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卫生局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工作总结

2024-06-13

县卫生局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工作总结(精选8篇)

县卫生局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工作总结 第1篇

县组织部:

县卫生局新农村人才培训在县委组织部的正确领导和州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现有关农村卫生人才建设文化精神,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建设工作,切实解决农牧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成立了迭部县卫生人才培训领导小组‘制定了《迭部县卫生专业人才培训计划》、《迭部县卫生专业人才培训》,认真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

生工程,建立完善卫生人才库,结合卫生系统实际,对人才培训工作作了周密安排部署,完成了卫生人才培训计划。现将卫生局新农村人才培训实施情况作下总结:

一、加大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更好的为广大农牧民群众健康服务,卫生局加大县、乡、村医疗机构卫技人员培训力度。共举办全科医师、转岗医师培训乡村医生诊疗技术等12期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县级医务人员169人次、乡级158人、村级52人次。妇幼保健站举办“降消项目”培训班2期,参加培训的县级医务人员17人、乡级47人。选派52名村级医务人员参加州卫生局举办的《中西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为期7天;到省州医院参加培训班的有90人次。到省外进修的有11人。

二、以卫生项目为依托,加大农村人才培训力度。

今年,是我县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的第六年,省肿瘤医院4名优秀医师支援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省肿瘤医院4名医务人员是5月初到我县人民医院开展支援工作。截至目前,举办培训班10期,参加培训人员为县医院全院医务人员共85人。到腊子、桑坝、旺藏、多儿、卡坝等乡巡回医疗6次,诊治病人4700人次,发放宣传单1800余份,培训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97人次。

三、2012年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工作安排。

以来,通过县委县政府的积极争取,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0万元资金,大力支持我县卫生人才培训工作。目前,村级52名乡村医生已11月中旬培训完毕;县、乡级医务人员正在省肿瘤医院、省军区总医院、州人民医院为期3个月培训。根据《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支援迭部县卫生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方案》,于---,利用2年时间对全县315余名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要求省肿瘤医院支援医师每年举办10次以上培训班,到各乡镇巡回医疗6次以上;建立健全农村卫生人才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完善卫生人才库。

四、存在的问题

培训经费缺口较大,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由于到州级以上医院培训,每名学员每天的食宿及补助需要80元,每年培训100名以上的医务人员,培训时间为6—12个月,共需培训费65万元。

以上汇报若有不妥,请指正。

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县卫生局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工作总结 第2篇

一、全面动员,广泛宣传。全乡召开环境卫生整治动员会议后,该村迅速行动,于10月17日晚上,组织支村两委成员及组长、党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各小组也分别召开了环境卫生专题会议。10月18日,发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宣传资料近600多份到每家每户,在主要干道悬挂横幅标语10条,在村内张贴宣传标语100多张,组织村民观看乡里制作的环境卫生整治专题片。最具特色的是利用防洪广播系统每天上午8点和下午4点向村民宣传环境卫生内容,动员全体村民在全村范围内进行大扫除活动。使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家喻户晓,营造了十分浓厚的活动氛围。

二、合理安排,精心组织。为使全村的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治理,成立了以村支书为组长的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各村民小组选举成立了3-5名成员组成的环境卫生管理委员会和2-3名成员的义务保洁队,制定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并与各村民小组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与每户村民签订了村规民约。通过强化组织管理,调动了全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了环境卫生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办的良好局面。村、组干部带头在村内打扫卫生、清理垃圾,组织村民每天清扫村级的主干道、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卫生死角。严格实行门前“三包”,确保屋前屋后的干净整洁,全村的环境卫生得到明显的改观。

三、群众满意、成效显著。该村自筹经费6.8万元用于聘请保洁员、垃圾清运、河道疏通等。共清理垃圾点30处,清运垃圾45车,清除小广告50多处,清理疏通河道3公里,打捞漂浮物4吨,清理公路障碍物10处。通过此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现村内的垃圾得到集中处理、定点堆放、日产日清;公共场所、村民的房前屋后无垃圾、无乱堆乱放杂物;河流、渠道也由原来的浑浊不堪变得清澈见底。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面貌焕然一新,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香梅乡夯实村级环境卫生基础

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

近段时间,香梅乡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广泛宣传,全民动员,在全乡范围内迅速掀起了村级环境卫生整治的高潮。 通过近一个多月时间的整治,目前,该乡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为了切实改变长期以来村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现象,香梅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环境卫生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是广泛宣传,层层动员。通过层层召开会议,制作宣传牌50余块,书写永久性标语100余条,发放环境卫生“三包”承诺书4000余份,给学生上一堂环境卫生整治课等等,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家喻户晓,老百姓主动搞卫生的意识明显增强。二是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村规民约,并实行片长包片,驻村干部包村、包路段,村干部包组、包户的包干责任制。推行乡政府评先进村、村里评清洁组、组里评清洁户的检查评比制度。建立星级文明卫生村庄、文明卫生组、文明卫生户升级考核评比办法。三是保障经费,落实工作。该乡共投入资金12万元,购买了垃圾桶200余个,清理村庄垃圾400余车合400多吨,清除60公里村、组级公路两边的杂草,清理河道20公里,清理水塘100个,建立垃圾池150个,拆除乱搭乱建30余处。四是加强督查,严格奖惩。该乡每月组织一督查、一排名、一点评,每季度一考核,对考核得分前三名的村分别给予3000、、1000元的奖励;对评为清洁组、清洁户的颁发奖牌;对连续2季度排名倒数后三名且得分未达标的村,对村支书、主任实行诫勉谈话;连续3季度排名倒数后三名的且未达标的村,取消该村年度综合绩效评估先进单位的评选资格和村支书、主任该年度评先评优资格,扣罚年终绩效工资。

县卫生局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工作总结 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2012年7月, 通过随机整群抽样和系统抽样的方法, 抽取湖南省桑植县、麻阳县、蓝山县435户、1 551名居民, 其中卫生服务利用数据较为全面的调查表为366户、1 168名居民, 有效应答率84.14%。

1.2 研究方法

集中指数 (Concentration index, CI) 用于评估某项健康指标在不同组之间分布的公平性[1], 计算方法为集中曲线同对角线之间的面积的2倍[2]。本研究按照较为通用的方法, 将人群按家庭平均收入由低到高排序后, 平均分成5个收入组, 分别是低收入、较低收入、中等收入、较高收入和高收入组[3]。在此基础上, 利用分组数据集中指数计算公式计算CI值:

其中, Pt是横坐标上按照社会经济地位排序的人口的累积百分比, Lt是纵坐标上健康变量的累积百分比。集中指数取值位于1和-1之间, 取值越靠近1, 健康指标越向高收入人群集中, 其健康指标越高, 取值越靠近-1, 结果恰好相反[4]。

相关数据运用SPSS19.0和EXCEL2007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健康状况公平性分析

健康状况与收入存在相关关系[5]。从不同收入组农民的两周患病率看, 较高和高收入组的两周患病率均为15.0%, 低收入组为20.2%, 整个调查人群平均为15.4%。2008年全国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显示, 四类农村地区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15.0%, 两者相差不大。各组患病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6.478, P=0.165) 。根据各组未患病人数计算的健康状况分布的集中指数为0.0078, 根据患病人数计算的集中指数为-0.0429。可以看出两项指标的值均较小, 说明居民健康状况的分布较为均衡, 高收入组人群中健康人数略高, 低收入组农民的患病人数较多, 其中最低收入组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达到20.2% (见表1) 。

2.2 两周患病就诊公平性分析

此次调查农村居民的两周就诊率为12.5%, 2008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 四类农村地区居民的两周就诊率为11.1%, 此次调查略高。各收入组的就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5.687, P=0.222) 。从各组农民两周患病后医疗服务利用频次分布的公平性看, 集中指数为-0.0575, 低收入组看病次数略多, 这可能与低收入组的患病率略高有关。从两周患病未就诊的比例看, 此次调查为18.54% (见表2) , 而2008年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四类农村地区为40.8%, 患病未就诊情况减少一半以上, 因病就诊率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本次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居民患病未就诊的原因, 其中自感病轻占到31.1%, 其次是经济困难, 占到22.2%, 与2008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相似。

