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2024-07-03

医院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精选15篇)

医院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第1篇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死亡病例应在一周内进行讨论;特殊病例,如死因不明、医疗纠纷、意外死亡和刑事案件等死亡病例应在24小时内进行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报回后一周内进行讨论。

2.死亡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或高级职称医师主持,科内所有医生、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参加。对疑难死亡病例,必要时由医疗主管部门组织院内外讨论。

3.死亡病例讨论由主管医师汇报病情、诊治及抢救经过、死亡原因初步分析、死亡诊断等,与会人员认真分析讨论,探讨诊治中是否存在缺陷,有无可吸取的经验教训,最后由主持人归纳总结。

4.死亡病例讨论内容包括:诊断、诊治经过、死亡原因、诊断是否正确、有无延误诊断或漏诊、处理是否适时、死亡原因和性质、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和改进措施。

5.为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医学发展,凡死因不明、家属有争议、特殊罕见病例及涉及法律时,均应尽量主动做好死者家属工作,争取尸检。

6.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1)讨论要有完整的客观讨论记录,科室应建立专用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讨论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称、讨论发言内容、讨论总结意见等,由经管医师记录,主持人签字确认。

(2)经治医师根据客观讨论记录整理成病程记录归入病历。同时做好死亡病例登记。死亡通知单报医疗主管部门。

(3)客观死亡讨论记录由专人保管,未经主管院长或医疗主管部门同意,科室之外任何人员不得调阅或摘录。

医院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第2篇

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死后一周内召开,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发出后讨论,但不迟于两周。讨论由科主任,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派人参加。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死亡病例与医院感染关系讨论 第3篇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2年—2007年20例死亡病例, 通过回顾性调查, 将查阅的死亡病例按照统一表格逐项登记, 感染病例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依据每份病历的医疗病程记录、护理记录、实验室报告结果、特殊检查及死亡病例讨论综合分析。

2 结果

20例死亡病例中, 有11例发生医院感染, 占死亡病例的55%, 其中脑血管疾病病人死亡8例, 其他疾病合并感染死亡3例, 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占总死亡的40%。根据死亡原因分析, 医院感染直接造成死亡者1例, 间接造成死亡者3例, 占总死亡的20%。20例死亡病例中, 发生过肺部感染者6例。死亡与意识障碍的关系:脑血管病病人死亡8例, 其中有1例意识清楚, 余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占40%。

3 讨论

本文所调查的20例死亡病例中11例发生医院感染, 占总死亡的55%, 这说明医院内感染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大量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不但不能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反而增加了二重感染的机会, 使医院感染的治疗更趋于复杂化。

11例医院感染病例中, 肺部感染发生高达6例, 而且因感染造成病人死亡直接与间接原因的4例均合并有肺部感染。由此看出, 由于危重病人, 尤其是老年危重病人生理防御机能、免疫功能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老年人的T细胞功能低下, IgG、IgA等免疫球蛋白降低, 是老年人发生呼吸道感染的病理生理基础, 尤其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因此, 医务人员必须做好病区的消毒管理, 减少探视, 加强无菌观念, 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 增强病人的机体免疫力, 以预防老年病人的肺部感染, 减少其死亡率。

意识障碍病人因呼吸道分泌物的阻塞、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 排痰不畅, 易并发呼吸道感染, 以坠积性肺炎最为常见。因此, 防治意识障碍病人的呼吸道并发症对改善呼吸道感染导致的通气障碍所致的脑缺氧和脑水肿有重要的作用。Joanne认为保持呼吸道通畅不仅与呼吸机能有关, 而且还可以防止高碳酸血症所致的脑血管扩张、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既可促进脑水肿的消除, 有利于原发病防治, 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昏迷病人应取侧卧位, 因重力作用, 使病人口腔中的液体流出, 给予低流量吸氧, 脱水剂的应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轻脑水肿、预防肺部感染, 同时做好基础护理, 预防皮肤感染、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 医院感染应重点加强危重病人, 特别是老年危重病人的监控, 严格控制下呼吸道感染, 加强护理管理, 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减少因医院感染所致的死亡病例。

