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秋天的雨

2024-06-09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秋天的雨(精选10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秋天的雨 第1篇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

课堂实录

青岛永宁路小学于艳

一、导语渲染,启动情感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伴着绵绵的秋雨走进这快乐的课堂,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秋天的雨》(板书:秋天的雨)。

2、齐读课题。师:请大家齐读课题。生:秋天的雨。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1、检查生字词(1)同位互相指读

师:昨天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课文读了好多遍吧。那是不是都会读了呢?

生:会。师:真的? 生:真的。

师:那好,同桌三个人之间互相用手指着课后第一行双线格里要求我们会认得8个字读一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开始。学生同桌之间认读生字。(2)集体反馈

师:怎么样,读准了没有? 生:读准了。

师:这么自信!那好,我们眼见为实。请看大屏幕。生:略。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字词,重点强调“钥匙、菠萝”的读音。

师:这篇课文还有这些字词不太好读,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生:略。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字词,重点强调多音字“扇”的读音。

教师小结:重庆的小朋友认字的本领可真棒!你们课文读的怎么样?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读看,谁想读?(学生纷纷举手)

2、指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师:这么多同学?来,请这一组的同学开火车读一读,怎么样。一个人读一段,一、二、三、四、五,请你们前五位同学站起来。其他同学可要认真的一边听一思考,在绵绵的秋雨里,你都看到什么了?(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2)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课文读的也这么棒!谁能说一说,在秋雨里,你都看到什么了?

生:我看到了小青蛙、小松鼠。

师:你看到了这么多小动物。你们还看到什么了? 生:小喜鹊。

师:这两位同学都是看到了小青蛙、小喜鹊准备过冬,是不是?(是)那其他的同学,你们除了这些还看到什么了?

生:我还看到了银杏树、枫树、柳树。师:他看到许多美丽的树。还有谁想说? 生:我还看到柿子、橘子。

师:他们都散发着许多好闻的香味,是吧。生:对。

三、品赏朗读.领悟情感 第二段:感悟五彩缤纷

1、学生默读课文,寻找颜色。

师:孩子们,刚才你们有的同学看到了小动物、有的同学看到了很多的水果,还有的同学看到植物有很多漂亮的颜色。问一问你们,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银杏树、枫树有着漂亮的颜色呀?

生:从课文二、三、四自然段读懂的。

师:他从这么多段读懂的,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是课文中的第二自然段。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秋天的雨都把颜色送给谁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

(学生默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在读书的时候,这位男孩子问我“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板书:五彩缤纷)他提的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相信你把第二段读懂了,也就明白五彩缤纷的意思了,我们先来看课文好吗?(好)

师:谁能说一说,秋天的雨都把颜色送给谁了? 生: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

2、美读句子,体会色彩之美。

师:这么多颜色,多漂亮呀。自己再来小声读一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美美的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

师:好了,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块来交流交流,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重点体会、美读描写银杏树和枫树的句子(1)学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2)去词体会。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块来看看这句话,要想把这句话读美了,如果我把句子当中的“扇哪扇哪、飘哇飘哇”去掉,你们自己再来读读看,看行吗?为什么?

生:因为如果没有这些词语的话,就根本表现不出他是怎样把夏天的炎热扇走了,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师:他说出了自己的体会,谁还想说?

生:假如那个小扇子不扇的话,怎么邮来秋天的凉爽呢?

师:说的多好啊。

生:小扇子是要扇的,不是摆在那里就能扇走炎热的。师:是啊,“扇哪扇哪”让我们仿佛看到银杏叶象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轻轻的、轻轻的帮我们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而“飘哇飘哇”让我们感受到红红的枫叶多象一枚枚邮票,轻柔的为我们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多美啊,谁再来读一读?

(3)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巧妙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以误促读。(其他句子略处理,教师相机点评即可。)

3、看录像,感悟五彩缤纷。

师:小朋友们,这么美的景色,想不想去看一看?让我们一边看,一边读出它的美丽吧。

(多媒体出示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色,学生根据画面读相关文字。)

师:多美的景色啊,难怪课文说,秋天的雨有一盒------(师声同说,五彩缤纷的颜料。)刚才提问题的同学,现在你知道五彩缤纷的意思了吧。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再现文中的美丽景色,在美妙的音乐中,以情助读。

4、美读全段。

师:现在谁能把这一段给我们大家美美的读一读?我们班平时谁读课文最好啊?(学生推荐)

一人配乐朗读。

第三段:体会气味的香甜

师: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藏着许多好闻的气味呢。(板书:藏着气味)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一段。

指名美读,略处理。第四段:演一演感受快乐

1、熟读课文。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自己仿佛看到小动物和植物们准备过冬的样子,现在,我突然有了一个好主意,你们看行不行,咱们就来把小动物和植物们是怎样准备过冬的演一演,怎么样? 生:好。

师:如果想把课文中的内容演好的话,你们说该怎么办?

生:我们该把课文对那部分内容背下来。

师:他的意思是熟能生巧,如果时间短背不下来怎么办?

生:读熟。

师:对呀,读熟就可以了。那你们就来把课文的第四段读一读,开始吧。

(学生熟读课文)

师:在这么多的小动物和植物当中,你想演谁啊?这样吧,你想演谁,就把描写他的句子再来用心的多读几遍。好吗?