2.3 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分析

根据国家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 2008年四类农村地区居民的年住院率为6.9%, 此次调查为14.2%, 高于2008年全国平均水平。不同收入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198, P=0.883) 。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我国居民年住院率为13.2%。与之相比, 此次调查农村居民的住院率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由于住院服务的弹性较小, 上述指标更加准确地反映了贫困地区农民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从不同收入组居民年住院人数分布情况看, 集中指数为-0.0022, 低收入组住院人数略多。由此可以看出, 住院服务利用的公平性较高, 与国内其他类似研究相似[6]。

2.4 个人医疗费用支出的公平性分析

农民两周就诊情况和年住院情况主要从卫生服务利用频率的角度反映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此次研究发现, 受到健康状况的影响, 贫困人口的服务利用次数较多。本研究进一步从个人自付医疗费用支出角度, 分析医疗服务筹资的公平性[7], 该指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利用医疗卫生资源的总数量。从年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医疗费用支出情况看,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高, 上述费用支出呈现明显的增高趋势 (年人均消费性支出检验:F=263.11, P<0.000, 年人均医疗支出检验:F=10.38, P<0.000) 。农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的集中指数为0.273 9, 医疗费用支出的集中指数为0.186 1。自己支付医疗费用占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反映了卫生服务筹资是否体现了按支付能力支付的原则, 集中指数为-0.121 8。综合上述四方面的内容可见, 不同收入人群享受医疗服务的次数基本相同, 公平性较高, 但是卫生筹资公平性以及医疗服务利用数量可能具有较大差异, 不公平性程度较高。

3 讨论

3.1 人口健康状况分布相对公平

健康状况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生活环境、营养情况、教育水平、文化习惯等[8]。从整体上看, 不同收入组农村居民的健康分布较为公平, 这也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与2008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相比, 整个人群的两周患病率并无太大变化, 与之不同的是, 此次调查最低收入组人群的两周患病率较高, 但是这种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进一步分析不同收入组居民的患病严重程度看, 低收入组自认为患病较严重的比例为38.9%, 高于其他组 (χ2=13.865, P=0.085) 。由此可见, 低收入人群应是卫生服务提供系统和新农合应予以重点关注的人群, 需求量较大;同时考虑到这部分人群的经济承受能力较弱, 患病后发生因病致贫的可能性较高, 制定特殊的保障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3.2 居民两周患病服务利用率及公平性改善明显

此次调查发现, 居民两周因病就诊率较2008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四类农村地区的两周就诊率有较大幅度提高, 因病未就诊率下降50%左右, 上述情况可能与调查地区新农合制度逐步健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有关。湖南桑植、麻阳、蓝山三县实施了新的补偿制度改革, 实施定额付费制度, 农民不需要垫付所有医疗费用, 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参合农民就医负担重、不敢就医的顾虑, 因病未就诊的情况大幅度减少。上述改革措施也可能有负面影响, 如引起门诊量、住院量大幅度增加, 影响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 也有可能导致医疗机构在服务提供方面出现质量下降、缺乏连续性等问题, 资金一旦超支, 新农合基金无力补偿, 医疗机构可能拒绝提供医疗服务。如何保证补偿政策的连续性和持续性成为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重点。

3.3 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较高

相对于门诊调查数据而言, 居民对住院服务的记忆更加准确, 数据更加可靠, 更有利于不同收入组之间进行比较。从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的评价结果看, 集中指数较小, 所反映的公平性较高, 优于两周患病医疗服务利用情况。从住院率绝对值看, 三县2012年住院率已经大大高于2008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四类农村地区的住院水平, 但是仅高于2012年全国居民的住院率1个百分点左右, 居民住院率快速升高已经成为我国卫生体系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湖南省三县住院服务同样采取定额自付的方式, 乡镇卫生院住院只需要自付100元, 其他在报销目录内的费用由新农合承担, 有可能出现可以门诊治疗但花费较大的病人采取入院治疗的方式, 获得更多补偿, 导致居民住院率急剧上升, 这一点与全国的整体情况类似, 需要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

3.4 自付医疗费用公平性较低

在门诊利用和住院利用次数方面, 新农合病人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较高, 进一步分析不同收入人群自付医疗费用总量发现, 各组差异明显, 具有显著性意义, 且公平性较低。由此可以看出, 仅从就诊率和服务利用次数等方面, 难以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作出整体、科学的评价, 不同收入组居民医疗费用的自付水平、每次利用卫生服务的总量可能存在明显差异。本次研究发现, 高收入组居民年医疗费用支出额明显高于低收入组。在实际中, 由于自付能力较高, 高收入组人群就诊机构级别、使用药品价格、医疗器械价格等可能较高, 接受各种检查服务项目可能较多, 导致医疗支出偏高。从医疗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看, 低收入组比例高于高收入组, 负担较重, 筹资的整体公平性较低。因此, 新农合应进一步加强对贫困人口的补偿力度, 同时制订更加有效的措施, 促进高收入人群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 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和公平性。

参考文献

[1]官海静, 刘国恩, 熊先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的影响[J].中国卫生经济, 2013, 32 (1) :42-44.

[2]谢小平, 刘国祥, 李斌, 等.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方法学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 2007, 26 (5) :74-76.

[3]井珊珊, 尹爱田, 孟庆跃, 等.农村居民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 2010, 29 (2) :35-37.

[4]齐良书, 徐少英.我国农村居民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之间的健康差距[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1, 4 (5) :34-40.

[5]陈定湾, 王妮妮, 刘盼盼, 等.不同社会分层的卫生公平性研究进展[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3, 33 (3) :256-259.

[6]胡晓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同参合人群住院受益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 32 (8) :771-773.

[7]杨学来, 徐凌忠, 张毓辉.卫生筹资系统公平性分析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 2013, 32 (3) :14-16.

县卫生局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工作总结 第4篇

关键词:西部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农村卫生人才在卫生事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尤其是西部农村卫生人才数量不足、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低和补充渠道不畅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医改政策实施与卫生事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瓶颈。因此,有必要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积极思考当前制约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剖析、研究提出建议与对策。

一、目前农村卫生人才现状

目前困扰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总量不足、年龄老化、增补渠道不畅;卫生人员学历结构、队伍层次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尤其是偏远农村医生无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职称;医药卫生水平与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与当前农民健康保健的需要不相适应等问题。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解读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财政对农村卫生投入总量不足

经济因素是影响卫生队伍稳定性的一个敏感因子,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但是该享受的卫生资源却占不到三分之一,农村卫生服务硬件设施、工作环境、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令人堪忧。在对贵州农村卫生人员调查中,乡镇以下普遍反映工作任务繁重、心理压力大、卫技人员少,有部分卫技人员同时身兼多个岗位,技术能力跟不上,收入低、培训和进修机会基本为零,中青年卫技人员不想扎根基层,基层卫技人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亟待解决。

2.工作压力大、生活条件差距大

当前农村卫生人员的工作环境差、工作压力大、各种福利待遇低、生活条件差距大、精神文化生活缺乏、社会认可度低、事业发展受到限制,在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交谈中,大多数学生期盼去大中城市工作,不愿意回到乡镇工作。由此可见大医院卫技人员集中,乡镇和农村卫技人员严重缺乏。

3.医学教育发展与卫生事业发展供需之间出现结构性矛盾

高等医学教育没有按市场需求规划医学类专业设置和招生结构,办学主要目标定位错误,以培养研究型、高精尖人才为主,淡化了为基层培养为主,在专业设置上各医学院校基本上没有设置全科医学专业,在研究生教育上就更没有培养全科医生方向;还有部分院校在市场经济负面影响下,盲目扩招,与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不相协调。多年来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体系受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强调以疾病为中心的院校教学模式,形成了以专科医疗为主体的卫生服务模式与当前农村卫生服务需求存在根本上的差距,这也是导致毕业生“下不去”和在农村短期内“用不上”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农村卫生队伍建设政策现状分析

对于农村卫生队伍的不合理状况已引起政府高度重视,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努力。如:国务院批转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等政策、文件。2007年贵州省政府、卫生厅分别与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卫生局签订公共卫生目标责任书,将公共卫生工作纳入目标管理。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去工作,对毕业生设置了全科医学概论课程,贵州省卫生厅开办了全科医师培训班等。在医学院校教育方面,也进行了农村卫生人才定向招生培养的试点工作;在毕业后医学教育方面,开展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等,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就根本改变农村卫生队伍现状来说,结果还不尽如人意。

