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以养德主题班会教案

2024-05-17

俭以养德主题班会教案(精选7篇)

俭以养德主题班会教案 第1篇

“中职学生的消费观”主题班会教案

一、课标的具体要求

1、通过对中学生零用钱的调查,让学生了解在消费心理形成过程中,社会文化、社会流行、家庭是影响他们的三大主要因素。

2、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消费,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心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消费方式及消费观念的变化;知道消费和理财都是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表现;了解合理消费应遵循的原则。

能力目标:帮助学生走出消费的误区,提高学生合理消费的能力,并初步树立理财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理智对待消费,摆脱消费中的攀比虚荣心理,确立节俭消费观和绿色消费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学会合理消费。

四、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学会合理消费,确立绿色消费观。

五、教学理念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着眼于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为学生的发展作准备。活动重点:教会学生进行合理的消费预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活动形式:问卷调查(校园内)、访谈(小记者)、观看视屏(变形计)、交流心得、教师引导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剧导入:

碧莹补充哦

(二)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金钱,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呢?

1、对零用钱的调查(多媒体展示)

2、分组:以每月生活费为标准进行站队(A:500~800 B:800~1000 C:(1000以上))

学生在课前对年段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内容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中职生一般都有零用钱,但是零用钱的多少不同,来源不同,自由支配的程度不同,使用也不同。

71.4%的学生每月都能得到父母给的零用钱,还有11.1%的男生可以自己挣到钱。可见他们的零用钱的来源是稳定的,这为他们的消费提供了物质基础。

有47.6%的学生每月零用钱在50元以下,31%的学生零用钱在50~100元之间,19%的学生零用钱在100~200元之间,9.5%的学生零用钱在200元以上。如果一个家庭的平均月收入是2500元,59.5%的学生每月零用钱50~200元不等,这笔开支不算小。

如果说有零用钱是消费的稳定基础,那么有一定数量的零用钱便是消费的坚实基础。71.4%的学生能够或大多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零用钱,并且有38.1%的学生是有计划地使用的,还有38.1%的学生是没有计划但能有节制地使用零用钱。可见,现在不少父母对于子女使用零用钱给予了较大的支配空间,没有过多地干涉。这也反映出学生在消费时的灵活性、随意性。

66.7%的人把零用钱用于购买学习用品,35.7%的人用于上网或娱乐。从所占比例最大的两项消费可以看出,添置学习用品仍然是占多数比例。教师小结:当前,中学生需要值得提倡的消费心理:计划性、节约性、实用性、健康性。

(三)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

播放视频《变形计》让学生理解父母赚钱来之不易,让学生谈体会 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能有所反思,在消费的时候更加理性,更加符合现时的身份,发扬勤俭节约、合理消费、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

(四)总结 怎样合理消费? 消费金句欣赏

消费前,作预算,把钱花在关键处;

消费时,不盲目,经济实用是首选;

讲实际,不攀比,金钱绝对不浪费;

求健康,要环保,绿色消费多美好!

(五)学以致用:设计一个月的合理的消费计划。

俭以养德主题班会教案 第2篇

中心小学 六年一班

一、教学目的:

1.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懂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学生应具有的美德。

2.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勤俭节约做很多事,养成良好的节俭习惯。

班会过程:

1、请大家谈谈对节俭的认识

2、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3、收集名人名言

三、教学准备:

1、准备节俭案例

2、发起倡议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班会主题:

班主任:为了树立节约能源思想意识,共同建设节约型校园,我班这次展开“俭以养德,从我做起”主题班会。

(二)勤俭节约是美德

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节约日。勤俭节约是什么?勤俭节约,是一种操守,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是一种美德。世界勤俭节约日的确立,可以体现出世界对勤俭节约的一种呼唤。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最应当拥有的就是节约意识。雷锋有句名言:“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这是雷锋的座右铭,雷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短暂的一生中,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他勤俭节约,努力工作,不怕艰难困苦,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影响了几代人。

勤俭节约行为,不仅给人们带来富裕安宁的生活,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益处:它培养人们自我克制的习惯;它使精明谨慎成为人的显着性格;它控制自我放纵;它使人拥有安逸闲适的平和心态。

我们提倡勤俭节约,但绝非是让人们养成吝啬鬼、守财奴的不好生活习惯。我们的主旨无非是人们应该在享受现有生活的前提下,替未来做些打算和准备。人们应该在衣食丰足的美好日子里,为将来有可能降临到自己身上的坏日子做些准备,就像枯水期修好防洪堤一样。

勤俭节约意味着科学地管理自己和自己的时间与金钱,意味着最明智地利用我们一生所拥有的资源。

(三)伟人的故事:

生甲:(1)毛泽东的节俭生活

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说他曾多次劝主席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生乙:(2)徐特立的《粉笔诗》

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

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

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问:生活中,你是如何做到节俭的?

(四)节约措施(学生提出倡议)

1、珍惜每一粒粮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食堂就餐时,以“光盘”为荣,以“剩饭”为耻,养成“尽量不剩饭,剩饭要打包”的良好习惯。

2、珍惜每一滴水。我们应该自觉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珍惜水资源,以“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为荣,以“浪费水源”为耻,时刻不忘关紧水龙头,严格做到人走水断流,并且提倡废水循环利用。爱护节水设施。

3、珍惜每一度电。以“节约用电、合理用电”为荣,以“浪费电力”为耻,离开教室、寝室或就寝前,勿忘关灯和关闭各种不用的电器。创低碳校园,从节电开始。

4、珍惜每一张纸。以“节约用纸、合理用纸”为荣,以“浪费纸张”为耻,能双面印刷,就不单面印刷;能用网络传输,就少用纸质寄送;能借阅书籍,就不再新印;能一纸多用、循环利用,就不再浪费;能自带水杯、碗筷,就不用一次性物品。

5、爱惜公共财务。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不在墙壁上乱涂乱画,不在课桌等其他设备上乱刻乱画。不刻意移动,拆卸床、课桌、教学设施等设备。

(五)名人名言学习

(1).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陆

(2).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辛尼加(3).节俭是你一生中食用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4).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完全感觉不到乐趣,而变成了人的真正的需要。——卢 梭 总结:

通过了这次班会,我想同学们的心中一定都有了新的打算,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进一步提高对建设节约型社会重要性意义的认识,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逐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将是我们终生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俭以养德,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俭以养德主题班会教案 第3篇

在跟学生的沟通过程中, 我发现班级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到一半以上, 家长的文化层次不高。原以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可是很多孩子并不懂得珍惜, 不知道理解、心疼父母。来到城市, 学会了追求物质, 追求高消费。对父母之辛苦熟视无睹, 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甚至有的学生反感父母的教育方式, 与父母发生了争执。有些家长打工一天到晚的忙, 没有时间教育孩子, 如果学校再不把这一课补上, 那么父母再辛苦赚钱, 老师教再多的知识, 培养的也是一些情商低下, 麻木不仁甚至以怨报德的人。希望通过这个班会, 给学生一个换位思考、体验、感受的机会, 帮助学生化解与家长的矛盾和不满, 让他们真正理解父母。

[教学目标]