参考文献

医院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第4篇

【关键词】肿瘤;死亡病例;感染;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156-02

为了解肿瘤死亡病例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本调查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0月的542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调查2008年1月-2011年10月全部在院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共542例,其中男性354例,女性188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81岁,住院时间最短1天,最长369天。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逐份查阅病历原始记录,按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根据临床症状、体征、放射学诊断及病原学检查,将感染病例的资料进行登记、汇总统计,描述性分析感染发生情况。

2 结果分析

在542例恶性肿瘤死亡患者中,有159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共计182例次,医院感染率为33.58%,低于文献报道的54.07%[2]。化疗科死亡375例,感染156次,感染率为41.6%,放疗科死亡58例,感染22次,感染率为37.93%,外科死亡44例,感染3次,感染率为6.82%,介入科死亡65例,感染1次,感染率为1.54%。各科室死亡病例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56, P<0.001)。在不同科室的死亡病例中,化疗科死亡患者的感染率最高,其次是放疗科。调查数据显示,在经过化疗和放疗的死亡患者中,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外科和介入科的患者。对于采用化疗或放疗以及同期放化疗患者,因病期较晚,且反复多次住院,住院时间长,病人治疗过程可引起各种副作用,如:破坏了机体的生理屏障,使皮肤粘膜受损;大剂量的化疗、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使用,使患者免疫力下降;治疗过程导致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使白细胞尤其是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削弱了患者的抗感染能力,导致化疗科和放疗科的患者更易发生医院感染。

感染发生部位以呼吸道最多,计91次,占50%,其次是口腔58次,占31.87%,呼吸道感染是死亡患者最主要的感染部位,感染病例也以化疗科和放疗科最多,分析原因是大多数死亡患者属于肿瘤中晚期,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病情较重,加上住院时间长,长期卧床易发生肺炎,也更能说明呼吸道感染是恶性肿瘤患者直接或间接的死亡原因,同时病人抵抗力弱、病室面积小、陪视人多,病原体经空气、飞沫传播而造成交叉感染,直接引起呼吸道感染。居其次的感染部位是口腔,占31.87%,有文献报道,化疗和放疗导致口腔黏膜炎、口腔干燥症使唾液分泌减少,pH值降低,口腔自洁功能减弱,增加口腔感染机会,且以真菌感染多见[3]。159例感染病例中有94例采集微生物标本送病原学检查,检出真菌72株,占76.6%,考虑与为预防或治疗各种感染而应用抗生素,加上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敏感细菌被杀灭或抑制,真菌乘机不断生长和繁殖,导致菌群失调,继发二重感染,加上本院地处粤东沿海,气候温暖潮湿,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增加真菌感染危险因素。

3 护理干预

3.1 本次调查显示,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是肿瘤死亡病例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护理上应加强临床基础护理,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根据肿瘤病人易感染的特点,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严格认真地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保证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使消毒、灭菌达到规范化、标准化,避免医源性感染。

3.2 强调预防为主,重视手卫生;加强病房管理,保持病室干净整洁,定时通风,使空气清新,定期紫外线消毒,降低空气中病原菌浓度,春夏季节开空调除湿,减少霉菌滋生;对病人及家属做关于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陪护和探视者,减少交叉感染。

3.3 加强支持疗法, 补充营养,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清淡饮食,适当应用免疫增强剂,提高机体抵抗力,多饮水,促进机体代谢废物排出,有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呼吸系统和口腔护理,必要时给予保护性隔离。严格密切监测患者血象,如白细胞下降,WBC≦3.0×109/L,应暂停化疗和放疗,及时予升白细胞治疗,并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加强床单位和空气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内源性感染发生的条件。加强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及时发现隐患,从各个环节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病人的抗感染能力,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生存质量,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文件汇编[G].广州:广东省卫生厅翻印,2001.