1.农村卫生人员亟待解决的身份、待遇、保障政策未落实

农村卫生人员亟待解决身份问题、职称晋升、待遇、保障政策等问题,再加上投入、运行机制的不完善,农村卫生队伍的稳定越来越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和卫生事业创新发展的瓶颈。乡村卫技人员对目前工作大多表示不满意,不少人员没有长远扎根基层工作打算,无法安心工作,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差,引人和留人都很困难。

2.乡镇、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一,乡镇、村医疗水平比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医务工作人员的学历低,在对贵州省2009年卫生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班开班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中专学历占70%、大专25%、本科5%(城市社区医疗机构),高学历高水平医生大多集中在大医院,结果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看病贵。而在欧美国家,90%的病人都到社区医院看病,与我国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转诊制度”落实难。乡镇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之间应实行“双向转诊”。即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及时将患危重疾病的病人转到上级医院;上级医院把康复病人和慢性病患者及时转回乡镇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根据现行体制,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实行分级管理,各自核算。在这种利益机制和利益格局下,“双向转诊”只能是一句空话。

第三,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医疗设备非常落后,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医疗检验设备都没有,而大医院医疗设备先进,造成民众宁愿多花钱、多跑路,小病也愿往大医院跑。

第四,现在大多数乡镇医疗机构医生还只限于坐在门诊,没有真正走出门诊部到居民家中主动建立健康档案,为乡镇职工及村民提供多位一体的服务。

第五,乡镇、村民支持配合不够。到大医院看病的观念和习惯一时不易改变。

第六,由于大医院的服务功能和农村卫生服务的功能定位有本质不同,大医院和专科医院医生下农村普遍重治轻防,而退休后的专科医生没有经过全科医学转岗培训,缺乏全科服务理念,只是将农村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大医院门诊服务的延伸,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但与农村卫生服务功能真正落实还有较大差距。

3.大学生下农村的待遇难以落实

部分定向招生的医学生,宁肯不要户口档案,支付培养费和违约金,也不愿回到农村基层工作。有的即使无奈回到农村基层,也不安心工作,找机会、想办法也要离开。这就反映出当前农村卫生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提高基层大学生福利待遇的政策难以兑现。

4.农村卫生人员在职培训体系还有待完善

针对农村卫生人员学历教育的培训内容主要依据国家医学教育有关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普通医学教育模式以系统理论教育为主,但相对于农村卫生工作实际需求看,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够,没有根据现实情况和全科医学理论教育体系来培养学员,他们的基本医疗实践技能和公共卫生服务专项技能亟待提高和完善。

三、解决农村卫生人才队伍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1.首先要解决“留人难、引人难”问题

解决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难题的首要任务是制定政策措施,落实人员编制,提高收入待遇,解决养老保障问题。要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标准同农村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标准相一致,并考虑到农村地广人多,基础建设薄弱,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现状,在城市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编制标准和各种福利待遇。只有政策保障,才能真正吸引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和高水平义务医疗人员到农村去,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得到新鲜血液的补充,也能对稳定农村卫生人才队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认真研究如何充实农村卫生队伍

西部志愿者计划和选调生计划是近几年西部大开发不断推进的产物。其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尽早地解决目前西部人才缺乏的现状。各级政府应该抓住人才流动的规律,在国家政策的正确指引下,留住优秀的人才,为乡镇医疗行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把先进的理念、文化知识和专业的技能带到各个岗位中。各乡镇卫生系统把缺位、空位、虚位如实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后统一上报人事部门,然后统一制定进人计划,统一对西部志愿者和选调生进行录用。建议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探索由地方政府出资+用人单位出资+被培养人出资来培养医学人才,统一进行全科医学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到农村社区执业,有效担负起农村卫生保健工作任务。

3.引导医学教育与卫生服务的接轨机制

为农村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质量好、素质高的百姓满意的医药卫生人才,是我国医学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因此,应在医学院校面向农村定向招生工作中,根据本地财政的投入力度,面向本地农村定向招收愿意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的医学生,享受降分录取、减免学杂费等优惠政策,培养农村卫生服务本土化人才。在招收本地农村医学生应该有通用的合格准入标准,不可无限度的降低门槛,放宽要求。因为卫生服务行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要积极引导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课程改革,增加全科医学专业与社区护理专业,增加社区实践的教学环节,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区卫生和全科医学服务,改变就业观念,调整期望值,使之成为农村卫生队伍的新生力量。

4.完善现有农村卫生人员的在职培养机制

对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在充实更新过程中,除医学院校教育外,还可以增加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必须进一步完善在职培训的长效机制,来不断提高农村在职卫生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第一、实现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的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关系到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求;第二、大力开展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和实践技能培训。建立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基地,针对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的培养需求,开展慢病管理、急救、康复、护理、心理干预、中医药知识和基本医疗适宜技术等的专项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技术水平;第三、普及全科医学理念,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使全科医生能真正走进社区,走近人民群众;第四、双向交流培养。由于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原来只有大医院才能完成的医疗治疗,现在中小医院也可以很好完成,因此,有很大一批高学历没有基础医疗经验的青年医疗卫技人员通过互派人员进行双向交流培养,使年轻医疗工作者即可以补充基础医疗技术,又可向所在医疗机构传输新的医疗技术;基层卫技人员可以通过到高等医疗部门培养提高自己高层次的医疗技术,这样可以实现医疗技术的共同提高;第五、传帮带。以技术精、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带刚刚步入卫生行业的年轻人,促使他们尽快成长。

5.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第一、职责分明,充分给予农村卫生人员施展空间,营造农村卫生人员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第二、适当加压,鼓励内部竞争上岗,建立绩效挂钩,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促使年轻医务工作者尽快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提高业务能力;第三、建立农村卫生人员个人技术档案,建立适当的考评系统,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考核与评估,调动农村卫技人员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第四、完善激励机制、绩效考核标准和方法,奖惩分明。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支思想品德高尚,工作作风过硬,业务技术强,能吃苦耐劳,甘愿为农村奉献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 仲磊,杜朝东,李全义.谈西部新农村建设中乡土医药人才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9,(8).

[2] 蒋健敏等.对当前农村卫生队伍建设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9,(2).

[3] 魏晓明,郭爱民等.中西部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培养项目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全科医学,2010,(1).

县卫生局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工作总结 第5篇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我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向大家作以简要汇报:

2004年11月,我县被省政府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县。在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财政、卫生、民政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在40多天时间里,完成了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宣传动员和资金筹集等大量工作,试点工作于元月1日顺利启动,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400184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85.3%。截至12月31日,已为67088名参合患者报销医药费用7472473.66元,其中住院报销14956人,报销金额6483845.44元,人均报销433.52元。目前,全县已有20人报销万元以上,6人报销最高限额1.5万元,104人获报销5000元以上,419人获报销2000元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看不起病的问题。有病不看、小病抗、大病拖的现象有所改善,农民生病后的住院治疗意识明显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有利地推动了农村小康社会进程。

总体来看,我县的合疗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可以用4句话来概括。一是群众的实惠。参加合疗的患者除了可以按规定报销一部分医药费用外,35个单病种限价包干和县合管办的有效监管,防止了乱收费、乱检查、乱用药等损害患者利益现象的发生,降低了患者的就诊费用,缓解了农民看病贵的问题。二是医院增收入。新农合制度的实施,带动了我县农民群众的医疗消费,全县各医疗机构,尤其是乡镇卫生院的住院病人,均较去年有明显增加。三是政府提威信。实施合疗初期,部分群众对政府的做法有怀疑,但合疗启动后,当初没有参加的合疗的个别群众看到政府真是说到做到,从而改变了他们对政府的看法,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四是试点出经验。我县的试点经验和做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今年4月,省上在我县召开了研讨会,全国两期农村合作医疗培训班的专家和200多名学员到我县参观学习,湖北、江苏等10余省市60多个区县到我县学习经验。陕西省电视台、陕西日报和西安电视台等10余家新闻媒体先后对我县合疗运行情况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报道。9月、11月,我县试点工作经验分别在全国和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上进行交流和介绍。