通过主题班会, 使学生能够体谅父母, 能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 学会换位思考, 真正走近父母。

[活动准备]

一、在网上下载一篇《父母的七宗罪》的帖子, 以引出话题, 充分暴露出问题。

二、请部分学生家长到学校录像。学生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的同时, 并没有想到爸爸妈妈对自己有多么满意, 评价会多么高。因此, 邀请一些学生的家长来学校说说孩子在家的表现, 并用摄像机拍下来, 到班会时播放给学生看, 以产生巨大的反差效果, 从而震撼学生的心灵, 让他们自省到对父母挑剔的惭愧。

三、准备一幅心理学的图片, 让学生体验, 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 对事物的理解也不同。

四、邀请家长来校参与班会, 帮助孩子真正了解家长的教育意图, 达成学生与家长互相理解的目的。

五、准备一些家长与孩子经常发生的矛盾或者争执的情境, 写在题签上, 装在信封里, 班会前发给家长, 供角色交换时使用。

六、感恩父母的诗朗诵材料。

[实施过程]

一、热身准备:小游戏

(一) 各组同学报数。

(二) 听老师口令, 叫到几号几号就站起来。

(三) 要求:不仅要快, 还要定格, 站起来就不动。

总结:看来, 老师一个手势, 大家思维角度不同, 理解的结果就不同。

二、引出话题

(一) 老师最近上网看到了一个帖子, 叫《父母的七宗罪》, 发帖人自称九零后, 应该是跟你们差不多大吧, 他很愤怒地列举了对家长教育方式的种种不满, 后面居然有不少跟帖, 看来大家对这件事都很关注。那我想问问咱们同学们, 你们对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有不满吗?都有什么不满呢?请学生举例子。

(二) 学生发言。

(三) 大家对爸爸妈妈有这么多的不满意, 那么你们觉得父母会怎们评价你们呢?来, 我们来看个短片 (播放事先录制好的短片) 。

三、分析问题

(一) 总结短片观后感

1.怎么样?都认识是谁的爸爸或者妈妈吧?好, 片中都有谁, 来, 说说你的感受……

2.其他同学的感受……

3.我们不满意爸爸妈妈的教育方式, 而爸爸妈妈对我们却有这么高的评价。大家感受到了这种反差了吗?你是怎样理解这种反差的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我想请同学们看一幅图片。

(二) 展示图片, 引出“心态”, 分析家长和学生不同的心态。

四、学生体验

(一)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去理解, 我们借家长也在场这样一个好机会, 来玩一个游戏, 叫做亲子大反串。这是个需要家长和孩子合作完成的游戏。

(二) 家长朋友们, 请您打开会前发给您的信封, 根据我们家长课堂的角色互换的指导, 按照题签上情境的要求, 表演一下您的孩子。同时您的对手戏表演的不恰当之处, 您也可以指出来, 协商后再继续表演。

(三) 同学们, 老师今天请你做一回家长。按照平日你观察到的家长的态度来对待你身边的大孩子。

五、找两组表演, 谈体会

(一) 表演后请学生谈体会。

(二) 教师要画龙点睛加以点评, 帮学生体会到父母的无奈。

(三) 总结:通过十几分钟的角色互换, 就懂得了体谅、理解爸爸妈妈。告诉大家, 真实生活中爸爸妈妈的不易, 远不止今天台上所表演的这些。但是, 因为不想让你们背负那么重的包袱, 他们不提起而已。

(四) 采访在座的家长, 通过今天的角色互换, 您有什么体会。

六、升华

(一) 孩子们, 听了家长的这些话, 相信你们跟老师一样, 有很多话想表达吧。

(二) 诗朗诵。

[活动反思]

一、小游戏, 大作用。通过这个热身游戏, 学生在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迅速集中注意力, 也起到一个破冰的效果, 帮助构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学生活动起来之后, 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老师点评“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结果会不一样”对学生也会有所启发。

二、VCR的使用, 形成了家长与孩子态度的强烈对比和反差, 使学生暂时停下抱怨不满, 开始反思自己的心态。

三、图片的展示是学生自己感悟和体验的过程。平时我们常说的“角度不同”对学生来说比较空洞, 用图片的形式, 非常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到, 不同的角度的确就会有不同的观点。

四、“亲子大反串”让学生跟家长互换角色, 每一个学生跟家长都去参与、体验, 深度挖掘各自的出发点, 效果非常好, 符合小班化教育“关注每一个”的教育理念。

五、请两组上来表演, 教师加以适当的点评, 是一个学生体验、分享的过程。让全班学生和家长都了解到对方的出发点,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俭以养德主题班会 第4篇

“俭以养德 从我做起”主题班会

为传承中华民族“崇尚节约、反对浪费”传统美德,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培养学生“崇尚节约、修身律己、践行责任”的道德品质,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勤俭意识,宏扬节俭美德,结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建设“勤俭型校园“,让学生在浓郁的氛围中遭到熏陶,从小建立勤俭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

一、活动内容

(一)节粮教育——爱惜每粒米

加强节粮教育。提倡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学生在就餐时提倡“吃多少取多少”,杜绝粮食浪费现象。

(二)节水教育——爱惜每滴水

加强节水教育。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契机,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熟悉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通过手抄报评选等方式普及节水知识,强化节水人人有责的意识。教育学生在平常生活中用完水后,随手封闭龙头,避免长流水现象发生。

(三)节电教育——爱惜每度电

加强节电教育。安排学生负责照明、电器开关的管理,放学时特别是放假前要随手封闭教室照明灯等各类电器设备的电源。

(四)展开“一张纸献爱心活动”。利用班会展开的“一张纸献爱心活动”捐赠平台,在广大师生中对行动进行宣传推广,提倡并组织学生搜集废旧纸张和书刊。所卖款项用于救治贫困家庭的孩子。通过该行动教育引导学生明白“废旧新生”“小节俭办大事”的道理。

共青团镇南中学委员会

2014年9月30日

篇二:俭以养德主题班会

俭以养德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陈代健

班级:五年级

地点:五年级教室

时间:2014年11月17日

班会主题:俭以养德

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班会活动,使学生意识到身边浪费的严重性。

2.开展本次班会活动,使学生懂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懂得勤俭节约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查找有关国内外的名人勤俭节约的事例。

2.让学生回忆身边的浪费现象及思考可行的改进措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一说我们的吃穿住行,你的生活幸福吗?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的生活富裕了。我们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可以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地到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可以去公园玩耍、做游戏。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不愁吃,不愁穿,生活过得无忧无虑。可是,有的同学去不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有关勤俭节约的话题。

二、讲勤俭节约的故事

1、大家谈谈如何看待勤俭节约?(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

2、指名讲自己知道的勤俭节约的故事。(出示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

3、总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太守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为我们留下一份份忧苦万民、勤

劳天下的珍贵遗产。勤俭节约还是我国的建国方针。建国初期,毛主席曾说:“要使我们国家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一勤俭建国的方针。”正是这一方针,才使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医治了几十年战争的创伤,甩掉一穷二白的帽子,屹立干世界民族之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鞠躬尽瘁、艰苦朴素的光辉事迹,更是彪炳千秋,中华民族正是具有这种精神,才能生生不息,不断繁衍。可是,经过我们班同学调查发现我们学校在这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好的现象,现在请同学展示一下你们课前调查的浪费现象。