生:好。

师:选择你喜欢的角色读一读吧。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师生互动演一演。

师:这么快就准备好了,我们先来试一试。小喜鹊在哪呢?谁想演小喜鹊?(学生举手)

师:我们两个先来试一下,现在我就是秋天的雨了,你就是小喜鹊。

师:小喜鹊。生:哎。

师:冬天快要来了,你在干什么呢? 生:我正在用树枝造房子呢。

师:你真勤劳。其他同学看清楚了吗?(看清楚了)谁还想再来当一当小喜鹊?(学生举手)

师生互动表演(略)

师:谁想演小松鼠?(依次选出小青蛙、松柏、杨树、柳树的叶子。)

师:小松鼠。生:哎。

师:冬天快要来了,你在干什么呀? 生:我正在找松果当粮食呢。师:你可真能干!再见。生:再见。

师:小青蛙,你在哪儿呀? 生:哎。

师:你在哪儿呀? 生:我在这儿呢。

师:小青蛙,冬天快要来了,你在干什么呀? 生:我在挖洞呢。

师:那祝你睡个好觉吧,再见。生:谢谢!师:真是个有礼貌的小青蛙。师:小松柏。生:哎。

师:原来你在这儿呀。你在干什么呀? 生:我正在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呢。师:是呀,冬天就要来了,你可要多穿点呀。生:嗯。师:再见。生:再见。

师:杨树、柳树的叶子。生:我在这儿呢。

师:我看到你了,冬天快要来了,你在干什么呀? 生:我要飘到树妈妈的脚下,也准备过冬了。师:是呀,孩子们,所有的小动物都在准备过冬了,多有趣呀,你看,秋天的雨还会吹喇叭呢。(板书:吹起喇叭)

4、指导朗读

师:这么快乐的景象,就让我们来快乐的读一读吧。放开声音读出你的快乐,自己读自己的。

学生自由朗读

师:谁想把这段话快乐的读一读?(学生举手)这位女孩子请你来。

生:略。师:他把自己的快乐读出来了,其他的小朋友,你们谁能读的比她还快乐?(学生举手)

生:略。

师:她读的也很用心,小朋友们,我们一块来读一读吧。(学生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让静的课堂动起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

四、拓展、积累、升华感情

1、小结。

师:难怪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板书:钥匙)

2、拓展。

师:小朋友们,说说看,你都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生: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秋天。生:我看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秋天。生:我看到的秋天是一个藏着香味的秋天。生:我看的是一个五颜六色的秋天。生:我看到的秋天是一个欢乐的秋天

师:你们可真会读书,通过读书就感受到秋天的美丽、欢乐,甚至是更多更多美好的感受,真是会学习的孩子。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美丽、欢乐……)

3、积累背诵。

师:想不想把这么美的景色永远留在脑海里?就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者是段落读一读,背一背吧。

学生背诵------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升华学生的情感认识,体会秋天的美好。通过背诵,积累语言文字。

五、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选择你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并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3、用你手中的画笔为你喜欢的课文内容设计一幅图画。[设计意图]多元化的作业,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秋天的雨 第2篇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分层次朗读,使学生能从读顺到读出动态美再到读出蕴涵其中的美丽、欢乐和丰收。

教学难点:体会秋天的雨带来的欢乐和丰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秋天已经来到了?(指名说)

想不想看一看秋天的景色?那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大门吧!

秋天的大门里你都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一、导入揭题

真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小朋友,你知道这么美丽的秋天是谁带给我们的呀? 听~(出示课件下雨!)正是那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可美妙、可神奇了,让我们赶快去分享这《秋天的雨》吧!引读课题11——秋天的雨

(板书课题齐读。)秋天的雨

教师引读第一自然段: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秋天的大门里有什么?请打开书,看着课文,一边静静地听一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些什么又听到些什么?

2、自由读课文

喜欢这秋天的雨吗?那请你也赶紧轻轻地、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吧,注意生字哦,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

3、反馈词语和生字。

A好,读得怎样了?读好的请看,先带着拼音自己读一读吧!(自由读)

咱们开列小火车带大家读一遍吧!你的轻声读得真好听!(开火车带读)

小朋友,读了之后,你有什么发现吗?

(前面几个都是轻声的。)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记住它们!

谁有信心不看拼音带大家读一遍呢?小老师,你真了不起!(指名生带读)

(你真行,多音字念得真不错!小朋友作为名词时这个字念第四声“

”作为动词时这个字念第一声“

”)我们一起再把这两个词语读一遍!

相信大家都记住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吧(齐读)

B接下来,谁行?(出示生字)来,同桌先悄悄地读一读。这回咱们男女同学来个比赛吧,女同学先来-

----读得真好听,男同学怎样----(男女赛读)

难分高低,都读得很棒!

C生字词语都顺利过关了,相信你的课文一定读得更棒了,请你再拿起书轻轻地读读课文-----------想想你知道了“秋天的雨

”(出示)是怎样的呀?可以把相关的句子划一划!-----------划好的小朋友轻轻和同桌交流交流。

4、交流: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你知道了秋天的雨-----

(我知道了秋天的雨--------------)

你真会读!还有补充吗?

你读出的秋天的雨是怎样的呀?

你还想补充?你来!

你真会找,你们都找到了吗?

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2)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3)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4)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5)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那么多小朋友都找到了,瞧~~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教师引读前四句):秋天的雨-----

还有!(放大最后一句)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师读后质疑:小朋友,请你再反复读读这句话,看看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板书:丰收

欢乐

?)

是呀?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三、品读课文二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

请小朋友赶紧轻轻地读读这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丰收和欢乐呢?

可以把你找到的句子划一划-----------找好的小朋友读给同桌听一听,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丰收和快乐?