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高度重视,扎实安排,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县委、县政府对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十分重视,把建立农村合疗制度列为全县的重点工作和本届班子为农民群众办的实事、好事之一。试点前,组织召开了县委常委会议和县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任主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及时组织有关部门、乡镇和医疗卫生单位主要领导,先后赴湖北省长阳县、我省镇安县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并从卫生、统计部门抽调60多人对全县医疗机构近三年来的65000多名住院患者和21个村堡的群众进行了调查,形成了基线调查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了初步方案。同时,县委、县政府先后组织召开合管委各成员单位、医疗机构、镇村干部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农民代表座谈会,充分征求各方对方案初稿的意见、建议,反复修改完善并报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审核后,经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通过。2004年11月30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大规模的全县动员大会,与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动员大会后,县四大班子领导带头深入村组,宣讲合疗政策,听取群众意见,解答群众疑问。在筹资阶段,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日听取工作进度汇报,分管领导先后9次组织召开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协调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在政策宣传、资金筹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合疗工作顺利进行。

二、上下联动,方式多样,深入开展合疗政策宣传

为了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合疗制度,提高参合积极性,我们从提高农民群众思想认识入手,扎实深入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一是精心组织编写宣传材料。我们精心组织编写了2万余字的宣传材料,详细介绍了农村合疗制度的内容、特点、意义、参加对象、参加形式、基金来源、管理方式、报销程序和比例、以及与商业保险的区别等具体内容,并利用《金户视野》(报纸)专版印发15万份。同时,整理提炼出35条通俗易懂、概括性强、朗朗上口的合疗宣传标语下发到各乡镇、旅游区管委会和各部门。

二是开展万人进村入户宣传活动。去年12月4日、5日,县委、县政府利用周末,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万人进村入户宣传活动。县四大班子领导分组带领县、乡机关干部、中小学教师、医务工作者近万人,进入全县518个村,对农民群众进行了面对面的宣传。全县境内达到了车辆入村,人员、资料入户,标语上墙,横幅跨街,使每位群众在家能知道,出门能听到,抬头能看到,处处能见到合作医疗的宣传,“每天节约三分钱,合作医疗保一年”、“有病可报销,没病保平安”等宣传口号很快深入人心。

三是针对实际问题及时解疑释惑。针对部分农民思想上存在的“参合容易报销难”、“参加合疗既然采取农民自愿,县、乡工作人员为什么要反复动员,个别村干部动员别人,自己不积极”等问题,我们将农民关心的报销程序和与商业保险的区别等31个具体问题,以知识问答的形式在县电视台和《金户视野》上进行解答,并统一制作了合疗相关政策及报销程序宣传栏,设立在各定点医疗机构醒目位置,消除了群众心中的疑虑。同时对个别存在问题较多的乡村,县领导和卫生部门的同志坚持到现场进行宣讲,并组织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村干部和农民代表召开座谈会,面对面进行宣讲解答,解难释惑,打消了群众顾虑,激发了群众参合的积极性。

在新农合运行工作中,我们仍没有放松合疗的政策宣传。4月份在各乡镇集中开展了义诊、咨询、接受投诉的合疗宣传活动,躺群众工作在合疗实施中体会合疗的好处。国庆节前夕,我县又举办了“为民办实事合疗进万家”大型文艺晚会,以全县合疗工作中真实生动的事例为题材,精心编排了快板、小品、相声等文艺节目,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民群众提高了对合疗的认识,为2006年度合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统筹安排,夯实责任,认真做好筹资工作

为了推动新农合工作,在筹集资金初期,县政府首先对5100名特困户和“五保户”实行了医疗救助,帮助其交纳了参合自筹资金。另外,经过做工作,经济基础好的后寨村等8个村子,由村上为全体村民出资交纳了参合资金;东韩村等21个村子,对参合农民分别给予2—5元的补助。全县参合率由10%、20%迅速上涨,但在35%左右时,一些乡镇干部出现盲目乐观情绪,对困难和问题估计不足,导致收费工作进展缓慢、几乎停滞不前。对此,我们及时调查研究,剖析根源,采取措施予以推动。

(一)重点突破,带动全面。我们将人口最多的甘亭镇、五竹乡和地处山区基础较差的涝峪、太平管委会确定为全县筹资工作的重点,乡、村干部利用早、午饭和晚上农民在家的有效工作时间,加班加点,进村入户反复动员宣传,上门收取资金。仅一周时间,这四个乡镇的农民参合率很快超过了70%以上。初步的成效增强了我们筹资的信心,也推动了全县的筹资进度。

(二)解剖麻雀,对症下药。县卫生局安排祖庵、涝店中心卫生院选取了成道宫、里贤2 个工作滞后的大村,逐户走访群众,倾听其参合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发现主要是政府公信力不够高,合疗政策宣传不很到位,部分村干部不太积极,怕合疗与商业保险一样报销难,等等。对此,我们边宣传边解决群众提出的具体问题。3天后,这两个村参合率达到85%以上。我们及时将具体做法在全县推广,有力带动了整体工作。

(三)加强督查,及时通报。我们从县级医疗单位抽调32名骨干,进行培训后,组成16个联络督查小组,进驻全县16个乡镇,协助开展工作,督促落实合疗制度,解决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及时向县合管办反馈各乡镇工作进度情况,县电视台每3天公布1次各乡镇资金交纳进度,并报道筹资过程中好的做法,从而使全县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筹资局面。

(四)事实引导,整体推进。合疗启动当天,部分参合群众就开始受益,我们及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宣传,使广大群众从中真切感到合疗的好处,消除了心中的疑虑,再次调动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极大的推动了筹资工作的进度。

四、强化管理,严格要求,确保合疗规范运行

元月15日,我县合疗个人资金收取结束后,我们即采取切实措施,扎实做好基金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促其规范运作,合理有效使用,从而取信于民,最大限度惠及群众。

(一)加强合疗基金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钱少、人多、事难办,一方面农民用到大病统筹的人均只有5元,却想把看病的问题都解决,另一方面,农民怀疑卫生部门既管钱又管医院,串通起来乱涨价、乱开药、乱检查,欺骗农民。对此,县合管委坚持“筹钱不管钱,管钱不用钱,用钱不见钱”的封闭管理方式,对基金严格做到专户储存,专财管理,专款专用,并定期将基金使用情况在县电视台和《金户视野》向社会公示,公开透明,让参合农民乃至全县各界及时清楚基金动态。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在会上明确强调:合疗资金的正确使用,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谁如果在这上面出问题,将严惩不怠。

(二)实行单病种定额付费模式和报销“直通车”。为了体现便民利民,我县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测算,确定了与户县消费水平相适应的35种单病种定额费用,并明确了患者自付金额和定额补偿金额。县内住院属单病种的,患者入院时只需缴纳个人自付部分,定额补偿部分由合疗中心和各定点医院结算。同时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规定:参合农民凡在县内任何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直接在住院医疗机构设立的合疗科报销,原则上手续齐全的当日出院当日现场报销,特殊情况需经县合疗中心同意,但不能超过三个工作日。家庭个人账户可在县内任一合法医疗机构门诊,凭合法医疗机构门诊票据,直接在本人所在地乡镇卫生院合疗科报销,只有经批准转入县外住院的,才在县合疗中心报销。推行单病种定额付费模式和报销“直通车”后,收费公开透明,患者知情权得到充分保证,简化了审批报销程序,遏制了医院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收费行为,有效控制了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患者可以明明白白看病,真正体现了便民利民。

(三)严格规范医疗机构行为。试点工作启动后,我们按照《户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县合管办严格入出院标准及审批程序,成立了医疗专家组,组织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病历书写、临床检查、用药等实行全程监督。制定下发了《单病种入、出院标准》、《定点医疗机构违纪违规处罚办法》、《关于住院用药等问题的紧急通知》等文件,要求医疗机构严格执行入、出院标准,对合疗患者的特殊检查、治疗和自费药品的使用,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自费药品费用超过比例时,必须向县合管办申报。

在具体审核过程中,县合管办严格掌握标准,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凡定点医疗机构违纪违规一经发现,坚决扣除违规金额。对由医疗机构不合理的检查、用药、收费等所产生的费用,以及报销

