班岗位职责下一篇:2024年春季期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