三、身边的浪费现象大调查。

1、交流搜集、调查到的学校里的浪费现象。(出示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引起学生的共鸣)

2、总结校园浪费现象:不关紧水龙头;肆意攀比高消费;不随手关灯和电扇等;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浪费粮食;光线明亮时仍开灯;浪费纸张(纸张只使用一面)等

3、(出示父母是这样挣钱的)师总结:面对日常生活的这些浪费现象,我们也许早已习以为常。然而,当我们随手扔掉一块馒头时,我们是否想到父母也许正在为全家人的一餐饭食而辛苦奔波?当教室里的电灯、风扇在“孤独”工作时,我们是否想到西部山区还有很多孩子仍然在点着蜡烛的教室里上课?当肆意放开水龙头任意让水白白流走时,我们是否会想到还有无数人因缺水而生命垂危。。。

4、可能同学们不会意识到自己生活中不经意的坏习惯,其实是一种多么可憎可鄙的行为。可是,更有甚者,我们有些同学不仅自己的东西不爱惜,对待公共资源,也存在浪费,甚至是肆意破坏的现象。

5、说一说学校中破坏公共财物的现象和行为。如、受伤的椅子、墙上的黑脚印、地上的长粉笔、坏了的水龙头。。

四、节约离我们有多远?节约就在我们身边。

1、(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节约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其实节约就在我们身边。

2、指名说说怎么做才算节约?(发出倡议)有什么好的方法?(提出可行的建议)

五、班主任总结

只要我们做到不浪费一张纸,节约一支笔、一滴水、一度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就等于为国家创造许多财富了。所以,我们中学生要从小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样,长大后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通过这次班会活动,我们知道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小养成生活节俭的好习惯。“历史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只要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相信节约的行动一定会在我们的校园里成为一种校园时尚.我们坚信:“节约型校园”一定会在我们手中建成!篇三:俭以养德 从小做起 主题班会

俭以养德,从小做起 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懂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学生应具有

的美德。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勤俭节约做很多事,养成良好的节俭习惯,教育学生

把节俭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

二、活动过程:

(一)引入班会主题:

班主任:为了树立节约意识,共同建设节约型校园,我班这次展开“俭以养德,从小做起”主

题班会。

(二)勤俭节约是美德

勤俭节约是什么?传统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现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对过度消费的抵制。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消 耗,但这一切,更离不开勤俭节约。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为一个中国

人,我们最应当拥有的就是节约意识。雷锋有句名言:“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

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这是雷锋的座右铭,雷锋是这样说的,也是

这样做的,在短暂的一生中,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他勤俭节约,努力工作,不怕艰难困苦,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影响了几代人。

(三)伟人的故事:

(1)毛泽东的节俭生活

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

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说他曾多次劝主席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

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

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

奋斗精神丢不起。”

(2)徐特立的《粉笔诗》

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

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

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

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

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

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四)勤俭节约主题演讲

请同学们自主上讲台作主题演讲

(五)节约措施

1、珍惜每一粒粮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食堂就餐时,以“光盘”为荣,以“剩饭”为耻,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2、珍惜每一滴水。我们应该自觉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珍惜水资源,以“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为荣,以“浪费水源”为耻,时刻不忘关紧水龙头,严格做到人走水断流,并且

提倡废水循环利用。爱护节水设施。

3、珍惜每一度电。以“节约用电、合理用电”为荣,以“浪费电力”为耻,离开教室、寝室或就寝前,勿忘关灯。创节约校园,从节电开始。

4、珍惜每一张纸。以“节约用纸、合理用纸”为荣,以“浪费纸张”为耻,能一纸多

用、循环利用,就不再浪费。

5、爱惜公共财务。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不在墙壁上乱涂乱画,不在课桌等其他设备

上乱刻乱画。不刻意移动,拆卸床、课桌、教学设施等设备

(六)名人名言学习

(1)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陆

(2)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辛尼加

(3)节俭是你一生中食用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4)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完全感觉不到乐趣,而变成了人的真正的需要。——卢 梭

三、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班会,我想同学们的心中一定都有了新的打算,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进一步

提高对建设节约型社会重要性意义的认识,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逐渐

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将是我们终生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篇四:俭以养德主题班会教案

“中职学生的消费观”主题班会教案

一、课标的具体要求

1、通过对中学生零用钱的调查,让学生了解在消费心理形成过程中,社会文化、社会流行、家庭是影响他们的三大主要因素。

2、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消费,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心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消费方式及消费观念的变化;知道消费和理财都是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表现;

了解合理消费应遵循的原则。

能力目标:帮助学生走出消费的误区,提高学生合理消费的能力,并初步树立理财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理智对待消费,摆脱消费中的攀比虚荣心理,确立节俭消费

观和绿色消费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学会合理消费。

四、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学会合理消费,确立绿色消费观。

五、教学理念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着眼于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为学生的发展作准备。活动重点:教会学生进行合理的消费预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活动形式:问卷调查(校园内)、访谈(小记者)、观看视屏(变形计)、交流心得、教

师引导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剧导入:

碧莹补充哦

(二)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金钱,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呢?

1、对零用钱的调查(多媒体展示)

2、分组:以每月生活费为标准进行站队(a:500~800 b:800~1000 c:(1000以上))学生在课前对年段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内容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中职生一般都有零用钱,但是零用钱的多少不同,来源不同,自由支配的程度不同,使用也不同。

71.4%的学生每月都能得到父母给的零用钱,还有11.1%的男生可以自己挣到钱。可见他们的零用钱的来源是稳定的,这为他们的消费提供了物质基础。

有47.6%的学生每月零用钱在50元以下,31%的学生零用钱在50~100元之间,19%的学生零用钱在100~200元之间,9.5%的学生零用钱在200元以上。如果一个家庭的平均月收入是2500元,59.5%的学生每月零用钱50~200元不等,这笔开支不算小。

如果说有零用钱是消费的稳定基础,那么有一定数量的零用钱便是消费的坚实基础。71.4%的学生能够或大多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零用钱,并且有38.1%的学生是有计划地使用的,还有38.1%的学生是没有计划但能有节制地使用零用钱。可见,现在不少父母对于子女使用零用钱给予了较大的支配空间,没有过多地干涉。这也反映出学生在消费时的灵活性、随意性。

66.7%的人把零用钱用于购买学习用品,35.7%的人用于上网或娱乐。从所占比例最大的两项消费可以看出,添置学习用品仍然是占多数比例。

教师小结:当前,中学生需要值得提倡的消费心理:计划性、节约性、实用性、健康性。

(三)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

播放视频《变形计》让学生理解父母赚钱来之不易,让学生谈体会

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能有所反思,在消费的时候更加理性,更加符合现时的身份,发扬勤俭节约、合理消费、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

(四)总结

怎样合理消费?

消费金句欣赏

消费前,作预算,把钱花在关键处;

消费时,不盲目,经济实用是首选;

讲实际,不攀比,金钱绝对不浪费;

求健康,要环保,绿色消费多美好!