计算错误少付患者的合疗报销款,规定由医疗机构承担,县合管办安排人员逐一上门返还患者。经合疗中心审核,1—12月份共为全县1808名参合住院患者返还少付报销款及不合理费用84402.96元,其中全县最低返还款0.41元,最高返还款700元。严格的管理,有效杜绝了超范围检查和滥用药品等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保证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完善投诉查处机制。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有咨询必有答复、有投诉必有查处、有违规必有处罚的投诉制度,利用多种方式,接受群众投诉。成立了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工作者、农民代表组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设立乡镇监督小组18个,聘用村监督员518个。在县合管办开通2部专线电话,在各定点医疗机构设置了26个意见箱,24小时接受群众咨询和投诉。并向每位参合住院患者发放入院须知和征求意见表,对出院的部分参合患者进行走访,充分征求其意见。同时,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我们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对出现违纪违规行为的医疗机构,按规定进行处罚,并予以通报批评。截至12月底,县合管办共受理群众投诉18起,接受咨询22600余人次,均及时进行了答复、调查和处理,真正做到了有诉必查,一查到底,查有结果,使投诉查处制度落到了实处。

(五)主动接受各界监督。我县从建立公开透明公示制度入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求县合管办按月将已报销参合患者的姓名、住院时间、住院地点、费用总额和报销金额在患者所在村子、辖区卫生院和就诊医院进行公布。并将基金使用和大额报销情况定期在县电视台和《金户视野》进行公示,使合疗工作公开透明化。4月1日和5月11日,县上先后组织召开了县人大代表座谈会和农民代表及部分出院参合患者座谈会,通报我县合作医疗制度第一季度运行情况,听取代表和群众对合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面对面答复群众的疑问。20余名县人大代表对前期运行情况表示充分肯定的同时,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要充分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意见和建议。下半年,我们又两次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情况,对代表、委员提的意见和建议,我们高度重视,积极落实,有效的促进了我县合疗工作的健康运转。

(六)切实加强合疗体系建设。一是健全合疗体系。我们从卫生系统中抽调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得力、高效、精干的合疗工作队伍。县合管办聘请原县中医院业务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宋伟前等学科带头人严把合疗报销中的病例审核关。各乡镇卫生院经上岗考试后择优确定58名合疗科工作人员,518名乡村医生经培训后具体负责各村的有关合疗工作,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网络,形成了上下贯通的合疗体系。二是加强人员培训。县上分别办了乡镇领导、医疗机构负责人培训班,县卫生局在对全县卫生系统进行合疗业务培训的同时,分片召开乡村医生培训会,分批将医疗机构合疗科经办人员抽调至县合疗中心进行为期一周的具体业务学习。三是严格内部管理。按照县合管委的要求,县合管办制定了合疗工作制度、职责等内部管理制度。并定期召开全县合疗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通报运行情况。对医疗机构违规行为,在追究医疗机构责任同时,还将对经办人员予以不同程度的经济处罚。我们共对工作责任心不强的6名经办人员进行了经济处罚,撤换了屡次出现问题的2名经办人员,保证了合疗工作的规范高效运转。

(七)及时完善管理制度。随着合疗工作的运行,根据群众投诉和运行中的存在问题,我县先后制定了《特殊检查及治疗审批制度》、《关于异常分娩补助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等9个规范性文件,保证了合作医疗的健康运行。8月份,县合管委又对合疗运行情况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部分政策进行了调整,提高群众受益面。一是扩大合疗基本用药目录,改原来的甲类用药报销为甲乙类都报销;二是继续严格控制医疗机构药品费用,规定每月合疗出院患者药品费用不得超过总费用的45%;三是对自费药品的使用,必须由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科主任把关,接受合疗中心监督。

五、体会

(一)强化医疗监督,规范医疗行为是保障合疗顺利运行的关键。在合作医疗基金筹集到位后,如何使有限的基金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关键是要对定点医疗机构加强监管,使其规范运作。我县通过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群众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上升了,医疗机构的行为规范了,群众在医疗机构的消费放心了,参合的积极性提高了,今年的资金收取工作顺利了。

(二)精干、高效的合作医疗队伍是确保合作医疗取得实效的基础。新农合工作量大面广,政策性较强,只有建立一支素质好、业务精、工作责任心强的合疗队伍,才能做到宣传到位、操作规范、准确审核、合理报销、运转正常。我县合疗工作由于选人、用人严格把关,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较高,其中县合疗经办中心有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执业会计师1名,高素质的人员保证了全县合疗工作的顺利运行,医疗机构和群众也议论这次政府把人选对了。

(三)有诺必践是确保合作医疗真正取信受惠于民的根本。在合疗运行过程中,我们坚持说到做到,向农民群众的承诺,不折不扣全部落实,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合疗运行以来,我县县委、县政府、合疗办共收到群众赞扬合疗政策的牌匾、锦旗6面,感谢信60余封,大王中心卫生院十余名复明患者得到报销后,自发组织要敲锣打鼓给政府送感谢信。有两名受益群众得知县上要办合疗晚会要求在晚上上向县委、县政府送牌匾、锦旗,牌匾上“政府为民办实事,合疗农民得实惠”道出了群众的心声。

县卫生局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工作总结 第6篇

在卫生部启动实施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中,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与我院结成了帮扶对子,对我院进行支援。半年多来,在省卫生厅、市、县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我院充分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本着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态度,与四院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协作关系。在四院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得到了迅速发展,医院的诊疗范围不断拓宽,技术实力明显增强,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全院各项工作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截至20xx年底,我院年门诊量达到了21.5万人次,同比增长17.5%;出院病人数达到了1.35万人次,同比增长35.0%;手术例数达到了4300台次,同比增长30.3%;业务收入达到了4300万元,同比增长38.6%;新增床位77张,由年初的203张增加至年末的280张;实际占用总床天数80022天,同比增长26.8%。开展新技术项目30项,其中12项达到了三级医院先进水平;在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5篇,出版专著2部。全院各项工作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经济指标均大幅度提升,综合实力保持在全市同级医院的先进行列。医院先后被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沧州市“三下乡”先进单位、沧州市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十佳诚信单位等荣誉称号,取得了两个效益的双赢。

现将我院“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实施以来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准备,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我院本着“领导重视是前提,密切协作是基础,有效沟通是途径,明确需求是重点,创新发展是目标”的原则,首先成立了以院长张秀治为组长,副院长和医教科、护理部、院办室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领导小组,并确定了常务副院长贾清海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协调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同时,向各科室及时进行了通报,明确这项工作的意义和影响,得到了全院干部职工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从而确保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与四院结成对子后,我院主动向四院领导详细介绍医院现状和发展思路,并多次邀请四院领导和专家到我院实地考察,针对本地医疗市场的发展状况和我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与四院的领导、专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从而使四院领导和专家对我院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能立足我院实际,共同协商确定了力争在三年内,不断完善、提高该院内科、外科、妇科的肿瘤专业水平,帮助组建放疗科,使内镜、病理、耳鼻喉专业走在沧州市同级医院的前列,逐步发展成市级重点学科的援助目标,选择了适合我院发展的援助项目,派出了我们需要的专家队伍。双方同时商定,在今后的援助中,将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援助协议,确保援助工作取得实效。

同时,为抓住机遇,乘势借力,积极配合好帮扶工程的实施,充分发挥援助医院和派驻专家的技术优势,力争获取最大收益,我院要求各科室本着“科学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深入调查、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客观评价自己的优势专业,认真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今后的专业走向和发展需求。这样,不仅为我院制订远期发展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项目的有效实施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真正做到了认真选题,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抓住重点,精心实施,确保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通过双方有效地协调沟通,四院把为我院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帮扶的根本任务,对我院进行全力支援,不仅派驻了5名专家,并经常为我院派出专家组进行指导,涉及了耳鼻喉科、肿瘤内科、胸外科、妇产科、小儿科、皮肤科、口腔科等多个专业。他们中,既有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专家、教授,也有年富力强、学有所成的博士、硕士。为尽快提高我院的诊疗水平,他们发扬无私奉献和“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结合我院各科室的不同需求,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医疗、教学、护理工作中。他们从不摆架子,服务态度也好;而且每人每周都要给我们上课,在专家们的影响下,我们的学习风气浓厚了,就连附近3县8乡的医务人员听说这里有省级专家讲课,也都赶来听讲座。