2、学生说后随机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1)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

[shān] 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A再读圈圈词语

是这句吗?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秋天的雨 第3篇

走进朱老师的语文课堂, 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 环环相扣, 情景交融, 师生的情感碰撞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听完课后, 回忆整理一下我的思绪, 认为朱老师的这堂课有这么几大亮点:

一、准确定位课时, 取舍有度

第一课时怎么教, 一直以来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界最关注的话题之一。由于篇幅较长, 要想在一节课内完成初读课文、识字写字、读文体会、理解情感等众多训练点, 是很不现实的问题。

本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 朱老师在研读课文环节就大刀阔斧地舍去了海滩和海底的教学, 而是有重点地选择了海面、海底作为这两个部分的课文部分进行重点研读分析, 而将中年级段学习必不可少的重点字词教学在第一课时抓紧、抓牢、抓实。整堂课分五个环节进行:

1.激趣导入, 导读课题

2.初读课文, 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生字词, 重点指导学写“懒“字

4.品词析句, 研读课文海面、海底部分

5.课堂小结, 知识迁移

这样的安排, 使得朱老师的这堂课在课时定位上准确把握了第一课时知识训练点, 有目的地取舍教学内容, 课堂密度适中, 课堂效果甚佳。

二、把握教师角色, 尊重学生

1.巧用多媒体, 让文本离学生不再遥远

西沙群岛对我们的学生来说, 是一个极神秘、极模糊的地方。 课始, 朱老师就担任了一个教学引导者的角色。她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祖国地图, 让学生去寻找西沙群岛的所在位置。这样通过看一看, 找一找, 不仅填补了学生的这一知识盲点, 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可谓一举两得。课堂上, 朱老师不仅播放了西沙群岛的风光片, 而且用图片直观展示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 让学生恍若置身海洋之中, 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朱老师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年段特点及教师的角色定位, 用优美的语言做铺垫, 同时采用图片、简笔画板书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循循善诱, 确定教师主导地位

初读课文后, 朱老师就趁热打铁, 引导学生谈一谈:课文描写了西沙群岛的哪几个地方呢?学生并没有按预设回答, 而是列举了西沙群岛的一些生物。朱老师并不是马上否定学生的回答, 而是顺势而导:对, 这些东西生活在什么地方呢?请学生在文中找一找, 很自然就引导学生自己在文中发现了课文所描写的几个地方, 再用简笔画板书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四个地方, 直观地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 在默读中思考,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明确了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 此时, 朱老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做到了低下头来做学问, 放下架子搞教学。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促进主动学习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如今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并掌握学习过程, 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检验、自我评价, 实现学生自我探究学习语文的愿望, 从而使学习过程不断地得到优化。在朱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上, 大部分的环节都能充分体现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比如, 在初读课文时,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在品读第3自然段时, 请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好好读一读, 这看上去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 但尽显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长此以往, 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就会形成于朱老师的潜移默化之中。

三、夯实基础知识, 有效运用

1.注重抓重点词品读课文

朱老师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 抓住了“各种各样”“懒洋洋”“威武”这三个词, 通过图片展示和动作表演的形式, 让学生感受到珊瑚的形态各异, 海参懒洋洋和大龙虾威武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中, 课堂的主宰是学生, 但并没有虚化或弱化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教师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如, 学生说到“海底的鱼多”时, 教师适时点拨:“从哪些词可以看出鱼多?”顺势而导, 因材施教, 学生自然而然抓住了“各种各样”“一半是水, 一半是鱼”“有的……有的……有的……”等重点词语, 从而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

2.注重句式训练, 学以致用

语文教学必须秉持“以知识为基础, 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朱老师在本堂课上这一点是做得非常好的。就拿教学珊瑚这一环节来说, 朱老师首先用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像美丽的花朵”“像分枝的鹿角”, 这样轻轻松松就带领学生走进了文本。然后朱老师再出示四幅珊瑚图片, 帮助学生练习用“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说话, 学生都说得很好。在帮助学生理解海水呈现“五光十色”特点的原因时, 朱老师通过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等。此种方式, 又轻松地带领学生跳出文本, 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3.扎实落实识字教学和语言训练

朱老师在引导学生识字和进行语言训练等方面力求一个“精” 字, 训练精益求精。如, 课题中“饶”字的指导, 朱老师就花了心思, 采用与熟字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饶”字的字形;在生字词学习中注重同音字“参”“栖”的教学, 引导学生组词加以区分;重点指导了左中右结构的生字“懒”的书写, 教师先请学生观察“懒”字的结构, 在田字格中板演范写一个后再让学生临摹书写, 最后加以评价。朱老师匠心独运, 扎扎实实地进行识字教学, 引导学生运用识字经验学习生字, 指导学生逐步理解汉字的“音、形、义”, 识字教学精、准、稳。在理解“五光十色”一词时, 教师更是采用了换词比较、 图文结合等方式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到了实处。

四、关注课堂生成, 有效延伸

1.注重情感体验, 落实“三维目标”

本课, 朱老师在教学海水和海底的两段重点课文时, 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范读、引读、分组读、齐读等形式。在朗读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当学生没有信心读好海水部分课文时, 朱老师及时给予了一个壮着胆子举手的小女生鼓励, 送给孩子一个微笑, 带领全班孩子给她送去赞许的掌声, 给这个内向胆小的女生树立了自信, 同时也给其他学生以信心, 使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获得成功的体验, 有效地落实了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语文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授方法的过程, 更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2.进行思维训练, 拓展文本空间

本课教学, 朱老师充分利用了文本资源, 引导学生朗读想象、 训练说话, 进行知识的迁移训练。如, 学习海底的生物鱼的一段文字时, 教师启发学生想象除了文本介绍的鱼的种类, 想象海底还有哪些形态的鱼。教师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有效地拓展了文本的空间, 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将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加大了、挖深了、拓宽了, 课堂成了思维的训练场。

五、思考及建议

1.课堂教学中当教师对学生启而不发时教师该采取哪些策略予以应对

如本课:一生在教师一再启发谈谈海底还有哪些鱼时, 由于生活经验缺乏, 一时语塞。此时, 教师不应再采取启发式引导, 而是否可以考虑观察体验、组内交流或生生互助等形式, 避免一再的追问造成了教师的强势, 学生的弱势。