[2] 王辉,吕全江.135例肿瘤死亡病例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1):3308-3309.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第5篇

一、讨论时限

(一)一般情况下,患者死亡1周内进行;特殊情况(医疗纠纷、猝死病例)应及时讨论,形成初步意见,同时动员家属做尸检,凡同意尸检的家属必须在尸检志愿书签字,然后保留于病历中,及时联系具备尸检资质的机构。

(二)凡死亡病例,医师均应询问死亡患者的家属是否同意尸检,如不同意尸检,死者亲属应在病历首页“是否同意尸检”栏内进行签字。

二、参加人员

(一)一般死亡病例,由本科室负责人主持,全科室医师参加,也可邀请其他医师自愿参加;

(二)疑难病例或有纠纷病例,由科负责人主持,科室所有医师和有关的医技、护理人员参加,同时院长、分管院长及医政管理人员参加。

三、讨论内容

讨论死亡原因、病理报告、死亡诊断和治疗抢救是否适当及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四、讨论程序

(一)经治医师汇报病例,包括:入院情况、诊断及治疗方案、病情的演变、抢救经过等;

(二)主治医师、医疗组长补充入院后的诊治情况,对死亡原因进行分;

(三)其它医师发表对死亡病例的分析意见;

(四)主持人对讨论意见进行总结。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第6篇

1.死亡病例,一般情况下应在(C)内组织讨论,特殊病例(存在医疗纠纷)应在()内进行讨论。

A、1天、6小时

B、3天、12小时

C、1周、1天

D、5天、1天 2.关于死亡病例讨论正确的是(D)A 病人死亡后两周内完成死亡记录

B讨论由护士长主持,医疗组全体人员参加

C讨论时应重点总结经验,无需提及不足

D 必要时由医务部门组织,科室相关人员或医疗组全体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参加

判断题

1.死亡病例讨论应在病人死亡后两周内进行讨论。(×)

2.参加死亡讨论的人员应对诊疗意见、死亡原因、抢救措施进行详尽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3.死亡病例讨论应在病人死亡后两周内进行讨论。(×)

简答题

1.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应记录哪些内容?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第7篇

一、凡死亡病例应在病人死亡后一周内进行讨论,特殊情况应及时讨论;

二、尸检病例及有关病理检查的病例待报告出来后进行,但不得超过二周;

三、讨论由科主任或其他负责医师主持,医护及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医教科派人参加,讨论情况应记入“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和病历中;

四、死亡病例讨论要有死因分析和经验教训记录。

1、讨论会要有完整记录,各科必须建设立专用死亡讨论记录本,在进行死亡病例讨论时,指定人员在死亡讨论记录本上按要求进行记录。

2、死亡讨论记录本应指定专人保管,未经主管院长或医务科同意,科室外任何人员不得查阅或摘录。

医院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第8篇

1死亡病例

病例1:卡号888, 男, 24岁, 吸毒史11年, 每天静脉注射海洛因1.5 g, 同时注射安定, 最大量达2 g, 属多药滥用。入组时体检:尿检 (+) , 血压90/65 mm Hg, 胸透 (-) , 心电图:窦性心律, 60次/min。美沙酮治疗起始量40 mg, 同时已嘱其服用美沙酮的注意事项。第二次服药时诉服药量不够, 要求加量, 既给予加量到55 mg。第三次服完药后, 仍觉量不够, 未告诉医生, 自己在外注射安定0.75 g。晚上患者独自回房睡觉, 次日凌晨, 家属发现患者已死亡。

病例2:卡号900, 男, 28岁, 吸毒史12年, 每天静脉注射海洛因0.5 g。入组时体检:尿检 (+) , 血压100/70 mm Hg, 胸透 (-) , 心电图 (-) 。美沙酮治疗起始量35 mg, 并告之了服用美沙酮的注意事项。第二次服药时未诉不适。第3天, 患者未来院治疗, 打电话问其家属, 家属称患者已死亡, 死亡时间是凌晨5点, 并在患者床头柜上发现注射海洛因的注射器。

2讨论

2.1 美沙酮维持疗法从60年代开始至今, 在美国及许多国家一直用于阿片类物质脱瘾治疗, 疗效好, 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及许多国家的认可及赞许。美国的经验认为, 最常见的每日剂量为60~80 mg。美沙酮在血液中达峰时间为3~4 h, 故一般在服药后3~4 h即可观察到是否出现美沙酮中毒现象。两例患者均在服药12 h后死亡, 且引入量较小, 可排除单纯美沙酮中毒死亡。两患者死亡前均使用了海洛因或镇静催眠药, 这样, 就增强了美沙酮的作用, 可使患者血压下降, 昏睡或昏迷, 导致呼吸困难, 以致死亡。