四院胸外科是河北省重点学科,刘庆熠副主任医师一到该院,就成功为一名79岁高龄且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和一名病变长度达18公分的食管癌患者实施手术,受到交口称赞:“不愧是全国知名专科,手术切口小,时间短,这些病人因为风险太大,过去我们根本不敢做,这次真是开眼界了”。

耳鼻喉--头颈外科的景尚华主任医师在我院先后开展了全喉切除术、颈廓清术、上颌骨截除术、颈深部颈椎间隙肿物切除术等高难度头颈部手术,受到医务人员一致好评:省里的专家不仅手把手的教手术,而且不厌其烦地讲解术前准备、术后处理,比我们出去进修学习效果还好。耳鼻喉科主任也高兴的说:“老师们不仅教专业,还帮助协调了科里人员关系,我感到科主任比以前好当多了”。

我院过去没有肿瘤内科,相当一部分病人需要到大城市就诊,四院支援我们后,尽快成立肿瘤内科就被提上重要日程。在史健博士的帮助下,我们成立了肿瘤内科,配备了相关药品,完善了规章制度,并对医护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史健医师还自己出钱为科室购买了《临床肿瘤医师手册》、《20xx年最新药典》、《20xx年肿瘤治疗新进展》等专业书籍。该科的建立,填补了沧州地区肿瘤疾病诊治的一项空白,在建科一周后,就收治了20多例各种晚期肿瘤及肿瘤术后患者。

妇产科与小儿科是我院的强势学科,病人多,任务重,张正茂副主任医师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帮助我院开展了宫腔镜检查与治疗,共同完成了“巨大宫颈肌瘤”、“卵巢癌根治”等多例高难度妇科肿瘤手术,还成功抢救了一名胎盘早剥生命垂危的产妇。我院妇产科主任高兴的讲:“省四院专家的水平真令我们羡慕、值得学习,看了人家的手术才知道什么是规范的手术方式”。

我院儿科在主管护师王春雪的帮助下,建立了新生儿监护室,完善了科室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监护室成立不久,就成功抢救了一个AGPAR评分为1分的危重新生儿。现在儿科护士长逢人便说:“王老师给我们解决了许多护理难题,现在工作好干多了”。

此外,我院还根据发展需要,先后派送了2名病理和肿瘤内科专业进修人员。今年,又商定在继续做好原有援助项目的基础上,帮助我院成立放射治疗科,目前正就人员培训、购置设备等事宜进行协商。

据不完全统计,在短短不到7个月的时间内,省四院的专家先后开展教学查房52次,举办全院大型学术讲座6次,科内讲课30多次,组织疑难危重病例讨论20多次,帮助开展新技术项目16项,指导和实施各类手术近100例;另外,为我院免费培养了病理科、耳鼻喉科、肿瘤内科等进修人员5人次,大大提高了我院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我院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耳鼻喉科开展了疑难手术20余例,其中3例达到三甲医院先进水平;外二科成功开展了颈段食管癌切除、胃咽底吻合术,右肺上叶切除、支气管、肺动脉双袖状吻合术等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手术,填补了全市胸外科的空白;内一科肿瘤专业开展了50余例肿瘤化疗,治疗效果满意,受到患者和家属的好评;妇产科开展了宫腔镜、腹膜外剖宫产术、阴式子宫切除术等手术治疗,为我院医疗技术上水平、上档次夯实了基础;新生儿病房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开展了无陪护新生儿护理,使我院新生儿救治水平再上新高。

通过此次“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不仅使我院提高了技术水平,扩大了服务能力,而且大大方便了群众就医,改善了群众的就诊条件,使广大患者足不出县就享受到省级专家的诊疗服务,不仅受到全县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受惠的群众还辐射到附近三县八乡和山东省的相邻县乡。

三、尊重专家,贴近感情,营造尊知重才的良好氛围

四院的专家不仅为我院带来了精湛的医疗技术,而且也带来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忘我的敬业精神。他们远离家庭、远离亲人,到我们这样一家国家级贫困县的县医院进行帮扶和指导,为农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这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更是值得全院干部职工尊重和学习的。为此,我院努力做到“思想上尊重,工作上配合,感情上贴近,生活上照顾”,把派驻专家当成了自己的老师、朋友、亲人,切实解决派驻专家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一是我院尽力为专家们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我们为专家们精心安排了宿舍,配备了床上用品、有线电视、电话、空调、暖气等生活用具,装修了卫生间和浴室;为了方便他们的学习和教学,安装了写字台和宽带上网的计算机;在医院内部餐厅设置了“雅间”,并由专业厨师负责他们的饮食,保证他们的营养和健康;为丰富全院职工和派驻专家的业余文化生活,我院还修建了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使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整。

二是医院有关领导经常与专家们进行座谈和交流,了解他们工作、生活上的需要和不便,并责成有关科室及时给予解决;同时,号召全院干部职工要以派驻专家为榜样,学习他们勤恳工作、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和恪尽职守、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进一步营造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良好氛围。

另一方面,我院以医院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在与省四院的协作和交流中,不断汲取省四院的优秀文化,寻找文化上认同感。我院规定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中,举行奏省四院院歌、升省四院院旗仪式;在本院60周年庆典活动上,专门邀请了省四院王士杰院长等院领导出席大会并致贺词。充分体现了我院对省四院领导、专家的尊重,也使专家们在我院找到了“家”的感觉,把自己当作“南医”的成员,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另外,我院还注意加强宣传,扩大卫生支农的影响和派驻专家的知名度。充分利用自己创办的《新南医》院报、网站等媒体,介绍专家的专业特长和医疗信息,使“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家喻户晓,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此外,在接受省四院帮扶工作的同时,我院按照市卫生局的`要求,对本县2所中心卫生院进行帮扶,组织义诊活动10余次,开展了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5次共计1000余人次,指导手术20余例,免费培养乡医9人。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院作为受援单位和受益者,深切地感受到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是新时期中央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大决策,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基层医院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一项亲民、爱民、利民、惠民的德政工程。我院的工作同时也得到了卫生部督导检查组、省卫生厅、市卫生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四、认真总结,精心规划,把“工程”项目推向深入

为巩固与省四院的协作关系,拓展帮扶范围。20xx年元旦过后,院长张秀治、常务副院长贾清海专程赶赴省四院,向省四院院长王士杰等院领导,详细汇报了上一年的帮扶工作情况以及我院未来三年发展规划,得到了省四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一致支持。王士杰院长表示:今后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帮扶指导工作,继续为“南医”提供技术支持和进行人才培训,争取通过此次“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为“南医”培养数量更多、水平更高、素质更优的实用型人才,为实现“南医”的发展规划尽最大努力。

展望未来,在认真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我院立足医院实际,高起点、高标准地谋划了医院未来三年的业务发展规划。

(一)学科建设规划

1、投资500万元,新建一个以肿瘤放、化疗为主的肿瘤科,实际开放床位达到25张。

2、将耳鼻喉科、妇产科、小儿科、胸外科建成全市的重点发展学科。其中,耳鼻喉科实际开放床位由目前的8张发展到25张,耳鼻喉、头颈外科的部分技术达到三甲医院先进水平;妇产科由目前的55张发展到105张,分为妇科、产一科、产二科等3个病区,使阴道镜、宫腔镜等微创诊疗技术逐渐成为强势;胸外科由目前的25张发展到35张,使胸腔镜诊疗和胸腔主要手术日臻成熟;小儿科由目前的31张发展到50张,使新生儿呼吸机治疗技术成熟。

(二)新技术项目规划

新开以肿瘤综合治疗、胸腔镜、阴道镜、声阻抗检查、ARDS呼吸机治疗等为主的新技术项目80项,巩固普及原有的技术项目。

(三)人才培养规划

选送以肿瘤治疗专业组、病理、胸外、妇产科、耳鼻喉科为主的技术人员30余人到省四院进修学习。

(四)临床教学规划

每周一,请省四院专家分别在其帮扶指导工作的科室开展教学查房1次;周三请专家开展全院或科室范围内的学术讲座1次,周四分别举行内科或外科系统疑难危重病历讨论1次。

(五)科研方向和专著论文

1、科研方面:与省四院合作开展肿瘤方面的科研项目3—5项。

2、专著、论文

⑴ 出版专著2—3项;