2.处理课堂生成时, 教师还应该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

如, 在教师采用简笔画的形式板书海水呈现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用箭头标出了光的照射方向及大海的剖面图时, 教师的讲解非常生动, 大部分学生都被吸引了, 只有一个孩子自告奋勇地告诉大家:这是光的折射使海水变得“五光十色”。此刻的课堂生成在教师的预料之外, 但学生补充得非常好, 应及时给予表扬, 还可以请他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再进行教师的补充介绍可能会更有效。

3.朗读指导可以再细腻一些

如, 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描写大龙虾和海参的句子时, 教师仅仅让学生观察大龙虾的样子和海参蠕动之慢, 甚至做一做动作来体会读一读。当然, 大多数学生能够读出感情, 个别读书有困难的学生却需要教师多关注, 多指导。此时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朗读的轻重缓急方面做一定的要求, 或者给一定的示范, 不至于泛泛指导, 应让更多的学生准确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 获得学习的体验。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秋天的雨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秋思》;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洛”。

2.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 又开封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只采用多种形式,并且注重读的层次分明,让学生逐步、逐词、逐字走进诗的意境,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千回百转的真挚情感,在体会与一次次的吟咏中呈螺旋式上升地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秋天的雨 第5篇

一、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好!(生)2、师:孩子们,小时候我和你们一样,常听大人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夏天还没走远,小雨点就蹦着跳着把秋天送来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秋天的雨》(板书)3、师:你瞧,小雨点一滴一滴的落下来了。谁会读?(生)雨字读的多响亮啊,让大家一听就明白了,课题写的是《秋天的雨》,一起来响亮的读一读吧!

4、师:昨天,同学们已经提前预习过课文,生字一定都会认了,下面我们就来响亮的读一读这些生字,好不好?

(1)指名;(2)师正音:凉爽、(爽的写法)扇子扇那扇那、(多音字)

(3)齐读。

清凉留意扇子炎热

邮票凉爽柿子仙子

菠萝气味香甜粮食

加紧杨树丰收钥匙

油亮亮一枚枚五彩缤纷

扇哪扇哪飘哇飘哇频频点头(由钥匙引入课文)

6、师:“钥匙”啊,很常见又很神奇,拿着它轻轻一转,一扇扇大门就被打开了。课文里说秋天的雨也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为我们打开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2页,听老师来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思考,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认识课文结构

1、师范读

2、师:大家刚才都听得非常专心,小脸上还洋溢着快乐的微笑,说说看吧,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汇报)

2、师:好了,孩子们,刚才你们用自己的话说出了对秋雨的印象,在我们的课文中,每个自然段中,作者都用了一句话,表达了他对秋雨的印象,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把这几个句子找到,请认认真真地画下来,现在开始吧!(师巡视,点评:动作真快!你也完成啦?真快!)

4、师:找到了吗?(生汇报)(指名1-2名)

5、齐读每段第一句。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感悟语言(一)这五句分别概括了五个自然段的意思。这几句话连起来越看越象一首小诗,我们先来一起读读第一段吧!

(二)体会第二自然段语句的生动形象,读出秋天的色彩美。师:秋天的雨打开了秋天的大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秋天的雨带给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美景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一看这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中藏着哪些色彩?(五彩缤纷)师:很好。这么多的颜色,你最喜欢哪一种呢?就放出声音来美美地读一读那句话,一会儿请你读给大家听。(学生练习朗读,老师巡视指导。)师:喜欢黄色的同学起立,请你们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生: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师:能说说为什么喜欢黄色吗?师:是呀!黄黄的银杏叶就像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给人怎样的感觉?师:谁能读一读,让我们都感觉是那么凉爽,舒服!师:(用手做出“扇哪扇哪”的动作。放慢语速,稍微拉长声音地朗读“扇哪扇哪”)是一下子就扇走了炎热吗?对,是慢慢地,一点点地,所以在这里说了“扇哪--扇哪--”只说一个可不够。谁再来读?

师:你的朗读,真的为大家带来了凉爽的感觉,有那些同学喜欢红色呢?你来读一读吧!师:说说你喜欢红色的理由。师:好的,说话有理有据!同学们也读读这句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这句话中把枫叶比作邮票,为人们送来凉爽。师:读懂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会读书!

师:好了,哪位同学愿意带领大家去看看美丽的金黄色?师:为什么喜欢这金黄色呢?师:你真会读书,看来这金色的田野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他同学呢?带我们去看看什么颜色?

师:好,同学们,大家互相看一看,你们这群可爱的水果这样争先恐后,都想发言的样子,课文中是怎样说的呢?师:是呀!水果们你挤我碰,争先恐后的样子,你能读出来吗?谁愿意试一试?(范读“争着要人们去摘呢!”从而指导学生朗读。)

师:同学们,还有你们喜欢的色彩吗?生:我喜欢菊花的颜色。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因为菊花得到的颜色很多,像仙子一样美丽。师:哦,你读懂了菊花颜色丰富,确实美丽。你知道菊花还有什么颜色吗?生:粉红色。生:大红色。生:还有墨绿色。师:这么多美丽的色彩,课文中无法一一写出来,是怎样表示的呢?生:用省略号!师:可爱的秋雨姑娘为我们带来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同学们都很喜欢呀!我们一起回顾回顾,这和五彩缤纷的颜料中都有哪些颜色?师生:本段写了黄色,黄黄的银杏叶;红色,红红的枫叶;金色,金黄色的田野;橙红色,橙红色的果实;紫红、淡黄、雪白的菊花--师:还有吗?