(五)学以致用:设计一个月的合理的消费计划。

篇五:俭以养德,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教案

俭以养德,从我做起

授课时间:2014年09月30日下午第三节班会课 班级:七年级

活动形式:师生互动

出席人员:七年级全体学生、班主任

地点:七年级教室

一、教学目的:

1.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懂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学生应具有的美德。2.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勤俭节约做很多事,养成良好的节俭习惯。

3.通过带领学生签下倡议书,教育学生把节俭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

二.班会过程:

1、请大家谈谈对节俭的认识

2、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3、收集名人名言

三、教学准备:

1、准备节俭案例

2、发起倡议书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班会主题:

班主任:为了树立节约能源思想意识,共同建设节约型校园,我班这次展开“我俭以养德,从我做起”主题班会。

(二)勤俭节约是美德

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节约日。勤俭节约是什么?传统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现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对过度消费的抵制。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消耗,但这一切,更离不开勤俭节约。勤俭节约,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代文明的内在诉求。勤俭节约,是一种操守,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是一种美德。世界勤俭节约日的确立,可以体现出世界对勤俭节约的一种呼唤。

是的,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最应当拥有的就是节约意识。雷锋有句名言:“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这是雷锋的座右铭,雷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短暂的一生中,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他勤俭节约,努力工作,不怕艰难困苦,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

影响了几代人。

一个明智和懂得勤俭节约的人,会为未来打算,他在自己处于好运气的时候,就会为将来可能降临到自己的家庭和自己身上的不幸日子做些准备;一个没头 脑的人,根本不会为将来着想,不会考虑到明日艰难的需要,他会疯狂地把全部收入都花光。

勤俭节约行为,不仅给人们带来富裕安宁的生活,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益处:它培养人们自我克制的习惯;它使精明谨慎成为人的显着性格;它控制自我放纵;它使人拥有安逸闲适的平和心态。

知道吗?我们提倡勤俭节约,但绝非是让人们养成吝啬鬼、守财奴的不好生活习惯。我们的主旨无非是人们应该在享受现有生活的前提下,替未来做些打算和准备。人们应该在衣食丰足的美好日子里,为将来有可能降临到自己身上的坏日子做些准备,就像枯水期修好防洪堤一样。

是的,但是勤俭节约不仅适用于金钱问题,而且也适用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从明智地使用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到养成小心翼翼的生活习惯。勤俭节约意味着科学地管理自己和自己的时间与金钱,意味着最明智地利用我们一生所拥有的资源。

(三)伟人的故事:(1)毛泽东的节俭生活

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说他曾多次劝主席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2)徐特立的《粉笔诗》

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

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

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生活中,你是如何做到节俭的?

(四)节约措施

1、珍惜每一粒粮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食堂就餐时,以“光盘”为荣,以“剩饭”为耻,养成“尽量不剩饭,剩饭要打包”的良好习惯。

2、珍惜每一滴水。我们应该自觉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珍惜水资源,以“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为荣,以“浪费水源”为耻,时刻不忘关紧水龙头,严格做到人走水断流,并且提倡废水循环利用。爱护节水设施。

3、珍惜每一度电。以“节约用电、合理用电”为荣,以“浪费电力”为耻,离开教室、寝室或就寝前,勿忘关灯和关闭各种不用的电器。创低碳校园,从节电开始。

4、珍惜每一张纸。以“节约用纸、合理用纸”为荣,以“浪费纸张”为耻,能双面印刷,就不单面印刷;能用网络传输,就少用纸质寄送;能借阅书籍,就不再新印;能一纸多用、循环利用,就不再浪费;能自带水杯、碗筷,就不用一次性物品。

5、爱惜公共财务。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不在墙壁上乱涂乱画,不在课桌等其他设备上乱刻乱画。不刻意移动,拆卸床、课桌、教学设施等设备

(五)名人名言学习

(1).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陆 游

(2).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辛尼加

(3).节俭是你一生中食用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4).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完全感觉不到乐趣,而变成了人的真正的需要。——卢 梭

总结:

勤以养志,俭以养德班会教案 第5篇

一、设计背景:部分学生,喜欢吃小食品,容易攀比,不喜欢的东西就随意丢弃,浪费现象严重。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浪费可耻,节约光荣,培养勤俭节约的美德。

2、懂得勤俭节约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好的习惯。

3、深化学生对勤俭节约的认识,并落实在行动上,实现以勤养志,以俭养德这一长远目标。

三、设计思路:

学生对“勤俭节约”的理解,倾向于节俭,而对勤奋这一块不够重视。而且对于节俭的认识易停留在对物质条件的节约层面上,没有思想上的升华。本节课设计思路,先根据学生的认识,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层层深入,让学生在思考,感悟中体会到节俭的重要性,树立节约的观念。然后再过渡补充被忽视掉的勤奋,强调勤俭不分家,形成对勤俭节约的深入统一认识。进而升华主题,提出倡议,号召大家共同节俭,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从小做起。

四、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浪费的各种现象;2收集有关勤俭节约的故事、名言等;3整理近两周用的零花钱;4制作签名横幅;

五、班会流程:

(一)导入

以《悯农》这首古诗导入,通过婚嫁大肆铺张的新闻报道,及双11网购这两个贴近现代社会和学生生活的事例形成鲜明对比,引起学生共鸣及思考,揭示主题。

(二)听一听:讲勤俭节约的故事和名言警句(勤俭节约是什么)

学生讲自己本身或收集到的勤俭节约的故事,了解勤俭节约的历史意义。

(三)慧眼识勤俭(为什么要勤俭节约)

通过寻找身边存在的浪费现象,分析产生浪费的原因,形成对浪费的批判意识,进而提出勤俭节约的必要性。

(四)算一算:浪费的危害(加深对勤俭节约重要性的认识)

由小及大:通过探讨和延伸展示社会上严重的浪费现象,凸显勤俭节约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庞大的数字中看到浪费的可怕,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

(五)为节俭支招——通过什么途径实现节约,并培养节俭的习惯。(怎么做)

小组交流,通过对浪费现象的反思,共同寻找节俭的方法和途径。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六)延伸拓展,及时提升。

通过补充介绍“光盘行动”等一些倡导节俭的活动,强调国家及社会对厉行勤俭节约的重视,及时深化和巩固学生的认识,把学生对物质层面的节俭提升到更高的精神认识层面。

(七)呼应主题,兼顾“勤”与“俭”。

在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之后,以一组图片继续形成对学生思想上的冲击,从“俭”补充过渡到“勤”。通过反思行为上不够勤奋的现状,激发学生艰苦奋斗,刻苦努力的决心。

(八)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在分享中,实现自我教育。

(九)班主任总结

(十)行动派:发出倡议。

俭以养德主题班会教案 第6篇

3.文章

让“回家吃饭”成为常态

2013年01月31日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常回家看看,常回家吃饭,曾几何时,这竟然成了不少领导干部、成功人士的奢望。老人、爱人、孩子望眼欲穿之际,很多人正穿梭在饭局、浸淫在酒场。这样的场合,公款消费、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总是难免的。

很多人说,不是不想回家吃饭,而是身不由己“被饭局”:不去人家说“不给面子”,去了必然要喝酒;去了这场就要去那场,否则人家说厚此薄彼,有时一晚要赶好几个场子。“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得老婆背靠背”,这恐怕不是玩笑话,而是不少人的真实写照。

虽然有很多客观理由,还是要问,饭局难道真是衡量“成功”的标准吗?铺张奢侈、浪费公帑难道就是“潇洒”吗?不去关爱家人、没法关爱家人的人,能算“成功人士”吗?