2.2 对于阿片类物质成瘾者而言, 他们的特点是“想舒服就要吸”, 美沙酮虽然可以理想地控制海洛因成瘾者的戒断症状, 但就其致欣作用而言远比海洛因弱, 为了缓解戒断症状和获得“快感”, 进入美沙酮维持治疗后的患者仍可能合并使用海洛因及其他阿片类物质。特别是引入期患者, 由于对美沙酮缺乏了解, 担心美沙酮量偏低, 不能控制戒断症状或已经出现戒断症状, 于是便偷食海洛因或其他阿片类物质, 造成合并用药中毒。

2.3 无论在美沙酮治疗引入期还是维持期, 凡合并使用海洛因或其他能加强美沙酮作用药物所造成的过量中毒, 均应诊断为“合并用药引起的阿片类物质中毒”。一旦发生中毒, 除一般常规急救措施外, 还应注意特殊用药。如发现针状瞳孔和呼吸抑制时, 应及时给予拮抗剂盐酸纳洛酮, 静脉推注纳洛酮, 直至患者苏醒和恢复正常, 然后改为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纳洛酮, 并维持24 h以上。使用纳洛酮最大量可达20 mg。

2.4 心理、行为干预, 这是预防合并用药中毒的重要措施。在患者入组时, 要向患者详细介绍美沙酮的特点、用量、不良反应以及剂量增减问题, 讲清服用美沙酮后再合并用药的严重性, 让患者不再盲目追求阿片类物质带来的满足感和欣快感。同时, 多与家属沟通, 让家属参与, 配合医务人员, 督促患者坚持美沙酮治疗, 脱离吸毒环境, 杜绝偷吸现象的发生, 从而降低合并用药中毒率。

摘要:我院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已三年, 共收治患者1250人次, 其中合并用药中毒死亡四人。通过对死亡病例的讨论, 找出患者合并用药的原因及规律, 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行为、心理干预, 以降低合并用药的死亡率。

关键词:美沙酮,合并用药,中毒死亡

参考文献

[1]张秀玲.三大毒品植物.森林与人类.2001.5:42.

[2]姜佐宁.海洛因成瘾与现代治疗.222.

[3]姜佐宁.海洛因成瘾与现代治疗.232.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模版] 第9篇

凡死亡病例均要在科内进行死亡病例讨论,一般要求在病人死亡后一周内完成。特殊病例及时完成。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做出后一周内完成。目的在于分析死亡原因,审查诊断是否正确及治疗护理过程是否及时适当、存在哪些有待改进的问题与不足,以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治疗抢救成功率,降低临床死亡率。

一、讨论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以上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治疗组医护人员必须参加,其它有关人员也应参加,必要时报请医务科派员参加。

二、讨论时由经管医师汇报主要病情及诊疗、抢救过程,上级医师分析病情,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死亡病例诊断和死亡原因。参加讨论的医护人员对病情演变、抢救过程、死亡原因死亡病例诊断等进行全面分析、讨论,充分发表意见。最后由主持人对死亡病例诊断和死亡原因作出结论。

15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第10篇

1.凡是在急诊科抢救室、监护室、观察室留观的死亡病例,必须按医院规定在一周内进行死亡病例讨论。

2.死亡病例讨论主要是讨论患者死亡原因、抢救及治疗措施等,总结抢救经验,进一步提高急诊科急救水平,防止医疗差错以及医疗纠纷。

3.死亡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主持进行,经治医师、护士以及相关急诊会诊的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包括轮转医师、进修和实习医师)必须参加。

4.死亡病例讨论由专人负责记录在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上,并且将讨论结果记录在死亡病历上,必要时将讨论结果上报医务处。

5.记录内容

1.讨论日期、地点、主持人和参加人员的姓名、职称、职务、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婚姻、出生地、职业、工作单位、住址、入院日期、死亡日期和时间、死亡原因、死亡诊断(包括尸检和病理诊断)。

2.参加者发言纪要,重点记录诊断意见、死亡原因分析、抢救措施意见、经验教训及本病国内外诊治进展等,总结抢救经验,进一步提高急救技能,防止医疗差错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按发言人先后分列)。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范文模版) 第11篇

一、為了規範死亡病例の討論,及時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準,特製定我院死亡病例討論制度。