师:那么,读到这里,你读懂“五彩缤纷”的意思了吗?生:指颜色又多又好看。师:你还知道那些词语也是说颜色又多又没这个意思的?生:五颜六色!生:五光十色!师:这些词语都是“五彩缤纷”的近义词。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一段好吗?我来读第一句,同学们,你喜欢哪种颜色,你就读那一句,我们比一比,谁读得最美!好吗?

(二)体会第三自然段用词的形象传神,读出被香味“勾住”的感觉。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秋天的雨带来的五彩缤纷的颜色。接下来,我们--(老师闭上眼睛,深吸气,一副很享受的样子,通过这个肢体语言,学生很快受到启发。)生:要去闻一闻好闻的味道!师:谁愿意带着大家去闻一闻好闻的味道?请你朗读第三自然段,要让我们通过你的朗读闻到香味儿呀!师:哪位同学闻到了香味?嗯,那么多人呀!还有谁也闻到了?举起你的小手!啊!我也闻到了香味!梨香香的,苹果甜甜的!师:咦,只有这两种水果的香甜气味吗?生:不,还有更多!(朗读)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师:这位同学很会读书!哪位同学还能闻到其它水果的香气?师:啊!原来着秋雨里还藏着这么多的好气味哪!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好吗?边朗读边去闻一闻哦!(生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老师走到学生中间,走着走着忽然停下来,直到学生的朗读结束。)师:嗯!你们的朗读让我仿佛闻到了好多香香甜甜的气味,瞧!我现在站在这里,都不想离开了,你们知道我怎么了吗?师:你真会读书,文中水果的香气把我的脚勾住了,那么在你们的生活中,你的小脚丫有没有被什么东西勾住过呢?

生:我记得有一次,我听见一首好听的音乐,不知不觉地停下了脚步,我的脚被音乐声勾住了。师:说得真好,有时一些美妙的声音也能把我们深深吸引。看来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同学可要记住“勾住”这个生动的词语,写作文的时候你也可以试着用一用。(三)体会第四自然段,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读出语段中蕴涵的积极情感。1、师:(指板书)同学们,秋天的雨为我们染出了五彩缤纷的颜色,送来了香香甜甜的气味,不过,你可别光陶醉其中。听一听!秋雨姑娘还在好心地提醒着我们--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用心听一听,秋雨姑娘告诉我们什么了?(板书:冬天快要来了。)师:同学们听懂了秋雨的提醒,还有很多小伙伴也听到了呢!它们可都忙碌起来了!小喜鹊,小喜鹊,你在哪--(这时学生陆续举起手来,老师走到一名学生跟前。)生: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师:小松鼠--生: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师:小青蛙--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此时学生已领会老师的意思,小手都高高举起。)师:松柏--生:松柏换上厚厚的衣裳。师:杨树,柳树--生: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师:我们一起来--生: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四、回顾全文,赞美秋天,发展学生语言师:这节课我们随着美丽的秋雨走进了五彩缤纷的秋天。“秋天的雨--”师引读。

师:让我们把这丰收的喜悦,满心的欢乐,用朗读传达给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吧!齐读最后一段。(生齐读)让我们乘着这歌声的翅膀,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走进多姿多彩的秋天吧!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秋天的雨 第6篇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大家看完了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请发挥一下你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有位朋友觉得那是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我们的。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今天我们就跟随这位朋友去看看秋天的雨究竟怎么神奇了。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看了这么美的秋雨图我们就一起来看到课文大家根据提示自由地读课文。

自由地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并注音

把句子读通,并给段落标好序号

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开火车找多音字宝宝

钥匙柿子喇叭衣裳粮食

菠萝趁机衔来邮票扇哪扇哪

写“邮、爽”

引导观察字的顺序(先结构再关键笔画)

带领写字

生练写(提醒注意写字的姿势)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感受:秋天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在文章中,作者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写出了他的感受,自己读课文,把相应的句子画下来,同桌交流看看找的对不对。

讨论这几句话是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

讲读第一自然段

钥匙--秋天的雨怎么会是一把钥匙(板书钥匙)你家用钥匙干什么?秋天的雨这把钥匙是用来打开什么--秋天的大门(板书打开大门)哦,我明白了,你们明白了吗?明白了什么?(下了秋雨,秋天就到了)秋雨这把钥匙真神奇啊!把第一句齐读一下

秋天的雨是怎么来的呢?夏天很炎热,前不久下了几场雨,我们就感觉现在的天气凉爽多了,秋天,就是这样趁你没留意,不知不觉地、轻悄悄地来了。

谁能带着感情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名)

老师范读,大家感受下秋天是不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来

全班齐读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秋天的雨 第7篇

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学习围绕中心句写段落。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秋天的雨一课。

二、检查复习: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

三、新课:

1、自由读课文,回答: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汇报: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许多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3、学生齐读。

四、学习第一段:

以“钥匙”切入师:钥匙是干什么用的?秋天的雨这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那扇大门?指名读第一段,并加以评价,进而引导学生读,轻轻地读,读出那种清凉和温柔的感觉。

五、学习第二段:

师:秋天的雨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那我们赶快走进秋天去看看吧,请大家一边默读第二段一边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学生汇报:

黄色黄黄的红色红红的金黄色金色橙红色紫红的雪白……

理解“五彩缤纷”:

师、这么多的颜色正好可以用本段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你知道是哪一个吗?(五彩缤纷)如果要换一个词来形容颜色多,你会用哪一个?(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色彩斑斓)

师:这么多的颜色,秋天的雨会把它们送给谁呢?