当前,从中央到各地正在狠刹浪费之风,这是根除公款吃喝陋习的最佳契机。上海等地已经作出明确要求,严禁用公款送礼、宴请、高消费娱乐、旅游等,不少机关单位取消了联欢联谊性质的招待宴请。

整治公款吃喝就是要“一刀切”,这不仅为全社会带来一股清正之风,同时也让很多干部得到解脱,让他们的家庭更加和睦。一位机关干部对记者说:“这么多年来,今年春节前是最清静的。以前回家吃饭要打招呼,现在基本天天在家吃饭,轻松!”回家吃饭,天塌下来了吗?没有。

反过来看,所谓在酒桌上办事,其实并不靠谱,更像是大吃大喝的借口。很多事情,一次登门拜访、一场茶话会就完全能“搞定”。上海知名“老娘舅”、静安区静安寺街道老年协会会长柏万青告诉记者,最近,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召开“两新”组织联谊会,参会单位自导自演节目,观众们吃水果、嗑瓜子、喝喝茶,连糕点都不提供,但气氛相当热烈。“开完会各自回家吃饭,工作、生活都不耽误。”她说。

被扭曲的价值观必须要扭过来,真心希望全社会都形成这样的共识:公款吃喝是病态,回家吃饭是常态。

袁隆平很痛心

2013年02月21日 解放日报 陈鲁民

袁隆平说:“我们辛辛苦苦地钻研来提高(产量),水稻产量每亩提高10斤、5斤都是很难的,提高了单产之后呢,又浪费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现在我要建议政府要出台(法规政策),把浪费当成可耻的行为,当成犯罪的行为来限它„„”

袁隆平很痛心,理由很充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最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一方面是袁隆平等农业科学家在殚精竭虑,为提高粮食产量而绞尽脑汁;另一方面,浪费粮食的行为越来越严重,教他如何不痛心?这其中,公款吃喝又是其中浪费最严重的,有统计说,全国每年公款吃喝掉3000亿元。就是在中央出台改变作风的八条措施后,还有些官员照吃不误,奢靡挥霍。京城驻京办事处的餐饮人员披露,招待官员吃饭,至少每位要800元才拿得出手,且一般都要剩下三分之二。

袁隆平很痛心,做饭的厨师也很痛心。他们辛辛苦苦采购、备料,在厨房里烟熏火燎,拿出看家本事精心烹制的饭菜,却没人动几筷子,有的甚至整盘、整碗倒进泔水桶,他们心疼啊,因为他们的劳动没有得到尊重。

种田、种菜、养猪、养鸡的农民很痛心。他们脸朝黄土背朝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他们春种秋收,辛勤耕耘,“打黄牛千鞭,得白米一粒”,何其艰难不易,没想到,就这样被大量浪费了,他们的心在流血。

吃不饱肚子的孩子很痛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不久前发布的一份《中国农村贫困学生营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西部贫困地区,部分小学生每天伙食只是玉米粉,或者米饭加上自制的咸菜,由于营养摄入不足,5个孩子中就有1个营养不良,学生生长迟缓率近12%。虽然有了“免费午餐计划”,但一些贫困山区的孩子,还在为每天能吃上一个鸡蛋而努力。

成千上万的纳税人很痛心。愈演愈烈的公款吃喝,手面大,档次高,吃山珍海味,喝琼浆玉液,一挥千金,因为不是花的自己的钱,浪费更严重,而他们连吃带扔的,都是纳税人的血汗钱。纳税人节衣缩食,自觉为国家贡献,是让政府拿来办正事的,就这么被吃喝浪费掉了,我们很痛心!

毛泽东主席早就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确实,“舌尖上的浪费”已威胁到了我们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安定,还影响到民风和政风的健康走向,必须认真当个大事来抓。如果说把浪费入罪还有很复杂的程序和路径要走,而从我做起,自觉节约,杜绝浪费,吃饭搞“光盘行动”,则是人人可行,马上就可付诸实践的。尤其是各级官员,更应成为厉行节约的楷模,当量入为出,不慕奢华,告别大吃大喝,既节约资源,又有利养生,善莫大焉!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愿诸君铭记

【文题展示】

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首歌曲《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歌中唱道:“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少不了,哪怕是一尺布,一分钱,都要用得巧,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现在有人把它修改为:“奢侈是舶来的现世宝,‘王孙贵族’生活离不了,离不了。不管是一顿饭,一件衣,一辆车,一间房,他们都要黄金造。好钢要用在刀鞘上,千日打柴就要讲炫耀,就要讲炫耀。”

阅读上面的材料,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文化大繁荣要警惕文化“大浪费”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7日 10:5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赵 玙 饶 翔

著名作家、学者王蒙去年为本报撰写的文章《文化瑰宝与文化泡沫》,发出警世之言:“在全社会关心并期待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的情况下,文化事业有可能出现很好的态势„„也有可能稀里糊涂地、或抱着侥幸心理装模作样地打造文化的泡沫。”

王蒙指的“文化泡沫”包括:“以文化的名义圈地、抢滩、贷款”;“到处修建文化生态园、文化纪念园、文化名人园、文化基地、文化广场”;“任意捏造虚假古迹”;“走文化的过场,求文化的规模,大花文化的经费,却忽视了文化的灵魂”等等。

放眼全社会,文化泡沫造成的浪费随处可见。

制造文化泡沫也是浪费

“如果把蚂蚁放大一万倍,那蚂蚁就不再是蚂蚁,而是恐龙。”建筑设计师王大鹏在谈到当前的城市建筑时打了这样一个比喻,“无奈我们在设计中硬是要把蚂蚁似的‘玉琮’、‘斗拱’放大设计成摩天大楼,因为我们有文化‘撑腰’。于是乎,‘恐龙’般的建筑满大街可见。”

近年来,遍布省市和村镇的雕塑,花费了许多纳税人的钱,也占据了许多重要的公共空间。然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品艺术水准低下,尤其是一些雕塑拆了建、建了拆,造成巨大的文化浪费。

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0年广东肇庆将军山一尊38米高的关公像,因为被指“违章建筑”而被炸毁,刹那间,3000多万元投资灰飞烟灭。而取代它成为“世界最大关公雕像”的,是山西运城的另一座关公像,这座高达61米的关公像,据说总共用去铜料500余吨、钢材2000余吨、混凝土1.8万余吨!