二、凡死亡病例,一般應在一周內進行討論,特殊病例,如死因不明、醫療糾紛、意外死亡和刑事案件等死亡病例應在二十四小時內進行討論,屍檢病例,待病理報告發出後一周內進行討論。

三、死亡病例計論會由科主任主持,參加人員由科主任決定,原則上科室全體醫護人員參加,必要時由醫務科參與,請院內其他科室專業醫師參加,對急危重及疑難死亡病例,必要時由醫務科組織院內外專家及院領導等有關人員參加。

四、死亡病歷討論由主管醫師彙報病情、診治及搶救經過、死亡原因初步分析、死亡診斷及診治中可能存在の缺陷等,與會人員認真分析討論,總結診治經驗。吸取經驗教育訓,最後由主持者歸納小結。

五、死亡討論內容包括:診斷、診治經過、死亡原因、殘廢診斷,明確診斷是否正確、有無延誤診斷或漏診、處理是否適時和及時、死亡原因和性質、應吸取教の經驗教育訓和改進措施。

六、為提高醫療技術和水準,促進醫學の發展,凡屬死因不明、家屬有爭議、特殊罕見病例,有科研價值及涉及法律時,均應儘量主動做好死者家屬工作,爭取屍體解剖。

七、死亡討論制度

1、討論會要有完整記錄,各科必須建設立專用死亡討論記錄Fpg

Fpg 本,在進行死亡病例討論時,指定人員在死亡討論記錄本上按要求進行記錄。

2、死亡討論記錄本應指定專人保管,未經主管院長或醫務科同意,科室外任何人員不得查閱或摘錄。

3、討論情況應按時用病歷專頁記錄,內容包括:討論日期、主持人及參加討論人員姓名、專業技術職稱、討論總結意見等,經治醫師根據討論發言內容進行綜合整理,經科主任或主持人審閱簽字後,附到病歷上同時做好死亡病例の登記上報工作。

医院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第12篇

1.疑难危重病例,应组织全科讨论。

2.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案,分析可能发生的意外,做好应急防范措施。3.讨论情况均应记录在册,与麻醉记录一并保存在病例中。4.及时向医疗部报告、备案。5.做好解释工作,并签好麻醉协议书。

医院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第13篇

为进一步加强死因监测工作,提高疾病监测系统的预警能力,及时发现诊断不明、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主动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本院特制定本制度 :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搜集整理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医学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在家中死亡者,家属需在居委会开具死亡个人资料证明(死者姓名全称、性病、族别、出生年月日、死亡年月日主要致死的疾病名称,并死于家中)加盖街道办事处公章后携带死者的户口本和身份证及相关病历资料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

4、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本院医生填写的《死亡证》的收集、审核、登记、整理和网络报告工作。在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报告工作,并定期开展查重和自查工作。

5、有计划的对全院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6、做好原始《死亡证》存根和死亡登记册的保存与管理。协助疾控中心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7、定期下载和储存本院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进行备份

8、应妥善保存死者的个人资料证明。

9、每月31日前将上月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上报,并做好交接记录。

10、死因监测领导小组成员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第14篇

为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疾病监测系统的预警能力,及时发现诊断不明、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主动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同时了解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加强对可能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等新发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防范工作,依据《全国死因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特制定本制度。

1、凡在医疗机构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医学证明书》上的调查记录栏内。

2、凡需公安司法部门介入的死亡个案,由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并出具死亡证明,辖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该地区地段预防保健工作的医生根据死亡证明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3、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要求使用蓝色或黑色签字笔,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单位盖章。填写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主要职业及工种、身份证号、户口地址、现住址、生前工作单位、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实足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死亡地点、疾病最高诊断单位及诊断依据、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及住址或工作单位、联系电话、住院号、医师签名、单位盖章、填报日期。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及根本死因。

4、医疗机构指定专人每天收集本院内《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并在7天内完成对卡片的审核和网络报告。网络填报时,需要将《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链、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及编码。

5、医疗机构的死亡报告管理人员应对收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必须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第15篇

死 亡 病 例 报 告 制 度

为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疾病监测系统的预警能力,及时发现诊断不明、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主动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同时了解我院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特制定本制度。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死亡医学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3、防保科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上一篇:产品委托研发合同范本下一篇:感谢提灯的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