出示:“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指五名学生赛读。

师:你觉得这些句子写的怎么样?(形象、生动)为什么如此形象、生动?(比喻、拟人)

师:咱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学着运用一些修辞方法,让我们的句子变得生动、形象。

师:秋天的雨还会把它美丽的颜色送给谁呢?请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它把()色给了(),()像()。()色是给()的,()在秋雨里()。

再读第二段,感受秋天的五彩缤纷。

六、学习第三段:

过度:秋天的雨带给了我们美丽的颜色,还带给了我们什么呢?请大家读第三段。

师: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秋天真是一个

的季节。

师生合作,练习围绕中心句说话。

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田野像。果树上,橘子、柿子,争着。梨,菠萝,还有好多好多。

七、学习第四段。

师:秋天带给了我们美丽,带给了我们丰收,也带给了我们清凉,因为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冬天快要来了,请大家读第四段,看看动物、植物们都做了哪些过冬的准备。

八、通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

九、拓展:模仿写作,围绕中心句写一个段落。

教师给出两个中心句,学生自选一个写一个段落。

1、公园里百花盛开。

2、操场上真热闹。

十、总结下课。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秋天的雨 第8篇

从小学语文的教学实施来看, 绝大多数的课程目标是要通过单元的课文教学来实现的。所以, 把这些经过精挑细选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好, 引导学生注重朗读, 加强积累, 触动感悟, 注重课文的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就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最中心的任务。

从教学的方式来说, 想要把一篇课文教好, 一味地靠教师地分析解读肯定是不行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是陷学生于苦读的泥潭, 教学效果也好不到哪里去的。所以, 在教学中, 笔者尽可能地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 坚决摒弃用教师的分析解读替代学生的主动求知, 引导学生做多层次的朗读。接下来, 笔者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翠鸟》为例, 尝试论述多层次朗读的做法。

一、初读扫清障碍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文进行初读与学生课前的自觉预习是不尽相同的。从效果上来说,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恰当的引导肯定要比学生的自觉预习效果要好得多。从设计初读教学环节的出发点来说, 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积累相关的生字词肯定是首要的任务。如果单就这一点来说, 学生课前的自觉预习也是能够做得到的。但是, 要说到巧妙导入,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准确抓住文本的突破点, 紧紧围绕文眼, 巧妙设置疑问,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初步的感知等等进一步的目标就不是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够做得到的。所以, 在引导学生进行初读的环节, 还是要求教师要进行充分准备的。

比如说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翠鸟》一课的时候, 我就在课前准备了许多有关翠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翠鸟的可爱。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 我就势布置了两个初读的任务:一是找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弄懂生字词的音、形、义;二是把文段中描写翠鸟可爱的句子勾画出来, 想一想翠鸟可爱在什么地方?因为有了之前的铺垫蓄势, 学生学习的干劲很足, 很快就掌握了“翠鸟、腹部、苇秆、衬衫、透亮、清脆、一眨眼、饲养、逃脱、渔翁、石壁”等生字词。此外, 学生出能够准确地把握翠鸟在外形和动作上可爱的特点。有一部分学生甚至还能注意到作者在描写翠鸟时的顺序。理实证明, 初读环节的有效组织为接下来阅读教学的展开起到了很好的铺垫。

二、精读含英咀华

精读是在初读基础上的延续, 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必要环节。可以说, 精读环节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决定着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因此,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教师一定要根据学情设计适宜的情境问题, 引导学生对重要的文段进行精读研读, 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入情入境地朗读, 从而去体会主人公的命运和情感, 进而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个时候, 特别要强调的是学生的个性化体悟而不是教师自以为是的讲解。当然了,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精读效果好不好是和教师的组织是否得当有关系的。

还是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翠鸟》一课为例。在完成了引导初读的环节, 我紧接着引导学生对翠鸟捕捉小鱼的具体例子进行了精读, 使学生对翠鸟灵敏、迅速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同时也使学生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得到了增进。有了学生对翠鸟的喜爱之情的爆棚, 我乘势而为, 引导学生对“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这个想法进行了分组讨论, 经过学生的合作交流, 学生得出了这个想法于情上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于理上是不可取的, 因为翠鸟是野生的, 在大自然里成长才是它们最好的生活方式的结论。就是这样, 学生们在学习中得到了情感的升华。

三、再读质疑反思

如果要说初读和精读是从文本中学习、欣赏、借鉴的话, 那么再读就是要从鸡蛋里面挑骨头了。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唯文本是从, 根本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更不用说有大胆的质疑反思的话, 那么我们的思想是不可能有突破, 学习就不可能有进步的。《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 在进行完初读和精读环节的学习之后, 还是非常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反思的再读活动的。

例如, 在教学《翠鸟》的收尾阶段, 我就特地安排了一个质疑反思的环节, 要求学生再次朗读, 提出疑问或是不同于文本的意见来。在老师的引导鼓励之下, 学生各抒己见, 大胆质疑, 提出了不少有深度的问题来。比如说有一个学习小组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翠鸟是可爱的, 是应该得到保护的, 这一点我们不否认。可是小鱼呢?难道它就应该成为翠鸟的美食吗?所以我们认为翠鸟也不是完全可爱的。”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 引发了全班性的大讨论, 各学习小组间数次争辩交锋, 最终艰难得出了一致结论, 学生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也因此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马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共同问题.小学时代, 2010.

[2]陈霞.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成才之路, 2013.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秋天的雨 第9篇

在《鲸》一文中,多处运用了比较这一常用的说明方法,使鲸的特点更为突出、鲜明。

一是与人比较。如“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以人的身高加臂长“还够不着”来表现鲸张开嘴的高度:用“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来说明鲸嘴张开的宽大空间。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出鲸的头部有多大,那么整头鲸的体积就可想而知了。

二是与猪比较。如“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突出了鲸体积大、体重沉的特点,一条鲸舌就相当于几十头大肥猪了,那整头的鲸该有多重呢?