追求“世界之最”的文化心理使文化泡沫越吹越大,耗费如此多的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源,其浪费程度令人震惊。

重“面子”轻“里子”的形象工程

“4层高的外壁被粉刷成铜黄色,入口处的台阶上铺着数米长的红地毯”,“猛一看跟饭店无异,气派非常”,这是参观者对位于北京天坛附近的中华民族艺术珍宝馆的描述,而这似乎成了很多地方博物馆的“通病”。在河南某县,当地政府花费4000万元建造了两座博物馆,其中不少费用花在了外观上。

然而,在堪称豪华的“硬件”背后,大量博物馆生存状况堪忧:10年前投资3700多万元的山西晋城博物馆在近两年中多处于闭馆状态,房顶漏雨、白墙变成黑墙;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很难招到专业人才„„

相对于气派的外观,很多博物馆的内部陈设则由于投资过低,加上缺乏前期的规划统筹,而过于简陋,游客流量自然稀少。

迅速增加的不仅仅是博物馆,近年来全国多地涌现出亿元、甚至数十亿元级别的剧院。然而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之外,绝大部分城市的演出市场并不发达,因为没有演出资源,一年难得有几次像样的演出。在去年全国“两会”上,著名作曲家叶小钢曾举例说,广东东莞、浙江嘉兴等地的大剧院,规模都不比国家大剧院差,但东莞大剧院里面经常摆摊卖东西,嘉兴大剧院外部环境一团糟,里面演出档次也非常低。他提醒说:“文化大繁荣背后要警惕文化‘大浪费’。”

浮躁之风助长文化浪费

“一年出书品种这么多,有些还没上市就直接化为纸浆了,这是莫大的浪费,甚至可视为一种变相的砍树行为。”某著名出版社的一位资深编辑这样对记者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一些出版社为追求“做大做强”的目标,在无法提高单品种效益的情况下,依靠增加品种数量来增加市场占有率,结果导致大量图书积压。其中,一部分通过折旧书市场消化,也有很大一部分根本卖不出去,最终化为纸浆。

在文学创作领域,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出版和发表的长篇小说有2000余部,而实际诞生的作品多达8000部到1万部,这意味着有6000部到8000部长篇小说被束之高阁。而在有幸与读者见面的那2000部小说之中,有多少质量上乘之作?又有多少能为中国文坛留下点睛之笔?

在影视界,每年制作、播放、上映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每部作品的投资也越来越多,动辄过亿元,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成为经典的作品却越来越少。还有很多作品“追风”严重,却疏于剧本打磨和拍摄前期准备。如前几年《暗算》、《潜伏》热播之后,影视界便一窝蜂地涌向谍战剧,谍战题材的代表作家麦家便曾公开批评国内的谍战剧“越来越浮夸、虚躁”。

秀文化靠的是时间的沉淀。然而,在浮躁之风的侵袭下,文化界的“大跃进”现象屡见不鲜。大量伪劣之作匆匆登台,又匆匆退场,构成了一种巨大的文化浪费。

文化界须以实际行动反浪费

记者曾在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上听到一位作家抱怨,当地文联办一场新年晚会花去了50万元,而每年用于作协文学创作的经费,不过5万元。同时,在如火如荼的场馆建设中,我们却不得不面对文化遗产失传、文艺院团难以为继、优秀剧目匮乏、文艺人才短缺等诸多问题。面对种种问题,文化界怎容得随意浪费?

日前,国家广电总局向各级电台电视台发出《关于节俭安全办节目的通知》,要求包括春节晚会在内的节日广播电视节目,不要讲排场、比阔气、拼明星;不要一味追求舞美灯光眩目、服饰道具奢华;要削减不必要的项目,压缩不必要的开支,把节约的资金用于提高节目水平、资助公益事业,为形成勤俭节约良好风气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事实上,不只是晚会,也不只是电视节目,文化界各个领域都必须行动起来,以反浪费的实际行动,助推文化真正的大发展大繁荣。

核心阅读

未开封的A4打印纸、崭新的玩具、八成新的电器和家具、没有破损的衣服,都出现在垃圾堆里——近日,本报记者走访天津、四川、甘肃等地,发现垃圾堆里的浪费现象十分惊人。

为什么大量仍有价值的物品会被白白丢弃?专家指出,这样的“未富先奢”,暴露出国人不合理的消费习惯,也凸显我国旧物回收体系的缺失。

生活垃圾浪费惊人

没有破损的衣服、尚未开封的食物,打工者在垃圾堆里给孩子捡玩具

2月19日,记者来到天津市南开区一家废品收购站,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春节后送来的头几批废品里有不少高档的包装盒、高档酒瓶,有的高档水果都没开封就整箱整箱扔了。”

据了解,每年春节前后,都有大量物品被丢弃,其中有不少都还是能用的。

在甘肃省兰州市的天庆嘉园小区,记者看到一位女士将几个小巧精致的玩具塞进了垃圾箱。这位女士告诉记者:“孩子每年都嚷嚷着买新的玩具,这几个是半年前买的,又扔掉了。”

记者又来到兰州市东岗小区,一位拾荒者正大口大口啃着刚刚捡到的油条,他身边的垃圾桶里敞开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好几根油条。不一会儿,他又从垃圾堆里扒拉出一瓶没有打开过的矿泉水,用袖子擦了擦,小心地收进口袋里。

在不到半天的时间里,记者亲眼目睹了垃圾堆里躺着的各种“宝贝”:没有拆包装的电池、完整的作业本、八成新的电脑键盘、还能使用的旧手机、漂亮的玩具车等。从河南农村到兰州来打工的高大姐告诉记者,她经常会捡到一些没有开封的食物,她家孩子最好的玩具就是从垃圾堆里捡到的。

在兰州市西固区幸福小区的4个垃圾站,记者发现,3个垃圾站都有居民遗弃的衣物,而这些衣物大都没有破损。在一处垃圾回收点,短短两个小时就有3人丢弃衣物。负责清洁工作的李大姐说,每天都有两三堆扔掉的衣服。

“我们也觉得十分可惜,很多垃圾都是能被回收利用的,送到这里就只能被处理掉了。”环卫工孙师傅告诉记者。

办公垃圾里淘出“值钱货”

在回收的废品当中,能找到九成新的打印机、没用过的A4纸

一家废品收购站的老板向记者透露,办公垃圾也是浪费的“重灾区”。

陈兴才是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书院街一家废品收购站的老板,他在县城做废品收购已经有6年多了。他每隔几天就会开着小货车去县里的商务区和几家大企业跑一跑,几乎都能“满载而归”。

“经常能发现成捆的打印材料,干干净净的,我就直接拿回家里给孩子做草稿纸了。”陈兴才说,去年年底他从一栋写字楼收了一堆报废的办公用品,发现里面有一台九成新的家用打印机,转手就卖了100元。还有一次,他在废纸堆里发现大半包没用过的A4纸。

通江县铁佛镇的李发全是骑着三轮车收废品的个体户,他告诉记者,最好做“生意”的地方就是写字楼,有大量值钱的废品:只用过一面的打印纸、废旧的电子用品等„„“前些天有个公司开年会,垃圾里有一包一包的蜡烛、崭新的贺卡和年画!”