⑵ 在中华核心医学、管理期刊上发表论文60—80篇。

(六)医疗工作效率目标计划

到20xx年末,力争全院年门诊量达到35.6万人次;出院病人达到2.3万人次;实际开放床位增至385张,病床使用率达到85%;住院手术达到7500台例;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不超过40%;门诊、住院费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门诊费用低于85元/人次,住院费用低于1700元/人次,年平均病人费用递增速度小于6%。

县卫生系统社会工作人才调研报告 第7篇

根据社会工作人才调研的安排,我局采取对乡村医生、社区医师、护士和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的临聘人员代表进行座谈、走访等方式,对卫生系统的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卫生系统共有乡村医生、社区医师、护士和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的临聘人员793人,男341人,女452人;其中在执业结构上医师460人,护士163人,其他后勤服务人员170人,医师中共有乡村医生379人;在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113人,占总人数的14%,中专(高中)583人,占74%,大专及以上97人,占12%;在年龄结构上,30岁以下229人,占总人数的29%,30至40岁的372人占47%;40至50岁的142人占18%;50岁以上的50人占6%。

二、存在问题

1、待遇偏低。一是乡村医师由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普及,业务收入大幅下降,但他们又义务承担着大量的公共卫生工作,但每年只有2400元,多数是只够一个人的基本费用,就不要说拖一个家庭的生活了。二是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由于编制少,工作多,自行招聘人员多,经济负责重,所以临聘人员工作任务繁重而工资严重偏低,每月与交的各种保险金总计平均只有1100元左右,与当前的物价和各种消费不成正常比例。

2、素质偏低。一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是招聘人员,好的招不来,差的没用处,县城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个卫生服务站全科医师不足10人;其他医技人员、护理人员多数都是中专学历,专业不专、业务不强。主要缺乏高层次的社区医生。二是乡村医师

1共379人,初中以下25人,占7%,中专(高中)336人,占89%,但其中215是短期培训取得的中专学历,实质上仍是初中或高中水平,专业技术业务能力明显偏低;大专及以上只有18人。

3、队伍不稳定。社区医师、护士和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的临

聘人员都人在心不在的人员,多数只要一有机会就考取其他正式(在编)工作而不辞而别,导致辛辛苦苦培养的专业人员总是不断的流失。

4、培训不到位。现有乡村医生、社区医师等培训不到位,难

以胜任公众健康“守门人”的重任。我县的乡村、社区服务机构都民营机构,政府没有投入一分钱,调训时难得抽人,所以多数人没有经过严格系统的临床训练,没有建立起全面正确的临床思维,基本功不过硬。从调研的结果来看,不仅学历遍低,大多数医生缺乏规范的在职培训,离上级要求的培训比率相当的差距。因此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掌握的专业技能远远不能适应居民的健康保健需求,难以胜任公众健康“守门人”的重任。

5、乡村医生队伍老化。我们从本次调研得到的数据显,40岁

以上的人数占了总数的37%之多,这说明乡村医生队伍中有一大半以上是由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赤脚医生”阶段发展而来的。同时存在断层问题,目前各种医疗机构严重差人,绝多数医学毕业都在外面找到了工作,乡镇医生后继困难。

6、乡村医生性别比例失衡。

根据调查的结果表明,全县乡村医生的男女性别比例为2:1。虽然乡村医生在性别比上并没有多大的要求,也就是说没有特殊要求其性别比例为多少。但是就从农村实际出发和公共卫生工作普及与下移(比如妇幼保健)每全村卫生室最好是能有一名男乡村医生和一名女乡村医生,男乡村医生适合到自然村出诊,女乡村医生适合进行在村里的防疫、妇幼的工作。

7、乡村医生缺失基本的社会保障。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我县乡村医生的个人收入主要业务收入两大块构成,政府没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退后还要瞻养老人,照顾家人,又无力从事其他劳动,基本生活难以维持。如果不解决60岁后的乡村医生社会保障问题,乡村医生的前景令人堪忧。由于收入微薄及缺少社会保障等问题,许多乡村医生都处在这样一种生存状态:边劳动边行医。

三、人才规划

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和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的临聘人要通过正式解决编制进行逐步化解,全县的乡村医生到2015年要450人、社区医师要200人才基本落实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到2020年乡村医生要500人、社区医师要300人才能基本落实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详见《**县卫生系统社会工作人才规划表》)。

四、几点建议

总体来看,乡村医生和社区医师的数量略不足,按“十二五”规划要求,每1000人配备1名乡村医生只差50个左右。社区卫生服务的技术人员差20%左右。现关最关键的是提高待遇、稳定队伍、提高技能。

1、提高乡村医生队伍素质。县委政府要增加培训经费投入,尽快实施人才培训计划,改变乡村医生低学历、低水平的现状,拓宽培训领域,提高服务水平,让乡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长知识、见世面、学技术,全面丰富和提高了乡村医生对农村多发病、常见病的诊疗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首先,下设培训基地。可以考虑把培训基地设在乡镇卫生院,定期不定期地对乡村医生进行业务技能培训。这样既可以方便乡村医生,也可以提高培训的次数,还可以为本镇的乡村医生提供一个业务交流平台。其次,创新培训模式。要立足实际,注重培训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把医政法规、职业道德、实践操作技能以及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作为主要内容,出台具体的培训方案,采取脱产跟班学习的形式,实行师徒带教方法。即由乡村医生拜经验丰富的医生为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带领其坐诊、看病。第三,引进高级人才。要加大引进高级人才到乡镇卫生院的力度,给乡村医生队伍注如新鲜的血液。

2、加大投入提高待遇。建立乡村医生最低工资线,由财政供给,减少和杜绝以药养医的现状。可以根据乡镇的具体情况给乡村医生设一个最低工资底线。要逐步推行退休养老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消除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这些措施可以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减少乡村医生外流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改善乡村医生的生活条件,减少乡村医生“边劳动边行医”的状态,使乡村医生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建议政府要不断增加投入,对乡村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后实行足额补助,建立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管体系,规范农村医疗服务。

3、加强对社区医生实施规范化在职培训,以提升社区医生的素质。社区卫生服务是一个范围宽广、内容极为丰富的领域,涉及临床、预防、保健、康复、传统医学、心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全科医生的要求远远高于过去对基层卫生人员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急需一批训练有素的全科医师,而不是专科的医师。全科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单纯依靠学校教育培养合格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力,显然不现实,在职培训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适应服务需要,因而,努力抓好现有社区医生的在职培训,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当务之急。从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在职人员的转型培训不能流于形式,重数量的同时要保证质量。要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有发展的长远眼光,积极制定社区医生培训计划,分阶段逐步将各类医护人员送出去进行培训。业务主管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培训情况的考核纳入年终总体考核体系,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挂钩,力争在三年内达到培训率超过85%的标准。

4、加强宣传,营造社区卫生良好发展环境。

当前,我县社区卫生服务只是一个“初始期”,居民“首诊在社区、康复在社区”思维还没有形成,社区卫生的公众关注度和认可度也不高。所有我们要利用各种媒体、借鉴各种途径,加强对社区卫生的宣传,吸引高层次的大学生到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人员准入制度。要有严格的准入制度以保证医生的质量水平。政府要在财政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从培养的源头抓起,挑选热爱社区卫生工作,立志于从事社区卫生工作大学毕业生,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培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骨干队伍、中坚力量。建立起社区卫生队伍可靠的人才保障机制,才能保证沧浪区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县卫生局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工作总结 第8篇

四川省卫生厅依托“健康中国工程”项目[1],于2010年3月启动了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培训子项目,来自18个地震重灾县的215名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在成都接受了为期1个月的培训。该项目针对我省地震重灾区公共卫生工作现状和新医改的任务要求,以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岗位要求为核心,以素质—知识—能力为主线,以解决工作实际问题为立足点,突出实用性与应用性,设计了人文素质、卫生政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实用技术四大课程群,整合四川省公共卫生领域具有较高实践水平和学术研究的师资资源,采用理论讲授与师生互动、实地开放式教学、学员间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圆满地完成了培训任务。同时,为保障与监控本项目的培训效果,项目组在项目准备阶段采用问卷调查进行了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参照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培训评估模型[2],从反应—学习—行为—结果四层次进行了系统的评估设计,包括培训前及培训中反应与态度层次的测评(满意度测评与闭卷考试)、培训后行为与结果层次的测评(培训结束后一个月与半年的两次现场评价)[3]。现将结果进行总结,以探索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培训效果评价的有效方法,保障并促进相关培训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健康中国工程”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子项目两期参训学员215人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15份,回收有效问卷181份,有效率84.2%。另赴汶川、安县、什邡、都江堰、崇州等地,采用实地座谈、深度访谈及现场调查等,对学员、机构负责人、当地民众进行调研。