三是与牛羊比较。一处是“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说的是它的生活环境;另一处是“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说的是它的呼吸特点,这些都说明鲸与牛羊一样,属于哺乳动物。

四是须鲸与齿鲸比较。用“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说明它们所吃的食物不同,吃食物的方法也不同;用“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说明它们呼气的情形也不同。

比较可以使说明更通俗,更容易理解。让我们在阅读课文时好好地体会吧!

《新型玻璃》中的过渡

要让两岸畅通,必须在河上“架桥”;要把文章的上下段衔接起来,必须运用“过渡”。《新型玻璃》一文就很巧妙地用了过渡的技巧。

1、分类过渡。如第二自然段的开头:“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用“另一种”从第一自然段介绍的“夹丝网防盗玻璃”过渡到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的开头:“还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用“还有一种”承接上面介绍的“非常坚硬”的玻璃过渡到介绍“变色玻璃”。这样的过渡承上启下,使文章的叙述顺当、自然。

2、想象过渡。如第四自然段用“你可能会想,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那该多好”作过渡句,通过设想、想象的句子引出另一段内容来,把上下两段意思不同的内容连为一体,使文章的脉胳畅通。这样的过渡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3、设喻过渡。如第五自然段用“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这样的比喻,讲了噪音不好对付;接着又用“尽管……还是……”的句式来说明“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引到介绍“吃音玻璃”。这样的过渡也是通顺流畅的。

学会给文章的段落之间“搭桥”,使自己的文章过渡自然,文气贯通,这也是一个需要下力气学习的技巧。

《圆明园的毁灭》的“情”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堪称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却毁于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仅存的残垣断壁,诉说着百年的耻辱。《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是一篇教育学生树立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好教材。

1、惋惜之情。课文一开始就明确指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一个“!”表现了深深的惋惜之情。而课文以“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作结尾,首尾呼应,更是在痛斥侵略者罪行的同时,表现了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中国人民而且全世界人民也深感惋惜。

2、赞叹之情。课文中具体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先讲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再讲圆明园的种种景点,两个“有……也有……”“还有……”“不仅……还有……”等句式突出了景点之多,而“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等句子充满诗情画意,突出了景点之美,说明了它在园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然后介绍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突出了它的文化艺术价值:“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其中的赞叹之情溢于言表。它的“举世闻名”的确值得我们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赞叹。

3、仇恨之情。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园林,竟然在几天之内化成一片灰烬,怎能不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从“他们把园内……任意破坏、毁掉”,从“凡是……统统掠走”的句子中可以看出侵略者的极度贪婪:从“实在……任意……”的句子中可以看到侵略者的极端残暴,毫无人性。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放火”烧园,这些词语写出了侵略者践踏人类文化的残暴面目,令人痛恨。

这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狼牙山五壮士》的“壮”

《狼牙山五壮士》全文突出了一个“壮”字。

1、壮气惊人。在日寇“大举进犯”的严酷形势下,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艰巨任务。五个人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又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使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这都展现了革命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壮言动人。面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一个“走”字,体现出他的判断之果断,态度之坚决,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当子弹打完时,班长带着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语言,充分表现了革命战士视死如归的精神。

3、壮形感人。第二段塑造了五壮士痛击敌人的英雄群像: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胡德林和胡福才“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第四、五两段集中描写班长的英雄形象:负了伤仍指挥战斗;把仅有的一颗手榴弹“用尽全身力气”扔向敌群;带领战士以石砸敌,“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这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形象实在感人至深。

4、壮举撼人。狼牙山形状特别像尖利的狼牙,直指云天。山势陡峭,尤其是山顶路依山崖,笔直无底的崖壁令人目眩。而五壮士临危不惧,舍身跳崖,显得那样镇静:班长“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这惊心动魄的壮烈举动,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

《难忘的一课》中的修辞

《难忘的一课》一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突出了中心思想。

1、三处反复。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先后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台湾教师“一笔一画地写着”“很认真,也很吃力”。第二次是“我”和孩子们跟着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越来越“起劲了”。第三次是“我”和台湾教师握手话别时“激动地重复着”,心中涌现出无限的感叹。三次反复突出了文章的“魂”——深深的“光复”喜悦和浓浓的爱国情感。

2、两个对比。课文中用日本统治时代“不准许”学习祖国文字、讲祖国语言与台湾教师偏偏认真写中国字、说中国话,并且教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来进行对比;又用礼堂两面墙上“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而现在是“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来进行对比,抒发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无比激愤、痛恨之情和对祖国的无限眷恋、钟爱之意。

3、一句反问。课文的最后以“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吗”这一反问句作结尾,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它从“我”的深受感染出发,提出问题,激发读者深思,从而更加凸现了台湾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在这里,言语不多含义深,一句反问力千钧。

《太空“清洁工”》的说明方法

《太空“清洁工”》是一篇科技说明文,讲的是太空“清洁工”的来历、作用和本领。它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

1、数字说明法。如“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这里就运用了数字来说明它体积不大,却花费不小,价值不小。

2、诠释说明法。文章中对太空垃圾的概念就运用了诠释说明:“太空垃圾是些什么呢?它们有的是完成了任务、已经到了设计寿命极限的报废卫星,有的是发射失败、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还有些是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

3、比喻说明法。首先课题就是把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地球卫星比成太空“清洁工”。又如“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的控制,就像高速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这句话里用“高速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来比喻太空垃圾的“横冲直撞”,说明它极大的破坏性。这些都是比喻说明。

4、拟人说明法。如“一旦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捣蛋鬼”。“清理一件垃圾就得‘牺牲一个‘清洁工。”把太空“清洁工”当成人来写,能够像人一样去“抓”“牺牲”,同时把太空垃圾戏称为“捣蛋鬼”。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秋天的雨 第10篇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名为写秋雨,实为写秋天。作者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各种动、植物忙碌的情景。描绘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作者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极尽描写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秋天的快乐。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2、读懂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

3、积累好词佳句。过程与方法

1、播放课件,感受景色的美。

2、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3、动情朗读,体会秋雨的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难点:

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二、教学过程 :

(一)激趣、感知,话秋雨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雨吗?你喜欢什么样的雨? 生:我喜欢春天的雨,细细的,柔柔的。

生:我喜欢夏天的雷雨,因为雷雨过后,可以看到美丽的彩虹。

„„

师:我们学过哪些关于雨的课文? 生:背诵

师:大地经过春雨的滋润,夏雨的洗礼,秋雨姑娘像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①一边读书,一边标出自然段

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内容。生:认真读书,勾画相关的句子。生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生2: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生3: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生4: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生5: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二)交流、品读,体秋意

抓“钥匙”,悟秋意:

⑴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每一把钥匙都可以打开一扇门,有人说:“书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生: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呢?