“要是自己家的东西,谁会这么浪费,可要是公家的,就不心疼了。”穿梭在写字楼间“寻宝”时,李发全这样推测那些“慷慨”地扔出垃圾让他捡的人。

大年初六,四川巴中市的退休教师常田荣收到学生送的一瓶保健酒。“四两酒,用这么大礼品盒,多浪费!” 常田荣拿出酒盒给记者看,暗红的木质盒面上镶满了亮闪闪的金属条框。

常田荣说,逢年过节,收到的礼品包装越来越精美,可也没什么用,最后都到了垃圾堆里,看着真是心疼。

复旦大学广告学系讲师王迪分析,节日前后往往是浪费最严重的时候。中国人讲究人情往来,可很多礼物把重点都放在了包装上,没考虑实际的需求,结果造成节日后每家都堆了大量用不到的东西,最后只能扔掉。

“过度消费”催生“过度浪费”

追逐流行导致大量购买,无处回收只能选择丢弃

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中国并不富裕,许多贫困地区还面临着物质匮乏的状况。为什么好端端的物品会被当作垃圾丢弃?

专家分析,这一方面与国人的消费习惯有关;另一方面,也凸显我国闲置物品回收体系尚不健全。

去年的衣服还没穿旧,今年就又出了新款;iPad2刚刚用熟,新的产品就又发布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文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对许多人来说,跟着流行走,也是强劲的消费需求。一来二去,就攒下大量闲置物品。

在国企工作的小苏说,她的老公自称是个“数码达人”,现在家里已经有iPad1、iPad2、iPad3和iPad mini,还有5台笔记本电脑和3个旧手机。

“出了新的就想买新的,觉得旧的不好用了,其实都是还能用的东西,也没有地方处理,扔过几个旧手机,觉得挺可惜的。”小苏说。

王迪认为,现阶段人们的消费需求迸发,特别容易受到商业营销信息的触动。消费文化倡导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购买,新的款式、新的流行被不断制造出来,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垃圾”。“过度消费不改变,浪费现象就难以根除。”

专家也指出,在现代消费趋势下,指望人们像过去一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显然并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整个社会的旧物回收体系“阻塞”,人们没有更好的渠道处理旧物,往往只能选择丢弃。

27岁的电视台编导小陈告诉记者,“我每季都会买新衣服和鞋子,有些旧了或者过时了就不想穿了,但是又没有地方可以捐赠或者处理,扔了又可惜,只好堆在家里,堆不下的也扔过几次。”

降低垃圾“含金量”

引导人们理性消费,完善闲置物品回收体系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张黎认为,遏制“奢侈的垃圾”现象,一方面要引导人们养成理性消费、勤俭节约的习惯;另一方面还要提高整个社会的闲置物品回收效率,把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重新换回合适的地方,才能降低垃圾堆的“含金量”。

与国外相比,我国闲置物品流通体系还很不健全。由于回收价格过低,又缺乏行业激励政策,废品回收行业近年来还出现了萎缩。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专家建议,政府机构或者社会组织应该承担起旧物回收的功能。比如,在社区设立儿童娱乐中心、社区图书馆,实现旧玩具、旧衣服在社区内循环;设立网络交换平台也是切实可行的途径。

据了解,北京一些社区和环保组织已经开始推出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兑换积分的活动。人们分类回收一定种类的生活垃圾,积累到一定积分即可换购肥皂、手纸,还可以买到打折的节能灯。

针对废旧商品回收中存在的“梗阻”,天津市有关部门在不久前发布了意见,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居民社区与回收企业建立废旧商品定点定期回收机制,支持利用多种方式开展预约回收和交易,尝试押金回收、以旧换新、设置自动有偿回收机等方式实现回收途径多元化。

过度包装为何难说“不”

(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4日 19:18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励 漪

全国首部限制过度包装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商品包装物减量若干规定》实施已一个月。近日,记者走访了几家超市卖场,发现过度包装现象并未绝迹。

一个大礼盒装20克燕窝

2月26日,记者来到城市超市国金中心店。在“新加坡荣和堂”专柜,记者看到一款标价1400元的官燕礼盒,在长宽均约三四十厘米、厚度约八九厘米的盒子中,只有4片共20克占据不到半个盒子的燕窝,以及一只精致的带盖瓷器和一把长柄金属汤匙。

同日,记者在浦东陆家嘴地区易初莲花正大广场店的“北京同仁堂”专柜看到,一支野山参,被装在一个长约30厘米、宽约10多厘米、高约5厘米的礼盒中。当记者问该营业员是不是听说过政府对“过度包装”的规定,她摇头说,还不了解。

记者找到商场办公室负责质量管理的一位郁姓工作人员,他表示,收到过总部发来的有关限制过度包装的通知,但不了解过度包装的判定到底有哪些指标。

上海联华超市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下属企业自查发现,疑似过度包装主要是礼盒酒,礼盒糕点、茶叶、咖啡,化妆品和保健品。对有“嫌疑”的商品,正与生产厂家逐个协商更换包装。

重点监管保健品和茶叶,明确销售企业是责任主体

“国家2009年就对过度包装„重灾区‟的食品和化妆品出台过强制性限制标准,但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和罚则,执法有难度,遏制作用有限。”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沈伟民说,从2009年起,上海技术监督部门每年对市场进行包装计量专项检查,但问题还存在。

2月1日起,《上海市商品包装物减量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明确了销售企业是责任主体,对于拒不停止销售、情节严重的违规企业,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我们希望通过销售企业,来敦促厂家依法生产。”沈伟民说。

他介绍,今年,上海已将保健品和茶叶的过度包装列为重点监管对象。

制度上反浪费,仍须加强监管

记者了解到,2月1日,《规定》实施首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沪上两家大型超市卖场进行了抽检,共抽样茶叶、酒类、保健品礼盒等10件疑似过度包装商品,送交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检测。但检测结果至今仍未公布。

上海率先从制度上保障反对铺张浪费,但作用到底如何,还有待长期观察。专家指出,商家的疑问和犹豫、过度包装现象难以根绝,背后还是“好面子”的不良送礼观念推动。

上海市健康产业协会副会长肖迪说,保健品包装过度问题还没有行业规范和自律措施,但将对会员企业进行相关法律培训。

俭以养德主题班会教案 第7篇

一、两堂主题班会课的基本思路

以下为两堂“责任”主题班会课的简案。

主题班会一:《责任在我心》。

背景及目标:针对初一学生不负责任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责任感。

活动过程: (一) 诗歌朗诵。 (导入) (二) 个人篇:1.讲述美国总统里根的故事。2.小品表演学生学习中不负责任的现象, 学生发言反思自己在学习中不负责任的行为。 (三) 集体篇:1.视频展示汶川地震画面、班级集体活动画面, 让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2.快板朗诵《我为集体增光彩》。 (四) 家庭篇:1.学生讲述父母为儿女劳累的故事。2. 讨论我们应该为父母做什么。 (五 ) 学生宣誓。 (六 ) 老师总结。