2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情况

学员学历以专科、职称以初级为主,大多数为临床医学专业,仅10.5%的学员为预防医学专业。大多数学员从事公共卫生工作年限不到5年。进一步的座谈与访谈发现,不少重灾县的乡镇卫生院没有按规定设岗和配置人员,公共卫生工作是由临床人员兼职完成,这也是本次学员中临床专业出身最多的原因。值得关注的是,培训前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学员为41.9%,培训后这一比例升至56.5%,这也凸现出基层公共卫生工作队伍不足的现状,同时也亟需规范化与科学化。

2.2 反应层次的评估——满意度调查结果

两期培训班在培训结束时分别进行了满意度测评,共发出问卷215份,回收有效问卷181份,有效率为84.19%。学员们对该期培训课程的总体满意率为93.67%;对培训设计(含培训方式的适宜性、培训内容的必要性、培训内容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的整体满意度为89.6%;对整体教学服务(含课程设置、师资配置、教学场地及教学设施、培训教材与资料的适宜性等方面)的满意度为82.3%。同时有91.3%的学员认为通过培训“获得了实用知识有助于今后开展工作”,87%的学员认为此次培训“提供了一次客观审视自己及工作的机会”。

2.3 学习层次的评估——考试成绩分析

培训前后进行了闭卷考试。培训前平均成绩52.94分,及格率15.08%;结业考试时平均分68.02分,及格率为84.96%。可见平均成绩提高了28.45%,及格率提高了69.88%。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参训学员的得分结果符合教学规律及参训学员掌握知识的过程,可以认为,学员在基础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基本达到目标,但在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方面还需要参训学员在其实践中进一步融会贯通。

2.4 行为与结果层次的评估――现场调查结果

2.4.1 学员对培训的认知态度情况

培训后半年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2.3%的学员认为本次培训增加了自己对公卫工作的了解程度与热爱程度;56.5%和8.9%的学员认为培训对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帮助”或“帮助非常大”。分别有64.6%和35.5%的学员在回到当地后“经常使用”和“偶尔使用”培训所学到知识与技能。对回答为“偶尔使用”的学员进一步追踪调查发现,主要原因依次为“所在机构无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场地和设备”、“群众态度不积极”、“个人为兼职人员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院领导没有给予充分支持”,这说明培训效果的实现必须得到机构的充分理解与配合才能显现。

2.4.2 学员个人工作能力与主要业务工作开展改变情况

由表1可见,绝大多数学员认为,经过培训后个人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认为培训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尤其是那些在培训后才开始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学员更认为此次培训是一次非常及时实用的培训。此外,实地开放教学与学员间的交流也使学员们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同时,对新医改要求的基层医疗机构应承担的九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学员们在经过培训后,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各项目工作的开展。

2.4.3 机构对学员素质与能力提升的评价

现场调查时,学员们所在机构的负责人普遍反映,送培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工作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回到工作岗位后大多数都增加了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尤其是国家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使所在机构的公共卫生工作的绩效得到提升。如都江堰市青城山镇卫生院的一位学员回岗后进一步完善了对镇上重点人群的建档及管理,结合学习情况及工作重点印制和发放常见慢性病宣传资料3000余份,并多次深入各村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等工作[4];崇州市几位参加培训的卫生院长回岗后带领公卫人员积极改进工作,在卫生局组织的公共卫生工作考核中排名从最后几位上升至前几名,受到卫生局与当地政府的表彰。

3讨论与建议

通过反应—学习—行为—结果四个层次的评估,可以认为“健康中国工程”公共卫生培训子项目实现了“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的预期目标,更为今后同类培训的改进与完善提供了如下参考:

3.1 重视基层公共卫生工作,落实相关政策措施

按照《四川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川编发[2010]15号文)要求:“每个乡镇卫生院应确定2人左右从事日常公共卫生及突发公众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等工作,应配备一定比例的专兼职妇幼人员”,即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应有2人专职从事公共卫生工作。但此次发现不少重灾县乡镇卫生院因经费、编制等种种原因没有执行此规定,其公共卫生工作由临床人员兼职完成,因此此次也就只能选送临床工作人员来参加培训,其中一部分回单位后继续专兼职从事公共卫生工作,另一部分仍回到临床岗位,这与培训目标显然是不相符的,更影响到基层公共卫生队伍的长期建设与发展。因此,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必须重视基层公共卫生队伍建设,从制度、编制、经费等各方面努力落实相关政策,并重视公共卫生人员使用的规范化,从而保障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的有效开展。

3.2 分层培训,强化培训对象的针对性

公共卫生工作涉及到诸多方面,就每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而言,大部分公共卫生工作都是在专兼职公共卫生人员牵头协调安排下、由各相关岗位人员共同完成,因此建议分对象、分类别进行培训:可对专职公共卫生人员进行公共卫生工作整体知识与技能培训,同时增加对其管理技能的培训;对九大公共卫生项目可分类别对相关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以提高直接参与人的操作能力;对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者进行公共卫生整体工作认知的专项培训,以有利于其对公共卫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对刚从事公共卫生卫工作的非预防医学专业人员必须进行专门的规范性转岗培训。

3.3 解决工学矛盾,根据各地实际需求调整培训时间与地点

调查发现,一些重灾区的乡镇卫生院因只有1个专(兼)职公共卫生人员,一些边远地区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因工作繁忙或路途太远而无法到成都参培;而且因地区间差异较大,事实上各地参训对象的需求也不相同。为解决突出的工学矛盾,建议今后面向重灾区公共卫生人员的培训以地市州为区域,时间以5~10天、分模块进行为宜。

3.4 丰富并细化培训内容与方式

本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培训内容与方式受到学员肯定,今后应坚持,同时还应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同时结合新医改对公共卫生工作要求,学员们希望加强以九大基本项目为核心,尤其是健康档案管理、慢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项目的实际操作方法等为重点的培训内容。针对学员反映内容较多、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消化、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需要进一步咨询学习等问题,建议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传媒技术,开展课件共享、电子邮件答疑、实时互动等更多培训形式(目前“健康中国工程”项目组已编写了实用于基层的心理咨询、全科医学、公共卫生三本“口袋书”,并已开发建立了继续教育网络课堂[5])。另一方面,由于不少学员反映基层群众对公卫工作不太理解,建议增加宣传传播技巧方面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应整体加大对公共卫生工作的宣传与推广,以便为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营造一个更有利的环境氛围。

摘要:目的:通过对“健康中国工程”四川地震重灾县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培训子项目进行系统性评估,探索同类培训的有效评价方法,保障并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方法:问卷调查、实地座谈、深度访谈及典型调查等。结果:反应层次评估表明学员们对该期培训课程的总体满意率为93.67%,学习层次评估(闭卷考试)显示平均成绩与及格率都有较大幅度提高。行为与结果层次的评估表明,学员的业务素质与工作能力有明显提升,所在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绩效提高。该培训子项目实现了预期目标。建议:今后同类培训应进一步改进完善,包括强化培训对象的针对性、根据各地实际需求设计培训时间与地点、丰富细化培训内容与方式等方面。

关键词: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培训效果评估

参考文献

[1]邬颖华,罗萍,张纯洁等。基层医学影像和检验人员在岗培训创新模式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7):531-532.

[2]王淑珍、王铜安.现代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10:220-226.

[3]专栏编辑.隐藏的力量:解读柯氏评估模型[J].管理人@人杂志,2007,(9):30-3239.

[4]健康网.“健康中国工程”援助地震灾区行动采访纪实[2010一O5一l1]。http://512.39.net.

上一篇:周三问候语50句下一篇:从公平理论探讨煤矿企业如何吸引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