生:说秋雨带着“清凉”,可又为什么说它还带着“温柔”呢? „„

师梳理问题,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秋天的雨轻轻柔柔地来了,几场秋雨过后,天气凉了,树叶开始落了,果实快要成熟了,意味着秋天来了。所以说,秋天的雨像一把钥匙。

师:秋雨不像夏雨那样又猛又热,也不像冬雨那样又刺又冷,而像一位柔美的小姑娘,当我们还在为那炎炎夏日忧愁、烦恼的时候,她已悄然地为我们送来了清凉,打开了通向秋天的、通往丰收的大门。多么善解人意的秋雨呀!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达内心对它的那份谢意!

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抓“五彩缤纷”,赏秋色: 出示句子:“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师:“五彩缤纷”是什么样子的?

生:带着问题读书,勾画表示颜色的词语。生:交流,朗读带有表示颜色的词的句子。

课件出示: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红色给了枫树,金黄色给了田野,橙红色给了果树。

师:“五彩缤纷”就只有这些颜色吗?还有哪些呢?

品读: ①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A、生自读。

B、出示“银杏叶”,结合图画,理解“扇子”。

C、指导读;指名读。如果我把“扇哪扇哪”去掉,行吗?为什么?

生:不行。去掉“扇哪扇哪”,就没有扇的动作,怎么能扇走夏天的炎热呢?有了“扇哪扇哪”就说明在不断地扇,很有动态感。黄黄的银杏叶多像一把小扇子呀,秋风婆婆轻轻一吹,它们就左右摇晃着,像在扇凉呢!

②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A、为什么把“飘啊飘啊”读得那么轻那么慢?

B、想象画面,读着读着,你好像看见了什么?

C、齐读。(慢、轻、柔)

③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shì)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A、理解、想象“你挤我碰”“争”

生:体会水果有趣儿、顽皮、多、迫不及待、争先恐后。

B、带着丰收的喜悦齐读这句。【设计意图:体会拟人手法的好处。】

④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A、体验:你就是一位美丽的菊花仙子,请摆好你喜欢的姿势随音乐起舞。

生想象自己是菊花仙子,跟随音乐翩翩起舞。

师配乐讲述:秋风轻轻地吹,秋雨细细地下,一群美丽的菊花仙子在秋雨中翩翩起舞,有的正在微笑,有的含羞低头„„千姿百态,漂亮极了。

学生配乐,美美地齐读。

抓“气味”,品秋香: 课件出示:“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生:齐读,闭上眼睛,想象感受。师:你闻到了什么好闻的气味?

生:苹果、梨子、葡萄、柿子、菠萝、橘子„„ 生:海棠花、金银化、菊花、桂花„„ 生:烤红薯、炒板栗„„

师:同学们,假如此时你就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生:我想摘果子 生:我想在树下乘凉 „„

师:这么多诱人的气味儿!难怪小朋友的脚都被那香味勾住了,舍不得离开呢!让我们把这份丰收的喜悦读出来吧!

出示例句: 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小姑娘的笑脸,露出深深的酒窝,笑啊笑啊,盛满了秋天的美酒。

师:你们仿照这个例子来说一说其他的水果行吗?

生:“秋天的雨,它把黄色给了香蕉,黄黄的香蕉像弯弯的月亮,摇啊摇啊,摇来了秋天的喜悦。”

生:“秋天的雨,它把紫色给了葡萄,紫亮亮的葡萄像小朋友的眼睛,眨呀眨呀,眨来了秋天的丰收。”

„„

抓“小喇叭”,听秋声: 课件出示句子: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师:同学们,我们也来帮帮秋雨的忙,做个“小喇叭”到处去广播吧。

生自主选择喜爱的动植物练读。师生互动,模拟情境。

师:是呀,听到小喇叭捎来的消息,动植物们都在热热闹闹地准备过冬呢!多么快乐的景象呀!就让我们快乐的读读吧!

生快乐地读书。

师:秋天的雨,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秋色,闻到了那诱人的芳香,还听到了那充满关爱的声音。同学们,此时,你想对秋雨说些什么呢?

生:秋雨,你给我们带来了凉爽,谢谢你!生:秋雨,你给我们带来了收获,谢谢你!„„

师:让我们一起感谢秋天的雨,赞美秋天的雨!生:齐读最后一段。

(三)深化、拓展,抒秋情 师:古往今来,秋天是一曲唱不完的歌,是一首诵不尽的诗。古人曾留下“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等千古名句,同学们,拿起我们的笔,去描绘充满诗情画意的秋天吧!

小练笔: ⑴ 这篇散文诗,作者以秋雨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丰收的秋天。如果以秋风为线索,或者以秋天的阳光为线索,又可以怎样写呢?

秋天的风,是一把钥匙„„

⑵ 这个秋天你观察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呢?请你也动笔写一写吧!

三、案例反思:

上一篇:果园承包合同补充范本下一篇:2023秋小学科学实验室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