主题班会二:《班委大家做》。

背景及目标:开学初, 老师宣布要改选班委。一班干部给班主任写了封辞职信, 不愿继续当班干部。目的:让学生明白班级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 引导大家共同承担管理班级的责任;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活动流程: (一) 履行承诺, 宣布改选班委。老师朗诵班委的辞职信。 (二) 前任班委讲述辞职原因。 (班级纪律太差.同学们不服班干部管理等。 ) (三) 学生讨论:1.就班委的发言进行讨论, 再老师小结。 (课堂上, 学生在本环节中的讨论演变成了班委和其他同学之间的相互指责。老师针对这种现象进行引导, 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 2.PPT展示班级共同奋斗的视频、画面。 (引导学生感受班级的温暖, 理解和欣赏别人。 ) 3.再次请辞职的班委谈自己的想法。 (四) 班委改选:1. 讨论怎样为班级尽责任。 ( 通过老师的适当引导和学生讨论, 探索出新的班委轮流值周的班级自主管理制度 。 ) 2.根据讨论结果进行分组, 在班级中建立7个班委小组。 (五) 老师小结, 并要求大家在一周之内讨论出执行班委轮流制度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二、对两堂主题班会课的分析

第一堂课的设计意图是从个人、集体和家庭责任三方面入手, 力图通过诗歌、故事、视频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由于一堂课时间有限, 很难将三大模块的内容进行细化、深入, 朗诵、故事、诗歌等形式虽美, 但难以使学生产生深层次的共鸣和思考。这样的课只能使学生对责任的认识停留在浅表的感知层面, 很难使学生内化于心并外显于行。第二堂课由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引出,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由学生自己讨论出班委改选制度并制定规则。在这堂课中, 老师并没有将“责任”两个字时时挂在嘴边, 便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反思自己, 欣赏别人, 换位思考, 主动为班级奉献智慧, 责任心在此过程中悄然生长。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 如果一堂主题班会课的目标过大、内容过全, 则将陷入“高大全”的误区。一堂好的主题班会课应当立足学生生活中的现象、问题, 敏锐地捕捉其背后蕴含的教育意义, 引导学生在点滴小事中审慎思考、自主探索, 使学生的思想在原来基础上有所发展, 于无痕中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主题班会的几个“小”策略

主题班会怎样小? 应该从哪些小角度入手, 才能摒弃传统的灌输式、假大空现象? 笔者认为, 从选题、目标、规模、问题等方面入手, 对这些要素进行细化、分解和解读, 是实现主题班会教育目标的有效策略。

(一 ) 小 选题

主题, 是主题班会课的灵魂, 活动的内容、过程都要围绕它进行。当前中小学开展的主题班会课大多由学校统一安排, 如文明礼仪活动、学雷锋活动、安全教育活动等。这种大而空的主题, 班主任如果拿来就用, 则显得空洞无物, 需要通过以下两个步骤将这些宏大的主题变小。

首先是分解主题。小的主题可以使教师更清晰地明白开展班会的目的, 引导教师的思维向纵深发展。第一堂课主题为“责任在我心”, 通过它我们知道本节课与责任有关 , 但具体内容是什么, 指向哪一个方向却不明晰。一堂班会课的时间有限, 如果对所有的小主题都面面俱到, 必然浮光掠影。因此, 在拿到一个大的主题时, 首先要对其进行分析、解读, 将大主题细化为一个个小的模块。

其次是对接生活。德育源于生活, 为了生活[2]。在细化主题之后, 还应该认真梳理班级或学生的现实问题, 将之与细化后的小主题联系、归类, 高 (指细化了的小主题) 、低 (指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 两个层面相互结合, 确定自己的“小”主题。以责任这一主题为例, 我们首先可以将之细化为个人、集体、家庭等责任, 再选择学生生活中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事例与之结合, 切入主题班会活动。

(二 ) 小 目 标

学生的思想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是判断一堂主题班会课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思想是隐性的、内在的, 只有通过语言或行动外显出来, 才能被人了解。在主题班会中, 教师应该通过帮助学生分析、思考, 启发学生表达思想, 对原有问题产生新的认识。这样一种思维的深度培养, 显然比那种把学生当成“美德袋”, 往里面倾倒美德的方式有效得多。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吸收和接纳, 理性地思考问题, 获得道德的发展。

同主题一样, 过大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第一堂课“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责任感”这一目标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目标过大。责任心是一个大范畴, 包括集体、家庭和个人责任等, 一堂课能培养这么多的责任心吗?二是目标不明确。责任心和责任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到底本堂课是要达到什么目的, 需要一个更精确的表述。三是目标过高。依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人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过程。责任心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仅凭一堂短短的主题班会课就能培养起学生的责任心吗?

主题班会的目标应立足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遵循明确、具体、可达成原则, 不盲目抬高教育目标。第二堂课即如此:首先通过对班委辞职事件的讨论、思考, 让学生明白班级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其次在讨论班委辞职的原因时, 由于出现了班委和其他同学互相批评、推卸责任的现象。对此, 老师及时引导学生换位思考, 懂得理解别人。最后通过新的班委制度的建立, 学生以实际行动担负起集体责任, 实现内化到外化的转变。

(三 ) 小 规模

“小规模”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目前流行的那种充斥着舞蹈、小品等花样繁多的“表演型”主题班会课一般要花很长时间准备, 一个班级一学期能上一两次就很不错了。主题班会应该具有即时性和生活性特点, 随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伴随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其次, “小规模”还指形式的适切。道德生成的最有效途径在于学生内心的体悟, 外在的灌输无益于道德成长。“表演型”主题班会课过分注重形式之美, 将教育目的明确地摆在学生面前, 违背道德学习规律。因此, 主题班会应当摒弃以形式之美打动人的观念, 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 对诗歌、小品、讨论、辩论、宣誓等多种形式慎重选择。第二堂课虽然只有小组讨论和辩论两种形式, 但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 ) 小 问题

首先, “小问题”指课堂上临时生成的问题。在第二堂课的第一个讨论环节, 老师本意是想通过学生讨论, 理解班委的难处。没想到却出现激烈的学生相互指责的情况。见此情景, 老师灵机一动, 巧妙引导学生从相互指责转向相互欣赏, 在相互欣赏中, 学生加强了理解, 增进了信任, 走向了合作。

其次, “小问题”指老师在主题班会中为促进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而进行的追问。在第二堂课的环节四中, 老师为了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进行了一系列追问:1.大家愿不愿意承担班级责任? 2.怎样承担班级责任? 3.我们怎样将自己对班级的责任坚持下去? 这三个问题从意到行, 逐层深入, 启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讨论出新的班级管理制度。

最后, “小问题”还指班会课结束时的留白。比如, 在一堂名为《感悟生命》的主题班会中, 教师通过张海迪、舟舟等残疾人的事迹让学生感悟这些残疾人在挫折面前顽强不屈的精神。最后, 教师说:“他们是残疾人, 生命之花还开放得如此灿烂, 我们作为健全的人, 又该怎么办呢? ”对这一问题, 老师并没有让学生讨论或回答, 而是就此打住, 下课, 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种留白手法, 引发了学生对人生的思索, 更显得意蕴悠长。

总之, 要走出主题班会“假大空”的误区, 必须立足学生生活从小处着手, 以一种朴实而深刻、简约而不简单的主题活动形式通过体验、感悟等多种方式, 引导学生对成长中的道德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探寻解决生活问题的办法, 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参考文献

[1]迟希新.有效主题班会八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16.

[2]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49-69.

上一篇:高中入团申请书范文下一篇:陪伴为题目的随笔